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铁盐催化比色法测定保健食品 原花青素(论文文献综述)
王晓林,戴鹂莹,钟方丽,余西亚,魏晓芳,吕艳欣[1](2020)在《双果颗粒剂的提取工艺及定量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试验旨在探索双果颗粒剂的提取工艺并建立颗粒剂中原花青素和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结合的方法探索双果颗粒剂的提取工艺;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建立了双果颗粒剂中原花青素和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原花青素在0.006 1~0.038 89 mg/mL (r=0.999 5)、芦丁在0.002~0.016 mg/mL (r=0.999 6)浓度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原花青素、芦丁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24%和98.66%, RSD分别为2.33%和1.22%(n=9)。结果表明,双果颗粒剂的最佳提取工艺稳定可行,建立的原花青素和总黄酮的UV含量测定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重复性,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双果颗粒剂中原花青素和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朱宏,徐佳,王晓宇,梁克红,孙君茂[2](2020)在《国内外葡萄籽提取物(低聚原花青素)质量标准对比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葡萄籽提取物的主要成分为低聚原花青素。低聚原花青素指的是聚合度较低的原花青素,其具有优越的抗氧化、清除自由基、心血管保护等一系列重要的生理作用,已经成为功能性食品和化妆品的重要原料。本文梳理对比了葡萄籽提取物相关的国内外标准,包括美国药典(USP38)、我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团体标准等。目前,在保健食品审评过程中,关于葡萄籽提取物的质量要求尚缺乏国家、行业标准,本文可为今后制定相关提供理论依据。
闫文杰,李凯,吕倩倩,焦丽娟,刘倩,王志鑫[3](2020)在《海娇颜片中原花青素含量快速测定方法优化》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优化快速测定海娇颜片中原花青素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通过加标回收率法发现采用铁盐催化比色法测定海娇颜片中原花青素时的干扰成分,并分别采用大孔树脂柱及乙醇沉淀-离心2种方法对样品进行前净化处理。结果发现海娇颜片中鱼胶原蛋白肽对原花青素的测定存在较大干扰,优化前测得原花青素含量为1.22%,经大孔树脂柱净化后测得其含量为2.15%,而经乙醇沉淀-离心净化后测定其含量为3.11%,接近理论值。结论乙醇沉淀-离心法能显着去除干扰成分,提高原花青素含量测定的准确度,是较优的样品预处理方法。该研究可为相关产品中原花青素含量快速测定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汪玉玲,陈星蓉,陆婷婷,李桑,林腾奕,梁培荣[4](2019)在《保健品中原花青素含量检测方法的比较研究》文中指出为了探讨不同分析方法对保健品中原花青素含量检测的精准度,对现有标准中原花青素测定的前处理方法进行优化,并分别选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铁盐催化比色法对保健品中原花青素的测定进行方法学对比和验证。前处理优化为用顶空瓶于烘箱100℃加热40 min,分析方法选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优于铁盐催化比色法。结果显示,高效液相色谱法可在6 min内完成对目标物的分离,线性方程为Y=540.7X+3 694.23,r2=0.999 7,方法回收率为99.0%~103.6%,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2.2%,方法检出限为1.5 mg/kg,方法定量限为5.0 mg/kg,测定结果比铁盐催化比色法更精准、稳定。由此得出,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保健品中原花青素的含量回收率及灵敏度更高,准确度和稳定性更好,更具有推广意义。
尹梦宇[5](2019)在《原花青素定量分析方法及抗氧化功效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原花青素作为一种极具抗氧化性能的天然产物,以其显着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广泛的药理活性及优良的安全性,成为了食品、药品及生物医疗研究领域一颗翘楚的明星。国内外对原花青素的提取、测定和开发利用方面都展开了火热地研究,由于原花青素结构组成相对复杂,在所建立的各种检测方法中,仍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限制了原花青素的开发与利用以及市场的规范化管理,所以其定量分析方法的研究需进一步完善;同时,对于其抗氧化性能方面也需更深入地研究及全面地考察。为推进原花青素更加合理有效地开发与应用,本论文旨在建立一种快速定量分析原花青素方法的同时,着重对原花青素体外功效的测定及体内抗氧化功效的确证展开了相关工作。主要内容如下:1.微波快速辅助Porter-HPLC法测定原花青素方法的建立:以Porter法中正丁醇-盐酸和铁盐为反应介质,用微波水解改进原水浴回流水解方式,优化了铁盐催化剂的类型和浓度,微波水解时间,微波反应功率及反应体系中水分含量等条件,改进了样前水解方法再以HPLC法测定原花青素的含量,并与传统水浴回流方法对比。结果表明:在微波反应器640 w功率下75 s即可完成水解反应,在525 nm波长下测定其吸光度值,以外标法建立线性范围为10-150μg/mL的标准线性曲线,相关系数R2=0.9999,线性良好,检测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53μg/mL与1.61μg/mL。同时针对胶囊、片剂与茶剂三种类型保健品进行实验全面考察了日间与日内的精密度与回收率,RSD%在1.5%-3.1%之间,回收率在91.40-107.43%之间。该法便捷、快速和微量高效适于各类原花青素保健品的定量分析。2.原花青素抗氧化功效体外的测定:选用ABTS、DPPH自由基清除法和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对原花青素体外抗氧化性能进行了测定,确定了三种方法自由基清除反应的时间,考察了样品浓度对自由基清除效果的影响。从三种检测方法中发现,在DPPH自由基清除方法测定中,原花青素清除效果最为显着;ABTS自由基清除测定中原花青素与维生素C两者清除效果相差较小;邻苯三酚自氧化法中由于自氧化速率难以控制和把握,操作稳定性较另两种方法差。总之,三种体外抗氧化性检测方法都确证了原花青素显着的体外抗氧化效果。3.原花青素抗氧化功效体内的测定:选定人体内稳定且最具有代表性的DNA氧化损伤标志物之一,8-羟基脱氧鸟苷作为检测对象,建立了HPLC-MS测定尿样中8-羟基脱氧鸟苷的定量分析方法,并采集服用一定时期的原花青素与维生素C+E片剂后人群的尿样,进行批量处理测定其8-羟基脱氧鸟苷的含量。实验选用了90个受试者进行服用相应的保健品片剂,分为三组人群,分别为A:对照组(不服用原花青素片);B:服用葡萄籽片组;C:维生素C+E片组,分别采集3组人群0、3、6个月后的尿样。通过分批收集并检测人体样本尿液中8-羟基脱氧鸟苷含量,最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随着服药时间增长,原花青素药片组与空白对照组及组内自身对照比较中,人体内8-羟基脱氧鸟苷含量都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从而可推断出原花青素对人体内具有抗氧化功效;从服药组之间比较,服药3个月与6个月后,原花青素组人群8-羟基脱氧鸟苷均值含量均比维生素C+E组要低,且各组比较P<0.05均具有显着性差异,即原花青素的抗氧化效果优于维生素C+E组。
李娟,何艳,宋雅东[6](2018)在《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测定保健食品中原花青素的含量》文中指出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测定保健食品中原花青素含量的方法。样品用甲醇超声提取,将试样溶液和正丁醇:盐酸(95:5,v/v)以及硫酸铁铵溶液置于20 mL顶空瓶中,在100℃烘箱中反应40min后,以甲醇-0.3%磷酸(27:73,v/v)为流动相,经C18色谱柱分离,在525 nm波长处,对保健食品中原花青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在(0.01~0.2)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8,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93.4%~98.7%,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可靠、精密度较高,适合于保健食品中原花青素的快速测定。
刘琼[7](2018)在《枣原花青素提取纯化及抗氧化性研究》文中提出枣是我国的主要果树之一,为促使地方的枣果资源及枣树种质资源的利用。本实验以湖南省衡阳地区多个枣品种果实为研究原料,以枣原花青素含量为主要指标对不同枣品种原花青素含量测定,对枣原花青素进行提取纯化与活性测定研究,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湖南省衡阳地区14个枣品种为原材料,通过铁盐催化比色法对不同品种枣果实原花青素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枣果实原花青素的含量有较大差异,枣果中原花青素含量最高的品种是最低的3.61倍,含量较高的品种有祁东鸡蛋枣、衡南子弹头、衡南龙须枣、祁东算盘枣等,其中祁东鸡蛋枣鲜果中原花青素含量高达6.86mg/g。(2)以单因素为基础,采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和响应面法优化枣原花青素超声波提取工艺,得到了最佳参数:超声时间16 min、超声功率为618 W、超声温度为65℃、料液比为1:21,枣原花青素提取得率可以达到1.82%。(3)通过比较六种树脂的物理构造、吸附和解析等要素,以AB-8树脂为对象进行纯化工艺摸索。通过静态和动态试验,获得纯化的最佳参数为:上样液pH值5.0、上样量1.5 BV、2.5 BV 60%的乙醇洗脱剂,得枣原花青素纯化物干粉含量达73.07%。通过测定还原力、DPPH及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等三种抗氧化指标,结果表明,枣原花青素纯化物还原力、DPPH及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都要高于Vc,且其对DPPH清除能力强于对羟基自由基(4)利用乙酸乙酯和聚酰胺对枣原花青素纯化物进行分级分离,并比较了各丙酮洗脱产物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乙酸乙酯和聚酰胺可实现对枣原花青素纯化物分级分离的目,获得30%、50%、70%丙酮洗脱产物,经测定其平均聚合度分别为:2.07、3.26、3.47,聚合度随洗脱剂丙酮的浓度而不断增大;不同聚合度原花青素的抗氧化能力有较大的区别,二聚体(D1)抗氧化能力要好于单体(儿茶素);随着聚合度不断增大,抗氧化能力逐步减弱;同聚合度的抗氧化能力呈浓度剂量依赖。(5)利用枣原花青素纯化物保护人类永生化角质HaCaT细胞,加以过氧化氢(H2O2)作用于HaCaT细胞诱导其氧化损伤,通过测定细胞凋亡、ROS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等指标,探讨枣原花青素纯化物对氧化损伤的HaCaT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H2O2作用于HaCaT细胞会使其氧化损伤和细胞凋亡,而枣原花青素纯化物可以通过提高细胞内GSH-Px、SOD活性,减少HaCaT细胞中ROS含量和降低细胞凋亡率,保护细胞免受氧化应激的损伤。
王文欢[8](2018)在《紫米代用茶加工工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有色稻米因其营养价值高且存在许多潜在价值而备受关注。紫米是稻米中的珍贵品种,营养丰富,又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被认为是滋补佳品。本文以紫米为原料,研究紫米中原花青素、花青素的提取,评价测定方法;测定了紫米花青素体外抗氧化能力;研究并优化了紫米代用茶焙炒及提香工艺,筛选了适合紫米代用茶的包装材料和包装方式,同时研究了紫米代用茶中的挥发性香气成分。为紫米的深加工提供依据,为米茶产品的开发奠定基础。研究结论如下:1、紫米原花青素和花青素的提取、测定及抗氧化活性评价(1)通过超声辅助法与常温浸提法对紫米原花青素提取效果的对比,表明超声辅助法具有提取效率高的优点。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经正交实验优化的紫米原花青素提取工艺条件为:原料粒径60目,超声时间60min,超声温度45℃,超声功率500W。在此条件下,原花青素提取量为0.26g/100g。据此对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2003版)这一检测标准中的一些指标进行了一些优化与量化;而对于紫米花青素,通过加热酸提法、超声辅助法和常温浸提法的提取效果对比,表明加热酸提法具有提取效率高的优点。(2)分光光度法适用于紫米原花青素和花青素含量的测定。数据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及加标回收率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78%、0.28%、0.66%、1.38%。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6.32%,符合GBT5009规定要求。是一种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的原花青素和花青素测定方法。(3)以同等浓度的VC为对照,比较紫米花青素对DPPH·、ABTS+·的清除能力,在同等浓度条件下始终表现为VC>紫米花青素。2、紫米代用茶焙炒工艺研究(1)探索焙炒温度和时间、氨基酸及糖类添加种类和添加量对紫米代用茶花青素含量及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在150℃焙炒4min,脯氨酸添加量为3%,蔗糖添加量为4%时,具有较好的感官评分和花青素保存率。(2)对紫米代用茶焙炒工艺进行正交优化,优化后的条件为,焙炒温度140℃,焙炒时间3min,脯氨酸添加量为3%,蔗糖添加量为3%,花青素含量可达到0.54g/100g,,与未焙炒的紫米糙米花青素含量相比,保留率为50%,在满足感官品质的同时,最大限度的保留了紫米中的花青素。3、包装对紫米代用茶品质的影响在45℃破坏性试验条件下,包装材料和包装方式对紫米茶感官品质及花青素含量影响研究显示:(1)紫米代用茶的感官评分随着贮藏天数的增加下降显着。就包装材料而言,紫米代用茶采用高阻隔和中阻隔材料包装,其感官评分比低阻隔包装材料下降更为缓慢;就包装方式而言,真空和真空脱氧包装较普通包装感官评分下降更为缓慢。选择高阻隔包装材料采用真空或真空脱氧包装,有利于感官品质的保持。(2)就紫米代用茶的花青素含量而言,贮藏时间小于80天的时候,紫米代用茶的花青素含量下降都较为缓慢,当贮藏天数大于80天后,花青素含量开始明显下降,当贮藏到120天,花青素下降到约为原来的50%。中阻隔和高阻隔材料包装的紫米茶,在贮藏后期花青素保留优势比低阻隔材料更为突出;真空和真空脱氧方式包装的花青素下降较慢,普通包装下降较快。综合感官品质与花青素保留,选用透氧率小于0.78mL/m2?day的高阻隔材料,结合真空或者真空脱氧包装方式,进行紫米茶包装能获得理想的货架期。4、紫米代用茶香气成分分析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的方法,研究对照及不同焙炒工艺条件下紫米代用茶风味成分的差异显示:(1)四种样品检测出的挥发性成分种类及数量不同:紫米糙米有52种,直接焙炒的紫米代用茶有34种,脯氨酸提香的紫米代用茶有17种,蔗糖提香的紫米代用茶有24种。其中紫米糙米的挥发性特征气味物质主要为十甲基环五硅氧烷、十二烷、3-甲基十三烷、正二十八烷等烃类,邻苯二甲酸丁基酯等酯类以及少量的醇类、醛类等物质,这些成分体现了糙米的香味。经焙炒后的米茶,以烃类、醛类为主,例如十甲基环五硅氧烷、天然壬醛、苯甲醛,兼有一定比例的酚类、酮类和酯类物质,例如2-甲氧基-4-乙烯基苯酚。主要香气成分还有3-乙基-2,5-甲基吡嗪和2,5-二甲基吡嗪等杂环化合物,后二者是焦香味的来源。(2)与直接焙炒的紫米代用茶相比,添加脯氨酸和蔗糖提香的紫米代用茶,其烃类物质的种类明显减少,进而生成了更多的吡嗪类杂环化合物和一些酚类、醛类物质;添加脯氨酸提香的紫米代用茶与添加蔗糖提香的紫米代用茶相比,其烃类物质的种类和含量更丰富,但是醛类、酚类、吡嗪类等物质的种类和含量有所减少,这可能是脯氨酸提香的紫米代用茶米香味突出,而蔗糖提香的紫米代用茶焦香味突出的原因。综合表明,烃类、酯类物质对于紫米米香风味的形成至关重要,醛类、吡嗪类、烃类及酚类物质对于焦香风味形成至关重要。
刘谢英,冯玉洁,冶晓童,姚新成[9](2017)在《新疆两色金鸡菊中原花青素含量测定体系考察》文中指出为准确测定新疆两色金鸡中原花青素含量,选择合适的对照品和测定体系。通过比较香草醛-盐酸、正丁醇-盐酸、铁盐(Fe3+)催化法、pH示差法等多种测定体系下,两色金鸡菊提取物和对照品儿茶素或原花青素的连续波长扫描图谱,考察光谱吸收曲线的一致性和λmax峰位值,进而选择适合测定两色金鸡菊中原花青素含量的显色反应体系。结果表明,两色金鸡菊提取物与原花青素对照品在正丁醇-盐酸、Fe3+催化法和pH示差法产生的光谱吸收曲线相似,λmax峰位值更接近。因此,可以用这3种体系快速测定两色金鸡菊中原花青素的含量。结果显示,在特定的测定体系中,选择合适的对照品能准确测定新疆两色金鸡菊中原花青素的含量。
毛雪[10](2016)在《葡萄枝蔓中原花青素的提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文中认为原花青素是植物界中广泛存在的一大类多酚化合物的总称,具有多种生理功效,是安全有效的天然抗氧化剂之一。新疆是葡萄种植的重要产区,每年会产生大量的葡萄枝蔓废弃物。葡萄枝蔓中含有一定量的原花青素。如能充分利用这些废弃物,提高其附加效益,不仅可增加当地农民的收入,对葡萄产业的良性发展也会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论文采集了不同品种葡萄的废弃枝蔓为原料,分析比较了其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在对葡萄枝蔓中原花青素含量的不同分析方法比较的基础上,优化了原花青素的提取工艺和分离纯化条件,考察了其抗氧化活性,并进一步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获得的提取物组成成分和含量进行了分析。主要内容如下:通过铁盐催化比色法、硫酸-香草醛法、盐酸-香草醛法和直接紫外分光光度法对不同品种葡萄枝蔓中原花青素含量进行分析,紫外法选取不同原花青素对照品对测定结果进行评价,通过方法学考察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品种葡萄枝蔓中原花青素分析方法的优缺点。结果表明,所有测试样品中直接紫外法的测定结果均显着高于其他三种方法,而紫外测试法中样品中原花青素总量以原花青素B2为对照品时所得含量最高,接近以原花青素紫外对照品测定值的两倍,以原花青素B1对照品测定的含量居于这两者之间。铁盐催化比色法和香草醛法专一性强,但铁盐催化比色法反应时间长,香草醛法不稳定,而直接紫外分光光度法稳定性好、精密度高、操作简便。分析了葡萄枝蔓中的粗脂肪、粗蛋白、可溶性糖、总黄酮和总多酚等化学成分,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原料为无核白葡萄枝蔓),设计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优化葡萄枝蔓中原花青素的提取工艺,获得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温度65℃,乙醇体积分数50%,料液比1:30,超声辅助时间15 min,提取时间90 min,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原花青素的提取率为5.41%。原花青素粗提液用乙酸乙酯和正丁醇做溶剂进行分步分离纯化,得到高聚、低聚原花青素两个产品,并比较了其含量;同时采用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抗氧化活性体系评价了高、低聚原花青素的抗氧化活性和防晒指数(SPF值)。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葡萄枝蔓中总原花青素的百分含量在3.68%6.85%之间;分离后得到的高聚原花青素的提取率高于低聚原花青素,高、低聚原花青素的提取率分别为26.91%47.65%和24.14%31.58%,但高聚的纯度低于低聚原花青素,高聚和低聚原花青素的纯度分别为44.09%68.17%和90.98%132.53%(紫外法测定)。高、低聚原花青素都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和抗紫外活性,且低聚原花青素的抗紫外活性强于高聚原花青素。通过F检验和SSR检验进行显着性分析发现,当原花青素浓度为0.02 mg/mL时,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与葡萄枝蔓的品种有关而与原花青素的聚合度无关,而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与葡萄枝蔓的品种无关,与原花青素的聚合度有关;当浓度提高到0.05 mg/mL时,其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也与葡萄枝蔓的品种有关,但与原花青素的聚合度无明显相关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不同品种葡萄枝蔓原花青素样品和提取物为研究对象,对其中原花青素的组成成分和含量进行分析。发现葡萄枝蔓中含有儿茶素、表儿茶素和白藜芦醇,但不同品种葡萄枝蔓中原花青素单体的种类和含量均有差异,提取物中三种原花青素单体的含量明显的得到了富集,但原花青素B1和原花青素B2这两个葡萄皮籽中常见的二聚体在测试品种的葡萄枝蔓提取物中均未检出。
二、铁盐催化比色法测定保健食品 原花青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铁盐催化比色法测定保健食品 原花青素(论文提纲范文)
(1)双果颗粒剂的提取工艺及定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与试剂 |
1.2 仪器与设备 |
1.3 方法 |
1.3.1 提取工艺研究 |
1.3.1. 1 单因素试验 |
1.3.1. 2 正交及工艺验证性试验 |
1.3.1. 3 提取与干燥方式的选择 |
1.3.2 颗粒剂中原花青素和总黄酮的定量分析 |
1.3.2. 1 双果颗粒剂的制备 |
1.3.2. 2 双果颗粒剂含量测定方法的选择 |
1.3.2. 3 含量测定的方法学研究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提取工艺试验结果 |
2.1.1 提取工艺的单因素试验结果 |
2.1.2 提取工艺的正交试验及工艺验证性试验结果 |
2.1.3 提取与干燥方式的试验结果 |
2.2 颗粒剂的定量分析试验结果 |
2.2.1 双果颗粒剂总黄酮、原花青素的标准曲线的绘制 |
2.2.2 重复性试验 |
2.2.3 仪器精密度试验 |
2.2.4 稳定性试验 |
2.2.5 加样回收率试验 |
2.2.6 最低检出限、定量限的检测结果 |
3 结论与讨论 |
3.1 讨论 |
3.1.1 干燥方式对总黄酮和原花青素含量的影响 |
3.1.2 双果颗粒剂中原花青素和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的确定 |
3.2 结论 |
(2)国内外葡萄籽提取物(低聚原花青素)质量标准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国际标准 |
2.1 美国药典《葡萄籽低聚原花青素》(USP 38) |
3 国内标准现状 |
3.1《植物提取物葡萄籽提取物(葡萄籽低聚原花青素)》(T/CCCMHPIE 1.19-2016) |
3.2《植物提取物中原花青素的测定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DB12/T 885—2019) |
3.3《植物源性食品中花青素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NY/T 2640-2014) |
3.4《保健食品中前花青素的测定》(GB/T2 2 2 4 4-2008) |
4 重要质量指标及检测方法 |
4.1 低聚原花青素含量 |
4.2 儿茶素和表儿茶素 |
4.3 多酚含量 |
5 国内外标准分析对比 |
(3)海娇颜片中原花青素含量快速测定方法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与试剂 |
2.1.1 样品 |
2.1.2 试剂 |
2.2 仪器与设备 |
2.3 实验方法 |
2.3.1 铁盐催化比色法测定海娇颜片中原花青素的含量 |
2.3.2 干扰原花青素测定成分的确定 |
2.3.3 大孔吸附树脂柱净化后测定 |
2.3.4 乙醇沉淀-离心净化后测定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标准曲线 |
3.2 海娇颜片中原花青素的含量 |
3.3 干扰原花青素测定因素的确定 |
3.3.1 海娇颜片各原料中原花青素的含量 |
3.3.2 各原料对原花青素测定的影响 |
3.4 大孔吸附树脂柱净化后测定 |
3.5 乙醇沉淀-离心净化后测定 |
4 结论与讨论 |
(4)保健品中原花青素含量检测方法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与试剂 |
2.2 仪器与设备 |
2.3 实验方法 |
2.3.1 样品制备及提取 |
2.3.2 水解反应 |
2.3.3 标准曲线制备 |
2.3.4 色谱条件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加热方法的优化 |
3.2 水解反应的温度选择 |
3.3 水解反应时间的选择 |
3.4 硫酸铁铵催化剂用量的选择 |
3.5 检测方法的比较 |
3.5.1 色谱法与比色法准确度的比较 |
3.5.2 稳定性试验的比较 |
3.6 方法线性范围及检出限、定量限 |
3.7 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
4 讨论 |
(5)原花青素定量分析方法及抗氧化功效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原花青素 |
1.1.1 原花青素的结构与来源 |
1.1.2 原花青素的药理作用 |
1.1.3 原花青素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 |
1.1.4 原花青素的开发应用 |
1.2 关于8-羟基脱氧鸟苷 |
1.2.1 8-羟基脱氧鸟苷简介 |
1.2.2 8-羟基脱氧鸟苷的研究现状 |
1.3 论文选题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二章 微波快速辅助Porter-HPLC法测定原花青素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仪器与试剂 |
2.2.2 溶液制备 |
2.2.3 试样制备 |
2.2.4 水解反应 |
2.2.5 液相条件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催化剂铁盐类型的选择和浓度优化 |
2.3.2 水分的影响 |
2.3.3 微波水解反应时间的确定 |
2.3.4 微波反应器最佳功率选择 |
2.3.5 不同水解方式对比 |
2.3.6 稳定性考察 |
2.3.7 重复性考察 |
2.3.8 精密度与准确度考察 |
2.3.9 实际样品测定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原花青素体外抗氧化功效测定 |
3.1 引言 |
3.2 实验材料 |
3.2.1 实验仪器 |
3.2.2 实验试剂 |
3.3 实验方法 |
3.3.1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测定 |
3.3.2 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测定 |
3.3.3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测定 |
3.4 结果与讨论 |
3.4.1 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测定 |
3.4.2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测定 |
3.4.3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测定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原花青素体内抗氧化功效研究 |
4.1 引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试剂与仪器 |
4.2.2 研究对象样本收集 |
4.2.3 实验方法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实验条件优化 |
4.3.2 方法学考察 |
4.3.3 尿样批量检测 |
4.3.4 统计学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6)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测定保健食品中原花青素的含量(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与仪器 |
1.2 实验方法 |
1.2.1 样品制备 |
1.2.2 水解反应 |
1.2.3 标准曲线制备 |
1.2.4 色谱条件 |
2 结果与讨论 |
2.1 样品前处理方法的优化 |
2.1.1 水解温度及时间的选择 |
2.1.2 2种加热方式的对比 |
2.2 检测方法的优化 |
2.2.1 测定方法的比较 |
2.2.2 流动相的优化 |
2.3 线性范围及检出限 |
2.4 精密度实验及稳定性实验 |
2.5 准确度实验 |
2.6 样品含量测定 |
3 结论 |
(7)枣原花青素提取纯化及抗氧化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 枣的相关概况 |
1.1 枣的概述 |
1.2 枣的主要功能成分 |
1.2.1 糖类化合物 |
1.2.2 酚类化合物 |
1.2.3 三萜类化合物 |
1.2.4 环核苷酸 |
1.3 枣的开发与利用 |
2 原花青素的研究进展 |
2.1 原花青素的概述 |
2.1.1 原花青素的来源 |
2.1.2 原花青素的结构 |
2.2 原花青素素测定 |
2.2.1 铁盐催化比色法 |
2.2.2 香草醛法 |
2.2.3 紫外分光光度法 |
2.2.4 钼酸铵分光光度法 |
2.3 原花青素提取 |
2.3.1 溶剂提取法 |
2.3.2 超临界CO_2 萃取法 |
2.3.4 超声波辅助提取法 |
2.3.5 微波辅助提取法 |
2.4 原花青素的分离纯化 |
2.4.1 柱层析法 |
2.4.2 有机溶剂萃取法 |
2.4.3 薄层层析法 |
2.4.4 膜分离法 |
2.5 原花青素的生物活性 |
2.5.1 清除自由基、抗氧化 |
2.5.2 预防高血压、保护心血管 |
2.5.3 抗衰老作用 |
2.5.4 抗肿瘤作用 |
2.5.5 皮肤保健、美容作用 |
3 研究的目的和主要内容 |
3.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3.2 研究的主要内容 |
3.2.1 不同品种枣果原花青素含量分析及检测方法的优化 |
3.2.2 枣原花青素提取工艺研究及优化 |
3.2.3 枣原花青素的纯化及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
3.2.4 枣原花青素的聚合度与抗氧化活性关系的研究 |
3.2.5 枣原花青素对Hacat细胞的抗氧化作用研究 |
第二章 不同品种枣中原花青素含量测定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与试剂 |
1.2 仪器与设备 |
1.3 实验方法 |
1.3.1 原花青素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1.3.2 铁盐催化比色法测定原花青素含量方法优化 |
1.3.3 原花青素含量的计算 |
1.3.4 不同品种枣原花青素含量的差异比较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原花青素含量测定方法的确定 |
2.1.1 线性关系考察结果 |
2.1.2 精密度试验结果 |
2.1.3 稳定性试验结果与分析 |
2.1.4 加标回收率试验结果与分析 |
2.2 不同品种枣原花青素含量的差异分析 |
3 小结与讨论 |
第三章 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提取枣原花青素工艺的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与试剂 |
1.2 仪器与设备 |
1.3 实验方法 |
1.3.1 供试样的制备 |
1.3.2 枣原花青素的超声提取单因素实验设计 |
1.3.3 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提取工艺 |
1.3.4 原花青素的测定 |
1.4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单因素实验结果与分析 |
2.1.1 超声时间对枣原花青素得率的影响 |
2.1.2 超声功率对枣原花青素得率的影响 |
2.1.3 提取温度对枣原花青素得率的影响 |
2.1.4 料液比对枣原花青素得率的影响 |
2.1.5 乙醇浓度对枣原花青素得率的影响 |
2.1.6 提取次数对枣原花青素得率的影响 |
2.2 响应面分析实验设计及结果 |
2.2.1 回归模型的建立 |
2.2.2 回归方程及方差分析 |
2.2.3 响应面交互作用分析 |
2.2.4 验证实验 |
3 小结与结论 |
第四章 大孔吸附树脂纯化枣原花青素及抗氧化性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与试剂 |
1.2 仪器与设备 |
1.3 试验方法 |
1.3.1 大孔吸附树脂的预处理 |
1.3.2 供试溶液的制备 |
1.3.3 树脂的筛选 |
1.3.4 AB-8 树脂的静态吸附与解析实验 |
1.3.5 动态吸附和解析实验 |
1.3.6 枣原花青素含量的测定 |
1.3.7 枣原花青素纯化物的抗氧化能力研究 |
2 结果与分析 |
2.1 静态吸附实验 |
2.1.1 树脂筛选 |
2.1.2 静态吸附动力学曲线 |
2.1.3 pH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
2.1.4 不同浓度洗脱液解析效果的测定 |
2.2 动态吸附实验 |
2.2.1 上样量对树脂吸附效果的影响 |
2.2.2 洗脱剂用量对树脂解析率的影响 |
2.2.3 洗脱液pH的确定 |
2.3 枣原花青素粗提物的纯化 |
2.4 枣原花青素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
2.4.1 枣原花青素纯化物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影响 |
2.4.2 枣原花青素纯化物对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影响 |
2.4.3 枣原花青素纯化物还原力的结果分析 |
3 小结与讨论 |
第五章 枣原花青素聚合度与抗氧化活性关系的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和试剂 |
1.2 仪器与设备 |
1.3 实验方法 |
1.3.1 原花青素平均聚合度的测定 |
1.3.2 枣原花青素纯化物的萃取分级 |
1.3.3 聚酰胺分离纯化乙酸乙酯相的低聚体原花青素 |
1.3.3 不同聚合度枣原花青素抗氧化活性测定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原花青素平均聚合度测定的方法 |
2.1.1 原花青素质量浓度标准曲线的建立 |
2.1.2 原花青素物质的量浓度标准曲线的建立 |
2.2 枣原花青素分级分离的平均聚合度分析 |
2.2.1 乙酸乙酯萃取分离的平均聚合度分析 |
2.2.2 聚酰胺分级分离的平均聚合度分析 |
2.3 不同聚合度枣原花青素的抗氧化能力分析 |
2.3.1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结果分析 |
2.3.2 还原力的结果分析 |
3 小结与讨论 |
第六章 枣原花青素对HaCaT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与试剂 |
1.2 仪器与设备 |
1.3 实验方法 |
1.3.1 细胞培养与分组处理 |
1.3.2 MTT检测细胞活性 |
1.3.3 ROS的含量测定 |
1.3.4 细胞凋亡检测 |
1.3.5 SOD、GSH-Px酶活性测定 |
1.3.6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枣原花青素纯化物对HaCaT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
2.2 枣原花青素纯化物对H_2O_2损伤的HaCaT细胞活性的影响 |
2.3 枣原花青素纯化物对H_2O_2损伤的HaCaT细胞内ROS水平的影响 |
2.4 枣原花青素纯化物对H_2O_2诱导HaCaT细胞凋亡的影响 |
2.5 SOD及 GSH-PX活性测定结果 |
3 小结与讨论 |
全文结论与展望 |
1 结论 |
2 主要创新点 |
3 展望 |
参考文献 |
符号说明 |
致谢 |
作者简介 |
(8)紫米代用茶加工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紫米的概述 |
1.2 紫米原花青素的研究进展 |
1.2.1 紫米原花青素的概述 |
1.2.2 原花青素的功能性研究 |
1.2.3 紫米原花青素提取方法的研究进展 |
1.2.4 紫米原花青素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
1.3 紫米花青素的研究进展 |
1.3.1 紫米花青素的概述 |
1.3.2 紫米花青素的结构 |
1.3.3 花青素的功能性研究 |
1.3.4 紫米花青素提取方法的研究进展 |
1.3.5 紫米花青素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
1.3.6 检测方法的质量评价 |
1.4 米茶的概述 |
1.4.1 米茶的研究发展现状 |
1.4.2 米茶呈香作用机理 |
1.4.3 美拉德反应的增香作用机理 |
1.4.4 其他反应的增香作用机理 |
1.5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
1.6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
1.7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1.1 供试材料 |
2.1.2 实验试剂 |
2.1.3 实验设备 |
2.2 实验方法 |
2.2.1 工艺流程 |
2.2.2 紫米原花青素和花青素的提取、测定及抗氧化活性评价 |
2.2.3 紫米代用茶焙炒工艺研究 |
2.2.4 包装对紫米代用茶货架期的影响 |
2.2.5 紫米代用茶风味物质的检测 |
2.3 数据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紫米原花青素、花青素的提取、测定及抗氧化活性测定 |
3.1.1 紫米原花青素的提取及测定 |
3.1.2 紫米花青素的提取及测定 |
3.1.3 紫米花青素测定方法的评价 |
3.1.4 紫米花青素体外抗氧化活性测定 |
3.2 紫米代用茶焙炒工艺的研究 |
3.2.1 焙炒温度和时间对紫米代用茶品质的影响 |
3.2.2 糖的种类及添加量对紫米代用茶品质的影响 |
3.2.3 氨基酸的种类及添加量对紫米代用茶品质的影响 |
3.2.4 米茶焙炒工艺的正交优化结果 |
3.3 包装对紫米代用茶品质的影响 |
3.3.1 包装对紫米代用茶感官品质的影响 |
3.3.2 包装对紫米代用茶花青素含量的影响 |
3.4 紫米代用茶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分析 |
4 结论与讨论 |
4.1 紫米原花青素和花青素的提取、测定及抗氧化活性评价 |
4.2 米茶焙炒工艺研究 |
4.3 包装对紫米代用茶品质的影响 |
4.4 紫米代用茶香气成分分析 |
5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9)新疆两色金鸡菊中原花青素含量测定体系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仪器与试剂 |
1.2.1 仪器 |
1.2.2 试剂 |
1.2.3 试药 |
1.3 方法 |
1.3.1 两色金鸡菊中原花青素的提取 |
1.3.2 原花青素的含量测定体系考察 |
1.3.2. 1 样品溶液、儿茶素和原花青素对照溶液UV-Vis吸收谱图 |
1.3.2. 2 香草醛-盐酸显色反应体系[6] |
1.3.2. 3 正丁醇-盐酸显色反应体系[7] |
1.3.2. 4 铁盐 (Fe3+) 催化比色法[8] |
1.3.2. 5 p H示差分光光度法[9-10] |
2 结果与分析 |
2.1 CTFT提取物与儿茶素和原花青素标准对照溶液连续波长扫描图 |
2.2 香草醛-盐酸显色反应体系 |
2.3 正丁醇-盐酸显色反应体系 |
2.4 铁盐 (Fe3+) 催化比色法 |
2.5 p H示差分光光度法 |
3 讨论 |
4 结论 |
(10)葡萄枝蔓中原花青素的提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原花青素的概述 |
1.1.1 原花青素的来源 |
1.1.2 原花青素的结构 |
1.1.3 原花青素的性质 |
1.2 原花青素的研究进展 |
1.2.1 原花青素的提取 |
1.2.2 原花青素的分析 |
1.2.2.1 紫外分光光度法 |
1.2.2.2 铁盐催化法 |
1.2.2.3 香草醛法 |
1.2.2.4 高效液相色谱法 |
1.2.2.5 其他方法 |
1.2.3 原花青素的分离 |
1.2.4 原花青素的生物学活性 |
1.2.4.1 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活性 |
1.2.4.2 抗肿瘤、抗癌活性 |
1.2.4.3 抗高血压、降血糖、降血脂 |
1.2.4.4 防止心血管疾病 |
1.2.4.5 抗炎及抗过敏活性 |
1.2.4.6 治疗干眼症、白内障、改善视觉功能 |
1.2.4.7 其他作用 |
1.2.5 原花青素的应用 |
1.2.5.1 保健食品 |
1.2.5.2 医药 |
1.2.5.3 化妆品 |
1.3 立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
第二章 葡萄枝蔓中原花青素的分析方法比较及含量分析 |
1 引言 |
2 材料、试剂与仪器 |
3 实验部分 |
3.1 样品处理 |
3.2 原花青素含量的测定 |
3.2.1 标准曲线的绘制 |
3.2.1.1 铁盐催化比色法 |
3.2.1.2 硫酸-香草醛法 |
3.2.1.3 盐酸-香草醛法 |
3.2.1.4 直接紫外法 |
3.2.2 样品含量的测定 |
3.3 方法学考察 |
3.3.1 精密度实验 |
3.3.2 重复性实验 |
3.3.3 回收率实验 |
3.3.4 稳定性实验 |
3.4 统计分析 |
4 结果与分析 |
4.1 不同方法的标准曲线 |
4.2 方法学考察 |
4.2.1 精密度实验 |
4.2.2 重复性实验 |
4.2.3 回收率实验 |
4.2.4 稳定性实验 |
4.3 不同方法测定样品中的原花青素含量 |
4.4 各测定方法准确性的评价 |
5 结论 |
第三章 葡萄枝蔓化学成分及原花青素提取工艺的研究 |
1 引言 |
2 材料、试剂与仪器 |
3 实验部分 |
3.1 葡萄枝蔓中化学成分含量的测定 |
3.1.1 粗脂肪的测定 |
3.1.2 粗蛋白的测定 |
3.1.3 总多酚、总黄酮和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 |
3.1.3.1 样品的制备 |
3.1.3.2 总多酚标准曲线的制作 |
3.1.3.3 总黄酮标准曲线的制作 |
3.1.3.4 可溶性糖标准曲线的制作 |
3.1.3.5 样品含量的测定 |
3.2 葡萄枝蔓中原花青素提取工艺研究 |
3.2.1 原花青素的提取方法 |
3.2.2 单因素试验 |
3.2.2.1 溶剂的选择 |
3.2.2.2 超声频率的选择 |
3.2.2.3 超声时间的选择 |
3.2.2.4 温度的选择 |
3.2.2.5 乙醇浓度的选择 |
3.2.2.6 时间的选择 |
4 结果与讨论 |
4.1 葡萄枝蔓中化学成分含量测定 |
4.1.1 不同品种葡萄枝蔓中化学成分含量 |
4.1.2 葡萄枝蔓中化学成分含量与饲料成分含量的对比 |
4.2 葡萄枝蔓中原花青素的提取工艺研究 |
4.2.1 单因素试验 |
4.2.1.1 溶剂对提取率的影响 |
4.2.1.2 超声频率对提取率的影响 |
4.2.1.3 超声时间对提取率的影响 |
4.2.1.4 温度对提取率的影响 |
4.2.1.5 乙醇浓度对提取率的影响 |
4.2.1.6 时间对提取率的影响 |
4.2.2 正交试验优化葡萄枝蔓中原花青素的提取工艺 |
4.2.2.1 正交试验的结果分析 |
4.2.2.2 正交试验结果的放大验证 |
5 结论 |
第四章 不同品种葡萄枝蔓中原花青素的初步分离纯化及抗氧化活性比较 |
1 引言 |
2 材料、试剂与仪器 |
3 实验部分 |
3.1 原花青素的提取分离 |
3.1.1 原花青素的标准曲线 |
3.1.2 样品中原花青素的提取及含量测定 |
3.1.3 高、低聚原花青素的分离及含量测定 |
3.2 高、低聚原花青素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
3.2.1 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评价 |
3.2.2 清除羟基自由基活性评价(HO·邻二氮菲-2 价铁离子法) |
3.3 防晒指数(Sun Protection Factor, SPF值)测定 |
3.4 统计分析 |
4 结果与分析 |
4.1 原花青素的标准曲线 |
4.2 不同品种葡萄枝蔓中原花青素的含量分析 |
4.3 不同品种葡萄枝蔓中高、低聚原花青素的提取率及含量分析 |
4.4 葡萄枝蔓中原花青素抗氧化活性评价 |
4.5 高、低聚原花青素清除自由基活性的统计分析 |
4.5.1 高、低聚原花青素的抗氧化活性差异的显着性分析 |
4.5.2 不同品种葡萄枝蔓中原花青素的抗氧化活性显着性分析 |
4.6 高、低聚原花青素的抗紫外线活性 |
5 结论 |
第五章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葡萄枝蔓品种中原花青素种类和含量 |
1 引言 |
2 材料、试剂与仪器 |
3 实验部分 |
3.1 样品处理方法 |
3.1.1 样品液制备 |
3.1.2 提取物制备 |
3.1.3 待测样品处理 |
3.2 色谱条件 |
3.3 标准曲线的制备 |
3.4 定性分析 |
3.5 数据分析 |
4 结果与分析 |
4.1 葡萄枝蔓样品及提取物中原花青素色谱分析条件的确定 |
4.1.1 流动相的确定 |
4.1.2 梯度洗脱程序的优化 |
4.2 标准品的色谱图及标准曲线 |
4.3 HPLC法分析不同品种葡萄枝蔓中原花青素 |
4.3.1 HPLC法分析样品中原花青素 |
4.3.2 HPLC法分析提取物中原花青素 |
4.3.2.1 HPLC法分析低聚原花青素 |
4.3.2.2 HPLC法分析高聚原花青素 |
5 结论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四、铁盐催化比色法测定保健食品 原花青素(论文参考文献)
- [1]双果颗粒剂的提取工艺及定量分析[J]. 王晓林,戴鹂莹,钟方丽,余西亚,魏晓芳,吕艳欣. 食品工业, 2020(07)
- [2]国内外葡萄籽提取物(低聚原花青素)质量标准对比分析[J]. 朱宏,徐佳,王晓宇,梁克红,孙君茂. 中国标准化, 2020(04)
- [3]海娇颜片中原花青素含量快速测定方法优化[J]. 闫文杰,李凯,吕倩倩,焦丽娟,刘倩,王志鑫.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0(03)
- [4]保健品中原花青素含量检测方法的比较研究[J]. 汪玉玲,陈星蓉,陆婷婷,李桑,林腾奕,梁培荣. 检验检疫学刊, 2019(03)
- [5]原花青素定量分析方法及抗氧化功效的应用研究[D]. 尹梦宇. 湖南师范大学, 2019(12)
- [6]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测定保健食品中原花青素的含量[J]. 李娟,何艳,宋雅东. 食品科技, 2018(10)
- [7]枣原花青素提取纯化及抗氧化性研究[D]. 刘琼. 湖南农业大学, 2018(09)
- [8]紫米代用茶加工工艺研究[D]. 王文欢. 华南农业大学, 2018(08)
- [9]新疆两色金鸡菊中原花青素含量测定体系考察[J]. 刘谢英,冯玉洁,冶晓童,姚新成.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7(12)
- [10]葡萄枝蔓中原花青素的提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D]. 毛雪. 新疆大学, 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