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帮你打开15个心理“减压阀”(论文文献综述)
何天平,宋航[1](2020)在《电视新闻在全民抗疫行动中的实践路径与功能——关于总台电视新闻报道的评析》文中研究说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电视新闻作为抗疫传播的有生力量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报道为例,解析电视新闻在抗疫期间的理念与实践路径,结合具体的语境对电视新闻的社会功能进行解析,并尝试从个案的阐释中获取有益的推广经验。
李欣[2](2017)在《网络段子中的民粹主义研究》文中指出段子是一种由大众运用夸张、反讽、比喻等修辞手法创作的一种言简义丰的民间文学形式。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普及和应用,各种形式的段子在贴吧、论坛、社交网站等各大网络平台流行开来。网络段子来源于日常生活,也是网络空间及现实社会的一面镜子,它反映了当下民众的心理特征和价值取向。潜藏在网络段子中的民粹主义通常反映社会现实问题和民众的价值诉求,因此也得到了许多网民的共鸣。网络段子中的民粹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情民意,提升了弱势群体的话语权,有力地监督了精英群体,促进了社会公平。但不容忽视的是,网络段子中的民粹主义在社会生活中造成的负面影响更为深刻,其固有的话语模式常常误导民众,影响了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人为地制造了不同社会阶层的对立,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进步。因此,在当前形势下,消解网络段子中的民粹主义的不良影响是十分迫切的。鉴于此,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和文本分析法,按照网络段子中的民粹主义的衡量标准,在各大网络平台搜集自十八大至2016年10月200条有民粹主义倾向的网络段子,根据民粹主义概念的各个内容统计、分类和筛选,并对已经筛选的网络段子文本进行文本分析,透过网络段子中的民粹主义倾向现象把握其特征,运用相关理论分析其产生原因及社会影响。本文期望通过对网络段子中的民粹主义进行研究,能为网络段子的创作、传播、监管和引导提供实际依据,为消解民粹主义思潮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出合理化对策及建议。本文从以下六个部分进行分析和研究:第一部分:引言。指出消解网络段子中民粹主义的不良影响是合理引导网络舆论、构建和谐健康网络文化的重要内容。在对国内外网络段子和民粹主义相关资料和研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论证关注网络段子中的民粹主义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进一步指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提出了本文的创新之处。从相关概念界定入手,将社会安全阀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作为本文的理论支撑,运用文献研究法和文本分析法对自十八大至2016年10月在网络平台收集的200条有民粹主义倾向的网络段子文本进行分析。第二部分:理论分析。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本研究中涉及的段子、网络段子、民粹主义、网络民粹主义、网络段子中的民粹主义等核心概念进行明确界定。第三部分:现象解读。整理、统计收集到的200条网络段子,并根据民粹主义的概念特征对网络段子进行分类。联系不同段子产生背后的不同社会事件,对有民粹主义倾向的网络段子进行文本分析,进一步研究网络段子中民粹主义的特征。第四部分:原因分析。在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从政治、经济、文化、道德、心理、技术等方面探讨网络段子中民粹主义的产生原因。第五部分:影响分析。在文本分析的基础上,分别从网络段子中的民粹主义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入手,探析网络段子中的民粹主义产生的影响。第六部分:建议和展望。从现实领域和网络领域两个方面入手,分别探讨消解网络段子中民粹主义消极影响的对策,并结合研究的局限性做出未来进行更深入研究的展望。
曹凤琳,王松岐[3](2014)在《心理危机时刻的减压阀》文中提出当你与周围的人有过激烈的冲突,当你遭遇亲友的误解和疏远,面对这些人生的伤痛,你是否感到茫然、压抑,甚至会精神崩溃?其实,大可不必这样,因为这样最终受伤的还是你自己。打开你的心理"减压阀"吧!以下这些方法,或许可以帮你安然度过每一个心理危机时刻。读书古人曰:"腹有诗书气自华。"当你遇到烦恼、忧愁和不快的事时,应首先学会自我解脱,去读一读或翻一翻你喜欢的书籍和杂志,分散心思,改变心态,冷静情绪,减轻痛
李思琦[4](2011)在《以整合营销传播的视角透析《非诚勿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相亲节目抢占了2010年的电视节目市场,从年头至年尾,从周一到周日,只要你打开电视机,各类婚恋节目轮番上演。而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在“2010年的相亲舞台”上可谓是万众瞩目的大赢家,不仅被评为2010年收视率最高、影响力最大的相亲节目,还荣获2010年中国电视榜年度电视节目、最佳生活类节目的称号,就连该节目的主持人(孟非)、专家(乐嘉)、频道(江苏卫视)都一榜上有名。故此,本文选择《非诚勿扰》作为研究对象,借助整合营销传播的相关理论,探究该节目是如何引起受众的广泛关注,又是如何成为全国热议的话题。本文的研究大致从三个方面展开:绪言部分,用数据和事实证明《非诚勿扰》已经成为了“热点”;正文中主要借用了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相关概念,对当前国内最热捧的相亲节目《非诚勿扰》从电视节目的产品定位、目标受众的选择、产品设计、品牌形象建构和营销方式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得出《非诚勿扰》如何在频道内外部树立一致的、独特的形象,用“一个声音、一种形象”与目标受众建立双向的、深入持久的关系;最后,总结《非诚勿扰》在整合营销传播方面的优势,以期能给其他节目有可借鉴之处。
陈华明[5](2006)在《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隐私话题研究》文中提出1997年5月底,《北京青年报、青年周末》第10版“人在旅途”开办“口述实录”栏目,之后诸如此类“私密独白”形式的私人话语在都市化报纸以及广播电视的晚间节目中盛行,各大报纸纷纷开设“隐私倾诉”、“私密独白”、“口述实录”等栏目,读者反映很是热烈,生活在不同阶层的读者,向素昧平生的记者、编辑倾诉个人的烦恼、困惑等内心隐私,记者编辑将这些倾述整理成文字,再讲给读者听,然后是电台广播,电台广播由于通过声音介质来传播,因此其私密性更加突出,最早是南方几家电台夜话栏目中出现“同性恋话题”、“婚外情话题”等,刚开始就出现广受欢迎的几家,随后被冠以情感热线、“心灵倾诉”、“相伴到黎明”、“长安夜话”、“夜半悄悄话”等名称的同类栏目,成为广播晚间常谈的节目,对于更具匿名性的网络而言,“隐私话题”则更为兴盛,如木子美的情感日记大胆披露与有过暖昧关系的男性真实身份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竹影青瞳等将其个人裸照公开在网上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又如日前十分火爆的博客中关于两性关系的讨论以及时下的电视谈话类节目,隐私话语也频频出现,曾被人们当作隐私而深埋于心间的情感问题,如潮水般向大众媒介倾倒。这些栏目的开办与话题的设置,为私人话语的实践提供了一个现实的传播空间,而各类明星的私人生活曝光在媒体上,更是让大众传媒显得热热闹闹。隐私话题扩张在大众传媒,是私人领域向公共领域的拓展,是“作为公共领域的大众传媒中出现的私人领域的话语实践”。 分析隐私话题扩张在作为公共领域的大众传媒,笔者认为,其原因主要体现在大众文化的兴起与繁荣、传媒产业化的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三个方
刘勇强[6](2004)在《打开心理的十个减压阀》文中研究表明 当你与周围的人有过激烈的冲突,当你遭遇亲友的误解和疏远,当你受到失意、失恋和失业的打击,当父母离异、婚姻危机、突患重病、创业失败等等不幸降临你身上的时候,面对这些人生的许多伤痛,你是否感到茫然、压抑甚至精神崩溃?其实大可不必这样,因为受伤的最终还是你自己。打开你心理的减压阀吧!以下10种方法,或许可以帮你安然度过种种心理危机。
刘勇强[7](2002)在《帮你打开心理“减压阀”》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当你与周围的人有过激烈的冲突,当你遭遇亲友的误解和疏远,当失意、失恋、失业等不幸降临你身上的时候,面对这些人生的伤痛,你是否感到茫然、压抑甚至精神崩溃?其实大可不必这样,因为最终受伤的还是自己。打开你的心理“减压阀”吧!以下15种方法,或许可以帮你安然度过种种心理危机。
李先秋[8](2002)在《心理减压15招》文中认为 当你与周围的人有过激烈的冲突,当你遭遇亲友的误解和疏远,当你受到失意、失恋和失业的打击,当父母离异、婚姻危机、突患重病、创业失败等不幸降临你身上的时候,面对这些人生的许多伤痛,你是否感到茫然、压
李若中[9](2002)在《帮你打开15个心理“减压阀”》文中研究说明 当你与周围的人有过激烈的冲突,当你遭遇亲友的误解和疏远,当失意、失恋、失业等不幸降临你身上的时候,面对这些人生的伤痛,你是否感到茫然、压抑甚至精神崩溃?其实大可不必这样,因为最终受伤的还是自己。打开你的心理“减压阀”吧!以下15种方法,或
二、帮你打开15个心理“减压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帮你打开15个心理“减压阀”(论文提纲范文)
(1)电视新闻在全民抗疫行动中的实践路径与功能——关于总台电视新闻报道的评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个案解析:央视新闻在抗疫期间的布局与实战 |
二、从抗疫传播看电视新闻的社会功能 |
三、结语 |
(2)网络段子中的民粹主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缘起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2.1 国外研究动态 |
1.2.2 国内研究动态 |
1.2.3 研究述评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 |
1.4.1 研究内容 |
1.4.2 创新之处 |
1.5 理论依据 |
1.5.1 社会安全阀理论 |
1.5.2 沉默的螺旋理论 |
2 理论分析:网络段子与民粹主义 |
2.1 段子 |
2.2 网络段子 |
2.3 民粹主义 |
2.4 网络民粹主义 |
3 现象解读:网络段子中的民粹主义 |
3.1 带有对抗精英色彩的网络段子 |
3.2 带有挑战政府权威色彩的网络段子 |
3.3 带有质疑政策制度色彩的网络段子 |
3.4 带有激进民族主义色彩的网络段子 |
3.5 带有较低社会信任感色彩的网络段子 |
4 网络段子中民粹主义产生和传播的原因分析 |
4.1 政治因素 |
4.2 经济因素 |
4.3 文化因素 |
4.3.1古代传统文化中的民粹主义渊源 |
4.3.2 近代民主主义中的民粹主义发展 |
4.4 社会道德因素 |
4.5 心理因素 |
4.6 技术因素 |
4.6.1 网络传播层面 |
4.6.2 网络意识形态层面 |
5 网络段子中民粹主义的影响探析 |
5.1 积极影响 |
5.1.1 提供娱乐消遣 |
5.1.2 关注弱势群体 |
5.1.3 释放社会压力 |
5.1.4 监督精英群体 |
5.1.5 监督政策的制定与执行 |
5.2 消极影响 |
5.2.1 误导民众认知 |
5.2.2 造成人际隔阂 |
5.2.3 影响司法判断 |
5.2.4 干扰政府管理 |
6 消解网络段子中民粹主义消极影响的对策探讨 |
6.1 现实领域的对策 |
6.1.1 推进社会改革,注重改善民生 |
6.1.2 加强政府与民众的沟通,提升政府公信力 |
6.1.3 开展公民教育,促进有序政治参与 |
6.2 网络领域的对策 |
6.2.1 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结合,合理引导网络舆论 |
6.2.2 培育网络意见领袖 |
6.2.3 推进网络法治 |
6.2.4 培育网络道德 |
7 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读研期间成果 |
致谢 |
(4)以整合营销传播的视角透析《非诚勿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言 |
一、整合营销传播 |
(一) 何谓整合营销传播 |
(二) 整合营销传播的内涵特点 |
二、《非诚勿扰》的产品定位 |
(一) 《非诚勿扰》的SWOT分析 |
(二) 顺应江苏卫视的"情感世界,幸福中国"频道定位 |
(三) 节目定位:相亲还是秀 |
1. 从节目的发展定位:水到渠成的真人秀 |
2. 精准定位:什么样的秀 |
三、《非诚勿扰》的目标受众 |
(一) 基于《非诚勿扰》传播环境的分析 |
(二) 目标受众 |
四、《非诚勿扰》的产品设计 |
(一) 《非诚勿扰》的主人公 |
1. 24位"大众评审":女嘉宾 |
2. 轮转打擂的男嘉宾 |
(二) 节目的掌控者:孟非 |
(三) 以专家的名义:乐嘉和黄菡 |
1. 尖刻敏锐的乐嘉 |
2. 温和中立的黄菡 |
(四) 《非诚勿扰》的节目规则 |
1. 游戏规则的介绍 |
2. 节目环节的设置 |
3. 悬念的制造 |
(五) 小结:几何图解"宾主关系" |
1. 三角与圆的"主" |
2. 扇形与点线的"宾" |
五、《非诚勿扰》的品牌形象建构 |
(一) 理念识别系统的包装 |
(二) 行为识别系统的包装 |
(三) 视觉识别系统的包装 |
(四) 声音识别系统的包装 |
1. 主题音乐 |
2. 节目视频配乐 |
3. 现场音乐 |
六、《非诚勿扰》的营销方式 |
(一) 话题营销 |
(二) 各种媒介的整合使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隐私话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传媒隐私话题 私人领域向公共领域扩张 |
二、关于隐私与大众传媒概念的界定 |
三、课题研究状况与本文篇章结构 |
第一章 大众传媒隐私话题扩张的文化基础:大众文化的兴起和繁荣 |
第一节 隐私话题与大众文化 |
1.1 关于大众文化 |
1.2 大众文化在中国的发展与隐私话题 |
1.3 大众文化的特点与隐私话题 |
第二节 隐私话题与当代中国传媒文化的转型 |
2.1 后现代语境下的中国传媒与隐私话题 |
2.2 当代中国传媒文化的转型与隐私话题 |
第二章 中国传媒市场化发展与隐私话题的扩张 |
第一节 中国传媒市场化历程 |
1.1 中国近现代传媒市场化历程 |
1.2 新中国的传媒市场化建设 |
第二节 隐私话题 产业化催生下传媒的应对与变革 |
2.1 产业竞争态势与传媒隐私话题 |
2.2 受众消费观变化与传媒隐私话题 |
2.3 传媒产业竞争与传媒收视率(发行量)影响 |
第三章 当代中国大众传媒中隐私话题的通路 |
第一节 大众传媒隐私话题的表现 |
1.1 纸媒体的隐私话题 |
1.2 电视媒体的隐私话题 |
1.3 广播媒体的隐私话题 |
1.4 网络媒体的隐私话题 |
第二节 名人和普通人的隐私话题 |
2.1 名人的隐私话题 |
2.2 普通人物的隐私话题 |
第四章 当代大众传媒中隐私话题的文本分析 |
第一节 纸媒体中隐私话题的文本分析 |
1.1 隐私的话题与身份 |
1.2 类文学性与双重叙事 |
1.3 安顿的形象分析 |
1.4 视觉语言效果分析 |
第二节 电视媒体中的隐私话题 |
2.1 栏目设置 |
2.2 平民化立场与故事化叙事 |
2.3 细节营造 |
第三节 广播中隐私话题的文本分析 |
3.1 隐私话题栏目设置及其内容 |
3.2 广播隐私话题的媒介特色 |
3.3 广播隐私话题的文本特征 |
第四节 隐私话题的网络文本分析 |
4.1 网络与性爱话题 |
4.2 私语化叙述方式 |
4.3 超文本叙事 |
第五章 当代中国大众传媒隐私话题的批评 |
第一节 隐私话题折射社会的发展 |
1.1 社会发展 |
1.2 民主进步 |
1.3 文化繁荣 |
第二节 隐私话题低俗化倾向批判 |
2.1 在世俗化中保持清醒 |
2.2 内容品质决定传媒品质 |
2.3 严守公共空间界限 |
2.4 传媒要慎用话语权力 |
第三节 在法律和道德的规范下健康发展 |
3.1 隐私权与知情权的法理界定 |
3.2 新闻媒介的道德规范与价值导向 |
附录1 |
附录2 |
参考文献 |
本人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相关成果 |
后记 |
四、帮你打开15个心理“减压阀”(论文参考文献)
- [1]电视新闻在全民抗疫行动中的实践路径与功能——关于总台电视新闻报道的评析[J]. 何天平,宋航. 中国广播, 2020(04)
- [2]网络段子中的民粹主义研究[D]. 李欣. 华中农业大学, 2017(11)
- [3]心理危机时刻的减压阀[J]. 曹凤琳,王松岐. 解放军健康, 2014(03)
- [4]以整合营销传播的视角透析《非诚勿扰》[D]. 李思琦. 云南大学, 2011(04)
- [5]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隐私话题研究[D]. 陈华明. 四川大学, 2006(03)
- [6]打开心理的十个减压阀[J]. 刘勇强. 心理世界, 2004(03)
- [7]帮你打开心理“减压阀”[J]. 刘勇强. 现代养生, 2002(07)
- [8]心理减压15招[J]. 李先秋. 祝您健康, 2002(02)
- [9]帮你打开15个心理“减压阀”[J]. 李若中. 科学大观园, 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