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硬盘数据的天敌“屏幕保护变种”病毒现身网络(论文文献综述)
李理[1](2009)在《美日两国信息社会建设与发展的比较研究》文中认为从生产力角度划分,人类社会形态可分为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演进是从技术革命开始的,是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的产业技术革命带动了人类社会由漫长的农业社会快速进入了工业社会。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演进也是如此,是以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革命带动了人类社会由工业社会迅速地向信息社会演进。在向信息社会演进的动态过程中,人类社会的劳动工具、生产方式、交易方式、产业结构、生活方式、聚居特点乃至组织结构等都发生了显着变化。这种社会形态的演进本身不仅意味着生产力的进步,而且意味着深刻、全方位的社会变革,并最终决定国际秩序。作为人类社会的一个社会形态,信息社会的建设与发展本身,应该是一个世界性现象,但是,正如世界各国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演进步伐不一致,各国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演进步调也是不一致的,存在着快慢之分,存在着竞争。哪个国家的信息获取、处理、传播的能力越强,信息社会建设的步伐也就越快,水平就越高,就越能保证“制信息权”,甚至如美国着名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所预言的那样,通过掌握信息、控制网络来拥有整个世界。在这场社会形态的演进竞争中,有两个国家的表现非常突出:一是作为信息技术革命发源地的美国,其不仅是最早开展信息社会相关研究的国家,最早向信息社会演进的国家,还是迄今为止世界上信息社会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二是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提出信息社会概念的日本,虽然其在上世纪于实践上演进显着落后于美国,但是,由于日本政府已经清醒认识到了差距所导致的后果,于新世纪出台了一系列战略措施来加快信息社会建设,在短时期内跃居为当前信息社会较发达国家。这两个国家,一个是信息社会的“先发国家”,而且不仅“先发”,还实现了“先至”,其演进路径本身可能就代表了一种最优演进路径;一个是相对而言的信息社会“后发国家”,虽然还没实现“先至”,但是发展速度惊人,其发展路径对广大信息社会后发国家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我国在当前还处于工业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工业社会作为人类社会演进的一个重要形态是不可跨越的,我国不可能跨过工业社会演进过程中的重化工业阶段直接进入信息社会。然而,由于信息社会的生产力要素本身就蕴含在工业社会之中,信息技术作为一种通用技术,可作用于传统产业,推动传统产业更新改造,带动产业结构高度化,因而,我国可通过发展信息社会生产力要素来加速推动工业社会发展,加速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演进,实现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所提出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目标。由于信息社会是在信息化生产力的要求下,国民经济以信息技术作为主要技术力量和技术基础,产业结构以信息产业为支柱,生产、生活方式以信息技术的应用为依托,社会结构框架呈现出网络化和扁平化特点的社会,其演进本身不仅包括信息技术及信息产业的发展,而且包括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中的应用,信息作为一种资源的管理、开发和利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网络建设、IT人才队伍建设和信息制度环境的完善,所涉及的层面非常之广,建设中需要支付大量的经济成本乃至社会成本,而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一个信息社会后发国家,如何以最小的成本、最快的速度实现这场宏大的社会形态演进,是我国学术界、产业界和政界都应深切关注的重大课题。对于美日两国信息社会建设和发展的比较研究,有助于我国在当前发展阶段,通过比较这两个在信息社会建设上先进及典型的国家信息社会发展的异同及造成差异的诱因,来摸索信息社会建设的一般规律,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充实、发展本国的信息理论体系,以此来指导信息社会建设实践,尽可能地选择一条社会成本最低的社会演进路径,低成本、高效率地推进信息社会建设。因此,笔者选择“美日两国信息社会建设与发展的比较研究”为题来展开系统研究。本文是遵循这样的研究思路展开的:在对信息社会内涵认识的基础上,对美日两国信息社会建设与发展的主要方面展开系统分析,研究其共同遵循的规律,结合内外部制约因素,分析两国信息社会建设与发展的不同及差距,明确这种差异性是否符合信息社会建设与发展的内在要求,哪一种做法及模式才更接近信息社会演进的最优路径,从而得出对我国信息社会建设的启示。具体研究的展开是从整体观出发,采取从环状看因果的观察角度,采取演绎推理和经验实证分析的研究方法,在广泛收集国内外研究成果与资料的基础上,将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具体分析与综合分析相结合、纵向分析与横向分析相结合,对美日两国信息社会的建设与发展进行系统和层层递进的分析,力求得出规律、理论方面的认识。全文共分为10章,各章的主要内容是:第1章讨论和分析了研究的背景和目的,对相关概念和研究范围进行了界定,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和评述,确立了研究方法和基本框架;第2章在分析美日两国信息基础技术、信息系统技术以及信息应用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对美日两国信息技术发展的异同之处及导致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做出探讨;第3章在对美日两国信息产业发展背景、历程及IT外包的发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美日两国信息产业发展的异同之处及导致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第4章在分别对美日两国信息化的主要方面——企业信息化、电子商务、政府信息化、家庭和个人生活信息化、教育信息化以及农业信息化发展情况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对美日两国信息化的异同之处及导致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做出探讨;第5章在对美日两国信息资源管理、开发和利用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美日两国信息资源管理、开发和利用的异同之处及导致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展开研究;第6章在对美日两国信息网络建设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美日两国信息网络建设的异同之处及导致差异产生的主要诱因;第7章分别从信息技术教育与培训、IT人才引进、人才激励机制三方面对美日两国IT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出两国IT人才队伍建设的异同之处,并探讨导致差异产生的主要诱因;第8章在对美日两国信息制度环境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两国信息制度环境建设的异同之处及导致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做出探讨;第9章提出本文的研究结论,总结了美日两国信息社会建设与发展的基本经验,得出了对我国信息社会建设与发展的启示;第10章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就信息社会的内涵与基本特征、信息社会建设与发展的基本内容及其相互关系、信息社会与工业社会的区别、信息技术革命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展开理论思考。经过两年来坚持不懈的努力,本文初步建立了信息社会比较研究的系统分析框架,率先对美日两国信息社会建设进行了系统比较研究,并进行了系统和层层推进的分析,得出了若干规律和理论方面的认识,主要创新点包括:一是从信息技术革命、信息产业发展、信息化三个方面,全面比较研究了美日两国信息社会的建设与发展,体现了研究视角、研究内容、研究体系的创新。二是作为本文研究的结果,得出六个方面的结论,比较全面地总结了美日两国信息社会建设与发展的基本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和借鉴意义。在此基础上,对推进我国信息社会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了十条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三是作为本文的理论思考,在信息社会的内涵、信息社会建设与发展的基本内容及其相互关系、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区别方面系统提出了新观点。信息社会是一个崭新的社会形态,其发展刚刚开始,人们对这种崭新社会形态的认识尚处于摸索之中,很多认识需要伴随信息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深化,去伪存真。受研究能力和研究水平所限,本文的研究还只是一个开始,还不够全面,不够深入,理论思考也不够深刻,很不成熟。和卷而思,深感本文无论是对崭新的信息文明的丰富内涵,还是对信息社会建设与发展的最优演进路径和高水平信息社会的定义,都还未能形成一个自成体系的明晰思路,有关论断也有待进一步推敲和完善。这既是本文的缺憾与不足之处,也是笔者今后进一步研究和努力的方向。
岳树民,杜立群,齐海[2](2003)在《1999-2002年计算机病毒的状况、趋势、流行病毒的分析和防治》文中研究指明全球范围内,病毒造成的损失大约为:1999年121亿,2000年171亿,2001年129亿美元。 一些损失严重的病毒:I Love You病毒造成的损失高达87亿美元,红色代码达26亿美元,齿轮先生为10亿美元。 本文对1999—2002年的病毒状况作了深入调查与分析,并对未来病毒的发展趋势与防冶策略进行深入研讨与探索。
宁雷[3](2003)在《欢欢乐乐过春节 平平安安互联网 新春电脑杀毒软件大观》文中认为虽然2003年已经过去20多天了,但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还没有到来。再过10来天,相信大家就该在家欢渡这一喜庆节日了。7天的长假,除了探亲、旅游、逛街购物,很多人还希望能够完全地放松自己——娱乐。提到娱乐,就不会完全离开电脑。大家可以用电脑看影碟、玩游戏,还可以利用春节期间上网人少的空间。充分体验一下互联网“冲浪”的快感。对,上网!在举国同庆的假日上网,去体验互联网的“极速”。但是,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大家在享受网络所带来的娱乐快感的同时,也不得不“享受”病毒和黑客的侵扰。幸好,大家还有很多反病毒和防黑软件可以选择。要知道,在中国的软件市场中,以反病毒软件市场竞争最为激烈.众多厂商纷纷在近期推出最新版的产品。春节既然是我们民族“推陈出新”的节日,那就让我们也来看看国内反病毒市场的最新情况吧。
二、硬盘数据的天敌“屏幕保护变种”病毒现身网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硬盘数据的天敌“屏幕保护变种”病毒现身网络(论文提纲范文)
(1)美日两国信息社会建设与发展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
1.2 信息社会相关概念 |
1.2.1 信息技术革命与信息技术的发展、普及和应用 |
1.2.2 信息产业发展 |
1.2.3 信息资源管理、开发利用 |
1.2.4 信息网络建设 |
1.2.5 IT人才队伍建设 |
1.2.6 信息制度环境完善 |
1.3 文献综述 |
1.3.1 美国信息社会的相关研究 |
1.3.2 日本信息社会的相关研究 |
1.3.3 美日两国信息社会比较的相关研究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5 创新和不足 |
1.5.1 创新 |
1.5.2 问题和不足 |
2 美日两国信息技术发展比较 |
2.1 美国信息技术发展 |
2.1.1 信息基础技术 |
2.1.2 信息系统技术 |
2.1.3 信息应用技术 |
2.2 日本信息技术发展 |
2.2.1 信息基础技术 |
2.2.2 信息系统技术 |
2.2.3 信息应用技术 |
2.3 美日两国比较 |
3 美日两国信息产业发展比较 |
3.1 美国信息产业发展 |
3.1.1 推动要素 |
3.1.2 发展 |
3.1.3 IT外包 |
3.2 日本信息产业发展 |
3.2.1 发展背景 |
3.2.2 发展情况 |
3.2.3 IT外包 |
3.3 美日两国比较 |
4 美日两国信息化发展比较 |
4.1 美国信息化发展 |
4.1.1 企业信息化 |
4.1.2 电子商务 |
4.1.3 政府信息化 |
4.1.4 家庭和个人生活信息化 |
4.1.5 教育信息化 |
4.1.6 农业信息化 |
4.2 日本信息化发展 |
4.2.1 企业信息化 |
4.2.2 电子商务 |
4.2.3 政府信息化 |
4.2.4 家庭和个人生活信息化 |
4.2.5 教育信息化 |
4.2.6 农业信息化 |
4.3 美日两国比较 |
5 美日两国信息资源管理、开发和利用比较 |
5.1 美国信息资源管理、开发和利用 |
5.1.1 信息资源管理 |
5.1.2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
5.2 日本信息资源管理、开发和利用 |
5.2.1 信息资源管理 |
5.2.2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
5.3 美日两国比较 |
6 美日两国信息网络建设比较 |
6.1 美国信息网络建设 |
6.1.1 第一、第二代网络发展 |
6.1.2 下一代网络建设 |
6.2 日本信息网络建设 |
6.2.1 第一代、第二代网络发展 |
6.2.2 下一代网络建设 |
6.3 美日两国比较 |
7 美日两国IT人才队伍建设比较 |
7.1 美国IT人才队伍建设 |
7.1.1 信息技术教育与培训 |
7.1.2 IT人才引进 |
7.1.3 人才激励机制 |
7.2 日本IT人才队伍建设 |
7.2.1 信息技术教育和培训 |
7.2.2 IT人才引进 |
7.2.3 人才激励机制 |
7.3 美日两国比较 |
8 美日两国信息制度环境比较 |
8.1 美国信息制度建设 |
8.1.1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
8.1.2 推动信息安全保障发展 |
8.1.3 支持信息业行会组织 |
8.1.4 推进信息国际化 |
8.2 日本信息制度建设 |
8.2.1 IT国家基本战略 |
8.2.2 e-Japan系列战略、计划 |
8.2.3 信息安全总体战略 |
8.2.4 u-Japan战略 |
8.2.5 IT新改革战略 |
8.3 美日两国比较 |
9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9.1 研究结论 |
9.1.1 美日两国信息社会的建设与发展走在世界前列 |
9.1.2 美日两国信息社会是信息技术、信息产业和信息化的全面发展 |
9.1.3 信息社会制度建设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基本保证 |
9.1.4 IT人才是信息社会建设与发展的关键 |
9.1.5 政府在信息社会建设与发展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
9.1.6 美日两国信息社会建设与发展研究对我国具有重要意义 |
9.2 推进中国信息社会建设与发展的政策建议 |
9.2.1 提高对信息社会的认识,增强发展信息社会的紧迫性 |
9.2.2 加强研究开发,推进信息技术革命和信息技术进步 |
9.2.3 推动信息产业发展,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
9.2.4 推进信息化全面发展,努力提高信息化水平 |
9.2.5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消除数字鸿沟 |
9.2.6 加强信息社会法制建设 |
9.2.7 加强IT人才队伍建设 |
9.2.8 推动政府信息公开 |
9.2.9 建立健全信息资源的市场运作机制 |
9.2.10 建立与信息社会全面发展相适应的领导体制 |
10 理论思考 |
10.1 信息社会的内涵与基本特征 |
10.1.1 信息社会的内涵 |
10.1.2 信息社会的基本特征 |
10.2 信息社会建设与发展的基本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
10.2.1 信息社会是信息技术、信息产业与信息化的全面发展 |
10.2.2 信息技术、信息产业和信息化是信息社会建设与发展的基本内容 |
10.2.3 信息技术是推进信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
10.2.4 信息产业是信息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 |
10.2.5 信息化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基本标志 |
10.2.6 "信息社会建设与发展"的含义 |
10.3 信息社会与工业社会的区别 |
10.3.1 信息生产力成为最革命、最活跃的社会发展因素 |
10.3.2 信息越来越成为最重要的经济社会资源 |
10.3.3 信息化和工业化的关系 |
10.4 信息技术革命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 |
10.4.1 信息技术革命对市场的作用 |
10.4.2 信息化对企业的影响 |
10.4.3 信息技术革命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 |
10.4.4 信息技术革命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四、硬盘数据的天敌“屏幕保护变种”病毒现身网络(论文参考文献)
- [1]美日两国信息社会建设与发展的比较研究[D]. 李理. 东北财经大学, 2009(05)
- [2]1999-2002年计算机病毒的状况、趋势、流行病毒的分析和防治[J]. 岳树民,杜立群,齐海.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03(03)
- [3]欢欢乐乐过春节 平平安安互联网 新春电脑杀毒软件大观[J]. 宁雷. 电脑采购周刊, 20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