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草地贪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分离株的分离鉴定及毒力测定

中华草地贪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分离株的分离鉴定及毒力测定

一、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中国分离株的分离鉴定及毒力测定(论文文献综述)

程露强[1](2021)在《我国不同地理种群草地贪夜蛾对其核型多角体病毒(SfMNPV)敏感性及影响因子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frugiperda是为害玉米等作物的重大害虫,自2018年末入侵我国以来,对玉米等多种作物的产量产生严重威胁。草地贪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podoptera frugiperda multiple nucleopolyhedrovirus(SfMNPV)是专一感染草地贪夜蛾的昆虫病毒,制成病毒杀虫剂后,具有无污染、环境友好、持效性长等优势,是化学防治的良好补充。一方面由于目前病毒的生产主要依赖活体宿主繁殖,获取(筛选)对病毒高敏感的宿主昆虫,对提升病毒生产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了解不同地理种群草地贪夜蛾对SfMNPV的敏感性,也能为田间开展SfMNPV药效试验和各地生物防治草地贪夜蛾提供基础。本研究以室内建立的采自云南德宏、广东广州、广西钦州、西藏林芝四个地区草地贪夜蛾种群为实验材料,通过分子标记鉴定技术,确定其基因型;通过生物测定手段,评价各种群对SfMNPV的敏感性;最后以高敏感的西藏种群和低敏感的广西钦州种群为研究对象,比较两者差异,初步探索不同地理种群敏感性差异的原因。结果如下:1)不同地理种群草地贪夜蛾线粒体标记存在差异,而核基因标记一致基于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COI)基因,草地贪夜蛾云南、广东和西藏种群属于水稻型,而广西种群属于玉米型;基于Z染色体上的磷酸丙糖异构酶(Tpi)基因,云南、广东、广西和西藏4个种群都属于玉米型。2)不同地理种群草地贪夜蛾对SfMNPV多角体的口服敏感性存在显着差异供试4个地理种群草地贪夜蛾,在幼虫1-4龄期阶段对SfMNPV都存在敏感性差异,且随着龄期增长各种群敏感性水平发生一定的变化,总体而言,广西种群对SfMNPV敏感性最低,西藏种群的敏感性最高,云南和广东种群为一般敏感。3)SfMNPV出芽病毒粒子(budding virus,BV)对不同地理种群草地贪夜蛾的影响幼虫体内直接注射SfMNPV BV,注射后24 h和72 h草地贪夜蛾血淋巴酚氧化酶(phenoloxidase,PO)活性显着提高。注射后24 h广西种群PO活性显着低于西藏种群,但注射后72 h两者差异不显着。但是,对口服病毒多角体敏感性差异最大的广西和西藏种群,因注射病毒粒子造成的死亡率经统计分析无显着性差异。4)肠道微环境对宿主感染SfMNPV具有一定的影响广西和西藏种群肠道pH值存在显着性差异,广西种群pH均值8.999,西藏种群pH均值9.160;荧光增白剂28(Fluorescent Brightener 28,FB28)对草地贪夜蛾感染SfMNPV有一定增效作用,可显着提高低敏感性的广西种群死亡率;链霉素去除肠道菌群的处理对草地贪夜蛾感染SfMNPV的作用不明显;广西种群6龄幼虫肠道菌种类和丰度显着高于西藏种群,广西种群肠道优势菌属为乳杆菌(Lactobacillus),而西藏种群肠道优势菌属为肠球菌(Enterococcus)。

樊江斌[2](2020)在《苹果蠹蛾颗粒体病毒CpGV的7个分离株的基因组结构与毒力差异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苹果蠹蛾颗粒体病毒(Cydia pomonella granulovirus,Cp GV)是一种对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 L.)幼虫具有专一性和高致病性的病原微生物。目前,Cp GV已经被开发成生物杀虫剂,应用在数十万公顷的苹果和梨等蔷薇科水果的种植生产中,是最成功的杆状病毒商业化产品之一。近年来,田间发现的三种抗Cp GV(I-III型)的苹果蠹蛾种群以及可以克服这三种抗性的Cp GV分离株,为研究杆状病毒宿主相互适应性提供了理想的模型。本论文旨在阐明中国西北地区收集的Cp GV分离株对敏感和抗性苹果蠹蛾种群的毒力差异,病毒基因组多态性。同时开展了苹果蠹蛾颗粒体病毒增效剂的研究。运用Illumina二代测序技术分析七个Cp GV分离株的种群结构,包括Cp GV-ZY、-JQ、-ALE、-KS1、-KS2、-ZY2和-WW,寻找这些新分离株基因型和生物学差异之间的关联性。研究所获主要结果如下:1.七个Cp GV对抗性苹果蠹蛾的生测结果表明Cp GV-JQ、-KS1和-ZY2可以克服I型抗性,感染幼虫的死亡时间明显延迟。新分离株遵循克服抗性的“pe38模型”,即缺少2×12 bp重复序列。尽管Cp GV-WW具有克服I型的特征,但是它不能高效杀死I型抗性苹果蠹蛾,却克服II型和III型抗性苹果蠹蛾。除了Cp GV-WW以外,其他Cp GV分离株生物测定结果与分离株的pe38重复序列结构之间的相关性与前人研究结论一致,即pe38基因是苹果蠹蛾Cp RR1中抗性靶标。2.根据Illumina二代测序数据,完成基因组组装和注释,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尽管这些分离株采样地点相距甚远,但是它们的基因组高度保守且和已知Cp GV分离株有关联。基于系统发育树研究表明,除了已报道的五个基因组类群A,B,C,D和E,发现和命名了两个基因组类群F(Cp GV-JQ和-ZY2)和基因组类群G(Cp GV-ALE)。设定Cp GV-M为参考基因组,定量不同分离株基因组类群特异性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的组份,确定其遗传构成。共发现563个SNPs,其中新发现223个SNPs属于这七个Cp GV。Cp GV-WW在基因组构成上是高度同质的,属于基因组类群E。其他的六种分离株则是由至少两种基因组类群组成的混合物。其中Cp GV-ZY、-KS1和-KS2基因组构成非常相似,分别由不同比例的基因组类群A(Cp GV-M)和基因组类群E(Cp GV-WW)组成。3.室内和半田间生测结果表明,在病毒悬液中添加7mg/ml的氧化铁能够显着提高Cp GV在田间的活性和持久性,与未添加氧化铁处理相比较,初孵幼虫死亡率分别提高了53.88%和96.64%。说明添加低剂量氧化铁,增强了Cp GV对田间强日光、强紫外线的适应性,提高了该病毒在田间的活性和持久性,说明氧化铁有作为商业化Cp GV产品助剂的潜力,能提高Cp GV对苹果蠹蛾防治效果。4.喂食半致死剂量的Cp GV病毒后,研究敏感性和抗性苹果蠹蛾三龄幼虫热休克蛋白hsp70-1和hsp70-2转录水平变化。与未处理对照相比,在Cp S幼虫中Cp GV-M和-S感染引起hsp70-1和hsp70-2转录水平先增加,后降低。与对照比较,Cp GV-S感染引起Cp RR1幼虫hsp70-1和hsp70-2转录水平在侵染前期保持稳定,至第7天时转录水平增加了3倍多。对比hsp70s在Cp S和Cp RR1幼虫转录时相,发现Cp GV诱导hsp70s上调在Cp RR1幼虫中延迟了大约2天。当Cp GV在苹果蠹蛾幼虫体内成功建立侵染时,hsp70s转录水平上调。综上所述,七个Cp GV分离株对不同抗性苹果蠹蛾种群的毒力差异明显,其中高毒力分离株为Cp GV可持续防治苹果蠹蛾提供了病毒资源。根据基因组类群特异性SNP分布和频率计算未知分离株基因型组成和遗传多样性的方法可推广到其他(杆状)病毒。低剂量氧化铁可保护Cp GV免受紫外线伤害,具有发展成Cp GV助剂的潜力。热休克蛋白hsp70s与Cp GV在苹果蠹蛾幼虫体内成功建立侵染有关。理解杆状病毒种群结构和遗传适应性之间的关系,以及合理利用病毒保护剂提高田间防效,有助于改善当前Cp GV抗性治理和生物防治持续发展。

王承锐[3](2020)在《春尺蠖新病毒株的鉴定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文中指出为了开发新型的生物杀虫剂,我们从自然死亡的春尺蠖幼虫分离到新病毒株。通过电镜观察,初步确认该新病毒株是一种质型多角体病毒,通过食料给毒法测定其对春尺蠖3龄幼虫和思茅松毛虫3龄幼虫的致死作用,并研究新病毒株与NPV(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之间的增效作用。结果如下:(1)新毒株病毒的包涵体为多角体,一个多角体内包埋多个粒病毒粒子。在形态上与其他CPV无明显差别,确定其为质型多角体病毒。命名为春尺蠖质型多角体病毒(Apocheima cinerarius cypovirus,ApciCPV)。(2)ApciCPV对春尺蠖3龄幼虫有很强的毒力,半致死浓度(LC50)为1.42×104 OBs/mL。当ApciNPV+ApciCPV复配剂感染春尺蠖3龄幼虫时,相比ApciNPV单剂,半致死时间(LT50)缩短0.5~10.9 d、最终致死率提高6.7%~43.3%。一定浓度的ApciCPV对ApciNPV有增强作用,并且这种增强作用与复配剂中ApciCPV的浓度成正比。(3)ApciCPV对思茅松毛虫3龄幼虫有很强的毒力,半致死浓度(LC50)为6.62×105 OBs/mL。当DekiNPV+ApciCPV复配剂感染思茅松毛虫3龄幼虫时,相比DekiNPV单剂,半致死时间(LT50)缩短0.5~20 d、最终致死率提高2.8%~66.2%。一定浓度的ApciCPV对DekiNPV有增强作用,并且这种增强作用与复配剂中ApciCPV的浓度成正比。(4)高浓度的ApciCPV与NPV之间存在增效作用,且与复配剂中ApciCPV的浓度成正比,当复配剂中NPV浓度的增加时,增效作用会逐渐减弱最后表现为相加作用;低浓度的ApciCPV与NPV之间则更多表现为相加作用和拮抗作用。

孙雨,陈英健,杨铭鑫,郑桂玲,韩佳辰,李洁,李长友[4](2020)在《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青岛分离株Se MNPV-QD的毒力测定》文中研究说明为评价一株新的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青岛分离株SeMNPV-QD)在害虫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潜力,本文以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青岛株SeMNPV-QD与美国株SeMNPV-US1为材料,分别测定了病毒对甜菜夜蛾细胞系的感染、对甜菜夜蛾幼虫的室内生物活性以及田间防治效果。研究结果表明,SeMNPV-QD与SeMNPV-US1对甜菜夜蛾细胞系Se-3的感染率分别为92.34%和93.65%,平均每个细胞的病毒多角体产量分别为23.97和24.10 PIB,差异均不显着;SeMNPV-QD与SeMNPV-US1对初孵甜菜夜蛾幼虫的LC50分别为4.43×104和4.35×104 PIB/mL,LT50分别为4.12和4.02 d;SeMNPV-QD与SeMNPV-US1对4龄甜菜夜蛾幼虫的LC50分别为9.25×105和4.44×105 PIB/mL,LT50分别为6.20和5.50 d;SeMNPV-QD和SeMNPV-US1对大葱田甜菜夜蛾幼虫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7d的校正防效分别达到74.99%和79.04%。研究结果将为新病毒株的深入研究开发以及甜菜夜蛾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张海波,王风良,陈永明,于淦军,褚姝频,卢鹏,陈华,朱加萍,车晋英,张芳,周福才[5](2020)在《核型多角体病毒对玉米草地贪夜蛾的控制作用研究》文中指出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是严重威胁我国玉米生产的入侵害虫。为科学、有效地防控草地贪夜蛾,本文应用浸卵法和浸叶法,在室内研究了几种核型多角体病毒Nucleopolyhedrovirus(NPV)对草地贪夜蛾的毒力,并利用喷雾法进行了田间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几种核型多角体病毒浸卵处理10 s对草地贪夜蛾的卵孵化率无明显影响,但苜蓿银纹夜蛾NPV浸卵对草地贪夜蛾卵孵化有一定的延迟作用,24、48 h的孵化率分别为12.50%、69.17%,显着低于对照;核型多角体病毒浸卵对初孵幼虫的毒力较强,棉铃虫NPV、甜菜夜蛾NPV浸卵后初孵幼虫死亡率最高,分别达92.32%、82.49%;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取食浸过核棉铃虫NPV、甜菜夜蛾NPV的玉米叶片72 h后,其死亡率分别为96.39%、92.82%,甘蓝夜蛾NPV对3龄幼虫也具有较强毒杀作用。同时核型多角体病毒对草地贪夜蛾幼虫发育有一定抑制作用,3龄幼虫取食经棉铃虫NPV、甜菜夜蛾NPV处理的叶片72 h平均虫龄分别为3.00龄和3.36龄,显着低于对照。玉米田喷施甜菜夜蛾NPV、甘蓝夜蛾NPV,药后10 d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效分别达到86.03%和82.36%。研究表明,甜菜夜蛾NPV、甘蓝夜蛾NPV杀虫剂对玉米草地贪夜蛾具有较好的防控效果,可以作为其有效防控的生物农药。

欧阳依依[6](2019)在《20种重组AcMNPV的构建及生物活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已成为我国目前推进农业产业的重要政策之一,因此开发和利用生物杀虫剂是害虫生物防控领域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了构建具有更高杀虫活性的杆状病毒生物杀虫剂,本论文将囊泡病毒基因与杆状病毒结合,利用Bac-to-Bac表达系统成功构建了20种具有口服感染活性的重组AcMNPV,并对这20种重组病毒进行了详细的生物学活性测定、分析。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双向表达供体载体的构建:通过全基因合成技术和经典的酶切连接技术,将合成的polyhedrin及其启动子、终止子以及与其表达方向相反的p10启动子及HSV-tk终止子片段插入pFastBac HTb载体上,成功构建了一个能够同时表达两个外源基因的双向表达供体载体(pFB-ph)。2、重组AcMNPV病毒的获取:分别将20个囊泡病毒的功能基因插入双向表达载体(pFB-ph)上,利用转座分别将20个目的基因导入AcMNPV基因组中,成功构建了20个含有囊泡病毒基因的重组bacmid;Bacmid转染Sf9细胞后,通过细胞形态观察和病毒粒子扫描电镜检测,证实了这20种重组病毒以及野生型对照病毒(wt-Ac)已构建成功并能正常包装病毒粒子。3、重组AcMNPV病毒的生物活性测定:分别以5 PIBs、10 PIBs、50 PIBs、100 PIBs、500 PIBs、1000 PIBs、5000 PIBs的病毒剂量饲喂三龄甜菜夜蛾幼虫并每日检测试虫死亡率,结果表明:病毒浓度越高,感毒幼虫的死亡率越高。LD50和LD90结果表明:在重组的20个病毒中,orf73、orf111、orf165的插入能够显着提高重组病毒的杀虫毒力;LT50和LT90结果表明:Ac-151能显着缩短病毒的杀虫时间。分别以LD20、LD50、LD90三个剂量的病毒饲喂甜菜夜蛾幼虫并分别统计试虫的日均体重及日均取食量,结果表明:随着处理病毒浓度的增高,幼虫的日均体重和取食量明显降低;每种重组病毒均能不同程度的抑制幼虫的取食,其中以Ac-73最为显着。本研究利用囊泡病毒基因对杆状病毒进行改造,获得了几株作用效果相对突出的重组杆状病毒,为高效昆虫病毒杀虫剂的构建和筛选提供了新思路。

杨华[7](2017)在《绿僵菌在烟草田土壤中的宿存及对烟草害虫防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绿僵菌(Metarhizium spp.)是一类应用十分广泛的昆虫病原真菌,可以在土壤中大量宿存,起到对害虫持续控制的作用。烟草是广东省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烟草病虫害的发生却对烟草的产量和质量有重大影响。本研究以筛选出的对烟草田害虫有高毒力的绿僵菌菌株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在烟草田间及温室土壤内的宿存动态研究,选择宿存能力较好的菌株与化学农药进行相容性测定,筛选出对绿僵菌生长没有影响的化学药剂与其混配,将其应用于田间试验,确定防效,为研究和提高绿僵菌制剂在烟田的应用价值和实际防治效果提供了科学依据。1.绿僵菌和白僵菌在广东不同烟区土壤中宿存动态研究对19株绿僵菌和1株白僵菌在温室土壤中萌发动态进行研究,释放孢子60d后萌发率出现首次显着下降,180d后出现了第二次小幅度下降。大部分已降至50%以下,只有Ma05、Ma09、Ma19、Ma22和Ma24菌株的萌发率高于50%。白僵菌一直呈现下降趋势,一年以后萌发率仅为15%。孢子最适保存温度为26°C,32°C以上不利于孢子萌发,4°C有利于孢子的保存。土壤含水量对绿僵菌宿存影响较大。5株绿僵菌和1株白僵菌CFU(单位质量土壤菌落数量)在土壤中都呈现出先快速下降,然后有一个小幅回升的过程,其中以Ma09宿存能力最强。关于空间动态研究表明,3cm土层的CFU下降迅速,150d以后未检测到绿僵菌孢子。10-15cm土层的CFU呈现出开始快速下降,中期有个小幅波动甚至回升的趋势。广东三个烟草种植区五华、南雄和乳源的土壤都适于金龟子绿僵菌Ma09的宿存,并且可以持续宿存长达一年之久。2.绿僵菌胞外蛋白酶和几丁质酶活力与绿僵菌杀虫毒力的相关性分析根据累计死亡率和时间建立了19株绿僵菌对二龄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 Fabricius)的毒力回归方程。测定了第4d胞外蛋白酶活力产生水平,分别二龄斜纹夜蛾第4d的累计死亡率及LT50进行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分别为0.9209和0.7318,与累计死亡率正相关;几丁质酶活力产生水平与累计死亡率和LT50相关系数为0.4747和0.3718,没有相关性。根据胞外蛋白酶活力结果筛选出金龟子绿僵菌Ma09作为高毒力菌株。3.绿僵菌与化学药剂的相容性研究测定了20种化学杀虫剂对金龟子绿僵菌Ma09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部分化学药剂对绿僵菌的生长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部分低浓度杀虫剂会产生促进绿僵菌产孢。通过对生长抑制率、萌发抑制率和产孢抑制率三个指标对比,从中筛选出来三种与之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杀虫剂分别是:溴氰菊酯、氯虫苯甲酰胺和苏云金杆菌,这三种药剂均可以应用于混配剂的研制中。4.绿僵菌防治烟草田害虫效果研究以100g/株剂量绿僵菌颗粒剂(每克颗粒剂含孢子5×106个)与底肥同时施用防治效果可以高达78.67%。以1g孢子粉加1L水浸泡150株烟苗的剂量进行浸渍法田间防效调查,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以每株烟淋入500mL孢子浓度为3.34×105个孢子/mL的孢悬液作为定根水淋入,防治效果可以达到64.58%。而以1.25×108个孢子/mL浓度对烟苗进行喷灌,其防治效果可为32.29%。通过对四种处理方法对地下害虫的防治效果进行比较,穴施法和浸根法的防治效果最好,灌根法次之,而喷灌法的防治效果最差。以5种不同制剂对烟草田斜纹夜蛾和烟蚜进行防治效果评估,绿僵菌孢悬液对烟蚜(Myzus persicae Sulzer)和斜纹夜蛾防治效果较低,不具备田间应用价值。处理15d后,水乳剂和油剂对斜纹夜蛾的防治效果为34.11%和36.06%,对烟蚜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1.18%和70.86%。可以用于烟蚜的防治使用,但是不建议用于防治斜纹夜蛾等鳞翅目害虫。绿僵菌与氯虫苯甲酰胺混配剂对烟蚜和斜纹夜蛾处理15d后的防效分别为91.91%和83.06%,防治效果略高于单独使用氯虫苯甲酰胺,可将其应用于烟草田地上害虫的防治。

邹金城,杨勇,杨益众,苏宏华[8](2016)在《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研究进展》文中指出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Fabricius)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杂食性害虫,经常暴发成灾,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pltNPV)能有效控制斜纹夜蛾种群数量,是有效防治斜纹夜蛾的生物制剂,具有重要的经济、生态和环保价值。本文从毒力、流行病学、分子生物学、复配剂及其田间应用和对斜纹夜蛾天敌的影响等方面综述了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研究进展。

邵天玉,刘兴龙,刘思竹,谢维欣,王克勤[9](2016)在《我国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研究新进展》文中研究说明核型多角体病毒是昆虫病毒中最大的类群,它能够专一性地侵染并杀死一种或者几种农林害虫,并对害虫天敌、环境和人畜无害,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绿色生物农药。为有效利用绿色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对我国近几年关于甜菜夜蛾核多角体病毒的毒力、病毒制剂研究与生产、田间应用及药效试验、增效剂研究、分子生物学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新的展望和应用需求。

葛少彬,梁卿,郑常格,徐树兰,汤历[10](2015)在《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 Hübner)属夜蛾科(Noctuidae),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多食性害虫。近年来在我国由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经常暴发成灾,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损失。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podoptera exigua nucleopolyhedrovirus,Se NPV)能有效控制甜菜夜蛾种群数量,是有效防治甜菜夜蛾的生物制剂,具有重要的经济、生态和环保价值,应用前景广阔。本文从毒力、流行病学、分子生物学、增效剂及对甜菜夜蛾寄生蜂的影响等方面综述了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研究进展。

二、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中国分离株的分离鉴定及毒力测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中国分离株的分离鉴定及毒力测定(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不同地理种群草地贪夜蛾对其核型多角体病毒(SfMNPV)敏感性及影响因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文献综述
        1.1.1 草地贪夜蛾概述及入侵现状
        1.1.1.1 草地贪夜蛾的生物学特征和危害
        1.1.1.2 草地贪夜蛾种群的生物型
        1.1.1.3 草地贪夜蛾的入侵现状及迁飞路径
        1.1.2 核多角体病毒与昆虫宿主
        1.1.2.1 核多角体病毒感染宿主过程
        1.1.2.2 昆虫对病毒的防御与免疫应答
        1.1.2.3 核多角体病毒对宿主的适应性
        1.1.2.4 SfMNPV研究进展
        1.1.2.5 宿主种内差异对病毒敏感性影响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不同地理种群草地贪夜蛾基因型鉴定及对SfMNPV的敏感性评价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材料
        2.1.2 仪器设备
        2.1.3 实验试剂
        2.1.4 实验方法
        2.1.4.1 SfMNPV病毒多角体制备
        2.1.4.2 草地贪夜蛾种群基因型鉴定
        2.1.4.3 室内生物测定对SfMNPV的敏感性
        2.1.5 数据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不同地理种群草地贪夜蛾基因型分析
        2.2.2 不同地理种群草地贪夜蛾对口服感染SfMNPV的敏感性差异
        2.2.2.1 不同地理种群草地贪夜蛾1龄末期幼虫对SfMNPV的敏感性
        2.2.2.2 不同地理种群草地贪夜蛾2龄末期幼虫对SfMNPV的敏感性
        2.2.2.3 不同地理种群草地贪夜蛾3龄末期幼虫对SfMNPV的敏感性
        2.2.2.4 不同地理种群草地贪夜蛾4龄初期幼虫对SfMNPV的敏感性
        2.2.2.5 不同地理种群草地贪夜蛾4龄中期幼虫对SfMNPV的敏感性
    2.3 讨论
第三章 不同地理种群草地贪夜蛾对Sf MNPV BV系统感染敏感性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材料
        3.1.2 仪器设备
        3.1.3 实验试剂
        3.1.4 实验方法
        3.1.4.1 SfMNPV BV的制备
        3.1.4.2 SfMNPV BV的定量
        3.1.4.3 SfMNPV BV的注射
        3.1.4.4 PO活性测定
        3.1.5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地理种群草地贪夜蛾对SfMNPV BV系统感染效率差异
    3.3 讨论
第四章 草地贪夜蛾肠道微环境对宿主感染SfMNPV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材料
        4.1.2 仪器设备
        4.1.3 实验试剂
        4.1.4 实验方法
        4.1.4.1 中肠pH测定
        4.1.4.2 添加荧光增白剂FB28或链霉素进行生物测定
        4.1.4.3 草地贪夜蛾肠道菌群16S rDNA测序
        4.1.5 数据处理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不同地理种群草地贪夜蛾肠液pH
        4.2.2 添加荧光增白剂FB28对草地贪夜蛾口服感染SfMNPV的影响
        4.2.3 不同地理种群草地贪夜蛾肠道菌群分析
        4.2.4 添加链霉素对草地贪夜蛾口服感染SfMNPV的影响
    4.3 讨论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苹果蠹蛾颗粒体病毒CpGV的7个分离株的基因组结构与毒力差异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苹果蠹蛾的发生与分布
    1.2 苹果蠹蛾的生物防治方法
    1.3 苹果蠹蛾颗粒体病毒分类状地位和组织病理学
    1.4 苹果蠹蛾颗粒病田间应用
    1.5 苹果蠹蛾颗粒体病毒的田间抗性发生
    1.6 Illumina第二代测序在杆状病毒中的应用
    1.7 CpGV紫外线保护剂
    1.8.热休克蛋白70
    1.9 .研究依据、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七个苹果蠹蛾颗粒体病毒的毒力差异和多样性
    2.2 引言
    2.3 材料与方法
        2.3.1 待试昆虫
        2.3.2 病毒扩繁
        2.3.3 毒力测定
        2.3.4 Cp GV分离株中pe38 基因序列比较
    2.4 结果
        2.4.1 CpGV分离株的毒力差异
        2.4.2 Pe38基因PCR产物分析
        2.4.3 多重序列比对pe38基因扩增片段
    2.5 讨论
第三章 七个苹果蠹蛾颗粒体病毒的遗传构成
    3.2 引言
    3.3 材料和方法
        3.3.1 CpGV分离株及扩繁
        3.3.2 基因组测序和组装
        3.3.3 系统发育分析
        3.3.4 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
    3.4 结果和讨论
        3.4.1 基因组组装和系统发育
        3.4.2 基因组注释和比较
        3.4.3 Pe38基因重复序列多态性
        3.4.4 SNP分类和Cp GV分离株基因组组成
第四章 苹果蠹蛾颗粒体病毒紫外线保护剂的研究
    4.2 引言
    4.3 材料与方法
        4.3.1 供试虫源、Cp GV-ZY及氧化铁
        4.3.2 试验方法
        4.3.2.1 氧化铁对苹果蠹蛾幼虫死亡率影响
        4.3.2.2 不同浓度氧化铁混合Cp GV-ZY后进行UVB照射处理
        4.3.2.3 不同浓度氧化铁混合Cp GV-ZY后进行自然光处理
        4.3.3 数据分析
    4.4 结果与分析
        4.4.1 氧化铁对苹果蠹蛾幼虫死亡率影响
        4.4.2 不同浓度氧化铁对Cp GV-ZY免受UVB辐射损害的效果
        4.4.3 不同浓度氧化铁对Cp GV-ZY免受强日照辐射损害的效果
    4.5 讨论
第五章 感染不同Cp GVs的苹果蠹蛾hsp70s转录水平差异
    5.2 引言
    5.3 材料与方法
        5.3.1 昆虫与病毒
        5.3.2 半致死剂量(LD50)测定
        5.3.3 收集RT-PCR的样品
        5.3.4 测定苹果蠹蛾热休克蛋白转录水平
    5.4 结果
        5.4.1 半致死剂量(LD50)
        5.4.2 定量热休克蛋白70转录水平
    5.5 讨论
第六章 结论和讨论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春尺蠖新病毒株的鉴定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1 引言
    1.1 质型多角体病毒
        1.1.1 质型多角体病毒的分类
        1.1.2 质型多角体病毒的结构及生化特性
        1.1.3 质型多角体的寄主域/交叉感染
        1.1.4 质型多角体的侵染与发生
        1.1.5 质型多角体病毒对昆虫的影响
        1.1.6 质型多角体病毒与病原体的相互作用
        1.1.7 质型多角体病毒的应用
    1.2 春尺蠖及春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
    1.3 思茅松毛虫及思茅松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5 研究内容
    1.6 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供试昆虫
        2.1.2 供试病毒
        2.1.3 仪器与设备
        2.1.4 试剂及溶液配制
    2.2 方法
        2.2.1 春尺蠖质型多角体病毒(ApciCPV)新病毒株鉴定
        2.2.2 ApciCPV对春尺蠖的毒力测定
        2.2.3 复配剂(ApciNPV+ApciCPV)的毒力测定
        2.2.4 ApciCPV对思茅松毛虫的毒力测定
        2.2.5 复配剂(DekiNPV+ApciCPV)的毒力测定
3 结果与分析
    3.1 春尺蠖新病毒株的鉴定
        3.1.1 春尺蠖新病毒株的光学显微镜观察
        3.1.2 春尺蠖新病毒株的鉴定
    3.2 ApciCPV对春尺蠖的生物活性
        3.2.1 ApciCPV对春尺蠖3龄幼虫的致死作用
        3.2.2 ApciCPV感染春尺蠖3龄幼虫的死亡率与时间的关系
    3.3 ApciCPV与ApciNPV的复配后的增效作用
        3.3.1 复配剂(ApciNPV+ApciCPV)对春尺蠖3龄幼虫的毒力
        3.3.2 复配剂(ApciNPV+ApciCPV)感染春尺蠖3龄幼虫的死亡率与时间的关系
        3.3.3 复配剂(ApciNPV+ApciCPV)对春尺蠖3龄幼虫的致死中时间
        3.3.4 ApciCPV与ApciNPV对春尺蠖3龄幼虫的互作分析
    3.4 ApciCPV对思茅松毛虫的生物活性
        3.4.1 ApciCPV对思茅松毛虫3龄幼虫的致死作用
        3.4.2 ApciCPV感染思茅松毛虫3龄幼虫的死亡率与时间的关系
    3.5 ApciCPV与DekiNPV的复配后的增效作用
        3.5.1 复配剂(DekiNPV+ApciCPV)对思茅松毛虫3龄幼虫的毒力
        3.5.2 复配剂(DekiNPV+ApciCPV)感染思茅松毛虫3龄幼虫的死亡率与时间的关系
        3.5.3 复配剂(DekiNPV+ApciCPV)对春尺蠖3龄幼虫的致死中时间
        3.5.4 ApciCPV与DekiNPV对思茅松毛虫3龄幼虫的互作分析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2 讨论
        4.2.1 ApciCPV的寄主域
        4.2.2 ApciCPV对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增效作用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4)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青岛分离株Se MNPV-QD的毒力测定(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昆虫
    1.2 供试病毒和制剂
    1.3 病毒的增殖和纯化
    1.4 细胞感染率和病毒多角体产量的测定
    1.5 病毒的室内毒力测定
    1.6 病毒的田间防治试验
    1.7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病毒对甜菜夜蛾细胞的感染率和病毒产量
    2.2 病毒对甜菜夜蛾初孵幼虫的毒力
    2.3 病毒对甜菜夜蛾4龄幼虫的毒力
    2.4 病毒对甜菜夜蛾幼虫的田间防治效果
3 讨论

(5)核型多角体病毒对玉米草地贪夜蛾的控制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核型多角体病毒浸卵处理后草地贪夜蛾卵孵化率及初孵幼虫死亡率测定
        1.2.2 核型多角体病毒对草地贪夜蛾低龄幼虫的毒力测定
        1.2.3 核型多角体病毒对草地贪夜蛾玉米田间防效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核型多角体病毒浸卵处理对草地贪夜蛾卵孵化率及初孵幼虫影响
    2.2 核型多角体病毒对草地贪夜蛾低龄幼虫的毒力
    2.3 核型多角体病毒对玉米田草地贪夜蛾的控制作用
    2.4 作物和其他生物安全性
3 结论与讨论

(6)20种重组AcMNPV的构建及生物活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杆状病毒概括
        1.1.1 杆状病毒简介
    1.2 杆状病毒研究进展
        1.2.1 杆状病毒基因研究进展
        1.2.2 杆状病毒载体研究概括
        1.2.3 杆状病毒杀虫剂研究概括
    1.3 囊泡病毒概括
        1.3.1 囊泡病毒研究概括
        1.3.2 烟芽夜蛾囊泡病毒3h株的研究进展
    1.4 研究设想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病毒、载体、菌株和细胞系
        2.1.2 昆虫及实验器材
        2.1.3 生化试剂及细胞培养基
        2.1.4 引物及合成的全基因序列
    2.2 方法
        2.2.1 感受态的制备
        2.2.2 PCR扩增
        2.2.3 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反应
        2.2.4 目的片段分离回收
        2.2.5 连接反应
        2.2.6 质粒DNA的转化
        2.2.7 质粒DNA的提取
        2.2.8 目的基因转座
        2.2.9 Bacmid DNA的提取
        2.2.10 转染昆虫细胞
        2.2.11 BV的大量制备与重组病毒获取
        2.2.12 供体载体pFB-ph-EGF的构建
        2.2.13 重组bacmid的构建
        2.2.14 甜菜夜蛾人工饲料的配制
        2.2.15 多角体的扩繁
        2.2.16 多角体的分离与纯化
        2.2.17 重组病毒多角体形态观察
        2.2.18 LD50和LD90的测定
        2.2.19 LT50和LT90的测定
        2.2.20 幼虫日均体重的测定
        2.2.21 幼虫日均取食量的测定
        2.2.22 常规实验试剂配制
        2.2.23 技术路线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供体载体pFB-ph-EGF的构建
    3.2 目的基因的克隆鉴定
    3.3 重组载体的鉴定
    3.4 重组bacmid的构建
    3.5 重组bacmid转染Sf9 细胞
    3.6 重组病毒多角体形态观察
    3.7 重组病毒LD50和LD90的测定
    3.8 重组病毒LT50和LT90的测定
    3.9 感染重组病毒后幼虫存活曲线测定
    3.10 幼虫日均体重的测定
    3.11 幼虫日均取食量的测定
    3.12 小结
第四章 总结与讨论
    4.1 总结
    4.2 讨论
    4.3 本文主要创新点
    4.4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1、培养基
    2、质粒提取试剂
    3、bacmid提取试剂
    4、琼脂糖凝胶电泳
    5、抗生素
    6、其他试剂
附图
附表
致谢
作者简历

(7)绿僵菌在烟草田土壤中的宿存及对烟草害虫防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 文献综述
        1.1 绿僵菌的分类地位
        1.2 应用绿僵菌防治农业害虫研究进展
        1.3 应用绿僵菌防治烟田主要害虫的潜力
        1.4 绿僵菌在土壤中宿存动态研究
        1.5 绿僵菌杀虫剂的剂型研究
        1.6 绿僵菌发展面临的问题与解决办法
    2 研究的目的与内容
        2.1 研究目的意义
        2.2 研究内容
        2.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绿僵菌在广东不同烟区土壤中的宿存研究
    1.宿存于土壤中的绿僵菌孢子萌发率随时间变化动态研究
        1.1 材料与方法
        1.1.1 供试菌株
        1.1.2 试验方法
        1.1.3 数据处理
        1.2 结果与分析
        1.2.1 不同菌株孢子萌发率变化动态
        1.2.2 不同保存温度下绿僵菌孢子萌发率变化动态
        1.3 结论与讨论
    2 绿僵菌孢子在温室土壤中种群变化动态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土壤概况
        2.1.2 供试菌株
        2.1.3 试验方法
        2.1.4 数据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绿僵菌与白僵菌在土壤中的宿存动态比较
        2.2.2 分离菌株CFU与宿存时间的相关性分析
        2.2.3 绿僵菌在土壤中宿存量的空间分布动态
        2.3 结论与讨论
    3 绿僵菌孢子在烟草田间土壤中的宿存变化动态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地概况
        3.1.2 供试菌株
        3.1.3 试验方法
        3.1.4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温度对绿僵菌田间宿存的影响
        3.2.2 土壤含水量对绿僵菌在大田土壤中宿存的影响
        3.2.3 不同地区绿僵菌宿存衰退率的比较
        3.3 结论与讨论
    4 大田土壤中绿僵菌分离株产孢率及对斜纹夜蛾毒力的变化动态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产孢能力测定
        4.1.2 毒力测定
        4.1.3 数据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大田土壤中绿僵菌分离株产孢率变化动态
        4.2.2 大田土壤中的绿僵菌孢子对斜纹夜蛾的毒力
        4.3 讨论与结论
第三章 绿僵菌几丁质酶及胞外蛋白酶活力与杀虫毒力的相关性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供试菌株
        1.1.2 试剂配制
        1.1.3 供试昆虫
        1.2 试验方法
        1.2.1 供试菌株对二龄斜纹夜蛾毒力测定
        1.2.2 胞外蛋白酶的酶活力测定
        1.2.3 几丁质酶的酶活力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绿僵菌对二龄斜纹夜蛾的毒力测定结果
        2.2 胞外蛋白酶活力与毒力相关性
        2.2.1 酪氨酸标准曲线
        2.2.2 胞外蛋白酶酶活力测定结果
        2.3 胞外蛋白酶与毒力相关性分析
        2.4 几丁质酶酶活力与毒力相关性
        2.4.1 还原糖NAG标准曲线
        2.4.2 几丁质酶酶活力测定结果
        2.4.3 几丁质酶与毒力相关性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第四章 化学农药与绿僵菌相容性的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剂材料
        1.1.1 化学药剂配制
        1.1.2 供试菌株
        1.1.3 孢子悬浮液的制备
        1.1.4 含药孢悬液的配制
        1.2 实验方法
        1.2.1 化学药剂对金龟子绿僵菌生长率的影响
        1.2.2 化学药剂对金龟子绿僵菌萌发率的影响
        1.2.3 化学药剂对金龟子绿僵菌产孢率的影响
    2 结果与分析
        2.1 化学药剂对与金龟子绿僵菌生长抑制率的测定结果
        2.2 化学药剂对与金龟子绿僵菌萌发抑制率的测定结果
        2.3 化学药剂对与金龟子绿僵菌产孢抑制率的测定结果
    3 讨论与结论
第五章 绿僵菌防治烟草田害虫效果研究
    1 绿僵菌颗粒剂对烟草田地下害虫防治技术的研究
        1.1 材料与方法
        1.1.1 试验地概况
        1.1.2 金龟子绿僵菌颗粒剂及孢子粉制备
        1.1.3 试验方法
        1.2 结果与分析
        1.2.1 烟株被害率的调查结果
        1.2.2 防治效果的调查结果
        1.3 结论与讨论
    2 绿僵菌悬浮剂对烟草田地下害虫防治效果综合技术研究
        2.1 材料和方法
        2.1.1 试验地概况
        2.1.2 金龟子绿僵菌悬浮剂的配制
        2.1.3 试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3 结论与讨论
    3 喷洒悬浮剂对烟草植株生长的影响
        3.1 材料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3 结论
    4 新型绿僵菌复合剂对烟草地上害虫防治效果的方法研究
        4.1 材料和方法
        4.1.1 试验地基本情况
        4.1.2 供试药剂
        4.1.3 试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不同药剂对烟蚜的防治效果
        4.2.2 不同药剂对斜纹夜蛾的防治效果
        4.3 结论与讨论
第六章 全文讨论与结论
    1 讨论
    2 结论
    3 论文创新点
    4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攻读硕士期间科研及发表论文情况

(8)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Splt NPV概述
2 致病性研究
    2.1 Splt NPV对寄主的毒力研究
        2.1.1 对幼虫的毒力研究
        2.1.2 对成虫及其后代的影响
    2.2 Splt NPV的流行病学研究
3 分子生物学研究
    3.1 Splt NPV基因组
    3.2 Splt NPV部分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
        3.2.1 Splt NPV结构蛋白基因
        3.2.2 杆状病毒复制、调控相关基因
        3.2.3 杆状病毒复制非必需基因
4 复配剂的筛选及田间应用
    4.1 与化学农药复配
    4.2 与生物农药或者仿生农药复配
    4.3 与其他病毒组合
    4.4 与性诱剂联合使用
    4.5 添加增效剂
    4.6 保幼激素类似物
5 对斜纹夜蛾天敌的影响
6 结语与展望

(9)我国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研究新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病毒毒力
2 病毒制剂研究与生产
3 田间应用及药效试验
4 增效剂研究
5 分子生物学研究
    5.1 SeNPV基因组结构分析
    5.2 SeNPV部分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
6 讨论

(10)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概述
2致病性研究
    2.1SeNPV对寄主的毒力研究
    2.2SeNPV的流行病学研究
3分子生物学研究
4增效剂研究
5对甜菜夜蛾寄生蜂的影响

四、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中国分离株的分离鉴定及毒力测定(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不同地理种群草地贪夜蛾对其核型多角体病毒(SfMNPV)敏感性及影响因子研究[D]. 程露强. 扬州大学, 2021(09)
  • [2]苹果蠹蛾颗粒体病毒CpGV的7个分离株的基因组结构与毒力差异机制研究[D]. 樊江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
  • [3]春尺蠖新病毒株的鉴定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D]. 王承锐.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2)
  • [4]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青岛分离株Se MNPV-QD的毒力测定[J]. 孙雨,陈英健,杨铭鑫,郑桂玲,韩佳辰,李洁,李长友.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20(05)
  • [5]核型多角体病毒对玉米草地贪夜蛾的控制作用研究[J]. 张海波,王风良,陈永明,于淦军,褚姝频,卢鹏,陈华,朱加萍,车晋英,张芳,周福才. 植物保护, 2020(02)
  • [6]20种重组AcMNPV的构建及生物活性分析[D]. 欧阳依依. 湖南农业大学, 2019(08)
  • [7]绿僵菌在烟草田土壤中的宿存及对烟草害虫防治研究[D]. 杨华. 华南农业大学, 2017(08)
  • [8]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研究进展[J]. 邹金城,杨勇,杨益众,苏宏华.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6(06)
  • [9]我国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研究新进展[J]. 邵天玉,刘兴龙,刘思竹,谢维欣,王克勤.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6(01)
  • [10]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研究进展[J]. 葛少彬,梁卿,郑常格,徐树兰,汤历. 中国植保导刊, 2015(09)

标签:;  ;  ;  ;  

中华草地贪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分离株的分离鉴定及毒力测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