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型西瓜大棚立式栽培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赵秀河,庞媚,周玥玥,梁志妙,林艳红,徐观华,周茂新[1](2021)在《华南沿海地区设施小型西瓜秋延立式栽培关键技术》文中提出根据华南沿海地区设施小型西瓜秋延立式栽培的生产实践,总结出设施小型西瓜在品种选择、培育壮苗、病虫害防治、台风防灾、大棚及田间栽培管理等具体的栽培措施,达到设施小型西瓜秋延立式栽培高产高效的目的。
卢鑫羽[2](2021)在《设施吊蔓瓜菜立式喷杆喷雾沉积分布规律研究与机具设计》文中提出由于设施温室大棚内空间密闭、光照不足、高温高湿的环境因素,加上棚室内天敌数少、作物对病害的抵抗力低的特点,设施种植作物的病虫害发病几率要高于大田露天种植的作物。因此,设施种植作物的病虫害防治任务更加严峻,难度也更大,对防治技术和装备的需求更高。目前设施内作物病虫害化学防治主要采用植保机械进行茎叶喷雾的施药方法,植保机械施药的主要部位就是在作物冠层。不同生长期的作物冠层结构并不完全相同,冠层的叶面积、叶面积指数、株高、株距等参数有一定的差异性,而目前已有的施药方法,未针对作物冠层的特性进行差异化施药。针对目前设施植保施药中存在的问题,本文进行了以下研究。1)以现有常用的背负式电动喷雾器与背负式风送喷雾机为研究对象,在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苏嘴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蔬菜大棚中以西瓜、辣椒等设施典型种植作物为靶标作物进行了喷雾试验,探究了现有机具在作物冠层的喷雾沉积规律,尤其是对作物冠层的上、中、下层以及每层叶片的正、反面的雾滴密度进行了讨论,得到了影响雾滴沉积分布规律的因素,以及现有施药器械的优缺点,为新型设施植保机具的设计与研发提供了理论基础。2)针对设施吊蔓甜瓜种植方式,设计立式喷杆喷雾机构,并运用CFD模拟技术对其进行了不同结构参数(喷头型号、安装角度、喷头间距)和工作参数(压力、流量、高度)下的沉积分布规律的研究,并依据研究结果确定了立式喷杆喷雾机构最优参数。3)运用垂直雾量分布测试仪和激光粒度仪对立式喷杆喷雾机构沉积分布规律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喷雾压力对立式喷杆喷雾装置雾量大小有影响,而对雾量分布均匀性无明显影响;喷雾距离为0.5 m时雾量分布均匀性最好;当喷雾压力增高时,立式喷杆不同喷雾高度的雾滴粒径减小,但雾滴粒径总体随喷雾高度呈现波浪形变化。4)以立式喷杆喷雾装置为核心,结合设施温室空间结构、农机农艺结合的要求,设计研制了履带式立式喷杆喷雾机,并对其关键零部件进行了相关的设计、计算与选型,运用Pro/Engineer设计适用于设施吊蔓瓜菜的履带立式喷杆喷雾机数字化样机,运用CAXA CAD电子图板2019(x64)进行工程图纸的绘制并进行了样机的试制加工。履带式立式喷杆喷雾机可实现人药分离的遥控式施药,可根据作物施药需求进行差异化施药,减少药液施药量,提高雾滴在冠层分布的均匀性和农药有效利用率;并可保障作业人员安全,对农药减施与缓解土地面源污染具有重要意义。5)以背负式喷雾器与背负式风送喷雾机为CK对照,于山东省寿光市中国农业科学院寿光蔬菜研发中心的日光温室进行履带式立式喷杆喷雾机的喷雾沉积试验。结果表明:履带式立式喷杆喷雾机在甜瓜作物上整株作物雾滴密度均值为111.33个/cm2,叶片正面雾滴密度略高于背面;不同采样点间雾滴密度变异系数为11.52%,同一采样部位的雾滴密度变异系数范围为13.46%~38.83%,证明履带式立式喷杆喷雾机分布均匀性较好,优于背负式喷雾器与风送式喷雾机,可满足设施温室吊蔓甜瓜的行间施药作业要求,达到农机与农艺结合的目标。
严婉荣,谢圣华,肖敏,肖彤斌,吉训聪,赵志祥[3](2020)在《海南省西甜瓜种植现状及病虫害发生情况调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海南省气候条件优越,非常适合西甜瓜的种植。在种植面积上,从20世纪70年代西瓜的零星种植,到90年代甜瓜试种成功,再到2017年西甜瓜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3.358万hm2,总产量107.16万t。通过资料查阅、现场调查、电话咨询、走访农户的形式,本文就海南省西甜瓜生产中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变化、种植模式以及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了阐述,明确了近几年海南省总体及各个市县西甜瓜种植面积及产量、种植模式、病虫害发生情况,以期为西甜瓜的种植及病虫害的提前预防提供参考。
陆莎莎[4](2019)在《小型西瓜不同品种农艺性状与枯萎病和白粉病相关性分析》文中指出西瓜是一种重要的瓜果类作物,不仅果肉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瓜皮还具有清热利尿降血压的功效,深受各年龄层次人群欢迎。而小型西瓜是一种重量较小,便于携带的西瓜品种,目前主要在温室中种植较多,连作导致很多病害发生,严重影响西瓜的产量和质量。目前调查研究发现,温室内最多出现的就是西瓜白粉病和西瓜枯萎病。为了进一步培育新品种,选育出一些抗病性较强的品种,本次试验对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提供的73个小型西瓜品种进行各个时期田间农艺性状观察记录、以及果实综合品质调查,分析其质量和数量性状遗传多样性,同时在病圃栽培,适当管理下做抗病性鉴定,并做抗性相关性分析,以期选育出综合品质好,抗性较强的西瓜种质资源品种,同时为今后西瓜枯萎病和白粉病的防治提供相关依据。1.对于西瓜枯萎病和白粉病的抗性鉴定结果显示,在病圃栽培条件下,本次试验的小型西瓜品种对于西瓜枯萎病的整体抗性较强,表现为高抗的品种占75.34%,而对于白粉病的整体抗性则表现较弱,感病品种占47.95%。2.本次试验对小型西瓜品种的5个质量性状和4个数量性状进行调查和遗传多样性分析,试验结果得出小型西瓜主要以圆形,果实皮色绿色,果实覆纹齿条,覆纹颜色深绿,果肉颜色红色的种质资源为遗传优势品种;关于数量遗传性状,分析发现其中果皮厚度和中心糖的的变异幅度相对于平均值较大,约为2倍,果实重量和果型指数变异幅度相对较小。就变异系数来看,果皮厚度的变异系数最大,为38%,中心糖的变异系数最小,为9%;就多样性指数来看,果实重量的多样性指数较高,为1.99,中心糖的多样性指数较小,为1.23。3.抗性级别与农艺性状、果实品质和显微形态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植物外观农艺性状和果实品质与西瓜枯萎病和白粉病的抗性级别并无显着相关性;西瓜茎基部显微结构与西瓜枯萎病有一定关联;叶片气孔数量和刺毛数量与西瓜白粉病在α=0.01条件下相关性显着,气孔数量呈正相关,刺毛数量呈负相关。
郭康迪[5](2019)在《苦瓜枯萎病菌的分离鉴定、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其拮抗细菌的筛选》文中指出苦瓜枯萎病是苦瓜生产上的毁灭性病害,在我国大部分苦瓜种植区均有发生,严重阻碍了我国苦瓜产业的发展。本研究于2016~2018年从山东、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广东、广西、福建和海南等9个省份采集苦瓜枯萎病样品,采用组织分离方法,分离纯化获得病原菌分离物,并进行了系统分类学鉴定、致病性测定、寄主专化性测定和品种抗性测定;在利用rDNA-ITS、EF-1α和β-tubulin三个基因序列进行多基因联合系统学分类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URP-PCR多态性片段的苦瓜枯萎病菌特异性检测技术;运用ISSR-PCR技术对我国9个省的苦瓜枯萎病菌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以苦瓜枯萎病菌为靶标筛选出对苦瓜枯萎病菌具有拮抗活性的生防细菌,并对其拮抗谱和室内防治效果进行了测定,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目的菌株进行了分类鉴定。结果如下:1、从9个省份的苦瓜枯萎病样本中分离获得苦瓜枯萎病菌173株,包括山东分离物19株、河南分离物22株、湖北分离物20株、湖南分离物17株、江西分离物22株、广东分离物21株、广西分离物20株、福建分离物20株和海南分离物12株。不同来源的菌株间无致病力强弱的分化,菌株形态特征复杂多样,且与地理分布无相关性;苦瓜枯萎病菌强侵染苦瓜,弱侵染丝瓜和瓠瓜,不侵染甜瓜、西瓜和黄瓜。2、建立了苦瓜枯萎病菌的特异性检测技术。检测体系包括:特异性引物为FOMM-SPF/FOMM-5SR;PCR反应体系为25 μL,即2× Green Taq Master Mix 12.5 μL,10 μmol/L的上下游引物各1 μL,模板DNA 1 μL,灭菌去离子水补足至25 μL;特异性扩增片段大小294 bp。该检测技术对苦瓜枯萎病菌的检测特异性好、灵敏度高,可以从土壤和植物样品中快速、准确地检测出苦瓜枯萎病菌,无需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和致病性测定,对苦瓜枯萎病的早期诊断和预警及有效防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3、苦瓜枯萎病菌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山东、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广东、广西、福建和海南等9个省的苦瓜枯萎病菌遗传分化不明显。种群内各分离株的遗传变异占总变异量的73.45%,是我国苦瓜枯萎病菌遗传变异的主要来源。UPGMA聚类结果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9620时,9个省的菌株可分为类群Ⅰ和类群Ⅱ,类群Ⅰ包括山东和河南两个种群,类群Ⅱ包括广东、海南、福建、江西、海南、广西和湖北等7个种群,从地理群体分布上看表现为明显的南北分布特点: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9676时,类群Ⅱ被分为3个亚类,其中,广东、海南、福建、江西和湖北为同一亚类,湖南和广西分别为单独的亚类,表明我国苦瓜枯萎病菌各自然种群间的亲缘关系与其地理来源存在一定的相关性。4、筛选到一株对苦瓜枯萎病效果明显的拮抗细菌LWC6,形态学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鉴定为绿针假单孢菌(Pseudomonas chlororaphis)。
赵孟媛[6](2019)在《地膜覆盖与灌水量对设施栽培西瓜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麻地膜是我国研制的一种新型植物纤维地膜,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西瓜(Citrullus lanatus)是重要的水果型经济园艺作物,是葫芦科西瓜属一年生蔓性草本植物,广受人们喜爱。为了探究地膜覆盖和灌水量对设施西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研究,本试验在大棚滴灌栽培条件下,设置两种地膜:黑色塑料地膜(F1)、白色麻地膜(F2),三种不同的水分处理:标准灌水量(W1)、2/3标准灌水量(W2)、1/2标准灌水量(W3);分别在西瓜伸蔓期、开花坐果期和膨瓜期进行处理,结合分析相关生长、生理生化和品质指标,获得适合生产实践的地膜+灌水量组合,为地膜覆盖西瓜的配套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不同的地膜覆盖和灌水量对春季西瓜植株的主蔓长、主茎粗和节间长的影响无显着规律,从苗期到伸蔓期、伸蔓期到开花坐果期各处理的主蔓长、主茎粗、节间长的生长速率最大;在相同地膜覆盖条件下,开花坐果期西瓜叶面积大小与灌水量多少呈正相关;开花坐果期SPAD值最大;在相同地膜覆盖条件下,灌水量越少,西瓜叶片的相对电导率越高,处理F1W3和F2W3最大;不同地膜覆盖和灌水量对春季西瓜果实单果重的影响无明显规律,处理F2W2的单果重最大,达到了 1382.78g,产量在139.37t/ha;所有处理的西瓜果形指数在1.17~1.24之间,果实近长圆形;不同地膜覆盖和灌溉量对西瓜中心及边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无明显规律。不同地膜覆盖和灌水量对秋季西瓜植株主蔓长、主茎粗、节间长的生长速率的影响与春季西瓜相似;开花坐果期SPAD值最高;在相同地膜覆盖条件下,叶片相对电导率与灌水量的多少呈负相关,其中F1W2最小;开花坐果期西瓜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表现为处理F2W1最大。秋季西瓜单果重为处理F2W2单果重最大,达到了1403.33g,不同地膜覆盖和灌水量对秋季西瓜果实纵横径的影响无明显规律,处理F2W2的果实纵径和横径最大,所有处理的西瓜果形指数在1.26~1.45之间;在不同地膜覆盖条件下,相同灌水量处理的秋季西瓜中心及边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表现为塑料地膜>麻地膜,即CK、F1W2和F1W3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综合分析:F2W2:麻地膜+2/3标准灌水量,可作为武汉地区春季西瓜的栽培模式。F1W2:塑料地膜+2/3标准灌水量,F2W2:麻地膜+2/3标准灌水量可作为武汉地区秋季西瓜的栽培模式。
曹春信,刘新华,张伟春,苏晓玲,张旭升[7](2017)在《设施西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设施西瓜栽培技术的提升能够促进其产业快速发展。故笔者介绍了设施西瓜水肥一体化技术、蜜蜂授粉技术、病虫综合防控技术、长季节栽培技术等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并分析了其目前研究现状,旨在为该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持。
朱凌丽,李苹芳,姚协丰,徐锦华,羊杏平,刘广,张曼,任润生,侯茜[8](2017)在《定植时间、密度对厚皮甜瓜‘苏甜4号’植株性状、产量与品质的影响》文中指出为探讨江苏南京地区不同定植时间、密度对设施甜瓜植株性状、产量与品质的影响,以厚皮甜瓜‘苏甜4号’为试材,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处理设3个不同定植时间,分别为3月20日(A1)、4月5日(A2)、4月20日(A3),副处理设3个不同株距,分别为40 cm(B1)、45 cm(B2)、50 cm(B3)。结果表明,定植时间对‘苏甜4号’营养生长期地上部各性状无显着影响,但对‘苏甜4号’产量、品质的影响差异显着。‘苏甜4号’在3月20日(A1)定植的667 m2产量最高,且单果质量、果肉厚度最大。在同等行距下,适当加大株距,有利于提高‘苏甜4号’植株的营养生长量,提高果实单果质量与商品性。总之,南京地区厚皮甜瓜‘苏甜4号’以3月20日定植,株距45 cm(每667 m2定植1 482株)的种植密度,获得的果实产量与品质最佳。
许春梅,柳景兰,张作标[9](2015)在《海南冬季小西瓜无公害栽培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将黑龙江省繁育的优质高产小西瓜新品种冬季引种到海南,利用海南的气候和环境条件进行反季节生产,既让北方到南方猫冬的"候鸟"吃上了北方的特色西瓜,又改善了海南当地市场西瓜的品质,使北方的特色菜打入了海南市场。生产上采用椰壳粉育苗、煮熟黄豆作有机肥和杀虫灯防治害虫等技术,不仅节约了成本、减小了环境污染,而且实现了西瓜的无公害生产。
田彩娟[10](2013)在《分析大棚温室栽培技术研究——以小型西瓜为例》文中认为温室的种类包括膜温室、PC板温室、玻璃温室等,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温室栽培技术有了质的飞跃。尤其是在大棚温室栽培技术上。本文以小型西瓜的种植为例,分析了种植过程中前期准备、种植、管理与采收方面的注意事项,旨在充分利用大棚温室技术,帮助农艺师更好的进行农业种植。
二、小型西瓜大棚立式栽培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型西瓜大棚立式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华南沿海地区设施小型西瓜秋延立式栽培关键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品种选择 |
2 种植时间安排 |
3 设施大棚清理、准备 |
3.1 育苗棚消毒 |
3.2 种植棚清理 |
3.3 整地起垄、重施基肥 |
4 培育壮苗 |
4.1 育苗基质配置 |
4.2 种子处理与播种 |
4.3 苗期管理 |
5 田间管理 |
5.1 移栽定植 |
5.2 温度、湿度管理 |
5.3 水肥管理 |
5.4 引蔓 |
5.5 授粉 |
5.5.1 有籽西瓜授粉 |
5.5.2 无籽西瓜授粉 |
5.6 定瓜及吊瓜 |
6 病虫害防治 |
7 防台风灾害技术 |
8 采收 |
(2)设施吊蔓瓜菜立式喷杆喷雾沉积分布规律研究与机具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来源与背景 |
1.1.1 课题来源 |
1.1.2 课题背景及意义 |
1.2 设施植保机械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冠层结构在施药技术中的研究现状 |
1.4 本文研究目标及内容 |
1.4.1 研究目标 |
1.4.2 研究内容 |
1.4.3 技术路线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现有设施植保装备的雾滴沉积特性实验 |
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验方法 |
2.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2.2.1 雾滴粒径、雾滴密度、雾滴覆盖率测定试验 |
2.2.2 雾滴沉积量测定 |
2.2.3 农药有效利用率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立式喷杆喷雾装置喷雾沉积分布规律研究 |
3.1 单喷头雾滴粒谱规律研究 |
3.2 单喷头喷雾场CFD模拟 |
3.2.1 网格划分 |
3.2.2 流体计算模型选择 |
3.2.3 模拟参数设置 |
3.2.4 模拟结果与分析 |
3.3 立式喷杆喷雾场CFD模拟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立式喷杆沉积分布规律试验验证 |
4.1 立式喷杆雾滴粒谱规律研究 |
4.1.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4.1.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4.2 立式喷杆雾量分布规律试验 |
4.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4.2.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履带式喷杆喷雾机设计与试制 |
5.1 履带喷雾机整机设计方案 |
5.1.1 设计要求 |
5.1.2 设计方案 |
5.1.3 技术参数 |
5.2 履带喷雾机主要零部件设计 |
5.2.1 行走系统 |
5.2.2 喷杆喷雾系统 |
5.2.3 喷杆平衡系统设计与计算 |
5.2.4 高度调节单元设计 |
5.2.5 喷杆位置调节单元设计 |
5.3 数字化样机设计与试制加工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履带式立式喷杆喷雾机田间喷雾试验 |
6.1 实验目的与内容 |
6.2 试验材料与方法 |
6.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 |
7.2 创新点 |
7.3 展望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3)海南省西甜瓜种植现状及病虫害发生情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海南西甜瓜生产现状 |
1.1 西甜瓜种植面积及产量 |
1.2 海南西甜瓜种植模式 |
2 西甜瓜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及分析 |
3 结语 |
(4)小型西瓜不同品种农艺性状与枯萎病和白粉病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第一章 前言 |
1 遗传多样性 |
1.1 遗传多样性研究的主要方法 |
2 西瓜枯萎病概述 |
2.1 病原菌 |
2.2 发病症状 |
2.3 致病机制 |
3 西瓜白粉病概述 |
3.1 病原菌 |
3.2 发病症状 |
3.3 发病规律 |
4 石蜡切片技术的应用 |
4.1 石蜡切片技术的发展 |
4.2 石蜡切片技术在根部解剖中的研究 |
5 气孔与植物病害的关系 |
6 本次试验的研究意义 |
第二章 西瓜病害抗性鉴定和农艺性状调查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数据调查统计结果 |
2.2 数据分析 |
3 结论与讨论 |
第三章 西瓜枯萎病抗性相关性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西瓜病枯萎病发病率与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 |
2.2 西瓜枯萎病发病率与根茎部解剖结构相关性分析 |
3 结论与讨论 |
第四章 西瓜白粉病抗性相关性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西瓜病白粉病病情指数与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 |
2.2 西瓜白粉病病情指数与叶部解剖结构相关性分析 |
3 结论与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Abstract |
致谢 |
(5)苦瓜枯萎病菌的分离鉴定、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其拮抗细菌的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1 文献综述 |
1.1 概述 |
1.2 苦瓜枯萎病的研究现状 |
1.2.1 症状及危害 |
1.2.2 病原及其生物学特性 |
1.2.3 病害循环及影响因子 |
1.2.4 苦瓜枯萎病的防治 |
1.2.5 瓜类枯萎病菌的致病性分化及遗传多样性研究 |
1.3 瓜类枯萎病的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
1.3.1 生防真菌及其应用 |
1.3.2 生防细菌及其应用 |
1.3.3 生防放线菌及其应用 |
2 引言 |
3 材料与方法 |
3.1 材料 |
3.1.1 供试植物 |
3.1.2 供试病原菌 |
3.1.3 培养基 |
3.1.4 PCR引物 |
3.1.5 主要试验仪器 |
3.1.6 试剂 |
3.2 方法 |
3.2.1 苦瓜枯萎病菌的分离纯化 |
3.2.2 苦瓜枯萎病菌的形态学鉴定 |
3.2.3 苦瓜枯萎病菌的的致病性和寄主转化性检测 |
3.2.4 不同苦瓜品种的抗病性鉴定 |
3.2.5 苦瓜枯萎病菌的分子系统学研究 |
3.2.6 苦瓜枯萎病菌特异性检测技术的建立 |
3.2.7 苦瓜枯萎病菌的遗传多样性分析方法 |
3.2.8 生防细菌的筛选 |
3.2.9 生防细菌的鉴定 |
4 结果与分析 |
4.1 苦瓜枯萎病菌的分离纯化及其形态学特征 |
4.1.1 分离纯化 |
4.1.2 形态学特征 |
4.2 苦瓜枯萎病菌的致病性测定及苦瓜品种抗病性测定结果 |
4.2.1 盆栽接种方法的选择 |
4.2.2 致病性测定结果 |
4.2.3 寄主专化型测定结果 |
4.2.4 品种抗性测定结果 |
4.3 苦瓜枯萎病菌的系统分类学研究结果 |
4.3.1 基于rDNA-ITS基因序列的系统学研究结果 |
4.3.2 基于EF-1α基因序列的系统学研究结果 |
4.3.3 基于β-tubulin基因序列的系统学研究结果 |
4.3.4 三个基因联合序列分析结果 |
4.4 苦瓜枯萎病菌特异性检测体系的建立 |
4.4.1 URP-PCR特异性片段的筛选及PCR扩增体系建立 |
4.4.2 灵敏度和人工接种的植物组织检测结果 |
4.4.3 田间土壤和田间罹病苦瓜植株的检测验证 |
4.4.4 病原菌分离株的特异性检测验证 |
4.5 苦瓜枯萎病菌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 |
4.5.1 引物筛选结果 |
4.5.2 最佳退火温度筛选结果 |
4.5.3 优化的ISSR-PCR扩增结果 |
4.5.4 遗传多样性分化结果 |
4.5.5 聚类分析结果 |
4.6 生防细菌的筛选与鉴定结果 |
4.6.1 生防细菌的筛选 |
4.6.2 室内拮抗活性测定测定结果 |
4.6.3 生防菌株LWC6的盆栽防治效果 |
4.6.4 生防细菌LWC6的形态学鉴定 |
4.6.5 生防细菌LWC6的生理生化鉴定 |
4.6.6 生防细菌LWC6的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 |
5 结论与讨论 |
5.1 结论 |
5.2 讨论 |
5.2.1 关于苦瓜枯萎病菌致病性和寄主专化性分化的研究 |
5.2.2 关于苦瓜枯萎病菌特异性检测技术的建立 |
5.2.3 关于苦瓜枯萎病菌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
5.2.4 关于苦瓜枯萎病的生物防治研究 |
参考文献 |
ABSTRACT |
附表 |
(6)地膜覆盖与灌水量对设施栽培西瓜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地膜研究现状 |
1.1.1 国内外地膜使用情况 |
1.1.2 地膜的特点 |
1.1.3 残留农膜的危害 |
1.2 可降解地膜的研究现状 |
1.2.1 国内外可降解地膜的研究进展 |
1.2.2 可降解地膜的种类及特性 |
1.3 环保型麻地膜的研究现状 |
1.3.1 国内外麻地膜的研究进展 |
1.3.2 麻地膜的特点 |
1.3.3 麻地膜的应用研究 |
1.4 西瓜地膜覆盖研究进展 |
1.4.1 西瓜生产现状 |
1.4.2 西瓜水分生理研究进展 |
1.4.3 设施栽培西瓜地膜覆盖研究进展 |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5.1 研究目的 |
1.5.2 研究意义 |
1.6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地膜覆盖与灌水量对设施栽培西瓜(春季)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研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验地自然概况 |
2.1.3 试验设计 |
2.1.4 试验地栽培管理 |
2.1.5 测定项目及方法 |
2.1.6 数据处理与分析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地膜覆盖和灌水量对西瓜生长的影响 |
2.2.2 地膜覆盖和灌水量对西瓜生理特性的影响 |
2.2.3 地膜覆盖和灌水量对西瓜产量的影响 |
2.2.4 地膜覆盖和灌水量对西瓜果实形态的影响 |
2.2.5 地膜覆盖和灌水量对西瓜果实品质的影响 |
2.2.6 小结 |
第三章 地膜覆盖与灌水量对设施栽培西瓜(秋季)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1.2 试验地自然概况 |
3.1.3 试验设计 |
3.1.4 试验地栽培管理 |
3.1.5 测定项目及方法 |
3.1.6 数据处理与分析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地膜覆盖和灌水量对西瓜生长的影响 |
3.2.2 地膜覆盖和灌水量对西瓜生理指标的影响 |
3.2.3 地膜覆盖和灌水量对西瓜产量的影响 |
3.2.4 地膜覆盖和灌水量对西瓜果实形态的影响 |
3.2.5 地膜覆盖和灌水量对西瓜果实品质的影响 |
3.2.6 小结 |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
4.1 讨论 |
4.1.1 地膜覆盖与灌水量对西瓜生长的影响 |
4.1.2 地膜覆盖与灌水量对西瓜叶面积的影响 |
4.1.3 地膜覆盖与灌水量对西瓜叶片相对电导率的影响 |
4.1.4 地膜覆盖与灌水量对西瓜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
4.1.5 地膜覆盖与灌水量对西瓜品质的影响 |
4.2 结论 |
第五章 实践意义和研究展望 |
5.1 实践意义 |
5.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7)设施西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设施西瓜水肥一体化技术 |
2 设施西瓜蜜蜂授粉技术 |
3 设施西瓜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 |
4 设施西瓜长季节栽培技术 |
5 结语 |
(8)定植时间、密度对厚皮甜瓜‘苏甜4号’植株性状、产量与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2.1 育苗与定植 |
1.2.2 试验设计 |
1.2.3 调查项目与方法 |
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定植时间与密度对‘苏甜4号’地上部植株性状的影响 |
2.2 不同定植时间与密度对‘苏甜4号’产量的影响 |
2.3 不同定植时间与密度对‘苏甜4号’果实性状的影响 |
3 讨论与结论 |
(9)海南冬季小西瓜无公害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设施栽培 |
2 品种选择 |
3 无病虫育苗技术 |
4 整地施肥 |
5 适时定植 |
6 田间管理 |
6.1 伸蔓管理 |
6.2 授粉和留瓜 |
6.3 肥水管理 |
7 病虫害防治 |
7.1 病害防治 |
7.2 虫害防治 |
8 适时采收 |
(10)分析大棚温室栽培技术研究——以小型西瓜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前期准备 |
1.1 品种选择 |
1.2 消毒与营养土的配置 |
1.3 温室、大棚的准备 |
2 播种管理 |
3 定植管理 |
4 田间管理 |
4.1 肥水管理 |
4.2 整枝管理 |
4.3 人工辅助授粉 |
4.4 定果与吊果 |
4.5 病虫害的防治 |
5 采收工作 |
6 结语 |
四、小型西瓜大棚立式栽培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华南沿海地区设施小型西瓜秋延立式栽培关键技术[J]. 赵秀河,庞媚,周玥玥,梁志妙,林艳红,徐观华,周茂新. 南方园艺, 2021(04)
- [2]设施吊蔓瓜菜立式喷杆喷雾沉积分布规律研究与机具设计[D]. 卢鑫羽.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1
- [3]海南省西甜瓜种植现状及病虫害发生情况调查[J]. 严婉荣,谢圣华,肖敏,肖彤斌,吉训聪,赵志祥. 现代农业科技, 2020(21)
- [4]小型西瓜不同品种农艺性状与枯萎病和白粉病相关性分析[D]. 陆莎莎. 山西农业大学, 2019(07)
- [5]苦瓜枯萎病菌的分离鉴定、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其拮抗细菌的筛选[D]. 郭康迪. 河南农业大学, 2019(04)
- [6]地膜覆盖与灌水量对设施栽培西瓜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研究[D]. 赵孟媛. 云南大学, 2019(03)
- [7]设施西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J]. 曹春信,刘新华,张伟春,苏晓玲,张旭升. 园艺与种苗, 2017(08)
- [8]定植时间、密度对厚皮甜瓜‘苏甜4号’植株性状、产量与品质的影响[J]. 朱凌丽,李苹芳,姚协丰,徐锦华,羊杏平,刘广,张曼,任润生,侯茜. 中国瓜菜, 2017(06)
- [9]海南冬季小西瓜无公害栽培技术[J]. 许春梅,柳景兰,张作标. 长江蔬菜, 2015(17)
- [10]分析大棚温室栽培技术研究——以小型西瓜为例[J]. 田彩娟. 中国农业信息, 201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