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诺森与立复丁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翁琰,樊婷婷,段佳林,郭超,王艳华,殷英,奚苗苗,文爱东[1](2014)在《西咪替丁与法莫替丁预防及治疗消化道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系统评价西咪替丁与法莫替丁预防及治疗消化道疾病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纳入西咪替丁与法莫替丁比较的前瞻性临床试验,采用Cochrane推荐的标准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使用RevMan 5.1.0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纳入文献13篇,共1027例患者。法莫替丁预防及治疗消化道出血有效率[RR=1.27,95%CI(1.18,1.38),P<0.00001]、预防及治疗溃疡愈合有效率[RR=1.27,95%CI(1.13,1.44),P=0.0001]、不良反应发生率[RR=0.26,95%CI(0.11,0.60),P=0.002]、死亡率[RR=0.23,95%CI(0.06,0.90),P=0.03]均优于西咪替丁;两药腹痛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36,95%CI(0.74,2.50),P=0.32]。结论法莫替丁预防及治疗消化道出血、预防及治疗溃疡愈合的效果优于西咪替丁,腹痛缓解率与西咪替丁相当,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小于西咪替丁。由于纳入研究质量低、样本量小,上述结论需严格设计的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证实。
白杰[2](2011)在《张淑文教授学术思想及59例中西医结合诊治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张淑文教授是北京友谊医院感染暨急救医学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三、四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委员会副主委,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急救医学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编委,《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编委,是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津贴的专家。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感染及重症感染并发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的临床研究近四十年,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作为第四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在跟随张淑文教授学习中,获益匪浅,为继承和发扬老专家的学术经验,尤其是张淑文教授治疗急性重症感染的学术经验,故而立题进行总结归纳,力图能够反映张淑文教授的学术思想与诊疗经验,为解决急性重症感染的临床难题提供一些帮助。并做中西医结合诊治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观察研究,在张淑文教授的指导下,深入探讨通腑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中医诊疗方案。本文主要分三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一方面,概述张淑文教授的学术渊源。通过回顾张淑文教授学习继承中医传统理论和临床实践探索的历程,阐述张淑文教授应用中西医两法治疗感染性疾病的中西医结合学术思想形成的脉络与渊源。特别是论述了张淑文教授学习继承《内经》、《伤寒论》和温病学治疗热性病的理论与经验,通过大样本的临床观察与研究,总结出急性感染性疾病的四个主要中医证型:实热证、血瘀证、腑气不通证及厥脱证,并制定出相应的诊疗方案的过程。第二方面,概述张淑文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介绍其所带课题组根据临床实际观察,研究邪正盛衰表现,总结的重症感染四大证型,即(1)热证,诊断标准分为A实热证:发热、舌红、舌苔黄、喜冷饮、脉洪大;B湿热证:发热、舌红、舌苔黄腻、口不渴、不思饮、热缠绵;C热盛伤阴证:发热、口干思饮、舌红、舌少津液、舌少苔或无苔;(2)腑气不通证,诊断标准为:腹胀,肠鸣音减弱或消失,无自主排便、排气;(3)血瘀证,诊断标准为:固定疼痛、瘀点、瘀斑、舌质紫暗,血小板下降,实验室凝血功能指标异常;(4)厥脱证,诊断标准为:四末不温或厥冷(肢端湿冷),脉细数或脉微欲绝,血压下降;及在此基础上,制定确立出复方清热颗粒、参芪活血颗粒、通腑颗粒等中药治疗方案。阐述张淑文教授在诊治急性重症感染时,重视细辨正邪,把握“扶正”与“祛邪”火候,并将其贯穿于急性感染治疗的始终;突出张淑文教授治疗急性感染的清热解毒、清热祛湿、通腑泻下、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的特色,归纳总结其中西并重,攻补兼施的诊疗方法,以及其治疗重症肺炎、急性胰腺炎、重症脓毒症、多发脓肿的诊疗经验。通过三年的跟师学习和总结,我对张淑文教授关于急性感染性疾病的演变规律、诊疗手段、研究方法的论述,尤其对其总结的重症感染的四大证型的理论思想都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为今后的研究和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辨证施治的方法和经验,已成为我治疗感染性疾病的理论依据,并应用张淑文教授学术经验进行了临床观察研究。第三方面,在张淑文教授的指导下,开展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观察研究,目的在于学习临床研究方法,深入总结张淑文教授通腑治疗胰腺炎的经验,探讨急性胰腺炎的病因病机与中医诊断辨证规律。临床研究选择2010年6月—2011年7月期间在北京友谊医院急诊科和感染内科住院的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前瞻、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依据《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草案)胰腺炎诊断标准,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病例,依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西药组和中西医结合通腑组,在其他治疗一致的基础上,分别给予莫沙比利、通腹颗粒治疗,记录病情,舌苔脉象,实验指标,进行对照比较,总结两组的通腹治疗疗效和中医辨证分型。结果显示1.自主排便时间西药组平均3.67±0.485天,中西医结合通腑组平均2.90±0.359天;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西药组平均4.23±0.986天,中西医结合通腑组平均2.55±0.724天;恢复进食水时间西药组平均7.03±0.686天,中西医结合通腑组平均6.10±0.502天;腹痛消除时间西药组平均3.23±0.383天,中西医结合通腑组平均4.31±0.530天。两组经统计学处理两组间疗效比较P>0.05,无显着性差异。2.59例患者中,不明原因2例(3.4%),余者57例(96.6%)与饮食相关.主要证型为寒凝食积38例(64.4%),寒热错杂积聚16例(27.1%),食积热结5例(8.5%);其中有腑气不通者42例(71.2%),兼有肝胆郁热19例(32.2%),肝胆气郁5例(8.5%),肝胆湿热2例(3.4%),脾虚湿困4例(6.8%),出现气阴两伤5例(8.5%),阴虚1例(1.7%),血瘀5例(8.5%)。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中西医结合通腑法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可靠。2.急性胰腺炎主要属于中医内伤杂病——“食积腹痛”范畴。其主要可分为寒凝食积、热结食积以及寒热错杂积聚三个证型;其常兼有肝胆湿热、肝胆气郁、肝胆郁热、痰湿中阻等证,但以腑气不通为主要临床表现和症结所在;病机演变主要以食、气、湿、瘀与寒、热郁结中焦致使脾胃升降失序、肝胆疏泄失常、肠道传化停滞;其有损及五脏和伤阴、气阴两伤、血瘀、阳衰、厥脱之变化加重趋势。3.在寒凝食积、热结食积以及寒热错杂积聚三证型比较研究中发现,通腑颗粒对寒热错杂积聚证型效果更为明显,说明辨证治疗、对证用药具有重要意义。建议根据急性胰腺炎病因病机和演变发展特点,遵循“六腑以通为用”、“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以消积导滞、通腑泻下为主,分别采用如温下、或寒下、或寒热并用等方法,依正邪变化辅以疏肝利胆、健脾理气、清热化湿、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回阳救逆等方法,实施个体化治疗,以提高临床疗效。目的:作为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在跟随张淑文教授学习期间,发现张淑文教授在急重症感染中依据“六腑以通为用”理论,善用通腑法,应用其多年研制“通腑颗粒”治疗重症感染合并胃肠功能衰竭,疗效显着。尤其在治疗急性胰腺炎,主张尽早应用通腑治疗,令患者转危为安。为此我选择张淑文教授治疗急性胰腺炎案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目的在于进一步总结老师诊治急性胰腺炎的诊疗思路和方法经验,做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同时由于社会、环境等因素变化导致致病因素的不断变化,以及随着急性胰腺炎治疗研究的深入与发展,张淑文教授提出要根据实际情况、实际问题,不断提高疗效。本研究拟通过在跟师学习期间的临床观察,探讨急性胰腺炎的病因病机和中医诊断与辨证分型,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急性胰腺炎的诊疗方案做些工作。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1年7月期间在北京友谊医院急诊科和感染内科住院的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前瞻、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依据《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草案)胰腺炎诊断标准,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病例,依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西药组和中西医结合通腑组,在其他治疗一致的基础上,分别给予莫沙比利、通腹颗粒治疗,记录一般病情,舌苔脉象,淀粉酶等实验指标,进行对照比较,总结两组的通腹治疗疗效和中医辨证分型。结果:1.自主排便时间西药组平均3.67±0.485天,中西医结合通腑组平均2.90±0.359天;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西药组平均4.23±0.986天,中西医结合通腑组平均2.55±0.724天;恢复进食水时间西药组平均7.03±0.686天,中西医结合通腑组平均6.10±0.502天;腹痛消除时间西药组平均3.23±0.383天,中西医结合通腑组平均4.31±0.530天。两组经统计学处理两组间疗效比较P>0.05,无显着性差异。2.59例患者中,不明原因2例(3.4%),余者57例(96.6%)与饮食相关.主要证型为寒凝食积38例(64.4%),寒热错杂积聚16例(27.1%),食积热结5例(8.5%);其中有腑气不通者42例(71.2%),兼有肝胆郁热19例(32.2%),肝胆气郁5例(8.5%),肝胆湿热2例(3.4%),脾虚湿困4例(6.8%),出现气阴两伤5例(8.5%),阴虚1例(1.7%),血瘀5例(8.5%)。结论:本研究认为:1.中西医结合通腑法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可靠。2.急性胰腺炎主要属于中医内伤杂病——“食积腹痛”范畴。主要可分为寒凝食积、热结食积以及寒热错杂积聚三证型,常兼有肝胆湿热、肝胆气郁、肝胆郁热、痰湿中阻等证,以腑气不通为主要临床表现和症结所在,病机演变主要以食、气、湿、瘀与寒、热郁结中焦致使脾胃升降失序、肠道传化停滞、肝胆疏泄失常,其有损及五脏和伤阴、气阴两伤、血瘀、阳衰、厥脱之变化加重趋势。3.在寒凝食积、热结食积以及寒热错杂积聚三证型比较研究中发现,通腑颗粒对寒热错杂积聚证型效果更为明显,说明辨证治疗、对证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周明霞[3](2010)在《孙志广教授辨治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经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反流性食管炎作为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是指胃和(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所致的食管黏膜病变,表现为食管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甚至溃疡等病理变化。本病机制复杂,症状多样,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还可造成食管狭窄、Barrett食管、食管腺癌等严重并发症。现代医学对其治疗,主要以抑酸为主,虽可使疾病的症状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存在着部分患者疗效欠佳,易复发,价格高,不良反应大等缺点。中医药治疗本病已取得肯定的临床疗效,具有复发率低、毒副作用小、价格低廉等优点。导师孙志广教授在运用中医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治疗效果显着。本文以导师孙志广教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经验为课题研究内容,通过跟随导师门诊抄方,结合阅读大量相关文献资料,探析孙志广教授辨治反流性食管炎的学术思想,总结导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治法及方药。论文的前言部分,简要介绍了反流性食管炎的定义、临床症状及中、西医治疗的各自优势和不足,并指出孙志广教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具有丰富的经验,总结其学术思想及治疗经验,能为拓宽诊疗思路,提高临床疗效提供帮助。论文的第一部分,系统综述了近年来现代医学对反流性食管炎的诊治概况。论文的第二部分,回顾了古代中医学文献对反流性食管炎的认识,并介绍了近年来中医药在本病诊疗方面取得的进展。论文的第三部分,详细探讨了孙志广教授辨治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经验。论文分别从病因病机、治法特色、遣方用药等方面进行了论述。病因病机方面,指出主要病因在于寒邪犯胃、饮食不当、情志失调、素体脾虚、久病伤阴。基本病机为气机升降失调,火热之邪上逆。病位在食管、胃,发病与肝、脾、肺三脏及胆腑密切相关。主要病理因素是热、湿、痰、瘀之邪。治法特色方面,从明确诊断为先,辨证施治为主,贯穿清热降逆,注重疏肝利胆,合理中西结合,平素注重调养六方面进行了论述。遣方用药方面,分别从方和药两个角度进行了论述。最后结合典型病案,务求更形象具体地反映孙志广教授辨治本病的个人特色。
王海涛,杨晓婷[4](2009)在《湿润烧伤膏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急性脑卒中并发应激性溃疡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湿润烧伤膏与奥美拉唑治疗急性脑卒中并发应激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51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湿润烧伤膏及奥美拉唑,对照组仅用奥美拉唑。两组疗程均为5 d。结果治疗组用药后止血时间为(47.20±1.98)h,与对照组(68.70±3.20)h比较,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2.31%,对照组84.00%。结论湿润烧伤膏与奥美拉唑联合治疗急性脑卒中并发应激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具有疗程短、止血快、副反应少等优点。
吴宏生,单亚利,刘景[5](2008)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出血94例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4例和对照组86例,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前后中风病积分、血肿吸收情况、疗效、血流变及主要症状、舌象等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出血疗效明显。
黄甫沿[6](2006)在《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内科治疗现状》文中提出
桑冉,石庆平,邓子煜[7](2006)在《注射用泮托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注射用泮托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差异。方法应用m eta分析对19篇文献注射用泮托拉唑与其他抑制胃酸药物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21项有效性研究和16项安全性研究进行同质性检验和合并效应量的估计。结果(1)同质性检验:有效性,χ2=14.6717,自由度为20;安全性,χ2=8.7235,自由度为15,两者P均大于0.05,具有同质性,可以合并结果。(2)合并效应量的估计:有效性,OR合并=3.5495,OR合并95%的可信区间为2.62194.8053。OR合并的检验:χ2=67.1900,P<0.001;安全性,OR合并=0.4812,OR合并95%的可信区间为0.31910.7266。OR合并的检验:χ2=12.1781,P<0.001。结论注射用泮托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总体优于对照组,且副作用较低。
王福成[8](2006)在《善宁治疗消化性溃疡大出血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在非手术及硬化剂治疗情况下,观察常规止血加善宁治疗消化性溃疡大出血的疗效,并与单纯常规止血治疗进行对比,以进一步认识善宁在治疗消化性溃疡大出血方面的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2004年1月~2006年1月期间在我院消化内科住院的消化性溃疡大出血患者76人。将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所有患者均按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常规护理,给予内科综合治疗:洛赛克抑酸、立止血及胃内局部冲洗(8%去甲肾上腺素冰盐水)等治疗。A组同时加用善宁止血治疗。首剂以善宁0.1mg加入5%葡萄糖溶液20ml中缓慢静脉推注(5min内),继以0.1mg加入5%葡萄糖250ml中,以25μg/h的速度持续静点。分别观察治疗后止血率、再出血率、不良反应等。所有病例均经胃镜检查明确诊断为消化性溃疡出血。符合上消化道大出血的诊断:呕血(和)或黑便,短期内失血>1000ml或循环血量的20%。伴如下之一或以上症状,血压<120/80mmHg,脉搏>120次/min,RBC<2.5×1012/L,Hb<8g/L等。并除外溃疡伴幽门梗阻或穿孔及其他严重疾病如肝、肾、心脑血管病和血液病,任何肿瘤患者,对药物过敏者。结果:A、B两组6小时有效率分别为51.4%,28.2%;12小时有效率分别为75.7%,53.8%;24小时有效率分别为86.5%,64.1%;48小时有效率分别为97.3%,79.5%。我们通过χ2检验分别测得A、B两组的6小时到48小时有效率比较:P均小于0.05,有统计学差异,表明善宁组(A组)的止血效果于6小时、12小时、24小时及48小时均明显优于后
郑粉双,马润璋,刘子梦[9](2002)在《立复丁在消化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文中指出 立复丁是哈尔滨制药三厂研制生产的法莫替丁冻干粉针剂,采用先进的低温冷冻干燥技术制成,提高了生物利用度,同时也克服了法莫替丁水针剂的不稳定需要低温贮存的不足,为临床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出血等症提供了高效低毒药物,应用前景十分广阔。法莫替丁是日本山之内制药株氏会社于1985年开发成功的第三代H2受体拮抗剂。国内青岛制药厂、上海信谊制药厂已生产出口服片剂及静脉注射液应用于临床,而静脉注射粉针尚属空白,哈尔滨制药三厂加滨药业公司填补了这一空白,研制出法莫替丁冻干粉针剂。其主要作用机制为抑制胃酸分泌,促进糜烂或溃疡的胃粘膜的修复。
朱义兴,黄元新,林璜[10](2002)在《立复丁预防口服中毒患者急性胃粘膜损伤出血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评价立复丁预防口服中毒患者急性胃粘膜损伤并出血的疗效。方法 对 98例严重口服毒物患者随机分成立复丁 (注射用法莫替丁 ,哈尔滨制药三厂 )治疗组 5 0例和常规治疗组 48例 ,观察两组患者呕吐咖啡样物、胃液潜血及粪潜血情况作为判断疗效标准。 结果 治疗组出现 4例急性胃粘膜损伤出血 ,而对照组有 11例。结论 应用立复丁预防口服中毒患者急性胃粘膜损伤并出血疗效显着 ,明显优于对照组。 P<0 .0 5
二、诺森与立复丁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诺森与立复丁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2)张淑文教授学术思想及59例中西医结合诊治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二.张淑文教授学术渊源概述 |
(一) 学习中医理论,继承用以实践 |
(二) 在探索中成长,在实践中收获 |
三.张淑文教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整理与总结 |
(一) 张淑文教授学术思想概述 |
(二) 张淑文教授诊疗经验总结 |
参考文献 |
四.张淑文教授学术经验的临床研究—59例中西医结合诊治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研究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前言 |
临床资料 |
诊疗标准 |
研究方法 |
结果 |
结论 |
讨论 |
参考文献 |
五.致谢 |
六.个人简介 |
附件 |
(3)孙志广教授辨治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经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现代医学对反流性食管炎的认识 |
一、流行病学 |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
(一) 抗反流防御机制减弱 |
(二) 反流物的攻击作用 |
(三) 其他因素 |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
(一) 临床症状 |
(二) 消化内镜及病理学检查 |
(三) 质子泵抑制剂试验 |
(四) 鉴别诊断 |
四、治疗 |
(一) 一般治疗 |
(二) 药物治疗 |
(三) 内镜治疗 |
(四) 外科治疗 |
第二部分 中医对反流性食管炎的认识 |
一、古代文献对反流性食管炎的论述 |
(一) 病名的认识 |
(二) 病因病机的认识 |
(三) 治则治法的论述 |
二、现代中医对反流性食管炎的诊治概况 |
(一) 病因病机 |
(二) 治疗现状 |
第三部分 孙志广教授辨治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经验 |
一、病因病机 |
(一) 病因多端 |
(二) 气机升降失调,火热之邪上逆为基本病机 |
二、治法特色 |
(一) 明确诊断为先,防止误诊漏诊 |
(二) 治疗以辨证分型及因证施治为主 |
(三) 清热降逆法贯穿始终 |
(四) 临证注重疏肝利胆 |
(五) 合理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
(六) 平素注重调养 |
三、遣方用药 |
(一) 灵活选用基础方加减,擅长数方合用 |
(二) 用药润燥适当 |
(三) 结合现代药理,选药精到 |
(四) 经验用药介绍 |
四、验案举隅二则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8)善宁治疗消化性溃疡大出血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 |
综述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致谢 |
导师及作者简介 |
(10)立复丁预防口服中毒患者急性胃粘膜损伤出血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和方法 |
1.1 病例 |
1.2 方法 |
1.3 监测指标及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3 讨论 |
四、诺森与立复丁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西咪替丁与法莫替丁预防及治疗消化道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A]. 翁琰,樊婷婷,段佳林,郭超,王艳华,殷英,奚苗苗,文爱东. 第十二届全国青年药学工作者最新科研成果交流会论文集, 2014
- [2]张淑文教授学术思想及59例中西医结合诊治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研究[D]. 白杰.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1(06)
- [3]孙志广教授辨治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经验研究[D]. 周明霞.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0(05)
- [4]湿润烧伤膏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急性脑卒中并发应激性溃疡临床观察[J]. 王海涛,杨晓婷. 社区医学杂志, 2009(01)
- [5]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出血94例临床观察[J]. 吴宏生,单亚利,刘景. 湖南中医杂志, 2008(01)
- [6]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内科治疗现状[J]. 黄甫沿. 中国医学文摘(内科学), 2006(05)
- [7]注射用泮托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J]. 桑冉,石庆平,邓子煜. 安徽医药, 2006(07)
- [8]善宁治疗消化性溃疡大出血的疗效观察[D]. 王福成. 吉林大学, 2006(10)
- [9]立复丁在消化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J]. 郑粉双,马润璋,刘子梦. 黑龙江医药, 2002(06)
- [10]立复丁预防口服中毒患者急性胃粘膜损伤出血疗效观察[J]. 朱义兴,黄元新,林璜. 海峡药学, 20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