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眼部标本中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和巨细胞病毒

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眼部标本中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和巨细胞病毒

一、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眼部标本中的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和巨细胞病毒(论文文献综述)

北京医学会检验分会[1](2022)在《感染性眼病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诊断专家共识》文中研究说明感染性眼病是发展中国家重要致盲原因之一, 病原微生物检查是感染性眼病诊断的金标准。由于眼部组织取材困难、标本量少, 实验室诊断阳性率偏低, 严重影响疾病的诊断和预后。我国大多数医疗机构感染性眼病实验室诊断能力不足, 缺乏眼部微生物检测的标准化方法。为此, 北京医学会检验分会组织专家和相关课题组通过讨论和临床验证, 总结出适合我国眼科临床实践的病原学诊断路径, 形成感染性眼病实验室诊断专家共识。该共识从常见感染性眼病临床表现和送检指征入手, 规范眼部标本采集、转运、质量评估的方法和流程;强调眼科医师应与微生物检验人员充分配合, 正确选择适宜的微生物检测方法, 提倡床旁接种, 同时针对刮片细胞学检查、传统微生物培养、棘阿米巴培养以及核酸检测、宏基因组测序等技术提出建议。

卢晓丽,罗英子,滕月,李君慧,俞晓艺,关国华[2](2021)在《多模态观察急性视网膜坏死一例》文中提出患者女性,21岁。因右眼视力下降伴眼红眼痛1周余,于2020年9月5日就诊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门诊。主诉1周前出现右眼视力下降伴眼红眼痛,晨起右侧头痛,无畏光流泪,自行应用滴眼液后,症状未好转,否认有发热、头痛、恶心及呕吐等症状,无高血压和糖尿病病史。患者右眼最佳矫正视力0.15,左眼1.0;右眼眼压14.7 mmH g(1mmHg=0.133kPa),左眼20.0 mmH g。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显示右眼结膜混合性充血,角膜雾状水肿,下方角膜内皮可见羊脂状角膜后沉积物(++),前房深浅正常,房水闪辉(+),虹膜纹理清,瞳孔欠圆,直径约4 mm,对光反应迟钝,晶状体透明,玻璃体混浊(+)。

闫欢[3](2021)在《二代测序技术对病毒性脑炎诊断的Meta分析及观察性研究》文中认为第一部分:二代测序技术对病毒性脑(膜)炎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目的:进行二代测序技术对病毒性脑(膜)炎诊断的荟萃分析,即Meta分析,收集整理、综合分析多中心数据样本,从而通过对二代测序技术诊断价值的评估,以利于指导临床治疗,改善患者预后结局。方法:本文书写遵循诊断准确性研究的报告指南,即STARD-2015指南要求,评价二代测序技术与传统诊断学方法对病毒性脑(膜)炎的诊断意义,收集相关数据,严格控制纳入排除标准,对国内外有关于二代测序技术诊断病毒性脑(膜)炎的研究进行了全面检索。检索英文数据库有Pub Med、EMBase及The Cochrane Library;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及维普数据库。检索要设置的时限是建库至2020年12月。英文依据PICOS策略原则分别进行对象“viral encephalitis”、干预措施“NGS”、对照措施“electroencephalogram、iconography、PCR”、结局“diagnose”、设计研究类型“diagnostic study”,进行组合完成检索;中文检索关键词“二代测序”、“病毒性脑炎”、“诊断”等。通过文献资料筛选获取检索相关文献、排除重复文献、进行初步排查、阅读摘要排除、精读全文几步,确定纳入研究的相关文献。对于文献的一般资料,包括作者、发表日期,诊断参数有真阳性值、假阳性值、真阴性值、假阴性值,进行了文献资料提取。通过QUADAS-2风险评估表标准要求,完成文献质量评估。将入选的统计学数据运用Stata14软件进行处理,完成诊断性研究的Meta分析,包含异质性检验、敏感性分析、诊断效能评价和发表偏倚评价。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3篇文献,共涉及病毒性脑(膜)炎患者588例,在这其中有英文文献10例,中文文献3例。研究中有明确提及一致性概念的6例,阳性结果指出二代测序技术有诊断价值的12例,阴性结果1例,文献质量评价结果显示所选的研究都明确研究了病毒性脑(膜)炎疾病,9个研究接受了参考标准检验,4个研究对参考标准未进行明确阐述,6个研究参考标准和检测手段双盲并不明确。总体上,在应用QUADAS-2风险评估表标准完成文献质量评估,在病例选择、待评价试验、金标准、病例流程和进展情况四方面完成相关问题、风险程度及临床适用性评价,文献总体质量良好。Meta分析结果显示:灵敏度的合并值0.69,95%CI:0.55-0.80,特异度的合并值0.53,95%CI:0.32-0.72;森林图表示,灵敏度的Q检验P<0.01,I2=79.49%,说明纳入研究间的异质性有统计学意义,异质性明显,特异度的Q检验P<0.01,I2=91.08,异质性明显,合并ROC曲线下面积(AUC)0.67,分析结果显示二代测序技术对病毒性脑炎诊断具备一定灵敏度、特异度,虽效能高,但存在异质性,分析原因,存在选择偏倚。分别将纳入文献逐一排除后重新分析,排除后曲线值无显着变化,说明纳入的13篇文献稳定性较好,结果可信。结论:1.通过对于纳入的文献进行汇总分析,总结发现二代测序技术对病毒性脑(膜)炎诊断具备一定灵敏度和特异度。2.纳入文献总结发现二代测序技术诊断病毒性脑(膜)炎具备一定优势。但研究仍处于早期,存在异质性,分析原因,存在选择偏倚。3、二代测序技术可以作为病毒性脑(膜)炎早期明确诊断、识别病原微生物、鉴别诊断的一种诊断方法,应用于临床。第二部分:二代测序技术对病毒性脑(膜)炎的诊断性研究目的:本部分拟在探讨二代测序技术对病毒性脑(膜)炎早期诊断的价值,与传统学ELISA法相比诊断优势,从而为临床精准高效诊断病毒性脑炎提供选择与参考。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1年3月在延安大学咸阳医院神经内科、儿科等收住入院临床疑似诊断为病毒性脑(膜)炎的68位患者信息,包括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及进行二代测序患者基因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分别对以下临床资料进行计数分析,显示性别,发热、头痛、精神行为异常、意识障碍、眼部活动障碍、共济运动异常、脑膜刺激征等症状学,影像学、脑电图实验室检查结果,并发症状电解质紊乱及临床结局抗病毒治疗是否有效,两组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级智能减退两组进行比较,卡方检验X2=5.810,P值=0.016,P值<0.05,证明两组间高级智能减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二代测序组与传统诊断组进行计量资料独立样本检验,结果显示,二代测序技术诊断组脑脊液淋巴细胞计数57.7±35.4,传统方法诊断组脑脊液淋巴细胞计数32.6±35.1,两组P值=0.005,P值<0.05,证明两组间脑脊液淋巴细胞计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差异显着。3.进行卡方检验,X2=6.076,P值=0.014,P<0.05,证明用二代测序技术诊断组和用传统方法诊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用二代测序方法在诊断阳性率(35.1%)上优于用传统诊断方法(9.7%)。4.本实验共入组68例(临床综合诊断为病毒性脑炎),其中使用二代测序方法的共37例,ELISA方法的有31例。(1)37例二代测序阳性为13例,明确病原微生物,其中:单纯疱疹病毒1型---2例,单纯疱疹病毒2型---1例,人类疱疹病毒6A感染---1例,水痘带状疱疹病毒---6例,EB病毒感染---2例,巨细胞病毒---1例。(2)31例未用二代测序的病例中,有2例用传统ELISA法测得人类巨细胞病毒Ig G抗体>4倍,有1例测得EB病毒壳抗原Ig G抗体>4倍。结论:1.临床表现、脑脊液细胞学、磁共振、脑电图对于病毒性脑(膜)炎诊断具有一定提示作用,但缺乏特异性。2.二代测序诊断方法在诊断阳性率上优于传统脑脊液ELISA方法。3.二代测序技术诊断阳性率还需进一步提高,特异度和灵敏度仍然有必要进一步提高,以减少临床误诊率。

单俊丽[4](2021)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文中指出研究目的分析感染性疾病临床诊断中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mNGS)应用的价值。研究方法收集了 2018年4月份至2021年2月份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儿科、感染科住院并进行mNGS技术检查的126例临床资料,其中mNGS标本来自脑脊液(CSF)、血液或肺泡灌洗液(BALF),排除确诊为非感染性疾病和未知的病例共25例。通过对入选后的101例感染性疾病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传统病原学检测结果及mNGS检测结果实施回顾性分析,分析在感染性疾病临床诊断中mNGS应用的价值。研究结果1.101例mNGS的样本中,共检出36种阳性病原体,包括耶氏肺孢子菌、EB病毒、结核分枝杆菌、鲍曼不动杆菌、烟曲霉、肺炎链球菌、猪疱疹病毒1型、人疱疹病毒1型和2型、肺炎支原体、巨细胞病毒等,有23种病原体在传统病原学检测方法中未被发现,其中检出最多的为耶氏肺孢子菌(9例,15.5%),其次为EB病毒检出7例(12%)。在1例重症肺炎的患儿中检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感染,在3例有养殖场工作史的成人患者中检出猪疱疹病毒1型感染以及在2例女性患者中检出人细小病毒B19感染,在1例梗阻性脑积水病史较长的患者中检出猪带绦虫感染。2.101例感染性疾病的患者中,mNGS检测病原体阳性的有58例,传统病原学检测病原体阳性的有35例,mNGS联合传统病原学检测病原体阳性的有68例,mNGS及传统病原学检测双阳性者25例。mNGS检测病原体的阳性率远高于传统病原学检测(57.4%vs.34.6%,P<0.01),两种方法联合检验病原体的阳性率也显着优于单独使用传统病原学检测(67.3%vs.34.6%,P<0.01)。3.在行mNGS检测的101例不同标本的病例中,检出病原体阳性率最高的是在BALF中,均高于CSF和血液中的检出率(100%vs.48%,p<0.01;100%vs.66.7%,P<0.01)。4.分组是通过感染性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相应的病原体检测来进行的,101例感染性患者中,确定病原体组有65例,非确定病原体组有36例,mNGS比传统病原学检测的灵敏度更高(84.61%vs.53.85%,P<0.01),而两者特异度无统计学差异(91.67%vs.100.00%,P>0.05)。mNGS的阳性预测值(PPV)为94.83%(95%CI,84.70-98.65%),阴性预测值(NPV)为76.74%(95%CI,61.00-87.72%),传统病原学检测的PPV和NPV分别为 100.00%(95%CI,87.68-100.00%)、54.55%(95%CI,33.32-58.11%)。5.在101例感染性病例中,在进行mNGS检测前接受过抗菌药物或者是抗病毒的药物治疗的病例有89例,检测前未接受过抗菌药物或者是抗病毒药物治疗的有12例。mNGS检测的阳性率在接受抗菌药物或抗病毒的药物治疗组中优于传统病原学检测结果(58.43%vs.35.96%,P<0.05),且mNGS阳性率在抗菌药物及抗病毒药物使用或不使用者中相当(58.43%vs.50%,P>0.05)。6.101例mNGS的样本中,有5例检测出耐药基因,共检出耐药基因8种,分别为 OXA、Ade、mel、Tet、ErmC、mecA、TEM 和 lnuA,其中 1 例同期传统培养方法培养出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并行常规药敏试验,药敏结果与mNGS较为相符,两者共同协助临床医师调整抗生素用药。7.mNGS在不同年龄组中的检测,mNGS的检出率在41-60岁的中年人中最高(80%),相对于<18岁的儿童检出率无明显差异。在儿童检出病原体中以肺炎支原体最高(27.3%)。研究结论相对于传统病原学检测来说,mNGS对于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诊断有较高的灵敏度,尤其是在感染罕见病原体时更具有优势,并且不受抗菌药物或抗病毒药物的影响。mNGS能够为不明病因或疑似感染的患者提供诊断线索,并评估抗生素耐药性基因,可以成为目前感染性疾病临床病因诊断的检测手段。

黎赛,莫丽亚,刘灿,易苏武,阮洋,刘云花,郭宽鹏,刘彪,刘娜,李梨平[5](2021)在《核酸扩增技术应用于儿童肠道及疱疹病毒脑炎病原学诊断》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究疑似病毒性脑炎患儿肠道病毒(EV)、疱疹病毒(HHV)检测阳性率。方法收集湖南省儿童医院2017年8月至2019年12月365份疑似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血清、痰、大便、尿标本于-80 ℃冻存,采用一步法巢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EV,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qPCR)检测HHV,分析这两类病毒在临床疑似病毒性脑炎患儿中的感染率。其中132例患儿确诊为EV脑炎或HHV脑炎,比较分析病毒在各种标本中的检出时间。结果 365例疑似病毒性脑炎患儿中20.5%(75/365)的患儿诊断为EV脑炎,15.6%(57/365)患儿诊断为HHV脑炎。75例EV脑炎患儿以埃可病毒6型(echo 6)感染为主,占52.0%(39/75);其次为EV71感染(30.7%,23/75),echo11(6.7%,5/75),柯萨奇病毒A组6型(CA6,4%,3/75)及echo30、echo9、echo4、柯萨奇病毒B组1型(CB1)、脊髓灰质炎病毒各1例(1.3%,1/75)。57例HHV脑炎主要以人疱疹病毒6型(HHV6)感染最多见,占35.1% (20/57)。其次为巨细胞病毒(CMV,31.6%,18/57),EB病毒(12.3%,7/57),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10.5%,6/57),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8.8%,5/57),水痘带状疱疹病毒(1.8%,1/57)。患儿入院后病毒在脑脊液中的检出时间明显早于血清,脑脊液在发病后2~7 d可检出病毒,血清为7~26 d。结论采用一步法巢式RT-PCR技术及实时荧光qPCR技术检测脑脊液病毒核酸极大程度提高了不明原因脑炎患儿病原体的检出率。肠道病毒Echo 6、EV71、疱疹病毒HHV6、CMV是导致本院病毒性脑炎的最主要的病原体,临床可根据发病时间合理选择标本类型进行测定。

高琪[6](2021)在《泪液病原和免疫组分检测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现状》文中认为眼表疾病是眼科临床常见疾病,临床医生仅根据症状、体征、血清学检查很难准确早期诊断,甚至可造成误诊。泪液检测相对于血液检测更能反映眼表局部病情,且具有无创性、诊断准确性高、诊断速度快的特点。泪液检测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基因芯片等现代检验技术,检测泪液中的病原和免疫组分,包括微生物核酸、泪液抗体(IgM、IgG、IgE、IgA、抗核抗体等)和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转化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等)。泪液检测提供了眼表局部病原体感染和免疫反应信息。目前国内外大量泪液检测研究显示,不仅眼表疾病,葡萄膜炎、眼底疾病、甲状腺相关眼病,甚至糖尿病、乙型肝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等全身疾病,泪液成分都有一定规律性变化。此外,通过对泪液病原和免疫组分成分的研究对研究疾病成因、生化及免疫过程、疾病治疗等均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泪液采集、泪液病原和免疫组分临床意义、各个疾病泪液特点方面,阐述眼表泪液检测的进展,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段润平,许叶圣,郑利斌,姚玉峰[7](2020)在《病毒感染性眼病病原学诊断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多种病毒可导致眼部疾病,包括腺病毒、人类疱疹病毒、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1型(HTLV-1)及新发现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等。这类疾病的鉴别诊断较困难,容易被误诊和漏诊,导致严重的组织损伤和视觉损伤。腺病毒、单纯疱疹病毒1型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相关眼病的诊断中,病原学诊断可作为一种强有力的辅助诊断工具;而在单纯疱疹病毒2型、巨细胞病毒、EB病毒、人类疱疹病毒6型和7型、人类疱疹病毒8型、HTLV-1和SARS-CoV-2相关眼病的诊断中,病原学诊断则发挥着主导作用。病毒培养、免疫组织化学或免疫荧光法及以PCR为代表的病毒基因诊断法是三种主要的病原检测手段,其中PCR技术检测快速、操作便捷、敏感度和特异度高,成为眼科病毒学诊断中最重要的工具。

黎雨[8](2020)在《52例儿童病毒性脑炎病原及临床特点分析》文中认为目的:病毒性脑炎(Viral encephalitis,VE)是儿童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但由于临床症状复杂多样,典型症状少,缺乏特异性,易漏诊、误诊,导致治疗不及时,影响患儿预后。因此本研究旨在分析和总结儿童VE的病原及临床特点,为儿童VE的早期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本次研究以2018年9月2019年8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儿童医学中心因VE住院患儿为研究对象,临床诊断根据其入院时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等结果为主。2.入院后收集患儿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完善CSF相关检测(含常规生化,细菌、真菌、结核培养及自免脑炎的特殊抗体等检测),同时运用多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分别检测CSF中的人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EB病毒(Epstein-Barr,EBV)、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单纯疱疹病毒-1型(Herpes simplex virus-1,HSV-1)、单纯疱疹病毒-2型(Herpes simplex virus-2,HSV-2)、人类疱疹病毒-6型(Human herpesvirus-6,HHV-6)、人类疱疹病毒-7型(Human herpesvirus-7,HHV-7)、人类疱疹病毒-8型(Human herpesvirus-8,HHV-8)、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eicella-zoster virus,VZV)、双埃可病毒(Pe Vs)、腮腺炎病毒(Mumps virus)、麻疹病毒(Measles virus)12种病毒病原。3.记录CSF送检结果,结合相关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人口学资料52例VE患儿中有男28例,女24例,男女比为1.17:1,年龄在0.253.50岁之间,平均年龄(4.41±3.52)。夏秋季节为主要患病季节。2.脑脊液病原检测结果采用多重荧光定量PCR对52份CSF进行病原检测,总检出率为42.3%(22/52),其中EV阳性率最高,为28.8%(15/52),余阳性样本检测率分别为:HSV-1为3.8%(2/52)、HSV-2为1.9%(1/52)、HHV-6为1.9%(1/52)、EBV为3.8%(2/52)、CMV为1.9%(1/52)。将检出EV的患者归为肠道病毒组,检出HSV-1、HSV-2、HHV-6、EBV和CMV的患者归为疱疹病毒组,CFS未检测到病毒的患者归为未检出病原组。3.临床资料分析3.1 52例患儿及不同病原感染患儿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本研究中52例均为急性起病,其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发热(48例,92.3%)及神经系统症状(呕吐、头痛、头晕、惊厥、意识障碍),还有咳嗽、腹泻、腹痛等其它系统表现。12例存在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其中脑膜刺激征阳性(11例,21.2%)、肌张力增高(2例,3.8%)。肠道病毒组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前驱症状较多,典型的神经系统症状较少;疱疹病毒组早期就可出现神经系统症状,且病情进展迅速。52例中有重症VE 11例(21.2%),疱疹病毒组5例,占其71.4%(5/7);肠道病毒组3例,占其20.0%(3/15);未检出病原组3例,占其10.0%(3/30)。疱疹病毒组病重比例高于肠道病毒组及未检出病原组(P<0.05)。3.2常规实验室检查结果示:52例患儿白细胞总数波动在1.15×109/L23.30×109/L之间,其中3例(5.8%)降低,28例(53.8%)升高;肠道病毒组白细胞总数波动3.19×109/L18.80×109/L,其中1例(1.9%)降低,6例(11.5%)升高;疱疹病毒组白细胞均异常,范围波动在1.55×109/L16.40×109/L,其中2例(3.8%)降低,5例升高(9.6%);其中3例(HSV-1、HHV-6及EV)小于4.00×109/L,病情均较重。3例(未检出病原组)大于20.00×109/L,2例有脑膜刺激症,且CRP、PCT均处于高值,CSF均未有病原检测阳性回报(不排除存在病原感染可能)。52例患儿CRP值波动在0.16mg/L121.00mg/L之间,其中23例(44.2%)升高。PCT值波动0.01μg/L9.20μg/L之间,中位数为0.29μg/L,5例(9.6%)正常(<0.05μg/L),36例(69.2%)在0.05μg/L0.50μg/L之间,9例(17.3%)在0.50μg/L2.00μg/L之间,2例(3.8%)>2.00μg/L。肠道病毒组8例(53.3%)CRP高于正常值,最高为121.00mg/L,此例患儿PCT也高于1.00μg/L,未查出有细菌感染,为重症VE。疱疹病毒组4例(57.1%)CRP高于正常值,其中最高为56.00mg/L(HSV-1),为重症VE。2例PCT极高(HSV-1、HHV-6),但CRP正常,均未查出有细菌感染,在早期均出现持续高热不退伴意识障碍,同时出现脓毒性休克症状。3.3 CSF检查结果提示:52例CSF离心涂片检查均未发现致病菌,细菌培养及自免脑炎的特殊抗体检测均为阴性。有7份为淡红色(其中5份考虑损伤)、2份为淡黄色,43份为无色透明,2份血性外观均为未检出病原组,3例HSV的CSF外观均清亮。52例CSF白细胞异常有15例,中位数为30×106(10×106500×106),最高为500×106(HHV-6),均以淋巴细胞升高为主;肠道病毒组患儿的CSF白细胞均正常。52例CSF蛋白定量波动在0.04 g/L1.80g/L,7例(13.5%)升高,其中CMV脑炎的CSF蛋白高达1.80g/L,CSF糖大多正常,仅2例下降(<2.8mmol/L,均为未检出病原组);52例脑脊液ADA及LDH均正常,氯化物均无降低。CSF压力测定异常者41例异常(78.8%),中位数为210mm H2O(100400mm H2O),最高的是400mm H2O。3.4 EEG及影像学结果示:有45例患儿完善了脑电图(EEG)检查,其中异常者为42例(93.3%),EEG表现各异,主要以δ慢波为主,有少数可见尖波、尖-棘波、纺锤波等改变。肠道病毒组EEG检查结果:14例异常,1例正常;疱疹病毒组6例完成EEG检查,均异常。头部磁共振(MRI)检查31例,异常者11例(35.5%),其中肠道病毒组4例发现异常部位分别为大脑半球、右侧侧脑室后角、齿状核区、额颞区;疱疹病毒组2例发现异常部位分别为丘脑(HSV-1)小脑脑沟(HHV-6);未检出病原组5例发现异常部位分别为右侧脑桥、额顶叶、额颞区及小脑脑沟(2例)。头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22例,异常3例(13.6%),病灶分别为基底节(HSV-1)、颞叶(未检出病原组)、脑水肿(未检出病原组)。核磁检查异常发现率显着高于CT(P<0.05)。4.诊治经过及转归52例VE患儿入院后根据病情分别予以吸氧、镇静、退热、降颅压等对症支持治疗,部分给与抗病毒、免疫球蛋白及糖皮质激素治疗,其中气管插管(4例),考虑合并细菌感染则给予抗细菌感染治疗。52例VE患儿,30例痊愈,17例好转,3例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HHV-6、HSV-1、未检出病原组),其中2例意识障碍患儿(HHV-6、HSV-1),分别于入院第5天和第18天意识逐渐恢复,但遗留相关的神经系统后遗症。52例VE患儿热程为315天,平均热程为7.70±2.81天,住院天数为378天,平均住院天数约为10.80±9.02天;肠道病毒组平均热程为7.00±2.45天,平均住院天数为9.40±5.75天;疱疹病毒组平均热程为10.29±3.64天,平均住院天数为25.86±21.26天。疱疹病毒组热程显着高于肠道病毒组(P<0.05)。结论:1.多重荧光定量PCR检测脑脊液病毒病原快速可行有利于脑炎病原学的发现;2.肠道病毒为本组儿童病毒性脑炎的主要感染病原;疱疹病毒感染临床症状较肠道病毒重;3.儿童病毒性脑炎检查中脑电图有较强的提示性,病初头部MRI检查优于CT。

段润平[9](2020)在《8种人类疱疹病毒、腺病毒及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1型的快速检测体系构建》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基于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构建一项检测体系,用于单纯疱疹病毒1型和2型、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E-B病毒、人类疱疹病毒6型和7型、人类疱疹病毒8型、腺病毒及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1型相关眼病的快速病原诊断,辅助临床医生进行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选取并设计上述10种病毒的引物和探针,Blast比对,确定其特异性。合成靶基因并构建重组质粒,经质粒扩增提取、拷贝数计算和梯度稀释获取10、50、102、103、104、105、106 copies/ul的质粒标准品。10种病毒的不同浓度的质粒标准品分别行单重和多重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检测,探究该体系的灵敏度、稳定性及特异性。病毒空斑形成单位法测定单纯疱疹病毒1型参考株KOS的病毒滴度;梯度稀释KOS株后,行病毒DNA提取和QPCR检测,探究该体系检测病毒株的实用性。选取眼部的临床样本,用该体系检测,得到的实验结果与普通PCR结果比较,探究体系检测样本的实用性。结果:10种不同浓度的病毒质粒标准品的单重和多重QPCR检测结果显示,阴性对照均无扩增,所有病毒的检测下限均可至50 copies/μL;单重和多重条件下构建的标准曲线中,所有病毒的决定系数均大于0.99,所有的扩增效率均在理想参考值范围90-110%之间。特异性实验中,各病毒之间的引物及探针不发生交叉反应,各病毒的检测之间相互独立。稳定性实验中,所有病毒的组内和组间结果之间的标准差均小于1.91、变异系数均小于4.63%。KOS株实验中,灵敏度为25 PFU/m L,标准曲线决定系数为0.9910,扩增效率为107.85%;所有的组内和组间标准差均小于0.68,所有的变异系数均小于2.07%。临床标本检测结果显示,该体系除与普通PCR检测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以外,还能够定量检测标本中的病毒载量,对单纯疱疹病毒进行亚型检测,且可能具有更高的灵敏度。结论:本研究已初步构建一个可快速检测眼部组织中单纯疱疹病毒1型和2型、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E-B病毒、人类疱疹病毒6型和7型、人类疱疹病毒8型、腺病毒及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1型的检测体系;该检测体系具有良好的灵敏度、稳定性、引物和探针特异性及一定的临床实用性,检测下限可达50 copies/μL。

范佳[10](2020)在《脑脊液二代测序技术对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诊断的临床一致性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脑脊液二代测序技术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8月~2019年5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送检脑脊液二代测序检出病毒序列4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基本信息、现病史、既往史、送检时间、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腰椎穿刺结果、治疗方案、转归等,分析在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中脑脊液二代测序技术与传统临床诊断的一致性。结果:2017年8月至2019年5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送检脑脊液二代测序检出病毒序列者共44人,男性占29例,女性占15例,男女比例1.93:1,年龄范围为15-85岁,年龄中位数为46岁。44例中检出病毒种类主要为人类疱疹病毒,其中检出排名前五位的病毒依次为:EB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人类a疱疹病毒1型、巨细胞病毒和人类疱疹病毒6A。44例患者中,诊断相一致组中占18例,脑脊液二代测序技术与临床诊断的一致性为40.9%。18例患者临床表现多样,但以大脑半球受累及脑膜刺激症状为主,主要表现为:头痛12例(66.7%),发热12例(66.7%),意识不清2例(11.1%),头晕3例(16.7%),恶心呕吐2例(11.1%),癫痫发作1例(5.5%);也可出现精神症状4例(22.2%),包括胡言乱语2例,烦躁2例;还可表现为小脑受累症状,如行走不稳1例(5.5%)。诊断不一致组26例中,其中最终临床确诊结核性脑膜炎10例,隐球菌脑膜炎4例,自身免疫性脑炎2例,化脓性脑膜炎3例,流行性乙型脑炎1例,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1例,神经性布氏杆菌病1例,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1例,脑梗死1例,癫痫1例,周围神经病1例。结论:1.病毒性脑炎多见于中年人,男性多于女性,临床表现以大脑半球受累及脑膜刺激症状为主主要表现为头痛、发热。2.传统诊断方法如腰椎穿刺、脑脊液细胞学、PCR等在临床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3.脑脊液二代测序具有协助临床明确病原体,发现新病原体,获得更多病原体信息等优势。4.脑脊液二代测序灵敏性及特异性可能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其报告解读有待进一步优化。5.脑脊液二代测序结果病毒特意序列数越高,其置信度可能越高,必要时可行PCR、Sanger测序等方法进一步验证。

二、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眼部标本中的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和巨细胞病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眼部标本中的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和巨细胞病毒(论文提纲范文)

(2)多模态观察急性视网膜坏死一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ARN的诊断要点
二、各国对ARN的诊断标准
    1.美国葡萄膜炎协会:
    2.日本ARN研究组:
三、ARN快速诊断的方法
    1.SLO检查:
    2.FFA:
    3.OCT:
    4.MSI:
四、ARN的其他诊断方法
    1.血清免疫学检查:
    2.病毒基因学:
五、ARN的治疗方法
    (一)抗病毒药物
    (二)其他药物
        1.糖皮质激素:
        2.阿司匹林:
        3.VEGF:
    (三)激光光凝疗法
    (四)手术疗法

(3)二代测序技术对病毒性脑炎诊断的Meta分析及观察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二代测序技术对病毒性脑(膜)炎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
    一、资料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结论
第二部分:二代测序技术对病毒性脑(膜)炎的诊断性研究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二代测序技术对病毒性脑炎患者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4)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7)病毒感染性眼病病原学诊断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腺病毒相关眼病
2 人类疱疹病毒相关眼病
3 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1型相关眼病
4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相关眼病
5 结 语

(8)52例儿童病毒性脑炎病原及临床特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1章 前言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及方法
    2.2 统计学分析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CSF病原检出情况
    3.3 儿童VE临床症状和体征
    3.4 52例儿童VE实验室检测结果:
    3.5 52例儿童VE脑脊液检测结果
    3.6 患儿EEG、头部CT和 MRI检查结果
    3.7 其他病原检查及免疫功能检查结果
    3.8 治疗情况及预后
第4章 讨论
    4.1 52例儿童VE的病毒病原
    4.2 52例儿童VE一般临床资料
    4.3 52例儿童VE临床特点分析
    4.4 52例儿童VE实验室检查
    4.5 52例儿童VE脑脊液检查
    4.6 52例儿童VE脑电图及影像学检查结果
    4.7 52例儿童VE治疗及预后
第5章 结论
第6章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表
致谢

(9)8种人类疱疹病毒、腺病毒及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1型的快速检测体系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引言
2.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材料
    2.2 技术路线
    2.3 引物和探针序列
    2.4 质粒构建
    2.5 质粒扩增和提取
    2.6 质粒拷贝数计算,梯度稀释
    2.7 实时荧光定量PCR
    2.8 单重QPCR实验
    2.9 多重QPCR实验
    2.10 特异性检测
    2.11 病毒株检测
    2.12 临床样本检测
3.实验结果
    3.1 质粒拷贝数
    3.2 单重QPCR检测
    3.3 多重QPCR检测
    3.4 KOS株检测
    3.5 临床样本检测
4.讨论
5.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HSV-1稳定性实验结果
    附录2.HSV-2稳定性实验结果
    附录3.VZV稳定性实验结果
    附录4.EBV稳定性实验结果
    附录5.CMV稳定性实验结果
    附录6.HHV-6稳定性实验结果
    附录7.HHV-7稳定性实验结果
    附录8.HHV-8稳定性实验结果
    附录9.HADV稳定性实验结果
    附录10.HTLV-1稳定性实验结果
    附录11.GAPDH稳定性实验结果
综述 病毒感染性眼病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读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10)脑脊液二代测序技术对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诊断的临床一致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与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病毒性脑炎的诊治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眼部标本中的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和巨细胞病毒(论文参考文献)

  • [1]感染性眼病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诊断专家共识[J]. 北京医学会检验分会.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22(01)
  • [2]多模态观察急性视网膜坏死一例[J]. 卢晓丽,罗英子,滕月,李君慧,俞晓艺,关国华.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 2021(05)
  • [3]二代测序技术对病毒性脑炎诊断的Meta分析及观察性研究[D]. 闫欢. 延安大学, 2021(09)
  • [4]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D]. 单俊丽. 山东大学, 2021(09)
  • [5]核酸扩增技术应用于儿童肠道及疱疹病毒脑炎病原学诊断[J]. 黎赛,莫丽亚,刘灿,易苏武,阮洋,刘云花,郭宽鹏,刘彪,刘娜,李梨平.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21(04)
  • [6]泪液病原和免疫组分检测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现状[J]. 高琪.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1(02)
  • [7]病毒感染性眼病病原学诊断的研究进展[J]. 段润平,许叶圣,郑利斌,姚玉峰.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05)
  • [8]52例儿童病毒性脑炎病原及临床特点分析[D]. 黎雨.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9]8种人类疱疹病毒、腺病毒及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1型的快速检测体系构建[D]. 段润平. 浙江大学, 2020(02)
  • [10]脑脊液二代测序技术对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诊断的临床一致性分析[D]. 范佳. 河北医科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眼部标本中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和巨细胞病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