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乳癌术前针吸细胞学替代检查术中切除活检的指征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山东省医学会肺癌多学科联合委员会[1](2021)在《山东省医学会肺癌多学科规范化诊疗指南》文中提出
黄海东[2](2020)在《支气管腔内超声及相关技术诊断肺周围及气道管壁外实性病变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肺癌是呼吸系统常见疾病之一,早期筛查、检测是改善肺癌整体预后的关键。肺部实性病变是呼吸系统疾病常见影像学表现之一,随着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Computor Tomography,CT)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肺部病灶被发现,病灶的良恶性确诊仍然依据病理学诊断。传统的支气管镜技术可获得中央气道腔内病灶的病理诊断,但对于肺周围病灶及气道管壁外病灶诊断率较低。支气管腔内超声(endobroncheal ultrasonography,EBUS)和相关导引技术的发展,使得借助支气管镜技术从人体自然腔道微创获得肺周围病灶及气道管壁外病灶的病理诊断成为可能,本研究收集了2013年3月至2015年8月在长海医院呼吸内科门诊就诊或住院治疗的肺周围、气道管壁外病灶患者,根据病变部位肺内不同分布,分别采用气管腔内超声为基础的综合导引技术诊断肺周围实性病变、支气管腔内超声联合经典支气管针吸活检技术诊断肺段支气管管壁外实性病变和支气管镜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诊断大气道管壁外实性病灶的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诊断方法,评价各种诊断方法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第一部分支气管腔内超声为基础的综合导引技术诊断肺周围实性病变研究目的评价经支气管腔内超声为基础的多种导引技术在肺周围性实性病灶(Peripheral pulmonary lesion,PPL)诊断中的价值。研究方法对上海长海医院2013年3月至2014年11月间,94例患者的94个实性肺周围性实性病灶,采用经支气管腔内超声为基础的5组不同组合的导引技术开展肺外周病变的诊断率进行分析。结果1.综合导引技术A组(单用超声小探头)诊断率为65.0%(13/20),B组(超声小探头+引导鞘管)为75.6%(34/45),C组(超声小探头+引导鞘管+透视)为81.8%(9/11),D组(虚拟支气管镜导航+超声小探头+引导鞘管+透视)为91.7%(11/12)。2.94例患者中活检病理组织诊断性率为56.4%(53/94),结合刷检、灌洗后的诊断率为74.5%(70/94)。3.提高活检病理诊断率的因素包括:采用带鞘管的超声小探头为基础的多项导引技术联用、非下叶病灶、病灶直径>2cm、超声小探头位于病灶内部和采用静脉麻醉复合利多卡因雾化吸入。4.所有患者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1例左上叶尖后段操作出现超声小探头插入端损坏。结论1.支气管腔内超声为基础的综合导引技术诊断肺周围实性病变安全、有效。2.活检联合刷检及灌洗有助于提升诊断率。第二部分支气管腔内超声联合经典支气管针吸活检技术诊断肺段支气管管管壁外实性病变研究目的探讨采用经典经支气管镜针吸活检术(conventional 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C-TBNA)联合穿刺前支气管腔内超声径向探头法(Radial Endobronchial Ultrasound,RP-EBUS)诊断位于段支气管(第3到5级)管壁外肺实性病灶的准确性及安全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上海长海医院经胸部CT证实16例病人位于段支气管近端管外肺实性病灶16个,穿刺前先予超声径向探头探查,确认管外病灶位置后,采用经典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法穿刺病灶获取病理组织,对照外科手术后病理结果和操作中并发症开展数据分析。结果1.采用经典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联合穿刺前支气管腔内超声径向探头检查,16例组织送检病理结果证实14例病灶为恶性,其中肺腺癌8例,鳞癌4例,小细胞癌2例,2例未发现恶性病变。2.经典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联合支气管腔内超声径向探头检查的获取组织病理诊断准确率、敏感性、漏诊率分别为93.75%、87.5%、12.5%;3.2例穿刺后出血大于5ml的并发症,经支气管腔内处理即缓解。结论1.经典经支气管镜针吸活检术联合穿刺前支气管腔内超声径向探头检查可用于位于段支气管近端管外病灶的诊断。2.该方法诊断率、敏感度高,无高危并发症发生,但需注意穿刺后出血的并发症。第三部分支气管镜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诊断大气道管壁外实性病变研究目的探讨经支气管镜超声弹性成像技术(ultrasound elastography,UE)在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良恶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方法对47例2015年6月至2015年8月在上海长海医院经胸部CT扫描发现肺门或(和)纵隔淋巴结肿大患者,共78枚肿大淋巴结,在超声支气管镜检查过程中行弹性超声分型,根据颜色分布将淋巴结分为三型:Ⅰ型,非蓝色(绿色、黄色和红色)为主,Ⅱ型,部分蓝色,部分非蓝色(绿色、黄色和红色),Ⅲ型,蓝色为主;然后再行经支气管腔内超声针吸活检术(Endobronchial Ultrasound guided 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EBUS-TBNA)送检病理证实其良恶性。结果1.EBUS-TBNA后送检病理证实恶性淋巴结33枚,良性淋巴结45枚。2.78枚淋巴结超声弹性成像分型为:Ⅰ型淋巴结中,26/27(96.3%)良性,1/27(3.7%)为恶性,Ⅱ型淋巴结中,15/20(75.0%)为良性,5/20(25.0%)为恶性,Ⅲ型淋巴结中,4/31(12.9%)为良性,27/31(87.1%)为恶性。3.将Ⅰ型淋巴结定义为良性,Ⅲ型淋巴结定义为恶性,此类分法后超声弹性成像对肺门及纵隔恶性淋巴结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6.43%、86.67%、96.30%.结论1.经支气管镜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可以对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进行超声图像分型。2.经支气管镜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判断肺门及纵隔淋巴结的良恶性方面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邱鹏飞[3](2020)在《新型示踪技术引导乳腺癌内乳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显像率与适应证研究》文中提出目的 内乳淋巴结(IMLN)和腋窝淋巴结(ALN)同是乳腺淋巴引流的“第一站”淋巴结,其转移状况是确定乳腺癌分期、判断预后和制定辅助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目前,我们对乳腺癌ALN的诊断与治疗已经接近个体化水平,但IMLN的最佳处理方案尚存在争议。随着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的发展,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术(A-SLNB)已成为ALN的微创分期技术并可以指导个体化的ALN处理,但内乳前哨淋巴结活检术(IM-SLNB)远远落后于A-SLNB。尽管《NCCN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早已纳入内乳前哨淋巴结(IMSLN)的概念,但两方面原因导致IM-SLNB的临床推广应用一直存在争议:一方面,应用传统示踪剂注射技术所达到的IMSLN显像率极低(平均13%,0%~37%),一直是限制IM-SLNB的技术瓶颈;另一方面,目前指南中尚未规范IM-SLNB的适应证,临床实践和研究中仍然参照A-SLNB的经验(仅在临床ALN阴性患者中进行),很大程度上降低了 IM-SLNB的临床获益。本研究应用前期研发的“新型示踪技术”进行IM-SLNB的前瞻性多中心临床研究,验证“新型示踪技术”是否具有理想的IMSLN显像率,探索IM-SLNB在不同人群(尤其是临床ALN阳性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旨在解决IM-SLNB的技术瓶颈并规范其适应证,进一步探讨IM-SLNB对IMLN个体化诊疗的指导意义。方法 前瞻性入组2018年8月至2020年2月期间全国7家中心的591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cT1~3N0-2M0),中位年龄49(26~70)岁,研究方案通过各中心伦理委员会审批并注册“Clinicaltrials.gov”(ID:NCT03541278)。所有患者于术前2~20h采用“新型示踪技术”(双象限/乳晕周边区腺体内、大体积、超声引导)将放射性核素示踪剂(99mTc-硫胶体)注射在乳腺腺体实质内,部分患者术前30min进行SPECT或SPECT/CT淋巴显像(LSG)。术中完成乳房和腋窝手术后使用γ探测仪显像并定位IMSLN,采用经肋间路径行IM-SLNB。检出的IMSLN均需要行HE染色常规病理检查,检为阴性者行CK-19免疫组化检测以排除微小转移灶。淋巴分期按照第8版AJCC乳腺癌分期标准,辅助治疗方案参考最新版NCCN指南和St.Gallen专家共识。分析IMSLN显像率和相关因素、IMSLN分布规律、IM-SLNB相关技术指标、IMSLN转移状况和相关因素,构建预测IMSLN转移状况的Nomogram模型。对比分析不同人群(临床ALN阴性和临床ALN阳性患者)IM-SLNB对淋巴分期及治疗决策的影响。结果 IMSLN总体显像率为66.0%(390/591)(各研究中心分别为60.7%、63.6%、84.0%、73.9%、77.3%、50%和 88.2%)。IMSLN 显像率与身体质量指数(P=0.022)和核素注射至显像时间(P<0.001)显着相关,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肿瘤位置、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核素强度均无显着相关性(均P>0.05)。将核素注射至显像时间控制在1个半衰期内(≤6h)可以显着提高IMSLN显像率(75.2%vs.48.5%,P<0.001);核素注射者在经过20例的技术学习后,可熟练掌握“新型示踪技术”并获得较高的(>70%)IMSLN显像率。IM-SLNB总体成功率为97.2%(379/390)(各研究中心分别为96.5%、98.4%、98.5%、100%、100%、77.8%和 100%)。IM-SLNB 中位操作时间 7min(3min~25min),术中并发症包括、内乳血管损伤(3.2%,12/379)和壁层胸膜损伤(6.9%,26/379),仅1例(0.3%)患者出现术后少量气胸,且手术者在完成40例的学习曲线后可以熟练掌握该项技术操作。IMSLN检出667枚,中位2枚/人(1~8枚/人),分布在第1~4肋间(依次占比33.9%、36.0%、24.9%、5.2%)。接受LSG与否不影响IM-SLNB的术中显像率(68.7%vs.63.8%,P=0.213)、成功率(96.7%vs.97.6%,P=0.620)和检出数目(P=0.251)。本研究379例IM-SLNB患者中IMSLN总体转移率为20.1%,临床ALN阳性患者显着高于临床ALN阴性患者(37.7%vs.11.7%,P<0.001)。共检获104枚阳性IMSLN(宏转移95枚、微转移9枚),中位1枚/人(1~7枚/人),分布在第1~4肋间(依次占比37.5%、35.6%、21.2%和5.8%)。单因素分析显示:IMSLN转移与肿瘤大小、肿瘤位置、组织学分级和ALN阳性数目显着相关(P<0.05),与年龄、IMSLN数目、病理类型和分子亚型无显着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P=0.028)、肿瘤位置(P<0.001)和ALN阳性数目(P<0.001)是IMSLN转移的独立预测指标。使用肿瘤大小、肿瘤位置、组织学分级和ALN阳性数目4个因素构建IMSLN转移预测模型的Nomogram,其预测能力良好且优于单纯依靠 ALN 阳性数目(AUC:0.860 vs.0.804,P<0.001)。IM-SLNB通过明确IMLN诊断可以优化全部379例患者的淋巴分期。总体人群中,IM-SLNB可以使20.1%(76/379)患者的淋巴分期升阶梯,使1.6%(6/379)患者的系统辅助治疗策略发生改变,并为52.2%(198/379)的患者提供重要的放射治疗参考信息。临床ALN阴性亚组中,IM-SLNB使30例(11.7%)患者的淋巴分期升阶梯,使6例(2.3%)患者的系统辅助治疗策略发生改变,并可以影响76例(29.6%)患者的放射治疗决策。临床ALN阳性亚组中,IM-SLNB使46例(37.7%)患者的淋巴分期升阶梯,未使系统辅助治疗策略发生改变,但可以影响122例(100%)患者的放射治疗决策。结论“新型示踪技术”引导乳腺癌IM-SLNB微创诊断技术可以有效评估IMLN转移状况,并指导精准的淋巴分期和辅助治疗策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技术可行性:“新型示踪技术”具有较高的IMSLN显像率,经全国多中心验证性研究该技术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IM-SLNB成功率高、易于掌握且并发症少,是乳腺癌的微创分期技术。(2)临床适应证:IM-SLNB不仅应在临床ALN阴性患者中进行,更应在临床ALN阳性患者中开展。我们推荐IM-SLNB可以在接受乳房切除手术患者中常规实施,并在接受保乳手术患者中选择性实施(内侧肿瘤>2cm/ALN阳性)。(3)精准分期与个体化治疗:通过IM-SLNB获得IMLN的组织学诊断,可以为乳腺癌患者提供更为精准的区域淋巴分期,尽管很少影响辅助全身治疗策略,但可以为放射治疗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赵子聪[4](2020)在《46例肺错构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治疗对比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肺错构瘤(Pulmonary hamartoma,PH)是最常见的肺良性肿瘤,其特征性影像学表现为“爆米花样钙化”,因肺错构瘤患者无特异性临床表现,特征性影像学表现较少见,部分肺错构瘤患者术前通过影像学检查不能得到明确的诊断,最终诊断仍然依赖病理检查。微创手术已成为胸外科手术的主流,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肺部病变的治疗,手术治疗既能对术前无法明确的肺错构瘤进行确诊,也是治疗肺错构瘤的重要手段。然而肺错构瘤是否需要手术尚有争议,对于无特征性影像学表现的肺错构瘤应该如何处理,手术指征及手术方式如何抉择,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问题。[目的]本文通过对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46例肺错构瘤患者的诊治情况进行分析,对肺错构瘤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进行归纳以及对微创和开胸两种手术方法的比较,总结肺错构瘤的诊治经验及体会。[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经手术治疗、术后病理确诊为肺错构瘤的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46例肺错构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将采用开胸手术的17例肺错构瘤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微创手术的29例肺错构瘤患者作为实验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24小时引流量、术后带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46例肺错构瘤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28例,男女比例为1:1.6;年龄24-72岁,平均年龄49.3岁,其中40-50岁人数最多,占50%。少数患者出现发热、咳嗽、咳痰、胸痛、胸闷、气促等症状,多数患者通过体检发现肺部病变。全部病例均为肺内型错构瘤,其中,位于左肺21例(上叶12例、下叶9例),位于右肺25例(上叶8例、中叶5例、下叶12例)。病灶直径0.4-3.3cm,其中直径<1cm 11 例,1.0-2.0cm 21 例,2.1-3.0cm 12 例,直径>3.0cm 2 例。影像学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阴影(无钙化)有13例,有钙化点者18例,有分叶者12例,有毛刺或胸膜牵拉2例,有厚壁空洞1例。术前诊断为肺错构瘤10例,肺良性肿瘤8例,肺癌9例,肺结核瘤3例,未明确性质16例,误诊率78.3%(36/46)。采用开胸手术(前外侧切口)14例、前外侧小切口(<10cm)3例、微创手术29例。采取的术式包括肿瘤单纯剥除2例,肺楔形切除39例,肺段切除2例,肺叶切除3例。开胸手术组的手术时间115.41±39.05min、术后24小时引流量302.94±141.10ml、术后带管时间49.58±14.10h、术后住院时间6.75±1.46d,而微创手术组的手术时间80.93±33.83min、术后24小时引流量180.34±91.75ml、术后带管时间41.90±6.47h、术后住院时间5.28±1.41天,均少于开胸手术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病理诊断为肺错构瘤,其中有1例合并肺癌。全部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发生,无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恢复良好,均治愈出院。[结论]1、患者发现肺错构瘤的年龄多在40-50岁,大部分患者无临床症状,有症状者不具有特异性。2、无特征性影像学表现的肺错构瘤容易与肺癌、肺结核瘤混淆,可以通过CT联合其它辅助检查进一步明确,若诊断仍有疑问,不能排除肺部恶性肿瘤者,尤其怀疑可能是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应选择手术切除病灶进行病理诊断。3、具有特征性影像学表现的肺错构瘤可以通过CT进行诊断,经影像学资料或经胸壁针吸活检诊断为肺错构瘤且无症状的患者,可以选择随访观察,有伴随症状的患者,经保守治疗无效的应手术切除。4、在肺错构瘤的治疗中,微创手术比开胸手术更有优势。
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5](2020)在《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19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制定符合中国国情、多学科共同参与的肺癌临床诊疗指南, 对规范防治措施、提高中国肺癌诊治水平起到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提高我国肺癌的诊疗水平、改善患者的预后、给各级临床医师提供专业的循证医学意见, 中华医学会组织呼吸内科、肿瘤内科、胸外科、放疗科、影像科和病理科专家, 整合近年来肺癌病理、基因检测、免疫分子标志物检测和治疗手段等方面的新进展, 并同时考虑中国的实际国情和诊治的可及性, 结合国际指南和中国国情, 制定了中国肺癌临床诊疗指南, 旨在为专业的各级临床医师提供循证、指导性意见。指南的内容覆盖肺癌的筛查、诊断、病理、治疗和随访情况等。
谭璇妮[6](2019)在《超声引导下真空辅助微创旋切活检系统在乳腺疾病诊治中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第一部分空芯针穿刺活组织检查与手术病理结果一致性的比较目的:探讨空芯针穿刺活组织检查在乳腺疾病诊治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乳腺外科收治的691例乳腺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行空芯针穿刺活组织检查及手术治疗,对比空芯针穿刺活组织检查病理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一致性。以术后病理为金标准,评估空芯针穿刺活组织检查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采用Kappa检验分析空芯针穿刺活组织检查与术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结果:空芯针穿刺活组织检查与术后病理诊断的一致率为96.0%(663/691),假阴性率为4.9%(28/571),敏感度为95.1%(543/571),特异度为100%(120/120),阳性预测值为100%(543/543),阴性预测值为81.1%(120/148),约登指数为0.951,两者一致性较高(Kappa=0.871,P<0.001)。结论:空芯针穿刺活组织检查是一种安全可靠的乳腺病灶活检方法,但有其局限性存在,在临床上很难完全避免其局限性带来的误差。第二部分超声引导下真空辅助微创旋切活检系统在乳腺疾病诊治中的应用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真空辅助微创旋切活检系统在乳腺疾病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5789例在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乳腺外科日间手术室接受了10401次超声引导下真空辅助微创旋切活检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及百分比表示,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2检验分析乳腺超声BI-RADS分级与超声引导下真空辅助微创活检结果的相关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超声引导下真空辅助微创旋切活检病理结果:良性病灶共10055个(96.67%);高危病灶共193个(1.86%),恶性病灶共153个(1.47%)。乳腺影像学报告和诊断系统(BI-RADS)2、3、4a、4b和4c级病灶分别有115个(1.12%)、8787个(84.48%)、1466个(14.09%)、30个(0.29%)、3个(0.03%)。超声BI-RADS 3、4A、4B、4C级恶性率分别为0.42%(37/8787)、7.23%(106/1466)、23.33%(7/30)、100.00%(3/3)。乳腺超声BI-RADS分级与超声引导下真空辅助微创旋切活检病理结果有显着相关性(P<0.001)。本研究中术后并发症较少,14例患者术后出血,39例患者皮肤过敏;有4569例患者(7660个病灶)于术后6个月、12个月时回院复诊,复查超声时发现176个病灶残留,残留率为2.30%(176/7660)。结论:超声引导下真空辅助微创旋切活检系统可有效、安全的切除乳腺病灶,其术后创伤小、并发症少。第三部分超声BI-RADS4A级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比较及预后分析目的:比较不同病理类型的超声BI-RADS 4A级乳腺病变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差异,并分析其中恶性患者的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031例乳腺超声BI-RADS4A级接受了1466次超声引导下真空辅助微创旋切活检术的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及百分比表示,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2检验分析超声BI-RADS 4A级乳腺病变良恶性性质相关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经超声引导下真空辅助微创旋切活检病理诊断为乳腺癌有83例患者,其中64例患者在我院接受后续治疗。手术方式:保乳手术4例,全乳切除术60例。本研究中,病变直径(P=0.238)、所在位置(P=0.701)、所在象限(P=0.328)、有无钙化(P=0.568)与乳腺超声BI-RADS 4A级病变良恶性性质无关(P>0.05);患者年龄(P=0.004)与乳腺超声BI-RADS 4A级良恶性性质有关。恶性组和非恶性组对比,当患者年龄>40岁时恶性可能性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超声引导下真空辅助微创旋切活检病理诊断为乳腺癌且在我院接受后续治疗共64例患者,其中2例患者发生复发转移(1例胸壁复发,1例肝骨肺多处转移),3例患者失访,到随访截止时间无死亡病例,所有病例中位随访时间37个月(21-56个月)。结论:乳腺病变分级为超声BI-RADS 4A级的患者,当其年龄>40岁时,其恶性程度较高;对于此类患者选择超声引导下真空辅助微创旋切活检术时,临床医生操作时则应更加注意,尽量为患者留有保乳机会。
National Health Commiss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7](2019)在《乳腺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严重危害妇女的身心健康。目前,通过采用综合治疗手段,乳腺癌已成为疗效最佳的实体肿瘤之一。为进一步规范我国乳腺癌诊疗行为,提高医疗机构乳腺癌诊疗水平,改善乳腺癌患者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1乳腺癌筛查乳腺癌筛查是指通过有效、简便、经济的乳腺检查措施,在无症状妇女中识别和发现具有进展潜能的癌前病变患者以及早期浸润性癌患者,以期早
陈文新[8](2019)在《利用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预测腋窝淋巴结状态的可行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1-2017.12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和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三明第一医院共2705例女性乳腺癌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搜集了确诊年龄、手术方式、肿瘤位置、临床肿瘤大小、术后病理肿瘤大小、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临床腋窝淋巴结状况、ER、PR、ki67、Her-2表达及肿瘤多灶性、术后腋窝淋巴结状况、肿瘤病理分期、肿瘤分子分型等16个方面的数据。根据腋窝手术方式分为实验组(前哨组)和验证组(腋清组)。根据术前是否行空芯针穿刺,分别收集术前穿刺病理,及术后常规病理。同时对部分病理标本(83例)重新进行KI67检测。结果:对实验组1010例乳腺癌患者确诊年龄、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病理肿瘤大小、临床肿瘤大小、激素受体、Her-2、ki67表达、临床肿瘤位置及临床多灶性、肿瘤分子分型11个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其中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临床及病理肿块大小、激素受体、Her-2表达、ki67表达、临床多灶性、分子分型9个因素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将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临床肿块大小、激素受体、Her-2表达、ki67表达、临床多灶性7个因素,纳入多因素回归方程。分析证实病理分型、Her-2表达、Ki67表达、激素受体、临床肿瘤大小,五个因素为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预后因素。根据分析结果制作预测模型列线图,绘制实验组ROC曲线(AUC=0.725)。使用模型计算出验证组(1037例)的转移风险概率值,根据概率值画出验证组的ROC曲线(AUC=0.786)。选取预测风险中10个割点,分别计算其在不同预测风险值的情况下,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例数及敏感性、特异性、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发现该模型对于淋巴结阴性的预测较为准确,其阴性预测值均>90%,尤其对于预测转移风险较低的病例(<10%),其预测准确率较高,而对于腋窝淋巴结阳性的预测效能差。结论:1.本研究发现肿瘤大小、病理类型、ki67表达、激素受体、Her-2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相关,由此得出的预测模型对于腋窝淋巴结转移有一定的的预测作用。2.对于临床腋窝淋巴结阴性的患者,如果肿瘤较小(<20mm)、病理类型为浸润性小叶癌或者特殊类型的浸润性癌、ki67低表达,或可免于腋窝淋巴结清扫。
阮航[9](2019)在《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在纵隔囊性病变诊疗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究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对于纵隔囊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其对纵隔囊肿的治疗价值。方法:1、回顾性分析从2012年6月至2018年11月,在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呼吸与急危重症科气管镜中心因纵隔囊性病变就诊,按照入选、排除标准筛选,并完成支气管镜下针吸活检术的46患者。对于每一个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基本资料(年龄、性别、临床症状),囊性病变特征(部位、大小),囊液液基细胞学结果等。统计TBNA术后病理或细胞学结果,分析计算研究过程中的TBNA对于纵隔囊性病变的诊断阳性率及并发症等情况。2、回顾性收集并分析我院自2012年6月至2018年11月,TBNA下对于纵隔良性囊肿行囊液抽吸治疗的13例患者。对比分析治疗前后Borg呼吸困难评价量表、VAS疼痛评分、VAS咳嗽评分、纵隔囊肿直径等疗效评价指标。3、回顾性收集并分析我院自2012年6月至2018年11月,EBUS引导下行无水乙醇消融术治疗的纵隔良性囊肿患者。从其治疗有效性、可行性、安全性论述,以对EBUS引导下无水乙醇消融术治疗对于纵隔良性囊肿的治疗价值作出评价。结果:1、TBNA对纵隔囊性病变的总体诊断率为91.3%(42/46);其中对恶性肿瘤的诊断率为66.7%(2/3),对于良性病变的诊断率93.0%(40/43)。对结核的诊断率为80.0%(4/5)。2、13名患者经治疗,3个月后复查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应用相应症状评分标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纵隔良性囊肿最大直径明显减少;治疗后13例患者纵隔良性囊肿最大直径由治疗前的33.5±12.3mm减少到18.9±10.0mm(t=5.6,P<0.01)。3、8名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3个月后复查胸部CT显示8例患者中2例患者纵隔囊肿消失,6例患者治疗后纵隔囊肿最大直径减少50%。总有效率为100%,治愈率为25%。结论:1、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对于纵隔囊性病变的良恶性鉴别具有重要价值,为进一步选择临床治疗方案提供重要参考。2、对于纵隔囊肿使用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穿刺排液可以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但复发率较高,可作为一种姑息治疗手段。3、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联合无水乙醇消融术对纵隔良性囊肿患者,既缓解了临床症状,又降低了纵隔囊肿复发率,提供了一种治疗纵隔囊肿的新手段。
阮英定[10](2019)在《电视纵隔镜手术对胸部疾病的诊断价值》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电视纵隔镜手术(Video-mediastinoscopy,VMS)对胸部疾病的诊断价值及学习曲线。方法:2009年1月至2018年6月,我院胸外科单手术组连续完成111例VMS。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其中纵隔淋巴结肿大患者96例,按照手术先后分为A、B、C、D组,每组24例,根据每组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术后住院日等情况,计算出VMS的学习曲线。结果:111例患者中,男性63名,女性48名;平均年龄59(24-94)岁;全身麻醉100例,局部麻醉+基础麻醉11例;胸骨旁切口7例,胸外侧肋间切口9例,颈部切口95例。纵隔淋巴结肿大96例,良/恶性胸腔积液8例,纵隔肿物7例。全部病例确诊率96.4%。手术并发症发生率9.0%,包括术中无名动脉出血1例,术后喉返神经暂时麻痹1例,切口延期愈合7例,术后因晚期肺癌大咯血死亡1例(0.9%)。96例纵隔淋巴结病变患者,4例未获得明确诊断,确诊率为95.8%。出血量方面,A组(26.25±32.90)ml和B组(34.08±101.64)ml明显多于C组(6.58±9.99)ml和D组(8.63±9.40)ml,四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手术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住院日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针对60例患者肺癌纵隔分期,54例发现纵隔淋巴结转移,6例阴性患者经肺癌根治术得到证实。VMS肺癌纵隔分期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均为100%。结论:在肺癌分期、胸部疾病诊断等方面,VMS是安全、微创、可靠的,其用于纵隔淋巴结活检的学习曲线约为24-48例。
二、乳癌术前针吸细胞学替代检查术中切除活检的指征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乳癌术前针吸细胞学替代检查术中切除活检的指征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2)支气管腔内超声及相关技术诊断肺周围及气道管壁外实性病变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第一部分 支气管腔内超声为基础的综合导引技术诊断肺周围实性病变 |
一、前言 |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
三、结果 |
四、讨论 |
五、小结 |
第二部分 径向支气管腔内超声联合经典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诊断段支气管管壁外孤立性肺实性病变 |
一、前言 |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
三、结果 |
四、讨论 |
五、小结 |
第三部分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诊断大气道管壁外实性病变 |
一、前言 |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
三、结果 |
四、讨论 |
五、小结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 支气管腔内超声技术的临床应用及进展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工作情况 |
致谢 |
(3)新型示踪技术引导乳腺癌内乳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显像率与适应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前言 |
第一部分 基于新型示踪技术乳腺癌内乳前哨淋巴结显像率和内乳前哨淋巴结活检相关技术指标研究 |
1.1 研究背景 |
1.2 资料与方法 |
1.3 结果 |
1.4 讨论 |
第二部分 乳腺癌内乳前哨淋巴结活检术适应证和个体化诊疗的临床研究 |
2.1 研究背景 |
2.2 资料与方法 |
2.3 结果 |
2.4 讨论 |
第三部分 结论与展望 |
第四部分 综述: 乳腺癌内乳淋巴结诊断与处理的研究进展 |
4.1 背景 |
4.2 乳腺癌内乳淋巴引流模式 |
4.3 内乳淋巴结转移状况、影响因素及预后意义 |
4.4 内乳淋巴结局部区域处理 |
4.5 内乳前哨淋巴结活检术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外文论文 |
论文一 |
论文二 |
(4)46例肺错构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治疗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肺部结节的诊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6)超声引导下真空辅助微创旋切活检系统在乳腺疾病诊治中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英文摘要 |
中文摘要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空芯针穿刺活组织检查与手术病理结果一致性的比较 |
2.1 资料与方法 |
2.2 结果 |
2.3 讨论 |
第三章 超声引导下真空辅助微创旋切活检系统在乳腺疾病诊治中的临床应用 |
3.1 资料与方法 |
3.2 结果 |
3.3 讨论 |
第四章 超声BI-RADS4A级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比较及预后分析 |
4.1 资料与方法 |
4.2 结果 |
4.3 讨论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穿刺活组织检查在乳腺疾病诊治中的相关研究 |
参考文献 |
研究生期间成果及发表文章 |
致谢 |
(8)利用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预测腋窝淋巴结状态的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实验方法 |
2. 结果 |
2.1. 实验组和验证组临床病理特征对比 |
2.2. 腋窝淋巴结转移单因素分析结果 |
2.3. 腋窝淋巴结转移多因素分析结果 |
2.4. 模型在验证组淋巴转移的预测效能 |
3. 讨论 |
3.1. 年龄与ALNM的关系 |
3.2. 病理类型与ALNM的关系 |
3.3. 组织学分级与ALNM的关系 |
3.4. 原发肿瘤大小与ALNM的关系 |
3.5. 肿瘤位置与ALNM的关系 |
3.6. 激素受体和分子分型与ALNM的关系 |
3.7. Ki67 表达与ALNM的关系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在纵隔囊性病变诊疗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绪论 |
第2章 综述 |
2.1 纵隔分区及肿瘤发生 |
2.2 纵隔囊性病变的分类及特点 |
2.2.1 纵隔囊肿 |
2.2.2 纵隔内良性囊性肿瘤 |
2.2.3 纵隔肿瘤囊性变 |
2.2.4 感染性病变 |
2.3 纵隔囊性疾病的管理策略 |
2.3.1 纵隔囊性疾病的传统管理策略与争议 |
2.3.2 TBNA对纵隔囊性疾病的管理策略的补充 |
2.4 TBNA在纵隔囊性疾病诊断中的运用 |
2.4.1 常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 |
2.4.2 超声内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 |
2.5 标本处理 |
2.5.1 囊液液基细胞学分析 |
2.5.2 囊壁及囊实性成分穿刺标本 |
2.5.3 经典的肿瘤标志物 |
2.5.4 生物肿瘤标志物 |
2.5.5 其他 |
2.6 TBNA在纵隔囊肿治疗中的运用 |
2.6.1 内镜下穿刺排液 |
2.6.2 内镜下化学消融治疗 |
2.7 TBNA的安全性分析 |
2.8 总结 |
第3章 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对于鉴别纵隔囊性病变良恶性的诊断价值 |
3.1 材料和方法 |
3.1.1 设备 |
3.1.2 病例收集 |
3.1.3 实验方法 |
3.1.4 结果判定 |
3.1.5 统计学分析 |
3.2 结果分析 |
3.2.1 患者年龄及性别分布 |
3.2.2 病变位置及大小分布 |
3.2.3 临床表现 |
3.2.4 术后资料及病理结果 |
3.2.5 最终诊断及随访结果 |
3.2.6 TBNA对于纵隔囊性病变的诊断情况 |
3.2.7 术后并发症情况 |
3.3 讨论 |
3.3.1 纵隔囊性病变穿刺可行性分析 |
3.3.2 纵隔囊性病变穿刺的安全性问题 |
3.3.3 诊断结果可靠性分析 |
第4章 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对于纵隔良性囊肿的治疗价值 |
4.1 材料和方法 |
4.1.1 设备 |
4.1.2 病例收集 |
4.1.3 实验方法 |
4.1.4 评价指标及定义 |
4.1.5 统计学分析 |
4.2 结果分析 |
4.2.1 患者基本资料和纵隔囊肿特征 |
4.2.2 TBNA穿刺囊液可行性及安全性 |
4.2.3 治疗前后评价指标变化情况 |
4.3 典型病例介绍 |
4.4 讨论 |
4.4.1 纵隔囊肿的并发症 |
4.4.2 纵隔囊肿的治疗策略 |
4.4.3 内镜下治疗纵隔囊肿的局限性 |
第5章 EBUS-TBNA引导下无水乙醇消融对于纵隔良性囊肿的治疗价值 |
5.1 材料和方法 |
5.1.1 选用设备及药物 |
5.1.2 研究对象 |
5.1.3 实验方法 |
5.1.4 安全性评价 |
5.1.5 疗效评价 |
5.1.6 统计学处理 |
5.2 结果分析 |
5.2.1 患者基本信息 |
5.2.2 消融术可行性及安全性 |
5.2.3 随访及消融术有效性 |
5.3 典型病例介绍 |
5.4 讨论 |
5.4.1 EBUS-TBNA相较于其他治疗方法的优势 |
5.4.2 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10)电视纵隔镜手术对胸部疾病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一)前言 |
(二)对象与方法 |
(三)结果 |
(四)讨论 |
(五)结论 |
(六)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四、乳癌术前针吸细胞学替代检查术中切除活检的指征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山东省医学会肺癌多学科规范化诊疗指南[J]. 山东省医学会肺癌多学科联合委员会. 国际肿瘤学杂志, 2021(05)
- [2]支气管腔内超声及相关技术诊断肺周围及气道管壁外实性病变的临床研究[D]. 黄海东.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0(05)
- [3]新型示踪技术引导乳腺癌内乳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显像率与适应证研究[D]. 邱鹏飞. 山东大学, 2020(11)
- [4]46例肺错构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治疗对比分析[D]. 赵子聪. 昆明医科大学, 2020(02)
- [5]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19版)[J]. 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中华肿瘤杂志, 2020(04)
- [6]超声引导下真空辅助微创旋切活检系统在乳腺疾病诊治中的临床研究[D]. 谭璇妮.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19(03)
- [7]乳腺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J]. National Health Commiss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 2019(03)
- [8]利用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预测腋窝淋巴结状态的可行性研究[D]. 陈文新. 福建医科大学, 2019(07)
- [9]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在纵隔囊性病变诊疗中的应用[D]. 阮航. 吉林大学, 2019(11)
- [10]电视纵隔镜手术对胸部疾病的诊断价值[D]. 阮英定. 大连医科大学, 20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