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生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论文文献综述)
郑林,周宇子,王澎,曾敏,王旭[1](2021)在《新生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时机选择及术前调整策略》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新生儿危重先心病手术治疗时机的选择及术前调整策略。方法收集从阜外医院PICU入组2019年9月~2020年9月期间行小儿外科手术先心病新生儿53例,及未行手术治疗新生儿共60例。未手术的7例中,5例自动出院,2例患儿院内死亡),接受手术的新生儿中位日龄为14天,男性37例,女性16例。以14d分组对比两组术后临床指标,比较两组临床预后情况。结果行外科手术治疗的年龄14 d以内(含)新生儿27例,年龄14 d以上新生儿26例,对比两组新生儿术前体质量无明显差异(3.344±0.428 vs. 3.631±0.622)kg,对比术前转入ICU调整例数,两组无明显差异(16 vs. 11),对比术前出现危重状态例数,两组无明显差异(9 vs. 5)。临床预后对比,年龄14 d以上组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明显少于年龄14 d以内组(318±330 vs. 156±167)h(P<0.05);ICU住院时间方面,14 d以上组明显少于14 d以内组新生儿(20±17 vs. 11±6)d(P<0.01);术后并发症对比:两组新生儿在术后死亡率、渗漏、二次插管、延迟关胸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结论新生儿年龄是否大于14天与院内死亡率、渗漏发生率、二次插管发生率、延迟关胸等方面无明显相关,危重先心病术前危重状态出现概率与年龄无相关,尽早外科手术治疗新生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并不能改善临床预后,推迟危重状态出现时间的ICU系统调整策略尤为重要。
马新平,刘彩霞,秦珍珍[2](2021)在《新生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的围术期治疗策略》文中研究说明先天性心脏病是指胚胎发育时期由于心脏及其重要的血管分支在形成和发育过程中出现异常,最终导致解剖结构异常并影响正常生理功能的一种疾病,占新生儿出生缺陷首位[1]。其中三分之一为复杂畸形,如不予治疗,新生儿期死亡率达30%[2]。因此,对于先天性心脏病,尤其是新生儿危重病例,早期干预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心脏外科技术,体外循环技术及术后监护水平的提高,"先天性心脏病小年龄、低体质量、复杂危重症"患儿的治愈率也日渐提升[3]。我院在2018年1月至2020年9月完成新生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43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
郑林,周宇子,王澎,曾敏,胡静,王旭[3](2021)在《新生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术前危重状态的识别及治疗策略》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新生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术前危重状态的识别及针对危重状态的治疗策略。方法收集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我院的收治新生儿手术患儿60例,其中53例接受手术治疗,5例自动出院,2例死亡。手术新生儿中位年龄14 d,男37例,女16例。以术前出现危重状态分组,比较两组术后临床指标及预后情况。结果 53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新生儿中,术前出现危重状态14例,未出现危重状态39例。两组新生儿术前体重、手术年龄无明显差异,危重组新生儿术前调整时间显着多于非危重组新生儿[(3.5±2.2)d,(1.2±2.5)d]。危重组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明显多于非危重组[(382.6±262.8)h,(187.0±260.2)h]。危重组新生儿ICU住院时间明显高于非危重组[(23.5±12.8)d,(12.8±12.9)d]。两组新生儿在术后死亡率、渗漏、二次插管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危重组新生儿术后延迟关胸发生率明显多于非危重组。结论新生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术前出现危重状态将影响预后,术前危重状态出现概率与年龄不相关,做好术前危重状态评估和系统调整策略尤为重要。
王思宝[4](2021)在《危重型肺动脉瓣狭窄介入治疗单中心临床疗效及中长期随访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危重型肺动脉瓣狭窄(CPS)是严重危害儿童生命健康的先天性心脏病。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是目前治疗CPS的首选方法,然而CPS介入治疗技术难度高,国内仅少数医疗中心常规开展CPS介入治疗。本研究旨在评价本中心PBPV治疗CPS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总结临床经验,进一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研究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20年6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诊断为CPS并接受PBPV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符合本研究的纳入和排除标准,收集手术前后症状体征、心电图、胸片、超声心动图及手术相关资料,以及术后随访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肺动脉瓣再狭窄且接受再次干预,将研究对象分为再干预组和未再干预组,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术后需再次干预的危险因素。研究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6例CPS研究对象,其中男28例(60.9%),女18例(39.1%),手术年龄中位数为16.50(1~90)天,体重中位数为3.50(3.00~8.50)kg,体表面积中位数0.22(0.21~0.40)m2,总住院平均时长为13.57±2.15天,心脏重症监护室住院平均时长3.37±0.99天。平均肺动脉瓣环直径为7.76±1.00mm。选用扩张球囊直径与肺动脉瓣环直径平均比值为1.18±0.08(1.00~1.33)。手术即刻成功率为97.8%(45/46),术后即刻跨肺动脉瓣压差(TPG)由83.54±13.31mm Hg下降至37.19±8.86mm Hg(P<0.05),随访期间TPG进一步下降;术后即刻右心室收缩压由94.74±16.41mm Hg下降至55.00±18.53mm Hg(P<0.05);术后血氧饱和度(Sp O2)由81.65±5.19%升至92.28±4.91%(P<0.05)。3例患儿术前评估合并轻中度右心室发育不良,术后即刻Sp O2改善不着,予同期行动脉导管支架置入术;1例患儿术中出现髂静脉损伤,行外科剖腹探查及血肿清除术,术后恢复良好。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本研究平均随访时长26.5个月(6月~5年)。PBPV术后发生再狭窄且再次干预发生率为19.56%,8例患儿随访过程中平均TPG逐渐升高至70.00±11.80mm Hg,于术后平均3.6月(2月~6月)行二次PBPV术,术后平均TPG降至32.00±5.12mm Hg(P<0.05);1例CPS患儿因肺动脉瓣畸形行外科肺动脉瓣膜切开术。随访6个月时,肺动脉瓣环直径平均值由7.76±1.00mm增加到10.03±0.82mm(P<0.05)。随访1年时,右心室前壁厚度平均值由术前的4.35±0.43mm下降至3.85±0.43mm(P<0.05)。PVA、RVAW以及RVD/LVD平均值与健康同龄儿相比无明显差异。合并三尖瓣中等程度及以上反流的患儿在术后随访期间反流程度逐渐减轻,所有患儿随访期间未发生中至重度肺动脉瓣反流。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BPV术后是否发生再狭窄且再次干预与术后右心室收缩压大小及球囊直径大小显着相关。结论:CPS患儿病情危重,及时诊断并积极治疗非常关键。PBPV能有效解除肺动脉瓣狭窄,临床症状显着改善,术后可实现心脏形态学转归,中长期随访疗效确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及死亡,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可作为CPS的首选治疗方法。术前充分评估、重视围术期管理、双冠脉导丝技术建立球囊输送轨道、球囊逐级扩张瓣膜以及术中操作细致规范等是手术成功的关键。PBPV术后右心室收缩压越高、球囊直径越小提示术后发生肺动脉瓣再狭窄且接受再次干预的风险越高。今后仍需要开展大样本、多中心的随访研究。
周丹丹[5](2021)在《单中心10年住院先心病儿童病种及结局构成比分析》文中认为研究背景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是指心脏、血管结构以及功能上的异常和畸形,在出生缺陷中居首位[1]。该疾病总体的发生率大约为6~8‰[2],在先天性疾患中占比最大[3],对社会、家庭成员造成经济、精神、心理上不同程度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CHD大多在小于5岁时确诊,该疾病的患病率与年龄和胎龄密切相关,年龄越小,患病率及死亡率越高。在世界范围内,每年有135万-150万儿童出生时患有CHD,其中约45%患有复杂心脏病,其余55%患有单纯性心脏缺陷[4]。该疾病给予社会及家庭经济、精神压力,同时给有限的CHD治疗医疗资源带来了巨大挑战,尤其是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传统的外科手术是CHD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复杂 CHD(Complex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患儿心脏畸形复杂,需要外科分期或根治手术矫正。目前介入治疗发展迅速、各类新型介入封堵器等国产化增多,使得介入治疗费用降低,并且介入术后恢复时间短、并发症的发生率低,故对于简单CHD可首选介入治疗。CHD并非是可预防的疾病,所以早期发现是改善CHD儿童严重结局的关键干预措施。胎儿超声心动图的普及,胎儿期期复杂CHD的检出率升高,如何进行产前指导给儿科心血管大夫带来了新的挑战。山东省关于儿童CHD病种及结局构成比相关文献分析较少,而本研究CHD患儿来源可覆盖全省,可一定程度上反映我省的总体发病及治疗状态。研究目的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山东大学齐鲁医院10年4023例0-18岁住院期间诊为CHD患儿的临床资料,结合超声心动图(echocardiography)等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相关的统计分析,总结CHD病种、结局构成、治疗方案,分析我省CHD总体的发病状态、治疗状态及预后,为本地区提供可参考的数据,使CHD患儿家属增加对CHD的认识,并为临床医师提供相应的产前诊断、产前及产后咨询依据,优化治疗方案,改变家庭观念,减轻家庭负担,减少精神压力,最终提高人口素质。资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选择2010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0-18岁住院期间诊为CHD的患儿4023例,其中男1947例(48.4%),女2076例(51.6%),男性与女性之比为1:1.07,检出年龄范围为生后数小时至18岁。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超声心动图、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及心导管检查(cardiac catheterization)等结果,归纳总结患儿CHD类型、检出年龄、治疗方式及治疗结局。2、纳入标准:所有患儿均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疑似复杂CHD经CTA或心导管检查确诊;部分患儿经手术证实。3、排除标准:新生儿期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和/或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4、统计学分析:应用EXCEL软件进行临床资料及数据的整理、整合、绘制图形及表格。其中计数资料以例数(百分率)[n(%)]表示,计数资料的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部分采用相关分析,取95%为可信区间,选择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一般情况1.1性别本研究近10年共4023例CHD被检出,男性1947例(48.4%),女性2076 例(51.6%),男:女 1:1.07。简单 CHD 中男性 1647 例(47.0%),女性 1859 例(53.0%),男:女 1:1.13。复杂 CHD 中男性 300 例(58.0%),女性217例(42.0%),男:女1.38:1。2组(复杂CHD与简单CHD)性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复杂CHD中男多于女(χ2=22.03a,P<0.05)。1.2检出年龄根据年龄阶段统计,31.5%是在婴儿期(<1岁)检出,19.4%是在幼儿期(1-3岁),34.2%是在学龄前期及学龄期,14.9%是在青春期。复杂CHD中,40.8%是在婴儿期(<1岁)检出,21.5%是在幼儿期(1-3岁),22.3%是在学龄前期及学龄期,15.4%是在青春期。本研究CHD年龄构成比与年龄关系具有统计学意义(R=0.976,P<0.05)。随着年龄的逐渐增大,CHD检出年龄构成比呈减少趋势。1.3病例数本研究2010~2019年每年检出CHD病例分别为372例,384例,363例,379例,440例,392例,406例,455例,396例,436例。本研究CHD每年年增减幅度不一,2010的372例增加到2019年的436例,增长64例,增幅为17.2%,2013年至2014年年增长速度最快,从379例增加到440例,增加了 61例,增幅16.1%。2010~2019年检出的CHD病例数与时间呈直线正相关(相关系数R=0.675,P=0.032)。2、CHD病种2.1病种构成本研究涉及病种共计30余类;而近10年病种构成比占1%以上的CHD仅 9 种,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1260 例,31.3%)为主,其次为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1058 例,26.3%)、PDA(593 例,14.7%)、VSD/ASD/PDA/PS≥2 种畸形同时存在(524 例,13.0%,其中以 VSD+ASD 居多,260 例,6.5%)、法洛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TOF;152 例,3.8%)、肺动脉瓣狭窄(Pulmonary valve stenosis,PS;59例,1.5%),肺静脉异位引流(anomalous pulmonary venous connection,APVC;59 例,1.5%),心内膜垫缺损(endocardial cushion defects,ECD;56例,1.39%)。TOF为最常见的复杂CHD。2.2简单CHD与复杂CHD本研究近10年均以检出简单CHD为主。简单CHD共3506例(87.1%),其中单一畸形2937例,复合畸形569例。2010-2019年简单CHD检出分别为 308 例(82.8%),321 例(83.6%),322 例(88.7%),321 例(84.7%),393 例(89.3%),351 例(89.5%),362 例(89.2%),400 例(87.9%),341 例(86.1%),387 例(88.8%)。复杂 CHD 共 517 例(12.9%),2010-2019 年分别检出 64 例(17.2%),63 例(16.4%),41 例(11.3%),58 例(15.3%),47 例(10.7%),41 例(10.5%),44 例(10.8%),55 例(12.1%),55例(13.9%),49例(11.2%),本研究2010年至2017年复杂CHD构成比与时间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0.738,P=0.036),CHD总病例数与时间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744,P=0.034)。2017-2010年复杂CHD构成比与时间无相关性(P>0.05)。3、CHD结局本研究CHD治疗结局分为治疗、未治疗,其中治疗分传统外科手术治疗、介入治疗,各结局占比不同。3.1治疗本研究治疗病例2803例(69.7%),其中外科手术治疗1507例(37.5%)、介入治疗1296例(32.2%)。简单CHD中2454例住院期间给予治疗,外科手术治疗共1158例,介入治疗共1296例。复杂CHD均为外科手术治疗,共349例。2010~2019经外科手术治疗分别为191例,188例,156例,151,150例,133例,127例,143例,144例,124例,病例数与时间呈直线负相关(R=-0.852,P=0.002);经介入治疗病例分别为77例,79例,122例,151例,159例,134例,155例,129例,133例,157例,病例数与时间呈直线正相关(R=0.684,P=0.029)。3.1.1治疗效果好转/治愈病例共2732例。2454例简单CHD经过治疗,其中介入治疗好转/治愈1294例(99.8%),外科手术治疗好转/治愈1138例(98.3%)。复杂CHD共349例经治疗,均为手术治疗,治愈/好转共300例(86.0%)。3.2未治疗病例本研究未治疗病例共1220例(30.3%)。原因如下:“有自然闭合趋势”814例,“家属主动放弃”267例,“重症感染”54例,“基础病”24例,“重度肺动脉高压”11例,“家属主动转院”30例,“治疗前死亡”8例,“建议转院”5例,“术中封堵器不匹配、缺损口小”5例,“心力衰竭”2例。结论1、本研究住院复杂CHD中男性多于女性;随年龄的增大,CHD检出年龄构成比逐渐减小。2、本研究CHD病例数虽呈增长趋势,复杂CHD于2010-2017构成比呈递减趋势;简单CHD中VSD最常见,复杂CHD中TOF最常见。3、儿童CHD最常见的治疗方式为外科手术治疗,所有复杂CHD均通过外科手术治疗,但病例数呈逐年减少趋势,而介入治疗病例数呈逐年增长趋势。
王官玺[6](2021)在《建立多中心多学科产前产后一体化诊疗模式 ——提高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治疗效果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和目的危重先天性心脏病(Critical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CHD)出生后早期就可能呈现危重状态,如不及时干预,自然病死率极高。随着先心病外科技术的不断提高,低龄、低体重先心病的救治已成为当前心脏外科发展的重要方向。此外,随着胎儿超声心动图等产前诊断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多数先天性心脏病分娩前即可明确诊断。然而,目前我国不同医疗单位对围产期心脏畸形的诊治水平存在差异,产科医生和新生儿科医生对先心病,尤其是复杂先心病的认识相对不足。因此,为患者家属提供明确的咨询和指导,开展适当有效的围产期转运机制和多学科临床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此背景下,本研究团队结合阜外医院自身特点,联合多家医院妇产科、新生儿科,超声科等多学科,创建危重胎儿、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产前产后一体化救治平台”,包括“产前产后一体化诊疗”和“产后诊断并绿色通道快速住院”两种模式,取得了十分理想的治疗结果。本研究通过总结2019年01月至2020年12月120例新生儿救治经验,探索建设更符合中国国情的危重先心病患儿救治体系,在最佳时间提供最优治疗,切实提高我国危重先天性心脏病诊治水平。方法和结果该论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阜外医院以小儿心脏外科为主体,联合多家医院妇产科、新生儿科、超声科等开展多中心多学科“产前诊断产后一体化诊疗”模式共同救治CCHD的经验,即宫内诊断、产前咨询、围产期管理、出生后急诊转诊及外科干预后有效长期随访等。2019年01月至2020年12月,共47例CCHD在胎儿期诊断并在新生儿期获得有效救治,院内“零”死亡,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论文第二部分,即回顾性分析阜外医院2019年0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通过“产前产后一体化诊疗模式”和“产后诊断并绿色通道快速住院模式”收治的CCHD新生儿病例资料,总结两种新生儿救治方式的患儿特点及外科治疗结果,明确“产前产后一体化诊疗模式”的优势,可节省出生后诊断及住院等待时间,并及时进行外科干预,降低死亡风险。产后诊断并绿色通道快速住院患儿经过及时的外科干预,也可取得不错的治疗结果。产前产后一体化救治是当前中国胎儿新生儿先心病领域的热门内容。第三部分综述分析当前胎儿超声心动图对CHD的影响,宫内介入治疗,新生儿期外科治疗,并探索未来中国新生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的发展方向。可以明确的是随着未来中国产前诊断技术的普及,打造高水平“产前产后一体化诊治平台”,提升不同区域诊疗服务“同质化”水平是进一步提升未来我国先心病救治能力的重点任务。结论“产前产后一体化诊疗”和“产后诊断并绿色通道快速住院”两种模式的“产前产后一体化诊疗”平台对于救治危重先心病患儿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前者更有提高救治率的优势,可以在全国进一步推广,整体提升我国危重先心病的治疗水平。
热则耶·阿布来提[7](2021)在《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效果的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婴儿先天性心脏病(CHD)的死亡率偏高,其外科治疗是临床上的重点和难点。本研究回顾性分析307例婴儿CHD进行外科手术的病历资料,共享治疗经验,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2019年11月在我院行外科手术的婴儿CHD作为研究对象。总共307例,其中男性135例,女性172例。总共死亡18例,治愈率94.14%。平均月龄8个月,平均体重7.5Kg。简单CHD240例,复杂CHD67例。简单CHD手术月龄呈现逐渐增长的趋势,首诊断为VSD,且体外循环手术居多。复杂CHD手术月龄呈”U”字形分布。307例婴儿CHD中,227例在体外循环(CPB)下进行,占总手术量的73.9%。80例非体外循环手术,其中4例死亡。CPB术后死亡14例,存活213例,存活的复杂和简单CHD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住ICU时间、术后用呼吸机时间、转机时间、阻断主动脉时间、术中辅助循环时间、术中最低体温为复杂CH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存活的CPB术后的病例在术后住ICU时间≥14天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二元Logistic分析显示,体重每增加1Kg,术中最低体温每上升1℃,术中辅助循环时间每增加1min,术后住ICU的时间超过两周的概率分别是原来的0.626倍,0.755倍和1.042倍。CPB术后死亡和存活病例进行单因素分析可知,死亡患儿月龄、体重、手术时间、转机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辅助循环时间,术中最低体温,术中输血量为婴儿CHD在CPB术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婴儿CHD手术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复杂CHD手术趋于低龄化,简单CHD也需早期进行手术。根据病种选择相应的术式,首选微创手术,让手术损伤最小化。为降低婴儿CHD死亡率和并发症,目前改善CPB管理和提高手术技术水平,改善术后重症监护治疗是最重要的任务。
吴家兴,刘玉梅,孙云霞,钟劲,余宇晖,郑曼利,王一飞,邹有群,孙新,陈亮,陈寄梅,何少茹[8](2020)在《急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237例院际转运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院际急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转运过程中的安全性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广东省人民医院新生儿科转运团队主动院际转运237例急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转院前的危重评分、转运路程和需要的时间以及转运途中、住院期间相关资料和患儿的转归。结果 237例患儿中,男162例,女75例;转运的中位日龄为6 d,中位体质量2.98 kg;转运前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NCIS)(86.54±9.05)分,>90分136例,70~90分84例,<70分17例;转运距离中位数90 km,转运到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时NCIS(87.05±8.19)分,>90分138例,70~90分82例,<70分17例,根据转运时间和路程分组,转运前后危重病例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46,P>0.05);转运前后各急危重症患儿生命体征无明显恶化;转运过程中无一例死亡,外科手术及内科介入治疗好转及治愈出院222例,放弃治疗或丧失手术时机后死亡15例。结论院际急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转运按照原则及转运规章制度,做好双方医院医护人员的沟通,转运设备齐全,转运途中认真观察及作出正确的评估和处理,急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的转运是安全有效的。
李康明[9](2020)在《5kg以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手术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总结体重5 kg以下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外科治疗的近期结果;研究分析体外循环下手术治疗体重低于5kg的先心病患儿手术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体重低于5kg的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556例患儿相关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分析资料主要包括性别、年龄、体重、营养状况、心脏畸形类型、术前血管活性药物史、术前机械通气史、术前ICU住院史、手术方式(根治、姑息)、手术类型(平诊、急诊/亚急诊)、RACHS-1(先心病手术风险评估)分级、CPB(体外循环)时间、ACC(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术后ICU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等。结果:556例患儿中,503例(90.48%)成功实施手术并存活出院,53例患儿在术中或术后住院期间死亡,死亡率为9.53%。存活组患儿平均年龄3.44±1.97月,体重4.20±0.57kg,CPB时间109.17±48.26分钟,ACC时间50.32±25.57分钟,术后机械通气时间89.02±100.19分钟,术后ICU住院时间146.49±144.14分钟;死亡组患儿平均年龄2.15±1.67月,平均体重3.81±0.71kg,CPB时间244.94±117.46分钟,ACC时间96.17±50.03分钟,术后机械通气时间47.03±104.48分钟,术后ICU住院时间73.58±199.95分钟,术后死亡时间2.23±6.79天。复杂先心病患儿死亡42例(17.14%),简单先心病患儿死亡11例(3.54%);RACHS-1≤2的患儿死亡18例(4.96%),RACHS-1≥3的患儿死亡35例(18.13%)。急诊/亚急诊手术共209例,死亡41例(19.62%),共126例患儿因诊断及治疗的延误而处于危重状态,行急诊/亚急诊手术治疗,其中14例患儿死亡。术后最主要并发症为低心排综合征(25.18%)。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机械通气史、姑息手术、RACHS-1分级≥3、CPB时间、术后合并低心排综合征为低体重先心病患儿手术死亡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对患儿术后恢复而言,行急诊/亚急诊手术治疗的简单先心患儿术后机械通气时间与术后ICU住院时间均高于平诊手术(P<0.05),而行急诊/亚急诊手术治疗的复杂先心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ICU住院时间及术后死亡率均高于平诊手术(P<0.05)。年龄≤1月的简单先心患儿术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年龄>1月的简单先心患儿高(P<0.05),而复杂先心患儿各年龄组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对5kg以下低体重先心病患儿手术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但手术总体死亡率便高,需进一步加强围术期治疗,提高体外循环、麻醉、手术等相关技术水平。2.5kg以下低体重先心病患儿手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术前机械通气史、姑息手术、RACHS-1分级≥3、CPB时间、术后合并低心排综合征。3.应严格把握手术时机,对有手术指征的先心病患儿主张尽早手术,以避免部分患儿因治疗的延误而处于危重状态,减少急诊/亚急诊手术的发生率。
桂娟[10](2019)在《先心病婴儿皮层电活动预测中长期神经发育结局》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和目的: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简称先心病)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发育缺陷疾病,脑损伤和神经发育障碍神经发育与社会心理障碍是先心病重要的晚期并发症之一。至今心脏学家和儿科学家对于先心病相关的神经发育障碍的早期预测指标,尚未达成定论和共识。振幅整合脑电图(amplitude-integrated electroencephalogram,aEEG)应用于新生儿危重症病例脑损伤的价值已经得到肯定。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分析先心病新生儿及小婴儿围术期大脑皮层活动状况及中长期神经发育的预后,探索围术期脑损伤和远期神经发育障碍的危险因素,评估围术期振幅整合脑电图各指标对远期神经发育障碍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NICU住院的确诊CHD且需要手术治疗的新生儿及小婴儿(≤月龄),采集围术期及术中管理的特征和变量,持续监测手术前后的aEEG,探究其影响因素。采用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Bayley Scales of Infant Development,BSID)测试心脏手术后的婴儿12月龄时的智力发育指数(mental development index,MDI)和精神运动发育指数(psychomotor development index,PDI),回顾性分析MDI、PDI的影响因素。前瞻性采集围术期aEEG监测结果,规律随访并获取18个月龄时的MDI、PDI,比较围术期aEGG与18月龄MDI、PDI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病例295例。167例完成术前aEEG监测,显示约19.17%(32/167)显示背景模式为轻度异常,34.73%(58/167)的病例SWC不成熟,1.8%(3/167)缺乏SWC,5例(2.99%)患儿术前aEEG显示有惊厥活动,其中4例(2.39%)为频繁惊厥活动。出生胎龄越大,背景模式正常的可能性越高(OR=0.220,95%CI:0.072-0.675),围生期有轻度窒息史病例的SWC异常的可能性更高(OR:6.595,95%CI:2.290-18.996),出生胎龄大于39周的病例SWC异常的可能性更低(OR:0.461,95%CI:0.214-0.992)。5例患儿有惊厥活动,均为发绀型先心病。226例完成术后aEEG监测,约5.75%(13/226)显示背景模式为轻度异常,0.88%(2/226)显示为重度异常,27.43%(62/226)的病例SWC不成熟,3.54%(8/226)缺乏SWC,4.4%(10/226)的患儿术后aEEG显示有惊厥发作。5分钟Apgar评分高于9分者是术后背景模式异常的可能性较低(OR:0.172,95CI:0.030-0.969)。出生有轻度窒息(OR:14.647,95%CI:2.590-82.822)、存在延迟关胸(OR:5.197,95%CI:1.659-16.285)、术后存在神经系统症状中度异常(OR:5.145,95%CI:1.044-25.348)是术后SWC异常的危险因素;出生胎龄大于39周者(OR:0.153,95%CI:0.044-0.538)术后SWC异常可能性更低。103例完成了手术前后aEEG比较,术后存在败血症者SWC变差的可能性更大。共116例 CHD 儿童接受 BSID 评估,MDI(95.38±22.98)和 PDI(87.84±22.57)均显着低于止常人群的均值(100)(p<0.05)。MDI和PDI呈正相关关系。仅PDI是MDI 的影响因素,PDI 越高,MDI 越高(β:0.835,95%CI:0.429-1.241)。MDI、住院天数、体外循环和行为问题是PDI的影响因素。MDI越大,PDI越高(β:0.497,95%CI:0.342-0.652),体外循环手术病例,PDI 较高(β:11.956,95%CI:0.845-23.068);住院天数越长,PDI 越低(β:-0.577,95%CI:-0.874~-0.279);相对无行为问题,有轻微行为问题时PDI较低(β:-10.605,95%CI:-18.546~-2.664)。共有93例患儿完成研究。该组病例18月龄时BSID检测显示MDI平均值为 96.483±21.997,PDI 平均值为 87.763±21.584。MDI 与正常人 MDI(均值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42,P=0.127),PDI低于正常人PDI(均值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67,P<0.001)。其中,A组有45例患儿,在手术前后均接受了 aEEG检查。术后SWC缺失婴儿的MDI(70.00±34.641)低于术后SWC未成熟婴儿的MDI(100.65±19.572)(P=0.09)。术前背景轻度异常的婴儿,其PDI(68.43±19.217)明显低于术前背景模式正常的婴儿(92.97±21.005)(P=0.0064)。术前aEEG显示未成熟SWC的婴儿的PDI(85.08±21.431)明显低于术前正常SWC的婴儿(105.14±21.162)(P=0.037)。术前背景模式和SWC可能可以预测婴儿的长期运动功能。结论:1.围术期aEEG显示大多数婴儿皮层活动正常,SWC相比背景模式和惊厥活动,反映脑损伤更为敏感。出生胎龄和出生缺氧病史是心脏手术前aEEG的影响因素。除了出生胎龄、出生缺氧史,延迟关胸、术后败血症及术后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是术后aEEG异常的危险因素。围术期极少数病例有惊厥活动,均为复杂型先心,预后不佳。出生胎龄较大、术后存在败血症者术后aEEG较术前更不易改善。2.CHD儿童12月龄时智力发育和精神运动发育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人群。智力发育水平和运动发育水平正相关。体外循环下手术的病例精神运动发育障碍较轻;住院天数长,存在轻微行为问题,精神运动发育障碍较明显。3.围术期aEEG异常与18月龄智力和精神运动发育障碍相关。围术期aEEG尤其是背景模式和SWC可能是CHD婴儿中长期神经发育预后的有效预测手段。
二、新生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生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新生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时机选择及术前调整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和方法 |
1.1 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3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患儿基本情况 |
2.2 两组新生儿临床预后对比 |
3 讨论 |
(2)新生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的围术期治疗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手术方法 |
1.2.1 术前准备: |
1.2.2 手术方法: |
1.2.3 NTPro-BNP水平测定: |
1.3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3 讨论 |
(3)新生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术前危重状态的识别及治疗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3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病例基本情况 |
2.2 危重状态新生儿病情分析 |
2.3 两组新生儿临床数据比较 |
3 讨论 |
3.1 新生儿危重症先天性心脏病治疗趋势 |
3.2、新生儿术前危重状态的判断及病例分布 |
3.3 新生儿危重症先天性心脏病术前危重状态调整策略 |
3.4 本研究局限性 |
(4)危重型肺动脉瓣狭窄介入治疗单中心临床疗效及中长期随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研究对象及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3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 患儿基本资料 |
2 手术情况 |
3 围术期并发症 |
4 随访情况 |
5 再干预影响因素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危重型肺动脉瓣狭窄介入治疗预后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附录(缩略词表) |
致谢 |
(5)单中心10年住院先心病儿童病种及结局构成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一般资料 |
2、研究方法 |
3、CHD分类 |
4、彩色多普勒趄声使用仪器及检査方法 |
5、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诊疗进展及现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6)建立多中心多学科产前产后一体化诊疗模式 ——提高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治疗效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参考文献 |
研究部分一: 危重先天性心脏病产前产后一体化诊疗模式的建立 |
背景 |
资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研究部分二: 两种新生儿危重先心病救治方式的对比研究 |
背景 |
资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局限性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部分: 危重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进展:从胎儿到新生儿 |
1.精细产前诊断降低危重先心病出生率,提高治疗效果良好先心病出生率 |
2.产前诊断促进产前产后一体化诊疗 |
3.新生儿先心病外科的治疗水平的提高 |
4.宫内介入治疗 |
4.1 严重主动脉瓣狭窄伴有进展的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 |
4.2 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闭锁伴有进展的右心发育不良综合征 |
4.3 房间隔完整或限制型房间隔缺损的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 |
总结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缩略词表 |
简历 |
致谢 |
(7)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效果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 一般资料 |
2 病种及类型 |
3 手术及类型 |
4 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1 术后并发症 |
2 术后滞留ICU时间的危险因素分析 |
3 术后死亡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先天性心脏病婴儿期外科治疗及预后的研究进展 |
1 外科治疗进展 |
2 术中术后并发症及预后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9)5kg以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手术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名词对照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2.1 临床资料 |
2.2 手术死亡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 |
2.3 手术死亡独立危险因素分析 |
2.4 不同手术类型对患儿术后恢复的影响 |
2.5 不同年龄组对手术及术后恢复的影响 |
3 讨论 |
4 局限与不足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10)先心病婴儿皮层电活动预测中长期神经发育结局(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振幅整合脑电图评估先天性心脏病小婴儿的皮层活动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一章 前言 |
1.1 先天性心脏病相关的脑损伤 |
1.2 振幅整合脑电图的作用 |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研究对象 |
2.1 研究对象 |
2.2 仪器设备 |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3.1 临床资料采集 |
3.2 振幅整合脑电图的图像采集 |
3.3 振幅整合脑电图的结果判读 |
3.4 神经影像学检查 |
3.5 统计分析 |
第四章 研究结果 |
4.1 临床特征分析 |
4.2 手术前aEEG结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
4.3 手术后aEEG结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
4.4 手术前后aEEG变化及影响因素 |
4.5 围术期头颅CT/MR的结果 |
第五章 讨论 |
5.1 常用脑功能的监测方法 |
5.2 振幅整合脑电图在NICU的应用 |
5.3 先心病患儿围手术期的皮层活动及影响因素 |
5.4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评估先天性心脏病小婴儿神经发育预后的研究 |
第一章 前言 |
1.1 先天性心脏病相关的神经发育障碍 |
1.2 神经发育评估与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的应用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仪器设备 |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3.1 临床资料采集 |
3.2 体格发育评估 |
3.3 神经发育评估 |
3.4 统计分析 |
第四章 结果 |
4.1 病例特征分析 |
4.2 BSID评估结果 |
4.3 MDI和PDI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五章 讨论 |
5.1 常用的神经功能的评估量表 |
5.2 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的优势和应用 |
5.3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中长期神经发育结局 |
5.4 先心病儿童神经发育障碍的影响因素 |
5.5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先天性心脏病小婴儿皮层电活动与中长期神经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
第一章 前言 |
1.1 先天性心脏病的神经发育随访 |
1.2 缺乏早期预测指标导致随访困难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研究对象 |
2.1 研究对象 |
2.2 仪器设备 |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3.1 临床资料采集 |
3.2 振幅整合脑电图的图像采集 |
3.3 振幅整合脑电图的结果判读 |
3.4 神经影像学检查 |
3.5 随访和神经发育评估 |
3.6 统计分析 |
第四章 研究结果 |
4.1 临床特征分析 |
4.2 围术期aEEG监测结果 |
4.3 18月龄时BSID评估结果 |
4.4 围术期aEEG与18月龄MDI与PDI关联性分析 |
4.5 手术前后aEEG变化与18月龄MDI与PDI的关联性分析 |
4.6 头颅超声与18月龄MDI与PDI |
第五章 讨论 |
5.1 大脑的发育与高危儿神经发育评估 |
5.2 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脑功能与中长期神经发育结局的相关性 |
5.3 国外现行的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神经发育预后的评估与干预指南 |
5.4 国内外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神经发育随访工作的现状与困境 |
5.5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的神经发育障碍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
致谢 |
四、新生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 [1]新生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时机选择及术前调整策略[J]. 郑林,周宇子,王澎,曾敏,王旭. 心脏杂志, 2021
- [2]新生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的围术期治疗策略[J]. 马新平,刘彩霞,秦珍珍.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21(17)
- [3]新生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术前危重状态的识别及治疗策略[J]. 郑林,周宇子,王澎,曾敏,胡静,王旭.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2021(03)
- [4]危重型肺动脉瓣狭窄介入治疗单中心临床疗效及中长期随访研究[D]. 王思宝. 青岛大学, 2021(02)
- [5]单中心10年住院先心病儿童病种及结局构成比分析[D]. 周丹丹. 山东大学, 2021(12)
- [6]建立多中心多学科产前产后一体化诊疗模式 ——提高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治疗效果的研究[D]. 王官玺.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1(02)
- [7]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效果的分析[D]. 热则耶·阿布来提.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8)
- [8]急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237例院际转运的临床研究[J]. 吴家兴,刘玉梅,孙云霞,钟劲,余宇晖,郑曼利,王一飞,邹有群,孙新,陈亮,陈寄梅,何少茹.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20(18)
- [9]5kg以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手术危险因素分析[D]. 李康明. 重庆医科大学, 2020(12)
- [10]先心病婴儿皮层电活动预测中长期神经发育结局[D]. 桂娟. 南方医科大学,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