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风法生产发泡胶

热风法生产发泡胶

一、热空气法生产聚苯乙烯泡沫塑料(论文文献综述)

吕小健[1](2021)在《影响温敏硬质聚氨酯泡沫材料性能的因素研究》文中提出聚氨酯泡沫材料在聚氨酯材料市场中占据很大份额。其中硬泡PU凭借其高比强度、低导热系数和优异的力学性能等特点,广泛应用在保温隔热、交通运输、石油开采等领域。温敏型聚氨酯泡沫材料(即热致型形状记忆聚氨酯泡沫,SMPUF)是由不同玻璃化转变温度的软段和硬段构成的微相分离的嵌段共聚物,能在热响应下完成形状记忆过程。温敏型聚氨酯材料具有较高的形变温度可设计空间、形变尺度大、形变保持率高、易加工等特点,可应用在许多前沿领域。因此,探究影响温敏硬质聚氨酯泡沫材料性能的因素,对硬泡PU性能的提升及应用拓展具有重要意义。聚氨酯泡沫材料的性能与软段、硬段、泡孔结构等因素息息相关,本文从以上三个主要因素出发,探究了其对材料力学性能、泡孔结构、老化性能、玻璃化转变温度、热失重、温敏性能的影响规律,最后探究了防老助剂对材料老化性能的影响,进一步提高了材料的老化性能。相关结论如下:(1)PCL10制备的泡沫压缩强度和弯曲强度最高,具有最佳的泡孔结构,孔形系数接近于1,泡孔孔壁厚,孔径大小适中,泡孔分布均匀,材料耐热空气老化性能好,形变温敏性好。(2)随着硬段含量的逐渐增大,材料的压缩强度和弯曲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在硬段含量为78%和80%时材料具有最高的力学强度。随着硬段含量的升高,材料的泡孔孔径先增大后减小,孔形系数先减小后增大,泡孔壁厚先增大后减小,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逐渐升高,热空气老化后的压缩强度先增加后减小。材料硬段含量越高,形状恢复速率越快。BDO和DEG并用比例为2/3时,材料压缩强度和弯曲强度最高,泡孔结构好,玻璃化转变温度高,热空气老化后压缩强度高,形变温敏性好。(3)物料混合时间越长,材料泡孔孔径越小,孔形系数越小,越接近于理想型泡孔,材料的力学强度越大。当物料混合时间保持在35s时,硬质聚氨酯泡沫材料具有最高的压缩强度和弯曲强度。物料混合时间对材料形状固定率和形状恢复率没有影响,随着混合时间的延长,材料形状恢复速率减小。A6泡沫稳定剂表现出优异的泡沫稳定性,在高转速混合下仍能使材料保持较大的泡孔结构。其制备的聚氨酯泡沫材料压缩强度和弯曲强度最高,老化后压缩强度最高,形状恢复速率最高。(4)抗氧剂1010在所用抗氧剂中抗老化效果最好。1010与1680并用后进一步提升了材料的老化性能,1010/1680=1/3时,材料抗老化性能最好,高温失重表现最好。填加单碳化二亚胺抗水解剂可以有效改善材料的海水老化性能。随着抗水解剂用量的增大,材料海水老化后的压缩强度逐渐增大,当抗水解剂用量在1.25~1.5phr时,材料海水老化后的压缩强度达到最大。

马旭[2](2020)在《PMI共聚物的固化动力学及改性泡沫塑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文中认为聚甲基丙烯酰亚胺(PMI)泡沫是一种综合性能优异的热固性塑料,适用于高载荷、高强度领域。材料的固化过程与其性能密切相关,了解PMI的固化过程,研发更高性能的PMI泡沫材料已成必然。本论文以丙烯腈(AN)/甲基丙烯腈(MAN)和甲基丙烯酸(MAA)为主要单体,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丙烯酰胺(AM)为交联剂,制备了PMI共聚物并分析了材料的固化动力学及酰亚胺化动力学。以苯乙烯(St)为第三单体制备了MAA/MAN/St共聚物及发泡材料,探究了不同St含量的PMI泡沫的性能差异。以AN、MAA和纳米SiO2等为原料制备了AN/MAA/SiO2共聚物。通过动态机械分析(DMA)研究了纳米复合材料的等温固化动力学。通过储能模量的相对转化率定义固化度,综合Hsich非平衡热力学涨落定理、Avrami方程及等转化率微分/积分法分析了固化过程。结果表明,材料在固化过程模量增长跨越3个数量级,反应10小时后固化基本结束。PMI属于高温固化体系,在180℃下的固化曲线存在频率相关性,频率越高,玻璃化转变越早。Avrami模型对固化过程的模拟效果较好,且固化过程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段的活化能和速率常数均大于后段;固化度在0.40.8范围内时,微分法计算的活化能从104.3 k J/mol逐步升至130.6 k J/mol,积分法计算的活化能从71.5k J/mol升至103.4 k J/mol。固化度大于0.8后,反应活化能开始降低,反应进入扩散控制。纳米SiO2对链段运动的阻碍作用使反应活化能增大。以AN、MAA和甲基苯乙烯(AMS)等为原料制备了AN/MAA/AMS共聚物。利用原位红外光谱(FTIR)分析了共聚物的等温酰亚胺化动力学。以AMS上单取代苯环氢的面外弯曲振动峰为内标,以腈基峰与内标峰的面积比值定义酰亚胺化程度。通过Avrami方程和等转化率微分法分析了材料的酰亚胺过程。结果发现,共聚物的酰亚胺化程度可在250 min内达到60%,此后基本不在变化。微分法计算的活化能初值为60.14k J/mol,在转化率为0.35时达到最大值89.24 k J/mol,当转化率为50%时,活化能降至54.34 k J/mol。指前因子变化趋势与活化能相同。Avrami方程对酰亚胺化过程的模拟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段的活化能和速率常数均大于后段,体系在反应后期进入扩散控制。以MAN、MAA、AIBN和AM等为原料,以不同含量St为第三共聚单体制备了MAN/MAA/St共聚物,通过180℃下自由发泡10小时制备了MAN/MAA/St泡沫材料。结果发现,泡沫的密度和机械性能与St含量呈正相关。MAN/MAA二元共聚物泡沫的密度为45.516 kg/m3,弯曲强度为0.461 MPa,压缩强度为1.305 MPa。当添加7 wt%St时,MAN/MAA/St三元共聚物泡沫密度达68.159 kg/m3,弯曲强度为1.01 MPa,压缩强度为1.69 MPa,密度提高49.75%,机械性能分别提高119.08%和29.65%。密度提高伴随着泡沫孔径减小:MAN/MAA共聚物泡沫的孔径在300 un左右,而MAN/MAA/St泡沫孔径最小在缩减至100 um以内。红外光谱中观察到羧基、腈基的减小和酰胺键、酸酐键的形成。TG对比发现苯环的引入一定程度上提高了PMI的耐热性能。

郭昕璐[3](2020)在《吸波PMI泡沫的制备、改性与性能研究》文中提出科学技术是武器装备现代化进程中的核心战斗力和最强大的驱动力量。在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大国博弈明显升温的大环境下,低能耗、高负载、隐身化成为武器装备发展的主要方向。单一的承载型材料已不能满足实际应用需求,制备集承载、隔热、隐身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夹芯复合材料是未来发展的趋势。聚醚酰亚胺(PEI)、聚甲基丙烯酰亚胺(PMI)等高性能泡沫塑料质轻,力学强度优异,可加工性强,是制备夹芯件的重要材料。而国内对于生产此类材料的技术积累有限,仍采用自由基本体聚合法的传统工艺,制备周期长、工艺难度大、设备成本高,难以获得良好的工业化应用,与国外仍存在巨大差距。为此,本文探索新型悬浮聚合法进行PMI泡沫材料的制备,并以此为结构基体,通过添加质轻高强、介电性能优异的石墨烯、碳化硅作为吸波功能体,最终制备出结构功能一体化的多元泡沫复合材料。本文在大量相关文献查阅与初步实验探索的基础上,确定了以下研究内容。首先,通过添加1.5 wt%、2.0 wt%、2.5 wt%、3.0 wt%、3.5 wt%的石墨烯(GN)探究了GN含量对PMI泡沫复合材料热性能和吸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GN可提高复合材料的残碳量,降低最大降解速率(8(6)),提高其热稳定性;当GN含量为1.5 wt%时,厚度为54.0mm时反射损耗峰值仅为-9.1d B,而在高石墨烯填量条件下(GN添加量为3.5 wt%时),吸收峰强度明显增大,在54.0mm处获得最大RL值-48.2d B,有效吸收带宽增加至1.6GHz。其次,通过添加1.0 wt%、2.0 wt%、3.0 wt%、4.0 wt%、5.0 wt%的碳化硅(Si C)探究Si C含量对PMI泡沫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电磁性能的影响。当Si C含量为4.0 wt%时,复合材料的压缩强度可达3.86MPa,与纯PMI泡沫相比提高了66.4%。此外,针对单独使用Si C吸波频带窄、吸波性能差的问题,分别通过高速球磨法和溶胶凝胶-自蔓延法对Si C粉体进行超细镍粉掺杂和铁氧体表面包覆的改性处理,并制备复合材料,探究改性前后电磁、吸波性能的差异。其中,PMI/Si C@Ni的各项性能更优,压缩强度可达4.04MPa,略高于相同含量条件下未改性的PMI/Si C-4泡沫材料;在匹配厚度d为30~55mm的范围内始终表现出极为优异的电磁波吸收能力,当其厚度为53.0mm时,在11.4GHz处的RL最大值达-30.9d B。最后,通过物理共混将GN与Si C@Ni按照不同质量比制备PMI/GN/Si C@Ni三元泡沫复合材料,探索最优配比使材料具有最佳的热稳定、力学和吸波等综合性能。当GN、Si C@Ni的含量分别为3.0 wt%和1.0 wt%时,复合材料在43.0mm处有最大RL值-57.1d B,有效吸收带宽2.0GHz,压缩强度为3.93MPa,是一种具有优异力学性能的吸波复合材料。

张淼[4](2017)在《无卤阻燃剂包覆聚苯乙烯板的制备方法与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聚苯乙烯泡沫保温材料具有硬质的特征和闭孔结构,导致其有较低的导热系数与吸水率,且质轻,成本低,稳定性好,施工技术已很成熟,被作为结构材料广泛用于外墙保温体系中。但传统聚苯乙烯泡沫板遇火熔融收缩,低落物具有二次引燃性,氧指数只有18%,其在建筑中使用时存在的安全隐患已引起重视,因此以高防火等级聚苯乙烯泡沫板的研发使用已成必然。本文研究了一种新型环保型、高防火性能的阻燃聚苯乙烯泡沫(EPS)保温板的制备工艺方法,解决了悬浮聚合阶段添加阻燃剂受限的问题及传统包覆阻燃聚苯乙烯泡沫保温板珠粒间结合力差,防火性能低,燃烧释放有害气体的问题,并深入探究了其阻燃机理。实验中利用了无卤环保阻燃剂可膨胀石墨(EG)与聚磷酸铵(APP)的协同作用,采用酚醛树脂作胶黏剂,并特制无机固化剂,用“湿法模压”的新型包覆工艺方法,有效利用了酚醛树脂高温固化交联作用,使材料的阻燃性能和粘结性能都大幅提升。本实验中使用实验室自制的预发泡容器、混料设备及模压成型模具及设备,模拟工厂包覆模压成型流程,并对整个工艺进行优化改进,通过多次试验确定出最优的成型工艺方法及工艺条件,并对材料进行力学性能、氧指数(LOI)、热重分析(TG)、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锥形量热仪(CONE)分析,探究其阻燃机理。(1)实验表明,聚苯乙烯(EPS)、酚醛树脂(PF)与固化剂的最佳质量配比为100:90:20。用酚醛树脂包覆法制得的EPS保温板能有效提高材料的防火阻燃性能,使EPS的氧指数由18.0%提高到27.9%,压缩强度提高了326%,拉伸性能提高了25%,显着改善了EPS材料受热熔融、燃烧熔滴的不良性能。(2)用无卤阻燃剂可膨胀石墨(EG)对聚苯乙烯泡沫保温板进行阻燃,能使保温板的阻燃性能进一步提高,当EPS颗粒/酚醛树脂/固化剂/EG(质量比)为100/90/20/4时,EG/EPF材料的力学性能最好,氧指数达到了29.4%。由FTIR实验可知,EG与PF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它们共同覆盖在EPS颗粒表面,酚醛树脂通过交联固化隔绝了氧与热进入基体,EG受热形成膨胀炭层,亦起到隔氧和隔热的作用,它们共同保护着基体材料,使材料燃烧后仍保留完整的细胞结构,有效的提高了材料的阻燃性能。由热重分析(TG)实验可知,EG与PF均能提高材料的热稳定性,EG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材料的残炭率。(3)当EG加入量为4份,APP加入量为8份时,用EG/APP复配阻燃剂制成的EPF/EG/APP复合材料其力学性能更好:拉伸强度和压缩强度最大分别为0.310 MPa和0.109 MPa;阻燃性能更好,LOI值达到了33.0%;热稳定性更佳,生成的炭层更加坚实,残炭率更高,且能够有效的减少热释放速率,减少CO的释放量。

张伟明,周俊涛,李婷,杨帮林,黄辉[5](2015)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废弃物的资源再利用》文中研究表明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因没有得到有效回收利用,其废弃物易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本文从回收再生、改性再利用和催化裂解三个方面介绍了废弃聚苯乙烯泡沫塑料资源的再利用途径,综述了近年来废弃聚苯乙烯泡沫塑料资源再利用技术的进展。

The China Plastics Industry Editorial Office,China Bluestar Chengrand Chemical Co.,Ltd.;[6](2015)在《2013~2014年世界塑料工业进展》文中研究说明收集了2013年7月2014年6月世界塑料工业的相关资料,介绍了20132014年世界塑料工业的发展情况,提供了世界塑料产量、消费量及全球各类树脂的需求量及产能情况。按通用热塑性树脂(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ABS树脂),工程塑料(尼龙、聚碳酸酯、聚甲醛、热塑性聚酯),特种工程塑料(聚苯硫醚、聚芳醚酮、聚芳砜、含氟聚合物),通用热固性树脂(酚醛、聚氨酯、不饱和聚酯树脂、环氧树脂)不同品种的顺序,对树脂的产量、消费量、供需状况及合成工艺、产品应用开发、树脂品种的延伸及应用的进一步扩展等技术作了详细介绍。

饶小波[7](2014)在《BMA/AM共聚物的合成与改性》文中研究指明聚甲基丙烯酰亚胺(PMI)泡沫塑料是一种质轻、闭孔的硬质泡沫塑料。PMI泡沫塑料具有最高的比强度、比模量(所有聚合物泡沫塑料中),以及优异的耐热性能和化学稳定性能,是复合材料夹层结构的理想芯材,主要应用于电子、航空、船舶和体育用品等领域。现有文献大都以丙烯腈或者甲基丙烯腈作为主要单体合成PMI泡沫塑料,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果,并成功实现了产业化。但是,丙烯腈或者甲基丙烯腈作为主要单体时,聚合过程难以控制,无法完全消除爆聚现象,很难得到均相透明的共聚物,因此很容易出现废品或者需要裁减较多边角部分才能使用的情况。此外,丙烯腈类单体为高毒性化合物。本论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03134)和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Y4110360)的资助下,选用了毒性较小、价格便宜的甲基丙烯酸丁酯(BMA)和丙烯酰胺(AM)作为主要单体制备PMI泡沫塑料。本论文着重于BMA/AM共聚物的合成、结构与性能之间的相互影响规律,为制备高性能PMI泡沫塑料奠定基础。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以BMA和AM作为主要单体,采用两步本体聚合法合成BMA/AM共聚物。即先在较高温度进行预聚,使单体达到一定的转化率,然后转入较低温度进行后聚合。分别研究了预聚合温度和后聚合温度、不同引发剂种类(BPO、AIBN)以及引发剂用量(0.11.2%)对BMA/AM共聚合过程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预聚合温度为70100℃,后聚合温度为4070℃,以BPO为引发剂,用量为单体总量的0.41.0%时,在聚合过程中,固态的AM在聚合反应体系中不易析出,BMA/AM共聚合过程容易控制,能够得到均相透明的BMA/AM共聚物。(2)单体配比对BMA/AM共聚物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借助Q-e方程对BMA/AM自由基共聚进行理论研究,借助红外光谱分析(FTIR-ATR)、差示扫描量热法分析(DSC)、热重分析(TGA)和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研究主单体的配比对BMA/AM共聚物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单体比例减少,BMA/AM共聚物分子链中AM单元的含量增加,共聚物的热稳定性和压缩性能增加。单体BMA与AM的摩尔比为1:1时制备的共聚物分子链中AM单元的含量较高,摩尔比为1:1和0.5:1制得的共聚物有单体残留,影响共聚物的压缩性能。(3)极性分子对BMA/AM共聚合的影响。将极性分子环己醇引入到BMA和AM的共聚体系中,研究了环己醇对单体转化率和BMA/AM共聚物特性粘度的影响。随着环己醇加入量增加,AM在反应体系中溶解的量明显增大,单体转化率增加,BMA/AM共聚物的特性粘度存在峰值。借助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核磁共振(13C NMR),动态力学分析法(DMA),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热重分析法(TGA)研究环己醇对BMA/AM共聚物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M只能与BMA进行共聚反应,随着环己醇加入量增加,BMA/AM共聚物含量将增加,由此发泡阶段的酰亚胺化反应程度就越高,BMA/AM共聚物分子链中的酰亚胺环结构就越多,从而显着提高BMA/AM共聚物的性能,有望制备高性能的聚甲基丙烯酰亚胺(PMI)泡沫塑料。(4)交联剂对BMA/AM共聚物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研究。随着交联剂用量增大,BMA/AM共聚物的力学性能提高明显。采用丙烯酸和Mg(OH)2作为复合交联剂,在研究范围内,随着丙烯酸和Mg(OH)2的摩尔比例下降,BMA/AM共聚物的压缩性能提高。

李玉玲[8](2013)在《磷、氮类阻燃剂在阻燃聚苯乙烯树脂和泡沫塑料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聚苯乙烯材料因具有突出的综合性能而被人们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但聚苯乙烯材料的碳氢结构使其极易燃烧,侧链上体积较大的苯环容易脱掉,更加剧了燃烧过程的生烟量和融滴倾向。另外,保温性能较突出的闭孔泡沫塑料——可发性聚苯乙烯(EPS)中,封闭的泡孔带来的空气流通性也导致其易燃。较大的添加量和较低的阻燃效率一直是限制阻燃剂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寻找更好的阻燃方法和更有效的阻燃剂是当务之急。本论文尝试从新的阻燃方法和合成新的阻燃剂入手,对聚苯乙烯材料进行阻燃改性。该论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通过悬浮聚合法制备阻燃聚苯乙烯。将阻燃剂磷酸三(β-氯乙基)酯(TCEP)加入到悬浮聚合体系中,探讨了聚合温度、搅拌转速、引发剂/单体比对悬浮聚合体系的影响以及阻燃剂存在下的最佳聚合条件,考察了制得的阻燃PS的燃烧行为和热稳定性。实验表明,该类阻燃剂的存在对悬浮聚合体系的聚合条件影响较小,热重分析(TGA)结果表明,添加4%TCEP后材料的起始热分解温度提前50°C左右,残炭量提高到10%。从材料在马弗炉里400°C燃烧15min后的数码照片和残炭的扫描电镜(SEM)照片可以看出,阻燃剂发挥了很好的凝聚相阻燃作用。其次,通过聚乙烯亚胺(PEI)和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的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含氮大分子阻燃剂SMA-g-PEI。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在1727cm-1、1645cm-1和1560cm-1的特征峰、核磁(13C-NMR)在150-170ppm范围内新的峰区间以及凝胶渗透色谱(GPC)图中的独立单峰都说明成功合成了该新型接枝聚合物。然后把合成的阻燃剂与PS在微型锥形双螺杆挤出机上共混来制备阻燃PS复合物。燃烧测试结果表明,当添加20phr SMA-g-PEI时,PS的热释放峰值(PHRR)从1070.5kW·m-2降低到981.5kW·m-2,降低了8.3%。LOI值由18.0%提高到21.8%。当添加第三组分磷酸三丁酯(TBP)时,PHRR又进一步降低了9.7%。该含氮大分子阻燃剂能与其协效生成较好的膨胀炭层,也释放出不燃性气体实现在气相的阻燃。最后,根据残炭的SEM照片和FTIR分析,推测了阻燃机理。第三部分探索了实验室条件下制备EPS的实验装置、实验方法以及最适宜的实验条件。并采用三聚氰胺-甲醛树脂预聚体(MF)作为包覆溶剂,把阻燃剂聚磷酸铵(APP)和硼酸锌(ZB)包覆在EPS预发泡珠粒的表面来实现阻燃。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阻燃剂添加量的增大,材料的LOI值增大。EPS/MF/APP/ZB=100/120/15/2时泡沫塑料密度为45.9kg·m-3;LOI达22.6%;残炭量为14.8%;燃烧速度明显减慢;烟密度减低;泡沫受热收缩现象有所改善。

江嘉运,丁锐,韩莹,关国英[9](2009)在《夹芯式注孔保温全煤矸石烧结砌块的生产工艺》文中提出介绍夹芯式注孔保温全煤矸石烧结砌块的生产工艺和工艺技术要点,这种保温和建筑围护功能为一体的外墙材料属于传统墙体材料的节能型产品,容易被用户接受,节能和利废效果明显,具有显着的技术经济效果。在不增加其它保温措施的前提下,砌块墙体可达到严寒地区第三阶段围护结构建筑节能65%的目标。

侯新华[10](2009)在《纳米吸水树脂的制备及在遇水崩解型聚苯乙烯中的应用》文中指出本论文首先通过反相乳液聚合制备纳米吸水树脂,讨论影响反相乳液体系稳定性及聚合稳定性的因素,确定了稳定聚合的条件。研究了搅拌速率、油水相质量比、乳化剂用量等对纳米吸水树脂粉末平均粒径、粒径分布的影响,得到了制备较小平均粒径和窄粒径分布吸水树脂粉末的条件,即搅拌速率为800r/min,油水相质量比2:1,Span-80/tween-80复配乳化剂用量为6%,乳化时间为1.5h,丙烯酸溶液的中和度为90%,交联剂、引发剂用量分别为3‰,聚合4.5h。在该条件下制备出平均粒径为55nm的P(AMPS-AANa)吸水树脂粉末。同时研究了聚合工艺、聚合温度、交联剂用量、引发剂用量、丙烯酸中和度和AMPS的用量对吸水树脂的吸水倍率的影响,聚合工艺不同,吸水倍率不同,吸水倍率随着聚合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随交联剂、引发剂的用量、丙烯酸中和度和AMPS用量的增大而下降。另外,研究了交联剂用量、AMPS用量对凝胶强度的影响,随交联剂用量或者共聚单体AMPS用量的增加,所得吸水树脂的凝胶强度逐渐增大。DSC测试发现所得吸水树脂水凝胶中含有许多利于WDPS崩解的结合水和束缚水,依据该理论基础研究了该纳米吸水树脂在不同条件下的保水性,发现在恒温、加压、自然条件和土壤高温中保水性良好。将纳米吸水树脂粉末在表面活性剂Span-80作用下与苯乙烯在过氧化苯甲酰引发本体聚合过程中共混,制得遇水崩解型聚苯乙烯(WDPS)。该遇水崩解产物黏附吸水树脂水凝胶,具有良好的保水保肥作用,且对环境友好。在实验中探讨了影响WDPS崩解性能的因素。研究发现,吸水树脂的粒径越小、含量越高、凝胶强度越大时,WDPS崩解速度越快且彻底,而聚苯乙烯分子量越高,WDPS越难崩解,当Span-80用量占单体质量3%时,WDPS崩解后粒径均匀,崩解产物为粒径是1~10μm的粉末。在此基础上,对崩解过程的微观机理进行了深入探讨。采用“两步法”发泡工艺,制备出遇水崩解型聚苯乙烯泡沫。用显微镜观察了泡沫的泡孔结构,发现添加纳米二氧化硅第二成核剂能够改善泡孔结构。同时对泡沫的密度与壁厚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为得到遇水崩解性能稳定的泡沫材料奠定了基础。

二、热空气法生产聚苯乙烯泡沫塑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热空气法生产聚苯乙烯泡沫塑料(论文提纲范文)

(1)影响温敏硬质聚氨酯泡沫材料性能的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1.1 硬质聚氨酯泡沫材料概述
        1.1.1 聚氨酯材料
        1.1.2 聚氨酯泡沫材料
        1.1.2.1 聚氨酯泡沫材料的发展概况
        1.1.2.2 聚氨酯泡沫材料的分类
        1.1.3 硬质聚氨酯泡沫材料
        1.1.3.1 硬质聚氨酯泡沫材料概述
        1.1.3.2 硬质聚氨酯泡沫结构与性能特点
        1.1.3.3 硬质聚氨酯泡沫的应用
    1.2 硬质聚氨酯泡沫材料的原料体系
        1.2.1 异氰酸酯
        1.2.2 低聚物多元醇
        1.2.3 扩链剂和交联剂
        1.2.4 发泡剂
        1.2.5 泡沫稳定剂和开孔剂
        1.2.6 催化剂
        1.2.7 防老助剂
    1.3 硬质聚氨酯泡沫的反应
        1.3.1 硬质聚氨酯泡沫的反应机理
        1.3.2 硬质聚氨酯泡沫的形成
    1.4 硬质聚氨酯泡沫材料的合成与加工成型方法
        1.4.1 硬质聚氨酯泡沫材料的合成方法
        1.4.2 硬质聚氨酯泡沫材料的加工成型方法
    1.5 硬质聚氨酯泡沫的温敏性概述
        1.5.1 硬质聚氨酯泡沫的温敏性
        1.5.2 聚氨酯材料的温敏性及应用
        1.5.3 硬质聚氨酯泡沫的温敏性及应用
    1.6 硬质聚氨酯泡沫材料老化性能研究
        1.6.1 硬质聚氨酯泡沫的老化机理
        1.6.2 改善硬质聚氨酯泡沫老化性能的有效途径
    1.7 课题研究内容及意义
第二章 软段对硬质聚氨酯泡沫材料性能的影响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及助剂
        2.2.2 实验仪器及设备
        2.2.3 硬质聚氨酯泡沫材料的制备
    2.3 性能测试标准及方法
    2.4 结果与讨论
        2.4.1 多元醇种类对硬质聚氨酯泡沫材料性能的影响
        2.4.1.1 多元醇种类对硬质聚氨酯泡沫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2.4.1.2 多元醇种类对硬质聚氨酯泡沫材料泡孔结构的影响
        2.4.1.3 多元醇种类对硬质聚氨酯泡沫材料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影响
        2.4.1.4 多元醇种类对硬质聚氨酯泡沫材料热空气老化性能的影响
        2.4.1.5 多元醇种类对硬质聚氨酯泡沫材料温敏性能的影响
        2.4.2 多元醇分子量对硬质聚氨酯泡沫材料性能的影响
        2.4.2.1 多元醇分子量对硬质聚氨酯泡沫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2.4.2.2 多元醇分子量对硬质聚氨酯泡沫材料泡孔结构的影响
        2.4.2.3 多元醇分子量对硬质聚氨酯泡沫材料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影响
        2.4.2.4 多元醇分子量对硬质聚氨酯泡沫材料热空气老化性能的影响
        2.4.2.5 多元醇分子量对硬质聚氨酯泡沫材料温敏性能的影响
        2.4.3 不同牌号的多元醇对硬质聚氨酯泡沫材料性能的影响
        2.4.3.1 不同牌号的多元醇对硬质聚氨酯泡沫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2.4.3.2 不同牌号的多元醇对硬质聚氨酯泡沫材料泡孔结构的影响
        2.4.3.3 不同牌号的多元醇对硬质聚氨酯泡沫材料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影响
        2.4.3.4 不同牌号的多元醇对硬质聚氨酯泡沫材料热空气老化性能的影响
        2.4.3.5 不同牌号的多元醇对硬质聚氨酯泡沫材料热性能的影响
        2.4.3.6 不同牌号的多元醇对硬质聚氨酯泡沫材料温敏性能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硬段对硬质聚氨酯泡沫材料性能的影响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原料及助剂
        3.2.2 实验仪器及设备
        3.2.3 硬质聚氨酯泡沫材料的制备
    3.3 性能测试标准及方法
    3.4 结果与讨论
        3.4.1 硬段含量对硬质聚氨酯泡沫材料性能的影响
        3.4.1.1 硬段含量对硬质聚氨酯泡沫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3.4.1.2 硬段含量对硬质聚氨酯泡沫材料泡孔结构的影响
        3.4.1.3 硬段含量对硬质聚氨酯泡沫材料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影响
        3.4.1.4 硬段含量对硬质聚氨酯泡沫材料热空气老化性能的影响
        3.4.1.5 硬段含量对硬质聚氨酯泡沫材料温敏性能的影响
        3.4.2 扩链剂种类对硬质聚氨酯泡沫材料性能的影响
        3.4.2.1 扩链剂种类对硬质聚氨酯泡沫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3.4.2.2 扩链剂种类对硬质聚氨酯泡沫材料泡孔结构的影响
        3.4.2.3 扩链剂种类对硬质聚氨酯泡沫材料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影响
        3.4.2.4 扩链剂种类对硬质聚氨酯泡沫材料老化性能的影响
        3.4.2.5 扩链剂种类对硬质聚氨酯泡沫材料热性能的影响
        3.4.2.6 扩链剂种类对硬质聚氨酯泡沫材料温敏性能的影响
        3.4.3 扩链剂并用对硬质聚氨酯泡沫材料性能的影响
        3.4.3.1 扩链剂并用对硬质聚氨酯泡沫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3.4.3.2 扩链剂并用对硬质聚氨酯泡沫材料泡孔结构的影响
        3.4.3.3 扩链剂并用对硬质聚氨酯泡沫材料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影响
        3.4.3.4 扩链剂并用对硬质聚氨酯泡沫材料老化性能的影响
        3.4.3.5 扩链剂并用对硬质聚氨酯泡沫材料热性能的影响
        3.4.3.6 扩链剂并用对硬质聚氨酯泡沫材料温敏性能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泡孔结构对硬质聚氨酯泡沫材料性能的影响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原料及助剂
        4.2.2 实验仪器及设备
        4.2.3 硬质聚氨酯泡沫材料的制备
    4.3 性能测试标准及方法
    4.4 结果与讨论
        4.4.1 物料混合时间对硬质聚氨酯泡沫材料性能的影响
        4.4.1.1 物料混合时间对硬质聚氨酯泡沫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4.4.1.2 物料混合时间对硬质聚氨酯泡沫材料泡孔结构的影响
        4.4.1.3 物料混合时间对硬质聚氨酯泡沫材料热空气老化性能的影响
        4.4.1.4 物料混合时间对硬质聚氨酯泡沫材料温敏性能的影响
        4.4.2 泡沫稳定剂种类对硬质聚氨酯泡沫材料性能的影响
        4.4.2.1 泡沫稳定剂种类对硬质聚氨酯泡沫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4.4.2.2 泡沫稳定剂种类对硬质聚氨酯泡沫材料泡孔结构的影响
        4.4.2.3 泡沫稳定剂种类对硬质聚氨酯泡沫材料热空气老化性能的影响
        4.4.2.4 泡沫稳定剂种类对硬质聚氨酯泡沫材料温敏性能的影响
        4.4.3 泡沫稳定剂用量对硬质聚氨酯泡沫材料性能的影响
        4.4.3.1 泡沫稳定剂用量对硬质聚氨酯泡沫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4.4.3.2 泡沫稳定剂用量对硬质聚氨酯泡沫材料泡孔结构的影响
        4.4.3.3 泡沫稳定剂用量对硬质聚氨酯泡沫材料热空气老化性能的影响
        4.4.3.4 泡沫稳定剂用量对硬质聚氨酯泡沫材料温敏性能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防老助剂对硬质聚氨酯泡沫材料老化性能的影响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实验原料及助剂
        5.2.2 实验仪器及设备
        5.2.3 硬质聚氨酯泡沫材料的制备
        5.2.4 标准海水的制备
    5.3 性能测试标准及方法
    5.4 结果与讨论
        5.4.1 抗氧剂种类对硬质聚氨酯泡沫材料老化性能的影响
        5.4.1.1 抗氧剂种类对硬质聚氨酯泡沫材料热空气老化性能的影响
        5.4.1.2 抗氧剂种类对硬质聚氨酯泡沫材料海水老化性能的影响
        5.4.1.3 抗氧剂种类对硬质聚氨酯泡沫材料热性能的影响
        5.4.2 抗氧剂并用比例对硬质聚氨酯泡沫材料老化性能的影响
        5.4.2.1 抗氧剂并用比例对硬质聚氨酯泡沫材料热空气老化性能的影响
        5.4.1.2 抗氧剂并用比例对硬质聚氨酯泡沫材料海水老化性能的影响
        5.4.2.3 抗氧剂并用比例对硬质聚氨酯泡沫材料热性能的影响
        5.4.3 抗水解剂用量对硬质聚氨酯泡沫材料老化性能的影响
        5.4.3.1 抗水解剂用量对硬质聚氨酯泡沫材料海水老化性能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2)PMI共聚物的固化动力学及改性泡沫塑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泡沫材料
        1.1.1 泡沫材料的结构
        1.1.2 泡沫材料的分类
        1.1.3 泡沫材料的发泡方法
        1.1.4 泡沫材料的成型过程
    1.2 聚甲基丙烯酰亚胺泡沫材料
        1.2.1 制备方法与工艺
        1.2.2 预聚法反应原理
        1.2.3 结构与性能特点
        1.2.4 应用领域
        1.2.5 研究成果
    1.3 研究内容与意义
第2章 AN/MAA/SiO_2 纳米复合材料的固化动力学研究
    2.1 实验部分
        2.1.1 主要原料与设备
        2.1.2 制备工艺
        2.1.3 测试方法
    2.2 结果与讨论
        2.2.1 动态力学分析
        2.2.2 模型拟合法研究
        2.2.3 无模型法研究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AN/MAA/AMS共聚物的酰亚胺化动力学研究
    3.1 实验部分
        3.1.1 主要原料与设备
        3.1.2 制备工艺
        3.1.3 测试方法
    3.2 结果与讨论
        3.2.1 红外光谱分析
        3.2.2 Friedman等转化率分析
        3.2.3 Avrami模型拟合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MAN/MAA/St共聚物泡沫的制备与性能
    4.1 实验部分
        4.1.1 原料与仪器
        4.1.2 制备工艺
        4.1.3 测试方法
        4.1.4 Q-e法计算共聚物组成
    4.2 结果与讨论
        4.2.1 表观密度分析
        4.2.2 微观形貌分析
        4.2.3 机械性能分析
        4.2.4 红外光谱分析
        4.2.5 热性能分析
    4.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3)吸波PMI泡沫的制备、改性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注释表
第一章 绪论
    1.1 吸波材料概述
        1.1.1 电磁波的危害与防护
        1.1.2 吸波材料的工作原理
        1.1.3 吸波材料的分类
    1.2 聚甲基丙烯酰亚胺(PMI)泡沫
        1.2.1 PMI泡沫的性能
        1.2.2 PMI泡沫的应用
        1.2.3 PMI泡沫的研究现状
    1.3 常见高温吸波功能体的研究进展
        1.3.1 石墨烯的特点及应用
        1.3.2 碳化硅的特点及应用
    1.4 研究目标及内容
        1.4.1 研究目标
        1.4.2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材料、设备及方法
    2.1 总体研究方案
    2.2 主要原料、试剂及仪器
        2.2.1 实验原料与试剂
        2.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2.3 实验内容
        2.3.1 Si C的改性制备
        2.3.2 PMI/吸波功能体泡沫的合成与制备
    2.4 测试与表征
        2.4.1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
        2.4.2 X射线衍射分析
        2.4.3 微观形貌分析
        2.4.4 热重测试
        2.4.5 差示扫描量热测试
        2.4.6 压缩性能测试
        2.4.7 静态磁性能测试
        2.4.8 电磁性能测试
第三章 PMI/GN泡沫二元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3.1 PMI/GN泡沫二元复合材料的制备
    3.2 PMI/GN泡沫二元复合材料的结构表征与热性能测试
        3.2.1 红外光谱测试分析
        3.2.2 微观形貌分析
        3.2.3 热重分析
        3.2.4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
    3.3 PMI/GN泡沫二元复合材料的电磁性能分析
        3.3.1 电磁参数分析
        3.3.2 吸波性能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PMI/Si C泡沫二元复合材料的制备、改性及性能研究
    4.1 PMI/Si C泡沫二元复合材料的制备
    4.2 PMI/Si C泡沫二元复合材料的结构表征与机械性能测试
        4.2.1 红外光谱测试分析
        4.2.2 压缩性能分析
    4.3 PMI/Si C泡沫二元复合材料的电磁性能分析
        4.3.1 电磁参数分析
        4.3.2 吸波性能分析
    4.4 碳化硅的改性制备、结构表征与形貌分析
        4.4.1 碳化硅的改性制备
        4.4.2 红外光谱测试分析
        4.4.3 微观形貌分析
        4.4.4 X射线衍射分析
        4.4.5 静态磁性能分析
    4.5 改性PMI/Si C泡沫二元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机械性能分析
        4.5.1 改性PMI/Si C泡沫二元复合材料的制备
        4.5.2 红外光谱测试分析
        4.5.3 压缩性能分析
    4.6 改性PMI/Si C泡沫二元复合材料的电磁性能分析
        4.6.1 电磁参数分析
        4.6.2 吸波性能分析
        4.6.3 吸波机理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PMI/GN/Si C泡沫三元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5.1 PMI/GN/Si C泡沫三元复合材料的制备
    5.2 PMI/GN/Si C泡沫三元复合材料的结构表征与机械性能测试
        5.2.1 红外光谱测试分析
        5.2.2 微观形貌分析
        5.2.3 压缩性能分析
        5.2.4 热重分析
        5.2.5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
    5.3 PMI/GN/Si C泡沫三元复合材料的电磁性能分析
        5.3.1 电磁参数分析
        5.3.2 吸波性能分析
    5.4 改性后PMI/GN/Si C泡沫三元复合材料的电磁性能分析
        5.4.1 电磁参数分析
        5.4.2 吸波性能分析
        5.4.3 阻抗匹配分析
        5.4.4 衰减特性分析
        5.4.5 吸波机理分析
    5.5 PMI/GN/Si C泡沫三元复合材料热-力-吸波性能一体化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4)无卤阻燃剂包覆聚苯乙烯板的制备方法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聚苯乙烯泡沫保温材料
        1.2.1 传统阻燃聚苯乙烯泡沫保温材料的制备方法
        1.2.2 包覆法制备阻燃聚苯乙烯泡沫板的方法及机理
        1.2.3 包覆法制备聚苯乙烯保温材料研究进展
    1.3 阻燃机理研究
        1.3.1 卤系阻燃剂的阻燃机理
        1.3.2 无机填料阻燃剂阻燃机理
        1.3.3 膨胀型阻燃剂阻燃机理
    1.4 关于本课题
        1.4.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4.2 本课题解决的问题
        1.4.3 研究的主要内容
2 EPS/PF (EPF)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2.1 前言
    2.2 实验原料与设备
        2.2.1 实验原料
        2.2.2 实验设备
    2.3 EPF材料的制备
        2.3.1 EPF材料的制备工艺过程
        2.3.2 EPF材料的工艺流程图
        2.3.3 EPF材料实验配方
    2.4 测试与表征
        2.4.1 材料力学性能测试
        2.4.2 氧指数测试(LOI)
        2.4.3 水平垂直燃烧测试法(UL-94)
        2.4.4 扫描电镜测试(SEM)
    2.5 结果与讨论
        2.5.1 EPF材料的燃烧性能研究
        2.5.2 EPF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
        2.5.3 EPF材料的微观性能分析
    2.6 本章小结
3 EPF/EG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3.1 前言
    3.2 实验原料与设备
        3.2.1 实验原料
        3.2.2 实验设备
    3.3 EPF/EG材料的制备
        3.3.1 EPF/EG材料的制备工艺过程
        3.3.2 EPF/EG材料的工艺流程图
        3.3.3 EPF/EG材料实验配方
    3.4 测试与表征
        3.4.1 材料力学性能测试
        3.4.2 氧指数测试(LOI)
        3.4.3 水平垂直燃烧测试法(UL-94)
        3.4.4 热重分析测试(TG)
        3.4.5 扫描电镜测试(SEM)
        3.4.6 红外光谱测试(FTIR)
        3.4.7 锥形量热仪测试(CONE)
    3.5 结果与讨论
        3.5.1 EPF/EG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
        3.5.2 EPF/EG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研究
        3.5.3 EPF/EG复合材料残炭的红外光谱分析
        3.5.4 EPF/EG复合材料残炭的热重性能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EPF/EG/APP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4.1 前言
    4.2 实验原料与设备
        4.2.1 实验原料
        4.2.2 实验设备
    4.3 EPF/EG/APP材料的制备
        4.3.1 EPF/EG/APP材料的制备工艺过程
        4.3.2 EPF/EG/APP材料的工艺流程图
        4.3.3 EPF/EG/APP材料实验配方
    4.4 测试与表征
        4.4.1 材料力学性能测试
        4.4.2 氧指数测试(LOI)
        4.4.3 水平垂直燃烧测试法(UL-94)
        4.4.4 热重分析测试(TG)
        4.4.5 扫描电镜测试(SEM)
        4.4.6 红外光谱测试(FTIR)
        4.4.7 锥形量热仪测试(CONE)
    4.5 结果与讨论
        4.5.1 EPF/EG/APP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
        4.5.2 EPF/EG/APP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研究
        4.5.3 EPF/EG/APP复合材料残炭微观分析
        4.5.4 EPF/EG/APP复合材料残炭的红外光谱分析
        4.5.5 EPF/EG/APP复合材料残炭的热重性能分析
        4.5.6 复合材料的锥形量热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5)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废弃物的资源再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废弃 EPS 的回收再生
    1.1 直接再生
    1.2 溶剂法再生
    1.3 非溶剂热介质法再生
2 废弃 EPS 的改性再利用
    2.1 物理共混改性
    2.2 制胶粘剂
    2.3 制化工原料
3 废弃 EPS 的催化裂解
4 结语

(6)2013~2014年世界塑料工业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2 通用热塑性树脂
    2. 1 聚乙烯
    2. 2 聚丙烯 ( PP)
    2. 3 聚氯乙烯 ( PVC)
    2. 4 聚苯乙烯 ( PS) 及苯乙烯系共聚物
3 工程塑料
    3. 1 尼龙 ( PA)
    3. 2 聚碳酸酯 ( PC)
    3. 3 聚甲醛 ( POM)
    3. 4 热塑性聚酯树脂
        3. 4. 1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 PET)
        3. 4. 2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 PBT)
        3. 4. 3 其他
4 特种工程塑料
    4. 1 聚苯硫醚 ( PPS)
    4. 2 聚芳醚酮 ( PAEK)
    4. 3 聚芳砜 ( PASF)
    4. 4 含氟聚合物
5 热固性树脂
    5. 1 酚醛树脂
        5. 1. 1 原料生产和市场概况
        5. 1. 2 产品生产和技术发展动态
        5. 1. 3 酚醛树脂合成和机理探索以及应用研究
    5. 2 聚氨酯 ( PU)
        5. 2. 1 原料
        5. 2. 2 泡沫塑料
        5. 2. 3 弹性体
        5. 2. 4 橡胶
        5. 2. 5 涂料
        5. 2. 6 胶黏剂和密封剂
        5. 2. 7 树脂及助剂
        5. 2. 8 设备
        5. 2. 9 其他
    5. 3 不饱和聚酯
        5. 3. 1 市场动态
        5. 3. 2 研究及应用进展
        5. 3. 2. 1 不饱和聚酯树脂复合材料
        ( 1) 纳米复合材料
        ( 2) 生物复合材料
        ( 3) 玻璃钢复合材料
        5. 3. 2. 2 不饱和聚酯树脂力学性能的改进
    5. 4 环氧树脂

(7)BMA/AM共聚物的合成与改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泡沫塑料
        1.2.1 热塑性泡沫塑料
        1.2.2 热固性泡沫塑料
        1.2.3 功能性泡沫塑料
    1.3 聚酰亚胺(PI)及其泡沫塑料
        1.3.1 聚酰亚胺(PI)泡沫塑料的发泡方法
        1.3.2 聚酰亚胺(PI)泡沫塑料的泡孔控制方法
    1.4 聚甲基丙烯酰亚胺(PMI)及其泡沫塑料
        1.4.1 聚甲基丙烯酰亚胺(PMI)及其泡沫塑料的制备方法
    1.5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与主要内容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BMA/AM 共聚物的合成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
        2.2.2 实验方案
        2.2.3 实验仪器设备
        2.2.4 原料的精制
        2.2.5 BMA/AM 共聚物的性能表征
    2.3 结果与讨论
        2.3.1 BMA/AM 聚合温度研究
        2.3.2 引发剂的选择及用量研究
        2.3.3 BMA/AM 自由基共聚的理论计算
        2.3.4 单体配比对 BMA/AM 共聚物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极性分子对 BMA/AM 共聚物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原料
        3.2.2 BMA/AM 共聚物的合成工艺
        3.2.3 实验仪器设备
        3.2.4 BMA/AM 共聚物的性能测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极性分子对 BMA/AM 共聚合的影响
        3.3.2 不同种类的极性分子对 BMA/AM 共聚合过程的研究
        3.3.3 环己醇对 AM 在 BMA 中溶解性能的影响
        3.3.4 环己醇对单体总的转化率和特性粘度的影响
        3.3.5 环己醇对 BMA/AM 共聚物分子结构的影响
        3.3.6 环己醇对 BMA/AM 共聚物热性能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BMA/AM 共聚物的改性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主要原料
        4.2.2 主要实验仪器及设备
        4.2.3 BMA/AM 共聚物的制备过程
        4.2.4 BMA/AM 共聚物的结构与性能分析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复合交联剂对 BMA/AM 分子结构的影响
        4.3.2 复合交联剂的配比对 BMA/AM 共聚物压缩性能的影响
        4.3.3 复合交联剂的用量对 BMA/AM 共聚物压缩性能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8)磷、氮类阻燃剂在阻燃聚苯乙烯树脂和泡沫塑料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聚苯乙烯材料的分类、应用及阻燃的必要性
    1.2 聚苯乙烯材料的阻燃理论概述
        1.2.1 聚合物材料的燃烧行为
        1.2.2 聚苯乙烯的燃烧特性
    1.3 聚苯乙烯的阻燃方法及常用阻燃剂
        1.3.1 聚苯乙烯塑料的阻燃方法
        1.3.2 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的阻燃方法
        1.3.3 聚苯乙烯材料常用的阻燃剂
    1.4 前人的研究成果
    1.5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主要实验药品与仪器设备
        2.1.1 实验药品
        2.1.2 实验反应仪器和加工、测试设备
        2.1.3 实验装置示意图
    2.2 实验方法
        2.2.1 实验药品的提纯
        2.2.2 阻燃聚苯乙烯珠粒的制备
        2.2.3 大分子阻燃剂的制备
        2.2.4 加工工艺
        2.2.5 阻燃 EPS 泡沫塑料的制备
    2.3 测试方法
        2.3.1 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
        2.3.2 凝胶渗透色谱(GPC)
        2.2.3 核磁(13C-NMR)
        2.3.4 极限氧指数(LOI)
        2.3.5 泡沫塑料燃烧速度
        2.3.6 热失重分析(TGA)
        2.3.7 锥形量热(CONE)
        2.3.8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第三章 油溶性阻燃剂在悬浮聚合法制备阻燃聚苯乙烯中的应用
    3.1 实验背景
    3.2 结果与讨论
        3.2.1 关于悬浮聚合体系的研究
        3.2.2 测试与表征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一种含氮的大分子阻燃剂的合成及其在聚苯乙烯中的应用
    4.1 实验背景
    4.2 结果与讨论
        4.2.1 关于 SMA-g-PEI 的表征
        4.2.2 阻燃 PS 的表征
        4.2.3 阻燃机理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可发性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的阻燃研究
    5.1 实验背景
    5.2 结果与讨论
        5.2.1 阻燃 EPS 泡沫塑料的制备工艺条件的探索
        5.2.2 阻燃 EPS 泡沫的测试与表征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论文
作者和导师简介
附件

(9)夹芯式注孔保温全煤矸石烧结砌块的生产工艺(论文提纲范文)

1 原料
    1.1 煤矸石
    1.2 聚苯乙烯粉料
2 全煤矸石烧结空心砌块的生产
    2.1 原料破碎
    2.2 陈化处理
    2.3 原料碾练
    2.4 半硬塑成型
    2.5 干燥和码烧
3 EPS泡沫塑料的注孔成型
    3.1 珠粒预发泡
    3.2 烧结砌块内EPS泡沫塑料的注孔成型
4 主要工艺过程和产品性能特点
    4.1 主要工艺过程
    4.2 产品性能特点
5 结语

(10)纳米吸水树脂的制备及在遇水崩解型聚苯乙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反相乳液聚合
        1.1.1 反相乳液聚合的单体及乳化剂
        1.1.2 反相乳液聚合机理
        1.1.2.1 水溶性引发剂
        1.1.2.2 油溶性引发剂
        1.1.2.3 聚合反应场所
        1.1.3 聚合动力学
        1.1.3.1 动力学方程
        1.1.3.2 动力学数学模型
        1.1.4 反相乳液聚合的应用
        1.1.4.1 制备增调剂
        1.1.4.2 制备聚苯胺
        1.1.4.3 在造纸工业中的应用
        1.1.4.4 在石油开采中的应用
        1.1.4.5 吸水聚合物
        1.1.4.6 其他应用
        1.1.5 反相乳液聚合的进展
    1.2 高吸水性树脂
        1.2.1 高吸水性树脂的发展史
        1.2.2 高吸水性树脂的作用原理
        1.2.2.1 淀粉接枝物和纤维素接枝物
        1.2.2.2 聚酰胺吸水性材料
        1.2.2.3 聚丙烯酸盐吸水性树脂
        1.2.3 高吸水性树脂的吸水理论
        1.2.3.1 Flory-Huggins热力学理论
        1.2.3.2 溶液热力学理论
        1.2.4 高吸水性树脂的分类
        1.2.4.1 按原料来源分类
        1.2.4.2 按亲水化方法分类
        1.2.4.3 按亲水基团的种类分类
        1.2.4.4 按交联方法分类
        1.2.4.5 按制品形态分类
        1.2.5 国内外高吸水性树脂的发展状况
        1.2.6 纳米高吸水性树脂
        1.2.7 高吸水性树脂的性能和表征
        1.2.7.1 吸水性
        1.2.7.2 保水性
        1.2.7.3 凝胶强度
        1.2.7.4 吸水树脂的稳定性
        1.2.7.5 吸水树脂的吸氨性
    1.3 聚苯乙烯泡沫塑料
        1.3.1 泡沫塑料定义
        1.3.2 泡沫塑料分类
        1.3.3 泡沫塑料特性
        1.3.4 泡沫塑料应用
        1.3.4.1 在日用品方面应用
        1.3.4.2 在工业方面的应用
        1.3.4.3 在建筑、交通方面应用
        1.3.4.4 在国防工业方面
        1.3.5 泡沫塑料进展
        1.3.5.1 微孔发泡材料
        1.3.5.2 注射结构发泡技术
        1.3.5.3 吹塑发泡技术
        1.3.5.4 新型发泡聚合物
        1.3.5.5 新型发泡剂
        1.3.5.6 发泡功能母料
        1.3.6 聚苯乙烯泡沫塑料
        1.3.6.1 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发泡方法
        1.3.6.2 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成型方法
        1.3.6.3 影响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性能的因素
    1.4 本课题研究内容及意义
2 实验部分
    2.1 原料与仪器
        2.1.1 原料
        2.1.2 仪器
    2.2 材料的合成与制备
        2.2.1 原料的精制
        2.2.1.1 丙烯酸的精制
        2.2.1.2 苯乙烯的精制
        2.2.2 反相乳液稳定性的测定
        2.2.3 P(AMPS-AANa)纳米高吸水树脂粉末的制备
        2.2.4 原位本体聚合制备遇水崩解型聚苯乙烯
        2.2.5 遇水崩解型聚苯乙烯的发泡
    2.3 吸水树脂粉末的结构与性能测试
        2.3.1 微观结构的观察
        2.3.2 乳液粒子粒径分布的测定
        2.3.3 吸水倍率的测定
        2.3.4 保水性能的测定
        2.3.4.1 恒温保水性的测定
        2.3.4.2 加压条件下保水性的测定
        2.3.4.3 自然条件保水性的测定
        2.3.4.4 土壤高温保水性的测定
        2.3.5 凝胶强度的测定
        2.3.6 共聚物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
    2.4 遇水崩解型聚苯乙烯的结构与性能测试
        2.4.1 微观结构的观察
        2.4.2 聚苯乙烯分子量的测定
        2.4.3 遇水崩解性能的测定
    2.5 遇水崩解型聚苯乙烯泡沫的结构与性能测试
        2.5.1 泡沫的微观结构观察
        2.5.2 泡沫的发泡倍率测定
        2.5.3 泡沫的遇水崩解性能测定
3 结果与讨论
    3.1 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纳米吸水树脂
        3.1.1 反相乳液聚合稳定性研究
        3.1.1.1 乳化剂种类对反相乳液体系稳定性的影响
        3.1.1.2 乳化剂用量对反相乳液体系及聚合稳定性稳定性的影响
        3.1.1.3 搅拌速率对反相乳液体系稳定性的影响
        3.1.1.4 乳化时间对反相乳液体系稳定性的影响
        3.1.1.5 丙烯酸溶液中和度对反相乳液稳定性的影响
        3.1.1.6 交联剂用量对反相乳液聚合稳定性的影响
        3.1.2 P(AMPS-AANa)纳米吸水树脂的合成及表征
        3.1.2.1 聚合物红外光谱分析
        3.1.2.2 共聚物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
        3.1.2.3 合成条件对共聚物分子量的影响
    3.2 纳米吸水树脂粒径影响因素
        3.2.1 搅拌速率的影响
        3.2.2 油水相质量比的影响
        3.2.3 乳化剂用量的影响
    3.3 纳米吸水树脂的性能表征
        3.3.1 纳米吸水树脂的吸水倍率影响因素
        3.3.1.1 聚合工艺对树脂吸水倍率的影响
        3.3.1.2 反应温度对树脂吸水倍率的影响
        3.3.1.3 交联剂和引发剂的用量对树脂吸水倍率的影响
        3.3.1.4 丙烯酸中和度对树脂吸水倍率的影响
        3.3.1.5 单体AMPS含量对树脂吸水倍率的影响
        3.3.2 纳米吸水树脂的保水性能研究
        3.3.2.1 吸水树脂的热性能表征
        3.3.2.2 恒温保水性能
        3.3.2.3 加压下的保水性能
        3.3.2.4 自然条件下的保水性能
        3.3.2.5 土壤高温保水性能
        3.3.3 纳米吸水树脂的凝胶强度影响因素
        3.3.3.1 交联剂的影响
        3.3.3.2 共聚单体的影响
        3.3.4 纳米吸水树脂的热稳定性研究
    3.4 纳米吸水树脂在遇水崩解型聚苯乙烯中的应用
        3.4.1 遇水崩解型聚苯乙烯的崩解过程
        3.4.2 遇水崩解型聚苯乙烯崩解性能的影响因素
        3.4.2.1 遇水崩解型聚苯乙烯崩解不同的形态和过程
        3.4.2.2 纳米吸水树脂粒径的影响
        3.4.2.3 纳米吸水树脂含量的影响
        3.4.2.4 纳米吸水树脂凝胶强度的影响
        3.4.2.5 聚苯乙烯分子量的影响
        3.4.2.6 分散剂Span-80的影响
        3.4.3 遇水崩解机理的研究
    3.5 遇水崩解型聚苯乙烯发泡研究
        3.5.1 遇水崩解型聚苯乙烯泡沫材料的崩解性能
        3.5.2 遇水崩解型聚苯乙烯发泡研究
        3.5.2.1 WDPS的发泡工艺和工艺工程
        3.5.2.2 泡孔结构的研究
        3.5.3 成核剂对泡孔结构的影响
        3.5.3.1 未添加第二成核剂的泡孔结构
        3.5.3.2 添加第二成核剂纳米SiO_2后的泡孔结构
        3.5.4 纳米吸水树脂对发泡倍率的影响
        3.5.5 泡孔壁厚与泡孔密度的关系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热空气法生产聚苯乙烯泡沫塑料(论文参考文献)

  • [1]影响温敏硬质聚氨酯泡沫材料性能的因素研究[D]. 吕小健. 青岛科技大学, 2021(01)
  • [2]PMI共聚物的固化动力学及改性泡沫塑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 马旭. 江苏科技大学, 2020(01)
  • [3]吸波PMI泡沫的制备、改性与性能研究[D]. 郭昕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0(07)
  • [4]无卤阻燃剂包覆聚苯乙烯板的制备方法与性能研究[D]. 张淼. 中北大学, 2017(08)
  • [5]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废弃物的资源再利用[J]. 张伟明,周俊涛,李婷,杨帮林,黄辉.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2015(02)
  • [6]2013~2014年世界塑料工业进展[J]. The China Plastics Industry Editorial Office,China Bluestar Chengrand Chemical Co.,Ltd.;. 塑料工业, 2015(03)
  • [7]BMA/AM共聚物的合成与改性[D]. 饶小波. 浙江理工大学, 2014(08)
  • [8]磷、氮类阻燃剂在阻燃聚苯乙烯树脂和泡沫塑料中的应用研究[D]. 李玉玲. 北京化工大学, 2013(S2)
  • [9]夹芯式注孔保温全煤矸石烧结砌块的生产工艺[J]. 江嘉运,丁锐,韩莹,关国英. 新型建筑材料, 2009(10)
  • [10]纳米吸水树脂的制备及在遇水崩解型聚苯乙烯中的应用[D]. 侯新华. 青岛科技大学, 2009(S1)

标签:;  ;  ;  ;  ;  

热风法生产发泡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