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藏药七十味珍珠丸治疗脑病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胡梦玲[1](2021)在《藏药组合用药方案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PARP-1信号通路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以线栓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以炎症反应介导的神经细胞凋亡为研究切入点,以PARP-1信号通路为研究重点,探讨藏医药治疗隆滞布病采用组合用药方案(分别于早上、上午和晚上灌服七十味珍珠丸、如意珍宝丸和二十味沉香丸)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为脑缺血的治疗提供藏医药方案。方法:针对藏医组合用药方案开展动物实验研究,以线栓法制备中动脉栓塞再灌注大鼠脑缺血模型,造模成功后依照Longa评分法进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评分1~3分纳入之后研究,将大鼠随机平均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七十味珍珠丸组、二方组合用药组和三方组合用药组,每组根据再灌注时间分为4个亚组即1d、3d、7d和15d。本实验的检测方法如下:①一般检查:记录各组大鼠活动状态、皮毛状态、精神、饮食情况以及体重情况。②神经功能检测:分别于术后1d、3d、7d、15d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和平衡木行走实验。③脑组织病理检测:应用TTC染色法测定各组大鼠的脑梗死率,应用HE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皮层区脑缺血核心、组织水肿、神经元固缩及软化灶情况。④细胞凋亡检测:运用TUNEL染色法检测大鼠右脑皮层缺血半暗带区细胞凋亡的动态变化。⑤PARP-1信号通路:运用免疫组化检测大鼠右脑皮层脑缺血半暗带区PARP-1、NF-κB、TNF-α、IL-6、P53、Bax、Fas的动态变化。结果:①一般检查:各组大鼠大鼠活动状态、皮毛状态、精神饮食情况以及体重情况状态随着时间的增加出现差异,三方组合用药组大鼠的毛色正常与假手术相近,精神、饮食状态及体重15d基本恢复正常,其他组大鼠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毛色枯黄、精神饮食欠佳,体重下降,其中模型组最差。体重统计分析结果来看:各时间点三方组合用药组大鼠体重高于模型组,且均有显着性(P<0.05);3d、7d、15d三方组合用药组大鼠的平均体重高于阳性对照组、七十味珍珠丸组和二方组合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方组合用药组大鼠体重恢复效果更佳。②神经功能检测:神经功能缺陷评分显示:各时间点三方组合用药组评分均低于模型组,其中15d有显着性差异(P<0.05);7d、15d三方组合用药组评分均低于阳性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15d三方组合用药组评分均低于七十味珍珠丸组和二方组合用药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行为学评分显示:各时间点三方组合用药组大鼠行为学评分均低于模型组和阳性对照组,其中7d、15d有显着性差异(P<0.05)。各时间点三方组合用药组大鼠行为学均低于七十味珍珠丸组和二方组合用药组,其中15d有显着性差异(P<0.05));③脑组织病理检测:TTC染色发现各时间点三方组合用药组大鼠的脑梗死面积较模型组相比有所缩小,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HE染色结果发现三方组合用药组大鼠出现的缺血性空洞、细胞破裂程度,软化灶程度均低于模型组和阳性对照组;再灌注7d和15d时,三方组合用药组大鼠疗效优于七十味珍珠丸组和二方组合用药组。④细胞凋亡检测:各时间点三方组合用药组大鼠右脑皮层缺血暗带区TUNEL 阳性细胞数均低于模型组(P<0.05)。与阳性对照组相比,三方组合用药组的TUNEL阳性细胞数均降低,且3d、7d、15d有显着性差异(P<0.05)。与七十味珍珠丸组和二方组合用药组相比,三方组合用药组大鼠的TUNEL 阳性细胞数更低,其中7d、15d有显着性差异(P<0.05)。⑤PARP-1信号通路:各时间点三方组合用药组大鼠右脑皮层缺血暗带区的PARP-1、NF-κB、TNF-α、IL-6、P53、Bax、Fas蛋白表达均显着低于模型组(P<0.05);与阳性对照组相比,三方组合用药组大鼠右脑皮层缺血暗带区的PARP-1、NF-κB、TNF-α、IL-6、P53、Bax、Fas蛋白表达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四个时间点Bax蛋白均显着降低(P<0.05),7d的PARP-1、IL-6蛋白显着降低(P<0.05),3d、15d的NF-κB蛋白显着降低(P<0.05),15d的TNF-α蛋白显着降低(P<0.05),3d、7d和15d的P53、Fas蛋白显着降低(P<0.05)。结论:藏药组合用药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中三方组合用药方案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神经功能恢复疗效最佳,其主要机理可能为:该疗法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通过调节PARP-1信号通路,抑制PARP-1及其下游蛋白的表达,抑制NF-κB、TNF-α、IL-6炎性细胞因子介导的炎症级联反应,进而抑制P53、Bax、Fas蛋白介导的细胞凋亡,最终减少炎症因子介导的神经细胞凋亡,降低脑缺血后神经元受损程度,从而缩小脑缺血后大鼠脑梗塞面积,改善大鼠肢体功能,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王倩,杨建鑫,刘贵琴,李向阳[2](2021)在《藏药治疗脑缺血疾病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脑缺血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发生机制包括能量代谢障碍、代谢性酸中毒、Ca2+超载、兴奋性氨基酸分泌、自由基生成增多、炎症反应、细胞凋亡及细胞自噬等。藏药性质特殊,且藏药方剂成分复杂、炮制工艺和服用方法独特,使藏药对脑缺血疾病有着巨大的治疗潜力。本文就脑缺血疾病的发病机制及单味藏药和藏药方剂治疗脑缺血疾病的研究现状予以综述,以期为脑缺血疾病的病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藏药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宗咏花,徐立军,莫歌,春花,张燕飞,吴丽丽,刘铜华[3](2020)在《藏药珊瑚七十味丸中重金属含量及Hg元素化学形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测定珊瑚七十味丸(ShanHuQiShiWei Pill,SHQS)中5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并确定Hg元素存在的各种化学形态,为名贵藏药重金属含量及元素形态的确定提供准确的新型研究方法。方法采用强酸消解法处理珊瑚七十味丸,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atomic emission spectrometry,ICP-OES)测定样品中不同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同时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技术(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对样品中的Hg元素进行价态分析。结果不同批次的珊瑚七十味丸中Hg、As、Cr、Cd及Cu这5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Hg元素存在游离Hg2+、HgS、HgO共3种形式,且差异较大。结论 ICP-OES和XPS对药物中的5种重金属含量和Hg元素的价态进行的检测和分析,得到的数据较为准确、可靠,能够为珊瑚七十味丸的临床使用提供数据上的参考依据,也为传统道地藏药材中的重金属含量检测及价态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才让吉,切尼项毛,贡保东知,扎西卓玛,泽仁桑珠,文成当智,张艺,德洛[4](2020)在《基于数据挖掘的藏医治疗中风(萨滞布病)的用药规律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分析藏医药治疗中风(萨滞布病)的用药规律,研究用药模式特点,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四部医典》《藏药方剂宝库》《实用藏药宝库》等藏医药着作中治疗萨滞布病方剂,采用规则分析、改进互信息、熵聚类、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藏医治疗萨滞布病方剂中常用药物、组方规律、核心组合。结果整理出藏医主治和兼治萨滞布病的方剂共80首方,单味药物231种,频次> 10的药物35味,频次> 6的药物62味,8种新方核心组合。核心药物为麝香、肉豆蔻、诃子等,常用药对为诃子-肉豆蔻、丁香-诃子、麝香-诃子等。结论藏医治疗萨滞布病的用药规律揭示,核心药物功效皆以祛隆驱寒、开窍辟秽、协调三因为主。本文为藏医治疗萨滞布病的临床用药和新药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
增太吉[5](2019)在《观察藏药七十味珍珠丸治疗脑出血(脑溢血)的临床疗效》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脑出血采用藏药七十味珍珠丸治疗的效果。方法我院脑出血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4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藏医传统疗法,其余42例作为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藏药七十味珍珠丸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分析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80.95%(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得到改善,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5.38±0.8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NIHSS评分(7.53±0.87)分(P<0.05)。结论临床针对脑出血患者,于传统藏药治疗基础上采用藏药七十味珍珠丸治疗,可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贡保东知[6](2019)在《基于临床数据和“味性化味”理论的藏医治疗萨滞布病(中风后遗症)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研究》文中指出萨滞布病是藏语“(?)”的译音,是藏医对脑中风的称谓,现代医学称之为脑血管意外或脑卒中。萨滞布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因其损伤机制复杂、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等特点,一直是医学研究的热点,藏医治疗萨滞布病积累着丰富的经验。医生的诊疗经验是极其宝贵的财富,是关系藏医传承、创新的重要科学问题。随着科技的发展,医院诊疗数据日益剧增。庞大的数据如何有效利用,对蕴含丰富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和总结,均是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目的:通过数据挖掘的方法,研究藏医临床诊疗中的隐形经验和知识,转化为客观的可视化数据结果,发现藏医治疗萨滞布病用药特点和规律。采用网络药理学和MCAO模型动物方法,探索藏药二十味沉香丸治疗萨滞布病的作用机制,为藏医临床研究提供有力的决策支持信息,进一步推动藏医临床诊疗规范化、标准化。方法:采集西藏自治区藏医院、西藏自治区那曲市藏医院、北京藏医院、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藏医院、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藏医院等7家藏医院收治的萨滞布临床数据,运用SPSS Modeler 18软件、Gephi0.9.2、矢量结构模型等方法研究藏医治疗萨滞布病用过规律;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预测藏药二十味沉香丸治疗萨滞布病作用机制;采用MCAO模型探索藏药二十味沉香丸治疗萨滞布病作用机制。1.方剂用药规律研究:搜集藏医治疗萨滞布病临床数据中所用的方剂,采用SPSS Statistics 21和SPSS Modeler 18软件对方剂使用频次、时辰用药等进行描述性统计,运用SPSS Modeler 18软件的Apriori关联规则分析法研究藏医治疗萨滞布病方剂联用规律以及萨滞布病不同证型、不同合并症的方剂关联规律。以查阅文献及专家咨询的方法选取治疗萨滞布病方剂,搜集其组方药味和药物,运用Gephi0.9.2复杂网络分析法,研究藏医治疗萨滞布病组方药物配伍规律研究。2.方剂药性研究选取治疗萨滞布病方剂、构建藏医治疗萨滞布病药性矢量结构模型,依据《藏药部颁标准》《藏药方剂学》等书籍搜集组方药物药味及剂量,根据六味与药物十七效的结构关系,计算藏医治疗萨滞布病方剂六味、三化味、十七效、药性组合模式等。构建二十味沉香丸的“药物-药味-药效-疾病”网络图,分析网络拓扑参数,探索其治疗萨滞布病药性组合模式。3.核心方剂的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研究采用TCMSP检索二十味沉香丸的活性成分,并且在BATMAN-TCM预测其对应的靶点;通过OMIM、TTD、pharm Gkb、Di GSe E和GAD等5个数据库检索萨滞布病相关靶点,选取两者交集靶点。使用DAVID软件对所选靶点进行GO功能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采用Cytoscape软件建立“化合物-蛋白-通路”网络图。最后根据网络拓扑参数参数,选取节点度靠前的化学成分和靶标,使用Maestro 11.1软件以原配体为中心生成对接的活性位点。将筛选出的配体与靶标蛋白进行分子对接。4.模型动物机制验证研究选取65只SD雄性大鼠,只将大鼠分为5组,即假手术组、MCAO模型组、尼莫地平组、二十味沉香丸低剂量组、二十味沉香高剂量组,预给药7天后建立MCAO模型,检测大鼠脑梗死率、神经行为等指标、同时检测大鼠缺血侧的H&E病理切片、尼氏小体活力、TUNEL检测细胞凋亡率;采用q PCR方法,检测ATF4、JUN、GRIN3B、PRKCB、PKCG、CAMK2D表达,采用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IL-6、IL-1β、TNF-α炎症因子含量,MDA和SOD水平,研究二十味沉香丸治疗萨滞布病作用机制。结果:1.方剂联用规律研究结果获得703例有效藏医治疗萨滞布病临床数据,经统计共得到83首藏药方剂,其中使用频次最多的方剂为二十味沉香丸(613次)、其次是如意珍宝丸(594次)和七十味珍珠丸(458次)等。按时辰用药分析发现凌晨使用频次最多的为七十味珍珠丸(458次)、早上和中午使用频次最多的为如意珍宝丸,晚上使用频次最多的为二十味沉香丸(602次)等。方剂关联规则分析发现,隆滞布病主要以七十味珍珠丸为主,而查滞布病以如意珍宝丸为主;发现萨滞布病不同合并症有不同法用药规则,萨滞布病伴高血压时除七十味珍珠丸、如意珍宝丸、二十味沉香丸外配有二十四味沉香丸、二十五味余甘子等;伴冠心病时配有安神丸、八味沉香丸等;伴脾胃病时配有仁青常觉、安置精华散等。经过筛查,发现83方剂中28首方剂具有治疗萨滞布病功效,由134味藏药组合而成,其中出现频次最多的是沉香(25次)、诃子(25次)、木香(25次)等。复杂网络分析发现沉香、珍珠、红花、诃子、余甘子等的节点度、紧密度、特征向量中心度均非常高,分析节点之间边权重值得到权重值4以上的有16个配对,其中靠前的5个配对依次为沉香-肉豆蔻;沉香-诃子;沉香-广枣;沉香-木香;沉香-竺黄等。2.方剂药性研究结果:选取28首萨滞布病方剂,构建藏医治疗萨滞布病矢量结构模型,计算其六味、三化味、十七效、药性组合模式等,发现其六味比值排序为甘、酸、咸、苦、辛、涩等,其配伍比例依次为33:7:2:26:19:13。研究三化味发现,苦化味居多,其次是甘化味和酸化味,比列依次为35:7:58。研究药物十七效发现,在十七效中凉效的最多,其次是钝效、重效、糙效等,藏医治疗萨滞布病方剂主要对治赤巴的热性、锐性和隆的轻性。这印证了萨滞布病隆血紊乱的病因,体现藏医治疗萨滞布病重在治根的特点。研究藏药二十味沉香丸的药性发现,二十味沉香丸主要以苦味、甘味为主,十七效中以凉效、钝效、重效等为主,以上计算结果符合藏医萨滞布病理论,凉效对治赤巴的热性,能减轻萨滞布病的发热、热扰心神等症状。钝效对治赤巴的锐性,能减轻萨滞布病的头疼、病情急骤等特点;重效对治隆的轻性、能减轻萨滞布病的头晕、失语、肢体麻木等症状;糙效对治培根的软性和粘性,能清理血管、清除血液粘性;稀效对治赤巴的臭性(黏稠),能稀释血液、降低血脂;燥效对治赤巴的泻性和湿性,能清干坏血。3.核心方剂的网络药理学研究结果:在TCMSP数据库等数据库检索二十味沉香丸的有效成分,得到沉香四醇、羟基黄色红花素A、甘草素等127个化合物,与疾病靶标匹配后,共得到31个关键靶标,其中网络节点度较高的有PRKCB、PRKCG、GRIN3B、CAMK2D等靶标。运用DAVID进行富集分析,共得到二十味沉香丸治疗萨滞布病相关的60条信号通路,P≤0.05的有53条通路,发现5-羟色胺、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c AMP信号通路、苯丙胺成瘾、钙信号途径等核心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研究发现二十味沉香丸38个化合物中沉香四醇、羟基黄色红花素A、3’-氟苯乙酮与PRKCB、CAMK2D、GRIN2B、JUN等蛋白具有较强的结合力。4.模型动物机制验证研究通过建立MCAO模型大鼠,研究二十味沉香丸治疗萨滞布病作用机制。结果发现,二十味沉香丸具有抑制细胞凋亡,保护神经细胞的作用。q PCR检测发现,二十味沉香丸能显着降低大鼠缺血侧脑组织中ATF4 m RNA、JUN m RN A、GRIN3B m RNA、PRKCB m RNA表达。ELISA检测发现,二十味沉香丸能显着降低IL-6、IL-1β、TNF-α含量,二十味沉香丸能降低MDA的含量,升高SOD含量,提示二十味沉香丸具有显着的抗炎和抗氧化作用。发现二十味沉香丸治疗萨滞布病作用机制,验证了二十味沉香丸治疗萨滞布病网络靶点预测结果。结论:1.经研究发现,藏医治疗萨滞布病历史悠久,藏医临床治疗萨滞布病根据不同证型、不同合并症,具有方剂联用的特点。分析其组方配伍发现,藏医治疗萨滞布病主要以清隆热、清血热、通脉络等功效的药物为核心药物,具有“隆血同治,兼顾脉管”的用药思路。2.矢量结构模型符合藏药药性理论,可计算藏医治疗萨滞布病味配伍和化味配伍的比例,为藏药药性研究提供新方法。发现28首方剂含134味药物,其中凉效居多,凉效对治赤巴的热性。藏医治疗萨滞布病主要针对三因中的隆和赤巴,印证了藏医治本的理论。3.网络药理学分析发现,预测藏药二十味沉香丸治疗萨滞布病可能是通过PRKCB、PRKCG、GRIN3B、CAMK2D等关键作用靶点,以5-羟色胺、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等通路共同实现,而且分子对接研究发现以上靶标与二十味沉香丸主要化学成分具有很强的结合力。4.模型动物验证研究,发现藏药二十味沉香丸具有抗炎、抗氧化、保护脑神经的作用,二十味沉香丸通过降低缺血侧脑组织中ATF4 m RNA、JUN m RNA、GRIN3B m RNA、PRKCB m RNA蛋白表达和升高C AMK2D蛋白表达,从而发挥治疗萨滞布病的作用。
崔海燕,廉会娟[7](2018)在《藏药七十味珍珠丸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查阅近年来七十味珍珠丸药理及临床相关文献,对七十味珍珠丸的药物成分、临床研究进展、药理药效及安全性进行总结归纳。七十味珍珠丸具有安神、镇静、通经活络、调和气血、醒脑开窍作用,长期使用无不良反应。
李鹏[8](2018)在《藏药七十味珍珠丸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分析及机制探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对藏药七十味珍珠丸(RNSP)治疗高原地区偏头痛患者的临床观察,探讨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以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双盲、阳性药物对照的研究方法,对藏药七十味珍珠丸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临床观察。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09月就诊于青海省人民医院(海拔2,260m)神经内科门诊的80例偏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给予口服藏药七十味珍珠丸(0.33g/粒),每次2粒,每晚睡前服用1次;对照组给予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5mg/粒),每次2粒,每晚睡前服用1次。所有研究对象在观察期间不能服用任何其他镇痛药物,如需服用,必须告知医生,且在入组后开始按时填写头痛日记(见附录1),并在入组前、用药4周末、用药8周末记录头痛发作次数、头痛程度、头痛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等临床症状变化,用于临床疗效评估。同时在治疗前、用药8周末对两组患者进行空腹采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assay,ELISA)检测两组患者血清5-羟色胺(5-HT)、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指标的水平。两组患者疗程均为8周,在用药4周、用药8周分别进行随访,包括患者服药期间头痛症状临床变化、不良反应发生等情况。结果:1.治疗前藏药七十味珍珠丸治疗组与氟桂利嗪对照组比较,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民族、病情、头痛症状评分(包括头痛发作次数、程度、持续时间和伴随症状)各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痛觉评分的比较:(1)藏药七十味珍珠丸治疗组之间比较:与治疗前及服用藏药七十味珍珠丸4周末比较,服用藏药七十味珍珠丸8周末头痛症状评分均降低显着,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氟桂利嗪对照组之间比较:与治疗前比较,服用氟桂利嗪4周末及8周末头痛症状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服用氟桂利嗪4周末比较,服用氟桂利嗪8周末头痛发作次数评分、头痛积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藏药七十味珍珠丸治疗组和氟桂利嗪对照组之间比较:与氟桂利嗪对照组治疗4周末比较,藏药七十味珍珠丸治疗组治疗4周末头痛症状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氟桂利嗪对照组治疗8周末比较,藏药七十味珍珠丸治疗组治疗8周末头痛症状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总体疗效评定:对照组服用氟桂利嗪8周总有效率为74.4%,治疗组服用藏药七十味珍珠丸8周总有效率为85.0%,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血清5-HT、BDNF水平比较:(1)组内比较: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8周血清5-HT、BDNF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比较:治疗组服用藏药七十味珍珠丸8周血清5-HT、BDNF水平较对照组服用氟桂利嗪8周均升高,差异统计学均有意义(P<0.05);5.安全性分析:对照组服用氟桂利嗪8周不良反应发生率7.7%,治疗组服用藏药七十味珍珠丸8周不良反应发生率5%,经Fisher精确检验,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常规、肝肾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藏药七十味珍珠丸能明显减少偏头痛发作次数、减轻头痛程度、缩短头痛持续时间、减少伴随症状;2.藏药七十味珍珠丸治疗偏头痛4周时疗效与氟桂利嗪相当,治疗8周时疗效优于氟桂利嗪,且安全性高,对肝肾功能无影响;3.藏药七十味珍珠丸可明显升高偏头痛患者血清5-HT、BDNF的水平,其可能是治疗偏头痛患者头痛的作用机制之一。
聂雨[9](2018)在《70味珍珠丸对CCl4致急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和机制研究及其对细胞色素P450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研究70味珍珠丸对四氯化碳(CCl4)致急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对抗氧化损伤核转录相关因子2(Nrf2)相关基因和金属硫蛋白(MT-1)的诱导作用,以及70味珍珠丸对正常小鼠肝脏细胞色素P450系统代谢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并与环境含汞化合物相比较,探讨70味珍珠丸对CCl4致急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1)将SPF级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70味珍珠丸(150、500 mg·kg-1,p.o.)和阳性对照齐墩果酸(25 mg·kg-1,i.p.)组。阳性对照齐墩果酸组给药3 d,70味珍珠丸组给药7 d,70味珍珠丸组和齐墩果酸组于末次给药后下午4:00腹腔注射0.1%CCl4(10 mL·kg-1),模型对照组同时于下午4:00腹腔注射0.1%CCl4(10 mL·kg-1),制备急性肝损伤模型。各组于18 h后即次日早上8:00麻醉、取血、处死,并分离小鼠肝脏。测定小鼠血清ALT和AST活性,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组织学变化,RT-PCR观察生长阻滞和DNA损伤诱导基因45(Gadd45)和生长阻滞和DNA损伤诱导基因153(Gadd153)等肝毒性相关基因及巨噬细胞炎性蛋白2(MIP2)和白细胞介素-6(IL-6)等炎性相关因子基因表达水平。(2)将SPF级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2组,每组5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和70味珍珠丸(500 mg·kg-1)给药组,连续4 d,于第5日早上8:00麻醉、取血、处死,并分离小鼠肝脏。RT-PCR检测抗氧化损伤通路基因金属硫蛋白1(MT-1)、核转录相关因子2(Nrf2)、NAD(P)H:醌氧化还原酶1(Nqo1)、血红素氧合酶-1(Ho-1)及抗氧化物酶谷胱甘肽(GSH)相关基因:谷氨酸半胱氨酸连接酶(Gclc),谷胱甘肽S-转移酶-mu(GST-mu),谷胱甘肽S-转移酶-pi(GST-pi)的表达水平。(3)将SPF级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5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70味珍珠丸(0.15,0.5,1.5 g·kg-1,p.o.)、佐太组(30 mg·kg-1)、HgCl2(33.6 mg·kg-1)和MeHgCl(3.1mg·kg-1)组。各组口服给药7 d,于第8日早上8:00麻醉、取血、处死,分离小鼠肝脏。RT-PCR和Western Blot测定细胞色素P450(CYP450)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Cl4肝损伤模型组小鼠ALT,AST的活性显着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70味珍珠丸高剂量组(500 mg·kg-1)能显着降低CCl4所引起的ALT,AST的升高(P<0.05)。70味珍珠丸高剂量组(500 mg·kg-1)及齐墩果酸阳性组小鼠肝脏病理损伤程度明显减轻,肝细胞肿胀、变性坏死程度减轻,炎性细胞浸润程度有所改善。CCl4肝损伤模型组的肝毒性相关基因Gadd45和Gadd153以及炎性相关因子MIP2和IL-6表达显着升高(P<0.05),70味珍珠丸高剂量组(500mg·kg-1)及齐墩果酸组能显着减少肝毒性相关基因Gadd45,Gadd153以及炎性相关因子MIP2和IL-6的表达(P<0.05)。(2)70味珍珠丸预处理给药能明显诱导肝脏抗氧化损伤通路基因MT-1、Nrf2抗氧化损伤通路基因Nrf2、Nqo1、Ho-1及肝脏谷胱甘肽解毒系统相关基因Gclc、GST-mu和GST-pi的表达。(3)70味珍珠丸和佐太对CYP450基因(Cyp1a2,Cyp2b10,Cyp3a11,Cyp4a10,Cyp7a1)以及相关核受体的表达无显着影响,而HgCl2组CAR、Cyp1a2、Cyp2b10、Cyp7a1表达显着升高(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70味珍珠丸各组以及佐太组对CYP1A2、CYP2B1、CYP2E1、CYP3A、CYP4A、CYP7A1蛋白表达无显着性差异。HgCl2可上调CYP1A2、CYP2B1、CYP2E1、CYP7A1蛋白表达,MeHgCl可上调CYP1A2、CYP2B1、CYP7A1蛋白表达。结论:(1)70味珍珠丸对CCl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与下调DNA损伤基因Gadd45和Gadd153以及炎性相关因子MIP2和IL-6有关。(2)70味珍珠丸预处理给药能激活MT-1、Nrf2、GSH等抗氧化损伤通路基因,这是70味珍珠丸保护小鼠急性肝损伤的机制之一。(3)CCl4致急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与抑制CYP2E1和CYP1A2的表达无明显关系。(4)70味珍珠丸和佐太在临床剂量下对正常小鼠肝脏CYP450蛋白及基因表达无明显影响,其对CYP450的影响不同于环境毒物HgCl2和MeHgCl。
任小巧,仁青加,郑丽娟,毛萌,李龙梅,邓志云,次仁德吉,尼玛次仁[10](2018)在《藏医特色技术-白脉病疗法临床应用分析及推广应用思考》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通过对现有文献的综合分析,认为藏医白脉病疗法是治疗藏医白脉病的重要治疗手段和藏医特色技术,在诸多疾病的治疗中疗效显着、优势明显,临床适用于中风、骨关节病、神经性疼痛等多种疾病的治疗;与中医学的推拿、按摩及针灸治疗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白脉病疗法还蕴含一些现代康复医学的理念,但是需要进一步规范其技术标准,方可推广应用。
二、藏药七十味珍珠丸治疗脑病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藏药七十味珍珠丸治疗脑病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藏药组合用药方案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PARP-1信号通路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基于热毒理论探讨中风病与炎症反应的相关性 |
综述二 PARP-1信号通路在脑缺血性卒中后的作用及机制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一部分 藏药组合用药方案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
1 实验材料及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二部分 藏药组合用药方案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PARP-1信号通路的影响 |
第一节 藏药组合用药方案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炎症反应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及方法 |
2 结果 |
第二节 藏药组合用药方案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细胞凋亡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及方法 |
2 结果 |
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附录 |
(2)藏药治疗脑缺血疾病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脑缺血疾病的发生机制 |
2 藏药对脑缺血疾病的治疗作用 |
2.1 单味藏药及其提取物对脑缺血疾病的治疗 |
2.1.1 红景天 |
2.1.2 诃子 |
2.1.3唐古特青兰 |
2.1.4 沙棘 |
2.1.5 雪莲 |
2.1.6 其他 |
2.2 藏药复方对脑缺血疾病的治疗 |
2.2 1 七十味珍珠丸 |
2.2.2 八味沉香散 |
2.2.3 三味檀香散 |
2.2.4 二十五味珍珠丸 |
2.2.5 脑血康 |
2.2.6如意珍宝丸 |
2.2.7二十五味珊瑚丸 |
2.2.8 其他 |
3 总结与展望 |
(3)藏药珊瑚七十味丸中重金属含量及Hg元素化学形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
1.1 仪器与试剂 |
1.2 实验方法 |
1.2.1 样品前处理 |
1.2.2 标准溶液的配制 |
1.2.3 XPS测试样品处理方法 |
2 结果与讨论 |
2.1 ICP-OES检测方法的重复性和稳定性 |
2.2 ICP-OES法测定不同批次来源样品的重金属含量 |
2.3 XPS表征测试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4)基于数据挖掘的藏医治疗中风(萨滞布病)的用药规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数据来源 |
1.2 数据规范与录入 |
1.3 方法 |
2 结果 |
2.1 用药频次分析 |
2.2 药物关联规则 |
2.3 新处方分析 |
3 讨论 |
(5)观察藏药七十味珍珠丸治疗脑出血(脑溢血)的临床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和疗效评价标准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两组NIHSS评分对比 |
2.2 两组疗效对比 |
3 讨论 |
(6)基于临床数据和“味性化味”理论的藏医治疗萨滞布病(中风后遗症)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表 |
引言 |
研究思路 |
第一章 藏医治疗萨滞布病文献研究 |
1.藏医治疗萨滞布病传承历史 |
2.藏医对萨滞布病的认知演变 |
3.藏医对萨滞布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
3.1 萨滞布病与“隆”的关系 |
3.2 萨滞布病与“血”的关系 |
3.3 萨滞布病与“脉”的关系 |
4.藏医萨滞布病证型分类 |
5.藏医萨滞布病治疗治法 |
第二章 基于多中心临床数据的藏医治疗萨滞布病用药规律研究 |
前言 |
研究目的 |
研究方法 |
1.资料与方法 |
1.1 数据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病历纳入标准 |
1.4 病历排除标准 |
1.5 数据采集与建库 |
1.6 翻译及数据规范处理 |
1.7 数据挖掘及可视化方法 |
2.结果 |
2.1 患者基本信息 |
2.2 萨滞布病藏医症状分析 |
2.2.1 藏医四诊频次分析 |
2.2.2 藏医症状关联分析 |
2.2.3 藏医脉诊、尿诊、舌诊关联分析 |
2.3 方剂联用规律研究 |
2.3.1 方剂用药频次 |
2.3.2 时辰用药分析 |
2.3.3 用药剂量分析 |
2.4 不同证型用药规律分析 |
2.4.1 隆滞布型 |
2.4.2 查滞布型 |
2.5 不同合并症用药规律分析 |
2.5.1 高血压 |
2.5.2 冠心病 |
2.5.3 脾胃病 |
2.6 萨滞布病方剂组方配伍规律研究 |
2.6.1 药物来源分析 |
2.6.2 药物频次分析 |
2.6.3 药物网络节点分析 |
2.6.4 药物网络边分析 |
3.小结与讨论 |
第三章 基于“味性化味”理论的藏医治疗萨滞布病药性研究 |
前言 |
研究目的 |
1 研究方法 |
2 构建藏药药性矢量结构模型 |
3 结果 |
3.1 六味分析 |
3.2 三化味分析 |
3.3 十七效分析 |
3.4 药性组合模式分析 |
3.5 药性聚类分析 |
3.6 对治三因分析 |
3.7 二十味沉香丸“药物-药味-药效-疾病”网络分析 |
4.小结与讨论 |
第四章 藏药二十味沉香丸治疗萨滞布病网络药理学研究 |
前言 |
研究目的 |
1.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及设备 |
1.2 数据库及软件 |
2.研究方法 |
2.1 二十味沉香丸有效化学成分的筛选 |
2.2 二十味沉香丸有效成分作用靶点的筛选及预测 |
2.3 疾病靶点筛选 |
2.4 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 |
2.5 GO富集分析 |
2.6 KEGG分析 |
2.7 “化合物-靶点-通路”网络图的构建 |
3.结果 |
3.1 化学成分筛选 |
3.2 GO富集分析 |
3.3 KEGG通路分析 |
3.4 二十味沉香丸“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分析 |
4.小结与讨论 |
第五章 藏药二十味沉香丸治疗萨滞布病分子对接研究 |
研究方法 |
1.材料 |
1.1 配体选择 |
1.2 受体选择 |
1.3 分子对接 |
1.4 对接结果 |
2.结果 |
2.1 蛋白质与配体相互作用情况 |
3 小结与讨论 |
第六章 藏药二十味沉香丸对MCAO模型大鼠脑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
1.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主要实验试剂 |
1.3 主要仪器 |
2 方法 |
2.1 分组与给药 |
2.2 大鼠M CA O模型的建立 |
2.3 神经行为学评分 |
2.4 脑梗死体积的测定 |
2.5 H&E染色检测大鼠脑组织病理损伤 |
2.6 尼氏染色法检测大鼠缺血脑侧脑组织尼氏小体活性 |
2.7 TUNEL检测法检测大鼠缺侧血脑组织细胞凋亡率 |
2.8 qPCR检测大鼠缺血侧脑组织相关蛋白m RNA表达 |
2.9 ELISA测定大鼠血清中IL-6、IL-1β、TNF-α的含量 |
2.10 ELISA测定大鼠血清中MDA和 SOD的含量 |
3 统计处理 |
4.实验结果 |
4.1 神经行为学 |
4.2 脑梗死率 |
4.3 H&E染色分析 |
4.4 尼氏染色分析 |
4.5 TUNEL法检测大鼠缺血侧细胞凋亡率 |
4.6 qPCR检测大鼠缺血侧相关蛋白m RNA表达 |
4.6.1 ATF4 mRNA表达 |
4.6.2 CaMK(47)mRNA表达 |
4.6.3 c-Jun mRNA表达 |
4.6.4 GRIN3B mRNA表达 |
4.6.5 PRKCB mRNA表达 |
4.6.6 PRKCG mRNA表达 |
4.7 大鼠血清中IL-6、IL-1β、TNF-α的影响 |
4.8 大鼠血清中M DA和 SOD的影响 |
5.小结与讨论 |
第七章 全文总结 |
1 总结 |
2 特色与创新点 |
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致谢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7)藏药七十味珍珠丸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药物成析分分 |
1.1 该药物的主要成分: |
1.2 佐太 |
2 七十味珍珠丸主要临床研究 |
2.1 对脑溢血 |
2.2 对中风偏瘫、高血压、癫痫、脑震荡: |
2.3 对阿尔茨海默病 |
2.4 对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
2.5 对失眠 |
2.6 对风湿性关节炎 |
2.7 对缺血性脑梗塞 |
2.8 对面瘫 |
2.9 对小儿抽搐 |
2.1 0 对高山昏迷 |
2.1 1 对神经血管性头痛 |
2.1 2 对冠心病心绞痛: |
3 七十味珍珠丸药理药效研究 |
3.1 对脑梗塞 |
3.2 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
3.3 对脑血流量和微循环: |
3.4 对高血压、脑卒中: |
3.5 对镇静抗惊厥作用: |
3.6 对痴呆模型大鼠的影响 |
3.7 对记忆获得障碍: |
3.8 对心肌缺血的影响: |
3.9 对脑损伤 |
3.1 0 对急性肝损伤: |
3.1 1 对急性肾性高血压: |
4 药物安全性评价 |
(8)藏药七十味珍珠丸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分析及机制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对照表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病例来源及分组 |
2.1.2 病例纳入标准 |
2.1.3 病例排除标准 |
2.1.4 病例剔除/脱落标准 |
2.2 研究方案 |
2.2.1 治疗方法 |
2.2.2 观察指标及方法 |
2.2.3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
2.3 实验方法 |
2.3.1 血液标本的采集 |
2.3.2 标本的检测 |
2.3.3 主要试剂和仪器 |
2.4 统计学方法 |
2.5 技术路线图 |
第三章 结果 |
3.1 两组偏头痛患者一般资料分析 |
3.1.1 性别、年龄及病程比较 |
3.1.2 民族分布比较 |
3.1.3 病情分布比较 |
3.1.4 治疗前两组偏头痛患者观察指标评分比较 |
3.2 治疗结果分析 |
3.2.1 治疗前后两组偏头痛患者头痛发作次数评分比较 |
3.2.2 治疗前后两组偏头痛患者头痛程度评分比较 |
3.2.3 治疗前后两组偏头痛患者头痛持续时间评分比较 |
3.2.4 治疗前后两组偏头痛患者伴随症状评分比较 |
3.2.5 治疗前后两组偏头痛患者头痛积分比较 |
3.2.6 治疗8周后两组偏头痛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
3.3 安全性分析 |
3.3.1 临床不良反应 |
3.3.2 辅助检查 |
3.4 两组偏头痛患者治疗前后血清5-HT、BDNF水平的比较 |
3.4.1 两组偏头痛患者治疗前后血清5-HT水平的比较 |
3.4.2 两组偏头痛患者治疗前后血清BDNF水平的比较 |
第四章 讨论 |
4.1 藏药七十味珍珠丸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分析 |
4.2 藏药七十味珍珠丸治疗偏头痛的作用机理探讨 |
4.2.1 血清中5-HT浓度变化 |
4.2.2 血清中BDNF浓度变化 |
4.3 本研究不足之处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9)70味珍珠丸对CCl4致急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和机制研究及其对细胞色素P450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缩略词对照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材料与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4.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10)藏医特色技术-白脉病疗法临床应用分析及推广应用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白脉病疗法概述 |
2 藏医白脉病疗法分析 |
2.1 对藏医白脉病疗法的认识 |
2.2 藏医白脉病疗法的优势分析 |
3 白脉病疗法的临床应用分析 |
3.1 白脉病疗法的临床应用概况 |
3.1.1 中风后遗症 |
3.1.2 骨折 |
3.1.3 骨关节炎、肩周炎 |
3.1.4 腰椎间盘突出症 |
3.1.5 神经性疼痛 |
3.2 白脉病疗法的临床应用分析 |
4 藏医白脉病疗法存在的问题 |
4.1 白脉病的诊断缺乏规范与标准 |
4.2 白脉病疗法本身缺乏规范 |
5 白脉病疗法研究推广的思考 |
5.1 确定藏医白脉病疗法适宜的优势病种 |
5.2 规范藏医白脉病疗法, 编写《藏医白脉病疗法临床应用指南》 |
5.3 开发适宜于藏医白脉病疗法标准的治疗设备 |
四、藏药七十味珍珠丸治疗脑病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藏药组合用药方案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PARP-1信号通路影响的研究[D]. 胡梦玲.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
- [2]藏药治疗脑缺血疾病的研究进展[J]. 王倩,杨建鑫,刘贵琴,李向阳. 药学研究, 2021(02)
- [3]藏药珊瑚七十味丸中重金属含量及Hg元素化学形态研究[J]. 宗咏花,徐立军,莫歌,春花,张燕飞,吴丽丽,刘铜华.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20(10)
- [4]基于数据挖掘的藏医治疗中风(萨滞布病)的用药规律分析[J]. 才让吉,切尼项毛,贡保东知,扎西卓玛,泽仁桑珠,文成当智,张艺,德洛.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20(04)
- [5]观察藏药七十味珍珠丸治疗脑出血(脑溢血)的临床疗效[J]. 增太吉. 智慧健康, 2019(28)
- [6]基于临床数据和“味性化味”理论的藏医治疗萨滞布病(中风后遗症)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研究[D]. 贡保东知.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1)
- [7]藏药七十味珍珠丸的研究进展[J]. 崔海燕,廉会娟.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8(06)
- [8]藏药七十味珍珠丸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分析及机制探讨[D]. 李鹏. 青海大学, 2018(10)
- [9]70味珍珠丸对CCl4致急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和机制研究及其对细胞色素P450的影响[D]. 聂雨. 遵义医学院, 2018(01)
- [10]藏医特色技术-白脉病疗法临床应用分析及推广应用思考[J]. 任小巧,仁青加,郑丽娟,毛萌,李龙梅,邓志云,次仁德吉,尼玛次仁.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