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体内大肠埃希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鸭体内大肠埃希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一、鸭埃希氏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论文文献综述)

刘肖利,刘璐瑶,李镔罡,李斌,裴文刚,程彪,苏战强,李勤凡[1](2022)在《奶牛乳房炎源大肠埃希氏菌的耐药性分析和毒力基因检测》文中研究指明为了解奶牛乳房炎大肠埃希氏菌耐药性、毒力基因携带及分布情况,从2019年9月至2020年6月在新疆乌鲁木齐、伊犁、昌吉地区的7个奶牛场共采集了142份乳房炎奶牛牛乳样本,采用麦康凯培养基和伊红美蓝培养基进行筛选,利用生化试验和16S rDNA PCR方法鉴定出大肠埃希氏菌,用K-B纸片扩散法对分离株进行耐药性检测,PCR法检测其9种毒力基因,小鼠攻毒试验检测其致病性。结果显示,从142份样本中共分离出48株大肠埃希氏菌,分离率为33.8%(48/142);大肠埃希氏菌分离株对13种抗菌药物均具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对青霉素G的耐药率高达85.4%,克林霉素、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头孢唑啉的耐药率在40%以上;48株分离菌中有35株检测到毒力基因,总检出率为72.92%(35/48),毒力基因iucD、FyuA、irp2、astA、escV、eaeA和ler检出率分别为35.41%、16.7%、16.7%、16.7%、4.17%、4.17%和4.17%;48株大肠埃希氏菌感染小鼠后死亡率为60%~100%。综上所述,新疆部分地区奶牛乳房炎大肠埃希氏菌携带iucD、FyuA、irp2、astA、escV、eaeA、ler等毒力基因,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和多重耐药性。

穆雨欣,余锦明,杨若璇,朱成林,刀筱芳,陈娟,唐俊妮[2](2022)在《奶牛场采奶环节大肠埃希氏菌分离鉴定及对抗生素和消毒剂的抗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为了解奶牛场采奶过程中大肠埃希氏菌污染状况、菌株所携带毒力基因及其对抗生素和消毒剂抗性。选择成都市某奶牛场随机采集655份样品,对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进行分离鉴定,并检测分离株携带的毒力基因、耐药基因以及抗消毒剂基因,筛选出毒力强菌株,分别检测菌株对抗生素和消毒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一共分离得到249株大肠埃希氏菌,鉴定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有123株,其中,肠道聚集性大肠埃希氏菌(EAEC)为该奶牛场主要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占比77.23%;16株携带2~4种毒力基因不同来源菌株被挑选出来,检出了14种耐药基因和1种耐消毒剂基因。药敏试验中,耐药性最高为杆菌肽B(100.00%),依次是青霉素(93.75%)、利福平和万古霉素(87.50%),菌株呈现多重耐药现象(2~10耐);针对选取的8种常用消毒剂,发现3种对奶牛场中绝大多数大肠埃希氏菌有显着抑菌效果,可推荐使用。该奶牛场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以EAEC为主,菌株对抗生素和消毒剂有一定的抗性,应引起重视。

戴建华,邓东惯,袁橙,武彩红[3](2021)在《江苏部分地区鸭源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研究江苏地区鸭源致病性大肠杆菌的生物学特性,试验对2018—2020年采集的泰州和徐州两地发病鸭场病料进行了大肠杆菌分离鉴定。结果显示:16 S r RNA共鉴定出79株大肠杆菌,其中O抗原血清型菌株42株,涉及14种血清型,优势血清型有O78(19.0%)、O65(14.3%)、O24(14.3%)和O1(11.9%),未鉴定血清型菌株有37株;对分离菌株的Ⅰ型菌毛fimC、大肠杆菌Ⅲ型分泌系统2(ETT2)毒力基因的检测显示,分离菌株中fimC+/ETT2+大肠杆菌23株,fimC+/ETT2-大肠杆菌46株,fimC-/ETT2-大肠杆菌8株,fimC-/ETT2+大肠杆菌2株;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对磺胺甲基异恶唑、强力霉素的耐药率均在80%以上,但均对多黏菌素B较为敏感,高度敏感率为68.4%;4株fimC+/ETT2+大肠杆菌毒力差异较大,LD50最高为2.4×108cfu/mL,最低为2.4×105cfu/mL。研究结果为江苏地区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病的防控提供了参考。

骆延波[4](2021)在《高通量细菌药敏检测仪器的研制及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研制的细菌药敏试验高通量检测仪器包括高通量药敏试验接种仪、96点阵琼脂检测盒、便携式细菌培养箱、药敏试验图像采集转换仪等,实现了细菌药敏试验高通量检测技术的准确性、稳定性、标准化。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药敏试验稀释法标准,对药敏试验接种仪的结构和操作稳定性、重复性、与CLSI药敏标准方法比对验证等性能进行了研究,并使用该药敏试验接种仪方法与CLSI药敏标准微量肉汤稀释法分别检测了8种抗生素对48株禽源大肠杆菌临床分离株的最低抑菌浓度。结果显示:该药敏试验接种仪便于灭菌,易于操作,结构合理,接种细菌量重复性好,与CLSI微量肉汤稀释法比对检测结果吻合率达95%,批量检测结果吻合率90%以上,检测效率高5倍以上。针对国内养殖场临床化验不具备细菌培养条件的现状,研制开发出一种便携式细菌培养箱,箱体的长、宽、高分别为40~50 cm、20~30 cm、20~30 cm,热功率为30~40 W。主要由密封的泡沫盒、加热带、电线、温控开关等组成,经过温度稳定性、温度差异性、与常规恒温培养箱培养性能比对验证及使用费用对比、实地培养应用等研究,结果表明,该便携式细菌培养箱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箱体内温度相对恒定(温度范围30-42℃),符合常规细菌的培养要求,与常规培养设备相比成本降低90%,适用于基层现场和实验室培养细菌。研制的药敏试验图像采集转换仪包括外壳、显示屏、图像采集室、控制板、图像采集转换装置,其中显示屏固定在壳体上,控制板、图像采集转换装置和图像采集室安装在内部,图像采集转换装置与图像采集室对应,控制板连接控制器,图像采集转换装置的数据输出端口连接控制器的数据接收端口,显示屏连接控制器。图像采集转换装置包括扫描仪和光源。CMOS感光器或CCD感光器,连接到控制器。稳定性验证结果表明药敏试验图像采集系统进出托盘和操作系统运行顺畅。每个药敏板的读数值基本一致,重复性好。与目测结果比对验证表明,两种方法检测结果一致,而且检测效率是目测的5倍以上。检测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图像采集仪能够识别琼脂板上直径大于0.5mm的菌落。本软件设计记忆功能,对于初次不能识别的较小直径菌落,经过软件识别标记,再次扫描时即能识别。为便于操作,撰写了96点阵药敏计算机采集系统v1.0使用说明书。以上研究结果表明,药敏试验图像采集转换仪能够实现高通量图像采集和MIC统计分析,设计合理,运行稳定,读取结果重复性好,敏感性高,检测效率比常规目测和手工录入数据提高10倍以上,适合批量细菌药敏试验检测。为验证该优化集成的细菌药敏试验高通量检测仪器,使用该集成技术对分离鉴定的临床分离细菌进行了抗药性检测,在此基础上检测高抗药性基因。分离鉴定出菌株总数为10617株,主要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肠球菌、沙门氏菌、克雷伯氏菌、变形杆菌等。对主要细菌进行了抗药性检测,筛选部分抗药性水平较高的细菌,对其抗药性基因进行了检测,并统计了10余种常用药物对细菌的MIC频率分布。结果表明,大肠杆菌对于氟苯尼考、恩诺沙星、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对多黏菌素、头孢噻肟、头孢噻呋、多西环素、环丙沙星抗药率高于40%;对庆大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相对敏感。沙门氏菌的总体抗药性水平略低于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复方新诺明、红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等的抗药性高于70%,对其它药物较为敏感性低于20%。健康动物源大肠杆菌对多西环素、氟苯尼考、庆大霉素、头孢噻呋、多黏菌素的抗药性明显低于病料来源大肠杆菌。健康动物粪便源大肠杆菌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养殖畜种抗药性背景指示菌的作用。多重高抗表型的大肠杆菌和致病性大肠杆菌均含有多种抗性基因,同时含有多种毒力基因。从山东省8个大型集约化养鸡场中720份新鲜粪便样品,分离鉴定到697株非重复大肠杆菌。检测结果表明:83株携带mcr-1基因;从mcr-1阳性菌株中共检测到5种ESBL基因和4种PMQR基因。药敏检测只用了1个月时间,比常规方法节省5个月,检测成本降低80%。综上所述,细菌药敏试验高通量检测技术准确、稳定、可重复、效率高,使用成本低,适应性强,为国内首创,获得国家发明专利,适用于科研、教学、生产,为细菌抗药性检测与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张学海[5](2021)在《延边部分地区犬泌尿系统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文中指出犬泌尿系统的原发性疾病较少见,大多数患泌尿系统疾病的犬继发于病原微生物感染、中毒病、代谢病等。宠物门诊病例以病原微生物感染居多。其中以革兰氏阴性肠杆菌和革兰氏阳性球菌的细菌感染最为常见,真菌和病毒性感染的病例较少。受气候、地域、医疗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影响各地区泌尿系统疾病的病原微生物种类也存在差异。近年来,抗生素和激素类药物的应用没有明确限制,换代频繁,导致含有多种耐药基因的致病菌出现,增加了这类耐药致病菌感染的治疗难度。为了本地区在救治泌尿系统感染病例时,可精准用药,减少治疗周期,提升治愈效果。本文分析延边部分地区犬泌尿系统疾病中致病菌种类及药敏情况。自2020年9月到12月底止,在延吉周边县市,共采集32份患有泌尿系统疾病犬的无菌尿液样本。经分离纯化、细菌生化鉴定及生物同源性分析,本实验从32份病例样本中获得菌株35株。分别为大肠杆菌12株(34.28%)、蜡样芽孢杆菌9株(25.71%)、肺炎克雷伯菌8株(22.85%)、粪肠球菌4株(11.42%)、铜绿假单胞菌2株(5.71%)。其中大肠杆菌、蜡样芽孢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离率高于其他菌株,占总分离率的82.85%,为本地区的优势菌株。为探究尿液样本中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性以及对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本文设计动物致病性试验和K-B药敏纸片实验。动物致病性实验结果显示:除粪肠球菌无致病性外,其余4种菌株均具有致病性。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3种优势致病菌株对四环素、复方新诺明和林可霉素表现极强耐药性,无法抑制菌株生长;对青霉素类药物(氨苄西林、青霉素G、阿莫西林)和头孢噻肟均有一定程度的耐药性。喹诺酮类(环丙沙星、恩诺沙星)、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药物和复合药剂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对所有病原菌均敏感。蜡样芽孢杆菌对头孢曲松有77.8%耐药率,而对头孢呋辛、头孢唑林敏感性高。另两类菌株则对头孢曲松表现敏感,而头孢呋辛、头孢唑林出现耐药。

江婉琳[6](2021)在《奶牛粪源大肠杆菌分型、毒力基因检测及耐药性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从奶牛肛拭子中进行大肠杆菌分离鉴定,研究其血清型、系统进化群、多位点序列分型、毒力基因的分布及耐药性,为奶牛粪源大肠杆菌潜在致病性和指导养殖场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1)采集新疆克拉玛依、阿克苏地区奶牛肛拭子进行大肠杆菌的分离培养,对分离株进行生化鉴定和16S r RNA PCR鉴定。(2)利用玻片凝集试验鉴定血清型;通过三重PCR方法,对chuA,yjaA和TspE4.C2基因进行检测,根据电泳图谱确定大肠杆菌的系统进化群;对7个管家基因(adk、fumC、gyrB、icdA、mdh、purA和recA)进行PCR扩增并测序,在线提交序列完成MLST分型,根据ST型之间有5个或5个以上管家基因序列号相同的归为一群,用goeBURST软件进行分离株ST型聚类分析。(3)通过PCR的方法对sfaS、crl和fliC等17个大肠杆菌毒力基因进行检测。(4)采用K-B法测定大肠杆菌分离株耐药性,对blaTEM、blaSHV、sul 1、sul 2、aac(3)-Ⅱ、cmlA、tetA、tetB、qnrB等针对β-内酰胺类、磺胺类、氨基糖苷类、氯霉素类、四环素类和喹诺酮类抗生素的24种耐药基因进行PCR检测。结果:(1)从阿克苏和克拉玛依牛场分别采集了101份和106份肛拭子。经过生化鉴定和16S r RNA PCR检测,获得克拉玛依大肠杆菌分离株55株,分离率为51.89%;阿克苏大肠杆菌分离株51株,分离率为50.50%。(2)血清型结果显示,克拉玛依大肠杆菌分离株55株有31株检测为致病性大肠杆菌血清型,24株未检测出血清型。阿克苏大肠杆菌分离株51株有32株检测为致病性大肠杆菌血清型,19株未检测出血清型。检出率最高的均为肠致病性大肠杆菌血清型(EPEC),分别占23.64%(13/55)和33.33%(17/51);均未检测到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克拉玛依和阿克苏大肠杆菌分离株优势血清型不同,分别为O142:K86(B)、O15:K?和O125:K70(B15)、O86:K61(B7)、O164:K?。系统进化群结果显示,106株大肠杆菌分离株分属4个群,69.81%(74/106)为B1群、17.92%(19/106)为A群、10.38%(11/106)为D群和1.89%(2/106)为B2群。克拉玛依和阿克苏大肠杆菌分离株大多数为B1群,分别占68.63%(35/51)和70.91%(39/55)。而B2群分离株仅来自阿克苏地区牛场。MLST分型表明,106株大肠杆菌分离株分属62种不同的ST型,其中30种ST型存在于现有数据库中,占48.39%;发现新ST型(STn)32种,编号分别为STn-1~32,占51.61%。优势ST型为ST-154,占12.26%(13/106);克拉玛依大肠杆菌分离株ST型相对集中,而阿克苏大肠杆菌各分离株散在分布于各ST型。goeBURST分析显示,106株大肠杆菌分离株分成8个克隆群和20个单独型。(3)对hlyA、afa、eaeA、ipa H等17种毒力基因进行PCR检测,结果显示:fli C、ompA及crl的检出率分别为100%、99.06%及91.51%,远远高于其他毒力基因。本次试验未检出stx-1、iha、sfa、iuc D和afa这5种毒力基因。根据特异性致病变基因分布,存在四种致病变杂交模式EAEC/UPEC、EPEC/ETEC、EIEC/UPEC和UPEC/NMEC。(4)106株大肠杆菌分离株对青霉素耐药率达97%以上;对头孢噻吩耐药率为60%以上;多重耐药率为37.74%。24种耐药基因的检测结果显示:可检测出bla TEM、bla OXA、tetA、aac(3)-II、sul 1等11个基因;未检测出bla CTX-M、qnrA、oqxA、aac(3)-I等13个基因。表型和耐药基因的携带存在一定的一致性。结论:(1)本试验从奶牛粪源肛拭子样品中分离获得106株大肠杆菌分离株,分离率为51.21%。血清型、系统进化群及MLST分型显示分离株呈现明显的多样性,以O86:K61(B7)、B1群和ST154最为流行。(2)血清型和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提示牛粪源大肠杆菌存在致病风险。(3)大肠杆菌分离株对青霉素、头孢噻吩等表现出一定的耐药性,多重耐药占比为37.74%,存在耐药基因TEM、OXA、qnrS、aac(6’)-Ib-cr、tetA、tetB、sul 1、sul 2、sul 3、cmlA。(4)两个地区大肠杆菌分离株变异程度各不相同:从ST型,毒力基因检测或耐药基因分析推测克拉玛依分离株进化较为集中,而阿克苏分离株进化相对分散。

王欣宇,吕雪峰,任锐,邵洪泽[7](2021)在《鸡源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分析》文中提出为分析鸡源大肠杆菌的分子流行特点及其耐药情况,研究采用鸡源大肠杆菌分离培养、形态观察、微生物学鉴定、致病性分型鉴定、多重PCR进化分群鉴定(针对arpA、chuA、TspE4.C2和YjaA基因)、药敏分析等。结果表明:分离出的菌株均为大肠埃希氏菌,属于肠产毒性大肠埃希氏菌(ETEC)、肠侵袭性大肠埃希氏菌(EIEC)和肠集聚性大肠埃希氏菌(EAEC)。药敏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青霉素、氧氟沙星等多种抗生素产生多重耐药性。

李丹[8](2020)在《辽宁部分地区鸡源大肠埃希氏菌分离株毒力基因检测与耐药性分析》文中提出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E.coli)又称大肠杆菌,可导致鸡腹泻、输卵管炎、蜂窝织炎、气囊病、腹膜炎和神经性脑病等多种疾病。抗菌药物是治疗大肠杆菌所致感染的有效药物,然而,由于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甚至是滥用,细菌耐药性问题日渐严重,耐药性菌株特别是多重耐药菌株给社会公众安全带来隐患。细菌耐药性监测对保障食品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研究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12种抗菌药物对90株大肠埃希氏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s,MICs),分析耐药情况,并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方法对90株大肠埃希氏菌分离株分型。结果显示,大肠埃希氏菌分离株对多西环素、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和氟苯尼考耐药率较高,分别为57.78%、56.67%、55.56%和54.44%;对阿米卡星耐药率较低,为13.33%。大肠埃希氏菌分离株对试验中所有药物敏感的菌株占比15.55%(14/90);耐1种药的菌株占比21.11%(19/90);对6种及以上药物耐药的菌株占比43.33%(39/90)。多位点序列分型结果显示90株菌中有41个ST分型,显示出辽宁地区鸡源大肠埃希氏菌的复杂性。采用ESBL选择培养基对90株菌进行产ESBLs菌的筛选,非ESBLs菌株和ESBLs菌株的数量分别为55株和35株,采用PCR方法检测55株非ESBLs菌株毒力基因、Ⅰ型、II型整合酶基因和基因盒的携带情况,结果显示,菌株的流行毒力基因为Ecs3703、Col V、irp2和fyu A基因,检出率分别为70.91%、32.73%、14.55%和14.55%。Ⅰ型整合酶基因阳性菌株检出率为25.45%,检测出4种基因盒,分别为dfr A7、aad A2、aad A5-dfr A17、aac A4-cat B3-dfr A17。对35株ESBLs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结果共检测到9种耐药基因,其中TEM-1耐药基因携带率最高(51.43%),CTX-M-123基因检出率最低(2.86%);其他耐药基因分别为CTX-M-65、CTX-M-14、CTX-M-55、CTX-M-64、OXA-1、OXA-10和CTX-M-3基因,检出率分别为14.29%、17.14%、31.43%、14.29%、22.86%、14.29%和5.71%。共检出13种基因盒,其中,APH(3)-IIa、dfr A14检测率最高,均为25.71%;AA(c)-Ⅵ、dfr A17、dfr A1检出率最低,均为2.86%。毒力基因irp2、fyu A和pap C的检出率均为11.43%。此外,I型整合酶基因阳性菌株32株,检出率为91.43%,II型整合酶基因阳性菌株5株,检出率为9.09%。辽宁地区鸡源大肠埃希氏菌对阿米卡星和庆大霉素的耐药率较低,且毒力基因Ecs3703、Col V、irp2和fyu A的携带率较高,产ESBLs大肠埃希氏菌分离株耐药基因TEM-1携带率最高。本研究通过对辽宁地区鸡源大肠埃希氏菌毒力基因的检测和耐药性的分析,将为本地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防治大肠埃希氏菌所致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阎朝华,张旭,陈国权,周碧君,王开功,赵大杰,文明,张件军[9](2020)在《中华竹鼠源致病性大肠杆菌分离鉴定、耐药性及毒力基因检测》文中研究说明试验旨在查明贵州某竹鼠养殖场竹鼠死亡原因。通过细菌分离鉴定、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定、16S r DNA基因序列分析及系统进化树构建等方法对分离菌种属进行确定,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PCR方法检测耐药基因,人工感染小鼠试验探究分离菌的致病性和PCR检测毒力基因。结果显示:经革兰氏染色镜检分离菌为革兰阴性短杆菌,其16S r DNA基因序列经测序及BLAST比对,显示其与大肠埃希氏菌序列相似度达98. 2%—100%。在系统发育树上与大肠杆菌聚为一枝。结合生理生化鉴定结果确定分离菌为大肠埃希氏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对氟苯尼考、头孢曲松、头孢氨苄等药物敏感、对四环素、多西环素、青霉素等药物表现耐药,4种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Intl1 (146 bp)、tet A(831 bp) 2种耐药基因,与药敏表型相符。人工感染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小鼠有致病性。8种毒力基因检测分离菌携带pap A(761 bp)、Uid A(264 bp)、afa(251 bp) 3种毒力因子。上述结果表明本实验分离到一株对四环素类耐药的竹鼠源大肠埃希氏菌,为该竹鼠养殖场的竹鼠疾病防治与合理用药提供了科学依据。

吴圆圆[10](2020)在《鸡大肠埃希氏菌裂解性噬菌体裂解能力的差异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噬菌体裂解宿主菌的能力存在差异,为解析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与机理,本研究基于基因组、转录组和蛋白质组探索其差异,为研发高效宽谱的噬菌体制剂提供理论基础。方法:(1)以临床分离到的鸡大肠埃希氏菌为宿主菌,采用双层琼脂培养法从污水中分离、纯化噬菌体;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上观察其形态;使用酶消化与凝胶电泳鉴定噬菌体核酸类型。(2)通过用双层琼脂培养法测定噬菌体一步生长曲线、热稳定性及酸碱稳定性等生物学特性。(3)利用Illumina平台对噬菌体进行测序,应用软件进行序列拼接和质检,使用在线工具预测开放阅读框(ORFs)与编码序列(CDS)以及检索t RNA和r RNA基因;结合mauve与BLAST软件做同源性分析;使用MAGE等软件进行遗传进化分析;利用CGView软件和Snap Gene 1.1.3构建噬菌体全基因组图谱。(4)通过Illumina高通量测序平台对噬菌体IME540感染E.coli 01、IME537感染E.coli01及IME537感染E.coli 02后3个时间点样本进行测序,对分析鉴定出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及KEGG功能注释分析。(5)在转录组分析的基础上应用Label free蛋白组学定量分析鉴定出差异表达蛋白,并对其进行GO及KEGG功能注释分析。结果:(1)成功分离到2株裂解性大肠埃希氏菌噬菌体v B_Eco M_IME540(简称IME540)与v B_Eco M_IME537(简称IME537);结合电镜与核酸鉴定,两株噬菌体均属ds DNA群有尾噬菌体目肌尾噬菌体科噬菌体;(2)噬菌体v B_Eco M_IME540的裂解率为6.67%(3/45),可在70°C高温下保持40 min活性;在p H 4.0~13.0范围内效价稳定;最佳感染复数为0.000001,潜伏期约为20mim,爆发期为130 mim,裂解量约为23 PFU/cell;噬菌体IME537的裂解率为55.56%(25/45),在70°C作用20 min失活;在p H 5.0~9.0范围内效价稳定;最佳感染复数为0.0001,潜伏期约为30mim,爆发期为160 mim,裂解量约为2 PFU/cell。(3)噬菌体IME540的基因组大小为170 237 bp,G+C:39.46%,2个t RNA基因,含271个CDSs,属于T4噬菌体亚科Dhakavirus属;噬菌体IME537的基因组大小为168 642 bp,G+C:35.42%,含8个t RNA,274个CDSs。同源性分析显示IME537属于T4噬菌体属。(4)在5 560个基因信号的表达量数据中,在IME540感染E1、IME537感染E1和E2的早期均引起了细菌转录组的明显变化,与对照组相比噬菌体感染组差异基因的表达有明显的不同,且感染后基本上随着时间的增加差异表达基因逐渐增多;在相同时间下IME540感染组和IME537感染组差异基因之间也有不同,并随着感染时间的增加而呈明显变化。(5)在鉴定到的2 567个蛋白质中,IME540感染E1引起细菌66个蛋白上调和14个蛋白下调,IME537感染E1引起细菌97个蛋白上调和40个蛋白下调,IME537感染E2引起细菌117个蛋白上调和107个蛋白下调;5 min时,相对于IME540感染E1组,IME537感染E1和IME537感染E2引起细菌均显着性表达的蛋白有12个;20 min时,相对于IME540感染E1组,IME537感染E1和IME537感染E2引起细菌均显着性表达的蛋白有2个;30 min时,相对于IME540感染E1组,IME537感染E1和IME537感染E2引起细菌均显着性表达的蛋白有2个;IME540和IME537感染均可引起宿主菌蛋白组水平发生明显的改变,且各感染组之间也存在差异。(6)转录组-蛋白组联合分析发现,IME540感染E1组转录-蛋白联合分析中共鉴定到74个在转录、蛋白水平变化趋势一致的差异表达蛋白,这些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RNA降解、硫代谢以及嘌呤代谢等途径;IME537感染E1组共鉴定到95个转录-蛋白关联的差异表达蛋白,主要注释在嘧啶代谢、硫代谢等途径;IME537感染E2组共鉴定到167个转录-蛋白关联的差异表达蛋白,主要注释在ABC运输器、嘌呤代谢及硫代谢途径。结论:本研究分离到2株裂解性肌尾科噬菌体v B_Eco M_IME540和v B_Eco M_IME537,分别研究分析了其生物特性和基因组学,并以噬菌体-宿主相互感染为研究对象,基于高通量测序和label free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探索了噬菌体感染宿主特异性的转录组和蛋白质组差异,为进一步改造高效噬菌体提供理论参考。

二、鸭埃希氏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鸭埃希氏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奶牛乳房炎源大肠埃希氏菌的耐药性分析和毒力基因检测(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样本采集及处理
        1.1.2 主要试剂
        1.1.3 主要仪器
        1.1.4 实验动物
    1.2 方法
        1.2.1 大肠埃希氏菌的分离鉴定
        1.2.2 耐药性检测
        1.2.3 毒力基因检测
        1.2.4 小鼠攻毒试验
2 结果
    2.1 大肠埃希氏菌分离鉴定结果
    2.2 耐药性检测结果
    2.3 大肠埃希氏菌毒力基因的PCR检测结果
    2.4 小鼠攻毒试验结果
3 讨论

(2)奶牛场采奶环节大肠埃希氏菌分离鉴定及对抗生素和消毒剂的抗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1.2 仪器与设备
    1.3 方法
        1.3.1 样品采集
        1.3.2 大肠埃希氏菌的分离纯化
        1.3.3 大肠埃希氏菌的毒力基因鉴定及病理类型判别依据
        1.3.4 大肠埃希氏菌毒力基因、耐药基因及耐消毒剂基因检测
        1.3.5 药敏试验
        1.3.6 消毒剂MIC值测定
        1.3.7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大肠埃希氏菌的分离与鉴定
    2.2 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的鉴别及毒力基因检测结果
    2.3 16株分离菌株的抗性基因检测结果
    2.4 16株分离菌株的药敏检测结果
    2.5 消毒剂对奶牛场大肠埃希氏菌的杀菌效果
3 结论

(3)江苏部分地区鸭源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
    1.2 病料及菌株
    1.3 主要试剂
    1.4 大肠杆菌的分离和鉴定
    1.5 O抗原血清型鉴定
    1.6 大肠杆菌毒力基因PCR检测
    1.7 药敏试验
    1.8 半数致死量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
    2.2 O抗原血清型鉴定
    2.3 大肠杆菌fim C菌毛毒力基因和ETT2毒力岛基因的检测
    2.4 药敏试验
    2.5 LD50检测
3 讨论
4 结论

(4)高通量细菌药敏检测仪器的研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引言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一章 药敏试验标准的制定与发展
        1.1 EUCAST与CLSI药敏试验标准的主要差异
        1.2 药敏试验标准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 细菌药物敏感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2.1 常规传统药敏试验方法
        2.2 自动药敏检测系统
        2.3 新型药敏试验技术
        2.4 展望
    第三章 药物敏感试验高通量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3.1 药敏试验检测技术及仪器的研制使用现状
        3.2 高通量药物敏感试验检测技术的研制和进展
        3.3 存在的问题和研究方向
第二篇 研究内容
    第一章 高通量药敏试验接种仪的研制
        1.1 材料
        1.2 方法
        1.3 结果
        1.4 讨论
        1.5 小结
    第二章 便携式细菌培养箱的研制
        2.1 材料
        2.2 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药敏试验图像采集转换仪的研制
        3.1 材料
        3.2 方法
        3.3 结果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优化集成的高通量细菌药敏检测系统的临床应用
        4.1 材料
        4.2 方法
        4.3 结果
        4.4 讨论
        4.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的科研成果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致谢
附件1:96点阵药敏计算机采集系统v1.0使用说明书
附件2

(5)延边部分地区犬泌尿系统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犬泌尿系统
    2 犬尿液性质
    3 泌尿系统细菌感染性疾病
        3.1 肾脏感染
        3.2 泌尿道感染
        3.3 膀胱感染
        3.4 内分泌紊乱继发感染
    4 常见泌尿系统病原微生物
        4.1 大肠杆菌
        4.2 蜡样芽孢杆菌
        4.3 肺炎克雷伯菌
    5 其他地区泌尿系统病原菌耐药性调查
    6 本课题目的和意义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试剂
        1.3 培养基和试剂配比
    2 方法
        2.1 病原菌的分离和纯化
        2.2 生化实验
        2.3 16SrDNA PCR扩增及电泳
        2.4 分子生物学鉴定
        2.5 动物致病性实验
        2.6 药敏试验
结果
    1 病料采集结果
    2 病原菌分离纯化及染色镜检
    3 生化鉴定管结果
    4 16SrDNA测序结果
    5 动物致病性实验结果
        5.1 腹腔注射后观察
        5.2 致死性
        5.3 剖检记录结果
        5.4 涂片镜检
    6 药敏试验结果
        6.1 大肠杆菌药敏结果
        6.2 蜡样芽孢杆菌药敏结果
        6.3 肺炎克雷伯菌药敏结果
        6.4 铜绿假单胞菌药敏结果
        6.5 优势株敏感药物结果
临床案例
    1 案例一
        1.1 病例信息
        1.2 临床症状
        1.3 实验室检查
        1.4 诊断结果
        1.5 治疗方法
        1.6 复诊检查
    2 案例二
        2.1 病例信息
        2.2 临床症状
        2.3 实验室检查
        2.4 特殊诊断
        2.5 诊断结果
        2.6 治疗方案
        2.7 复诊检查
讨论
    1 病原微生物分离种类及比例
    2 致病性实验分析
    3 延边地区与其它地区泌尿系统病原菌耐药性比较
    4 病例分析
        4.1 白细胞计数及CRP应用意义
        4.2 案例讨论
        4.3 临床应用
    5 公共安全前景
    6 本文研究的价值、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作者简介)
附录 B(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6)奶牛粪源大肠杆菌分型、毒力基因检测及耐药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章 绪论
    1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国内外研究进展
        2.1 大肠杆菌的生物特性
        2.1.1 大肠杆菌的特征
        2.2 大肠杆菌的流行病学特点
        2.3 大肠杆菌分型
        2.3.1 大肠杆菌的血清分型
        2.3.2 大肠杆菌的系统进化群
        2.3.3 大肠杆菌的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
        2.4 大肠杆菌致病性及毒力基因研究进展
        2.5 大肠杆菌耐药性及耐药机制
        2.5.1 大肠杆菌耐药性
        2.5.2 大肠杆菌耐药机理
        2.5.3 大肠杆菌耐药现状
    3 研究内容
        3.1 奶牛粪源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
        3.2 奶牛粪源大肠杆菌分型
        3.2.1 血清型
        3.2.2 系统进化群
        3.2.3 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
        3.3 奶牛粪源大肠杆菌毒力基因检测
        3.4 奶牛粪源大肠杆菌耐药性分析
    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试验研究
    试验一 奶牛粪源大肠杆菌分离鉴定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菌株来源
        1.1.2 主要试剂
        1.1.3 主要仪器
        1.2 方法
        1.2.1 样品的采集及处理
        1.2.2 大肠杆菌的分离
        1.2.3 大肠杆菌的鉴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奶牛粪源大肠杆菌的生化鉴定
        2.2 奶牛粪源大肠杆菌的PCR鉴定
        3 讨论
        4 小结
    试验二 奶牛粪源大肠杆菌分型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菌株
        1.1.2 主要试剂
        1.1.3 主要仪器
        1.2 方法
        1.2.1 致病性大肠杆菌血清型检测
        1.2.2 系统进化群
        1.2.3 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
        2 结果与分析
        2.1 大肠杆菌分离株血清分型
        2.2 大肠杆菌分离株系统进化群
        2.3 大肠杆菌分离株MLST
        3 讨论
        4 小结
    试验三 奶牛粪源大肠杆菌毒力基因检测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试验菌株
        1.1.2 主要试剂
        1.1.3 主要仪器
        1.2 方法
        1.2.1 毒力基因检测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4 小结
    试验四 奶牛粪源大肠杆菌耐药性分析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试验菌株
        1.1.2 主要试剂
        1.1.3 主要仪器
        1.2 方法
        1.2.1 药敏试验及多重耐药分析
        1.2.2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1.2.3 耐药基因PCR反应体系及扩增程序
        2 结果与分析
        2.1 药敏试验及多重耐药分析
        2.1.1 药敏试验
        2.1.2 多重耐药分析
        2.2 耐药基因的检测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章 结论
第四章 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附件

(7)鸡源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与试剂
        1.1.1 病料
        1.1.2 试剂
        1.1.3 仪器
    1.2 细菌分离鉴定
    1.3 分离菌株生化试验
    1.4 致病性分型鉴定
        1.4.1 引物设计
        1.4.2 PCR扩增
    1.5 进化分群鉴定
    1.6 分离菌株药敏试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分离菌株培养特性(见图1、图2)
    2.2 菌株染色镜检结果(见图3)
    2.3 菌株生化试验结果(见表3)
    2.4 菌株致病性分型鉴定结果(见图4)
    2.5 菌株进化分群鉴定结果(见图5)
    2.6 菌株药敏试验结果(见表4)
3 讨论
4 结论

(8)辽宁部分地区鸡源大肠埃希氏菌分离株毒力基因检测与耐药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大肠埃希氏菌分型方法研究进展
        1.1 表型分型
        1.2 基因分型
    2 大肠埃希氏菌毒力基因研究进展
        2.1 毒力岛基因
        2.2 粘附素
        2.3 毒素基因
    3 大肠埃希氏菌的耐药现状
        3.1 国内大肠埃希氏菌的耐药现状
        3.2 国外大肠埃希氏菌的耐药现状
        3.3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氏菌的研究进展
        3.4 国内ESBLs菌的研究进展
        3.5 国外ESBLs菌的研究进展
    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试验一 大肠埃希氏菌分离株的MLST分型及耐药性检测
    1.1 试验材料
        1.1.1 试验菌株
        1.1.2 培养基与主要试剂
        1.1.3 试验仪器与设备
        1.1.4 试验所需药品
        1.1.5 其他试验用品
    1.2 试验方法
        1.2.1 培养基及溶液的制备
        1.2.2 大肠埃希氏菌DNA模板的制备
        1.2.3 大肠埃希氏菌分离株多位点序列分型
        1.2.4 大肠埃希氏菌分离株耐药性检测
    1.3 结果与分析
        1.3.1 大肠埃希氏菌基因组DNA模板的提取结果
        1.3.2 大肠埃希氏菌分离株MLST结果
        1.3.3 抗菌药物对大肠埃希氏菌分离株最小抑菌浓度的测定结果
    1.4 讨论
    1.5 小结
试验二 鸡源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分离株的毒力基因和整合子-基因盒检测
    2.1 试验材料
        2.1.1 试验菌株
        2.1.2 主要试剂与培养基
        2.1.3 主要仪器及设备
        2.1.4 其他试验用品
    2.2 试验方法
        2.2.1 培养基及溶液的准备
        2.2.2 大肠埃希氏菌DNA模板的制备
        2.2.3 产ESBLs大肠埃希氏菌的筛选
        2.2.4 非产ESBLs大肠埃希氏菌毒力基因的检测
        2.2.5 非产ESBLs大肠埃希氏菌分离株中Ⅰ型、Ⅱ型整合酶基因和基因盒的筛查
    2.3 结果与分析
        2.3.1 大肠埃希氏菌分离株中产ESBLs大肠埃希氏菌分离株的检出率
        2.3.2 非产ESBLs大肠埃希氏菌毒力基因检测结果
        2.3.3 非产ESBLs大肠埃希氏菌分离株中Ⅰ型、Ⅱ型整合酶基因和基因盒的筛查结果
    2.4 讨论
    2.5 小结
试验三 鸡源产ESBLs大肠埃希菌氏分离株的毒力基因和整合子-基因盒检测
    3.1 试验材料
        3.1.1 试验菌株
        3.1.2 主要试剂与培养基
        3.1.3 主要仪器及设备
        3.1.4 其他试验用品
    3.2 试验方法
        3.2.1 培养基及溶液的准备
        3.2.2 产ESBLs大肠埃希氏菌的全基因组测序
        3.2.3 产ESBLs大肠埃希氏菌分离株中Ⅰ型、Ⅱ型整合酶基因和基因盒的筛查
    3.3 结果与分析
        3.3.1 产ESBLs大肠埃希氏菌的全基因组测序结果
        3.3.2 产ESBLs大肠埃希氏菌分离株中毒力基因检测结果
        3.3.3 产ESBLs大肠埃希氏菌分离株中基因盒的检测结果
    3.4 讨论
    3.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中华竹鼠源致病性大肠杆菌分离鉴定、耐药性及毒力基因检测(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送检材料
    1.2 试验材料
    1.3 细菌分离培养与形态学观察
    1.4 细菌生化鉴定
    1.5 细菌16S rDNA基因检测及序列分析
    1.6 细菌药敏实验和耐药基因检测
        1.6.1 细菌药敏实验
        1.6.2 细菌耐药基因检测
    1.7 细菌人工感染试验与毒力基因检测
        1.7.1 细菌人工动物感染试验
        1.7.2 细菌毒力基因检测
2 结果
    2.1 细菌分离培养与形态学观察结果
    2.2 生化鉴定结果
    2.3 细菌16S rDNA基因检测及序列分析结果
    2.4 细菌药敏实验结果
    2.5 细菌耐药基因检测结果
    2.6 细菌人工感染试验结果
    2.7 细菌毒力基因 PCR检测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10)鸡大肠埃希氏菌裂解性噬菌体裂解能力的差异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汉缩写语
第一章 绪论
    1 大肠埃希氏菌概述
        1.1 种类
        1.2 生物学特征
        1.3 流行病学特征
    2 鸡大肠埃希氏菌病概述
        2.1 危害
        2.2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2.3 诊断与防治
        2.3.1 诊断
        2.3.2 预防
        2.3.3 治疗
    3 噬菌体及噬菌体的应用
        3.1 噬菌体的形态、分类及命名
        3.2 噬菌体的兴起发展与应用
    4 噬菌体的组学研究
        4.1 噬菌体的基因组学研究
        4.2 噬菌体的转录组学研究
        4.3 噬菌体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5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试验部分
    试验一 鸡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及其噬菌体的分离鉴定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样品来源
        1.1.2 主要试剂与仪器
        1.2 方法
        1.2.1 鸡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1.2.2 噬菌体的分离、纯化及保存
        1.2.3 噬菌体的浓缩及电镜观察
        1.2.4 噬菌体核酸类型的鉴定
        2 结果
        2.1 鸡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的分离鉴定
        2.1.1 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2.1.2 大肠埃希氏菌E.coli 01 与E.coli 02 的药敏试验
        2.2 噬菌体的分离鉴定
        2.3 噬菌体v B_Eco M_IME540与v B_Eco M_IME537的核酸类型
        3 讨论
        4 小结
    试验二 噬菌体v B_Eco M_IME540与v B_Eco M_IME537的生物特性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菌株
        1.1.2 主要试剂与仪器
        1.2 方法
        1.2.1 噬菌体IME540与IME537裂解谱的测定
        1.2.2 噬菌体IME540与IME537最佳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 MOI)的测定
        1.2.3 噬菌体IME540与IME537一步生长曲线的测定
        1.2.4 噬菌体IME540与IME537热稳定性的测定
        1.2.5 噬菌体IME540与IME537酸碱耐受力的测定
        2 结果
        2.1 噬菌体IME540与IME537裂解谱的测定
        2.2 噬菌体IME540与IME537最佳感染复数的测定
        2.3 噬菌体IME540与IME537一步生长曲线的测定
        2.4 噬菌体IME540与IME537热稳定性的测定
        2.5 噬菌体IME540与IME537酸碱耐受力的测定
        3 讨论
        4 小结
    试验三 噬菌体v B_Eco M_IME540与v B_Eco M_IME537的基因组学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噬菌体基因组的提取及测序
        1.2.2 噬菌体的全基因组基本信息初步分析
        1.2.3 噬菌体的全基因组功能注释及分析
        1.2.4 噬菌体v B_Eco M_IME540与v B_Eco M_IME537的比较基因组学
        2 结果
        2.1 噬菌体基因组的一般特性
        2.2 噬菌体的全基因组功能注释及分析
        2.2.1 噬菌体v B_Eco M_IME540全基因组功能注释及分析
        2.2.2 噬菌体v B_Eco M_IME537全基因组功能注释及分析
        2.3 噬菌体v B_Eco M_IME540与v B_Eco M_IME537的比较基因组学
        3 讨论
        4 小结
    试验四 噬菌体v B_Eco M_IME540与v B_Eco M_IME537感染宿主的转录组学差异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菌株与噬菌体
        1.1.2 主要试剂与仪器
        1.2 方法
        1.2.1 样品收集与试验分组
        1.2.2 RNA的提取
        1.2.3 文库的构建
        1.2.4 转录组测序
        1.2.5 测序数据及其质量控制
        1.2.6 转录组的拼接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2 结果
        2.1 RNA样品质检
        2.2 测序数据基本结果
        2.3 同一噬菌体与宿主不同感染时间下转录组分析
        2.3.1 IME540感染E1转录组分析
        2.3.2 IME537感染E1转录组分析
        2.3.3 IME537感染E2转录组分析
        2.4 同一时间不同噬菌体与宿主感染间转录组分析
        2.4.1 噬菌体感染宿主后 5 min时组间转录组分析
        2.4.2 噬菌体感染宿主后 20 min时组间转录组分析
        2.4.3 噬菌体感染宿主后 30 min时组间转录组分析
        3 讨论
        4 小结
    试验五 噬菌体v B_Eco M_IME540与v B_Eco M_IME537感染宿主的蛋白质组学差异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菌株与噬菌体
        1.1.2 主要试剂与仪器
        1.2 方法
        1.2.1 样品收集与试验分组
        1.2.2 蛋白的提取和肽段酶解
        1.2.3 LC-MS/MS数据采集
        1.2.4 蛋白质鉴定和定量分析
        1.2.5 生物信息学分析
        1.2.6 转录组与蛋白质组联合分析
        2 结果
        2.1 SDS-PAGE检测细菌蛋白是否降解及蛋白定量分析
        2.2 蛋白质鉴定结果
        2.2.1 质谱鉴定的基本结果
        2.2.2 质谱质控检测
        2.3 同一噬菌体与宿主在不同感染时间下蛋白质组学分析
        2.3.1 噬菌体IME540感染E1蛋白质组学分析
        2.3.2 噬菌体IME537感染E1蛋白质组学分析
        2.3.3 噬菌体IME537感染E2蛋白质组学分析
        2.4 不同噬菌体与宿主感染在同一时间下蛋白质组学分析
        2.4.1 噬菌体感染宿主后 5 min时组间蛋白质组分析
        2.4.2 噬菌体感染宿主后 20 min时组间蛋白质组分析
        2.4.3 噬菌体感染宿主后 30 min时组间蛋白质组分析
        2.5 转录组与蛋白质组联合分析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章 结论
第四章 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作者简介
附件

四、鸭埃希氏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论文参考文献)

  • [1]奶牛乳房炎源大肠埃希氏菌的耐药性分析和毒力基因检测[J]. 刘肖利,刘璐瑶,李镔罡,李斌,裴文刚,程彪,苏战强,李勤凡. 动物医学进展, 2022(01)
  • [2]奶牛场采奶环节大肠埃希氏菌分离鉴定及对抗生素和消毒剂的抗性分析[J]. 穆雨欣,余锦明,杨若璇,朱成林,刀筱芳,陈娟,唐俊妮. 现代食品科技, 2022
  • [3]江苏部分地区鸭源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J]. 戴建华,邓东惯,袁橙,武彩红. 中国家禽, 2021(12)
  • [4]高通量细菌药敏检测仪器的研制及应用[D]. 骆延波. 吉林大学, 2021(01)
  • [5]延边部分地区犬泌尿系统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D]. 张学海. 延边大学, 2021(02)
  • [6]奶牛粪源大肠杆菌分型、毒力基因检测及耐药性分析[D]. 江婉琳. 石河子大学, 2021(02)
  • [7]鸡源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分析[J]. 王欣宇,吕雪峰,任锐,邵洪泽. 现代畜牧兽医, 2021(04)
  • [8]辽宁部分地区鸡源大肠埃希氏菌分离株毒力基因检测与耐药性分析[D]. 李丹. 沈阳农业大学, 2020(04)
  • [9]中华竹鼠源致病性大肠杆菌分离鉴定、耐药性及毒力基因检测[J]. 阎朝华,张旭,陈国权,周碧君,王开功,赵大杰,文明,张件军. 野生动物学报, 2020(03)
  • [10]鸡大肠埃希氏菌裂解性噬菌体裂解能力的差异性分析[D]. 吴圆圆. 石河子大学, 2020(05)

标签:;  ;  ;  ;  ;  

鸭体内大肠埃希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