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种具有PCMCIA接口的分组无线控制器的实现(论文文献综述)
贺捷[1](2012)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汇聚节点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无线传感网络是一种新型的数据采集和处理技术,可以广泛应用到环境监测,医疗卫生,农业发展等各个领域。目前,已经在国内外引起了很高的重视程度。其中,汇聚节点是无线传感器网络最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将各个传感器节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合,并且担当与外界通讯的责任。本文中的汇聚节点是针对嵌入式Linux系统所实现的。本项目以“感知农业相关技术研究”为依托,研究开发日光温室群无线测控系统。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对温室中被检测区域进行监测。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来收集温度、湿度、光照强度、土壤成分等数据,结合这些因素对植物生长所产生的作用,来降低农业生产中所消耗的成本,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本文根据汇聚节点的需求、嵌入式系统开发的思想以及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特点,对汇聚节点进行了整体设计。然后对汇聚节点的各个硬件模块进行了选型,通过对各个硬件模块的分析,设计出汇聚节点的硬件平台,为后续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重点研究了U-Boot软件的原理和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在此基础上,解决了如何在一个新的硬件平台上移植U-Boot和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的问题。最终,在自行开发的硬件平台上成功地加以实现。在嵌入式Linux系统下对汇聚节点的协议栈转换功能进行了简单的实现。
陈华霖,陈海昆,吴爱军[2](2012)在《智能化柱上开关遥控PDA的研究与实现》文中指出智能化柱上开关的控制需要一款安全稳定的遥控装置。分析了现有的遥控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FSK无线技术的非接触式操控方案,阐述了该遥控装置的原理、研发过程和功能,介绍了该智能化柱上断路器在上海松江电网的实际应用,包括参数整定、现场维护等情况。
石萌[3](2012)在《Ad Hoc网络路由协议控制器的实现》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网络技术发展,尤其是无线网络技术以及终端设备的不断改进,我们工作与生活中的组网模式具有了前所未有多样性。能够随时随地在若干个无线节点中搭建临时且健壮的无线网络是无线网络的重要应用方式,而如何协调好各个节点之问的关系并方便的进行控制,己成为无线自组织网络发展中必然遇到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急需开发一种新型的自组织网络系统,本文的主要内容是开发一种能同时工作于个人电脑与嵌入式平台的无线自组网路由器系统。论文首先对嵌入式技术和Ad Hoc网络技术进行了概述,对几种典型的Ad Hoc路由协议进行了比较分析。通过对Linux网络体系的研究,提出了在Liunx操作系统上实现AODV路由协议的设计方案。方案采用了同时兼容PC平台与嵌入式平台的设计,两种节点均可自由加入与离开AODV网络,每个节点在完成自身路由功能的同时,还具备节点间数据收发、文件传输等功能,此外,节点搭载的GUI界面保证了整个系统的实用性与可操控性。本文详细阐述了ARM9硬件平台的搭建、Linux系统的移植、无线网卡驱动的编写、各协议的比较等。作为研究与实现的重点,在借助Linux网络架构功能的基础上,采用AODV路由协议实现了可多跳的跨平台Ad Hoc无线自组织网络系统。最后以QT4C++库为基础,为每个节点编写了较为完善的用户图形终端程序,提升了单个节点的可操控性与功能可视性,并且通过最后的实验,验证了该方案的正确性,同时完成了系统的功能测试。
陈华霖,陈海昆,吴爱军,唐明瑜[4](2012)在《掌机终端与柱上开关控制装置整合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为了提高智能化柱上开关控制系统维护工作的效率,同时确保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智能化柱上开关控制系统需要一款安全稳定的操作掌机。分析了智能化柱上开关控制系统的技术背景和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短距离无线技术的非接触式操作掌机,用于对智能化柱上开关控制器进行参数整定、现场维护及日常巡线工作。
濮辉[5](2011)在《支持SIP协议的异构网互联网关的研究与实现》文中指出NGN网络时代来临之际,以软交换为核心技术,如何融合多种异构网络并构建可为公众提供语音、数据、视频各种业务的基于分组交换的新一代网络已成为当下电信业界的重要课题,其中涉及到许多研究热点和典型应用。当前,SIP协议已成为软交换应用中的重要增长点。伴随着NGN网络体系结构中智能的边缘化,迫切需要升级边缘网关设备的互联功能,使之能支持较高层次的网络互联。SIP协议与网关产品的结合为高层次的网络互联提供了完善的解决方案。在此应用背景下,本课题基于NGN的分层体系结构,将网关设备的逻辑结构分成接入层、传输层、控制层以及业务层四个层次,并结合实用要求对网关设备的各个层次进行设计与实现,在ARM Linux嵌入式平台上研发同时支持异构网络低层次互联与高层次互联的网关设备。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基于NGN的接入层,研究3G网与WIFI网的网络接入技术,在构建AR M Linux嵌入式平台的基础上扩展出WIFI与3G两种无线网络接入模块,支持SIP移动终端的本地无线局域网接入以及网关平台的3G外网接入(2)基于NGN的传输层,研究Linux操作系统TCP/IP协议栈结构与IP网络互联技术,在此基础上研究和实现WIFI网络接入模块与3G接入模块与Linux协议栈的整合,并在目标网关上搭建了DHCP与NAT模块,最终使目标网关具备传输层的基本功能,实现WIFI无线网络与3G网络之间基于IP分组的数据传输。(3)基于NGN的控制层,结合SIP的最新提议标准RFC3261对开源SIP协议栈oSIP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研究,深入剖析了oSIP协议栈分层结构和编程方法。同时,基于移动视频电话的应用场景研究了SIP服务器系统的实现机制,对规模化的SIP服务体系设计了一种由SIP网关为基本元素的可支持SIP终端跨域移动的分布式SIP服务器模型,最终基于osip2在嵌入式linux平台上实现了服务于这种系统模型的SIP服务器元素。(4)基于NGN的业务层,本课题研究SIP与Parlay之间的协作关系和映射机制,在目标网关中实现了一个简单的Parlay网关,支持开发第三方Parlay应用对SIP呼叫进行控制与管理。
朱旭[6](2010)在《基于802.11b的嵌入式无线多媒体终端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嵌入式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产品希望能结合嵌入式和多媒体技术在更小的平台上实现多媒体功能。同时,无线网络相对于传统的有线网络具备强大的优势,无线标准的制定也正在走向成熟和完善。本文的目标是结合嵌入式、多媒体和无线网络通信技术,设计一款基于802.11b标准的嵌入式无线多媒体终端,在内部集成视频点播终端和视频采集服务器两大部分,分别实现视频点播和视频采集功能。本文首先介绍了嵌入式多媒体终端设计的总体方案,包括硬件平台介绍、软件总体设计和系统软硬件平台的搭建。其次,文章重点讨论了无线网络模块的设计,描述了IEEE802.11b标准、PCMCIA接口以及系统无线局域网的搭建,探讨了无线网卡模块驱动的设计和移植。详细阐述了无线网卡驱动的架构,包括设备初始化、数据发送处理、数据接收处理、IOCTL处理和设备卸载的细节和移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再次,针对设计中视频点播终端的部分,文章给出了具体的设计和实现方案。描述了系统的软件框架和处理流程,介绍了RTP/RTCP协议标准和网络接收模块的流程,同时利用FFMPEG库实现了音视频数据的解码和播放。接着,文章分析了视频采集服务器部分的实现流程,重点讨论了设计中涉及到的相关问题,包括Linux视频采集技术V4L(Video For Linux)的图像采集过程、JPEG编码流程、网络视频服务器的设计思想以及利用Qtopia实现的用户界面开发等。最后,文章给出了在特定测试环境下的测试数据和实验结果,分析了设计的不足和尚需改进之处,并对将来的工作做了展望。本设计遵循一般的系统开发流程,按照预定的实现目标设计并开发了基于802.11b的嵌入式无线多媒体终端,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用价值。
赵淑晶[7](2008)在《一种通用手持终端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文中提出在当前日益信息化的社会中,伴随着计算机技术与行业应用的紧密结合,通用计算机已经不再是信息产业的主角,嵌入式计算机系统,正逐渐成为计算机时代的后起之秀。嵌入式技术与手持设备相结合,拓展出许多新的应用领域。本设计基于S3C2410A处理器,开发出一款通用手持终端,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该终端的两项关键技术:TFT-LCD界面显示及PCMCIA/CF接口的WLAN功能。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以S3C2410A核心板为硬件核心的通用手持终端的嵌入式硬件平台,独立设计的扩展板主要包括:4组DC-DC电源供电模块、JTAG调试接口、3个UART串口、一个以太网接口、LCD模块电路、PCMCIA/CF接口电路、实时时钟供电模块、复位电路、系统总线驱动及扩展电路、触摸屏电路等。同时,还支持USB Host/Device接口、SD卡接口。丰富的外设资源以及高性能低功耗的处理器平台为通用手持终端的实现提供了较好的硬件支持。本文对SHARP LQ035Q7DH01 TFT-LCD模块和S3C2410A内置的LCD控制器接口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设计了专用的接口电路。采用MAXⅡ系列CPLD芯片实现了两者接口的时序适配,LCD上电顺序采用S3C2410A的GPIO进行管理。详细分析了Linux下帧缓冲区FrameBuffer的操作,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该LCD模块驱动程序的移植。本文设计了PCMCIA/CF硬件接口并对其软件驱动结构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实现了手持终端的PCMCIA/CF WLAN功能。该通用手持终端经过测试表明其功能正常、运行稳定,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用价值。
尹立[8](2008)在《支持多种无线传输的集中器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近年来,现代化电子技术高速发展,计算机通信技术也不断进步,两者的结合进一步演化出许多新的通信系统,为集中器的实现提供了前提。在实际应用中,集中器的结构十分复杂,单独依靠某一种通信方式不能很好地满足要求,因此通信方式问题是集中器设计的关键。基于这一背景,设计出了支持GPRS、红外通信和无线局域网三种无线通信方式的集中器。三种无线通信模块独立实现,互不干涉,可以根据环境需要对通信模块进行裁剪,选择其中一种或多种通信方式,系统仍然能正常运行。把无线局域网技术引入到集中器,目前市场上几乎没有这样的设计方案,但是基于无线局域网自身的巨大优点,相信它会有一个广阔的发展前景。采用先进的基于ARM9的32位嵌入式微处理器S3C2410X作为集中器的主芯片是发展的必然趋势,根据系统的需要,扩展了SDRAM和Flash存储器,使集中器的性能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完成CPU支撑电路、存储电路和通信模块接口的设计,在ARM9上移植BootLoader、Linux操作系统和MySQL数据库。作为集中器的一个应用,详细介绍自动抄表系统的设计。对自动抄表系统总体结构图进行说明,叙述了数据库的设计过程和下层通信网络的通信协议。给出GPRS、红外通信和无线局域网通信模块的程序流程图,并对三种无线通信在抄表领域的优缺点进行分析。
胡双喜,吴长奇,王毅[9](2008)在《嵌入式微控制器通过无线网卡接入网络的方案比较》文中提出通过比较嵌入式微控制器使用各种无线网卡接入网络方案的复杂度,为构建无线控制网络提供合适的选择和参考。首先,本文简单叙述了PCI、PCMCIA、USB总线协议及主要接口信号,再给出了嵌入式微控制器通过CPLD和PCI无线网卡接入无线网络,微控制器通过S5933专用芯片和PCI无线网卡接入无线网络,微控制器通过组合逻辑电路和PCMCIA无线网卡接入无线网络,嵌入式微控制器通过SL811HS专用芯片和USB无线网卡接入无线网络这些设计方案,具体比较了它们主要的软硬件设计复杂度及其综合性能,得出了各自的优势和特点。通过本文的分析比较可以为今后系统设计者设计无线网络控制系统提供依据。
姜博[10](2007)在《基于PDA的嵌入式无线通信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PDA(个人数字助理)是有着广阔发展前途的便携式电子产品。另一方面,无线网络正在成为嵌入式领域的一个快速增长点,具有无线功能的PDA可以应用在一些特殊场合,例如军事、警用、医护等专业领域。因此,设计一种具有多功能无线通信系统的PDA设备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ARM处理器和Linux嵌入式操作系统架构的多功能无线PDA系统,具有功能多、适应性强、软硬件易于扩展等特点。本文的具体工作包括底层硬件设计、操作系统的移植以及上层应用软件的开发。首先,本文以三星的ARM9处理器S3C2440A为核心进行了PDA的硬件基本平台设计,其中包括S3C2440A、存储系统、调试系统以及人机交互接口的设计:随后,本文以硬件平台为基础移植了稳定、易裁剪、开源的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图形界面采用Qt/embedded。最后,在PDA基本系统的基础上,本文设计了四种嵌入式的无线传输方式:GPRS、GPS、Wifi以及微功率RF无线数传,不但具有传统的语音拨号、短信和上网功能,还具有卫星定位、短距离无线通信等功能,可广泛应用于野外勘测、单兵作战等对通信环境和通信要求较高的场合。并且以此为基础,可以开发出多种前景极其乐观的应用,如无线数据采集系统,移动车辆监控定位系统,远程维护系统和信息查询等。
二、一种具有PCMCIA接口的分组无线控制器的实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种具有PCMCIA接口的分组无线控制器的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汇聚节点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现状 |
1.3 本文内容以及相关工作 |
1.4 论文结构安排 |
第二章 汇聚节点的整体设计 |
2.1 嵌入式系统的概念和特点 |
2.2 汇聚节点的需求分析 |
2.3 汇聚节点的系统设计 |
2.4 汇聚节点的概要设计 |
2.4.1 处理器的选择 |
2.4.2 操作系统的选择 |
2.5 汇聚节点硬件平台设计 |
2.5.1 存储模块 |
2.5.2 电源模块 |
2.5.3 WLAN 模块 |
2.5.4 DB51 接口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汇聚节点的系统软件设计 |
3.1 引导加载程序 Bootloder |
3.1.1 U-Boot 启动的第一阶段 |
3.1.2 U-Boot 启动的第二阶段 |
3.2 U-Boot 在硬件平台上的移植 |
3.2.1 PXA270 寄存器的功能和配置 |
3.2.2 移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 |
3.3 Linux 操作系统移植 |
3.4 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通信协议设计 |
3.4.1 传感器网络链路层消息格式 |
3.4.2 传感器网络层消息格式 |
3.5 汇聚节点的协议栈转化设计 |
3.5.1 汇聚节点的功能 |
3.5.2 协议的转化设计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设备驱动程序的实现 |
4.1 驱动程序的组织结构 |
4.2 驱动程序的设计 |
4.3 存储设备驱动程序 |
4.3.1 NOR Flash 驱动程序 |
4.3.2 MTD 程序的配置 |
4.3.3 MTD 程序的接口与测试 |
4.4 CF 接口驱动程序 |
4.4.1 CF 卡的硬件特征 |
4.4.2 CF 卡和 PXA270 的接口设计 |
4.4.3 CF 卡驱动程序结构 |
4.4.4 CF 卡驱动程序的移植实现 |
4.4.5 添加 CF 无线网卡驱动 |
4.5 网络设备驱动程序 |
4.5.1 Linux 下网络设备驱动程序架构 |
4.5.2 初始化与注册网络设备 |
4.5.3 数据包的发送与接收 |
4.5.4 CSA8900A 移植实现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测试 |
5.1 测试环境搭建 |
5.2 软件测试 |
5.2.1 提取全网传感器数据功能 |
5.2.2 设定指定节点信道功能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2)智能化柱上开关遥控PDA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 现有遥控技术的比较 |
(1) 红外遥控技术 |
(2) 蓝牙 (Bluetooth) 无线遥控技术 |
(3) ZigBee无线遥控技术 |
(4) 433 M无线遥控技术 |
2 柱上开关遥控PDA的研发 |
2.1 遥控PDA原理与实施 |
(1) 控制器内置通信模块的原理与实现 |
(2) 遥控PDA终端硬件 |
1) PCMCIA接口转433 M小无线接口卡 |
2) PDA (掌上电脑) |
(3) 遥控PDA终端软件 |
2.2 功能与特点 |
2.2.1 基本功能 |
(1) 遥控合闸和遥控分闸功能 |
(2) 三段保护参数整定功能 |
(3) 历史事件查询功能 |
2.2.2 特色功能 |
(1) 故障录波数据的处理功能 |
(2) 实时状况查询功能 |
(3) 自检功能 |
2.3 安全性能 |
(1) 采用可视化图形用户界面 |
(2) 引入安全管理机制 |
3 实践案例 |
(3)Ad Hoc网络路由协议控制器的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无线网络和自组织网络技术概述 |
1.2 嵌入式系统概述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2章 移动自组织网络原理以及协议 |
2.1 移动Ad Hoc网络简述与特点 |
2.1.1 定义与特点 |
2.1.2 Ad Hoc网络发展 |
2.1.3 Ad Hoc网络基本内容 |
2.2 移动Ad Hoc网路典型路由协议及比较 |
2.3 AODV路由协议分析 |
2.3.1 AODV协议原理 |
2.3.2 AODV协议的特点 |
第3章 Ad Hoc网络系统方案设计 |
3.1 系统硬件平台方案 |
3.1.1 处理器及平台的选择 |
3.1.2 无线网卡的选取 |
3.2 Linux系统体系结构 |
3.2.1 嵌入式Linux内核 |
3.2.2 网络协议栈与Linux内核体系结构 |
3.2.3 Linux设备驱动程序 |
3.2.4 图形用户接口的实现 |
3.3 基于Linux的AODV网络节点的设计思想 |
3.3.1 Linux系统Netfilter与Iptables |
3.3.2 AODV协议的实现方案 |
3.4 系统总体实现方案设计 |
第4章 Ad Hoc节点及底层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4.1 嵌入式网络节点与开发平台的搭建 |
4.1.1 配置虚拟机Linux开发环境 |
4.1.2 编译并使用Bootloader |
4.1.3 配置BusyBox |
4.1.4 开发板备份与恢复 |
4.1.5 上位机与开发板的通讯 |
4.2 嵌入式Linux内核的裁剪与编译 |
4.2.1 配置并编译内核 |
4.2.2 烧写Linux内核 |
4.3 Linux根文件系统的配置 |
4.4 无线网卡驱动层的设计 |
4.4.1 网卡驱动的编写 |
4.4.2 开发板网卡驱动的编译 |
4.5 AODV协议的具体实现 |
4.5.1 AODV模块的设计 |
4.5.2 AODV模块的编译与应用 |
第5章 基于QT4的用户交互界面设计 |
5.1 C++ QT4概述 |
5.2 QT4的移植与开发环境的搭建 |
5.2.1 编译QT4.6.3 |
5.2.2 移植QT4.6.3 |
5.2.3 QT4开发环境的配置与使用 |
5.3 用户终端界面的设计 |
第6章 系统性能测试 |
6.1 实验环境与实验过程 |
6.1.1 测试环境 |
6.1.2 嵌入式与台式机节点的准备 |
6.1.3 AODV终端程序的操作 |
6.2 结果分析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研究生履历 |
(5)支持SIP协议的异构网互联网关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CONTENTS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1.3 课题的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二章 网关接入层硬件平台的设计 |
2.1 硬件平台设计概述 |
2.2 开发环境的搭建 |
2.3 WIFI无线网络模块的设计及调试 |
2.3.1 基于PCMCIA的无线网卡接口 |
2.3.2 PCMCIA接口的扩展方法 |
2.3.3 PD6710的硬件调试 |
2.4 3G网络接入模块的设计及调试 |
2.4.1 基于MC8630的3G接入模块 |
2.4.2 MC8630模块的硬件调试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网关传输层的设计 |
3.1 网关传输层功能需求 |
3.2 网关传输层原理分析 |
3.2.1 标准的TCP/IP体系结构 |
3.2.2 Linux网络协议栈的分层结构 |
3.2.3 无线网络接入层与Linux网络协议栈的整合 |
3.3 系统实现 |
3.3.1 嵌入式Linux内核的移植 |
3.3.2 文件系统制作 |
3.3.3 WLAN AP的实现 |
3.3.4 3G接入模块的实现 |
3.3.5 DHCP服务器的建立 |
3.3.6 NAT模块的实现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网关控制层的设计 |
4.1 网关控制层功能需求 |
4.2 SIP协议介绍 |
4.2.1 SIP功能实体 |
4.2.2 SIP消息 |
4.2.3 SIP分层结构 |
4.3 SIP协议栈的选取与分析 |
4.3.1 语法分析层 |
4.3.2 传输层 |
4.3.3 事务层 |
4.3.4 事务用户层 |
4.4 支持SIP终端跨域移动的分布式SIP服务器模型 |
4.5 SIP服务器的设计 |
4.5.1 整体框架 |
4.5.2 主要数据结构 |
4.5.3 定位服务器的设计 |
4.5.4 注册服务器流程 |
4.5.5 代理服务器流程 |
4.5.6 重定向服务流程 |
4.6 SIP服务器测试 |
4.6.1 测试环境的搭建 |
4.6.2 注册服务测试 |
4.6.3 代理服务测试 |
4.6.4 重定向服务测试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网关业务层的设计 |
5.1 PARLAY概述 |
5.2 网关业务层需求 |
5.3 支持呼叫监控的PARLAY网关的实现 |
5.3.1 映射模型 |
5.3.2 确定SIP服务器的工作方式 |
5.3.3 概念映射 |
5.3.4 操作映射 |
5.3.5 实现 |
5.4 PARLAY网关的测试 |
5.4.1 Parlay呼叫监控应用 |
5.4.2 测试流程 |
5.4.3 测试结果 |
5.5 本章小结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6)基于802.11b的嵌入式无线多媒体终端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无线局域网的应用现状 |
1.3 无线视频监控及点播系统的研究意义 |
1.4 论文的研究目标 |
第二章 系统总体设计 |
2.1 系统原理与网络拓扑 |
2.2 系统硬件开发平台 |
2.2.1 Intel Xscale PXA270处理器 |
2.2.2 开发平台介绍 |
2.3 系统软件平台与集成开发环境的搭建 |
2.3.1 系统软件平台介绍 |
2.3.2 集成开发环境的搭建 |
2.4 系统软件总体设计 |
第三章 无线网络模块研究与实现 |
3.1 概述 |
3.1.1 无线局域网 |
3.1.2 IEEE802.11b标准 |
3.2 无线网络环境搭建 |
3.3 硬件设计 |
3.3.1 硬件结构 |
3.3.2 PCMCIA/CF介绍 |
3.3.3 PCMCIA/CF总线接口 |
3.4 Linux设备驱动 |
3.4.1 Linux设备驱动概述 |
3.4.2 Linux网络设备驱动 |
3.4.3 Linux中断处理机制 |
3.5 无线网卡模块驱动分析与实现 |
3.5.1 无线网卡驱动架构 |
3.5.2 设备初始化模块 |
3.5.3 数据发送函数 |
3.5.4 中断处理函数 |
3.5.5 IOCTL函数模块 |
3.5.6 设备卸载模块 |
3.6 无线网卡模块驱动移植及配置 |
第四章 基于FFMPEG库的视频点播终端设计实现 |
4.1 系统总体框架 |
4.2 软件架构及处理流程 |
4.3 网络接收模块设计与实现 |
4.3.1 RTP/RTCP协议 |
4.3.2 基于JRTP库的RTP协议栈实现 |
4.3.3 网络接收模块流程 |
4.4 FFMPEG库 |
4.4.1 FFMPEG库概述 |
4.4.2 FFMPEG库结构 |
4.4.3 FFMPAG库的安装与注意事项 |
4.5 基于FFMPEG库的解码模块设计 |
4.5.1 FFMPEG库关键接口函数及数据结构 |
4.5.2 视频解码流程 |
4.5.3 音频解码流程 |
4.6 基于SDL库的视频显示 |
第五章 嵌入式视频采集服务器设计与实现 |
5.1 系统总体框架 |
5.2 软件架构及处理流程 |
5.3 Linux下视频采集与图像压缩实现 |
5.3.1 Video4Linux视频采集技术 |
5.3.2 视频采集模块设计 |
5.3.3 JPEG视频编码实现 |
5.4 基于Frambuffer的视频播放 |
5.5 网络传输模块设计与实现 |
5.5.1 TCP/IP协议族介绍 |
5.5.2 视频采集服务器通信模型 |
5.5.3 网络传输模块设计思想和编程实现 |
5.6 Qt用户界面设计与实现 |
5.6.1 Qt用户界面实现 |
5.6.2 用户身份验证界面设计 |
5.6.3 用户主操作界面设计 |
第六章 系统调试与测试 |
6.1 系统调试 |
6.2 测试环境的建立 |
6.3 测试系统配置 |
6.4 测试过程 |
6.4.1 系统功能测试 |
6.4.2 系统性能测试 |
6.5 系统测试结果和性能分析 |
6.5.1 系统功能测试结果 |
6.5.2 系统性能测试结果及分析 |
结论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7)一种通用手持终端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嵌入式手持设备现状及关键技术 |
1.1.1 嵌入式手持设备现状 |
1.1.2 关键技术 |
1.2 本设计的目标及难点 |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2章 通用手持终端硬件整体设计 |
2.1 硬件总体设计 |
2.2 S3C2410A核心板介绍 |
2.3 扩展板硬件设计 |
2.3.1 LCD显示电路 |
2.3.2 PCMCIA/CF接口电路 |
2.3.3 电源及复位电路 |
2.3.4 串口电路 |
2.3.5 以太网接口电路 |
2.3.6 触摸屏接口电路 |
2.3.7 USB接口电路 |
2.4 硬件平台实物 |
第3章 通用手持终端软件平台的搭建 |
3.1 交叉编译环境的建立 |
3.2 系统引导程序实现 |
3.3 Linux操作系统移植 |
第4章 LCD显示接口硬件设计 |
4.1 TFT-LCD驱动原理 |
4.2 LCD显示接口硬件电路设计 |
4.2.1 电源电路设计 |
4.2.2 CPLD电路设计 |
4.3 LCD上电顺序控制实现 |
4.4 CPLD实现TFT-LCD时序适配 |
4.4.1 S3C2410A LCD控制器分析 |
4.4.2 LCD时序控制器的CPLD实现 |
第5章 基于FrameBuffer的LCD驱动程序实现 |
5.1 FrameBuffer设备驱动分析 |
5.1.1 FrameBuffer驱动程序分析 |
5.1.2 FrameBuffer程序的实现方式 |
5.2 FrameBuffer驱动程序平台移植 |
5.3 LCD直接写屏应用程序开发 |
第6章 PCMCIA/CF接口硬件设计及驱动程序实现 |
6.1 PCMCIA/CF接口特点 |
6.2 PCMCIA/CF接口电路设计 |
6.3 PCMCIA/CF驱动程序实现 |
6.3.1 PCMCIA/CF接口软件构架 |
6.3.2 PD6710编程结构 |
6.3.3 PD6710内部寄存器介绍 |
6.3.4 PCMCIA硬件驱动接口分析 |
6.3.5 PCMCIA/CF无线网络驱动程序移植 |
第7章 系统调试与测试 |
7.1 LCD显示系统测试 |
7.1.1 CPLD程序功能测试 |
7.1.2 LCD驱动程序测试 |
7.2 PCMCIA/CF接口测试 |
7.2.1 PD6710硬件电路测试 |
7.2.2 无线网络连通测试 |
7.3 功能综合测试 |
总结和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8)支持多种无线传输的集中器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2 无线通信概述 |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 |
1.4 论文的组织 |
2 集中器的总体设计 |
2.1 系统的总体结构 |
2.2 集中器的设计 |
2.3 集中器硬件总体设计 |
2.4 集中器软件总体设计 |
2.5 本章小结 |
3 集中器的硬件设计 |
3.1 CPU 支撑电路 |
3.2 存储电路 |
3.3 通信模块电路 |
3.4 本章小结 |
4 集中器的软件设计 |
4.1 BOOTLOADER 的移植 |
4.2 嵌入式LINUX 的移植 |
4.3 文件系统设计 |
4.4 嵌入式数据库设计步骤 |
4.5 PCMCIA 驱动程序设计 |
4.6 本章小结 |
5 集中器在自动抄表系统中的应用 |
5.1 系统的总体结构 |
5.2 数据库设计 |
5.3 GSM/GPRS 的软件实现 |
5.4 红外模块的软件实现 |
5.5 WLAN 模块的软件实现 |
5.6 系统测试 |
5.7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论文工作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9)嵌入式微控制器通过无线网卡接入网络的方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3种接口方式的简介及其总线性能 |
1.1 PCI接口 |
1.2 PCMCIA接口 |
1.3 USB接口 |
1.4 3种总线性能比较 |
2 对于硬件实现方法和电路复杂程度比较 |
2.1 对于3种接口实现的方案比较 |
2.2 硬件电路实现比较 |
2.2.1 基于PCI无线网卡的硬件电路实现 |
2.2.2 基于PCMCIA无线网卡的硬件电路实现 |
2.2.3 基于USB无线网卡的硬件电路实现 |
3 系统软件设计复杂性比较 |
3.1 基于PCI无线网卡的软件设计 |
3.2基于PCMCIA无线网卡的软件设计 |
3.3 基于USB无线网卡的软件设计 |
4 基于3种无线网卡接入网络的综合比较 |
5 结论 |
(10)基于PDA的嵌入式无线通信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文研究背景 |
1.1.1 PDA与嵌入式无线通信系统 |
1.1.2 嵌入式系统概述 |
1.2 论文主要工作 |
1.3 本文的组织 |
第二章 PDA基本系统设计 |
2.1 硬件基本平台设计 |
2.1.1 硬件总体结构 |
2.1.2 人机交互接口设计 |
2.1.3 调试接口与外围设备 |
2.2 软件总体设计 |
2.2.1 Linux内核移植与引导 |
2.2.2 Yaffs2文件系统的构建 |
2.2.3 搭建Qt/Embedded图形界面开发环境 |
2.3 小结 |
第三章 基于PDA的GSM/GPRS功能设计与实现 |
3.1 GSM/GPRS模块硬件平台 |
3.2 基于GSM网络的功能设计 |
3.2.1 系统功能和设计思路 |
3.2.2 文本调试程序的功能实现 |
3.2.3 基于Qtopia手机库的电话集设计 |
3.3 基于GPRS网络的无线Internet接入 |
3.3.1 PPP协议配置 |
3.3.2 拨号应用程序/Shell脚本设计 |
3.3.3 konqueror浏览器的移植 |
3.3.4 测试与小结 |
第四章 基于PDA的短距离无线数据传输系统设计与实现 |
4.1 典型短距离无线数据传输系统简介 |
4.2 基于PDA的IEEE 802.11 Wi-Fi设计与实现 |
4.2.1 Wi-Fi接口设计 |
4.2.2 PCMCIA驱动移植与编译 |
4.2.3 无线管理工具配置与测试 |
4.3 无线数传系统设计与应用 |
4.3.1 无线数传模块特点与接口 |
4.3.2 通信协议设计 |
4.3.3 基于Qtopia的无线数传图形界面 |
第五章 基于PDA的GPS系统实现 |
5.1 GPS硬件接口设计 |
5.2 GPS数据获取与解析 |
5.3 GPS接收软件系统 |
5.4 测试与小结 |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资料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四、一种具有PCMCIA接口的分组无线控制器的实现(论文参考文献)
- [1]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汇聚节点的设计与实现[D]. 贺捷.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2(04)
- [2]智能化柱上开关遥控PDA的研究与实现[J]. 陈华霖,陈海昆,吴爱军. 华东电力, 2012(05)
- [3]Ad Hoc网络路由协议控制器的实现[D]. 石萌. 大连海事大学, 2012(10)
- [4]掌机终端与柱上开关控制装置整合的应用[J]. 陈华霖,陈海昆,吴爱军,唐明瑜. 电力与能源, 2012(01)
- [5]支持SIP协议的异构网互联网关的研究与实现[D]. 濮辉. 广东工业大学, 2011(12)
- [6]基于802.11b的嵌入式无线多媒体终端设计与实现[D]. 朱旭. 西南交通大学, 2010(02)
- [7]一种通用手持终端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D]. 赵淑晶. 西南交通大学, 2008(12)
- [8]支持多种无线传输的集中器的设计与实现[D]. 尹立. 华中科技大学, 2008(05)
- [9]嵌入式微控制器通过无线网卡接入网络的方案比较[J]. 胡双喜,吴长奇,王毅. 电子测量技术, 2008(01)
- [10]基于PDA的嵌入式无线通信系统设计与实现[D]. 姜博.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7(07)
标签:无线控制器论文; 嵌入式linux论文; 集中器论文; 嵌入式软件论文; 网络节点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