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马铃薯播种机在作业时应注意的安全事项及其保养(论文文献综述)
丁筱玲[1](2018)在《小麦智能精播系统及自主导航机理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小麦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本文着眼于国内小麦种植领域当前存在的技术难点,在小麦精播机电气驱动、控制模型、定位机制、自主驾驶等方面展开研究。旨在通过针对性的研究和探索,力求从根本上突破目前国内小麦精播机在机械部件设计、智能驱动控制两大方面的关键技术瓶颈,切实解决小麦种植过程中的漏播不匀、播量不准、手段落后、劳动力无法解放等问题。作为一名在职申请博士学位人员,在导师指导下,论文选题结合了我国农耕实际状况以及近年自己所主持和参与的工程课题。针对机械部件设计不合理和人工调节播量困难、不精确等诸多因素而造成的播种误差问题,对精播机主要机械部位进行优化改进和仿真设计;针对国内当前播种机无监控或监控手段低陋状况,以及不良地况引起地轮打滑、播种机姿态不稳等问题,采取改变驱动模式、改进跟踪监测方法、引入智能定位导航机制等手段加以控制,以求作业过程中提高精播机的自我补偿与校正能力,为实现小麦精播作业全程智能化、彻底解放劳动力奠定基础。论文主体分四大部分:精播机械设计与仿真;电控驱动取代地轮完成排种施肥作业、建立小麦精播智能系统模型;智能小麦精播样机试制及性能测试;精播机自主驾驶机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机械结构部件的改进设计、仿真分析与试验测试。基于Solidworks对现有小麦精播机关键部件旋耕机、开沟器、排种器、施肥器、仿形机构等进行三维优化设计和仿真,为后期实体样机试制提供可靠依据;运用EDEM离散元仿真平台,对种肥排放过程动态状况进行模拟仿真,为排种排肥实体装置的加工制作提供可靠理论依据和原始数据支撑。(2)电控驱动取代地轮完成排种施肥作业,并建立小麦精播智能系统模型。采取电机驱动取代传统地轮驱动播种、排肥的精播模式,实现了整个播种过程的自适应精播控制,避免了因地轮驱动排种模式出现的漏播或播种不匀现象。驱动源无需外配,控制电路信息传递无线对接,无复杂线路,各控制部件安装位置均不受空间距离限定,同时方便播种机拆装,应用灵活方便。基于MCGS和STM32F103C8T6构建小麦精播控制系统,运用PID控制算法和PWM技术设计闭环控制回路,对排种轴、施肥轴的转速进行实时调节,自适应牵引机前行速度的变化,保障播种均匀、施肥稳定、均匀密布,实现整个播种过程智能控制效果。(3)智能小麦精播样机试制与试验测试。设计完成后,对小麦精播机进行整机加工试制与试验测试分析,以验证论文所做理论研究在实践应用中的可靠性。试验分为室内试验和现场试验两大部分。首先,室内试验主要测试种轴不同转速下排种器的充种情况、智能控制系统模型的精确性、监控系统的实时有效性等;现场试验则主要针对复式精播机实体在田间较恶劣环境下的精播质量、效果以及控制系统的稳定性等方面进行试验测试与效果分析。(4)自主驾驶四轮转向精播机导航定位技术研究。运用激光识别与多自由度运动姿态控制系统集成技术,实现了立体空间内旋转、平移等不同姿态信息的精确采集,用来进一步提高识别系统的适应性与精确度,为田垄、地头边缘三维数据信息的采集搭建起最佳测试平台,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基于金字塔式Lucas-Kanade算法对自动驾驶装置的速度进行监控,采用灰度投影曲线匹配方法作为四轮转向精度补偿监控算法,为机车自主导航提供准确的田间直行、地头转弯等方向信息,完成了智能导航和智能控制的双重功能,真正实现了小麦精播的智能控制效果。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机局[2](2018)在《2018~2020年广西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宣传手册》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根据农业部办公厅、财政部关于印发《2018~2020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实施指导意见》的通知(农办财[2018]13号),自治区农机局、财政厅联合制定了《广西2018~2020年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方案》(桂农机[2018]95号,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为让公众充分知晓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内容,特别是新变化、新特点,了解政策具体实施办法,以及解答社会关切问题,确保政策规范廉洁高效实
汪世平[3](2017)在《马铃薯播种机的使用与维修》文中提出本文介绍了2CMLF-2A型起垄铺膜覆土马铃薯播种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并对该机具的使用注意事项和机具调整、维修保养及常见故障排除进行简要说明。
沈函孝[4](2016)在《外槽轮电动排种器设计与试验研究》文中认为播种机械作为农业机械的一个重要分支,近年来得到迅速发展,新机构、新材料和新成果的不断涌现为播种机械的性能提高和耐久性增加作出了巨大贡献。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对播种智能化和播量可控化提出了迫切要求,显然,播种机单行独立电控是播种智能化和播量可控化的基础。由于播种机械的排种器数量众多,多个独立电机工作电耗的居高不下成为瓶颈。排种器的减阻降耗,尽量减少电瓶容量,增加播种机的续航能力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创新设计一种单行独立外槽轮式电控排种器,旨在通过对电动外槽轮式排种器减阻降耗研究,减少电机功耗,最终达到增加电瓶续航能力的目的。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分析了国内外各种播种机及电动排种器的研究现状,提出了新型独立电动外槽轮排种器的技术路线,设计了排种器的具体结构,利用阻塞轮调节槽轮的工作长度,采用调速器进行电机调速进而调节排种量,确定了清种部件采用叠层过盈软质毛刷形式,分析了外槽轮式排种器在充种、清种和护种阶段的受力。进行了主要电器元件的选型,设计了电路图,对排种器的工作过程进行了解析。(2)对排种器受到的阻力进行了理论分析,通过数学建模的方式,得出了叠层过盈软质毛刷受到的弯矩及等效作用力的具体工况。同时,分析了种子带动层的运动过程及作用机理,明确了带动层速度与外槽轮速度的相互关系;并将其做圆弧等效边界处理,分析其受力。以槽轮排种阻力最小化为目标,提出各运动参数和结构参数的优化方向。(3)按照农艺要求的播种量,在槽轮与排种盒最佳间隙的状态下,以电机转速和叠层过盈软质毛刷过盈度为二因素,优化试验电动排种器设计参数与功耗的关系,得出在不同工况下的最佳转速与毛刷过盈度匹配,多个优化匹配参数下的槽轮电机功耗的平均值比先前经验设计电动排种器降耗21.15%。(4)为验证上述优化试验以及总体结构设计的有效性,将设计的装置安装在南京沃杨机械科技有限公司的2BFGS-12型旋耕施肥播种机上进行田间试验,在最优功耗工况下和25kg/亩、20kg/亩、15kg/亩和10kg/亩四种播量条件下,播量稳定性变异系数、种子破损率和播种均匀性变异系数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也符合农艺要求。目前本设计已安装在南京沃杨机械科技有限公司的系列旋耕施肥播种机产品上,通过生产性考核,进入小批量生产阶段。
罗亚兰[5](2014)在《9GY1.2手扶山地割草压扁机的设计与试验研究》文中指出我国西北甘肃地区大面积种植在小地块梯田或山坡地上的牧草(苜蓿),主要采用人工收获,只有少部分合作社及大农户采用小型背负式割草机,收割稠密茂盛的牧草时,难以将其分离,无法顺利切割与铺放,且机体振动大,与人体直接接触,作业不安全,收割后的牧草不能被及时压扁,主要采用自然晾晒的干燥方式,使牧草的叶子与茎杆分离,导致大量的营养物质流失。这种收割方式严重阻碍了我国畜牧业的发展。针对牧草收割这一现实问题,结合割茬高度低,切割整齐,重割率小,压扁效果好,碎草损失率小的牧草收获要求,设计了一种适合于山坡地作业的手扶割草压扁机。主要研究了以下内容:⑴结合山地牧草种植的生物学特性和收获农艺要求,设计了一种由压扁辊(左、右)轴、连接钢板、无缝钢管和人字形钢齿等组成的中空式“人”字齿钢制压扁辊,减轻了压辊重量。此外,设计的非对称式齿形分布结构增强了牧草的输出力度、喂入性能、压扁均匀性及切割器的动态平衡,基本能够满足苜蓿草产品的质量要求。⑵为设计适合山坡地作业,要求功耗和转弯半径小,坡度仿形能力强,作业轻便,结构简单、紧凑的割草压扁机,提出并研发了一种新型的坡地仿形割草压扁机传动系统。该系统一方面将微耕机动力输出轴通过联轴器直接与切割器传动轴相连,采用偏置式曲柄滑块机构驱动卧式切割台往复运动;另一方面通过锥齿轮、转向轴与转向轴链轮将动力传递给由自动张紧链轮与上下压辊双链轮组成的压扁辊间隙自动调节系统与拨禾系统。实现了对牧草的割前拨入、扶持切割、割后压扁、输送和集条功能,完成牧草收获的全过程。⑶为了更好地实现压扁机随坡地仿形作业功能,采用两个相对转动壳体实现切割器随坡地左右摆动的方法,在与主机固连壳体的右端底部设有一个凸台,与切割台固连壳体的中下部设有相应的卡槽,使凸台深入卡槽内部,其中,卡槽比凸台宽20~30mm,通过作业时壳体间的相对转动与切割器底部仿形板的共同作用,增强了手扶山地割草压扁机的坡度仿形能力,使切割器随坡地的摆动角度为25°,适用于山坡地作业。⑷对锥齿轮、传动轴等关键零件进行了设计计算与Solidworks仿真分析,其计算结果、应力、应变、变形位移与安全系数云图均符合零件设计要求。⑸为确定手扶山地割草压扁机的关键设计参数,依据牧草收获农艺要求,通过改变影响其作业性能指标的3个主要参数:切割速比、压辊圆周速度和拨禾速比,以作业割茬高度低、重割次数少、压扁比例高及碎草损失率小为试验评价指标,结合正交试验研究,应用综合平衡法,得到各影响因素的最优方案组合:切割速比为2.5、压辊圆周速度为4.2m/s、拨禾速比为2.5。按照该最优方案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作业割茬为42mm、重割率为0.73%、压扁比例为46.5%及碎草损失率为2.3%,符合牧草收获的作业要求。
张明慧[6](2014)在《小粒蔬菜种子播种机的研制》文中研究指明蔬菜是人们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食品,其出口量也逐年递增,蔬菜种植业已成为发展我国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大面积蔬菜种植在播种时仍然以人工为主,小型机械条播、穴播为辅。播种时搞人海战术,严重浪费人力、物力、财力,播种效率低,不但错过最佳播种时间,不能有效的抓抢农时,而且播种质量差,影响蔬菜的品质和产量,无法保障市民对蔬菜的需求。大力发展小粒种子蔬菜播种机已经迫在眉睫。本论文所研究的小粒蔬菜播种机,一次进地可完成开沟、播种、覆土、镇压等功能。该机在旋耕机进行整地,把土壤细碎后做畦或成垄后进行直接播种作业,解决了小粒蔬菜种子的大面积作业播种难的问题。主要特点如下:1)采用新式结构排种器,不锈钢播种盘,播种效率高,保证播种分布均匀,有效地节约种子,提高出苗率。2)独立具有稳定风压的风机机构,可据不同种子选择合适的风压。3)调整范围大,种植模式适应性较强小粒种子蔬菜播种机适用于山东、山西、河南、河北、黑龙江、内蒙古和陕西等省乃至全国各主要蔬菜集中生产地。该机需具有的技术先进性、农艺适应性、使用经济性,能满足我国不同蔬菜播种农户的要求。该机能够有效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节约生产成本、改善生产条件[1],使得农民增产增收,其市场需求量巨大,发展前景广阔。
鞠金艳[7](2011)在《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系统分析与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些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解决“三农”问题成为党和国家关注的热点,反映在从2004年至2010年中央七个一号文件关于农业机械化的内容不断增多,内涵更加丰富,农业机械化在“三农”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愈加被强化。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是全国最大的农业主产区和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其农业综合生产力水平和农业机械化水平处于全国前列,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整体水平仍处于农业机械化中级阶段。因此,积极推进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为了加速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进程,运用科学的农业机械化管理理论与技术在实际农业生产中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成为影响农业机械化作用发挥的重要因素,也直接影响着农业机械运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新形势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计算机技术等现代数据处理方法加强农业机械化管理领域中定量分析方法的研究,科学、合理地解决农业机械化管理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促进农业机械化管理决策现代化、科学化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本文对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发展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为科学、准确的把握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影响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农业机械化的未来发展态势、目标,提出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对策措施,促进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实现农业机械化与经济协调发展,繁荣农村经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为了能深入系统的研究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发展情况,根据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历史数据资料,结合农机管理局实地调查情况,对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历程、基本现状、发展的有利条件、存在的主要问题等进行分析。(2)为科学的评价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在分析比较现有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评价方法的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黑龙江省实际情况,针对种植业对灌溉和植保要求较高,及原有的评价指标体系只能体现农机总量的变化,没有考虑农机的配套情况,农机人员的评价只能体现人员素质不能体现人员数量变化的情况,对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改进研究。(3)应用专家调查法和查阅文献的方法确定了各个评价指标的标准值和权重。用综合评价法测算20012008年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利用测算结果分析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的发展变化及阻碍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原因。利用2008年统计数据,对黑龙江省各个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和地区比较,为分地区指导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科学依据。(4)对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环境进行辨识和展望。第一,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环境因素进行辨识;第二,选择影响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社会与经济环境因素、农业生产资源因素、农机装备及技术因素共3类22个因素,依据黑龙江省20012008年的有关数据,建立灰色综合关联度分析模型,确定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第三,利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与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发展密切相关的一些环境因素进行预测和展望;第四,对农业机械化未来发展环境进行综合分析。(5)鉴于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态势有明显的非线性特性,其发展变化具有增长性和波动性,对于拟合方法要求较高。通过对灰色预测法、回归预测法、BP神经网络预测法及遗传算法等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对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发展态势进行预测的基于BP神经网络的组合预测方法、基于遗传算法的改进GM(1,1)模型、基于BP神经网络的误差修正模型等新方法,并对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发展态势进行了预测。(6)农业机械化发展需要环境支撑,同时农业机械化发展对环境也有促进作用。为了探求农业机械化和发展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内在规律,确定对农业机械化发展影响最直接、最强烈的地区经济、农业经济与农业机械化之间的关系模型;然后,根据黑龙江省地区经济总产值和农业总产值未来发展情况,通过经济增长与农业机械化增长之间的关系来确定经济增长对农业机械化的需求。(7)根据农业机械化发展目标预测结果和经济发展对农业机械化需求预测,并与国内外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先进水平相比较,综合考虑最终确定出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的具体发展目标值;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黑龙江省经济实力增长,机械化发展对每年对财政投入需要量,政府每年可以对农机发展投入的资金量,国家补贴政策,农机服务组织,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农机工业发展等方面对发展目标的实现进行可行性分析。(8)提出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发展重点及对策措施。考虑有利于增加农民的收入,有较高的投资效益,发展农业机械化的相对薄弱环节及保护环境等,同时结合黑龙江省大农业发展战略,提出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发展重点;根据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发展重点及影响农业机械化发展主要因素提出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对策,为政府有关管理部门科学决策和制定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沈强[8](2010)在《农业机械质量对用户人身和财产安全影响的研究》文中指出国的农业机械安全性低下,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有政府导向功能不足的问题,包括农业机械质量安全的政策法规不健全、不配套,对农业机械质量安全环节投入力度不够等;同时也有农业机械本身的质量安全性问题;还有农业机械质量体系,即农业机械质量安全机制不健全、农业机械质量安全体制不合理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针对以上问题的研究对策,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生产销售者要积极参与市场,整合资源,提高自身素质,开拓视野,沿着良性循环发展的方向前进,要走“结合实践”来造机的模式,特别要改变落后的以“低成本”而实现利润的观念,要以优质的产品和一流的服务来增强自己的市场竞争力和生存力;第二部分,消费者也要多看多学,逐步提高和增加一些与农机相关的各种知识,争取做到在在购买农业机械前要多了解一些与其相关的信息,在购买农机时,能够对选机以及用机和护机这三方面都有一定的认知,;第三部分,有关部门要花大力气来增强对于农机生产和销售各个环节的监管力度,多方面来引导农机市场的规范与消费的合理,形成一个良好农机生产、销售、使用的发展空间,让好的企业能更好的发展,让农民不再为怕买到假冒伪劣产品而在购买农机时踌躇不前;第四部分,要建立良好的维权机制,明确维权部门,公开维权程序,让农民朋友在因农机事故的原因而在人身和财产上受到损害时能清楚的知道该做什么和怎么做才能更好的维护自身利益,将伤害减少到最低程度。
李洪刚[9](2010)在《仿生指夹式排种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排种器是玉米播种机作业质量的关键部件,传统的人工播种玉米逐渐被机械化所代替,新型的玉米播种机械已经全面推广。排种器作为播种机的核心部件,在农业生产中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和意义,播种的质量直接影响农作物的产量。仿生指夹式排种器通过模仿人类手指在实际应用中的优越性,设计其关键部件和相关部件,解决了非气力排种器在工作过程中伤种的弊病,对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的精密播种有着重要的意义,是播种机械乃至整个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本论文主要通过研究仿生指夹式排种器的结构及主要参数的设计、试验分析和计算过程,说论证了仿生指夹式排种器在播种性能和工作原理上的先进性。通过台架试验和土槽模拟试验进行排种数据收集,采用观察和对比的方法对排种器的关键部件和排种指标进行分析;以田间作业的方式来检测排种器的实际工作情况和连续高速作业的适应性。
梁备战[10](2010)在《新时期农机化经营模式的研究与探讨》文中研究说明“三农”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在各个历史时期,我国始终高度重视解决“三农”问题,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农业机械化经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如何加快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进程,使农业机械化更好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农业机械化经营模式的选择显得非常重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农业机械化经营有着不同的模式,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出现了多种形式的农业机械化经营模式,也存在着许多不同的制约因素。本文对我国不同时期农业机械化经营模式进行了比较与分析,从农业机械化经营与经济的关系、农业机械化贡献等方面分析了河南省农业机械化经营发展的基本状况,运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模型对农业机械化经营模式对农机化贡献率的影响作了说明,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影响农机化规模经营的因素进行分析,得出人均收入是影响农业机械化规模经营发展的主要经济因素,提出了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经营发展模式的思路和意见。
二、马铃薯播种机在作业时应注意的安全事项及其保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马铃薯播种机在作业时应注意的安全事项及其保养(论文提纲范文)
(1)小麦智能精播系统及自主导航机理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缩略词注释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意义及课题来源 |
1.1.1 选题背景意义 |
1.1.2 课题来源 |
1.2 精播技术领域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精播技术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精播技术研究现状 |
1.3 小麦精播技术发展趋势及面临问题 |
1.3.1 小麦精播技术发展趋势 |
1.3.2 小麦精播技术面临问题 |
1.4 智能小麦精播技术研究意义 |
1.5 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1.5.1 研究内容 |
1.5.2 创新点 |
1.6 论文结构与章节安排 |
第二章 智能精播机械系统设计与仿真分析 |
2.1 引言 |
2.2 智能精播机设计方案及结构原理 |
2.2.1 智能精播机总方案设计 |
2.2.2 智能精播机结构原理 |
2.3 精播机旋耕装置设计研究 |
2.3.1 旋耕机整体结构 |
2.3.2 旋耕机刀片的布置 |
2.3.3 旋耕机刀有限元分析 |
2.3.4 旋耕机刀轴的设计 |
2.4 宽幅组合式开沟器设计 |
2.5 宽幅小麦排种施肥装置设计研究 |
2.6 智能小麦精播机配套动力及技术指标 |
2.6.1 智能小麦精播机配套动力 |
2.6.2 智能小麦精播机技术指标 |
2.7 播种施肥离散元动态仿真分析 |
2.7.1 DEM基本方程 |
2.7.2 重要物理及力学参数测定 |
2.7.3 排种离散元动态仿真分析 |
2.7.4 排肥器离散元动态仿真分析 |
2.8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智能小麦精播系统模型及其控制机理 |
3.1 引言 |
3.2 智能小麦精播主控系统结构及原理 |
3.2.1 智能小麦精播机主控系统结构 |
3.2.2 智能小麦精播驱动控制原理 |
3.3 智能精播控制系统硬软件设计 |
3.3.1 主控系统硬件设计 |
3.3.2 主控系统软件设计 |
3.4 智能精播控制系统数学模型建立 |
3.4.1 参数初值设定与运算规则 |
3.4.2 主控系统数学模型建立 |
3.5 排种施肥的精确控制 |
3.5.1 PID闭环控制设计 |
3.5.2 PWM调速功能的实现 |
3.6 智能精播监控系统设计 |
3.6.1 智能监控系统结构 |
3.6.2 智能监控系统原理 |
3.6.3 智能监控系统硬软件设计 |
3.6.4 监控系统功能仿真验证 |
3.7 智能系统抗干扰设计 |
3.7.1 数字滤波设计 |
3.7.2 指令冗余措施 |
3.7.3 看门狗应用 |
3.8 基于MCGS组态软件的人机界面 |
3.8.1 智控系统设备配置界面 |
3.8.2 智控系统用户界面 |
3.8.3 智控系统实时数据库配置 |
3.8.4 MCGS运行模拟仿真 |
3.8.5 MCGS触摸屏控制现场效果验证 |
3.9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智能小麦宽幅精播样机试制及性能测试 |
4.1 引言 |
4.2 智能精播试验平台搭建与性能测试 |
4.3 智能精播样机试制 |
4.3.1 转速采集传感器的安装固定 |
4.3.2 排种施肥轴驱动电机的安装 |
4.3.3 智能精播样机的试制 |
4.4 智能精播样机试验测试与分析 |
4.4.1 空载时排种轴起动电压与转矩测试分析 |
4.4.2 空载时控制电压对种轴转速及转矩的影响 |
4.4.3 带载运行时排种器充种性能测试分析 |
4.4.4 智能精播样机大田试播效果验证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精播机自主驾驶技术研究与仿真分析 |
5.1 引言 |
5.2 基于激光感知的农机作业导航技术 |
5.3 基于激光扫描的三维信息采集方法 |
5.3.1 三维激光信息采集系统构成 |
5.3.2 基于激光扫描的田垄识别方法 |
5.4 基于Otsu准则的耕作区与非耕作区边界识别方法 |
5.4.1 Otsu算法 |
5.4.2 田垄地头边缘线拟合 |
5.5 基于激光识别的区域设定 |
5.6 田垄边缘识别算法 |
5.7 精播机牵引车转向控制系统 |
5.7.1 精播机牵引车转向规划及原理分析 |
5.7.2 精播机牵引车转向跟踪控制 |
5.8 基于机器视觉的测速系统 |
5.8.1 基于机器视觉的测速原理 |
5.8.2 摄像机标定 |
5.8.3 基于机器视觉的运动目标检测方法 |
5.8.4 自主导航牵引车速度检测 |
5.9 基于Webots的自主驾驶技术的实现与仿真分析 |
5.9.1 精播机自主驾驶仿真平台构建 |
5.9.2 仿真程序设计及其功能实现 |
5.9.3 自主驾驶技术仿真结果与分析 |
5.10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工作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
攻读学位期间出版着作 |
攻读学位期间相关项目研究 |
攻读学位期间相关专利授权 |
攻读学位期间相关奖励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2)2018~2020年广西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宣传手册(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部分:农机购置补贴基本常识 |
第二部分:农机购置补贴申请和办理 |
第三部分:责任和义务 |
第四部分:信息公开与监督 |
(3)马铃薯播种机的使用与维修(论文提纲范文)
1 主要结构及工作原理 |
2 使用注意事项 |
3 调整和使用 |
4 维护和保养 |
5 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
(4)外槽轮电动排种器设计与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本文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播种机具的研究现状 |
1.2.2 国内播种机械与电动排种的发展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1.4 本课题拟解决关键问题及解决方案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外槽轮电动排种器的结构设计与受力分析 |
2.1 排种器的总体结构设计 |
2.2 主要机械部件设计 |
2.2.1 外槽轮设计 |
2.2.2 阻塞轮设计 |
2.2.3 清种装置 |
2.2.4 连接件设计 |
2.3 外槽轮电动排种器的工作过程 |
2.4 外槽轮排种器受力分析 |
2.4.1 外槽轮充种受力分析 |
2.4.2 清种装置清种受力分析 |
2.4.3 护种过程受力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外槽轮电动排种器电动装置 |
3.1 元器件选型 |
3.1.1 电动机选型 |
3.1.2 整流器选型 |
3.1.3 直流调速器选型 |
3.2 电动装置工作原理与过程 |
3.2.1 电路图设计 |
3.2.2 接线设计 |
3.3 外槽轮电动排种器整体工作过程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外槽轮电动排种器阻力分析 |
4.1 叠层过盈软质毛刷阻力分析 |
4.2 带动层阻力分析 |
4.2.1 带动层作用机理 |
4.2.2 带动层速度分析 |
4.2.3 带动层压力分析 |
4.3 外槽轮有效工作长度与阻力研究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外槽轮电动排种器功率优化试验 |
5.1 试验目的 |
5.2 试验设备与材料 |
5.2.1 小麦种子 |
5.2.2 扭矩传感器 |
5.2.3 扭矩功率仪 |
5.2.4 摄像机 |
5.2.5 试验台 |
5.3 试验方法 |
5.4 分析方法与相关计算 |
5.4.1 分析方法 |
5.4.2 电机转速与槽轮工作长度关系计算 |
5.4.3 播量计算 |
5.5 试验数据采集与分析 |
5.5.1 毛刷过盈度优化 |
5.5.1.1 毛刷过盈度与功耗分析 |
5.5.1.2 毛刷过盈度与脉动系数 |
5.5.2 直流电机转速与功率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外槽轮电动排种器田间性能试验 |
6.1 试验目的 |
6.2 试验条件 |
6.3 试验方法 |
6.4 性能测试 |
6.4.1 试验相关计算 |
6.4.2 播量测定 |
6.4.3 种子破损率的测定 |
6.4.4 播种均匀性测定 |
6.5 试验结果判定 |
6.6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5)9GY1.2手扶山地割草压扁机的设计与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Summary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国外割草压扁机的研究现状 |
1.3 国内割草压扁机的发展概况 |
1.4 研究的主要目的意义、目标、内容及技术路线 |
1.4.1 研究的主要目的意义 |
1.4.2 研究的主要目标 |
1.4.3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4 研究的技术路线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9GY1.2 手扶山地割草压扁机总体方案的确定 |
2.1 约束条件 |
2.1.1 牧草生长概况 |
2.1.2 牧草收获的农艺要求 |
2.1.3 手扶山地割草压扁机技术参数 |
2.2 手扶山地割草压扁机设计方案 |
2.2.1 手扶山地割草压扁机的组成 |
2.2.2 手扶山地割草压扁机的方案组合解 |
2.3 设计方案的评价 |
2.3.1 方案评价的指标体系 |
2.3.2 评价指标的权重分配 |
2.3.3 各方案的加权综合评分 |
2.3.4 设计方案的比较 |
2.4 方案的确定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9GY1.2 手扶山地割草压扁机关键部件的研究与设计 |
3.1 拨禾装置的研究与设计 |
3.1.1 拨禾轮的结构 |
3.1.2 拨禾板的运动分析 |
3.1.3 拨禾轮设计参数的确定 |
3.1.3.1 拨禾轮安装高度及其调节范围 |
3.1.3.2 拨禾轮直径的确定 |
3.2 手扶山地割草压扁机切割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
3.2.1 切割器的选择 |
3.2.2 往复式切割器动刀片选择 |
3.2.3 影响切割器切割质量的因素分析 |
3.2.4 切割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
3.3 手扶山地割草压扁机压扁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
3.3.1 压扁辊的结构设计 |
3.3.2 压扁辊的安装与调节 |
3.3.3 压扁机构参数的确定 |
3.3.3.1 压扁辊的受力分析 |
3.3.3.2 压扁辊的喂入厚度H和压缩比C的确定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9GY1.2 手扶山地割草压扁机的传动系统 |
4.1 传动系统的方案设计及工作原理 |
4.1.1 传动系统的方案设计 |
4.1.2 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 |
4.2 系统分析与关键参数确定 |
4.2.1 切割系统设计与参数确定 |
4.2.1.1 切割系统设计 |
4.2.1.2 关键参数的确定 |
4.2.2 压扁系统关键参数的确定 |
4.2.3 拨禾系统关键参数的确定 |
4.3 各系统传动比的确定 |
4.3.1 切割系统传动比的确定 |
4.3.2 压扁系统传动比的确定 |
4.3.3 拨禾系统传动比的确定 |
4.4 传动系统功耗的确定 |
4.4.1 切割系统功耗的确定 |
4.4.2 压扁系统功耗的确定 |
4.4.3 拨禾系统功耗的确定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关键零部件的校核与计算 |
5.1 转向轴小链轮的受力分析 |
5.2 减速箱圆锥齿轮的计算与校核 |
5.2.1 齿轮受力分析 |
5.2.2 齿根弯曲疲劳强度的校核 |
5.2.3 齿面接触强度的校核 |
5.3 转向轴的设计与校核 |
5.3.1 转向轴的设计 |
5.3.2 基于Simulation的转向轴静态分析校核 |
5.4 传动主轴的设计与校核 |
5.4.1 传动主轴的设计 |
5.4.2 传动主轴的仿真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关键设计参数的试验研究 |
6.1 关键设计参数的确定 |
6.2 试验方案的设计 |
6.2.1 试验材料 |
6.2.2 试验方法 |
6.2.3 评价指标的测定 |
6.3 试验数据分析 |
6.4 最优组合试验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
7.1 结论 |
7.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导师简介 |
(6)小粒蔬菜种子播种机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1.1 课题研究的意义 |
1.1.2 课题研究的背景 |
1.2 国内外行业现状 |
1.2.1 国内行业现状 |
1.2.2 国外行业现状 |
1.3 发展趋势 |
1.3.1 国内发展趋势 |
1.3.2 国外发展趋势 |
1.3.3 项目研究趋势 |
1.4 市场需求 |
1.4.1 需求量预测 |
1.4.2 经济效益分析 |
1.4.3 社会效益分析 |
1.4.4 节能效益分析 |
1.4.5 生态效益分析 |
1.4.6 产业化前景分析 |
1.5 项目主要内容 |
1.5.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5.2 总体目标 |
第2章 小粒蔬菜播种机的研制 |
2.1 小粒蔬菜种子播种机播种适用范伟围 |
2.2 小粒蔬菜种子播种机的总体结构设计 |
2.2.1 主要技术参数 |
2.2.2 总体设计 |
2.3 结构设计 |
2.3.1 右地轮装配 |
2.3.2 机架焊合 |
2.3.3 六菱传动轴 |
2.3.4 镇压排种机构 |
2.3.5 风机机构 |
2.3.6 吸风管 |
2.3.7 吹风管 |
2.3.8 左地轮装配 |
2.3.9 维护、保养和保管 |
2.3.10 风压表组装 |
2.3.11 支臂装配 |
2.4 主要工作部件的设计 |
2.4.1 传动计算 |
2.4.2 风机风压的确定 |
2.4.3 排种器的设计 |
第3章 小粒蔬菜播种机的安装、调试与维护 |
3.1 小粒蔬菜播种机的安装 |
3.2 小粒蔬菜播种机的调试 |
3.2.1 机架水平的调整 |
3.2.2 行距的调整 |
3.2.3 播种深度的调整 |
3.2.4 上、下悬挂点位置的调整 |
3.2.5 排种器的调整 |
3.3 小粒蔬菜播种机的维护 |
3.3.1 使用前的准备和检查 |
3.3.2 使用时应注意的事项 |
3.3.3 安全使用注意事项 |
3.3.4 维护、保养和保管 |
3.3.5 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
第4章 小粒蔬菜播种机试验室试验 |
4.1 试验时间 |
4.2 试验地点 |
4.3 试验准备 |
4.4 试验内容 |
4.5 试验结论 |
第5章 小粒蔬菜种子播种机的田间试验 |
5.1 试验时间 |
5.2 试验地点 |
5.3 试验内容 |
5.4 试验结论 |
5.5 讨论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1.1 小粒种子播种机的特点 |
6.1.2 解决的关键技术 |
6.1.3 取得的成果 |
6.1.4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7)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系统分析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引言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有关的研究 |
1.2.2 国内有关的研究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3.2 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技术路线 |
1.4 本章小结 |
2 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分析 |
2.1 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发展历程分析 |
2.2 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分析 |
2.2.1 农业机械拥有量平稳增长,装备水平进一步提高 |
2.2.2 农业机械化作业程度发展情况 |
2.2.3 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发展 |
2.2.4 农业机械化经营形式的发展 |
2.2.5 农业机械化投入与经营水平 |
2.3 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2.4 本章小结 |
3 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评价与分析 |
3.1 设置评价指标的原则 |
3.2 农业机械化水平评价分析方法的改进 |
3.2.1 评价指标的设置 |
3.2.2 评价指标权重及标准值的确定 |
3.2.3 综合评价方法 |
3.3 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评价与分析 |
3.3.1 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评价 |
3.3.2 评价结果分析 |
3.4 黑龙江省各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的评价 |
3.4.1 各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评价 |
3.4.2 各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评价结果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环境辨识与展望 |
4.1 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环境辨识 |
4.2 农业机械化发展主要影响因素的关联分析 |
4.2.1 灰色综合关联分析法 |
4.2.2 选择变量和整理数据 |
4.2.3 主要影响因素与农业机械化的灰色综合关联度 |
4.2.4 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析 |
4.3 影响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环境展望 |
4.3.1 自然环境条件 |
4.3.2 社会环境的变化 |
4.3.3 经济环境预测分析 |
4.4 农业机械化未来发展环境的综合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 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目标研究 |
5.1 确定农业机械化发展目标所采用的指标 |
5.2 农业机械化发展目标制定原则 |
5.3 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发展预测 |
5.3.1 预测方法分析 |
5.3.2 农业机械装备水平预测 |
5.3.3 基于改进GM(1,1)模型的农业机械化经营效益预测 |
5.3.4 农业机械化作业程度组合预测 |
5.4 黑龙江省经济发展对农业机械化需求的预测 |
5.4.1 农业机械化与经济发展定量关系 |
5.4.2 农业机械化发展各指标比较分析 |
5.4.3 农业机械化需求预测 |
5.5 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目标的确定 |
5.5.1 农业机械装备发展目标 |
5.5.2 农业机械化经营效益发展目标 |
5.5.3 农业机械化作业程度发展目标 |
5.6 实现农业机械化发展目标的可行性分析 |
5.6.1 黑龙江经济实力增强为农业机械化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
5.6.2 政府对农业机械化的支持力度确定 |
5.6.3 农民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和支付能力 |
5.6.4 国家补贴政策支持 |
5.6.5 农机化服务组织和服务模式的发展 |
5.6.6 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为农业机械化提供了发展空间 |
5.6.7 黑龙江省农机工业的良好发展及技术进步 |
5.6.8 农业机械化发展体制和法规保障不断完善 |
5.7 本章小结 |
6 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发展重点及对策建议 |
6.1 加快推进主要农业生产关键生产环节机械化 |
6.1.1 黑龙江省农业生产发展重点选择 |
6.1.2 黑龙江省主要农业生产对农业机械化技术的需求 |
6.2 以发展农产品加工为重点,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 |
6.3 以节本增效为重点,发展节约型、环保型农业机械化技术 |
6.3.1 节水灌溉技术及机械 |
6.3.2 保护性耕作技术及机械 |
6.3.3 设施农业技术及机械 |
6.3.4 精确高效施药技术及机械 |
6.4 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
6.4.1 加快和完善农机政策法规建设,依法促进黑龙江省农机化发展 |
6.4.2 建立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长效投入机制 |
6.4.3 加强对黑龙江省农民和农机从业人员的教育和培训 |
6.4.4 加强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促进黑龙江省农机工业发展 |
6.4.5 健全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提高农机作业服务水平 |
6.4.6 土地产权制度创新,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
6.4.7 以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和城镇化拉动为手段 |
6.4.8 加强农机与农艺重大问题协调 |
6.4.9 提升节约型农业机械化生产技术 |
6.4.10 实行农业机械化发展区域化 |
6.4.11 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道路 |
6.5 本章小结 |
7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8)农业机械质量对用户人身和财产安全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1 研究的目的 |
1.2 现实意义 |
2 我国农机拥有量及农机化水平现状 |
2.1 农机装备需求量大,效益明显,综合利用率低 |
2.2 农机化服务体系现状 |
第二章 国内外提高农业机械作业安全性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
1 国内外提高农业机械作业安全的现状 |
1.1 国内提高农业机械作业安全的现状 |
1.2 国外提高农业机械作业安全的现状 |
2 农业机械的质量监管工作 |
2.1 我国农业机械质量监管工作的现状 |
2.2 搞好农业机械质量监管工作的建议 |
第三章 农业机械事故引发的原因分析 |
1 农机事故基本形势 |
2 农机事故发生的一般规律 |
2.1 季节特点 |
2.2 时间特点 |
3 农机事故统计分析 |
3.1 农机事故统计分析方法分类 |
3.2 应用分类法分析农机事故的因素 |
4 农机事故原因分析 |
4.1 农机产品存在安全设计性不强的问题 |
4.2 农机产品的工艺性较差 |
4.3 农机使用者自身问题 |
4.4 农机售后服务系统和说明书问题 |
4.5 农机的主管部门与检测机构的监督管理不严 |
5 造成农机产品质量问题原因的分析 |
5.1 农机制造者和销售者 |
5.2 农机市场分析 |
5.3 农机消费者 |
5.4 政府宏观管理部门 |
第四章 减少农业机械作业事故的途径和对策 |
1 农机产品安全和质量 |
1.1 农机的安全性设计和工艺 |
1.2 农机销售商 |
1.3 农机用户 |
1.4 政府监管 |
2 提高农机作业质量的途径 |
2.1 农机具的选择 |
2.2 农机具的技术状态 |
2.3 农机具驾驶员的素质 |
2.4 加强农机行业的监督管理,制定规范的行业质量标准 |
2.5 建立完善的农机化服务体系 |
3 处理机械作业质量的几点建议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9)仿生指夹式排种器(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第1章 绪论 |
1.1 立题的目的及意义 |
1.1.1 研究目的 |
1.1.2 研究意义 |
1.2 工程仿生学的基本概念 |
1.3 工程仿生学的研究方法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1 前期工作基础 |
1.4.2 研究内容 |
1.5 本章小结 |
第2章 排种器研究的发展趋势分析 |
2.1 国内外排种器类型 |
2.2 国内外技术现状 |
2.3 我国玉米精密排种器的发展趋势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仿生指夹式排种器的结构和工作过程研究 |
3.1 仿生指夹式排种器的结构 |
3.1.1 玉米排种器的一般结构 |
3.1.2 仿生指夹式排种器的仿生设计 |
3.2 仿生指夹式排种器工作过程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仿生指夹式排种器的台架试验 |
4.1 试验台的结构和技术指标 |
4.1.1 排种性能综合试验台的总体结构和技术指标 |
4.1.2 排种性能综合试验台主要部件的结构和性能 |
4.1.2.1 种子传送带 |
4.1.2.2 试验台车 |
4.1.2.3 气力系统 |
4.1.2.4 控制系统 |
4.1.2.5 测试系统 |
4.2 仿生指夹式排种器的台架试验 |
4.2.1 试验前准备 |
4.2.2 台架试验及数据采集 |
4.2.3 试验结果分析 |
4.3 仿生指夹式排种器的改进 |
4.3.1 毛刷的改进设计 |
4.3.2 仿生指夹和播种盘的改进 |
4.4 曲线输种管的研究 |
4.4.1 高速精密播种对输种管的需求分析 |
4.4.2 输种管工作面曲线的确定 |
4.4.3 输种管设计参数的计算 |
4.4.4 主要参数的分析 |
4.5 改进后仿生指夹式排种器的台架试验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仿生指夹式排种器的田间对比试验 |
5.1 试验用播种机 |
5.2 田间试验数据测量 |
5.3 试验结果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存在的不足和进一步工作设想 |
参考文献 |
摘要 |
Abstract |
致谢 |
导师及作者简介 |
(10)新时期农机化经营模式的研究与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章 新时期河南省农机经营模式探讨 |
2.1 河南省地理特征与农业机械经营概况 |
2.2 河南省农业机械化经营模式现状 |
2.2.1 独户经营模式 |
2.2.2 专业合作经营模式 |
2.2.3 股份合作制或股份制经营模式 |
2.2.4 农机作业协会 |
2.2.5 农机化中介服务组织 |
2.3 河南省农业机械化经营模式的特点 |
2.3.1 农机跨区作业服务 |
2.3.2 农机承包服务 |
2.3.3 农机信息化服务 |
2.3.4 托管作业服务 |
2.3.5 订单作业服务 |
2.4 农机经营模式案例研究与探讨 |
2.4.1 农民自主联合从事农机化经营服务 |
2.4.2 喜耕田农机合作社的运作方式及管理章程 |
2.4.3 喜耕田农机合作社的利益分配 |
2.4.4 喜耕田农机经营模式的评价分析及取得成效 |
第3章 不同农业机械化经营模式对农业产出贡献率的影响 |
3.1 农业机械化经营模式对农业产出贡献率的意义 |
3.2 农业机械化贡献率研究概述 |
3.2.1 专家意见法 |
3.2.2 有无比较法 |
3.2.3 数学模型法 |
3.3 贡献率的测算 |
3.3.1 生产要素的投入选取和数据采集 |
3.3.2 函数拟合及贡献率计算 |
第4章 影响农业机械化规模经营发展的因素分析 |
4.1 农业机械化环境分析 |
4.1.1 农业机械化外部环境分析 |
4.1.2 农业劳动力转移与农业机械化 |
4.1.3 农业机械化发展应与农业劳动力转移相协调 |
4.1.4 农业结构调整与农业机械化 |
4.1.5 农业产业化与农业机械化 |
4.1.6 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农业机械化 |
4.1.7 农业机械化良性循环发展模式 |
4.2 农业机械化与土地流转 |
4.3 农业机械化规模经营发展因素的层次分析 |
4.3.1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与步骤 |
4.3.2 构造判断矩阵 |
第5章 新时期农业机械化经营模式的选择 |
5.1 农业机械化经营模式发展趋势 |
5.2 农业机械化经营效益 |
5.3 农业机械化经营模式的选择 |
第6章 结论 |
6.1 结论 |
6.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喜耕田“双千斤”整体托管服务协议 |
附录 B 喜耕田农机专业合作社管理章程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四、马铃薯播种机在作业时应注意的安全事项及其保养(论文参考文献)
- [1]小麦智能精播系统及自主导航机理研究与实现[D]. 丁筱玲. 山东大学, 2018(02)
- [2]2018~2020年广西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宣传手册[J].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机局. 广西农业机械化, 2018(03)
- [3]马铃薯播种机的使用与维修[J]. 汪世平. 农业机械, 2017(07)
- [4]外槽轮电动排种器设计与试验研究[D]. 沈函孝. 扬州大学, 2016(02)
- [5]9GY1.2手扶山地割草压扁机的设计与试验研究[D]. 罗亚兰. 甘肃农业大学, 2014(05)
- [6]小粒蔬菜种子播种机的研制[D]. 张明慧. 吉林大学, 2014(10)
- [7]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系统分析与对策研究[D]. 鞠金艳. 东北农业大学, 2011(01)
- [8]农业机械质量对用户人身和财产安全影响的研究[D]. 沈强. 湖南农业大学, 2010(03)
- [9]仿生指夹式排种器[D]. 李洪刚. 吉林大学, 2010(05)
- [10]新时期农机化经营模式的研究与探讨[D]. 梁备战. 河南科技大学, 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