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窦娥冤》的启迪(论文文献综述)
李海燕[1](2021)在《中国古代音乐的心理美学研究》文中认为音乐心理美学是一门对音乐进行哲学式思考的学问,是从音乐心理学角度上研究音乐审美的交叉学科,这是对传统音乐美学的一种根本性突破。它的特点在于音乐学与心理学和美学的结合,从心理学的方位来研究音乐审美,摆脱了抽象概念的捉摸不定,产生脚踏实地的学术依据。当前的音乐心理美学还没有独立、确定的概念和形成完整的研究体系。随着心理美学的发展,音乐心理美学的研究已经不限于心理实验,而进入对更为复杂的关于审美感情、审美想象、审美趣味、审美理想等的心理分析。研究内容主要围绕三个方面展开:1、研究音乐家的心理活动,音乐创作心理。2、研究音乐作品的心理逻辑,音乐表演心理。3、研究音乐欣赏心理,由此推断音乐创作所遵循的心理规律。心理美学进入我国研究者视野的时间并不长,前期探索主要集中于对西方理论和实践的借鉴与模仿,在本世纪的我国获得了进一步发展,但基于本土化音乐心理美学的系统研究,仍处于长期缺位的状态。本研究试图将中国古代朝代发展的时间作为纵向脉络,以音乐心理美学学科体系为理论基准的同时,遵循我国心理美学研究的规律及范式,展开横向的理论探究与创新构想,即对中国古代音乐的心理美学思想进行整体梳理、总结、归纳,对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与音乐作品结合进行分析,主要围绕音乐实践活动中的音乐创作活动的心理美学、音乐表演活动的心理美学和音乐欣赏活动的心理美学原理进行研究,旨在梳理出中国古代音乐心理美学发展脉络,总结出中国古代音乐心理美学特征,推断出中国古代音乐创作所遵循的心理规则,将这些理论研究更好地反馈给创作者、表演者和欣赏者,为音乐心理美学的研究提供补充材料,对促进音乐教育发展起到承上启下的中介作用。研究一,回顾音乐心理美学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及所涉及的理论学说,发现能够对研究本土化有所贡献的理论部分,并对其进行重点叙述。本文第一、二部分主要论述了本选题的历史流变、发展现状和价值意义,具体而言,音乐心理美学作为综合了哲学、心理学与美学等学科的交叉型特点,在研究内容上也具有极大的包容性。然而,中国古代音乐是我国音乐发展的根基,对促进音乐艺术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但在这一方面的研究一直处于不够系统完善的状态。因此,本文力图搭建突破中国古代经验理解方式的思维框架,从认知神经科学、认知能力结构等学科中挖掘心理美学发生的作用与机制。归纳出中国古代音乐的心理美学不仅存在于视听等表层认知中,还存在于心灵感官的深层结构中,分别具有独立的概念、作用和影响机制,并对音乐现象的的认识产生辅助作用。进而在思维框架的基础上对中国古代心理美学的相关研究进行延展性讨论,认为以中国古代音乐作品为研究对象的音乐心理美学研究不仅能够丰富、补充如音乐教育学等学科的理论基础、还对未来的音乐审美、音乐欣赏及音乐创作等实践具有启发性的重要意义。研究二,从先秦到明清,对中国古代音乐按朝代发展、美学思想等进行历时性梳理,复礼、兼容与重情是我国古代音乐的历时性考究。第三章节主要论述了先秦时期的上古音乐、南北朝时期的中古音乐、隋唐后期的近古音乐三个历史分期下的音乐心理美学全览。旨在更明晰地发现其发展规律和社会历史背景所产生的影响,并将《乐记》为代表的音乐理论专着、“情本论”等新的音乐思想、阮籍、嵇康为代表的名士作为分析对象穿插其中,对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作品,尤其是音乐作品进行总结和再现,以研究古人创作作品时的心理活动,并梳理在当时的政治经济条件下,古代音乐作品对大众心理所产生的影响。研究三,总结归纳出:中国古代音乐心理美学的特征——尚悲、通感与想象。第四章结合理论与作品实例,从音乐审美活动不同环节的角度,即音乐作品创作的心理逻辑、表演的心理动向和欣赏的心理变化进行了总结,对整个中国古代音乐心理美学的历史性进行复盘,发现中国古代音乐心理美学思想的发展过程具有“发端早、历史悠久,可持续且不间断”的特征,且每一朝代都有相关的论述语境,“复礼”、“兼容”、“重情”是分别占据了三个阶段分期的主流特征;在宏观特征的基础之上,本文进而在微观层面对比发现了中国古代音乐心理美学具有的三个审美创作特征,分别为“尚悲”、“通感”与“想象”。总体来说,中国古代音乐审美的心理特征在跨越时代、跨越民族甚至跨越社会阶级的传播中表现出了尤其的共通性,本研究认为这个“共通”便是通过悲情、通感与想象得以延续。中国古代的音乐心理美学在审美范畴上以“悲乐”为主要取向,在“以悲为美”的人类本质基础上,又与儒家的“中庸”美学产生碰撞,最终形成了“哀而不伤,怨而不怼”的“中和美”;想象与通感是音乐实践过程中的惯用手段,其作用机制主要是将演奏者、创作者、欣赏者的心理活动勾连在一起,形成求同存异的艺术世界,在这种艺术世界中获取美的感知,达到音乐与人类心理息息相关的艺术意境。因此在音乐创作的审美活动中,“尚悲、想象及通感”三者看似不同,实则都统筹在各个主体的内心活动中,证明了在绵延不绝的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国古代的音乐心理功能于艺术审美的领域之外得到了剥离与发展。研究四,溯源中国音乐心理美学发展,完善学科体系,明确音乐心理美学学科发展的现代意义,推进中国音乐心理美学的研究发展。在整合了研究内容,整理了研究对象的特征后,对本研究的理论成果进行了整体归拢和把握。在本研究的探究进程中,发现古代中国作为人类精神文明开花结果的宝库,不仅留存有成果丰硕的音乐作品,在音乐心理美学的成果上也并不落后于人。虽然在全球范围内,学界从未肯定过古代中国在独立的心理美学学科方面形成的理论贡献,认为倾向于直觉体悟,经验主义指导下的东方思维具有先天的封闭性,不具备广泛的延展性,与西方广泛认可的重概念、判断、推理的线型思维方式截然不同,然而,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对中国古代音乐心理美学来说,更多的研究空间在于对其相关观点的思辨性研究上。在本土化的贡献之外,本研究的价值还在于推进该交叉学科在传统与现代方向的结合。三、四章已然论述了音乐与心理学的密切联系从中国古代乐论中可以找到例证的事实,由此可见,推进学科交叉是现代学科建设,对于中国的音乐心理美学来说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举措,这不仅要求它与现代的音乐学科产生联系,又要与心理学形成某种程度上的跨时代共鸣。不仅如此,本文也为音乐心理美学的学科未来发展提出建议,认为其首先就需要音乐研究者、教育者、推广者从认识的角度合理化传统乐论中音乐心理美学思想的存在,摆正认识态度;其次,当代的音乐研究者们应该正确认识不同分支学科研究的价值,以促进社会的长久进步与良性发展作为学术研究与艺术推广的共同最终目标;最后,则是立足于复兴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呼吁音乐教育者们的重担聚焦于此,帮助下一代树立对传统乐论的尊敬与重视,在西方乐论基础上进行正确扬弃,从而为民族的文化复兴作出一份贡献。综上所述,在经验主义主导的中国古代,先贤们仍然在长期的实践、应用与总结中,勾勒出了音乐具有塑造人的心理状态、促进社会协调和培育人才审美方面的审美功能,发现了音乐对人身心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性质,这种影响的发生机制是现代音乐心理美学的重要研究范畴,是古代音乐在心理建构与体验并得以持续的关键维度。本研究将推进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作为研究重心,在音乐与心理学的密切联系为切入口,推进中国古代乐论和现代心理学、美学研究的交叉分析,并指明未来学科发展的方向。对于中国的音乐心理学来说,既要与现代的音乐学科产生联系,又要与心理学形成某种程度上的跨时代共鸣。需要音乐研究者、教育者、推广者从认识的角度合理化传统乐论中音乐心理美学思想的存在,使其兼具美学思想和现代心理、理论认识和演奏实践两个层面的作用和影响,旨在推进外在的演奏和内心的情绪、传统的现象和现代的理论、民族的艺术和世界的观念之间的有机结合,为我国古代艺术的传播、民族瑰宝的复兴和文化自信的建立贡献力量。
卢秋廷[2](2021)在《针对汉硕留学生的中国古代经典选本“关汉卿”部分的研究与编写》文中研究表明
黎佳秀[3](2021)在《文学伦理学批评视域中的高中戏剧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戏剧不朽的教学价值,独特的艺术魅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无可替代。戏剧能够全面提高学生听、说、读、写、演的能力,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可以充分发挥戏剧的教诲价值和育人功能,促进人们深刻地理解社会人生。文学伦理学批评强调从戏剧文本中找道德榜样,明确戏剧和文本的伦理价值,内化于心。通过这一批评方法深挖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戏剧作品的伦理内涵,提出文学伦理学视角下的高中戏剧教学策略,将戏剧文学的教诲功能落到实处。首先,以最新版的语文教科书中的戏剧篇目和人教版戏剧选文为研究对象。从教材中的戏剧内容切入,分析了戏剧选文情况,采用问卷调查法分析教师与学生对戏剧教与学的使用情况。其次,运用了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来分析戏剧文本。从伦理视角切入戏剧教学,来落实戏剧文学作品的教诲功能。再次,阐释了高中戏剧教学引入文学伦理学批评的重要意义。最后,以前两章对高中戏剧教学现状调查和戏剧教学引入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意义为依据,提出了文学伦理学视角下的高中戏剧教学策略和方法。论文共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绪论主要介绍研究缘起和研究意义,中学语文戏剧国内外研究综述,整理高中戏剧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此外,阐明论文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主要观点,凸显论文的创新所在。第二部分,论述高中戏剧选文情况、戏剧教学现状及其问题。首先,阐述了问卷调查的研究设计意图,分析了当前高中戏剧选文存在的问题;其次,对高中戏剧教学展开调查;最后,找出高中戏剧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第三部分,分析高中戏剧教学引入文学伦理学批评的重要意义。其一,提供戏剧文本解读与分析;其二,提升教师戏剧教学和研究的整体能力;其三,满足学生全面发展和知识建构的基本需要。第四部分,探讨文学伦理学视角下的高中戏剧教学策略和方法。第一,加强戏剧文本的阅读与伦理分析。促使师生读戏剧文本的伦理环境,析人物的斯芬克斯因子,找伦理选择的道德榜样,悟戏剧文本的道德警示。第二,推动教师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变革。了解戏剧艺术相关的基本常识,梳理戏剧的矛盾冲突与伦理线,分析人物困境中的伦理选择,明确人物和事件的伦理价值。第三,增加学生读写演戏剧的伦理体验。多读戏剧文本,寻找伦理榜样,学写戏剧评论,增加伦理思考,经典片段表演,内化教诲价值。第五部分是结语。阐述从文学伦理学批评视阈中审视高中戏剧教学的价值与意义,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等。
李童耕[4](2021)在《栾川一高“二五二”语文教学模式研究》文中指出“二五二”教学模式是栾川县第一高级中学开发的一种创新型教学模式,它与传统教学模式的理念及操作方法大不相同,它的核心理念包含自主、思考、合作、探究四个层面,它的操作方法包含三大环节、九大步骤,它的得名就来源于其操作方法,即课前对学生、教案两方面的准备,课堂上的五步学习法,课下对学情、教情两方面的反馈。“二五二”教学模式具有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转变学生传统思维方式等多种优势,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弊病,包括评价主体不够多元导致的评价结果偏颇、教师教学理念落后导致的课堂实施效率不高,学生水平不一导致的课堂教学改革开展受阻等,针对上述问题,应完善相应评价机制,转变教师授课理念及学生思考方式,使新课改深入人心,使“二五二”教学模式深入人心,同时,提高教师及学生的整体素质,使“二五二”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发挥价值。在上述策略的基础上,笔者结合自己在栾川一高时的具体高中语文教学实践,针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同课型的开展情况,归纳总结出一套普遍适用于高中语文课堂的系统性实施方案,以期达到丰富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理论的效果,从而更好地指导高中语文教学。
刘蕾[5](2021)在《高中语文戏剧专题教学实践研究》文中指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戏剧不仅能够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思维逻辑能力,传承文本中蕴含的深厚文化。本文通过对高中语文戏剧文本及教学的观察学习,发现目前的戏剧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在进行戏剧教学研究的过程中,希望能够将专题教学与高中语文戏剧实践相结合,探索能够改善戏剧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的有效措施。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高中语文戏剧专题教学的实践研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本文第一部分绪论阐述了选题的缘由及意义,运用文献分析法,通过阅读整理戏剧教学的研究现状的相关文献,叙述出高中语文戏剧专题教学的意义,旨在为一线教师进行语文戏剧教学时提供一些可以参考的思路。第二部分是对高中语文戏剧专题教学的概述,笔者首先界定本文所涉及的核心词汇的概念,从课标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两个方面分析了专题教学所需的理论基础。为了进一步探求专题教学在高中语文戏剧中的应用,笔者还对戏剧专题教学的特点进行了分析。第三部分是高中语文戏剧教学的现状分析,笔者从戏剧选文、戏剧学习和戏剧教学三个方面分析了现状,运用调查问卷和访谈的方式对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总结出目前戏剧选文、学习和教学中真实状况,为下面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提供现实基础。第四部分笔者根据前文的现状分析,通过对专题教学的研究和学习,探究高中语文戏剧专题教学的流程,并将其应用到高中语文必修课本中的三篇戏剧作品中,探索出能够实施的教学设计,以求能为一线的教学提供一些可以借鉴的方法。高中戏剧的学习由于教材设置的客观性和学生自我意识的主观性,导致了学生在学习戏剧时会有一些不足,同时教师在教学上也对戏剧教学有所忽视,笔者希望通过对高中语文戏剧专题教学的探究,以求为高中戏剧教学提供一种新的教学方式。
雷云霞[6](2020)在《群文阅读视域下的高中戏剧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传统以单篇阅读教学为主的教学方法重在培养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识记,但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和思维能力方面略显不足。群文阅读以议题和多文本为教学中心,强调教学过程师生集体建构与合作探究,更加注重学生阅读学习过程中思维与方法的习得,在增加学生的阅读量的同时极大地提升学生的阅读质量和阅读素养,在阅读信息化的时代赋予阅读教学更多的创造价值和生命力。戏剧作为一门融合文学、音乐、舞蹈、表演等多种元素的综合性艺术,代表了民族独特的精神文化,其作为一种文学体裁收入中学课本,为语文学习提供了具有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的阅读资源。但戏剧文学在实际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教学者转换教学思路,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戏剧。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已经学习过戏剧,对戏剧有一定的了解,这为高中戏剧群文阅读教学的开展奠定了学习基础,而群文阅读的兴起又为戏剧阅读教学注入了新能量,二者的结合,为改进高中戏剧教学提供了新思路,更为拓宽群文阅读教学研究提供了新方向。本文以群文阅读理念为理论基础,以高中人教版必修教材戏剧选文为例,针对戏剧文体的特征以及高中戏剧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以群文阅读课堂教学范式为指导进行高中戏剧教学的探索。全文分为理论阐释、问卷调查、策略分析三大部分,绪论部分介绍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并通过文献搜集综述近几年有关群文阅读和戏剧的研究现状,并简述选题的可行性和创新点;理论阐释部分对文章群文阅读和戏剧两个核心概念从定义、特征、理论基础、相关概念辨析等方面介绍,为文章建立理论铺垫;问卷调查与分析部分从教材、教师、学生三个方面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的内容围绕群文阅读和戏剧教学,目的在于了解群文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情况、高中戏剧课文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教学策略立足群文阅读理论、问卷反映的问题、戏剧文体特征三个要点,具体论述戏剧群文阅读议题确立、文本选择、课堂构建、内容设计,达成共识等内容,并在最后根据提出教学策略做了一个实例教学设计,完整文章框架。本论题写作希冀为一线语文教师提供戏剧群文阅读教学设计思路与方法,争为高中语文戏剧教学带来新的面貌。
朱晓红[7](2020)在《高中语文中国古代戏曲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古代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一种兼容诗歌、散文、小说、词多种文体的综合性艺术样式,在呈现方式和文本形态方面都给人不同的审美体验,虽然高中各版本的教材中一直都将中国古代戏曲作为必选篇目,但是受高考不重视、教师戏曲素养不高、学生兴趣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在教学中始终没有戏曲的文本特点,去戏剧化的现象十分严重。当前,受2017年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诸多新变化的影响,在核心素养正式确定、高考改革即将实施、统编教材将要全面使用的语文教育的新形势下,戏曲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对其传承与教学的相关研究应该被重新认识。本文分为绪论、正文和结语,绪论主要阐述了选题的缘起、意义以及研究综述。正文第一部分是概念界定,对本文涉及的“戏曲”、“中国古代戏曲”、“高中语文中国古代戏曲”等概念进行界定,结合相关理论基础,明确本文研究概念。第二部分在对各版本戏曲选文的选编情况进行统计的基础上,探讨高中语文教材戏曲选文的特点,以便教师在教学策略中发挥教材的作用,并针对高中生教师戏曲教学设计问卷,找出教师教学存在学生兴趣不足,传统戏曲不被重视、学生学习方法不当。教师教法不当等问题。第三部分针对教材选文特点及教师教学出现的问题搜集课例,结合具体课例探讨高中语文戏曲的教学策略。本文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高中语文中国古代戏曲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探讨系统化具体化可操作的高中戏曲教学策略,以便对一线教师的戏曲教学提供参考和帮助。
方程[8](2020)在《核心素养视阈下高中戏剧文学作品教学探究》文中提出戏剧作为四大文学体裁(按照文学作品的四分法)之一,拥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其文学地位及其教学价值无可替代。无论是国家政策要求还是教育教学需求,戏剧文学作品都不容忽视,各版本高中语文教材,都选编了一定数量的戏剧文学作品,2019年秋新投入使用的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在部分地区试行,其中戏剧作品选文依然占据了部分比例,说明戏剧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现实中,戏剧教学却一直处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边缘,无论是相关理论研究方面,还是课堂教学实践方面,都没得到相应的重视,高中戏剧教学被忽视是由多方面因素共同造成的。科学合理的戏剧教学,既融合了核心素养的学科学习要求,也传承了传统戏曲文化,是核心素养的充分体现。本论文结合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理念,主要探讨了高中戏剧教学的重要意义,对戏剧在高中实际教学中的现状做分析并探讨出行之有效的戏剧教学策略,希望能在戏剧教学方面更好的服务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部分展开论述。绪论部分:首先阐述了论文的研究缘起,并对核心素养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戏剧与戏剧文学进行概念界定,最后对论文研究依据及目前研究现状进行概述和总结。第一部分:将不同版本的高中语文教材进行对比总结出了高中戏剧文学作品的特征,并结合戏剧的独特文学体裁特点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概括了戏剧作品教学的具体意义与价值。第二部分:调查分析了高中戏剧教学现状,发现部分教师缺乏对戏剧教学价值的正确认识,戏剧文体意识淡薄;大多数学生对戏剧作品缺乏兴趣但依然抱有对戏剧学习的期待。第三部分:基于上述研究,综合学科核心素养和戏剧教学实践两方面要求,在原来的戏剧教学基础上合理的逐步调整、改进和创新高中戏剧教学方法,提出内容激趣法、情境展示法和文本改写法三种戏剧教学方法,希望能给广大一线教师以启发和借鉴。
王彬[9](2019)在《高中语文中国古代戏曲教学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长期以来,作为“案头之曲”的中国古代戏曲文学,涵盖了多种文学样式的特点。从它身上我们既可以感受到小说、戏剧的故事性、冲突性、人物特点,也可以品悟到诗歌、词曲的抒情性、语言美。戏曲的这些特点,为戏曲教学策略的选择提供了广阔的视角,为学生理解并传承中国文化、提高文学素养奠定了基础。它成为了我们教学文本中相当重要,但又常常被忽略的一类文体。中国古代戏曲教学一直是困扰中学语文教师的一项难题,本文旨在发现戏曲文本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困惑,总结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帮助教师从学生及作品的特点出发,寻求更为高效、务实的古代戏曲教学策略,并灵活运用这些策略进行行之有效的教学。从而为高中生独立鉴赏古代戏曲艺术,“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尽绵薄之力。本文除去绪论和结语,共分五个部分。第一章对高中语文古代戏曲教学的概念、文本特征、教学意义及教学现状进行分析。阐述了戏曲、中国古代戏曲、高中语文中国古代戏曲教学等概念的内涵,分析了高中语文教科书中古代戏曲文本的特征,阐明了核心素养下中国古代戏曲教学的意义,并对戏曲教学现状及戏曲校本开设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从而明确了中国古代戏曲作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掌握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教学策略的研究指明方向。接下来的第二、三、四章将以教学流程为抓手,通过文本细读、案例分析等方法,对课前准备、课堂组织、课后评价及阅读指导三个环节中运用的恰当有效的教学策略进行分析研究及示例。第二章——课前教学准备及策略。本章根据现状调查结果及教科书中戏曲文本的特征,对教师备课和学生预习环节中的策略分别进行了三方面的阐述。旨在指导教师抓住戏曲特征确定教学重点、在深入探究中解读文本,并从读诵唱演入手培育自身戏曲专业素养,进而充分做好上课准备;同时,指导学生从掌握戏曲常识、自由初读文本、了解文本全貌、探寻历史渊源方面做好课前预习,为下一步课堂学习打好基础。第三章是戏曲教学的关键环节——课堂教学组织及策略。本章通过激发兴趣、诵吟涵泳、体验传承等策略,指导学生从听说读写多个方面感受戏曲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戏曲教学效率。其中将通过听觉冲击、戏曲观赏点燃学生的创新期待;通过得法的诵读、多形式的涵泳使学生尽悟戏曲之美;通过曲词改写、剧本改写、角色扮演等方式促进学生体验并传承戏曲文化。第四章——课后评价、课外阅读指导及策略。本章将指导教师通过对戏曲基础知识的考查,能力发展的测评,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戏曲相关知识,打好传统文化基础。为进一步增强学生鉴赏、思考、传承、理解戏曲文学的能力,并解决课上时间有限的问题,本章还指导教师多维度的引导学生进行课下阅读。通过横向、纵向、中西多角度比较阅读,整本书阅读,推荐阅读书目等课后阅读指导,丰富学生阅读经验,获得有效的阅读方法。第五章以课文《长亭送别》为例,恰当运用教学策略高效组织教学活动,并针对教学设计进行反思,以此论证古代戏曲教学策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可操作性与有效性。课前教师根据文本特点确定教学重点,并指导学生在掌握戏曲常识、了解文本全貌基础上享受与文本的初次对话。课堂上教师通过观赏图画、戏曲表演等方式激发学生兴趣;通过诵吟涵泳品味戏曲意境,揣摩人物心理;通过曲词改写增强文学素养及人文积淀。课后,通过“曲词改写量表”面向全体互评互改;通过比较阅读设疑引思,培养思维品质;通过推荐相关书目,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本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教学策略的提出考虑到“核心素养下戏曲教学的意义”,及“戏曲校本课程开设现状”,后按照教学的流程对戏曲文本的教学策略进行较为完整的研究。尤其是诵读教学的实施方法、戏曲整本书阅读指导、戏曲阅读书目的推荐等教学策略及许多具体可行的教学示例的提出,都是一次有益的尝试。但由于时间与经验的欠缺,研究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今后会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加以研究完善。
张涵[10](2019)在《高中语文戏剧教学研究 ——以汉中市几所高中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戏剧艺术,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发展史上,都有非常高的审美价值。在高中语文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戏剧教学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审美素养,开拓学生的精神空间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与小说、散文、古诗文等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本论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对高中语文戏剧教学相关问题进行了阐释。第一章为:“戏剧教材选编的时代沿革及原则”。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高中语文教材随着国家方针、政策和教学大纲经历了数次变动,每一版教材都有其时代特点,也有其坚持的原则。新教材的选编过程中,主要遵循着“突出典范性”“强调可接受性”“注重文学性”的原则。第二章为:“高中语文戏剧教学的功能及一般方法”。戏剧教学主要有德育功能、美育功能、智育功能等三方面功能。一般在教学中主要采用剧情梗概和时代背景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分析、演课本剧的教学方法。第三章为:“高中语文戏剧教学的现状及原因分析”。通过调查高中语文戏剧教学相关的调查,我们发现戏剧教学存在着重视程度不足、教学方法单一、活动开展不够丰富等问题。因此,学校和代课教师应该减少教学的功利性,以学生发展为最终目标,选择适合学生学情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兴趣。第四章为:“改善高中语文戏剧教学现状的对策和建议”。根据调查结果,戏剧教学可以采用如下教学策略:通过单元学习前的导读环节,带领学生初步感知戏剧作品的特点,了解戏剧相关常识和戏剧作品阅读学习的技巧与方法;在初步了解戏剧体裁的特点及学习方法之后,进入课文教学“读、演、评”三环节。在“读”中整体感知作品,在“演”中深入理解作品的文学性和舞台性的统一,在“评”的环节进行巩固和提高。
二、《窦娥冤》的启迪(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窦娥冤》的启迪(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古代音乐的心理美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音乐心理美学的研究背景 |
(一)西方音乐心理美学的学科起源与发展 |
(二)中国音乐心理美学的研究发展 |
(三)我国古代音乐作品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研究素材 |
(四)多级交叉学科的守正创新与未来意义 |
二、音乐心理美学的思想根源 |
(一)万物互联的“音乐哲学”思想 |
(二)“乐道”及“天人合一”的音乐美学思想 |
(三)性格与行为的塑造——音乐的乐教功能 |
(四)音乐对情绪的作用机制——诱发理论 |
(五)音乐符号论 |
三、音乐心理美学的国内外对比研究 |
(一)西方文献综述及对本研究的启示意义 |
(二)国内研究成果综述及评述 |
(三)本文观点 |
第二章 选题框架与理论支持 |
一、本研究思维框架 |
(一)兼容并包的后实证主义 |
(二)突破既有经验思维的理解方式 |
(三)认知能力的双层结构及结构优化 |
二、本研究的学科联系与启示 |
(一)本研究对相关音乐学学科的启示 |
(三)本研究对相关交叉学科的借鉴与意义 |
三、中国古代音乐的审美概论 |
(一)中国古代音乐的审美特征与审美功能 |
(二)中国古代音乐审美心理的形成 |
第三章 复礼、兼容与重情:中国古代音乐心理美学的历史性考究 |
一、先秦——乐理启蒙,复礼开端 |
(一)孔、荀之儒家“礼乐”观 |
(二)老庄为之“自然”音乐观 |
二、汉代——兼容发展,乐教初现 |
(一)音、乐相去、汇于人心 |
(二)双生合鸣、修人品性 |
三、魏晋——积蓄与开源 |
(一)阮籍的“乐以治心”论 |
(二)嵇康“声无哀乐”说 |
四、隋唐以后——扣响心门,重情为本 |
(一)唐代:兼收并蓄、不平则鸣 |
(二)宋:雅俗相生、理欲相衡 |
(三)明清:吟心之情,返璞归真 |
第四章 尚悲、通感与想象:中国古代音乐心理美学的内核 |
一、 “以悲为美”的心理偏向 |
(一)悲乐故事与尚悲心理 |
(二)“尚悲”的音乐呈现 |
(三) “尚悲”心理的民族根源 |
1.历史之溯源 |
2.思想之底蕴 |
3.作品之表达 |
4.东西方“尚悲”情绪的差异 |
二、音乐想象的作用机制 |
(一)想象之于听者 |
三、“通感”的心理联觉 |
(一)通感的现实表达 |
(二)通感之精神外化 |
四、中国古代音乐审美心理三重内核 |
第五章 构建中国音乐心理美学的现实指向 |
一、学科体系的发展完善 |
(一)学科溯源的再认知 |
(二)中西互鉴的进步性 |
二、音乐实践的理论支撑 |
(一)音乐创作的心理熏陶 |
(二)音乐表演的美感培养 |
(三)音乐欣赏的素养积累 |
三、基础音乐教育的价值导向 |
(一)音乐心理美学与音乐教育的链接问题 |
1.音乐教育学的广泛应用性 |
2.音乐心理美学与教育学的融合 |
(二)音乐心理美学对音乐教育的应用 |
1.形成对音乐美的正确认知 |
2.音乐美育的方法实践 |
四、民族文化心理的见证意义 |
(一)“尽善尽美”与道德自律 |
(二)“和乐”与中庸之道 |
(三)西方概念的东方表达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科研成果 |
致谢 |
(3)文学伦理学批评视域中的高中戏剧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和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对象、方法和主要观点 |
四、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一章 高中戏剧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一节 高中戏剧教学现状调查 |
一、语文教材中的戏剧选文 |
二、学生问卷调查 |
三、教师问卷调查与访谈 |
第二节 高中戏剧教学现状分析 |
一、学生戏剧知识及文本分析基础薄弱 |
二、教师对戏剧的教学价值缺乏正确认识 |
三、未能充分发挥戏剧的教诲与育人功能 |
第三节 高中戏剧教学存在问题归因 |
一、文本阅读与分析缺乏理论和方法的支撑 |
二、教师对戏剧教学未能抓住具体的文类特征 |
三、学生对戏剧文本和表演鉴赏体验不够 |
四、应试教学思维束缚了师生的主观能动性 |
第二章 高中戏剧教学引入文学伦理学批评的重要意义 |
第一节 提供戏剧文本解读与分析的理论和方法 |
一、目前戏剧文本分析主要涉及到的理论和方法 |
二、深入分析戏剧文本,获取伦理价值 |
第二节 提升教师戏剧教学和研究的整体能力 |
一、戏剧教学目标的确定 |
二、道德榜样的深入阐释 |
三、文本伦理内涵的挖掘 |
四、戏剧伦理资源的开发 |
第三节 满足学生全面发展和知识建构的基本需要 |
一、伦理意识的觉醒 |
二、人性善恶的分辨 |
三、理性意志的培养 |
第三章 文学伦理学批评视角下的高中戏剧教学策略和方法 |
第一节 加强戏剧文本的阅读与伦理分析 |
一、读戏剧文本的伦理环境 |
二、析人物的斯芬克斯因子 |
三、找伦理选择的道德榜样 |
四、悟戏剧文本的道德警示 |
第二节 推动教师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变革 |
一、了解戏剧艺术相关的基本常识 |
二、梳理戏剧的矛盾冲突与伦理线 |
三、分析人物困境中的伦理选择 |
四、明确人物和事件中的伦理价值 |
第三节 增加学生读写演戏剧的伦理体验 |
一、多读戏剧文本,寻找伦理榜样 |
二、学写戏剧评论,增加伦理思考 |
三、经典片段表演,内化教诲价值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问卷调查 |
附录二:高中戏剧篇目 |
附录三:《雷雨》教学设计 |
致谢 |
(4)栾川一高“二五二”语文教学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
(一)选题的目的 |
(二)选题的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一)国外相关教学模式的研究现状 |
(二)国内相关教学模式的研究现状 |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四、创新之处 |
第一章 传统高中语文教学模式的概述 |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内涵 |
二、传统教学模式的特点 |
(一)教学目标以“传授知识”为主 |
(二)教学方法以“灌输式”为主 |
(三)考核标准以“应试”为主 |
三、传统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
四、传统教学模式的发展概况 |
五、传统教学模式的表现形式及存在的问题 |
六、关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反思与变革 |
第二章 “二五二”教学模式的概述 |
一、内涵 |
二、特点 |
(一)针对性 |
(二)创新性 |
(三)自主性 |
(四)启发性 |
(五)系统性 |
(六)完整性 |
三、理论依据 |
(一)教育心理学理论依据 |
(二)哲学理论依据 |
四、基本流程 |
(一)课前准备环节 |
(二)课堂操作环节 |
(三)课后反馈环节 |
五、意义 |
(一)课堂学习方式方面 |
(二)学生思维能力方面 |
(三)教师教学理念方面 |
第三章 “二五二”教学模式在不同语文课型中的应用 |
一、文本讲授课 |
(一)诗歌 |
(二)文言文 |
(三)小说 |
(四)戏剧 |
(五)散文 |
二、练习讲评课 |
(一)基本操作流程 |
(二)注意事项 |
三、作文指导课 |
(一)课前准备 |
(二)课堂操作 |
(三)课后反馈 |
四、阅读探究课 |
(一)明确目标 |
(二)自主学习 |
(三)质疑探究 |
(四)总结阅读 |
五、思维训练课 |
(一)课前准备 |
(二)课堂操作 |
(三)课后反馈 |
六、复习提升课 |
(一)关于复习提升课教学流程的总体介绍 |
(二)具体分类介绍 |
第四章 “二五二”课堂教学模式开展情况及效果评估 |
一、“二五二”课堂教学模式的开展情况 |
(一)学校重视“二五二”课堂教学改革 |
(二)教师对“二五二”教学模式的运用情况 |
(三)学生对“二五二”教学模式的接受情况及其所受到的影响 |
二、“二五二”课堂教学模式的效果评估 |
(一)教学效果得到提升,学生成绩显着提高 |
(二)课堂氛围有所改善,师生关系更加亲密 |
(三)学习兴趣得到激发,思维方式有所转变 |
(四)教学理念得以更新,教学方式发生转变 |
(五)团队智慧得到发挥,教师能力得以提升 |
第五章 “二五二”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反思及策略研究 |
一、“二五二”课堂教学改革中出现的问题 |
(一)学校方面 |
(二)教师方面 |
(三)学生方面 |
二、“二五二”课堂教学改革的优化策略 |
(一)学校方面 |
(二)教师方面 |
(三)学生方面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教师问卷 |
附录2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3 学生问卷 |
附录4 学生访谈提纲 |
致谢 |
(5)高中语文戏剧专题教学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缘由及意义 |
一、选题缘由 |
二、选题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三节 高中语文戏剧专题教学的研究意义 |
一、积累语言经验,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
二、开拓阅读视野,提高学生思维水平 |
三、培养戏剧审美,提高学生的品味 |
四、促进文化理解,辩证传承文化 |
第四节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一章 高中语文戏剧专题教学相关理论概述 |
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 |
一、专题教学 |
二、戏剧教学 |
三、语文专题教学 |
第二节 专题教学的理论基础 |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二、课标依据 |
第三节 专题教学的内涵、实质及流程 |
一、专题教学的内涵 |
二、专题教学的实质 |
三、专题教学的流程 |
第四节 高中语文戏剧专题教学的特点 |
一、课内知识与课外资源的协同性 |
二、学习过程的主体性和探究性 |
三、课堂形式的多样性和创造性 |
第二章 高中语文戏剧教学现状分析 |
第一节 高中语文戏剧选文分析 |
一、高中语文戏剧选文的特点 |
二、高中语文戏剧选文的不足 |
第二节 高中学生戏剧学习现状调查分析 |
一、学生调查问卷结果统计 |
二、学生戏剧学习现状分析 |
第三节 高中语文戏剧教学现状 |
一、高中语文戏剧教学访谈结果统计 |
二、高中语文戏剧教学现存的问题 |
第四节 针对改善戏剧教学的相关对策 |
一、增强学生阅读兴趣 |
二、教师重视戏剧文本 |
第三章 高中语文戏剧专题教学的具体实施 |
第一节 高中语文戏剧专题教学的流程 |
一、提出问题,设计专题 |
二、阅读资料,分析思考 |
三、教师指导,学生探究 |
四、讨论整理,汇报分享 |
五、教学评价 |
第二节 高中语文戏剧专题教学实践探索 |
一、高中语文戏剧专题教学课例设计 |
二、对高中语文戏剧专题教学设计的评价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6)群文阅读视域下的高中戏剧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应用价值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的主要问题 |
1.5 选题的可行性与创新点 |
1.5.1 选题的可行性 |
1.5.2 选题的创新点 |
1.6 研究方法 |
2.群文阅读和戏剧教学的概念辨析 |
2.1 群文阅读 |
2.1.1 群文阅读的内涵 |
2.1.2 群文阅读的特征 |
2.1.3 群文阅读的理论基础 |
2.1.4 群文阅读相关概念 |
2.2 戏剧 |
2.2.1 戏剧的内涵要素 |
2.2.2 戏剧文学的特点 |
2.2.3 戏剧的相关概念辨析 |
3.群文阅读应用于高中戏剧教学的必要性和意义 |
3.1 群文阅读应用于戏剧教学的必要性 |
3.1.1 落实《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的相关要求 |
3.1.2 提升学生阅读素养和核心素养 |
3.1.3 创新戏剧教学方式、提高戏剧教学地位 |
3.2 群文阅读应用于戏剧教学的意义 |
3.2.1 提升教师的戏剧教学水平 |
3.2.2 提高学生的戏剧素养 |
3.2.3 提高戏剧教学效果、传承优秀戏剧文化 |
4、高中戏剧教学现状调查分析与问题归因 |
4.1 问卷调查设计 |
4.1.1 高中教材戏剧篇目统计 |
4.1.2 教师调查问卷设计 |
4.1.3 学生调查问卷设计 |
4.2 高中戏剧教学调查概况 |
4.2.1 高中教材戏剧篇情况统计 |
4.2.2 教师调查问卷统计 |
4.2.3 学生调查问卷统计 |
4.3 高中戏剧教学问题与归因分析 |
4.3.1 高中教材戏剧编排缺点分析 |
4.3.2 高中戏剧教师教学问题与归因分析 |
4.3.3 高中生戏剧学习问题与归因分析 |
5.群文阅读应用于高中戏剧教学的实施策略 |
5.1 戏剧群文阅读议题的确立 |
5.1.1 确立议题的原则 |
5.1.2 确立议题的依据 |
5.1.3 戏剧群文阅读议题设想 |
5.2 戏剧群文阅读文本的选择 |
5.2.1 文本选择原则 |
5.2.2 文本选择角度 |
5.2.3 教材戏剧文本选择实例 |
5.3 戏剧群文阅读课堂的建构 |
5.3.1 课堂建构的原则 |
5.3.2 课堂建构的方法 |
5.4 戏剧群文阅读内容的设计 |
5.4.1 鉴赏性内容设计 |
5.4.2 实践性内容设计 |
5.5 戏剧群文共识的达成 |
6.群文阅读戏剧教学案例设计分析 |
6.1 《雷雨》群文教学设计思路 |
6.1.1 教材学情分析 |
6.1.2 议题的选择 |
6.1.3 文本组织 |
6.1.4 课前设计 |
6.2 戏剧《雷雨》群文教学设计案例 |
6.3 戏剧《雷雨》群文教学反思评价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高中教材戏剧篇目调查 |
附录2 :群文阅读视域下高中教师戏剧教学调查 |
附录3 :群文阅读视域下高中生戏剧学习调查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致谢 |
(7)高中语文中国古代戏曲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缘起 |
1.1.1 戏曲教学是立德树人传承文化的重要手段 |
1.1.2 戏曲教学是落实新课标要求的新切入点 |
1.1.3 戏曲教学流于形式的教学现状堪忧 |
1.2 研究综述 |
1.3 研究意义 |
1.3.1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
1.3.2 丰富课程资源 |
1.4 研究方法 |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戏剧与戏曲 |
2.2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戏曲 |
2.3 理论基础 |
2.3.1 周贻白戏曲教学理论 |
2.3.2 王荣生的语文课程论 |
3 高中语文戏曲选编情况及特点 |
3.1 高中语文教材中国古代戏曲选文编排情况 |
3.1.1 各版本必修教材戏曲选文统计 |
3.1.2 各版本选修教材戏曲选文统计 |
3.2 高中语文教材中国古代戏曲选文编排特点 |
3.2.1 教材内容的教学可行性 |
3.2.2 教材选段的经典性 |
4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戏曲教学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 |
4.1 问卷的编制与发放 |
4.2 问卷的回收与整理 |
4.3 问卷的结果与原因分析 |
5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戏曲教学策略 |
5.1 初步感知戏曲,吸引学生兴趣 |
5.1.1 布置预习任务 |
5.1.2 形成视听觉冲击 |
5.2 确定教学重点,感受戏曲魅力 |
5.2.1 注重戏曲抒情功能 |
5.2.2 感受戏曲独特语言 |
5.2.3 展现戏曲人物魅力 |
5.2.4 分析戏曲矛盾冲突 |
5.3 课外拓展学习,传承戏曲文化 |
5.3.1 阅读整部戏曲,探其文化精髓 |
5.3.2 改写作品片段,了解戏曲文化 |
5.3.3 扮演戏曲角色,内化主题情感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戏曲教学学生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
致谢 |
(8)核心素养视阈下高中戏剧文学作品教学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1.基于新课标“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 |
2.基于戏剧价值及戏剧教学现状的诉求 |
3.基于“戏曲进校园”的良好学习途径 |
(二)概念界定 |
1.核心素养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
2.戏剧与戏剧文学 |
(三)研究现状 |
1.关于戏剧教学的整体综合研究 |
(1)对戏剧教学的概括研究 |
(2)对戏剧教学的比较研究 |
(3)对戏剧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
2.关于戏剧教学的局部具体研究 |
(1)对戏剧教学方法的探究 |
(2)对戏剧教学内容的研究 |
(3)对戏剧教学具体篇目的研究 |
(四)研究方法 |
1.文献研究法 |
2.访谈调查法 |
3.问卷调查法 |
4.案例分析法 |
一、高中戏剧文学作品选文特征及教学意义 |
(一)高中戏剧文学作品选文特征 |
1.戏剧数量少但具有代表性 |
2.戏剧体裁少但具有典范性 |
3.戏剧种类多且具有多元性 |
(二)高中戏剧文学作品的教学意义 |
1.学习戏剧作品独特叙事的当然选择 |
(1)文体的独特性 |
(2)内容的场面性 |
(3)语言的动作性 |
2.践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 |
(1)提高学生语言与思维能力 |
(2)培养学生审美与鉴赏能力 |
(3)强化学生文化传承理解能力 |
二、高中戏剧文学作品的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
(一)教师戏剧教学情况分析 |
1.教师的戏剧教学态度 |
2.教师的戏剧教学内容 |
3.教师的戏剧教学方法 |
(二)学生戏剧学习情况分析 |
1.学生的戏剧学习兴趣 |
2.学生的戏剧学习态度 |
3.学生的戏剧学习期待 |
三、高中戏剧文学作品的教学策略创新探究 |
(一)内容激趣法 |
1.故事悬念导入 |
2.自主阅读体验 |
3.剧本品读鉴赏 |
(二)情景展示法 |
1.合作探究选文 |
2.还原戏剧场景 |
3.戏剧表演评价 |
(三)文本改写法 |
1.选择兴趣文体 |
2.分析文体特色 |
3.改写剧本创作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9)高中语文中国古代戏曲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高中语文古代戏曲教学的概念及概况 |
第一节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戏曲教学及文本特征 |
一、概念界定 |
二、教科书中戏曲文本的特征 |
第二节 核心素养下古代戏曲教学的意义 |
一、提高语言与思维能力 |
二、促进审美鉴赏与创造 |
三、强化文化传承与理解 |
第三节 高中语文古代戏曲教学现状 |
一、问卷调查基本状况及分析 |
二、校本课程开设现状 |
第二章 课前教学准备策略 |
第一节 教师备课 |
一、抓住戏曲特征确定教学重点 |
二、在深入探究中解读文本 |
三、从读诵唱演入手培育戏曲专业素养 |
第二节 学生预习 |
一、了解戏曲常识,扫除学习障碍 |
二、在自由阅读中获取最初的阅读体验 |
三、了解文本全貌,探寻历史渊源 |
第三章 课堂教学组织策略 |
第一节 激发兴趣 |
一、创新期待点燃学习热情 |
二、视觉冲击拉近学生距离 |
第二节 诵吟涵泳 |
一、在诵读中缘法悟情 |
二、在涵泳中尽悟其味 |
第三节 体验传承 |
一、以散文化语言改写曲词 |
二、以现代话剧文本形式改写剧本 |
三、以角色扮演“走进”戏曲 |
第四章 课后评价及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
第一节 课后考查评价 |
一、戏曲常识达标 |
二、能力发展测评 |
第二节 课外延伸阅读指导 |
一、多维比较阅读 |
二、整本书的阅读 |
三、推荐阅读书目 |
第五章 高中语文古代戏曲教学设计示例及其反思 |
第一节 《长亭送别》教学设计案例 |
第二节 《长亭送别》教学反思 |
一、教学目标及方法 |
二、学生能力的培养 |
三、教学效果的评价 |
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长亭送别》的教学设计 |
附录2:高中戏曲学习现状调查问卷(学生) |
附录3:高中语文戏曲文学作品教学调査问卷(教师) |
致谢 |
(10)高中语文戏剧教学研究 ——以汉中市几所高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起及研究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一章 戏剧教材选编的时代沿革及原则 |
第一节 戏剧教材选编的时代沿革 |
一、新中国成立后至文革时期的戏剧教材选编 |
二、改革开放后的戏剧教材选编 |
三、新世纪以来的戏剧教材选编 |
第二节 戏剧教材选编的原则 |
一、突出典范性 |
二、强调可接受性 |
三、注重文学性 |
第三节 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外戏剧名作欣赏》选编分析 |
一、选编篇目分类统计 |
二、选编篇目编写特点 |
三、新课标背景下选修教材的教学目标及教学策略 |
第二章 高中语文戏剧教学的功能及一般方法 |
第一节 戏剧教学的功能 |
一、德育功能 |
二、美育功能 |
三、智育功能 |
第二节 几种基本的戏剧教学方法 |
一、剧情梗概和时代背景 |
二、人物形象和典型场景 |
三、进行相关读写训练 |
四、演课本剧 |
第三章 高中语文戏剧教学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
第一节 教师维度调查及分析 |
一、教师对于戏剧教学的态度调查及分析 |
二、教师运用的教学方法调查及分析 |
第二节 学生维度调查及分析 |
一、学生学习效果的调查及分析 |
二、学生学习兴趣的调查及分析 |
第四章 改善高中语文戏剧教学现状的对策和建议 |
第一节 审美导向的单元导读 |
一、戏剧的起源及本质 |
二、戏剧作品的两个审美角度 |
三、悲剧、喜剧的美学内涵 |
第二节 真实体验的教学模式(附教学设计) |
一、作品的整体感悟和影视作品欣赏 |
二、读、演、评三环节 |
第三节 利用选修教材进行课后延伸 |
一、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研读作品 |
二、精彩片段的排练表演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一、高中语文戏剧教学调查问卷(学生版) |
二、高中语文戏剧教学调查问卷(教师版) |
三、戏剧单元单元导读教学设计 |
四、整体感悟,真实体验的教学模式教学设计(一) |
五、整体感悟,真实体验的教学模式教学设计(二)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
致谢 |
四、《窦娥冤》的启迪(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古代音乐的心理美学研究[D]. 李海燕. 吉林大学, 2021(01)
- [2]针对汉硕留学生的中国古代经典选本“关汉卿”部分的研究与编写[D]. 卢秋廷. 西南大学, 2021
- [3]文学伦理学批评视域中的高中戏剧教学研究[D]. 黎佳秀. 贵州师范大学, 2021(12)
- [4]栾川一高“二五二”语文教学模式研究[D]. 李童耕. 洛阳师范学院, 2021(08)
- [5]高中语文戏剧专题教学实践研究[D]. 刘蕾. 青海师范大学, 2021
- [6]群文阅读视域下的高中戏剧教学研究[D]. 雷云霞. 天水师范学院, 2020(06)
- [7]高中语文中国古代戏曲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D]. 朱晓红. 山西师范大学, 2020(07)
- [8]核心素养视阈下高中戏剧文学作品教学探究[D]. 方程. 黄冈师范学院, 2020(07)
- [9]高中语文中国古代戏曲教学策略研究[D]. 王彬. 山东师范大学, 2019(09)
- [10]高中语文戏剧教学研究 ——以汉中市几所高中为例[D]. 张涵. 陕西理工大学, 201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