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联合抗凝治疗心内血栓2例报告

中药联合抗凝治疗心内血栓2例报告

一、中药联合抗凝剂治疗心脏内血栓2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李丹[1](2021)在《理气止痛汤治疗冠心病PCI术后气滞血瘀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观察理气止痛汤对气滞血瘀型PCI术后心绞痛患者的医治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将收集到的74例病人,随机分组后,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7例。(2)对照组予服常规西药,治疗组理气止痛汤结合西药。(3)将两组医治前后的心绞痛积分、中医症状积分、心电图疗效变化、硝酸甘油停减率作为主要观察指标。(4)各组均以4周为一个疗程,分析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疗效、安全性。结果:1.两组病人在年龄、性别、病程长短方面比较(P>0.05)具备可比性。2.治疗组和对照组医治前后心绞痛积分与疗效对比:(1)治疗组和对照组医治后心绞痛积分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理气止痛汤结合西药在使心绞痛病症缓解方面优于对照组。(2)治疗组和对照组心绞痛疗效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理气止痛汤结合西药在缓解心绞痛方面优于纯粹西药组。3.两组患者心电图疗效对比:对照组显效的是10人,有效的为17人,无效的为10人,总有效率为72.98%;治疗组显效的是16人,有效的为18人,无效的为3人,总有效率为91.89%。治疗组显效的、有效的人数及总有效率均远高于对照组,表明理气止痛汤结合西药治疗PCI术后心绞痛心电图好转情况优越对照组。4.硝酸甘油停减率对比:治疗组停减率为86.49%,对照组停减率为59.46%,说明理气止痛汤结合西药医治PCI术后心绞痛,可以更好地减少病人硝酸甘油的服用量。5.中医证候积分及疗效比较:(1)理气止痛汤结合西药和单纯西药组医治后中医证候积分与同组医治前中医证候积分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理气止痛汤结合西药和单纯西药组相比,医治后中医证候积分对照(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3)理气止痛汤结合西药和单纯西药组中医证候疗效对照(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理气止痛汤结合西药同单纯使用西药医治PCI术后气滞血瘀型心绞痛相比,能够明显改善患者PCI术后心绞痛病症、降低病人心绞痛总积分、降低硝酸甘油服用量、中医证候总积分,减轻患者胸痛、胸闷症状,并且两组病人在肝功、肾功等安全性指标方面未见异常。说明理气止痛汤结合西药医治PCI术后患者心绞痛有效,且具备安全性,可为医疗工作提供指导。

李星[2](2021)在《口服益气活血中成药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文中认为目的:系统评价口服益气活血中成药联合西药常规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为口服益气活血中成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及Cochrane Library7大数据库中自建库至2020年12月有关口服益气活血中成药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评价员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并对最终纳入的文献进行资料提取、方法学质量评价,在过程中如意见不一致则由双方协商或寻找第三方协助解决。使用Revman5.3及STATASE 12软件对纳入文献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以森林图形式呈现,并采用漏斗图检测发表偏倚情况,采用敏感性分析验证结果是否稳健可信。结果:最终共纳入39篇符合要求的有关口服益气活血中成药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RCTs,共395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其中试验组2112例患者,对照组1844例患者。试验组干预措施均为口服益气活血中成药联合西药常规治疗,对照组干预措施均为西药常规治疗。12篇文献报告了 口服益气活血中成药联合西药常规治疗对比西药常规治疗的心绞痛每周发作次数,Meta分析结果:SMD=-2.76,95%CI[-3.79,-1.72],P<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篇文献报告了口服益气活血中成药联合西药常规治疗对比西药常规治疗的心绞痛发作时长,Meta分析结果:SMD=-2.03,95%CI[-2.77,-1.29],P<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篇文献报告了 口服益气活血中成药联合西药常规治疗对比西药常规治疗的心电图有效率,Meta分析结果:RR=1.21,95%CI[1.14,1.28],P<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篇文献报告了口服益气活血中成药联合西药常规治疗对比西药常规治疗的硝酸甘油每日用量,Meta分析结果:MD=-0.78,95%C I[-1.00,-0.56],P<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篇文献报告了口服益气活血中成药联合西药常规治疗对比西药常规治疗的硝酸甘油停减率,Meta分析结果:RR=1.23,95%CI[1.05,1.4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篇文献报告了口服益气活血中成药联合西药常规治疗对比西药常规治疗的MACE事件,Meta分析结果:RR=0.38,95%CI[0.22,0.66],P=0.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篇文献报告了口服益气活血中成药联合西药常规治疗对比西药常规治疗的不良反应事件,Meta分析结果:RR=3.01,95%CI[1.71,5.30],P=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口服益气活血中成药联合西药常规治疗与西药常规治疗相比,具有良好的疗效,可以提高心电图有效率,减少硝酸甘油每日用量,提高硝酸甘油停减率,减少MACE事件的发生;在减少心绞痛每周发作次数和心绞痛发作时长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尚不能得出确切结论;安全性尚可。

郭思宇[3](2021)在《基于整合大数据的丹参类注射剂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上市后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世界卫生组织数据统计显示,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在全球非传染性疾病中排名第一。随着我国的经济水平的飞速发展以及人口老龄化,心血管病死亡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而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诊断标准,ACS可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在临床中,西医常规疗法常被用来治疗ACS,但是其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如不少患者使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出现了并发症,从而提高了 ACS患者的再住院率。为了增强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以及改善患者的预后,中医药辅助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近些年来,丹参类注射剂被推广于ACS的辅助治疗中,且研究显示它们具有活血化瘀、通脉养心的功效。因此,本研究采用网状Meta分析、生物信息学以及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方法,探讨丹参类注射剂治疗ACS的临床评价与作用机制。研究目的:本研究首先采用网状Meta分析的方法,甄选出丹参类注射剂治疗ACS的优势品种,为临床合理用药以及相关治疗指南的制定提供参考。同时,使用生物信息学、网络药理学的方法,科学地预测和辨识影响ACS发生、发展的关键差异基因,从网络的角度系统地揭示丹参类注射剂优势品种治疗ACS的“关键成分”、“核心靶点”、“重要通路”之间的密切关系,为进一步探索中医药治疗ACS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1.网状Meta分析首先,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Cochrane Library、PubMed和Embase等数据库中检索丹参类注射剂治疗ACS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章。随后,根据PICOS原则制定纳入排除标准并筛选文献。同时,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资料提取、数据汇总整理和风险评价。应用WingBUGS 1.4.3、Stata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以及绘制网状关系图、发表偏倚检测图、一致性检验图和多维聚类分析图,得出丹参类注射剂治疗ACS的优势品种。2.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在GEO数据库中检索ACS相关数据集,应用R3.6.1软件中的“Limma”包筛选差异表达基因。通过STRING数据库获取差异基因的蛋白互作信息,导入Cytoscape 3.7.1软件中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图,且采用MCODE、CytoHubba插件分别进行模块分析以及确定关键基因。随后,应用R软件中“ClusterProfiler”包和“GOplot”包对差异基因进行富集分析。3.网络药理学分析方法通过PubMed、CNKI等数据库检索丹红注射剂相关的化学成分,通过PubChem数据库查找候选化合物的SMILES结构信息,并使用ChemDraw软件绘制候选化合物的2D 结构。通过 SuperPred、SwissTargetPrediction 和 BATMAN-TCM 等数据库预测化合物靶点。通过DisGeNET、DigSee、TTD、OMIM和GEO等数据库收集已知或预测ACS的靶点。之后,使用R软件中的“ClusterProfiler包”进行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STRING数据库获取相关蛋白互作数据信息。基于以上信息,采用Cytoscape 3.7.1软件构建相关网络。最后,使用Autodock Tools、Autodock Vina和PyMol软件进行分子对接模拟,以观察关键靶点与对应化合物的结合活性。研究结果:1.丹参类注射剂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网状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53个研究,包含6401个患者,所涉及的丹参类注射剂品种为:丹参注射剂、复方丹参注射剂、丹红注射剂、丹参川芎嗪注射剂、丹参多酚酸盐注射剂、丹参多酚酸注射剂、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剂、冠心宁注射剂。与仅用西医常规疗法相比,所有丹参类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疗法在每个结局指标下有较好的疗效。多维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丹参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疗法和丹红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成为最佳干预措施的概率最大。同时,通过对结局指标主次、干预措施排序、多维聚类分析结果等结果进行综合考虑,将丹红注射剂作为治疗ACS的优势品种进行下一步的作用机制研究。另外,在安全性方面,所报道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过敏性皮疹、呕吐、嗜睡、潮红、头痛和轻度胃肠道反应等。2.基于生物信息学的急性心肌梗死关键差异基因研究结果经严格筛选后,从GEO数据库中下载AMI芯片数据集:GSE66360。对该芯片数据集进行分析,共得到351个差异基因,包括289个下调基因和62个上调基因。随后,通过蛋白互作、富集分析、模块分析、相关性分析以及表达水平分析,最终得到10个可能与AMI发生和发展有关的关键基因,即IL1B、CXCL1、CXCL8、TNF、FPR2、JUN、PPBP、MMP9、TLR2和FCER1,均为上调基因,且呈正相关关系。GO富集分析结果表明,关键基因主要与中性粒细胞、细胞因子有关;KEGG富集分析结果表明,关键基因主要富集在NF-κB信号通路、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TNF信号通路和IL-17信号通路上。3.基于生物信息学的急性心肌梗死与不稳定型心绞痛间关键差异基因研究结果经严格筛选后,从GEO数据库中下载同时包含AMI与UA的芯片数据集(GSE29111,GSE60993)。由于这两个芯片的注释平台、采血时间以及患者来源不同,故分别对这两个数据集进行分析。“GSE29111”共得到242个差异基因:128个上调基因和114个下调基因;“GSE60993”共得到44个差异基因:4个上调基因和40个下调基因。“GSE29111”得到的 10 个关键基因为:BDKRB1、BDKRB2、CCL25、HRH1、KISS1、NPBWR1、GRPR、TACR3、HTR2B和ORM1。GO富集分析结果表明,关键基因主要与炎症反应、G蛋白偶联受体和质膜有关;KEGG富集分析结果表明,关键基因主要富集在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信号通路、钙信号通路和TRP通道的炎性介质调节信号通路上。“GSE60993”所涉及的 10 个关键基因包括 IFI44、FFAR2、GNG10、CXCR2、MCEMP1、FPR2、CLEC4D、IFIT3、RSAD2和PLSCR1。GO富集分析结果表明,关键基因主要与中性粒细胞活化、免疫反应、炎症反应、颗粒、质膜和细胞因子有关;KEGG富集分析结果表明,关键基因主要富集的通路主要体现在信号传导方面,如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信号通路。4.基于网络药理学的丹红注射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机制研究结果通过构建网络、富集分析以及分子对接,共得到10个关键靶点:MAPK1、MAPK3、PIK3CA、MAPK8、JUN、TNF、EGFR、STAT3、SRC、APP。并且这些关键靶点与咖啡酸、阿魏酸、迷迭香酸等化合物之间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GO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关键靶点主要富集在调节血管大小、血液循环、细胞膜、G蛋白偶联以及酶活性等生物过程中。KEGG富集分析结果表明,关键靶点主要富集在糖尿病并发症中AGE-RAGE信号通路、恰加斯病通路和IL-17信号通路等通路上。5.基于网络药理学的丹红注射剂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机制研究结果通过构建网络、富集分析以及分子对接,共得到4个关键靶点:TNF、TLR4、NFKB1和SERPINE1,且它们与迷迭香酸、咖啡酸等化合物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GO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关键靶点主要与凝血、止血、细胞膜区域、血小板α颗粒和肽酶活性相关;KEGG富集分析结果表明,关键基因主要参与NF-κB、TNF、补体和凝血级联、Toll样受体及IL-17等信号通路的调控。研究结论:基于网状Meta分析研究结果,与仅用西医常规疗法相比,丹参类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ACS在提高临床总有效率、缓解不良反应以及降低hs-CRP、CRP、IL-6、FIB水平方面均具有一定的优势。综合运用生物信息学与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揭示了与ACS发生、发展有关的关键基因及所调控的潜在重要通路,且从系统层面阐释丹红注射剂治疗ACS的“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复杂作用机制。然而,由于每个患者对注射剂的反应不同,因此仍然需要根据患者病情、医生用药经验以及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

左泽敏[4](2021)在《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搜集整理相关文献,运用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价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VIP),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The Cochrane Library,Pub Med和EMBASE。检索发表于2021年1月前,运用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随机对照试验,按照纳排标准筛选合格文献,并提取一般资料和实验数据,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30篇符合要求的文献,共2654例患者,其中治疗组(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或联合西药治疗)1358例,对照组(单纯西药治疗或安慰剂治疗)1296例。Meta分析结果如下所示:1.疗效性分析:纳入的23项研究对临床总有效率进行了报道,结果显示两组之间具有显着差异(OR=3.61,95%CI[2.81,4.64],P<0.00001),说明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18项研究评价了心律失常事件数,2项研究未具体描述心律失常类型,其中16项研究评价了室早次数,6项研究评价了房早次数,4项研究评价了交界性早搏次数,4项研究评价了短阵房颤事件数,结果显示,治疗组在控制室早、房早、交界性早搏、短阵房颤数量方面,优于对照组(P值均<0.05)。仅有1项研究评价了短阵室速事件数,结果显示P=0.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效果无差别。16项合并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在控制24h心律失常事件数方面具有明显优势(MD=-213.72,95%CI[-251.21,-176.23],P<0.00001);纳入的8项研究对中医证候疗效进行了报道,结果显示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OR=4.10,95%CI[2.51,6.71],P<0.00001);共有5项研究对心电图疗效进行了报道,结果显示:OR=2.91,95%CI[1.82,4.65],P<0.00001,治疗组较对照组更能改善心电图疗效;有6项研究报道了左室射血分数,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在提高左室射血分数方面更有优势(MD=9.20,95%CI[6.15,12.25],P<0.00001);血液流变学指标:(1)全血粘度高切:有5项研究报道了全血粘度高切指标,结果显示治疗组较对照组更能降低全血粘度高切水平(MD=-0.98,95%CI[-1.09,-0.87],P<0.00001)。(2)全血粘度低切:有5项研究报道了全血粘度低切情况,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更能降低全血黏度低切水平(MD=-1.83,95%CI[-2.31,-1.36],P<0.00001)。(3)血浆黏度:有5项研究报道了血浆黏度指标,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能显着降低血浆黏度水平(MD=-0.42,95%CI[-0.49,-0.35],P<0.00001)。2.安全性分析:纳入的30项研究中,有13篇文献报道了不良反应的具体情况。结果显示治疗组较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OR=0.30,95%CI[0.20,0.46],P<0.00001)。结论:1.运用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能显着提高临床总有效率、中医证候疗效、心电图疗效,有效控制24h心律失常事件数、提高左室射血分数,改善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较单纯西药治疗更有优势。2.运用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少,安全性更高,但长期随访情况未系统研究,不能排除远期副作用的存在。

郑毅成[5](2021)在《中药防治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Meta分析及用药规律的数据挖掘》文中提出研究目的:通过Meta分析,对中药防治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通过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对中药防治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用药规律进行分析。研究方法:Meta分析方面,从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中、英文数据库中检索和遴选自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12月公开发表的与中药防治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相关的临床研究文献。通过使用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全面地准确评估随机对照试验的偏倚风险,以此对文献质量进行综合的评价。同时应用RevMan5.3和STATA 15.1软件对文献中相关结局指标进行Meta分析。数据挖掘方面,基于国内主流数据库检索近二十年有关中药防治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中药复方,通过Excel2019软件建立中药复方数据库,并根据中国药典规范药物名称。根据Excel数据库,行频数分析归纳核心药物,然后分别运用统计软件IBM SPSS Statistics 25的系统聚类进行聚类分析,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并做出关联网络图。从而对数据结果进行分析,探索用药规律、治则治法等。研究结果:Meta分析方面,最终共纳入15篇相关文献,只有1篇文献为低度偏倚风险,属于高质量文献,其余14篇均为中度偏倚风险,质量较低。Meta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口服中药在降低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发生率、提高中医证候疗效有效率、提高心电图疗效有效率、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减少联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且均有统计学意义。同时治疗组用药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数据挖掘方面,本次研究共纳入86首处方,中药97味,所有中药总用药频次为783次,药物使用频次在前10位的依次为丹参、川芎、黄芪、当归、红花、枳壳、赤芍、三七、桃仁、甘草。在功效分类中,活血化瘀药和补虚药使用频次最高,其余高频次药物分类依次为理气药、清热药、化痰药、解表药、止血药。在四气方面,温性药物使用频次最高,其次为寒性药物,接着为平性药物,凉性药物和热性药物使用频次最少。药味中,苦味、甘味、辛味使用频次明显高于其他药味。在归经数据上,肝经出现频次最多,其余依次为脾经、心经、肺经、胃经、肾经、大肠经、胆经、心包经、膀胱经、小肠经、三焦经。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共得到21条关联信息;从复杂网络图得出,川芎、赤芍、丹参、黄芪、当归、红花、桃仁、枳壳等中药常与它药配伍出现;从聚类分析得出三组常用药物组合。研究结论:口服中药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可以有效地改善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预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且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较少见,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在中药防治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方面,治疗以补气活血为主要治疗方法,补气药物多用黄芪、人参、党参之类,活血药物则以川芎、丹参、当归、赤芍、红花、桃仁、三七等为主。常用方剂为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汤、丹参饮、瓜蒌薤白半夏汤、二陈汤、保元汤等。此外,在用药选择上应注重寒温并用、辛甘苦相调,同时注重肝脾调和、心肺同治、心肾相交。

马磊[6](2020)在《益气化痰通脉方治疗PCI术后心绞痛(气虚痰瘀型)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益气化痰通脉方治疗PCI术后心绞痛(气虚痰瘀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总结临床用药经验,指导临床,丰富医学证据。方法:收集72例来自云南省中医医院老年病一病区的PCI术后心绞痛中医辨证为气虚痰瘀型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组予常规西药加中药益气化痰通脉方,以12天为一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患者临床症状、中医症候疗效、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硝酸甘油减停率、hs-CRP、血脂及各项安全性指标的变化情况以科学评价药物疗效和安全性。结果:1.对照组对痰多症状有改善(P<0.05),两组治疗后其他各中医单项证候积分、中医证候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在改善胸闷、心悸、肢体困重、痰多方面,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在改善胸痛、气短、神疲乏力方面,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效(P<0.05)。2.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0.60%和63.60%,治疗组更有优势(P<0.01)。3.经治疗两组硝酸甘油使用量均有所减少(P<0.01),且治疗组效果更明显(P<0.05);4.硝酸甘油减停率,治疗组、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7.50%和75.80%,治疗组更有优势(P<0.01)。5.经治疗两组病例的生活质量、机体机能状态均较前改善(P<0.01);在改善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频率、治疗满意度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在改善躯体活动受限程度、疾病认知度方面,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效(P<0.05)。6.经治疗两组病例炎症状态、血脂水平均较前改善(P<0.01);在改善hs-CRP、TC、TG、LDL-C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提高HDL-C方面,两组疗效差异不明显(P>0.05)。7.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安全性指标比较无显着变化(P值均>0.05)。结论:益气化痰通脉方的使用能明显改善PCI术后心绞痛(气虚痰瘀型)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硝酸甘油的使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机体机能状态、改善hs-CRP及血脂水平;且安全可行,无明显不良反应,可于临床上推广应用。

汪周平[7](2020)在《基因多态性及microRNA联合调控下的儿童华法林个体化用药研究》文中认为第一部分中国大陆地区汉族儿童华法林药物基因多态性研究研究背景华法林是治疗和预防血栓栓塞事件最常用的口服抗凝剂,华法林使用的最大难题是治疗剂量和维持剂量很接近且个体差异大,容易引发出血或栓塞。尽管已知初始剂量和维持剂量的变化取决于体重,年龄,饮食中维生素K的摄入量以及伴随用药,但最近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遗传成分在决定华法林的剂量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重。在过去十年中,大量研究表明,以下二个基因的多态性主要影响成人的华法林维持剂量:负责华法林S代谢的细胞色素P450 2C9(CYP2C9),维生素K环氧还原酶复合物亚基1(VKORC1)。CYP2C9,VKORC1对成人华法林维持剂量的有重要影响,临床药物遗传学实施联合会于2017年发布了剂量指南,建议使用药物遗传学检测来确定成人的华法林初始剂量。蛋白质的表达和功能(包括药物代谢酶)在婴儿期和儿童期是不断发展的,不同蛋白质的发育速度和模式不同,成人和儿童之间的表型与基因型关系经常不同,因此很难将成人的研究推断给儿童。国际药物遗传学研究报告了基因型对儿童最佳华法林维持剂量的影响。研究表明,CYP2C9和VKORC1这两个基因多态性与儿童华法林维持剂量显着相关。但华法林在儿科的临床应用时间短,循证依据有限,目前儿童抗凝治疗以成人研究为基础而推断的,目前儿童华法林研究存在以下问题:1.世界上儿童华法林研究极少;2.无中国儿童研究;3.不同研究基因型的作用差异大,部分研究基因的作用不及年龄等临床因素;4.各研究年龄层差异大,不同年龄层基因作用可能存在差异;5.除VKORC1和CYP2C9外,其他基因型很少涉及表观遗传学未见报道。目前无中国大陆地区汉族儿童华法林药物基因多态性的研究,为此,本研究对中国大陆地区汉族儿童华法林药物基因CYP2C9、VKORC1进行了大规模的基因多态性研究,为中国儿童进行华法林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目的及意义华法林是临床上最广泛使用的口服抗凝药,其治疗窗窄,儿童华法林剂量个体间差异大,容易引发出血或栓塞。成人研究表明,CYP2C9和VKORC1基因多态性可显着影响华法林剂量,但世界上儿童华法林研究极少,且目前无中国大陆地区汉族儿童华法林药物基因多态性的研究,本课题旨在研究中国大陆地区汉族儿童华法林药物基因CYP2C9、VKORC1的基因多态性分布情况,为中国儿童进行华法林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就诊的中国大陆地区汉族儿童2622例为研究对象(男1710例、女912例),其中华南地区660例,华东地区655例,华北地区652例,华西地区655例。其中包括川崎病1388例、非川崎病1238例(其中发热非川崎病患儿82例、其他疾病32例、健康对照1124例)。月龄1~176个月,中位月龄25个月。收集年龄、性别、体重、身高和疾病类型等一般临床资料。本研究经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号:20160730126),所有患儿家属同意并签定书面知情同意书。所有入组儿童,抽取外周静脉血3mL放置于枸橼酸钠抗凝管中,予4℃冰箱保存,5天内用Omega商品化试剂盒提取DNA基因,然后-20℃冰箱保存。待所有者儿童全部收集完毕后,统一通过PCR反应扩增其DNA产物,利用SNaPshot法、焦磷酸测序法和直接测序法等对VKORC1rs9923231、CYP2C9*3rs1057910、VKORC1rs9934438基因进行PCR扩增和序列分析。所有儿童的等位基因分布频率采用Hardy-Weinberg检验方法进行检测。按性别分组,VOKRC1rs9923231,CYP2C9*3 rs1057910、VKORC1rs9934438三个基因型分布的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按疾病类别进行分组,VOKRC1rs9923231、CYP2C9*3rs1057910、VKORC1rs9934438三个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的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分析性别及疾病类型与上述基因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的关系。结果纳入本研究中国大陆地区汉族儿童2622例,基因检测显示VKORC1 rs9923231基因TT、CT、CC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分别为80.32%、18.38%、1.30%;VKORC1 rs9934438基因AA,AG,GG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分别为79.94%,18.76%,1.30%。CYP2C9*3rs1057910 基因 AA,AC,CC 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分别为 92.37%,7.4%,0.23%。按性别分组,三个基因 CYP2C9*3 rs1057910、VOKRC1 rs9923231、VOKRC1 rs9934438基因型基因的基因型分布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即性别对中国汉族儿童VOKRC1 rs9923231、VOKRC1rs9934438和CYP2C9*3 rs1057910基因型分布无影响。按疾病类型分为川崎病组(n=1388)和对照组(n=1238),VOKRC1 rs9923231、VOKRC1rs9934438和CYP2C9*3 rs105791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1.中国大陆地区汉族儿童华法林基因CYP2C9*3rs1057910以野生型为主,而华法林基因VKORC1 rs9934438和rs9923231以变异型为主;2.性别及疾病分类对中国大陆地区汉族儿童VOKRC1 rs9923231、VOKRC1rs9934438和 CYP2C9*3 rs1057910基因型分布无影响;3.中国大陆地区汉族儿童VKORC1 rs9923231、CYP2C9*3 rs1057910和VKORC1 rs9934438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突变率和国外华裔人群相似,但与高加索人群有明显差异;4.儿童华法林药物基因的多态性与华法林剂量,出血及血栓等并发症状密切相关,儿童华法林用药前,需进行华法林药物基因组学检测,有助于安全、有效地个体化治疗。第二部分基因多态性及microRNA联合调控下的儿童华法林个体化用药模型的研究研究背景川崎病导致的冠状动脉瘤(CAA),易并发冠状动脉血栓、狭窄甚至闭塞,可导致缺血性心肌病,其已经成为儿童获得性心脏病的最常见原因。指南建议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巨大瘤的患儿需长期口服华法林治疗。然而,儿童华法林治疗窗窄,难以达到稳态剂量,与成人不同,目前国际上没有儿童华法林统一用法标准及预测剂量公式,儿童华法林的用法仅仅基于有效的临床经验,难以达到稳定剂量,且易出现出血及血栓等并发症。华法林剂量达稳态与遗传基因学密切相关,有人种差别,儿童和成人也有差别,不同个体服用药物剂量相差20倍以上,限制了华法林在儿童中的广泛应用。目前无中国儿童川崎病冠状动脉瘤患儿华法林剂量达稳态计算公式。本文联合基因多态性、microRNA,临床等因素,探讨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瘤患儿华法林用法用量及稳定剂量,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得出中国儿童华法林稳定剂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尝试建立儿童华法林用法剂量计算模型,为儿童临床合理个体化华法林治疗提供依据。目的对于患有川崎病导致的巨大冠状动脉瘤的儿童,需要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但因儿童华法林个体差异较大,难以预测华法林剂量。成人研究表明,维生素K环氧合酶还原酶1(VKORC1)和细胞色素P4502C9(CYP2C9)的基因多态性影响华法林剂量的主要基因。我们研究了 VKORC1、CYP2C9基因型和microRNA对川崎病导致的巨大冠状动脉瘤患儿的华法林剂量的影响,结合性别、年龄、体重,体表面积等临床因素,通过变量回归分析评价影响中国儿童华法林稳定剂量的主要因素,试图建立儿童华法林用法剂量模型,为中国儿童华法林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1、病例纳入标准①在我院诊断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巨大瘤的患儿或冠状动脉短期内急剧扩张并有血栓样回声者;②药物依从性佳且可以坚持长期随诊;③口服稳定剂量华法林≥2个月,同时期目标国际化比值比(INR)稳定在1.5~2.5≥2个月;④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常规、尿常规指标均在正常值范围者。2、排除标准可能存在其他导致冠状动脉瘤的疾病,如多发性血管炎、慢性EB病毒感染等。3、选择了 CYP2C9*2(rs1799853)、CYP2C9*3(rs1057910)、VKORC1(rs9923231)、miRNA133a-2-191G>A 基因位点的多态性进行检测并分组分析,CYP2C9再分为AA型、AC型和CC型,VKORC1 rs9923231 再分为 TT 型、TC 型和 CC 型。miRNA133a-2-191G>A 再分为GG型,GA型和AA型。在华法林用药前和用药后后行上述基因检测,分为华法林治疗前基因检测和治疗后基因检测组。4、华法林药物基因多态性的检测采集患儿外周静脉血3 mL(已用二胺四乙酸抗凝),使用TaqMan实时聚合酶链反应对VKORC1(rs 9923231)和CYP2C9*3(rs 1057910),CYP2C9*2(rs1799853)及 miRNA133a-2-191G>A进行基因分型,操作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根据CYP2C9*2、CYP2C9*3、VOKRC1,miRNA133a-2-191G>A序列设计引以野生型作为参考序列,采用SNaPshot法、焦磷酸测序法和直接测序法等对VKORC1(rs 9923231),CYP2C9*3(rs1057910),CYP2C9*2(rs1799853)及miRNA133a-2-191G>基因进行PCR扩增和序列分析。5、记录患儿的临床和遗传数据。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以评估临床和华法林基因多态性对华法林维持剂量的影响。结果1.基因型之间的比较VKORC1的CT或CC基因型患儿(rs9923231)华法林剂量要比TT基因型患儿高(0.130±0.033 vs.0.103±0.030mg/kg.d,p<0.05)。只有 3 例患儿携带CYP2C9*3等位基因(rs1057910),其华法林剂量低于野生CYP2C9*1/*1 基因型(0.127±0.039 vs.0.107±0.032 mg/kg.d,p>0.05)。合并 VKORC1 CC/CT和CYP2C9*1/*1的患儿基因型的华法林剂量高于VKORC1 TT的和CYP2C9*1/*1 基因型(0.127±0.336vs.0.104±0.292mg/kg·d,p<0.05)。其他基因型之间没有发现显着差异。具有VKOCR1 TT基因型的患儿达到目标INR 比具有CT或CC基因型的人更早(10.38±8.88 vs.27.89±15.70 天,p<0.01)。CYP2C9*1/患儿和*1/*1患儿,在相同时间达到了目标 INR(13.23±.12.47vs.25.67±2.08 天,p>0.01)。miRNA133a-2-191G>A GG、GA、AA 基因型频率分别为 94.6%、3.2%和1.2%,具有miRNA133a-2-191G>A三种基因型的患儿,均对华法林稳态剂量没有显着影响。2.临床和遗传变量对华法林剂量的影响在多变量回归分析中,华法林剂量与年龄,体重,身高,体表面积和VKORC1显着相关基因型。CYP2C9基因型和miRNA133a-2-191G>A基因型的INR没有统计学意义。将候选变量输入到最终的多元回归分析中。体重和VKORC1基因型占最终模型总变异的44.2%。与VKORC1基因型相比,体重对华法林剂量的影响更大(分别为33.0%和11.2%)。体重与华法林剂量呈负相关(r=-0.58,p<0.05)。3.儿童华法林剂量模型预测中国儿童华法林剂量的预测算法如下:华法林每日剂量(mg/kg)=0.133-0.002*体重(kg)+0.026*VKORC1(VKORC1:CC/CT 类型为 1;TT 类型为 0)结论1.体重和VKORC1基因型主要决定了中国儿童川崎病患儿的华法林剂量。2.CYP2C9基因型和miRNA133a-2-191G>A基因型对中国儿童川崎病的华法林剂量无明显影响。3.基于体重和VKORC1基因型的儿童华法林剂量模型有助于准确预测儿童华法林所需剂量。4.该华法林剂量模型的有效性必须在具有不同适应症的其他种族的人群中进行验证。

孙杰[8](2020)在《280例白塞病临床回顾性分析》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对280例白塞病(Becet’s Disease,B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我院白塞病的临床特点,进一步认识白塞病的临床特征及发病规律,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收集2009年11月至2019年11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及口腔门诊白塞病患者的病例资料,包括姓名、性别、民族、地域、年龄(首发年龄、诊断年龄、住院年龄、各临床特点出现的年龄)、既往史、家族史、首发症状、首诊科室、首诊症状、入院前诊断、病因与诱因、病程(首发症状到本次就诊时间、首发症状到各临床特点出现的时间)、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组织病理检查等,并应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80例白塞病患者中,男性95例(33.93%),女性185例(66.07%),男女比例为1:1.95,发病年龄4-84岁,中位数为34岁,20-40岁(52.14%)发病多见,诊断年龄中位数为37岁。口腔溃疡发生率为97.86%,为最常见的临床表现。生殖器溃疡为80.36%,生殖器溃疡中,女性平均发病年龄34.88±13.04岁,男性平均发病年龄40.04±16.00岁,女性生殖器溃疡发病年龄早于男性(P<0.05)。其他临床表现依次为皮肤损害(结节性红斑、毛囊炎、皮疹、丘疹、斑丘疹等)57.14%、关节受累为27.86%、眼部受累为20.36%、消化系统受累为13.57%、心脏受累为8.93%、肾脏受累为6.79%、甲状腺受累为6.79%、神经系统受累为6.07%、血管受累为5.36%、肺部受累为4.29%、血液系统受累为3.75%。首诊症状中以口腔溃疡或口腔溃疡合并其他症状最常见,首诊科室以皮肤科或风湿免疫科较为常见。实验室检查中,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升高54.39%、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升高55.74%、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升高14.84%、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rophil ratio,NEUT)升高15.23%、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ANA)阳性21.36%、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 G)升高16.04%、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 A)升高10.38%、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 M)升高3.32%、C3升高5.19%、C3降低7.08%、C4升高6.10%、抗链球菌溶血素O(Antistreptolysin O,ASO)升高8.29%。实验室检查中,各项指标男女阳性率无明显差异性。78例患者行针刺试验检查,阳性44例(56.41%),男性15例(19.23%),女性29例(37.18%),可疑阳性6例。46例行组织病理检查,皮肤组织37例,消化道黏膜8例,外阴黏膜组织1例,皮肤组织及外阴黏膜组织病理表现为血管炎,多为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消化道黏膜组织病理表现为慢性炎症或者慢性炎伴急性炎。结论:1.白塞病以青壮年多见,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男女发病年龄未见明显差异,但女性生殖器溃疡发病年龄早于男性。2.白塞病首发症状以口腔溃疡或口腔溃疡合并其他症状最为常见,首诊科室以皮肤科或风湿免疫科较为常见。3.在白塞病患者中,女性结节性红斑发生率高于男性,男性皮疹、毛囊炎、血管病变发生率高于女性。4.相较于有生殖器溃疡BD患者,无生殖器溃疡BD患者更易并发眼部病变。

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药师协会[9](2018)在《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文中研究表明循证医学相关方法说明2018年3月1日,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和中国药师协会组成指南修订联合委员会,经3次联合会议讨论后最终确定了指南修订的总体原则及新指南拟回答的核心问题。指南工作组针对这些核心问题制定了具体的文献检索和评价策略,综合评价、筛选出相关文献。修订过程主要

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药师协会[10](2016)在《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文中提出1冠心病概述1.1定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痉挛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发的心脏病,统称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或冠状动脉疾病,简称冠心病,归属为缺血性心脏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的最常见类型。1.2解剖及病理生理机制冠状动脉分为左、右两支,分别位于主动脉窦的左、右开口。左冠状动

二、中药联合抗凝剂治疗心脏内血栓2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药联合抗凝剂治疗心脏内血栓2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理气止痛汤治疗冠心病PCI术后气滞血瘀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一般资料
        1.3 病例选择
        1.3.1 西医诊断标准
        1.3.2 中医诊断标准
        1.3.3 纳入标准
        1.3.4 排除标准
        1.3.5 剔除、中止试验标准
        1.3.6 脱落病例标准
        1.3.7 脱落病例处理
        1.3.8 伦理
    2.研究方法
        2.1 研究方案
        2.2 观察指标
        2.2.1 心绞痛积分评定标准
        2.2.2 心绞痛疗效判定标准
        2.2.3 硝酸甘油停减率判定标准
        2.2.4 中医症状积分判定标准
        2.2.5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2.2.6 心电图疗效评定
        2.2.7 安全性评价
        2.2.8 数据统计方法
研究结果
    1.心绞痛总积分比较
    2.心绞痛疗效对照
    3.中医症状总积分比较
    4.中医证候疗效对照
    5.医治前组间中医症状单项积分对照
    6.组内中医症状单项积分比较
    7.治疗后组间中医症状单项积分
    8.心电图疗效比较
    9.硝酸甘油停减率比较
讨论
    1.PCI术后心绞痛的现代医学研究
        1.1 PCI术后心绞痛的发病机制
        1.2 PCI术后心绞痛的西医治疗
    2.PCI术后心绞痛的中医研究
        2.1 PCI 术后心绞痛的主要病因病机
        2.2 PCI 术后心绞痛的主要证型
        2.3 PCI术后心绞痛的中医治疗
    3.导师的理论基础
    4.疗效分析
        4.1 中医证候疗效分析
        4.2 PCI术后心绞痛的疗效分析
    5.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综述 综述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绞痛的诊疗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B 中医症状积分评定标准
致谢
作者简介

(2)口服益气活血中成药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1 循证医学在冠心病中的应用
        1.1 循证医学与系统评价
        1.2 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系统评价研究现况
    2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2.1 流行病学
        2.2 危险因素
        2.3 发病机制
        2.4 治疗
    3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中医研究进展
        3.1 病名
        3.2 病因病机
        3.3 治疗
    参考文献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纳入标准
    1.2 文献排除标准
    1.3 文献检索
    1.4 文献筛选、数据提取
    1.5 质量评价
    1.6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2.2 文献筛选结果
    2.3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2.4 纳入研究偏倚风险评价
    2.5 Meta分析结果
3 讨论
    3.1 益气活血中成药在不稳定型心绞痛中的应用
    3.2 Meta分析结果
    3.3 局限性
4 结论
5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3)基于整合大数据的丹参类注射剂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上市后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丹参类注射剂治疗心血管疾病系统评价/Meta分析研究现状
    综述二 丹参类注射剂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作用机制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网状Meta分析与生物信息学研究
    一、基于网状Meta分析的丹参类注射剂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评价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二、基于生物信息学的急性心肌梗死关键差异基因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2 技术路线图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三、基于生物信息学的急性心肌梗死与不稳定型心绞痛关键差异基因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技术路线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四、基于网络药理学的丹红注射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机制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技术路线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五、基于网络药理学的丹红注射剂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机制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技术路线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4)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中医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认识与研究进展
        1.1 病名
        1.2 病因病机
        1.3 辨证分型
        1.4 治疗
    2.现代医学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认识与研究进展
        2.1 冠心病心律失常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2.2 现代医学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治疗进展
第二部分 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Meta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1.3 文献检索
        1.4 文献质量评价
        1.5 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 纳入的研究
        2.2 研究特点
        2.3 质量评价
        2.4 结局指标Meta分析
        2.5 敏感性分析
讨论
    1.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理论基础
    2.中药使用情况
    3.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疗效分析及安全性评价
    4.影响Meta分析结论的因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个人简介

(5)中药防治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Meta分析及用药规律的数据挖掘(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研究进展
    1 概述
    2 中医研究现状
        2.1 病因病机
        2.2 治疗与方法
    3 西医研究现状
        3.1 冠脉支架内再狭窄与危险因素
        3.2 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病机制
        3.3 处理与对策
    4 总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章 中药防治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Meta分析
    第一节 资料与方法
        1 纳入及排除标准
        2 文献检索方法
        3 文献筛选
        4 方法学评估
        5 数据提取
        6 数据分析
    第二节 研究结果
        1 文献检索结果
        2 纳入文献基本特征
        3 文献质量的方法学评估
        4 Meta分析结果
    第三节 讨论与总结
        1 结果分析
        2 小结
第二章 中药防治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数据挖掘
    第一节 资料与方法
        1 处方来源
        2 文献筛选
        3 建立原始资料数据库
        4 数据分析
    第二节 研究结果
        1 频数分析结果
        2 关联规则分析
        3 聚类分析
    第三节 讨论与总结
        1 结果分析
        2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6)益气化痰通脉方治疗PCI术后心绞痛(气虚痰瘀型)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引言
研究方案
    1 病例选择
    2 研究方法
    3 观察指标
    4 统计方法
研究结果
    1 两组病例剔除及脱落情况
    2 一般情况比较
    3 中医疗效性指标比较
    4 西医疗效性指标比较
    5 安全性指标比较
    6 不良反应观察
讨论与分析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结果分析
    3 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PCI术后心绞痛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1 PCI术后心绞痛的西医认识
    2 PCI术后心绞痛的中医认识
    3 结语
    参考文献
附表
    附表1: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
    附表2:加拿大心血管学会(CCS)心绞痛分级标准
    附表3:患者一般信息表
    附表4:安全性指标
    附表5:中医主要证候积分
    附表6: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
    附表7:疗效性指标
    附表8:不良反应观察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7)基因多态性及microRNA联合调控下的儿童华法林个体化用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中国大陆地区汉族儿童华法林药物基因多态性研究
    1 研究背景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基因多态性及microRNA联合调控下的儿童华法林个体化用药模型的研究
    1 研究背景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不足和展望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华法林在儿童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与管理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基因多态性对儿童华法林剂量的影响
        参考文献
缩略语中英文对照
博士期间成果
致谢

(8)280例白塞病临床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2.分组设计
    3.统计学方法
结果
    1.一般资料
    2.首诊情况
    3.临床表现
    4.实验室检查
    5.组织病理检查
讨论
    1.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2.BD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分析
    3.男性与女性BD患者对比分析
    4.BD有无生殖器溃疡对比分析
    5.BD和妊娠的关系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白塞病的治疗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致谢

(9)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论文提纲范文)

循证医学相关方法说明
1 冠心病概述
    1.1 冠心病的定义
    1.2 冠心病的解剖及病理生理学机制
    1.3 冠心病的临床分型
        1.3.1慢性心肌缺血综合征
        1.3.1.1隐匿型冠心病
        1.3.1.2稳定型心绞痛
        1.3.1.3缺血性心肌病
        1.3.2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1.3.2. 1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1.3.2. 2 不稳定型心绞痛
        1.3.2. 3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1.4 冠心病的流行病学
        1.4.1 国际冠心病流行情况
        1.4.2 我国冠心病流行情况
    1.5 冠心病危险因素及预防
2 冠心病用药分类
    2.1 改善缺血、减轻症状的药物
        2.1.1 β受体阻滞剂
        2.1.2 硝酸酯类药物
        2.1.3 钙通道阻滞剂
        2.1.4 其他治疗药物
        2.1.5 减轻症状、改善缺血的药物治疗建议
    2.2 预防心肌梗死, 改善预后的药物
        2.2.1 阿司匹林
        2.2.2 氯吡格雷
        2.2.3 替格瑞洛
        2.2.4抗凝药物
        2.2.5 β受体阻滞剂
        2.2.6 他汀类药物
        2.2.7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2.2.8 改善预后的药物治疗建议
    2.3 用于冠心病的相关中成药
3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3.1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概念
    3.2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3.2.1 诊断
        3.2.2 鉴别诊断
    3.3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危险分层
        3.3.1 低危患者
        3.3.2 中危患者
        3.3.3 高危患者
    3.4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治疗策略
        3.4.1 治疗原则和目标
        3.4.2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治疗
        3.4.2. 1 住院后初始处理
        3.4.2. 2 溶栓治疗
        3.4.2. 3 抗栓治疗
    3.5 调脂治疗
    3.6 其他治疗 (表3-5)
    3.7不稳定型心绞痛及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治疗
        3.7.1 一般治疗
        3.7.2 抗缺血治疗 (表3-7)
        3.7.3 抗血小板治疗 (图3-8)
        3.7.4 抗凝治疗 (表3-11, 表3-12, 表3-13)
4 稳定型冠状动脉疾病
    4.1 概述
    4.2 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4.3 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病情评估
        4.3.1 临床评估
        4.3.2 负荷试验
        4.3.3 左心室功能
        4.3.4 单电子发射CT成像
        4.3.5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
        4.3.6 冠状动脉造影
    4.4 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原则
        4.4.1 建议健康的生活方式
        4.4.2 循证药物治疗
        4.4.3 血运重建
    4.5 药物的选择和合理使用
        4.5.1缓解心绞痛/心肌缺血治疗的药物
        4.5.2 预防危险事件治疗的药物
5 微血管性心绞痛
    5.1 微血管性心绞痛的定义
    5.2 微血管性心绞痛的病因与机制
        5.2.1内皮功能不全及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
        5.2.2 炎性因子
        5.2.3 心脏自主神经系统失调
        5.2.4 雌激素水平紊乱
        5.2.5冠状动脉慢血流综合征
        5.2.6 神经内分泌及代谢因素
    5.3微血管性心绞痛的临床表现
    5.4 微血管性心绞痛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5.5 微血管性心绞痛的药物治疗
        5.5.1 β受体阻滞剂
        5.5.2 硝酸酯类药物
        5.5.3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5.5.4他汀类药物
        5.5.5 尼可地尔
        5.5.6 钙通道阻滞剂
        5.5.7 其他药物
        5.5.8 中成药
    5.6微血管性心绞痛的非药物治疗手段
6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6.1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定义
        6.1.1完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6.1.2 心肌梗死后的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6.1.3心绞痛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6.2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可能机制
        6.2.1 血浆内啡肽升高
        6.2.2 致痛物质未达到痛阈
        6.2.3 疼痛信号神经的改变对心绞痛的影响
    6.3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
        6.3.1 动态心电图
        6.3.2心电图运动试验
        6.3.3 负荷超声心动图
        6.3.4 核素心肌灌注显像
    6.4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预防及治疗
        6.4.1 预防
        6.4.2 治疗
7 冠心病特殊合并症
    7.1 冠心病合并高血压
        7.1.1 概述
        7.1.2 降压治疗原则
        7.1.3 降压治疗的启动
        7.1.4 血压目标管理
        7.1.5 药物推荐
        7.1.6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7.2 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
        7.2.1 概述
        7.2.2 冠心病合并急性心力衰竭
        7.2.2. 1 发病机制
        7.2.2. 2 诊断及评估
        7.2.2. 3 药物治疗
        7.2.3 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
        7.2.3. 1 发病机制
        7.2.3. 2 诊断及评估
        7.2.3. 3 药物治疗
    7.3 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
        7.3.1 风险评估是平衡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血栓和出血风险的前提
        7.3.2 规范抗栓是平衡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血栓和出血风险的关键
        7.3.2. 1《2014年欧洲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 (或) 接受经皮冠脉/瓣膜介入治疗联合共识》相关推荐 (表7-14) 。
        7.3.2. 2《2016年ESC心房颤动管理指南》相关推荐 (表7-15, 图7-2, 图7-3)
        7.3.2. 3《老年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诊治中国专家建议 (2016) 》相关推荐
        7.3.2. 4 华法林及新型口服抗凝药的应用
        7.3.2. 5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联合口服抗凝药物出血管理
    7.4 冠心病合并瓣膜性心脏病
        7.4.1 概述
        7.4.2 一般药物治疗
        7.4.2. 1 主动脉瓣反流
        7.4.2. 2 主动脉瓣狭窄
        7.4.2. 3 二尖瓣反流
        7.4.2. 4 二尖瓣狭窄
        7.4.2. 5 三尖瓣反流
        7.4.2. 6 三尖瓣狭窄
        7.4.3 抗凝治疗
        7.4.3. 1 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
        7.4.3. 2 瓣膜置换术后
    7.5 冠心病与脑卒中
        7.5.1 概述
        7.5.2 冠心病合并脑卒中的抗栓治疗原则
        7.5.2. 1 冠心病合并出血性脑卒中
        7.5.2. 1. 1 抗栓药物致颅内出血的机制:颅内出血
        7.5.2. 1. 2 抗栓治疗的出血风险评估:对于ACS患
        7.5.2. 1. 4 冠心病患者缺血相关评估及意义:当颅
        7.5.2. 2 冠心病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7.5.3 具体治疗方案
        7.5.3. 1 抗血小板治疗抗血小板治疗是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基石。
        7.5.3. 3 他汀类药物调脂治疗
        7.5.3. 4 其他
    7.6 冠心病合并肺栓塞
        7.6.1 概述
        7.6.2 稳定性冠心病合并急性肺栓塞
        7.6.2. 1 抗凝治疗
        7.6.2. 2 溶栓治疗
        7.6.2. 3 临床常用溶栓药物及用法
        7.6.3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急性肺栓塞
    7.7 冠心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7.7.1 概述
        7.7.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影响冠心病的发病机制
        7.7.3 冠心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药物治疗
        7.7.3. 1 β2受体激动剂
        7.7.3. 2 β受体阻滞剂
    7.8 冠心病合并消化道出血
        7.8.1 概述
        7.8.2 抗血小板药物与质子泵抑制剂联用
        7.8.2. 1 抗血小板药物损伤消化道机制
        7.8.2. 2 质子泵抑制剂
        7.8.3 消化道出血风险评估与预防策略
        7.8.4 消化道出血的处理
        7.8.4. 1 停用抗血小板药物
        7.8.4. 3 内镜止血治疗
        7.8.5 止血后治疗药物选择
    7.9 冠心病合并肝功能障碍
        7.9.1 概述
        7.9.2 常用的肝功能评价指标
        7.9.3 肝功能障碍患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改变
        7.9.4 肝功能障碍患者的用药原则
        7.9.6 他汀类药物在合并肝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7.9.7 他汀类药物所致肝功能异常的预防
        7.9.8 他汀类药物所致肝损害的治疗
    7.1 0 冠心病合并慢性肾脏疾病
        7.1 0. 1 概述
        7.1 0. 2 慢性肾脏病的定义和分期
        7.1 0.2.1 定义
        7.1 0.2.2 分期
        7.1 0. 3 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合理药物治疗
        7.1 0.3.1 抗栓药物治疗
        7.1 0.3.1. 1 溶栓治疗:尽管直接PCI是STEMI患
        7.1 0.3.1. 2 抗凝治疗
        7.1 0.3.1. 3 抗血小板治疗
        7.1 0.3.2 他汀类药物
        7.1 0.3.3 抗缺血治疗
    7.1 1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
        7.1 1. 1 概述
        7.1 1. 4 诊断
        7.1 1. 5 治疗
        7.1 1.5.1 一般治疗
        7.1 1.5.2 抗缺血治疗
        7.1 1.5.3 调脂治疗
        7.1 1.5.4 β受体阻滞剂
        7.1 1.5.5 硝酸酯类药物
        7.1 1.5.6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7.1 2 冠心病合并甲状腺疾病
        7.1 2. 1 概述
        7.1 2. 2 冠心病合并临床和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7.1 2.2.1
        7.1 2.2.2 诊断
        7.1 2.2.3 治疗
        7.1 2. 3 冠心病合并临床和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7.1 2.3.1
        7.1 2.3.2 诊断
        7.1 2.3.3 治疗
        7.1 2.3.4 特殊情况管理推荐
    7.1 3 冠心病合并风湿免疫疾病
        7.1 3. 1 概述
    7.1 4 冠心病合并外科手术
        7.1 4. 1 概述
        7.1 4. 2 药物选择
        7.1 4.2.1 β受体阻滞剂
        7.1 4.2.2 他汀类药物
        7.1 4.2.3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7.1 4.2.4 硝酸酯类药物
        7.1 4.2.5 抗血小板药物
        7.1 4.2.6 抗凝药物
        7.1 4.2.7 钙通道阻滞剂
        7.1 4.2.8 α2受体激动剂
        7.1 4. 3 注意事项
        7.1 4.3.1 β受体阻滞剂
        7.1 4.3.2 他汀类药物
        7.1 4.3.3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7.1 4.3.4 硝酸酯类药物
        7.1 4.3.5 抗血小板、抗凝药物
    7.1 5 冠心病合并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疾病
        7.1 5. 1 概述
        7.1 5. 1 诊断与鉴别诊断
        7.1 5.1.1 冠心病诊断方法见本书相关章节。
        7.1 5.1.2 外周动脉疾病诊断方法 (图7-11)
        7.1 5. 3 冠心病合并外周动脉疾病患者治疗
        7.1 5.3.1 降低心血管风险的治疗 (表7-40)
        7.1 5.3.2 缓解症状的治疗 (表7-41)
8 冠心病特殊类型
    8.1 川崎病所致冠状动脉病变
        8.1.1 概述
        8.1.2 临床诊断
        8.1.2. 1 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害的诊断
        8.1.2. 2 美国心脏协会制定的冠状动脉瘤分类
        8.1.3. 1 阿司匹林
        8.1.3. 2 大剂量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
        8.1.3. 3 冠状动脉瘤的治疗主要采用抗凝及溶栓治疗。
        8.1.3. 4 冠状动脉狭窄的治疗
        8.1.3. 5 其他药物
        8.1.4 预后及随访
    8.2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所致冠心病
        8.2.1 概述
        8.2.2 筛查
        8.2.3 诊断
        8.2.4 调脂药物治疗
        8.2.4. 1 调脂治疗原则FH目前尚不能在精准诊
        8.2.4. 3 调脂药物治疗目标
        8.2.4. 4 调脂药物种类及选择 (表8-2)
        8.2.4. 5 联合治疗
    8.3 非粥样硬化性冠心病
        8.3.1 冠状动脉痉挛
        8.3.1. 1 概述
        8.3.1. 2 药物治疗策略
        8.3.2 冠状动脉肌桥
        8.3.2. 1 概述
        8.3.2. 2 药物治疗策略
        8.3.3 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
        8.3.3. 1 概述
        8.3.3. 2 药物治疗策略
9 冠心病相关中成药治疗
    9.1 中医分型及用药
        9.1.1 心血瘀阻
        9.1.2 痰浊内阻
        9.1.3 气滞血瘀
        9.1.4 气虚血瘀
        9.1.5 寒凝血瘀
        9.1.6 瘀热互结
        9.1.7 气阴两虚
        9.1.8 心肾阳虚
        9.1.9 心肾阴虚
    9.2 中药的现代医学作用机制
        9.2.1 抗血小板作用
        9.2.3 改善冠状动脉血管内皮功能、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9.2.4 抗氧化及炎性反应作用
        9.2.5 改善冠心病患者精神焦虑及抑郁状态的作用
        9.2.6 改善缺血性心律失常作用
1 0 冠心病常用药物用药小结
    1 0.2 冠心病二级预防常用药物
    1 0.3 冠心病介入围术期抗凝及溶栓治疗常用药物
    1 0.4 冠心病合并其他疾病的用药

(10)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论文提纲范文)

1 冠心病概述
    1.1 定义
    1.2 解剖及病理生理机制
    1.3 临床分型
        1.4.1 国际冠心病流行情况
        1.4.2 我国冠心病流行情况
    1.5 危险因素及预防
2 冠心病用药分类
    2.1 减轻症状、改善缺血的药物
        2.1.1 β受体阻滞剂
        2.1.2 硝酸酯类药物
        2.1.3 CCB
        2.1.4 其他治疗药物
        2.1.5 减轻症状、改善缺血的药物治疗建议
    2.2 预防心肌梗死、改善预后的药物
        2.2.1 阿司匹林
        2.2.2 氯吡格雷
        2.2.3替格瑞洛
        2.2.4 β受体阻滞剂
        2.2.5 他汀类药物
        2.2.6 ACEI或ARB
        2.2.7 改善预后的药物治疗建议
3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理用药指南
    3.1 定义
    3.2 危险分层
    3.3 诊断和鉴别诊断
        3.3.1 诊断
        3.3.2 鉴别诊断
    3.4 治疗策略
        3.4.1 治疗原则和目标
        3.4.2 STEMI的治疗
        3.4.2. 1 住院后初始处理
        3.4.2.2溶栓治疗
        3.4.2. 3 抗栓治疗
        3.4.2. 4 抗心肌缺血
        3.4.2. 5 调脂治疗
        3.4.2. 6 其他治疗
        3.4.3 UA及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的治疗
        3.4.3. 1 一般治疗
        3.4.3. 2 抗缺血治疗(具体推荐见表1)
        3.4.3. 3 抗血小板治疗(表2)
        3.4.3. 4 抗凝治疗
4 慢性稳定型心绞痛合理用药指南
    4.1 诊断与鉴别诊断
    4.2 病情评估
        4.2.1 临床评估
        4.2.2 负荷试验
        4.2.3 左心室功能
        4.2.4 心肌缺血成像(SPECT)
        4.2.5 冠状动脉CTA
        4.2.6 冠状动脉造影
    4.3 治疗原则
        4.3.1 建议健康的生活方式
        4.3.2 循证药物治疗
        4.3.3 血运重建
    4.4 药物的选择和合理使用
        4.4.1 缓解心绞痛/心肌缺血治疗的药物
        4.4.2 预防危险事件治疗的药物
5 微血管性心绞痛
    5.1 定义
    5.2 病因与机制
        5.2.1 内皮功能不全及MCD
        5.2.2 炎性反应
        5.2.3 心脏自主神经系统失调
        5.2.4 雌激素水平紊乱
        5.2.5 冠状动脉慢血流综合征
        5.2.6 神经内分泌及代谢因素
    5.3临床表现
    5.4 诊断及鉴别诊断
    5.5 药物治疗
        5.5.1 β受体阻滞剂
        5.5.2 CCB
        5.5.3 硝酸酯类药物
        5.5.4 ACEI
        5.5.5 他汀类药物
        5.5.6 其他药物
    5.6 非药物治疗
6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6.1 定义及分型
        6.1.1 完全SMI
        6.1.2心肌梗死后的SMI
        6.1.3 心绞痛伴SMI
    6.2 可能机制
    6.3 诊断
        6.3.1 动态心电图
        6.3.2 心电图运动试验
        6.3.3 负荷超声心动图
        6.3.4核素心肌灌注显像
    6.4 预防及治疗
        6.4.1 预防
        6.4.2 治疗
7 冠心病特殊合并症的用药治疗原则
    7.1 冠心病合并高血压
        7.1.1 概述
        7.1.2 药物选择
        7.1.2. 1 降压治疗的启动
        7.1.2. 2 目标管理
        7.1.2. 3 药物推荐
        7.1.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7.2 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
        7.2.1 概述
        7.2.2 冠心病合并急性心力衰竭
        7.2.2. 1 发病机制
        7.2.2. 2 诊断及评估
        7.2.2. 3 药物治疗
        7.2.3 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
        7.2.3. 1 发病机制
        7.2.3. 2 诊断及评估
        7.2.3. 3 药物治疗
    7.3 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
        7.3.1 概述
        7.3.2 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血栓和出血风险评估
        7.3.3 规范抗栓治疗是平衡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血栓和出血风险的关键
        7.3.3. 1 稳定性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抗栓治疗
        7.3.3. 2 NSTE-ACS合并心房颤动的抗栓治疗
        7.3.3. 3 STEMI合并心房颤动行直接PCI患者的抗栓治疗
        7.3.4 NOAC
        7.3.4. 1 直接凝血酶抑制剂——达比加群酯
        7.3.4. 2 直接因子Ⅹa抑制剂
        7.3.5 注意事项
    7.4 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疾病
        7.4.1 概述
        7.4.2 一般药物治疗
        7.4.2. 1 主动脉瓣反流
        7.4.2. 2 主动脉瓣狭窄
        7.4.2. 3 二尖瓣反流
        7.4.2.4二尖瓣狭窄
        7.4.2. 5 三尖瓣反流
        7.4.2. 6 三尖瓣狭窄
        7.4.3 抗凝治疗
        7.4.3. 1 心脏瓣膜疾病合并心房颤动
        7.4.3. 2 瓣膜置换术后
    7.5 冠心病合并脑卒中
        7.5.1 概述
        7.5.2 流行病学
        7.5.3 冠心病合并脑卒中的抗栓治疗原则
        7.5.3. 1 冠心病合并出血性脑卒中是否需进行抗血小板治疗
        7.5.3. 2 冠心病合并缺血性脑卒中/TIA抗血小板、抗凝治疗
        7.5.4 一般治疗
        7.5.4. 1 抗血小板治疗
        7.5.4.2降压治疗
        7.5.4. 3 他汀类药物治疗
        7.5.4.4其他
    7.6 冠心病合并肺栓塞
        7.6.1 概述
        7.6.2 稳定性冠心病合并急性肺栓塞
        7.6.2. 1 初始抗凝治疗
        7.6.2. 2 溶栓治疗
        7.6.2.3长期抗凝治疗
        7.6.3 ACS合并急性肺栓塞
        7.6.4 PCI合并急性肺栓塞
    7.7 冠心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7.7.1 概述
        7.7.2 COPD影响冠心病的发病机制
        7.7.3 冠心病合并COPD的药物治疗
        7.7.3. 1 β2受体激动剂
        7.7.3. 2 β受体阻滞剂
        7.7.3. 3 他汀类药物
    7.8 冠心病合并消化道出血
        7.8.1 概述
        7.8.2 抗血小板药物与PPI联用
        7.8.2. 1 抗血小板药物损伤消化道机制
        7.8.2. 2 PPI
        7.8.3 消化道出血风险评估与预防策略
        7.8.4 消化道出血的处理
        7.8.4. 1 停用抗血小板药物
        7.8.4. 2 药物治疗
        7.8.4. 3 内镜止血治疗
        7.8.5 止血后治疗药物选择
    7.9 冠心病合并肝功能异常
        7.9.1 概述
        7.9.2 常用的肝功能评价指标
        7.9.3 肝功能障碍患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改变
        7.9.4 肝功能异常患者的用药原则
        7.9.5他汀类药物对肝功能的影响
        7.9.6 他汀类药物在合并肝功能异常患者中的应用
        7.9.8 他汀类药物所致肝损害的治疗
        (1)非特异性抗炎药:代表药物为复方甘草酸二铵、复方甘草酸苷、异甘草酸镁等。
        (2)解毒类药物:代表药物为谷胱甘肽、硫普罗宁。
        (3)肝细胞膜修复保护剂:代表药物为多烯磷脂酰胆碱。
        (4)抗氧化类药物:代表药物为水飞蓟宾。
        (5)利胆类药物:代表药物为腺苷蛋氨酸、熊去氧胆酸。
        7.9.9 其他冠心病常用药物对肝功能异常患者的影响
    7.1 0 冠心病合并慢性肾脏病
        7.1 0. 1 CKD的定义和分期
        7.1 0.1.1 CKD的定义
        7.1 0.1.2 CKD的分期
        7.1 0. 2 冠心病合并CKD患者的药物治疗
        7.1 0.2.1 抗栓治疗
        7.1 0.2.2 他汀类药物
        7.1 0.2.3 抗缺血治疗
    7.1 1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
        7.1 1. 1 概述及流行病学
        7.1 1. 2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病理生理
        7.1 1. 3 临床特点
        7.1 1. 4 诊断
        7.1 1. 5 治疗
    7.1 2 冠心病合并甲状腺疾病
        7.1 2. 1 概述
        7.1 2. 2 冠心病合并临床和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
        7.1 2.2.1 流行病学
        7.1 2.2.2 一般治疗
        7.1 2.2.3 特殊治疗推荐
        7.1 2. 3 冠心病合并临床和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
        7.1 2.3.1 流行病学
        7.1 2.3.2 一般治疗
        7.1 2.3.3 特殊治疗推荐
    7.1 3 冠心病合并风湿免疫疾病
        7.1 3. 1 概述
        7.13.2药物治疗推荐
    7.1 4 冠心病合并外科手术
        7.1 4. 1 概述
        7.1 4. 2 药物选择
        7.1 4.2.1 β受体阻滞剂
        7.1 4.2.2 他汀类药物
        7.1 4.2.3 ACEI或ARB
        7.1 4.2.4 硝酸酯类药物
        7.1 4.2.5 抗血小板药物
        7.1 4.2.6 抗凝药物
        7.1 4.2.7 CCB
        7.14.2.8α2受体激动剂
        7.1 4. 3 注意事项
        7.1 4.3.1 β受体阻滞剂
        7.1 4.3.2 他汀类药物
        7.1 4.3.3 ACEI
        7.1 4.3.4 硝酸酯类药物
        7.1 4.3.5 抗血小板、抗凝药物
8 冠心病特殊类型的用药治疗原则
    8.1 川崎病所致冠状动脉病变
        8.1.1 概述
        8.1.2 临床诊断
        8.1.2. 1 KD合并CAL的诊断
        8.1.2. 2 AHA制定的CAA分类
        8.1.3 药物治疗
        8.1.3. 2 大剂量IVIG
        8.1.3. 3 CAA治疗
        8.1.3. 4 冠状动脉狭窄治疗
        8.1.3. 5 其他药物
        8.1.4 预后及随访
    8.2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所致冠心病
        8.2.1 概述
        8.2.2 诊断
        8.2.3 调脂药物治疗
        8.2.3. 1 调脂治疗原则
        8.2.3. 2 调脂药物开始时间
        8.2.3. 3 调脂药物治疗目标
        8.2.3. 4 调脂药物种类及选择
    8.3 非粥样硬化性冠心病
        8.3.1 冠状动脉痉挛(coronary artery spasm,CAS)
        8.3.1.1疾病概述
        8.3.1. 2 药物治疗策略
        8.3.2 冠状动脉肌桥
        8.3.2. 1 疾病概述
        8.3.2. 2 药物治疗策略
        8.3.3 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
        8.3.3. 1 疾病概述
        8.3.3. 2 药物治疗策略
9 冠心病常用药物用药小结
    9.1 冠心病一级预防常用药物
        9.1.1 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的常用药物
        9.1.2 调脂治疗的常用他汀类药物
    9.2 冠心病二级预防常用药物
    9.3 冠心病介入治疗围术期抗凝及溶栓治疗常用药物
    9.4 冠心病合并其他疾病的用药

四、中药联合抗凝剂治疗心脏内血栓2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理气止痛汤治疗冠心病PCI术后气滞血瘀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D]. 李丹.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9)
  • [2]口服益气活血中成药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D]. 李星.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3]基于整合大数据的丹参类注射剂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上市后评价研究[D]. 郭思宇.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
  • [4]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Meta分析[D]. 左泽敏.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中药防治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Meta分析及用药规律的数据挖掘[D]. 郑毅成.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6]益气化痰通脉方治疗PCI术后心绞痛(气虚痰瘀型)的临床研究[D]. 马磊.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0(01)
  • [7]基因多态性及microRNA联合调控下的儿童华法林个体化用药研究[D]. 汪周平. 南方医科大学, 2020(01)
  • [8]280例白塞病临床回顾性分析[D]. 孙杰. 大连医科大学, 2020(03)
  • [9]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J]. 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药师协会.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8(06)
  • [10]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J]. 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药师协会.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6(06)

标签:;  ;  ;  ;  ;  

中药联合抗凝治疗心内血栓2例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