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管道式磁力泵轴向力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司美崛,王锋[1](2021)在《多级磁力泵故障分析与改进处理》文中指出当前在化工企业公司中,液化气装车时使用的磁力泵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在最初期时会反复造成平衡盘的磨损故障问题,在下文中通过对磁力泵进行深入的原因分析,然后针对液力平衡系统进行优化,并对平衡盘出现的缺陷问题进行改进,另外还对实际的操作方法加以优化,进而确保磁力泵可以正常平稳的运行。
姜辰尧[2](2021)在《氟塑料磁力泵内流场流动特性研究》文中指出氟塑料磁力泵以电机驱动外磁转子,内、外磁转子之间的磁场力使得内磁转子跟随外磁转子同步转动,使用隔离套将内磁转子与外磁转子完全分离形成静密封结构,在结构上杜绝了介质泄露的可能,内衬的氟塑料材料,消除了磁涡流现象的同时,也极大的提高了泵的耐腐蚀性能。这使得氟塑料磁力泵在石油工业、有色金属、电镀、医药等领域被广泛使用。随着国家快速发展,环境保护的问题日渐得到国家的重视,无泄漏、耐腐蚀的氟塑料磁力泵符合国家对于环境保护的要求,因此加强对于氟塑料磁力泵的理论及性能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以CQC100-65-220型氟塑料磁力泵为研究对象,以解决其运行时存在的问题为目标,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氟塑料磁力泵内流场流动特性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以便为泵的结构优化和性能提高奠定基础、提供依据,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对主流的数值模拟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最终选择涡粘模型中的两方程模型进行计算。对ANSYS FLUENT里提供的两方程湍流模型的优缺点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SST k-ω模型作为k-ε模型和k-ω模型的混合模型,对于氟塑料磁力泵内较多小尺寸间隙流动有较好的适应性,因此最终选择SST k-ω湍流模型。(2)对氟塑料磁力泵全流场进行了定常数值模拟分析。通过仿真获得了不同流量工况下氟塑料磁力泵各主要过流部件内流场流动特性,发现泵内压力分布较为合理,平衡孔回流介质与叶轮进口介质之间的碰撞是叶轮流道内流场紊乱的主要原因。对于氟塑料磁力泵干摩擦轴承在实际运行中出现异常磨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干摩擦轴承两侧过大的压力差是产生磨损的主要原因。(3)对氟塑料磁力泵全流场进行了非定常数值模拟分析。在定常数值模拟结果的基础上,引入时间项,通过在氟塑料磁力泵内主要过流部件设置监测点的方法获得了不同流量工况下主要过流部件内的压力脉动数值。对压力脉动的分布规律进行了综合分析,发现压力脉动的频率主要受叶轮通过频率影响,叶轮流道与压水室流道及隔舌部位产生动静干涉是氟塑料磁力泵内压力脉动的主要脉动源,压力脉动经压水室高压区域由介质传播进入冷却循环流道,在传播过程中压力脉动强度会逐渐衰减。(4)氟塑料磁力泵外特性性能的实验验证。利用氟塑料磁力泵实验装置对氟塑料磁力泵在不同流量工况下的实际运行数据进行了测试和计算,对实验结果和仿真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表明仿真获得的结果是可靠的,仿真过程中忽略的容积效率、机械效率及过流部件表面粗糙度是造成仿真与实验结果之间出现误差的主要原因。
杨吉鹏[3](2020)在《基于深度学习的核泵轴向力与径向力软测量研究》文中指出核泵轴承是核电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泵轴运转时所受的轴向力和径向力会严重影响轴承使用寿命,严重时甚至会对轴承造成损坏。在役运行的核主泵系统不允许有附加的轴向力和径向力直接测量装置,因此研究出一种轴向力和径向力软测量方法对于在役运行的核主泵的安全监控与主动维护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沈阳鼓风机集团核电泵业有限公司模型泵为试验对象,以深度学习和软测量技术为理论基础,分别设计了轴向力和径向力的软测量模型。本文首先对核泵工艺、轴向力和径向力产生原因进行分析,根据经验公式以及查阅文献确定了影响轴向力的辅助变量如介质温度、流量、进出水口压力等,影响径向力的辅助变量如流量、扬程、转速等。完成了轴向力和径向力及其辅助变量的机械结构测试方案设计。其次根据轴向力和径向力特点,分别搭建了轴向力和径向力的简化卷积神经网络软测量模型结构,该模型为了更加细化参数之间关系去除了传统卷积神经网络的池化层,轴向力和径向力的模型结构均为两个连续卷积层和一个的全连接层构成,两个卷积层分别为3*3*4和2*2*4的网络结构,由于径向力的分布不均匀,径向力模型的全连接层输出要有径向力大小和角度两个神经元,因此设计轴向力和径向力模型的全连接层分别为4*3*1和4*3*2的网络结构。完成了基于LabVIEW的核主泵轴向力和径向力测控系统设计,包括轴向力和径向力数据及辅助变量的测试方案设计、连接数据库设计、数据软件滤波设计等。同时选择了适合各辅助变量的传感器型号并通过NI数据采集卡与工控机实现连接。最后对软测量模型进行仿真验证,根据误差曲线以及对常用的评价指标计算分析,结果表明简化卷积神经网络软测量模型对轴向力和径向力预测有较高的精度,可以准确地根据输入变量预测出核泵轴、径向力大小与角度,对维护核泵运行安全有重要意义。
林通,谢京,谢仁华[4](2019)在《大功率双蜗壳磁力泵流场特性数值模拟与试验》文中研究表明为研究某型号大功率双蜗壳泵内部流动特性,采用三维软件建立了原机型的全流道水体模型,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定常条件下设计工况点及非设计工况点的内部流动特性、非定常条件下设计工况点的流动特性及力学特性。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结果中的外特性与厂家提供的试验值吻合较好,在设计工况下,效率为83.14%,扬程为77.54m,运行功率为197.8kW。通过分析数值模拟结果,发现原设计机型叶轮进口处存在一定的回流现象,在出口处存在尾迹-射流现象,这两种现象都与叶片的流线型态有关,在蜗壳的第9断面处存在较为明显的旋涡现象。研究结果对于同类产品的改进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童凯[5](2019)在《一种紧凑型高速磁力泵的开发与研究》文中认为为满足车船、航天等领域的需求,解决传统离心泵因机械密封导致的泄漏、发热及磨损等问题,运用磁力驱动技术将离心泵传递动力的动密封变动为静密封,实现动力传递过程的无泄漏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课题根据某研究所委托开发合同为某新型液冷系统研究一种新型高速磁力泵,研制型号为GCB500-130。根据委托开发合同提出的技术要求,对紧凑型磁力泵进行了叶轮、蜗壳与诱导轮的水力设计,确定了隔离套和内外磁钢等零件的结构尺寸。考虑到紧凑型磁力泵蜗壳采用双蜗壳形式,设计了六种不同隔板长度的蜗壳方案,根据ANSYS-CFX软件计算结果对比不同方案下泵全流场流动状况与径向力分布,并以蜗壳方案四为例进行了加工与试验。在研究过程中,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对该蜗壳方案泵在不同工况下的流场、外特性、压力脉动特性、叶轮径向力等进行研究,同时基于Workbench软件中多场耦合的数值分析方法对泵主要过流部件叶轮、蜗壳与隔离套进行结构静力学与动力学分析,得到磁力泵内的应变分布与模态,验证了泵主要过流部件结构设计的合理性与可靠性。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总结如下:(1)根据某研究所委托开发合同提出的技术要求,设计研制了一种较大流量、高扬程、高转速的新型紧凑型高速磁力泵,具有创新性。对紧凑型磁力泵的叶轮与蜗壳进行了水力设计,对各部分零件进行了结构设计。磁力泵通过磁性联轴器传递扭矩,利用磁转矩计算经验公式求解与数值模拟的方法,确定了磁力传动部分内外磁转子的设计方案。设计过程中,将叶轮与内磁转子合为一体、隔离套与泵轴合为一体,减小了泵的体积,设计新颖。(2)新型高速磁力泵采用了双蜗壳结构,有效实现径向力平衡。分别对六种不同隔板长度的蜗壳方案构建泵全流场实体模型并划分计算域网格,通过数值计算方法对比采用不同方案蜗壳后流场的变化规律,分析改变隔板长度对泵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无隔板的蜗壳方案一,采用有隔板的蜗壳方案二至六后泵内流动得到一定改善,其中方案四至六的蜗壳使叶轮周向压力呈对称分布。除流动特性外,采用无隔板的蜗壳方案一的泵扬程在各流量工况下均为最大值,采用有隔板的蜗壳方案时,各方案下泵扬程随隔板长度增加逐渐提高。与扬程变化规律类似,隔板长度的增加使泵效率出现一定增长,而无隔板的蜗壳方案一的效率贴近方案四。以方案四蜗壳为例进行了加工与样机试验,对采用该方案后不同工况下泵内流体流动规律与泵外特性进行分析,并在高速泵试验台对泵性能进行试验评估,数值模拟与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案下泵性能满足设计要求。(3)本课题研究的紧凑型磁力泵具有较大流量、高转速的特点,为防止运行过程中泵内介质出现空化现象危害机组的正常使用,设计了一款应用于该紧凑型磁力泵的诱导轮。根据诱导轮零件图进行三维建模,通过CFX软件对单独诱导轮的流场与汽蚀情况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在诱导轮叶片表面,压力自进口至出口呈梯度增加,速度沿轮毂至轮缘逐渐提高。诱导轮发生汽蚀时汽泡自叶片进口边靠近轮缘位置逐渐向流道内发展,轻微汽蚀对诱导轮性能影响较小。(4)对泵压力脉动特性与叶轮径向力进行了研究。压力脉动计算结果表明,叶轮与蜗壳流域内的压力脉动主频分别为轴频与叶频,次主频分别为各自谐频。除叶片进口与隔舌附近区域外,有无诱导轮对压力脉动基本无影响。径向力计算结果表明,在额定工况下,相较于无隔板的蜗壳方案一,采用有隔板的蜗壳方案二至六时叶轮径向力明显减小。采用有隔板的双蜗壳形式时,叶轮径向力随隔板长度增加逐渐降低,当隔板延伸至方案五所示长度后,继续增加隔板长度基本不再改变径向力大小。(5)基于Workbench软件对紧凑型磁力泵主要过流部件进行静力学与动力学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叶轮转子体、蜗壳及隔离套的应力与变形程度随流量的减小逐渐增加,隔离套圆筒壁最大变形远小于其与外磁转子体的间距,泵运行时不同流量工况下各部件均满足力学性能要求。有预应力情况下,各部件固有频率远离主要的流动诱导激励频率,泵不易发生共振。
孙德福[6](2019)在《磁力驱动离心泵安全应用探讨》文中指出磁力驱动泵是无轴封泵的一种,近十年来应用日渐广泛,由于其结构有别于普通离心泵结构的特殊性,在应用中需要注意很多事项。将多年来从事设计、制造以及应用经验进行总结,希望能更好地推动和应用磁力泵产品,对于磁力泵设计、制造以及不断创新提供一些借鉴。
耿殿君[7](2019)在《磁力泵的使用与维护方法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磁力泵在工业传输、生产中可为设备提供动力支撑,当电动机设备外磁转子旋转时,能够穿透非磁性物质,带动内磁转子运转,实现动力的无接触传递,具有良好的密封性。驱动泵能够密封输送表面活性剂,包括重烷基苯磺酸盐。本文结合磁力泵在密封输送中的应用,探讨了磁力泵的使用与维修方法。
孙德福[8](2018)在《大流量低扬程磁力驱动离心泵工程应用实践》文中指出磁力驱动离心泵是近年来应用十分广泛的一种无密封式泵,通过工程实践总结大流量低扬程磁力驱动离心泵使用经验,对于磁力驱动离心泵工程应用,特别对于国内磁力驱动离心泵的创新和发展提供借鉴。
张立春[9](2016)在《高温应用中的磁力泵故障分析与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磁力泵采用磁力扭矩传递技术,内外磁力环通过隔离罩密封无接触,实现了彻底无泄露问题,代替了机械密封泵,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制药等行中的带有危险性腐蚀性流体的处理,解决了泄露污染问题,实现了环境保护的要求。随着国家对设备节能环保的大力提倡,磁力离心泵在工业化领域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前景良好。磁力泵在高温条件下易发生退磁、汽蚀等故障问题,这些问题当前在高温应用工艺的装置设备中不断发生,已经成为制约磁力泵发展的重要因素。论文通过分析这些高温类型的故障,结合工艺系统中的实际应用研究和产品的设计,得出导致温升过高的原因。磁力耦合器是磁力泵的核心部件,同时也是容易发生高温故障且影响度比较高的部分。因此,本文重点研究磁力泵的内部能量损耗和冷却回路温升的关系,提出了金属隔离罩涡流损失、内磁转子摩擦损失等能耗的分析计算,冷却回路最小回流量的计算及温升的解决办法。从冷却回路冲洗结构方案的对比到理论计算分析等方面,对磁力泵温度起关键影响作用的内部冷却回路进行设计研究。通过流体计算机软件对设计结果进行模拟,对冷却回路流场的流速、温度和压力进行数据计算和分析,得出设计方法和计算机数值模拟结果是一致的,验证了研究结果的有效性。本文的研究为磁力泵在工业中高温应用领域的应用及设计方面提供了一些方法,减少那些因高温而导致的故障发生,降低设备运行成本以及因设备故障而停机所造成的产量等方面的经济损失。
宋腾,潘俊,王浩浩,时光义[10](2015)在《磁力泵在煤化工行业中的应用及使用维护》文中研究表明由于大型化工企业输送易燃易爆、有毒有害介质,采用的普通泵类无法实现"零泄露"情况,故某年产50万t甲醇及20万t二甲醚的大型煤化工企业将磁力泵用于装置中,运行8 a来从未出现物料泄露事故。介绍了磁力泵的结构特点,并结合该煤化工企业磁力泵运行情况,阐述了磁力泵流量降低,泵的承载部件损坏,转子退磁的原因,以及磁力泵维护保养措施。
二、管道式磁力泵轴向力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管道式磁力泵轴向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多级磁力泵故障分析与改进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际案例的故障概况 |
2 故障分析 |
2.1 对设备的管线未能清理干净 |
2.2 泵的设计有缺陷存在 |
2.2.1 液力平衡设计缺陷 |
2.2.2 平衡盘动静环的材料不当 |
2.2.3 机泵的操作存在不足 |
3 故障处理 |
4 结语 |
(2)氟塑料磁力泵内流场流动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氟塑料磁力泵概述 |
1.3 国内外研究相关工作进展 |
1.3.1 磁力泵发展现状 |
1.3.2 磁力泵流场分析研究现状 |
1.3.3 压力脉动研究现状 |
1.4 本文主要研究思路 |
2 氟塑料磁力泵数值计算方法 |
2.1 流动控制方程 |
2.1.1 连续性方程 |
2.1.2 动量方程 |
2.1.3 能量方程 |
2.2 湍流数值模拟方法 |
2.2.1 直接数值模拟 |
2.2.2 大涡模拟方法 |
2.2.3 雷诺平均法 |
2.3 湍流模型 |
2.3.1 标准k-ε模型 |
2.3.2 RNG k-ε模型 |
2.3.3 标准k-ω模型 |
2.3.4 SST k-ω模型 |
2.4 本章小结 |
3 氟塑料磁力泵内流场定常数值模拟 |
3.1 氟塑料磁力泵水体模型 |
3.1.1 叶轮流道三维建模 |
3.1.2 压水室流道三维建模 |
3.1.3 前、后腔及冷却循环流道三维建模 |
3.1.4 全流道三维建模 |
3.2 计算设置 |
3.2.1 网格划分 |
3.2.2 边界条件与求解设置 |
3.3 氟塑料磁力泵流场定常模拟结果 |
3.3.1 氟塑料磁力泵轴截面速度场分析 |
3.3.2 氟塑料磁力泵轴截面压力场分析 |
3.3.3 氟塑料磁力泵叶轮流道速度场分析 |
3.3.4 氟塑料磁力泵叶轮流道压力场分析 |
3.3.5 氟塑料磁力泵压水室流道速度场分析 |
3.3.6 氟塑料磁力泵压水室流道压力场分析 |
3.3.7 氟塑料磁力泵叶轮压水室截面流线图 |
3.3.8 氟塑料磁力泵冷却循环流道压力场分析 |
3.3.9 氟塑料磁力泵干摩擦轴承间隙流道流场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氟塑料磁力泵内流场非定常数值模拟 |
4.1 非定常数值模拟设置 |
4.2 监测点设置 |
4.3 压力脉动分析方法 |
4.3.1 时域法 |
4.3.2 频域法 |
4.4 氟塑料磁力泵内压力脉动特性研究 |
4.4.1 叶轮流道内压力脉动特性研究 |
4.4.2 压水室流道内压力脉动特性研究 |
4.4.3 后腔流道内压力脉动特性研究 |
4.4.4 隔离套间隙流道内压力脉动特性研究 |
4.4.5 轴承间隙流道内压力脉动特性研究 |
4.4.6 泵内压力的非定常特性研究 |
4.5 本章小结 |
5 氟塑料磁力泵仿真与实验对比分析 |
5.1 氟塑料磁力泵实验设置 |
5.2 实验结果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创新点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3)基于深度学习的核泵轴向力与径向力软测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轴、径向力测试研究现状 |
1.2.2 深度学习的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核泵轴向力与径向力测试工艺原理 |
2.1 核主泵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
2.2 轴向力测试原理 |
2.2.1 轴向力产生 |
2.2.2 轴向力计算模型 |
2.3 径向力测试原理 |
2.3.1 径向力产生 |
2.3.2 径向力计算模型 |
2.4 辅助变量及轴、径向力测试 |
2.4.1 流量的测量 |
2.4.2 压力的测量 |
2.4.3 扬程的计算 |
2.4.4 轴、径向力测力装置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轴向力与径向力软测量模型建立 |
3.1 数据预处理 |
3.1.1 采集数据误差处理 |
3.1.2 数据归一化处理 |
3.2 轴向力软测量模型建立 |
3.2.1 简化卷积神经网络 |
3.2.2 轴向力软测量模型结构设计 |
3.2.3 轴向力软测量算法前向传播 |
3.2.4 轴向力软测量算法反向传播 |
3.3 径向力软测量模型建立 |
3.3.1 径向力软测量模型结构设计 |
3.3.2 径向力软测量算法前向传播 |
3.3.3 径向力软测量算法反向传播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轴向力与径向力测控系统设计 |
4.1 测控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
4.2 采集系统硬件设计 |
4.3 采集系统软件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试验结果分析 |
5.1 试验数据获取 |
5.2 预测结果分析 |
5.2.1 轴向力预测结果分析 |
5.2.2 径向力预测结果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大功率双蜗壳磁力泵流场特性数值模拟与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 双蜗壳磁力泵参数及流场计算模型处理 |
1.1 双蜗壳磁力泵参数 |
1.2 建立流体区域计算模型及网格划分 |
1.3 边界条件的设置和求解模型的选择 |
1.4 网格无关性验证 |
2 双蜗壳磁力泵数值模拟结果与分析 |
2.1 额定转速下设计工况点的内部流动特性(定常) |
2.2 额定转速下不同工况点的内部流动特性(定常) |
2.3 额定转速下设计工况点的内部流动特性(非定常) |
2.4 额定转速下设计工况点的水力特性计算(非定常) |
3 结论 |
(5)一种紧凑型高速磁力泵的开发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磁力泵研究现状 |
1.2.2 诱导轮研究现状 |
1.2.3 压力脉动研究现状 |
1.2.4 耦合分析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紧凑型磁力泵机组设计 |
2.1 叶轮水力设计 |
2.2 蜗壳水力设计 |
2.3 隔离套设计 |
2.4 磁力传动内外磁转子设计 |
2.5 紧凑型磁力泵机组结构设计 |
2.6 本章小节 |
第三章 紧凑型磁力泵内部流动分析及试验验证 |
3.1 不同隔板长度蜗壳方案介绍 |
3.2 计算模型 |
3.2.1 三维建模 |
3.2.2 网格划分 |
3.2.3 网格无关性验证 |
3.2.4 控制方程 |
3.2.5 边界条件与求解设置 |
3.3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3.4 不同蜗壳方案泵内部流场与外特性对比分析 |
3.4.1 流场对比分析 |
3.4.2 外特性对比分析 |
3.5 样机试验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紧凑型磁力泵诱导轮的设计与研究 |
4.1 诱导轮设计基本理论 |
4.1.1 诱导轮汽蚀计算 |
4.1.2 诱导轮扬程计算 |
4.1.3 诱导轮水力效率计算 |
4.1.4 诱导轮的叶型打磨 |
4.1.5 诱导轮设计计算过程 |
4.2 诱导轮流场数值模拟 |
4.2.1 诱导轮三维造型 |
4.2.2 网格划分及边界条件 |
4.2.3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4.2.4 单独诱导轮汽蚀计算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紧凑型磁力泵内部压力脉动及径向力分析 |
5.1 压力脉动分析 |
5.1.1 监测点分布 |
5.1.2 求解设置 |
5.1.3 压力脉动分析 |
5.2 叶轮径向力分析 |
5.2.1 径向力计算公式 |
5.2.2 径向力结果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紧凑型磁力泵结构体耦合分析 |
6.1 多场耦合基本理论及其控制方程 |
6.1.1 多物理场耦合分析求解理论 |
6.1.2 有限元方程 |
6.2 多场耦合分析过程概述 |
6.2.1 流固耦合分析过程 |
6.2.2 磁-热流固耦合分析过程 |
6.3 耦合设置及计算 |
6.3.1 紧凑型磁力泵过流部件材料介绍 |
6.3.2 三维模型建立与网格划分 |
6.3.3 耦合求解设置 |
6.4 耦合计算结果分析 |
6.4.1 叶轮转子应力变形分析 |
6.4.2 蜗壳应力变形分析 |
6.4.3 隔离套应力变形分析 |
6.4.4 各过流部件力学性能校核 |
6.5 紧凑型磁力泵模态分析 |
6.5.1 结构动力学运动方程 |
6.5.2 泵结构模态分析 |
6.6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研究结果与总结 |
7.2 研究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在读学位期间参与的项目 |
(6)磁力驱动离心泵安全应用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前言 |
二、磁力泵基本原理 |
三、技术选型影响 |
1. 基本参数的选择 |
2. 磁力耦合器匹配选择注意事项 |
四、设计过程 |
1. 承压壳体设计 |
2. 温度 |
3. 轴向力 |
4. 介质黏度及循环方案 |
5. 热平衡 |
6. 润滑方式 |
7. 管口载荷与底座 |
8. 平衡精度 |
9. 监控设备 |
1 0. 泵选材及磁性材料 |
五、现场施工与操作 |
1. 基础安装 |
2. 管路匹配及磁性过滤器 |
3. 电气安装 |
4. 试车过程 |
5. 异常处理 |
六、结语 |
(7)磁力泵的使用与维护方法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磁力泵概述 |
2 磁力泵的应用方法 |
3 磁力泵使用故障及维护要点 |
3.1 流量降低故障及维护 |
3.2 承载部件损坏及维护 |
3.3 转子退磁故障及维护 |
3.4 磁力泵维护及保养要点 |
4 结语 |
(8)大流量低扬程磁力驱动离心泵工程应用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前言 |
二、磁力泵基本原理 |
三、应用案例 |
1. 订单设计 |
2. 现场应用情况 |
3. 现场改造 |
4. 返厂改造过程 |
四、结语 |
(9)高温应用中的磁力泵故障分析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问题来源 |
1.2 磁力泵发展现状 |
1.3 磁力泵原理与结构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磁力泵高温应用中的常见故障 |
2.1 磁力泵常见故障及诊断方法 |
2.1.1 振动故障 |
2.1.2 温升故障 |
2.1.3 性能故障 |
2.1.4 诊断方法 |
2.2 高温引起的磁力泵故障原因 |
2.2.1 高温引起磁环退磁 |
2.2.2 高温导致介质汽蚀 |
2.2.3 液力端高温故障原因 |
2.2.4 驱动端滚动轴承高温故障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磁力泵能量损失及对温升影响 |
3.1 概述 |
3.2 磁力泵的主要能耗损失 |
3.2.1 磁涡流损耗 |
3.2.2 内磁转子的摩擦损失 |
3.3 冷却回路循环流量 |
3.4 冷却回路的温升与压力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冷却回路的设计 |
4.1 概述 |
4.2 冷却回路的设计 |
4.2.1 滑动轴承设计 |
4.2.2 回流量的计算 |
4.2.3 回流孔的尺寸设计 |
4.2.4 内循环腔内压力计算 |
4.2.5 轴向力校核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冷却回路的CFD校核 |
5.1 前处理 |
5.1.1 三维建模 |
5.1.2 网格划分 |
5.2 求解 |
5.2.1 湍流模型 |
5.2.2 控制方程 |
5.2.3 流场算法 |
5.2.4 参数设置 |
5.3 计算网格与收敛 |
5.3.1 收敛判定 |
5.3.2 网格无关性判定 |
5.4 数据计算与结果分析 |
5.4.1 温度场分析 |
5.4.2 压力场分析 |
5.4.3 速度场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本文总结 |
6.2 研究结果 |
6.3 研究展望 |
磁学单位与换算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磁力泵在煤化工行业中的应用及使用维护(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磁力泵的结构及原理 |
2 磁力泵的故障 |
2.1 流量降低 |
2.1.1 泵流道堵塞 |
2.1.2 泵的汽蚀余量≥装置汽蚀余量而发生汽蚀 |
2.1.3 泵机管道没有进行完全排空 |
2.2 泵的承载部件损坏 |
2.2.1 泵的轴向力不平衡且残余轴向力过大 |
2.2.2 泵的实际运行流量点偏离设计流量点过大 |
2.3 转子退磁 |
3 磁力泵的使用及维护保养 |
4 结语 |
四、管道式磁力泵轴向力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多级磁力泵故障分析与改进处理[J]. 司美崛,王锋. 化工管理, 2021(18)
- [2]氟塑料磁力泵内流场流动特性研究[D]. 姜辰尧. 沈阳建筑大学, 2021
- [3]基于深度学习的核泵轴向力与径向力软测量研究[D]. 杨吉鹏. 沈阳工业大学, 2020(01)
- [4]大功率双蜗壳磁力泵流场特性数值模拟与试验[J]. 林通,谢京,谢仁华. 新余学院学报, 2019(06)
- [5]一种紧凑型高速磁力泵的开发与研究[D]. 童凯. 江苏大学, 2019(02)
- [6]磁力驱动离心泵安全应用探讨[J]. 孙德福. 通用机械, 2019(03)
- [7]磁力泵的使用与维护方法分析[J]. 耿殿君. 中国设备工程, 2019(05)
- [8]大流量低扬程磁力驱动离心泵工程应用实践[J]. 孙德福. 通用机械, 2018(03)
- [9]高温应用中的磁力泵故障分析与研究[D]. 张立春. 华东理工大学, 2016(08)
- [10]磁力泵在煤化工行业中的应用及使用维护[J]. 宋腾,潘俊,王浩浩,时光义. 煤炭与化工, 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