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丝裂霉素C在复发性青光眼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杜正龙,仝巍巍[1](2021)在《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在青光眼中治疗的临床疗效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在青光眼中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青光眼患者,以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50例观察组和50例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联合小梁切除术与丝裂霉素C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不同时段眼压的改善情况、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显效36例,有效1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高于对照组的76%(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与术后7 d的眼压接近(P>0.05),术后10个月对比观察组患者眼压为(14.6±4.5)mm Hg,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2±4.7)mm Hg(P<0.05)。结论联合应用小梁切除术与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患者,临床疗效显着,有助于帮助患者降低眼压,安全可靠,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许中中,余晓菲,刘平,闫媛媛[2](2020)在《翼状胬肉手术中干细胞移植与应用丝裂霉素C的效果对比》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对比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与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两种手术方式治疗翼状胬肉的效果。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分析郑州人民医院2014年6月至2017年1月共247例单眼、双眼和复发型三类翼状胬肉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随机分为干细胞移植组和丝裂霉素组(MMC组)。术后随访1年观察其手术效果。结果本研究包括单眼159例,双眼40例,复发者48例。单眼翼状胬肉患者中干细胞组和丝裂霉素组复发率分别为11.25%和20.25%(χ2=2.431,P=0.119);双眼者中两组复发率分别为19.05%和15.79%(χ2=0.000,P=1.000);复发者中两组复发率分别为12.50%和45.83%,丝裂霉素组高于干细胞组(χ2=4.941,P=0.026)。三类翼状胬肉患者中丝裂霉素组间复发型患者复发率高于单眼患者(χ2=6.227,P=0.013)。结论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干细胞移植术复发率低于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者,而在单眼和双眼两类患者中两种手术方式未见显着差别。
徐丽娟[3](2020)在《吡柔比星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和自噬抗兔结膜纤维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首先在新西兰白兔眼中构建结膜纤维血管组织模型并进行鉴定,然后通过体内和体外实验,探讨吡柔比星(THP)对新西兰白兔结膜的抗纤维作用及机制。方法:本研究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选择3只健康新西兰白兔作为未手术对照组,另外9只新西兰白兔采用角膜缘干细胞切除联合碱烧伤法构建结膜纤维血管组织模型,分别于造模后1月﹑2月和3月将模型与对照组﹑人原发翼状胬肉及人复发翼状胬肉进行形态学﹑组织学及组织化学特征(Vimentin,α-SMA,TGF-β1/2及collagen-I表达量)的比较,评估该模型应用于后续药物实验的可能性,并选择合适的造模时间节点。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作为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的阳性对照药物。在第二部分实验中,首先用组织块法在体外培养原代兔结膜成纤维细胞(rabbit conjunctiva fibroblasts,RCF),并用成纤维细胞特异性标记物Vimentin进行鉴定。将RCF用THP或MMC作用5分钟后洗脱,继续培养细胞24小时(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WB]及Ad-m Cherry-GFP-LC3B转染试验)或48小时(其他细胞实验)。在观察时间点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用化学发光法测定细胞活力,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死亡细胞,用WB检测凋亡和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通过这一部分实验探讨THP对RCF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相关作用机制,筛选出THP对RCF的有效作用浓度以应用于下一步动物实验。同时,我们观察了THP作用于体外培养人角膜上皮细胞(human cornea epithelial cells,HCECs)后细胞形态﹑凋亡及细胞周期分布情况。第三部分实验中我们首先选择了9只健康新西兰白兔行双眼构建结膜纤维血管模型。造模成功后行纤维血管组织切除,根据术中联合用药不同分为4组:DMEM组(阴性对照组),不同浓度THP组(组2,组3),MMC组(组4,阳性对照组)。术后随访3个月,比较各组结膜纤维血管组织复发情况及副作用,评估THP对预防结膜纤维血管组织切除术后复发的有效性及安全性。3个月后,获取手术部位结膜组织进行HE和免疫组化染色(cleaved caspase 3和LC3B),评估THP对结膜组织结构完整性﹑细胞凋亡及自噬的影响。之后我们采用C57BL/6小鼠进一步评估了THP对角膜﹑心脏﹑肝脏和肾脏的毒性损害:选择3只作为未手术组(组1),另外12只双眼角膜去上皮后用药物作用5分钟后洗脱,根据不同的药物分4组:DMEM组(阴性对照组,组2),不同浓度THP组(组3,组4),MMC组(组5,阳性对照组),观察比较各组间角膜上皮愈合情况;1周后获取小鼠眼球﹑心脏﹑肝脏及肾脏并进行免疫组化鉴定,评估药物对上述组织的毒性损害。结果:本研究中所有造模的新西兰白兔眼中均形成了结膜纤维血管组织,该模型与人复发胬肉具有相似的以下特征:三角形外观,大量的胶原纤维沉积及上皮下新生血管形成,其中3个月模型相似度最高,因此被选择应用于后续药物的动物实验研究。在细胞水平,THP和MMC均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RCF增殖,将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其中THP对RCF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0.01 mg/m L,为MMC的1/20(IC50=0.2 mg/m L)。0.005 mg/m L THP通过上调Beclin 1,Atg 5/12复合体及LC3B激活了RCF自噬通路,而0.01 mg/m L THP通过激活线粒体途径的凋亡通路诱导RCF发生凋亡,并且以早期凋亡为主。THP和MMC均抑制HCECs增殖,诱导细胞凋亡,0.005和0.01 mg/m L THP诱导HCECs早期凋亡为主,而0.2 mg/m L MMC诱导细胞晚期凋亡为主,3组药物均将HCECs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在动物实验中,0.005 mg/m L THP及0.01 mg/m L THP均与0.2 mg/m L MMC相似,未观察到新西兰白兔结膜纤维血管组织切除术后复发,而对照组术后复发率为44.4%(4/9)。0.005 mg/m L THP组未观察到明显副作用;但0.01 mg/m L THP组观察到2例(2/3)角膜混浊,1例(1/3)巩膜溶解;0.2 mg/m L MMC组观察到1例(1/3)角膜上皮延迟愈合。免疫组化结果显示:0.005 mg/m L THP组胶原纤维排列规则,结膜组织中出现显着增多的自噬细胞;而0.01 mg/m L THP组与0.2mg/m L MMC组胶原纤维排列稀疏,均在结膜组织中出现明显增多的凋亡细胞。在小鼠角膜损伤愈合过程中,0.005 mg/m L THP术后第一天愈合面积显着小于对照组,术后第二天完全愈合;0.01 mg/m L THP及0.2 mg/m L MMC术后1-4天愈合面积显着小于对照组,术后6-7天达到完全愈合。三组药物均未破坏角膜结构,但是0.01 mg/m L THP和0.2 mg/m L MMC组角膜基质中观察到了多形核细胞;三组药物均未对心脏﹑肝脏及肾脏产生毒性损害。结论:通过角膜缘干细胞切除联合碱烧伤法可以在新西兰白兔结膜中诱导形成纤维血管组织,该模型与人复发胬肉相似,未来可能可以应用于眼表纤维化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在体外和体内实验中,THP表现出对RCF的抗纤维潜能: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并将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呈浓度依赖性地诱导细胞自噬﹑激活线粒体途径的凋亡通路;0.005 mg/m L THP可能具有有效且安全地预防兔结膜纤维血管组织切除术后复发的作用。
王烽[4](2020)在《利用OCTA技术观察翼状胬肉患者黄斑血管密度变化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用OCTA技术检测翼状胬肉患者黄斑血管密度的变化及研究翼状胬肉患者黄斑血管密度与翼状胬肉的面积、病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翼状胬肉女性病人(左眼)A组和女性正常人(左眼)B组各18人,对每只眼睛的黄斑视网膜的浅层视网膜层(SRL)和深层视网膜层(DRL)进行6×6mm OCTA扫描,生成三维OCTA图像。我们计算了微血管(MIR)和大血管(MAR)密度,并分别比较了实验组和正常组中的MIR,MAR和总微血管(TMI)密度。采用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研究(ETDRS)分法,半球分割法(Hsmispheric)和环形分割法(Central annuli)分析两组各区域黄斑血管密度,以及研究黄斑血管密度和翼状胬肉的面积及病程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组对比,我们发现在浅层视网膜层(SRL)中,浅层微血管(SMIR),右上方(SR),右下方(IR),右方(R),浅层中央环形(SC)1.SC2和SC3区在翼状胬肉患者中黄斑血管密度明显降低(P<0.05),这些区域中发现除了R区域都与病程呈显着负相关(r=-0.6038到-0.7762,P=0.0080),与面积也呈显着负相关(r=-0.6043到-0.9508,P<0.05),而其他区域未见明显差异及相关性(|r|<0.47,P>0.05)。在深层视网膜层(DRL),深层总血管(DTMR),深层微血管(DMIR),SR,IR,R,深层中央环形(DC)2和DC3区的黄斑血管密度翼状胬肉组中明显降低(P<0.05),这些区域与翼状胬肉的病程呈现负相关(r=-0.6901到-0.7795,P=0.0015),和面积也呈显着负相关(r=-0.6043到-0.9563,P<0.05),而其他区域未见明显差异及相关性(|r|<0.47,P>0.05)。结论:OCTA结果表明,翼状胬肉的患者黄斑血管密度明显降低,而且主要变化发生于颞侧,靠近中央凹的浅层SC1,SC2,SC3和深层DC2,DC3区域的血管密度明显降低。
宋艳伟,高永杰,董春艳,申爱军,邢滨,张启珍,陈丽娴[5](2019)在《Ex-press植入联合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与Ex-press植入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复杂性青光眼效果的对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探讨Ex-press植入联合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与Ex-press植入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复杂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8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的26例(30眼)难治性青光眼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雷珠单抗组及丝裂霉素C组,每组15眼(双眼患病者算在同一组内),雷珠单抗组男4例(5眼),女8例(10眼),年龄(58.6±8.7)岁,年龄范围为45~76岁;丝裂霉素C组男6例(7眼),女8例(8眼),年龄(54.2±11.8)岁,年龄范围为43~76岁。雷珠单抗组行Ex-press植入联合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丝裂霉素C组行Ex-press植入联合丝裂霉素C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 d、1周、1月、3月、6月的视力、眼压及用药情况。结果 雷珠单抗组术后1 d视力(0.44±0.09)、1周(0.44±0.17)、1月(0.43±0.07)、3月(0.41±0.10)、6月(0.42±0.08)稍高于丝裂霉素C组[(0.36±0.11)、(0.37±0.14)、(0.35±0.08)、(0.33±0.05)、(0.30±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雷珠单抗组术后1 d眼压[(12.15±3.52)mmHg,1 mmHg=0.133 kPa]、1周[(12.96±5.52)mmHg]、1月[(13.32±3.74)mmHg]、3月[(14.31±4.02)mmHg]、6月[(15.85±4.35)mmHg]显着低于丝裂霉素C组[(16.72±6.33)mmHg、(17.02±5.51)mmHg、(17.71±4.15)mmHg、(18.58±6.40)mmHg、(19.67±6.13)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雷珠单抗组术后1月所用降眼压药物的种类[(0.33±0.29)种]、3月[(0.31±0.41)种]、6月[(0.30±0.44)种]少于丝裂霉素C组[(0.42±0.37)种、(0.61±0.55)种、(0.71±0.69)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x-press植入联合玻璃体腔内注射泪珠单抗对复杂性青光眼的治疗效果优于Ex-press植入联合丝裂霉素C术,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陈凯琳[6](2019)在《溴芬酸钠抑制TGF-β1介导的人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和人结膜成纤维细胞纤维化的研究》文中提出背景与目的翼状胬肉是临床上常见的眼表疾病,是结膜处增生的良性纤维结缔组织及血管,可发展到侵及角膜,其病因不明,多数学者认为该疾病与各种慢性炎症刺激有关,如紫外线照射、沙尘刺激等引起。其主要的病理机制是在慢性炎症刺激下,翼状胬肉前体细胞在活化或升高的细胞因子等作用下发生细胞增殖、迁移、祖细胞上皮向间充质转分化、肌成纤维细胞的激活等。研究发现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 1,TGF-β 1)是在翼状胬肉组织中高表达的一种重要的炎症因子,被认为和翼状胬肉的形成有关。翼状胬肉术后,创伤过度修复造成的病理性纤维化,会导致翼状胬肉的复发。研究表明,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能够减轻炎症反应、逆转上皮间充质细胞转分化、抑制肌成纤维细胞的激活等纤维化过程,能有效降低乳腺癌等纤维化疾病的复发率。另外,研究发现,对比于匹配的结膜组织,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在翼状胬肉组织中明显高表达,COX-2抑制剂在体外模拟实验中可以有效抑制翼状胬肉细胞增殖,但其对翼状胬肉细胞的抗纤维化作用及其分子机制仍不明确。因此本学位论文旨在通过体外培养的人原代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human pterygium fibroblasts,HPFs)及人结膜成纤维细胞(human conjunctival fibroblasts,HConFs)模型,探究TGF-β1对HPFs及HConFs的细胞外基质生成、肌成纤维细胞激活、细胞迁移及增殖的诱导作用,以及非甾体类抗炎药溴芬酸钠(bromfenac)对TGF-β1诱导的细胞外基质生成、肌成纤维细胞激活、细胞迁移及增殖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首先,将体外培养的HPFs和HConFs细胞分别分为5组,即20 ng/ml TGF-β1刺激(4组)和无TGF-β1刺激的对照组(1组),在TGF-β1刺激6h,12h,24h,48h后,用Western Blot检测间充质标志物纤连蛋白(fibronectin,FN),Ⅲ型胶原蛋白(collagen 3,COL3)以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的蛋白表达水平,另外,在刺激15min,30min,1 h,2h,6h后,同样用Western Blot检测相关信号分子磷酸化水平及其本底蛋白表达水平,包括:AKT,ERK1/2,GSK-3β-S9,smad2/3,p38 MAPK。为研究溴芬酸钠对TGF-β1诱导的细胞外基质生成、肌成纤维细胞激活、细胞迁移及增殖的可能的抑制作用,将HPFs及HConFs细胞分别分成4组,即:对照组;20 ng/ml TGF-β 1处理组;20 ng/ml TGF-β 1+90ug/ml溴芬酸钠同时处理组;90ug/ml溴芬酸钠处理组。各组HPFs及HConFs细胞同时处理48h,然后用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检测细胞FN,COL3和α-SMA蛋白表达水平及分布的改变,同样用Western Blot检测相关信号分子的改变,用划线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通过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为进一步证明单用溴芬酸钠可能的抑制细胞外基质生成、肌成纤维细胞激活、细胞迁移及增殖的相关标志物的作用,用3种不同浓度溴芬酸钠(即:30ug/ml,60ug/ml,90ug/ml)梯度处理HPFs和HConFs细胞,处理48h后对比无溴芬酸钠刺激的对照组,通过Western Blot及实时定量PCR检测FN,COL3,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3,MMP3),α-SMA 和 survivin 表达水平的变化,同样用Western Blot检测相关信号分子的改变。为进一步探索溴芬酸钠抑制TGF-β1介导的细胞外基质生成和肌成纤维细胞激活的具体机制,用PI3K抑制剂wortmannin,MEK抑制剂U0126以及GSK-3β抑制剂LiCl和SB216763分别作用于TGF-β1刺激的HPFs及HConFs细胞,以期研究AKT,ERK1/2和GSK-3β信号分子对HPFs及HConFs细胞的细胞外基质生成和肌成纤维细胞激活的影响。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FN,COL3及α-SMA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同样用Western Blot检测相关信号分子的改变。结果TGF-β1暴露48h可以诱导HPFs及HConFs细胞中FN,COL3及α-SMA蛋白表达升高,并促进细胞迁移及增殖。同时加入溴芬酸钠处理可以抑制TGF-β1诱导的FN,COL3及α-SMA蛋白表达升高、细胞迁移及增殖。TGF-β1 通过快速磷酸化 AKT,ERK1/2,GSK-3β-S9,smad2/3,p38 MAPK 等信号分子,从而促进HPFs及HConFs细胞纤维化,其中TGF-β1诱导的p-AKT,p-ERK1/2,p-GSK-3β-S9的水平受到溴芬酸钠的抑制。另外,单用溴芬酸钠处理HPFs及HConFs细胞,不仅在蛋白水平和mRNA水平都抑制了 FN,COL3,α-SMA及survivin的表达,也抑制了信号分子p-AKT,p-ERK1/2,p-GSK-3β-S9的水平。用抑制剂阻断PI3K/AKT通路(wortmannin),MEK/ERK通路(U0126)或者GSK-3β通路(LiCl或者SB216763)均可以抑制TGF-β1诱导的FN,COL3及α-SMA的表达。使用LiCl失活GSK-3β能够升高p-GSK-3β-S9的水平,但并不能逆转溴芬酸钠对FN,COL3及α-SMA蛋白表达的抑制,相反,用LiC1升高p-GSK-3β-S9的水平伴随着FN,COL3及α-SMA蛋白表达水平的降低。结论溴芬酸钠能够抑制TGF-β1诱导的HPFs及HConFs细胞的胞外基质生成、肌成纤维细胞激活、细胞迁移及增殖。溴芬酸钠通过影响AKT和ERK1/2通路,抑制TGF-β1诱导的细胞外基质生成和肌成纤维细胞激活。而用LiCl或者SB216763抑制GSK-3β的活性,能够抑制TGF-βl诱导的HPFs及HConFs细胞的胞外基质生成、肌成纤维细胞激活。
李婷[7](2019)在《丝裂霉素、生物羊膜、角膜基质透镜在小梁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观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患者行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Mitomycin C,MMC)、生物羊膜或角膜基质透镜术后的治疗效果,对比评估丝裂霉素、生物羊膜及角膜基质透镜在小梁切除术(Trabeculectomy)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观察2017年3月至2018年8月在我院接受小梁切除术中应用丝裂霉素(22例22只眼)、小梁切除联合生物羊膜移植术(24例24只眼)、小梁切除联合角膜基质透镜植入术(13例13只眼)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术后情况,统计分析3组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眼压情况、裂隙灯下滤过泡形态、眼前节相干光断层成像(Anterior segment-optical coherent optitomography,AS-OCT)下滤过泡分型。结果:在行小梁切除术后,1个月眼压平均值:丝裂霉素组12.15mmHg<羊膜组12.35mmHg<透镜组15.73mmHg;3个月眼压平均值:丝裂霉素组12.48mmHg<羊膜组15.03mmHg<透镜组18.01mmHg;6个月眼压平均值:丝裂霉素组13.38mmHg<羊膜组15.73mmHg<透镜组18.61mmHg,丝裂霉素组眼压值更低。术后1、3、6个月分别证明裂隙灯下功能滤过泡形成率及AS-OCT检测下滤过泡弥散型+微囊型形成率丝裂霉素组、羊膜组皆优于透镜组,丝裂霉素组与羊膜组之间并无差异。结论:本研究表明对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在小梁切除术中应用丝裂霉素、生物羊膜、角膜基质透镜时,丝裂霉素、生物羊膜均能形成功能滤过泡,但对于要求目标眼压更低的患者丝裂霉素是最佳选择,应用角膜基质透镜后功能滤过泡形成不理想。所以对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采用小梁切除术中应用丝裂霉素的方式为首选。
刘雅宏[8](2018)在《EX-PRESS引流钉联合生物羊膜植入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疗效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EX-PRESS引流钉联合生物羊膜植入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4月接受EX-PRESS引流钉(P50)+羊膜植入术(31例38眼,联合手术组)与单纯EX-PRESS引流钉(P50)植入术(22例34眼,单纯手术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两组术前术后视力及术前、术后(1天、1周、1月、3月、6月)眼压变化、滤过泡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各个时间点上,联合手术组及单纯手术组术后视力较术前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手术组及单纯手术组的平均眼压均较术前明显下降,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天、术后1周单纯手术组眼压较联合手术组高,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月、术后3月及术后6月,单纯手术组眼压较联合手术组眼压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月及3月,联合手术组中功能性滤过泡比例较单纯手术组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手术组和单纯手术组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浅前房、出血、虹膜后粘连、角膜水肿,两组中其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X-PRESS引流钉植入术联合生物羊膜植入可以安全有效降低眼压,改善术后滤过泡情况。
雷蕾[9](2015)在《丝裂霉素C在正常眼压性青光眼深层巩膜切除术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深层巩膜切除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对于治疗正常眼压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及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1-12/2013-12期间收治的正常眼压性青光眼患者60例60眼,均为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拒绝药物治疗的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30眼。其中30例患者使用深层巩膜切除术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另30例患者在上述基础上使用丝裂霉素C进行治疗作为观察组。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发现,观察组患者平均视力明显提高,好于对照组患者(P<0.05)。而观察组患者功能型滤过泡形成以及前房形成人数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mo视野变窄观察组1眼(3%),对照组4眼(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mo视野变窄观察组3眼(10%),对照组8眼(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为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P<0.05)。术后随访1a发现,观察组复发率仅为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P<0.05)。结论:正常眼压性青光眼患者在行深层巩膜切除术时,联合丝裂霉素C进行治疗,其效果显着,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复发率低,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中国医科大学医学信息学系[10](2012)在《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2年第30卷主题词索引》文中认为
二、丝裂霉素C在复发性青光眼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丝裂霉素C在复发性青光眼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在青光眼中治疗的临床疗效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疗效评定标准 |
1.5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临床疗效对比 |
2.2 眼压变化对比 |
3 讨论 |
(3)吡柔比星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和自噬抗兔结膜纤维化(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缩略语及中英文对照 |
引言 |
第一部分 用角膜缘干细胞切除联合碱烧伤法在新西兰白兔眼中建立结膜纤维血管模型 |
1 前言 |
2 材料及方法 |
2.1 主要试剂及配置 |
2.2 主要仪器设备 |
2.3 动物实验 |
2.4 人翼状胬肉标本的采集 |
2.5 制备石蜡切片 |
2.6 HE染色 |
2.7 免疫组化染色 |
2.8 免疫荧光 |
2.9 阅片与数据分析 |
2.10 统计分析 |
3 结果 |
3.1 角膜缘干细胞切除联合碱烧伤法成功地诱导了新西兰白兔结膜纤维血管组织(conjunctival fibro-vascular tissue[CFVT])形成 |
3.2 兔结膜纤维血管组织具有与人复发胬肉相似的组织化学特征 |
3.3 术后观察 |
4 讨论 |
第二部分 吡柔比星诱导体外培养原代兔结膜成纤维细胞凋亡和自噬 |
1 前言 |
2 材料和方法 |
2.1 主要试剂及配置 |
2.2 主要仪器设备 |
2.3 实验方法 |
2.4 统计分析 |
3 结果 |
3.1 组织块法成功培养出原代兔结膜成纤维细胞 |
3.2 THP抑制RCF增殖,将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 |
3.3 THP对 RCF侵袭及迁移能力的影响 |
3.4 THP诱导RCF死亡,激活线粒体介导的凋亡通路 |
3.5 THP诱导RCF自噬 |
3.6 THP抑制HCECs增殖,诱导其凋亡并将细胞阻滞于G2/M期 |
4 讨论 |
第三部分 吡柔比星预防新西兰白兔结膜纤维血管组织切除术后复发 |
1 前言 |
2 材料和方法 |
2.1 主要试剂及配置 |
2.2 主要仪器设备 |
2.3 动物实验 |
2.4 制备石蜡切片 |
2.5 HE染色 |
2.6 免疫组化染色 |
2.7 阅片分析 |
2.8 统计分析 |
3 结果 |
3.1 THP减少兔结膜纤维血管组织切除术后复发 |
3.2 THP诱导兔结膜发生自噬和凋亡 |
3.3 0.005 mg/mL THP未损伤手术周围角膜缘干细胞 |
3.4 THP对 C57BL/6 小鼠角膜上皮愈合功能的影响 |
3.5 THP对角膜﹑心脏﹑肝脏和肾脏的毒性评估 |
4 讨论 |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结膜术后纤维化机制及治疗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在读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4)利用OCTA技术观察翼状胬肉患者黄斑血管密度变化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缩略词表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设计 |
2.2 一般资料 |
2.2.1 研究对象及分组 |
2.2.2 研究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
2.2.3 翼状胬肉组和正常组的一般情况和临床表现 |
2.3 主要仪器及器材 |
2.4 研究方法 |
2.5 统计学分析 |
第3章 结果分析 |
3.1 两组黄斑血管密度结果分析 |
3.2 视网膜浅层和深层血管密度ROC曲线分析 |
3.3 相关性分析 |
3.3.1 视网膜浅层血管密度与翼状胬肉病程的相关性 |
3.3.2 视网膜浅层血管密度与翼状胬肉面积的相关性 |
3.3.3 视网膜深层血管密度与翼状胬肉病程的相关性 |
3.3.4 视网膜深层血管密度与翼状胬肉面积的相关性 |
第4章 讨论 |
第5章 结论 |
第6章 不足之处与展望 |
6.1 不足之处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图A OCTA 检查示意图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
参考文献 |
(6)溴芬酸钠抑制TGF-β1介导的人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和人结膜成纤维细胞纤维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主要仪器设备、材料与试剂 |
前言 |
第一部分 溴芬酸钠与TGF-β1对HPFs及HConFs细胞的作用 |
导言 |
第1节 原代HPFs和HConFs细胞的提取、培养及鉴定 |
1 实验方法 |
1.1 原代HPFs和HConFs细胞的提取及培养 |
1.2 人包皮成纤维细胞(human foreskin fibroblasts, HFFs)及Hela细胞的培养 |
1.3 Western免疫印迹 |
1.4 细胞免疫荧光 |
2 结果 |
2.1 取材培养HPFs和HConFs来源的翼状胬肉病人及眼球捐赠者信息 |
2.2 对HPFs,HConFs,HConEs,HFFs,Hela五种细胞的形态鉴定 |
2.3 对HPFs,HConFs,HFFs,Hela四种细胞marker的western鉴定 |
2.4 对HPFs,HConFs,HFFs,Hela四种细胞marker的细胞免疫荧光鉴定 |
第2节 TGF-β1对HPFs和HConFs细胞的激活、细胞外基质表达的作用,以及对信号通路分子的影响 |
1 实验方法 |
1.1 原代HPFs和HConFs细胞的处理 |
1.2 Western免疫印迹 |
1.3 数据统计 |
2 结果 |
2.1 TGF-β1对HPFs和HConFs细胞的FN,COL3和α-SMA蛋白表达的影响 |
2.2 TGF-β1对HPFs及HConFs细胞的p-AKT等信号分子的影响 |
第3节 溴芬酸钠对TGF-β1增强的HPFs及HConFs细胞的激活、细胞外基质表达、细胞迁移、细胞增殖的影响 |
1 实验方法 |
1.1 处理细胞 |
1.2 Western免疫印迹 |
1.3 划线实验 |
1.4 CCK-8实验 |
1.5 细胞免疫荧光 |
1.6 数据统计 |
2 结果 |
2.1 溴芬酸钠对TGF-β1诱导的FN,COL3及α-SMA蛋白高表达的影响 |
2.2 溴芬酸钠对TGF-β1诱导的细胞迁移的影响 |
2.3 溴芬酸钠对TGF-β1诱导的细胞增殖的影响 |
第4节 溴芬酸钠对TGF-β1刺激的HPFs及HConFs细胞的信号分子的作用 |
1 实验方法 |
1.1 处理细胞 |
1.2 Western免疫印迹 |
1.3 数据统计 |
2 结果 |
2.1 溴芬酸钠对TGF-β1诱导的p-AKT等细胞信号分子变化的影响 |
2.2 使用3种不同浓度溴芬酸钠对TGF-β1诱导的p-AKT等信号分子变化的影响 |
第5节 单用溴芬酸钠对HPFs及HConFs细胞的胞外基质等表达的作用,以及对信号通路分子的影响 |
1 实验方法 |
1.1 处理细胞 |
1.2 Western免疫印迹 |
1.3 实时定量PCR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
1.4 数据统计 |
2 结果 |
2.1 溴芬酸钠对FN,COL3,survivin,α-SMA及MMP3蛋白表达的影响 |
2.2 溴芬酸钠对FN,COL3,survivin,α-SMA及MMP3的mRNA表达的影响 |
2.3 溴芬酸钠对HPFs细胞中p-AKT等信号分子的影响 |
讨论 |
第二部分 AKT, ERK1/2和GSK-3β通路在TGF-β1诱导的HPFs及HConFs细胞的激活、细胞外基质表达中的作用 |
导言 |
第1节 AKT和ERK1/2通路参与TGF-β1诱导的HPFs及HConFs细胞的激活、细胞外基质表达 |
1 实验方法 |
1.1 处理细胞 |
1.2 Western免疫印迹 |
1.3 数据统计 |
2 结果 |
2.1 各通路抑制剂对相应信号分子的影响 |
2.2 各通路抑制剂对FN,COL3和α-SMA蛋白表达的影响 |
第2节 GSK-3β通路参与TGF-β1诱导的HPFs及HConFs细胞的激活、细胞外基质表达 |
1 实验方法 |
1.1 处理细胞 |
1.2 Western免疫印迹 |
1.3 数据统计 |
2 结果 |
2.1 使用LiCl对TGF-β1诱导的相应分子的影响 |
2.2 使用SB216763对TGF-β1诱导的相应分子的影响 |
2.3 使用溴芬酸钠及LiCl对TGF-β1诱导的相应分子的影响 |
讨论 |
结论 |
课题创新与展望 |
补充材料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主要研究成果 |
(7)丝裂霉素、生物羊膜、角膜基质透镜在小梁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 |
前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研究检查指标 |
数据统计分析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青光眼滤过手术抗瘢痕化研究新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EX-PRESS引流钉联合生物羊膜植入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一般资料 |
1.1 研究对象 |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2.内容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9)丝裂霉素C在正常眼压性青光眼深层巩膜切除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对象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四、丝裂霉素C在复发性青光眼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在青光眼中治疗的临床疗效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J]. 杜正龙,仝巍巍.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21(S1)
- [2]翼状胬肉手术中干细胞移植与应用丝裂霉素C的效果对比[J]. 许中中,余晓菲,刘平,闫媛媛.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20(09)
- [3]吡柔比星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和自噬抗兔结膜纤维化[D]. 徐丽娟. 浙江大学, 2020(01)
- [4]利用OCTA技术观察翼状胬肉患者黄斑血管密度变化的临床研究[D]. 王烽. 南昌大学, 2020(08)
- [5]Ex-press植入联合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与Ex-press植入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复杂性青光眼效果的对比研究[J]. 宋艳伟,高永杰,董春艳,申爱军,邢滨,张启珍,陈丽娴.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19(05)
- [6]溴芬酸钠抑制TGF-β1介导的人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和人结膜成纤维细胞纤维化的研究[D]. 陈凯琳. 浙江大学, 2019(03)
- [7]丝裂霉素、生物羊膜、角膜基质透镜在小梁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D]. 李婷. 河北医科大学, 2019(01)
- [8]EX-PRESS引流钉联合生物羊膜植入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疗效分析[D]. 刘雅宏. 新疆医科大学, 2018(11)
- [9]丝裂霉素C在正常眼压性青光眼深层巩膜切除术中的应用[J]. 雷蕾. 国际眼科杂志, 2015(03)
- [10]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2年第30卷主题词索引[J]. 中国医科大学医学信息学系.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