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改进(论文文献综述)
杨道华,李清[1](2021)在《碳还原氧化铜产物的再探究》文中研究说明"木炭还原氧化铜"是人教版化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材中的一个演示实验,按照教材中的操作反应时间过长,实验现象不明显。而改用小试管和家用喷火枪之后,微小精悍,屡试屡验。
陈家宝,侯涛[2](2021)在《基于文献探究“木炭还原氧化铜”的最佳条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木炭还原氧化铜是初中化学重要的实验,因实验所需时间较长、实验现象不明显、成功率较低、存在副反应等多种因素,而备受中学化学教师的关注。通过检索中国知网文献发现,对该实验的改进较多。基于文献资料的统计、分析,总结出该实验成功的关键点是高温、研细及干燥、混匀、反应物质量比。
张玉珍[3](2021)在《应用气体传感器探究木炭还原氧化铜的气体产物》文中研究表明设计W形管实验装置和数字化实验两组方案,分别从定性和定量角度探究"木炭还原氧化铜"反应的气体产物成分及其与反应物量的关系。通过实验证明木炭还原氧化铜的气体产物既有二氧化碳又有一氧化碳。运用无线二氧化碳传感器和一氧化碳传感器验证该反应的主要气体产物为二氧化碳,通过增加反应物氧化铜的量可以减少一氧化碳产生的量。
庄晓松,王祖浩[4](2021)在《碳还原氧化铜的最佳实验条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虽然碳还原氧化铜实验是初中化学一个较为重要的实验,但该实验成功率较低。在教学中,可以碳的干燥程度、碳的种类、碳和氧化铜的质量比、碳的颗粒度大小为研究变量,通过方差分析,并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对碳还原氧化铜的最佳实验条件进行研究。
蔡贞,陈莉[5](2021)在《演示实验“木炭还原氧化铜”的研究与改进》文中研究指明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是九年级化学中重要的演示实验。在一线教学中,该实验的现象常无法直观说明有铜生成,进而影响产物的判断以及对碳的还原性的认识。在研读相关文献并进行大量实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改进热源、药品及实验装置,实现了短时间内观察到明显现象,成功率高,且安全环保,适合课堂演示,易于推广。
李思盛,张书生[6](2021)在《碳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探索与改进》文中提出在分析碳还原氧化铜实验难以完成原因的基础上,寻找简单易行的实验方法,最终形成现象明显、操作性强的实验方案。
王权,陈宇,宁晓强[7](2021)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的一体化设计》文中认为借助物质相互转化的原理,仅在一支试管中设计了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改进后的实验利用传感器收集实验数据,培养学生严谨的证据意识;从气体制备到尾气的处理,创新实验均体现绿色化学的观念。该实验的一体化设计,药品用量少,操作简单,实验耗时短,现象明显,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提升了实验教学效果。
朱世根[8](2020)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虚拟实验的设计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环节。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发展科学探究能力,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一些易燃易爆、有毒等具有危险性的实验难以开展;有些实验因实验现象不明显而使实验效果不够好;还有些实验因耗时较长,易影响上课进度安排;有些实验因学校缺乏相应器材、实验药品较难获得而无法开展。随着教育的进步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虚拟实验作为新的教育形式而受到广泛关注。由于虚拟实验具备低成本、可重复性、不受时空限制、无污染等特点而成为改善化学实验教学的新手段;教育部也在《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实验教学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可通过综合运用观察、模拟、体验、设计、调查等多种方式丰富实验教学实施,促进传统实验教学与现代新兴科技的有机融合,切实增强实验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效果,对于因受时空限制而在现实世界中无法观察和控制的事物和现象、变化太快或太慢的过程,以及有危险性、破坏性和对环境有危害的实验,可用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呈现。本文主要对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运用虚拟实验手段来提高教学效率进行了探索研究,通过全面分析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目标与内容,将初中化学实验分为技能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探究性实验、体验性实验四类;通过分析现有常规实验中存在的不足,对适合采用虚拟实验辅助教学的化学实验进行归纳总结;通过对比目前使用较多的商用虚拟实验教学软件的优缺点,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NOBOOK虚拟实验软件,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进行了重新设计。为了验证将虚拟实验应用于实际课堂的有效性,在岳阳市第九中学进行了教学实践,通过纸笔测验、问卷调查、教师访谈三种形式来收集应用后的数据与效果反馈,结果表明,将NOBOOK虚拟实验应用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在一定程度上能弥补传统真实实验的不足、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一定效果。
刘车[9](2020)在《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的分析与改进》文中研究指明根据木炭还原氧化铜的热力学数据和反应物的特点,采用蜡烛炭黑代替木炭粉末,进一步增大了固体药品间的接触面积,使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反应速率更快,现象十分明显。
余建红[10](2020)在《新时期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的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新时期背景下对化学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化学课程改革应侧重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初中化学演示实验的教学是培养化学核心素养的重要部分。本研究结合笔者在初中化学一线教师的经验探讨通过初中化学演示实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出根据核心素养的目标优化演示实验的教学策略。全文包括了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笔者根据研读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和查阅文献资料,介绍了本文的问题提出的背景,并阐述了演示实验和化学核心素养的研究现状,以及分析了初中化学演示实验中存在的问题,例如:为了应对中考,教师忽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教实验而教实验;化学课时安排少;实验室建设少,不够健全;实验开展率不高,现象观察不明显;教师教学方式单一,创新实验偏少等。还介绍演示实验的教学对于培养初中生核心素养的重要作用。最后介绍了研究的方法。第二部分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对素养与化学素养、核心素养和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进行了界定;并对人本主义理论、学习进阶理论、多元智能理论、STSE教育理论与演示实验的相关理论作出了介绍。第三部分针对初中化学演示实验及“核心素养”设计了学生问卷和教师问卷,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主要调查演示实验的开展情况以及教师对演示实验中教学设计的化学核心素养的认识以及实施情况。第四部分根据笔者的学习和多年的初中化学教学经验提出了针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演示实验的几种优化策略,如下:改进和创新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品质;微型实验教学,传播绿色化学理念;前置先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感”;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手持技术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信息素养能力;明确实验教学目标,推进化学实验的进行;补充化学演示实验,充实演示实验的内容;开展演示实验的教学评价,促进演示实验教育质量的提高;探索开展线上演示实验的教学。设计了主要针对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4个教学案例,并用于课堂教学的实践,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第五部分为结束语,对本文的研究的结论、启示、创新、不足与展望进行了阐述。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在演示实验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积极、有效的作用。并期望能够为同行提供一点参考。
二、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改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改进(论文提纲范文)
(1)碳还原氧化铜产物的再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教材中实验的不足之处 |
二、问题的提出 |
三、实验的验证 |
(一)酒精灯加热时候,试管中的温度 |
四、实验的改进 |
(一)改进热源和反应容器 |
(二)实验器材 |
(三)实验步骤 |
五、实验与分析 |
六、总结和反思 |
(2)基于文献探究“木炭还原氧化铜”的最佳条件(论文提纲范文)
1 文献检索 |
2 改进的内容统计及相关改进描述 |
2.1 加热方式的改进 |
2.2 实验装置的改进 |
2.3 对反应物的量的改进 |
2.4 反应物来源的改进 |
2.5 对反应物的处理 |
2.6 反应物混合方式的改进 |
2.7 实验现象的描述 |
3 实验中化学反应分析 |
3.1 主要反应 |
3.2 可能发生的其他反应 |
4 统计结果的分析 |
4.1 实验成功的关键因素 |
4.2 对关键因素的分析 |
4.3 实验细节说明 |
(3)应用气体传感器探究木炭还原氧化铜的气体产物(论文提纲范文)
1 问题的提出 |
2 W形管探究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的气体产物实验 |
2.1 仪器、药品和材料 |
2.2 实验装置 |
2.3 实验步骤及现象 |
2.3.1 检验气体产物二氧化碳 |
2.3.2 检验气体产物一氧化碳 |
2.3.3 实验现象和结论 |
3 数字传感器探究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的气体产物实验 |
3.1 仪器、药品和材料 |
3.2 实验装置简介 |
3.3 实验步骤 |
3.4 实验现象及数据处理 |
4 结果分析 |
5 课堂应用 |
(4)碳还原氧化铜的最佳实验条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综述 |
1.1 反应原理分析 |
1.2 实验探究因素的确定 |
1.3 实验成功的评估指标 |
2 研究过程 |
2.1 实验方案 |
2.2 实验实施 |
2.3 分析方法 |
3 实验结果分析 |
3.1 多因素方差分析 |
3.2 碳还原氧化铜估算模型的构建 |
3.3 实验结论 |
4 讨论 |
4.1 木炭和氧化铜的总质量对实验的影响 |
4.2氧化铜的纯度对实验的影响 |
4.3实验装置的改进 |
(5)演示实验“木炭还原氧化铜”的研究与改进(论文提纲范文)
一、实验研究的缘起 |
二、实验研究的过程 |
1. 文献研究 |
2. 实践研究 |
三、实验的改进 |
1. 仪器与药品 |
2. 实验装置说明 |
3. 实验操作要点与现象 |
四、实验反思 |
(6)碳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探索与改进(论文提纲范文)
一、教材实验存在的问题 |
二、改进实验分析 |
三、结语 |
(7)“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的一体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的创新设计 |
1.1 实验用品 |
1.2 初步实验改进 |
1.3 对实验的进一步创新 |
1.4 实验证据推理 |
1.4.1 木炭和二氧化碳是否发生反应 |
1.4.2 一氧化碳和氧化铜是否发生反应 |
2 创新实验的效果评价 |
3 结语 |
(8)初中化学教学中虚拟实验的设计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国家教育信息化的要求 |
1.1.2 化学实验教学的实际需要 |
1.2 虚拟实验的应用研究概况 |
1.2.1 在国外教学中的应用情况 |
1.2.2 在我国教学中的应用情况 |
1.2.3 虚拟实验软件优缺点分析 |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第2章 理论基础与设计原则 |
2.1 理论基础 |
2.1.1 杜威“做中学”理论 |
2.1.2 学习迁移理论 |
2.1.3 最近发展区理论 |
2.2 初中化学中虚拟实验辅助教学的设计原则 |
2.2.1 能实不虚原则 |
2.2.2 虚实结合原则 |
2.2.3 相互补充原则 |
第3章 初中化学教学中虚拟实验的设计与应用分析 |
3.1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实验统计与归类 |
3.2 虚拟实验可辅助的初中化学实验总结与分析 |
3.2.1 虚拟实验可辅助的初中验证性实验 |
3.2.2 虚拟实验可辅助的初中技能性实验 |
3.2.3 虚拟实验可辅助的初中探究性实验 |
3.3 NOBOOK虚拟实验软件操作介绍 |
3.3.1 NOBOOK虚拟实验软件下载 |
3.3.2 NOBOOK化学虚拟实验使用 |
3.3.3 设计NOBOOK化学虚拟实验 |
3.4 NOBOOK虚拟实验辅助教学的教学设计流程 |
第4章 初中化学中虚拟实验教学设计应用案例 |
4.1 案例1: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
4.1.1 教学内容分析 |
4.1.2 教学设计思路 |
4.1.3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
4.1.4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中虚拟实验视频二维码 |
4.2 案例2:一氧化碳的性质 |
4.2.1 教学内容分析 |
4.2.2 教学设计思路 |
4.2.3 《一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 |
4.2.4 《一氧化碳的性质》中虚拟实验视频二维码 |
第5章 初中化学中虚拟实验教学实践结果分析 |
5.1 教学实践 |
5.2 化学成绩数据分析 |
5.3 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
5.3.1 调查问卷设计说明 |
5.3.2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5.4 教师访谈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总结 |
6.2 研究不足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实习班级学生考试成绩 |
附录2 调查问卷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致谢 |
(9)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的分析与改进(论文提纲范文)
一、分析反应原理 |
二、部分文献中的改进方法 |
三、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改进 |
1. 实验仪器及药品 |
2. 实验装置 |
3. 实验步骤 |
4. 改进后的实验现象 |
5.“异常”现象分析 |
(10)新时期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一、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
二、初中化学演示实验的重要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
二、初中化学演示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
第三节 研究的意义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问卷调查法 |
三、访谈法 |
四、实验研究法 |
第一章 内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
第二节 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的相关理论 |
第二章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演示实验的调查 |
第一节 设计调查问卷 |
第二节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
第三节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第四节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演示实验的开设情况调查 |
第三章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演示实验的策略与实践 |
第一节 基于初中化学核心素养的演示实验的优化策略 |
第二节 基于初中化学核心素养的演示实验的教学设计案例与实践 |
第三节 教学效果分析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研究的创新 |
第三节 对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的改革的启示 |
第四节 研究不足 |
第五节 研究展望 |
附录1 新时期背景下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现状调查表(学生) |
附录2 初中化学基于核心素养的化学演示实验的开展情况调查(教师) |
附录3 对照班(1班)和实验班(2班)的三个阶段的化学成绩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改进(论文参考文献)
- [1]碳还原氧化铜产物的再探究[J]. 杨道华,李清. 安徽教育科研, 2021(32)
- [2]基于文献探究“木炭还原氧化铜”的最佳条件[J]. 陈家宝,侯涛. 实验教学与仪器, 2021(09)
- [3]应用气体传感器探究木炭还原氧化铜的气体产物[J]. 张玉珍. 化学教学, 2021(07)
- [4]碳还原氧化铜的最佳实验条件研究[J]. 庄晓松,王祖浩. 实验教学与仪器, 2021(05)
- [5]演示实验“木炭还原氧化铜”的研究与改进[J]. 蔡贞,陈莉. 化学教与学, 2021(03)
- [6]碳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探索与改进[J]. 李思盛,张书生.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21(04)
- [7]“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的一体化设计[J]. 王权,陈宇,宁晓强.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21(03)
- [8]初中化学教学中虚拟实验的设计与应用[D]. 朱世根. 湖南理工学院, 2020(02)
- [9]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的分析与改进[J]. 刘车. 化学教与学, 2020(05)
- [10]新时期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的实践研究[D]. 余建红. 福建师范大学, 2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