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动画创作现状

浅谈中国动画创作现状

一、浅谈中国动画的创作现状(论文文献综述)

马颖寅[1](2021)在《中国动画番剧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网络与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以互联网为主要传播平台的中国动画番剧顺势崛起,z世代的网络原住民成为动画番剧的主要接受、传播和消费群体。2020年的疫情加速了网络动画番剧的前进脚步,国产动画番剧的整体点击量和用户规模呈现大幅度上升趋势。在后疫情时代,中国动画呈现以传统媒介为主要载体的影视动画,向以互联网新媒介为主要载体的网络动画番剧之间的媒介转向之势。动画番剧凭借其迅猛的成长态势,成为中国动画整体发展的新生代力量和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立足于艺术学学科,以戏剧影视学为研究路径,以中国动画番剧为主要研究对象,以青少年亚文化为主要文化语境,以文献研究、个案分析、数据分析、比较研究等为主要研究方法。以“本体-审美-文化-展望”为逻辑框架,通过中国动画番剧的图谱概貌、审美特征、文化特征和未来进路四个章节,结合影视传播学、社会学等学科等理论和逻辑推导,对当下的中国动画番剧进行全景式的现象与文化梳理,以及重点内容的深入分析。本文的研究,一方面,围绕中国动画番剧发展至今的历史轨迹进行全面梳理,把握当下动画番剧的整体现状、成长纬度,窥探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期为中国动画番剧和中国动画的未来良性发展提出学术性建议。另一方面,也希望借助动画番剧为视角和切入口,正面引导当下青少年二次元受众的健康发展,同时也是对中国动画如何赋予青少年群体以更多教育和引导意义的启思。

付媛媛[2](2021)在《新中国动画电影中地域文化的审美特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文章从新中国动画电影中的地域文化元素出发,整理总结了新中国动画电影中地域文化元素在不同动画电影题材上的表现,以及地域文化在新中国动画电影发展中的审美流变。进而再从新中国动画电影的视听艺术中分析地域文化的审美特征,最后结合作者创作的动画电影剧本《簕山渔村历险记》,分析了该剧本中地域文化元素的题材和主题表现,研究了该剧本中地域文化的审美特色,探索了地域文化元素在未来中国动画电影创作中的可能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梳理新中国动画电影中地域文化元素在四种动画电影题材上的表现。其次分析了地域文化元素在新中国动画电影三个阶段发展中的审美流变,这也是为后文新中国动画电影中地域文化元素的审美特征研究论述做铺垫。第二是结合新中国成立以后创作的优秀动画电影作品,研究了动画电影视听艺术中地域文化的审美特征。从画面和声音两个方面展开论述,分别从:外貌与服装、场景设计、动作设计、饮食符号四个方面论述画面构成审美感知和体验。又分别从:民族音乐、地方戏曲、方言对白三个方面论述声音增强审美表达和想象。第三是通过作者创作的动画电影剧本《簕山渔村历险记》,分析了该剧本中地域文化元素在动画电影题材和主题上的表现,并从外貌服饰、饮食文化、场景设计、地方音乐四个方面对该剧本中的地域文化元素进行审美研究,最后是探索地域文化元素在未来中国动画电影中的发展前景,使整个研究结构更加完整。结语主要是在全文的基础上对地域文化元素在新中国动画电影中的审美研究做了进一步的梳理与总结,并对自己的剧本创作加以分析,从自己创作的剧本展望中国动画电影的未来,衷心期待地域文化元素能在我国未来的动画电影创作中大放异彩。

殷俊,黄秋儒,沈艾雯,陆紫瑶[3](2021)在《国家文化形象建构下的中国动画创作及理论创新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生生不息的血脉和灵魂,是推进经济、社会与科学发展的重要支撑。党的十八大将"文化自信"纳入"四个自信"范畴,丰富了国家形象的时代内涵,也对国家文化形象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动画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之一,通过美术视觉设计、角色塑造、故事架构等的呈现,可以充分体现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社会生活,以及其理念、价值和精神,对国家文化形象塑造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梳理中国动画创作及理论发展历程与国家文化形象的变迁,探究国家文化形象建构下的中国动画创作及理论现状。比较国家文化形象建构下的美国、日本动画创作及理论,反思国家文化形象建构下的中国动画创作及理论创新。从动画作品的人文性、科学性和创新性等方面寻求突破契机,实现优秀传统观念与价值在现代文化语境中的转换与创新性发展。以文化视野构建多维认同,挖掘中外文化的交互点、契合点,根据国家特点整合传播模式、建立匹配的传播渠道,提高中国在国际的品牌认知度。

邓慧芹[4](2020)在《当代中国动画中民间美学的精神再续研究》文中认为中国动画历史上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的诞生距今已有九十多年的历史,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动画像一颗被风吹到中国这片大地的种子,寻寻觅觅找到传统文化这片营养丰富的土壤,生根发芽,虽然在成长过程中经受着外来文化的侵袭,但依然有很多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息息相关的动画影片展示了民族精神和中华文化的特征,反映了人民生活上的精神需求,演绎了不同时代人们的审美变化。通过查阅文献、作者亲自走访凤翔,梳理了中国动画的发展状况,确定了将凤翔木版年画与动画结合创作的想法,采用了以创作为基础的历史学、美学、民俗学、符号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方法将现有动画影片中以传统题材动画呼应民族文化、以传统美术风格结合三维创作技术以及以当代流行文化视角下重新定义民族美学三种延续方法延续民间美学的影片从故事、角色、场景三个方面进行归纳分析中国动画中对民间美学精神的延续情况。本研究的重点部分从造型提炼、色彩搭配、艺术相似性、质感四个方面对以凤翔木版年画为切入点进行动画创作的可行性加以分析并得出可行的结论。本文的最后部分,采用了符号化,几何化的方法对已有的凤翔木版年画中的人物角色进行提炼、简化、再设计并根据其特征设计故事情节,制作一部具有民间美学风格的动画小短片,以求民间美学精神在动画创作中的不断延续。本文通过凤翔木版年画对动画创作的借鉴性的研究,更系统和深入的分析了凤翔木版年画于动画创作的艺术价值,包括民间艺术在内的传统艺术是中国动画发展的根基,应该对其不断地探索并进行有机的结合运用,同时也试图通过两者结合的创作形式对两者各自的再续发展找到一个方向。

鲍建楠[5](2020)在《中国动画配音的角色塑造研究 ——以《哪吒之魔童降世》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926年,我国诞生了第一部无声动画片《大闹画室》,随后由于动漫技术的精进不休,国内出现了有声动画片。声音的出现再次赋予了动画新的活力和生命力,使动画角色的内心世界颇为丰富多彩,动画形象愈加立体饱满。21世纪后,我国在动画领域上出现了不少可喜的变化,不仅在政策上颁发了多种相关条例扶持我国动画行业发展,而且我国动画作品的数量扶摇直上,动画内容和画面制作上也日臻完善。我国动画产业高歌猛进之际,对专攻于动画配音的人才需求量大大增加,并对动画配音演员的专业能力、水准都有了新的要求。动画配音演员作为动画片成功的重要创作者之一,对动画角色的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匠心之作的配音使角色更具个性化特征,使之与观众在听觉上产生强烈共鸣,形成声音上的记忆符号。但目前我国动画配音还存在以下不足之处,一是动画角色声音“千篇一律”,声音与角色不相符且特征性羸弱,二是团队意识式微,缺乏合作精神,三是配音模式单一。因此配音如何在成千上万部动画作品中脱颖而出,打造独树一帜特征化鲜明的动画角色都值得我们去认真探讨。2019年7月26日上映的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可谓人气口碑双丰收,截至10月26日在中国斩获了49.74亿的票房,成为中国动画电影票房史上的奇迹,并在第16届中国动漫金龙奖上荣获最佳动画配音奖。这部动画电影的成功,除了一反常态化的叙事角度、精美的画面制作等方面,也要归功于配音演员对每一个角色的精耕细作。配音演员在塑造这部动画角色时,深入挖掘人物本身,赋予每个角色具有个性化的声音,让人“过耳不忘”。尤其是,本片在塑造少年形象和仙魔形象时,打破了以往墨守成规的配音风格,为以后塑造这两种形象提供了借鉴意义。因此,笔者将以中国动画《哪吒之魔童降世》为例,从配音的角度出发,以期探讨中国动画配音在角色塑造的现状、功能、创作要领以及对未来发展的一些启示和期许。本研究采用了文献研究法、文本分析研究法、调查问卷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在问卷星上发布关于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受众最喜爱的动画角色的调查,以期多维度、全方位的了解受众对动画角色的喜好、国内动画配音现状的满意度以及配音在角色塑造上的影响力。一部优秀动画配音作品的艺术完整性,需要“声型兼备”,即不能让观众仅停留于声音的记忆上,还应体现在角色独特的形象表达上。剧情的走向、人物的发展、情感的爆发吸引着观众的目光,而配音在剧中的作用是参与叙事,即塑造角色,营造剧情氛围,对角色性格、情感、形象三个维度的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物没有性格就没有色彩,在配音时应用心体会人物的个性特征,剥出人物的“核”,深入角色,把握人物情感走向,言由心生使角色富有生机,以情动人。通过综合相仿的某类群体中大多数人的共同特点进行改造或重构形成一个有象征性的、崭新的、符合情境需求的人物形象。动画配音是一门有声语言艺术,配音演员想要塑造个性化的动画角色需要处理好重音、停连、气息、节奏等之间的关系,才能使作品更具连贯性,人物塑造恰到好处。要做到“恰到好处”,需要注意随着台词语境的不断变化、故事情节的矛盾冲突、性格情感的不断发展,重音、停连、节奏、语气、气息也应随之变化,即应适当停连、找准重音、明确语气和语调、掌握节奏和气息。在深刻把握人物的心理特征下,“因地制宜”的选取适合角色的声音,并通过声音化妆技巧将符合角色的声音艺术化的表达出来,最终走进人物幻化角色。研究通过对《哪吒之魔童降世》这部动画配音的分析和比较,对我国动画配音如何塑造经典动画角色提出一些建议。希冀本研究能够为我国动画配音在塑造人物性格情感、提升声音化妆技巧、内外部表达技巧和配音模式等方面起到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同时一个国家动画产业的繁荣离不开专业的配音产业的强力支持,动画配音的人才队伍对动画角色的塑造起着重要的作用,希望我国不断壮大规范专业动画配音队伍建设。

闫彩琴[6](2020)在《内蒙古阴山岩画在中国动画创作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中国动画自1955年《乌鸦为什么是黑的》在国际儿童电影节上被认为是苏联作品以后,便决心要走出自己的民族风格。在经历了探索、发展、繁荣、停滞等阶段以后,今天在国际浪潮的冲击下,进入了迷茫时期。回望中国动画发展史,中国传统艺术与文化对中国动画创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以阴山岩画作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其在中国动画创作领域的具体运用,并探索其实施的具体方法。阴山岩画作为北方游牧民族的文化遗产,在艺术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以岩画这种艺术形式作为载体,涵盖了先民们的生产生活、宗教信仰等,具体包括精神文化与图像文化两大类,存在于今天的各种文化与艺术作品中,对人们的学习、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采用文献研究、艺术文化学及分析综合的研究方法。对阴山岩画各个方面的文献资料进行了分析总结,在此基础上运用艺术文化学的方法,从阴山岩画中的中国动画与中国动画中的阴山岩画两个角度做了研究。阴山岩画在艺术领域的已有的研究多注重其图像研究,对它的文化研究少有提及,本文从阴山岩画艺术及其文化方面具体分析了阴山岩画在中国动画创作上的可行性。第1章为绪论部分,对阴山岩画的史学、美学及在中国动画中应用的相关文献现状进行了归纳与分析;第2章对阴山岩画的发展做了简要概述,对其艺术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第3章对阴山岩画与中国动画在艺术上的共性进行研究,共有四点;第4章以现有的部分中国动画作品为例,分析研究了阴山岩画在中国动画创作中的运用;第5章是作者对于阴山岩画在中国动画创作中可借鉴之处的分析,分五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最后一部分是本文的结语部分。本文通过以上一系列的研究,总结出中国动画对阴山岩画借鉴的具体实施方案,在岩画艺术与中国动画创作之间架起一座双向的桥梁,丰富了中国动画创作素材的资源库,为创作出具有本民族特色的中国动画贡献了一点微薄之力。

周蕊[7](2020)在《2015-2019年国产动画创作现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国产动画自诞生起,至今已经历近百年岁月,从曾经的风光无限到跌至谷底,经历过大起大落,一切回到起点又重新开始。从2015年《大圣归来》起,我国的院线动画初次探索就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对于国产动画的从业者而言,既是一剂定心良药,又是一面指引前进方向的旗帜,动画的发展,自此开始了新的征程。本文尝试将国产动画自2015年作为一个发展的分界点,来进行动画创作方面的分析讨论,从当下动画的分类、叙事特征、对传统文化的表现、以及动画出现的新特征方面进行分析,努力寻找国产动画的创作规律,以期对我国的动画发展有所帮助。研究近五年国产动画的创作特征,就需要从当下国产动画的整体入手,本文的第一章即通过播放时长和播放渠道对当下国产动画进行了分类,并分别进行了关于其发展历程、现状、和大致特征的叙述。第二章讲述了国产动画的叙事特征,这也是研究动画创作特征的重点之一,对于叙事的结构、叙事模式、以及新产生的叙事空间的意义进行了分析阐释。第三章从当下动画对于传统文化的表现转型处入手,将传统美术片中的几大类型现如今的发展、传统元素在当下的使用、角色和场景造型的区别、以及关于中国传统美学中的“意境美”的新表达分别进行了表述。最后是从整体处入手,对近五年国产动画的转型进行分析,分别是数字技术对于动画本体意义的影响、大众审美的转向以及我国动画对于动画“真实性”问题的探索,分别从纪实动画和意识流动画两个方向的发展进行了分析讨论。本文旨从以上几个方面分析近五年国产动画的创作特征,以期对日后国产动画的创作有所贡献。

葛佳铭[8](2020)在《国产动画电影的网络平台传播研究 ——以腾讯视频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论文基于互联网语境下,探讨国产动画电影生产传播的优化路径,选取从中国票房网(www.cbooo.cn)获取的全部可查院线国产动画电影(截至2019年11月)共313部,和其中19部国产动画电影(票房过亿)在腾讯视频的播放热度、在线评分和在线影评的相关数据为研究对象。论文构建了在线视频平台观众的观影偏好模型,分属性统计动画电影观众观影的偏好情感倾向。论文在进行细粒度的情感分析后,可视化动画电影观众的观影心理,量化传播效果,实现一次口碑向二次口碑的涟漪传播,为“国漫崛起”提供新思路。论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进行动画电影在网络播放平台的传播生态分析,从传播特征、传播模式、传播受众、传播影响力和中外动画电影传播情况五个维度进行讨论;第二章进行动画电影样本、在线视频平台样本的数据归纳和研究分析,以及文章研究维度的设计;第三章基于网络爬虫,建立以影评有用投票得票率为因变量的在线视频平台影评有用性模型,分析影响影评有用性的因素,达到在冗杂的评论文本中剔除无用或不可信数据,筛选出可用文本的目的;第四章基于文本挖掘,利用词频权值法提取特征词,构建在线视频平台观众偏好分类体系,计算情感倾向;第五章结合二、三、四章的分析结果,基于互联网语境,从经典文本的创新表达、传统元素的互文重读、网络文化的场景再述、青少年价值观的合理引导,和动画产业的“高概念”化五个方面,讨论国产动画电影生产、传播的优化路径。

孙悦[9](2020)在《数字媒介语境下中国原创动画的文化循环范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前,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媒介日益成为当下艺术创作及其传播的主流形势,其广泛的渗透能力、高效的传播方式令当代社会文化艺术在方方面面都发生着深度的变革。在动画艺术领域,信息数据载体的跨领域统合,社会媒介的持续性介入,由此而形成新的工具、方法和认知,对原创动画艺术行为发生的全过程都产生了全面深入的影响;另一方面,高效快捷的传播与流通方式,不可避免的缩短了单一动画作品的生命周期。然而,我们如何有效利用数字媒介,从科学构建文化循环的视角,通过加强动画艺术全过程的运作与挖掘能力,在达到商业价值目标的基础上塑造其文化价值和传播价值,对于我国原创动画艺术的发展,乃至于民族文化产业的完善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以数字媒介为切入点,以推动和挖掘中国原创动画的文化价值、商业价值和传播价值为主要目标,在厘清原创动画艺术、传播媒介和受众回馈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探讨并系统的构建适宜当下中国原创动画的文化循环范式;本文拟在宏观的视野下着重研究其中设计创作、媒介管理、传播运行、受众回馈等文化过程中的整体运作范式;重点聚焦在数字媒介的影响下,这四大文化过程中分子系统的环节、要素、措施及其相互关联性,借助于相关案例研究,分析总结其操作规律和要点力图将其构建为适宜中国原创动画发展的完整文化循环系统。本文属于搭建复杂系统的基础研究类论文,其目的是为后续本课题在各分子系统上深入研究、构建框架打下基础。因此本文更多是以产业发展的视角,研究内容重点放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数字媒介影响下的中国原创动画文化循环范式系统构建。围绕文化循环理论体系的缘起与解读,探讨传统媒介与数字媒介下文化循环理论及其实践的不同特征。再结合中国原创动画的文化属性,进而研究其文化循环范式的系统构建。从分级系统的角度,分析其环节、要素、措施以及其中的关联作用。二是在文化循环的整体构架下,对“原创”这一命题有至关影响的设计创作、媒介管理、传播运行和受众回馈范式的研究。在设计创作范式方面,本文重点探讨在数字媒介语境下,中国原创动画从“题材选取”到“脚本理念”,从“角色设计”到“视听语言”等方面的范式和方法研究,尤其是对近年来中国原创动画题材脚本方面的案例与趋势,做了大量归纳总结性研究;在媒介管理和传播运行范式方面,主要是从动画产业发展的视角,探讨管理与传播的范式与路径。重点研究数字媒介下,中国原创动画的“版权与流通管理”“品牌经营”“传播网络结构”“传播运行机制”等核心问题,其中原创动画的品牌经营内容也是在笔者硕士阶段关于动画商业化运营研究基础上,结合数字媒介影响深化探讨的结论;在受众回馈范式方面,主要从数字媒介传播和文化属性的角度,探讨“媒体消费”“受众认同”和“受众反馈”的特征和侧重点,以及其对于媒介管理和设计创作等文化过程的影响和作用。在以上关于中国原创动画文化循环范式的研究中,本文同时侧重于四个文化过程及其分子系统的相互关联性和影响要素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各文化过程在如何不断的构建和流通中形成循环的综合作用,从而提升原创动画作品本身的意义建构,形成促进其传播扩张的巨大能量。为此,本文最终也探讨了数字媒介下文化循环的规律,并提出推动中国原创动画传播扩张的创新策略与建议。

许嘉秋[10](2019)在《中国经典动画造型中佛教艺术形象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动画造型设计理念,因此对中国动画中佛教艺术形象的应用研究有益于动画产业的发展和传统文化的复兴。然而,由于研究缺失、创新不足、产业乏力等原因,中国动画造型中应用佛教艺术形象的发展现状停滞不前。因此,本文对含有佛教艺术形象的经典中国动画造型进行研究,希望可以从新的视角来看待中国含有佛教题材动画的主旨思想和艺术构成,从中提炼出动画中佛教艺术形象的美学风格和艺术特征。本文通过文献检索法、概念界定法、案例研究法、比较分析法等方法,厘清含有佛教艺术形象的中国动画的概念与分类,总结其发展脉络与面临困境,分析其影响因素及艺术特征,最后从数字化、民族化、多样化三个角度探索其未来发展之路,旨在发掘富有佛教文化内涵的动画造型素材,制作出表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动画作品,给予动画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个新的思路,从而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的经济价值,促进动画产业的繁荣发展。

二、浅谈中国动画的创作现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中国动画的创作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动画番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第一章 中国动画番剧的图谱概貌
    第一节 动画番剧概念界定
        一、中国动画、中国电视动画、中国动画番剧
        二、“动画番剧”概念、词源基因与衍化
        三、中国动画番剧的研究范围限定
    第二节 中国动画番剧的发展脉络
        一、萌芽阶段:“草根”式的FLASH动画与“闪客”
        二、早期阶段:“平台搭建”与“多元发展”
        三、转型阶段:动画番剧的“起步”与“蓄力”
        四、发展阶段:“量的爆发”与“格局的成形”
    第三节 中国动画番剧形式表征
        一、丰富多元的类型化题材
        二、以跨媒介改编为特色的文本来源
        三、推陈出新的衍生范式
        四、优势互补的技术形态
    第四节 动画番剧在中国动画全景中的形态管窥
        一、身份:小众向主流衍变
        二、格局:中国动画整体版图的改写
        三、困境:艺术商业之间的矛盾与内容尺度的诟病
第二章 中国动画番剧的审美特征
    第一节 总体表征:异域风格影响与本土化特征
        一、日式化风格的影响与效仿
        二、西方科幻元素的注入与融合
        三、中国动画番剧的本土化风格特征
    第二节 内容形态:“她”视角下的青春物语
        一、青春消费:幼态化的审美趣味与消费诉求
        二、身体凝视:从女性身体符号书写到性别异化
        三、性别取向:唯美色彩下的青春女性题材书写
    第三节 艺术表达:形式、技术与影像功能的风格化呈现
        一、形式体系:跨艺术形态下的差异化表达
        二、技术手段:制作、传播与视觉上的虚拟性
        三、影像功能:动画影像造梦机与精神乌托邦
第三章 中国动画番剧的文化特征
    第一节 总体融合性:基于媒介、受众与文化衍变视角
        一、媒介与次元融合
        二、受众扩大化与破圈融合
        三、向主流文化的衍变与融合
    第二节 青春反叛性:基于青少年亚文化基因、现象表征与群体心理
        一、反叛之流变:青少年亚文化的显性基因
        二、反叛之动画番剧现象表征
        三、反叛之生成与群体心理机制
    第三节 大众参与性:基于碎片化特征、媒介赋权和参与式表达
        一、碎片化特征:快感诉求和观影体验
        二、媒介赋权与大众参与性
        三、动画番剧中的参与式表达
第四章 中国动画番剧的未来进路
    第一节 创作与市场
        一、优质内容的多维度开发
        二、跨媒介联动效应的全面激活
        三、受众细分的自觉完善
        四、工业化制作体系的建构
    第二节 教育引导与教学实践
        一、迷群画像:青少年二次元受众群像
        二、瑕瑜互见:动画番剧对青少年的利弊影响
        三、影视育人:开展中小学影视教育与媒介素养教育
        四、积“微”成着:高校动画专业的教学实践基础
    第三节 中国动画番剧的思考与展望
        一、引导与塑型:建构第三极文化体系下的新中国动画学派
        二、未来展望:在更迭流变中把握正确的前进方向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论文结构思维导图
    附录二:绪论中的图表
    附录三:2011 年-2014 年中国动画番剧列表
    附录四:2015 年-2021 年中国动画番剧列表
    附录五:本文所涉及图片、表格索引
作者简介
致谢

(2)新中国动画电影中地域文化的审美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现状
    三 研究内容与意义
第一章 新中国动画电影中地域文化的概述
    第一节 地域文化的概念
    第二节 地域文化的特点
    第三节 地域文化丰富拓展了新中国动画电影创作
第二章 新中国动画电影中地域文化元素的题材表现与审美流变
    第一节 地域文化元素在新中国动画电影题材中的表现
        一 民间传说题材挖掘中国传统文化
        二 民间信仰题材表现民众精神生活
        三 奇幻历险题材凸显地域文化符号
        四 现实题材反映真实市井生活
    第二节 地域文化元素在新中国动画电影发展中的审美流变
        一 20 世纪50至60 年代民俗元素为主要表现形式
        二 20 世纪80至90 年代民间故事为主要创作题材
        三 21 世纪以来不同地域文化呈现多元化特征
第三章 新中国动画电影视听艺术中地域文化的审美特征
    第一节 画面构成审美感知与体验
        一 外貌与服饰塑造角色形象之美
        二 场景设计彰显地域空间之美
        三 动作设计凸显民俗活动之美
        四 饮食符号表现地方习俗之美
    第二节 声音增强审美表达与想象
        一 民族音乐营造影片氛围之美
        二 地方戏曲刻画角色形象之美
        三 方言对白表现生活气息之美
第四章 动画电影剧本《簕山渔村历险记》中地域文化的审美探究
    剧本内容阐述
    第一节 地域文化元素的题材和主题表现
    第二节 地域文化元素在动画电影剧本中的审美分析
        一 外貌与服饰塑造广西簕山渔民形象
        二 地方饮食文化反映渔民日常生活
        三 地方场景设计体现渔村地理环境
        四 地方民乐增强地域文化审美表达
    第三节 地域文化元素在未来国产动画电影中的发展前景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剧本《簕山渔村历险记》
致谢

(3)国家文化形象建构下的中国动画创作及理论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背景
    (一)建成文化强国战略目标的提出
    (二)动画的跨文化传播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家文化形象研究动态
    (二)中国动画创作及理论研究动态
    (三)国家文化形象建构下的中国动画创作及理论创新研究动态
三、研究意义
    (一)学术意义
    (二)应用价值
四、主要研究内容
    (一)中国动画创作及理论发展历程与国家文化形象变迁梳理
    (二)国家文化形象建构下的中国动画创作及理论现状研究
    (三)国家文化形象建构下的美国、日本动画创作及理论比较研究
    (四)反思及对策
五、相关研究概念界定
    (一)国家文化形象
    (二)中国动画创作及理论
六、基本思路、方法以及主要观点
    (一)基本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主要观点
七、结语

(4)当代中国动画中民间美学的精神再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1.1.2 课题的研究意义
    1.2 课题的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3.1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1.3.2 课题的创新点
    1.4 课题的研究方法
        1.4.1 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
        1.4.2 课题的主要技术路线
2 传统美术影响下的中国动画发展历程
    2.1 二十世纪20-50年代中期
    2.2 二十世纪50年代中后期-80年代
    2.3 二十世纪末
    2.4 二十一世纪初期
    2.5 本章小结
3 民间美学精神在中国动画中的延续方法研究
    3.1 以传统题材呼应民族文化的延续——以《哪吒闹海》为例
        3.1.1 故事情节
        3.1.2 角色特征
        3.1.3 美术特色
    3.2 传统文化结合三维技术的民间美学精神延续——以《哪吒之魔童降世》为例
        3.2.1 故事情节
        3.2.2 角色设计
        3.2.3 美术风格
    3.3 以当下流行文化视角重新定义民间美学——以《罗小黑战记》为例
        3.3.1 故事情节
        3.3.2 角色设计
        3.3.3 美术风格
    3.4 本章小结
4 凤翔木版年画进行动画创作的可行性分析
    4.1 造型提炼
    4.2 色彩搭配
    4.3 艺术相似性
    4.4 质感
5 民间美学精神在动画中延续创作实践
    5.1 故事设计
    5.2 角色设计
    5.3 场景设计
    5.4 动画制作体现
    5.5 民间美术与动画结合创作方式总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5)中国动画配音的角色塑造研究 ——以《哪吒之魔童降世》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1.国内
        2.国外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四)创新之处
一、中国动画配音的现状
    (一)我国动画配音的人才队伍现状
        1.兴趣爱好为主的兼职配音演员
        2.公司化运营的专业配音演员
    (二)我国动画配音的模式
        1.先动画后配音的制作模式——《大鱼海棠》
        2.先配音后制作的动画模式——《哪吒之魔童降世》
二、《哪吒之魔童降世》中配音塑造角色的功能剖释
    (一)配音对角色形象的塑造
        1.差异化的少年形象
        2.生活化的仙魔形象
    (二)配音对角色性格的刻画
        1.特定情境下展现人物性格
        2.突出人物发展中的性格变化
    (三)配音对角色情感的表达
        1.悲剧情感的宣泄
        2.喜剧色彩的渲染
三、我国动画配音塑造角色质量提升的创作要领
    (一)娴熟运用声音化妆技巧
        1.多元化的少年音,塑造独一无二的少年形象
        2.丰富变化的声音,随时切换不同角色形象
    (二)充分把握外部表达技巧
        1.适当停连
        2.找准重音
        3.明确语气和语调
        4.掌握节奏和气息
    (三)感受角色,从“心”发声
        1.深入故事情节,挖掘人物的性格特征
        2.幻化角色,体会人物的生理特征
四、《哪吒之魔童降世》配音对我国动画角色塑造的启示及发展期许
    (一)对我国动画配音角色塑造的启示
        1.方言配音合理化凸显地域特色与共情
        2.打破程序化配音流程渲染个性化声音
        3.配音团队精耕细作打造独具匠心的国漫力作
    (二)我国动画配音角色塑造的发展期许
        1.多举并措,优化高校动画配音人才培养模式
        2.广开门路,深入挖掘民间优秀动画配音人才
        3.立足品质,匠心打造我国动画经典动画IP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影视作品资料
附录B 《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受众最喜欢的动画角色的问卷调查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6)内蒙古阴山岩画在中国动画创作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 阴山岩画本体的研究现状
        1.1.2 阴山岩画在中国动画领域应用的研究现状
    1.2 论文研究的目标与意义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框架
    1.4 创新点
        1.4.1 研究角度创新
        1.4.2 研究内容创新
第2章 阴山岩画及其艺术特征
    2.1 阴山岩画的概况
        2.1.1 阴山岩画的分布
        2.1.2 阴山岩画的发展
    2.2 阴山岩画的艺术特征
        2.2.1 造型特征
        2.2.2 审美特征
        2.2.3 风格与技法特征
第3章 中国动画与阴山岩画的艺术共性
    3.1 文化的同源性
    3.2 比拟的叙事手法
    3.3 角色造型设计
    3.4 角色与场景的搭配
第4章 中国动画中的岩画艺术
    4.1 岩画文化——《勇士》
    4.2 岩画造型——《悍牛与牧童》
    4.3 岩画风格——《苍狼白鹿的传说》
第5章 中国动画创作对阴山岩画借鉴的具体实施方式
    5.1 角色造型
    5.2 场景造型
    5.3 色彩造型
    5.4 美术风格
    5.5 剧本创作
        5.5.1 游牧文化
        5.5.2 狩猎文化
        5.5.3 图腾文化
第6章 结语
    6.1 总结回顾
    6.2 未来中国动画创作的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7)2015-2019年国产动画创作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价值
    四、研究问题
    五、研究方法
第一章 近五年国产动画产业现状研究
    1.1 国产院线动画电影的探索
        1.1.1 从《大圣归来》到《魔童降世》的探索历程
        1.1.2 国产动画题材选择与表现
    1.2 国产网络动画的发展
        1.2.1 日本动漫与中国网络动画发展
        1.2.2 主流视频网站的网络动画现状
    1.3 国产学院动画的成就
        1.3.1 “学院派动画”概念定义
        1.3.2 学院动画的奖项设立与评选
        1.3.3 近五年学院动画优秀作品分析
第二章 近五年国产动画的叙事研究
    2.1 叙事结构研究
        2.1.1 院线动画电影的叙事结构分析
        2.1.2 网络动画里的正邪对立结构
    2.2 角色与主题的叙事分析
        2.2.1 成长与非成长型角色研究
        2.2.2 主题的取舍与结尾的设置
    2.3 新叙事空间的探索
        2.3.1 3D建模动画的空间“真实性”表现
        2.3.2 融合当下生活方式的传统空间展示
        2.3.3 社会空间与魔幻空间的模式分析
第三章 国产动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挖掘
    3.1 技术影响下的传统动画形式变革
        3.1.1 水墨、剪纸、偶动画的变种
        3.1.2 当下动画对传统“中国元素”的挖掘
    3.2 造型特征研究
        3.2.1 动画人物角色造型研究
        3.2.2 中国风场景研究
    3.3 意境美的新式表达
        3.3.1 现代美的场景意境
        3.3.2 梦境般的情怀追求
第四章 国产动画的转型与拓展
    4.1 数字技术下的动画意义嬗变
        4.1.1 传统动画的本体意义
        4.1.2 3D动画的新虚拟“现实”
    4.2 动画的审美衍变
        4.2.1 国产动画的审美变迁
        4.2.2 大众的审美选择
    4.3 纪实动画与意识流动画的发展
        4.3.1我国当下的纪实类动画发展
        4.3.2 我国“意识流”动画的发展
结语——对当下动画创作与发展的总结思考
参考文献
数据统计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8)国产动画电影的网络平台传播研究 ——以腾讯视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问题提出和研究目的
    三、研究方法
    四、文献综述
    五、国产动画电影发展概况
第一章 动画电影在网络播放平台的传播生态分析
    第一节 网络播放平台传播特征
        一、传播的互动化
        二、传播的精准化
    第二节 网络播放平台传播模式分析
        一、裂变式传播
        二、节点传播
        三、米姆式传播
    第三节 网络播放平台传播受众分析
        一、动画电影观众画像
        二、观众身份特征的改变
        三、观众偏好大数据
    第四节 腾讯视频平台传播影响力分析
        一、网络传播力
        二、网络影响力
        三、网络传播影响力
        四、腾讯视频平台传播影响力分析
    第五节 中外动画电影在网络播放平台传播情况对比
第二章 动画电影样本分析和研究维度设计
    第一节 动画电影样本分析
        一、研究样本的选择
        二、数据归纳和研究分析
    第二节 在线视频平台研究文本的选择
        一、播放热度
        二、在线评分
        三、在线影评
        四、数据归纳和研究分析
    第三节 研究维度设计
第三章 基于网络爬虫的在线视频平台影评有用性分析
    第一节 研究思路和模型假设
        一、评论属性
        二、评论者属性
    第二节 数据分析
    第三节 描述统计
        一、动画电影评论数量
        二、动画电影评论时间的分布情况
        三、动画电影星级的分布情况
        四、用户信息
第四章 基于在线视频平台文本挖掘的动画电影偏好分析
    第一节 观众偏好分析模型构建
    第二节 文本分析
        一、文本挖掘流程
        二、文本预处理
        (1)分词
        (2)停用词过滤
        (3)主题属性提取和观众偏好分类体系建构
        (4)分句与主观句提取
        (5)句法分析
        三、情感倾向分析
    第三节 实证分析
        一、文本数据采集
        二、文本分词
        三、文本属性提取
    第四节 观众偏好分类体系
    第五节 情感倾向计算结果
第五章 国产动画电影生产传播的优化路径——基于互联网语境的思考
    第一节 经典文本的创新表达
        一、植根传统:讲好经典故事
        二、适时而改:贴近现代审美
        三、共性与个性:重塑典型化人物
    第二节 传统元素的互文重读
        一、视觉再现:与中国元素的互文性参照
        二、动画“声命力”:耳熟能详的民族音乐
        三、动作设定:东方神韵的武打设计
    第三节 网络文化的场景再述
        一、二次元语境:与网络元素的互文性参照
        二、拼贴与同构:网络文化的动画表达
    第四节 青少年价值观的合理引导
        一、“伪低龄化”的彻底摒弃
        二、“和为贵”的温情书写
        三、“真与善”的暖意表达
        四、“自然而然”的价值输出
    第五节 动画产业的“高概念”化
        一、加强市场引导,注重人才培养
        二、加快动画工业化,批量输出优质作品
        三、完善运营模式,发展联动传播
结语:“国漫崛起”,立足网生,植根传统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着作
    期刊
    学位论文
致谢

(9)数字媒介语境下中国原创动画的文化循环范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及背景
        1.1.1 我国由文化大国走向文化强国的战略需求
        1.1.2 数字媒介日益成为当下艺术传达的主要途径
        1.1.3 文化循环模式在艺术传播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1.1.4 中国原创动画需要探索适宜的文化循环模式
    1.2 课题研究的概念界定
        1.2.1 中国原创动画
        1.2.2 数字媒介语境
        1.2.3 文化循环范式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3.1 研究的目的
        1.3.2 研究的意义
    1.4 课题研究的现状分析
        1.4.1 在艺术的数字媒介传播方面
        1.4.2 在中国原创动画的研究方面
        1.4.3 在艺术的“文化循环”研究方面
        1.4.4 研究现状综述
    1.5 课题研究的思路内容和方法
        1.5.1 研究的主要思路
        1.5.2 研究的主要内容
        1.5.3 研究的主要方法
        1.5.4 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媒介演化及其对中国原创动画的影响分析
    2.1 大众媒体艺术的媒介演化背景
        2.1.1 大众媒介的出现与大众社会理论
        2.1.2 电子媒介的出现与文化传播理论
        2.1.3 数字媒介的出现与媒体融合理论
    2.2 媒介演化对原创动画的影响
        2.2.1 对原创机制的影响
        2.2.2 对制作技术的影响
        2.2.3 对受众体验的影响
        2.2.4 对传播方式的影响
    2.3 数字媒介下中国原创动画的现状
        2.3.1 中国原创动画中数字媒介应用现状
        2.3.2 中国原创动画的媒介发展SWOT分析
        2.3.3 数字媒介的影响要素总结
        2.3.4 中外原创动画发展路径比较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数字媒介下中国原创动画的文化循环范式构建
    3.1 数字媒介下原创动画的文化属性
        3.1.1 原创动画的互媒性
        3.1.2 原创动画的扩张性
        3.1.3 原创动画的参与性
    3.2 艺术传播领域的文化循环理论研究
        3.2.1 关于文化循环理论的解读
        3.2.2 传统媒介下的文化循环解析
        3.2.3 数字媒介下的文化循环解析
    3.3 中国原创动画的文化循环范式构建
        3.3.1 原创动画的文化循环适用性
        3.3.2 一级文化过程的构建与接合
        3.3.3 次级文化过程的构建与接合
        3.3.4 文化螺旋与第三重接合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文化循环中中国原创动画的设计创作范式
    4.1 中国原创动画的题材选取范式
        4.1.1 网络文学的选取路径
        4.1.2 现实题材的戏剧演绎
        4.1.3 数据信息的素材提取
        4.1.4 特色文化的类型挖掘
    4.2 中国原创动画的故事脚本理念
        4.2.1 系列化的故事网络
        4.2.2 贯通式的故事线索
        4.2.3 断点式的故事链条
    4.3 中国原创动画的角色设计方法
        4.3.1 原型构思与造型设定
        4.3.2 特征定位与特性塑造
    4.4 中国原创动画的视听语言构建
        4.4.1 数字媒介下的镜头语言
        4.4.2 数字媒介下的画面特征
        4.4.3 数字媒介下的听觉语言
    4.5 本章小结
        4.5.1 文化循环中的设计创作范式总结
        4.5.2 文化循环中的关联性分析
第五章 文化循环中中国原创动画的媒介管理范式
    5.1 中国原创动画的版权管理
        5.1.1 原创动画的版权建立
        5.1.2 原创动画的版权控制
        5.1.3 数字媒介的媒体转型
    5.2 中国原创动画的流通管理
        5.2.1 媒介管理中的网络化
        5.2.2 动画流通的发行手段
        5.2.3 动画流通的营销策略
    5.3 中国原创动画的品牌经营
        5.3.1 品牌授权模式
        5.3.2 品牌维护延伸
        5.3.3 品牌创意推广
    5.4 本章小结
        5.4.1 文化循环中的媒介管理范式总结
        5.4.2 文化循环中的关联性分析
第六章 文化循环中中国原创动画的传播运行范式
    6.1 中国原创动画的扩张类型
        6.1.1 网络文学与动画的双向循环模式
        6.1.2 “动游联动”跨界协作模式
        6.1.3 动画IP的跨媒介应用模式
        6.1.4 从虚拟到现实的沉浸体验模式
    6.2 中国原创动画的传播体系:数字媒介的传播网络结构
        6.2.1 数字媒介的传播网络转译过程
        6.2.2 数字媒介的传播网络构建
    6.3 中国原创动画的运行策略:数字媒介的传播网络运行机制
        6.3.1 组织系统创新
        6.3.2 动力机制创新
        6.3.3 调控机制创新
    6.4 本章小结
        6.4.1 文化循环中的传播运行范式总结
        6.4.2 文化循环中的关联性分析
第七章 文化循环中中国原创动画的受众回馈范式
    7.1 中国原创动画的媒体消费
        7.1.1 媒体消费中的文化需求
        7.1.2 媒体消费中的文化空间
        7.1.3 媒体消费中的文化素养
    7.2 中国原创动画的受众认同
        7.2.1 受众认同的个体身份
        7.2.2 受众认同的社群身份
    7.3 中国原创动画的受众反馈
        7.3.1 媒介消费中受众回馈的类型
        7.3.2 媒介消费中受众反馈现存的问题
        7.3.3 媒介消费中受众回馈的评价机制构建
    7.4 本章小结
        7.4.1 文化循环中的受众回馈范式总结
        7.4.2 文化循环中的关联性分析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研究结论
        8.1.1 文化循环范式:中国原创动画数字化运营的理想路径
        8.1.2 数字媒介下中国原创动画的文化循环运行机理
    8.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2009-2019年115 部中国原创动画作品名录
    附录 B:2013-2019 年主要实践作品简介

(10)中国经典动画造型中佛教艺术形象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中国动画造型中的佛教艺术形象
    1.1 动画及动画造型
    1.2 佛教艺术形象在中国动画中的造型方式
    1.3 佛教艺术形象在中国动画造型中的表现内容
第二章 中国经典动画造型中佛教艺术形象的特点及其受到的影响
    2.1 中国经典动画造型中佛教艺术形象的特点
    2.2 中国经典动画造型中佛教艺术形象受到的影响
第三章 中国经典佛教艺术形象动画的发展历程及发展现状
    3.1 中国佛教艺术形象动画的发展历程
    3.2 中国佛教艺术形象动画造型的发展现状
第四章 中国动画造型中佛教艺术形象应用创作途径分析——经典案例的启示
    4.1 戏曲艺术—以《大闹天宫》为例
    4.2 水墨艺术-以《牧笛》为例
    4.3 年画艺术-以《哪吒闹海》为例
    4.4 剪纸艺术—以《葫芦兄弟》为例
    4.5 壁画艺术-以《九色鹿》为例
第五章 中国动画造型中佛教艺术形象应用的未来发展之路
    5.1 数字化的佛教艺术形象动画造型路线
    5.2 民族化的佛教艺术形象动画造型路线
    5.3 多样化的佛教艺术形象动画造型路线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四、浅谈中国动画的创作现状(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动画番剧研究[D]. 马颖寅. 南京艺术学院, 2021(12)
  • [2]新中国动画电影中地域文化的审美特征研究[D]. 付媛媛.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3]国家文化形象建构下的中国动画创作及理论创新研究[J]. 殷俊,黄秋儒,沈艾雯,陆紫瑶. 工业工程设计, 2021(01)
  • [4]当代中国动画中民间美学的精神再续研究[D]. 邓慧芹. 西安理工大学, 2020(01)
  • [5]中国动画配音的角色塑造研究 ——以《哪吒之魔童降世》为例[D]. 鲍建楠. 河南大学, 2020(02)
  • [6]内蒙古阴山岩画在中国动画创作中的应用研究[D]. 闫彩琴.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0)
  • [7]2015-2019年国产动画创作现状研究[D]. 周蕊. 兰州大学, 2020(01)
  • [8]国产动画电影的网络平台传播研究 ——以腾讯视频为例[D]. 葛佳铭.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
  • [9]数字媒介语境下中国原创动画的文化循环范式研究[D]. 孙悦. 武汉理工大学, 2020(01)
  • [10]中国经典动画造型中佛教艺术形象的应用研究[D]. 许嘉秋. 南京师范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浅谈中国动画创作现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