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学化学实验课程体系与内容的改革实践(论文文献综述)
芦晓芳,刘俊芳,成小芳,高春艳,杨美红,赵晋忠,宋兵泽[1](2021)在《基于EIP-CDIO教育理念下《大学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文中提出针对现阶段农林院校非化学专业学生教育现状,本文以学生职业道德素质(EIP)提升为前提,借助CDIO工程教育理念,对《大学化学》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同时提出相应的课程改革分析质量评价体系,重视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提升的同时,团队协作与创新能力等CDIO工程能力的培养是教改及其质量评价体系的重中之重。以推进我校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我校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质量。
韩杰,李一峻,邱晓航[2](2021)在《一流课程建设——基础化学实验》文中认为从教学团队、课程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条件及考核模式等方面的改革介绍了基础化学实验一流课程建设,即以开展实验教学培训、鼓励交流合作、打破编制壁垒建设实验教学团队;以科研反哺教学、开展实验竞赛、注重教材建设改革课程内容;以"讲一练二考三""简易混合式""思想实验"等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更新仪器设备及运用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条件;并通过评教机制及魅力化学实验课堂机制改革基础实验考核模式。
甘天昕,周燕,谭秀娘,沈云军,谭学才,黄在银[3](2021)在《基于思政教育背景下基础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文中研究说明基础化学实验课程是理工科院校化学类、生物类、材料类等专业本科生必修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根据广西民族大学本科生培养目标的要求,我们应该围绕"思政教育"背景下加强本科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促进本科生职业素养的形成,来开展关于"思政教育"教育教学活动。基础化学实验教学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进行了改革与实践,我们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科学高效地开展"思政教育",促进了学生思想品德、综合素养以及师资水平的全面提升。
李万梅,霍杰,王民,曾晓飞,章鹏飞[4](2021)在《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化学类专业特色建设与实践——以杭州师范大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在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结合杭州师范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2020级化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修订,重新审查了化学师范专业培养计划中存在的问题,从构建"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毕业要求-课程体系"对应矩阵、优化专业课程设置以及强化实验实践教学等方面着手,总结和凝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化学教育人才培养特色,持续推进化学师范专业特色建设。
吕海涛,曲宝涵[5](2021)在《农业院校化学类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文中研究指明文章以青岛农业大学为例,对农学、生物等各类专业化学类公共基础课程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教学体系。青岛农业大学构建了以化学基本原理为核心、以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为教学对象、定量分析技术和实验测定并重的立体化化学类公共基础课程体系,凸显了农化特色,体现了多所农业院校教学改革的经验和成果;通过优化教学师资队伍,构建科学的课程教学体系,改进理论和实验教学方法,推行全程考核方法,使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不断提升。
孙志桢[6](2021)在《基于“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化学教学实践研究 ——以“必修1元素及其化合物”为例》文中认为随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版)》的颁布,在课堂上如何渗透学科核心素养成为一线教育工作者的关注热点,其中“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素养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学生的宏微结合能力较差,面对实际问题时缺乏相应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势必会影响到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热情。本研究基于“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理念,以“必修1元素及其化合物”教学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法,对化学核心素养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结合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明确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具体内涵,发现在该维度上研究教学实践的文献较少,故以此为研究方向;通过对山西省榆次一中高一学生宏微观现状进行问卷调查,明晰学生宏微思维的现状;利用教师访谈法,从教师角度分析学生学习困难原因,吸取教师们在元素及其化合物宏微教学方面的经验和方法,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案;采用对比法和行为研究法进行完整的教学实践。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显示:学生在化学学习中宏微观结合思维较弱,运用能力较差;不同层次不同班级学生的基础和能力不同,需要因材施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多种教学方式,采取丰富的课堂活动,增强课堂活力。在调查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课程标准,对比新旧教材,结合相关教育理论,建构适合元素及其化合物教学的相应策略:(1)结合宏微素养,合理使用教材。(2)从多角度考虑设置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并注重评价目标。(3)教学内容进行主题式设置。(4)教学设计要结合情境和实验探究活动。其中情境要注重真实性、针对性和迁移性。实验探究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以转化观念设计实验中的引导问题。本文以钠、氯、铁三种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宏微结合思维,形成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模型认知,这将对必修2中的硫、氮、硅等元素的学习有很大帮助。最终通过对学生必修1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综合测评数据,结合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的状态,课后面批作业的反馈得到以下结论:通过对“宏微融合”的教学研究有助于教师的教学精进和自我提升;同时,在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中培养“宏微结合”素养的教学策略是有效的。
吴俊杰[7](2021)在《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现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国家文件层面,《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素养为本的化学课堂教学要求教师进一步增进化学学科理解,《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教师[2012]1号)及《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教师厅[2017]10号)也提出了类似要求。在研究层面,已有研究大都指出学科核心素养导向的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教师学科理解的转变十分重要,教师对所教学科如何理解,如何将国家规定的课程转化为实施的课程是实现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核心问题。而在教学实践实然层面,不少教师将化学教学仅窄化为具体知识的教学,对知识背后的化学研究方法、化学学科思想和化学学科价值等更有“素养”的内容缺乏认知或重视,即相对缺乏基于学科深度且系统理解的能力或意愿。基于此背景,对教师的化学学科理解展开相关研究。经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后认为高中化学教师的学科理解现状仍是一个有研究空间且同时具有理论与实践双重价值的研究主题。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以了解高中化学教师的学科理解现状并针对研究结论提出相关建议。采用文献分析法及专家咨询法以确定教师化学学科理解的具体维度并据此编制相关问卷。采取前测访谈、试调查等形式确定问卷的适用性及信效度。确定正式问卷后以链接形式向调查对象发布电子问卷以进行正式调查,并对所获取数据进行样本人口学背景分析、描述性分析及差异性分析。研究结论可主要分为理论层及调查层。在理论层主要有:一,学科理解、学科教学理解与学科理解教学表现在内容指向上非同一客体;二,化学学科理解的维度解构可回溯至化学哲学领域。在调查层主要有:一,高中化学教师的学科理解在部分维度上存在明显不足;二,不同背景的高中化学教师在部分学科理解范畴上存在显着性差异;三,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的不同范畴在不同教龄阶段发展进度不一。研究启示主要有:一,系统阐述化学学科理解基本维度,确切提供化学学科理解增进渠道;二,完善教师化学学科理解培训机制及内容,助力核心素养课堂广泛发展及深度生成;三,注重青年高中化学教师群体学科理解水平的针对性提升。
曾艳丽,刘博,韩占刚,吴秀明,于海涛,武明星,贾密英[8](2021)在《河北师范大学国家级化学一流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文中研究指明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以河北师范大学化学专业建设为例,从课程体系的构建、"金课"建设、实践教学和教学管理与评价四个方面,探讨地方高等师范院校如何立足师范教育开展一流化学专业建设,以实现培养"国家基础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战略需求的德才兼备的骨干师资"的人才培养目标。
蒲烨焜,李艳灵,刘敬华[9](2021)在《近10年大学化学教师教学研究现状的统计分析——以《大学化学》刊文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大学化学》"教学研究与改革"栏目中2010–2019年的论文为研究对象,从文献基本信息、作者情况和论文内容等几方面对535篇论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大学化学教学研究与改革总体呈上升趋势,教学研究内容比较全面,包括课程研究、课堂教学研究、实验实践教学研究等,其中实验和实践教学研究相对薄弱;(2)教学模式成为教学研究重点;(3)不同类型大学化学教学研究与改革的发文量和参与度有所差异;(4)研究多以合作研究为主。
王伟[10](2020)在《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水平评价研究》文中提出高中化学教师对化学的理解(即学科理解)是课程与教学领域一个业已存在但容易忽视的研究领域,本轮新课程改革将学科理解作为一个核心问题提出,也是因为其是新课程改革亟待研究的一个领域。高中化学教师的学科理解是一个是基础、典型的教师实践活动,它是教师进行深度教学的前提。本研究结合科学教师的学科知识、科学本质研究成果,从梳理化学学科本质出发,充分利用文本分析法、访谈法、调查法、观察法等多种教育研究方法,对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的概念、特点、研究向度等诸多要素进行了理论研究,构建了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水平5个维度、28个指标的评价标准。并以此为标准,从整体调查、具体内容观察两个层面对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水平进行评价,剖析两种水平的特点,挖掘水平、特点背后的影响因素,对此提出多维度、全方位的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水平提升对策。研究认为,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作为基础的、典型的教师实践活动,其评价标准是多维度、多层次的。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整体水平不高、差异较大,其中青年化学教师的学科理解水平尤为薄弱;高中化学教师在对具体知识学科理解及教学的水平也不高、差异也较大,且关系复杂,受多种因素影响,并以制约因素为主,因此提升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水平具有复杂性。绪论部分主要论述了问题研究的缘起与意义,对教师学科理解概念进行了辨析、界定,通过对已有研究的文献综述,确定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第一章论述了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研究的理论基础。通过对PCK理论和深度教学理论进行梳理,研究认为教师学科理解与PCK理论有着紧密的关联,教师进行全面、系统地学科理解是其进行深度教学的基础。在此基础上,研究确定了教师学科理解的特点、问题以及研究向度。第二章是建构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水平的评价标准。首先分析科学本质与学科本质的关系,提出学科本质的研究展望,并梳理得出感知、解释、应用、评价四个理解的进程。其次结合认识论、价值论、方法论、本体论视角,从化学学科发展史中梳理出理解化学学科本质的5个维度,将之作为学科理解的维度,对这些维度的内涵进行了剖析。最后在此基础上通过对8位专家进行开放式访谈,确定高中化学学科理解水平评价标准的初步指标,并结合CVI效度检验法,向10位专家进行内容效度咨询,得到5个维度、28个指标的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水平评价标准。第三章是对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的整体水平及现状进行评价。研究首先设计调查问卷,根据问卷对1 1 89名高中化学教师进行调查,再分析调查得到的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水平及现状,最后对此提出了宏观层面的提升对策。第四章是以“原电池”为例,制定高中化学教师对具体知识学科理解水平的评价标准。首先,研究对课程标准、高中化学教科书、高考题以及大学教科书中有关“原电池”内容的呈现形式和特点进行分析。其次,在第一部分的基础上,跳出以上几种材料来分析高中化学教师“原电池”内容学科理解的生长点,从而确定每个指标“原电池”学科理解水平评价标准。第五章是对以“原电池”为例,对高中化学教师具体知识层面的学科理解及其教学水平进行评价。研究遴选10位高中化学教师进行研究,经过29课时的录像观察、1154多分钟访谈,整理了 31万余字的访谈资料,最终得出10位教师在28个指标上的“原电池”学科理解水平和学科理解教学水平,分析这两个水平的特点以及联系。进一步通过文本分析法得出其两个水平的影响因素及特点,得到一些有益的信息。第六章提出提升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水平的对策。研究认为需要重新审视教师学科理解与“素养为本”教学的关系,并结合具体案例提出教师“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三重认识境界。研究认为,高中化学教师只有补足自身学科理解认识上的短板,及时更新自身的学科理解认识,才有可能在教学中去实施相关内容,进而真正达成发展学生科学素养的“素养课”教学目的。在此基础上,研究从个人领域、外部领域、实践领域、结果领域四个方面提出整合性的提升对策。在这其中,特别地提出了基于学科理解的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和基于学科理解的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标准。第七章是本次研究的反思与展望,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再次简要介绍了本次研究的结果,提出了研究可能的创新点,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二、大学化学实验课程体系与内容的改革实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学化学实验课程体系与内容的改革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EIP-CDIO教育理念下《大学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
2 以EIP教学理念为基础,注重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教育 |
3 基于CDIO理念的教学体系的改革 |
4 教学内容改革 |
4.1 理论教学方面 |
4.2 实验教学方面 |
5 建立非化学专业《大学化学》课程改革分析质量评价体系 |
5.1 课程质量评价方案 |
5.1.1《大学化学》理论课主要课程目标 |
5.1.2《大学化学》实验课主要课程目标 |
5.2 课程质量评价标准 |
5.3 课程质量监控机制 |
5.4 课程质量评价体系 |
6 结语 |
(2)一流课程建设——基础化学实验(论文提纲范文)
1 教学团队建设 |
1.1 开展实验教学培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
1.2 鼓励交流合作,增强辐射效应 |
1.3 打破编制壁垒,优化师资结构 |
2 课程内容建设 |
2.1 以科研反哺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
2.2 开展各类实验竞赛,提高实验内容高阶性和挑战度 |
2.2.1 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邀请赛 |
2.2.2 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创新设计竞赛 |
2.2.3 天津市大学生化学竞赛(实验技能比赛) |
2.2.4 南开大学实验技能大赛 |
2.3 注重教材建设,体现实验内容创新性和高阶性 |
3 创新教学模式 |
4 实验条件建设 |
4.1 更新实验仪器,拓展实验内容 |
4.2 运用信息技术,多维度拓宽实验课堂 |
5 改革考核模式 |
5.1 建立实验教学督导组和学生评教机制 |
5.2 建立魅力化学实验课堂奖励机制 |
6 结语 |
(3)基于思政教育背景下基础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改革模式 |
1.1 改革模式构建 |
1.2 模式构建原则 |
1.2.1 创新性原则 |
1.2.2 真实性原则 |
1.2.3 多样性原则 |
1.3 具体实施方式 |
1.3.1 优化课程体系 |
1.3.2 合理设计实验 |
1.3.3 推行对分课堂 |
2 改革实践 |
2.1 实验课程目标 |
2.2 改革实践案例 |
2.3 改革实践效果 |
3 反馈评价 |
3.1 学习方式多样 |
3.2 课堂教学开放 |
3.3 网络教学普及 |
4 结 语 |
(4)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化学类专业特色建设与实践——以杭州师范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专业认证背景下,化学师范专业培养计划中存在的问题 |
2 杭州师范大学化学专业特色建设探索与实践 |
2.1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构建“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毕业要求-课程体系”对应矩阵 |
2.1.1 构建“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对应矩阵 |
2.1.2 构建“毕业要求-课程体系”对应矩阵 |
2.2 打造“金课”与淘汰“水课”相辅,优化专业课程群设置 |
2.2.1 注重学科知识与教育理论渗透 |
2.2.2 注重通识教育与个性需求结合 |
2.3 结合中学教学实际,强化实验实践教学环节 |
2.3.1 注重教师素养与师范技能培养 |
2.3.2 注重理论学习与课外实训贯通 |
2.4 坚持“以生为本”,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
2.5 建立“六位一体”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
3 学生毕业情况和质量分析 |
4 结语 |
(5)农业院校化学类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一、化学类公共基础精品课程群教材建设 |
(一)点面结合,构建化学类公共基础精品课程群教材体系 |
(二)结合农学专业,凸显农化特色 |
(三)内容稳定与学科融合渗透相统一 |
(四)利用多种手段,进行立体化教材建设 |
(五)联合农业院校共同编写教材 |
二、化学类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
(二)构建科学的课程教学体系 |
(三)改进理论教学方法和手段 |
(四)改进实验教学方法 |
(五)推行教学全过程考核方法 |
三、结语 |
(6)基于“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化学教学实践研究 ——以“必修1元素及其化合物”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4 研究设计 |
1.5 核心概念界定 |
1.6 理论基础 |
第2章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素养水平调查及分析 |
2.1 高一新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素养水平问卷调查 |
2.2 “宏微结合”思维在元素及其化合物教学渗透现状(教师访谈) |
第3章 基于“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必修1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教学研究 |
3.1 人教版(2019)中元素及其化合物内容分析 |
3.2 基于“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必修1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教学设计思路 |
第4章 基于“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必修1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教学实践 |
4.1 “钠及其化合物”的教学设计 |
4.2 “氯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 |
4.3 “铁的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 |
4.4 教学成效分析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一 山西省榆次第一中学校高一“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素养水平测试卷 |
附录二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素养培养访谈调查内容 |
附录三 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第二节氯及其化合物(第一课时)学案 |
附录四 第三章铁金属材料第一节铁及其化合物(第二课时) |
附录五 “必修1元素及其化合物”宏微水平综合测评卷 |
(7)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概念探析 |
1.2.1 理解 |
1.2.2 学科 |
1.2.3 学科理解 |
1.2.4 化学学科理解 |
1.3 国内研究现状 |
1.3.1 知识图谱分析 |
1.3.2 研究述评 |
1.4 国外研究现状 |
1.5 研究问题的提出 |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7 研究设计 |
1.7.1 研究目标 |
1.7.2 研究内容 |
1.7.3 研究路径及方法 |
1.7.4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2 化学学科理解维度解构 |
2.1 化学学科理解对象的已有观点分析 |
2.2 化学学科理解维度解构路径探寻 |
2.3 基于化学哲学视角梳理化学学科理解对象 |
2.3.1 从化学哲学本体看其可行性 |
2.3.2 从化学教学的理论基础及其本质看其合理性 |
2.3.3 从化学教学与化学哲学的“供需”关系看其必要性 |
2.4 化学学科理解维度解构路径确立 |
2.4.1 化学哲学与化学史的关系剖析 |
2.4.2 化学学科理解维度解构路径 |
2.5 化学学科理解维度及测量指标剖析 |
2.5.1 化学知识体系范畴 |
2.5.2 化学哲学范畴 |
2.6 化学学科理解维度的效度检视 |
3 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现状调查问卷的研制 |
3.1 问卷的架构及具体设计过程 |
3.2 前测访谈 |
3.3 试调查 |
3.3.1 信度分析 |
3.3.2 效度分析 |
3.3.3 其它建议 |
4 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现状调查结果与分析 |
4.1 信效度分析 |
4.2 描述性分析 |
4.3 差异性分析 |
5 研究结论与启示 |
5.1 研究结论 |
5.1.1 理论层 |
5.1.2 调查层 |
5.2 启示 |
5.2.1 系统阐述化学学科理解基本维度,确切提供化学学科理解增进渠道 |
5.2.2 完善教师化学学科理解培训机制及内容,助力核心素养课堂广泛发展及深度生成 |
5.2.3 注重青年高中化学教师群体学科理解水平的针对性提升 |
6 研究不足与展望 |
6.1 研究不足 |
6.1.1 方法上的局限 |
6.1.2 操作上的不足 |
6.2 研究展望 |
6.2.1 与本研究主题直接相关研究方向上的研究展望 |
6.2.2 在化学学科理解其它研究方向上的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现状调查的指标效度咨询 |
附录二 高中化学教师化学学科理解现状调查 |
致谢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
(8)河北师范大学国家级化学一流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基于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构建符合新时代人才培养目标的专业课程体系 |
2 以教学团队为抓手,分层次打造化学专业“金课”群 |
3 立足师范特色,进行分层次的实验和实践教学 |
3.1 夯实基础实验技能,培养科研探索精神 |
3.2 以顶岗实习为抓手,切实提升教学技能 |
4 对应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要素,分层次打造科学合理的本科生培养质量保障和评价体系 |
4.1 学校和学院层面 |
4.2 化学专业层面 |
4.3 教师个体层面 |
4.4 学生层面 |
5 结语 |
(9)近10年大学化学教师教学研究现状的统计分析——以《大学化学》刊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论文的年度分布 |
2 论文作者的统计分析 |
2.1 论文第一作者情况统计分析 |
2.2 论文作者合作情况统计分析 |
3 论文内容的统计分析 |
3.1 课程建设研究 |
3.1.1 对已有课程的重新整合 |
3.1.2 对教材内容的扩展 |
3.1.3 开发新的课程种类 |
3.2 理论课教学研究与改革 |
3.2.1 对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 |
3.2.2 对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
3.2.3 具体教学内容的研究 |
3.3 实验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
4 结果与讨论 |
5 结语 |
(10)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水平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问题研究的缘起与意义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教师学科理解水平的概念界定 |
一、理解 |
二、学科 |
三、学科理解 |
四、学科理解水平 |
五、学科理解水平评价 |
六、相近概念辨析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一、研究现状框架的确立 |
二、化学等学科的理解研究 |
三、学科本质的理解研究 |
四、课程理解的研究 |
五、化学学科理解及发展演变 |
第四节 研究的内容、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的内容 |
二、研究的思路 |
二、研究的方法 |
第一章 教师学科理解理论基础与研究向度 |
第一节 PCK理论 |
一、学科知识概念及特点 |
二、学科知识与PCK |
三、学科知识与教师资格认定 |
四、学科知识与教师发展 |
五、学科知识测评研究 |
六、研究启示 |
第二节 深度教学理论 |
一、深度教学的概念 |
二、深度教学的特征 |
三、深度教学的启示 |
第三节 教师学科理解的特点及问题检视 |
一、教师学科理解的特点分析 |
二、教师学科理解的问题检视 |
第四节 教师学科理解的研究向度 |
一、教师学科本质的特征 |
二、教师学科理解的表征 |
三、教师学科理解的评价 |
四、教师学科理解的价值 |
第二章 化学学科理解的内涵及水平标准构建 |
第一节 学科本质理解—化学学科理解的起点 |
一、理解缘起: 科学本质理解的研究困境 |
二、学理分析: 理解研究转向的可行依据 |
三、研究维度: 学科本质理解的研究展望 |
四、结语 |
第二节 化学学科理解水平的标准构建 |
一、从化学史中探寻学科本质的可行性分析 |
二、高中化学学科理解水平标准构建的原则 |
三、高中教师化学学科理解水平的要素内涵 |
四、化学学科理解水平标准的历史探寻与内容呈现 |
五、化学学科理解内容的其它解读 |
第三节 高中化学学科理解水平标准的效度检视 |
一、学科理解水平标准构建的一轮专家咨询过程 |
二、学科理解水平标准构建的二轮专家咨询过程 |
第三章 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整体水平的现状调查 |
第一节 高中教师化学学科理解水平调查方案设计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对象 |
三、调查工具 |
第二节 高中教师化学学科理解水平调查实施与结果分析 |
一、调查的过程分析 |
二、调查的分析过程 |
三、调查的主要结论 |
四、调查的主要启示 |
第四章 高中化学教师具体知识学科理解的水平划分——以“原电池”为例 |
第一节 高中化学具体知识学科理解水平的起点分析—以“原电池”为例 |
一、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的“原电池”内容分析 |
二、高中化学教科书中的“原电池”内容分析 |
三、高考试题中的“原电池”内容分析 |
四、大学化学教科书中的“原电池”内容分析 |
五、研究小结 |
第二节 高中化学具体知识学科理解的水平分析——以“原电池”为例 |
一、化学学科价值维度的“原电池”内容分析及水平划分 |
二、化学学科方法维度的“原电池”内容分析与水平划分 |
三、化学知识结构维度的“原电池”内容分析与水平划分 |
四、化学知识获取维度的“原电池”内容分析与水平划分 |
五、化学知识本质维度的“原电池”内容分析与水平划分 |
六、研究小结 |
第五章 高中化学教师具体知识学科理解水平的测查—一以“原电池”为例 |
第一节 高中化学教师“原电池”学科理解水平研究总体设计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设计 |
三、研究过程 |
第二节 基于学科理解的高中化学教师“原电池”教学水平分析 |
一、研究目的与研究问题 |
二、高中化学教师“原电池”学科理解教学水平的解读与分析 |
三、高中化学教师“原电池”教学表现水平研究的结论 |
第三节 高中化学教师“原电池”学科理解水平分析 |
一、研究目的与研究问题 |
二、高中化学教师“原电池”学科理解水平的分析过程 |
三、高中化学教师“原电池”学科理解水平的研究结论 |
第四节 影响高中化学教师“原电池”学科理解的因素分析 |
一、研究目的与研究问题 |
二、影响高中化学教师“原电池”学科理解的因素解读 |
三、高中化学教师“原电池”学科理解影响因素分析的结论 |
第六章 提升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水平的对策 |
第一节 重新审视教师学科理解与素养为本的教学 |
一、教师要重新审视素养为本的化学知识教学 |
二、教师学科理解要关照学生素养的全面发展 |
三、学科理解须纳入教师成长的专业发展指标 |
第二节 提升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水平的对策 |
一、个人领域的提升对策 |
二、外部领域的提升对策 |
三、实践领域的提升对策 |
四、结果领域的提升对策 |
五、小结 |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一、理论研究结论 |
(一) 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是基础的、典型的教育实践活动 |
(二) 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水平需要多维、多层的评价标准 |
二、实证研究结论 |
(一) 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整体水平的差异较大 |
(二)青年高中化学教师的学科理解水平普遍较弱 |
(三) 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的具体水平较为薄弱 |
(四) 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水平受多种因素制约 |
(五) 提升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水平具有复杂性 |
第二节 研究反思 |
一、研究可能的创新点 |
二、研究反思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高中化学教师化学学科理解维度的效度评价量表 |
附录二 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水平评价标准建构表 |
附录三 高中化学教师化学学科理解水平现状的问卷调查 |
附录四 高中化学教师“原电池”学科理解水平诊断表 |
附录五 高中化学教师“原电池”内容学科理解水平的访谈提纲 |
附录六 高中化学教师具体知识学科理解水平诊断表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大学化学实验课程体系与内容的改革实践(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EIP-CDIO教育理念下《大学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 芦晓芳,刘俊芳,成小芳,高春艳,杨美红,赵晋忠,宋兵泽. 广东化工, 2021(18)
- [2]一流课程建设——基础化学实验[J]. 韩杰,李一峻,邱晓航.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21(18)
- [3]基于思政教育背景下基础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 甘天昕,周燕,谭秀娘,沈云军,谭学才,黄在银. 广州化工, 2021(15)
- [4]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化学类专业特色建设与实践——以杭州师范大学为例[J]. 李万梅,霍杰,王民,曾晓飞,章鹏飞. 大学化学, 2021
- [5]农业院校化学类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 吕海涛,曲宝涵. 化工高等教育, 2021(03)
- [6]基于“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化学教学实践研究 ——以“必修1元素及其化合物”为例[D]. 孙志桢. 西南大学, 2021(01)
- [7]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现状研究[D]. 吴俊杰. 江西师范大学, 2021(12)
- [8]河北师范大学国家级化学一流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J]. 曾艳丽,刘博,韩占刚,吴秀明,于海涛,武明星,贾密英. 大学化学, 2021(05)
- [9]近10年大学化学教师教学研究现状的统计分析——以《大学化学》刊文为例[J]. 蒲烨焜,李艳灵,刘敬华. 大学化学, 2021(02)
- [10]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水平评价研究[D]. 王伟.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