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图拉尔根铜镍矿地球化学特征浅析(论文文献综述)
韩一筱[1](2021)在《金川与夏日哈木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铂族元素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全球约90%的铂族元素资源蕴藏在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中,被多国列为关键或战略矿产,受到极大的关注。但中国的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中的铂族元素匮乏,对外依存度高,受国际环境影响大。金川铜镍铂族元素矿床和夏日哈木镍钴矿床是我国仅有的两个超大型岩浆硫化物矿床,在我国铜镍钴铂族元素资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前人对二者的产出背景、成矿时代、成矿元素、矿石品位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研究,但对铂族元素特征并未进行过系统的对比研究。铂族元素不仅作为重要的资源,也是岩浆过程的良好指示剂。对其差异性研究对于两个矿床的岩浆演化及成矿过程异同的梳理具有重要意义,凝聚了中国铂族元素演化规律、运移机制以及成矿条件等重要的成矿理论。本次工作依据比较学的研究思路,在深刻认识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采用全岩铂族元素及微量元素分析、电子探针主量元素测试、LA-ICP-MS原位微区微量元素测试、原位硫同位素的方法,对两个岩浆硫化物矿床岩石、矿石、矿物的铂族元素角度进行系统的分析、比较和研究,查明二者的共同性和差异性。由此进一步认识两个矿床岩浆演化和成矿过程的异同。再者,根据二者不同的铂族元素赋存特点,对比总结铂族元素的赋存状态、运移机制、成矿条件,对今后铂族元素找矿提供指导。通过系统对比研究,取得了以下认识:(1)金川矿床不同矿区岩石的铂族元素和半金属元素含量较为均一,显示同源岩浆演化的特点。矿石的铂族元素含量变化非常大,Ⅰ矿区、Ⅱ矿区、Ⅳ矿区矿石中的铂族元素及半金属元素含量逐渐降低,其中Pt和Pd富集程度远高于Ir、Ru、Rh。但Pt、Pd具有不一致的变化,而Ru、Rh、Ir变化基本一致;Bi、Se、Te显着富集,但As的变化不明显。相比之下,夏日哈木矿床全岩铂族元素含量极低,但As、Bi含量较高。(2)根据TABs与PGEs的关系、TABs和PGEs与S的相关性,可以很好的指示PGM在岩浆中的表现形式。金川Ⅰ矿区PGE主要为铂族金属单质或合金和少量铂族金属化合物、硫化物中的类质同像替代;Ⅱ矿区PGE主要为铂族金属化合物、硫化物中的类质同像替代;Ⅳ矿区PGE和夏日哈木矿床相似,无铂族矿物,主要为硫化物中的类质同像替代。(3)结合尖晶石在金川和夏日哈木矿床的不同特征及其与国内外典型的PGE矿床的尖晶石类型对比,认为铝铬铁矿可能作为PGE成矿的指示矿物,代表着特定的岩浆来源或物理化学条件。(4)两个矿床成矿元素不同的重要表现为金川矿床广泛发育铂族矿物、金银矿物;夏日哈木矿床广泛发育砷镍矿、红砷镍矿、辉砷钴矿-辉砷镍矿、紫硫镍矿等镍钴矿物。(5)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中Pt(可能还有Ir)的赋存状态为铂族矿物,倾向于在早期与富As熔体直接形成Pt As2(可能为Ir As S)或在贫半金属的环境下形成铂族元素单质或合金;Pd除了以铂族矿物存在,还呈类质同像替代黄铜矿及方黄铜矿中的Fe存在;Rh主要以类质同像替代黄铜矿及方黄铜矿中的Fe。(6)铂族元素是否成矿主要取决于岩浆作用形成铂族矿物的多少。金川和夏日哈木矿床硫化物中铂族元素含量相近,但具有不同的全岩铂族元素含量,主要原因为:与金川矿床相比,夏日哈木岩浆源区硫化物少、部分熔融程度低、岩浆氧化程度低、岩浆结晶分异程度较高、深部熔离作用较强、R因子较低。(7)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中铂族矿物主要是岩浆成因的,但由于Pt不易进入硫化物中,早期形成铂族矿物后残余的Pt可以进入热液从而在合适的条件下发生Pt的热液矿化。(8)通过两个矿床的对比研究,总结了铂族元素的成矿条件如下:即岩浆源区存在大量硫化物、较高程度的部分熔融、岩浆的持续补给、有限的深部熔离作用、存在铂族元素的“捕获剂”和良好的分异和堆积过程。
张照伟,钱兵,王亚磊,李文渊[2](2021)在《中国西北地区岩浆铜镍矿床地质特点与找矿潜力》文中研究说明西北地区是中国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最为发育的地区,主要有3个重要成矿期,其地质特点、成矿条件、形成标志等存在明显不同。笔者梳理了目前诸多学者对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的研究工作,并结合野外实际,发现大陆裂谷是形成巨型-超大型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的构造背景条件,铁质系列的镁铁-超镁铁质岩体才可能形成有经济价值的岩浆铜镍硫化物矿体。超壳深大断裂为地慢岩浆上涌提供了有利条件。分异良好的超基性岩体更具有成铜镍矿的潜力。结晶分异促进了硫化物饱和,地壳混染是成矿的关键。橄榄石和单斜辉石具有低的CaO和FeO含量的岩体,更有利于形成规模较大的岩浆铜镍硫化物矿体。这些研究认识与发现为理解西北地区镁铁-超镁铁质岩浆成矿作用过程、找矿潜力预测及找矿方向和找矿空间提供了技术支撑与资料基础。
许志河[3](2020)在《吉林省中东部中生代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地质地球物理找矿模型及预测研究》文中认为红旗岭-漂河川-长仁岩浆型铜镍成矿带位于吉中-延吉活动陆缘中部,中亚造山带东南缘。自显生宙以来,经历了古亚洲洋、蒙古-鄂霍茨克洋和环太平洋三大构造体制的叠加与转换过程,形成了大量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近年来,在中亚造山带西段(天山-阿尔泰段)相继发现了喀拉通克、黄山、图拉尔根、坡北等大型铜镍矿,然而中亚造山带东南段的铜镍硫化物矿床的找矿工作并无重大突破。同时,研究区地质找矿工作多偏重矿床尺度的观测和研究,缺乏区域成岩成矿动力学、地质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及地球物理学等方面的综合研究,导致上述各方面脱节,很难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本论文在系统收集、整理和研究前人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将区内最具有代表性的红旗岭大型铜镍矿、漂河川中型镍矿、以及研究程度相对较低但找矿前景较好的的长仁-獐项中型铜镍矿作为典型矿床。论文从研究区中生代镁铁-超镁铁质岩体的成岩成矿动力学背景入手,以地质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区域小比例尺地球物理学为方法,对研究区内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的原生岩浆、岩浆源区、成岩成矿时代、成矿作用、矿床成因等方面进行研究,认为研究区中生代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体成岩事件划分为两期:印支期(250~204Ma),为岩石圈拆沉背景,软流圈上涌底侵岩石圈地幔发生大比例熔融的产物,因源区硫化物耗尽或极少残留,故该期成矿潜力极佳;燕山期(191~175Ma),为洋壳俯冲弧后伸展背景,幔源岩浆熔融比例较小,铜镍成矿金属储存于源区硫化物中故该期岩体成矿潜力较差。针对典型矿区开展大比例尺综合地球物理方法(如:高精度重力、地面磁测、地面瞬变电磁及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等)为研究方法,圈定研究区镁铁-超铁质岩体的空间分布特征,认为研究区岩浆通道成矿系统,深部为单一开放式的岩浆主通道;浅部由多个次级岩浆通道组成。同时开展精细化地球物理数据处理研究,结果显示重、磁边界识别(ED)及离散小波变换(DWT)技术可以用于厘定岩体与围岩、岩体与矿体以及矿体与围岩的边界;最后,本文根据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的成矿作用和矿体产出部位,建立不同成矿模式,以此为基础结合地球物理数据处理与信息提取技术,建立地球物理找矿模型,并圈定3个A级和1个B级找矿远景区。
夏冬[4](2020)在《东天山石炭-三叠纪构造-岩浆演化与成矿的关系 ——以阿奇山铅锌(铜)矿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东天山石炭-三叠纪构造-岩浆演化与成矿的关系的认识一定程度上缺乏系统性、全面性的研究方法及相对统一的综合性结论。本文以透岩浆流体成矿理论视角,系统地收集、整理东天山及邻区已发表的锆石U-Pb单点年龄大数据及7类主要矿产时空结构规律的研究成果,总结了主要构造-岩浆演化序列、成矿规律及构造-岩浆演化与流体耦合成矿机理,并探讨了地球动力学机制。阿奇山铅锌(铜)矿床在东天山石炭-三叠纪构造-岩浆演化序列及成矿特征方面具有一定代表性,但其成因、控矿因素等的研究尚薄弱,为此开展了野外地质学,小东山火山机构岩石组合、构造控矿、流体运移特征及年代学等工作。我国地表找矿存在找矿难、找矿慢的问题突出,找矿理论创新是解决该问题的途径之一。本文主要取得了以下创新性认识:(1)东天山经历了晚奥陶世-早泥盆世(俯冲)→早石炭纪(碰撞+准噶尔亚幔柱?)→晚石炭纪(板片断离-岩石圈拆沉+准噶尔亚幔柱?)→早-中二叠世(塔里木亚幔柱)→晚二叠世-早中三叠世(板内演化)的地球动力学机制。(2)东天山绝大部分矿产的主成矿期处于石炭-三叠纪构造-岩浆活动间歇期,耦合着大量流体作用,具有岩浆期后成矿特点。与板块构造有关的早石炭世斑岩型铜矿、火山岩型铁矿、晚二叠-早三叠世韧性剪切带型金矿、早-中三叠世斑岩型钼钨矿为板块熔融产生的透岩浆流体成矿系统中熔体与流体发生耦合或解耦的产物;板片拆离-岩石圈拆沉作用触发的深部含矿流体向上运移与晚石炭世火山岩型铜多金属矿、火山-次火山热液型铜多金属矿床、早二叠世火山岩型铁矿、火山热液型或火山岩型银多金属矿成矿密切相关;塔里木二叠纪地幔柱与早-中二叠晚期基性-超基性岩型铜镍矿具有成生关系。(3)阿奇山铅锌(铜)矿床成矿分为早期硅酸岩热液和晚期碳酸盐流体成矿阶段。花岗斑岩对成矿的主要贡献:岩体自身及其岩浆成矿系统解耦有关的透岩浆流体形成的早期矽卡岩化带对后期小东山火山机构有关的含矿流体的遮挡作用,仅提供了部分热及矿质,正长斑岩等次火山岩有关的含矿流体以非顺层、高角度呈发散性产于断裂、破碎带及岩石微裂隙等构造有利部位充填-交代形成主要富矿体。主成矿期约束在292.0~320.0±1.6Ma,成矿流体具低温-中盐度,硫同位素具幔源、火山热液特征,成矿期构造背景处于挤压向拉张转换期,地球动力学机制主要为岩石圈拆沉。(4)含矿火山流体的充填交代为主要成矿作用,成因为火山热液型铅锌(铜)矿床,并建立了成矿模式。针对当前我国找矿勘查客观条件下存在的找矿难、找矿慢问题,适时提出中观“热岩-枝找矿理论”,并阐述了运用该理论发现新矿床的过程。
贾晨辉[5](2020)在《新疆东天山典型铜镍硫化物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位于中亚造山带的的东天山是我国重要的岩浆型铜镍硫化物成矿带,大量的铜镍硫化物矿床都产出于该地区,如黄山、黄山东、葫芦、香山、图拉尔根、土墩等,在以往的研究中,黄山铜镍矿带是铜镍矿的主要分布地区,在空间上从图拉尔根一带开始,西延至库姆塔格沙垄,但未过库姆塔格沙垄。所以在之前的认识中,黄山铜镍矿带便被众多学者认为是东天山铜镍矿带。然而,近年来,在库姆塔格沙垄以西,陆续有大量的铜镍矿(点)被相继发现。本文选取了库姆塔格沙垄以西区域的路北、白鑫滩、以及月牙湾等矿床(点)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研究的铜镍硫化物矿床(点)所在地层、构造条件、岩石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等进行对比讨论,最终得出该地区铜镍硫化物矿床的地质特征与成矿条件。东天山库姆塔格沙垄以西地区分布的铜镍硫化物矿床所处的大地构造背景,属造山带后碰撞伸展阶段,为该区铜镍矿的形成创造了有力的大地构造背景条件;该区岩体的产出与分布均受断裂构造控制,与褶皱关系并不大,这些大断裂及其次级断裂为矿床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构造条件;研究矿床岩体均属基性-超基性范围,具小岩体特征,岩体岩相分异特征明显,发育渐变式岩相分带和突变分带,前者为岩浆分异形成,后者为岩浆不同侵入期次所形成,具有多阶段多期次的特征,岩相分带符合铜镍硫化物矿床含矿岩体岩相分带特征;铜镍硫化物矿床(点)中的含矿岩石多为辉石岩、辉长岩,橄榄辉长岩、橄榄岩以及橄榄苏长岩、辉石橄长岩;矿石矿物主要为磁黄铁矿、黄铜矿、镍黄铁矿、磁铁矿等;岩体发育多种与含铜硫化物氧化关系密切的多种矿化蚀变类型,如孔雀石化、绢云母化、褐铁矿化、绿泥石化、蛇纹石化等,此外,还发育透闪石化、滑石化和伊丁石化,钠黝帘石化、镍华、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硅化等,各类矿化蚀变通常相伴产出,是镁铁质-超镁铁质杂岩体铜镍硫化物矿床成矿的有利条件;不同矿床(点)岩石具有不同程度的低Ti高Mg特征,随着岩体的分异演化,SiO2、Al2O3、Na2O及TiO2随着MnO含量的升高而降低,TFe2O3和Mn O升高,研究区岩石m/f值均属于铁质系列,有利于铜镍矿的形成,不同铜镍矿床(点)岩石样品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图和微量元素蛛网图特征相似,都具有轻微富集的轻稀土右倾特征,重稀土和轻稀土之间的分馏也比较明显,具有不同程度的弱铕异常,此外大离子亲石元素Sr以及高场强元素U相对富集,而高场强元素Nb、Ta则相对亏损;地球物理特征显示高重、高磁、高极化、低电阻特征可以为该区寻找杂岩体岩浆型铜镍矿提供一定的依据,地球化学特征特征显示该区铜镍矿岩体中元素异常组合为Cu-Ni-Cr-Co-(Au-Sb-As-Mo-Zn),元素异常组合圈定区域与地表基性-超基性岩体范围一致,元素异常浓集区明显,该异常组合说明了库姆塔格沙垄以西地区具有铜镍成矿的良好潜力;同时,该区分布的铜镍硫化物矿床岩体形成年龄主要集中在269-298Ma,与黄山、黄山东、香山、白鑫滩等铜镍矿为同一时期产物。
刘超[6](2020)在《东昆仑夏日哈木矿床镍黄铁矿与磁黄铁矿矿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研究》文中认为东昆仑夏日哈木矿床是中国继金川矿床后发现的第二大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也是目前为止造山带背景发现的最大规模的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前人已经从其成矿时代、成矿地质背景、岩浆侵入期次等方面进行了诸多研究。针对夏日哈木矿床成矿期次,成矿阶段目前还尚未有所详细的研究,限制了对成矿机制的认识,从而影响了对整个矿床的认识。本文从夏日哈木矿床主要赋矿岩相,橄榄岩相和辉石岩相入手,利用地球化学手段系统分析主要金属硫化物(镍黄铁矿和磁黄铁矿),希望从硫化物的角度为夏日哈木矿床的成矿期次(阶段)研究提供一些帮助。此外,文末探讨了夏日哈木矿床中钴的赋存形式,希望对该矿床中钴的研究、开发和利用等方面提供一些信息。取得认识如下:1、在夏日哈木矿床橄榄岩相星点状矿化的镍黄铁矿可根据其产出形态,按其结晶顺序分为五个成矿阶段:被磁黄铁矿包裹的镍黄铁矿、分布在磁黄铁矿边缘和出溶于磁黄铁矿中的镍黄铁矿、与磁黄铁矿连生的镍黄铁矿、孤立产出的镍黄铁矿。2、夏日哈木矿床橄榄岩相星点状矿化的镍黄铁矿可以根据其Ni/Fe原子比和Co含量,将其分为早晚两期,证明了夏日哈木矿床至少经历了两期岩浆成矿作用。早期成矿硫化物数量少,Co含量高,形成高钴镍黄铁矿和富钴的六方磁黄铁矿;晚期硫化物数量多,Co含量低,形成贫钴的镍黄铁矿和单斜磁黄铁矿。3、在镍黄铁矿结晶过程中,被包裹的低钴镍黄铁矿、磁黄铁矿边缘的镍黄铁矿到与磁黄铁矿连生的镍黄铁矿形成过程中,硫逸度在逐渐的增大。4、夏日哈木矿床中,海绵陨铁状、浸染状、星点状矿化的镍黄铁矿中Co含量依次降低。相比于硫化物,Co更倾向富集在砷化物中。5、夏日哈木矿床中发现的砷化物均为热液矿物,加上镍黄铁矿中Ni、Co元素的不平衡分布以及磁黄铁矿Co、Ni、Cu含量的变化和脉状产出状态表明夏日哈木经历了热液作用。
刘月高,吕新彪,阮班晓,柳潇,刘双,冯京,邓刚,王恒,曾华栋,王鹏,王伟,王磊,陆强[7](2019)在《新疆北山早二叠世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综合信息勘查模式》文中研究说明新疆北山发育有20~30个产于晚古生代北山裂谷带中的早二叠世超基性岩岩体。自2008年以来在坡北基性-超基性杂岩体中发现坡一大型镍矿床和坡十中型镍矿床。利用本项目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文章从构造、岩体基本特征、围岩条件、矿物学特征、化探异常特征、地球物理参数等多个方面总结了含矿岩体(相)与非含矿岩体(相)的区别。研究发现新疆北山铜镍矿矿床受深大断裂控制,多产于深大断裂一侧的次级断裂中。在预查阶段或预查以前,可以首先利用1∶20万和1∶5万勘查地球化学数据,对Cu、Ni、Co、Cr异常区进行调查研究,同时辅以ETM遥感线环解译、1∶5万航磁资料的化极和向上延拓图(关注高磁异常)和1∶5万重力资料的布格重力异常(关注△GB>-142×10 g.u的区域)来圈定区域上的基性超基性岩体。地表的孔雀石蚀变、黄钾铁矾和镍华是寻找铜镍矿的重要线索。在普查阶段,若存在纯橄岩且岩相分异良好的杂岩体,则更有可能发现铜镍矿。同一地区,具有高Cr尖晶石且尖晶石Fe3+/∑Fe<0.3的基性-超基性杂岩体,成铜镍矿的潜力更大;含最超基性或接近最超基性的岩相的岩体成铜镍矿的可能性更大;含有高Fo、高NiO、低FeO*、低CaO、低TiO2的橄榄石且低Fe、Ca含量辉石的岩相是铜镍矿勘查的优选岩相。围岩有硫化物、硫酸盐或石墨层的超基性岩体的成矿潜力要大于围岩为无硫化物方解石大理岩的超基性岩体的成矿潜力。在此基础上,瞬变电磁(TEM)方法获得的瞬变响应感应电动势的垂直分量DBz/Dt(>1.2)数据和可控源声频大地电磁可以用来推断深部超基性岩体的分布,是深部验证的重要依据。三维磁化率反演可以为矿区的定位预测或确定超基性岩体的延伸情况提供一定的依据。井中磁测可以作为防止漏矿的一种补充方法。在详查阶段,通过精细钻孔编录和三维软件查明矿体的空间展布趋势规律可为定位预测提供依据。文章总结了针对新疆北山地区铜镍硫化物矿床的综合信息勘查模型和勘查策略,并对硫化物饱和机制进行了探讨。
柳潇[8](2019)在《新疆坡北地区镍铜硫化物矿床综合找矿信息分析与成矿预测》文中研究表明新疆坡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铜镍储备基地,区内先后开展了多轮矿产勘查和成岩成矿规律研究,已发现有坡一超大型、坡十中型、罗东小型、坡东小型、坡三小型镍铜矿及多个镍铜矿点。目前区内已积累了大量的基础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资料,在成矿模式研究上也取得了重要进展,但目前坡北地区镍铜矿综合找矿模型的研究还是空白,进一步的找矿工作缺少理论指导。本文旨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多源信息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以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成矿理论为指导,从典型矿床、坡北成矿带、新疆北山三个尺度系统总结区内镍铜矿的控矿因素和成矿规律,归纳找矿地质条件和找矿标志,构建地物化遥综合找矿模型。最后对坡北地区进行成矿远景区预测,圈定找矿靶区。研究取得主要认识及成果有:(1)坡北及邻区铜镍矿的成矿模式为“深部熔离+就地熔离多期次脉动成矿”,其控矿因素为构造和岩浆岩。岩浆岩是直接控矿因素,构造通过控岩间接控矿。(2)新疆北山地区镍铜矿的形成和分布受到区内晚石炭-二叠纪镁铁-超镁铁岩岩浆岩的控制。坡北地区找矿岩体条件为具有成矿潜力的超镁铁岩产出处,也即在找铜镍矿之前先要找到成矿超镁铁岩。主要表现为五个方面:(1)镍铜矿的矿化类型受岩浆成分控制,辉橄岩成矿最好;(2)矿体空间分布受岩浆通道控制,即矿体多产于赋矿超镁铁岩底部;(3)成矿时间受岩浆活动阶段控制,即赋矿岩相为岩浆活动最晚旋回最晚期的超镁铁岩;(4)岩浆活动的物理化学条件控制成矿,适量的地壳混染有利于成矿,成矿规模最大的坡一超镁铁岩的混染程度小于坡北杂岩体的橄榄辉长岩,大于罗东的橄榄辉长岩;(5)岩浆活动控制着成矿物质迁移分配,主要表现为岩浆中橄榄石、辉石的分离结晶导致硫饱和,同时硫化物熔离导致剩余岩浆和早期结晶橄榄石中的Ni富集到硫化物中成矿。(3)坡北地区找矿构造条件为有二级断裂产出处,具体为矿床、矿点与二级断裂的距离<10km。构造控矿主要表现为区域性构造控制成矿带的形成和分布,也即红柳河-依格孜塔格一级断裂是母岩浆上侵通道,白地洼-淤泥河二级断裂是派生岩浆的上侵通道,也是导矿容矿构造,岩浆房位于一级断裂和二级断裂的交汇处。(4)坡北地区找矿地质条件中大地构造区位条件优越。地壳深部结构反演显示,新疆北山裂谷在岩石圈地幔可导通至塔里木盆地,结合区内镁铁-超镁铁岩、暗色岩墙的岩浆源区偏向于塔里木地幔源区,显示塔里木地幔柱为区内铜镍矿母岩浆源区提供了物质和能量。(5)研究区预查阶段应以找成矿超镁铁岩为主,普查阶段以找镍铜矿体为主。相应的找镍铜矿体的地质找矿标志中直接标志有:(1)地表标志:孔雀石化、镍华或铁帽;(2)矿石类型:浸染状矿石,贯入式硫化物矿体;(3)矿物学标志:镍黄铁矿。地质找矿标志中间接标志有:(1)辉橄岩、橄榄岩发育;(2)特殊地形:杂岩体内负地形盆地;(3)地表标志:伊丁石化;(4)蚀变标志:蛇纹石化。同时,汇总坡北地区成矿岩体的判别标志:(1)成岩时期:晚石炭世-二叠纪;(2)岩体分布:与二级断裂的距离<10km;(3)侵入序次晚:较少被岩脉穿插,环形构造的边部;(4)母岩浆成分:母岩浆为高温高MgO的拉斑玄武岩;(5)岩浆混染程度为<5%;(6)岩浆硫饱和,橄榄石中Ni亏损;(7)矿物学标志:磁黄铁矿,含水矿物出现;(8)矿物化学标志:橄榄石Fo>80。(6)地球物理找矿标志为高磁异常、低重力异常、低电阻率异常,用以指示超镁铁岩。在成矿远景区预测中以找超镁铁岩主,在矿区勘探中以解析赋矿超镁铁岩的深部结构为主。物探的。(7)地球化学找矿标志为成矿元素Ni主要和Co、Cu、S、Se、Te、Bi、Fe伴生,原生晕表现为Te→Fe、Co、Cu、Ni、S、Bi→Se,其中最重要的前缘晕元素为Se,Se在地表有次生富集;Ni与Mg正相关,与Ti、Ca反相关则是受造岩矿物的组合控制;Ni与Ni/Co呈正相关性,可用Ni/Co的高值区指示高镍矿体;1:20万水系沉积物化探异常反映次生晕,可圈定成矿超镁铁岩发育的区域。(8)遥感找矿标志为遥感矿石含量反演信息,表现为高Si-指数、低高岭土矿物含量和低碳酸盐矿物含量对应于镁铁-超镁铁杂岩,杂岩体内铁染蚀变矿物含量高值区对应于超镁铁岩。(9)构建了坡北地区铜镍矿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综合找矿模型。并在综合找矿模型的指导下,结合数据驱动有价值变量筛选预测模型Elastic Net-Fuzzy WofE对坡北预测区进行成矿远景区定量预测,圈定2个A级靶区,1个B级靶区,2个C级靶区,为区内进一步找矿工作提供理论依据。(10)此外,橄榄石的Fo-Ni演化图解显示坡一主成矿期前母岩浆中有高Ni熔体的加入,这是坡一成矿规模相对大的关键。
田杰[9](2019)在《东天山月牙湾铜镍硫化物矿床岩浆作用及其对成矿的制约》文中研究表明东天山构造成矿带是我国第二大铜镍硫化物矿床成矿带,铜镍矿大多集中分布在库姆塔格砂垄至图拉尔根一带。近年来随着白鑫滩、路北、月牙湾等矿床的发现,表明该地区铜镍矿的产出范围已经西延出库姆塔格砂垄,向北延伸至了大南湖-头苏泉岛弧带,扩大了铜镍成矿带的规模。本文通过系统的野外地质调查和成矿作用研究,取得的主要认识如下:月牙湾基性杂岩体岩相分异明显,具多期次贯入特点,岩浆的侵位分为三个期次,第一期为辉长岩相,构成岩体的主体;第二期为橄榄辉长岩相,为主成矿期;第三期为淡色辉长岩相。围岩蚀变及后期风化作用明显,孔雀石化、褐铁矿化、蛇纹石化等是重要的找矿标志。岩体的全岩主量元素显示全碱含量偏低,m/f=0.53-1.97,岩体属于铁质基性岩;微量元素表现出Rb、Ba、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和Nb、Ta、Zr、Hf等高场强元素亏损的特征;稀土元素表现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锆石U-Pb年龄显示岩体中淡色辉长岩成岩年龄为287.5± 1.4Ma,其形成的构造环境与东天山黄山成矿带铜镍硫化矿床一致,为早二叠世后碰撞拉伸环境。岩浆源区为早期洋壳俯冲物质析出流体交代的地幔,母岩浆演化过程中同化混染作用发生在岩浆源区,在上侵过程中几乎没有受到上地壳物质的混染。在早二叠世伸展作用背景下,早期俯冲洋壳交代的地幔物质部分熔融形成的原始岩浆在深部岩浆房发生橄榄石、辉石等矿物的分离结晶和其他熔体的同化混染,使S达到饱和并发生熔离作用,最终形成硫化物矿体。
田江涛,杨万志,周军,任艳[10](2019)在《东天山铜镍矿找矿潜力地球化学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对东天山地区野外地质调查、化探补缺采样及对不同时期1∶20万、1∶5万化探数据的收集,对东天山地区元素分布特征及与镍矿有关的Cu,Ni,Cr,Co元素在不同时期、不同岩石中的分布特征进行总结,并对图拉尔根、白鑫滩、路北铜镍矿床与不同尺度化探中的异常特征进行总结。区域化探圈定找矿远景区,化探普查寻找基性-超基性杂岩体,并对其含矿性进行评价,化探详查可直接圈定矿体。通过化探成果数据集成,对东天山地区开展了定量预测,镍预测资源量987×104t。指出东天山铜镍矿带具有寻找超大型铜镍矿的潜力。
二、图拉尔根铜镍矿地球化学特征浅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图拉尔根铜镍矿地球化学特征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1)金川与夏日哈木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铂族元素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文选题依据及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的研究现状 |
1.2.2 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中铂族元素研究现状 |
1.2.3 中国典型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铂族元素的研究现状 |
1.3 存在的主要问题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5 完成工作量 |
1.6 取得主要成果与创新点 |
第二章 金川和夏日哈木矿床地质背景对比 |
2.1 大地构造位置 |
2.2 区域地层 |
2.3 区域岩浆岩 |
2.4 矿床地质 |
2.4.1 金川矿床地质 |
2.4.2 夏日哈木矿床地质 |
第三章 金川和夏日哈木矿床岩矿石铂族及半金属元素特征 |
3.1 铂族及半金属元素含量 |
3.1.1 金川矿床铂族及半金属元素含量 |
3.1.2 夏日哈木矿床铂族及半金属元素含量 |
3.2 铂族元素及半金属元素与S相关性 |
3.2.1 金川矿床铂族及半金属元素与S相关性 |
3.2.2 夏日哈木矿床铂族及半金属元素与S相关性 |
3.3 半金属元素与铂族元素的关系 |
3.4 铂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配分曲线 |
3.4.1 金川矿床铂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配分曲线 |
3.4.2 夏日哈木矿床铂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配分曲线 |
3.5 小结 |
第四章 金川和夏日哈木矿床与铂族矿物相关的矿物学研究 |
4.1 尖晶石 |
4.1.1 形态特征 |
4.1.2 化学特征 |
4.1.3 端元划分 |
4.2 铂族矿物 |
4.3 金银矿物 |
4.4 镍钴矿物 |
4.5 贱金属硫化物 |
4.5.1 形态特征 |
4.5.2 成分特征 |
第五章 金川和夏日哈木矿床尖晶石和硫化物铂族元素组成 |
5.1 尖晶石微量元素 |
5.1.1 金川矿床尖晶石微量元素 |
5.1.2 夏日哈木矿床尖晶石微量元素 |
5.2 镍黄铁矿微量元素 |
5.2.1 金川矿床镍黄铁矿微量元素 |
5.2.2 夏日哈木矿床镍黄铁矿微量元素 |
5.3 磁黄铁矿微量元素 |
5.3.1 金川矿床磁黄铁矿微量元素 |
5.3.2 夏日哈木矿床磁黄铁矿微量元素 |
5.4 黄铜矿和方黄铜矿微量元素 |
5.4.1 金川矿床黄铜矿和方黄铜矿微量元素 |
5.4.2 夏日哈木矿床黄铜矿和方黄铜矿微量元素 |
5.5 小结 |
第六章 金川和夏日哈木矿床岩浆演化及成矿过程的异同 |
6.1 岩浆源区 |
6.2 部分熔融程度 |
6.2.1 部分熔融程度与PGE的关系 |
6.2.2 氧化还原状态对部分熔融程度的影响 |
6.3 岩浆结晶分异与深部熔离作用 |
6.4 S饱和机制 |
6.4.1 金川矿床S饱和机制 |
6.4.2 夏日哈木矿床S饱和机制 |
6.5 铂族元素演化规律与赋存状态 |
6.5.1 Pt的行为 |
6.5.2 As的独特性 |
6.5.3 Rh的行为 |
6.5.4 Pd的行为 |
6.5.5 铂族元素赋存状态 |
6.5.6 PGE演化模式图 |
6.6 铂族元素的运移机制 |
6.6.1 岩浆作用 |
6.6.2 热液作用 |
6.6.3 衡量因素 |
6.7 铂族元素成矿的条件 |
6.7.1 岩浆源区存在大量的硫化物 |
6.7.2 较高程度的部分熔融 |
6.7.3 岩浆的持续补给 |
6.7.4 有限的深部熔离作用 |
6.7.5 存在铂族元素的“捕获剂” |
6.7.6 良好的分异和堆积过程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3)吉林省中东部中生代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地质地球物理找矿模型及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研究区范围 |
1.2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1.2.1 研究所属领域 |
1.2.2 选题来源 |
1.2.3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1.3.1 岩浆型铜镍矿床的研究现状 |
1.3.2 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地球物理勘查现状 |
1.3.3 找矿模型与成矿预测的研究现状 |
1.3.4 存在问题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4.3 主要工作量 |
1.5 主要研究认识 |
1.5.1 成岩成矿动力学背景与成矿作用研究 |
1.5.2 典型矿区多学科调查与研究 |
1.5.3 地球物理勘查研究 |
1.5.4 找矿模式及成矿预测研究 |
1.6 取得主要成果和创新点 |
第2章 区域地质-地球物理背景 |
2.1 区域地层 |
2.1.1 太古宇 |
2.1.2 元古界 |
2.1.3 古生界 |
2.1.4 中生界 |
2.1.5 新生界 |
2.2 区域构造 |
2.2.1 断裂 |
2.2.2 褶皱 |
2.3 区域岩浆岩 |
2.3.1 太古宙岩浆岩 |
2.3.2 元古代岩浆岩 |
2.3.3 古生代岩浆岩 |
2.3.4 中生代侵入岩 |
2.3.5 新生代侵入岩 |
2.4 区域重力场特征 |
2.5 区域磁场特征 |
2.6 区域矿产分布 |
第3章 地球动力学背景 |
3.1 古陆核形成与演化阶段 |
3.1.1 古陆核的形成 |
3.1.2 古陆核的裂解 |
3.2 辽吉洋演化阶段 |
3.2.1 辽吉洋俯冲 |
3.2.2 辽吉洋闭合 |
3.2.3 辽吉洋闭合后伸展 |
3.3 哥伦比亚超大陆裂解阶段 |
3.4 古亚洲洋构造域演化阶段 |
3.4.1 古亚洲洋俯冲 |
3.4.2 古亚洲洋最终闭合 |
3.5 古太平洋构造域演化阶段 |
3.5.1 福洞岩群 |
3.5.2 年代学与同位素特征 |
3.5.3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
3.5.4 岩浆源区 |
3.5.5 成岩构造背景 |
第4章 典型矿区多学科综合调查 |
4.1 典型矿区地质特征 |
4.1.1 红旗岭 |
4.1.2 漂河川 |
4.1.3 长仁-獐项 |
4.2 成岩-成矿时代 |
4.3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
4.3.1 主量元素特征 |
4.3.2 稀土和微量元素特征 |
4.3.3 锆石Hf同位素特征 |
4.4 原生岩浆与岩浆演化 |
4.4.1 岩浆源区性质 |
4.4.2 岩浆熔融程度 |
4.4.3 同化混染作用 |
4.4.4 铂族元素亏损 |
4.5 矿床成因 |
4.5.1 成矿构造背景 |
4.5.2 矿床成因 |
第5章 矿化信息提取与地球物理勘查 |
5.1 数据处理与信息提取 |
5.1.1 边界识别 |
5.1.2 离散小波变换 |
5.1.3 2.5 维人机交互式正反演 |
5.2 多尺度深部地球物理勘查 |
5.2.1 电磁法勘查 |
5.2.2 井中地球物理勘查 |
5.3 综合地球物理勘查 |
5.4 地球物理对岩浆通道识别 |
第6章 找矿模型及预测 |
6.1 成矿模式 |
6.1.1 红旗岭 |
6.1.2 漂河川 |
6.1.3 长仁-獐项 |
6.2 综合找矿模型 |
6.2.1 地质模型 |
6.2.2 地球物理模型 |
6.2.3 找矿评价指标 |
6.2.4 找矿方向 |
6.3 找矿预测 |
6.3.1 红旗岭A级找矿远景区 |
6.3.2 漂河川A级找矿远景区 |
6.3.3 长仁-獐项A级找矿远景区 |
6.3.4 六颗松B级找矿远景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4)东天山石炭-三叠纪构造-岩浆演化与成矿的关系 ——以阿奇山铅锌(铜)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研究现状 |
2 选题依据 |
3 科学问题与研究内容 |
4 研究方法与工作量 |
5 基本论点及主要创新性认识 |
第一章 构造-岩浆演化序列及地球动力学机制 |
1.1 区域地质背景 |
1.1.1 区域地层 |
1.1.2 区域构造 |
1.1.3 区域岩浆岩 |
1.1.4 数据应用情况 |
1.2 构造-岩浆演化序列 |
1.2.1 晚奥陶世-早泥盆世构造-岩浆演化序列 |
1.2.2 石炭纪构造-岩浆演化序列 |
1.2.3 早-中二叠世构造-岩浆演化序列 |
1.2.4 晚二叠世-早中三叠世构造岩浆演化序列 |
1.3 地球动力学机制探讨 |
1.3.1 晚奥陶世-早泥盆世(406~466Ma) |
1.3.2 石炭纪(299~359Ma) |
1.3.3 早-中二叠世(272~299Ma) |
1.3.4 晚二叠世-早中三叠世(220~265Ma) |
1.4 小结 |
第二章 成矿规律及耦合成矿机理 |
2.1 主要矿种时空结构 |
2.1.1 铜矿 |
2.1.2 金矿 |
2.1.3 铜镍矿 |
2.1.4 铁矿 |
2.1.5 钼钨矿 |
2.1.6 银多金属矿及铅锌矿 |
2.1.7 成矿规律 |
2.2 构造-岩浆活动与流体的耦合机理 |
2.2.1 成矿流体来源及一般习性 |
2.2.2 构造-岩浆活动与流体的耦合机理 |
2.3 小结 |
第三章 热岩-枝找矿理论及找矿实践 |
3.1 我国当前找矿勘查存在的问题 |
3.2 可能的解决办法 |
3.3 热岩-枝组矿模型 |
3.4 热岩-枝宏观找矿概念 |
3.5 中观地质异常找矿方法 |
3.6 热岩-枝找矿理论优缺点及找矿实践 |
3.7 小结 |
第四章 阿奇山铅锌(铜)矿地质特征 |
4.1 区域地质矿产简介 |
4.2 矿区地质特征 |
4.2.1 地层 |
4.2.2 构造 |
4.2.3 岩浆岩 |
4.2.4 围岩蚀变 |
4.2.5 矽卡岩 |
4.2.6 地球物理特征 |
4.2.7 地球化学特征 |
4.3 矿体地质特征 |
4.3.1 矿体特征 |
4.3.2 矿石特征 |
4.3.3 成矿阶段划分 |
第五章 矿床控矿因素及富集规律 |
5.1 雅满苏组火山岩 |
5.2 小东山火山机构 |
5.2.1 小东山火山机构位置的确定及火山口特征 |
5.2.2 岩石组合及岩相学特征 |
5.2.3 断裂构造控矿及流体运移特征 |
5.3 成矿流体 |
5.3.1 流体包裹体 |
5.3.2 硫同位素 |
5.4 主成矿时代约束 |
5.4.1 雅满苏组火山岩年代学 |
5.4.2 锆石U-Pb同位素 |
5.5 矿化富集规律 |
5.6 结论和讨论 |
第六章 矿床成因及成矿模式 |
6.1 矿床成因 |
6.1.1 海底喷流沉积型矿床 |
6.1.2 矽卡岩型矿床 |
6.1.3 火山热液型矿床 |
6.2 成矿模式及找矿潜力 |
6.2.1 成矿模式 |
6.2.2 找矿潜力分析 |
第七章 结论及存在的问题 |
7.1 结论 |
7.2 存在的问题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图版 |
附录 -补充材料 |
附录 -作者简介 |
一.个人简介 |
二.学术论文发表情况 |
三.在读期间参与的科研和勘查项目 |
四.在读期间学术交流 |
五.获奖情况 |
(5)新疆东天山典型铜镍硫化物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
1.2 研究现状及问题 |
1.3 研究方案与思路 |
1.4 自然地理概况 |
1.5 工作量统计 |
第二章 区域地质特征 |
2.1 区域构造背景 |
2.2 区域地层 |
2.3 区域构造 |
2.4 岩浆岩 |
第三章 矿床(点)地质特征 |
3.1 路北铜镍矿 |
3.2 白鑫滩铜镍矿 |
3.3 月牙湾铜镍矿床 |
3.4 小结 |
第四章 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
4.1 地球物理特征 |
4.2 地球化学特征 |
4.3 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特征小结 |
第五章 岩石化学特征 |
5.1 主、微量及稀土元素特征 |
5.2 年代学特征 |
第六章 成矿条件讨论 |
6.1 构造条件 |
6.2 岩相及蚀变特征条件 |
6.3 岩体规模条件 |
6.4 岩体形成时代条件 |
6.5 岩石地球化学条件 |
6.6 矿石矿物及结构构造 |
6.7 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条件 |
第七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发表论文 |
参与项目 |
致谢 |
(6)东昆仑夏日哈木矿床镍黄铁矿与磁黄铁矿矿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
1.2 区域范围与位置 |
1.3 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1.3.1 岩浆硫化物矿床研究现状 |
1.3.2 夏日哈木矿床研究现状 |
1.3.3 存在的问题 |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内容 |
1.5 完成工作量 |
第二章 区域地质 |
2.1 区域地质特征 |
2.1.1 区域地层 |
2.1.2 区域构造 |
2.1.3 侵入岩 |
2.2 区域地质演化历史 |
第三章 矿床地质 |
3.1 矿区地质特征 |
3.1.1 地层 |
3.1.2 构造 |
3.1.3 变质岩 |
3.1.4 岩浆岩 |
3.2 岩体地质特征 |
3.3 矿体地质特征 |
第四章 镍黄铁矿、磁黄铁矿地球化学特征 |
4.1 镍黄铁矿地球化学特征 |
4.1.1 橄榄岩相镍黄铁矿地球化学特征 |
4.2 磁黄铁矿地球化学特征 |
4.2.1 橄榄岩相中磁黄铁矿地球化学特征 |
4.2.2 辉石岩相中磁黄铁矿地球化学特征 |
4.3 Co的赋存状态 |
4.3.1 Co在硫化物中赋存状态 |
4.3.2 Co在砷化物中赋存状态 |
4.3.3 小结 |
第五章 镍黄铁矿、磁黄铁矿的成因及其意义 |
5.1 结晶顺序与成矿期次 |
5.2 结晶温度及硫逸度 |
5.3 矿床成因指示 |
5.4 与金川铜镍矿床金属硫化物地球化学特征对比 |
5.4.1 镍黄铁矿 |
5.4.2 磁黄铁矿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7)新疆北山早二叠世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综合信息勘查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1 地质指标 |
1.1 构造标志 |
1.2 岩体地质标志 |
1.3 蚀变及风化标志 |
1.4 围岩条件 |
2 地球化学标志 |
2.1 化探异常标志 |
2.2 矿物学标志 |
2.2.1 尖晶石 |
2.2.2 橄榄石 |
2.2.3辉石 |
2.3 主量元素指标 |
2.3.1 主量元素对辉长岩类-苏长岩类成矿影响 |
2.3.2 主量元素对橄榄岩类成矿影响 |
3 地球物理指标及三维矿体 |
3.1 重力异常特征 |
3.2 磁法异常特征 |
3.3 瞬变电磁法 (TEM) |
3.4 可控源声频大地电磁法 (CSAMT) |
3.5 三维矿体 |
4 讨论 |
4.1 地球化学勘查标志与硫化物饱和的联系 |
4.2 地球物理勘查方法的选择 |
5 坡北地区铜镍矿综合信息勘查模式 |
(8)新疆坡北地区镍铜硫化物矿床综合找矿信息分析与成矿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历 |
一、基本情况 |
二、学术论文 |
三、获奖、专利情况 |
四、研究项目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选题来源、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的研究现状 |
1.2.2 研究区成岩成矿作用研究现状 |
1.2.3 成矿预测研究及镍铜硫化物矿床勘查现状 |
1.2.4 新疆哈密北山地区地质工作现状 |
1.2.5 存在的科学问题 |
1.3 研究内容、思路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1.4 完成实物工作量 |
第二章 区域成矿背景 |
2.1 区域地层 |
2.1.1 前寒武纪地层 |
2.1.2 下古生界 |
2.1.3 上古生界 |
2.1.4 新生界 |
2.2 区域构造 |
2.3 区域岩浆岩 |
2.3.1 火山岩 |
2.3.2 侵入岩 |
2.3.3 大规模暗色岩脉 |
2.4 区域地球物理背景 |
2.4.1 区域重力特征 |
2.4.2 区域航磁特征 |
2.5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
2.6 区域矿产 |
第三章 坡北典型镍铜硫化物矿床特征 |
3.1 坡一、坡十镍铜硫化物矿床 |
3.1.1 坡一镍铜硫化物矿床地质特征 |
3.1.2 坡十镍铜硫化物矿床地质特征 |
3.1.3 坡一坡十矿床地球物理特征 |
3.1.4 坡一镍铜矿地球化学特征 |
3.2 红石山镍铜硫化物矿床 |
3.2.1 矿区地质特征 |
3.2.2 矿体地质特征 |
3.2.3 矿石特征 |
3.2.4 矿区蚀变及风化特征 |
3.2.5 成矿期次和成矿阶段 |
3.2.6 红石山矿区地球物理特征 |
3.2.7 红石山镍铜矿地球化学特征 |
3.3 新疆北山镍铜矿成岩成矿特征分析 |
3.3.1 赋矿岩体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
3.3.2 赋矿岩体的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
3.3.3 赋矿岩体的矿物地球化学特征 |
3.3.4 矿体的结晶温度特征 |
3.4 小结 |
第四章 坡北成矿带综合找矿信息分析 |
4.1 区域地球物理场特征与成矿地质构造背景分析 |
4.1.1 区域重力分解与地质分析 |
4.1.2 区域航磁分解与地质分析 |
4.1.3 重磁反演结果佐证 |
4.2 新疆北山镍铜矿岩浆侵位通道分析 |
4.2.1 罗东-坡北杂岩带深部岩浆通道分析 |
4.2.2 红镍山-红石山岩带岩浆通道分析 |
4.2.3 新疆北山岩浆通道对镍铜成矿作用的控制 |
4.3 坡北成矿带成矿地质条件分析 |
4.4 坡北成矿带地球物理特征及其成矿条件解译 |
4.4.1 坡北地区重力特征 |
4.4.2 坡北地区航磁特征 |
4.5 坡北成矿带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 |
4.5.1 元素共生组合规律分析 |
4.5.2 单元素异常 |
4.5.3 组合异常 |
4.6 坡北成矿带遥感地质信息分析 |
4.6.1 遥感数据 |
4.6.2 遥感线环构造解译 |
4.6.3 遥感矿物含量提取 |
4.7 小结 |
第五章 坡北地区镍铜矿成矿预测 |
5.1 镍铜矿的控矿因素 |
5.1.1 构造控矿 |
5.1.2 岩浆岩控矿 |
5.2 坡北地区成矿远景区预测 |
5.2.1 坡北成矿带区域综合找矿模型 |
5.2.2 成矿远景区预测 |
5.3 坡北铜镍矿矿区深部成矿预测 |
5.3.1 坡北镍铜矿矿区综合找矿模型 |
5.3.2 坡北镍铜矿矿区深部预测 |
第六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表 |
附图1 |
附图2 |
(9)东天山月牙湾铜镍硫化物矿床岩浆作用及其对成矿的制约(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铜镍硫化物矿床研究现状 |
1.2.2 东天山铜镍硫化物矿床 |
1.3 研究区概述 |
1.3.1 交通位置 |
1.3.2 自然地理概况 |
1.4 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思路 |
1.5 完成工作量 |
2 区域地质背景 |
2.1 区域大地构造背景 |
2.2 区域地层 |
2.3 区域岩浆岩 |
2.3.1 侵入岩 |
2.3.2 火山岩 |
2.4 区域地质构造演化对本区成矿的影响 |
3 矿床地质特征 |
3.1 矿区地质概况 |
3.1.1 地层 |
3.1.2 构造 |
3.1.3 侵入岩 |
3.2 岩体地质特征 |
3.2.1 岩体形态、产状及规模 |
3.2.2 岩相学特征 |
3.3 矿体地质特征 |
3.3.1 矿体形态、产状及规模 |
3.3.2 矿石特征 |
3.4 找矿标志 |
4 月牙湾基性杂岩体地球化学特征 |
4.1 主量元素特征 |
4.2 微量元素特征 |
4.3 稀土元素特征 |
4.4 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特征 |
4.4.1 锆石形态 |
4.4.2 锆石U-Pb测年结果 |
4.4.3 锆石微量元素特征 |
5 成岩成矿作用 |
5.1 构造背景 |
5.2 岩浆源区 |
5.3 岩浆温度、氧逸度 |
5.4 岩浆演化 |
5.5 成矿作用 |
6 结论 |
6.1 研究取得的主要认识 |
6.2 存在问题及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10)东天山铜镍矿找矿潜力地球化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大地构造背景 |
2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
2.1 元素组合特征 |
2.2 侵入岩元素含量特征 |
3 典型矿床化探特征 |
3.1 图拉尔根铜镍矿床 |
3.2 白鑫滩铜镍矿 |
3.3 路北铜镍矿 |
4 异常在铜镍找矿中地球化学分析 |
5 矿产预测及潜力评价 |
5.1 矿产预测 |
5.2 潜力评价 |
6 结论 |
四、图拉尔根铜镍矿地球化学特征浅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金川与夏日哈木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铂族元素对比研究[D]. 韩一筱. 长安大学, 2021(02)
- [2]中国西北地区岩浆铜镍矿床地质特点与找矿潜力[J]. 张照伟,钱兵,王亚磊,李文渊. 西北地质, 2021(01)
- [3]吉林省中东部中生代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地质地球物理找矿模型及预测研究[D]. 许志河. 吉林大学, 2020(03)
- [4]东天山石炭-三叠纪构造-岩浆演化与成矿的关系 ——以阿奇山铅锌(铜)矿为例[D]. 夏冬.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
- [5]新疆东天山典型铜镍硫化物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分析[D]. 贾晨辉. 长安大学, 2020(06)
- [6]东昆仑夏日哈木矿床镍黄铁矿与磁黄铁矿矿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研究[D]. 刘超. 长安大学, 2020(06)
- [7]新疆北山早二叠世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综合信息勘查模式[J]. 刘月高,吕新彪,阮班晓,柳潇,刘双,冯京,邓刚,王恒,曾华栋,王鹏,王伟,王磊,陆强. 矿床地质, 2019(03)
- [8]新疆坡北地区镍铜硫化物矿床综合找矿信息分析与成矿预测[D]. 柳潇. 中国地质大学, 2019(02)
- [9]东天山月牙湾铜镍硫化物矿床岩浆作用及其对成矿的制约[D]. 田杰.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
- [10]东天山铜镍矿找矿潜力地球化学分析[J]. 田江涛,杨万志,周军,任艳. 新疆地质,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