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甲硫醚废气制取二甲基亚砜技术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刘成[1](2021)在《低温甲醇洗在二甲基二硫醚尾气回收工艺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二甲基二硫醚(DMDS)是农药和染料中间体,是倍硫磷、灭梭威、甲基磺酸、甲基磺酰氯的原料,在石油工业中用作触媒钝化剂,如铂重整装置中用于铂铼触媒钝化剂,乙烯裂解炉结焦抑制剂、加氢脱硫和预硫化过程的活化剂,橡胶液态硫化剂等。国内生产路线有两种,在甲硫醇氧化法生产二甲基二硫醚的工艺中,甲硫醇合成工段产生含硫化氢尾气,该部分尾气因硫化氢纯度低、压力低无法返回系统再利用。通过低温甲醇洗的方式直接吸收尾气中的硫化氢,再通过动力泵将吸收了硫化氢的甲醇送回反应系统继续参与反应,不仅解决了尾气硫化氢回收难的问题,而且大大缩短了工艺路线、降低消耗,提升了产能,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
陈伟君,刘晨,文彬,伍小驹[2](2020)在《炼厂硫化氢合成二甲基亚砜技术开发》文中研究说明开发了以炼厂硫化氢为原料制备二甲基亚砜的绿色清洁生产技术。硫化氢合成二甲基硫醚,采用分子筛催化剂,运行2048h后,甲醇转化率和二甲硫醚选择性保持在95%以上,催化性能优异;以二甲基硫醚和过氧化氢制备二甲基亚砜,过氧化氢和二甲硫醚的转化率均在95%以上,二甲亚砜的选择性在99%以上,产品经分离纯度可达99.5%以上,达到工艺一级品要求。该工艺条件温和、路线简单,具有绿色、环保等特点,具有较好的工业化应用前景。
高帅涛[3](2020)在《高浓度酸性气体系H2S与CO2的选择性分离》文中研究表明针对高浓度酸性气,化学吸收法需要消耗大量的吸收剂,且很难实现H2S的回收。相反,依据其浓度高,压力大的特点,使用物理溶剂吸收法具有很大的优势,物理吸收法可以实现酸性气的回收与提浓,提浓后的酸性气可作为原料生产下游产品,通过资源化回收解决酸性气的污染控制问题,并提高了整个工艺过程的经济性。NHD(聚乙二醇二甲醚)溶剂因与Selexol吸收剂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对酸性气溶解度大,且对H2S和CO2具有较高的选择性而广泛应用于脱硫脱碳的研究。DMI(1,3-二甲基咪唑啉酮)是一种弱碱性溶液,能与H2S中的质子氢结合,因此对酸性气具有较好的溶解度。本文以这两种物理溶剂为吸收剂,通过实验计算得到两种物理溶剂对H2S和CO2的溶解度、亨利系数、溶解热力学参数、酸性气负荷、选择性等数据。对两种溶剂进行热重、pH值、红外光谱表征。此外,利用Aspen Plus模拟软件,建立高浓度酸性气选择性分离的工艺流程,探究其最佳工艺条件,实现酸性气H2S和CO2的高效分离。得到如下结论:(1)两种酸性气在两种溶剂中的吸收均为物理吸收,且H2S在两种溶剂中溶解度均远大于CO2的溶解度。相应的H2S的亨利系数小于CO2在溶剂中的亨利系数。与DMI溶剂相比,NHD对H2S的作用力较弱,所以有利于酸性气的解吸。(2)H2S在DMI中的溶解度大于H2S在NHD中的溶解度,CO2在NHD和DMI中的溶解度差异不是很大。两种溶剂的酸性负荷随着压力的升高而增大,随着温度是升高而减小。两种溶剂在较低的压力条件下对H2S具有较好的选择性。DMI对H2S的选择性整体要比NHD对H2S的选择性高。(3)NHD是一种中性溶液,而DMI是一种弱碱性溶液。与DMI溶剂相比,NHD的热稳定性更好。脱硫前后,两种溶剂的性质未发生变化。但是DMI的脱硫富液易在空气中发生氧化生成硫磺。(4)PC-SAFT模型能较好的反应溶剂的真实状况。通过工艺的优化,分离后的H2S摩尔分率能达到98.7%,CO2的摩尔分率能达到99.6%,说明该工艺流程能够使得H2S和CO2较好的分离。
吕燕根,潘建国,邱挺[4](2019)在《含硫烟气生产二甲基硫醚流程模拟及优化》文中研究说明工业废气中的SO2是导致雾霾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文章通过大量工艺论证提出了含硫烟气生产高附加值二甲基硫醚的工艺流程及工艺条件,工艺流程包含硫磺工段、硫化氢工段、二甲基硫醚工段。各工段反应转化率均能达到90%以上,反应副产物少,分离过程较简单。最后运用Aspen Plus软件对整个流程进行模拟,分别应用了Rstoic模块、Radfrac模块、flash 2模块等。在二甲基硫醚工段,通过对各塔进料位置、回流比、理论板数等操作参数的优化,确定最佳工艺条件。模拟结果表明:二甲基硫醚年产量为1.2万t,纯度为99.02%,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可为含硫烟气资源化处理生产提供理论指导。
林佳丽,吕燕根,汪伟东,王佑照[5](2018)在《电厂尾气处理工艺流程设计》文中指出二甲基硫醚具有需求量大,附加值高等特点。是无色透明、有特殊臭味的液体,是生产二甲基亚砜、蛋氨酸及农药的中间体,可作为溶剂。二甲基硫醚的制备由制硫磺工段、制硫化氢工段和制二甲基硫醚工段三个部分组成。含硫烟气经除尘脱硝后进入制硫磺工段,经过一系列精制后产生的气态硫磺与预热后的氢气混合后进入制硫化氢工段,将反应所得硫化氢气体与甲醇蒸汽、氮气、水蒸气混合后送入制二甲基硫醚工段,反应所得二甲基硫醚经过一系列的精馏分离后得到纯度为99.07%的二甲基硫醚产品。
张宏,李望,赵和平,王捷,陈经义,亢田礼[6](2017)在《以废气中的硫化氢开发含硫化学品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目前高品质含硫化学品在国内仍有较大市场,部分甚至供不应求;回收废气中的硫化氢并深加工,既经济又环保。本文梳理了无机硫化物、硫醇、硫醚、硫酚、硫代酰胺、含硫杂环、有机二硫化物、高价硫有机物在内的8大类共计16种含硫化合物,介绍了它们的理化性质、主要用途以及市场供应情况;详细阐述了国内外主要合成方法的研究进展,着重分析了工业路线以及以硫化氢为原料的合成路线,比较有代表性的诸如生产硫化钠和硫氢化钠的吸收法,生产硫化锌的均匀沉淀法,生产甲硫醇的甲醇-硫化氢法,生产乙硫醇的氯乙烷法和乙烯-硫化氢法,生产2-巯基乙醇的环氧乙烷-硫化氢法,生产巯基乙酸的氯乙酸-硫氢化钠法和氯乙酸-硫化氢法,生产叔十二碳硫醇的十二烯-硫化氢加成法,生产二甲硫醚的二硫化碳-甲醇法和硫化氢-甲醇法,生产蛋氨酸的氰醇法和海因法,生产聚苯硫醚的Phillips法、硫磺法和硫化氢法,合成苯硫酚的硫化氢-氯苯法,生产硫脲的硫化氢-氰氨化钙法和硫化氢-氰胺法,生产四氢噻吩的噻吩加氢法和四氢呋喃-硫化氢法,生产二甲基二硫的硫酸二甲酯法和甲醇硫化法,以及通过二氧化氮氧化二甲硫醚的方法生产二甲亚砜。合理开发硫化氢废气的下游产品,需要从市场定位、技术手段、资源整合等多方面综合考虑;从当前的市场现状分析,蛋氨酸、聚苯硫醚等均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是今后研究工作的重要方向。
石鹏远,卢长洁,翟子玮[7](2017)在《硫化氢废气的资源化利用方向》文中研究表明硫化氢废气主要来源于含硫矿物的燃烧以及化石燃料的脱硫等过程,针对当前的硫化氢废气处理状况,提出硫化氢废气在硫磺回收、无机硫化物以及含硫有机产品回收利用的方向。硫化氢废气的资源化利用不仅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石磊[8](2016)在《氮化碳基光催化材料的制备及性能》文中提出半导体光催化技术可以通过光催化剂将太阳能用于降解水和空气中污染物、裂解水制氢、二氧化碳还原以及有机合成等反应中,在治理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方面展现出潜在的应用。但是,目前传统半导体光催化剂(如TiO2、ZnO等)存在光量子效率低、易失活和太阳能利用率不足等缺点,这使得半导体光催化技术很难实际应用。因此,新型高效半导体光催化剂的开发就成为当今光催化领域的研究热点。类石墨型氮化碳(g-C3N4)凭借其较低的禁带宽度(约为2.7 eV)以及特殊的电子结构,在可见光光解水产氢和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等方面展现出极好的活性,是一种理化性能优良的光催化剂。然而,比表面积低、光生电子与空穴容易复合等缺点严重影响其光催化的性能。因此,在本文中利用半导体、介孔碳复合的方法来提高g-C3N4光生电子与空穴的分离效率,利用原位模板法(硬模板法和气泡模板法)来制备具有多孔结构的g-C3N4,增加其表面积,最后,又通过半导体复合改性多孔结构g-C3N4的方式制备出具有较高比表面积和较低光生电子与空穴的复合效率的光催化剂,具体的研究结果包括以下几方面:(1)制备出新型的Ag2O/g-C3N4复合光催化剂,粒径为510 nm的Ag2O纳米颗粒均一地分布在氮化碳的表面,有助于提高其可见光的响应以及光生载流子的分离效率,当Ag2O与g-C3N4的质量比为1:4时,所制备的样品展现出最佳的光催化能力,其降解罗丹明B(RhB)的反应速率常数达到了单一相g-C3N4的4.5倍以及Ag2O的2.7倍。此外,制备出有序介孔碳改性的氮化碳(OMC/g-C3N4)复合材料,有序介孔碳的负载使复合材料比表面积增大、可见光吸收增强,并且光生电子与空穴的分离效率提高,这些因素有助于所制备OMC/g-C3N4复合材料展现更好的光催化降解污染物的能力,并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可能的光催化反应机理。(2)分别以单氨腈及尿素为前驱体,利用硅酸乙酯(TEOS)酸性原位水解成SiO2作为模板,制备出介孔氮化碳。所制备的介孔氮化碳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较高的光生电子与空穴的分离效果,致使其具有较好的光催化降解污染物及裂解水制氢的能力。同时,还考察了TEOS的加入量对介孔氮化碳比表面积及催化活性的影响。(3)利用简单有效的气泡模板法制备较大比表面积的多孔g-C3N4。首先,以盐酸胍作前驱体,通过调节热聚合的温度,利用其热分解过程中产生的HCl和NH3气体做模板制备不同比表面积的多孔g-C3N4。以罗丹明B为模型污染物考察其可见光光催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多孔g-C3N4的比表面积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光催化活性也随着增强。另外,以几种铵盐作为气泡模板剂,三聚氰胺作为前驱体,通过高温热聚合制备多孔g-C3N4,在热聚合的过程中铵盐会直接分解为气体作模板。同时,考察了该方法的普适性,并对多孔g-C3N4的形貌和结构进行系统地表征,进一步研究其光催化降解污染物和光解水制氢方面的性能及光催化作用机理,揭示了材料的结构和催化活性之间的构效关系。(4)新型的Ag2CrO4/pg-C3N4复合光催化剂的合成采用共沉淀法将粒径为25 nm的Ag2CrO4纳米颗粒均一地沉积到以盐酸胍为前驱体制备的具有大比表面积介孔氮化碳(pg-C3N4)表面。该复合光催化剂有较强的可见光的响应以及较好的光生载流子的分离效率,在可见光下降解罗丹明B以及苯酚的反应中,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
方建朝,王崇,牛永进,孙基成,苗兴,李志山,崔天风[9](2015)在《硫化氢的综合利用技术》文中认为硫化氢是一种重要的硫资源。充分利用合成氨、原油加氢精制、天然气净化、煤化工等工业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含有硫化氢的尾气,可以生产出多种国内外市场前景看好的精细有机化工产品,实现工业污染废弃物的减量化和无害化,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连峰,刘栋,陈秋飞,王磊,庄惠祥[10](2015)在《DMSO稳定化及其分解副产物处理方法的探讨》文中研究指明二甲基亚砜(DMSO)大量用于碳纤维生产过程中的原丝生产阶段,其在聚合、纺丝和回收各工段氛围下稳定性差异较大,常伴有副产物的产生。分析、研究和生产实践表明,在高温及非碱性条件下DMSO易出现失稳,分解出甲硫醚、二甲硫醚等副产物,经多级双氧水及活性炭吸收处理,对这些副产物可实现99%以上的去除效率。
二、甲硫醚废气制取二甲基亚砜技术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甲硫醚废气制取二甲基亚砜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低温甲醇洗在二甲基二硫醚尾气回收工艺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国内二甲基二硫醚生产工艺现状 |
2 硫化氢尾气采取低温甲醇洗吸收的背景 |
3 低温甲醇洗吸收硫化氢尾气方案 |
3.1 方案内容 |
3.2 工艺流程简述 |
4 结语 |
(2)炼厂硫化氢合成二甲基亚砜技术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
2 试验部分 |
2.1 主要仪器和试剂 |
2.2 反应原理 |
2.3 产物分析 |
3 结果与讨论 |
3.1 二甲基硫醚的合成 |
3.1.1 催化剂反应性能评价 |
3.1.2 催化剂寿命考察 |
3.2 二甲基亚砜的合成 |
3.3 产品的分离纯化 |
4 结论 |
(3)高浓度酸性气体系H2S与CO2的选择性分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H_2S的危害及应用 |
1.2.1 H_2S的危害 |
1.2.2 H_2S的资源化应用 |
1.3 CO_2的危害及应用 |
1.3.1 CO_2的危害 |
1.3.2 CO_2的资源化应用 |
1.4 酸性气的提浓与回收 |
1.4.1 活化MDEA工艺 |
1.4.2 低温甲醇洗工艺 |
1.4.3 Selexol工艺 |
1.4.4 三种吸收剂的比较 |
1.5 流程模拟介绍 |
1.6 本文研究的意义、内容及思路 |
1.6.1 研究意义 |
1.6.2 研究内容 |
1.6.3 研究路线 |
第二章 单独酸性气H_2S和CO_2吸收实验 |
2.1 前言 |
2.2 实验准备 |
2.2.1 实验材料 |
2.2.2 实验设备 |
2.3 N_2吸收实验 |
2.3.1 实验流程图 |
2.3.2 实验步骤 |
2.3.3 实验数据处理 |
2.4 单独酸性气吸收实验 |
2.4.1 实验步骤 |
2.4.2 实验数据处理 |
2.4.3 实验数据分析 |
2.4.4 H_2S和CO_2在两种溶剂中亨利系数 |
2.4.5 两种溶剂对酸性气体的溶解热力学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混合酸性气吸收实验 |
3.1 前言 |
3.2 实验准备 |
3.2.1 实验材料 |
3.2.2 实验设备 |
3.3 H_2S和CO_2混合气吸收实验 |
3.3.1 实验步骤 |
3.3.2 实验数据处理 |
3.3.3 实验数据分析 |
3.3.4 两种溶剂对两种酸性气体的选择性 |
3.4 吸收剂的表征 |
3.4.1 pH值测定 |
3.4.2 热稳定性测定 |
3.4.3 红外光谱表征 |
3.5 H_2S和CO_2在两种溶剂中溶解机理分析 |
3.6 未知产物XRD表征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高浓酸性气分离纯化工艺流程的构建 |
4.1 前言 |
4.2 流程的建立 |
4.3 物性方法的选择 |
4.4 H_2S吸收部分流程模拟及优化 |
4.4.1 一级闪蒸温度及压力 |
4.4.2 吸收剂流量与温度 |
4.4.3 吸收塔压力与塔板数 |
4.4.4 二级闪蒸温度 |
4.5 CO_2吸收部分流程模拟及优化 |
4.5.1 CO_2吸收塔吸收剂流量和温度的模拟与优化 |
4.5.2 CO_2吸收塔压力和塔板数的模拟与优化 |
4.5.3 分流器中流量分配的模拟与优化 |
4.5.4 CO_2闪蒸温度的模拟与优化 |
4.6 模拟优化结果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科研成果及发表论文 |
导师及作者简介 |
附件 |
(4)含硫烟气生产二甲基硫醚流程模拟及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1 工艺流程 |
2 工艺条件 |
2.1 硫磺工段 |
2.2 硫化氢工段[19] |
2.3 二甲基硫醚工段 |
3 工艺特点 |
4 过程模拟与优化 |
5 结论 |
(5)电厂尾气处理工艺流程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工艺比选 |
2 工艺概述及模拟 |
3“三废”处理 |
4 总结 |
(6)以废气中的硫化氢开发含硫化学品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硫化氢废气的处理 |
2 硫化氢下游产品的开发 |
2.1 无机硫化物 |
2.1.1 硫化钠 |
2.1.2 硫氢化钠 |
2.1.3 硫化锌 |
2.2 硫醇类 |
2.2.1 甲硫醇 |
2.2.2 乙硫醇 |
2.2.3 2-巯基乙醇 |
2.2.4 巯基乙酸 |
2.2.5 叔十二碳硫醇 |
2.3 硫醚类 |
2.3.1 二甲硫醚 |
2.3.2 蛋氨酸 |
2.3.3 聚苯硫醚 |
2.4 硫酚类 |
2.5 硫代酰胺 |
2.6 含硫杂环 |
2.7 有机二硫化物 |
2.8 高价硫有机物 |
3 结语 |
(7)硫化氢废气的资源化利用方向(论文提纲范文)
1 硫磺产品 |
2 无机硫化工产品 |
3 含硫有机产品 |
4 总结 |
(8)氮化碳基光催化材料的制备及性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光催化剂的催化机理 |
1.3 光催化材料的研究历史 |
1.4 氮化碳的概述 |
1.4.1 氮化碳的结构 |
1.4.2 g-C_3N_4的制备 |
1.4.3 氮化碳在光催化方面的应用 |
1.4.4 影响g-C_3N_4光催化活性的因素及改性 |
1.5 本论文的立题依据及研究思路 |
第2章 实验原料与表征方法 |
2.1 化学试剂和仪器设备 |
2.1.1 化学试剂 |
2.1.2 仪器设备 |
2.2 材料的表征方法 |
2.2.1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
2.2.2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
2.2.3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
2.2.4 热重-差热同步分析仪(TG-DSC) |
2.2.5 X-射线衍射仪(XRD) |
2.2.6 N_2物理-脱附吸附测试 |
2.2.7 红外光谱(FT-IR) |
2.2.8 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UV-vis DRS) |
2.2.9 荧光光谱(PL) |
2.2.10 固体核磁 |
2.2.11 元素分析 |
2.2.12 表面光电压 |
2.2.13 光催化活性评价 |
第3章 氧化银/氮化碳和有序介孔碳/氮化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的研究 |
3.1 前言 |
3.2 Ag_2O/g-C_3N_4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 |
3.2.1 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测试 |
3.2.2 催化剂的结构表征 |
3.2.3 催化性能研究及催化机理讨论 |
3.3 有序介孔碳/g-C_3N_4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 |
3.3.1 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测试 |
3.3.2 催化剂的结构表征 |
3.3.3 催化性能研究及催化机理讨论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原位硬模板法制备介孔氮化碳及光催化性能的研究 |
4.1 前言 |
4.2 单氰胺为前驱体制备介孔g-C_3N_4 |
4.2.1 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测试 |
4.2.2 催化剂的结构表征 |
4.2.3 催化性能研究及催化机理讨论 |
4.3 尿素为前驱体制备高产率介孔g-C_3N_4 |
4.3.1 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测试 |
4.3.2 催化剂的结构表征 |
4.3.3 催化性能研究及催化机理讨论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气泡模板法制备介孔氮化碳及光催化性能的研究 |
5.1 引言 |
5.2 盐酸胍为前驱体制备介孔g-C_3N_4 |
5.2.1 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测试 |
5.2.2 催化剂的结构表征 |
5.2.3 催化性能研究及催化机理讨论 |
5.3 铵盐气泡模板制备介孔g-C_3N_4 |
5.3.1 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测试 |
5.3.2 催化剂的结构表征 |
5.3.3 催化性能研究及催化机理讨论 |
5.3.4 气泡模板法普适性的研究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Ag_2CrO_4/介孔氮化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 |
6.1 引言 |
6.2 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测试 |
6.3 催化剂的结构表征 |
6.4 催化性能研究及催化机理讨论 |
6.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创新点 |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硫化氢的综合利用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硫化氢的性质 |
2硫化氢制备无机硫化物 |
2. 1硫磺 |
2. 2硫磺和氢气 |
1. 电化学法分解硫化氢制硫和氢 |
2. 光化学法分解硫化氢制硫和氢 |
2. 3硫酸 |
2. 4硫化锌 |
2. 5硫氢化钠 |
3硫化氢制有机硫化物 |
3. 1甲硫醇 |
3. 2乙硫醇 |
3. 3 β-巯基乙醇 |
3. 4辛硫醇 |
3. 5 3-巯基丙酸( 3-MPA) |
3. 6硫脲 |
3. 7二甲基亚砜 |
4高纯硫化氢 |
5结论 |
(10)DMSO稳定化及其分解副产物处理方法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
1DMSO稳定化的研究 |
2DMSO-H2O提纯过程控制 |
3DMSO分解副产物的处理 |
4结论 |
四、甲硫醚废气制取二甲基亚砜技术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低温甲醇洗在二甲基二硫醚尾气回收工艺中的应用[J]. 刘成. 化工管理, 2021(18)
- [2]炼厂硫化氢合成二甲基亚砜技术开发[J]. 陈伟君,刘晨,文彬,伍小驹. 广东化工, 2020(11)
- [3]高浓度酸性气体系H2S与CO2的选择性分离[D]. 高帅涛. 北京化工大学, 2020(02)
- [4]含硫烟气生产二甲基硫醚流程模拟及优化[J]. 吕燕根,潘建国,邱挺. 化学工程, 2019(02)
- [5]电厂尾气处理工艺流程设计[J]. 林佳丽,吕燕根,汪伟东,王佑照. 化学工程与装备, 2018(05)
- [6]以废气中的硫化氢开发含硫化学品的研究进展[J]. 张宏,李望,赵和平,王捷,陈经义,亢田礼. 化工进展, 2017(10)
- [7]硫化氢废气的资源化利用方向[J]. 石鹏远,卢长洁,翟子玮. 化工管理, 2017(16)
- [8]氮化碳基光催化材料的制备及性能[D]. 石磊.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6(02)
- [9]硫化氢的综合利用技术[J]. 方建朝,王崇,牛永进,孙基成,苗兴,李志山,崔天风. 低温与特气, 2015(05)
- [10]DMSO稳定化及其分解副产物处理方法的探讨[J]. 连峰,刘栋,陈秋飞,王磊,庄惠祥. 高科技纤维与应用, 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