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肾虚临床经验

治疗肾虚临床经验

一、临床论治肾虚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奚婷[1](2021)在《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RSA的临床研究及基于内膜衰老的药物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 探究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黄体功能不足(LPD)型复发性流产(RSA)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2 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学探讨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RSA的作用机制。3 探究孕酮诱导“种植窗期”子宫内膜急性衰老对胚胎着床的影响。4 以“种植窗期”子宫内膜急性衰老为切入点,探究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RSA的分子机制,并对上述网络药理学预测机制进行验证。方法1 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收集脾肾两虚型LPD型RSA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培元补肾安胎方和西药地屈孕酮片治疗,对照组予西药地屈孕酮片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孕12周妊娠结局、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清E2、P和β-HCG、盆腔B超,及治疗前后肝肾功、血常规等安全性指标。2 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对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RSA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并运用分子对接学对结果进行初步验证,具体方法如下:通过检索TCM、TCMSP数据库得到培元补肾安胎方的化合物;通过TCMSP、Pubchem、CHEMBL得到化合物对应的靶点;利用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收集RSA相关基因;利用R语言得到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RSA的潜在靶点;string数据库构建PPI网络图;应用clusterProfiler包对共同靶点完成GO和KEGG富集分析;最后采用MOE软件分子对接评估培元补肾安胎方重要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的结合活性。3 采用体内和体外实验相结合方法,体内实验:将ICR雌鼠随机分为PD0-PD9组、除衰组、对照组①、米非司酮(RU486)组、对照组②。PD0-PD9组分别于PD0-9天下午取材,除衰组、对照组①、RU486组、对照组②分别于PD5和PD9下午取材,观察对比胚胎着床数目,应用SA-β-gal染色、IHC、WB检测子宫内膜组织衰老标志物(SA-β-gal活性、P16蛋白)的表达。体外实验:不同浓度、时间点的甲羟孕酮(MPA)对2BS细胞进行干预,应用WB检测各组2BS衰老标志蛋白P53、P21、P16表达量,SA-β-gal染色检测2BS SA-β-al活性,光学显微镜观察2BS形态的改变,EdU检测2BS增殖功能,RT-PCR检测2BS SASP、PRL mRNA表达量。收集MPA诱导2BS的衰老上清液与HTR-8/SVneo共培养,应用CCK8、EdU、划痕及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HTR-8/SVneo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功能。4采用Clark经典复发性流产模型鼠造模方法造模,将CBA/J雌鼠随机分为12组。正常组B、模型组B、西药组B、中药低剂量组B、中药中剂量组B、中药高剂量组B在PD14取材计算胚胎丢失率;正常组A、模型组A、西药组A、中药低剂量组A、中药中剂量组A、中药高剂量组A在PD5下午取材,应用HE染色观察小鼠卵巢黄体面积,Elisa检测血清P水平,SA-β-gal染色检测内膜的SA-β-gal活性,WB和RT-PCR检测子宫内膜P16、P53、P21蛋白和mRNA表达,IHC检测子宫P16蛋白定位分布及表达。结果1培元补肾安胎方对LPD型RSA临床疗效1.1保胎结局:治疗组保胎成功率93.33%高于对照组70%(p<0.05)。1.2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60.00%(p<0.01)。1.3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两组患者脾肾两虚型中医证候总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组改善LPD型RSA患者脾肾两虚型证候优于对照组(p<0.05)。1.4止血时间:治疗组平均止血时间4.29±0.46天短于对照组6.48±0.54天(p<0.05)。1.5腹痛消失时间:治疗组平均腹痛消失时间5.48±0.35天短于对照组8.63±0.84天(p<0.05)。1.6血清激素水平:治疗组在孕9、11、12周血清E2值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孕6、7、9、11、12周血清P值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孕8、9、10、11、12周血清β-HCG值高于对照组(p<0.01)。1.7 B超检查:治疗组胚胎发育与孕周相符22例,小于孕周6例,胎停育2例;对照组胚胎发育与孕周相符14例,小于孕周7例,停育9例。1.8不良反应:治疗组肝功异常1例,对照组肝功异常3例、皮疹1例,两组在安全性方面无差异(p>0.05)。2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复发性流产的作用机制2.1培元补肾安胎方潜在化合物及作用靶点:潜在化合物186个,作用靶点136个。2.2 RSA疾病靶点:经过筛选去重共得到RSA靶点1658个。2.3共同靶点筛选及互作网络构建:共同靶标65个,潜在靶点分别至少与两个化合物相连接。2.4 PPI网络的构建和关键靶点的提取:PPI网络中有65个节点,其中VEGFA、IL6、EGFR、MPAK8、ESR1等是关键靶点。2.5 GO和KEGG富集:GO主要涉及转录因子活性、单加氧酶活性等。KEGG主要涉及 PI3K-Akt、MPAK、P53 等。2.6分子对接:核心化合物和潜在靶点分子对接得分均≤-5.0 kcal/mol。3孕酮诱导“种植窗期”内膜细胞衰老在胚胎着床中的作用研究3.1“种植窗期”内膜存在急性衰老的生理表现:IHC结果显示,P16蛋白在子宫内膜间质成纤维细胞、上皮细胞胞核呈阳性表达,PD0-PD5组随着怀孕天数的增加P16蛋白表达量逐渐增多,于PD5达到最大值,PD6-PD9组P16表达量逐渐减少。WB和β-gal染色也得出相同结果。3.2“种植窗期”内膜衰老有利于胚胎着床:清除衰老细胞后胚胎着床数目、SA-β-gal活性、内膜P16蛋白表达量少于对照组(p<0.01)。3.3孕酮可诱导成纤维细胞衰老:与空白组相比,各组MPA干预后2BS细胞SA-β-gal活性和衰老标志蛋白P16、P21、P53表达量增多(p<0.01),细胞形态不规则、细胞核增大,其中MPA(8μM)作用16天,各指标变化显着(p<0.01)。EDU结果显示MPA干预后2BS增殖减慢(;p<0.01)。RT-PCR实验结果显示,MPA组CXCL-2、CXCL-1 等 SASP、PRL mRNA 表达高于空白组(p<0.01)。3.4孕酮诱导细胞衰老是胚胎着床的重要条件:RU486阻断孕酮作用后胚胎着床数目、内膜P16蛋白表达量及SA-β-gal活性小于对照组(p<0.01)。3.5孕酮诱导形成的衰老微环境有利于滋养细胞功能:Senescent CM共培养的HTR-8/SVneo细胞水平和垂直迁移、侵袭功能强于Young CM组(p<0.01)。4基于“种植窗期”内膜衰老探讨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RSA的作用研究4.1胚胎丢失率:模型组胚胎丢失率高于正常组(p<0.01),提示造模成功。中药各剂量组和西药组均低于模型组(p<0.05)。4.2血清P水平:模型组血清P水平低于正常组(p<0.05)。中药中剂量组和西药组血清P水平高于模型组(p<0.05)。4.3卵巢黄体面积:模型组黄体面积少于正常组(p<0.05)。中药中剂量组和西药组卵巢黄体面积多于模型组(p<0.05)。4.4 SA-β-gal染色:模型组内膜SA-β-gal活性少于正常组(p<0.01)。中药中、高剂量组和西药组内膜组织SA-β-gal活性多于模型组(p<0.01)。4.5内膜组织P16、P53、P21蛋白和mRNA表达:模型组P16、P53、P21蛋白和mRNA表达低于正常组(p<0.05)。中药低、中剂量组、西药组P16、P53、P21蛋白和mRNA表达高于模型组(p<0.05)。4.6免疫组化:P16蛋白在内膜成纤维细胞、上皮细胞的胞核中呈阳性表达,模型组内膜P16蛋白表达量低于正常组(p<0.01),中药低、中剂量组、西药组内膜P16蛋白表达量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1培元补肾安胎方能明显改善脾肾两虚证候,减轻阴道流血、腹痛症状,提高血清E2、P、β-HCG水平,促进胚胎发育,提高LPD型RSA的保胎成功率。2通过网络药理学初步明确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RSA的分子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P53信号通路,调节细胞衰老,从而治疗RSA。3“种植窗期”内膜急性衰老是胚胎着床的必要条件之一,其中足量足时间的孕酮是诱导内膜衰老的重要因素。4 P不足、“种植窗期”内膜急性衰老不足可能是LPD型RSA发病机制。培元补肾安胎方可能通过提高血清P和卵巢黄体面积,增加“种植窗期”内膜P53、P21、P16表达,促进“种植窗期”内膜衰老从而发挥保胎作用。

孔祥瑞[2](2021)在《基于“肾主水司二便”理论应用助阳通便膏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基于“肾主水司二便”理论,观察导师经验方助阳通便膏在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希望为今后实际应用和临床推广提供依据。材料与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门诊部就诊的90例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随机数字表法),每组45例。治疗组予口服助阳通便膏每次1袋,每袋20m L,每日二次早晚分服治疗2周,对照组予口服麻仁丸每次9克,每日2次治疗2周。在治疗前、2周疗程结束、停药4周三个观察时间点记录两组的便秘症状改善情况、不良反应以及肝、肾功能检查情况。所有数据应用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结果:1.总体疗效评价: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8.89%,对照组总有效率77.78%,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3<0.05),提示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2.便秘症状积分评价:两组便秘症状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疗程结束时治疗组在改善大便性状、排便时间、排便频率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停药4周后各项便秘症状积分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3.安全性评价:两组肝、肾功能主要指标治疗前后未见明显变化(P>0.05),提示两组药物服用比较安全;两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P>0.05)。结论:助阳通便膏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总体疗效优于麻仁丸;在改善大便性状、排便时间、排便频率方面优于麻仁丸,且在缓解便秘症状方面助阳通便膏的远期疗效更优;两组药物安全性都比较可靠,因此本研究结果表明助阳通便膏在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方面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高蕙兰(Treesukol Waranan)[3](2021)在《基于少突胶质细胞参与髓鞘再生作用探讨眼针疗法对CI/RI大鼠脑保护作用机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基于古文献研究,探讨肾虚血瘀、肾脑失济与缺血性中风的关联性及眼针治疗优势;通过检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旷场试验、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HE)、Nissl染色、5-溴-2’-脱氧尿苷(Uridine,5-bromo-2’-deoxy,Brd U)标记神经元等指标,观察眼针干预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CIRI)大鼠神经保护作用;通过检测脑组织中A2B5、O4、CNPase、MBP、Olig2、MAG等蛋白的表达水平,阐述眼针干预对少突胶质细胞成熟及活化的影响;通过检测脑组织中Wnt、Dvl、GSK-3β、β-catenin蛋白表达,探讨眼针通过调控Wnt信号通路发挥促进少突胶质细胞成熟并活化,加速髓鞘再生的作用机制,从而进一步探讨眼针通过补肾活血疗法发挥“肾脑相济”作用,为中医眼针特色疗法的临床应用提供新思路。材料与方法:1.阅读辽宁中医药大学中医神志病数据库,对相关古籍条文进行分析,总结古代医家对眼针、五轮八廓学说、中风的认识,探讨眼针疗法以“五轮八廓”学说为理论基础融合“肾脑相济”理论治疗肾虚血瘀型中风的可行性。2.本研究选取60只成年SPF级SD大鼠,雄雌各半作为研究对象,将60只大鼠按体重标记为1-60号,然后将大鼠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即假手术组(12只);模型组(48只)。对模型组48只大鼠采用线栓法复制CI/RI模型,采用神经功能学评分联合TTC(Triphenyl tetrazolium chloride)染色及HE染色对模型鼠进行评价,将模型评价成功的大鼠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3组,即模型对照组;抑制剂组;眼针组。干预措施:眼针组大鼠于脑缺血再灌注2h、再灌注12h、再灌注24小时分别进行眼针治疗,针刺取穴:肾区、上焦区、肝区和下焦区;抑制剂组取材前24小时,给予Wnt-C59口服给药,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正常饲养,通过行为学检测(神经行为学评分、旷场实验)、形态学检测(HE染色、Nissl染色、Brd U标记)、少突胶质细胞活化相关蛋白(A2B5、O4、CNPase、MBP、Olig2、MAG)检测及Wnt信号通路关键因子(Wnt、Dvl、GSK-3β、β-catenin)蛋白进行检测,旨在观察眼针对CI/RI大鼠少突胶质细胞的影响,从少突胶质细胞参与髓鞘再生作用探讨针疗法对CI/RI大鼠脑保护作用机制。结果:1.文献分析:通过对古文献梳理,认为肾虚血瘀、肾脑失济为缺血性中风的主要病机,彭氏眼针对本病的治疗方面发挥其优势与作用。2.改良线栓法成功复刻CI/RI大鼠模型:神经功能学评分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相比,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显着升高(P<0.01)。脑组织TTC染色结果显示,假手术组大鼠脑组织未见明显异常,模型组大鼠右侧脑组织局部可见白色缺血缺氧区。脑组织HE染色结果显示,假手术组大鼠右侧海马中神经细胞结构完整,而模型组大鼠右侧脑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破坏。3.眼针疗法改善CI/RI模型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神经功能评分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脑缺血再灌注后2h,模型对照组、抑制剂组及眼针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显着升高(P<0.01);经过眼针治疗后,眼针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降低(P<0.01)。旷场实验结果显示,眼针干预前,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对照组、抑制剂组及眼针组大鼠中间格停留时间及运动距离均显着减小(P<0.01)。眼针干预后,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对照组、抑制剂组及眼针组大鼠中间格停留时间及运动距离均显着减小(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眼针组大鼠中间格停留时间及运动距离均显着增加(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脑组织HE染色结果显示,经眼针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抑制剂组大鼠脑组织损伤程度明显提高,眼针组大鼠的脑组织含水量减少、各种病理改变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4.眼针疗法促进CI/RI模型大鼠神经元再生:Nissl染色检测结果显示,假手术组大鼠脑组织中神经元结构完整,阳性细胞较多,神经元尼氏小体清晰,排列整齐;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脑组织中神经元排列稀疏,部分尼氏小体模糊;眼针组大鼠脑组织中神经细胞病变较模型对照组明显减轻,神经细胞数目增多,有统计学意义(P<0.01),尼氏小体染色较清晰,形态接近正常。Brd U标记检测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对照组、抑制剂组、眼针组大鼠脑组织中Brd U阳性细胞数显着减少(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抑制剂组大鼠脑组织中Brd U阳性细胞数显着减少(P<0.01),眼针组Brd U阳性细胞数显着增多(P<0.01)。5.眼针疗法活化少突胶质细胞相关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检测A2B5、O4、CNPase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对照组、抑制剂组、眼针组大鼠脑组织中少突胶质细胞活化相关蛋白A2B5、O4、CNPase表达水平显着下调(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抑制剂组大鼠脑组织中少突胶质细胞活化相关蛋白A2B5、O4、CNPase表达水平显着下调(P<0.01),眼针组A2B5、O4、CNPase表达水平显着上调(P<0.01)。MBP、Olig2、MAG检测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对照组、抑制剂组、眼针组大鼠脑组织中少突胶质细胞活化相关蛋白MBP、Olig2、MAG表达水平显着下调(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抑制剂组大鼠脑组织中少突胶质细胞活化相关蛋白MBP、Olig2、MAG表达水平显着下调(P<0.01),眼针组MBP、Olig2、MAG表达水平显着上调(P<0.01)。6.眼针激活Wnt信号通路促进CI/RI大鼠神经元再生:免疫组化及免疫印迹法检测Wnt通路关键蛋白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对照组、眼针组和抑制剂组大鼠脑组织中Wnt、Dvl、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显着下降(P<0.01),GSK-3β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眼针组大鼠脑组织中Wnt、Dvl、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1),GSK-3β蛋白表达水平显着下降(P<0.01),抑制剂组大鼠脑组织中Wnt、Dvl、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显着下降(P<0.01),GSK-3β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1)。结论:1本研究对古文献梳理,发掘肾虚血瘀、肾脑失济为缺血性中风的主要病机,彭氏眼针对本病的治疗方面发挥其优势。2通过观察眼针干预CI/RI大鼠的效应,证实眼针疗法能够促进CI/RI后脑组织的修复,恢复神经功能,改善缺血性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3眼针通过促进CI/RI大鼠尼氏小体和少突胶质细胞及其相关蛋白表达,加速髓鞘形成,促进神经元再生。4眼针通过活化Wnt信号通路,促进少突胶质细胞成熟及活化,促进神经髓鞘再生,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郭小娟[4](2020)在《淋巴细胞亚群与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证型相关研究及中药干预的数据挖掘》文中认为目的研究慢性肾小球肾炎服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后的中医证型与淋巴细胞亚群相关性,及王钢教授在此类患者中目前的辨证论治学术思想及用药经验,从而更好为中医临床精准辨证和指导用药提供依据及经验。方法1.整理经导师王钢教授诊治的南京博大肾科医院肾病科病房2011-2019年住院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441例,根据使用不同的免疫抑制剂及不同证型分组,观察不同免疫抑制剂组及不同证型组与淋巴细胞亚群之间的相关性,对其中各组数据进行统计,检测数据采用SAS 9.4统计分析软件编程计算,各组间数值采用均数±标准差,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交叉分类描述治疗前后正常、异常的变化情况,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计算P值进行组间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系统整理王钢教授在南京博大肾科医院诊治的2011年1月~2019年6月期间病患医案,通过现代数据挖掘技术,将入选病人的姓名、年龄、性别、症状、舌苔、脉象、病机、治法、处方、用药等信息分别录入 Xminer Operation Tool V1.4、SPSS 20.0 和 SPSS Modeler 18.0数据挖掘系统,建立医案数据库,运用频数分布、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数据运算模型进行挖掘,对王钢教授辨证用药规律进行统计、分析、归纳、研究。结果1.在相关分析研究的441份病例中,在慢性肾小球肾炎使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1月后,淋巴细胞亚群的各个指标数值中CD4/CD8的数值是有变化的,并且是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在免疫抑制剂使用后对人体体液免疫尤其淋巴细胞亚群中的CD4/CD8是有影响的。同时在不同证型间,以气阴两虚证型中的T辅助细胞、CD4/CD8数值最低,T抑制细胞数值最高较为突出,服用不同组合的免疫抑制剂对慢性肾小球肾炎证型中以气阴两虚证型影响最为明显。不同免疫抑制剂组合中,以激素加他克莫司及雷公藤组对淋巴细胞亚群影响最为明显且有统计学意义。2.数据挖掘研究共选取2011年1月~2019年6月王钢教授于南京博大肾科医院诊治的患者221人,共纳入医案381诊次。王钢教授在治疗肾炎合并免疫力低下的医案中,女性患者146诊次,占比38.32%,男性患者234诊次,占比61.42%,以男性居多。3~80岁患者均可发病,最小年龄3岁,最大年龄81岁,尤以30-39岁之间的青中年发病最多,占比达66.36%;临床症状以泡沫尿、浮肿、腰脊酸痛、纳呆、倦怠乏力、口干咽燥、咽痛、咳嗽、手足心热为主,舌淡红,苔薄白或舌红苔少,脉细沉等。临证以气阴两虚、湿热内蕴最为多见,王钢教授擅长益气养阴、清热利湿大法为主,佐以利水消肿、活血化瘀、化湿泄浊、滋补肝肾、温补脾肾等,喜用车前子、茯苓皮、制僵蚕、白花蛇舌草、全蝎、山茱萸、金樱子、黄蜀葵花、泽兰、黄芩。通过聚类分析,得出三组核心方:即防己黄芪、六味地黄汤及猪苓汤、犀角地黄汤、泻肺汤及桔梗二陈汤。结论1.通过国内外文献,中医、西医国内及国际的最新研究进展,结合本次研究慢性肾小球肾炎合并免疫力低下患者与淋巴细胞亚群相关分析的结果,淋巴细胞亚群指标在服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中,使用前后有差异,结果证实了运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会导致淋巴细胞亚群的紊乱。并且提出可以把淋巴细胞亚群作为预防感染的常规定期监测指标。在同时运用激素加他克莫司及雷公藤治疗时候更需要谨慎。2.通过此次数据挖掘中(频次表3-5、表3-6及表3-7、表3-8中)的分析,得出导师在对于慢性肾小球肾炎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中,其辨证的主证是以泡沫尿、浮肿、腰脊酸痛、纳呆、倦怠乏力、口干咽燥、咽痛、咳嗽、手足心热、舌淡红,苔薄白或舌红少苔,脉细沉等主要临床症状。临证以气阴两虚为主要病机,并且根据数据挖掘病机内关联规则表3-12中得出兼证中与湿热内蕴,血瘀内结相关最为密切。3.依据本次气阴两虚证与淋巴细胞亚群相关分析数据结果,(见表2-6及表2-7)证实气阴两虚证型中的淋巴细胞亚群指标变化最为突出,以T辅助细胞、CD4/CD8数值最低,T抑制细胞数值最高为表现。增加了导师对气阴两虚证的本质研究范围,进一步提供了气阴两虚证的又一客观指标,即:服用激素、免疫抑制剂后的气阴两虚证与体内淋巴细胞亚群指标紊乱相关。4.此次数据挖掘结果表明:王钢教授益气养阴、清利湿热为主要治疗大法,同时对于各种兼证变证,导师也有其特色治法及用药规则(表3-18),气阴两虚合并水肿的用第一列基本方;对于合并尿蛋白增多的选用挖掘结果中的第四列基本方、第七列基本方及第八列基本方;合并肾功能异常的多用第五列基本方;合并上下焦感染的多用挖掘出的第二列基本方和第三列基本方;合并中焦脾胃的选用第六列基本方;这些为临床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中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所带来的不良反应,提供了各种辨证用药依据及用药规律。5.本研究不仅通过大样本的数据,挖掘了老师在慢性肾小球肾炎合并免疫力低下患者中的理法方药,同时通过了典型的个体治验医案进一步论证了益气养阴清利湿热的治疗大法,并且随证,兼证加减等在治疗该病中的特色用药规律、经验以及临床疗效。6.本研究归纳总结出王钢教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经验多从脾论治、从肝论治、从肺从咽论治、从疏滞泄浊法论治。

朱俊[5](2020)在《基于数据挖掘王钢教授辨治慢性肾衰竭临床经验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基于对王钢教授多年来诊治慢性肾衰竭医案的整理,建立医案数据库,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王钢教授临床辨治慢性肾衰竭医案数据整体研读,系统性回顾王钢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竭的整体辨证及遣方用药的思路,总结其临证经验及学术思想,使其能够得到较为全面的继承,同时为中药延缓慢性肾衰竭病程进展提供经验。方法:(1)运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对建国以来慢性肾衰竭中医药相关文献和王钢教授本人及其相关临床经验文献进行分析;(2)运用综述的方法,论述目前中医诊治慢性肾衰竭的研究现状及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运用;(3)运用数据挖掘技术的频数分析、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方法,对王钢教授2017年7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诊疗的住院慢性肾衰竭患者医案中符合标准的1000诊次病案进行数据挖掘,重点挖掘医案中的性别、年龄、症状、舌苔、脉象、原发病、病机、方药等内容,结合王钢教授的临证经验对挖掘结果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4)运用分层数据挖掘分析和典型病案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王钢教授在治疗5种不同原发病的辨治思路;(5)运用访谈实录的方法,进一步总结王钢教授辨治慢性肾衰竭的经验和思路。结果:(1)数据挖掘结果:1000诊次中男性254例,就诊604次;女性患者156例,就诊396次,平均年龄54.2岁。核心临床症状为乏力、腰酸、泡沫尿、下肢肿、夜尿频;核心舌质为舌淡、舌红、舌暗;核心舌苔为苔薄黄、苔白腻、苔薄白;核心脉象为细脉、滑脉、沉脉、弦脉;核心病机为脾肾亏虚、湿浊内蕴、瘀血阻络、湿热蕴结;高频药物有32味,分别是土茯苓、茵陈、蒲黄、五灵脂、车前子、大腹皮、猫爪草、槐花、六月雪、甘草、紫菀、泽兰、黄连、茯苓皮、金银花、大黄、苍术、枳实、槟榔、蒲公英、何首乌、大枣、牛膝、黄芪、郁金、菟丝子、萹蓄、川芎、太子参、白术、杜仲、玉米须。(2)核心方:①太子参、黄芪、甘草、大枣、杜仲、牛膝、苍术、茯苓皮、泽兰、大腹皮、玉米须、车前子、槐花、土茯苓、大黄、枳实、槟榔、茵陈、五灵脂、蒲黄;②何首乌、菟丝子、川芎、郁金、金银花、黄连、紫菀、蒲公英、萹蓄、六月雪、凤尾草、猫爪草;③白术、山茱萸、当归、紫河车、积雪草。(3)兼证用药:①治疗慢性肾衰竭合并湿热证之大量蛋白尿:僵蚕、全蝎、龙葵、山慈菇、芡实、石韦、牛蒡子、黄芩、肾炎草、黄蜀葵花;②治疗慢性肾衰竭合并糖尿病之大量蛋白尿:枸杞、菊花、谷精草、海螵蛸、瓦楞子、金樱子、穿山龙、虎杖、鬼箭羽、白花蛇舌草;③治疗慢性肾衰竭合并水肿:丹参、桃仁、红花、水蛭、益母草、猪苓、葫芦、防己、黄精、肉桂、虎耳草;④治疗慢性肾衰竭合并咽痛、咳嗽、痰湿中阻:玄参、桔梗、冬凌草、射干、薄荷、木香、砂仁、半夏、陈皮;⑤治疗慢性肾衰竭合并胃气上逆:藿香、佩兰、竹茹、吴茱萸、赭石、炮姜、冬瓜皮、桑白皮、连翘;⑥治疗慢性肾衰竭合并高尿酸血症、皮肤瘙痒:秦皮、秦艽、鸡血藤、丝瓜络、地肤子、白鲜皮;⑦治疗慢性肾衰竭合并寐差、水肿、脾胃不和、血尿、蛋白尿:合欢皮、酸枣仁、首乌藤、龙齿、柏子仁、椒目、葶苈子、紫苏梗、白及、石莲子、刘寄奴。(4)分层数据分析结果:①原发病为膜性肾病的慢性肾衰竭重用补气通阳、淡渗利水药;②原发病为IgA肾病的慢性肾衰竭重用清热利咽、养阴利咽、健脾补肾药;③原发病为高尿酸血症的慢性肾衰竭重用活血通络、清热利水、降尿酸药;④原发病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慢性肾衰竭重用清热解毒、化湿利水药;⑤原发病为2型糖尿病的慢性肾衰竭重用养阴清热、祛风通络、通阳活血药。结论:通过研究发现,王钢教授认为慢性肾衰竭病位在肾,核心病机为脾肾亏虚、湿浊内蕴、瘀血阻络、湿热蕴结,肾元亏虚是发病基本之因,湿浊和瘀血贯穿整个病程始终,湿热导致病情反复加重的重要病理因素。结合数据挖掘总结王钢教授辨治慢性肾衰竭的思路为:围绕“肾劳”病名,强调病因多变,虚实辨证;维护肾元,阴平阳秘;和缓治本,多脏同调;清利活血,诊治关键;疏滞泄浊,贯穿始终。结合访谈实录总结王钢教授辨治慢性肾衰竭经验为:强调整体辨证,随症就因,善用复方;精于配伍,巧用药对。重视处理合并症,多途径、多靶点治疗。强调治疗与调摄相结合:重视原发病,饮食疗法,预防感染,稳定情况,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

于淼,王秀阁,李瑞恩,米佳,王国强[6](2020)在《浅谈糖尿病肾病中医病机》文中指出本文通过总结中医对糖尿病肾脏病病机的认识,认为目前主要集中在本虚、标实、致病途径及其他等几个方面,其中本虚是糖尿病肾病发生的必要基础,可以从气血津液精和脏腑阴阳论之,标实是糖尿病肾病的既果又因,可以从湿、浊、痰、瘀、毒、风、伏邪论之,致病途径可以从络、从玄府论之,其他方面则有六经理论等。此总结可以为选方用药提供深入性思考及方向性指导,对提高临床疗效起到一定的相对准确、迅速的作用。

蔡定芳[7](2019)在《恽铁樵中西医汇通流派代表人物萃谈——沈自尹(下)》文中研究表明前文记述了沈自尹先生的生平纪事、学术创见、实验成果及着作,本文阐述其三方面的代表性学术成就。(1)基础理论现代研究:从现代科学的全新视角研究中医基础理论,撰写有关基础理论研究论文35篇,内容涉及太极阴阳、藏象生理、证候本质、辨证论治等;强调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不仅要立足临床实践,而且要采用现代科学实验方法。(2)肾的本质科学实验:沈自尹先生及其团队用现代科学语言阐释中医肾的本质,历时半个多世纪,出版《肾的研究》等相关专着3部,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主要涉及肾主调节研究、肾主衰老研究、肾主纳气研究、肾主水液研究、肾主骨髓研究五大主题。(3)治疗法则临床阐述:着有《中医治疗法则概论》及《中医治则研究》,重视医理对治疗法则的指导,并结合中西医临床实际阐释治疗法则。

王艳梅[8](2018)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三阴三阳体质与ApoE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研究意义大多数疾病都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的基因背景使疾病在不同种族、不同性别等群体间存在不同的发病率和临床表现,也使不同人群对某种疾病的易感性存在差异。中医体质学说认为,体质状态决定发病与否及发病的倾向性,同时,体质对于病证种类、病性、病位、病程和病变趋势等也有重要影响。因此,一些学者认为可以从疾病相关基因表型等为切入点,诠释体质与疾病易感性的有关机理。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西医治疗以控制血糖、营养神经为主,但治疗效果差强人意。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从体质特征、基因多态性角度寻找规律,发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不同体质及证候的易感基因,将有助于揭示中医证的内涵,为临床诊疗提供更加准确的信息。研究目的1.研究ApoE基因的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性;探讨ApoE基因多态性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机制。2.分析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人群中医体质分布、证候特征,对体质与证候、体质与ApoE基因分布规律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探讨,以期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辨体质-辨病-辨证施治理论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研究方法共纳入514例研究对象,包括355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伴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215例(DPN组),病程大于10年仍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140例(DM组),同时入选糖代谢正常个体159例作为对照组(NC组)。1.ApoE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相关性研究(1)检测所选人群的临床指标,并对其血样进行提取、目的基因扩增,应用直接测序法检测ApoE基因多态性。(2)对三组人群ApoE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分布进行统计学分析。(3)对DPN组及DM组进行肌电图及血管超声检测,根据是否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分组,比较各组间ApoE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分布,比较各组间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2.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三阴三阳体质分布特点及其与ApoE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1)以赵进喜教授的三阴三阳体质理论为基础,采用既往研究成果中的“三阴三阳体质初量表”,对DPN组及NC组进行三阴三阳体质分布情况的调查;(2)根据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发布的《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本虚标实证候诊断标准》对DPN组及NC组进行辨证分析统计。(3)对太阴体质、少阴体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证候频率分布进行统计,研究三阴三阳体质与证候的相关性。对太阴体质、少阴体质、厥阴体质、阳明体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ApoE基因型频率进行统计,研究三阴三阳体质与ApoE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结果1.ApoE基因的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性研究(1)DPN组E4/X基因型(包括基因型E3/E4和E4/E4)频率(28.9%),高于DM组(15.2%)及NC组(1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P=0.026)。DPN组E4等位基因频率(15.7%)高于DM组(8.9%)及NC组(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P=0.019)。(2)DPN组与NC组相比,E4/X基因型携带者比E3/E3基因型具有较高的DPN患病风险(OR=1.821,95%CI 1.092~3.038,P=0.022),E4等位基因携带者比E3等位基因携带者具有较高的DPN患病风险(OR=1.738,95%CI 1.102~2.743,P=0.017)。DPN组与DM组相比,E4/X基因型携带者比E3/E3基因型具有较高的DPN患病风险(OR=2.374,95%CI 1.348~4.181,P=0.003),E4等位基因携带者比E3等位基因携带者具有较高的DPN患病风险(OR=1.906,95%CI1.168~3.110,P=0.010)。(3)DPN组E2/X、E3/E3、E4/X三个基因组间TC、LDL-C、ApoB水平有显着差异。E4/X基因组的TC、LDL-C、ApoB水平均较E2/X基因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M组三个基因组间TG、HDL-C、ApoB水平有显着差异,E4/X基因组的TG、ApoB水平均较E2/X基因组明显升高,E4/X基因组的HDL-C较E3/E3组及E2/X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HbA1c、ApoB、TC、ApoE基因型是DPN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HDL-C是DPN的保护因素。(5)根据下肢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将以上患者进一步分为四组:A组:2型糖尿病组(未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未合并动脉粥样硬化)33例;B组: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未合并周围神经病变)107例;C组: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未合并动脉粥样硬化)30例;D组: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合并动脉硬化组185例。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组(C+D)与糖尿病未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组(A+B)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A组与B组两组间血脂组分比较,B组的TC较A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的HDL-C较A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C组与D组两组间血脂成分比较,D组的TC较C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组的HDL-C较C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组(B+D)与未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组(A+C)相比,基因型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B+D)的ApoE4基因型频率(25.8%)高于(A+C)的ApoE4基因型频率(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9)各组间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比较,正中神经运动传导速度、胫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尺神经运动传导速度有差异。B组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慢于A组,其中正中神经运动传导速度、胫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慢于C组,其中胫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各组间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比较,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腓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尺神经感觉传导速度有差异。B组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慢于A组,其中腓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慢于C组,其中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腓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三阴三阳体质分布特点及其与ApoE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1)DPN组单一体质共210例,六大类型按百分比由高到低依次为太阴体质(61例,29.0%),少阴体质(45例,21.4%),厥阴体质(32例,15.2%),阳明体质(31例,14.8%),太阳体质(27例,12.9%),少阳体质(14例,6.7%)。非糖尿病对照组单一体质共150例,六大类型按百分比由高到低依次为太阳体质(66例,44.00%),太阴体质(22例,14.7%),阳明体质(21例,14.0%),少阳体质(14例,9.3%)、厥阴体质(14例,9.3%),少阴体质(13例,8.7%)。对两组按体质类型出现频次进行比较可见太阳体质、少阴体质、太阴体质频次两组有显着性差异。NC组较DPN组太阳体质多,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太阴体质及少阴较对照组多。(2)太阴体质类型DPN患者中医证候频率按百分比由大到小出现的次序为:痰湿证(68.9%)>血瘀证(59.0%)>阳虚证(57.4%)>气虚证(52.5%)>阴虚证(41.0%)>水湿证(31.1%)>血虚证(19.7%)>湿热证(18.0%)>气滞证(16.4%)、郁热证(16.4%)、湿浊证(16.4%)>痰热证(11.5%)。两组证候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痰湿证(B=0.086,OR=2.364)、阳虚证(B=0.980,OR=2.665)、水湿证(B=0.715,OR=2.044)与太阴体质呈正相关。(3)少阴体质类型DPN患者中医证候频率按百分比由大到小出现的次序为:血瘀证(66.7%)>气虚证(64.4%)>阳虚证(55.6%)>痰湿证(46.7%)>湿热证(33.3%)、阴虚证(33.3%)>血虚证(26.6%)>水湿证(24.4%)、>湿浊证(22.2%)>郁热证(17.8%)、气滞证(17.8%)>痰热证(15.6%)>饮停证(2.2%)、肝阳证(2.2%)、结热证(2.2%),热毒证未见。两组证候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阳虚证(B=0.783,OR=2.187)与少阴体质呈正相关。(4)进一步采用多元逻辑回归分析对高发体质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进行研究。DPN组与NC组相比,太阴体质E4/X基因型发病风险是E3/E3基因型的2.874倍,太阴体质E4/X基因型发病风险是E2/X基因型的3.017倍。DPN组与NC组相比,E4等位基因发病风险是E3等位基因的2.313倍,E4等位基因发病风险是E2等位基因的3.194倍。研究结论(1)ApoE基因多态性可能与DPN变有关。E4/E4、E3/E4基因型为DPN的易感基因型,E4等位基因携带者更易于发生DPN。ApoE基因多态性可能通过影响糖脂代谢及下肢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和程度,加速DPN的发生。(2)太阴体质及少阴体质为DPN的易感体质,太阴体质的DPN人群易出现痰湿证、阳虚证及水湿证证候。少阴体质的DPN人群易出现阳虚证候。ApoE位点的突变,E4等位基因及E4/X基因型使太阴体质人群DPN的发病风险增高。基因多态性的检测是本研究的技术关键,中医体质辨识与基因多态性相关性的探讨是本研究的创新点。

王梅生[9](2016)在《常振森主任医师学术思想总结及肾与气血相关论的临床运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常振森主任医师是山东省名中医,全国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教师,从医40余年,医德醇厚、学验俱丰。常老师擅用经方,尤其是《伤寒论》及《金贵要略》的方剂,思辨过程中重视先天,遵经旨“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重视肾中真阳之气化及肾气、肾阳的作用,强调肾对人体五脏六腑的温煦、推动、长养作用。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并在继承的基础上寻发展、求创新,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结合自己的感悟,形成一套自己的临证思辨特点和养生、治未病的理念,提出了肾与气血相关论。1.学术思想渊源《内经》是中医临床理论建构的奠基之作,它示人从整体角度认识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四时相应之理,用阴阳五行之哲学概念和辩证法思想阐述中医藏象、病机、诊法、治则等内容。构筑了中医学思想体系,奠定了指导临床实践的理论基础,指导着中医的进一步发展。《伤寒论》、《金匮要略》合称《伤寒杂病论》,是继《内经》之后又一部中医巨着,“为医方之祖,而治杂病之宗也”。以六经论伤寒,系统了六经辨证,并开创了病、脉、证相结合的先河,完善了辨证体系,给学医者树立了规矩,明晰了方法。结合多年的临证及对人体生理、病理的思辨总结,常老师崇尚张景岳“重阳气”,“阳非有余,真阴不足”的思想,认同脏腑活动以命门为中心及治病“助阳为本”的思路。对常老师重视先天,补肾、调肾为本的思想及肾与气血相关论的形成有着很大的影响。郑钦安,被称为郑附子,擅用附子、干姜等热药来治疗各种重症、险症,由后人整理的《郑钦安全书》全面反映了其重阳,崇阳的观点,正是基于其“阳者,阴之主也,阳气流通,阴气无滞”等重阳理论的大量论述,结合对肾、肾命、气、血各自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的深刻认识,最终形成了常老师的学术思想----肾与气血相关论。肾所藏之精归化,化生阴阳二气,即元阴元阳,故张景岳云“人之盛衰皆本于肾”。肾中阳气通过三焦布敷,总领五脏六腑、营卫经络、内外上下左右之气,肾气充足,阳气旺盛,则生机活跃,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气血由肾精化生,由肾之施泄方可充塞周身流布不已,维持人之正常生命活动。2.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总结2.1学术思想总结常老师注重读经典,用经典,强调经方至重,牢固树立辩证施治,只有很好向经典的学习,深悟其精髓,并用之于临床,多临证,重实践,才能谈创新,才更好的创新,否则创新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在学习及临床思辨的过程中,常老师注重天人合一,崇尚整体观念,“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为自然之子,人在漫长的进化、生长过程中,不仅适应了自然,而且形成了自然对其影响的许多象态。我们应该熟习古代朴素的思维观,在诊疗思辨过程中,从天道推及人道,运用天地阴阳气化之理论探讨脏腑及精气血生理、病理之变化规律,从中感悟治病之理。把人体的五脏六腑,气血阴阳,四肢百骸有机的联系起来看问题,并形成其完整的诊病、治病及养生的理论体系,临证治疗时强调辨证施治重气化,治病求本,力求和合;重视气血阴阳,以平为期;标本相移,不执于一端,灵活应变,从正邪标本、因变标本、先后标本、缓急标本、表里标本、上下标本六方面来抓疾病的主要矛盾,并把明体、识病、辨证有机融合,提高了辩证施治的准确性。常老师整个思辨过程中始终围绕着重视先天的思想,强调治未病,养肾以健五脏,未病时注重养肾、固肾、强肾,已病则强调补肾、调肾、温肾。重化,求和的提出,更是明晰了中医养病的根本思想。2.2临床经验及验案论述常老师强调学习经典,用经方,重视补肾,调肾、养肾,使用频率较高的补肾气经方主要为肾气丸,并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用药特色——补肾药对。并选取了喘证、慢性泄泻、症瘕病等方面的典型病案,从其对病因病机的认识、治疗特色方面加以论述、总结,阐明老师的“肾与气血相关论学说”这一学术观点,进一步牢固树立以肾为中心的五脏观。常老师认为肾藏精,为先天之本,内寄元阳、元阴;肾气、肾阳是肾的气化功能外在表现。对人体气血的运行及五脏六腑功能的正常发挥起着推动、温煦、营养的作用。如果肾气、肾阳功能低下,则其推动、温煦、营养的功能失于正常,推动无力,气血运行不畅而成瘀;其次温煦失司,虚寒内生,致经脉拘急,血运迟滞而成瘀;第三、肾气虚不能温煦脾阳,致运化水湿功能减退,聚湿成痰,阻于脏腑脉络,胶着难除,与血相搏,结久而致痰瘀互结;第四、肾气虚弱,化生气血的能力低下,气血亏虚不能充盈五脏六腑,抵御外邪能力下降,“至虚之处,便是留邪之所”,邪气易于入侵,而与内在已虚的气血胶结致病。肾虚可致血瘀痰阻,这些病理产物阻滞气机运行而胶着,又可加重肾虚,相互为因,形成肾虚血瘀、肾虚痰阻、肾虚痰瘀互结之病机。在治疗上,治病必求于本,常老师从重视肾的气化功能出发,强调肾气、肾阳对全身的温煦、推动、激发作用,并由此提出温肾以灌四旁的治疗大法,以肾气丸为主方生少火,温肾气治本,并随症加减以治标,验之于临床。3温肾通脉汤治疗肾虚血瘀型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目的观察常振森主任医师自拟方温肾通脉汤治疗肾虚血瘀型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验证温肾通脉法治疗该病的临床特色经验,进一步深化常老师学术观点——肾与气血相关论。方法选择60例稳定型心绞痛且辨证为肾虚血瘀型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他汀类、硝酸酯类、?受体阻滞剂作为基础治疗;试验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温肾通脉汤,疗程4周,治疗前后记录临床症状。结果试验组患者心悸、倦怠乏力,腰膝酸软等气阳虚的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症状的改善、心电图及硝酸甘油的停减率与对照组相比统计学有差异(P<0.05)。结论西药治疗配合温肾通脉汤对肾虚血瘀型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症状的改善疗效较好,减少了硝酸甘油使用,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邓亚楠[10](2012)在《基于现代文献对慢性肾小球肾炎处方用药规律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属中医学“肾风”、“风水”、“水肿”、“尿血”、“腰痛”等病的范畴。其起病多隐匿,病程冗长,病情发展缓慢,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并有可能最终发展为慢性肾功能衰竭,极大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目前西医治疗虽近期疗效比较肯定,但因其毒副作用和相应的依赖性,使病人难以长期坚持,在临床应用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长期疗效并不理想。因此,在继承传统中医理论的基础上,总结前人的宝贵经验,为更好的发挥中医药在治疗慢性肾炎上的优势提供理论依据,就显得尤为重要。本课题按收录标准收集治疗慢性肾炎方110则,并对其组方用药规律进行了研究。在WindowsXP平台上,应用Epidata数据库软件,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医案进行建库及数据整理,利用统计软件SPSS17.0将医案涉及的242味中药进行多角度的数据挖掘和研究。对治疗慢性肾炎医案中药物出现的频次、频率等进行分析,得出临床常用药物。同时,采用复杂系统熵聚法对药物之间的关联性进行分析,得出依赖程度较大的药对及核心药物组。根据统计结果得出治疗慢性肾炎的常用药物以补益药为主,佐以利水渗湿、活血化瘀、凉血止血,并兼顾清热解毒、祛风解表,收敛固涩药物,核心药物有:白术、黄芪、甘草、山药、茯苓、泽泻、山茱萸等。核心药对有白术、茯苓,白术、黄芪,茯苓、山药,白术、泽泻等,且黄芪、益母草、白术三者之间的关联性最强。在核心组合提取的基础上,通过熵层次聚类算法,最终得到41个核心药物组,并选取说明其组合的特点及适用性。通过统计分析,总结出医案中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组方用药特点及规律。1.慢性肾小球肾炎病因众多,病机复杂,临床表现各异,治疗方法多样,但治病求本,总因不外乎正虚邪恋,临床辩证用药,疗效显着。2.用药补益为主,偏重补气,尤重补脾、肺、肾气;佐以利水渗湿、活血化瘀、凉血止血,以消水肿、血瘀血尿;兼顾清热解毒,祛风解表,以防毒邪侵犯、风邪外袭,未病先防,防微杜渐;不忘补益肝肾收敛固涩,急则治其标,标本兼顾。3.根据统计结果,提取出常用药对及核心药物组,根据慢性肾炎病机特点和致病因素的特殊性,选取适宜于临床应用的核心药物组。期望得到相关专家的综合判断,结合临床试验,确立用于慢性肾炎治疗中药新药研发的候选处方。

二、临床论治肾虚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临床论治肾虚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RSA的临床研究及基于内膜衰老的药物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复发性流产的西医研究进展
        1 复发性流产的病因研究
        2 复发性流产的治疗现状
        3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药治疗复发性流产的研究进展
        1 中医病因病机
        2 复发性流产的中医证型分布状况
        3 复发性流产的中医治疗现状
        4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三 子宫细胞衰老与女性生殖功能
        1 衰老细胞
        2 子宫的生理解剖及功能
        3 子宫衰老细胞对女性生殖功能的影响
        4 子宫衰老细胞的治疗现状
        5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黄体功能不足型复发性流产临床疗效观察
    前言
    1 研究材料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复发性流产的作用机制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孕酮诱导“种植窗期”子宫内膜细胞衰老在胚胎着床中的作用研究
    前言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基于“种植窗期”内膜衰老探讨培元补肾安胎方对复发性流产作用机制的研究
    前言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语
    1 研究总结
    2 创新点
    3 不足与展望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2)基于“肾主水司二便”理论应用助阳通便膏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功能性便秘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3)基于少突胶质细胞参与髓鞘再生作用探讨眼针疗法对CI/RI大鼠脑保护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眼针疗法以“五轮八廓”学说为理论基础融合“肾脑相济”理论治疗肾虚血瘀型中风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眼针疗法对 CI/RI 模型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改善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实验二 眼针疗法对CI/RI模型大鼠神经元再生及少突胶质细胞的活化作用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实验三 基于Wnt信号通路探讨眼针促进CI/RI大鼠神经元再生的机制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少突胶质细胞功能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4)淋巴细胞亚群与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证型相关研究及中药干预的数据挖掘(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祖国医学对免疫功能方面的认识
        1.1 祖国医学对免疫功能研究的理论基础
        1.2 祖国医学对免疫概念的历史渊源
        1.3 祖国医学中的医药在增强免疫功能的研究及应用
    2.西医在慢性肾小球肾炎合并免疫力低下方面的研究
        2.1 慢性肾小球肾炎应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后免疫功能紊乱的研究概况
        2.2 现代医学中的免疫功能监测研究
        2.3 目前淋巴细胞亚群研究进展
        2.4 现代医学增强免疫功能的药物研究
第二部分 淋巴细胞亚群与服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后的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
    1.临床实验设计方案
        1.1 病例选择
        1.2 西医诊断标准
        1.3 中医诊断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2.研究方法
    3.统计指标
    4.统计方法
    5.研究结果
        5.1 一般资料分析比较
        5.2 淋巴细胞亚群治疗前后所有患者比较(均数±标准差)
        5.3 服用不同免疫抑制剂与未服用免疫抑制剂的淋巴细胞亚群比较(均数±标准差)
        5.4 不同证型间的淋巴细胞亚群比较(均数±标准差)
    6.讨论
第三部分 基于数据挖掘王钢教授的肾炎免疫力低下患者用药经验研究
    1.研究目的
    2.研究方法
        2.1 医案资料来源
        2.2 纳入排除标准
        2.3 医案的预处理
        2.4 医案信息纳入方法
        2.5 医案信息采集方法
    3.研究结果
        3.1 计量性趋势数据结果
        3.2 关联规则数据结果
        3.3 聚类分析数据结果
    4.讨论
        4.1 王钢教授辨证思想挖掘讨论
        4.2 王钢教授的治疗大法特色数据挖掘讨论
        4.3 王钢教授治疗选方的数据挖掘讨论
        4.4 王钢教授治疗用药配伍特征数据挖掘分析
    5.创新点、不足与展望
        5.1 创新点
        5.2 不足之处
        5.3 研究展望
第四部分 典型医案
    医案一: 慢性肾炎合并卡氏肺孢子菌肺炎案
    医案二: 慢性肾炎合并侵袭性肺真菌病肺炎案
    医案三: 慢性肾炎合并间质性肺炎案
    医案四: 慢性肾炎合并病毒性肺炎案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中英文对照表
    附录二 图表范式对照表
    附录三 临床症状频次频率分布
    附录四 病机频次频率分布
    附录五 治法频次频率分布
    附录六 药物频次频率分布
    附录七 药物K-均值聚类分析结果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5)基于数据挖掘王钢教授辨治慢性肾衰竭临床经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慢性肾衰竭文献研究
    1 现代中医药诊治慢性肾衰竭的文献研究
        1.1 资料与方法
        1.2 结果
        1.3 讨论
        1.4 结论
    2 王钢教授学术观点的相关文献研究
        2.1 病因病机
        2.2 中医辨证分型
        2.3 分子生物学机制
        2.4 治疗经验
        2.5 实验室检查指标
        2.6 中西医结合防治
        2.7 邹师经验总结及展望
        2.8 结论
第二部分 慢性肾衰竭及数据挖掘技术理论研究
    1 慢性肾衰竭中医诊治现状的理论研究
        1.1 慢性肾衰竭的病名
        1.2 慢性肾衰竭的病因病机
        1.3 慢性肾衰竭的现代治疗进展
        1.4 问题与展望
    2 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医药领域应用现状的研究
        2.1 中医文献
        2.2 中医证候
        2.3 中医方剂
        2.4 名老中医传承
        2.5 中药
第三部分 基于数据挖掘王钢教授诊治慢性肾衰竭医案研究
    1 研究目的
    2 数据采集
        2.1 医案资料
        2.2 纳入排除标准
    3 数据清洗
    4 数据分析
    5 数据表达
        5.1 计量性趋势数据结果
        5.2 关联规则数据结果
        5.3 聚类分析数据结果
    6 讨论
        6.1 从数据挖掘看导师辨慢性肾衰竭的四诊要点分析
        6.2 从数据挖掘看导师辨慢性肾衰竭病机证型分析
        6.3 从数据挖掘看导师治疗慢性肾衰竭的基本方药构思
        6.4 从数据挖掘看导师治疗慢性肾衰竭用药的加减思路
第四部分 分层数据及典型病案
    1 膜性肾病
        1.1 膜性肾病分层数据
        1.2 膜性肾病典型病案
    2 IgA肾病
        2.1 IgA肾病分层数据
        2.2 IgA肾病典型病案
    3 尿酸性肾病
        3.1 尿酸性肾病分层数据
        3.2 尿酸性肾病典型病案
    4 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
        4.1 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分层数据
        4.2 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典型病案
        4.3 讨论
    5 2型糖尿病性肾病
        5.1 2型糖尿病性肾病分层数据
        5.2 2型糖尿病性肾病典型病案
        5.3 讨论
第五部分 导师经验
    1 “肾劳”病名古今论证
        1.1 古医籍考证
        1.2 邹氏论“肾劳”
        1.3 数据论证
    2 病因多变,虚实辨证
        2.1 导师论述
        2.2 数据论证
    3 维护肾元,阴平阳秘
        3.1 肾寓阴涵阳
        3.2 肾气化封藏
        3.3 保肾元大法
        3.4 数据论证
    4 和缓治本,多脏同调
        4.1 补益肾元,平补平泻
        4.2 顾护脾胃,以养先天
        4.3 养肺滋肾,金水相生
        4.4 滋肾养肝,乙癸同源
        4.5 养心益肾,水火既济
    5 清利活血,诊治关键
        5.1 清热利湿
        5.2 活血化瘀
    6 疏滞泄浊,贯穿始终
        6.1 利水泄浊
        6.2 化湿泄浊
        6.3 降逆泄浊
        6.4 通腑泄浊
        6.5 通络泄浊
        6.6 疏风泄浊
第六部分 基于慢性肾衰竭诊治的导师访谈研究
    1 访谈研究背景
    2 访谈研究设计
    3 资料转录与分析
    4 撰写访谈报告
        4.1 王钢教授对慢性肾衰竭中医病名的认识
        4.2 王钢教授对慢性肾衰竭病因病机的认识
        4.3 王钢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竭大法的经验
        4.4 王钢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竭组方用药特色
        4.5 王钢教授重视慢性肾衰竭合并症的处理
        4.6 王钢教授强调慢性肾衰竭治疗与调摄相结合
创新点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6)浅谈糖尿病肾病中医病机(论文提纲范文)

1 本虚是糖尿病肾病发生的必要基础
    1.1 从气血津液精论之
    1.2 从脏腑阴阳论之
2 标实是糖尿病肾病的果和因
    2.1 从湿、浊、痰论之
    2.2 从瘀论之
    2.3 从毒论之
    2.4 从风论之
3 糖尿病肾病的致病途径
    3.1 从络论之
    3.2 从玄府论之
4 其他
5 结论

(7)恽铁樵中西医汇通流派代表人物萃谈——沈自尹(下)(论文提纲范文)

4 学术成就
    4.1 基础理论现代研究
    4.2 肾的本质科学实验
        4.2.1 肾主调节研究
        4.2.2 肾主衰老研究
        4.2.3 肾主纳气研究
        4.2.4 肾主水液研究
        4.2.5 肾主骨髓研究
    4.3 治疗法则临床阐述

(8)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三阴三阳体质与ApoE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体质与2型糖尿病及并发症相关性概述
        1 体质的分类方法
        2 体质的影响因素
        3 体质与证的关系
        4 体质与临床
        5 体质的应用
    综述二 ApoE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
        1 ApoE基因结构
        2 ApoE基因多态性
        3 ApoE的蛋白结构
        4 ApoE的生理功能
        5 ApoE基因多态性与疾病的相关性
        6 ApoE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关系
        7 ApoE基因多态性与中医体质、证的研究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前言
    研究一 ApoE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相关性研究
        1 研究对象及来源
        2 病例选择标准
        3 研究方法
        4 统计学分析
        5 结果
        6 讨论
        7 结论
        8 存在的不足
    研究二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三阴三阳体质分布特点及其与Apo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
        1 研究对象及来源
        2 病例选择标准
        3 研究方法
        4 统计学分析
        5 结果
        6 讨论
        7 结论
        8 存在的不足
    参考文献
结语
附录1
附录2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9)常振森主任医师学术思想总结及肾与气血相关论的临床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综述
    1 常振森主任医师简介
    2 学术思想渊源
        2.1 源于《黄帝内经》
        2.2 源于《伤寒论》
        2.3 源于《金匮要略》
        2.4 源于《脾胃论》
        2.5 源于《景岳全书》
        2.6 源于《四圣心源》
        2.7 源于《郑钦安全书》
        2.8 源于对肾、气、血理论的深刻认识
    3 各家对肾与命门的认识
        3.1 历代医家对命门功用的阐述
        3.2 命门功用现代研究
        3.3 肾与命门之关系的现代认识:
    4 常振森主任医师对“肾与气血相关论”的认识
        4.1 精为身之本,由肾封藏化生
        4.2 人之生,血与气耳,为肾精化生、肾气施泄
第二部分 常振森主任医师主要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总结
    1 常振森主任医师的学术思想总结
        1.1 崇尚天人合一,立足整体观念
        1.2 辨证论治,重化致和,多方权变
        1.3 培元固肾养先天,调运脾胃资后天
        1.4 力倡现代医学技术为我所用
    2 常振森主任医师临床经验总结
        2.1 活用经方,尤其是肾气丸
        2.2 擅用药对,尤其是补肾药对
    3 肾与气血相关论的临床运用
        3.1 喘证
        3.2 慢性泄泻
        3.3 症瘕(子宫肌瘤)
        3.4 乳癖(乳腺增生病)
        3.5 杂病
        3.6 讨论
第三部分 温阳通脉汤治疗肾虚血瘀型冠心病的临床观察
    1 临床研究
        1.1 临床资料
        1.2 病例选择
        1.3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7]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1.5 处理方法
        1.6 检测指标
        1.7 结果
        1.8 安全性检测
        1.9 不良反应
        1.10 结论
    2 临床验案
    3 讨论
        3.1 常振森主任医师从肾论治胸痹理论依据
        3.2 组方方药分析
        3.3 结论
第四部分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基于现代文献对慢性肾小球肾炎处方用药规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中医病名
    2. 中医病因病机
    3. 辨证分型
    4. 中医论治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文献研究
    1. 研究方法
        1.1 资料收集
        1.2 资料处理
        1.3 统计方法
    2. 研究结果
        2.1 医案资料研究结果
        2.2 用药及组方规律研究
    3. 讨论
        3.1 核心药物探析
        3.2 药对探讨
        3.3 核心药组浅析
    参考文献
    参考书目
第三部分 小结
附录1
附录2
致谢
个人简介

四、临床论治肾虚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RSA的临床研究及基于内膜衰老的药物机制研究[D]. 奚婷.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基于“肾主水司二便”理论应用助阳通便膏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临床观察[D]. 孔祥瑞.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
  • [3]基于少突胶质细胞参与髓鞘再生作用探讨眼针疗法对CI/RI大鼠脑保护作用机制[D]. 高蕙兰(Treesukol Waranan).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
  • [4]淋巴细胞亚群与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证型相关研究及中药干预的数据挖掘[D]. 郭小娟.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2)
  • [5]基于数据挖掘王钢教授辨治慢性肾衰竭临床经验研究[D]. 朱俊.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6]浅谈糖尿病肾病中医病机[J]. 于淼,王秀阁,李瑞恩,米佳,王国强. 新中医, 2020(18)
  • [7]恽铁樵中西医汇通流派代表人物萃谈——沈自尹(下)[J]. 蔡定芳.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9(10)
  • [8]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三阴三阳体质与ApoE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D]. 王艳梅.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8(08)
  • [9]常振森主任医师学术思想总结及肾与气血相关论的临床运用[D]. 王梅生.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6(03)
  • [10]基于现代文献对慢性肾小球肾炎处方用药规律的研究[D]. 邓亚楠.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2(09)

标签:;  ;  ;  ;  ;  

治疗肾虚临床经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