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幸福是什么(课本剧)(论文文献综述)
汪洁[1](2021)在《基于农村儿童学习能力生长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以小学课本剧编演教学为例》文中认为如何缩小城乡教育差异,助力农村儿童成长,一直是广大农村教师探讨的话题。作者在乡村教育中尝试将课本剧编演这一实践活动与语文综合性学习有机整合,摸索出一条"听说读写"的教学新路子,以期助力农村儿童学习能力的发展。
杨莉敏[2](2021)在《中学语文神话教学德育功能探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神话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的道德规范与生存智慧,其中蕴含着的优秀的精神基因是后世民族发展之根基,其价值观念已经潜移默化地渗透在这个民族的血液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神话,并着手神话的教学研究且成果丰硕,但经笔者研究发现,当前神话的教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小学或幼儿阶段,中学阶段涉及的较少,并且多集中在学生想象力的培养研究上,而忽视了神话的其它教育功能,因此,本文拟从中学德育教学研究角度探寻神话的德育功能,旨在通过中学语文神话教学促成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论文依据新课标中教育部提出的要求,将人文性摆在教学重要位置,依托现行中学语文教材(含部编版、苏教版、北师大版、沪教版、鄂教版、鲁教版、语文版初中语文教材和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沪教版、鄂教版、鲁教版、语文版高中语文教材)选入的神话文本,在结合已有的研究基础之上,运用文献分析法、比较研究法、案例分析法,探讨中学语文神话教学于学生道德发展的实践意义,结合具体教学案例探讨实施神话德育功能的有效策略。论文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一章主要运用比较研究法,整理不同版本中学语文神话教材的选编情况。论文选取了较有代表性的七大版本教材,比较各版本教材在选编内容、年级分布、课文编排三个方面的具体异同。第二章依据《中学德育大纲》,结合中学语文教材的神话选文实例,讨论通过神话教学应当实现的思想政治、道德行为、个性心理素质和能力三个维度的德育目标;第三章着重论述在中学语文神话教学过程应当注意的问题以及具体的教学实施方法,同时附录典型教学案例供中学语文教学同仁参考。
王得玲[3](2020)在《依托课本剧提高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例谈》文中提出英语口语练习需要一定的情境练习,而课本剧就是最好的"舞台"。把课本剧介入到小学生英语口语教学中需要一定的"抓手",如过程考虑既重台前又重幕后,角色表演既重个体又重全体,印证评价既重内容又重演出,编排策划既重形成又重内容。如何把课本剧、绘本剧结合起来,如何把语文和英语的相同理念糅合起来,如何让课本剧的有效性延伸到语法教学和英语阅读教学中……英语教师应该俯下身子,从编写、排练、演出到评价,进行深耕细作的实施,关注课本剧的诸多细节,关注孩子们的英语口语实情,以此打造生机盎然的英语口语教学新时空。
沈雪梅,周雪凤[4](2020)在《以课本剧促进幼儿美育的策略——以阜阳市政府幼儿园近三年课本剧实践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每个幼儿的心中都有一颗美的种子。美育以生命的全面、和谐、自由发展为目标,帮助孩子获得一生的幸福。且幼儿时期孩子的情感感受性强,可塑性高,正是开展美育的最好时期。我园以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理论作为指导依据,对如何利用课本剧促进幼儿美育进行了相关研究。
房华[5](2020)在《戏剧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时代的发展,初中语文教学面临着种种挑战。戏剧教育与初中语文学科的融合为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并已有很多教师尝试将戏剧教育与初中语文教学相融合。戏剧教育有利于助推语文核心素养落地,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本论文从戏剧教育与语文教学的融合入手,归纳总结了戏剧与戏剧教育的概念、戏剧教育与语文等学科之关系,论述了戏剧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对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及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两方面的意义。通过设计调查问卷、编制访谈提纲,对初中语文教师及学生实施调研。通过实践调查发现,戏剧教育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融合产生了一些积极影响,即良好的教学效果得到了学校的充分肯定,有效的教学形式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精彩的戏剧表演提升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但其中也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教学内容范围不广泛、戏剧手段运用不恰当、戏剧教学评价不完善。这使戏剧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有的价值得不到充分的应用和体现。在对戏剧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现状进行探索的基础上,从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戏剧素养不够、学生阅历有限且负担沉重三个方面分析了问题存在的原因。在总结现状、吸取他人经验的基础上,尝试从非戏剧单元的戏剧教育及戏剧单元的戏剧教育两个方面,结合一些优秀案例展开研究。并在最后提出了戏剧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的改进措施:突破传统思维,更新教育理念;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素养;坚持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兴趣。试图给广大教师提供一定的借鉴,让戏剧教育更好地应用于初中语文教学中,更好地为初中语文教学服务。
余云露[6](2020)在《一位小学语文教师职业困惑的叙事研究》文中提出现代教育变革越来越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小学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启蒙者和促进者,其使命高远,责任重大。越是渴求学生成长的教师越会看到职业生活中的困扰、迷惑与不足,只有勇敢地走出职业困惑才能获得新的专业成长。因此关注小学教师,关注他们的职业困惑,显得尤为迫切。采用叙事研究的方法,倾听教师个人的声音,真正走近教师的职业困惑故事,更能反映教育真实的情境和体现实践视野中教师发展的真切意义与价值,同时也可以为读者提供一定的思考空间。本研究运用叙事研究的方法,讲述了一位小学语文教师职业困惑的故事,并探讨了这些职业困惑故事所带给我们的启示。研究主要采用访谈法、观察法、实物收集法和文献分析法等具体的研究方法获取大量的一手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编码。本文选择了一位有16年教龄且经验较为丰富的小学语文优秀教师——L老师作为研究对象,用“叙事”的方式呈现了L老师在其十余年教师生涯中所遇到的职业困惑及其如何解决职业困惑的46个系列故事,并对故事进行了更细致的梳理、归类。在此基础上,对L老师职业困惑的内容、职业困惑的解决方式及其职业困惑产生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客观的分析。研究发现,不同阶段的L老师有着不同的职业困惑,而这些职业困惑大多与教师自身有关、与学生有关、与家长有关以及与学校有关。导致L老师产生职业困惑的影响因素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内部影响因素包括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薄弱、自我认知存在局限、初期的教学实践经验不足、心理承受能力较低以及专业发展水平不高。外部影响因素则与社会环境、学校因素以及家庭因素密切相关。通过研究得到的启示:教师的“自身力量”和外部“重要力量”是L老师走出职业困惑的两个主要“力”。教师在“自身力量”上,借助自身的努力,需要拥有内驱力、成为反思者、完善学习力、学做行动者和提高沟通力以及生成研究力。同时也应该在心理上和实践中通过自身的修炼走出职业困惑。在外部“重要力量”中,重要人物和关键事件以及重点读物也会帮助教师走出职业困惑。
刘晨晨[7](2020)在《初中语文课本剧教学实践策略探析》文中研究指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强调,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语文基本能力。课本剧作为一种能有效激活学习兴趣、提升核心素养、开展合作学习的新型教学方式,在尊重语文教学与立足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践行“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使学生们在趣味中学,在学习中读,在研读中收获,真正得到知识与能力的全面发展。综观时下初中语文教学,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模式单调,教学目标功利,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探究能力、综合素养等方面得不到切实发展。基于上述现实问题的考虑,笔者立足于教学实践经历,以课本剧教学为研究对象,试图对课本剧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策略进行探析,从而推动语文学科发展、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与综合能力,实现人文教育。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首先简要概括课本剧的概念、形式与类型,然后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学习支架、多元智能理论、合作学习理论三个方面阐释课本剧的理论依据,最后分析并总结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价值特色;第二章,以湖南省两所初中的一线教师与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课堂实录等方式,汇总课本剧在教学中实际运用现状,分析课本剧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目前存在的问题;第三章,针对问卷调查发现的问题,从开发、选文、编排、表演、回评五个方面进行研究,结合具体实践案例,提出基于实际教学情况的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实践策略,同时,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根据选文标准梳理可供参考的改编篇目;论文第四章,从提升与评价两个层面入手,总结课本剧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反思建议。笔者希望本次研究可以为语文一线教师提供有效的参考,利用课本剧教学激活语文课堂,助力语文教学。
钮明菲[8](2020)在《中学古代叙事诗教学调查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有关古代叙事诗的研究成果不少,但有关古代叙事诗的教学研究却不多。叙事诗在中学课本中出现的频率很低,故对之研究也较少。现在的教学研究一般把抒情诗教学作为研究的重点,但叙事诗在中国古代文学史和中学语文教材里一直有着相对特别的地位,这种厚此薄彼的现象,不利于语文教学整体性的研究和发展。本文以部编版、人教版与苏教版中的十篇叙事诗《木兰诗》《卖炭翁》《十五从军征》《观刈麦》《石壕吏》《陌上桑》《孔雀东南飞》《氓》《琵琶行》《静女》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研究。首先明确了研究的重要性和意义,同时对诗歌教学方法、古代叙事诗、中学古代叙事诗教学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然后对古代叙事诗进行了界定、选择和分类,运用个案研究、教育观察等方法,结合对古代叙事诗教学所作的问卷调查,真实地反映当前中学古代叙事诗教学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教学实际提出古代叙事诗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的原则。在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教学目标的引领下,在思想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原则、启发性原则、量力性原则、巩固性原则等教学原则的指导下提出教学策略。课堂教学既要重视叙事诗的叙事性,分析叙事视角、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又要赏析诗歌之美,明了其寓抒情和议论于叙事的特点。希望本调查研究能为一线中学语文教师在古代叙事诗的教学上提供借鉴。
罗钰[9](2020)在《农村小学语文课本剧教学的行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源于英国的戏剧教学法逐步走进我国中小学的课堂,我国一线教师在借鉴国内外戏剧教学法的基础上,创造性开发出本土化教学法,即课本剧教学法。课本剧以课本为素材,将课文的文学性与戏剧性相融合,强调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语文素养,但笔者梳理相关文献发现,课本剧在城市中小学应用的同时却忽视了农村学校。在此背景下,本研究尝试以农村小学为研究方向,以课本剧为载体,进行课本剧教学的行动研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进而探索提升课本剧教学效果的策略。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五个部分:第一,确定选题,简要阐述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对本研究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梳理相关文献,通过对国内外的戏剧教学法文献以及国内课本剧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并结合课本剧的特点及农村的地域特征,确定研究思路、研究流程以及研究方法。第二,阐明课本剧在农村小学的应用价值,这部分结合多元智能理论和合作学习理论,阐明课本剧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理论意义,并结合农村小学的特殊性,阐述农村小学课本剧教学的实际需求。第三,阐述开展行动研究之前的准备工作,该部分主要是展开基线调查,其中包括对被试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和对教师的访谈进行整理分析,了解该农村小学语文课本剧教学的基本情况。第四,开展农村小学语文课本剧教学的行动研究,主要分两轮行动:第一轮行动主要包括对第一轮行动研究问题进行假设性分析,制定与实施行动计划,分析第一轮行动研究的典型课例,对第一轮行动研究进行总结和反思;第二轮行动包括对第二轮行动研究问题进行假设性分析,调整和实施行动计划,分析第二轮行动研究典型课例,对第二轮行动研究进行总结和反思。通过两轮行动研究后,对被试进行后测调查,进而分析被试的喜爱度、参与度、自主度的前后变化情况。最后,对两轮行动研究进行反思以及提出优化建议,该部分首先总结课本剧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其中,所取得教学效果主要包括提高了农村小学的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意识以及提升了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然后简要阐述农村小学语文应用课本剧的四步骤,即解读课文、编写剧本、排演剧本、点评表演,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农村小学语文课本剧教学的改进策略。
吕艳萍[10](2020)在《基于初中古诗文教学的传统文化认同教育实践研究 ——以奎屯市第十中学为例》文中提出中华传统文化是最古老和最具有生命力的文化,是中华文化得以生存、发展、创新、源远流长的源头活水,是中华民族能够长盛不衰,繁荣发展的力量源泉。认同、传承、弘扬和发展民族传统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统编本教材古诗文蕴含大量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基于古诗文教学对初中学生开展传统文化认同教育效果显着。本研究选取奎屯市第十中学为案例,由对第十中学学生问卷调查得知,该校学生古诗文学习主动性不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停留在思想层面,没有落实到学习和生活中。此外,多数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了解不够透彻、全面;访谈发现该校教师教学受应试教育影响大,实际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目标落实不够好。该校教师的传统文化知识积淀不足,语文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针对上述问题,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从学校发挥主体作用,家庭发挥示范作用,社会发挥引领作用三方面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实践研究。传统文化教育要立足课堂、优化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通过转变家长的传统文化教育观念,成立家长委员会等增强家庭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支持力度;此外,通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道德大讲堂”等活动,发挥市级传统文化活动的引领推动作用,为改善目前该校学生传统文化认同教育现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二、幸福是什么(课本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幸福是什么(课本剧)(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农村儿童学习能力生长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以小学课本剧编演教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一、自主挖掘,创新实施 |
(一)主体发挥 |
(二)结合生活 |
(三)真心体验 |
(四)综合联动 |
二、创设环境,发展能力 |
(一)情境表演,组织活动 |
(二)认真观察,自我表现 |
(三)围绕任务,自我品味 |
(四)准确把握,释放个性 |
三、激发动力,提升能力 |
四、搭建平台,促进合作 |
(一)设置合作表演的意境 |
(二)拓宽合作表演的渠道 |
结语 |
(2)中学语文神话教学德育功能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综述 |
三、探究的必要性 |
四、研究方法 |
五、研究的创新点 |
第一章 中学语文神话教材选编情况 |
第一节 神话在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选编统计 |
第二节 神话在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选编情况分析 |
第二章 中学语文神话教学的德育目标 |
第一节 思想政治方面 |
第二节 道德行为方面 |
第三节 个性心理素质和能力方面 |
第三章 中学语文神话的德育教学实施 |
第一节 渗透德育教学的具体方法 |
第二节 德育渗透应注意的教学问题 |
结语 |
附录1:《愚公移山》教学设计案例 |
附录2:《普罗米修斯》教学设计案例 |
附录3:《夸父逐日》教学设计案例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依托课本剧提高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例谈(论文提纲范文)
一、过程考虑既重台前又重幕后 |
二、角色表演既重个体又重全体 |
三、印证评价既重内容又重演出 |
四、编排策划既重形式又重内容 |
(5)戏剧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
三、研究方法 |
第一章 戏剧、戏剧教育与语文教学 |
第一节 戏剧与戏剧教育 |
一、戏剧 |
二、戏剧教育 |
第二节 戏剧教育与语文等学科之关系 |
一、戏剧教育与语文学科之关系 |
二、戏剧教育与其他学科之关系 |
第三节 戏剧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
一、戏剧教育有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
二、戏剧教育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
第二章 戏剧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的调查分析 |
第一节 戏剧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情况调查 |
一、师生对戏剧及戏剧教育的了解 |
二、师生自身戏剧活动经验 |
三、师生对戏剧的兴趣与态度 |
四、戏剧社团相关情况以及学校对戏剧教育的态度 |
五、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戏剧教育的实践情况 |
六、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戏剧教育对学生的影响 |
七、学生对戏剧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的希望 |
八、戏剧教育与语文教学融合面临的困难 |
第二节 戏剧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的积极影响 |
一、良好的教学效果得到了学校的充分肯定 |
二、有效的教学形式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 |
三、精彩的戏剧表演提升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
第三节 戏剧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一、戏剧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
二、戏剧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三章 戏剧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
第一节 非戏剧单元中的戏剧教育 |
一、分角色朗读 |
二、情境创设 |
三、角色扮演与转换 |
四、即兴表演 |
五、游戏教学 |
六、课本剧编演 |
第二节 戏剧单元中的戏剧教育 |
一、阅读篇目,体味感知 |
二、剧本选择,切合实际 |
三、分配角色,分工明确 |
四、合作排练,加深理解 |
五、演出戏剧,真实体验 |
六、戏剧评论,升华体验 |
七、写作迁移,丰富体验 |
第三节 戏剧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的改进措施 |
一、突破传统思维,更新教育理念 |
二、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素养 |
三、坚持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兴趣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附录一:戏剧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情况(教师卷)结果统计 |
附录二:戏剧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情况(学生卷)结果统计 |
附录三:《皇帝的新装》课本剧剧本 |
致谢 |
(6)一位小学语文教师职业困惑的叙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1.1 小学教师肩负着时代的重任 |
1.1.2 小学教师职业困惑的状况亟待关注 |
1.1.3 个人兴趣指向 |
1.2 研究意义与研究目的 |
1.2.1 研究意义 |
1.2.1.1 理论意义 |
1.2.1.2 实践意义 |
1.2.2 研究目的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外教师职业困惑的相关研究综述 |
1.3.2 国内教师职业困惑的相关研究综述 |
1.3.3 已有研究的局限性及本研究的不同之处 |
1.4 核心概念界定 |
1.4.1 小学教师 |
1.4.2 教师职业困惑 |
1.4.3 叙事研究 |
第2章 研究设计 |
2.1 研究内容 |
2.2 研究思路 |
2.3 研究方法的选择 |
2.4 获取资料的方式 |
2.4.1 访谈法 |
2.4.2 观察法 |
2.4.3 实物收集法 |
2.4.4 文献分析法 |
2.5 研究的伦理、效度和推广度 |
2.5.1 研究的伦理 |
2.5.2 研究的效度 |
2.5.3 研究的推广度 |
第3章 L老师职业困惑的系列故事 |
3.1 素描:关于L老师与N小学 |
3.2 起点:初任的我困惑重重 |
3.2.1 第一年,困惑接踵而至 |
3.2.1.1 教学成了第一道难关 |
3.2.1.2 如何找寻教师尊严? |
3.2.1.3 师生关系的“远”与“近” |
3.2.1.4 怎样面对不听话的你? |
3.2.1.5 家长这道坎儿,能否迈过去? |
3.2.2 第三年,那些深刻记忆 |
3.2.2.1 如何上好公开课? |
3.2.2.2 怎样提升教科研能力? |
3.2.2.3 教师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 |
3.2.2.4 怎样打造优质高效课堂? |
3.2.2.5 遭遇学校不公平,怎么办? |
3.3 行走:成长的我面对迷茫 |
3.3.1 第六年,问题是生长的希望 |
3.3.1.1 谁来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 |
3.3.1.2 如何处理好同事关系? |
3.3.1.3 关于学校文化的迷思 |
3.3.2 第十年,追寻困惑的轨迹 |
3.3.2.1 怎样跟上网络时代的发展? |
3.3.2.2 小学教师如何摆脱“小学教师”? |
3.3.2.3 变味的班级群,怎样回到正轨? |
3.3.2.4 小学教师就要被人瞧不起吗? |
3.4 沉淀:现在的我依旧困惑 |
3.4.1 这几年,又生新的困惑 |
3.4.1.1 发现学生早恋,怎么办? |
3.4.1.2 家长的焦虑,有解吗? |
3.4.1.3 如何转化班级后进生? |
3.4.2 如今,在困惑中不断起航 |
3.4.2.1 教材更换带来的挑战 |
3.4.2.2 一天能有四十八小时吗? |
3.4.2.3 作业需要改革吗? |
第4章 L老师职业困惑故事的分析 |
4.1 对L老师职业困惑内容的分析 |
4.1.1 与自身有关的职业困惑 |
4.1.2 与学生有关的职业困惑 |
4.1.3 与家长有关的职业困惑 |
4.1.4 与学校有关的职业困惑 |
4.2 对L老师职业困惑解决方式的分析 |
第5章 L老师产生职业困惑的影响因素 |
5.1 内部影响因素 |
5.1.1 专业理论知识薄弱 |
5.1.2 自我认知存在局限 |
5.1.3 教学实践经验不足 |
5.1.4 心理承受能力较低 |
5.1.5 专业发展水平不高 |
5.2 外部影响因素 |
5.2.1 社会环境 |
5.2.2 学校因素 |
5.2.3 家庭因素 |
第6章 叙事背后的思考:教师如何走出职业困惑 |
6.1 对教师自身力量的思考 |
6.1.1 自我努力的方向 |
6.1.1.1 内心的主动觉醒——拥有内驱力 |
6.1.1.2 成长的有力抓手——成为反思者 |
6.1.1.3 知识的有效储备——完善学习力 |
6.1.1.4 发展的快乐源泉——学做行动者 |
6.1.1.5 交流的美好艺术——提高沟通力 |
6.1.1.6 教育的不断创新——生成研究力 |
6.1.2 自我修炼中成长 |
6.1.2.1 心理上走出职业困惑 |
6.1.2.2 实践中走出职业困惑 |
6.2 对外部重要力量的思考 |
6.2.1 给予充分帮助——重要他人发挥积极作用 |
6.2.2 创造无限可能——关键事件促我不断前进 |
6.2.3 传递更多光亮——对我影响深远的重点读物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与合作教师的访谈提纲 |
附录2:与合作教师所任教班级学生的访谈提纲 |
附录3:与合作教师所任教班级家长的访谈提纲 |
附录4:学生的自由作文 |
附录5:给同学们的感谢信 |
附录6:我的田野日记选 |
附录7:图片汇集 |
附录8:致L老师的信 |
致谢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
(7)初中语文课本剧教学实践策略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与文献综述 |
第一章 课本剧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理论依据及价值特色 |
第一节 主要概念 |
第二节 特点及类型 |
一、课本剧特点 |
二、课本剧形式与类型 |
第三节 理论依据 |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学习支架 |
二、多元智能理论 |
三、合作学习理论 |
第四节 价值特色 |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活学生兴趣 |
二、落实学生主体,实现立体教学 |
三、丰富教学模式,提升核心素养 |
四、推动教师进步,转变教师角色 |
第二章 课本剧在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调查分析 |
第一节 教学现状 |
一、教师运用课本剧的教学现状调查 |
二、初中生对课本剧的态度及专业知识现状调查 |
三、初中语文教材中课本剧改编篇目资源开发现状调查 |
第二节 问题现状 |
一、开发不足,资源有限 |
二、选文不当,目标偏离 |
三、方法缺失,实施遇阻 |
四、重视缺少,发展少力 |
第三章 课本剧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
第一节 开发策略,在多方献力中推进 |
一、挖掘校内资源,优化语文教学方式 |
二、发展校外力量,多方努力整合资源 |
第二节 选文策略,在细致甄别中研读 |
一、明确选文的标准 |
二、根据不同文体选择具体课本剧形式 |
三、以部编本初中教材为例的改编篇目 |
第三节 编排策略,在用心合作中创新 |
一、采用合作探究式小组学习法 |
二、抓住中心事件,问题导向主动建构 |
三、注重人物角色分析 |
第四节 表演策略,在精彩呈现中收获 |
一、实行分组竞演,良性竞争激发学生能动性 |
二、借用科技手段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
第五节 回评策略,在交流评价中提高 |
一、评价的重要性与标准 |
二、评价的方式 |
第四章 课本剧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反思建议 |
第一节 课本剧在初中语文教学的提升建议 |
一、不断提高教师戏剧和文学素养 |
二、不断提升学生戏剧专业基础知识 |
第二节 课本剧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评价反思 |
一、评价标准准确化 |
二、评价环节层级化 |
三、评价方式立体化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课本剧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现状调查(教师版) |
附录2 课本剧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现状调查(学生版) |
致谢 |
(8)中学古代叙事诗教学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的重要性和意义 |
一、研究的重要性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综述 |
一、国内研究综述 |
二、国外研究综述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一、个案研究法 |
二、教育观察法 |
三、教育调查法 |
第一章 古代叙事诗的界定、选择和类别 |
第一节 古代叙事诗的界定 |
第二节 古代叙事诗的选择 |
第三节 古代叙事诗的类别 |
第二章 中学古代叙事诗教学的现状调查 |
第一节 调查目的 |
第二节 调查对象 |
一、调查教师的选择 |
二、调查学生的选择 |
第三节 调查方式与内容 |
一、调查方式 |
二、调查内容 |
第四节 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
一、师生对古代叙事诗的兴趣 |
二、学生对古代叙事诗的学习行为倾向 |
三、教师对古代叙事诗的教学行为倾向 |
第三章 中学古代叙事诗教学的调查结果总结 |
第一节 把叙事诗当成了文言文来教 |
第二节 叙事诗教学方式的模式化 |
第三节 叙事诗教学脱离文本 |
第四章 中学古代叙事诗教学设计 |
第一节 对古代叙事诗教学目标的认识 |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 |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 |
三、审美鉴赏与创造 |
四、文化传承与理解 |
第二节 古代叙事诗教学设计的原则 |
一、思想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原则 |
二、启发性原则 |
三、量力性原则 |
四、巩固性原则 |
第三节 古代叙事诗教学策略 |
一、带领学生体味诗歌之美 |
二、引导学生学习古代叙事诗的叙事视角 |
三、探讨诗的叙事性 |
四、寓抒情和议论于叙事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9)农村小学语文课本剧教学的行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一、学科知识与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 |
二、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现实需要 |
三、小学生思维发展的主观特点 |
四、笔者的实习经历和兴趣 |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第三节 理论基础 |
一、多元智能理论 |
二、合作学习理论 |
第四节 核心概念的界定 |
一、课本剧 |
二、角色扮演 |
第五节 文献综述 |
一、国外相关文献的研究 |
二、国内相关文献研究 |
三、对国内外研究的简要评述 |
第六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对象与参与人员 |
二、研究流程 |
三、资料收集 |
四、主要研究方法 |
五、研究创新之处 |
第一章 课本剧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
第一节 课本剧辅助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价值 |
一、优化学生各项智能 |
二、增强学生主体意识 |
三、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
第二节 农村小学语文课本剧教学的实际需求 |
一、农村教师方面 |
二、农村学生方面 |
三、农村学校方面 |
第二章 N小学语文课本剧教学的行动准备 |
第一节 小学语文课本剧教学篇目分析 |
一、篇目分布特点 |
二、篇目选材特点 |
第二节 被试前测反馈及分析 |
一、被试样本的基本情况 |
二、问卷实施 |
三、问卷结果分析 |
第三节 N小学语文教师对课本剧的看法 |
一、L教师的看法 |
二、其他教师的看法 |
第三章 N小学语文课本剧教学的行动过程 |
第一节 《穷人》课本剧教学的行动计划及实施 |
一、第一轮行动研究的目标 |
二、制定和实施行动计划 |
三、第一轮行动研究案例分析 |
四、第一轮行动研究结果反馈 |
五、第一轮行动研究小结 |
第二节 《将相和》课本剧教学的行动计划及实施 |
一、第二轮行动研究的目标 |
二、调整和实施行动计划 |
三、第二轮行动研究案例分析 |
四、第二轮行动研究结果反馈 |
五、第二轮行动研究小结 |
第三节 两轮行动研究结果分析 |
一、被试前后测对比分析 |
二、被试后测效果分析 |
三、学生课后习题检测分析 |
第四章 农村小学语文课本剧教学的行动反思及改进建议 |
第一节 农村小学语文课本剧教学的反思 |
一、提高了农村小学的教学效率 |
二、增强了农村学生的自主意识 |
三、提升了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
第二节 农村小学语文课本剧教学的简化程序 |
一、解读课文 |
二、编写剧本 |
三、排演剧本 |
四、点评表演 |
第三节 农村小学语文课本剧教学的改进建议 |
一、更新教师观念合理安排课时 |
二、简化操作程序引导灵活应用 |
三、开展小组编演鼓励全员参与 |
四、注重多元评价促进个性开发 |
五、挖掘课程特色打造学校社团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调查问卷 |
附录二 访谈提纲 |
附录三 L教师教学反思 |
附录四 课堂实录 |
附录五 课堂剪影 |
致谢 |
(10)基于初中古诗文教学的传统文化认同教育实践研究 ——以奎屯市第十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必要性 |
1.2 研究目的、内容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内容 |
1.2.3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方法及过程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过程 |
1.4 概念界定 |
1.4.1 文化 |
1.4.2 中华传统文化 |
1.4.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1.4.4 文化认同 |
1.5 文献综述 |
2 统编本初中语文古诗文选编情况及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素分析 |
2.1 统编本初中语文古诗文选编情况 |
2.1.1 选文比重增加 |
2.1.2 选文主题丰富 |
2.1.3 传统文化内容分布更广、形式更多 |
2.2 统编本初中语文古诗文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素分析 |
2.2.1 “热爱家乡、报效祖国”的家国情怀 |
2.2.2 “立己达人、兼善天下”的社会关爱 |
2.2.3 “崇德尚礼、笃志豁达”的人格修养 |
3 初中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 |
3.1 初中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现状调查 |
3.1.1 初中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现状调查概况 |
3.1.2 初中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现状调查内容及结果分析 |
3.2 初中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3.2.1 初中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存在的问题 |
3.2.2 初中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 传统文化认同教育的实践活动 |
4.1 加强学校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教育方面的主体作用 |
4.1.1 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 |
4.1.2 营造良好的校园传统文化学习氛围 |
4.2 增强家庭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教育方面的支持力度 |
4.3 发挥市级传统文化活动的引领推动作用 |
4.4 基于古诗文教学的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活动反思与总结 |
结论 |
附录 |
附录一 初中学生中国传统文化认同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二 访谈提纲 |
附录三 访谈内容呈现 |
附录四 访谈提纲 |
附录五 访谈内容呈现 |
附录六 访谈提纲 |
附录七 访谈内容呈现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四、幸福是什么(课本剧)(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农村儿童学习能力生长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以小学课本剧编演教学为例[J]. 汪洁. 求知导刊, 2021(46)
- [2]中学语文神话教学德育功能探究[D]. 杨莉敏. 贵州师范大学, 2021(11)
- [3]依托课本剧提高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例谈[J]. 王得玲. 课程教育研究, 2020(52)
- [4]以课本剧促进幼儿美育的策略——以阜阳市政府幼儿园近三年课本剧实践为例[J]. 沈雪梅,周雪凤. 家教世界, 2020(18)
- [5]戏剧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房华. 青岛大学, 2020(02)
- [6]一位小学语文教师职业困惑的叙事研究[D]. 余云露.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0)
- [7]初中语文课本剧教学实践策略探析[D]. 刘晨晨.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8]中学古代叙事诗教学调查研究[D]. 钮明菲. 江苏大学, 2020(05)
- [9]农村小学语文课本剧教学的行动研究[D]. 罗钰. 中央民族大学, 2020(01)
- [10]基于初中古诗文教学的传统文化认同教育实践研究 ——以奎屯市第十中学为例[D]. 吕艳萍. 新疆师范大学,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