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通过探索规律 达到知识升华——电控发动机检修要领(论文文献综述)
张文霞[1](2021)在《基于工作过程的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以阳泉市交通职业学校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近几年,国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大力扶持,使得其规模和占有率日益扩大,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持续高速增长,势必使得新能源汽车后市场人才的缺口越来越大,而作为培养高质量技能型人才的中等职业学校而言,适应社会发展,开设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已成为必然,而如何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为:在中等职业教育大力发展的背景下,构建出基于工作过程的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课程体系,能够尽可能提高校企合作环境下专业建设的有效性,增强学生的职业认同感,从而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技能人才。在研究过程中主要运用了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会议研讨法和个案研究法等研究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有关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构建的文献资料以及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的建设现状,为本课题提供了研究的理论依据及调查基础。针对阳泉市交通职业学校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本文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几步:通过走访多家新能源汽车企业和职业学校,进行问卷调查,了解行业发展现状、人才需求以及专业开设情况,经过统计、分析、总结,确定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目标;召开实践专家访谈会,确定新能源汽车维修的典型工作任务,整合归纳后提炼行动领域,依据中职学校新能源汽修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律,从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转化,确定该专业的课程体系,并制定出参考性的授课计划表,对学习领域进行描述;最后召开实践专家论证会,对课程体系进行论证完善。通过对阳泉市交通职业学校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希望能为山西阳泉地区新能源汽车维修行业提供高素质技能人才,为地区经济做出一定的贡献;同时,也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为其他中职学校构建专业化课程体系提供参考价值。
林昱帆[2](2020)在《基于工作岗位的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课程体系》文中提出新形势下,随着汽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对汽车维修人员的素质、知识、能力水平的需求也上升了一个重要的档次。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课程属于职业教育的核心专业,不仅是人才培养的关键,也是学习内容的重点。基于工作岗位的课程体系开发,主要是探究汽车维修企业岗位的职业能力,根据能力本位,拟定科学的教学方案,展现一体化的实训课程。在实践教学的基础上,对课程实施二次开发,达到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战略标准。因此,本文首先提出需要探究的问题,并根据相关课程的现状,针对性的制定出课程体系构建措施。
李文君[3](2020)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 ——以《电控发动机检测与维修》课程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重要的一个分支,随着我国对于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的逐步增加,职业教育在我国愈发受到重视。近年来,我国汽车保有量的进一步增加,我国汽车后市场急需大量专业的汽车维修技术人才。传统的课堂组织形式已不能适应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需求,因此,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已在职业院校当中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普及。但目前在理实一体化教学实施的过程当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些专业课教师在教学的实施过程当中,还存在角色转换不到位的现象,未能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而在教学方法的应用上,一些教师还会存在教学方法选择单一、教学方法应用不规范、没有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等现象,未能充分发挥出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的最佳效果。基于以上问题,本文在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职业教育学习理论的心理学基础进行探究,对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进行分析并归纳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的内涵和应用规范,综合考虑到了教学方法内涵、心理学基础、重点培养能力、建议应用教学过程,多环节全流程进行跟踪分析。本研究以汽车维修专业为例,对于汽车维修专业课教师及汽车维修专业学生进行了课堂教学现状的调研与分析。以《电控发动机检测与维修》课程为例,将职业教育学习理论作为理论指导,进行了理实一体化课程设计,将本文归纳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使用规范研究成果在《电控发动机检测与维修》课程中进行了教学实验,在教学实验中采用了等组前后测实验设计并辅以调查问卷,两者相结合进行分析,进一步验证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使用规范研究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最后本文通过分析得出,汽车维修专业课教师不仅要对于自身专业技术技能进行提高,也要有效提高自身教学能力,专业课教师应对于教育学、心理学相关知识进行再学习,尤其是在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中,对于教学方法的选用要根据学习情境、学生知识能力水平等进行科学的选用,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丁录[4](2020)在《A公司技能型员工培训体系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程度逐渐加深,产业结构调整日渐成熟,进而使得技能型员工供不应求,但却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纵观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现状,企业为了能够适应发展大环境,必须加强在员工管理以及培训上的重视程度。虽然近些年间,公司员工的整体培训已经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改善,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解决。例如存在缺乏系统的培训、培训制度不完善,缺乏专业的培训人员和内容等,企业与员工技能培训组织缺乏有效的协作以及整体性不强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员工培训道路的建设。本研究以A公司为研究对象,将其技能型员工的培训体系作为研究内容。对技能型员工的培训体系概念进行界定,并分析出国外具有借鉴意义的技能型员工的培训体系,阐述了我国技能型员工的培训架构方面的相关理论,形成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而后立足于A公司的技能型员工培训体系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法的方式,进一步分析了 A公司技能型员工培训现状和突出问题;上述研究结束之后,以完善A公司技能型员工培训体系为目标,基于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计划设计、培训课程、以及培训评估四个维度出发,就如何优化A公司技能型员工培训体系提出具体对策与建议。研究最后为结论与展望部分,首先总结此次研究的研究成果,并指出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展望技能型员工培训体系的发展方向。希望相关研究成果,能够为A公司或者情况与A公司类似的技能型员工培训体系优化实践工作发挥起到一定的借鉴性作用。
高志强[5](2019)在《基于信息化的《电控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设计》文中研究表明《电控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作为承前启后的课程。前期衔接《发动机机械构造》与《汽车电工电子》,后期连接《全车故障诊断与维修》等课程,课程的教学直接影响学生整体专业能力的培养。为了提高《电控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效果,笔者将课程按照企业真实工作项目进行改造,吸收"五阶"教学法内涵,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使课程的授课方式、考核模式、授课过程等从源头上进行变革,力求达到"能实战、会思考、立场稳、素质高"的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1《电控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的整体设计思路
王建华[6](2019)在《青岛市技师学院汽车专业“三位一体”技能型人才培养项目实施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科技的发展,人才需求模式也发生着根本的转变。数以万计的劳动者急需转型为技术技能型人才,因此带来的职业教育育人模式也面临着重大改革。培养高素质的设计制造一体化应用型人才,成为各个职业院校的首要目标。全国职业教育改革,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总书记与总理亲自关注职业教育改革,提出要培养技术技能型的高素质劳动者,将数以万计的劳动者转型为技术技能型人才,这与我国下一阶段的的产业转型升级与经济发展战略是密不可分的。我们经常讲的确立创新发展战略其目标虽然宏大,但内容很具体,我们国际战略转型升级下一阶段的目标,就是在经济4.0的基础上中国要从追赶型战略变为引领性战略,我国经济总量虽然已经达到了世界第二位,但仍在中低端制造业领域徘徊,在高端领域依然依赖进口,还没有形成强大竞争力,所以总书记提出我们不仅要中国创造更要中国设计,目标把我们下一个30年的发展阶段由跟随型变为引领型。由此企业、社会对技能型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求从业者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综合素养,成为具有各方面基本知识和思想素质的综合型人才。传统技能型人才教育理念,已经完全不能满足当前时代和经济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素质的需要。因此,积极探索新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进技能型人才综合素养教育,不仅对于推进职业教育理念的转变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对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和企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有着深刻的理论现实意义。本文以青岛市技师学院为案例,围绕青岛市技师学院汽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实践经验,研究分析汽车专业技能人才培养问题。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知识、技能、素养的青岛市技师学院汽车专业“三位一体”技能型人才培养项目实施研究,同时,对技工院校、职业院校的教育方式和人才培养方式进行了转变,院校根据“三位一体”人才培养项目研究的要求,对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适合本院校、地区实际情况的人才培养模式,保证培养出来的技能型人才能够真正为社会、企业所需要,真正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综合竞争力。从这个角度上讲,本研究立足促进高技能综合型人才的培养,通过教育模式的创新,促进技工院校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技工院校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竞争力,对当前的教育体制创新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最后给出了推进汽车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项目实施的保障措施。
陈方辉[7](2017)在《高职“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课程的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文中研究说明"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是高职汽车类专业核心课程,对专业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当前该课程存在教学内容选取不够合理、教学方式落后、考核方式单一等问题,对此,高职院校可对该课程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设计,对课程内容进行选取和序化,形成学习情境和任务单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完成相应工作任务,使学生掌握电控发动机检修与维护的基本技能。
郑新强[8](2017)在《工作过程导向的中职汽修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汽车产业的大繁荣、汽车后市场的大发展,汽车维修行业对技能型和技术型人才的需求大增,同时对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也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作为汽车技能人才供应的主力军,中等职业学校虽然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仍存在培养目标不明确、教学模式落后、教学评价体系单一等诸多问题,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既不能很好地适应工作岗位要求、缺乏竞争力,也没有表现出新型技能人才应有的综合素质。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以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理论为指导,对中职汽修专业的教学模式进行研究,把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思想引入到专业课程建设与教学活动中,为中职汽修专业的教学模式改革提供参考。本文着重探讨了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模式的构建问题,指出必须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总结出贴合实际的课程体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以任务驱动的行动导向教学法为基础,总结归纳出一套适合中职汽修专业的教学方法。最后以本校汽车维修专业的《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课程为例,把企业中实际的电控系统检测过程作为学习情境引入到教学中,采用工作过程导向的思维,展示了一个从任务引入到评价反馈的完整教学过程。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以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师生配合方式,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工作过程知识为教学内容,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极大地缩短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距离,从而更有利于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本课题的研究也可以为同类学校相关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朱汉楼[9](2014)在《行动导向法在中职汽修专业中的实践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汽修行业的飞速发展,市场对汽修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迫使培养汽修人才的职业学校进行不断改革与发展以适应市场的需要。本文针对传统汽修教学中的存在问题,提出了“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在充分阐述行动导向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校汽修专业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基于行动导向的汽修专业教学实践研究。通过调研,分析了各种汽修岗位应具有的职业能力,确立了行动导向培养目标。通过培养目标,构建了基于行动导向法的课程体系,并通过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对汽修专业课程进行了教学设计—实施——评价。通过教学改革,汽修专业的教学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明显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得到有效培养;教师的专业成长有了坚实的基础、教学科研有了实践的基地、教学成果有了实体的体现;同时也促进学校专业建设,紧密校企间交流和合作,深化“校企合作”的内涵,拓展了学校的方式和思路,加大了校企合作的深度。
陈焱[10](2014)在《中职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基于XX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个案》文中研究指明中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一线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和熟练劳动者为目标的教育类型,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重庆是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汽车和摩托车已经成为重庆市的支柱产业,2010年6月18日正式挂牌成立的重庆两江新区是新设立的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也是三大国家级开发区之一。两江新区的成立必将促进重庆制造业发展,尤其是汽车制造业的发展。而渝北区位于两江新区的核心,周边有长安集团、力帆汽车、恒通客车、重庆模具产业园区等汽车相关企业和基地,这就为重庆中职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本文以××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为例,为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响应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0〕9号)精神,采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对当前重庆市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需求及就业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进一步研究××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现状,揭示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缺陷,研究制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并进行试运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主要体现在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教材开发与建设、教育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与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在运行过程中主要运用评价模式进行监控,通过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业的评价,收集并反馈意见,从中发现问题并改进,不断的完善新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通过探索规律 达到知识升华——电控发动机检修要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通过探索规律 达到知识升华——电控发动机检修要领(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工作过程的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以阳泉市交通职业学校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3 研究总体设计 |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3.2 研究的技术路线 |
1.3.3 研究方法 |
1.4 本章小结 |
第2章 核心概念及研究基础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2.1.1 中等职业教育 |
2.1.2 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 |
2.1.3 课程体系 |
2.1.4 工作过程 |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2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 |
2.2.3 行动导向教学理念 |
2.3 阳泉中职教育现状 |
2.4 中职学生行为特点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新能源汽车维修行业现状调研与分析 |
3.1 新能源汽车维修行业现状调研 |
3.1.1 调研背景与目的 |
3.1.2 调研方法与调研对象 |
3.1.3 调研内容设计 |
3.2 调研结果分析 |
3.2.1 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趋势 |
3.2.2 新能源汽车企业需求分析 |
3.2.3 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建设现状 |
3.2.4 调研总结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工作过程的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
4.1 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课程体系基于工作过程构建的必要性 |
4.2 课程体系构建方法 |
4.2.1 总体思路 |
4.2.2 具体构建步骤 |
4.3 专业人才培养要求 |
4.3.1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定位 |
4.3.2 专业人才培养规格 |
4.3.3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
4.4 典型工作任务提取 |
4.5 行动领域归纳 |
4.6 学习领域转换 |
4.7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课程体系 |
4.7.1 课程体系结构设计 |
4.7.2 框架性教学计划 |
4.8 学习领域内容描述 |
4.9 分类课程考核评价 |
4.10 本章小结 |
第5章 实施保障与预期效果 |
5.1 实施保障 |
5.1.1 评估论证 |
5.1.2 完善问题 |
5.1.3 运行保障 |
5.2 预期效果 |
5.2.1 教学思想转变 |
5.2.2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 |
5.2.3 社会知名度提高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附录1 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人才需求调查问卷 |
附录2 中职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课程体系学校访谈 |
附录3 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课程体系评估问卷 |
附录4 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课程学习领域内容描述 |
(2)基于工作岗位的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课程体系(论文提纲范文)
1 问题的提出 |
2 课程现状 |
3 基于工作岗位的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课程体系构建措施 |
3.1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职业教育培养目标 |
3.2 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能力本位课程体系的构建 |
3.3 实施效果 |
4 总结 |
(3)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 ——以《电控发动机检测与维修》课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方法和思路 |
1.3.1 研究的方法 |
1.3.2 相关的技术路线 |
1.4 核心概念界定 |
1.4.1 中等职业教育 |
1.4.2 理实一体化 |
1.4.3 教学方法 |
1.4.4 《电控发动机检测与维修》课程 |
第2章 职业教育学习理论心理学基础 |
2.1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
2.2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2.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4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
2.5 杜威“做中学”教育思想 |
2.6 能力本位教育理念 |
2.7 体验学习理论 |
2.8 合作学习理论 |
第3章 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分析及使用规范研究 |
3.1 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分析 |
3.1.1 案例教学法 |
3.1.2 任务驱动法 |
3.1.3 讨论式教学法 |
3.1.4 角色扮演法 |
3.1.5 直观演示法 |
3.1.6 头脑风暴法 |
3.1.7 引导文法 |
3.1.8 小组工作法 |
3.1.9 张贴板法 |
3.2 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应用规范 |
第4章 汽车维修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现状调查及分析 |
4.1 调查目的 |
4.2 调查问卷设计 |
4.3 调查对象和方法 |
4.4 调查结果及分析 |
4.4.1 教师问卷结果及分析 |
4.4.2 学生问卷结果及分析 |
第5章 《电控发动机检测与维修》理实一体化课程分析及设计 |
5.1 《电控发动机检测与维修》课程分析 |
5.2 《电控发动机检测与维修》课程设计思路 |
5.3 《电控发动机检测与维修》课程教学设计 |
5.3.1 教学目标 |
5.3.2 教学对象 |
5.3.3 教学内容 |
5.3.4 教学资源设计 |
5.3.5 课程教学方法 |
第6章 《电控发动机检测与维修》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实验设计 |
6.1 实验对象 |
6.2 实验材料设计 |
6.2.1 《电控发动机检测与维修基础测验》的设计 |
6.2.2 《任务评价表》的设计 |
6.3 实验变量设计 |
6.3.1 自变量的选择 |
6.3.2 因变量的监测 |
6.3.3 无关变量的控制 |
第7章 《电控发动机检测与维修》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实验实施 |
7.1 实验过程 |
7.1.1 教学实验内容 |
7.1.2 理实一体化教案的编写 |
7.1.3 理实一体化教室的布置 |
7.1.4 工作页的编写 |
7.1.5 实验前测 |
7.1.6 教学实验 |
7.1.7 实验后测 |
7.2 研究的结果 |
7.2.1 电控发动机检测与维修基础测验前测结果 |
7.2.2 《电控发动机故障检测与维修》能力后测结果 |
7.2.3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第8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8.1 研究结论 |
8.2 政策建议 |
8.2.1 师资团队一体化建设 |
8.2.2 转变现有的教学理念 |
8.2.3 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
8.2.4 构建互助共赢的深度校企合作体系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附录 Ⅰ 教师调查问卷 |
附录 Ⅱ 学生问卷 |
附录 Ⅲ 电控发动机检测与维修基础测验 |
附录 Ⅳ 任务评价表 |
附录 Ⅴ 学生后测问卷 |
(4)A公司技能型员工培训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对照表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研究的理论意义 |
1.2.2 研究的实践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目标 |
1.4.2 研究主要内容 |
1.4.3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理论综述 |
2.1 培训概述 |
2.1.1 培训的定义 |
2.1.2 培训的分类和基本原则 |
2.1.3 培训的方法 |
2.1.4 培训的基本步骤 |
2.2 技能培训体系的概述 |
2.2.1 技能培训体系的概念与特征 |
2.2.2 技能培训体系的基本原则 |
2.2.3 技能培训体系的作用和意义 |
2.3 培训的理论基础 |
2.3.1 认知理论 |
2.3.2 社会学习理论 |
2.3.3 群体学习理论 |
第三章 A公司技能型员工培训体系现状分析 |
3.1 调查设计与问卷发放 |
3.1.1 调查对象与范围 |
3.1.2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发放 |
3.1.3 调查问卷的回收与分析 |
3.2 A公司技能型员工培训体系现状分析 |
3.2.1 A公司简介 |
3.2.2 A公司现行员工培训的目标 |
3.2.3 培训组织体系 |
3.2.4 培训组织制度 |
3.2.5 培训具体内容 |
3.2.6 培训具体方式 |
3.3 A公司技能员工培训体系存在的问题 |
3.3.1 培训组织体系不健全 |
3.3.2 培训制度不完善 |
3.3.3 培训内容宽泛 |
3.3.4 培训方式单一 |
第四章 A公司技能型员工培训体系的改进方案设计 |
4.1 改进方案设计思路与原则 |
4.1.1 改进方案设计思路 |
4.1.2 改进方案设计目标 |
4.1.3 改进方案设计原则 |
4.2 培训体系的改进具体方案 |
4.2.1 技能培训课程体系完善 |
4.2.2 技能培训的流程改进 |
4.2.3 技能培训组织体系改进 |
4.2.4 技能培训制度体系完善 |
4.2.5 技能培训资源配置优化 |
4.2.6 技能培训课程评估优化 |
4.3 方案实施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
4.3.1 确定评估的目标 |
4.3.2 培训评估的方法 |
4.3.3 培训主体的选择 |
4.3.4 培训主体的实施 |
4.3.5 培训结果的反馈 |
第五章 技能型员工培训改进方案实施保障措施 |
5.1 建立科学培训理念 |
5.2 增强管理层支持 |
5.3 借助协会加强企业技能交流 |
5.4 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 |
5.4.1 设置奖励机制和机会 |
5.4.2 健全员工晋升机制 |
5.5 构建学习型组织生态圈 |
5.5.1 良好培训氛围的构建 |
5.5.2 树立创新学习理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本文结论 |
6.2 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公司员工技能培训状况调査问卷 |
致谢 |
作者简介 |
(5)基于信息化的《电控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电控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的整体设计思路 |
2《电控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的主项目设计 |
3《电控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的子项目设计 |
4 实施效果 |
5 教学改进措施 |
(6)青岛市技师学院汽车专业“三位一体”技能型人才培养项目实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研究综述 |
1.2.2 研究述评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1.5 本章小结 |
2 技能型人才培养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
2.1 项目管理理论 |
2.1.1 项目管理的相关概念 |
2.1.2 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 |
2.2 职业相关理论 |
2.2.1 职业能力概述 |
2.2.2 我国的职业核心能力标准 |
2.2.3 职业素质 |
2.2.4 产学研合作教育 |
2.3 国内外技能型人才培养实践 |
2.3.1 国外培养模式 |
2.3.2 国内培养模式 |
2.4 本章小结 |
3 青岛市汽车专业技能人才培养的调查分析 |
3.1 青岛市汽车专业人才状况调研 |
3.1.1 青岛市汽车维修人员的现状 |
3.1.2 青岛市汽车企业中技能人才培养总体现状 |
3.2 青岛市技师学院汽车工程学院技能人才培养调查 |
3.2.1 办学形式及专业设置 |
3.2.2 汽车专业特点 |
3.2.3 汽车专业人才职业能力分析 |
3.3 技能型人才职业素养调研 |
3.3.1 调查目的与内容 |
3.3.2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设置 |
3.3.3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3.3.4 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汽车专业“三位一体”技能型人才培养项目设计 |
4.1 项目建设意义 |
4.1.1 学院发展需要 |
4.1.2 学生发展需要 |
4.1.3 提升办学层次的需要 |
4.1.4 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
4.2 项目的SWOT分析 |
4.2.1 优势 |
4.2.2 劣势 |
4.2.3 机遇 |
4.2.4 挑战 |
4.3 方案编制 |
4.3.1 主导思想 |
4.3.2 基本原则 |
4.3.3 项目制订 |
4.3.4 培养模式 |
4.4 汽车专业“三位一体”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推进 |
4.4.1 培养计划 |
4.4.2 课程体系 |
4.4.3 项目计划安排 |
4.4.4 资源配置 |
4.4.5 运行与管理 |
4.4.6 质量监控 |
4.4.7 质量反馈 |
4.4.8 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
4.5 本章小结 |
5 汽车专业“三位一体”技能型人才培养项目的实施及保障措施 |
5.1 改革管理体制,加强制度保障 |
5.1.1 强化汽车专业与行业之间联系 |
5.1.2 强化汽车专业科研机构建设 |
5.2 强化运行机制,积极推进一体化教学改革 |
5.2.1 深化课程改革与汽车企业的对接 |
5.2.2 创新教学管理的手段和方法 |
5.2.3 以实践为主导,加强实训环节的训练 |
5.3 优化学生管理,提高培养质量 |
5.4 提升师资建设,强化教学力量 |
5.4.1 拓宽教师引进渠道,提升教学师资力量 |
5.4.2 促进现代化多媒体教学及创建网络教学平台建设 |
5.5 整合优势资源,加强行业沟通 |
5.5.1 发挥企业优势作用,加强实习管理 |
5.5.2 建立社会化评价体系,确保可持续发展 |
5.6 服务地方发展,加强国际交流 |
5.7 注重借鉴国外典型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
5.8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7)高职“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课程的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论文提纲范文)
一、当前“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课程教学现状 |
(一) 课程定位及目标 |
(二) 课程当前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
1. 教材的教学内容选取和序化不够合理 |
2. 教学方式落后, 课堂氛围枯燥 |
3. 课程考核评价形式单一 |
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课程设计 |
(一)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职业教育理论 |
(二) 课程设计思路 |
(二) 课程内容的选取和序化 |
(三) 学习情境教学设计和实施 |
(四) 教学方法的改革 |
(五) 课程考核与评定 |
三、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设计的课程实施效果和教学反思 |
(一) 实施效果 |
(二) 教学反思 |
1. 对授课教师提出“双师”素质要求 |
2. 对实训室的建设标准要求更高 |
3. 对学生提出了更高要求 |
(8)工作过程导向的中职汽修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课题背景 |
第二节 选题意义 |
第三节 相关研究综述 |
第四节 相关概念界定 |
第五节 研究内容和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工作过程导向思想的理论基础与价值 |
第一节 工作过程导向思想的理论基础 |
第二节 工作过程导向思想的价值 |
第三章 中职学校汽修专业教学现状的调查及问题分析 |
第一节 中职学校汽修专业现状调查 |
一、中职学校汽修专业教学情况调查 |
二、汽修行业现状调查 |
三、毕业生反馈情况调查 |
四、在校生反馈情况调查 |
五、汽修专业教师情况调查 |
第二节 中职学校汽修专业现阶段存在问题分析 |
一、现有的培养目标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 |
二、现有的教学模式与职业教育规律不相适应 |
三、现有的学生评价体系与行业要求不相适应 |
第四章 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模式的构建 |
第一节 过程导向教学模式的思路构建 |
第二节 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目标 |
第三节 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程序 |
一、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构建 |
二、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实施过程 |
第四节 构建多样化的师生配合方式 |
第五节 建设全方位的教学条件 |
第五章 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模式的案例——东莞理工学校汽车维修专业 |
第一节 教学模式改革的目标 |
一、树立“开放性”的课程建设观念 |
二、构建以“自主、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教学模式 |
三、实施“多元化、过程性”的教学评价体系。 |
第二节 教学模式改革方案 |
一、制定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教学标准 |
二、在调研的基础上作课程开发 |
三、结合教学环境来设计学习情境 |
四、改变传统的学生成绩考核方式 |
第三节 《热膜式空气流量计的故障检修》的工作过程导向教学设计案例 |
一、学习情境的创设 |
二、教学环境的准备 |
三、构建教学过程 |
四、教学效果反馈 |
第四节 教学改革保障措施 |
第六章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A 中职学校汽修专业调查问卷 |
附录B 企业调查问卷 |
附录C 毕业生调查问卷 |
附录D 工作过程导向教学评价表实例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表 |
(9)行动导向法在中职汽修专业中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言 |
1.1 选题的背景 |
1.1.1 当前汽车维修业的发展 |
1.1.2 当前汽修从业人员的发展 |
1.2 当前中职汽修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1.2.1 教学理念陈旧 |
1.2.2 教学模式落后 |
1.2.3 专业教师紧缺 |
1.2.4 教学内容滞后,课程体系落后 |
1.2.5 教学方法陈旧 |
1.3 研究的目的 |
1.4 研究的方法 |
第2章 行动导向法教学的理论基础 |
2.1 国内外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现状 |
2.1.1 我国中职学校的汽修教学现状 |
2.1.2 国外学校汽修专业的教学现状 |
2.2 行动导向法的概念 |
2.3 行动导向法的基本特征 |
2.4 行动导向法与传统教学法的区别 |
2.5 实施行动导向教学的必备条件 |
2.6 行动导向法的实施过程 |
2.7 行动导向法的教学方法 |
2.7.1 案例教学法 |
2.7.2 模拟教学法 |
2.7.3 角色扮演教学法 |
2.7.6 “大脑风暴”教学法 |
2.7.7 实验教学法 |
2.8 行动导向法的作用 |
2.9 总结 |
第3章 中职汽修专业中行动导向法的教学设计 |
3.1 汽修专业调研 |
3.1.1 汽修行业现状及市场需求调研 |
3.1.2 汽修专业的职业岗位群调研 |
3.1.3 汽修行业岗位能力分析 |
3.2 行动导向法汽修专业的培养目标 |
3.3 行动导向法的中职汽修专业课程体系 |
3.3.1 行动导向法的汽修专业学制与职业资格要求 |
3.3.2 行动导向法在“校企合作”的应用 |
3.4 中职汽修专业实施行动导向法的环境设计 |
3.4.1 校内理实一体化专业教室 |
3.4.2 校外实训基地 |
3.5 行动导向下教师的角色与作用 |
3.6 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在汽修专业中的实施过程 |
3.7 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在汽修专业中的评价方法 |
3.8 总结 |
第4章 行动导向法在本校汽修教学的实践 |
4.1 项目化在汽修专业中的实践应用 |
4.2 角色扮演法在汽修专业中的实践应用 |
4.3 案例法在汽修专业中的实践应用 |
4.4 引导文法在汽修专业中的实践应用 |
4.5 模拟教学法在汽修专业中的实践应用 |
4.6 总结 |
第5章 行动导向法的汽修专业教学成效 |
5.1 提高汽修专业技能水平 |
5.1.1 行动导向法使技能通过率极高 |
5.1.2 技能大赛硕果累累 |
5.2 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显着提高 |
5.2.1 学生就业供不应求 |
5.2.2 企业单位认同度高 |
5.3 专业老师教学水平飞跃 |
5.3.1 课堂精彩,成绩斐然 |
5.3.2 汽修专业技能普通提高 |
5.3.3 教科研成果显着 |
5.4 行动导向法的推广进一步提高汽修专业建设 |
5.4.1 行动导向法的推广与市场“零”接轨 |
5.4.2 行动导向法推广课程设置为人才培养目标服务 |
5.4.3 行动导向法推广促进学校实验实训室建设 |
5.4.4 行动导向法推广给汽修专业实训基地的辐射作用 |
5.5 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 |
5.5.1 实现“双赢” |
5.5.2 资源共享,利惠双方 |
5.5.3 创建企业特色冠名班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6.2.1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6.2.2 拟解决迫切的问题 |
6.2.3 改进的策略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成果 |
参加的科研项目 |
录用和发表的论文 |
(10)中职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基于XX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个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1.1 选题的背景 |
1.1.2 选题的意义 |
1.2 研究目的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内关于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
1.3.2 国外关于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现状 |
1.3.3 国内外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分析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资料法 |
1.4.2 案例分析法 |
1.4.3 问卷调查法 |
1.4.4 访谈法 |
1.5 技术路线 |
2 ××中职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发展现状 |
2.1 行业人力资源需求调研 |
2.1.1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行业从业人员情况 |
2.1.2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行业人才需求情况 |
2.2 重庆市中职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发展现状 |
2.2.1 专业设置情况 |
2.2.2 招生与就业情况 |
2.2.3 在职人员培训情况 |
2.2.4 专业教学情况 |
2.3 ××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发展现状 |
2.3.1 培养方案与实施 |
2.3.2 课程设置与实施 |
2.3.3 教材使用情况 |
2.3.4 教学开展情况 |
2.3.5 师资队伍概况 |
2.3.6 实训实习情况 |
2.3.7 教学质量评价模式 |
3 ××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3.1 对学校现有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评价 |
3.2 存在的主要问题 |
3.2.1 课程建设与先进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不匹配 |
3.2.2 教材建设严重滞后 |
3.2.3 “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未达到预期效果 |
3.2.4 师资队伍结构有待改善 |
3.2.5 校企合作与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有待加强 |
3.3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3.3.1 课程体系建设滞后的原因 |
3.3.2 教材建设落后的原因 |
3.3.3 教学模式落后的原因 |
3.3.4 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的原因 |
3.3.5 校企合作与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弱化的原因 |
4 XX 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
4.1 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 |
4.1.1 课程性质的进一步规范 |
4.1.2 课程结构的调整与完善 |
4.2 教材开发与建设 |
4.2.1 课程性质 |
4.2.2 设计思路 |
4.2.3 课程目标 |
4.2.4 课程内容与要求 |
4.2.5 教学活动参考设计 |
4.2.6 实施建议 |
4.3 教育教学改革 |
4.3.1 为“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推行和落实提供制度保障 |
4.3.2 “五环四步”教学模式 |
4.4 师资队伍建设 |
4.4.1 教师结构及数量 |
4.4.2 各类教师素质要求 |
4.4.3 教师培养培训方式 |
4.5 校企合作与实训基地建设 |
4.5.1 校内实训基地 |
4.5.2 校外实训基地 |
4.6 改革创新点 |
5 “一订二合三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监控与评价 |
5.1 “一订二合三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过程的监督控制 |
5.1.1 教学要求 |
5.1.2 教学管理 |
5.2 “一订二合三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结果的考评 |
5.2.1 教师教学工作绩效的评价 |
5.2.2 学生学业评价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附录四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
四、通过探索规律 达到知识升华——电控发动机检修要领(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工作过程的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以阳泉市交通职业学校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为例[D]. 张文霞.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2021(09)
- [2]基于工作岗位的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课程体系[J]. 林昱帆. 时代汽车, 2020(16)
- [3]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 ——以《电控发动机检测与维修》课程为例[D]. 李文君.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2020(08)
- [4]A公司技能型员工培训体系研究[D]. 丁录.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05)
- [5]基于信息化的《电控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设计[J]. 高志强. 汽车维护与修理, 2019(18)
- [6]青岛市技师学院汽车专业“三位一体”技能型人才培养项目实施研究[D]. 王建华. 青岛科技大学, 2019(10)
- [7]高职“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课程的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J]. 陈方辉. 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 2017(02)
- [8]工作过程导向的中职汽修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研究[D]. 郑新强.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2017(01)
- [9]行动导向法在中职汽修专业中的实践研究[D]. 朱汉楼. 浙江工业大学, 2014(03)
- [10]中职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基于XX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个案[D]. 陈焱. 重庆理工大学, 2014(03)
标签: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论文; 汽车专业论文; 人才培养方案论文; 校企合作论文; 理实一体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