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期扩髓髓内钉固定治疗合并胸部损伤的股骨干骨折(论文文献综述)
吴克俭,汤俊君[1](2020)在《成人股骨干骨折髓内钉治疗需要关注的问题》文中研究表明
徐泽敏[2](2019)在《股骨重建钉与空心钉联合股骨逆行髓内钉治疗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对比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比较股骨重建钉与空心钉联合股骨逆行髓内钉治疗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于2012年5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选择35例保存完整的患者资料,对其中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中19例接受股骨重建钉内固定的患者归为A组,16例接受股骨颈空心螺钉联合股骨干逆行髓内钉治疗的患者归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待手术时间,总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以及末次随访Harris髋部功能评分优良率、术后完全负重时间及总并发症发生率和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股骨颈或股骨干骨折不愈合、股骨头坏死、膝关节痛、膝关节僵硬)的情况,比较这两种方式治疗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在住院总费用、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末次随访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两组在等待手术时间、总住院时间、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即P>0.05。对于两组术前股骨颈无移位的患者,比较术后与股骨颈骨折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P>0.05;对于术前股骨颈移位明显的患者,B组术后与股骨颈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在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内固定方式选择上,应根据股骨颈骨折的移位程度来针对性的选择内固定方式,对于术前股骨颈骨折无移位的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股骨重建钉一次固定两处骨折总体要优于采用空心钉联合股骨逆行髓内钉分别固定两处骨折。但在术前即存在股骨颈骨折移位的患者,选择空心钉联合股骨逆行髓内钉分别固定两处骨折的患者在末次随访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及股骨颈不愈合或畸形愈合等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要优于选择股骨重建钉同时固定两处骨折的患者。对于术后发生股骨干畸形愈合或不愈合的几率,这两种内固定方式无明显差异。
张伟[3](2019)在《多维交叉锁定钢板治疗股骨干骨不连的相关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股骨干骨不连患者的预后,结合已有文献研究,评估附加钢板(AP)联合髓内钉(IMN)的优势和不足。在此基础上,我们设计出一款适用股骨干髓内钉术后骨不连的新型附加钢板—多维交叉锁定钢板(MDC-LP)。首先,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比较MDC-LP和传统锁定加压钢板(LCP)治疗股骨干髓内钉术后骨不连的力学差异。其次,通过生物力学试验进一步验证不同的钢板放置位置和不同钢板类型(LCP和MDC-LP)在抗旋转稳定性上的差异。然后,为MDC-LP制定出可行的临床实施方案。最后,初步观察和评估该钢板治疗股骨干骨不连的临床疗效和功能预后。研究方法1.回顾性分析了 30例复杂性股骨干骨不连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的是一期确定性手术治疗。围手术期创伤,骨折愈合,术后并发症和重返工作时间作为观察指标。2.建立股骨干骨不连的有限元模型,采用AP联合IMN固定,加载逐渐增大的轴向和扭转负荷,记录并分析股骨、髓内钉和附加钢板的最大应力,最大位移和应力分布情况。3.将15根人工合成股骨制作成旋转不稳定的股骨干髓内钉术后骨不连模型。随机分成3组:外置LCP组、前置LCP组和前置MDC-LP组。予以循环扭转负荷加载试验,并记录相应的扭转角度和刚度。4.回顾性分析了采用MDC-LP治疗的11例股骨干髓内钉术后骨不连。所有的MDC-LP均经前方入路置于股骨前方。从围手术期情况,骨折愈合情况,术后并发症,患者生活质量和患肢功能四个方面进行评估。研究结果1.在围手术期创伤方面,AP联合IMN组切口长度更短(P<0.05)。相比双钢板组,AP联合IMN组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更短(P=0.024),重返工作更快(P<0.01)。2.在股骨、IMN和AP的最大应力,最大位移和应力分布方面,七种AP联合IMN模型存在明显的差异。在轴向和扭转负荷下,ASM-8组的断端位移最小,力学稳定性最好。3.在循环扭转负荷下,相比对照组,实验组MDC-LP抗旋转稳定最好,其扭转角度最小,扭转刚度最大,且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4.在围手术期方面,切口长度为6.6cm;MDC-LP上双皮质螺钉固定数目平均为5.2个。所有患者均获骨折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4.1个月。疼痛VAS得分为1.3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为91.3分;下肢功能评价量表得分为67.0分;SF-36量表的各分组量表的评分都在90分左右。结 论相比其它翻修手术方式,AP能够获得更好的临床预后。相比传统LCP,MDC-LP能提供更好的力学稳定性,尤其是抗扭转稳定性。MDC-LP作为AP治疗股骨干髓内钉术后骨不连时,螺钉的偏心置入和钢板的前置使螺钉的双皮质固定更容易实现,钢板的双排孔设计减少了手术创伤,最终对改善患者的临床和功能预后可能有积极促进作用。
王雪兵[4](2017)在《股骨干B型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骨块大小和移位程度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对伴有移位骨块的B型股骨干骨折病人运用交锁髓内钉闭合复位内固定后,移位骨块的大小和移位距离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唐山市第二医院2010年5月到2015年5月使用交锁髓内钉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的174例B型股骨干骨折病人,根据病人术后移位骨块的大小和移位距离不同分为4组:A组(移位骨块面积≤15cm2,移位距离≤10mm)60例,B组(移位骨块面积≤15cm2,移位距离10-20mm)27例,C组(移位骨块面积:15-30cm2,移位距离≤10mm)62例,D组(移位骨块面积:15-30cm2,移位距离10-20mm)25例,对4组患者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骨折延迟愈合率、骨折愈合率及术后临床疗效优良率进行对比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术后所有患者手术切口均正常愈合,通过复查或电话方式随访,随访时间平均为(16.50±4.25)个月。其中A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为(3.80±0.55)个月、骨折延迟愈合率为6.67%、骨折愈合率为98.33%、术后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6.67%;B组:骨折愈合时间为(6.10±0.53)个月、骨折延迟愈合率为25.93%、骨折愈合率为81.48%、术后临床疗效优良率为77.78%;C组:骨折愈合时间为(4.50±0.62)个月、骨折延迟愈合率为19.35%、骨折愈合率为87.10%、术后临床疗效优良率为83.87%;D组:骨折愈合时间为(7.50±0.61)个月、骨折延迟愈合率为56.00%、骨折愈合率为56.00%、术后临床疗效优良率为48.00%。4组患者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骨折延迟愈合率、骨折愈合率及术后临床疗效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股骨干B型骨折使用交锁髓内钉闭合复位内固定后,移位骨块的存在会对骨折愈合产生不利的影响,随着骨块的移位距离或面积的增加,骨折愈合情况也越差。当骨块移位距离大于10mm或面积大于15cm2时,尤其当以上两种情况同时存在,骨折愈合率明显减低,因此在临床上治疗此类病人时应该给与足够重视,警惕术后骨折不愈合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刘振腾[5](2017)在《同侧股骨多段骨折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唐山市第二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同侧股骨多段骨折的完整病例,对其诊疗过程进行归纳与总结,以掌握其临床特点,分析出每种骨折类型的最佳治疗方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从唐山市第二医院的病例检索系统中搜索出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本院所收治的同侧股骨多段骨折的病例,再通过查阅病例资料和X线片对其进行进一步筛选,得到符合要求的病例。1统计所收集病例的性别、年龄、受伤原因、多发伤情况及围手术期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情况,以了解该类骨折的临床特点;2统计股骨骨折的漏诊情况,以分析此类患者漏诊率的高低及容易发生漏诊的部位;3对所有骨折类型及其所选用的内固定方式进行归类,通过观察或比较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及患者术后的关节功能(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的比较采用用t检验,关节功能的评价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或KSS膝关节评分,关节功能、并发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析不同的内固定方法治疗某一类型骨折的临床效果,以得出每种类型骨折的最佳治疗方法。结果1共收集到符合要求的病例141例,其中男105例,女36例,年龄20-77岁;交通伤66例,重物砸伤22,高处坠落伤41,挤压伤9例,其他损伤3例;多发伤119例,发生率为84.4%,围手术期出现下肢静脉血栓者48例,发生率为34.0%;2共有10例患者发生漏诊,漏诊率为7.1%,其中5例为股骨颈骨折的漏诊,4例为股骨髁骨折的漏诊,1例为股骨干骨折的漏诊;3 AB型骨折65例,一种内固定物(髓内钉或钢板)同时固定者34例,手术时间(93.79±9.70)min,愈合时间(17.68±2.79)周,5例出现并发症,髋关节功能优良率82.4%,两种内固定物(双钢板、钢板+髓内钉、空心钉+钢板或髓内钉)分别固定者31例,手术时间(86.43±7.44)min,愈合时间(17.90±2.98)周,4例出现并发症,髋关节功能优良率83.9%,通过统计学比较,两种手术方式在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关节功能等方面所对应的P值均大于0.05,差异无统计学差异,但手术时间对应的P值为0.00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选用两种内固定物分别固定的方式手术时间相对较短;BC型骨折41例,去除4例仅固定了B区的患者,剩余37例,钢板同时固定者24例,手术时间(93.68±7.04)min,愈合时间(18.17±3.56)周,4例出现并发症,膝关节临床功能优良率75.0%,双钢板或钢板+髓内钉分别固定者13例,手术时间(92.50±6.57)min,愈合时间(18.08±3.48)周,2例出现并发症,膝关节临床功能优良率76.9%,通过统计学比较,两种手术方式在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关节功能等方面所对应的P值均大于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B型骨折22例,均选用髓内钉同时固定,1例出现并发症,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5.5%,膝关节临床评分优良率为90.9%;AC型骨折共6例,均选用了两骨折端分别进行固定的方式,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100%,膝关节临床评分优良率100%;ABC型骨折7例,手术方式为AB区同时固定,C区单独固定,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为85.7%,膝关节临床评分优良率为85.7%。结论1同侧股骨多段骨折的患者多伴有身体其它部位的损伤,围手术期容易出现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可达34.0%;2同侧股骨多段骨折的患者容易出现漏诊,漏诊率可达7.1%,以股骨颈和股骨髁骨折的漏诊最常见;3选用两种内固定物分别固定的手术方式为治疗AB型骨折的首选方法;选用钢板同时固定与选用双钢板或钢板+髓内钉分别固定的手术方式治疗BC型骨折均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BB型骨折选用髓内钉固定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AC型骨折选用两骨折端分别固定的手术方式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ABC型骨折选用AB区联合固定、C区单独固定的手术方式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魏俊强,刘利蕊,潘进社,金宇,闫石,李衡,吴希瑞,张英泽[6](2013)在《仰卧位与侧卧位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的疗效比较》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比较仰卧位与侧卧位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0年9月采用髓内钉内固定的71例股骨干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术中体位不同分为两组:仰卧位组33例,男26例,女7例;平均年龄为(39.2±9.6)岁;骨折AO分型:A型15例,B型9例,C型9例。侧卧位组38例,男29例,女9例;平均年龄为(42.2±10.1)岁;骨折AO分型:A型14例,B型10例,C型14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时间、改为切开复位内固定的病例数、近期并发症、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等。结果 71例患者术后获1226个月(平均20个月)随访。仰卧位组患者手术时间[(139.9±46.8)min]和术中透视时间[(191.4±78.6)s]较侧卧位组[(75.5±18.1)min、(93.3±27.1)s]长,术中出血量[(176.5±103.0)mL]较侧卧位组[(132.5±42.7)mL]多,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仰卧位组与侧卧位组患者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仰卧位组3例患者术中改为切开复位髓内钉固定。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近期并发症。结论侧卧位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无需牵引床,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及接受X线辐射量少等优点,是一种较好的术式选择。
高斌[7](2012)在《股骨干骨折合并胸部损伤患者326例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股骨干骨折合并胸部损伤患者的疗效方式。方法回顾分析1998年5月至2010年10月该院收治的326例股骨骨折合并胸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中、术后患者均未出现脂肪栓塞综合征(FES),2例病情不稳定患者外固定架固定后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结论股骨干骨折合并胸部损伤患者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术式和手术时机。
张国华[8](2011)在《成人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研究:钢板与带锁髓内钉》文中提出目的:调查分析江西省三甲医院成人股骨干骨折的治疗现状,探讨PO(钢板)与IIN(带锁髓内钉)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股骨干骨折的差异及疗效。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多中心研究,分析2007年1月-2009年12月间各研究中心收治的387位股骨干骨折患者的共404个股骨干骨折的临床资料。分为IIN治疗组(136例)和PO治疗组(268例)。术后观察包括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骨折愈合下地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延迟愈合、术后感染、内固定松动、畸形愈合等)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全部病例术后均获随访1-3年;平均手术时间IIN治疗组明显长于PO治疗组(P=0.000);术中出血IIN治疗组要多,出血量统计:IIN治疗组平均459.774±108.791ml,PO治疗组为429.961±113.783mlp=0.013)。骨不连或延迟愈合IIN治疗组发生率高于PO治疗组,IIN组发生10例骨不连而钢板组9例;骨折愈合下地时间IIN治疗组长于PO组,IIN治疗组为3.692±0.912月,PO治疗组为3.535±0.884月。但只要做到微创(闭合复位),IIN治疗股骨干骨折可以早下地,IIN治疗组11例在2个月左右下地患者均正常愈合,未发现断钉及内固定松动,IIN治疗组4例行闭合复位,无延迟愈合及骨不连等并发症发生。内固定失效率PO组(钢板断裂17例、螺钉松动5例)明显高于IIN组(p=0.007),再骨折发生率PO治疗组高于IIN治疗组,PO治疗组发生8例再骨折,而IIN治疗组发生1例股骨颈骨折病例。结论:(1)本省IIN的使用率较低,这与国际主流不相符。可能是由于IIN固定技术治疗股骨干骨折技术要求高,需要牵引床等相应影像设备,且需要医务工作者的奉献精神,要有处理各种临时出现困难的能力。而PO固定技术相对比较简单,实用。(2)本省IIN治疗股骨干骨折手术时间长,损伤大,术后恢复慢,这与国际主流不相符。要求医务工作者尽快掌握该项技术,不应该强求解剖复位,术中应尽量行闭合复位可减少损伤,以促进患者早愈合。(3)本研究PO治疗组或IIN治疗组均出现很高的并发症,与国际水平有差距,要求我们医务工作者要很好的掌握两者适应症。若不适用髓内固定,使用PO内固定应选择好钢板类型,DCP(加压钢板)适用于横型或短斜型骨折,LP(锁定钢板)适用于粉碎性骨折。即简单骨折绝对稳定,复杂骨折相对稳定的原则。由于内固定失效率发生率PO治疗组明显大于IIN治疗组及再骨折的风险,作者建议使用IIN治疗股骨干骨折。
张国华,廖琦[9](2010)在《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进展》文中研究说明股骨干骨折主要发生于年轻人,多由严重创伤所致。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具有创伤小、闭合复位不破坏骨外膜血运、促进骨痂生长、可早期负重等优点,被视为治疗股骨干骨折的金标准。该文就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的历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如扩髓与不扩髓、锁定与动力化调整、闭合复位与开放复位等作一综述。
邢曙,王玉鸾,陈红丽,江红梅,唐三元[10](2007)在《早期扩髓髓内钉固定治疗合并胸部损伤的股骨干骨折的护理》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总结合并胸部损伤的股骨干骨折早期扩髓及髓内钉固定的护理效果。[方法]将57例早期扩髓(手术时间≤24h)与39例延期扩髓(手术时间>24h)髓内钉固定治疗合并胸部损伤的股骨干骨折病人在合并伤情况、ISS、住院时间、ICU 时间、并发症、死亡及合并休克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经统计学处理,两组间仅在股骨开放伤发生率(早期扩髓组占52.6%,延期扩髓组占30.8%,x2=4.496,P<0.05)、合并休克率 (早期扩髓组50.9%,延期扩髓组28.2%,x2=4.895,P<0.05)及住院时间[早期扩髓组为(17.5±6.5)d, 延期扩髓组为(31.5±9.5)d,t=8.599,P<0.001]上差异有显着性意义,而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05)。[结论]在合并胸部损伤的股骨干骨折中,只要能控制休克,保证生命体征平稳,对股骨干骨折行早期扩髓髓内钉固定不增加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护理上密切观察病情,根据手术情况及交锁髓内钉的特点,指导患者早期功能锻炼,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
二、早期扩髓髓内钉固定治疗合并胸部损伤的股骨干骨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早期扩髓髓内钉固定治疗合并胸部损伤的股骨干骨折(论文提纲范文)
(2)股骨重建钉与空心钉联合股骨逆行髓内钉治疗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一般资料 |
2.3 病例诊断标准 |
2.4 纳入及排除标准 |
2.4.1 病例纳入标准 |
2.4.2 病例排除标准 |
2.5 治疗方法 |
2.5.1 术前准备 |
2.5.2 手术方式 |
2.5.3 术后处理 |
2.6 术后随访 |
2.7 统计学处理方法 |
第3章 结果 |
3.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
3.2 两组患者在等待手术时间、总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上的比较 |
3.3 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比较 |
3.4 两组患者术后情况的比较 |
3.4.1 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的比较 |
3.4.2 两组患者术后完全负重时间的比较 |
3.4.3 两组患者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
3.5 病例1 |
3.6 病例2 |
第4章 讨论 |
4.1 股骨干的解剖与力学特点 |
4.2 股骨颈的解剖与力学特点 |
4.3 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诊断及漏诊分析 |
4.4 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治疗 |
4.4.1 两处骨折的固定顺序 |
4.4.2 内固定方式的选择 |
4.5 本研究中股骨重建钉组(A组)和股骨颈空心钉联合股骨逆行髓内钉组(B组)数据分析 |
4.6 比较两组内固定方式的优缺点 |
4.6.1 股骨重建钉的优缺点 |
4.6.2 空心钉联合股骨逆行髓内钉的优缺点 |
第5章 结论 |
5.1 通过本研究得到以下结论 |
5.2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治疗 |
参考文献 |
(3)多维交叉锁定钢板治疗股骨干骨不连的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2. 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一部分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股骨干骨不连的临床预后研究 |
1. 方法和对象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二部分 MDC-LP和传统LCP治疗股骨干髓内钉术后骨不连的有限元分析 |
1. 新型附加钢板的设计 |
2. 方法和对象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附图 |
第三部分 MDC-LP和传统LCP在治疗股骨干髓内钉术后骨不连的生物力学研究 |
1. 方法和对象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四部分 前置MDC-LP的手术方案设计 |
1. 前方入路的简介 |
2. 前方入路的实施方案 |
3. 前置新型附加钢板 |
4. 关闭切口 |
5. 术后处理 |
6. 典型病例 |
7. 讨论 |
第五部分 MDC-LP治疗股骨干髓内钉术后骨不连的早期临床随访结果 |
1. 方法和对象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总结 |
本研究创新点 |
本研究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4)股骨干B型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骨块大小和移位程度对骨折愈合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临床研究 |
1.1 材料与方法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病例来源 |
1.1.3 病例纳入和排除标准 |
1.1.4 统计学方法 |
1.1.5 分组情况 |
1.1.6 手术治疗 |
1.1.7 观察指标 |
1.1.8 评价标准 |
1.1.9 数据收集方法 |
1.2 结果 |
1.3 典型病例 |
1.4 讨论 |
1.4.1 股骨干骨折交锁髓内钉内固定优点及不足 |
1.4.2 影响股骨干骨折愈合的因素 |
1.4.3 股骨干骨折的治疗方法 |
1.4.4 交锁髓内钉内固定的并发症及防治 |
1.4.5 股骨干骨折术后康复锻炼 |
1.5 小结 |
1.6 本研究存在问题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2章 综述 股骨干骨折的研究进展 |
2.1 股骨干的解剖与生物力学 |
2.2 股骨干骨折的分型 |
2.3 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内固定 |
2.3.1 髓内钉切开、闭合及有限切开三种术式的比较 |
2.3.2 髓内钉顺行和逆行两种术式的比较 |
2.4 髓内钉内固定的难点和防治 |
2.5 髓内钉内固定存在的争议问题 |
2.5.1 扩髓与非扩髓 |
2.5.2 动态固定与静态固定 |
2.6 股骨干骨折不愈合的分类及治疗 |
2.7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论 |
附录 股骨干骨折疗效评定标准 |
致谢 |
导师简介 |
作者简介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5)同侧股骨多段骨折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临床研究 |
1.1 相关资料 |
1.1.1 病例来源 |
1.1.2 病例搜集方法 |
1.1.3 同侧股骨多段骨折的分型方法 |
1.2 研究方法 |
1.2.1 一般资料的统计与分析 |
1.2.2 漏诊的统计与分析 |
1.2.3 每种手术方式治疗其相应骨折类型的临床效果的统计与分析 |
1.3 结果 |
1.3.1 一般资料 |
1.3.2 漏诊情况 |
1.3.3 各种内固定方式治疗其相应骨折类型的临床效果 |
1.4 讨论 |
1.4.1 临床特点 |
1.4.2 不同的骨折类型所对应内固定方式的选择 |
1.4.3 漏诊分析 |
1.4.4 骨折不愈合分析 |
1.5 小结 |
1.6 本项回顾性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1.7 典型病例 |
参考文献 |
第2章 综述 同侧股骨多段骨折的研究进展 |
2.1 股骨的应用解剖 |
2.2 同侧股骨多段骨折的诊断 |
2.2.1 病史和体征 |
2.2.2 影像学检查 |
2.3 同侧股骨多段骨折的治疗 |
2.3.1 手术时机的选择 |
2.3.2 治疗方法 |
2.4 同侧股骨多段骨折的漏诊 |
2.5 凝血功能的变化 |
2.6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论 |
附录A 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表 |
附录B KSS膝关节评分表 |
致谢 |
导师简介 |
作者简介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8)成人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研究:钢板与带锁髓内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2.1 一般资料 |
2.2 实验操作步骤 |
2.3 术后处理及观察指标 |
2.4 骨折愈合标准影像学标准 |
2.5 数据分析及统计学处理 |
第3章 结果 |
第4章 讨论 |
4.1 股骨干骨折的手术治疗 |
4.2 关于闭合复位治疗股骨干骨折的分析 |
4.3 关于使用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扩髓问题的分析 |
4.4 本研究对两组手术情况的对比分析 |
4.5 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分析 |
4.6 实验的优点 |
4.7 存在的问题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图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
参考文献 |
四、早期扩髓髓内钉固定治疗合并胸部损伤的股骨干骨折(论文参考文献)
- [1]成人股骨干骨折髓内钉治疗需要关注的问题[J]. 吴克俭,汤俊君.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20(11)
- [2]股骨重建钉与空心钉联合股骨逆行髓内钉治疗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对比分析[D]. 徐泽敏. 南昌大学, 2019(01)
- [3]多维交叉锁定钢板治疗股骨干骨不连的相关研究[D]. 张伟. 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 2019(02)
- [4]股骨干B型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骨块大小和移位程度对骨折愈合的影响[D]. 王雪兵. 华北理工大学, 2017(03)
- [5]同侧股骨多段骨折的临床研究[D]. 刘振腾. 华北理工大学, 2017(03)
- [6]仰卧位与侧卧位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的疗效比较[J]. 魏俊强,刘利蕊,潘进社,金宇,闫石,李衡,吴希瑞,张英泽.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13(08)
- [7]股骨干骨折合并胸部损伤患者326例观察[J]. 高斌. 重庆医学, 2012(21)
- [8]成人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研究:钢板与带锁髓内钉[D]. 张国华. 南昌大学, 2011(04)
- [9]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进展[J]. 张国华,廖琦.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10(06)
- [10]早期扩髓髓内钉固定治疗合并胸部损伤的股骨干骨折的护理[A]. 邢曙,王玉鸾,陈红丽,江红梅,唐三元. 第16届全国脊柱&四肢矫形外科(骨科)康复学术研讨会暨学习班论文汇编,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