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门静脉内径大小与肝硬化食管静脉破裂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杨荟岚,王璐[1](2021)在《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在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8年6月在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就诊的242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后是否发生再出血将患者分为未出血组(n=160)和再出血组(n=82)。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IGFBP-3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患者发生再出血的关系。结果再出血组血清IGFBP-3的表达水平高于未出血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hild-Pugh分级为C级、门静脉内径、白细胞计数和IGFBP-3是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后发生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血钠是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后发生再出血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IGFBP-3预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后发生再出血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94、97.56%和70.00%。构建预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后发生再出血的logistic回归模型(由Child-Pugh分级、门静脉内径、白细胞计数、血钠和IGFBP-3组成)列线图,其拟合曲线与理想曲线的重合度较高,一致性指数(C指数)为0.962。结论 IGFBP-3在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越高,提示患者发生再出血的风险越高。由Child-Pugh分级、门静脉内径、白细胞计数、血钠和IGFBP-3构建的logistic回归模型列线图可以有效评估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后发生再出血的风险。
薛英韬,朱炳喜[2](2021)在《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筛查模型的构建》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与脾脏直径、门静脉内径、P2/MS[血小板计数(×109/L)2/单核细胞百分比(%)×分叶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的关系,并建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高危人群筛查模型。方法随机纳入2019年1月~2020年12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确诊为肝硬化且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92例患者为出血组,未曾发生过出血的67例患者纳入为对照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脾脏直径、门静脉内径以及P2/MS,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各变量的回归系数,据此建立筛查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该模型及各指标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肝硬化病程、脾脏直径、门静脉内径、P2/M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脾脏直径增大、门静脉内径增宽、P2/MS降低均为肝硬化并发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筛查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33(标准误=0.032,P=0.000,95%CI:0.770~0.895),敏感度为80.4%,特异性为79.2%。结论脾脏直径、门静脉内径以及P2/MS有一定程度的单独预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价值;筛查模型较各独立指标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及特异性,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高危人群的早期筛查具有一定效果。
皮奉武,李国庆[3](2021)在《内镜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后再出血的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内镜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后再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0年3月我院接收的30例内镜联合奥曲肽治疗后再出血的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纳入观察组,另收集同期30例内镜联合奥曲肽治疗后未出血的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纳入对照组。查阅患者基线资料,将可能的影响因素纳入,经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找出可能导致内镜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门静脉内径、白蛋白、血钠水平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性别、年龄、长期吸烟占比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结果显示,门静脉内径大是内镜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OR>1,P<0.05),白蛋白水平高、血钠水平高是内镜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后再出血的的保护因素(OR<1,P<0.05)。结论内镜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后再出血可能与门静脉内径大、白蛋白水平低、血钠水平低等因素有关,临床可据此提出针对性干预方案,以便降低患者内镜联合奥曲肽治疗后再出血的风险。
郭茂东,胡亮,陈燕萍,施昕,叶晓华,王群英,张芸芸,丁进[4](2021)在《肝硬化患者高危食管静脉曲张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构建研究》文中提出背景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最致命的并发症,早期诊断和治疗食管静脉曲张能显着降低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的病死率。然而,目前临床上尚缺乏统一的预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风险的无创模型。目的构建肝硬化患者高危食管静脉曲张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金华医院确诊为肝硬化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入院24 h内的实验室检查指标,并进行胃镜检查,评估食管静脉曲张程度。采用CT扫描仪对患者进行腹部增强CT扫描。采用LASSO回归模型、十折交叉验证法获得高危食管静脉曲张的最佳风险预测因子子集,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确定高危食管静脉曲张的风险预测因子。根据风险预测因子,应用R软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列线图预测模型的预测能力。采用Bootstrap法进行模型内验证,计算一致性指数(C-index)以评估模型区分度;绘制校准曲线以评估模型的校准度。结果共纳入204例患者,其中低危食管静脉曲张92例,高危食管静脉曲张112例。胃左静脉内径〔OR=2.174,95%CI(1.547,3.056),P<0.001〕、血小板计数〔OR=0.970,95%CI(0.950,0.991),P<0.001〕、脾厚径〔OR=1.061,95%CI(1.003,1.123),P=0.039〕、腹腔积液〔OR=3.091,95%CI(1.768,5.404),P<0.001〕是高危食管静脉曲张的独立风险预测因子。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肝硬化患者发生高危食管静脉曲张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49〔95%CI(0.921,0.978)〕;经内部验证,该模型的C-index为0.951;校准曲线显示该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的一致性良好。结论本研究基于胃左静脉内径、血小板计数、脾厚径、腹腔积液4项独立风险预测因子构建出肝硬化患者高危食管静脉曲张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具有良好的区分度与校准度,有助于在肝硬化患者中筛选出高危食管静脉曲张者。
方海诚[5](2021)在《血小板计数联合门静脉系统血管内径预测肝硬化患者食管胃静脉曲张及出血风险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血小板(PLT)联合门静脉内径(PV)、脾静脉内径(SV)对肝硬化患者食管胃静脉曲张(EV)及出血(EVB)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治疗且确诊为肝硬化的患者共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00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50例。根据是否合并食管胃静脉曲张分为两组:EV组120例,非EV者30例;根据静脉曲张程度划分为四组:无EV组30例,轻度EV组24例,中度EV组30例,重度EV张组66例;根据EV出血风险分为出血高风险组109例和出血低风险组41例;根据有无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分为出血组50例和非出血组100例。收集所有患者血小板计数、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及其他相关临床资料。计算出PV/PLT、SV/PLT、(PV*SV)/PLT各指标的值,比较PV/PLT、SV/PLT、(PV*SV)/PLT不同分组之间的差异。对PV/PLT、SV/PLT、(PV*SV)/PLT与静脉曲张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来确定各指标对食管静脉曲张及出血的诊断价值,通过计算约登指数求出PV/PLT、SV/PLT、(PV*SV)/PLT诊断EV、EVB的最佳临界值。结果:PV/PLT、SV/PLT、(PV*SV)/PLT在EV组和非EV组间存在显着性差异(P<0.001),进一步绘制PV/PLT、SV/PLT、(PV*SV)/PLT诊断EV的ROC曲线,PV/PLT、SV/PLT及(PV*SV)/PLT诊断EV的AUC分别为0.966、0.930、0.978,均可准确预测EV;根据约登指数最佳临界值分别为0.110、0.080、1.193。PV/PLT、SV/PLT、(PV*SV)/PLT均静脉曲张程度呈正相关,且(PV*SV)/PLT与静脉曲张程度相关性最好(r=0.835,P<0.001);PV/PLT、SV/PLT、(PV*SV)/PLT在出血高风险组和出血低风险组间有显着性差异(P<0.001);PV/PLT、SV/PLT、(PV*SV)/PLT在出血组和非出血组间有显着性差异(P<0.001),进一步绘制PV/PLT、SV/PLT、(PV*SV)/PLT诊断EVB的ROC曲线,PV/PLT、SV/PLT及(PV*SV)/PLT三者均能较准确预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发生(AUC均大于0.7),其中(PV*SV)/PLT对EVB的诊断准确性较PV/PLT、SV/PLT更高;根据约登指数分别计算出PV/PLT、SV/PLT、(PV*SV)/PLT诊断EVB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0.150、0.113、1.641。PV/PLT、SV/PLT、(PV*SV)/PLT对不同病因的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均有诊断价值(AUC均大于0.7),其中(PV*SV)/PLT的诊断性能最好,对酒精性肝硬化静脉曲张出血的预测效能高于乙肝肝硬化静脉曲张(0.906 VS 0.848)。结论:1.应用血小板联合门脉系统血管内径构建的新评价体系可以作为一种无创方法预测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的发生;2.(PV*SV)/PLT能较好的预测静脉曲张严重程度;3.(PV*SV)/PLT对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并且在酒精性肝硬化引起的静脉曲张出血患者中预测准确性更高。
余健彬[6](2021)在《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评估肝硬化门脉高压及食管静脉曲张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第一部分CDFI联合SWE评估门静脉高压的临床研究目的:探讨联合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和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技术评估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搜集2017年8月2019月12月在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符合纳入标准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PHT)患者246例,按Child-Pugh肝功能分级,A级82例,B级115例,C级49例。同期选取150名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通过CDFI测量彩色多普勒参数:门静脉内径(PVD)、门静脉血流速度(PVV)、门静脉血流量(PVQ)、脾静脉内经(SVD)、脾静脉血流速度(SVV)、脾静脉血流量(SVQ)、肝动脉阻力指数(HARI)、肝动脉搏动指数(HAPI)、脾动脉阻力指数(SARI)、脾动脉搏动指数(SAPI)、门静脉充血指数(PVCI)及门脉高压指数(PHI)。运用门静脉压力(PVP)公式:PVP=(0.066′SAPI-0.044)′PVQ,估算门静脉压力。通过SWE测量肝硬度(LSM)。以上所有参数均进行对照组与门脉高压组比较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且每一个参数均按肝功能分级(A级、B级C级)分为三个亚组,并进行单因素的方差分析,比较差异性。将PHT组所有参数与门静脉压力作皮尔森(Pearson)相关性分析。运用多元线性回归确定影响PV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PHT组患者的PVD、PVQ、SVD、SVQ、HAPI、SARI、SAPI、PVCI、PHI、PVP和LSM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相比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27)0.001),而HARI略高于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27)0.05)。但PHT组患者的PVV与SVV均较对照组减低,二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27)0.001)。2.PHT患者不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之间参数PVD比较:A级(1.41±0.24)mm与B级(1.47±0.31)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2.17,P(29)0.05);A级与C级比较(q=6.18,P(27)0.01),B级与C级比较(q=4.76,P(27)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3亚组之间参数HAPI比较,A级(1.51±0.34)与B级(1.62±0.57)比较(q=2.36,P(29)0.05),B级(1.62±0.57)与C级(1.73±0.29)比较(q=2.00,P(29)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级与C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3.78,P(27)0.05)。4.3亚组各参数PVV、SVD、SVQ、PVCI、PHI、LSM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27)0.01)。3亚组各参数PVQ、SVV、HARI、SARI、SAPI及PV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29)0.05)。5.参数PVD(P=0.045)、HARI(P=0.002)、HAPI(P=0.010)、SARI(P=0.009)、SAPI(P=0.002)、LSM(P=0.000)与门静脉压力(PVP)相关,而参数PVV、PVQ、SVD、SVV、SVQ、PVCI和PHI与门静脉压力无明显相关性(P(29)0.05)。6.将目标变量门静脉压力(PVP)设为因变量,与PVP有相关性的6个参数(PVD、HARI、HAPI、SARI、SAPI、LSM)设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API和LSM为影响PV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彩色多普勒参数PVD、HARI、HAPI、SARI、SAPI和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测量的LSM值与门静脉压力呈正相关,能够间接反映门静脉压力变化,六个参数当中,LSM的相关性最高。2.彩色多普勒参数PVV、SVD、SVQ、HAPI、PVCI、PHI和LSM值可以作为判断PHT患者肝功能严重程度的较敏感指标,为临床提供判断病情的依据。而参数PVQ、SVV、HARI、SARI及SAPI不能作为判断PHT患者肝功能严重程度的标准。3.HAPI和LSM是影响门静脉压力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运用判断效果更佳,可以作为量化指标。4.运用PVP计算公式算出的门静脉压力可以半定量预测门静脉高压患者的严重程度,用于PHT患者的初步筛查。5.SWE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可重复、无创伤等优点,可成为临床上评估肝硬化患者门静脉高压程度的一种新技术、新方法。第二部分SWE联合多参数预测食管静脉曲张的临床研究目的: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测量肝硬度(LSM)预测肝硬化并发食管静脉曲张(EVs)的临床价值。方法:搜集2017年8月2019月12月期间在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符合纳入标准的468例肝硬化患者。应用SWE测量肝硬度值,用内镜检查食管静脉曲张程度。记录所有病人的基本资料包括血红蛋白、血小板、血清白蛋白、总胆红素、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及凝血酶原时间。计算参数模型中血小板计数与脾脏长径比值(PC/SD)大小。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的面积(AUROCs)比较血小板、PC/SD、LSM值来预测食管静脉曲张及其程度的准确性。取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最大组合值为截断值。运用De Long测试对AUROCS之间进行比较。运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来确定肝硬化病人出现食管静脉曲张及高危食管静脉曲张的危险因素。结果:1.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和ALT与EVs的存在与否及程度无关。AST、总胆红素、脾脏长径及LSM值EVs组高于无EVs组、高危EVs高于非高危EVs组(P均(27)0.05);血小板、血清白蛋白及PC/SDEVs组低于无EVs组(P(27)0.05)、高危EVs明显低于非高危EVs组(P(27)0.001)。2.468例肝硬化患者中,271例没有EVs(57.9%),轻度EVs(F1)139例(29.7%),高危EVs58例(12.4%)。肝硬化患者平均肝硬度值为18.4KPa(6.8-52.5KPa)。肝硬化患者LSM值与EVs发生率呈显着相关,且随着EVs程度的增加而升高。3.血小板计数(PC)、PC/SD和LSM预测EVs发生的ROC曲线下的面积分别为0.792(95%的可信区间0.684-0.842)、0.814(95%的可信区间0.658-0.875)和0.895(95%的可信区间0.813-0.918)。LSM预测EVs的诊断效能大于PC和PC/SD的诊断效能,它们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7)0.05)。PC、PC/SD及LSM预测EVs存在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12′109/L,8.4′109/L/cm和18.5k Pa。4.PC、PC/SD和LSM预测发生高危EVs的ROC曲线下的面积分别为0.826(95%的可信区间0.753-0.886)、0.843(95%的可信区间0.766-0.904)和0.872(95%的可信区间0.812-0.947)。PC、PC/SD和LSM预测高危EVs发生的诊断效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29)0.05)。PC、PC/SD及LSM预测存在高危EVs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94′109/L,7.3′109/L/cm和20.4KPa。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SM预测EVs和高危EVs的优势比(OR值)分别为1.642(95%CI:1.365-1.984,P=0.004)和1.38(95%CI:1.142-1.546,P=0.026)。PC/SD预测EVs和高危EVs的OR值分别为0.924(95%CI:0.714-1.276,P=0.042)和0.883(95%CI:0.682-1.034,P=0.284)。结论:1.肝硬化患者LSM值能反映食管静脉曲张程度,运用LSM截断值可以为临床合理检查、判断病情、及时治疗提供理论依据。2.LSM和PC/SD可作为预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的独立因素,且LSM的预测效果要高于PC/SD,而LSM是预测高风险静脉曲张的独立因素。3.SWE技术可成为临床上用以无创预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的新技术、新方法。第三部分SWE在评估常见类型肝硬化中的应用价值目的:探讨SWE技术在评估和鉴别常见类型肝硬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8月?2020月8月期间在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符合纳入标准的478例肝硬化患者,其中按病因分类为:乙肝187例,丙肝88例,酒精肝138例,非酒精性脂肪肝45例,自身免疫性肝病20例。同期选择150名健康体检人员作为正常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接受SWE检查并测量肝硬度(LSM)值,分析比较正常对照组和五种常见类型肝硬化组LSM差异性。结果:1.正常对照组肝脏LSM为(5.24?1.13)k Pa,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硬化组、乙肝后肝硬化组、丙肝后肝硬化组、自免性肝硬化组和酒精性肝硬化组LSM值呈逐渐递增趋势,且LSM值分别为(11.14?5.30)k Pa,(13.70?6.13)k Pa,(14.25?5.94)k Pa,(15.93?5.87)k Pa及(27.33?8.61)k Pa。2.各类型肝硬化组LSM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27)0.001)。各类型肝硬化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F值=171.33,P(27)0.001)。3.各类型肝硬化组内比较: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硬化组与乙肝后肝硬化组、丙肝后肝硬化组、自免性肝硬化组、酒精性肝硬化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27)0.01)。酒精性肝硬化组与其他四组肝硬化患者比较,差异亦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27)0.001),但乙肝后肝硬化组与丙肝后肝硬化组、自免性肝硬化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29)0.05)结论:1.不同病因所致的各组肝硬化患者LSM有一定的差异。2.SWE技术对评估和鉴别诊断常见类型肝硬化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谢斌[7](2020)在《肝硬化食管胃底静曲张破裂出血危险因素meta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在原始研究基础上进行系统性分析,寻找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工作中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高危人群的筛选、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预防提供可靠依据。方法:检索建库至2019年10月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ISI)、the Cochrane Library(CENTRAL)、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中关于评估肝硬化合并EGVB危险因素的文献,使用Endnote-X9进行文献管理,选用Review Manager5.3软件进行meta分析。采用Newcastle-Ottawa Scale量表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结果:最终纳入文献63篇,其中病例对照研究研究53篇,队列研究10篇。共纳入肝硬化患者14360人,其中发生EGVB患者共6665人,出血率为46.41%。meta分析结果显示:肝硬化EGVB组与未出血组的相比较以下指标具备统计学差异:性别(女)[OR=0.88,95%CI;(0.81,0.96)]、血红蛋白[SMD=-1.04;95%CI;(-1.62,-0.47)]、血小板计数[SMD=-0.68,95%CI;(-0.93,-0.440)]、PT[SMD=0.84,95%CI;(0.64,1.04)]、PTA%[SMD=-0.36;95%CI;(-0.51,-0.02)]、ALB[SMD=-0.48,95%CI;(-0.66,-0.29)]、血清钠[SMD=-0.32;95%CI;(-0.62,-0.03)]、红色征[OR=5.89,95%CI;(3.55,9.78)]、重度食管静脉曲张[OR=4.90,95%CI;(3.05,7.88)]、Child-Pugh分级(C级)[OR=1.58,95%CI;(1.12,2.25)]、门静脉内径[SMD=0.93,95%CI;(0.75,1.12)]、脾静脉内径[SMD=0.75,95%CI;(0.62,0.87)]、胃左静脉内径[SMD=2.08,95%CI;(1.30,2.87)]、门静脉血流速度[SMD=-0.77,95%CI;(-1.06,-0.48)]、胃左静脉血流速度[SMD=1.44,95%CI;(0.96,1.91)]、脾脏长径[SMD=0.50,95%CI;(0.07,0.92)]、腹水[OR=1.35,95%CI;(1.02,1.79)]。肝硬化EGVB组与未出血组的平均年龄、肝硬化的病因、白细胞计数、血肌酐、总胆红素、ALT、AST、APTT、INR、尿素氮、血清钾、脾脏厚度、脾静脉血流速度、肝性脑病,无统计学差异。对于异质性较高的因素例如:年龄、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活动度等指标纳入文献均采用逐一剔除法进行敏感性分析后结果相对稳定,但由于本研究纳入文献多因该方法会产生大量图表使论文过于累赘,故未予呈现。结论:1、低血小板计数、PT延长、PTA%下降、低蛋白血症、低血清钠、红色征、重度食管静脉曲张、Child-Pugh分级(C级)、门静脉内径增宽、脾静脉内径增宽、胃左静脉内径增宽、门静脉血流速度减慢、腹水均为肝硬化患者发生EGVB的危险因素。2、年龄、肝硬化的病因、白细胞计数、血肌酐、总胆红素、ALT、AST、APTT、INR、尿素氮、血钾、脾脏厚度、脾静脉血流速度、肝性脑病不是肝硬化患者发生EGVB的危险因素。3、性别(女)为肝硬化患者发生EGVB的保护因素;血红蛋白含量是否为肝硬化患者发生EGVB的危险因素需进一步纳入更多的前瞻性研究予以确定。
袁静[8](2020)在《超声评估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风险的价值》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灰阶超声及多普勒超声在评估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上消化道出血风险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6月至2020年1月间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肝胆胰内科住院的肝硬化患者83例,根据其胃镜下食管静脉曲张(Esophageal varices,EV)结果将所有肝硬化患者分为无EV组(G0)、轻度EV组(G1)、中度EV组(G2)、重度EV组(G3);根据有无出血史将所有患者分为出血组(EVB)和未出血组(NEVB)。对所有患者行灰阶及多普勒超声检查,分别测量食管壁厚度、门静脉内径(PVD)、门静脉流速(PVV)、脾静脉内径(SVD)、脾静脉流速(SVV)、脾动脉搏动指数(SAPI)、脾动脉阻力指数(SARI)、脾长径、脾厚径等指标;计算脾指数(SI)和脾门指数(SPI):SI=脾长径×脾厚径,SPI=SI/PVV;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及临床资料。应用IBM SPSS statistics 25进行数据分析: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定性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定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ANOVA检验或Kruskal-Wallis H检验;两配对等级资料比较采用边际同质性检验。将单因素分析结果P<0.01的指标纳入非条件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根据回归系数建立中-重度EV联合诊断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别评估各指标及模型对EV严重程度和EVB的诊断价值。结果1.不同程度食管静脉曲张组间年龄、性别、病因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组与非出血组间年龄、性别、病因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食管壁厚度、SI、PVV、SVD、PVD与食管静脉曲张严重程度间具有相关性(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866、0.619、-0.444、0.405、0.310。SAPI、SARI、SVV与EV程度的相关关系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不同程度EV组间食管壁厚度超声测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5.3mm、6.25 mm、7.15 mm分别作为划分无曲张与轻度EV、轻度EV与中度EV、中度EV与重度EV的临界值,与胃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分度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单因素分析显示中-重度组与无-轻度组间PVD、SVD、SI、PVV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PVV、SI、SAPI是中-重度食管静脉曲张的独立预测因子,建立联合诊断模型(SI+PVV+SAPI)。ROC曲线分析得到PVV、SI、SAPI、SPI及SI+PVV+SAPI预测中-重度食管静脉曲张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6、0.817、0.621、0.897、0.906;其中以SPI、SI+PVV+SAPI的诊断价值最高,分别以5.31、-4.85为截断点时,诊断正确率分别为81.9%、83.1%。5.单因素分析显示EVB组的食管壁厚度、PVD、SVD、SI、腹水发生率明显高于NEVB组(P<0.01),多因素分析表明脾静脉内径增宽、食管壁厚度增加是发生EVB的独立危险因素。SVD、食管壁厚度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7、0.809,分别以10.05 mm、6.55 mm为截断点时,诊断正确率分别为73.4%、77.1%。结论1.食管壁厚度超声测值可用于评价食管静脉曲张的严重程度,其划分无曲张与轻度EV、轻度与中度EV、中度与重度EV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5.3 mm、6.25 mm、7.15 mm;食管壁厚度增加也是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以≥6.55 mm预测出血,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3.3%、70.7%。2.多普勒指标中,联合诊断模型(SI+PVV+SAPI)与脾门指数(SPI)可作为诊断中-重度食管静脉曲张的良好指标,以SI+PVV+SAPI≥-4.85预测中-重度EV,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8.4%、90.6%;以SPI≥5.31预测中-重度EV,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8.4%、87.5%。脾静脉内径(SVD)增宽是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以≥10.05 mm为预测出血标准,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3.8%、73.2%。
黄江水[9](2020)在《CT灌注成像预测肝硬化门脉高压EGVB风险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究CT灌注成像在预测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sophagogastric variceal bleeding,EGVB)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分析我院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期间55例患者的CT灌注图像,其中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37例,其中合并EGVB患者19例,尚未合并EGVB患者18例,正常肝脏组18例。将原始图像传送至思创工作站后进行图像后处理。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在门脉主干附近的层面获取主动脉、门静脉、脾脏的时间-密度曲线(Time-density curve,TDC)。第二步:于显示较好的层面分别划出肝左外叶、左内叶、右前叶及右后叶的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每个肝叶选取3个ROI,共计12个ROI。第三步:计算肝动脉灌注量(Hepatic arterial perfusion,HAP),门静脉灌注量(Portal venous perfusion,PVP),总肝灌注量(Total liver perfusion,TLP),肝动脉灌注指数(Hepatic arterial perfusion index,HPI),将12个ROI取平均值作为全肝的灌注参数。比较三组间的一般资料、灌注参数的差异性,分别采用R×?2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组内两两比较时,采用LSD法或Tamhane T2法。根据诊断性试验方法计算敏感性及特异性,并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评估各项参数(HAP,PVP,TLP,HPI)预测肝硬化门脉高压EGVB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结果:1.出血组、非出血组、正常组的一般资料比较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出血组、非出血组、正常组灌注参数比较时,HAP: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VP:出血组较非出血组及正常组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LP:出血组较非出血组及正常组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I:出血组较非出血组及正常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ROC曲线分析显示PVP的AUC值高于TLP及HPI,PVP检测肝硬化门脉高压EGVB阈值及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41.55ml/min/100ml,86.1%,90%。TLP检测肝硬化门脉高压EGVB的阈值及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7.89ml/min/100ml,86.1%,90%。HPI检测肝硬化门脉高压EGVB的阈值及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35.28%,89.5%,80.6%。结论:CT灌注成像对于预测肝硬化门脉高压EGVB的发生有临床指导价值,PVP为理想参数。
敬芙容[10](2020)在《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再次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近12年来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首次住院病例的性别、年龄及实验室相关指标的统计学分析及随访,通过对随访6个月出血患者的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来预测其在第3、4、5个月的再出血概率。方法:收集整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分析近12年乙肝肝硬化消化道出血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的特征,并进行随访,对6个月内再次出血患者的基线资料、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预测第3、4、5个月再次出血的概率。结果: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大,患者再次出血的风险增加了2%,合并自发性腹膜炎的患者比未患有腹膜炎的患者再次出血的风险增加了1.64倍,随着白细胞计数值的升高,患者再次出血的风险增加7%,随着红细胞计数值的升高,再次出血的风险会减少57%,随着脾静脉内径增加,再次出血风险增加了3.88倍,有门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比无门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再次出血的风险的2.8倍。可运用列线图计算患者在第3、4、5月再次出血的概率。结论:患者6月内再次出血的危险因素有年龄、腹膜炎、白细胞、脾静脉内径、门静脉血栓,红细胞为保护性因素。
二、门静脉内径大小与肝硬化食管静脉破裂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门静脉内径大小与肝硬化食管静脉破裂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信息收集 |
1.3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两组的基本资料比较 |
2.2 两组血清IGFBP-3的表达水平比较 |
2.3 IGFBP-3与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后发生再出血的关系 |
2.4 IGFBP-3预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后发生再出血的价值 |
3 讨论 |
(2)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筛查模型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对象与方法 |
1.研究对象: |
2.纳入标准: |
3.排除标准: |
4.研究方法: |
5.统计学方法: |
结 果 |
1.两组基本情况比较: |
2.两组的脾脏直径、门静脉内径、P2/MS比较: |
3.建立筛查模型: |
4.脾脏直径、门静脉直径、P2/MS和筛查模型之间的比较: |
讨 论 |
(3)内镜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后再出血的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3 方法 |
1.3.1 治疗后再出血判定标准 |
1.3.2 基线资料收集方法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相关基线资料比较 |
2.2 内镜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后再出血的影响因素回归分析 |
3 讨论 |
(4)肝硬化患者高危食管静脉曲张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方法 |
1.2.1 无创实验室检查指标的收集 |
1.2.2 胃镜检查 |
1.2.3 影像学检查指标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肝硬化高危食管静脉曲张和低危食管静脉曲张患者间的临床特征比较 |
2.2 风险预测因子的选择及预测模型的构建和应用 |
2.3 列线图预测模型的评价 |
3 讨论 |
(5)血小板计数联合门静脉系统血管内径预测肝硬化患者食管胃静脉曲张及出血风险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
前言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资料 |
1.2 方法 |
2 结果 |
2.1 PV/PLT、SV/PLT及(PV*SV)/PLT各指标与食管胃静脉曲张的关系 |
2.1.1 食管胃静脉曲张组与非食管胃静脉曲张组一般情况 |
2.1.2 PV/PLT、SV/PLT及(PV*SV)/PLT在食管胃静脉曲张组与非食管胃静脉曲张组差异情况比较 |
2.1.3 PV/PLT、SV/PLT及(PV*SV)/PLT各指标对食管胃静脉曲张的预测价值 |
2.2 PV/PLT、SV/PLT及(PV*SV)/PLT各指标与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关系 |
2.2.1 不同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组的一般情况比较 |
2.2.2 PV/PLT、SV/PLT及(PV*SV)/PLT与不同程度EV的相关性分析 |
2.3 PV/PLT、SV/PLT及(PV*SV)/PLT各指标与食管静脉曲张出血风险的关系 |
2.3.1 出血高风险组与出血低风险组患者一般情况 |
2.3.2 PV/PLT、SV/PLT及(PV*SV)/PLT在出血高风险组与出血低风险组差异情况比较 |
2.4 PV/PLT、SV/PLT及(PV*SV)/PLT各指标与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关系 |
2.4.1 出血组与非出血组患者一般情况 |
2.4.2 PV/PLT、SV/PLT及(PV*SV)/PLT在出血组与非出血组中差异情况比较 |
2.4.3 PV/PLT、SV/PLT及(PV*SV)/PLT各指标对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预测价值 |
2.5 PV/PLT、SV/PLT及(PV*SV)/PLT诊断不同病因肝硬化EVB的价值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无创技术预测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评估肝硬化门脉高压及食管静脉曲张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CDFI联合SWE评估门静脉高压的临床研究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2.3 仪器设备 |
2.4 研究方法 |
2.4.1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
2.4.2 门静脉压力(portal vein pressure,PVP)测量 |
2.4.3 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检查方法与步骤 |
2.4.4 Child-Pugh分级标准 |
2.5 统计分析 |
3 结果 |
3.1 两组受检者基本资料比较 |
3.2 两组受检者彩色多普勒相关参数比较 |
3.2.1 两组受检者门静脉系统相关参数比较 |
3.2.2 两组受检者肝、脾动脉阻抗指数比较 |
3.2.3 两组受检者衍生参数比较 |
3.3 两组受检者门静脉压力值(PVP)、肝硬度值(LSM)比较 |
3.4 门脉高压组(PHT)不同Child-Pugh分级之间各参数比较 |
3.5 PHT患者各参数与PVP相关性分析 |
3.5.1 PHT患者门静脉系统相关参数及肝、脾动脉阻抗指数与PVP相关性分析 |
3.5.2 PHT患者衍生参数、LSM与 PVP相关性分析 |
3.6 PHT患者PVP危险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4 讨论 |
4.1 门静脉高压症的发病机理 |
4.2 彩色多普勒相关参数对PHT的诊断价值 |
4.3 SWE检测LSM对 PHT的诊断价值 |
4.4 彩色多普勒相关参数、LSM与 PVP在 PHT中的相关性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SWE联合多参数预测食管静脉曲张的临床研究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2.3 仪器设备 |
2.3.1 肝脏弹性(LSM)检测 |
2.3.2 上消化内镜检查 |
2.3.3 实验室检查 |
2.4 研究方法 |
2.4.1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
2.4.2 SWE检查 |
2.4.3 上消化道内镜检查 |
2.4.4 实验室检查 |
2.4.5 参数模型设置 |
2.4.6 MELD值计算 |
2.5 统计分析 |
3 结果 |
3.1 所有受检者临床基本资料特征 |
3.2 无EVs 组与EVs 组参数比较 |
3.3 非高危 EVs 组与高危 EVs 组参数比较 |
3.4 各参数ROC曲线分析 |
3.4.1 预测EVs的各参数ROC曲线分析 |
3.4.2 预测高危EVs的各参数ROC曲线分析 |
3.5 预测EVs和高危EVs相关因素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 |
4 讨论 |
4.1 食管静脉曲张的临床意义及常用检查方法 |
4.2 实验室血清学指标在预测食管静脉曲张中的作用 |
4.3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预测食管静脉曲张中的价值 |
4.4 参数模型PC/SD在预测食管静脉曲张中的价值 |
4.5 SWE在预测食管静脉曲张中的价值 |
4.6 独立危险因素在预测食管静脉曲张的应用价值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SWE在评估常见类型肝硬化中的应用价值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2.3 仪器设备 |
2.4 研究方法 |
2.4.1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
2.4.2 SWE检查 |
2.5 统计分析 |
3 结果 |
3.1 所有受检者临床基本资料特征 |
3.2 正常对照组及常见类型肝硬化组LSM值比较 |
4 讨论 |
4.1 SWE成像技术及原理 |
4.2 SWE在评估和鉴别常见类型肝硬化中的应用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全文总结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剪切波弹性成像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
参考文献 |
(7)肝硬化食管胃底静曲张破裂出血危险因素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8)超声评估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风险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临床诊断方法 |
1.3 超声评估食管静脉曲张及其出血风险的研究现状 |
1.4 本研究的目的 |
第2章 综述 超声无创性诊断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的研究进展 |
2.1 前言 |
2.2 食管壁厚度 |
2.3 超声多普勒指标 |
2.3.1 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 |
2.3.2 门静脉流速、脾静脉流速 |
2.3.3 胃左静脉内径、血流方向、血流速度 |
2.3.4 肝、脾动脉阻力指数及搏动指数 |
2.3.5 联合多普勒指标 |
2.4 弹性成像 |
2.4.1 瞬时弹性成像 |
2.4.2 声脉冲辐射力弹性成像 |
2.4.3 剪切波弹性成像 |
2.5 超声造影 |
2.6 总结与展望 |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
3.3 超声检查 |
3.3.1 超声检查仪器 |
3.3.2 检查前准备 |
3.3.3 超声检查过程及参数收集 |
3.4 基本资料及临床资料收集 |
3.5 统计学分析 |
第4章 结果 |
4.1 肝硬化患者一般资料分析 |
4.1.1 不同程度EV组间一般资料比较 |
4.1.2 NEVB组与EVB组间一般资料比较 |
4.2 各超声指标与肝硬化EV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
4.3 灰阶超声食管壁厚度测值对EV程度的诊断价值 |
4.3.1 不同程度食管静脉曲张组间食管壁厚度比较 |
4.3.2 食管壁厚度对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诊断价值 |
4.4 多普勒超声评估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价值 |
4.4.1 无-轻度与中-重度EV组间各指标单因素分析 |
4.4.2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及诊断模型建立 |
4.4.3 多普勒指标对肝硬化中-重度EV的诊断价值 |
4.5 超声预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风险的价值 |
4.5.1 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与出血的关系 |
4.5.2 NEVB与 EVB组间各超声指标单因素分析 |
4.5.3 NEVB组与EVB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4.5.4 超声对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预测价值 |
第5章 讨论 |
5.1 食管壁厚度诊断食管静脉曲张严重程度的价值 |
5.2 多普勒指标对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诊断价值 |
5.3 超声预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价值 |
第6章 结论 |
第7章 本研究的不足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9)CT灌注成像预测肝硬化门脉高压EGVB风险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写词表 |
第1章 绪论 |
1.1 肝硬化门脉高压EGVB概述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 |
第2章 材料和方法 |
2.1 病例资料的筛选 |
2.2 入组病例资料的一般特征 |
2.2.1 肝硬化门脉高压EGVB患者的一般特征 |
2.2.2 肝硬化非EGVB患者及正常对照组的临床一般特征 |
2.3 检查设备 |
2.4 CT扫描技术 |
2.5 后处理技术 |
2.6 数据分析 |
第3章 结果 |
3.1 一般资料的对比 |
3.2 各组肝脏灌注参数的比较 |
3.3 预测肝硬化门脉高压EGVB风险性的ROC分析 |
第4章 讨论 |
4.1 肝硬化门脉高压EGVB的发病机制 |
4.2 CT灌注成像概述 |
4.2.1 CT灌注成像的发展 |
4.2.2 CT灌注成像的优势 |
4.2.3 肝脏CT灌注成像的原理 |
4.2.4 肝脏CT灌注成像的后处理技术 |
4.3 正常的肝脏血流动力学 |
4.4 肝硬化后肝脏灌注量变化 |
4.5 预测肝硬化门脉高压EGVB的 ROC分析 |
4.6 本研究的创新及不足之处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期间发表的文章 |
致谢 |
(10)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再次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研究对象 |
2.研究内容 |
3.统计学方法 |
4.技术路线图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四、门静脉内径大小与肝硬化食管静脉破裂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 [1]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J]. 杨荟岚,王璐. 国际消化病杂志, 2021(05)
- [2]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筛查模型的构建[J]. 薛英韬,朱炳喜. 医学研究杂志, 2021(10)
- [3]内镜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后再出血的影响因素分析[J]. 皮奉武,李国庆.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1(19)
- [4]肝硬化患者高危食管静脉曲张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构建研究[J]. 郭茂东,胡亮,陈燕萍,施昕,叶晓华,王群英,张芸芸,丁进. 中国全科医学, 2021(30)
- [5]血小板计数联合门静脉系统血管内径预测肝硬化患者食管胃静脉曲张及出血风险的临床研究[D]. 方海诚. 桂林医学院, 2021(01)
- [6]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评估肝硬化门脉高压及食管静脉曲张的临床研究[D]. 余健彬. 南昌大学, 2021(01)
- [7]肝硬化食管胃底静曲张破裂出血危险因素meta分析[D]. 谢斌. 遵义医科大学, 2020(12)
- [8]超声评估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风险的价值[D]. 袁静. 吉林大学, 2020(08)
- [9]CT灌注成像预测肝硬化门脉高压EGVB风险性研究[D]. 黄江水. 南华大学, 2020(01)
- [10]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再次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D]. 敬芙容.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标签:肝硬化论文;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论文; 肝硬化失代偿期论文; 门静脉系统论文; 门静脉高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