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纳洛酮治疗肝性脑病10例(论文文献综述)
金婷[1](2021)在《大黄煎剂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HE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大黄煎剂灌肠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乙肝肝硬化合并HE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基于脑-肠-肝轴,探索大黄煎剂可能的作用机制,为中西结合治疗HE方案提供思路。方法:采用简单随机化分组方法将收集的乙肝肝硬化合并HE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在给予常规西医综合治疗基础上(祛除诱因、营养支持),使用门冬氨酸鸟氨酸颗粒1天3次,每次3g;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大黄煎剂保留(醋制大黄30g,乌梅30g)灌肠治疗,两组均治疗7天。7天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实验室指标(肝功能、血清内毒素、血清炎症因子、肠道菌群、血氨),苏醒时间及中医症状变化情况。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有60例,剔除脱落患者3例,最后共计57例患者,其中观察组28例,对照组29例。入组患者基线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前一般情况如性别、年龄、中医症状积分、肝功能、血清内毒素、血氨、炎症因子水平,肠道菌群数量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该实验数据客观真实,存在可比性。研究结果如下:(1)观察组治疗后在疗效积分方面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2)观察组治疗后在肝功能、炎症因子、血清内毒素、血氨、肠道菌群数量变化以及中医症状积分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3)观察组治疗后在苏醒时间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4)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进行三大常规、心电图、肾功能等一般安全性指标监测,未见任何异常。结论:与单一的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相比,大黄煎剂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可以更有效缩短HE患者苏醒时间,尽快恢复认知功能并提高临床疗效;HE的发生同肠道菌群失衡与血清炎症因子高表达有密切联系,减轻炎症水平、调节肠道菌群是大黄煎剂治疗HE的作用机制之一。
覃秀容[2](2021)在《大黄煎剂对湿热内蕴证肝性脑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基于大黄煎剂对HE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观察大黄煎剂对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湿热内蕴证肝性脑病(HE)患者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6)水平和认知功能(MMSE、HDS-R评分)的影响,探讨大黄煎剂治疗HE的部分作用机制,为中医药防治肝性脑病提供临床证据。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病科住院患者,将64例符合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湿热内蕴证肝性脑病纳入标准的患者按照住院先后顺序进行编码,根据Stata SE15软件产生的随机数字表随机分配入治疗组(大黄煎剂组)和对照组(乳果糖组),治疗组32例,对照组32例。两组患者均在西医综合治疗基础上采用保留灌肠治疗,治疗组予大黄煎剂(大黄30g乌梅30g)保留灌肠;对照组予乳果糖保留灌肠。疗程为7天。比较、分析治疗前、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E分级情况、肝功能(TBIL、ALT、ALB)、血氨、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6)水平、中医证候积分、认知功能(MMSE、HDS-R评分)等相关指标。结果:(1)本研究纳入64例患者,对照组32例,治疗组32例,其中对照组剔除1例(因患者不能配合治疗),脱落1例(自动出院);治疗组脱落2例(自动出院),剔除、脱落病例因数据不全,故未纳入最终试验数据统计和分析。最终完成研究、并纳入试验数据统计分析者共60例。(2)基础资料的差异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年龄、HE分级等基础资料方面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具有均衡可比性。(3)HE分级情况及综合疗效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E分级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善,对照组和治疗组HE分级改善情况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HE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两组综合疗效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4)HE患者苏醒时间比较:治疗组患者苏醒所需时间与对照组相比较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肝功能(TBIL、ALT、ALB)、血氨情况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氨均较治疗前下降,TBIL、ALT指标较治疗前好转(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同期相比较血氨水平下降幅度更大,TBIL、ALT好转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组内治疗前后ALB比较及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LB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后两组HE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降低较同期对照组更明显,P<0.05。(7)中医证候改善疗效比较:对照组中医证候改善总有效率为80%,治疗组中医证候改善总有效率为93%,两组患者中医证候改善疗效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中医证候改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8)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6)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NF-α、IL-6均有所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清TNF-α、IL-6下降情况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认知功能(MMSE、HDS-R评分)比较:两组患者MMSE、HDS-R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在改善MMSE、HDS-R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1)大黄煎剂保留灌肠治疗肝性脑病疗效确切。(2)大黄煎剂保留灌肠治疗肝性脑病疗效优于乳果糖保留灌肠,可能与结肠粘膜吸收后发挥降低血清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6)作用相关。
赵婷,郭二霞[3](2021)在《纳洛酮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对肝性脑病患者认知功能及睡眠障碍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探讨纳洛酮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对肝性脑病患者认知功能及睡眠的影响。方法:85例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3)。对照组给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观察组予以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纳洛酮治疗。观察两组肝功能、认知功能及睡眠状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血清星形胶质源性蛋白(S100B)、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低于对照组,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纳洛酮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能有效改善肝性脑病患者肝功能、睡眠状况,提高认知功能。
王丽伟,王玉玲,鲍玉,黄桂华[4](2021)在《门冬氨酸鸟氨酸药理作用研究及应用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门冬氨酸鸟氨酸(LOLA)主要通过尿素合成、谷氨酰胺合成、谷胱甘肽抗氧化及诱导NO生成途径,起到降低血氨、减少肝细胞损害、减轻炎症反应、修复损伤肝细胞的作用,广泛用于治疗各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发挥保肝护肝功效。最新研究显示LOLA还具有改善肝部微循环及促进肌蛋白合成的功效。临床上LOLA与多种药物联用,在治疗肝部疾病方面疗效显着。
马博[5](2020)在《醒脑静联合纳洛酮治疗肝性脑病对患者认知水平和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分析醒脑静联合纳洛酮治疗肝性脑病(HE)的效果及其对认知水平和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100例肝性脑病患者,基于平行对照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实施醒脑静联合纳洛酮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认知功能、β-内啡肽水平、血氨、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8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5, P<0.05)。治疗后,观察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和改良长谷川痴呆量表(HDS)评分分别为(25.12±3.26)、(23.71±3.41)分,高于对照组的(16.78±3.78)、(17.12±3.8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814、9.008, P<0.05)。治疗后,观察组β-内啡肽及血氨水平分别为(43.96±5.56)pg/ml、(82.65±6.34)μ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56.89±5.69)pg/ml、(122.13±10.89)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493、22.154, P<0.05)。治疗后,观察组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分别为(10.05±3.16)ng/L、(10.24±3.16)ng/L、(11.13±4.76)ng/L,均低于对照组的(15.06±4.67)ng/L、(13.06±2.54)ng/L、(14.67±4.85)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83、4.918、3.684, P<0.05)。结论醒脑静联合纳洛酮在肝性脑病治疗中效果明显,除提高认知功能外,还有助于改善血清炎症因子。
王毅[6](2020)在《纳洛酮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肝性脑病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纳洛酮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西药抗肝性脑病治疗并用纳洛酮,研究组加用中药保留灌肠。结果:研究组NCT改善程度优于参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氨水平均降低(P<0.05),研究组下降程度更显着(P<0.05)。总有效率研究组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纳洛酮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肝性脑病较单用纳洛酮效果更好。
赵华,王静茹,张秀清[7](2020)在《纳洛酮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效果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探讨纳洛酮联合替罗非班静脉注射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方法选择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在静脉溶栓治疗基础上应用替罗非班静脉注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盐酸纳洛酮静脉注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NIHSS评分)与认知功能[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与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2.0%)高于对照组(76.0%),P <0.05。与本组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7 d、14 d、1个月、3个月NIHSS评分降低,MoCA评分、MMSE评分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14 d、1个月、3个月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MoCA、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纳洛酮联合替罗非班静脉注射应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与认知功能,且安全性高。
林晓瑾[8](2020)在《纳洛酮联合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纳洛酮联合乳果糖治疗C型肝性脑病1,2级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28例C型肝性脑病1,2级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64例、对照组6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乳果糖治疗,试验组予纳洛酮联合乳果糖治疗,疗程7 d。对比2组治疗前后肝功能[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 L)],血氨,β-内啡肽(β-EP),认知功能[数字连接试验(NCT)、数字符号试验(DST)]变化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肝功能、血氨、β-EP、认知功能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试验组改善效果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联合乳果糖对C型肝性脑病1,2级的临床治疗效果显着,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马玉珍[9](2020)在《基于对内毒素、炎症因子的调控探讨六味醒神颗粒防治轻微型肝性脑病(痰浊上蒙证)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研究六味醒神颗粒防治轻微型肝性脑病(痰浊上蒙证)的临床疗效,并从内毒素、炎症因子方面探讨该方治疗轻微型肝性脑病的疗效机制。方法:临床观察部分:病例来源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病科符合MHE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其中有3例MHE患者因为中途要求退出试验或依从性差而脱落,最终纳入临床研究数据统计的总共为57例患者;治疗组29例,对照组28例。乳果糖对照组予乳果糖口服液治疗,中药治疗组予六味醒神颗粒口服治疗,连续治疗2周。观察治疗前、后各组患者NCT-A、DST、肝功能(ALT、TBi L)、血氨、血清内毒素(LP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中医症候积分及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1.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9.0%,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中药组与乳果糖组治疗疗效相当。2.NCT-A、DST评分比较:治疗2周后,对照组及治疗组的NCT-A时间及DST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两组在NCT-A时间、DST评分上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中药组和乳果糖组在改善PHES评分方面疗效基本相当。3.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2周后,治疗组及对照组的中医证候积分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治疗组下降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主要肝功能指标(ALT、TBIL)比较:治疗2周后,治疗组、对照组的肝功能(ALT、TBi L)较治疗前比较明显改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改善无明显差异(P>0.05)。5.血氨、LPS、TNF-α、IL-18、IL-6比较:治疗2周后,治疗组及对照组的血氨、LPS、TNF-α、IL-6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在LPS、TNF-α及IL-6水平治疗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氨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IL-18水平较治疗前稍有改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L-18水平相互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6.安全性比较:本研究MHE患者在治疗期间,由于六味醒神颗粒药方剂量较轻,研究期间未见不良反应的发生;所有患者的血、尿、粪便常规,肾功能,十二导联心电图在临床研究期间未见明显改变。结论:六味醒神颗粒治疗痰浊上蒙证轻微型肝性脑病疗效确切,可显着改善MHE患者的临床症状,其短期临床疗效与乳果糖相当,但在改善中医证候积分、降低LPS、TNF-α及IL-6水平上,其综合疗效优于乳果糖。
黄云义[10](2020)在《改良MELD评分模型乙肝肝硬化合并OHE患者预后评估及中医药治疗作用》文中研究说明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是由急、慢性肝功能严重障碍或各种门静脉-体循环分流异常所致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轻重程度不同的神经精神异常综合征。近年来国际HE和氮代谢学会制定的分类标准被广泛应用,该标准将HE划分为隐匿性HE和显性HE(overt hepatic encephalopathy,OHE)。HE事件不仅增加了肝硬化患者的死亡率、跌倒事件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也是肝硬化患者住院和再住院风险增加的独立影响因素。肝性脑病患者一方面给其家庭及护理人员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也占用了大量的医疗资源。研究显示HE发生后的神经损伤持续存在,患者再次发生HE的风险升高。因其高发病率、高复发率及高死亡率的特点,HE越来越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重视。如何准确评估HE患者的预后,清晰的告知家属病情,合理分配相对有限的医疗资源是临床工作者需要解决的问题。目的1.探讨乙肝肝硬化合并OHE患者30天内死亡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预测其30天内死亡的无创评分模型。2.研究抗肝纤维化中药对乙肝肝硬化合并OHE患者治疗作用。方法1.回顾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2008年1月至2018年4月乙肝肝硬化合并OHE住院患者935例。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符合标准患者616例,对纳入的患者随访观察30天,记录其预后情况(生存/死亡)。运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其30天内预后的影响因素,根据影响因素建立预测其30天内死亡的无创评分模型。前瞻性收集由全国15家医院组成的中国慢加急肝衰竭联盟107例乙肝肝硬化合并OHE患者组成外部验证队列。2.将上述616例患者作为筛选对象,根据制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31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抗肝纤维化中药对其预后的影响。将316例患者根据其是否服用抗肝纤维化中药分为两个队列,即中药队列(TCM队列,107例)和非中药队列(Non-TCM队列,209例),比较两组患者6个月结局(生存/死亡)。结果1.预测乙肝肝硬化合并OHE患者30天内死亡的建模队列共纳入患者616例,其中30天内死亡患者128例,病死率为20.8%。COX回归分析结果示:年龄、MELD评分及粒淋比(neutrophil-to-lymphocyteratio,NLR)是乙肝肝硬化合并OHE患者30天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根据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的系数建立公式模型:R1=MELD+0.4*NLR+0.3*Age,该模型预测乙肝肝硬化合并OHE患者30天内死亡的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 0.834(95%CI:0.719-0.876),C指数为0.804(95%CI:0.764-0.844)。简化模型:R=MELD+NLR,R模型预测乙肝肝硬化合并OHE患者30天内死亡的AUC为0.831(95%CI:0.790-0.872),C指数为0.803(95%CI:0.764-0.842)。鉴于R1模型相对复杂,其AUC及C指数较R模型无显着差异,R模型更方便于临床应用,将其称为改良MELD评分模型,本研究又将其转化为可视化的列线图。根据R模型的界值(cut-off值)乙肝肝硬化合并OHE患者可分为高危组(R≥39)、中危组(39>R>23)和低危组(R≤23),三组患者30天内的病死率分别为 63.2%(43/68)、36.2%(67/185)、5.0%(18/363)。Kaplan-Meier 分析显示在建模队列和验证队列中,三组患者的累积生存率均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001)。并且该模型在外部队列中得到验证:在107例乙肝肝硬化合并OHE患者的外部验证队列中,R模型预测乙肝肝硬化合并OHE患者30天内死亡的AUC为0.763(95%CI:0.673-0.853),C 指数为 0.747(95%CI:0.674-0.820)。2.根据纳排标准,第二部分研究纳入了 316例乙肝肝硬化合并OHE患者,根据是否服用抗肝纤维化中药分为TCM队列107例,Non-TCM队列209例,探讨抗肝纤维化中药对患者6个月预后的影响。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并发症、血常规、生化等检查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TCM队列病死率为1.9%(2/107),死亡患者中位生存时间是113天,Non-TCM队列病死率为8.1%(17/209),中位生存时间70天。进一步对TCM队列和Non-TCM队列进行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TCM队列累积病死率明显低于Non-TCM队列(P=0.026)。结论1.年龄、MELD评分及NLR是影响乙肝肝硬化合并OHE患者短期预后(30天)的独立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改良MELD评分模型可以很好的识别出30天内死亡的高危人群。2.抗肝纤维化中药能够降低乙肝肝硬化合并OHE患者6个月内的病死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二、纳洛酮治疗肝性脑病10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纳洛酮治疗肝性脑病10例(论文提纲范文)
(1)大黄煎剂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HE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 祖国医学对肝性脑病的认识 |
1.1 肝性脑病的中医历史沿革 |
1.2 肝性脑病的病因病机认识 |
1.3 肝性脑病的中医治疗 |
2 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
2.1 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 |
2.2 肝性脑病的治疗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研究资料 |
1.1 观察对象 |
1.2 诊断标准 |
2 研究方案 |
2.1 分组方法 |
2.2 治疗方案 |
2.3 观察指标 |
2.4 统计学方法 |
2.5 病例入选与实验完成情况 |
2.6 研究结果 |
2.7 安全性指标 |
2.8 不良反应及脱落病例分析 |
3 讨论 |
3.1 主要观察指标选择的依据 |
3.2 大黄煎剂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评价 |
3.3 大黄煎剂的药方分析 |
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肝性脑病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2)大黄煎剂对湿热内蕴证肝性脑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认知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 西医学对肝性脑病的认识 |
1.1 定义及分型分级 |
1.2 流行病学 |
1.3 病因 |
1.4 发病机制 |
1.5 治疗 |
2 祖国医学对肝性脑病的认识 |
2.1 病名 |
2.2 病因 |
2.3 病机 |
2.4 辨证分型 |
2.5 论治 |
3 导师治疗肝性脑病的学术思想 |
3.1 “通腑开窍、通腑保肝”法的理论渊源 |
3.2 导师对肝性脑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研究资料 |
1.1 研究对象 |
1.2 诊断标准 |
1.3 病例纳入标准 |
1.4 病例排除标准 |
1.5 病例剔除标准 |
1.6 病例脱落标准及脱落病例处理 |
1.7 病例试验中止标准 |
2 研究方案 |
2.1 分组方法 |
2.2 治疗方案 |
2.3 观察指标 |
2.4 疗效评定标准 |
2.5 统计学方法 |
3 研究结果 |
3.1 一般资料比较 |
3.2 临床疗效及观察指标情况比较 |
3.3 安全性比较 |
4 讨论 |
4.1 大黄煎剂的组方及药理研究 |
4.2 临床疗效分析 |
5 问题及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缩略词表 |
综述 肝性脑病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3)纳洛酮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对肝性脑病患者认知功能及睡眠障碍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3.1 肝功能 |
1.3.2 认知功能 |
1.3.3 睡眠质量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肝功能 |
2.2 认知功能 |
2.3 睡眠质量 |
3 讨论 |
(4)门冬氨酸鸟氨酸药理作用研究及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LOLA药理作用 |
2 LOLA的临床应用 |
2.1 治疗肝硬化肝性脑病(HE) |
2.2 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 |
2.3 治疗病毒性肝炎、肝硬化 |
2.4 治疗药物肝损伤(DILI) |
2.5 治疗急性酒精中毒 |
2.6 肌肉减少症 |
2.7 治疗肝脏肿瘤 |
2.8 用于肝脏切除手术 |
3 药物联用进展 |
3.1 与乳果糖联用 |
3.2 与纳洛酮联用 |
3.3 与利福昔明联用 |
3.4 与阿卡波糖联用 |
3.5 与精氨酸联用 |
3.6 与益生菌制剂联用 |
3.7 与中药制剂联用 |
3.8 与异甘草酸镁联用 |
3.9 与乙酰谷氨酰胺联用 |
3.1 0 与恩替卡韦联用 |
3.11与熊去氧胆酸联用 |
3.12与多烯磷脂酰胆碱联用 |
3.13与干扰素a-2b联用 |
3.14与前列地尔联用 |
4 总结 |
(5)醒脑静联合纳洛酮治疗肝性脑病对患者认知水平和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临床疗效 |
2.2 认知功能 |
2.3 β-内啡肽水平及血氨水平 |
2.4 血清炎症因子 |
3 讨论 |
(6)纳洛酮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肝性脑病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2 治疗方法 |
3 观察指标 |
4 疗效标准 |
5 治疗结果 |
6 讨论 |
(7)纳洛酮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3.1 疗效评定 |
1.3.2 神经功能评价 |
1.3.3 认知功能评价 |
1.3.4 安全性评价 |
1.4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
2.2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比较 |
2.3 两组治疗前后认知功能比较 |
2.4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
3 讨论 |
(8)纳洛酮联合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2组患者治疗前后ALT及TBi L比较 |
2.2 2组治疗前后血氨及β-EP水平比较 |
2.3 2组治疗前后NCT及DST比较 |
2.4 不良反应 |
3 讨论 |
(9)基于对内毒素、炎症因子的调控探讨六味醒神颗粒防治轻微型肝性脑病(痰浊上蒙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 中医对轻微型肝性脑病的研究 |
1.1 病名的研究 |
1.2 病因病机的研究 |
1.3 辨证分型的研究 |
1.4 治法方药的研究 |
2 西医对轻微型肝性脑病的研究 |
2.1 流行病学及常见病因的研究 |
2.2 发病机制的研究 |
2.3 西医药物治疗的研究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内容 |
1.2 病例来源 |
1.3 西医诊断标准 |
1.4 中医诊断标准 |
1.5 纳入标准 |
1.6 病例排除标准 |
1.7 病例剔除标准 |
1.8 病例脱落标准 |
1.9 脱落病例的处理 |
1.10 研究病例的终止 |
1.11 一般资料比较 |
2 研究方案 |
2.1 样本随机化分配 |
2.2 对照研究 |
2.3 治疗措施 |
3 观察指标 |
3.1 安全性指标检测 |
3.2 实验室指标 |
3.3 NCT-A时间、DST评分 |
3.4 中医证候观察指标 |
3.5 不良反应记录 |
3.6 安全性评定标准 |
4 疗效评价 |
4.1 西医疗效评价 |
4.2 中医疗效评价 |
5 统计学方法 |
6 结果 |
6.1 治疗后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 |
6.2 治疗前后两组NCT-A时间、DST评分比较 |
6.3 治疗前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
6.4 治疗前后两组肝功能(ALT、TBi L)比较 |
6.5 治疗前后两组血氨、LPS、TNF-α、IL-6、IL-18 比较 |
7 安全性评价 |
8 脱落情况及原因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疗效评价 |
1.1 六味醒神颗粒对MHE患者NCT-A时间、DST评分的影响 |
1.2 六味醒神颗粒对MHE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 |
1.3 六味醒神颗粒对MHE患者肝功能(ALT、TBIL)的影响 |
1.4 六味醒神颗粒对MHE患者血氨、LPS、TNF-α、IL-6、IL-18 的影响 |
1.5 六味醒神颗粒对MHE患者临床疗效的分析 |
2 六味醒神颗粒的药方分析 |
3 六味醒神颗粒组方药物的现代药理学研究 |
4 六味醒神颗粒的疗效机制研究 |
5 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英文缩略词表 |
附表1 中医证候积分 |
综述 轻微型肝性脑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10)改良MELD评分模型乙肝肝硬化合并OHE患者预后评估及中医药治疗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中医药在肝性脑病治疗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
1. 通腑开窍灌肠法治疗肝性脑病 |
2. 口服中药汤剂治疗HE |
3. 中成药在HE中的合理应用 |
4. 其他疗法在HE中的探索 |
5.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肠道微生态与肝性脑病研究进展 |
1. 肝硬化HE患者肠道菌群分布特点的探索 |
2. 肝硬化HE和肠道微生态有关的病因学探索 |
3. 调整肠道微生态对肝硬化HE防治的成效 |
4. “变废为宝”——粪菌移植治疗肝硬化HE的新探索 |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前言 |
第一节 改良MELD评分模型预测乙肝肝硬化合并OHE患者30天预后 |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诊断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1.4 结局和随访 |
1.5 数据收集 |
1.6 技术路线图 |
1.7 统计学方法 |
2. 研究结果 |
2.1 建模队列及验证队列患者临床资料分析 |
2.2 建模队列生存组与死亡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 |
2.3 建模队列患者30天预后相关的COX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 |
2.4 建模队列患者30天预后在MELD评分(横轴)及NLR(纵轴)中的分布 |
2.5 建立乙肝肝硬化合并OHE患者30天死亡的预测模型 |
2.6 评估改良MELD评分模型R的预测价值并检验其准确性 |
2.7 改良模型在临床中的应用 |
3. 结论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节 抗肝纤维化中药对乙肝肝硬化合并OHE患者预后的影响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诊断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1.4 分组及治疗方案 |
1.5 结局和随访 |
1.6 数据收集 |
1.7 统计学方法 |
1.8 技术路线图 |
2. 研究结果 |
2.1 TCM队列与Non-TCM队列的基线特征分析 |
2.2 TCM队列与Non-TCM队列6个月的预后分析 |
2.3 抗肝纤维化中药在不同MELD评分及NLR亚层中的疗效分析 |
3. 结论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研究生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四、纳洛酮治疗肝性脑病10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大黄煎剂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HE的临床观察[D]. 金婷.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
- [2]大黄煎剂对湿热内蕴证肝性脑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认知功能的影响[D]. 覃秀容.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
- [3]纳洛酮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对肝性脑病患者认知功能及睡眠障碍的影响[J]. 赵婷,郭二霞. 华夏医学, 2021(01)
- [4]门冬氨酸鸟氨酸药理作用研究及应用进展[J]. 王丽伟,王玉玲,鲍玉,黄桂华. 食品与药品, 2021(01)
- [5]醒脑静联合纳洛酮治疗肝性脑病对患者认知水平和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分析[J]. 马博. 中国实用医药, 2020(35)
- [6]纳洛酮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肝性脑病疗效观察[J]. 王毅.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0(10)
- [7]纳洛酮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效果观察[J]. 赵华,王静茹,张秀清. 山东医药, 2020(25)
- [8]纳洛酮联合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分析[J]. 林晓瑾. 基层医学论坛, 2020(22)
- [9]基于对内毒素、炎症因子的调控探讨六味醒神颗粒防治轻微型肝性脑病(痰浊上蒙证)的临床研究[D]. 马玉珍.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10]改良MELD评分模型乙肝肝硬化合并OHE患者预后评估及中医药治疗作用[D]. 黄云义.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