一、静脉注射氧氟沙星治疗细菌性尿路感染的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马亦林[1](2021)在《耐药菌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重点阐述了国内外近5年来已上市或正在Ⅱ/Ⅲ期临床试验的抗菌新药概况, 包括新型β-内酰胺酶抑制剂及其复合制剂、恶唑烷酮类、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糖肽类、喹诺酮类、抗真菌新药、环脂肽类及抗分枝杆菌新药等九类抗耐药菌的新品种, 介绍了27种新药的抗菌活性、耐药主要机制及临床研究等新进展, 为临床应用这些抗菌药物提供了参考。
王艳琴[2](2021)在《头孢唑肟钠联合左氧氟沙星对尿路感染患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探讨头孢唑肟钠联合左氧氟沙星对尿路感染患者症状改善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按照随机数表法将2016年11月~2019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尿路感染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头孢唑肟钠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时间、炎症因子水平及用药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总有效率观察组98.00%(49/50),对照组82.00%(41/5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临床(尿痛、尿频、尿急等)症状改善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RP、PCT、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路感染患者给予头孢唑肟钠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可有效缩短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降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临床疗效显着。
王浩明[3](2021)在《三金片治疗急性单纯性下尿路感染(下焦湿热证)湖北分中心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进一步评价三金片治疗急性单纯性下尿路感染(下焦湿热证)有效性、安全性及其对患者复发率的影响;2.为中药部分替代抗生素使用的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试验,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湖北省中医院(光谷院区)泌尿外科门诊就诊、确诊为急性单纯性下尿路感染(下焦湿热证)患者54例,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中央系统随机分配法将纳入病例分为A组(试验组)、B组(对照组1)及C组(对照组2),样本比例为1:1:1。A组:三金片+左氧氟沙星片模拟剂,口服7天;B组:三金片模拟剂+左氧氟沙星片,口服7天;C组:左氧氟沙星片+三金片,口服5天,后2天口服左氧氟沙星模拟剂+三金片。记录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7天的症状评价、实验室常规检查、细菌学检查、安全性检查、病情严重程度评分、中医症状评分、OABSS评分、不良反应等相关指标,对治疗7天后痊愈患者进行4周后随访并记录症状体征、尿常规检查、细菌学检查等指标,判断复发情况;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症状评价:A组患者治愈数为15例,治愈率为88.2%;B组患者治愈数为17例,治愈率为100%;C组患者治愈数为16例,治愈率为94.1%。三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2.尿常规检查:A组患者治愈率为64.7%;B组患者治愈率为94.1%;C组患者治愈率为94.1%。A组与B组、A组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细菌学检查:A组患者6例清除1例,清除率为16.7%;B组患者5例清除5例,清除率为100%;C组患者10例清除10例,清除率为100%。A组与B组、A组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病情严重程度评分:三组治疗前后分别为A组(7.47±2.48、2.24±2.97)分、B组(6.88±2.29、0.35±0.61)分、C组(6.53±1.74、1.29±1.65)分。三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病情严重程度评分差值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203,P>0.05)5.中医症状评分:三组治疗前后分别为A组(9.71±2.82、1.94±3.96)分、B组(9.35±2.45、0.24±0.44)分、C组(9.12±1.96、0.88±1.83)分。三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中医症状评分差值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343,P>0.05)。6.OABSS评分:三组治疗前后分别为A组(2.65±1.37、0.82±1.67)分、B组(2.77±1.52、0.12±0.49)分、C组(2.18±1.24、0.24±0.56)分。三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OABSS评分差值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194,P>0.05)。7.尿频、尿急、尿痛症状消失率:A组患者分别为88.2%、88.2%、76.5%;B组患者分别为100%、100%、100%;C组患者分别为88.2%、100%、82.4%。三组患者治疗后尿频、尿急、尿痛症状消失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8.复发标准:A组患者9例复发0例,复发率为0%;B组患者15例复发5例,复发率为33.3%;C组患者15例复发2例,复发率为13.3%。A组与B组、B组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通过三金片与左氧氟沙星片及三金片联合左氧氟沙星片对比,再次验证了三金片在治疗急性单纯性下尿路感染(下焦湿热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在改善症状体征方面,降低病情严重程度评定评分、中医症状评分、OABSS评分方面,与左氧氟沙星片疗效相当;并且在预防急性单纯性下尿路感染的复发优于左氧氟沙星片;二者联用可以减少左氧氟沙星片的使用量而不降低疗效。因此,在急性单纯性下尿路感染的抗生素治疗中,早期加用三金片,可以加快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降低复发率,提高疗效,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尤其是抗生素的合理应用,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邹丹,王宁新[4](2021)在《左氧氟沙星与头孢他啶治疗老年尿路感染的效果和对患者心理情绪的影响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对应用左氧氟沙星联合头孢他啶共同治疗老年尿路感染后所得效果及心理情绪展开分析。方法研究对象均抽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二院全科医学科自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诊的老年尿路感染病患,对共120例病患按照随机原则予以分组,选取60例纳入病例为对照组单独应用左氧氟沙星,选取60例纳入病例为观察组应用左氧氟沙星与头孢他啶进行联合治疗,就治疗后两组纳入病例之间所测得治疗效果及心理情绪所得数值展开评测对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疗效所得结果为95.00%,较对照组所得结果81.67%具有更高的显示(P<0.05);观察组纳入病例治疗后临床症状好转时间较对照组所得结果更短(P<0.05);纳入观察组病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较纳入对照组16.67%有更低的数值显示(P<0.05)。结论应用左氧氟沙星联合头孢他啶共同治疗老年尿路感染,具有更为确切的治疗效果,可短时间内显着性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后的安全性较高。
王瑞[5](2021)在《泌尿系感染病原学特点及耐药性分析》文中指出目的:通过收集我院泌尿系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患者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经验性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研究纳入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入住我院的641例泌尿系感染的患者临床资料,对尿液一般菌培养、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进行统计,分析泌尿系感染病原体构成及耐药特点。结果:泌尿系感染患者共641例,其中男性213例(33.2%),女性428例(66.8%),女性患者明显多于男性,男女比为1:2.01,平均年龄(66.1±16.1)岁。641例患者中,糖尿病患者294例,占45.9%;慢性肾脏病128例,占20.0%;前列腺疾病117例,占18.3%;肾、膀胱结石96例,占15.0%;导尿及输尿管膀胱造瘘191例,占29.8%。妊娠患者4例,0.6%。641例患者中,362例尿培养阳性,占56.5%。362例患者共分离培养得到476株菌株,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菌及真菌分别为301株、98株、77株,各占63.2%、20.6%、16.2%。革兰阴性杆菌中最多见者依次为大肠埃希菌184株(38.7%)、肺炎克雷伯菌50株(10.5%)、奇异变形杆菌15株(3.2%)、铜绿假单胞菌13株(2.7%)、鲍曼不动杆菌7株(1.5%)。革兰阳性球菌中最多见者依次为屎肠球菌52株(10.9%)、粪肠球菌16株(3.4%)、无乳链球菌B群7株(1.5%)。真菌中最多见者依次为光滑假丝酵母菌21株(4.4%)、白色假丝酵母菌15株(3.2%)、热带假丝酵母菌12株(2.5%)。男性泌尿系感染常见的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屎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粪肠球菌、白色假丝酵母菌,女性常见的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屎肠球菌、光滑假丝酵母菌、奇异变形菌。≥60岁常见病原菌依次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屎肠球菌、光滑假丝酵母菌、粪肠球菌。糖尿病患者依次为大肠埃希菌、屎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光滑假丝酵母菌、白色假丝酵母菌。慢性肾脏病患者依次为大肠埃希菌、屎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粪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对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左旋氧氟沙星耐药率分别为40.8%、50.0%、67.9%,ESBLs阳性大肠埃希菌对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左旋氧氟沙星、头孢西丁、阿米卡星、厄他培南、美罗培南、亚胺培南、替加环素耐药率分别为100.0%、100.0%、84.3%、11.2%、2.2%、1.1%、1.1%、1.1%、0.0%。屎肠球菌对氨苄西林、青霉素、红霉素、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耐药率>90%,均高于粪肠球菌。屎肠球菌、粪肠球菌对呋喃妥因耐药率分别为16.7%、0.0%,屎肠球菌、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达托霉素耐药率为0.0%。泌尿系真菌感染以光滑假丝酵母菌、白色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为主,光滑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伏立康唑、伊曲康唑耐药率分别为47.6%、33.3%、47.6%,白色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伏立康唑、伊曲康唑耐药率分别为0.0%、0.0%、6.7%,热带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伏立康唑、伊曲康唑耐药率分别为58.3%、50.0%、58.3%,光滑假丝酵母菌、白色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耐药率均为0.0%。结论:我院2018年住院泌尿系感染患者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尿培养检出率在性别方面无差异,糖尿病、慢性肾脏病、导尿患者尿培养检出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非慢性肾脏病、未导尿患者。随着年龄增长尿培养检出率增加,中老年患者易患泌尿系感染。不同性别、年龄、基础病的患者病原菌分布存在差异,大肠埃希菌在各种人群中均是最主要的致病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ESBLs菌株约占50%,ESBLs阳性的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率明显高ESBLs阴性的革兰阴性杆菌。治疗ESBLs阳性大肠埃希菌可选用阿米卡星、头孢西丁、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碳青霉烯类、替加环素。肺炎克雷伯菌对β内酰胺酶类抗生素(青霉素、头孢菌素、头霉素、碳青霉烯)的耐药率高于大肠埃希菌和奇异变形杆菌。呋喃妥因、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达托霉素对屎肠球菌、粪肠球菌的耐药率低。在大肠埃希菌中,男性对大部分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高于女性。在肺炎克雷伯菌中,男性对大部分抗菌药的耐药性高于女性,老年患者对大部分抗菌药的耐药性高于非老年。泌尿系真菌感染以光滑假丝酵母菌、白色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为主,对氟康唑、伏立康唑、伊曲康唑有不同程度耐药。
赵晓东,吕传柱,于学忠,刘红升,刘双庆[6](2020)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急诊临床应用指导意见》文中研究指明急诊患者往往起病急、症状重且病情复杂多样,特别是急性感染性疾病,不仅是急诊最常见的疾病,也是导致各种基础性疾病加重的重要因素之一。重症感染患者常因病情危重故多数在急诊科首诊,由此也是急诊抗菌药物使用率通常高于门诊的原因。急诊抗感染策略起始多以经验性治疗为主,后续则按病原学检查结果如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更加有的放矢治疗。
夏晓蕾[7](2020)在《清淋方熏洗治疗女性再发性尿路感染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研究清淋方熏洗治疗女性再发性尿路感染的临床疗效,以探寻一种治疗女性再发性尿路感染的快速、安全、有效的方法。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0例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采用分层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试验组。两组均予西医基础治疗。对照组口服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并依据尿培养及药敏结果调整抗生素治疗方案。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之上加用清淋方熏洗。疗程均为14天,6个月后进行随访。收集研究对象治疗前、治疗第1天、第7天、治疗后的临床症候,并进行评分、填表;收集治疗前、后的各项实验室数据及生命体征数据;收集随访数据。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判定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1.临床综合疗效比较:临床综合疗效试验组较对照组提高23.95%,且P<0.05。2.中医证候总有效率比较:中医证候疗效试验组较对照组提高23.5%,且P<0.05。3.分证候比较:(1)标实证的综合治疗(尿频、尿急、尿痛、小便灼热、小腹不适),试验组治疗第1天便有效(P<0.01);且试验组在治疗第1天、第7天、治疗后均优于对照组(P<0.01)。(2)本虚证综合治疗(口干、腰膝酸软、体倦乏力、遇劳发作),两组治疗均有效(P<0.05),但组间无差异(P>0.05)。4.实验室指标:对两组治疗后尿镜检白细胞及尿培养细菌计数结果进行分析,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5.再发情况:经比较,试验组再发率较对照组下降23.36%,且P<0.05。6.安全性: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命体征、血常规、大便常规、肝肾功能均未见显着变化。结论:清淋方熏洗联合抗生素治疗女性再发性尿路感染,可迅速缓解患者尿频、尿急、尿痛、小便灼热、小腹不适的症状;综合疗效优于单纯应用抗生素;且有益于远期疗效,用药安全,价格低廉,值得临床推广。
贾宇驰[8](2020)在《磷霉素联合不同抗生素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药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评价磷霉素分别与亚胺培南、米诺环素、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替加环素、多粘菌素E联合应用,对于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联合抗菌效果。方法:分离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临床株30株,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棋盘法测定。检测不同浓度组合的抗生素单用及联合应用对30株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并计算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raction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index,FICI)以判定联合效应。将本实验第一部分得出的协同效果明显的联合用药配伍方案与目前已有的常见药物联合方案进行对比,进一步评价以磷霉素为基础联合用药方案的优劣。结果:1、磷霉素分别与亚胺培南、米诺环素、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替加环素、多粘菌素E联合应用后,FIC指数分布:FICI≤0.5分别占56.7%(17/30)、36.7%(11/30)、10%(3/30)、6.7%(2/30)、6.7%(2/30)、6.7%(2/30);0.5<FICI≤1分别占43.3%(13/30)、63.3%(19/30)、43.3%(13/30)、50%(15/30)、56.7%(17/30)、60%(18/30);1<FICI<4分别占0、0、46.7%(14/30)、43.3%(13/30)、36.7%(11/30)、33.3%(10/30);FICI≥4均为0。亚胺培南、米诺环素、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的MIC50与MIC90值,在与磷霉素联合应用后,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2、对比磷霉素联合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亚胺培南、磷霉素联合米诺环素、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米诺环素这四种联合方案,FIC指数分布分别为:FICI≤0.5占56.7%(17/30)、10%(3/30)、36.7%(11/30)、50%(15/30);0.5<FICI≤1占43.3%(13/30)、83.3%(25/30)、63.3%(19/30)、40%(12/30);1<FICI<4占0、6.7%(2/30)、0、10%(3/30);FICI≥4均为0。且磷霉素和头孢哌酮/舒巴坦都一定程度地降低了亚胺培南、米诺环素的MIC50与MIC90值。结论:1、磷霉素可以不同程度地降低所联合应用的抗生素的MIC值,以亚胺培南最为明显,米诺环素次之,之后分别为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替加环素与多粘菌素E协同及叠加作用不明显,但本身敏感性保持较高水平。本实验中抗生素联合应用均未出现拮抗反应。2、磷霉素为基础联合用药方案与当前常见的两种联合用药方案对比,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米诺环素最具优势,协同作用强,优于磷霉素联合米诺环素。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亚胺培南以相加、无关效应为主,体外药敏试验可见联用效果逊于磷霉素联合亚胺培南。
王亚乐[9](2020)在《多粘菌素E单用和联合用药对鲍曼不动杆菌和大肠杆菌的体内外抗菌活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根据当前革兰氏阴性菌的耐药现状以及有限的治疗药物选择,探讨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和生物膜形成能力,系统评价多粘菌素E单用和联合用药对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并初步建立小鼠上行性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模型以评估多粘菌素 E 甲磺酸钠(colistimethate sodium,CMS)静脉给药的体内抗菌作用。方法:(1)根据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多粘菌素E、舒巴坦、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和多尼培南的MICs,并使用水晶球软件进行蒙特卡洛模拟分析,计算CMS在特定给药方案下对某一特定MIC值的达标概率(probability of target attainment,PTA)。(2)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blaoxA-23;棋盘法和时间杀菌实验用于评估由多粘菌素E、舒巴坦、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和多尼培南两两结合组成的七个药物组合的体外协同抗菌活性;半定量结晶紫染色法用于评估鲍曼不动杆菌的生物膜形成能力以及抗菌药物组合对生物膜的抑制作用;采用红细胞裂解实验检测最佳抗菌药物组合的细胞毒性。(3)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多粘菌素E对尿路致病性大肠杆菌(urinary tract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UPEC)的药物敏感性,通过单纯膀胱内注射UPEC菌悬液的方法初步建立上行性尿路感染模型,并根据细菌负荷量的测定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评估CMS静脉内给药对抗UTI的功效。结果:(1)在106株鲍曼不动杆菌中,共有104株(98.1%)对多粘菌素E敏感,对舒巴坦、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和多尼培南的耐药率分别达到了 81.2%、79.3%、77.4%和79.3%;蒙特卡洛模拟结果显示,当MIC<0.25μg/ml时,即使最小的给药方案(90mg CBA/day),也能得到理想的PTA值(PTA>90%);当MIC≥1μg/ml时,即使最大的给药剂量(300 mg CBA/day)也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2)测试的25株鲍曼不动杆菌均携带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blaoxA-23;多粘菌素E与多尼培南组合在棋盘实验中对60%(15/25)的菌株显示出协同作用,具有最高的协同作用率,且没有表现出拮抗作用和细胞毒性;在时间杀灭实验中,多粘菌素E单药治疗在体外对敏感菌株表现出快速的杀菌作用,但随后出现再生长现象,基于多粘菌素E的组合能够抑制或减缓细菌的再生长;生物膜抑制实验结果显示84%的鲍曼不动杆菌能够形成生物膜,且基于多粘菌素E的抗菌药物组合对生物膜表现出最强的抑制作用。(3)体内研究结果表明静脉内施用CMS不仅能够减少小鼠尿液、膀胱和肾脏组织匀浆中的细菌浓度,而且能够降低感染组织的炎症程度并保持其结构的完整性。结论:体外高敏感性以及体内显着的抗菌活性表明CMS静脉给药将是治疗由多药耐药革兰氏阴性菌引起的尿路感染的一种有效策略,同时更加深入的体外研究数据支持多粘菌素E和多尼培南组合用于多重耐药革兰氏阴性菌引起的严重感染,尤其当多粘菌素E的MIC≥1 μg/ml时。
吴亚男[10](2019)在《龙胆泻肝汤合五味消毒饮治疗急性肾盂肾炎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龙胆泻肝汤合五味消毒饮治疗急性肾盂肾炎对缩短疗程,减少抗生素使用时间的临床疗效,为临床诊治急性肾盂肾炎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纳入符合标准的急性肾盂肾炎住院患者86例,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均为43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予以中药龙胆泻肝汤合五味消毒饮。两组疗程均为10天,分别记录两组治疗后全身毒血症(寒战、发热、全身酸痛)及局部膀胱刺激征痛、腰痛、肾区叩击痛症状消失时间,血常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及全血C-反应蛋白(CRP)减少,尿常规、尿培养转阴情况,评价龙胆泻肝汤合五味消毒饮治疗急性肾盂肾炎,缩短疗程,减少抗生素使用时间的临床疗效,同时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1)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两组受试者治疗后中医症候疗效相比较,P=0.021<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62%、92.86%,说明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2)两组西医疗效比较:两组受试者治疗后西医疗效相比较,P=0.037<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24%、88.10%,说明治疗组西医疗效优于对照组;(3)两组全身毒血症(发热、寒战、全身酸痛)消失时间比较:两组受试者治疗后发热、寒战、全身酸痛全身毒血症消失时间相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发热、寒战、全身酸痛全身毒血症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即治疗组在早期改善发热、寒战、全身酸痛全身毒血症上疗效优于对照组。(4)两组膀胱刺激征、腰痛、肾区叩击痛消失时间比较:两组受试者治疗后膀胱刺激征、腰痛、肾区叩击痛消失时间比较,P值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膀胱刺激征、腰痛、肾区叩击痛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即治疗组在早期改善膀胱刺激征、腰痛、肾区叩击痛上疗效优于对照组。(5)两组尿培养治疗7天后转阴情况比较:两组受试者治疗7天后尿培养转为阴性的人数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值<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早期尿培养转阴方面,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6)两组治疗3天后血常规、C-反应蛋白值比较:两组受试者治疗前、3天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值相比较,P值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均能降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值;两组受试者治疗3天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值相比较,P值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在降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值方面,两组疗效相当。(7)两组治疗3天后尿常规比较:两组受试者治疗3天后尿常规中白细胞数、细菌数转为阴性的人数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值均<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在早期尿常规转阴疗效上,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综上所述,对于治疗急性肾盂肾炎,西医基础治疗联合龙胆泻肝汤合五味消毒饮的治疗方案,能更早改善患者全身毒血症、膀胱刺激征、腰痛、肾区叩击痛症状,更早改善尿常规情况,且能更早转阴尿培养,从而缩短急性肾盂肾炎治疗的疗程,减少抗生素的用药时间。
二、静脉注射氧氟沙星治疗细菌性尿路感染的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静脉注射氧氟沙星治疗细菌性尿路感染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2)头孢唑肟钠联合左氧氟沙星对尿路感染患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入选标准 |
1.3 方法 |
1.3.1 对照组 |
1.3.2 观察组 |
1.4 评价指标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治疗后两组疗效 |
2.2 症状改善时间 |
2.3 炎症因子水平 |
3 讨论 |
(3)三金片治疗急性单纯性下尿路感染(下焦湿热证)湖北分中心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1.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2.1 西医诊断标准 |
1.2.2 中医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标准 |
1.6 脱落标准 |
2.研究方法 |
2.1 研究流程 |
2.2 治疗方案 |
2.3 观察指标 |
2.3.1 临床观察指标 |
2.3.2 实验室检查指标 |
2.4 疗效判定标准 |
2.5 统计学处理 |
3.结果 |
3.1 三组患者治疗前基本情况比较 |
3.2 三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比较 |
3.3 安全性评价 |
4.讨论 |
4.1 西医对尿路感染的认识 |
4.1.1 概念 |
4.1.2 流行病学 |
4.1.3 病因病理 |
4.1.4 治疗 |
4.2 中医对尿路感染的认识 |
4.2.1 中医定义 |
4.2.2 中医病因病机 |
4.2.3 治法方药 |
4.3 立题依据 |
4.4 三金片方药分析 |
4.5 研究结果分析 |
4.6 不足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Ⅰ文献综述 尿路感染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Ⅱ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评分表 |
致谢 |
(4)左氧氟沙星与头孢他啶治疗老年尿路感染的效果和对患者心理情绪的影响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排标准 |
1.3 方法 |
1.4 观察指标 |
1.5 效果评价 |
1.6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纳入病例治疗后疗效所得结果评测对比 |
2.2 纳入病例治疗后临床症状好转时间所得结果评测对比 |
2.3 纳入病例治疗后不良反应所得结果评测对比 |
3 讨论 |
(5)泌尿系感染病原学特点及耐药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一)前言 |
(二)临床资料与方法 |
1.病例选择 |
2.研究方法 |
(三)结果 |
1.基本资料 |
2.尿培养检出率比较 |
3.病原菌谱 |
4.病原菌谱分布情况 |
5.耐药性分析 |
(四)讨论 |
(五)结论 |
(六)参考文献 |
综述 泌尿系感染诊治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清淋方熏洗治疗女性再发性尿路感染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 研究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西医诊断标准 |
1.3 中医诊断标准 |
1.4 纳入标准 |
1.5 排除标准 |
1.6 剔除和脱落标准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分组方法 |
2.2 治疗方案 |
2.3 观察指标 |
2.4 疾病疗效评价标准 |
2.5 统计方法 |
3. 实验结果 |
3.1 基本信息的比较 |
3.2 同组内中医各证候积分变化 |
3.3 组间各项中医各证候积分变化 |
3.4 两组中医证候比较 |
3.5 尿镜检白细胞比较 |
3.6 两组尿培养细菌学比较 |
3.7 两组临床综合疗效比较 |
3.8 两组再发率比较 |
3.9 安全性评价 |
讨论 |
1. 现代医学对女性再发性尿路感染的研究进展 |
1.1 流行病学研究 |
1.2 病因及发病机制 |
1.3 再发性尿路感染的治疗 |
2. 课题设计与分析 |
2.1 实验目的与意义 |
2.2 中医熏洗疗法的可行性分析 |
3. 清淋方熏洗治疗女性再发性尿路感染的依据 |
3.1 病因病机 |
3.2 治法治则 |
3.3 清淋方组方分析 |
4. 实验特色 |
4.1 分组方法 |
4.2 治疗期间的疗效比对 |
5.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
5.1 一般资料分析 |
5.2 临床综合疗效 |
5.3 中医证候疗效 |
5.4 实验室指标 |
5.5 再发性与安全性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中医对女性再发性尿路感染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表 |
致谢 |
发表论文 |
(8)磷霉素联合不同抗生素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药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一、磷霉素分别联合六种抗生素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
1.1 材料与方法 |
1.1.1 材料 |
1.1.2 方法 |
1.2 结果 |
1.2.1 18种抗菌药物单独应用对30株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 |
1.2.2 磷霉素和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对MDRAB的MIC及FIC值分布 |
1.3 讨论 |
1.4 小结 |
二、磷霉素及头孢哌酮/舒巴坦分别联合其他抗生素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体外抗菌活性对比研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材料 |
2.1.2 方法 |
2.2 结果 |
2.2.1 头孢哌酮/舒巴坦分别与亚胺培南、米诺环素联合应用对 MDRAB 的 MIC及 FIC 值分布 |
2.2.2 分别以磷霉素、头孢哌酮/舒巴坦为基础联合亚胺培南、米诺环素用药方案的对比 |
2.3 讨论 |
2.4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磷霉素的研究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多粘菌素E单用和联合用药对鲍曼不动杆菌和大肠杆菌的体内外抗菌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写词对照表 |
前言 |
1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和药物治疗现状 |
1.1 背景 |
1.2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 |
1.3 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治疗药物现状 |
2 多粘菌素研究进展 |
2.1 分子结构与抗菌机制 |
2.2 耐药机制 |
2.2.1 对细菌外膜脂多糖结构的修饰 |
2.2.2 外排泵的激活和表达 |
2.2.3 质粒介导的耐药基因(mcr) |
2.2.4 其它耐药机制 |
2.3 药动学和药效学研究 |
2.4 毒副作用 |
2.4.1 肾毒性 |
2.4.2 神经毒性 |
3 蒙特卡洛模拟 |
3.1 抗菌药物药动学和药效学研究 |
3.2 蒙特卡洛的应用 |
4 研究目的及实验内容 |
第一章 多粘菌素E单用对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及临床疗效的蒙特卡洛模拟分析研究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药品与试剂 |
1.2 仪器设备 |
1.3 菌株 |
1.4 菌株的来源与鉴定 |
1.5 实验试剂的配制 |
1.5.1 抗菌药物储备液的配制 |
1.5.2 MH肉汤的配制 |
1.5.3 琼脂培养基的制备 |
2 方法 |
2.1 体外药敏实验 |
2.1.1 细菌的复苏、培养与保存 |
2.1.2 细菌菌液的制备 |
2.1.3 最低抑菌浓度的测定 |
2.1.4 MIC结果判读标准 |
2.2 PKPD参数的选择和模型的建立 |
2.2.1 多粘菌素E PK、PD参数 |
2.2.2 PK/PD模型 |
2.2.3 蒙特卡洛模拟分析 |
3 结果 |
3.1 药敏实验结果 |
3.2 蒙特卡洛模拟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二章 多粘菌素E联合其他抗菌药物对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协同抗菌活性研究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药品及试剂 |
1.2 仪器设备 |
1.3 实验试剂的配制 |
2 方法 |
2.1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耐药基因 |
2.1.1 DNA模板的制备 |
2.1.2 PCR反应体系及条件 |
2.1.3 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扩增产物 |
2.2 联合药敏实验 |
2.2.2 棋盘实验 |
2.2.3 时间杀菌实验 |
2.3 生物膜抑制实验 |
2.3.1 生物膜的形成与量化 |
2.3.2 抗菌药物对生物膜的作用效应 |
2.4 细胞毒性实验 |
2.5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3.1 棋盘实验结果 |
3.2 时间杀菌实验结果 |
3.3 生物膜抑制实验结果 |
3.4 细胞毒性实验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三章 多粘菌素E甲磺酸钠静脉给药对小鼠上行性尿路感染的治疗作用研究 |
1 材料 |
1.1 实验药品及试剂 |
1.2 仪器 |
1.3 菌株 |
1.4 实验动物 |
2 方法 |
2.1 药敏实验 |
2.2 UPEC菌株毒力基因的检测 |
2.3 小鼠上行性尿路感染模型的建立 |
2.3.1 UPEC菌悬液的制备 |
2.3.2 小鼠感染模型的建立 |
2.4 给药 |
2.4.1 实验试剂的配制 |
2.4.2 多粘菌素E甲磺酸钠静脉给药 |
2.4.3 标本的采集与处理 |
2.5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药敏结果 |
3.2 UPEC菌株毒力基因检测结果 |
3.3 尿液、膀胱、肾脏细菌培养结果 |
3.4 病理学检查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致谢 |
(10)龙胆泻肝汤合五味消毒饮治疗急性肾盂肾炎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临床资料的选择 |
2.1 研究对象 |
2.2 病例的选择标准 |
2.3 知情同意 |
3 研究方法 |
4 研究结果 |
4.1 病例完成结果 |
4.2 基线分析 |
4.2.1 两组性别比较 |
4.2.2 两组年龄比较 |
4.2.3 两组发病时间比较 |
4.2.4 两组治疗前总症候积分比较 |
4.2.5 两组治疗前血常规比较 |
4.2.6 两组治疗前 C-反应蛋白值比较 |
4.3 治疗结果分析 |
4.4 安全性分析 |
5 讨论结果 |
5.1 研究背景 |
5.2 选方依据 |
5.3 龙胆泻肝汤合五味消毒饮组方分析 |
5.4 现代药理研究(单药、复方) |
5.5 临床疗效分析 |
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致谢 |
引用文献 |
附表 |
第二部分 文献综述 急性肾盂肾炎的中西医研究概述 |
一、西医治疗急性肾盂肾炎 |
二、中医对淋证的认识 |
引用文献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四、静脉注射氧氟沙星治疗细菌性尿路感染的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耐药菌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J]. 马亦林.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2021(04)
- [2]头孢唑肟钠联合左氧氟沙星对尿路感染患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J]. 王艳琴. 西藏医药, 2021(04)
- [3]三金片治疗急性单纯性下尿路感染(下焦湿热证)湖北分中心临床研究[D]. 王浩明.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9)
- [4]左氧氟沙星与头孢他啶治疗老年尿路感染的效果和对患者心理情绪的影响观察[J]. 邹丹,王宁新. 心理月刊, 2021(08)
- [5]泌尿系感染病原学特点及耐药性分析[D]. 王瑞.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6]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急诊临床应用指导意见[J]. 赵晓东,吕传柱,于学忠,刘红升,刘双庆. 中国急救医学, 2020(11)
- [7]清淋方熏洗治疗女性再发性尿路感染的临床研究[D]. 夏晓蕾.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8]磷霉素联合不同抗生素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药敏研究[D]. 贾宇驰.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9]多粘菌素E单用和联合用药对鲍曼不动杆菌和大肠杆菌的体内外抗菌活性研究[D]. 王亚乐. 郑州大学, 2020(02)
- [10]龙胆泻肝汤合五味消毒饮治疗急性肾盂肾炎临床观察[D]. 吴亚男.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