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Bill Machrone RFID:承诺与风险(论文文献综述)
胡婧[1](2021)在《美国公共图书馆隐私管理规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美国图书馆协会(ALA)和美国国家信息标准协会(NISO)近年来都制定了不少关于公共图书馆的隐私管理规范政策,美国各州按照ALA和NISO的政策也都制定了各州的公共图书馆隐私管理规范。这些管理规范主要用于解决公共图书馆隐私保护范围、公开个人信息的限制情形、侵犯隐私应当受到的惩罚措施等问题。我国公共图书馆可参考美国经验,结合我国公共图书馆隐私保护现状,进一步完善公共图书馆隐私保护的法律体系、明确读者隐私数据的保护范围、改善隐私数据的管理机制、明确隐私泄露的处理及救济措施、提高公共图书馆馆员的专业素质,构建公共图书馆隐私管理的内控机制。
邓晶艳[2](2021)在《基于大数据的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文中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标定了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位。面对新时代提出的新任务与新要求,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要不断探索新思路、新路径与新方法,进一步增强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以满足大学生成长成才需求以及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当前,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全面集成与广泛应用,人类逐步迈入大规模数据挖掘、运用与创新的“大数据时代”。在此时代背景下,如何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加强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之富有时代性、增强针对性、彰显实效性,是新时期高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而现实的课题。作为当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前沿,大数据广域的信息资源、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以及全新的思维范式,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即时性、精准性、前瞻性与个性化等创新发展的新动力与新空间。将大数据思维、技术与方法全方位嵌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各要素、各环节与全过程,促进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革新思维、优化供给、改进方法、重构范式,建构科学化、数字化与智能化的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推进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向“精准思政”“智慧思政”转型升级,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顺应时代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其进一步提质增效、焕发新机的重要生长点与强劲推动力。阐释大数据内涵、价值、特征与功能,阐释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并且辨析其与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关系,有利于进一步探讨两者的深度融合。基于此,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概念得以提出。从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资源、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技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思维三个维度全面阐述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的内涵与外延,同时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论析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的生成逻辑、发展动因、方法论基础与价值取向,可以明确大数据与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需求的契合点,理清大数据对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机理。面对新时代提出的新任务与新要求,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仍然面临一些困境、存在一些短板和弱环。运用文献资料法、大数据文本挖掘方法与访谈调研法审视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总结当前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困境并作原因剖析,同时探讨新时代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新要求,指出新时代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课题以及新时代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与原则、教育内容体系以及教育工作的主体转型,有利于为新时期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创新提供现实依据。通过分析大数据在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的技术优势以及可能性,进一步探讨大数据在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精准画像”“规律探寻”与“超前感知”三个应用呈现。以之为基础,基于当前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理念滞后、模式粗放、知行脱节、供需错位等难题,提出利用大数据推进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由线性思维向系统思维、由普适教育向个性化培育、由认知培育向实践养成、由需求侧适应向供给侧发力四大发展转向并详细阐述四大发展转向的实现路径。基于大数据推进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遵循学科规律、注重理论深化,还要坚持实践导向,致力推动大数据应用,促进理论与实践的双向转化。由之,宏观上,探索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的数据采集、数据预处理与存储、数据挖掘与分析、数据应用与可视化、数据解释与反馈五大工作模块与应用流程;微观上,对大数据在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典型场域中的“数据画像”“精准资助”“失联告警”三个应用进行数据模型构建,从而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利用大数据提供切实可行的实现路径。大数据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然而,当前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利用大数据还存在观念性、路径性与机制性瓶颈,同时,大数据是一柄双刃剑,对数据的不当应用会带来诸如“数据垄断”“数据滥用”“数据侵害”“数据冰冷”等一些可能的风险与挑战。高校尚须在思维理念、技术开发、政策支持、制度完善、机制建设、校园环境建设等方面对大数据应用作出回应与调试。不仅如此,在基于大数据创新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高校要注重发挥教育工作者的主体性与能动性,始终坚持数字技术与人文精神、数据智能与教育智慧相结合。
薛一鸣[3](2021)在《J公司订单业务流程优化及其信息系统研发》文中研究说明智能制造模式的推广与应用是我国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推动制造体系升级、制造能力提升的重要手段。数字转型为智能制造的必由之路,提高了大型标杆企业的管理水平进而保障了其可持续发展。但对于传统小微型企业而言,因资金、规模等因素的限制,无法完全复制标杆企业的转型模式。依然存在的信息化不足、生产效率低下、决策方式落后等问题,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下的竞争要求和市场需求,供给侧改革之路步履蹒跚。本文从传统小微制造企业J公司实际需求出发,开展其可接受的、符合特点的数字化改造,帮助J公司优化订单业务流程,实现更快速的资金积累,提供决策支持。本文以小微制造企业J公司的管理与决策现状为研究对象,经过实地调研与分析,充分了解该企业面临的管理与决策困境后,以信息系统的建设为突破口,开展改善研究:首先通过紫式决策分析架构对于问题进行深入剖析,以获得优质的解决方案。其次,以问题为导向,对于企业订单管理流程、合同评审流程、订单排产流程以及供应商管理等问题,以信息加工经济原则为指导,对原始信息进行加工,规范各关键环节处理模式。再次,通过信息系统建设,建立计算机辅助决策方案,帮助公司进行科学决策。最后,开发出一套信息系统实现对上述方案的落地应用。本文优化了订单流程,提高了管理效率;以紫式决策分析的架构建立效用函数,帮助企业决策者科学地进行合同评审中风险控制部分模块,有效避免决策陷阱,减少企业经营风险;根据车间现存生产能力通过对订单的分解与订单中自制产品排产的循环反馈,确定外包和自制的产品,提高机器的利用率,实现挖掘车间生产潜能的目标;通过信息系统建设,对供应商信息集中管理,并从供应商历史数据挖掘有效信息,帮助企业选择优秀供应商,完善了供应商管理模块。对于J公司信息系统的研究与设计,实现了具有代表性的传统小微企业J公司的有效管理,加强了决策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本文依靠数字化为制造企业赋能的思想,可有效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研究成果对于传统小微企业数字化建设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吴高[4](2021)在《人工智能时代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个人隐私保护的困境与对策》文中研究说明人工智能时代,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中个人隐私保护面临诸多困境,如个人隐私内容范围不断拓宽、个人隐私泄露风险不断提升、个人隐私保护立法进程滞后等。个人隐私保护是对人性自由和人格尊严的尊重,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通过对我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个人隐私保护制度环境(包括法规标准环境和机构政策环境)进行调查后发现,我国个人隐私保护法律法规很不完善,并且公共文化机构隐私保护政策严重缺失,这非常不利于个人隐私保护的实现。借鉴国内外对个人隐私进行保护的经验可知,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个人隐私保护对策主要应包括完善制度顶层设计(国家层面)、加强行业自律合作(行业层面)以及优化内部治理机制(机构层面)三个方面内容。
张凌寒[5](2021)在《算法评估制度如何在平台问责中发挥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算法评估制度脱胎于欧盟的隐私影响评估制度,以风险预防为目标,治理时点前移,主张共同治理。但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中的算法评估制度与其他制度关系不明,评估后果不清晰,存在与平台责任追究的衔接失调问题。应围绕建立平台问责体系发挥算法评估制度的作用,具体包括:扩张算法评估标准,将涵盖法律规定、技术伦理与平台承诺的标准作为平台主观过错的认定标准;协调评估制度与算法透明和算法解释的关系,设置覆盖算法自动化决策全生命周期的问责点;明确算法评估与不同监管强度以及平台责任的关系,并赋予算法评估结果实质性意义,尽量避免算法评估制度"软化"与"泛化"的趋势,发挥其在平台问责体系中的核心作用。
沈小禹[6](2020)在《基于移动支付软件党费收缴管理系统的研究》文中提出当今社会,世界的格局变化纷繁多样,科技创新日新月异,我国的互联网通信技术发展建设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同时,也对党的领导提出了新的要求。正值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我党提出智慧化党建管理的重大课题。本人就职于某软件支付App公司,担任产品经理一职,为了对党的号召的响应,并且结合了做互联网产品的工作经验出发,为了党的智慧化管理工作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故本课题将从本人目前经手负责的产品入手,以App中的一项子应用——党费交纳为蓝本,对其后台基于CRM的党费收缴管理系统作为研究的主要课题。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国内移动用户数量即将超过13亿,其中,我国的共产党员数量已超过9000万,从市场需求角度来看,这是一块庞大的待开发的沃土,发展前景是一片蓝海,伴随着越来越多的用户需求,本产品的出现,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目前,党费收缴工作主要都采用手工的方式进行党费收缴工作,存在着党委不易管理,支部催收困难,党员交纳不易等问题。在本课题中,本人将结合平日的工作内容,介绍全新的设计思路,利用当前主流管理系统的架构,设计的党费收缴软件,可以为党费收缴管理人员的工作提供很大的便利,从根本上让收缴工作变得简单、易操作,从而减轻党建工作人员的压力,让管理工作变得更智能。本人根据自己工作中的实际情况,以及从需求开发的一期、二期等后续的更新迭代,从此方面出发,将本课题划分为以下几点进行设计研究:首先,本人对整体的市场需求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对于产品的开发,前期做了大量的需求分析及可行性。在本文中,对该课题中的需求尽情了前期的市场调研,包括询问公司内部渠道人员,市场问卷调查收集,客户单位摆放等一系列措施,以及同开发工作人员的交流中,针对市场效应、客户需求、技术实现三方面进行了逐一确定。通过一系列的分析与调查的举措中,对于研发整套基于移动支付软件的“党费交纳管理系统”存在一定的可行性,同时也具备了良好的市场反响,在党建智慧化的大背景下,本课题的研究项目也是一片蓝海,十分具有前景。经过对调研结果一系列的分析,后续的开发基础得到了奠定,并且明确了方向。其次将收缴系统对接支付系统进行了介绍,再就针对本系统的方案设计、技术架构、整体运作逻辑进行了介绍,众所周知的是,在我们设计软件系统的时候,需遵从几项设计原则,首先需要满足合理性,一个系统首先在设计逻辑上要合理,还需具备一定的灵活性,方便后期更新迭代,同时还要在系统设计中满足一定的领先性,以体现差异化,让用户发现与其他同类产品的不同之处,才能提高自身优势,最后就是需要满足易维护性,方便后期开发人员的支撑维护。本课题采用了SSM的框架进行了系统的架构,这个框架属于一套相对简易的权限架构系统,能够满足用户们的日常需求,在对党费管理员的账单日常导入发布、党员账单管理、账单报表明细以及党组织架构等功能都可以较完美的实现。随后进行实验验证,证明操作的可行性。前期设计的过程当中,首先由产品经理理清整套业务逻辑,将原型图以及交互图给到开发人员,开发人员需要先理清相关组织架构信息,并且对系统中需要使用的关系表格进行定义,并且对相关操作流程进行分析归类,确定规范的接口文档,并给出设计当中关键的程序代码,再对整体方案进行设计。后期测试的步骤必不可少,系统设计是否合理,是否存在逻辑漏洞或系统Bug,都是通过后期测试发现的,测试资源的分配也显得尤为重要。当系统完成了开发,在上线之前,需要在综合测试环境内进行全流程测试,对系统各条逻辑线路的流程进行反复测验,从中可以挖掘出不足并进行修改,以此来提升优化系统,对提升用户体验,完善系统品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后期再评估风险,是否可以上线投入市场,也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丁齐[7](2020)在《车联网环境下网络切换技术及其应用》文中认为目前,随着车联网(Internet of Vehicles,Io V)技术的日益发展,车联网中网络的异构程度也与日俱增,如何在异构车联网中进行有效的网络选择与切换逐渐成为车联网研究中的关键问题。为保证汽车用户在驾驶过程中可以更加顺畅地使用无线网络,享受车联网发展所带来的安全保障以及车载服务,本文就车联网环境中异构网络的选择与切换技术与应用进行了研究分析。网络选择期间,传统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是决策过程中大多按照专家经验与用户偏好来进行的算法,该算法对于当前环境内网络属性之间的关联与优劣程度判断较为主观,可靠性与精确性不足。针对此类问题,本文提出一种结合马尔科夫链改进AHP的网络选择(Vehicle trajectory prediction of Markov chain and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VMAP)算法,该算法在进行网络选择前先通过马尔科夫链(Markov Chain)预测模型对车辆轨迹进行预测,通过预测不仅可以降低“乒乓效应”的产生,同时也减少了网络选择的时间。在层次分析法中通过在计算权值中引入环境内候选网络的属性参数,使决策结果在满足主观选择的同时更加客观。仿真结果表明,在车联网环境中,VMAP算法相比于其他网络选择算法在网络吞吐量、端到端时延以及切换频率上的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由于车辆终端在车联网中接收到信号的不确定性与不稳定性,在接入网络后依旧面临着网络切换的情况。异构车联网环境中的网络切换方式为垂直切换,而在多种垂直切换算法中多属性决策算法(Multiple Attributive Decision Making,MADM)运用较为广泛。但是由于传统的MADM算法在参数的选择上对网络变化与波动情况考虑不足,即随着参数值的快速变化会导致网络频繁切换引起“乒乓效应”。针对传统MADM算法的上述弊端,本文提出一种结合模糊理论改进的MADM算法(Fuzzy Multiple attribute Decision Making,FMDM)通过在选取网络参数时引用模糊理论,利用模糊理论增加算法的容错能力,在保持传统算法高效切换的同时提高了该算法在垂直切换中的鲁棒性与健壮性。经仿真实验验证,FMDM算法较传统MADM算法在网络切换中可以做出较优的决策,并具有较低的端到端时延与丢包率。最后本文提出一种5G车联网中网络选择与智能切换解决方案。当车辆处于5G车联网环境中,车与车,车与基站可通过D2D技术进行信息通信并利用5G基站进行精准定位,为提高车内用户的网络体验,车载多模终端联合5G基站使用本文所提出的网络选择与网络切换算法,并在决策层设备中进行网络选择与切换方案,以此来提高网络连接的质量与稳定性。
王慕雪[8](2020)在《物联网英语术语特征与汉译方法 ——《物联网:技术、平台和应用案例》(节译)翻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表明从物联网概念出现至今,我国一直十分注重物联网的发展,发展物联网已成为落实创新、推动供给侧改革、实现智慧城市的重要举措。学习借鉴国外物联网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对我国物联网研究与建设具有重要价值。本次翻译实践报告以《物联网:技术、平台和应用案例》(The Internet of Things:Enabling Technologies,Platforms,and Use Cases)为翻译素材,重点对科技术语翻译进行分析总结。物联网英语术语作为科技英语术语的一种,具有专业性强、语义严谨等特点,本次翻译实践报告将原文中出现的术语分为已有规范译文的物联网英语术语和未有规范译文的物联网英语术语两类,继而开展调查分析工作。对已有规范译文的术语,重点是甄别行业领域,选取规范译文,并从缩略词、复合词和半技术词三个方面总结术语的翻译方法,为术语翻译提供指导;对尚未有规范译文的术语,基于术语特征和已有术语翻译方法,提出直译法、拆译组合法、不译法以及多种译法结合等翻译方法,并结合实例进行了具体说明。希望本实践报告能够为从事科技类文献翻译工作的译者提供一定参考。
于冬菊[9](2020)在《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优惠政策的扶持、科技的进步以及市场的蓬勃发展为蔬菜产业升级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发展环境不断向好。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蔬菜产业,不仅符合国家“区域化布局、规模化推进、标准化生产、市场化运作、产业化经营”的倡导,并且能够使蔬菜产业的发展势头保持良好稳定的状态。2019年2月5日起施行、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规定》,涵盖了食品安全全链条、全过程监管,政府督促地方落实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为保障食品安全提供了长效机制,对食品安全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当前经济转型升级的社会背景下,在当前资源与环境的冲突和矛盾愈发明显的现实条件下,如何实现蔬菜产业逐渐由“大”变“强”,并进一步由“强”变为“更强”的目标,成为当前蔬菜产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供应链的相关研究聚焦工业和制造业领域,以生产、加工、运输等系列环节为主的蔬菜产品供应链依然存在较多问题,很多地区不仅存在蔬菜产品质量安全难保障的问题,同时还面临着蔬菜产品供应链效率低下造成的压力,这些问题阻碍了我国蔬菜产业持续发展。与此同时,蔬菜质量安全和供应链管理受到学界和实践界的广泛关注,随着质量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的深入研究,将供应链和质量管理相结合成为各界共同关注的话题,发展前景良好。目前虽有相关探讨,但大多集中于蔬菜产品国际竞争力、出口能力以及蔬菜产品国际贸易等方面,对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的研究甚少,如何保障我国蔬菜产品的质量安全这一问题没有有效的解决。且目前业缺乏系统分析方法和理论体系和完整的蔬菜产品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因此,本文以寿光市蔬菜产业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实地调查、问卷调查、层次分析法、博弈论分析等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融合全面质量管理理论、质量生态理论、供应链管理理论、博弈论和质量安全可追溯理论的基础上,从供应链角度出发,建设“自源头到餐桌”的全过程管理体系,提高蔬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完善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保证“体系健全、管理科学、风险可控、共赢共享、群众满意”的蔬菜产品质量,同时提高蔬菜产品供应链管理效率。依据本研究的理论框架,建设“事前预警,事中控制,事后追溯,全面合作”的整体管理体系,并针对四个系统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操作性阐述。即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预警系统、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过程控制系统、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追溯系统和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合作系统。本文主要工作如下:(1)根据全面质量管理理论、质量生态理论、供应链理论、质量安全可追溯理论和博弈理论构建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研究的整体框架,并深刻剖析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的影响因素。以寿光市为例,通过对寿光市蔬菜供应链各个环节的实地调研,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影响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的因素进行分析,获得反映寿光市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情况的指标体系。(2)深入研究蔬菜产品供应链风险预警系统。首先,明确蔬菜产品供应链风险预警指标系统的重要性及其基本组成、结构及工作流程。其次,确定蔬菜产品供应链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并设计出蔬菜产品供应链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再次,确定各风险预警指标的赋值方法,并结合预警模型计算总风险值。最后建立了蔬菜产品供应链风险预警体系。(3)深入研究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过程。对蔬菜供应链全过程各环节进行分析,围绕蔬菜的生产、运输、销售三个环节设计三类调查问卷,并分别针对蔬菜生产商、蔬菜运输商、蔬菜销售商及消费者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构建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信息共享平台,将蔬菜供应链中所有上下游经营者的诚信状况公开共享,消除蔬菜供应链各环节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4)根据追溯系统的发展现状、不足和需求,设计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追溯系统,构建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信息共享平台,形成完整的蔬菜供应链闭环,达到“事前预警、事中控制,事后反馈”的全面质量管理,责任明确,有效保证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5)运用博弈分析法探究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的合作,了解蔬菜供应链的现状,利用价格杠杆的作用,从质量博弈的角度对蔬菜质量安全进行分析。在明确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合作主体基础上,构建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合作中的信号博弈模型,根据博弈模型得出政府在这一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论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设计了“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的综合模型,丰富了供应链、食品安全和质量安全领域的研究。目前关于蔬菜产品供应链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蔬菜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出口能力以及蔬菜产品国际贸易等方面,对蔬菜产品供应链结构和供应链质量安全的研究还存在较大探索空间。我国蔬菜产品供应链结构需要优化,然而针对该方面的研究较为零散,不系统不深入,缺少“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的跨界融合。因此,本研究系统全面地探索了以寿光市为代表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蔬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深层次关键原因及影响机理,以蔬菜供应链为主体,进行了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针对目前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性探索和优化,设计出“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的综合模型,弥补了蔬菜产品供应链质量安全方面的研究不足。(2)以往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研究聚焦于单个企业如何整合各个部门的资源以提供满足客户需要的产品或服务,本研究拓展了全面质量管理的研究范围并且引入了质量生态的视角。在供应链视角下,全面质量管理不再局限在一个企业中,而是贯穿蔬菜产品供应链的各个环节。本研究将PDCA循环的思想在供应链情境下发展为“事前预警、事中控制、事后追溯、全面合作”的体系框架。(3)信号博弈模型和产品可追溯都强调信息的透明共享和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即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但少有研究将博弈论中的信号博弈模型和产品的可追溯性进行整合研究。本研究从供应链的角度出发,将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与信号博弈模型指导下的合作联盟打通。(4)从实用性角度出发,丰富了多部门集成的供应链管理研究。以往供应链管理的研究多从供应链协调契约、信息不对称下的供应链管理、闭环供应链管理、供应链中决策行为研究等角度进行研究,虽然开始关注多部门集成的供应链管理研究,但集成程度不够,本研究立足蔬菜行业,在更大的范围内研究供应链管理中运作管理、安全效率、合作等领域的集成优化问题并提出了系统整合的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主要包括预警系统、过程系统、追溯系统和合作博弈四个部分,对应的研究结论如下。(1)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预警系统是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构建了蔬菜产品供应链风险预警系统。首先,对蔬菜产品供应链风险预警的重要性进行阐释,指出风险预警系统的基本结构和蔬菜产品供应链风险预警系统的工作流程。其次,明确如何设计蔬菜产品供应链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确定相应的原则并且进行设计。再次,对蔬菜供应链进行风险评估,对蔬菜供应链的风险预警指标进行赋值,结合本研究的模型进行计算,得出蔬菜产品供应链的总风险值。最后,使蔬菜产品供应链风险预警管理得以形成,该体系将包括三种模式,即日常监测、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从而达到对蔬菜产品供应链的预警管理;(2)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过程应着眼于蔬菜的生产、运输、加工和销售各个环节,立足于供应链条中每一个环节的蔬菜产品质量安全保证,从而确保消费者所购买到的蔬菜是安全可靠的;(3)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合作涉及不同的参与主体,主要参与主体包括了生产者、政府、第三方物流和终端市场等,供应链中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使得蔬菜质量安全的监管失灵。政府和市场都应该有所作为,如政府应该加大监管力度,严厉打击提供蔬菜质量安全虚假信息的个人和企业,加强对蔬菜种植企业的引导和规范,从而提升蔬菜产品市场的信息透明度,进而为提高蔬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政策保障;(4)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需要优化蔬菜供应链追溯流程,建立以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信息共享平台为基础的追溯系统,实时保障蔬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建立能够带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方面的协同,实现传统蔬菜供应链向有机低碳的新型蔬菜供应链模式转变。本研究立足于目前现实问题,将提高蔬菜产业发展的效率和保障蔬菜质量安全统筹纳入考虑之中,研究蔬菜产品供应链结构的优化和整合。这一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有利于提升蔬菜产品供应链的整体运营效率,进一步优化蔬菜产品的质量安全;另一方面,为我国政府农业部门等相关决策机构提供可供参考的数据支持,以便其进行蔬菜产品政策的制定,并最终为蔬菜产业供应链管理在部分地区的引入提供实证支持。
李莎莎[10](2020)在《大数据时代下的个人信息概念界定研究》文中指出个人信息被普遍界定为“与已识别或可识别的自然人有关的信息”,受“识别性”和“关联性”两要素的限制。在大数据时代下,随着自画像分析等技术的发展,“识别性”和“关联性”的边界不断扩大,“识别性”标准本身也难以判断,导致个人信息概念逐渐泛化,直至囊括一切。宽泛的个人信息概念与个人信息保护制度中信息企业的“高密度合规义务”相结合,使得个人信息保护法无法有效施行。对此,建议在个人信息概念界定中引入“场景与损害风险理念”,“场景”为影响信息主体对其个人信息处理接受度或敏感度的各种因素,“损害风险”为信息主体对其个人信息处理接受度的核心评判标准,以“场景”为出发点,以“风险管理”为实施手段,将“损害风险防范”作为个人信息的规范目的与立法定位。就“场景与损害风险理念”在个人信息概念界定中的具体适用而言,应秉持个案分析的精神,系争的信息是否为个人信息并不是一个能抽象回答的问题,只能结合个案中的具体情形予以判断。建议对不同的信息场景进行损害风险评估,将信息处理所产生的抽象风险划分为“主观损害风险”和“客观损害风险”,前者多发生在信息的公开场景中,后者多发生在信息的利用场景中。就主观损害风险下的个人信息界定标准而言,“识别性”要素仍然是核心判断标准,但“识别性”的认定应取决于“信息的敏感性”和“信息的可获取程度”;就客观损害风险下的个人信息界定标准而言,“信息是否可识别”应被“信息利用是否给个人带来客观损害”的标准所代替。
二、Bill Machrone RFID:承诺与风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Bill Machrone RFID:承诺与风险(论文提纲范文)
(1)美国公共图书馆隐私管理规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美国公共图书馆隐私管理规范的框架考察 |
2.1 ALA的隐私管理规范框架 |
2.1.1 ALA隐私管理规范的法律基础 |
2.1.2 ALA关于隐私保护的声明和活动 |
2.1.3 ALA知识自由办公室(OIF)关于隐私保护的指南 |
2.1.4《图书馆权利法案》关于隐私保护的最新进展 |
2.2 NISO的隐私管理规范框架 |
3 美国各州关于公共图书馆隐私管理规范的内容分析 |
3.1 明确规定对读者隐私的保护 |
3.2 明确规定图书馆读者隐私的保护范围 |
3.3 明确设定读者个人信息公开的条件 |
3.4 明确规定侵犯读者隐私行为的纠正惩罚措施 |
4 美国公共图书馆隐私管理规范的特点分析 |
4.1 立法保护起步早,各地方图书馆的执行力度高 |
4.2 公共图书馆读者隐私保护的技术手段多样化 |
4.3 把馆员素质视为公共图书馆发挥隐私保护价值的基础 |
5 结语 |
(2)基于大数据的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大数据让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智能化 |
第一节 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大数据与教育交叉研究综述 |
三、研究评析 |
第三节 逻辑结构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三、内容框架 |
第四节 重点、难点及预期创新点 |
一、研究重点 |
二、研究难点 |
三、研究创新点 |
第一章 基于大数据创新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 |
第一节 核心概念解读 |
一、大数据 |
二、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 |
三、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 |
第二节 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之马克思主义哲学审视 |
一、感性对象性活动之数据生成逻辑 |
二、实践的社会历史性之数据发展动因 |
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之数据应用的方法论基础 |
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之数据应用的价值取向 |
第三节 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自组织系统阐释 |
一、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之复杂自组织系统特征 |
二、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之数据转化 |
三、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之数据转换 |
四、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之数据工作机制 |
第二章 基于大数据创新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依据 |
第一节 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现实困境 |
一、基于大数据文本挖掘方法的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现实困境分析 |
二、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者访谈 |
三、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剖析 |
第二节 新时代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新要求 |
一、新时代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课题 |
二、新时代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指导思想与原则 |
三、新时代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内容体系 |
四、新时代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转型 |
第三节 基于大数据创新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技术优势 |
一、大数据关键技术之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应用 |
二、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的数据交互 |
三、教育管理平台载体的数据智能 |
四、教育管理实践数据的跨域应用 |
第四节 基于大数据创新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可能性分析 |
一、基于数据技术的效率提升 |
二、基于证据的日常教育管理 |
三、基于数据评价的工作改进 |
第三章 基于大数据促进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转向 |
第一节 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应用呈现 |
一、精准画像:大数据精确反映学生行为状态 |
二、规律探寻:大数据有效呈现学生活动规律 |
三、超前感知:大数据准确研判学生活动趋向 |
第二节 基于大数据之由线性思维向系统思维转变 |
一、线性思维 |
二、系统思维 |
三、线性思维向系统思维转变的全面性与准确性 |
第三节 基于大数据之由普适教育向个性化培育转变 |
一、普适教育 |
二、个性化培育 |
三、普适教育向个性化培育转变的适应性与有效性 |
第四节 基于大数据之由认知培育向实践养成转变 |
一、认知培育 |
二、实践养成 |
三、认知培育向实践养成转变的实效性与长效性 |
第五节 基于大数据之由需求侧适应向供给侧发力转变 |
一、需求侧适应 |
二、供给侧发力 |
三、需求侧适应向供给侧发力转变的精准性与有效性 |
第四章 基于大数据创新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路径 |
第一节 基于大数据创新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 |
一、以人为本原则 |
二、守正创新原则 |
三、趋利避害原则 |
四、循序渐进原则 |
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
第二节 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资源库建设与运行 |
一、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采集 |
二、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预处理与存储 |
三、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挖掘与建模分析 |
四、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可视化与应用 |
五、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解释与反馈 |
第三节 利用大数据推进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应用 |
一、数据画像 |
二、精准资助 |
三、异常告警 |
第五章 基于大数据创新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条件保障 |
第一节 个体主观条件 |
一、培育大数据意识与大数据思维 |
二、掌握大数据知识与大数据技能 |
三、提升大数据伦理与管理理性 |
四、把握大数据应用的价值导向 |
第二节 技术条件保障 |
一、开发和搭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技术平台 |
二、培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核心技术团队 |
第三节 组织与制度保障 |
一、加强组织领导 |
二、推进教育政策实施与制度建设 |
三、加强体制机制建设 |
第四节 文化环境保障 |
一、优化校园网络环境 |
二、培育校园数据文化 |
三、优化校园人文环境 |
结语:数据智能与教育智慧结合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3)J公司订单业务流程优化及其信息系统研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传统离散制造企业管理现状 |
1.3.2 企业信息系统 |
1.3.3 企业决策方法 |
1.3.4 现状总结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J公司需求分析与方案设计 |
2.1 J公司管理现状 |
2.2 J公司信息系统需求 |
2.3 J公司信息系统建设方案设计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J公司订单流程优化 |
3.1 订单管理模块 |
3.1.1 订单管理流程优化 |
3.1.2 效果分析 |
3.2 合同评审模块 |
3.2.1 合同评审流程优化 |
3.2.2 案例分析 |
3.3 订单排产模块 |
3.3.1 订单排产流程优化 |
3.3.2 案例分析 |
3.4 供应商管理模块 |
3.4.1 供应商信息管理优化 |
3.4.2 供应商选择辅助决策流程优化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面向订单流程优化的信息系统构建 |
4.1 开发环境和工具 |
4.1.1 系统设计原则 |
4.1.2 网络架构 |
4.1.3 系统技术架构 |
4.1.4 开发语言 |
4.2 数据库设计 |
4.2.1 数据库选型 |
4.2.2 数据库设计 |
4.3 功能实现和效果展示 |
4.3.1 系统登录 |
4.3.2 订单管理 |
4.3.3 合同评审 |
4.3.4 订单排产 |
4.3.5 供应商管理 |
4.3.6 用户管理 |
4.3.7 角色管理 |
4.4 实施效果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4)人工智能时代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个人隐私保护的困境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个人隐私面临困境 |
1.1 个人隐私主要概念 |
1.2 个人隐私保护面临困境 |
2 我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个人隐私保护制度环境 |
2.1 法规标准环境 |
2.1.1 我国个人隐私保护制度框架 |
2.1.2 我国隐私保护法规和标准评析 |
2.2 机构政策环境 |
2.2.1 国家级公共文化机构隐私政策 |
2.2.2 省级公共文化机构隐私政策 |
2.2.3 我国公共文化机构隐私政策评析 |
3 我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个人隐私保护实现路径 |
3.1 国家层面:完善制度顶层设计 |
3.1.1 健全隐私保护法律体系 |
3.1.2 完善隐私保护基本规范 |
3.1.3 优化隐私保护机构设置 |
3.2 行业层面:加强行业自律合作 |
3.2.1 引入隐私认证计划 |
3.2.2 制定隐私保护指南 |
3.2.3 构建数据共享机制 |
3.3 机构层面:优化内部治理机制 |
3.3.1 完善隐私管理机制 |
3.3.2 创新隐私保护技术 |
(6)基于移动支付软件党费收缴管理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1.1 移动支付技术的发展现状 |
1.1.2 党费收缴系统产生的必要性 |
1.2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1.2.1 移动支付对接收缴系统全流程 |
1.2.2 研究目标 |
1.3 本文主要贡献及价值 |
第二章 系统需求分析 |
2.1 支付软件收缴需求概述 |
2.1.1 需求分析环节 |
2.1.2 移动支付收单系统架构简介 |
2.1.3 移动支付系统整体介绍 |
2.2 党费收缴场景功能性需求分析 |
2.2.1 党组织架构管理 |
2.2.2 党费管理员信息管理 |
2.2.3 党费管理 |
2.3 系统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
2.3.1 非功能性需求特点 |
2.3.2 系统应用安全机制说明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相关技术介绍 |
3.1 SSM开发框架技术介绍 |
3.1.1 Spring和 Spring MVC |
3.1.2 Mybatis |
3.2 Kafka |
3.2.1 Kafka特性 |
3.2.2 Kafka的使用场景 |
3.3 数据库技术 |
3.3.1 关系型数据库简介 |
3.3.2 基本数据类型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设计 |
4.1 党费收缴应用总体设计概要 |
4.1.1 党费收缴系统架构体系设计 |
4.1.2 系统权限设计 |
4.2 党费收缴管理系统功能介绍 |
4.2.1 管理控制台:管理员功能权限介绍 |
4.2.2 管理控制台:党费账单管理说明 |
4.2.3 业务流程说明 |
4.3 核心系统:对接支付网关 |
4.3.1 外部系统交互流程设计 |
4.3.2 提交支付信息接口说明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实现 |
5.1 系统功能实现 |
5.1.1 各级管理员登陆模块 |
5.1.2 党组织架构建立与管理员信息维护 |
5.1.3 账单管理功能实现 |
5.2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车联网环境下网络切换技术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二章 车联网网络选择与切换技术分析 |
2.1 车联网结构分析 |
2.1.1 车联网层次分析 |
2.1.2 车联网硬件组成分析 |
2.2 车联网中关键技术分析 |
2.2.1 无线网络技术 |
2.2.2 计算平台技术 |
2.3 网络选择的常用算法分析 |
2.4 垂直切换的常用算法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结合车辆轨迹预测改进的AHP网络选择算法 |
3.1 问题描述及相关研究 |
3.2 结合车辆轨迹预测改进AHP的网络选择算法 |
3.2.1 算法流程 |
3.2.2 基于马尔科夫链的轨迹预测 |
3.2.3 车辆在不同网络中驻留时间的计算 |
3.2.4 使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最终接入网 |
3.3 仿真实验 |
3.3.1 仿真环境搭建 |
3.3.2 仿真结果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结合模糊理论改进的MADM网络切换算法 |
4.1 问题描述与相关研究 |
4.2 结合模糊理论改进的MADM网络切换算法 |
4.2.1 传统MADM算法 |
4.2.2 结合模糊理论改进的MADM算法 |
4.3 仿真实验 |
4.3.1 仿真环境搭建 |
4.3.2 仿真结果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5G车联网中网络选择与智能切换解决方案 |
5.1 5G车联网体系架构 |
5.2 5G车联网技术研究 |
5.2.1 D2D通信技术 |
5.2.2 5G基站技术 |
5.3 网络选择与智能切换方案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工作总结 |
6.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 |
附录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致谢 |
(8)物联网英语术语特征与汉译方法 ——《物联网:技术、平台和应用案例》(节译)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翻译任务与过程描述 |
1.1 翻译任务介绍 |
1.2 翻译文本描述 |
1.3 翻译工具介绍 |
1.4 翻译过程设计 |
第二章 术语与物联网英语术语 |
2.1 术语及术语翻译方法 |
2.2 物联网英语术语特征 |
2.3 物联网英语术语翻译方法 |
第三章 翻译案例分析 |
3.1 已有规范译文的物联网英语术语 |
3.1.1 缩略词术语 |
3.1.2 术语中的复合词 |
3.1.3 术语中的半技术词 |
3.2 未规范的物联网英语术语 |
3.2.1 直译法 |
3.2.2 拆译组合法 |
3.2.3 不译法 |
3.2.4 多种译法结合法 |
第四章 总结与反思 |
4.1 翻译总结 |
4.2 翻译问题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术语表 |
附录2 原文 |
附录3 译文 |
致谢 |
(9)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和研究框架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框架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技术路线 |
1.4 创新点 |
第2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综述 |
2.1 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的理论基础 |
2.1.1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
2.1.2 博弈理论 |
2.1.3 供应链管理理论 |
2.1.4 质量安全可追溯理论 |
2.1.5 质量生态理论 |
2.2 食品安全相关研究 |
2.2.1 食品安全的界定 |
2.2.2 食品安全与食品质量的关系 |
2.2.3 食品追溯系统 |
2.2.4 危害分析临界控制点(HACCP) |
2.3 关于供应链管理的研究 |
2.3.1 供应链界定、特征与管理研究 |
2.3.2 食品安全供应链的研究 |
2.4 关于蔬菜质量安全与管理的研究 |
2.4.1 关于蔬菜质量安全的研究 |
2.4.2 关于蔬菜供应链的研究 |
2.5 已有研究的贡献与不足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框架构建 |
3.1 理论框架 |
3.2 构建目标 |
3.3 构建思路 |
3.4 构建框架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影响因素 |
4.1 问卷调查研究设计 |
4.1.1 问卷设计方法 |
4.1.2 指标设计与开发 |
4.1.3 样本选择与数据收集 |
4.2 数据分析与讨论 |
4.2.1 数据分析方法 |
4.2.2 问卷信、效度检验 |
4.2.3 对比矩阵的构造和一致性检验 |
4.2.4 各因素层对目标层合成权重的计算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的预警系统分析 |
5.1 预警系统的结构和工作流程 |
5.1.1 预警系统的基本结构 |
5.1.2 蔬菜产品供应链风险预警系统工作流程 |
5.2 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
5.2.1 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 |
5.2.2 蔬菜产品供应链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设立 |
5.3 蔬菜产品供应链风险评估 |
5.3.1 蔬菜产品供应链风险预警指标的赋值 |
5.3.2 综合评估蔬菜产品供应链的风险 |
5.4 蔬菜产品供应链风险预警管理系统 |
5.4.1 日常监测系统 |
5.4.2 组织保障系统 |
5.4.3 制度保障系统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的过程控制分析 |
6.1 问卷调查及结果分析 |
6.2 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的生产管理系统 |
6.2.1 农民专业合作社 |
6.2.2 投入品污染治理系统 |
6.2.3 技术研发与应用 |
6.2.4 产品认证与质量标准 |
6.3 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的流通管理系统 |
6.3.1 运输与存储系统 |
6.3.2 分级质量检测系统 |
6.4 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的消费保护系统 |
6.4.1 终端消费市场中影响蔬菜质量安全的问题 |
6.4.2 消费者保护措施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的追溯系统分析 |
7.1 追溯系统的结构 |
7.1.1 蔬菜供应链追溯系统参与主体 |
7.1.2 蔬菜供应链追溯流程 |
7.2 蔬菜供应链追溯系统功能设计 |
7.2.1 基于频射识别技术的信息采集 |
7.2.2 追溯链条信息处理结构 |
7.3 蔬菜供应链追溯系统的构建 |
7.3.1 蔬菜供应链追溯系统的总体框架 |
7.3.2 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信息共享平台的开发和建设 |
7.3.3 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
7.4 本章小结 |
第8章 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的合作系统分析 |
8.1 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的合作主体 |
8.2 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中合作各方的信息不对称 |
8.3 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合作中的信号博弈模型 |
8.3.1 信号博弈模型描述 |
8.3.2 蔬菜产品供应链质量安全信号博弈的完美贝叶斯均衡 |
8.3.3 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信号博弈分析结论 |
8.4 蔬菜供应链合作联盟构建 |
8.5 本章小结 |
第9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9.1 研究结论 |
9.2 政策建议 |
9.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10)大数据时代下的个人信息概念界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一)国内研究概述 |
(二)国外研究概述 |
(三)文献综述总结 |
四、研究方法 |
五、论文结构安排 |
第一章 个人信息概念界定之基本分析 |
第一节 个人信息的称谓之辩 |
一、法律文本中的多重面孔 |
二、个人信息称谓的确定 |
第二节 个人信息概念界定模式分析 |
一、信息隐私模式与个人自决模式 |
二、“单纯定义”模式与“定义+列举”模式 |
三、“识别到关联”模式与“关联到识别”模式 |
第三节 个人信息概念界定的核心要素分析 |
一、信息的形式要素 |
二、信息主体身份的识别性 |
三、与信息主体的关联性 |
第二章 大数据时代下个人信息概念界定引发的困境分析 |
第一节 大数据时代下“识别”与“关联”的普遍性 |
一、“识别”的普遍性 |
二、“关联”的普遍性 |
第二节 大数据时代下识别性标准难以认定 |
一、新型数据的识别性争议 |
二、识别性标准本身的不确定性 |
第三节 大数据时代下个人信息概念界定引发的制度困境 |
一、短期未来:个人信息概念将囊括一切 |
二、长远未来:“宽准入严管控”的保护规则将难以实施 |
第三章 场景与损害风险理念的建构 |
第一节 场景与损害风险理念的引入 |
一、场景理念的引入 |
二、损害风险理念的引入 |
三、损害风险防范作为个人信息的规范目的与立法定位 |
第二节 场景与损害风险理念的法律文本追溯 |
一、美国CBPR中的场景理念 |
二、欧盟GDPR中的风险理念 |
三、对两部法律的比较分析 |
第三节 信息场景与损害风险的类型化 |
一、信息公开中的主观损害风险 |
二、信息利用中的客观损害风险 |
第四章 场景与损害风险理念作为个人信息概念界定的标准 |
第一节 主观损害风险下的个人信息概念界定标准 |
一、根据“信息的敏感性”和“信息的可获取性”判断“识别性” |
二、识别性判断的辅助参考因素 |
三、案例运用 |
第二节 客观损害风险下的个人信息概念界定标准 |
一、“消极影响”取代“识别性”判断 |
二、案例运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和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四、Bill Machrone RFID:承诺与风险(论文参考文献)
- [1]美国公共图书馆隐私管理规范研究[J]. 胡婧. 图书与情报, 2021(04)
- [2]基于大数据的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 邓晶艳. 贵州师范大学, 2021(09)
- [3]J公司订单业务流程优化及其信息系统研发[D]. 薛一鸣. 吉林大学, 2021(01)
- [4]人工智能时代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个人隐私保护的困境与对策[J]. 吴高. 图书馆学研究, 2021(10)
- [5]算法评估制度如何在平台问责中发挥作用[J]. 张凌寒.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 2021(03)
- [6]基于移动支付软件党费收缴管理系统的研究[D]. 沈小禹. 南京邮电大学, 2020(03)
- [7]车联网环境下网络切换技术及其应用[D]. 丁齐. 南京邮电大学, 2020(02)
- [8]物联网英语术语特征与汉译方法 ——《物联网:技术、平台和应用案例》(节译)翻译实践报告[D]. 王慕雪. 青岛大学, 2020(02)
- [9]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研究[D]. 于冬菊. 山东大学, 2020(09)
- [10]大数据时代下的个人信息概念界定研究[D]. 李莎莎. 华侨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