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铝塑管材质量简易鉴别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1](202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公告》文中研究指明2020年第26号关于批准发布《标准化工作导则第2部分:以ISO/IEC标准化文件为基础的标准化文件起草规则》等586项推荐性国家标准和2项国家标准修改单的公告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标准化工作导则第2部分:以ISO/IEC标准化文件为基础的标准化文件起草规则》等586项推荐性国家标准和2项国家标准修改单,现予以公布。
佛山市日丰企业有限公司[2](2008)在《对塑料管道企业有关工艺问题的解答(二) 铝塑复合管知识》文中研究指明1、什么叫做铝塑管?答:铝塑复合管简称为铝塑管(PAP),是最早替代铸铁管的供水管,是以聚乙烯(PE)或交联聚乙烯(PEX)为内外层,由内而外依次为塑料、热熔胶、铝合金、热熔胶、塑料,五层结构共挤而成的一种新型管材。2、铝塑管的发展历史大概是什么?
何选明,安玮,韩朝晖[3](2006)在《铝塑复合管在燃气工程中的应用》文中指出介绍了铝塑复合管的结构、特点、质量鉴别及施工方法。实际工程应用证明,铝塑复合管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较好。
《塑料》编辑部[4](2002)在《《塑料》期刊30周年总题录》文中提出
周前,陈长安[5](2002)在《铝塑复合管的应用与施工方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对镀锌管、耐蚀金属管、铝塑复合管的对比 ,说明铝塑复合管是最具有发展前景的管材。同时对其质量鉴别方法及施工方法也作了简要的介绍
周红星[6](2004)在《新型管材——铝塑复合管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简要介绍了铝塑复合管的特点 ,及其在工程中的选用方法和在施工中如何进行操作 ,指出其是管材发展的新方向 .
赵梓怡[7](2018)在《聚乙烯管材失效分析及寿命预测》文中认为聚乙烯管材是一种具有良好延展性、优良的物理性能、相对稳定的材料性能、材料清洁度高、抗老化、生产成本低、使用持续时间长、试用期维护成本低、易于施工、特殊工况施工简易、装配简单、等诸多优点的输配水材料,在生活饮用水输配水系统中,聚乙烯管材是当今结合利用率最高、普及率最广的介质流通型管材。在目前的建筑行业安装工程方面的设计和使用中,聚乙烯管材在日常民用生活饮用水的输配管材中的普及率已经达到普遍覆盖。本文意在扩展聚乙烯管材试验研究领域中对管材失效分析以及其寿命预测的理论,规避生产生活中可能因聚乙烯管材失效而引起的供水系统的安全隐患以及财产损失。本研究选用具有普遍性和适应性的聚乙烯管材商品作为课题研究对象,根据失效分析以及寿命预测两块内容的相通性以及递进关系,将试验分为两阶段进行。所有试验均依据对应的产品国家标准GB/T 13663-2000中涉及的检验项目进行,并将有效氯这一影响结果结合性设计实验。第一阶段试验,经过一系列试验测试结果分析聚乙烯管材失效机理,重点分析重要影响因素,并对影向因素进行量化,为后期建立寿命模型做准备。静液压强度持续时间试验后,分析静液压强度持续时间试验环境中温度、试验压力、试验用水有效氯含量三因素变量对管材寿命的影响,推论各单因素对管材失效机理的影响,评价管材失效的原因。第二阶段,在试验中引用不同温度环境、水介质压力以及水中有效氯对管材进行三因素变量的静液压检验结果,收集足够实验样本以及数据后,进行数据处理、归纳、总结。创新性引用遗传学领域中BP神经网络算法,选择数理统计学中遗传学范畴的BP神经网络法,结合以上三因素进行数学演算,拟合三因素的结果曲线,并合理分配各单因素的权重和阀值。误差计算方面,依据传统力学失效理论,计算得出寿命值,而后进行精密度计算,得出聚乙烯管材BP神经网络寿命预测的方法的适用性。结合本研究得出的聚乙烯管材寿命预测的方法,联合具体工程的实际需要,对管材进行实际寿命预测。
王荔[8](2009)在《重庆塑胶企业营销渠道管理研究 ——以KT公司为例》文中指出塑胶管道是从80年代后期才开始在中国工业领域蓬勃发展的,主要应用于建筑给排水、工业给排水领域、以及市政给排水、电力工程给排水、电信工程给排水、民用给排水、城市排污、燃气输送等领域,还有矿山、原油输送、化学液体输送以及采暖工程等。由于工艺采用了新型的化工原料,摒弃了钢管以及水泥管易腐蚀、不卫生的缺陷,在环保性、卫生性、耐腐蚀性、使用方便、成本低廉等方面具有其他管道不可比拟的优势,得以在全国快速发展。但是,我国的塑胶企业由于发展历史短、行业门槛低、企业家素质不高等原因,市场竞争一直处于低水平价格竞争阶段,这就使得塑胶企业的市场竞争意识不强,管理水平相对低下,经营理念也较落后,整体竞争力不强,这些问题已经成了制约了塑胶企业发展的瓶颈。随着行业内的竞争的不断加剧,基本上不具备技术壁垒的管道生产企业经营的越来越艰难。面对行业技术、资金门槛低,企业自身研发创新能力不足,整体竞争力不强的实际情况,塑胶企业必须要加强对其渠道经销商的管理,充分激发其主观能动性,使其对企业发展的贡献最大化,减少彼此冲突、加强厂商合作,构建稳固、和谐的渠道队伍,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竞争力。这样才能更充分地利用自身拥有的机会和优势来应对外界存在的威胁和弥补自身的劣势,并以此来制定有效的竞争战略,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保持自己的地位甚至击败竞争对手来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也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的我国塑胶市场中做的更大更强。因此,本文以重庆塑胶管道行业的渠道管理为研究对象,选择KT集团重庆分公司(以下简称“KT公司”)作为个案,以经典渠道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其所处的宏观环境、产业环境、重庆区域环境的分析,结合该行业的渠道特点以及重庆区域内的竞争对手,立足其自身状况针对KT公司渠道管理提出改进方案。本文的主要内容:第一章是绪论,从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和目的以及研究方法等角度引领全文,并简要的说明了本文的研究框架。第二章是关于营销渠道管理的理论分析。本文首先根据国内外不同学者的研究成果对营销渠道的概念进行了归纳总结,并提出了本文对营销渠道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又从功能和流程两方面来对营销渠道的相关理论进行了综述。最后,本文从渠道结构、渠道关系、渠道冲突三方面来分别对营销渠道管理的研究进行了探讨。第三章是重庆塑胶行业企业外部环境分析。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首先从经济、政策和技术三个方面对塑胶行业宏观环境进行了初步分析。接着运用了迈克尔·波特的五种力量竞争模型进一步分析了行业的竞争环境,确定了行业目前所面临的机会和威胁。最后着重分析了重庆地区的区域经济社会环境以及相关行业的前景,为后面的分析奠定了基础。第四章是重庆塑胶行业企业渠道分析。为了对塑胶行业渠道的现状有一个总体的了解,本文首先介绍了塑胶行业渠道的特征和分类。接着本文从上文确定的渠道管理中的渠道结构、渠道关系和渠道冲突三个方面浅析了重庆塑胶行业渠道现状。第五章是重庆塑胶行业企业渠道管理建议。以相关的文献理论和前一章的分析为基础,从渠道结构、渠道关系和渠道冲突三个方面提出了针对重庆塑胶行业企业渠道管理的相关建议。第六章是个案分析。第一节本文首先就个案KT公司的背景做了简单的介绍。第二节是KT公司竞争对手的渠道分析。主要选取了重庆顾地、上海天力、沈阳金德、武汉金牛四家业内做的比较好且在一定范围内与KT公司存在竞争的塑胶企业作为其竞争对手,针对其各自渠道特点进行分析。第三节是KT公司自身的渠道分析。从渠道结构、渠道关系、渠道冲突三个方面对其渠道管理状况进行了总体分析,得出了其目前存在的问题。第四节是KT公司渠道设计。根据KT公司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及竞争者的渠道分析结果,本文提出了三点渠道管理的设计建议。本文的主要贡献:关于渠道管理的实证研究已经有一定的数量,但是本文力求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探索与研究:1、研究内容:塑胶行业作为一种特殊的行业,其企业的营销渠道的管理必定不同于一般的企业,所以针对塑胶企业进行渠道管理的研究更有其研究的价值性;其次,由于目前塑胶企业的竞争多处在价格战阶段,所以常常忽略了对渠道建设的管理,因此相应的研究也较少。本文在此基础上对其渠道管理进行研究,有其现实的意义。2、研究设计:在研究路线上,本文针对塑胶企业的特殊性从渠道结构、渠道关系、渠道冲突三个方面对渠道管理进行评价分析,并力图结合行业和地区的实际情况运用客观的评判标准对渠道管理进行分析。3、研究方法:本文主要采用了个案分析的方法。通过对资深销售人员、渠道管理人员以及主要经销商进行访谈,了解到行业渠道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以及不同层次的渠道成员的渠道行为,运用定性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分析企业渠道间的关系和存在的问题。本文的局限:通过对KT公司的渠道管理状况的分析,本文对重庆塑胶行业的渠道管理进行了分析,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但是由于作者受时间和能力所限,本文所提出的建议仍存在一定的限制和适用性:1、由于作者资源的限制,能够获取的数据比较少,所以有些本可以考虑建立的模型没有引入,如企业业绩与渠道结构的关系等无法获取较完备的数据所以不得不放弃。因此本文只能是从方法上对企业渠道管理进行探讨。2、本文所分析的背景是我国重庆塑胶市场,因此分析的也仅仅是重庆的塑胶行业渠道,而国外的塑胶企业以及国内其他市场由于和重庆的市场环境有很大的不同,同时塑胶企业也有一定的地域性,所以本文没有引入其他地区做得比较好的企业一起进行评价与分析,这也是本文的限制之一。3、虽然重庆塑胶行业已有十多年的历史,但是由于塑胶企业规模的限制使其难以达到上市的标准,所以大多数企业都没有上市,因此无法得到其公开的企业信息,所以最后本文只是选取了重庆KT公司为个案进行分析,使本文不能全面反映重庆塑胶行业的渠道管理,这也是本文的遗憾之一。
郭锋锋[9](2020)在《湖泊环境大塑料及微塑料的表征与来源分析 ——以白马湖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塑料制品的广泛应用,塑料垃圾也随之日趋上升。而这些塑料垃圾最终都将进入环境中成为潜在的微塑料来源。尽管有的大塑料可以通过肉眼分辨出来源,但一些大塑料由于只是塑料制品本身的一部分,并不能直接通过肉眼分辨出来源。此外,这些大塑料由于人为及自然作用经过破碎后会形成尺寸更小的微塑料,因此更加难以识别。尽管一些学者已经对微塑料的来源做出了一定研究,但是对于环境中同材质微塑料主要应用于哪种用途却极少有人研究,且没有可靠且可行的检测指标去溯源追踪微塑料的来源。因此,本研究结合塑料制品和环境样品总结出大塑料及微塑料溯源追踪的方法,构建出大塑料及微塑料溯源追踪的指标体系,验证了对于实际环境中大塑料及微塑料用途溯源进行可靠鉴定的可行性。本研究的具体结论主要包括:(1)基于原材料(塑料制品)及文献梳理和野外调研,归纳出能够辨识大塑料及更小尺寸的微纳米尺寸微塑料理化特征的检测方法及可靠检测指标体系。总结了基于非仪器分析法和仪器分析法两条线的鉴定方法。梳理出适用于不同研究需求的大塑料及微塑料的指标方案。对于尺寸大于5mm,大量塑料样品且质量超过5mg的肉眼可见塑料主要采用非仪器分析法进行初步分析。目视法主要用来判识塑料的外观(透明性、颜色、外形、触感、力学特性)和用途;目视法、密度法和灼烧法等其他方法结合来判识塑料的成分。显色法同样也主要用来判识塑料的材质。对于尺寸小于5mm且尺寸不小于1μm的微塑料主要采用非仪器分析法为辅、仪器分析法为主的鉴定方法。目视法和显微法用来初步判识微塑料的外观及用途,光谱法(拉曼、红外)为主,热分析法(热裂解)、色谱法为辅用来判识微塑料的化学成分及其结构。热分析法(相变温度)和显微法分析用来鉴定微塑料的热学特性及力学特性。目视法、光谱法、热分析法、显微法和色谱法相结合共同追溯微塑料的来源。对于更小粒径的纳米尺寸的微塑料主要采用显微法用来测定力学、热学及成分来追溯微塑料的源头。(2)本研究选取了浙江省杭州市白马湖供水湖区为研究区,依据尺寸丰度和颜色丰度通过聚类分析探明了白马湖微塑料主要来源与大塑料的破碎。此外,基于定性和定量分析,对于研究区的大塑料样品和微塑料样品通过理化特性检测,通过对比区域塑料制品用途分类表及塑料制品性能分类表辨识了大塑料和微塑料的具体用途来源。研究结果表明供水湖泊白马湖大塑料和微塑料主要来源归功于日常生活包装材料、农业活动和拆迁区残留物。总占比分别为46.97%、28.46%和14.99%。对于日常包装材料主要释放源为包装材料袋类、盒类和杯类。在包装材料占比分别为52.18%、28.47%、7.78%。农业活动主要包括普通农业和渔业,普通农业主要释放源为各类薄膜和扎篾,在农业活动占比为49.69%。渔业主要释放源为各类渔网鱼线,在农业活动占比为44.18%。拆迁区残留物主要释放源为泡沫、接线盒和电线电缆及水管,在拆迁区残留物占比分别为78.08%、10.38%和7.63%。(3)以白马湖微纳米尺寸的微塑料为研究对象,通过检测理化特性,进一步探明更小尺寸的微塑料来源。在定性研究中,发现微米尺寸的微塑料的来源与大塑料和微塑料的来源基本吻合。用途为日常生活包装材料、农业活动和拆迁区残留物。总占比分别为49.50%、24.75%和10.19%,这一占比进一步佐证了半封闭供水湖泊白马湖更小尺寸的微塑料来源于大塑料的破碎。纳米尺寸的微塑料在选择的样点并未发现,但通过室内非环境样品分析,溯源追踪存在一定可行性。本研究通过实际野外样品验证了基于大塑料和微塑料理化特性及指标体系用于辨识来源的可能性,且对不同层次的微塑料理化检测方法进行了优化。从而提供了大塑料和微塑料用途溯源追踪的的新方法,为微塑料从来源管控提供更加具体的方向。
吕志龙[10](2001)在《铝塑管材质量简易鉴别方法》文中研究说明 目前,铝塑复合管的质量良莠不齐、鱼目混珠。那么,怎样选购高品质的铝塑复合管和接头呢?用户应做到以下三点。一看内外管壁应光滑亮泽,色泽均匀,无裂痕、色差、气泡、条痕,内外层颜色一致。管壁上应有符号商标、生产编号和水温、水压、适用条件等标识文字。管子面铝层内外厚薄均匀,无开裂分层,搭焊牢固。铜接头外表细腻、光滑,商标、规格等标识齐全,并用小纸盒包装,每盒应附有合格证。
二、铝塑管材质量简易鉴别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铝塑管材质量简易鉴别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公告(论文提纲范文)
2020年第26号 |
2020年第28号 |
一、国家标准 |
二、国家标准修改单 |
2020年第30号 |
(3)铝塑复合管在燃气工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铝塑复合管的应用 |
1.1 铝塑复合管的结构 |
1.2 铝塑复合管的特点 |
1.3 铝塑复合管的质量鉴别方法 |
① 撞击法。 |
② 目测法。 |
③ 触摸法。 |
④ 对比法。 |
1.4 铝塑复合管的施工方法 |
2 铝塑复合管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
(6)新型管材——铝塑复合管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铝塑复合管替代镀锌管 |
1.1 铝塑复合管的出现 |
1.2 传统的镀锌管主要存在问题 |
2 铝塑复合管的特点及应用领域 |
2.1 铝塑复合管的主要优点 |
2.2 铝塑复合管的应用领域 |
3 铝塑复合管质量的简易鉴别 |
4 铝塑复合管的施工操作 |
5 结束语 |
(7)聚乙烯管材失效分析及寿命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简述聚乙烯管材 |
1.1.1 聚乙烯管材的使用优势 |
1.1.2 聚乙烯管材基本介绍 |
1.2 聚乙烯管材失效分析和寿命预测的意义 |
1.2.1 聚乙烯管材失效 |
1.2.2 聚乙烯管材寿命预测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失效理论 |
1.3.2 寿命预测理论 |
1.4 本研究的内容、目的及意义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2.1 实验原材料 |
2.1.1 基本性能检测原材料 |
2.1.2 寿命预测原材料 |
2.2 实验仪器设备 |
2.3 实验过程 |
2.3.1 样品预处理及实验环境控制 |
2.3.2 失效性测试项目 |
2.3.3 寿命预测试验项目 |
第三章 聚乙烯管材失效结果分析及讨论 |
3.1 力学失效 |
3.1.1 断裂伸长率 |
3.1.2 纵向回缩率 |
3.1.3 静液压强度 |
3.1.4 耐慢速裂纹(SCG)增长性能 |
3.2 化学失效 |
3.2.1 酸碱腐蚀 |
3.2.2 生活饮用水中消毒剂(以有效氯计) |
3.2.3 热稳定性:氧化诱导时间计 |
3.2.4 微生物、细菌侵蚀 |
3.2.5 老化 |
3.3 机械性失效 |
3.3.1 管道系统连接失效 |
3.3.2 施工损失失效 |
3.3.3 冬季、雨季施工失效 |
3.3.4 其它工程影响失效 |
3.4 原料失效 |
3.4.1 聚乙烯混合料密度 |
3.4.2 高分子结晶度 |
3.4.3 熔体质量流动速率以及流动速率比 |
3.4.4 碳黑含量 |
第四章 聚乙烯管材寿命预测结果及讨论 |
4.1 传统寿命预测 |
4.2 BP神经网络预测 |
第五章 结论 |
附录1: 试验数据汇总表 |
附录2: BP神经网络建模编程文件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8)重庆塑胶企业营销渠道管理研究 ——以KT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目的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 |
1.2 研究方法与框架 |
1.2.1 研究方法 |
1.2.2 研究框架 |
2. 相关文献综述 |
2.1 营销渠道概念界定 |
2.2 营销渠道功能和流程 |
2.2.1 营销渠道的功能 |
2.2.2 营销渠道的流程 |
2.3 营销渠道结构 |
2.3.1 营销渠道结构理论 |
2.3.2 营销渠道的长度结构 |
2.3.3 营销渠道的宽度结构 |
2.3.4 营销渠道的广度结构 |
2.4 营销渠道关系 |
2.4.1 渠道关系的概念 |
2.4.2 渠道关系形式 |
2.4.3 渠道关系的认知结构 |
2.4.4 渠道关系研究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 |
2.5 营销渠道冲突 |
2.5.1 营销渠道冲突的含义 |
2.5.2 营销渠道冲突的分类 |
3. 重庆塑胶行业企业外部环境分析 |
3.1 宏观环境分析 |
3.1.1 经济环境分析 |
3.1.2 政策环境动向 |
3.1.3 技术环境分析 |
3.2 行业环境分析 |
3.2.1 塑胶行业的特点分析 |
3.2.2 市场竞争格局 |
3.2.3 五种竞争力量分析 |
3.3 重庆地区区域环境分析 |
3.3.1 重庆区域2007 年宏观经济社会环境分析 |
3.3.2 重庆市塑料建材行业产销情况分析 |
3.3.3 相关行业前景预测 |
4. 重庆塑胶行业企业渠道分析 |
4.1 塑胶行业渠道特征与分类 |
4.1.1 塑胶行业营销渠道特征 |
4.1.2 塑胶行业营销渠道分类 |
4.2 重庆塑胶行业渠道现状浅析 |
4.2.1 渠道结构 |
4.2.2 渠道关系 |
4.2.3 渠道冲突 |
5. 重庆塑胶行业企业渠道管理建议 |
5.1 渠道结构方面 |
5.1.1 扁平化 |
5.1.2 系统化 |
5.2 渠道关系方面 |
5.2.1 客户关系管理 |
5.2.2 渠道合作,协同销售 |
5.2.3 客情关系维护 |
5.3 渠道冲突方面 |
5.3.1 联合经销商,对抗价格战 |
5.3.2 建立厂商信用机制 |
5.3.3 加强管理,避免窜货 |
5.3.4 渠道费用管控新途径 |
6. 个案分析: KT 公司 |
6.1 KT 公司背景介绍 |
6.2 KT 公司竞争对手渠道分析 |
6.2.1 重庆顾地 |
6.2.2 上海天力 |
6.2.3 沈阳金德 |
6.2.4 武汉金牛 |
6.3 KT 公司渠道分析 |
6.3.1 KT 管材销售渠道结构分析 |
6.3.2 KT 管材销售渠道关系分析 |
6.3.3 KT 管材销售渠道冲突分析 |
6.4 KT 公司渠道设计 |
6.4.1 开发民用管道渠道 |
6.4.2 优化工程渠道管理 |
6.4.3 加强渠道经销商管理建设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致谢 |
(9)湖泊环境大塑料及微塑料的表征与来源分析 ——以白马湖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塑料用途及污染概述 |
1.2.2 微塑料污染研究概述 |
1.2.3 微塑料来源研究综述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第2章 大塑料及微塑料来源辨识方法与体系构建 |
2.1 引言 |
2.2 表征及其辨识方法 |
2.2.1 非仪器分析法 |
2.2.2 仪器分析法 |
2.2.3 大塑料及微塑料的来源解析指标体系 |
本章小结 |
第3章 白马湖塑料制品理化性能来源清单构建 |
3.1 引言 |
3.2 实验材料及方法 |
3.2.1 实验样品 |
3.2.2 实验仪器 |
3.2.3 实验耗材 |
3.2.4 大塑料特征检测分析方法 |
3.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3.1 塑料制品来源性能 |
3.3.2 野外塑料制品理化性能 |
3.3.3 野外样品中大塑料丰度分析 |
3.3.4 肉眼可辨识用途大塑料破碎化的可能性 |
本章小结 |
第4章 白马湖大塑料及微塑料理化特性与来源分析 |
4.1 引言 |
4.2 实验材料及方法 |
4.2.1 实验样品 |
4.2.2 实验仪器 |
4.2.3 实验耗材 |
4.2.4 样品处理与检测分析方法 |
4.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3.1 不可直接辨识用途大塑料和微塑料丰度分析 |
4.3.2 不可直接辨识用途塑料和微塑料的PCA与相关分析 |
4.3.3 不可直接辨识用途大塑料和微塑料的热学特性分析 |
4.3.4 不可直接辨识用途大塑料和微塑料的成分分析 |
4.3.5 不可直接辨识用途大塑料和微塑料的助剂分析 |
4.3.6 不可直接辨识用途大塑料和微塑料的来源分析 |
4.3.7 可见微塑料-微米级微塑料检测指标体系适用性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5章 白马湖微纳米尺寸微塑料理化性质鉴定及来源初探 |
5.1 引言 |
5.2 实验材料及方法 |
5.2.1 实验样品 |
5.2.2 实验仪器 |
5.2.3 实验耗材 |
5.2.4 样品处理与检测分析方法 |
5.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5.3.1 微纳米尺寸微塑料粒径、形貌和颜色分析 |
5.3.2 微纳米尺寸微塑料洛伦兹力(LCR)学性质分析 |
5.3.3 微纳米尺寸微塑料热学性质分析 |
5.3.4 微纳米尺寸微塑料化学成分分析 |
5.3.5 白马湖微纳米尺寸的微塑料来源 |
5.3.6 微纳米级微塑料检测指标体系适用性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讨论与总结论 |
6.1 总讨论 |
6.1.1 大塑料及微塑料的理化特性 |
6.1.2 大塑料及微塑料来源辨识 |
6.1.3 微纳米尺寸微塑料理化特性检测方法 |
6.1.4 微纳米尺寸微塑料来源辨识 |
6.2 总结论 |
6.3 特色与创新 |
6.4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铝塑管材质量简易鉴别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公告[J].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中国标准化, 2021(01)
- [2]对塑料管道企业有关工艺问题的解答(二) 铝塑复合管知识[A]. 佛山市日丰企业有限公司. 天津建材(2008年第2期 总第140期), 2008(总第140期)
- [3]铝塑复合管在燃气工程中的应用[J]. 何选明,安玮,韩朝晖. 煤气与热力, 2006(05)
- [4]《塑料》期刊30周年总题录[J]. 《塑料》编辑部. 塑料, 2002(04)
- [5]铝塑复合管的应用与施工方法[J]. 周前,陈长安. 平顶山工学院学报, 2002(03)
- [6]新型管材——铝塑复合管的应用[J]. 周红星.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04(02)
- [7]聚乙烯管材失效分析及寿命预测[D]. 赵梓怡. 沈阳建筑大学, 2018(04)
- [8]重庆塑胶企业营销渠道管理研究 ——以KT公司为例[D]. 王荔. 西南财经大学, 2009(S2)
- [9]湖泊环境大塑料及微塑料的表征与来源分析 ——以白马湖为例[D]. 郭锋锋.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10]铝塑管材质量简易鉴别方法[J]. 吕志龙. 建筑工人, 2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