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谈财会专业教学质量提高的途径(论文文献综述)
刘光强,干胜道[1](2021)在《管理会计数字技能的培养路径——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文中认为管理会计数字技能是2020年英国皇家特许管理会计师、全球特许管理会计师和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的职业技能资格考试新增内容。如何培养本科院校学生的管理会计数字技能是当前会计教学面临的全新课题。"大智移云区物"等数字技能具有跨会计学科的信息工程属性,故借鉴国际工程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CDIO工程教育模式,根据CDIO与数字科技的契合度和联结性,从构思、设计、实施和运行四个方面构建管理会计数字技能培养的教学体系,探索管理会计数字技能的全新培养路径。
韩晓娟[2](2021)在《S高校财务风险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社会对高等人才尤其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因此,以培养实践型和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民办高校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民办高校在难得的发展机遇期为了增强自身的综合实力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纷纷完善基础设施,改扩建或新建校区,扩大招生规模等。跨越式发展往往伴随着资金的大量投入,而民办高校的资金主要为自筹,资金在筹集和使用的过程中缺乏合理的规划,再加上民办高校财务风险意识淡薄,并且监管体系不完善,极易造成财务风险的发生。S高校作为民办高校,在发展的过程中同样也存在财务风险问题。在梳理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筹资、投资、营运和发展四个方面共12个财务指标对S高校的财务风险进行识别。仅从财务指标来看,S高校有可能存在财务风险,但是风险程度不确定。为确定风险程度,利用AHP-模糊综合评价法对12个财务指标进行财务风险程度的评价,评价出S高校财务风险为中度风险,发生概率42%。为降低财务风险发生概率,防止财务风险往严重的程度转化,剖析财务风险存在的原因尤为重要。在原因剖析中同样围绕筹资、投资、营运和发展四个方面展开,结合内外部环境综合考量,探究出致使S高校财务风险存在的原因。在原因剖析定位准确的前提下,提出的财务风险应对对策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通过研究S高校财务风险,在降低财务风险发生概率的同时,也为其他民办高校规避财务风险提供参考。
孙瑶[3](2021)在《“学生评教”对“教学改进”的促进作用研究 ——基于L中职学校财经商贸类专业的调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是提升中职学校质量水平的主要途径,也中职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措施。当前,我国正在积极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亟需培养一批高质量财经商贸类人才。提升中职学校财经商贸类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本研究基于“教师教学水平学生最具发言权”的理念,调查确认“学生评教”在促进教师“教学改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有关中职学校“学生评教”是否促进了教师“教学改进”的认知却不尽统一,直接影响了“学生评教”对教师“教学改进”的促进作用,进而影响了中职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本研究采用个案研究法,调查分析了河北省L中职学校“学生评教”“教学改进”和“以评促改”的现状。调查发现,L中职学校将“学生评教”作为一种广泛使用的评教方式。由于评教结果未向全校师生公开,导致教师在“教学改进”方面缺乏应有的动力,使得“学生评教”未能发挥对教师“教学改进”的促进作用,“教学改进”力度不够。本研究调查确定,L中职学校财经商贸类专业以“学生评教”促进教师“教学改进”工作(以评促改)存在3个方面问题。“学生评教”存在的问题表现在:程序缺乏“规范性”;问卷缺乏“权威性”;指标缺乏“专业性”;活动缺乏“客观性”。“教学改进”存在问题表现在:改进服务对象模糊;动力尚待加强;循证不够有力;方法尚待明确;时间尚需及时;实践尚需推进。“以评促改”存在的问题表现在:缺乏“衔接性”“可信性”和“充分性”。本研究提出了3个方面的建议。一是学校层面,应完善评教指标;规范评教程序;改善评教方式;完善评教问卷。二是教师层面,应提高对“学生评教”的认知;强化“教学改进”自觉行动;运用“评教结果”改进教学弱项;提升“学生评教”结果应用能力;推动教学“以评促改”成为常态。三是学生层面:调动学生参与评教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感。
管淑慧[4](2021)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文中认为当前,许多国有企业都建立了包含内部审计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但是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在国家相关政策下,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面临着升级的挑战。文章分析了当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国有企业应当改善内部审计形象、细化职能定位、注重内外部风险的管控、建立新型增值型内部审计体系,以切实提高国有企业的整体效益。
颜铤[5](2020)在《“双创”背景下对财会人员职业能力需求探究与教学启示》文中提出职业能力是财务人员走向岗位、胜任工作的"硬通货",也是化解当前会计人才培养难题的重要途径。创新创业背景下,对会计专业职业能力的培养应该成为推进学科育人转型的必然趋势。采用内容分析法,结合"双创"育人契机,对财务人员职业能力的内涵进行调研与梳理,抓住职业能力培育重点,提出完善建议和改进措施。
陈兴晔[6](2020)在《基于AACSB视角下独立学院财会类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独立学院是对我国现有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扩大和延伸,独立学院财会类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具有较强的延展性与普适性。根据AACSB国际会计认证体系并结合独立学院的办学特点设计"教学质量影响因素调查问卷",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进行分析。通过教学质量评估、专业课程设置、实践教学、教师教学过程、教师师资这五个因子构建独立学院财会类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提出独立学院应注重师德师风建设、完善学生实训与评估制度、强化师资建设、完善教师考核评价标准及选拔任用机制四项建议,以期实现其教学质量的提升与改进。
左燕[7](2020)在《高职财会类专业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路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前教育改革发展时期,高职阶段的财会类专业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进行融合发展的需求进一步加大,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有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为学生未来专业能力提高打下坚实基础。基于此,首先就高职财会类专业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的需求加以阐述,然后就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的问题以及原因进行分析,最后探究高职财会类专业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发展路径,希冀从理论层面就思政教育专业教育融合发展研究,促进教学工作的良好开展。
钟薇[8](2020)在《基于教学质量观的C高校绩效工资改革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自2006年原国家财政部和人事部首次明确了绩效工资是事业单位工资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来,建立绩效工资制度,将工作人员的收入和个人工作实绩贡献挂钩,实现按劳分配、优绩优酬,成为我国公立高等院校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着力点。随着2016年11月国务院统一部署各中央部委直属高校开始全面实行绩效工资制度改革,高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进入新的阶段。与此同时,作为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新的重要教育工程和服务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国家战略,“双一流”建设成为当前国内高校发展的重要方向。因此,本文从双一流建设,全面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的要求出发,以C高校为例,尝试从教学质量提升的视角对高校绩效工资制度改革进行探索,主要进行了以下方面的工作:首先,在对国内外高校绩效工资改革和教学质量相关研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分析了绩效工资改革对教学质量提升的作用机制。指出教师行为是链接绩效工资制度的重要纽带,从而提出绩效工资制度和教学质量“S型回路”关系结构。进一步对绩效工资制度与教学质量的运行机制进行了刻画。教学质量观下的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就要求将教学质量评价结果作为教师绩效工资分配标准的重要依据。绩效工资制度是激励教师工作的重要指挥棒,不同的绩效工资分配方式决定了教师对各项工作价值的判断,从而选择符合自身利益的行为。其次,以C高校为例,对地方性行业高校的绩效工作制度和教学质量现状进行分析,指出目前该校现行绩效方案对教学质量没有保障、现行绩效工资结构不合理没有激励作用、现行绩效方案中教学工作业绩没有科学量化等问题。并结合问卷对该校一线教师的绩效工资满意度和改革意愿进行调查,发现大部分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对现行绩效工资的分配方式、对学校教学的投入力度满意度低,并迫切希望通过对教师实行分类分型管理,以工作业绩为核心分配依据来实施绩效工资改革,提高教师整体收入。再次,通过对本地区综合性双一流高校A校和相邻省市同行业非双一流高校B校的绩效工资制度和改革历程进行对比分析,归纳了设定教师基本工作量、提高教师绩效工资水平、提高奖励性绩效工资比例尤其是教学奖励力度、将教师分类分型考评、绩效工资分配奖惩结合、将教学质量考评结果纳入绩效工资发放等改革经验。最后,结合C高校现状,从改革思路、改革策略和实施保障三个方面提出基于教学质量观的绩效工资改革建议。主要包括调整绩效工资结构加大对教学奖励的投入、调整绩效工资岗位结构、绩效工资与基本工作量挂钩、将教学质量考评结果纳入绩效工资分配等。为进一步探索如何深化高校教育体制改革提供理论和经验借鉴。
田民杰[9](2020)在《OBE理念下的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 ——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分析》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不断发展和扩招,改变教育模式成为提高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必须解决的根本问题。而OBE教育模式作为我国本科教育质量评估的一种模式,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OBE是教育范式的革新,涵盖“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三大理念。基于此改变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每一个设置或有意向设置本专业及其相关专业的高校管理者、教育者必须面对的问题。因此,探索OBE理念下的人才培养,对提高培养质量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比较研究、统计分析等方法,对OBE的要求以及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内涵、教学资源、制度管理等进行科学分析;比较分析综合类、财经类和体育类大学在课程和师资两大方面的不同;利用统计分析法了解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学生数量、教师学历和职称,课程的学时学分比例,分析学生的毕业情况,了解专业人才培养现状,找出提高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在培养目标、培养理念、衔接岗位、内外需求四大方面存在问题。具体表现:一是人才培养质量、数量与社会需求的矛盾依然严重;二是培养理念模糊,造成轻综合素养重体育技能的办学理念偏差;三是不能有效衔接就业岗位;四是OBE培养模式将成为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未来趋势。因此,按照国家标准(工商管理类、体育类)、职业标准、专业认证标准、学生核心素养、国家政策文件等进行基于OBE理念的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更新办学理念;二是明确学科属性;三是改革教学设计。四是完善教学实施。
李捷[10](2019)在《基于“就业导向”模式的中职财会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职院校致力于培养技能型人才,财会专业"就业导向"教学模式的构建,能够为财会专业教学活动指明方向,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从而促进财会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就中职财会专业"就业导向"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中职财会专业"就业导向"教学模式的优化措施,旨在全面提升中职财会专业"就业导向"的教学质量,为学生顺利就业和胜任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二、浅谈财会专业教学质量提高的途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财会专业教学质量提高的途径(论文提纲范文)
(1)管理会计数字技能的培养路径——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CDIO在管理会计数字技能培养中的构思 |
1. 数字技能的基础架构。 |
2. 管理会计数字技能的培养目标。 |
3. CDIO教育模式。 |
三、CDIO在管理会计数字技能培养中的设计 |
四、CDIO在管理会计数字技能培养中的实施 |
1. 数字技能课程设置。 |
2. 师资配备。 |
五、CDIO在管理会计数字技能培养中的运行 |
1. 教学方法。 |
2. 教学实践。 |
六、结束语 |
(2)S高校财务风险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国外研究动态 |
1.3.2 国内研究动态 |
1.3.3 国内外文献述评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技术路线 |
2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民办高校 |
2.1.2 财务风险 |
2.2 理论基础 |
2.2.1 风险管理理论 |
2.2.2 委托代理理论 |
2.2.3 产权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3 S高校概况及财务风险识别 |
3.1 S高校概况 |
3.2 S高校财务风险识别 |
3.2.1 筹资风险识别 |
3.2.2 投资风险识别 |
3.2.3 营运风险识别 |
3.2.4 发展风险识别 |
3.3 本章小结 |
4 S高校财务风险评价 |
4.1 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4.1.1 AHP-模糊综合评价法概述 |
4.1.2 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
4.1.3 评价指标体系的选择 |
4.2 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法的S高校财务风险评价 |
4.2.1 指标权重的确定 |
4.2.2 层次指标风险的评价 |
4.3 S高校财务风险评价结果 |
4.3.1 筹资风险评价结果 |
4.3.2 投资风险评价结果 |
4.3.3 营运风险评价结果 |
4.3.4 发展风险评价结果 |
4.3.5 综合评价结果 |
4.4 本章小结 |
5 S高校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
5.1 筹资风险成因分析 |
5.1.1 财政支持不足 |
5.1.2 筹资渠道单一 |
5.1.3 筹资计划缺失 |
5.2 投资风险成因分析 |
5.2.1 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 |
5.2.2 预算管理制度不完善 |
5.3 营运风险成因分析 |
5.3.1 会计专业素养不高 |
5.3.2 人事管理制度不完善 |
5.3.3 内部审计监督缺失 |
5.4 发展风险成因分析 |
5.4.1 缺少政府的合理引导 |
5.4.2 缺少合理的发展规划 |
5.4.3 学生人数增长较缓慢 |
5.5 本章小结 |
6 S高校财务风险控制措施 |
6.1 筹资风险方面 |
6.1.1 国家应出台政策支持 |
6.1.2 实施多元化筹资渠道 |
6.1.3 加强与完善筹资规划 |
6.2 投资风险方面 |
6.2.1 建立固定资产监管制度 |
6.2.2 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 |
6.3 营运风险方面 |
6.3.1 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 |
6.3.2 认真落实并提高人事待遇 |
6.3.3 建立并完善内部审计机制 |
6.4 发展风险方面 |
6.4.1 政府应加强积极引导 |
6.4.2 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 |
6.4.3 提高潜在生源吸引力 |
6.5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1.1 本文的结论 |
7.1.2 本文的不足 |
7.2 展望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学生评教”对“教学改进”的促进作用研究 ——基于L中职学校财经商贸类专业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目的和内容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内容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学生评教研究 |
1.3.2 教学改进研究 |
1.3.3 以评促改研究 |
1.3.4 研究现状评述 |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1.5 核心概念的界定 |
1.5.1 中职学校 |
1.5.2 学生评教 |
1.5.3 教学改进 |
第二章 财经商贸类专业“学生评教”现状的调查 |
2.1 案例学校概况 |
2.2 调查目的 |
2.3 调查过程 |
2.3.1 调查准备过程 |
2.3.2 调查实施过程 |
2.4 学生调查结果及分析 |
2.4.1 基本信息 |
2.4.2 评教态度 |
2.4.3 评教程序 |
2.4.4 评教指标 |
2.4.5 评教结果 |
2.5 教师调查结果及分析 |
2.5.1 样本的基本信息 |
2.5.2 访谈结果及分析 |
第三章 财经商贸类专业“教学改进”现状的调查 |
3.1 调查对象与内容 |
3.1.1 调查对象的确定 |
3.1.2 调查内容的设计 |
3.2 调查方法及过程 |
3.2.1 调查方法 |
3.2.2 调查过程 |
3.3 调查结果与分析 |
3.3.1 教学改进主体 |
3.3.2 教学改进动力 |
3.3.3 教学改进内容 |
3.3.4 教学改进方法 |
第四章 “以评促改”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
4.1 问题及其成因的分析框架 |
4.2 “学生评教”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4.2.1 实施程序缺乏“规范性” |
4.2.2 评教问卷缺乏“权威性” |
4.2.3 指标设计缺乏“专业性” |
4.2.4 评教活动缺乏“客观性” |
4.3 “教学改进”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4.3.1 改进服务对象模糊 |
4.3.2 改进动力尚待加强 |
4.3.3 改进循证不够有力 |
4.3.4 改进方法尚待明确 |
4.3.5 改进时间尚需及时 |
4.3.6 改进实践尚需推进 |
4.4 “以评促改”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4.4.1 以评促改缺乏“衔接性” |
4.4.2 以评促改缺乏“可信性” |
4.4.3 以评促改缺乏“充分性” |
第五章 提升“以评促改”作用的措施建议 |
5.1 学校层面 |
5.1.1 完善“学生评教”指标 |
5.1.2 规范“学生评教”程序 |
5.1.3 改善“学生评教”方式 |
5.1.4 完善“学生评教”问卷 |
5.2 教师层面 |
5.2.1 提高教师对“学生评教”的认知 |
5.2.2 强化教师“教学改进”自觉行动 |
5.2.3 运用“评教结果”改进教学弱项 |
5.2.4 提升“学生评教”结果应用能力 |
5.2.5 推动教学“以评促改”成为常态 |
5.3 学生层面 |
5.3.1 调动学生参与评教的积极性 |
5.3.2 提高学生参与评教的主动性 |
5.3.3 培育学生参与评教的责任感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前瞻 |
6.1 研究结论 |
6.1.1 调查了中职学校“学生评教”的现状 |
6.1.2 分析了中职学校“教学改进”的现状 |
6.1.3 解析了“以评促改”存在问题及成因 |
6.1.4 提出了“以评促改”作用的措施建议 |
6.2 研究前瞻 |
参考文献 |
附录1:中职学生对评教认识情况的调查问卷(学生卷) |
附录2:中职学校评教体系访谈提纲(面向教师) |
附录3:中职学校评教体系访谈提纲(面向教务处负责人) |
附录4:中职学校教师教学改进访谈提纲 |
致谢 |
(4)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面临的挑战和难题 |
1.1 职能定位模糊,业务层级较低 |
1.2 内部审计的权威性不够,没有形成一致的认同度 |
1.3 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和升级将面临文化与认知的挑战 |
2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分析 |
2.1 细化审计职能定位,构建增值型审计业务体系 |
2.2 塑造内部审计形象,使增值型审计身份得到认同 |
2.3 扩大风险控制范围,提高增值型审计的风险管控能力 |
3 结束语 |
(5)“双创”背景下对财会人员职业能力需求探究与教学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双创”背景下财会人员职业能力调研分析 |
2 “双创”背景下财会岗位职业能力养成路径 |
2.1 转变育人理念,树立职业能力养成观 |
2.2 与时俱进,健全财会人才职业能力培养体系 |
2.3 变革教法,增强财会专业学生综合能力 |
2.4 整合校内外资源,拓展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
2.5 完善评价体系,实现精细化管理 |
3 结束语 |
(6)基于AACSB视角下独立学院财会类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校质量保障体系研究现状 |
二、AACSB国际认证体系及标准 |
三、教学质量影响因素调查问卷构成与探索性因子分析 |
(一)问卷数据来源与构成 |
(二)问卷探索性因子分析 |
四、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因子构成分析 |
五、结论与建议 |
(一)结论 |
(二)建议 |
1. 在教师教学过程评价体系中应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
2. 在实践教学中建立完善的学生实训与评估制度 |
3. 强化师资建设,提高整体素质 |
4. 完善教师考核评价标准及选拔任用机制 |
(7)高职财会类专业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职财会类专业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的需求 |
二、高职财会类专业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问题和原因分析 |
(一)问题体现 |
1. 缺乏系统的融合机制支撑 |
2. 思政教育专业人才的缺乏 |
3. 课程设置缺乏创新 |
(二)原因分析 |
1. 思想层面 |
2. 教育体制因素 |
3. 师资因素影响 |
(三)高职财会类专业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发展路径 |
1. 注重融合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
2. 创新教育的思想观念 |
3. 现代化教育提升融合育人的功效 |
4. 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考核的融合 |
三、结语 |
(8)基于教学质量观的C高校绩效工资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绩效工资改革是高校谋求发展的必经之路 |
1.1.2 国家教学质量提升新导向 |
1.1.3 内外质量要求下重构教学质量保障——绩效工资制度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1.5 研究创新之处 |
第2章 理论基础和研究现状 |
2.1 理论基础 |
2.1.1 管理学基础 |
2.1.2 教育学基础 |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2.2.1 核心概念 |
2.2.2 高校绩效工资相关研究现状 |
2.2.3 高校教学质量相关研究现状 |
2.2.4 研究评述 |
第3章 教学质量观下高校绩效工资制度改革的逻辑 |
3.1 教学质量观下高校绩效工资制改革的理念 |
3.1.1 教学质量观下高校绩效工资制改革的定位和目标 |
3.1.2 教学质量观下高校绩效工资制度改革的特点 |
3.1.3 教学质量观下高校绩效工资制度改革的路径 |
3.2 高校绩效工资制度与教学质量的“S型回路”关系结构 |
3.2.1 教学质量是高校绩效工资制度的重要分配依据 |
3.2.2 绩效工资制度是激励教师工作的重要指挥棒 |
3.2.3 教师行为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
3.2.4 教学质量结果反馈是实现绩效工资制度动态改进的重要环节 |
3.3 高校绩效工资改革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运行机制 |
3.3.1 绩效工资制度的激励性是教学质量提升的基础动力 |
3.3.2 教师能力提升和主观能动性发挥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 |
3.3.3 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反馈机制是激励作用发挥的重要基础 |
3.3.4 高校财力和教育人才市场是激励机制发挥的环境支撑和约束条件 |
第4章 C高校绩效工资制度实施现状及问题分析 |
4.1 C高校绩效工资制度实施现状 |
4.1.1 C高校概况 |
4.1.2 现行绩效工资制度体系 |
4.1.3 绩效工资分配岗位人员分布现状 |
4.1.4 绩效工资分配的结构比例 |
4.2 教职工绩效工资满意度和改革意愿调查分析 |
4.2.1 调查问卷的设计和收回 |
4.2.2 问卷调查结果总体分析 |
4.3 存在的问题 |
4.3.1 平均绩效工资水平较低 |
4.3.2 教师不同的成长途径未体现在绩效分配中 |
4.3.3 教学类绩效支出效率不高 |
4.3.4 教学相关的绩效工资公平性和激励性不足 |
4.3.5 绩效工资管理未实现信息化 |
4.4 原因分析 |
4.4.1 绩效工资分配总量的制约 |
4.4.2 绩效岗位类型设置不合理 |
4.4.3 基础性绩效分配未结合教学工作量降低了支出效率 |
4.4.4 奖励性绩效激励作用发挥不佳 |
4.4.5 教学质量考核和课堂改革结果未关联绩效工资分配有失公平 |
第5章 AB高校绩效工资改革相关经验分析 |
5.1 A高校的绩效管理简介 |
5.1.1 A高校绩效工资改革经验分析 |
5.1.2 A高校教学质量相关的绩效设计 |
5.2 B高校的绩效管理简介 |
5.2.1 B高校绩效工资改革经验分析 |
5.2.2 B高校教学质量相关的绩效设计 |
5.3 AB高校有关教学质量的绩效设计经验借鉴 |
第6章 教学质量观下C高校的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建议 |
6.1 教学质量观下C高校绩效工资制度改革的原则和思路建议 |
6.1.1 确立“促教学、重效率、强激励”的改革原则 |
6.1.2 明确“七维一体”的系统性综合改革思路 |
6.2 教学质量观下C高校绩效工资制度改革的建议 |
6.2.1 通过调结构做增量改革,缓解绩效分配的财务约束 |
6.2.2 优化绩效分配的岗位结构和满足职业定位需求 |
6.2.3 突出教学质量目标,完善基础性绩效分配方式 |
6.2.4 提高教学工作奖励力度,促进奖励性绩效的激励效果 |
6.2.5 将课堂改革系数和教学质量考评等级纳入绩效工资体系 |
6.2.6 强化保障性和公平性,适度平衡不同群体的绩效工资收入 |
6.3 绩效工资制度改革的实施保障建议 |
6.3.1 “三上三下”,确保方案科学合理 |
6.3.2 全方位宣传动员,凝聚共识,营造改革氛围 |
6.3.3 逐步推进,实现平稳过渡 |
6.3.4 加强绩效工资信息化建设,为保障教学质量提供技术支撑 |
6.3.5 建立监督机制,强化贯彻落实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调查问卷 |
(9)OBE理念下的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 ——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2 研究目的意义 |
2.1 研究目的 |
2.2 研究意义 |
3 文献综述 |
3.1 基于OBE的人才培养研究 |
3.1.1 学生中心的人才培养研究 |
3.1.2 产出导向的人才培养研究 |
3.1.3 持续改进的人才培养研究 |
3.1.4 小节 |
3.2 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
3.2.1 培养目标 |
3.2.2 培养形式 |
3.2.3 培养模式改革 |
4 研究对象与方法 |
4.1 研究对象 |
4.2 研究方法 |
4.2.1 文献资料法 |
4.2.2 比较研究法 |
4.2.3 统计分析法 |
5 分析与讨论 |
5.1 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分析 |
5.1.1 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
5.1.2 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 |
5.2 基于OBE的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教学设计 |
5.2.1 内外部需求与培养目标 |
5.2.2 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 |
5.2.3 毕业要求与课程体系 |
5.2.4 毕业要求与教学内容 |
5.3 基于OBE的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教学实施 |
5.3.1 确定学生成果 |
5.3.2 构建课程体系 |
5.3.3 确定教学策略 |
5.3.4 自我参照评价 |
5.3.5 逐级达到顶峰 |
6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1 |
附件2 |
附件3 |
附件4 |
附件5 |
附件6 |
(10)基于“就业导向”模式的中职财会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职财会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
(一)师资力量薄弱 |
(二)教学方法单一 |
(三)学习评价体制不符合就业需求 |
(四)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分离 |
二、中职财会专业“就业导向”教学模式的优化措施 |
(一)更新教学观念 |
(二)完善教学内容 |
(三)优化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 |
(四)丰富学生实操能力锻炼途径 |
四、浅谈财会专业教学质量提高的途径(论文参考文献)
- [1]管理会计数字技能的培养路径——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J]. 刘光强,干胜道. 财会月刊, 2021(13)
- [2]S高校财务风险问题研究[D]. 韩晓娟.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21(12)
- [3]“学生评教”对“教学改进”的促进作用研究 ——基于L中职学校财经商贸类专业的调查[D]. 孙瑶.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2021(08)
- [4]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J]. 管淑慧. 当代会计, 2021(09)
- [5]“双创”背景下对财会人员职业能力需求探究与教学启示[J]. 颜铤. 当代会计, 2020(15)
- [6]基于AACSB视角下独立学院财会类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J]. 陈兴晔. 经营与管理, 2020(09)
- [7]高职财会类专业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路径研究[J]. 左燕. 现代职业教育, 2020(30)
- [8]基于教学质量观的C高校绩效工资改革研究[D]. 钟薇. 西南交通大学, 2020(07)
- [9]OBE理念下的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 ——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分析[D]. 田民杰. 山东体育学院, 2020(02)
- [10]基于“就业导向”模式的中职财会教学研究[J]. 李捷. 现代职业教育, 201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