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职业卫生毒物监测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刘周[1](2021)在《某乘用车制造企业噪声暴露风险评估及职业病危害评价》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目前职业性噪声暴露已成为危害职业人群身心健康日益突出的职业卫生问题,职业性噪声聋为我国第二大类职业病,仅次于职业性尘肺病,对噪声暴露企业进行职业噪声暴露风险评估可以有效的指导企业进行风险管理,保护劳动者健康。本研究对某乘用车制造企业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进行全面调查,并对企业噪声作业岗位工人进行噪声暴露风险评估,为企业完善相应职业卫生防护措施,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提供依据。方法对某乘用车制造企业开展全面职业卫生学现场调查,并以8小时工作日等效声级(LEX·8h)≥80d B(A)的岗位工人为研究对象,用《噪声职业病危害风险管理指南》中噪声暴露所致听力损失风险评估方法,对噪声作业岗位进行暴露风险评估和预测;对企业的职业危害因素、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防护用品、应急救援设施和辅助用室等进行分析评价,并提出整改建议。结果该企业不同噪声岗位工人的噪声暴露等效声级水平范围为80.4~99.4d B(A);噪声引起的高频听阈损失风险范围在0%~55.3%之间;噪声引起的职业噪声聋风险范围为0%~37.6%。暴露年数≤30年时,涂装吹扫工发生高频听阈损失风险为高风险(高频听阈损失17.3%~53.9%),涂装电泳打磨工为可接受风险和高风险(2.2%~17.9%),涂装夹具清洗工(11.1%)、底盘安装工(8.4%)和转动外接头操作工8.6%)为中等风险。发生职业性噪声聋风险最高的是涂装吹扫工,风险分级为高风险(职业性噪声聋风险3.8%~33.5%),其次为涂装电泳打磨工,风险分级为中等风险(1.6%~6.6%)。暴露年数>30年时,涂装吹扫工发生高频听阈损失风险为高风险(51.3~55.3%),涂装电泳打磨工为较高风险(19.5~20.7%),涂装夹具清洗工(13.8~13.9%)、底盘安装工(10.9~11.2%)、风向螺母固定工(7.3~7.8%)和转动外接头操作工为中等风险(11.1~11.5%);发生职业性噪声聋风险最高的是涂装吹扫工,风险分级为高风险(35.5%~37.6%);其次是涂装电泳打磨工,风险分级为较高风险(6.3%~8.0%)。粉尘、化学毒物和其它物理因素的检测结果均在国家规定的限值以内,结合职业病有害因素检测和调查评价,该企业噪声防护设施部分符合要求,粉尘、化学毒物和其它物理因素职业病防护设施都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个人使用职业病防护用品、应急救援设施和辅助用室等的调查分析评价结果均符合有关要求。结论(1)该企业噪声作业岗位的整体噪声暴露水平和噪声职业病危害风险较高,噪声岗位工人患高频听阈损失风险和职业噪声聋风险几率较大,是该企业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须采取噪声风险管理措施。(2)该企业除噪声防护设施部分符合要求,其它职业危害因素的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使用职业病防护用品、应急救援设施和辅助用室等的检测评价结果均符合国家相关规定。(3)通过噪声风险评估和预测,提出的建议措施包括该企业宜采取建立听力保护计划、工程控制、加强个人防护和完善职业健康监护制度等方面进行风险管理,保护劳动者听力健康。该企业涉及的多种化学有害因素和物理因素也不容忽视,建议公司在今后工作中加强职业卫生管理,完善职业卫生制度,加大职业卫生投入,将职业危害降到最低。
劳晓毅[2](2020)在《某大型企业职业健康管理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液晶显示器制造技术的不断革新和工艺发展成熟,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技术突破,中国现在成为了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生产国家。近年来,各企业在中国大陆投资建立了市场需求量较大和技术成熟的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FT-LCD)工厂。但随着液晶面板厂的大规模建立和工厂运行年限的增长,开始出现了很多新的职业健康安全问题。液晶面板生产工艺复杂,使用原辅材料、设施设备种类繁多,因此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多、分布范围广,同时劳动者健康防护意识不足,这些问题使得劳动者身体健康受到了不良影响,行业内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人员因此也感到了困扰和压力。通过对某大型液晶面板制造企业进行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劳动者健康体检,统计分析和研究该行业中的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和健康体检异常类型,探讨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与职业健康损害之间的相关关系,筛查出职业健康重点监护对象,并进一步提出相应的职业健康防治措施和管理对策,以更有效地保护劳动者健康。通过本文研究可知,液晶面板制造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噪声、化学毒物、X射线和紫外辐射是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一年及以上工龄的劳动者是重点监护对象。加强职业健康宣传、教育,提升劳动者健康意识,组织定期职业健康体检,构建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配置完善的个人防护用品,通过加强个人防护和换岗、缩短暴露时间以及工程防护措施改善等方式,降低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改善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方式,减少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时间,进一步减少和消除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的健康损害。
卢耀勤[3](2020)在《乌鲁木齐厂矿企业职业卫生与健康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对新疆地区企业的现状调查,乌鲁木齐企业职工职业健康体检和职业紧张、职业倦怠与精神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获得乌鲁木齐地区厂矿企业的分布与职业卫生现状,研究乌鲁木齐厂矿企业职工职业紧张、职业倦怠与精神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因素,建立职业病预测模型,开发职业卫生信息可视化平台及职业病在线预测平台,最终提出乌鲁木齐职业卫生工作对策,为政府相关部门提供科学有效的决策参考。方法:(1)采用普查方法,对新疆地区企业现状进行调查,重点调查乌鲁木齐地区的企业分布与职业卫生现状;(2)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乌鲁木齐地区厂矿企业涉及重点职业病职业人群,进行职业健康体检,使用付出回报失衡问卷、中文版工作倦怠量表、症状自评量表,对目标人群进行职业紧张、职业倦怠与精神心理健康状况调查;(3)利用倾向性评分、多因素分析及关联规则大数据挖掘的方法,研究职业紧张、职业倦怠及精神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4)利用大数据挖掘算法,建立、筛选、验证职业病预测模型;(5)结合GIS地理信息技术,开发职业卫生信息可视化平台,利用大数据挖掘算法,开发职业病在线预测平台;(6)通过对乌鲁木齐地区厂矿企业职业卫生现状了解,对乌鲁木齐地区厂矿企业职业健康检查及职业紧张、职业倦怠、精神心理健康状况结果分析,结合乌鲁木齐重点职业病报告、职业病人工伤保险情况与职业卫生信息监测系统数据分析和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提出乌鲁木齐地区职业卫生防控工作对策。结果:(1)对全疆12902个企业进行了调查,调查范围覆盖全疆14地级行政区与1个直辖县级市;(2)对乌鲁木齐的3619家企业进行了调查,调查范围覆盖乌鲁木齐七区一县;(3)对乌鲁木齐厂矿企业的34457人进行了职业健康体检,高血压检出率15.32%;血常规中异常率最高的为血红蛋白,异常率为25.99%;尿常规中异常率最高的为尿蛋白,异常率为8.93%;肝功能谷丙转氨酶异常率为17.04%;接触矽尘作业工人肺功能异常率为33.82%;接触煤(矽尘)工人肺功能异常率为13.06%;接触石棉尘工人肺功能异常率为6.30%;接触化学性有害因素苯工人中性粒细胞异常率为2.85%;接触噪声的工人听力异常率为4.86%;接触布鲁菌属工人布鲁氏菌阳性率为20.30%;(4)共计发放问卷7500份,回收问卷7315份,回收率为97.5%,对问卷有效性进行排查后,最终确认有效问卷7118份,有效率为97.3%;(5)乌鲁木齐厂矿企业职工职业紧张发生率为44.21%,不同职业紧张人群中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石棉尘、苯、噪声、性别、文化程度、是否签订劳动合同、工龄、每周工作天、职业倦怠、精神心理健康有统计学意义(P<0.05);(6)乌鲁木齐厂矿企业职工职业倦怠发生率为86.53%,不同职业倦怠人群中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矽尘、噪声、文化程度、是否签订劳动合同、职称、工作班、月收入、每周工作天、职业紧张、精神心理健康有统计学意义(P<0.05);(7)乌鲁木齐厂矿企业职工精神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为37.08%。乌鲁木齐厂矿企业职工的精神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不同精神心理健康问题人群中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矽尘、石棉尘、苯、婚姻、文化程度、是否签订劳动合同、工作班、年龄、工龄、月收入、每周工作天、每天工作小时、职业紧张、职业倦怠有统计学意义(P<0.05);(8)在对职业紧张进行关联规则挖掘时,按照最小支持度0.16,最小置信度0.65,挖掘出14条规则,最强的规则为每天工作>7小时、有精神心理健康问题的容易产生职业紧张,有1388条,置信度为65.3%,提升度为1.477;在对职业倦怠进行关联规则挖掘时,按照最小支持度0.29,最小置信度0.95挖掘出10条规则,最强的规则为签订了劳动合同的、职业紧张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有2749条,置信度为90.7%,提升度为1.049;在对精神心理进行关联规则挖掘时,按照最小支持度0.2,最小置信度0.43挖掘出10条规则,最强的规则为未婚,签订了劳动合同、有职业倦怠的容易产生精神心理健康问题,有1957条,置信度为43.1%,提升度为1.162。(9)结合灰色模型与机器学习模型算法,建立了五个混合算法模型进行职业病预测,混合模型的结果为:GM-KNN(MAPE:26.89%,RMSE:9155.53),GM-SVM(kernel=linear,MAPE:29.16%,RMSE:8587.02),GM-SVM(kernel=polynomial,MAPE:4.45%,RMSE:1573.30),GM-SVM(kernel=radial,MAPE:14.10%,RMSE:4693.51),GM-SVM(kernel=sigmoid,MAPE:10.79%,RMSE:3422.28),GM-RF(MAPE:6.99%,RMSE:2090.13),GM-GBM(MAPE:8.45%,RMSE:2661.27),GM-ANN(MAPE:3.49%,RMSE:1076.60)。通过对模型的预测效果与精度进行验证后得出,GM-ANN模型的预测效果最佳,实现了模型MAPE和RMSE最低。(10)2019年报告确诊职业病病人26例,主要以为接触粉尘、噪声和布鲁氏菌为主。患者以男性居多,占76.92%;(11)成功开发了职业卫生信息可视化平台与职业病在线预测平台,并获得了国家计算机软件着作权。结论:(1)新疆企业行业类型主要以B采矿业、C制造业为主,劳动者总人数的2.5%患有职业病,劳动者总人数的32.9%接触职业危害因素,接触职业病危害总人数的7.7%人群患有职业病;乌鲁木齐是新疆企业数、劳动者总人数、职业病累计人数、接触职业危害因素总人数最多的地区;(2)乌鲁木齐企业主要以B采矿业、C制造业、D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E建筑业、F批发和零售业、T国际组织为主,劳动者总人数的2.8%患有职业病,劳动者总人数的26.1%接触职业危害因素,接触职业病危害总人数的10.6%人群患有职业病。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市区)与米东区是乌鲁木齐企业数、劳动者总人数、职业病累计人数、接触职业危害因素总人数最多的区域;(3)对乌鲁木齐地区企业34457人进行了健康体检,一般健康检查中发现,乌鲁木齐厂矿企业职工高血压、血常规及尿常规异常检出者多集中在6069岁年龄段男性;职业健康检查中发现,乌鲁木齐地区厂矿企业主要涉及的职业危害因素为煤(矽)尘、矽尘、石棉尘、苯、噪声;行业不同易感人群和职业危害因素也不同,制造业、采矿业等应加强对煤(矽)尘、矽尘、石棉尘、苯职业危害因素防护,建筑业与农、林、牧、副、渔业应分别加强对噪声与布鲁氏菌病的防护;(4)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石棉尘、苯、噪声会增加厂矿企业职工职业紧张的风险,男性、文化程度越高、昼夜轮班、劳动时间长、强度大的厂矿企业职工较易发生职业紧张,职业倦怠、精神心理健康与职业紧张成正相关;(5)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矽尘和噪声会增加厂矿企业职工职业倦怠的风险,文化程度低、未签订劳动合同、低职称、轮班工作、低收入、高劳动强度的厂矿企业职工较易发生职业倦怠,职业紧张、精神心理健康与职业倦怠成正相关;(6)乌鲁木齐厂矿企业职工的精神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矽尘、石棉尘、苯会增加厂矿企业职工精神心理健康问题的风险,高学历、低职称、轮班、高工龄、低收入、高强度工作的厂矿企业职工较易发生精神心理健康问题。职业紧张、职业倦怠与精神心理健康成正相关;(7)倾向性评分与关联规则可以作为职业紧张、职业倦怠、精神心理健康状况分析研究的一种有效研究方法,通过对比验证,倾向性评分可用于消除问卷调查类研究中存在的偏倚,关联规则可以有效挖掘出研究因素之间的关联关系,为影响因素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8)GM-ANN模型的预测效果最佳,可用于职业病的预测研究;(9)乌鲁木齐职业病患病率高于新疆平均水平,职业病主要以职业性尘肺和传染病为主;乌鲁木齐职业病网络直报情况良好,但还有改进的空间,但职业病人工伤保险待遇落实及时率较低,还有待进一步提高。(10)职业卫生信息可视化平台实现了职业卫生调查数据实时、动态、可交互式可视化功能,职业病在线预测平台实现了在线职业病建模预测功能,平台可以辅助职业卫生管理与决策工作。(11)乌鲁木齐地区职业卫生工作对策建议有第一,统筹整合管理机构,架设顶层设计框架;第二,建立联防联控网络,落实管理体系建设;第三,完善规章制度标准,健全工作法制体系;第四,创新工作思路思维,尝试学科交叉融合;第五,加强人才梯队建设,优化专业技能队伍;第六,引入前沿科学技术,助力职业卫生防控。
张雅丽[4](2020)在《苯乙烯生产项目职业病潜在危害因素识别及其风险评估与防控》文中研究指明生产项目职业病造成的健康风险一直是劳动生产以及人体健康关注的热点问题,而有关职业环境潜在的风险隐患则是环境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建立科学可行的量化评判方法,明确风险级别,对于突出重点、主次有序地进行分级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大庆石化公司苯乙烯生产项目为研究对象,通过借鉴国内外研究经验,结合我国职业卫生工作实际,将风险评估法综合运用于该生产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中。在对其进行现场调查、资料分析后,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的结果表明:该研究对象存在的物理因素为噪声,化学危害因素有苯、甲苯、二甲苯、乙苯及苯乙烯两类不同属性的健康风险因素。本文对物理因素噪声采用了我国有害作业分级法进行风险评估,对化学危害因素采用美国环境保护署吸入风险评估模型分别进行了非致癌性和致癌性风险评估。物理因素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反应区巡检岗和精馏区巡检岗都属于噪声作业岗位,但都未达到Ⅰ级噪声作业。化学危害因素非致癌性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反应区巡检岗位接触的苯危害属于极高风险,乙苯属于低风险,甲苯属于可忽略风险,二甲苯属于高风险,苯乙烯属于可忽略风险;精馏区巡检岗位接触的苯危害属于极高风险,乙苯属于中等风险,甲苯属于可忽略风险,二甲苯属于高风险,苯乙烯属于低风险。苯的致癌效应风险评估结果表明:作业工人接触苯后罹患癌症的Risk值与工龄呈正相关线性关系,反应区巡检岗工人直到退休也未达到患白血病的风险可接受水平上限,而精馏区巡检岗工人工龄达到35年时,可达到了风险可接受水平上限。化学有害因素健康风险防控措施分析结果表明:在反应区泵房和精馏泵房关键设备增设有机废气集中收集装置,缩短劳动者的接害时间,根据风险级别配备不同过滤效率的防油性颗粒物口罩,设置苯气体报警器,跟踪性风险评估,定期职业健康体检都能够不同程度的降低潜在健康风险。本文的研究结果不仅可以直接指导该项目企业如何规避健康危害,降低人群的健康风险,也为石油化工行业的健康风险评价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陈青[5](2019)在《某镇金属制品业职业病危现状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我国每年新增职业病例数呈逐年上升趋势,职业病防治工作形势十分严峻。我国是金属制品大国,但存在产业集中度低,规模经济效益差,低端产品比率高等问题,且金属制品企业数量众多,普遍存在较严重的粉尘、噪声、高温、盐酸等职业病危害因素,会对劳动者的健康产生巨大的危害,甚至罹患职业病。华南地区某镇是金属制品业发达区域,做好职业病的防治非常重要。为了解华南地区某镇金属制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及危害程度,采取资料收集、实地勘察、现场检测等方法对50家金属制品企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现场检测,并对职业卫生管理现状进行调查。现场检测结果显示:粉尘、噪声职业危害因素超标,其中铝合金粉尘检测超标率为41.67%,木粉尘检测超标率为33.33%,其他粉尘检测超标率为33.33%,电焊烟尘检测超标率为12.50%,噪声检测超标率57.81%。现场调查结果表明: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率仅为67.19%;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健全的企业占比82%;配备专职或兼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的企业占比为88%;职业病危害合同告知率为62.50%;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率为84%;劳动者培训率为76%;警示标识设置不合格率为73.46%,个体防护用品不符合率为85.71%。针对该镇金属制品业的职业病危害及职业卫生管理现状,提出企业应加强相应的防护设施,提供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开展职业健康监护,选择专业的检测机构,改善作业环境,提升企业的职业病防治能力和水平,相关部门应加强该行业职业卫生工作管理的指导和监督。
王宝宁[6](2019)在《某木质家具企业职业病危害评价和防治措施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木质家具制造在我国属于传统制造行业,近年来发展迅猛,随着我国经济迅速的发展,同时也带动着木质家具制造行业的变化,如今该行业的生产工艺,原辅料等都和之前的落后技术相差甚大,涉及职业病危害因素也随着而变化增多,因发病率较高,对人身心健康产生巨大伤害。因此,准确的分析木质家具制造行业职业病因素,了解该行业的整体职业病危害实际情况,并结合该行业的评价体系制定出行之有效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治措施,对今后木质家具行业的职业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通过对某大型木质家具制造企业的调研,对其进行职业病危害的现状调查,从企业的整体布局、职业危害防护制度、职业卫生管理、职业健康监护等方面做了详尽调查,另从整个生产流程等方面进行了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析,根据分析做了岗位及个体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根据检测的结果与分析,对职业病危害因素做了评价。并且基于模糊数学的方法构建了木质家具制造行业职业病危害评价体系,最后结合检测与评价,得出企业的职业病危害评价分级为‘严重’等级,制订了木质家具制造企业的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木质家具制造行业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噪声、化学毒物。这几种职业病危害因素基本分布在整个生产工艺岗位中,尤其粉尘、噪声的分布最多、危害最大。经过检测结果显示:该企业噪声的超标率达95%,切割岗位噪声最严重达到了103db。粉尘超标率达21%,某些岗位超标依旧严重。化学毒物超标率达23%,另根据构建的评价体系进行实际验证,该企业的职业病危害整体为严重等级。根据此评价等级,从防尘、防噪、防毒物、企业的职业病管理等角度提出了有效的防治措施。本文从某木质家具制造企业入手,了解该行业的职业病危害现状情况,提出切实有效的措施,从而达到降低木质家具制造行业职业病危害的目的。
李梦兰[7](2019)在《基于监管视角的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估与预警信息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前我国职业病危害依然严重,重庆市作为国家长江上游经济带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存在职业病危害的工业企业数量众多,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数量庞大,政府基层监管力量不足,单靠传统的管理模式,很难实现全市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动态监管。本论文以《重庆市职业卫生监管信息化平台建设与应用》项目为依托,研究设计了基于监管视角的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估与预警信息系统,目的在于实现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的可视化,该系统不仅能够为政府部门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决策帮助,还能通过预警信息指导用人单位开展职业卫生工作。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进行了系统需求分析。结合我国职业健康监管体系和监管部门需求的调研结果,对系统需求、预警功能和数据流程进行了分析,明确了系统要建立安监部门端、用人单位端和技术服务机构端三个端口,预警内容包括职业健康监管指标预测预警、高风险企业预警和企业待办事项预警,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2)研究了职业健康监管指标的预测方法。通过对指数平滑法各模型进行对比优选和以重庆市监督执法覆盖率为数据基础进行实例分析,最终选择指数平滑法Brown线性趋势模型作为系统预测申报率、检测率、体检率、培训率的理论基础。(3)建立了岗位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估模型、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水平评估模型和企业整体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估模型。其中,岗位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估是基于优化的风险指数法,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水平评估结合了监管部门的职业健康监督执法工作并已在重庆市进行应用。通过某钻井队职业病危害风险实例分析,验证了整个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估体系的有效性,为系统风险评估功能的设计和开发奠定理论基础。(4)分析了系统预警流程。通过核心监管指标预测预警流程分析、职业病危害风险预警流程分析以及具体事件预警流程分析,为系统预警功能开发提供了依据。(5)设计了系统框架和数据指标。其中数据指标的设计包括35个信息输入表单和19个信息输出表单,数据指标设计充分考虑了如何避免信息的重复输入以及保证风险评估指标的完整性。将设计成果应用到系统中,系统整体框架已成功搭建,并能有效收集各项风险评估基础数据。
喻松[8](2019)在《水城炼铁厂职业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及防范对策研究》文中认为世界工业化的进程表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社会所面临的职业卫生与安全问题也日趋严峻。例如各行业职业病种类的增加,这就迫切需要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加强职业卫生保护,以保障人们的安全与健康。本文选定水城钢铁(集团)炼铁厂(以下简称“水城钢铁炼铁厂”),根据炼铁厂职业危害的特点,采用现场调查法和检测检验法对可能涉及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估。在满负荷生产状况下,按照国家有关规范和相关标准要求,检测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物理因素、粉尘、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等职业危害因素。由于短时间内的检测数据存在较大的波动性,在此引入灰色系统理论为这种具有不确定信息的系统提供了从关联分析到模型建立控制的理论和方法。本文在阐述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职业卫生发展史的基础上,明确了职业卫生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确定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通过对职业卫生的评价方法和相关公共管理学理论的论述和总结,结合水城钢铁炼铁厂的基本情况、职业卫生的现状,对生产工艺过程中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检测;根据检测结果,明确首要职业危害因素,运用灰色关联理论对水城钢铁炼铁厂职业危害因素进行系统分析,通过关联度排列掌握事物的主要特征,找出控制职业危害因素的关键工作地点,以便集中人力、物力重点对其采取整治优化措施,促进职业健康安全系统迅速而有效的发展,也为下一步的职业卫生管理提供判断依据,同时较为高效的解决炼铁厂的职业危害问题,有重点有目的地实施改进措施,为企业节约大量成本与资源,为更好地开展建设项目职业危害预防工作提供依据。
刘珠明[9](2019)在《县级市职业病防治问题研究 ——以仪征市为例》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毒苹果”、“开胸验肺”、“云南水富怪病”等职业病事件的相继发生,引发全社会对职业病问题的高度关注。而县级市因其辖区内小微企业、私营单位和家庭作坊居多,劳动者素质普遍偏低,政府监管能力不足,全民法制意识淡薄,导致县级市职业病防治形势尤为严峻。因此,本篇论文选取县级市这个角度研究职业病防治问题,拎出县级市自身特征导致其职业病防治存在特殊性这一内在逻辑关系。以县级市仪征为案例,通过分析仪征市2010年至2018年九年职业卫生数据和典型案例,结合全国其他县市职业卫生案例,深入剖析了县级市职业病防治工作在企业、劳动者、政府部门和社会各个方面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例如企业源头防护不起作用、劳动过程防护缺失、事后救助保障欠缺,违法违规现象频现;劳动者劳动合同不签、个体防护用品不戴、依法维权者少,自我防护意识淡薄;政府部门职业卫生监管不到位;社会监督缺位严重等。通过研究最终找到解决对策:一是企业通过重视防护、定人定责、依法告知,全面落实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二是劳动者通过接受普法、专业培训和社会帮助,切实行使职业病防护权利和义务,;三是政府通过打非治违、集中整治关键性突出问题、提高职业病诊断机构数量质量等,持续强化监管、指导和综合协调职能;四是社会充分发挥监督促进作用。通过本篇论文的研究,不仅发现和解决职业病防治最难、最重要和最需要改善的地方,更为基层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借鉴,真正实现公共管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
王阳[10](2019)在《金属矿山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风险分级研究》文中认为我国金属矿山职业病危害人数持续增加,形势非常严峻。因此,研究金属矿山作业场所职业健康有着深远的意义。首先,本文明确了中观的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风险的定义与范畴。通过研究金属矿山采、选、冶的特点及工艺,划分露天开采、地下开采、选矿、冶炼四类专业板块,并细化作业场所到工作面、车间层级。其次,根据风险管理的一般流程,通过作业场所的单元划分,JSA法辨识各作业岗位职业危害因素,LEC法评价各职业危害因素的固有风险,提出相应控制措施,构建金属矿山作业场所固有职业危害风险数据库。并统计分析了风险数据库结果,确定了金属矿山作业场所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为粉尘、噪声、化学毒物。然后,研究了粉尘、噪声、化学毒物三类职业危害因素现实风险分级评价方法。运用LEC法理论,从可能性、暴露性、严重性出发,搜集法律法规、相关文献,结合专家意见及企业经验,得到粉尘、噪声、化学毒物三类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的风险评价初选指标;设计专家问卷调查表,在德尔菲法的基础上,运用云模型筛选指标,建立三类职业危害因素的现实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运用AHP法计算指标权重,最终分别建立粉尘、噪声、化学毒物的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现实风险分级模型。最后,以紫金山铜矿为例,对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的固有风险数据库和现实风险分级模型展开实证研究工作,验证本文方法的实用性。结果表明:运用该方法能够科学地对职业危害风险因素进行评价分级,方便企业自主开展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的监督检查和分级管理工作,切实指导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
二、职业卫生毒物监测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职业卫生毒物监测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某乘用车制造企业噪声暴露风险评估及职业病危害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对象和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方法 |
2 结果 |
2.1 企业概况 |
2.1.1 评价单元划分 |
2.1.2 劳动定员及人员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情况 |
2.2 职业噪声暴露调查结果 |
2.3 发生高频听力损失预测 |
2.4 发生职业性噪声聋风险预测 |
2.5 其它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 |
2.5.1 化学有害因素 |
2.5.2 其它物理因素 |
2.5.3 职业病危害因素合格率 |
2.6 职业病防护设施评价 |
2.6.1 防尘毒设施评价 |
2.6.2 工频电场防护设施评价 |
2.6.3 高频电磁场防护设施评价 |
2.6.4 高温防护设施评价 |
2.6.5 紫外辐射防护设施评价 |
2.7 个人使用职业病防护用品评价 |
2.8 应急救援设施评价 |
2.9 辅助用室评价 |
2.10 职业健康监护评价 |
2.11 职业卫生管理评价 |
3 讨论 |
3.1 噪声职业暴露风险评估讨论 |
3.1.1 噪声暴露水平及超标原因 |
3.1.2 噪声暴露风险评估 |
3.1.3 噪声暴露风险管理 |
3.2 其它职业病危害因素 |
4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综述:噪声风险评估方法及其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奖情况 |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2)某大型企业职业健康管理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标及内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3.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二章 企业职业健康管理状况调查 |
2.1 企业基本概况 |
2.1.1 职业健康管理组织架构及人员 |
2.1.2 职业病防治规划、实施方案及执行情况 |
2.1.3 职业健康管理制度实施情况 |
2.1.4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情况 |
2.1.5 职业健康培训情况 |
2.1.6 职业病危害告知情况 |
2.2 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评价 |
2.2.1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
2.2.2 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 |
2.3 企业总体布局调查与分析评价 |
2.4 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调查与分析评价 |
第三章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职业卫生调查 |
3.2.2 检查表法 |
3.2.3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
3.2.4 定期健康体检 |
3.2.5 评价标准 |
3.2.6 统计方法 |
第四章 企业员工职业健康评估 |
4.1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
4.1.1 化学毒物检测结果 |
4.1.2 噪声检测结果 |
4.1.3 X射线、紫外辐射检测结果 |
4.2 员工定期健康体检结果 |
4.2.1 噪声接触组及对照组人员体检结果 |
4.2.2 化学毒物接触组及对照组人员体检结果 |
4.2.3 辐射接触组及对照组人员体检结果 |
4.3 健康体检结果异常类型 |
4.4 健康体检结果异常率比较 |
4.5 重点监护对象筛查 |
4.5.1 噪声接触岗位重点监护对象筛查 |
4.5.2 化学毒物接触岗位重点监护对象筛查 |
4.5.3 辐射接触岗位重点监护对象筛查 |
第五章 职业健康损害的重点诱因分析及管理对策 |
5.1 职业健康损害的重点诱因分析 |
5.1.1 噪声引起的职业健康损害 |
5.1.2 化学因素引起的职业健康损害 |
5.1.3 X射线、紫外辐射因素引起的职业健康损害 |
5.2 企业职业健康管理对策的研究 |
5.2.1 加强职业健康宣传、教育,提升劳动者健康意识 |
5.2.2 加强职业健康体检和职业病防治设施管理,不断改善职业环境 |
5.2.3 企业落实职业病防控主体责任,政府部门加强监督检查 |
5.2.4 构建和落实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
5.2.5 加强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技术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1 部分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
附录2 部分健康检查结果 |
(3)乌鲁木齐厂矿企业职业卫生与健康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新疆地区厂矿企业职业卫生现状 |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内容与方法 |
1.3 质量控制 |
1.4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二部分 乌鲁木齐厂矿企业职工职业健康状况调查 |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内容与方法 |
1.3 质量控制 |
1.4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三部分 基于数据挖掘的职业病预测研究 |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内容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四部分 乌鲁木齐地区职业卫生工作对策研究 |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内容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一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个人简历 |
导师评阅表 |
(4)苯乙烯生产项目职业病潜在危害因素识别及其风险评估与防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风险评估现状 |
1.2.1 国外风险评估现状 |
1.2.2 国内风险评估现状 |
1.3 课题研究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
1.3.1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3.2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1.3.3 技术路线 |
第2章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
2.1 引言 |
2.2 研究对象 |
2.2.1 苯乙烯生产项目的布局情况 |
2.2.2 苯乙烯生产项目原辅材料及产品 |
2.2.3 苯乙烯生产项目工艺流程 |
2.2.4 苯乙烯生产项目劳动定员及工作班制 |
2.3 研究方法 |
2.3.1 现场调查方法 |
2.3.2 现场检测条件 |
2.3.3 物理危害因素现场检测与分析方法 |
2.3.4 化学危害因素现场检测与分析方法 |
2.3.5 物理危害风险评估法 |
2.3.6 化学危害风险评估法 |
2.4 研究评价依据 |
第3章 苯乙烯生产项目职业病潜在危害因素识别 |
3.1 引言 |
3.2 苯乙烯生产项目物理危害因素识别 |
3.3 苯乙烯生产项目化学危害因素识别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物理危害因素风险评估及其防控 |
4.1 引言 |
4.2 物理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
4.3 物理危害因素风险评估 |
4.4 物理危害因素防护关键控制点 |
4.5 物理危害因素风险防控建议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化学危害危害因素风险评估及其防控 |
5.1 引言 |
5.2 化学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
5.3 化学危害因素风险评估 |
5.3.1 非致癌风险评估 |
5.3.2 致癌性风险评估 |
5.4 化学危害因素防护关键控制点 |
5.5 化学危害因素风险防控建议 |
5.5.1 工程防护方面的防控建议 |
5.5.2 个人防护用品方面的防控建议 |
5.5.3 职业卫生管理方面的防控建议 |
5.5.4 应急救援方面的防控建议 |
5.5.5 职业健康监护方面的防控建议 |
5.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某镇金属制品业职业病危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第2章 金属制品业工艺流程及职业病危害 |
2.1 金属制品业工艺流程 |
2.1.1 铸造工艺 |
2.1.2 锻压工艺 |
2.1.3 热处理工艺 |
2.1.4 表面处理工艺 |
2.1.5 机械加工工艺 |
2.1.6 焊接工艺 |
2.2 金属制品业职业病危害 |
第3章 某镇金属制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调查 |
3.1 某镇金属制品业发展情况 |
3.1.1 某镇金属制品企业统计 |
3.1.2 某镇金属制品业发展特点 |
3.2 某镇近年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职业病发生情况 |
3.2.1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与分析 |
3.2.2 职业病发生情况 |
3.3 某镇金属制品企业职业病危害现场调查 |
3.3.1 调查对象的选取 |
3.3.2 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 |
3.3.3 现场检测结果 |
3.3.4 职业卫生管理现场调查结果 |
第4章 某镇金属制品业职业病发展趋势与控制对策 |
4.1 某镇金属制品业职业病发病趋势预测 |
4.1.1 粉尘职业病发病概率增加 |
4.1.2 中毒因素大量存在 |
4.1.3 致癌因素种类繁多 |
4.1.4 新产品的生产可能导致职业病中毒因素增多 |
4.2 导致职业病危害的主要原因分析 |
4.2.1 企业管理因素 |
4.2.2 社会背景因素 |
4.2.3 责任落实因素 |
4.3 某镇金属制品业职业病控制对策 |
4.3.1 企业强化职业病管理工作 |
4.3.2 构建良好的职业病防范社会环境 |
4.3.3 强化责任落实管理 |
4.3.4 落实职业病防护措施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某木质家具企业职业病危害评价和防治措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外研究现状 |
1.4 国内研究现状 |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析 |
1.6 主要研究内容 |
1.7 研究技术路线 |
2 木质家具制造企业现状调查 |
2.1 国内木质家具行业基本概况 |
2.2 木质家具制造企业基本情况 |
2.3 劳动定员和生产制度 |
2.4 原辅料及生产工艺流程 |
2.5 本章小结 |
3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与检测 |
3.1 职业病危害因素概念 |
3.2 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
3.3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
3.4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分析 |
3.5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及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4 职业卫生现状情况调查 |
4.1 建筑卫生学调查 |
4.2 辅助用室调查 |
4.3 职业病防护设施调查 |
4.4 职业卫生管理调查 |
4.5 职业健康监护管理调查 |
4.6 本章小结 |
5 木质家具行业职业病危害评价体系构建 |
5.1 模糊综合风险评价的提出 |
5.2 评价体系的建立 |
5.3 木质家具制造行业评价体系构建 |
5.4 本章小结 |
6 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研究 |
6.1 防尘措施研究 |
6.2 噪声防治措施研究 |
6.3 化学毒物防治措施研究 |
6.4 木质家具制造行业职业卫生管理技术 |
6.5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7)基于监管视角的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估与预警信息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职业卫生信息系统研究现状 |
1.2.2 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估方法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技术路线 |
2 系统需求分析 |
2.1 需求调研 |
2.1.1 职业卫生监管体系调研 |
2.1.2 监管部门需求调研 |
2.2 需求分析 |
2.2.1 系统需求概述 |
2.2.2 预警功能分析 |
2.2.3 数据流程分析 |
2.3 本章小结 |
3 职业健康监管指标预测方法研究 |
3.1 方法选择 |
3.1.1 指数平滑法 |
3.1.2 模型优选 |
3.2 实例验证 |
3.2.1 数据收集 |
3.2.2 分析方法 |
3.2.3 分析结果 |
3.2.4 结论 |
3.3 本章小节 |
4 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估方法研究 |
4.1 方法建立 |
4.1.1 总体思路 |
4.1.2 岗位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估 |
4.1.3 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水平评估 |
4.1.4 企业职业病危害风险综合评估 |
4.2 实例分析 |
4.2.1 现场调查及检测 |
4.2.2 评估结果 |
4.2.3 讨论 |
4.3 本章小节 |
5 系统预警流程分析及指标设计 |
5.1 系统预警流程分析 |
5.1.1 核心监管指标的预警流程 |
5.1.2 基于职业病危害风险等级的预警流程 |
5.1.3 具体事件的预警流程 |
5.2 系统框架及指标设计 |
5.2.1 系统框架设计 |
5.2.2 数据指标设计 |
5.3 成果应用及功能说明 |
5.4 本章小节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A:职业健康监督执法表 |
附录 B:输入与输出指标表单 |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着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8)水城炼铁厂职业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及防范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职业卫生的发展历史 |
1.2.2 国内外职业卫生研究现状 |
1.2.3 职业卫生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2 水城钢铁炼铁厂生产概况 |
2.1 企业概况 |
2.1.1 总平面布置 |
2.1.2 炼铁厂地理位置及交通情况 |
2.1.3 工作制度及岗位定员 |
2.2 企业职业卫生的工业工程分析 |
2.2.1 设备布局 |
2.2.2 企业生产运行情况 |
2.2.3 生产工艺流程 |
2.3 本章小结 |
3 水城钢铁炼铁厂职业卫生危害因素辨识与评价 |
3.1 职业危害因素辨识 |
3.2 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 |
3.3 职业危害因素检测 |
3.3.1 检测方法的确定 |
3.3.2 职业卫生标准及职业接触限值 |
3.3.3 职业危害因素浓(强)度计算 |
3.3.4 检测时间及气象条件 |
3.3.5 作业人员接触职业危害因素情况 |
3.3.6 采样方法及采样点或对象确定 |
3.4 职业危害因素检测评价 |
3.4.1 生产性粉尘浓度接触水平与评价 |
3.4.2 生产性毒物浓度接触水平与评价 |
3.4.3 毒物联合作用接触水平与评价 |
3.4.4 生产性噪声强度职业接触水平与评价 |
3.5 检测结果与原因分析 |
3.5.1 检测结果 |
3.5.2 职业危害因素浓度超标原因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4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职业危害因素研究 |
4.1 引言 |
4.2 主要职业危害因素的确定 |
4.3 灰色关联分析 |
4.3.1 灰色关联分析的基本思想 |
4.3.2 灰色关联分析的基本特征 |
4.4 灰色关联分析模型的建立 |
4.5 灰色关联分析在炼铁厂主要职业危害因素检测中的应用 |
4.6 本章小结 |
5 炼铁厂职业病危害防范对策 |
5.1 加强粉尘防护培训教育 |
5.2 规范防护用品使用流程 |
5.3 加强粉尘检测管理 |
5.4 提高防尘设备效率 |
5.5 设置职业病危害防治经费 |
5.6 强化职业健康体检 |
5.6.1 入职前健康检查管理 |
5.6.2 入职中定期健康检查管理 |
5.6.3 离岗离职健康检查管理 |
5.7 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 |
5.8 噪声防护 |
5.9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9)县级市职业病防治问题研究 ——以仪征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第一章 职业病防治的理论阐释 |
一、基本概念的内涵解析 |
(一) 职业病的概念 |
(二) 职业病的特征 |
(三) 职业病的防治 |
二、职业病防治的重要性 |
(一) 职业病防治是保护劳动者身心健康的根本途径 |
(二) 职业病防治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 |
(三) 职业病防治是减少经济损失的客观要求 |
三、职业病防治问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
(一) 公共治理理论及其在本文研究中的应用 |
(二) 信息不对称理论及其在本文研究中的应用 |
第二章 县级市职业病防治的特殊性 |
一、县级市企业是职业病发生的重灾区 |
(一) 企业质态差、职业病危害多 |
(二) 非公老板多、社会责任感低 |
二、县级市劳动者是职业病危害的主要人群 |
(一) 自身素质低、防护意识弱 |
(二) 属弱势群体、维权能力不济 |
三、县级市政府职业卫生监管能力偏低 |
(一) 监管力量不足 |
(二) 监管专业性不强 |
四、县级市社会职业病防治氛围不浓 |
(一) 全民法制观念不强、社会舆论宣传不够 |
(二) 土专家多、技术服务机构参差不齐 |
第三章 仪征市职业病防治的措施及成效 |
一、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刚起步 |
(一) 源头预防 |
(二) 过程防护管理 |
(三) 事后保障救助 |
二、劳动者职业病防范意识萌发 |
(一) 劳动中自我防护 |
(二) 申请诊断鉴定 |
(三) 获得救助赔偿 |
三、政府职业卫生监管有起色 |
(一) 安监部门履行预防职责 |
(二) 卫生部门行使治疗职责 |
(三) 人社部门、总工会发挥保障作用 |
四、社会普法宣传和服务逐渐展开 |
(一) 法制普及和舆论宣传 |
(二) 专家和中介机构提供技术服务 |
第四章 县级市职业病防治存在的问题 |
一、企业职业卫生违法违规现象频现 |
(一) 先天不足,源头防护不起作用 |
(二) 过程缺失,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跟不上 |
(三) 保障欠缺,故意逃避救助责任 |
二、劳动者未采取自我防护问题突出 |
(一) 劳动合同不签,劳务工成防护盲点 |
(二) 个体防护用品不戴或佩戴不正确,不重视职业健康检查 |
(三) 申请诊断者居少,依法维权者更少 |
三、政府职业卫生监管不到位明显 |
(一) 安监部门检查覆盖率低,专项治理无针对性 |
(二) 卫生部门职业病诊断机构垄断,技术服务效率低 |
(三) 人社部门合同告知率低,总工会维权介入少 |
(四) 部门间联动少,职权频繁调整 |
四、社会监督缺位严重 |
(一) 社会倒逼机制尚未形成 |
(二) 专家、机构服务水平低 |
第五章 解决县级市职业病防治问题的对策 |
一、企业全面落实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 |
(一) 重视防护,筑牢职业病防治第一道防线 |
(二) 定人定责,让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落到实处 |
(三) 依法告知,切实履行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 |
二、劳动者切实行使职业卫生防护权利和义务 |
(一) 全面普法,唤醒劳动者自我防护意识 |
(二) 专业培训,增强劳动者防护自救能力 |
(三) 举全社会之力,帮助劳动者依法维权 |
三、政府强化监管指导和综合协调职能 |
(一) 依法依规,加大执法检查和打非治违力度 |
(二) 破除垄断,提高职业病诊断机构数量质量 |
(三) 履职尽责,充分发挥维权、保障托底作用 |
(四) 强化研判,集中精力整治关键性突出问题 |
四、社会充分发挥监督促进作用 |
(一) 大力宣传,倒逼职业病防治水平不断提升 |
(二) 末位淘汰,严格考核专家、机构服务质量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10)金属矿山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风险分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1.2.1 风险分级研究现状 |
1.2.2 职业健康评价研究情况 |
1.2.3 存在问题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2 理论基础研究 |
2.1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定义 |
2.2 风险管理理论基础 |
2.2.1 风险基本理论 |
2.2.2 风险管理理论 |
2.3 风险分级理论基础 |
2.3.1 指标选取原则及方法 |
2.3.2 云模型指标筛选方法 |
2.3.3 指标权重确立方法 |
2.3.4 风险分级模型 |
2.4 本章小结 |
3 职业危害固有风险辨识分析 |
3.1 作业场所划分 |
3.1.1 专业板块划分 |
3.1.2 露天开采板块作业场所划分 |
3.1.3 地下开采板块作业场所划分 |
3.1.4 选矿板块作业场所划分 |
3.1.5 冶炼板块作业场所划分 |
3.2 职业危害因素辨识 |
3.2.1 露天开采板块职业危害因素辨识 |
3.2.2 地下开采板块职业危害因素辨识 |
3.2.3 选矿板块职业危害因素辨识 |
3.2.4 冶炼板块职业危害因素辨识 |
3.3 职业危害固有风险数据库构建及分析 |
3.3.1 职业危害固有风险数据库结构 |
3.3.2 数据库辨识结果统计 |
3.3.3 数据库评价结果统计 |
3.3.4 数据库结果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典型职业危害现实风险分级 |
4.1 粉尘危害现实风险分级 |
4.1.1 粉尘危害现实风险分级指标 |
4.1.2 粉尘危害现实风险指标分级 |
4.1.3 粉尘危害现实风险分级指标权重 |
4.1.4 粉尘危害现实风险分级模型 |
4.2 噪声危害现实风险分级 |
4.2.1 噪声危害现实风险分级指标 |
4.2.2 噪声危害现实风险分级模型 |
4.3 化学毒物危害现实风险分级 |
4.3.1 化学毒物危害现实风险分级指标 |
4.3.2 化学毒物危害现实风险分级模型 |
4.4 本章小结 |
5 实证分析 |
5.1 项目概述 |
5.2 固有风险分析实证 |
5.3 现实风险分级实证 |
5.3.1 粉尘危害现实风险分级实证 |
5.3.2 噪声危害现实风险分级实证 |
5.3.3 化学毒物危害现实风险分级实证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创新点 |
6.3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四、职业卫生毒物监测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某乘用车制造企业噪声暴露风险评估及职业病危害评价[D]. 刘周. 武汉科技大学, 2021(01)
- [2]某大型企业职业健康管理对策研究[D]. 劳晓毅. 广东工业大学, 2020(02)
- [3]乌鲁木齐厂矿企业职业卫生与健康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D]. 卢耀勤.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4]苯乙烯生产项目职业病潜在危害因素识别及其风险评估与防控[D]. 张雅丽.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1)
- [5]某镇金属制品业职业病危现状研究[D]. 陈青.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9(07)
- [6]某木质家具企业职业病危害评价和防治措施的研究[D]. 王宝宁. 华北科技学院, 2019(01)
- [7]基于监管视角的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估与预警信息系统研究[D]. 李梦兰. 重庆科技学院, 2019(12)
- [8]水城炼铁厂职业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及防范对策研究[D]. 喻松. 西安科技大学, 2019(01)
- [9]县级市职业病防治问题研究 ——以仪征市为例[D]. 刘珠明. 南京师范大学, 2019(02)
- [10]金属矿山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风险分级研究[D]. 王阳.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02)
标签:职业病危害论文; 职业病论文;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论文; 危害因素论文; 职业健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