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于ActiveX的汽轮机寿命管理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慕昀翰[1](2021)在《基于燃煤机组深度调峰安全性条件下负荷优化分配》文中认为为实现我国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战略目标,以风电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为主的新型电力系统需要一部分灵活、高效、安全和环保的火电机组进行运行支撑。灵活性越好、安全可靠性越高的机组在这种新型电力系统中所担负的调峰任务就更多。在保障燃煤机组深度调峰安全性的条件下,按照机组的设计和运行特性优化并安排最佳的调峰负荷就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工作。随着电力辅助服务市场的推广,火电机组调峰的积极性得以提升,许多火电厂进行机组灵活性和节能改造以承担调峰任务。本文旨在对电厂各机组进行负荷优化分配,在降低煤耗的同时考虑机组寿命损耗与辅助服务市场收益,以期提升电厂经济性并保障安全性,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首先,本文对负荷优化分配的目标函数模型以及模型各项约束条件作了简述。运用能量经济学方法将机组参与调峰时的燃料损耗和寿命损耗定义为金钱流,考虑机组调峰运行时参与辅助服务市场的获得收益,建立了新的目标函数模型。其次,考虑了机组煤耗特性变化这一现象,基于大数据分析理念,结合灰色关联分析法和神经网络算法,对历史运行数据进行筛选和训练,选取与机组供电煤耗率关联度较高的参数投入神经网络计算模型,实现对机组煤耗的动态计算。选取样本的动态计算结果与样本实测值最大绝对误差为1.1 g/kW·h,平均绝对误差为0.48g/kW·h,计算结果较为准确。最后,考虑机组运行安全性问题,对汽轮机高压转子进行建模计算,获得了转子在典型启动工况下的温度场和应力场,确定了应力集中现象最严重部位,简化了计算模型,并对不同变负荷幅度下转子的寿命损耗进行了计算。简述了电力辅助服务市场的运营机制和收益模式,确定收益计算方法。将各项约束编入遗传算法用以求解厂级机组负荷优化分配问题,并进行了实例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机组参与调峰会加大对关键设备的寿命损耗,但考虑参与辅助服务市场的获得收益而言,其总体收益是向增加的方向发展的。
孙效益[2](2017)在《基于寿命模型的工业汽轮机预防性维修决策与调度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工业汽轮机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工业汽轮机结构复杂、体积庞大,零部件众多,一旦发生故障,很难在短时间内修复,严重影响生产。预防性维修作为一种重要的设备维修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设备发生故障的次数,降低设备因故障停机带来的损失。因此,预防性维修对保证工业汽轮机正常运行具有重要作用。论文从设备寿命分布模型匹配、预防性维修决策和维修任务调度方法三个方面展开研究,并以6000KW凝汽冲动式汽轮机为例,对论文提出的方法和改进的模型进行验证,并开发了一套面向工业汽轮机企业的维修服务管理系统。第一章阐述了设备寿命分布匹配、预防性维修决策和维修任务调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分析了现有预防性维修方法在工业汽轮机应用中的不足。确定了论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最后给出了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组织结构。第二章针对传统寿命分布模型匹配法中的图形匹配法和假设检验法存在的不足,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多层次递进的设备寿命模型匹配法。综合采用概率图法、线性回归法、k-s校验法和灰色关联度法,实现了对设备寿命分布模型的准确匹配。建立了设备寿命分布模型多层次递进匹配流程,并实现了 6000KW凝汽冲动式汽轮机的寿命分布模型匹配。第三章研究了设备的寿命分布和能耗变动与设备可靠性之间的关系,分析了设备预防性维修成本的组成,建立了设备的预防性维修成本函数。研究了以可靠性为中心的设备维修方法,建立了基于可靠度约束的决策模型。提出了能耗约束的概念,综合考虑维修成本、可靠性和能耗变动等因素,实现了对设备的预防性维修的多目标决策。并以6000KW凝汽冲动式汽轮机为例,进行了预防性维修的多目标决策分析。第四章分析了维修任务调度的基本情况,提出了维修任务调度序列的分类方法和面向预防性维修的任务调度方法。研究了预防性维修情况下维修任务资源调度与分配的特点,总结了预防性维修任务调度算法。针对串联型维修序列,制定了串联型维修调度流程,优化了维修任务的调度。并结合工业汽轮机进行了实例验证。第五章根据论文研究的预防性维修技术,开发了一套工业汽轮机维修服务管理系统原型。初步实现了用户信息管理、维修服务管理和维修调度管理等功能。第六章对论文的内容进行了总结,并给出了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王旭荣,李福尚,张亚夫,戴义平[3](2014)在《超临界机组参与一次调频对汽轮机寿命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针对超临界大功率机组参与电网一次调频对汽轮机寿命损耗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不同运行工况下的汽轮机转子疲劳寿命的有限元模型,对超临界机组参与电网一次调频时转子的暂态温度场和弹塑性应力场进行了计算分析,确定了不同变负荷速率和温升速率下、定压与滑压运行工况时汽轮机寿命的损耗。结果表明:负荷变化范围为10%时,危险位置轴表面的最大应力为82.18 MPa,应力变化值为69.18 MPa,轴心处的最大应力小于20 MPa,应力变化值小于17 MPa,应力水平很低,热应力也很小。一次调频对高中压缸各级温度变化以及热应力影响很小,对机组寿命的影响可以忽略,机组可以安全的参与电网的一次调频。
苏毅康,夏飞[4](2012)在《汽轮机寿命监测系统》文中提出将汽轮机转子作为监测对象,确定其基本信息和热应力分布情况.从转子疲劳寿命损耗和高温蠕变寿命损耗两个方面给出转子寿命损耗的计算方法,设计并实现了汽轮机寿命监测系统,以实现汽轮机寿命监测与管理的任务.
甘霖[5](2011)在《基于有限单元法的汽轮机转子寿命评估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火力发电设备是装备制造业中的大型设备,一旦设备出现故障不仅会对电厂造成经济损失还会造成人员伤亡,因此为保证发电设备的安全、可靠、经济运行,研究发电设备的寿命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在高温下运行的汽轮机转子,是火力发电设备中最重要的部件之一,同时也是金属耗量大、费用高、受力情况最复杂、工作条件最艰苦的汽轮机部件;它是汽轮机的薄弱环节之一,其寿命基本代表了一台汽轮机组的寿命。本文针对国产50MW汽轮机转子寿命问题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对于电厂机组安全、工人人身安全和电厂运行优化具有重要意义。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分析了汽轮机转子在高温高压状态下的工作状况,研究了造成汽轮机寿命损耗的低周疲劳寿命损耗,高温蠕变寿命损耗及总寿命损耗的计算方法。(2)以当前广泛应用的冷态滑参数启动过程为重点研究工况,拟定了机组在该工况下的启动方案;建立了汽轮机转子的全尺寸有限元分析模型,并采用加载等效质量块的方法对其进行了简化;采用工程热力学及传热学知识计算了汽轮机转子边界蒸汽温度和各个部位的对流放热系数,并将其作为边界条件加载到汽轮机转子的有限元模型上。(3)使用ANSYS软件对转子进行了温度场的计算与分析,得到了其温度分布规律、温差最大时刻及出现的部位;采用热应力间接耦合分析法对转子的应力场进行了计算与分析,得到了其应力分布变化情况、等效应力最大值及出现的时刻和部位。(4)综合上述计算和分析结果,应用迈内尔(Miner)理论对汽轮机在冷态滑参数启动过程中的疲劳寿命损耗进行了估算,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汽轮机寿命管理的项目及措施。通过本文的研究,得到了国产50MW机组冷态滑参数启动一次的寿命损耗值,对下一步计算更多工况下的寿命损耗及进行寿命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张逸祥[6](2010)在《基于实时数据库的生产优化管理实现策略》文中研究指明华能伊敏煤电有限责任公司发电厂作为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引导项目"数字化电厂"项目的研究对象,在项目总体设计中提出了"数字化电厂"由控制、信息、仿真三部分组成,三者通过Simcoin"科英"平台实现了无缝连接。
胡振洲[7](2009)在《坑口电厂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信息化是当今中国企业急需进行的一项重要变革,传统的手工记录与审核已远不能满足市场的竞争的要求。低效率,高出错率以及人员的浪费等现象在传统生产过程中日益突出。而企业的信息化不仅能明显的提高生产效率,还在精简人员,提高管理规范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到了信息化的改革中。企业信息化包含许多不同的部分,生产管理系统是其中的一部分,而监控系统是生产管理系统中一个关键模块。坑口电厂的生产现场使用了工业控制DCS(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系统,它遵循国际通用的OPC(OLE for process control)标准,因此需要通过OPC规范来读取DCS中的实时数据,这是实现监控系统的基础。由于所开发的监控系统是电厂管理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在最后数据显示时需要集成到管理系统中,ActiveX控件为此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只要当用户打开网页时,ActiveX控件就会自动下载并提示用户安装。因此,只要将最后的Web监控模块开发成ActiveX控件,它就能方便的和管理系统集成。坑口电厂的DCS系统的安全是关系到电厂正常运行的关键,为了确保它的正常运转,在整个监控系统的网络设计上要特别注意,需要将电厂内网和外网分隔开来,以此避免外来病毒的侵入。同时,为了保证数据的实时性,以及为了日后的查询,在数据的格式、传输以及存储都有着特定的方式。
陈鹏[8](2009)在《大型汽轮机启停过程优化和寿命管理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以某电厂600MW汽轮机为研究对象,使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对该厂集控运行规程中的冷态启动、温态启动、热态启动和变负荷过程进行模拟分析。根据模拟计算得到的结果,以汽轮机转子的热应力为依据,拟定出了更为合理的启停机方案,有效的提升了机组的经济性。最后,提出了子模块的概念,按照汽轮机转子寿命损耗的评估步骤,将计算过程中涉及到的一些方法、模型作为寿命管理软件的子模块,通过友好的菜单式选择操作,串联成一条主线,开发了一套基于子模块的汽轮机转子寿命评估软件,达到指导电厂安全经济运行的目的。
赵斌,刘辉,李哲[9](2008)在《大型汽轮机寿命影响因素分析及其分配管理》文中研究说明分析了蒸汽温度、转子转速、脆性转变温度等因素对汽轮机寿命的影响,列举了大型汽轮机的寿命分配方案,综述了一体化的优化寿命管理系统。
蔡宇[10](2008)在《600MW汽轮机启动优化的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以哈汽600MW汽轮机的启动过程为研究对象,分析与探讨了启动过程中蒸汽温升率的计算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蒸汽初温与转子金属温度的匹配问题,使得汽轮机启动过程优化。同时对启动过程中的换热系数进行了计算与比较。在启动过程中须要对应力进行监测,因此本文对汽轮机转子应力的在线计算模型进行了研究,针对目前汽轮机转子温度场的在线求解问题,给出了克兰克-尼科尔森差分计算模型,并对600MW汽轮机冷态启动过程进行了仿真计算,并验证该计算模型的合理性。该方法具有数据处理实时、稳定性好等特点。
二、基于ActiveX的汽轮机寿命管理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ActiveX的汽轮机寿命管理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燃煤机组深度调峰安全性条件下负荷优化分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机组负荷分配研究现状 |
1.2.2 汽轮机暂态工况下寿命损耗研究现状 |
1.2.3 辅助服务市场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负荷优化分配目标函数的确定 |
2.1 目标函数数学模型 |
2.1.1 负荷分配经济性指标 |
2.1.2 负荷分配快速性指标 |
2.2 机组运行约束条件 |
2.2.1 负荷平衡约束 |
2.2.2 机组输出功率上下限约束 |
2.2.3 机组变负荷速率约束 |
2.3 厂级机组负荷分配目标函数模型优化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机组煤耗特性曲线的确定与动态计算 |
3.1 煤耗特性曲线的计算 |
3.1.1 机组标准煤耗率的确定 |
3.1.2 锅炉效率 |
3.1.3 汽轮机热耗率 |
3.1.4 最小二乘法拟合煤耗特性曲线 |
3.2 机组煤耗动态计算 |
3.2.1 煤耗特性变化 |
3.2.2 数据采集 |
3.2.3 关联分析 |
3.2.4 神经网络训练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机组运行安全性与经济性的负荷优化分配 |
4.1 有限元计算模型 |
4.1.1 汽轮机概况 |
4.1.2 温度场计算模型 |
4.1.3 边界条件 |
4.2 转子寿命诊断方法 |
4.2.1 低周疲劳影响因素 |
4.2.2 疲劳寿命曲线 |
4.2.3 寿命损耗计算 |
4.3 温度场与应力场计算 |
4.3.1 启动过程 |
4.3.2 变负荷运行过程 |
4.3.3 寿命损耗分析 |
4.4 电力市场辅助服务 |
4.4.1 辅助服务市场的作用 |
4.4.2 辅助服务市场收益机制 |
4.5 智能优化负荷分配 |
4.5.1 遗传算法简介 |
4.5.2 基于遗传算法的多目标负荷分配优化 |
4.5.3 算例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工作成果与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基于寿命模型的工业汽轮机预防性维修决策与调度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设备预防性维修技术研究现状 |
1.2.1 设备维修基本方法 |
1.2.2 设备寿命分布 |
1.2.3 预防性维修 |
1.2.4 维修任务调度 |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 |
1.3.1 论文研究内容 |
1.3.2 论文组织结构 |
1.4 本章小结 |
2 基于多层次递进的设备寿命分布模型匹配 |
2.1 引言 |
2.2 寿命分布与模型匹配方法 |
2.2.1 寿命分布基本模型 |
2.2.2 多层次递进匹配法 |
2.3 寿命分布模型匹配流程 |
2.3.1 故障数据分类与处理 |
2.3.2 概率图法模型初选 |
2.3.3 线性回归法参数估计 |
2.3.4 k-s模型校验 |
2.3.5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递进匹配 |
2.4 工业汽轮机寿命分布模型匹配实例 |
2.5 本章小结 |
3 基于可靠性与成本分析的预防性维修决策 |
3.1 引言 |
3.2 寿命和能耗与可靠性的关联分析 |
3.2.1 寿命分布与可靠性关联分析 |
3.2.2 能耗与可靠性关联分析 |
3.3 预防性维修的多目标决策 |
3.3.1 预防性维修成本分析 |
3.3.2 预防性维修可靠性分析 |
3.3.3 预防性维修多目标决策 |
3.4 工业汽轮机预防性维修决策实例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基于维修序列的预防性维修任务调度 |
4.1 引言 |
4.2 维修任务调度分类与调度序列 |
4.2.1 维修任务调度分类 |
4.2.2 维修任务调度序列 |
4.3 预防性维修任务调度与优化 |
4.3.1 预防性维修任务调度算法 |
4.3.2 预防性维修任务调度优化 |
4.4 工业汽轮机维修任务调度实例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 工业汽轮机维修服务管理系统开发 |
5.1 引言 |
5.2 维修服务管理系统的设计 |
5.2.1 系统组织架构 |
5.2.2 系统功能模块 |
5.3 维修服务管理系统的实现 |
5.3.1 开发环境 |
5.3.2 软件界面 |
5.4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3)超临界机组参与一次调频对汽轮机寿命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变工况条件下汽轮机寿命损耗计算方法 |
1.1 温度场的计算 |
1.2 热应力场计算 |
1.3 寿命损耗估算方法 |
2 动态温度场和应力场的计算分析 |
2.1 计算模型及边界条件 |
2.2 计算分析 |
3 结论 |
(4)汽轮机寿命监测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1 汽轮机转子的应力计算 |
2 汽轮机转子的寿命计算 |
3 汽轮机寿命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
3.1 系统概况及功能 |
3.2 汽轮机寿命监测系统初步设计 |
(1) 汽轮机的基本信息库 |
(2) 汽轮机转子温度分布与热应力部分的计算[7] |
(3) 汽轮机寿命监测系统 |
3.3 汽轮机寿命监测系统详细设计及功能实现 |
3.3.1 系统基本信息的查看与修改 |
3.3.2 系统实时数据的显示 |
3.3.3 系统历史数据的查询及图形显示 |
3.3.4 汽轮机转子寿命损耗的图形显示 |
4 结 语 |
(5)基于有限单元法的汽轮机转子寿命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对汽轮机转子寿命问题的研究现状 |
1.2.1 汽轮机转子寿命的评估方法 |
1.2.2 国外对汽轮机转子寿命评估的研究 |
1.2.3 国内对汽轮机转子寿命评估的研究 |
1.2.4 目前存在的问题 |
1.3 研究内容 |
1.4 课题来源 |
第2章 汽轮机转子的寿命损耗分析 |
2.1 疲劳寿命损耗 |
2.1.1 转子裂纹形成机理 |
2.1.2 金属疲劳机理 |
2.1.3 疲劳特性试验曲线 |
2.1.4 低周疲劳寿命损耗的估算理论 |
2.2 高温蠕变寿命损耗 |
2.2.1 金属的蠕变过程 |
2.2.2 转子钢的蠕变寿命曲线 |
2.2.3 高温蠕变寿命损耗的估算理论 |
2.3 蠕变和疲劳交互作用下的寿命损耗 |
第3章 转子温度场和应力场计算前处理 |
3.1 50MW汽轮机组概况及结构特点分析 |
3.1.1 主要技术规范 |
3.1.2 本体结构特点 |
3.2 机组启动方案的拟定 |
3.3 转子热-应力分析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3.3.1 叶片离心力的等效转换 |
3.3.2 转子几何模型的建立 |
3.3.3 网格划分 |
3.3.4 转子金属材料属性的定义 |
3.4 冷态滑参数启动各级蒸汽参数的确定 |
3.5 转子热边界条件的确定及放热系数的计算 |
3.5.1 转子热边界条件的确定 |
3.5.2 转子放热系数的确定 |
3.5.3 计算结果汇总及分析 |
3.6 转子上各类应力的合成 |
3.6.1 转子上各类应力的分析 |
3.6.2 合成应力与当量应力 |
第4章 转子温度场、应力场的计算与分析 |
4.1 转子温度场、应力场的计算 |
4.2 转子温度场计算结果与分析 |
4.2.1 转子初始温度场的计算结果 |
4.2.2 转子瞬态温度场的计算结果 |
4.2.3 转子温度场的计算结果分析 |
4.3 转子应力场计算结果与分析 |
4.3.1 转子应力场的计算结果 |
4.3.2 转子应力场的计算结果分析 |
4.3.3 转子应力场的计算结果验证 |
第5章 转子寿命损耗的评估及寿命管理 |
5.1 转子安全性的判定 |
5.2 启动过程寿命损耗的评估 |
5.3 汽轮机的寿命管理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6)基于实时数据库的生产优化管理实现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经济包 |
1.1 在线经济指标计算 |
1.2 耗差分析 |
1.3 能量平衡分析 |
1.3.1 热平衡及汽水平衡分析 |
1.3.2 厂用电平衡分析 |
1.4 在线热力试验 |
2 安全包 |
2.1 技术手段 |
2.1.1 故障树 |
2.1.2 专家系统 |
2.1.3 人工神经网络 |
2.1.4 在线预警 |
2.2 功能模块 |
2.2.1 异常参数在线侦测 |
2.2.2 异常甄别分析 |
2.2.3 基于专家知识的故障诊断 |
2.2.4 危险点预警 |
2.2.5 设备状态分析 |
2.2.6 在线预警 |
2.2.7 设备寿命分析 |
3 决策包 |
3.1 机组负荷分配 |
3.1.1 约束条件 |
3.1.2 模型分析 |
3.2 制粉系统优化 |
3.3 锅炉吹灰优化 |
3.4 冷端系统分析 |
3.5 在线操作记录分析 |
4 结束语 |
(7)坑口电厂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
1.2 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2 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分析 |
2.1 OPC 协议 |
2.2 ActiveX 控件 |
2.3 TCP/UDP 协议 |
2.4 串口通讯 |
2.5 本章小结 |
3 监控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
3.1 系统需求分析 |
3.2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
3.3 模块与数据库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4 监控系统的实现 |
4.1 开发环境的选择 |
4.2 系统功能模块的实现 |
4.3 系统界面与操作 |
4.4 本章小结 |
5 总结与展望 |
5.1 全文总结 |
5.2 后继工作 |
致谢 |
参考文献 |
(8)大型汽轮机启停过程优化和寿命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概述 |
1.2 汽轮机转子寿命的研究现状 |
1.3 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方法 |
1.4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二章 汽轮机转子的寿命损耗分析 |
2.1 疲劳寿命损耗 |
2.1.1 低周疲劳特性关系式 |
2.1.2 疲劳特性试验曲线 |
2.1.3 低周疲劳寿命损耗 |
2.2 高温蠕变寿命损耗 |
2.3 总寿命损耗 |
第三章 汽轮机启停机过程优化 |
3.1 机组概况 |
3.2 模型的建立 |
3.3 划分网格 |
3.4 边界条件的确定 |
3.5 应力场的分析 |
3.5.1 冷态启动 |
3.5.2 热态启动 |
3.5.3 温态启动 |
3.5.4 滑参数停机 |
3.5.5 变负荷过程 |
3.6 优化启停前后的对比 |
3.7 优化启停后的建议 |
3.8 优化启停后的经济性分析 |
3.9 启停过程的注意事项 |
第四章 基于子模块的汽轮机转子寿命管理软件 |
4.1 汽轮机转子寿命损耗的计算流程 |
4.1.1 热应力的计算 |
4.1.2 离心力的计算 |
4.1.3 应力合成 |
4.1.4 热应力集中问题 |
4.1.5 计算全应变 |
4.2 基于子模块的汽轮机转子寿命管理软件的开发 |
4.2.1 软件介绍 |
4.2.2 案例分析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10)600MW汽轮机启动优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引言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发展状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本文工作简述 |
第二章 转子寿命损耗的研究 |
2.1 转子裂纹形成机理 |
2.2 低周疲劳寿命损耗的计算 |
2.2.1 Manson—Coffin公式 |
2.2.2 全应变的计算 |
2.2.3 Coffin频率修正式 |
2.3 蠕变寿命损耗的计算 |
第三章 汽轮机启动的研究 |
3.1 600MW汽轮机转子寿命分配 |
3.2 启动应力的计算 |
3.2.1 热冲击应力的计算 |
3.2.2 蒸汽温升造成的热应力 |
3.2.3 转子离心力的计算 |
3.2.4 转子的合成应力 |
3.2.5 实际应力计算 |
3.2.6 转子结构与应力集中系数 |
3.3 启动过程温升率的研究 |
3.3.1 启动状态的划分 |
3.3.2 温升率的确定方法 |
3.3.3 应变—循环次数方程的拟合 |
3.3.4 启动时蒸汽与金属温差的极限值 |
3.3.5 蒸汽温升率的计算 |
3.3.6 汽轮机启动的优化 |
第四章 汽轮机转子在线温度场及应力的计算 |
4.1 转子换热系数的计算 |
4.1.1 西屋公司换热系数 |
4.1.2 前苏联换热系数 |
4.1.3 阿尔斯通公司换热系数 |
4.1.4 600 MW汽轮机启动过程各级温度的计算 |
4.1.5 蒸汽动力粘度与导热系数的计算 |
4.1.6 各部位换热系数的计算结果 |
4.2 温度场计算模型 |
4.2.1 几种常用差分形式及其精度和稳定性 |
4.2.2 边界点的计算 |
4.2.3 热应力的计算 |
4.2.4 转子初温的确定和变物性参数的处理 |
4.2.5 计算实例 |
第五章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四、基于ActiveX的汽轮机寿命管理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燃煤机组深度调峰安全性条件下负荷优化分配[D]. 慕昀翰.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1(01)
- [2]基于寿命模型的工业汽轮机预防性维修决策与调度技术研究[D]. 孙效益. 浙江大学, 2017(02)
- [3]超临界机组参与一次调频对汽轮机寿命影响的研究[J]. 王旭荣,李福尚,张亚夫,戴义平. 热能动力工程, 2014(04)
- [4]汽轮机寿命监测系统[J]. 苏毅康,夏飞. 上海电力学院学报, 2012(01)
- [5]基于有限单元法的汽轮机转子寿命评估研究[D]. 甘霖. 武汉理工大学, 2011(09)
- [6]基于实时数据库的生产优化管理实现策略[J]. 张逸祥. 电力技术, 2010(04)
- [7]坑口电厂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胡振洲. 华中科技大学, 2009(03)
- [8]大型汽轮机启停过程优化和寿命管理研究[D]. 陈鹏.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09(10)
- [9]大型汽轮机寿命影响因素分析及其分配管理[J]. 赵斌,刘辉,李哲. 民营科技, 2008(07)
- [10]600MW汽轮机启动优化的研究[D]. 蔡宇.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