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紧急血透时建立血管通路的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王晓萍[1](2019)在《血液透析留置针在新建自体动静脉内瘘早期穿刺中的临床效果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 分别采用血液透析留置针和普通钢针对新建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进行穿刺行血液透析治疗,明确血液透析留置针应用于新建AVF患者的临床优势。方法 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血液透析中心招募终末期肾病行AVF成形术但尚未穿刺使用的患者90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在患者AVF成熟之后,研究组采用血液透析留置针进行AVF穿刺行血液透析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钢针穿刺行血液透析治疗。两组患者连续利用AVF行血液透析治疗4周(共12次AVF穿刺),比较两组患者首次穿刺成功率、血肿发生率、患者舒适度、静脉压等差异;在对新建AVF穿刺前和穿刺行血液透析4周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分别对两组患者AVF流量、血管内径进行检测,比较两组患者AVF流量的差异以及两组患者AVF血管狭窄、血栓形成、内瘘闭塞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在对新建AVF穿刺前和穿刺行血液透析4周后,检测患者AVF静脉端外周血清中碱性成纤维样生长因子(basic-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水平。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各有44例患者完成研究及随访。对新建AVF进行穿刺行血液透析4周后,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首次穿刺成功率分别为96.59%和97.54%,两者无统计学差异(χ2=0.831,P=0.362);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在穿刺过程中血肿发生率分别为2.27%和6.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48,P=0.616);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在穿刺成功后行血液透析时发生血肿比率分别为2.27%和2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32,P<0.001);研究组患者行穿刺时的数字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疼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2.35±0.38 VS 1.76±0.42,F=47.595,P<0.001);研究组患者行血液透析时的舒适度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1.97±0.59 VS 2.44±0.48,F=17.250,P<0.001);研究组患者肢体活动度评分亦显着优于对照组患者(0.66±0.28 VS 0.07±0.12,F=162.308,P<0.001)。研究组患者在完成血液透析后平均止血时间小于对照组患者(11.76±0.32min VS 11.96±0.58min,F=3.983,P=0.049)。研究组患者血液透析时的平均静脉压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92.43±7.76mmHg VS 106.99±14.84mmHg,F=33.277,P<0.001)。对照组发生内瘘失功1例(血流量<200ml/min),两组均无患者发生AVF血管闭塞。AVF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显示:两组患者AVF穿刺使用前及连续使用4周后,平均流量无明显差异;在不同时期两组患者之间的平均流量也无明显差异。在AVF穿刺使用4周后,对照组共发生血管狭窄11例,发生率25%,而研究组共发生血管狭窄6例,发生率13.64%,低于对照组患者(χ2=1.823,P=0.177);此外,对照组发现血栓形成1例(即内瘘失功患者),而研究组患者未见血栓形成。两组患者AVF穿刺使用前及连续使用4周后,外周血b-FGF水平均无明显差异;在不同时期两组患者之间的平均b-FGF水平也无明显差异。结论 与普通钢针相比,在新建AVF早期采用血液透析留置针进行穿刺,可在保证首次穿刺成功率的前提下降低透析过程中血肿发生率,增加患者舒适度,维持AVF流量,减轻血管损伤,可能可以减少血管狭窄等严重并发症发生,优势明显。
张利华[2](2019)在《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血液透析临时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危险因素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终末期肾脏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血液透析临时性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CRBSI)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危险因素,为降低感染发生率、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肾脏科住院治疗并使用临时性中心静脉导管作为血管通路行血液透析治疗的ESRD患者共388例,按是否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回顾性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SPSS18.0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年龄、性别、原发病无统计学差异。2.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和未合并糖尿病的患者CRBSI的感染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患者不同置管部位、留置时间、置管次数感染率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感染组与非感染组血液指标比较,白细胞计数、血清白蛋白、铁蛋白、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差异存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血红蛋白、血钙、血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合并糖尿病、血清白蛋白水平、置管次数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合并糖尿病、置管次数增加、营养不良是终末期肾病患者血液透析临时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危险因素。
王超[3](2017)在《158例次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术后并发症与长期通畅率》文中指出目的:评价终末期肾病患者采用人工血管建立动静脉内瘘(AVG)的长期通畅率、术后并发症及处理。方法:对2012年4月至2016年7月在本中心行AVG术的155例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术后并发症的情况和统计术后初级通畅率、辅助初级通畅率及次级通畅率。结果:本组患者共建立158例次AVG,技术成功率为100%。围术期死亡率为0,平均随访时间为18.9(356)个月。初级通畅期平均13.6(137)个月;1年初级通畅率为72.13%,1年辅助初级通畅率为83.61%,1年次级通畅率为98.36%。2年初级通畅率为43.10%,2年辅助初级通畅率为44.83%,2年次级通畅率为93.10%。随访期间内,149例患者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肢体肿胀,3.2周左右消退。55例患者发生内瘘狭窄(121例次),38例患者血栓形成(61例次)。38例患者和15例患者分别出现Ⅰ期和Ⅱ期窃血综合征。假性动脉瘤4例,感染2例。结论AVG术后并发症整体可控,经过积极处理也具有较高的次级通畅率,是无法建立AVF时重要的替代选择。但是AVG长期初期通畅率目前并不高,随访维护成本较高,在进行AVG术前应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充分告知,使其对AVG有合理的预期。
彭佺,王利君[4](2013)在《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析的护理体会》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析的护理方法,总结血液透析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60例肾衰竭患者进行血液透析的护理资料,均在患者身体、心理、饮食和建立血管通路等方面进行护理,并帮助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在治疗过程中积极预防与处理低血压和肌肉痉挛等并发症。结果经过血液透析,60例患者治疗有效率达100%。结论透析前充分准备,透析中密切观察和护理,透析后进一步做好护理工作,是血液透析取得成功的关键。
周奕菁,徐宏[5](2009)在《建立血液透析多种血管通路13年临床总结》文中提出
程妍琦[6](2008)在《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建立及护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对血液透析血管通路建立的方法及护理体会,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探讨在护理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的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42例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建立及护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通过比较分析,在实际工作中,采用动静脉内瘘98例,直接动静脉穿刺29例,颈内静脉留置导管15例。结论:每科方法各有优缺点,应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及血管条件,治疗目的等选择最有利于患者的血管通路建立方法。
戴琳峰,唐莹,刘瑾瑾[7](2007)在《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应用及护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血液透析(简称血透)过程中反复使用的血管通路其功能是否正常是保证血透患者长期高质量透析的重要环节。本文对国内外学者关于血管通路的应用及护理研究进行综述,现报道如下。
白振丽[8](2007)在《股静脉穿刺在血透中的应用和护理》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比较股静脉穿刺与直接动脉穿刺、中心静脉插管建立临时性血液透析通路的优缺点。方法30例102次血透患者均采用日本NIPRO公司产的股静脉套管针行股静脉穿刺。透析结束拔出套管压迫15-20min。观察3种临时性血管通路建立的成功率、血流量、并发症、清除率和成本费用等。结果股静脉穿刺操作简单迅速,流量可达200~300ml/min,无任何并发症,穿刺成功率达99.4%,清除率高于动脉穿刺,与中心静脉插管无明显差异,并且具有成本低,安全、简单的优点。结论股静脉直穿是血液透析建立临时性血管通路的最佳选择。
蒙清婷[9](2006)在《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选择和护理现状》文中提出
刘红勇,张运强[10](2005)在《多种血管通路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为血液透析得以顺利进行,建立有效的血管通路。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051例血透病例,采集各项数据及建立血管通路的部位、方式,比较优劣,分析成效因素。结果临时性血管通路中,颈内静脉置管184例(成功率95%)、锁骨下静脉置管26例(成功率90%)、股静脉置管20例(成功率100%);永久性血管通路539例,钛轮钉内瘘53例(手术成功率98%)、缝合内瘘484例(手术成功率96%)。比较两组之间血流量无明显差异(P>0.05),1051例患者透析后血尿素氮(Bun)、肌酐(Cr)下降率平均为70%、平均KT/V达1.55、置管组与内瘘组比较显着差别。结论急性肾衰以及过渡性血透以颈内静脉置管为首选;维持性血透应选择内瘘,最好为缝合内瘘首选。
二、紧急血透时建立血管通路的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紧急血透时建立血管通路的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血液透析留置针在新建自体动静脉内瘘早期穿刺中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一、研究设计 |
(一) 研究对象 |
1. 慢性肾功能不全(CKD5期)需行维持性血液透析诊断标准 |
2. 纳入标准 |
3. 排除标准 |
4. 伦理说明 |
(二) 研究方法 |
1. 样本量估算 |
2. 随机分组方案 |
3. 治疗方法 |
4. 透析方案 |
5. 观察指标 |
6. 技术路线 |
7. 统计分析 |
二、结果 |
(一)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
(二) 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血肿发生率及发生时间、患者满意度、止血时间、透析时静脉压比较 |
(三) 两组患者新建AVF首次穿刺前和穿刺4周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 |
(四) 两组患者新建AVF首次穿刺前和穿刺4周后,血清中bFGF水平检测 |
三、分析与讨论 |
(一) 血液透析的必要性 |
(二) 自体动静脉内瘘的优势 |
(三) 常见穿刺方法及优缺点 |
(四) 新建自体动静脉内瘘早期穿刺的特殊性 |
(五) 血液透析留置针的使用 |
(六) 不足与展望 |
1. 不足 |
2. 展望 |
(七)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表 |
附图 |
致谢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2)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血液透析临时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二章 资料和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CRBSI的诊断标准 |
3. 研究对象纳入和排除标准 |
4. 置管方法 |
5. 资料收集 |
6. 统计学方法 |
第三章 结果 |
1. 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
2. 患者置管部位、留置时间、置管次数比较 |
3. 患者相关血液指标对比 |
4. 血液透析患者临时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多因素分析 |
第四章 讨论 |
1. 年龄、性别、原发病与CRBSI的关系 |
2. 合并糖尿病与CRBSI的关系 |
3. 置管部位与CRBSI的关系 |
4. 导管留置时间与CRBSI的关系 |
5. 置管次数与CRBSI的关系 |
6. 患者相关血液指标结果分析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血透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及护理进展 |
参考文献 |
英文缩略词一览表 |
致谢 |
(3)158例次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术后并发症与长期通畅率(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4)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析的护理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透析方法 |
1.3 护理方法 |
1.3.1 常规护理 |
1.3.2 心理护埋 |
1.3.3 饮食护理 |
1.3.4 建立和保护血管通路 |
1.3.5 透析时机的选择 |
1.3.6 透析并发症的护理 |
2 结果 |
3 讨论 |
(10)多种血管通路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3.1 直接穿刺 |
3.1.1 动脉穿刺 |
3.1.2 静脉穿刺 |
3.2 动静脉分流 (外瘘) |
3.3 中心静脉置管 |
3.4 钛轮钉内瘘 |
3.5 缝合内瘘 |
四、紧急血透时建立血管通路的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血液透析留置针在新建自体动静脉内瘘早期穿刺中的临床效果观察[D]. 王晓萍.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19(08)
- [2]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血液透析临时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危险因素分析[D]. 张利华. 苏州大学, 2019(04)
- [3]158例次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术后并发症与长期通畅率[D]. 王超. 重庆医科大学, 2017(01)
- [4]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析的护理体会[J]. 彭佺,王利君. 现代医药卫生, 2013(17)
- [5]建立血液透析多种血管通路13年临床总结[J]. 周奕菁,徐宏.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9(01)
- [6]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建立及护理[J]. 程妍琦. 吉林医学, 2008(10)
- [7]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应用及护理[J]. 戴琳峰,唐莹,刘瑾瑾.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7(33)
- [8]股静脉穿刺在血透中的应用和护理[J]. 白振丽. 中国医药指南, 2007(10)
- [9]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选择和护理现状[J]. 蒙清婷.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6(06)
- [10]多种血管通路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J]. 刘红勇,张运强. 现代医院, 2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