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尼莫地平对脑损伤后脑功能恢复的价值(论文文献综述)
周东蕊[1](2021)在《血塞通对MCAO大鼠和OGD/R损伤SH-SY5Y细胞LINGO-1,EGFR,PI3K/AKT通路以及PTEN和GSK-3β的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1.观察血塞通注射液对大鼠大脑中脉闭塞(MCAO)28天神经功能的影响,探究血塞通对损伤皮层LINGO-1,EGFR,PI3K/AKT通路以及PTEN和GSK-3β的调节作用。2.观察血塞通注射液对体外培养SH-SY5Y细胞氧糖剥夺再灌注(OGD/R)损伤的保护作用,验证血塞通注射液对OGD/R损伤的SH-SY5Y细胞PI3K/AKT通路以及PTEN和GSK-3β的调节作用。研究方法:1.采用改良的Longa法对SD大鼠进行MCAO模型的制备,假手术组大鼠只进行皮肤切开以及钝性分离血管和神经,不插入栓线。大鼠MCAO模型的成功建立评价方法选用TTC染色法。2.根据术后Longa评分将手术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血塞通小剂量组,血塞通大剂量组和尼莫地平组(即阳性药物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其余组别给与相对应的药物治疗。术后1-28天,每日清晨给药前对大鼠进行称重,根据mNSS神经功能评分表进行评分。评价血塞通对大鼠MCAO术后不同时间点(7天,14天和28天)神经功能和体重恢复的疗效。MCAO术后28天,将所有大鼠麻醉后断头取脑,采用HE染色观察大鼠大脑皮层的病理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皮层梗死侧的SYN和PSD-95的蛋白表达变化,探索血塞通注射液对皮层梗死区的神经保护作用。采用qRT-PCR、免疫组织化学(IHC)和Western Blot检测MCAO术后28天大鼠大脑皮层LINGO-1,EGFR以及PI3K/AKT的mRNA和蛋白表达,探索血塞通的神经保护机制。3.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MCAO术后28天大鼠大脑皮层PTEN和GSK-3β的mRNA和蛋白表达,进一步探索血塞通的神经保护机制。4.体外培养SH-SY5Y细胞,CCK-8法确定最佳缺氧时间,建立OGD/R损伤SH-SY5Y细胞模型,CCK-8法确定血塞通和bpV的最适药物浓度。将SH-SY5Y细胞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血塞通组,bpV组以及血塞通+bpV组等5个组别,按照不同组别给与相对应的药物,正常组给与无血清的EBSS液,模型组给与无糖的Earle’s液。镜下观察血塞通对OGD/R损伤SHSY-5Y细胞生长状态的影响。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OGD/R损伤SH-SY5Y细胞的PI3K/AKT以及PTEN和GSK-3β的mRNA和蛋白表达对体内实验进一步验证,观察当使用bpV时,PTEN及其下游的PI3K/AKT通路、GSK-3β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研究结果:1.TTC染色显示:假手术组大鼠右脑为均一的红色,表明脑组织并未损伤;手术组大鼠由于大脑右侧被梗塞而出现广泛的白色,表明MCAO可诱导大鼠右侧脑组织梗死。研究结果证明大鼠MCAO模型成功建立。2.各组大鼠的体重在造模前未见显着的差异(P>0.05);在MCAO术后第7天和第14天,各组大鼠体重均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5或者P<0.01);术后第28天,除模型组外,各药物治疗组大鼠的体重与假手术组没有明显差异(P>0.05)。术后第14天的假手术组大鼠的体重高于第7天假手术组的体重,余组别两个时间点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而第28天各组大鼠的体重均显着高于第14天相同组别的大鼠(P<0.01)。手术组各组大鼠苏醒后EZ-Longa评分组间未见明显差异(P>0.05)。在第7天的mNSS评分中,血塞通大剂量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药物治疗后14天,血塞通治疗组(包括小剂量和大剂量)和尼莫地平组大鼠的mNSS评分与模型组相比显着降低(P<0.05)。而药物治疗后28天,血塞通治疗组大鼠的mNSS评分与模型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或P<0.01);血塞通大剂量组在降低大鼠的mNSS评分方面显着优于血塞通小剂量组和尼莫地平组(P<0.05)。这说明血塞通治疗可长期缓解MCAO大鼠的神经功能障碍,且具有剂量依赖性。MCAO术后相同组别的mNSS评分在不同时间点的比较显示:第7天和第14天同一组别的mNSS评分无显着差异(P>0.05);除尼莫地平组外,第28天的mNSS评分显着高于同一组别第14天的mNSS评分(P<0.05)。MCAO术后28天,HE染色结果显示:假手术组大鼠的脑组织形态和细胞结构完整。模型组大鼠脑组织呈大面积损伤,组织着色较浅,神经细胞坏死、核固缩、深染;治疗组大鼠的脑组织也出现一定的损伤,但是和模型组相比,损伤程度较轻,神经细胞的数量也多;与血塞通小剂量组和尼莫地平组相比,血塞通大剂量组的脑组织结构更完整,神经细胞数量亦明显增多。MCAO术后28天,与模型组相比较,各治疗大鼠的PSD-95蛋白表达显着升高(P<0.01);对各治疗进行比较发现,血塞通大剂量组在提高PSD-95表达方面显着优于血塞通小剂量组和尼莫地平组(P<0.05或P<0.01)。与模型组相比,血塞通大剂量组和尼莫地平组可显着提高大鼠大脑皮层SYN蛋白的表达(P<0.05或P<0.01);与血塞通小剂量组相比,血塞通大剂量组在提高SYN蛋白表达方面具有显着的优势(P<0.05)。MCAO术后28天,qRT-PCR结果显示:各组LINGO-1,EGFR,PI3K以及AKT mRNA表达无显着变化(P>0.05)。IHC结果显示:LINGO-1的阳性颜色为深棕色,假手术组大鼠脑组织LINGO-1的阳性表达较少;各治疗组大鼠脑组织LINGO-1的阳性表达显着低于模型组的阳性表达(P<0.01);而对各治疗组之间皮层LINGO-1的阳性表达进行比较发现,组间未见显着差异(P>0.05)。各组大鼠脑组织P-EGFR,P-PI3K以及P-AKT的阳性颜色均为深棕色,假手术组大鼠脑组织P-EGFR,P-PI3K以及P-AKT呈低表达;各治疗组大鼠大脑皮层P-EGFR,P-PI3K以及P-AKT的表达显着高于模型组(P<0.01);对各治疗组之间的P-EGFR,P-PI3K以及P-AKT的表达进行比较发现,组间未见显着差异(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各治疗组大鼠的Lingo-1蛋白的相对表达相较于模型组显着下降(P<0.01),接近正常水平;而各治疗组之间进行比较,Lingo-1的表达未见明显差异(P>0.05)。各治疗组的P-EGFR,P-PI3K以及P-AKT高于模型组(有趋势,或P<0.05,或P<0.01);治疗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3.MCAO术后28天,qRT-PCR结果显示:除血塞通大剂量组的大鼠脑组织的PTEN mRNA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的mRNA(P<0.05),其余各组大鼠脑组织的PTEN mRNA表达组间比较未见显着差异(P>0.05);各组大鼠脑组织的GSK-3β mRNA表达组间亦未见显着差异(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的P-PTEN和P-GSK3β相对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5或P<0.01);而各治疗组之间的P-PTEN和P-GSK3β相对蛋白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4.CCK-8法检测SH-SY5Y细胞的最佳缺氧时间为7 h;血塞通和bpV对OGD/R损伤的SH-SY5Y细胞的最适药物浓度分别为20μg/ml和1μmol/L。通过镜下观察血塞通,bpV以及血塞通+bpV对OGD 7 h/R 24 h培养的SH-SY5Y细胞生长状态的影响发现,血塞通组、bpV组以及血塞通+bpV组的贴壁细胞数量较模型组多,大部分细胞呈多边形或梭形,部分细胞突触缩短,但大部分细胞突触仍存在,各治疗组之间的细胞形态未见明显的差异。SH-SY5Y细胞OGD 7h/R24 h培养后,qRT-PCR结果显示:正常组,模型组,血塞通组,bpV组以及血塞通+bpV组细胞的PI3K,AKT,PTEN和GSK-3β mRNA的水平未见显着差异(P>0.05)。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大鼠大脑皮层的 P-PI3K/PI3K,P-AKT/AKT,P-PTEN/PTEN 以及 P-GSK-3β/GSK-3β蛋白水平显着升高(P<0.05,或P<0.01);各治疗组之间的P-PI3K/PI3K,P-AKT/AKT,P-PTEN/PTEN以及P-GSK-3β/GSK-3β蛋白水平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研究结论:1.血塞通可以长期缓解MCAO大鼠的脑组织损伤并促进神经重塑和再生从而增加MCAO术后大鼠的体重,改善MCAO大鼠的神经功能。2.血塞通发挥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包括抑制LINGO-1表达,激活EGFR和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PTEN的表达进一步激活PI3K/AKT通路,从而抑制下游GSK-3β的活性,长期促进突触的重塑和再生。3.血塞通可以缓解OGD/R诱导的SH-SY5Y细胞损伤,通过抑制PTEN的活性,激活其下游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发挥长期的神经保护作用。
高强[2](2021)在《星蒌承气汤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痰热腑实证机制研究》文中指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即急性脑梗死,中医称缺血性中风,是脑组织因局部的血流循环障碍缺血、缺氧而发生的软化、坏死。目前溶栓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最快、最有效的方法,但由于适应证严格、时间窗短、出血和再灌注损伤风险高,其临床效果受到限制。基础与临床研究证实,中医药治疗中风独具优势。中医认为痰热腑实证是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最为常见的证型,而化痰通腑法代表方星蒌承气汤是治疗中风急性期痰热腑实证的代表性方剂。星蒌承气汤“脑病治肠”、“上病治下”的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提出的“菌-肠-脑轴”具有异曲同工之妙。诸多临床试验及系统性综述已证实星蒌承气汤治疗缺血性卒中的确切临床疗效与神经保护作用,但是其效应机制研究尚且不足。因此本文基于网络药理学及肠道微生态理论,深入探讨缺血性中风的肠道微生态机制及化痰通腑法代表方星蒌承气汤治疗中风痰热腑实证的效应机理。目的:基于中医“上病治下”理论与现代医学“菌-肠-脑轴”理论,(1)通过中药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全面探讨星蒌承气汤治疗缺血性卒中的多组分、多靶点、多通路机制;(2)明确具有“化痰通腑”作用的星蒌承气汤对急性缺血性中风痰热腑实证小鼠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并验证网络药理学研究的关键靶点与通路;(3)探讨星蒌承气汤对急性缺血性中风痰热腑实证小鼠模型肠道菌群的影响,探讨其治疗中风痰热腑实证“通腑”与“通便”差异的肠道微生态机制;(4)观察星蒌承气汤对伪无菌小鼠急性缺血性中风模型菌-肠-脑轴的影响,验证星蒌承气汤通过直接影响肠道菌群而改善脑卒中预后的假说。方法:(1)借助TCMSP、BATMAN-TCM、ETCM及TCMID等数据库收集星蒌承气汤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并应用STITCH等对未找到靶点的化合物进行靶点预测。通过6个数据库挖掘缺血性卒中的靶点。通过GO和KEGG富集对交集靶点进行高级功能分析,并用cytoscape3.6.0构建PPI、化合物-靶点及药物-靶点-通路网络。最后进行分子对接验证。(2)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模型(MCAO)组、星蒌承气汤(XCD)组、尼莫地平(Nim)组及舒泰清(PGE)组,通过制备高脂低纤维饮食复合线栓法的小鼠急性缺血性中风痰热腑实证模型,采用神经功能评分、除胶实验、TTC和TUNNEL染色,综合评价星蒌承气汤的神经保护作用,并运用ELISA、W estern blot等技术验证网药关键靶点与通路;(3)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Sham组、MCAO组、XCD组、Nim组与PG E组,通过制备高脂低纤维饮食复合线栓法的小鼠急性缺血性中风痰热腑实证模型,采用高通量16srDNA基因测序、代谢组学技术、免疫组化、免疫荧光、ELISA及流式多因子技术分别对肠道菌群、短链脂肪酸(SCFAs)及其受体GPR43、神经-内分泌-免疫途径相关指标(NE及TH、血清MTL、脑IBA-1及GFAP、血清炎症因子)进行分析;(4)雄性C57BL/6小鼠在术前14天服用多种抗生素剔除肠道菌群后,随机分为:伪无菌假手术(ABX-Sham)组、伪无菌模型(ABX-MCAO)组以及伪无菌中药(ABX-XCD)组,通过神经功能评分、除胶实验、TTC染色以及高通量16srDNA基因测序、代谢组学技术、免疫组化、免疫荧光、ELISA及流式多因子技术,观察中药对伪无菌小鼠菌-肠-脑轴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1)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星蒌承气汤包含51个活性成分及44个治疗缺血性卒中的交集靶点。高级功能分析显示星蒌承气汤抗缺血性卒中的机制与脂多糖介导的信号通路、凋亡过程的调控、炎症反应、内皮屏障的建立以及对脂肪酸的反应有关。星蒌承气汤发挥作用的有10条关键KEGG信号通路。PPI网络分析得到AKT 1,PTGS2,TNF,TP53,CASP3,IL1B等关键靶点。分子对接验证了星蒌承气汤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具有良好的对接能力。(2)星蒌承气汤神经保护作用及对网络药理学关键靶点及通路的影响:①神经功能评分:与MCAO组相比,XCD组及Nim组术后48h及72h Longa评分降低(P<0.05),PGE组未见变化(P>0.05)。②除胶实验:XCD组和Nim组术后48和72h的接触和去除胶带时间缩短(P<0.05),PGE组未见变化(P>0.05)。③TTC染色:XCD组梗死面积下降(P<0.05),Nim组及PGE组未见变化。④TUNNEL:MCAO组梗死区细胞凋亡明显增加,XCD组和Nim组TUNEL阳性染色减少(P<0.05)。⑤网络药理学验证:XCD组及Nim组TNF-α含量具有下降趋势(P>0.05);XCD组p-AKT、PI3K及NF-κB蛋白表达具有升高趋势。AKT蛋白表达组间未见明显变化(P>0.05)。(3)星蒌承气汤对中风急性期痰热腑实证小鼠菌-肠-脑轴影响:①肠道菌群:与MCAO组相比,XCD组α多样性有升高趋势,Nim组及PGE组无显着变化。β多样性显示MCAO组与Sham组PCoA曲线有显着差异(P<0.05)。MCAO组拟杆与变形杆菌门显着增加,厚壁菌门显着减少;XCD组拟杆菌比例显着降低,疣微菌门显着增加,Nim组变形菌门显着增加,厚壁菌门进一步降低,PGE组菌群组成与MCAO相似,变形杆菌略降低。此外,XCD组Akkermansia比率增加,Nim组Klebsiella增加最为显着,而 PGE 组 Parabacteroides 和Escherichia/Shigella增加较为显着。②SCFAs 及GPR43:MCAO组的SCFAs含量显着降低(P<0.05),XCD组丁酸含量增加(P<0.05)。XCD组及Nim组GPR43表达显着降低(P<0.05)。③自主神经途径:XCD组NE有下降趋势,PGE组NE有上升趋势(P>0.05)。MCAO组及PGE组TH蛋白表达上升(P<0.05),XCD组及Nim组TH表达未见显着变化趋势(P>0.05)。④神经内分泌途径:MCAO组MTL显着升高(P<0.05),PGE组有升高趋势(P>0.05),XCD组及Nim组MTL显着下降(P<0.05)。⑤免疫途径:MCAO组星形胶质细胞增生、肥大,显着活化,小胶质细胞迅速从“静息态”转变为“激活态”,从梗死周边区域向病变部位募集,而XCD组星形胶质细胞及小胶质细胞活化较MCAO组降低。MCAO 组 TNF-α、IL-17A、IL-22 升高(P<0.05),而 XCD 和 Nim 组的 IL-10显着升高(P<0.05),TNF-α、IL-17A 和 IL-22 降低。(4)星蒌承气汤对中风急性期痰热腑实证伪无菌小鼠菌-肠-脑轴影响:①神经保护作用:与ABX-MCAO组相比,ABX-XCD组在Longa评分、除胶实验及TTC染色等方面未见显着变化(P>0.05)。②肠道菌群:ABX-MCAO和ABX-XCD组的α多样性低于ABX-Sham,PCoA分析显示ABX-XCD组肠道菌群的β多样性和组成与AB X-MCAO组相似。相对丰度结果显示,在ABX组中,小鼠的微生物区系均以变形杆菌为特征,这与正常小鼠有显着差异。LEfSe分析显示MCAO组富集了更多的病原体或机会性病原体,包括Bacteroidetes,EscherichiaShigella与Helicobacter,而 XCD富集了Verrucomicrobia和Akkermansia等有益菌群。条件致病菌如Streptococcus,Lact ococcus,Morganella,Klebsiella,Proteobacteria,Enterobacteriaceae 等在 ABX-XCD组富集显着增多。PGE组富集菌群主要有oSelenomonadales、cNegativicutes、gRomboutsia及fPeptostreptococcaceae。③SCFAs 及 GPR43:ABX-XCD 的丙酸显着下降(P<0.05)。ABX-MCAO 组 GPR43 表达显着上调(P<0.05),ABX-XCD 组 G PR43表达显着降低(P<0.05)。④自主神经途径:ABX-XCD组NE含量未见显着变化(P>0.05),TH蛋白表达未见显着变化(P>0.05)。⑤神经内分泌途径:ABX-MCAO组MTL升高趋势(P>0.05),ABX-XCD组MTL未见显着变化(P>0.05)。⑥免疫途径:ABX-XCD组IL-22显着升高(P<0.05),IL-17A有降低趋势(P>0.05),余未见显着变化趋势(P>0.05)。ABX-MCAO组星形胶质细胞表达显着升高,小胶质细胞显着活化,ABX-XCD组星形胶质细胞及小胶质细胞活化较ABX-MCAO组有降低趋势。结论:星蒌承气汤对急性缺血性中风痰热腑实证小鼠具有一定神经保护作用,其效应机制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特点。其对伪无菌小鼠中风模型则未发现确切的脑保护效应,说明其脑保护的部分机制是通过改善肠道微生态实现的。其具体机制包括提高肠道短链脂肪酸,尤其是丁酸含量,增强肠道短链脂肪酸受体GPR43表达,增加血液IL10、减少TNF-α等炎性因子及MTL水平,最终减少梗死区域胶质细胞活化和神经细胞凋亡,从而达到中风脑保护的作用。本研究成果对中风病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中风后便秘患者,仅仅“通便”治疗是不够的,需要结合患者的证候特点进行中医药“化痰通腑”治疗,才能取得好的临床效果。
李中康[3](2021)在《调脂通脉解毒方对高脂血症合并脑梗死大鼠TLR4/NF-κB通路的影响及证候研究》文中认为目的1.动物实验:观察调脂通脉解毒方对高脂血症合并脑梗死损伤大鼠体重、血脂水平、神经功能、脑梗死体积及TLR4/NF-κB信号通路相关炎症因子包括:To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 p65(NF-κBp65)、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等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其对大鼠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和保护脑组织的机制。2.临床研究:探究血脂异常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同证候间脑卒中病因分型(TOAST分型)特点及TLR4/NF-κB信号通路相关炎症因子包括:TLR4、NF-κBp65、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的激酶1(TAK1)和IL-6等炎症因子水平差异,为中医药防治血脂异常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提供客观依据及辨证思路,为探究中药作用机理提供数据基础。方法1.动物实验:将7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调脂通脉解毒方低剂量组(以下简称低剂量组)、调脂通脉解毒方中剂量组(以下简称中剂量组)、调脂通脉解毒方高剂量组(以下简称高剂量组)和西药组,每组12只,适应性喂养1周后,尾静脉取血检测血脂。高脂饲料喂养6周制备高脂血症模型后,再次取血检测血脂,用线栓法致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建立脑梗死损伤模型,各组分别给予相应浓度的调脂通脉解毒方灌胃,西药组与尼莫地平溶液灌胃,模型组及假手术组用生理盐水灌胃,记录各组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及评分。灌胃2周后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检测脑梗死体积,并取缺血侧大脑皮层组织,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法)检测TLR4和NF-κB p65的表达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大鼠脑组织中Lp-PLA2、TNF-α、hs-CRP、IL-6含量。2.临床研究:纳入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东直门医院及东方医院门诊及住院符合血脂异常合并缺血性脑卒中诊断的患者170例及健康体检者10例,根据四诊信息填写临床病例观察表进行证候评分确定中医证候,分析中医证候分布情况,比较不同中医证候间患者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脑卒中病因分型及血清TLR4、NF-κBp65、TAK1、IL-6炎症因子水平差异的特点。结果1.动物实验1)大鼠血脂检测显示:经高脂饲料喂养后,各组大鼠血脂水平较喂养前明显升高(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灌胃后较模型组相比,各剂量组及西药组TC、TG、LDL-C水平均出现降低(P<0.05),高剂量组HDL-C水平升高(P<0.05),其中高剂量组较其他组TC、TG和LDL-C水平下降幅度更大(P<0.05)。西药组与低剂量组相比,在TC、TG和LDL-C水平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 HDL-C水平上升高(P<0.05)。2)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调脂通脉解毒方各剂量组及西药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升高(P<0.05)。与低剂量组相比,中剂量组评分升高(P<0.05),而高剂量组和西药组较其他各组升高更显着(P<0.05),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3)大鼠脑组织TTC染色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中药各剂量组及西药组均出现脑梗死,与模型组相比,各剂量组与西药组脑梗死体积均减少(P<0.05),与低剂量组相比,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脑梗死体积减少(P<0.05);与中剂量组相比,高剂量组脑梗死体积减少(P<0.05)。高剂量组较西药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4)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低剂量组相比,中、高剂量组及西药组TLR4水平降低(P<0.05);与中剂量组相比,高剂量组和西药组TLR4 水平降低(P<0.05);高剂量组与西药组TLR4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NF-κB p65表达水平比较,与低剂量组相比,中、高剂量组p-NF-κB p65水平降低(P<0.05),西药组与低剂量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剂量组间比较,高剂量组水平降低最多(P<0.05)。5)Elisa检测结果显示:Lp-PLA2、TNF-α水平比较,与模型组相比,低剂量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高剂量组及西药组水平较模型组下降(P<0.05),且高剂量组降低最多(P<0.05)。hs-CRP、IL-6水平比较,与模型组相比,各剂量组及西药组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各剂量组间比较,高剂量组hs-CRP、IL-6水平降低最多(P<0.05),与西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临床研究1)中医证候分布特点:血脂异常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以痰瘀互结证最多(34.70%),气虚血瘀证其次(21.76%),其余各证候分布较少,分别为风痰阻络证(17.65%)、肝阳上亢证(14.12%)、痰热腑实证(11.76%)。2)性别、年龄分布特点:血脂异常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平均年龄67.1±10.8岁。在各年龄段的分布中,其中65~80岁的患者占到48.2%,65岁以下患者占35.9%。40~65岁患者风痰阻络证居多(31.15%),65~80岁患者以痰瘀互结证最多(53.66%),80~90岁年龄段的患者气虚血瘀证居多(59.26%)。3)不同证候间脑卒中分型特点:TOAST分型在各中医证候间存在差异(P<0.05),其中痰瘀互结证多表现为小动脉闭塞性脑卒中,而气虚血瘀证多表现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其余各证候间脑卒中分型无明显差异。4)各证候炎症因子水平比较,与正常组相比,各证候组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其中痰瘀互结证TLR4、TAK1、NF-κBp65表达量最高(P<0.05),气虚血瘀证其次(P<0.05)。肝阳上亢证和痰热腑实证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证候间IL-6水平比较,气虚血瘀证表达量最高(P<0.05),痰瘀互结证其次,与风痰阻络证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调脂通脉解毒方可以调节高脂血症合并脑梗死大鼠血脂水平,改善神经功能评分,减少脑梗死体积,并能够减少脑组织中的NF-κB p65和TLR4蛋白的表达,降低Lp-PLA2、TNF-α hs-CRP、IL-6等炎症因子的水平,减轻炎症性损伤,改善脑梗死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示其可能通过调节血脂、抑制TLR4/NF-κB通路对脑梗死后神经功能损伤发挥保护作用。2.血脂异常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以痰瘀互结证和气虚血瘀证为主,不同证候间脑卒中病因分型存在差异,TLR4、TAK1、NF-κB p65、IL-6等炎症因子在不同中医证候中有不同的水平特点,与中医对血脂异常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病因病机的认识相符,可作为血脂异常合并缺血性脑卒中分型的客观依据。
刘峻呈[4](2020)在《安脑平冲汤对脑出血模型大鼠脑水肿及TRPV4、KCa3.1表达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研究安脑平冲汤对脑出血模型大鼠TRPV4、KCa3.1蛋白表达及血清TNF-α、ICAM-1浓度的影响,探讨其对脑出血大鼠脑水肿治疗作用及神经保护机制。方法: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将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安脑平冲汤低剂量组、安脑平冲汤高剂量组、尼莫地平组、HC-067047组(TRPV4抑制剂),采用大鼠自体血尾状核注入法制作脑出血模型,每组设立6h、24h、3d、7d四个亚组,造模后各组予以相应药物进行干预,假手术组、模型组均给予同等剂量的蒸馏水。各实验组大鼠在相应时间点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然后将大鼠断头取出脑组织、抽取腹主动脉血液,进行脑含水量、HE染色、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TNF-α、ICAM-1浓度,免疫组化法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第3d血肿周围脑组织TRPV4和KCa3.1蛋白表达。结果: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假手术组比较,脑出血造模各组在不同时间点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组在脑出血后第24h、3d、7d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模型组(P<0.05);与HC-067047组比较,安脑平冲汤低剂量组、安脑平冲汤高剂量组、尼莫地平组在脑出血第7d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与安脑平冲汤低剂量组、尼莫地平组比较,安脑平冲汤高剂量组在脑出血后第7d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2.脑组织含水量:与假手术组比较,脑出血造模各组在不同时间点的脑组织含水量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组在脑出血后第24h、3d、7d的脑组织含水量均低于模型组(P<0.05);与安脑平冲汤低剂量组、尼莫地平组、HC-067047组比较,安脑平冲汤高剂量组在脑出血后第7d的脑水肿程度均明显降低(P<0.05)。3.HE染色:模型组、安脑平冲汤组、尼莫地平组、HC-067047组在脑出血后6h的脑组织损伤情况基本一致。与模型组比较,安脑平冲汤组、尼莫地平组、HC-067047组均能有效改善脑出血后24h、3d、7d的脑组织损伤。4.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1)TNF-α:与假手术组比较,脑出血造模各组在不同时间点的TNF-α浓度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组在脑出血后第24h、3d、7d的TNF-α浓度均低于模型组(P<0.05);与安脑平冲汤低剂量组、尼莫地平组、HC-067047组比较,安脑平冲汤高剂量组在脑出血第3d、7d的TNF-α浓度均明显降低(P<0.05)。(2)ICAM-1:与假手术组比较,脑出血造模各组在不同时间点的ICAM-1浓度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组在造模成功后第24h、3d、7d的ICAM-1浓度均低于模型组(P<0.05);与安脑平冲汤低剂量组、尼莫地平组、HC-067047组比较,安脑平冲汤高剂量组在脑出血后第3d、7d的ICAM-1浓度均明显降低(P<0.05)。5.免疫组化检测:大鼠第3d血肿周围脑组织TRPV4、KCa3.1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脑出血模型各组的TRPV4、KCa3.1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组的TRPV4、KCa3.1表达均低于模型组(P<0.05);与安脑平冲汤低剂量组比较,安脑平冲汤高剂量组、尼莫地平组、HC-067047组的TRPV4、KCa3.1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6.蛋白免疫印迹检测:(1)各实验组大鼠第3d血肿周围脑组织TRPV4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的TRPV4蛋白表达明显上调,安脑平冲汤高剂量组、尼莫地平组、HC-067047组的TRPV4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干预组的TRPV4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与安脑平冲汤低剂量组比较,安脑平冲汤高剂量组、尼莫地平组、HC-067047组的TRPV4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与安脑平冲汤高剂量组比较,尼莫地平组、HC-067047组的TRPV4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2)各实验组大鼠第3d血肿周围脑组织KCa3.1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安脑平冲汤低剂量组的KCa3.1蛋白表达均明显上调,尼莫地平组、HC-067047组的KCa3.1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干预组的KCa3.1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与安脑平冲汤低剂量组比较,安脑平冲汤高剂量组、尼莫地平组、HC-067047组的KCa3.1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与安脑平冲汤高剂量组比较,尼莫地平组、HC-067047组的KCa3.1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1.脑出血模型大鼠血肿周围脑组织TRPV4、KCa3.1表达增加,血清TNF-α、ICAM-1浓度升高。2.安脑平冲汤能有效地改善脑出血模型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轻脑水肿,抑制炎症反应,从而发挥对脑出血的治疗作用,且其治疗作用具有一定的量效关系。3.可能机制:下调TRPV4、KCa3.1的表达,减轻细胞内钙离子超载,抑制神经小胶质细胞活化,减少血清TNF-α、ICAM-1的浓度,抑制炎症反应,从而减轻脑水肿,发挥神经功能保护的作用。
李世鹏[5](2019)在《天麻素调控小胶质细胞抗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脑卒中在全球范围内是仅次于缺血性心脏病的第二大致死原因。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脑卒中已成为我国国民的第一致死疾病,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到了卒中总数的69.6%-77.8%,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严重损失和沉重经济负担。急性脑卒中主要治疗方式还是早期rt-PA溶栓或机械取栓使得血管再开通。但受制于3-4.5 h较短的时间窗,和血管再通后缺血再灌注损伤带来的脑水肿、颅内出血和出血转化等并发症,其治疗效率有待进一步提升。寻找合适的神经保护剂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配合早期的血管开通是近年来的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热点之一。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主要发病机制包括能量耗竭、炎性反应、氧自由基损伤、钙离子超载、一氧化氮和一氧化氮合酶的作用、兴奋性氨基酸毒性以及血脑屏障破坏及细胞坏死调亡等。其中,血脑屏障破坏和炎性反应在缺血再灌注病理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小胶质细胞作为神经血管单元的组成细胞,在维持血脑屏障结构完整和功能维持以及神经炎症的启动和调控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天麻素是传统中药天麻的主要有效单体成分之一,目前在临床应用广泛,可通过抗氧化应激、抗神经炎性反应、调节神经递质、调节神经重构、抗凋亡抗自噬等多途径在多种神经系统疾病中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目前关于天麻素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对血脑屏障的保护和对小胶质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的神经炎症的调控机制现在尚未有深入研究。因此,本研究通过构建体内外缺血再灌注模型,研究天麻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神经行为、梗死体积的保护作用,评估天麻素对血脑屏障及相关蛋白的影响,从细胞层面探讨天麻素对小胶质细胞在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的神经炎症的调控和机制。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提供一个新的可能治疗靶点和治疗思路。第一部分天麻素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目 的]本实验部分建立SD大鼠缺血再灌注体内实验模型和BV-2小胶质细胞OGD/R体外模型,通过天麻素预处理,观察天麻素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神经行为、梗死体积、脑含水量的作用,评估天麻素对血脑屏障影响,研究天麻素在体内外小胶质细胞中对血脑屏障损伤相关蛋白的调控。[方 法]通过线栓法制作SD大鼠MCAO模型来建立缺血再灌注体内实验部分动物模型;通过BV-2小胶质细胞氧糖剥夺再灌注在体外模拟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使用各剂量天麻素(体内50mg/kg、100 mg/kg、200 mg/kg,体外20 μmol/L、40 μmol/L、80 μmol/L)预处理,并同阳性对照尼莫地平(NIM)及阴性对照组比较。使用Garcia JH评分评估各组神经行为学变化;使用TTC染色测量脑组织梗死体积,通过测量脑组织EB渗漏量和脑组织含水量以及HE染色检测反映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变化,通过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和小胶质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以及水通道蛋白-4(AQP4)和闭锁小带蛋白-1(ZO-1)的变化。[结 果]1.不同浓度GAS和NIM预处理的MCAO大鼠神经功能评分较MCAO组明显改善(P<0.001)。各治疗组中GAS 100mg/kg组评分最高。2.同MCAO组相比,GAS 100 mg/kg组和GAS 200 mg/kg组脑组织梗死体积明显减少(P<0.001)。3.MCAO组EB的渗漏明显增加,天麻素各治疗组和NIM组的EB渗漏量较MCAO组明显减少(P<0.01,P<0.001)。其中GAS 100 mg/kg组减少趋势最明显。4.MCAO组脑组织含水量明显升高,GAS 100 mg/kg能明显降低IRI脑组织含水量(P<0.01)。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MCAO组IRI72 h后MMP2和MMP9、AQP4的表达显着增加(P<0.01),而ZO-1的表达减少(P<0.01),同时在 GAS 治疗(100mg/kg)组和 NIM 治疗(4mg/kg)组中 MMP2和MMP9、AQP4的表达较MCAO组显着减少(P<0.01),而ZO-1的表达增加。免疫荧光显示在脑组织小胶质细胞中也有类似的趋势。6.Western blot显示BV-2细胞OGD/R各时间点中3 h和6 h时间点各蛋白变化程度最明显,GAS 40μmol/L、80 μmol/L在3 h时均能抑制MMP2和MMP9、AQP4在OGD/R后升高趋势,同时能增加ZO-1的表达。[结 论]1.SD大鼠脑缺血后再灌注72h时间点仍存在神经功能缺损,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和脑含水量增加。2.天麻素预处理能明显改善MCAO大鼠再灌注72 h时的神经功能,减少脑梗死体积和血脑屏障通透性。3.天麻素100mg/kg在大鼠体内和40 μmol/L在体外能抑制小胶质细胞MMP2,MMP9和AQP4,增加ZO-1表达从而发挥其在MCAO和OGD/R模型中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第二部分天麻素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小胶质细胞中SOX4的调控[目 的]本实验部分通过构建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及细胞模型,使用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观察检测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体内体外小胶质细胞中SOX4蛋白变化。同时通过天麻素干预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及细胞模型,探讨研究天麻素对小胶质细胞中SOX4表达的影响。并用天麻素干预SOX4过表达的BV-2细胞,检测SOX4过表达BV-2细胞中MMP2和MMP9、AQP4、ZO-1表达的变化,研究天麻素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方 法]通过线栓法制作SD大鼠建立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提取和纯化大鼠原代小胶质细胞并培养传代;通过BV-2小胶质细胞和原代小胶质细胞OGD/R在体外模拟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将实验动物和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天麻素干预组,体外部分分别使用GAS50mg/kg、GAS 100mg/kg、GAS200 mg/kg,体内部分分别使用 GAS 20 μmol/L、GAS 40 μmol/L、GAS 80 μmol/L 对实验模型将进行预处理。通过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和两种小胶质细胞株中SOX4的基础表达,和在MCAO、OGD/R刺激后以及GAS干预后SOX4的表达变化。构建SOX4过表达和空载的质粒,用慢病毒载体系统包装带有GFP荧光标记的SOX4过表达质粒和对照空载质粒,建立SOX4慢病毒稳定感染BV-2细胞系和对照空载病毒稳定感染BV-2细胞系。天麻素干预转染细胞系OGD/R模型,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SOX4,MMP2和MMP9、AQP4、ZO-1表达的变化。[结 果]1.SOX4蛋白在BV-2永生小胶质细胞株和新生SD大鼠原代小胶质细胞中有基础表达,在SD大鼠胼胝体区小胶质细胞中也有少量表达。2.Western blot结果显示MCAO组IRI72 h后脑组织SOX4的表达增加(P<0.01);同时GAS 100 mg/kg和GAS 200 mg/kg治疗可抑制SOX4增加的趋势,以100 mg/kg组明显。免疫荧光显示在脑组织小胶质细胞中也有类似的趋势。3.Western blot显示BV-2细胞和原代小胶质细胞中OGD/R后各时间点中3h时间点SOX4升高程度最明显,GAS 40 μmol/L能抑制OGD/R后3 h时SOX4升高趋势。4.GAS 40 μmol/L预处理能减少OGD/R BV-2小胶质细胞中SOX4、MMP2和MMP9、AQP4表达并且增加ZO-1的表达。在SOX4过表达细胞系中,GAS 40μmol/L预处理不能减少MMP2、MMP9、AQP4和增加ZO-1的表达。[结论]1.SOX4蛋白在BV-2永生小胶质细胞株和新生SD大鼠原代小胶质细胞中有基础表达,在SD大鼠胼胝体区小胶质细胞中也有少量表达。2.OGD/R以及MCAO能明显增加SOX4在体内外小胶质细胞中的表达,天麻素预处理能抑制SOX4增高的趋势。3.SOX4过表达能逆转GAS对OGD/R小胶质细胞中MMP2和MMP9、AQP4、ZO-1的影响,提示GAS可通过SOX4调控MMP2和MMP9、AQP4、ZO-1进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刘佳文[6](2019)在《朝医水蛭熊胆散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朝医水蛭熊胆散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的实验及理论研究,为朝医水蛭熊胆散的临床应用和进一步实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低剂量水蛭熊胆散组、高剂量水蛭熊胆散组。利用线栓法进行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仿制缺血性脑卒中模型。于造模大鼠苏醒3h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判定大鼠是否成功建立模型。造模成功的大鼠进行实验药物治疗,疗程结束后进行:1.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判定大鼠脑损害恢复程度;2.通过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区的神经元细胞的形态学改变,研究各组药物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的影响;3.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血清中氧化应激反应相关因子SOD以及MDA的含量变化;炎性反应相关的细胞因子IL-10、TNF-α的含量变化。结果:1.水蛭熊胆散对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通过神经功能行为学评分得到水蛭熊胆散药物组神经行为学评分低于模型组(P<0.05)。2.水蛭熊胆散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区神经元细胞的影响:通过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大鼠海马区的神经元细胞发现,水蛭熊胆散可以改善神经元细胞损伤程度,其中水蛭熊胆散高剂量组大鼠脑组织海马区神经元细胞相比模型组海马区神经细胞的细胞间质水肿相对减轻,空泡结构的细胞减少。3.水蛭熊胆散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氧化性的影响:与模型组比较水蛭熊胆散高、低剂量组大鼠血清中SOD含量上升(P<0.05),其中水蛭熊胆散高剂量组大鼠血清中SOD含量高于低剂量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蛭熊胆散高、低剂量组大鼠血清中MDA含量降低(P<0.05),其中水蛭熊胆散高剂量组大鼠血清中MDA含量低于低剂量组(P3<0.05)。4.水蛭熊胆散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炎性反应的影响:与模型组比较水蛭熊胆散高、低剂量组大鼠血清中IL-10含量上升(P<0.05),其中水蛭熊胆散高剂量组大鼠血清中IL-10含量高于低剂量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水蛭熊胆散高、低剂量组大鼠血清中TNF-α含量降低(P<0.05),其中水蛭熊胆散高剂量组大鼠血清中TNF-α含量显着低于低剂量组(P<0.05)。结论:朝医水蛭熊胆散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脑组织发挥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强大鼠的抗氧化性与减少其炎性反应的发生有关。
陈彦[7](2016)在《尼莫地平与依达拉奉治疗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的对比观察》文中认为背景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为继发于原发病的二次损伤性疾病,若不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和干预,不仅会造成原发疾病的病情加重,同时也会加大原发病的治疗难度,大大提升了多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致残率、致死率,对患者的身体康复和生命健康是极其不利的。在临床上,缺血性脑损伤的治疗方式与脑出血本身疾病的治疗在根本上是存在差异的。尤其是在疾病的干预和治疗过程中,两种疾病在选择抗血小板/抗凝药物以及止血药物等方面是相互对立的。加之长期以来,临床上对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的认知和干预研究相对较小,造成直至目前为止,临床治疗上尚且缺乏一套完整的、系统的、基于多中心和大规模的治疗方案。目的脑出血是临床上神经内科的常见病,缺血性脑损伤是脑出血后并发症中发病率较高的类型之一。此次研究以随机对照为主要分组原则,分析尼莫地平治疗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通过对该课题的深入研究,评价尼莫地平的治疗优势和价值。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74例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病例纳入时间为2014年9月至2015年8月。参与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在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结果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方面获得的参数均符合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的诊断标准。将此次研究纳入的74例患者以数字随机表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为38例和对照组为36例。两组患者在我院确诊后,均接受相同的常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抗感染、降低颅内压等。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对照组患者依达拉奉静脉注射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尼莫地平口服治疗。以2周为1个用药治疗周期,总治疗时间为3个疗程。治疗周期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进行临床对比分析。通过对比分析,评价尼莫地平治疗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的临床价值。结果(1)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合并疾病等基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2.11%,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2.22%,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581,P=0.023)。(3)治疗前,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两组组间不存在显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t=0.558,P=0.572和t=0.022,P=0.982);治疗周期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且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t=9.649,P=0.013和t=4.923,P=0.029)。(4)经治疗后,观察组38例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6%,对照组36例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44%,经统计学分析,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54,P=0.034)。结论尼莫地平治疗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显着,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缺血性脑损伤程度,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同时,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患者经尼莫地平治疗后,其神经功能和脑损伤情况得到明显改善,且日常生活中对家人的依赖程度降低,生活自理能力得到明显提升。总之,尼莫地平治疗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的安全性相对较高,患者用药后副作用小,用药安全性得以保障。
史晓伟[8](2016)在《血塞通调节脑梗死大鼠及OGD/R损伤SH-SY5Y细胞NgRl/RhoA/ROCKⅡ通路和炎症因子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1.探索血塞通注射液及NEP1-40对SD大鼠脑梗死后不同时点(7天、14天和28天)及SH-SY5Y细胞缺糖缺氧损伤后NgRl/RhoA/ROCKⅡ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2.探索血塞通注射液及NEP1-40对SD大鼠脑梗死后7天梗死侧大脑皮层及血清中促炎因子IL-1β、TNF-α及抑炎因子IL-10、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1.首先建立局灶性脑梗死大鼠模型,采用SPF级雄性SD大鼠,应用改良的线栓法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术(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MCAO)模拟永久性大鼠局灶性脑梗死模型,熟练手术操作以提高手术成功率,TTC染色评价MCAO手术模型脑梗死的效果。2.(1)大鼠脑梗死模型成功建立后进行正式实验。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血塞通组、NEP1-40组及血塞通+NEP1-40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4组动物均进行线栓法大脑中动脉栓塞术(MCAO),每组动物6只。术后各组动物给予不同药物干预治疗,每天进行体质量及神经功能评分观察并记录。脑梗死术后7天、14天及28天,分别进行样品取材,应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梗死侧皮层NgR1、RhoA和ROCKⅡ蛋白的表达量。(2)建立SH-SY5Y细胞缺糖缺氧损伤模型(oxygen-glucose deprivati on/reoxygenation, OGD/R),应用CCK8法摸索血塞通注射液及NEP140作用于SH-SY5Y细胞缺糖缺氧损伤后的最佳药物浓度。随后,SH-SY5Y细胞分为正常培养组、模型组、血塞通组、NEP1-40组及血塞通+NEP1-40组,除正常培养组外,其余4组进行OGD/R损伤。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缺糖缺氧损伤后的细胞存活率;采用Western blot及实时荧光PCR法(qRT-PCR)检测SH-SY5Y细胞NgR1、RhoA和ROCKⅡ蛋白及mRNA的表达量。3.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血塞通组、尼莫地平组、NEP1-40组和血塞通+NEP1-40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5组动物均进行线栓法大脑中动脉栓塞术(MCAO),每组动物6只。术后各组进行不同药物干预治疗,MCAO术后7天进行样品取材:麻醉后腹主动脉取血,迅速断头剥脑。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1β、TNF-α及IL-10TGF-β1的表达量;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法检测梗死侧皮层IL-1β, TNF-α及IL-10、TGF-β1蛋白的表达量;采用实时荧光PCR法(qRT-PCR)检测梗死侧皮层IL-1β、 TNF-α及IL-10、TGF-β1mRNA的表达量。结果:1.TTC染色显示大鼠梗死侧大脑呈现连续的白色梗死区域,而对侧未损伤区呈鲜红色,说明采用改良的线栓法大脑中动脉栓塞术(MCAO)成功建立了大鼠脑梗死模型。同时,本课题组成员熟练掌握了MCAO手术,提高了脑梗死大鼠造模成功率。2.SD大鼠假手术组术后体质量随着时间的延长不断增长。模型组体质量在MCAO术后7天、14天及28天,体质量与假手术组相比,均明显降低(P<0.01);血塞通、NEP1-40及联合用药组,体质量在MCAO术后7天及14天增长缓慢,与模型组比较均明显升高(P<0.01或P<0.05);模型组及各治疗组在MCAO术后28天,体质量增长明显,各治疗组在MCAO术后28天体质量与模型组比较均明显升高(P<0.01)。SD大鼠假手术组无神经功能缺损表现。MCAO术后7天,模型组神经缺损评分(neurological deficit score, NDS)与假手术组比,显着升高(P<0.01),血塞通、NEP1-40及联合用药组经过7天治疗后,NDS评分与模型组比较,显着降低(P<0.01或P<0.05)。MCAO术后14天及28天,模型组NDS评分与假手术比显着升高(P<0.01),与术后7天比NDS评分明显下降;血塞通、NEP1-40及联合用药组与模型组相比,NDS评分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SD大鼠脑梗死7天后,与假手术组比,模型组梗死侧皮层NgR1、RhoA和ROCK II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相比,NEP1-40组明显降低皮层NgR1、RhoA蛋白的表达(P<0.01),对ROCK II蛋白具有降低作用,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塞通组明显降低皮层NgR1、RhoA和ROCK Ⅱ蛋白的表达量(P<0.01或P<0.05)。血塞通+NEP1-40组明显降低皮层NgR1、RhoA和ROCK Ⅱ蛋白的表达量(P<0.01或P<0.05)。4.SD大鼠脑梗死14天后,与假手术组比,模型组梗死侧皮层NgR1、RhoA和ROCK Ⅱ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相比,NEP1-40组明显降低皮层NgR1、RhoA和ROCK Ⅱ蛋白的表达量(P<0.01或P<0.05);血塞通组明显降低皮层NgR1、RhoA和ROCK Ⅱ蛋白的表达量(P<0.01或P<0.05);血塞通+NEP1-40组明显降低皮层NgR1、 ROCK Ⅱ蛋白的表达量(P<0.01或P<0.05),能明显减低RhoA蛋白的表达量(WB;P<0.01),但免疫组化结果无统计学意义。5.SD大鼠脑梗死28天后,与假手术组比,模型组梗死侧皮层NgR1、RhoA和ROCK Ⅱ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或P<0.05)。与模型组相比,NEP1-40组明显降低皮层NgR1、 RhoA和ROCK Ⅱ蛋白的表达量(P<0.01或P<0.05):血塞通组明显降低皮层NgR1、RhoA和ROCK Ⅱ蛋白的表达量(P<0.01或P<0.05);血塞通+NEP1-40组明显降低皮层NgR1、 RhoA和ROCK Ⅱ蛋白的表达量(P<0.01或P<0.05)。6.细胞实验部分,NEP1-40作用于缺糖缺氧损伤SH-SY5Y细胞的最佳浓度为10ng/mL,血塞通注射液作用于缺糖缺氧损伤SH-SY5Y细胞的最佳浓度为320 mg/mL。7. SH-SY5Y细胞缺糖缺氧损伤后,模型组与正常培养组相比较,细胞存活率显着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NEP1-40、血塞通及血塞通+NEP1-40组其细胞存活率明显升高(P<0.01)。与正常培养组相比,模型组NgR1、RhoA和ROCK Ⅱ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1或P<0.05)。与模型组相比较,NEP1-40组NgR1、RhoA和ROCK Ⅱ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1或P<0.05);血塞通组NgR1、RhoA和ROCK Ⅱ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1或P<0.05);血塞通+NEP1-40组NgR1、RhoA和ROCKⅡ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1或P<0.05)。8.SD大鼠脑梗死7天后,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血清IL-1β表达稍增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TNF-α表达显着升高(P<0.01),血清IL-10表达明显降低(P<0.05),而血清TGF-β1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血塞通能降低血清IL-1β、TNF-α的表达,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塞通能明显升高血清IL-10的表达(P<0.05),同时升高血清TGF-β1的表达,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尼莫地平能明显降低血清TNF-α的表达(P<0.05),同时降低血清IL-1β的表达,促进血清IL-10、TGF-β1表达升高,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NEP1-40组血清IL-1β、TNF-α表达降低,而血清IL-10、TGF-β1的表达增高,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血塞通+NEP1-40组能明显降低血清IL-1β、TNF-α的表达(P<0.05),明显促进血清IL-10的表达(P<0.05),能促进血清TGF-β1的表达,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9.SD大鼠脑梗死7天后,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梗死侧皮层促炎因子IL-1β、TNF-α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或P<0.05),梗死侧皮层抑炎因子IL-10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或P<0.05),而另一抑炎因子TGF-β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或P<0.05)。与模型组相比,血塞通能明显降低IL-1β、TNF-α蛋白的表达(P<0.01),促进IL-10蛋白的表达(P<0.05),但对TGF-β1表达无明显改变(/>0.05);尼莫地平能明显降低IL-1β TNF-α蛋白的表达(P<0.01),但对IL-10、TGF-1β蛋白的改变无明显差异(P>0.05); NEP1-40组明显降低IL-1β、TNF-α蛋白的表达(P<0.01或P<0.05),促进IL-10蛋白的表达(P<0.05),同时促进TGF-β1的表达,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塞通+NEP1-40组明显降低IL-1β、NF-α蛋白的表达(P<0.01或P<0.05),促进IL-10蛋白的表达(P<0.05),同时促进TGF-β1的表达,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10.SD大鼠脑梗死7天后,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梗死侧皮层促炎因子IL-1β、TNF-α mRNA表达显着升高(P<0.01),梗死侧皮层抑炎因子IL-10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另一个抑炎因子TGF-β1 mRNA表达成倍数增长(P<0.01)。与模型组相比,血塞通能显着降低IL-1β、TNF-α mRNA的表达(P<0.01),促进IL-10 mRNA的表达(P<0.01),同时促进TGF-β1 mRNA表达的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尼莫地平能显着降低IL-1β、TNF-α mRNA的表达(P<0.01),抑制IL-10 mRNA的表达、促进TGF-β1 mRNA的表达,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P>0.05); NEP1-40组能明显降低IL-1β、TNF-α mRNA的表达(P<0.01),促进IL-10 mRNA的表达(P<0.05),对TGF-β1 mRNA表达无明显作用(P>0.05);血塞通+NEP1-40组能显着降低IL-1β、TNF-α mRNA的表达(P<0.01),促进IL-10、TGF-β1 mRNA的表达,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采用改良的线栓法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术(MCAO)能够成功的模拟人类局灶性脑梗死疾病,经过练习、熟练掌握MCAO手术后,具有很高的造模成功率。2.NEP1-40通过抑制NgR1、RhoA及ROCK Ⅱ的表达,同时调节促炎因子IL-1β、TNF-α及抑炎因子IL-10、TGF-β1的表达,从而促进大鼠脑梗死后神经再生及神经功能的恢复。3.血塞通注射液通过抑制NgRl/RhoA/ROCKⅡ信号通路的表达,发挥类似NEP1-40的神经保护作用;同时具有抑制促炎因子IL-1β、TNF-α及促进抑炎因子IL-10表达的作用。血塞通注射液通过发挥综合的神经保护作用,从而促进大鼠脑梗死后神经再生及神经功能的恢复。
於新军[9](2016)在《氢气饱和生理盐水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神经外科临床常见的致死、致残率极高的脑血管疾病。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高危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高达30%~90%。到目前为止,临床上尚无疗效肯定的治疗方法,且有治疗效果的药物治疗时间窗及对脑功能的保护机制亦不明确。近期研究发现氢气可作为一种新型选择性抗氧化剂在缺血缺氧性脑病、缺血再灌注损伤、炎症性疾病等疾病中有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炎、抗氧化等有关。另外研究发现氢气饱和生理盐水(Hydrogen saturated saline,HS)腹腔注射大鼠可以明显缓解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改善脑功能,但是HS治疗血管痉挛的时间窗及其疗效尚未得到进一步的研究。因此,本研究拟利用大鼠动物模型上,腹腔注射HS,观察HS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缓解作用及对脑功能的保护作用,进一步探讨HS治疗的时间窗及其疗效。方法:选取SD大鼠55只,通过建立大鼠枕大池二次注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并随机分为三组:氢气饱和生理盐水(SAH+HS)治疗组(n=25)、生理盐水(SAH+NS)治疗组(n=25)、正常(Normal)对照组(n=5)。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组又进一步平均分为1d组、2d组、3d组、5d组、7d组(每小组5只),动物造模成功后每天分别腹腔注射5ml/kg剂量氢气饱和生理盐水及等量的生理盐水,按术前分组于手术后1d、2d、3d、5d、7d处死大鼠,灌注取脑。观察术后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改变、基底动脉(近、中、远端)HE染色组织病理学变化及尼氏染色海马区神经元形态及数量的变化。神经功能评分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术后第1d氢气盐水治疗组、生理盐水治疗组和正常对照组基底动脉血管直径及厚度使用单因素ANOVA分析,进一步使用最小显着性差异法(least-significant difference,LSD)检验进行组间两两比较。术后第2d、3d、5d、7d氢气生理盐水治疗组和生理盐水治疗组基底动脉血管直径及厚度数据采用两样本t检验。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统计并分析数据,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SAH+HS治疗组与SAH+NS治疗组跟正常对照组相比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降低(中位数评分,p<0.05),提示SAH后大鼠存在脑功能损害;而SAH+HS治疗组与SAH+NS治疗组神经功能评分相比明显增高(P<0.05),提示HS治疗可以减轻脑功能的损害。术后第1d氢气盐水治疗组、生理盐水治疗组和正常对照组实验数据使用单因素ANOVA分析组间比较,结果显示存在显着差异(F=3.53,p=0.04),进一步使用最小显着性差异法(least-significant difference,LSD)检验进行两两比较,提示氢气盐水治疗组和生理盐水治疗组的基底动脉直径小于正常对照组(648.35±19.32VS997.41±36.58,p=0.03和621.03 ±40.23VS997.41±36.58,p=0.04);基底动脉厚度大于正常对照组(25.38±0.85VS7.85±0.17,p=0.047和29.16±1.90VS7.85±0.17,p=0.007)。提示建模成功。氢气生理盐水治疗组和生理盐水治疗组在术后第3d各项数据采用两样本t检验,血管直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56.82±55.68 VS 320.12±10.84,t=2.32,p=0.043),血管壁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99±0.99 VS53.61±2.49,t=2.81,p=0.02)。而建模后第 2d、5d、7d 采用 t 检验各项数据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issl染色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神经元胞体较大、胞质蓝染、核圆呈空泡状,胶质细胞呈细小蓝色颗粒状。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组神经元萎缩深染、细胞间隙增宽、部分神经元消失,坏死区胶质细胞增生明显。术后第2d和5d氢气饱和生理盐水治疗组正常神经元数目明显多于生理盐水治疗组,神经元胞质内尼氏体增多,且生理盐水治疗组神经元细胞水肿明显。结论:1.氢气饱和生理盐水治疗能减轻蛛网膜下腔出后脑血管痉挛继发的缺血性脑损害,明显提高神经功能评分。2.氢气饱和生理盐水注射能显着改善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血管痉挛,但是对脑血管痉挛高峰期无明显缓解作用。
肖文喜[10](2015)在《基于TLR4/NF-κB信号通路探讨丹酚酸B对急性脑缺血小鼠的保护作用》文中研究表明第一部分 丹酚酸B对急性脑缺血小鼠的保护作用目的 探讨丹酚酸B对急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改进的Zea Longa方法阻塞小鼠大脑中动脉,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动物模型(MCAO模型)。造模后分别立即尾静脉注射丹酚酸B(11.25、22.50、45.00mg/kg),尼莫地平(30μg/kg);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给予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造模6h后,进行小鼠神经功能评分,测定脑指数、脑含水量、脑梗死体积,观察脑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 造模6h后,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能极显着增高MCAO小鼠神经功能评分、脑含水量、脑指数及脑梗死体积(P<0.01),脑组织发生病理损伤,出现神经元核固缩、核溶解。与模型组比较,丹酚酸B 11.25、22.50、45.00mg/kg组小鼠神经功能评分、脑指数、脑含水量、脑梗死体积呈显着性降低(P<0.05,P<0.01);病理组织切片结果显示,丹酚酸B 11.25、22.50、45.00mg/kg组能不同程度减轻小鼠急性脑缺血区大脑皮层的神经损伤,降低脑梗死体积及改善脑组织缺血的病理损伤。结论 丹酚酸B能明显降低MCAO小鼠神经功能评分、脑含水量、脑指数及脑缺血体积,不同程度减轻小鼠急性脑缺血区大脑皮层结构的损伤,改善脑组织缺血的病理损伤,表明丹酚酸B对急性脑缺血小鼠具有明显保护作用。第二部分 丹酚酸B对急性脑缺血小鼠脑组织中IL-1β及TNF-α的影响目的 探讨丹酚酸B对急性脑缺血小鼠脑组织中IL-1 β及TNF-α的影响。方法通过复制小鼠MCAO模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按照IL-1β及TNF-α试剂盒要求操作,考察丹酚酸B各剂量组对脑组织中IL-1β及TNF-α含量的影响。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脑组织中IL-1β、TNF-α含量极显着性增高(P<0.01)。而与模型组比较,丹酚酸B各剂量组小鼠脑组织中IL-1β、TNF-α含量均显着性降低(P<0.01,P<0.05)。结论 丹酚酸B能降低MCAO小鼠脑组织IL-1β及TNF-α含量,提示丹酚酸B可以通过减少脑组织中IL-1β、TNF-α炎症细胞因子,从而改善脑组织中的炎症反应发挥抗急性脑缺血作用。第三部分丹酚酸B对急性脑缺血小鼠TLR4/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目的 探讨丹酚酸B对急性脑缺血小鼠TLR4/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通过复制小鼠MCAO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缺血侧脑皮层组织中TLR4、NF-κBp50阳性细胞的表达,采用RT-PCR检测缺血侧脑皮层组织中TLR4mRNA、NF-κBp65mRNA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缺血侧脑皮层组织中TLR4、NF-κBp65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能极显着上调MCAO小鼠缺血侧脑组织TLR4、NF-κBp50阳性细胞表达(P<0.01);与模型组比较,丹酚酸B组均能显着下调TLR4、NF-κBp50阳性细胞表达(P<0.01,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缺血侧脑皮层组织中TLR4 mRNA、NF-κBp65 mRNA表达极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丹酚酸B各剂量组小鼠缺血侧脑皮层组织中TLR4 mRNA、NF-κBp65 mRNA表达显着降低(P<0.01,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缺血侧脑皮层组织中TLR4、NF-κB蛋白表达极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丹酚酸B各剂量组小鼠缺血侧脑皮层组织中TLR4、NF-κB蛋白表达显着降低(P<0.01,P<0.05)。结论 丹酚酸B能不同程度降低小鼠脑缺血损伤后缺血侧脑组织中TLR4和NF-κB相关蛋白的表达,降低小鼠脑缺血损伤后缺血侧脑组织中TLR4 mRNA、NF-κBp65 mRNA的表达,提示丹酚酸B可通过抑制TLR4/NF-κ B信号通路,降低TLR4和NF-κB相关基因蛋白的表达,减少炎症因子IL-1β和TNF-α的含量,进而发挥抗脑缺血作用。
二、尼莫地平对脑损伤后脑功能恢复的价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尼莫地平对脑损伤后脑功能恢复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血塞通对MCAO大鼠和OGD/R损伤SH-SY5Y细胞LINGO-1,EGFR,PI3K/AKT通路以及PTEN和GSK-3β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三七、三七总皂苷各成分对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
1 中药三七和其成分的研究 |
2 三七总皂苷及其各成分对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
3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LINGO-1及其下游信号通路在缺血性脑卒中后神经再生的机制研究 |
1 LINGO-1 |
2 EGFR |
3 PI3K//AKT |
4 PTEN |
5 GSK-3β |
6 PTE、AKT以及GSK-3β的关系 |
7 小结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动物实验研究 |
实验一 大鼠MCAO模型的建立和评价 |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2 实验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二 血塞通对MCAO大鼠术后28天LINGO-1,EGFR以及下游PI3K/AKT通路的作用 |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2 统计分析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三 血塞通对MCAO大鼠术后28天PTEN和GSK-3β的作用 |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2 统计分析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细胞实验研究 |
实验四 血塞通对SH-SY5Y细胞氧糖剥夺/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统计分析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结语 |
致谢 |
附录 mNSS神经功能评分表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历 |
(2)星蒌承气汤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痰热腑实证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星蒌承气汤药效物质基础及对缺血性卒中神经保护机制研究进展 |
1 大黄 |
1.1 中医认识 |
1.2 化学成分及神经保护作用 |
2 胆南星 |
2.1 中医认识 |
2.2 化学成分及神经保护作用 |
3 瓜蒌 |
3.1 中医认识 |
3.2 化学成分及神经保护作用 |
4 羌活 |
4.1 中医认识 |
4.2 化学成分及神经保护作用 |
5 芒硝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基于肠道微生态理论的缺血性卒中病因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
1 肠道微生态与肠道微生态失调 |
2 菌-肠-脑轴 |
3 从肠到脑的上行通路 |
4 从脑到肠的下行通路 |
5 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与肠道菌群 |
6 卒中并发症的肠道微生态机制 |
7 结论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的星蒌承气汤治疗缺血性卒中的机制研究 |
1 研究资料 |
2 研究方法 |
2.1 星蒌承气汤化学活性成分的检索与筛选 |
2.2 星蒌承气汤化学成分及缺血性卒中靶点筛选 |
2.3 交集基因蛋白互作网络(PPI)分析 |
2.4 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功能富集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 |
2.5 可视化网络构建与分析 |
2.6 分子对接 |
3 研究结果 |
3.1 星蒌承气汤潜在化学活性成分的检索与筛选结果 |
3.2 星蒌承气汤活性成分靶点及缺血性卒中靶点预测结果 |
3.3 GO富集分析及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
3.4 可视化网络构建与分析 |
3.5 分子对接 |
4 讨论 |
4.1 网络药理学在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中的应用 |
4.2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星蒌承气汤活性成分 |
4.3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星蒌承气汤效应机制 |
5 小结 |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
实验一 星蒌承气汤对中风急性期痰热腑实证小鼠神经保护作用及网络药理学关键靶点及通路实验验证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对象 |
1.2 实验试剂 |
1.3 实验仪器设备与耗材 |
1.4 实验药物的配置 |
2 实验方法 |
2.1 分组与给药 |
2.2 模型制备 |
2.3 神经功能评分 |
2.4 除胶实验 |
2.5 TTC染色 |
2.6 取材及处理 |
2.7 TUNEL法检测皮层梗死周围细胞凋亡情况 |
2.8 脑组织ELISA |
2.9 脑组织Western blot |
2.10 统计分析 |
3 研究结果 |
3.1 神经功能评分 |
3.2 除胶实验 |
3.3 脑梗死体积评价 |
3.4 对缺血侧脑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 |
3.5 星蒌承气汤对缺血侧脑组织TNF-α的影响 |
3.6 星蒌承气汤对缺血侧脑组织AKT、p-AKt、PI3K及NF-κB蛋白表达的影响 |
4 讨论 |
4.1 星萎承气汤是治疗中风病急性期痰热腑实证的具有确切临床疗效的代表方剂 |
4.2 化痰通腑法代表方星蒌承气汤脑保护作用及中医理论探讨 |
4.3 卒中模型神经功能评分探讨 |
4.4 卒中模型行为学选择 |
4.5 星蒌承气汤与细胞凋亡 |
4.6 网络药理学关键靼点及通路实验验证 |
5 小结 |
实验二 星蒌承气汤对中风急性期痰热腑实证小鼠菌-肠-脑轴影响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对象 |
1.2 实验试剂 |
1.3 实验仪器设备与耗材 |
1.4 实验药物的配置 |
2 实验方法 |
2.1 分组与给药 |
2.2 模型制备 |
2.3 取材及处理 |
2.4 免疫组化 |
2.5 免疫荧光 |
2.6 ELISA检测 |
2.8 肠道菌群分析 |
2.9 盲肠内容物短链脂肪酸(SCFAs)检测 |
2.10 统计分析 |
3 结果 |
3.1 星蒌承气汤对中风痰热腑实证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
3.2 星蒌承气汤对中风痰热腑实证小鼠肠道菌群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及短链脂肪酸受体的影响 |
3.3 星蒌承气对菌-肠-脑轴神经-内分泌-免疫途径相关指标影响 |
4 讨论 |
4.1 基于脑肠互动理论探讨化痰通腑法治疗中风病的理论基础 |
4.2 星蒌承气汤对短链脂肪酸影响 |
4.3 星萎承气汤对菌-肠-脑轴自主神经途径影响 |
4.4 星蒌承气汤对菌-肠-脑轴神经内分泌途径影响 |
4.5 星萎承气汤对菌-肠-脑轴免疫途径影响 |
5 小结 |
实验三 星萎承气汤对中风急性期痰热腑实证伪无菌小鼠菌-肠-脑轴影响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对象 |
1.2 实验试剂 |
1.3 实验仪器设备与耗材 |
1.4 实验药物的配置 |
2 实验方法 |
2.1 分组与给药 |
2.2 模型制备 |
2.3 神经功能评分 |
2.4 除胶实验 |
2.5 TTC染色 |
2.6 取材及处理 |
2.7 免疫组化、免疫荧光 |
2.8 ELISA检测 |
2.9 肠道菌群分析 |
2.10 盲肠内容物SCFAs分析 |
2.11 统计分析 |
3 结果 |
3.1 神经功能评分 |
3.2 除胶实验 |
3.3 脑梗死体积评价 |
3.4 肠道菌群 |
3.5 短链脂肪酸 |
3.6 星蒌承气汤对伪无菌小鼠菌-肠-脑轴神经-内分泌-免疫途径相关指标影响 |
4 讨论 |
4.1 伪无菌模型建立及评价 |
4.2 肠道菌群是星蒌承气汤发挥作用的重要靶点 |
4.3 星蒌承气汤治疗急性期缺血性卒中机制的初步探讨 |
5 小结 |
结语 |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3)调脂通脉解毒方对高脂血症合并脑梗死大鼠TLR4/NF-κB通路的影响及证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血脂异常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研究进展 |
1 血脂异常与缺血性脑卒中的流行病学现状 |
2 血脂异常引起动脉粥样硬化 |
3 血脂异常与脑卒中关系密切 |
4 缺血性脑卒中的调脂治疗 |
5 血脂异常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存在的问题 |
6 缺血性脑卒中与炎症反应 |
7 TLR4/NF-κB信号通路及炎症因子 |
8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中医药防治血脂异常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
1 中医药对血脂异常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的认识 |
2 中医药对血脂异常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 |
3 中医药在现代研究中发现的新作用 |
4 中医药针对疾病治疗难点发挥的作用 |
5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调脂通脉解毒方对高脂血症合并脑梗死大鼠TLR4/NF-κB通路影响的实验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 实验动物 |
2 药物与试剂 |
3 主要仪器 |
4 实验器械 |
5 动物饲养 |
6 实验方法 |
7 取材 |
8 观察与检测指标 |
9 统计方法 |
结果 |
1 调脂通脉解毒方对高脂血症合并脑梗死大鼠体重的影响 |
2 调脂通脉解毒方对高脂血症合并脑梗死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 |
3 调脂通脉解毒方对高脂血症合并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 |
4 调脂通脉解毒方对高脂血症合并脑梗死大鼠脑梗死体积的影响 |
5 调脂通脉解毒方对高脂血症合并脑梗死大鼠p-NF-κB p65蛋白表达的影响 |
6 调脂通脉解毒方对高脂血症合并脑梗死大鼠TLR4蛋白表达的影响 |
7 调脂通脉解毒方对高脂血症合并脑梗死大鼠Lp-PLA2、TNF-α水平的影响 |
8 调脂通脉解毒方对高脂血症合并脑梗死大鼠hs-CRP、IL-6水平的影响 |
讨论 |
1 调脂通脉解毒方对脂质代谢的影响 |
2 调脂通脉解毒方对脑梗死体积的影响 |
3 调脂通脉解毒方对脑梗死后神经功能的影响 |
4 调脂通脉解毒方对TLR4/NF-κB信号通路相关炎症因子的影响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血脂异常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同证候间脑卒中分型及炎症因子水平特点研究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1 临床资料 |
2 研究方法 |
3 统计方法 |
结果 |
1 血脂异常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资料 |
2 各中医证候患者脑卒中病因分型(TOAST分型)特点 |
3 不同中医证候患者炎症因子差异比较 |
4 不同中医证候积分与炎症因子水平的相关性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结语 |
结论 |
创新点 |
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附录 血脂异常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医证型与炎症因子的临床研究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历 |
(4)安脑平冲汤对脑出血模型大鼠脑水肿及TRPV4、KCa3.1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实验材料与方法 |
1.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主要药物和试剂 |
1.3 主要仪器和设备 |
2.实验方法 |
2.1 实验动物分组 |
2.2 动物模型建立、给药及取材 |
2.3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
2.4 统计分析 |
第二部分 实验结果 |
1.各组实验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
2.各组实验大鼠脑组织含水量比较 |
3.各组实验大鼠脑组织HE染色 |
4.各组实验大鼠血清中TNF-α、ICAM-1 的浓度 |
5.各组实验大鼠第3d血肿周围脑组织TRPV4、KCa3.1 表达 |
第三部分 讨论 |
1.大鼠ICH模型建立的探讨 |
2.阳性对照药物选择 |
3.安脑平冲汤的立方思想及组方分析 |
3.1 立方思想 |
3.2 组方分析 |
4.安脑平冲汤现代药理研究 |
5.安脑平冲汤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水肿的影响 |
6.安脑平冲汤对脑组织TRPV4、KCa3.1 的影响 |
7.安脑平冲汤对血清TNF-α、ICAM-1 的影响 |
8.问题和展望 |
第四部分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图表 |
综述二:综述 TRPV4、 KCa3.1 对脑水肿影响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三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及发表论文 |
(5)天麻素调控小胶质细胞抗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部分 天麻素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天麻素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小胶质细胞中SOX4的调控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天麻素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6)朝医水蛭熊胆散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实验研究 |
1.1 实验材料 |
1.1.1 实验动物及分组 |
1.1.2 实验药物及试剂 |
1.1.3 实验仪器及耗材 |
1.2 实验方法 |
1.2.1 实验药方水蛭熊胆散的制备与给药 |
1.2.2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制备 |
1.2.3 大鼠神经功能的测试 |
1.2.4 大鼠脑组织海马区HE染色 |
1.2.5 大鼠血清中IL-10、TNF-α、SOD、MDA的含量检测 |
1.3 统计学分析 |
第二章 实验结果 |
2.1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建立 |
2.2 水蛭熊胆散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 |
2.3 水蛭熊胆散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的影响 |
2.4 水蛭熊胆散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清中氧化反应的影响 |
2.5 水蛭熊胆散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清中炎性反应的影响 |
第三章 讨论 |
3.1 确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制造方法的基础 |
3.2 水蛭熊胆散实验研究的基础 |
3.3 水蛭熊胆散与氧自由基 |
3.4 水蛭熊胆散与炎性因子 |
3.5 细胞凋亡和脑缺血再灌注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尼莫地平与依达拉奉治疗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的对比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展望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血塞通调节脑梗死大鼠及OGD/R损伤SH-SY5Y细胞NgRl/RhoA/ROCKⅡ通路和炎症因子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Nogo-A受体拮抗剂NEP1-40国内外研究进展 |
1 Nogo蛋白信号转导通路简介 |
2 NEP1-40国内外研究进展 |
3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名贵中药三七及其制剂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 |
1 三七道地药材及主要成分的研究 |
2 三七制剂治疗神经系统疾病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
3 小结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实验一 局灶性脑梗死大鼠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实验二 血塞通对脑梗死大鼠及SH-SY5Y细胞缺糖缺氧损伤后NgR1/RhoA/ROCKⅡ信号通路调控机制的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实验三 血塞通对永久性脑梗死大鼠炎症因子IL-1β、TNF-α及IL-10、TGF-β1表达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历 |
(9)氢气饱和生理盐水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前言 |
1.1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概述 |
1.2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继发脑血管痉挛的机制及药物治疗 |
1.3 氢气生物特性及对脑疾病的治疗作用 |
2 材料和方法 |
2.1 主要设备及材料 |
2.2 实验对象及分组 |
2.3 蛛网膜下腔出血二次注血模型的制备 |
2.4 标本采集及处理 |
2.5 实验评估指标 |
2.5.1 神经功能评分方法 |
2.5.2 病理组织染色法 |
2.5.3 海马区尼氏染色 |
2.6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3.1 神经功能评分 |
3.2 术后大鼠蛛网膜下腔中血块分布情况 |
3.3 基底动脉组织形态学变 |
3.4 海马区尼氏小体形态及数量的变化 |
4 讨论 |
4.1 自由基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 |
4.2 氢气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中的应用 |
4.3 饱和氢气盐水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中的实验研究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附图 |
综述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临床药物治疗新进展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已发表论文 |
致谢 |
(10)基于TLR4/NF-κB信号通路探讨丹酚酸B对急性脑缺血小鼠的保护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丹酚酸B对急性脑缺血小鼠的保护作用 |
一、实验材料和方法 |
(一) 实验材料 |
1 实验动物 |
2 药物及主要试剂、仪器 |
(二) 实验方法 |
1 造模方法 |
2 分组及给药 |
3 MCAO小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实验 |
4 MCAO小鼠脑含水量、脑指数测定实验 |
5 MCAO小鼠脑梗死体积测定实验 |
6 MCAO小鼠脑组织病理组织学检测实验 |
7 统计学处理 |
二、实验结果 |
1 丹酚酸B对MCAO小鼠神经功能损伤的影响 |
2 丹酚酸B对MCAO小鼠脑含水量、脑指数的影响 |
3 丹酚酸B对MCAO小鼠脑梗死体积的影响 |
4 丹酚酸B对MCAO小鼠脑组织病理组织学的影响 |
三、分析与讨论 |
1 实验动物的选择和模型的制备 |
2 丹酚酸B给药方式及给药时间的选择 |
3 丹酚酸B对急性脑缺血的治疗效果评价 |
四、小结 |
第二部分 丹酚酸B对急性脑缺血小鼠脑组织中IL-1β及TNF-α的影响 |
一、实验材料和方法 |
(一) 实验材料 |
1 实验动物 |
2 药物及主要试剂、仪器 |
(二) 实验方法 |
1 造模方法 |
2 分组及给药 |
3 MCAO小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实验 |
4 MCAO小鼠脑组织中IL-1β、TNF-α含量测定实验 |
5 统计学处理 |
二、实验结果 |
1 丹酚酸B对MCAO小鼠脑组织IL-1β含量的影响 |
2 丹酚酸B对MCAO小鼠脑组织TNF-α含量的影响 |
三、分析与讨论 |
四、小结 |
第三部分 丹酚酸B对急性脑缺血小鼠TLR4/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
一、实验材料和方法 |
(一) 实验材料 |
1 实验动物 |
2 药物及主要试剂、仪器 |
(二) 实验方法 |
1 造模方法 |
2 分组及给药 |
3 MCAO小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实验 |
4 MCAO小鼠缺血侧脑组织中TLR4、NF-κBp50阳性细胞表达水平测定实验 |
5 MCAO小鼠缺血侧脑皮层组织中TLR4 mRNA、NF-κBp65 mRNA表达测定实验 |
6 MCAO小鼠缺血侧脑皮层组织中TLR4、NF-κBp65蛋白表达测定实验 |
7 统计学处理 |
二、实验结果 |
1 丹酚酸B对MCAO小鼠缺血侧脑组织中TLR4、NF-κBp50阳性细胞表达的影响 |
2 丹酚酸B对MCAO小鼠缺血侧脑皮层组织中TLR4 mRNA、NF-κBp65mRNA表达的影响 |
3 丹酚酸B对MCAO小鼠缺血侧脑皮层组织中TLR4、NF-κB蛋白表达的影响 |
三、分析与讨论 |
四、小结 |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致谢 |
文献综述 中药对脑缺血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四、尼莫地平对脑损伤后脑功能恢复的价值(论文参考文献)
- [1]血塞通对MCAO大鼠和OGD/R损伤SH-SY5Y细胞LINGO-1,EGFR,PI3K/AKT通路以及PTEN和GSK-3β的研究[D]. 周东蕊.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星蒌承气汤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痰热腑实证机制研究[D]. 高强.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调脂通脉解毒方对高脂血症合并脑梗死大鼠TLR4/NF-κB通路的影响及证候研究[D]. 李中康.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安脑平冲汤对脑出血模型大鼠脑水肿及TRPV4、KCa3.1表达的影响[D]. 刘峻呈.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0(03)
- [5]天麻素调控小胶质细胞抗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研究[D]. 李世鹏. 昆明医科大学, 2019
- [6]朝医水蛭熊胆散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D]. 刘佳文. 延边大学, 2019(01)
- [7]尼莫地平与依达拉奉治疗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的对比观察[D]. 陈彦. 新乡医学院, 2016(04)
- [8]血塞通调节脑梗死大鼠及OGD/R损伤SH-SY5Y细胞NgRl/RhoA/ROCKⅡ通路和炎症因子的研究[D]. 史晓伟.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8)
- [9]氢气饱和生理盐水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实验研究[D]. 於新军. 暨南大学, 2016(03)
- [10]基于TLR4/NF-κB信号通路探讨丹酚酸B对急性脑缺血小鼠的保护作用[D]. 肖文喜.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