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公告

一、Announcem ent(论文文献综述)

张松伟,戎素梅[1](2022)在《2021年财政部“黄牌”警示47类政府采购行为》文中提出2021年,财政部共发布有关投诉处理结果、监督检查结果、行政处罚结果的政府采购信息公告241则(1246号-1486号)。其中,涉及47类存在违法违规问题的政府采购行为。财政部对相关违法违规行为作出"黄牌"警示,并给出了处理结果。第一类供应商提供虚假材料谋取中标(成交)。处理结果:对于提供虚假材料谋取中标(成交)的供应商,中标(成交)结果无效,处以罚款、列入不良行为记录名单、一定期限内禁止参加政府采购活动的行政处罚;对于采购项目,

袁晓晖,王博[2](2022)在《外汇储备积累、公告信息与风险承担——来自不同频率数据的证据》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基于2001—2020年亚洲七国的低频数据和中国特有的高频数据,实证考察了外汇储备积累与私人部门风险承担之间的关系。与已有研究相比,本文在低频数据中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作为中介变量纳入模型以解决传导渠道问题,在高频数据中将根据外管局公告计算的外汇储备意外变化纳入模型以解决内生性问题。研究发现:(1)外汇储备积累与私人部门风险承担呈正相关关系,特别是在金融危机之后,这种关系更加显着;(2)该正相关关系是外汇储备通过降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从而提高私人部门风险承担意愿来体现;(3)为解决内生性问题,在更高频次的估计中,纳入外汇储备意外变化再次证明该正相关关系的显着。上述发现为认识外汇储备与风险承担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从预防性动机角度积累外汇储备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经验证据。

赵彩红,荣欣[3](2022)在《控制国家审计公告质量的重复博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控制国家审计公告质量有助于提高社会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提升政府的公信力。文章研究如何优化国家审计公告外部环境,提高国家审计公告质量,建立国家审计机构与监管部门之间的重复博弈模型,得出控制国家审计公告质量博弈模型的纳什均衡和最优混合策略。依据重复博弈的结果,文章认为,提高国家审计公告质量需增强政府信息公开性和时效性,保障公民享有国家审计公告知情权;加强国家审计问责问效服务机制,推进政府治理体系的现代化;追踪公共权力运行效能,完善公民参与国家审计的路径。

魏明,宋妍贞,高衡[4](2022)在《国家审计公告制度创新路径研究》文中认为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国家审计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分支,在参与全面从严治党过程中的地位显着提升。国家审计公告制度是审计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能够促进政府职能的实现。然而,我国国家审计公告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尚存在时效性、法律效力、信息沟通、审计问责与整改等制约因素。本文基于分析结果提出应当构建国家审计公告制度保障体系,改进国家审计公告信息沟通制度,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公告制度,全面提升国家审计质量等国家审计公告制度创新路径,以期有效发挥国家审计的监督职能。

黄荣华[5](2022)在《浅谈“启事”与“公告”混用现象——以两则研究院招聘信息为例》文中指出2021年2月,××科学院××研究院在其官网发布了一则招聘首席科学家的启事,而同月××科协××研究院也发布了公开招聘博士后的公告。两所研究院针对招聘事宜选用了两种不同的文种,发布招聘信息到底是用启事还是公告呢?公告和启事作为面向社会大众,告知相关事项的常用文种,两者都具有告知的作用,因而在理论认知上易产生偏误,在行文实践中易产生混用、误用现象。

刘文,王翀,朱炯,胡增峣[6](2021)在《我国药品质量公告工作要点分析及实施建议》文中指出我国药品质量公告制度具有充分上位法依据和严厉的制裁性,在实践中应充分保障被公告单位的知情权和复验权、申诉权以及公众对药品质量的知情权。为此,药品质量公告应重点关注不合格报告书的签收、药品生产企业的确认、被公告单位的复验和申诉以及公告的及时性和完整性。为更好发挥药品质量公告的作用,建议有关部门在重点落实上述要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并执行标准操作规程,杜绝侥幸心理,重视上游管理、舆情监测和大数据利用。

交通运输部[7](2021)在《2021年以来涉交通运输业国家主要财税金融优惠政策目录清单》文中提出

庄壮[8](2021)在《基金实地调研上市公司对基金业绩的影响 ——基于信息搜寻行为的视角》文中研究说明市场中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使得信息优势方(知情者)可以在与信息劣势方(非知情者)的不断交易中获利。许多研究认为,基金公司作为股票市场中专业的机构投资者,可以通过其相对的信息优势获取超额收益。然而,观察基金经理获取信息优势的渠道受到相关数据的限制,现有文献主要通过社会网络、商业关系、政治关联以及银团贷款等间接途径来研究和验证基金公司在市场中的信息“占优”地位。本文利用中国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活动的公开数据,研究了一种基金经理进行信息搜寻的直接行为——实地调研上市公司,进而从动态的视角观察基金获取信息优势的渠道,以此来解释其超额收益的来源。基于此,本文是对基金行为和业绩归因领域研究的拓展与创新。基金行业在当前资本市场“机构化”“专业化”的大背景下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私募基金和公募基金的管理规模随着金融环境的优化和市场制度的完善而快速增长,截止到2019年底,中国私募基金和公募基金的资产管理规模皆突破14万亿人民币。随着规模与实力的与日俱增,私募基金与公募基金作为资本市场中拥有重要地位的投资主体,开始展现出强有力的市场影响力,对其投资行为与投资影响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实地调研活动,作为基金公司搜寻信息的特殊行为,即与基金的投资行为密切相关,又与基金的投资影响紧密联系,已经成为基金参与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活动的主要途径。本文从两方面的角度出发,分别观察基金的实地调研活动与业绩表现之间的联系。一方面,从信息传递的角度出发,本文将实地调研活动作为一种基金信息搜寻的行为,通过观察基金调研行为与基金自身业绩表现之间的关系,以及分析影响两者之间关系的重要因素,来验证实地调研的信息价值。本文发现,调研成本与信息处理能力的差异导致不同的基金有着不同的调研频率,而不同调研频率的基金有着差异化的业绩表现,调研越多的基金业绩表现更好,且调研的业绩效应深受信息环境的影响,说明实地调研能够帮助基金获取信息优势;另一方面,从信息披露的角度出发,本文将基金参与实地调研的行为作为一种引发投资者市场关注的事件,观察基金调研的信息对中小投资者关注度与股价表现的短期影响,并将其效应与基金短期收益和公司长期资本结构联系起来,以证明实地调研活动的市场影响。本文发现,投资者对实地调研活动的关注会受到调研参与者类别的影响,其中基金公司在调研中的参与会引发投资者的异常关注,并带来股票价格的异常反应,因此存在着基金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和短期的市场效应交易获利的可能。并且,基金调研引发的投资者异常关注还会作用于上市公司,促进被调研公司长期资本结构的改善,这也为解释基金调研影响基金投资收益提供了新的渠道。另外,由于私募基金与公募基金在投资风格、持仓限制和激励机制等方面存在着显着的差异,且二者在股票投资组合信息披露上也大有不同,本文从基金公司参与实地调研的视角出发,分别观察了两类基金的调研所产生的业绩效应与市场效应,并从多角度分析了二者特有机制影响下调研效应的不同。基于非对称信息影响投资者预期收益和投资者情绪影响股票价格的理论模型,本文刻画和分析了基金进行信息搜寻的行为——实地调研对市场中不同参与主体产生的影响。主要得出以下结论:首先,本文通过手工整理的私募基金实地调研数据,分别从基金层面和公司层面出发研究了私募基金进行信息搜寻的行为决策,发现私募基金的实地调研存在显着的业绩增益作用,即调研次数越多的私募基金可以获得更高的超额收益。并且,私募基金调研的业绩增益效应,会在相关公司拥有更高的分析师关注度时减弱,在投资者提出更多调研问题和上市公司情绪表达更积极时增强;另外,与公募基金的共同参访会显着增强私募基金调研的业绩增益效应,说明实地调研的参与者之间存在相互作用;本文还探究了私募基金在实地调研后获取更高业绩表现的途径,发现被调研公司的融资融券交易量在私募基金调研后有显着的提升,说明融资融券业务可能是私募基金通过交易策略获取更高收益的“潜在”渠道。其次,本文结合机构实地调研数据与公募基金持股数据,研究了公募基金进行信息搜寻的行为决策,发现公募基金的调研次数与业绩回报之间存在显着的正向关系,说明信息搜寻行为可以为公募基金带来更高的超额收益;并且,公募基金调研的业绩增益效应会在基金调研信息披露质量更好的公司时增强,在参与调研的基金经理与被调研公司高管之间存在“校友”联系时增强,在上市公司情绪表达更积极、传递信息更细节时增强;本文还发现,主动型基金、持仓更集中以及持仓更偏小市值公司的基金,可以在调研中获得更高的业绩表现;另外,本文结合公募基金调研和持仓数据,对公募基金的投资组合进行了重构和分组,发现在基金的股票持仓中,被调研公司的股票组合收益率显着高于没有被调研公司的股票组合收益率。在基金调研的股票中,被持有公司的股票组合收益率显着高于没有被持有公司的股票组合收益率。在基金调研且持有的股票中,调研后增持的股票组合投资收益率显着高于调研后减持的股票组合收益率;本文还发现,实地调研能够提升公募基金对其持股公司发生业绩披露“变脸”事件的预测能力;最后,本文探索了公募基金与私募基金在激励机制、锁定机制和持仓限制等方面的差异对调研效应的影响,并对比了调研活动给两类基金带来的业绩提升效果。最后,本文将机构投资者行为与个人投资者行为联系起来,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观察了基金调研所引发的异常投资者关注和股票市场反应。已有文献发现机构投资者的交易行为会吸引个人投资者的跟随模仿,并引发交易行为的“羊群效应”,本文则基于投资者有限理性的视角,观察个人投资者对基金特定关注行为的反应。通过研究,本文发现公募基金的调研行为会显着增加投资者对相关公司的异常关注,并且这些关注包含正面、负面及中性等多种情绪,但私募基金的调研行为不会引发投资者的异常关注;公募基金调研引发的投资者关注效应,在持股基金调研时更弱,在前期绩优基金调研时更强;被调研公司的股票时滞性会减弱基金调研的投资者关注效应,被调研公司的高治理水平则会增强基金调研的投资者关注效应;更重要的,本文发现基金调研行为会带来更多看涨的投资者关注情绪,由此显着提升股票的隔夜收益率;并且,基金调研公告发布后提升的股票隔夜收益率与基金短期回报之间存在显着的正向关系,由此证明了公募基金通过调研引发的投资者效应进行短期交易获利的可能性;另外,本文还发现基金调研引发的投资者异常关注,可以显着地增强调研行为对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产生的改善效应。本文通过分析基金实地调研上市公司的活动,检验了信息搜寻行为对基金投资收益的影响,为探究基金公司获取信息优势的途径提供了新的观察视角;另外,本文将基金调研与投资者关注、市场反应联系起来,为探索基金短期交易获利的渠道和机构投资者行为的市场“溢出效应”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最后,本文的结论为我国资本市场信息披露制度的优化、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制度的完善以及基金行业自律管理制度的规范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文献支持,为监管部门规范机构投资者的行为、警惕市场参与主体间的“共谋”以及防范股票“异动”引发的系统性风险提供了参考。

陈开军,杨倜龙[9](2021)在《澄清公告政策是否有效?——基于我国资本市场反应的研究》文中提出澄清公告是上市公司应对市场传闻的重要工具,本文以2014年1月至2020年10月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公司传闻与澄清公告的信息博弈视角,采用事件研究法并构造异常收益率差值,对我国澄清公告政策的有效性进行系统检验,结果显示:传闻发布当天和前两天存在明显的异常收益率,而澄清公告发布日异常收益率迅速回归至传闻发布前状态。这表明传闻发布前存在信息泄露,澄清公告起到"抑涨止跌"作用,澄清公告政策有效。相比常规事件研究法,本文构造的异常收益率差值法更具普适性。进一步地,本文还分析了澄清态度、信息披露声誉和停牌策略对澄清公告效果的影响,发现强势的澄清态度和良好的信息披露声誉对澄清效果具正向作用,企业的停牌策略亦具正向作用。

黄宏斌,胡伟燕,刘玥君[10](2021)在《“再次澄清”能获得认可吗?——澄清公告披露期间上市公司自媒体行为的市场反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2009—2018年在证监会指定披露渠道发布澄清公告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其在自媒体转发澄清公告或在澄清公告期间发布其他利好消息所带来的市场反应,以及在不同市场行情下该市场反应的差异性。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在证监会指定媒体发布澄清公告后,又在微博转发该澄清公告,会显着增强其澄清效果,增大正向的市场反应;特别是在牛市及投资者情绪高涨时期,微博转发澄清公告会显着提高澄清公告的正向市场反应。进一步分析发现:上市公司于澄清公告披露窗口期内在微博发布其他利好消息反而会削弱澄清公告的澄清效果,且该影响在熊市和投资者情绪低落时期更为显着。本文丰富了澄清公告和自媒体信息披露的经济后果研究,也为上市公司选择适宜的自媒体行为提供参考。

二、Announcem ent(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Announcem ent(论文提纲范文)

(1)2021年财政部“黄牌”警示47类政府采购行为(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类
第二类
第三类
第四类
第五类
第六类
第七类
第八类
第九类
第十类
第十一类
第十二类
第十三类
第十四类
第十五类
第十六类
第十七类
第十八类
第十九类
第二十类
第二十一类
第二十二类
第二十三类
第二十四类
第二十五类
第二十六类
第二十七类
第二十八类
第二十九类
第三十类
第三十一类
第三十二类
第三十三类
第三十四类
第三十五类
第三十六类
第三十七类
第三十八类
第三十九类
第四十类
第四十一类
第四十二类
第四十三类
第四十四类
第四十五类
第四十六类
第四十七类

(2)外汇储备积累、公告信息与风险承担——来自不同频率数据的证据(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文献综述、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外汇储备积累与风险承担
    (二)外汇储备、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风险承担
    (三)外汇储备、公告信息与风险承担
三、变量选择与数据描述
    (一)主要解释变量
    (二)主要被解释变量
    (三)控制变量
四、研究设计、实证检验与结果
    (一)研究设计
    (二)实证结果
        1.基准回归
        (1)外汇储备积累与股价指数。
        (2)外汇储备积累与CDS价差。
        2.分阶段回归
        3.阈值分析
五、进一步分析和稳健性检验
    (一)更高频次数据的估计——基于公告信息
        1.日度数据
        2.日内分钟数据分析
        3.稳健性检验
六、结论与启示

(3)控制国家审计公告质量的重复博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文献综述
2 国家审计机构与监管部门之间的博弈模型
    2.1 问题描述
    2.2 模型构建
3 国家审计机构与监管部门之间的重复博弈
4 政策建议

(4)国家审计公告制度创新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国家审计公告制度分析
    (一)国家审计公告制度释义
    (二)我国国家审计公告制度演进
三、国家审计公告制度的制约因素分析
    (一)时效性
    (二)法律效力
    (三)信息沟通
    (四)审计问责与整改
四、国家审计公告制度的创新路径
    (一)构建国家审计公告制度保障体系
    (二)创新国家审计公告信息沟通制度
    (三)改进经济责任审计公告制度
    (四)全面提升国家审计质量
五、结论

(5)浅谈“启事”与“公告”混用现象——以两则研究院招聘信息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文种释义
    (一)公告
        1. 公告的发文事项重大,具有庄重严肃性。
        2. 公告的发文主体具有限定性。
        3. 公告发布范围具有广泛性。
    (二)启事
        1. 涵盖事项全面,内容具有多样性。
        2. 发布主体具有宽泛性。
        3. 受众参与具有自主性。
二、公告与启事的异同
    (一)公告与启事的相同点
    (二)公告与启事的不同点
        1. 从告知事项的性质来看,二者发布的内容重要程度不同。
        2. 从发布机关来看,公告对发文主体的限制大于启事。
        3. 从写法上看,“公告”的篇幅往往比“启事”简短。
        4. 从受众角度来看,公告重在告知事项,而启事具有寻求反馈的特征。
三、公告与启事混用的原因分析
    (一)两个文种的特点具有相似性
    (二)写作者对应用文体重视程度不够
    (三)发文者为达到某种目的而有意为之

(6)我国药品质量公告工作要点分析及实施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 药品质量公告基本情况
    1.1 上位法依据
    1.2 法律性质
2 药品质量公告应满足的要求
    2.1 充分保障被公告单位的知情权
    2.2 充分保障被公告单位的合法权益
    2.3 充分保障公众对药品质量的知情权
3 工作要点及解析
    3.1 确认不合格检验报告已送达
    3.2 确认样品确系标示企业生产
    3.3 确认不复验或复验仍不合格
    3.4 确认不申诉或申诉未被采纳
    3.5 确认基础数据准确无误
    3.6 及时全部公告不合格药品
4 实施建议
    4.1 建立并执行标准操作规程
    4.2 杜绝侥幸保证零差错
    4.3 重视上游管理
    4.4 重视舆情监测
    4.5 重视药品质量公告大数据利用

(8)基金实地调研上市公司对基金业绩的影响 ——基于信息搜寻行为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1.3.1 研究内容
        1.3.2 结构安排
    1.4 研究创新点
2 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基金信息搜寻行为-实地调研
        2.1.2 基金业绩评价
        2.1.3 投资者异常关注
    2.2 理论基础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2 投资者关系管理理论
        2.2.3 行为金融学相关理论
    2.3 经验研究
        2.3.1 信息优势对投资者收益的影响研究
        2.3.2 投资者关注度的市场影响研究
        2.3.3 投资者实地调研的影响研究
    2.4 文献述评
3 理论机理、模型构建与研究假设
    3.1 机理分析
    3.2 理论模型
        3.2.1 基金调研行为与信息收益模型
        3.2.2 基金调研行为与投资者关注情绪模型
    3.3 研究假设
        3.3.1 私募基金实地调研与基金业绩表现的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3.3.2 公募基金实地调研与基金业绩表现的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3.3.3 基金调研、投资者关注与股价表现的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3.4 框架设计
4 私募基金实地调研与基金业绩
    4.1 引言
    4.2 研究设计
        4.2.1 数据来源
        4.2.2 变量定义与构建
        4.2.3 模型设定
        4.2.4 描述性统计及单变量分析
    4.3 实证结果与分析
        4.3.1 影响上市公司被私募基金调研的因素
        4.3.2 影响私募基金进行实地调研的因素
        4.3.3 私募基金实地调研与基金业绩表现
        4.3.4 分析师关注对基金实地调研效应的影响
        4.3.5 调研深度对基金实地调研效应的影响
    4.4 稳健性检验
        4.4.1 改变被解释变量的观察期
        4.4.2 替换解释变量
    4.5 拓展研究
        4.5.1 私募基金在调研中与其他调研参与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4.5.2 私募基金调研与融资融券交易
        4.5.3 投资者调研问答文本的情绪分析与私募基金调研效应
    4.6 结论
5 公募基金实地调研与基金业绩
    5.1 引言
    5.2 研究设计
        5.2.1 数据来源
        5.2.2 变量定义与构建
        5.2.3 模型设定
        5.2.4 描述性统计及单变量分析
    5.3 实证结果与分析
        5.3.1 影响公募基金参与实地调研的因素
        5.3.2 公募基金实地调研与公募基金业绩
        5.3.3 内生性问题
        5.3.4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对基金调研效应的影响
        5.3.5 公募基金类型对基金调研效应的影响
        5.3.6 基金经理的“校友圈子”对基金调研效应的影响
    5.4 稳健性检验
        5.4.1 替换解释变量
        5.4.2 剔除非正常时期的样本
    5.5 拓展研究
        5.5.1 基金调研与股票投资组合收益
        5.5.2 投资者调研问答文本的情绪细节分析与公募基金调研效应
        5.5.3 实地调研对基金预测上市公司业绩异常变动能力的影响
    5.6 私募基金与公募基金的调研效应对比研究
        5.6.1 基于基金激励机制的对比研究
        5.6.2 基于基金锁定机制的对比研究
        5.6.3 基于基金持仓限制的对比研究
        5.6.4 基于基金工作方式的对比研究
        5.6.5 基于调研业绩效应的对比研究
    5.7 本章小结
6 基金调研、投资者关注与股价表现
    6.1 引言
    6.2 研究设计
        6.2.1 数据来源
        6.2.2 变量定义与构建
        6.2.3 模型设定
        6.2.4 描述性统计及单变量分析
    6.3 实证结果和分析
        6.3.1 影响投资者调研的公司特征
        6.3.2 公募基金调研对投资者关注的影响
        6.3.3 公募基金调研对不同情绪投资者关注的影响
        6.3.4 公募基金调研所引发的投资者关注对股价的影响
    6.4 稳健性检验
        6.4.1 替换解释变量
        6.4.2 替换被解释变量
        6.4.3 分样本回归
    6.5 拓展研究
        6.5.1 基金特征对基金调研引发的投资者关注效应的影响
        6.5.2 公司特征对基金调研引发的投资者关注效应的影响
        6.5.3 基金调研引发的市场反应对基金收益的影响
        6.5.4 基金调研引发的市场关注对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
    6.6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政策启示
    7.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9)澄清公告政策是否有效?——基于我国资本市场反应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澄清公告政策在我国是否有效?
    (一)模型设定
    (二)样本和数据说明
    (三)实证分析
        1.传闻发布前后的市场反应。
        2. 澄清公告发布前后的市场反应。
三、影响澄清公告效果的因素
    (一)理论与假设
        1.澄清态度与澄清效果。
        2.信息披露声誉与澄清效果。
        3.停牌策略与澄清效果。
    (二)研究设计
        1.样本和数据说明。
        2. 变量定义。
        (1)被解释变量:澄清效果(CLEAR)。
        (2)解释变量。
        (3)控制变量。
        3. 模型设定。
    (三)实证结果
    (四)稳健性检验
        1.延长研究区间。
        2. 进一步控制其他因素。
四、进一步研究
五、结论与建议

(10)“再次澄清”能获得认可吗?——澄清公告披露期间上市公司自媒体行为的市场反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文献综述
    (一) 澄清公告的市场反应研究
    (二)上市公司自媒体信息披露及其影响的相关研究
    (三)文献述评
三、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四、实证设计与假设检验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二)研究方法
    (三)变量定义与回归模型
        1.被解释变量。
        2.解释变量。
        3.分组变量。
        4.控制变量。
        5.实证设计。
五、实证结果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二)上市公司微博重复发布澄清公告对澄清效果的影响
    (三)不同市场行情下微博重复发布澄清公告对澄清效果的影响
    (四)稳健性检验(1)
        1.更换事件窗口。
        2.替换分组变量。
        3.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匹配回归分析。
六、进一步分析
七、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启示及政策建议

四、Announcem ent(论文参考文献)

  • [1]2021年财政部“黄牌”警示47类政府采购行为[J]. 张松伟,戎素梅. 中国招标, 2022(02)
  • [2]外汇储备积累、公告信息与风险承担——来自不同频率数据的证据[J]. 袁晓晖,王博.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2022
  • [3]控制国家审计公告质量的重复博弈研究[J]. 赵彩红,荣欣.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22(01)
  • [4]国家审计公告制度创新路径研究[J]. 魏明,宋妍贞,高衡. 财会通讯, 2022
  • [5]浅谈“启事”与“公告”混用现象——以两则研究院招聘信息为例[J]. 黄荣华. 应用写作, 2022(01)
  • [6]我国药品质量公告工作要点分析及实施建议[J]. 刘文,王翀,朱炯,胡增峣. 药物评价研究, 2021(12)
  • [7]2021年以来涉交通运输业国家主要财税金融优惠政策目录清单[J]. 交通运输部. 交通财会, 2021(12)
  • [8]基金实地调研上市公司对基金业绩的影响 ——基于信息搜寻行为的视角[D]. 庄壮. 浙江大学, 2021
  • [9]澄清公告政策是否有效?——基于我国资本市场反应的研究[J]. 陈开军,杨倜龙. 商业研究, 2021(06)
  • [10]“再次澄清”能获得认可吗?——澄清公告披露期间上市公司自媒体行为的市场反应研究[J]. 黄宏斌,胡伟燕,刘玥君.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21(11)

标签:;  ;  ;  ;  ;  

公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