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会计监督和审计监督对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范凯[1](2020)在《内部环境缺陷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影响研究 ——以雅百特公司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会计信息是维持市场经济体制稳定运行的重要因素,是利益相关方进行市场交易的基础和重要依据。但因为会计信息是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水平和企业会计处理方式、信息传递方式等有着直接关系。而内部控制作为一种企业治理机制,对保证公司正常运转、财产安全、经营效益等有着重大意义,同时也决定了会计信息质量好坏。内部控制能否发挥应有的效用,内部环境是一个重要前提条件,它也直接关系到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水平。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企业组织结构以及企业的氛围,也是影响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一环。本文的研究针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内部环境要素,以雅百特公司财务造假一案为案例研究对象,结合内部环境对会计信息失真可能造成的影响,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意见和改进措施。首先,对本文的研究背景进行了论述,并阐明了本文的研究方式和研究意义;接着,梳理和分析企业内部环境、会计信息失真等相关的理论文献;然后论文对会计信息失真现状进行总结并对内部环境要素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影响进行理论分析;接着,在有关理论基础上,结合雅百特公司财务造假一案,对内部环境要素对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如何进行影响进行具体案例分析。最后,本文就企业内部环境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根源,给出了营造企业文化、完善人力资源政策、健全内审制度、强化公司新战略监管等具体措施。本文创新点主要有:目前相关文献对于内部控制和会计信息失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内部控制整体,对于某一具体要素研究相对较少,本文着重于内部环境的角度,研究其对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影响。此外,目前针对内部环境要素,主要认为内部环境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与权责分配、企业文化、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等五个部分,本文认为内部环境也受到公司战略和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所以本文将这两个要素也归纳进内部环境要素中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
李红子[2](2020)在《基于风险因子的抚顺特钢财务舞弊案例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财务舞弊一直是滋扰我国资本市场良性发展的一大顽疾,近年来,财务舞弊的手段更加多样、舞弊方式愈来愈隐蔽,备受市场关注。财务舞弊行为给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强烈冲击了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不仅使投资者遭受巨额损失,也会误导市场导致资源逆向配置,严重妨碍证券市场的发展。虽然财务舞弊的研究从未间断,但国内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识别领域,以期从识别再治理,但效果并不理想。面对愈演愈烈的财务舞弊,本文认为将财务舞弊事后治理变为事前控制,将有效治理财务舞弊。抚顺特钢作为国企标杆、特钢行业标杆,同时也是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标杆,有一定代表性,本文在对相关概念和理论简述基础上,对案例进行详细描述,对其舞弊手段进行逐一阐述,依据目前最为全面的财务舞弊风险因子理论,系统剖析各风险因子在舞弊案中的作用机理,基于相关财务数据对舞弊后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抚顺特钢进行财务舞弊的手段为虚增存货、虚增在建工程和固定资产、虚假折旧以及少记主营业务成本,达到虚增利润的目的。第二,抚顺特钢财务舞弊的风险因子为以下五个方面:经营压力、退市压力以及融资压力是舞弊的目的与动机;高管道德扭曲以及公司缺乏正向道德激励机制成为舞弊的道德品质因子;内控监督机制失效、信息沟通不畅以及只重视业绩的企业文化为舞弊行为提供了机会;公司内部“一言堂”以及外部监管不力大大降低了舞弊被发现的可能性;现行法律缺乏震慑力以及舞弊成本过低为实施财务舞弊提供了盾牌支持。第三,抚顺特钢财务舞弊造成了严重后果,对投资者造成信任危机,打击资本市场信心,使中小投资者、债权人、企业员工、上下游商家等遭受巨额损失,随着舞弊的加剧,抚顺特钢的经营能力各个方面急速下滑,偿债能力、运营盈利能力在逐渐恶化。论文认为我国财务舞弊治理在法律层面的问题极为突出,基于本人职业特点,本文从财务舞弊相关立法、诉讼流程、中小投资者赔偿机制的建立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期在理论和实践上对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预防和治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高晓霞[3](2020)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审计监督研究》文中认为现代意义上的国家审计是国家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公共问责和监督控制系统之一。中国特色审计监督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审计监督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其内在的政治逻辑,而且要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发挥多方面的治理功能。审计监督既是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一个国家政治文明的标志,同时,强化审计监督又是坚持依法治国和加强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国家审计作为一种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既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民主政治的路径和手段,说到底则是民主与法治的统一。研究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审计监督不能单纯从经济学的视角看问题,而要将审计监督放置在国家治理的大视野中进行考察,围绕国家治理法治化、民主化、透明化以及责任性等基本属性准确把握其对于审计监督的内在规定性及现实需求,进而以政治学的理论与方法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监督的政治逻辑与治理功能。基于此,考察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审计监督必须遵循“政治逻辑—治理功能—行动路向”的分析框架,以马克思主义权力监督理论为指导,批判性地借鉴西方权力监督多维理论视角中的合理因素,侧重运用人民主权理论、治理理论、委托代理理论等理论分析工具深入探讨审计监督作为一种政治制度在国家治理体系中所发挥的职能作用及其由于各种现实挑战而出现的期望差距,并且全面分析把政治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行动路向。依据这一研究逻辑,首先就要基于对审计监督的历史溯源和理论阐释,深刻理解国家治理现代化对于审计监督职能的现实需求。其次,从政治学理论视角来看,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审计监督作为权力监督和权力制约的一项制度安排和制度设计,其独特的政治逻辑在于其政治权力基础、政治体制优势和民主政治动因。第三,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审计监督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发挥的职能作用具有独到的治理功能,包括权力制约与法治功能、信息公开与透明功能以及民主参与和问责功能等。第四,从政府公共部门审计监督制度效能的角度来看,国家治理中的审计监督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制度支柱之一承载着党和国家以及全社会对其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发挥“啄木鸟”、“看门狗”和“达摩克利斯之剑”职能作用的普遍期望。然而,审计监督制度所发挥的实际效能却始终存在一定的期望差距,主要表现为由于种种原因所导致的审计监督独立性期望差距、公开性期望差距和责任性期望差距。最后,国家治理体系中审计监督的行动路向就是要基于新时代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权威性、协同性和有效性的总体要求,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坚持依法独立审计,实现审计全覆盖,并且在与其他监督制度有机贯通与相互协调中形成监督合力,通过审计信息公开维护公众知情权,强化审计结果信息披露和审计问责,突出技术支撑,进而更好地发挥审计监督在国家治理中的职能作用,不断提高审计监督的制度执行力和治理效能,缩小和弥合审计监督制度在独立性、公开性和责任性等方面的期望差距,进一步提升中国特色审计监督公信力。一个国家的审计体制必须与该国的政治文化传统、政治道路选择以及政治体制优势等相适应,才能在治理体系中更好地提升制度执行力和治理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监督制度作为国家审计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相结合的产物,不仅合乎审计制度的本质即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而且符合中国的现实国情以及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现实需求,同时,也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道路选择。中央审计委员会的成立,为党统一指挥审计监督工作提供了政治制度依据和政治体制保障,是党的领导这一政治原则和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在中国特色审计监督工作中的落实与体现,是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本质要求的审计领导制度和审计管理体制创新,也是审计监督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回应社会普遍期待的根本遵循和制度保障。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审计监督内在地要求加强党对审计监督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依法独立审计。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强化审计信息公开,维护公众的审计信息知情权。此外,要不断扩大公众参与,增强审计监督制度与其他监督制度的有机贯通和相互协调从而形成协同性和整体合力。最后,还要继续加大审计监督与公共问责力度,提升审计监督的有效性与实效性。总之,研究国家治理体系中审计监督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把中国特色审计监督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只有基于以制度保障制度的治理逻辑,紧紧依靠党的全面领导制度的根本保障,不断增强制度意识,维护制度权威,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在审计全覆盖的过程中实现制度协同,强化审计问责,切实提高审计监督制度执行力,才能在中国特色审计监督制度优势的基础上真正实现其治理效能,避免出现“制度空转”,从而缩小和弥合审计期望差距,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更好地实现中国特色审计监督的治理效能。
张婷婷[4](2019)在《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与对策 ——基于雅百特公司的案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会计作为国家管理部门、企业、投资人以及债权人等各方利益主体提供财务经济状况的信息系统,对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发展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会计为利益相关者提供财务信息,其信息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利益相关者决策的结果。尤其是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在宏观层面可以影响国家经济管理部门对国民经济的管理以及国民经济的运行,在微观方面可以影响企业经营者和投资者和经营管理与决策,因此,消除企业会计信息失真、提升会计信息质量是经济社会有效运行的必然要求。上市公司的基本面是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的根基。资本市场又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会计信息能够直接反映上市公司当前的经营状况,是经济调整的风向标、利益分配的基础,具有参考权衡利益分配的功能。同时,会计信息也是履行约定的各类人员薪酬等的参考依据。倘若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失真,将会对整体社会经济、上市公司本身以及投资人和债权人等造成不可逆的损失和影响。对整体经济社会来讲,资源配置得不到合理的安排,市场秩序得不到良好的维护,不利于经济健康发展;对上市公司来讲,虽然短期之内利用虚假的盈利信息规避了监管,达到上市、再融资或避免退市的目的,但是会计造假不可能长期维系下去,最终将降低上市公司的经济效益并影响到资本市场的效率。对投资人和债权人来讲,会计信息失真会引导其做出错误的市场判断,并给投资者和债权人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相对于一般企业来讲更为重要,影响面更广,一旦出现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将难以估计。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失真始终是金融行业管理的重大难题。如何有效的防止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不良现象的发生,已然成为社会各界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因此,针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作出深入的研究,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以及主要表现形式等,并提出针对性的有效的解决对策或建议,为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发生、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推动证券市场的有序运行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雅百特公司为例,针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现状和形成因素进行了研究分析,主要分为六章展开论述:第一章是绪论。首先介绍了论文研究的背景、意义、思路与框架,并对研究方法进行介绍,最后,指出了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之处。第二章是会计信息失真的理论及文献综述。首先阐述会计信息的概念、质量特征与主要作用,并介绍会计信息失真的界定、分类以及影响因素。接下来,介绍了会计信息失真的相关理论知识与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第三章是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形式与危害性。在介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表现形式的基础上,从微观经济层面、宏观经济层面两个方面出发阐述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危害性。第四章是雅百特公司案例分析。在介绍雅百特公司发展背景和会计信息失真主要表现形式的基础上,从政府因素、人员因素、社会因素、技术因素、内部因素五个方面出发分析雅百特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并对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经济后果展开叙述。第五章是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解决对策。从政府层面、人员层面、社会层面、技术层面、公司内部审计层面五个方面出发提出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解决对策。第六章是研究结论与展望。总结归纳了本研究形成的结论和成果,并对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自我分析,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曹帅[5](2015)在《会计信息失真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变得日益激烈,而会计信息作为企业从会计视角所揭示的经济活动情况,向我们直观展示了企业的各方面状况,包括其财务状况、经营业绩、现金流量等等,它是如此的重要,是因为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企业过去所发生的各种财务信息,还为我们提供了在管理过程中,所需要的一系列定向信息,比如各种财务分析报表、具有重要预测作用的决策信息、年度计划等等,总之,通过会计信息的展示与使用,我们可以得知企业在过去做了什么,在现在怎样做更好,在未来又会怎样发展,为企业在经济活动中的事前掌控、事中调节、事后总结起到了良好的辅助作用。会计信息是价值运动及其属性的一种客观表达,这里这个客观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说是会计信息的本质属性。然而,为了可以有一个更好的外表,很多企业在经济活动中,想方设法地去粉饰自己,将那些非客观的会计信息展示于人前,显而易见,这些会计信息失去了其原本的属性,这样的会计信息是失真的。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对于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的相关讨论已经持续了很多年,各个国家、地区也分别推行了很多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度,但无论是搜索财务造假相关新闻,还是翻看各大报刊杂志的相关文章,抑或是进入证监会网站查阅相关资料,都可以看到被处罚的公司、个人依然比比皆是,会计信息造假的情况依然非常严峻,面对此情此景,我们需要,而且有必要去研究一下影响会计信息失真的因素究竟有哪些,而不同类型的公司选择造假的动因和初衷又有什么差别,我们又应当如何去做,才能真正使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大幅减少,甚至完全消失。在行文上,本文共分为六部分,在第一章绪论中,着重介绍了本文的相关背景知识,如研究目的、选题背景等,还对国内外在会计信息失真方面的研究做了介绍,并进行了简单分析;在了解了相关背景之后,文章又在第二章对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做了阐述,让文章的理论得到夯实;在第三章中,我国目前在会计信息失真方面的现状又得到了展示,而会计信息失真的相关危害,又从多方面进行了分析;第四章里,文章从宏观和企业自身两个方面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和阐述,而在企业自身的影响因素中,又分别从上市和非上市公司两个角度去做了具体地分析;第五章中,针对于第四章中分析出的各种影响因素,又有的放矢,分别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宏观方面可以制度、监督、市场环境、个人四个方面入手去治理,企业自身方面,对于上市公司,应当健全公司的治理结构、提高企业的内部控制,加强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而对于非上市公司,除了与上市公司一样需要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并且提高内部控制,强化内部监督之外,还应当强化非上市公司的企业管理者的会计责任,在制定决策时也应当放眼未来、高瞻远瞩,而不能只重视眼前的短期利益,还应当将非上市公司的企业考评、业绩评价体系做出完善,从而最大化地减少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的发生;最后在第六章中,本文得出了结论:1、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是一个系统过程,需要综合治理,也需要长期治理;2、在会计信息的治理过程中,政府的干预要适当,也要适度;3、不同类型公司的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应当区别对待,在找到“对症”的基础上,再有针对性的“下药”。
周芳理[6](2015)在《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法律责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会计信息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当中重要的经济信息,对于企业经营管理者而言,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直接影响企业的决策者做出相应的战略选择,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性的作用与意义。因此,会计信息的真实、客观、完整,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关键的意义,可以影响企业对当前的发展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制定出有效的市场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宏观和微观的经济体对于企业的会计信息的需要越来越频繁,企业的管理决策人员,企业的投资者,企业的债权人以及企业所在的区域的政府对于会计信息的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增强。然而,由于经济的发展当中,人们由于主观或客观的原因会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从而影响企业的决策人员的判断,造成一定的损失。在我国范围内也连续爆发了多起与会计信息失真有关的风险,使相关的企业和负责人损失惨重,对会计信息失真法律责任的研究显得十分必要。为了进一步降低会计信息失真造成的各类损失,各国政府开始反思,理论界和实务界对会计信息失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提出了各自的理论和解决方法,并相继出台相关法案。我国有必要从会计领域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当中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就这种原因明确相关的法律责任,为了进一步明确相关的责任主体,应当完善我国《会计法》、《审计法》、《公司法》等具体立法,同时加大对会计信息失真的法律责任追究,构建以行政责任为主导,刑事责任与民事责任为补充的会计法律责任体系,解决当前市场当中普遍存在的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使会计信息失真能够得到有效遏制,从而更好的服务于我国经济社会的有序发展。
琥珀[7](2012)在《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思考与探索》文中指出会计信息失真给社会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伤害,究其原因,有外部原因:政府监督的不到位,法律和会计监督体系的不健全;也有内部原因:会计从业人员个人和企业领导为个人利益和企业利益所驱动,以及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相对低下。本文在此基础上从完善法律体制、加强内外部监督力度、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等方面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措施,并提出实现会计信息化对治理会计信息失真是有着重大意义的。
李秋蕾[8](2012)在《中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监管制度研究 ——基于会计舞弊预警、识别和处罚制度》文中研究说明会计舞弊问题一直是证券市场和研究界关注的热点。最近十年我国被查处的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案件陆续增加,引发投资者损失严重、干扰市场正常运行、影响资源有效配置、降低投资者信心等一系列恶性后果。各国都将防控会计舞弊作为重要的监管任务,但由于会计舞弊行为的特殊性和监管制度、市场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会计舞弊监管在中外都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当前对我国会计舞弊问题的研究,大量集中在设计识别会计舞弊行为的模型,或寻找舞弊公司指征,系统研究会计舞弊监管制度的很少。论文认为,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具有社会危害大、行为隐蔽、涉及面广和监管难度大等不同于一般违规行为的特点。要强化对会计舞弊的监管,有效抑制会计舞弊行为的发生,应当从优化制度建设和执行的角度系统分析,建立一套完整的会计舞弊监管制度。论文采用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对我国现有监管制度和会计舞弊特征的分析,提出了中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监管制度的整体框架和具体内容。首先从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现状入手,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分析我国会计舞弊发生的动因和行为特征。然后研究了现行监管制度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监管制度的总体设想。论文立足中国国情和市场特点,以制度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系统阐述了监管制度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舞弊性会计信息披露前的预警监管制度、舞弊性会计信息披露后的识别监管制度和会计舞弊行为被确认后的处罚监管制度。对每一类监管制度,都针对具体的监管目标设计了明确的制度框架,从制度的基本要素、制度构成、运行方式、存在问题、解决对策等方面分别论述,提出了较为具体的制度建设思路和实施措施。论文的研究结论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根本动机是追求市场超额利益;现行制度的刚性监管弱化为会计舞弊提供了实施机会;公司治理缺陷为会计舞弊创造了实施条件;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引致了会计舞弊行为的发生。1993-2010年期间被查处的会计舞弊案件反映出我国会计舞弊行为有舞弊金额高、舞弊行为持续时间长和社会损失大的特点。第二,对会计舞弊特征的实证分析显示,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手段主要是虚增利润和虚增资产。舞弊公司的行业分布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地域分布与当地上市公司数量不成比例。舞弊公司的资产规模普遍偏小;营业收入、每股收益、营业利润率、资产收益率等指标明显偏低。公司治理指标反映出一股独大现象突出、董事会规模偏大、独立董事和监事人数偏少的特征。第三,我国现行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监管的主要问题是:监管制度设计不合理、监管权配置不当、执行能力弱化、反映滞后、缺乏主动性、激励与约束机制不足等。论文构建的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监管制度包括预警、识别和处罚三个子制度。总制度和各子制度都包含制度框架和八项制度要素,各制度之间以及制度内部各组成部分间相互联系和作用,共同实现对上市公司会计舞弊行为的监管。第四,会计舞弊预警监管制度,是以预防会计舞弊行为的实现为目的。通过制度建设、内部监督、审计监督和政府监督来阻止上市公司对外披露舞弊性会计信息。通过基础制度的完善减少制度对会计舞弊动机的诱导,要改革发行制度、完善退市制度、强化会计准则的执行机制。通过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实现上市公司对会计舞弊的自我监管,包括股权制衡、规范董事会运作、内部监督体系建设和经理人治理等方面的完善。证监会和财政部建立应分类风险监控机制,实时监控上市公司行为。注册会计师要维护审计独立性和执业精神,在履行受托审计职责中实现对会计舞弊的监管。第五,会计舞弊识别监管制度,是以识别已披露的舞弊性财务报告为目的。借助会计舞弊识别模型等手段,以政府监管、自律监管和社会监管的三方力量共同快速准确查证会计舞弊行为。证监会作为会计舞弊政府监管的主导力量,通过监管权的优化配置和监管方法改进,实现对会计舞弊的有效稽查。财政部门、税务部门等政府部门也应积极依法履行监管职责并与证监会相互沟通配合。证券交易所、注册会计师协会等自律组织和中介机构,通过自律监管规则的完善,切实行使对成员的监管义务。要加强投资者教育,合理引导媒体监督,鼓励社会公众参与,形成对会计舞弊行为的社会监管氛围。第七,会计舞弊的处罚监管制度,是以惩罚会计舞弊者、补偿受损者和警示社会为目的,以强制力保障整个监管制度得以有效执行。对会计舞弊的处罚分析反映出,当前行政处罚、自律处罚和刑事处罚都表现出处罚制度不清晰、处罚主体权力受限、处罚标准过低、处罚手段单调和处罚执行不严等问题。行政处罚应当完善法规,协调法规间冲突,加大处罚力度,尤其是要改变罚款金额与会计舞弊金额或舞弊者收益间过分悬殊的状况。自律处罚应增加处罚方式,主动行使对成员的处罚权。改革民事诉讼制度,增加集团诉讼和诉讼支持制度,取消前置程序,鼓励会计舞弊受害人行使诉权。完善民事赔偿制度,建立惩罚性赔偿标准。通过罪目重归类和修改处罚标准,加对大会计舞弊犯罪行为的刑事处罚力度。
文峥[9](2012)在《内部控制环境与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文中提出近些年来,世界各国都出现了严重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会计造假案件频频发生,并且造成了严重后果。如何面对及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一度成了全球会计领域乃至整个社会经济领域的热门话题,其被关注程度达到有史以来最高。内部控制环境是是内部控制的前提和基础。加强内部控制环境建设,才能使内部控制得以顺利进行。而会计信息系统置身于内部控制框架下,必然要受到内部控制和内部控制环境的影响。并且通过分析一些存在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公司,不难发现大多存在治理结构失效,企业文化理念的缺失或误导,人员素质特别是管理者素质的恶劣等内部控制环境方面的问题,因此内部控制环境的缺陷导致内部控制失效是当前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普遍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从研究内部控制环境入手,完善内部控制环境来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本人的论文正文主要分为四个方面:第一部分,对会计信息失真基本理论的概述。第二部分,内部控制环境基本理论的概述,探讨内部控制环境要素对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影响。主要分别从组织架构、企业文化、人力资源政策、内部审计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影响。具体划分为: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内部机构设置和权责分配;管理的理念及经营风格,诚信道德价值观;管理者的人力资源政策,会计人员的人力资源政策;内部审计。第三部分是五粮液公司案例分析。从内部控制环境视角出发,对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存在的原因进行分析。第四部分,针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环境的现状提出改进建议以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其会计信息失真存在的原因,并通过完善内部控制环境对会计信息失真问题进行治理提出相应的建议。
徐妍琳[10](2012)在《会计档案信息失真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会计信息能够系统、概括、有条理、集中地反映出会计主体真正的经济业务和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信息。真实、准确、全面的会计信息是保证社会和谐、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规范企业经营管理,保证投资人、债权人合法利益的基本保障。会计档案信息能为国家经济管理提供数据,检验干部是否廉洁,揭露、打击经济领域的犯罪活动和反对不正之风,为企业的经营者、投资者、债权人及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依据,也是研究经济和财政历史的可靠史料。本文简单回顾了会计及其档案信息的历史发展过程和会计档案的内容和作用,借助真实的会计档案信息失真案例,介绍了会计档案信息失真的现状,分析了产生会计档案信息失真现象的原因,并提出防范对策,以期引起国家、企事业单位对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认清会计档案失真的危害,确保会计档案的质量,保证信息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会计档案信息失真现象是通过会计领域显现出来的,但是真正影响会计档案信息质量的因素却不仅仅表现在会计领域。就当前的情况来看,会计档案信息失真的现象是由诸多原因造成的,必须采取多种应对措施,多角度、多层面、全方位进行综合治理,才能达到标本兼治。会计档案信息失真问题从古至今,从我国到全世界,一直都是客观存在的,只是造假手段、表现形式和产生的危害不同而已。失真的会计档案信息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经济秩序,成为贪污腐败、行贿受贿等经济犯罪的护身符,也为社会不良风气提供了生长土壤。会计档案信息失真是一种普遍情况,也是一种必然现象,不能仅仅依靠通过会计人员自身的提高和自律来使这种现象消失,我们不期望在短时间内有很大的改观,只希望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社会经济秩序的良性发展而不断减少。
二、会计监督和审计监督对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会计监督和审计监督对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内部环境缺陷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影响研究 ——以雅百特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 研究内容与框架 |
1.5 本文创新之处 |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内部环境与会计信息失真的概念界定 |
2.2 内部环境与会计信息失真研究的理论基础 |
3 内部环境角度下会计信息失真现状概述和影响因素分析 |
3.1 内部环境角度下会计信息失真现状概述 |
3.2 内部环境要素对会计信息失真影响理论分析 |
4 案例研究——以雅百特公司为例 |
4.1 雅百特公司简介 |
4.2 雅百特财务造假案介绍 |
4.3 雅百特会计信息失真案的财务角度分析 |
4.4 内部环境角度下雅百特会计信息失真成因分析 |
5 内部环境角度下减少会计信息失真对策 |
5.1 完善和健全企业治理架构 |
5.2 构建合理的内部机构和权责分配体系 |
5.3 培育企业文化 |
5.4 改进人力资源政策 |
5.5 有效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
5.6 强化公司海外战略的保障与监管 |
5.7 强化社会责任感建设 |
6 结论 |
6.1 论文结论 |
6.2 论文的创新点 |
6.3 研究不足 |
6.4 建议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2)基于风险因子的抚顺特钢财务舞弊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问题 |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思路 |
1.4 逻辑结构与研究方法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借鉴 |
2.1 财务舞弊相关概念 |
2.2 财务舞弊风险因子理论 |
2.3 常用舞弊手段 |
第3章 抚顺特钢财务舞弊案例介绍 |
3.1 抚顺特钢背景介绍 |
3.2 抚顺特钢财务舞弊案件回顾及处罚情况 |
3.3 抚顺特钢财务舞弊手段分析 |
3.3.1 虚增存货 |
3.3.2 虚增在建工程、固定资产 |
3.3.3 虚假折旧 |
3.3.4 少记主营业务成本 |
第4章 抚顺特钢财务舞弊后果分析 |
4.1 对市场影响 |
4.1.1 投资者信任危机 |
4.1.2 不利于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
4.1.3 对监管的质疑 |
4.2 对利益相关者的影响 |
4.2.1 中小投资者遭受巨额损失 |
4.2.2 债权人面临损失利息和本金的重大风险 |
4.2.3 员工面临失业和降薪风险 |
4.2.4 引起上下游厂商不良连锁反应 |
4.3 公司影响 |
4.3.1 对抚顺特钢自身的影响 |
4.3.2 对公司高管的影响 |
第5章 抚顺特钢财务舞弊案例风险因子分析 |
5.1 目的和动机 |
5.1.1 经营压力 |
5.1.2 退市压力 |
5.1.3 融资压力 |
5.2 道德品质 |
5.2.1 高管道德扭曲 |
5.2.2 公司缺乏正向道德激励机制 |
5.3 舞弊机会 |
5.3.1 监督机制失效,内控未发挥作用。 |
5.3.2 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 |
5.3.3 只重视业绩的企业文化 |
5.4 被发现可能性 |
5.4.1 企业内部发现的渠道受阻——“一言堂” |
5.4.2 企业外部发现的渠道效率低——监管不力 |
5.5 受惩罚的性质与程度 |
5.5.1 现行法律缺乏震慑力 |
5.5.2 舞弊成本过低 |
第6章 基于风险因子的案例启示 |
6.1 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
6.2 建立大监督格局下的控制环境 |
6.3 提升产品竞争力提高盈利能力 |
6.4 加强诚信教育建立信用档案 |
6.5 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体系作用 |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审计监督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本文选题的理由与研究价值 |
二、国内外关于审计监督的研究现状 |
三、本文的研究逻辑与研究内容 |
四、本文的核心概念和研究方法 |
五、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第一章 审计监督的历史由来、理论基础与现实需求 |
第一节 国家治理中审计监督的由来与发展 |
一、中国审计监督的历史由来与当代发展 |
二、外国审计监督的发展历程与不同模式 |
第二节 国家治理中审计监督的理论基础 |
一、西方权力监督与制约理论 |
二、马克思主义权力监督理论 |
三、本土化的权力监督理论探索 |
第三节 国家治理对审计监督的现实需求 |
一、国家治理法治化与审计监督 |
二、国家治理透明化与审计监督 |
三、国家治理责任性与审计监督 |
第二章 国家治理体系中审计监督的政治逻辑 |
第一节 审计监督的政治权力基础 |
一、理解审计监督的政治学思维 |
二、审计监督的政治权力分析 |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中的审计监督权 |
第二节 审计监督的政治体制保障 |
一、政治体制赋予审计监督政治使命 |
二、政治体制凸显审计监督的政治职能 |
三、政治体制改革决定了审计监督发展方向 |
第三节 审计监督的民主政治动因 |
一、审计监督源于民主政治的深层推动力 |
二、审计监督随民主政治的发展而不断强化 |
三、审计监督服务于民主政治的价值目标 |
第三章 国家治理体系中审计监督的治理功能 |
第一节 审计监督的依法治权功能 |
一、审计监督的经济控制功能 |
二、审计监督的权力制约功能 |
三、审计监督的民主与法治功能 |
第二节 审计监督的信息公开功能 |
一、审计监督的信息输入功能 |
二、审计监督的信息处理功能 |
三、审计监督的信息输出功能 |
第三节 审计监督的民主问责功能 |
一、审计监督是责任政府中的责任追究机制 |
二、审计监督是协同治理中以问责为导向的建设性制度安排 |
三、审计监督是民主治理中的政治信任增进机制 |
第四章 国家治理体系中审计监督的期望差距 |
第一节 审计监督的独立性期望差距 |
一、审计独立性及其期望差距 |
二、审计体制不畅导致审计监督独立性期望差距 |
三、审计能力不足导致审计监督独立性期望差距 |
第二节 审计监督的公开性期望差距 |
一、委托代理关系中的审计监督公开性期望差距 |
二、政府公共信息垄断导致审计监督公开性期望差距 |
三、审计信息公开不足导致审计监督公开性期望差距 |
第三节 审计监督的责任性期望差距 |
一、审计体制悖论导致审计监督责任性期望差距 |
二、审计权责失衡造成审计监督责任性期望差距 |
三、审计监督的问责困境导致审计监督责任性期望差距 |
第五章 国家治理体系中审计监督的行动路向 |
第一节 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依法独立审计 |
一、加强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依法独立审计 |
二、改革审计管理体制,保障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 |
三、正确理解审计监督的独立性 |
第二节 通过审计信息公开维护公众知情权 |
一、强化审计信息公开,维护公众的信息知情权 |
二、在审计监督中促进政府信息公开 |
三、基于审计监督权推进审计监督信息公开 |
第三节 在公共问责中提升审计监督公信力 |
一、优化审计监督问责体系 |
二、增强审计监督的问责效能 |
三、提升审计监督公信力 |
结语:更好地发挥中国特色审计监督的治理效能 |
一、国家治理体系中审计监督的法治化 |
二、国家治理体系中审计监督的民主化 |
三、国家治理体系中审计监督的全覆盖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
(4)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与对策 ——基于雅百特公司的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层面 |
1.2.2 实践意义 |
1.3 研究思路与框架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框架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分析法 |
1.4.2 定量分析法 |
1.4.3 案例分析法 |
1.4.4 定性分析法 |
1.4.5 计量分析法 |
1.5 创新与不足之处 |
1.5.1 创新之处 |
1.5.2 本文的不足 |
第二章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理论及文献综述 |
2.1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概述 |
2.1.1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概念 |
2.1.2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 |
2.1.3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方法 |
2.2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概述 |
2.2.1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界定 |
2.2.2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分类 |
2.2.3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
2.3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经济学理论 |
2.3.1 经济人假设与利益驱动 |
2.3.2 会计信息失真的成本效益理论 |
2.3.3 基于现代契约理论的会计信息失真 |
2.4 国内外文献综述 |
2.4.1 关于会计信息失真定义的研究 |
2.4.2 关于会计信息失真分类的研究 |
2.4.3 关于会计信息失真原因的研究 |
2.4.4 关于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对策的研究 |
第三章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形式与危害性 |
3.1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形式 |
3.1.1 虚构交易事实 |
3.1.2 不恰当利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 |
3.1.3 掩饰交易事实 |
3.1.4 通过关联交易操纵利润 |
3.1.5 采用线下项目调节利润 |
3.2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危害性 |
3.2.1 微观经济层面的危害性 |
3.2.2 宏观经济层面的危害性 |
第四章 雅百特公司案例分析 |
4.1 雅百特公司简介 |
4.2 雅百特公司会计信息失真事件始末 |
4.3 雅百特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形式 |
4.3.1 虚构交易事实 |
4.3.2 掩饰交易事实 |
4.3.3 通过关联交易操纵利润 |
4.3.4 采用线下项目调节利润 |
4.4 雅百特公司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动因分析 |
4.4.1 政府因素 |
4.4.2 人员因素 |
4.4.3 社会因素 |
4.4.4 技术因素 |
4.4.5 内部因素 |
4.5 雅百特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经济后果 |
4.5.1 影响公司经营和利润 |
4.5.2 资金财产风险加剧化 |
4.5.3 严重误导投资行为 |
4.5.4 影响金融市场秩序 |
第五章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解决对策 |
5.1 政府层面 |
5.1.1 实现对配股政策的优化改进 |
5.1.2 加强政府主管部门监督力度 |
5.1.3 完善会计准则与会计法 |
5.2 人员层面 |
5.2.1 加大对会计人员的招聘与甄选 |
5.2.2 强化对会计人员工作能力的培训 |
5.2.3 加大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培养 |
5.2.4 加强对领导人员专业素质的培养 |
5.3 社会层面 |
5.3.1 完善会计工作社会监督体系 |
5.3.2 统一会计管理体系与执法体系 |
5.3.3 实现会计环境变化与会计方法变化的同步 |
5.4 技术层面 |
5.4.1 应用区块链技术识别会计信息失真 |
5.4.2 加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
5.5 公司内部审计层面 |
5.5.1 提高内部审计独立性和专业胜任能力 |
5.5.2 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建设 |
5.5.3 健全内部审计工作监督机制 |
5.5.4 规范内部审计工作流程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局限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会计信息失真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和框架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思路 |
1.5 论文主要创新点 |
2 会计信息失真相关理论 |
2.1 信息与会计信息 |
2.2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
2.2.1 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概念 |
2.2.2 “绝对真实”与“相对真实” |
2.3 会计信息失真的含义与特征 |
2.4 会计信息失真的分类 |
2.4.1 按照会计信息披露的表现形式划分 |
2.4.2 按照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观性划分 |
2.4.3 按照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原因划分 |
3 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与危害 |
3.1 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 |
3.1.1 国外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 |
3.1.2 国内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 |
3.2 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
3.2.1 危害国家、社会 |
3.2.2 危害市场经济 |
3.2.3 危害企业 |
3.2.4 危害个人 |
4 会计信息失真的影响因素 |
4.1 宏观因素 |
4.1.1 相关制度不健全 |
4.1.2 监督机制不够 |
4.1.3 市场经济环境对会计信息失真有重要影响 |
4.1.4 人祸 |
4.2 企业自身的因素 |
4.2.1 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 |
4.2.2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影响因素 |
4.2.3 非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
5 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 |
5.1 宏观对策 |
5.1.1 加强相关制度建设 |
5.1.2 改革监督机制,加大监管力度 |
5.1.3 建立对全社会所有企业进行注册会计审计制度 |
5.1.4 同心协力,培育良好的市场机制 |
5.1.5 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 |
5.2 上市公司在改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方面的对策 |
5.2.1 健全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企业的内部控制 |
5.2.2 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更是必要的 |
5.3 非上市公司在治理会计信息失真方面的对策 |
5.3.1 改善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建立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 |
5.3.2 强化企业管理者的会计责任 |
5.3.3 放眼未来,制定决策 |
5.3.4 完善企业的考核体系、业绩评价体系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6)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法律责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会计信息失真的含义、类型、界定标准 |
1.1 会计信息失真的含义 |
1.2 会计信息失真的类型 |
1.2.1 主观型会计信息失真 |
1.2.2 客观型会计信息失真 |
1.3 会计信息失真的界定标准 |
1.3.1 程序真实说 |
1.3.2 客观真实说 |
1.3.3 法律真实说 |
第2章 会计信息失真的法律成因以及强化治理法律责任的必要性 |
2.1 会计信息失真法律责任的法理学分析 |
2.2 会计信息失真的法律成因分析 |
2.2.1 会计法律责任制度失衡 |
2.2.2 会计民事法律制度缺位 |
2.2.3 会计法律责任失衡 |
2.3 强化治理法律责任的必要性 |
第3章 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法律责任之立法、实施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
3.1 我国有关会计信息失真法律责任之立法现状 |
3.1.1 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 |
3.1.2 我国治理会计信息失真法律责任之立法现状 |
3.2 我国会计信息失真法律责任之实施现状 |
3.3 我国当下治理会计信息失真法律责任的缺陷 |
3.3.1 相关法律概念的界定模糊 |
3.3.2 法律实施过程中执行力不足 |
3.3.3 会计信息失真责任人问责机制缺失 |
3.3.4 会计信息失真的违法成本过低 |
第4章 我国治理会计信息失真法律责任的完善 |
4.1 完善治理会计信息失真法律责任的具体立法 |
4.1.1 完善《会计法》, 明确虚假会计信息标准 |
4.1.2 完善《公司法》, 优化公司法人治理机制 |
4.1.3 完善《审计法》, 建立独立的审计机构 |
4.1.4 完善《注册会计师法》,强化对注册会计师的监督和问责机制 |
4.2 健全会计监督体系,强化会计监督 |
4.2.1 建立审计委员会等公司内部监督机构 |
4.2.2 强化以政府为主导的行政监督机制 |
4.2.3 拓展第三方社会组织的监督主体地位 |
4.2.4 引导行业协会积极开展行业自律 |
4.3 构建治理会计信息失真法律责任体系 |
4.3.1 完善作为主要追责机制的行政责任体系 |
4.3.2 规范作为辅助追责机制的刑事责任体系 |
4.3.3 强化作为补充追责机制的民事责任体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7)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思考与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 |
(一) 会计凭证失真。 |
(二) 会计账目失真 |
(三) 会计报表失真。 |
(四) 成本和收入失真。 |
二、产生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
(一) 外部原因 |
1.政府监督不到位 |
2.法制不健全 |
3.会计监督体系不够健全 |
(二) 内部原因 |
1.利益机制的驱动 |
2.企业内部监督不力 |
3.会计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
三、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
(一) 完善会计法律体系 |
(二) 加强对内部和外部的监督力度 |
(三) 进一步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
(四) 利用会计信息化, 实现财务透明公开 |
(8)中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监管制度研究 ——基于会计舞弊预警、识别和处罚制度(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2.1 研究框架 |
1.2.2 研究方法 |
1.2.3 研究内容 |
1.2.4 创新之处 |
第2章 会计舞弊监管研究文献综述 |
2.1 会计舞弊的动因 |
2.1.1 会计舞弊的动机 |
2.1.2 会计舞弊的经济学原因 |
2.2 会计舞弊的手段和影响因素 |
2.2.1 会计舞弊的手段 |
2.2.2 会计舞弊的直接影响因素 |
2.2.3 会计舞弊的间接影响因素 |
2.3 会计舞弊的市场反映 |
2.3.1 国外会计舞弊的市场反映 |
2.3.2 国内会计舞弊的市场反映 |
2.4 会计舞弊的预警与识别特征 |
2.4.1 公司治理特征 |
2.4.2 财务指标特征 |
2.4.3 红旗标识 |
2.4.4 外部审汁特征 |
2.5 会计舞弊识别方法 |
2.5.1 L/W模型法 |
2.5.2 回归模型法 |
2.5.3 人工神经网络技术 |
2.5.4 其他识别方法 |
2.6 会计舞弊监管制度 |
2.6.1 鼓励自我监管 |
2.6.2 强化政府监管 |
2.6.3 促进社会监管 |
2.6.4 倡导综合监管 |
2.7 文献研究评述 |
2.7.1 国外文献评述 |
2.7.2 国内文献评述 |
第3章 会计舞弊监管的相关理论分析 |
3.1 基本概念界定 |
3.1.1 会计舞弊的涵义 |
3.1.2 会计舞弊与相关概念辨析 |
3.1.3 会计舞弊监管制度的界定 |
3.2 会计舞弊的动因理论 |
3.2.1 冰山理论 |
3.2.2 三角形理论 |
3.2.3 “GONE”理论 |
3.2.4 风险因素理论 |
3.3 会计舞弊的基础经济学理论 |
3.3.1 产权理论 |
3.3.2 契约理论 |
3.3.3 有限理性 |
3.4 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理论 |
3.4.1 有效市场理论 |
3.4.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3.5 会计舞弊监管的理论依据 |
3.5.1 市场失灵理论 |
3.5.2 代理理论 |
第4章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动因和特征分析 |
4.1 会计舞弊的动因分析 |
4.1.1 根本需要—获取市场超额利益 |
4.1.2 外部机会—制度不严监管弱化 |
4.1.3 内部条件—制约不足压力增大 |
4.2 会计舞弊的特征分析 |
4.2.1 手段和表现形式特征 |
4.2.2 规模和时间持续性特征 |
4.2.3 地域和行业分布特征 |
4.2.4 会计舞弊公司的治理特征 |
4.2.5 会计舞弊公司的财务指标特征 |
4.3 会计舞弊的社会影响分析 |
4.3.1 舞弊时间长,监管难度大 |
4.3.2 舞弊金额大,社会损失重 |
4.3.3 干扰市场运行机制 |
第5章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监管制度的框架构建 |
5.1 现行监管制度的问题和改革方向 |
5.1.1 监管制度的重要作用 |
5.1.2 监管制度存在的问题 |
5.1.3 监管制度完善的必要 |
5.2 监管制度的目标设计和模式选择 |
5.2.1 证券监管制度的目标设计 |
5.2.2 证券监管制度的模式选择 |
5.3 会计舞弊监管制度的总体框架 |
5.3.1 总框架结构 |
5.3.2 基础性要素 |
5.3.3 主体性要素 |
5.3.4 保障性要素 |
第6章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预警监管制度—防范于未然 |
6.1 会计舞弊预警监管制度概述 |
6.1.1 预警监管制度的框架和要素 |
6.1.2 预警监管制度的理论依据 |
6.2 发行制度和会计制度的建设 |
6.2.1 改革股票发行制度 |
6.2.2 完善公司退市制度 |
6.2.3 推进会计准则执行 |
6.3 基于自我约束的公司内部预警监管 |
6.3.1 股东会治理:所有者角度的监管 |
6.3.2 董事会治理:执行者角度的监管 |
6.3.3 监事会治理:监督者角度的监管 |
6.3.4 经理人治理:管理者角度的监督 |
6.4 基于实时风险监控的政府预警监管 |
6.4.1 政府实时会计舞弊风险监控机制 |
6.4.2 舞弊公司财务风险特征指数模型 |
6.5 基于受托责任的外部审计预警监管 |
6.5.1 审计失败与审计质量 |
6.5.2 独立性与利益冲突 |
第7章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识别监管制度—昭然于析辨 |
7.1 会计舞弊的识别监管制度概述 |
7.1.1 识别监管制度的框架和要素 |
7.1.2 识别监管制度的理论依据 |
7.2 识别手段:舞弊信号的实证研究 |
7.2.1 会计舞弊识别特征研究 |
7.2.2 会计舞弊识别模型研究 |
7.3 证监会主导的政府识别监管制度 |
7.3.1 会计舞弊政府监管权配置 |
7.3.2 证监会监管权与监管方式 |
7.3.3 其他政府部门的监管方式 |
7.4 自律及其他组织的识别监管制度 |
7.4.1 证券交易所的监管 |
7.4.2 注册会计师协会的监管 |
7.4.3 其他中介和自律组织的监管 |
7.5 社会公众和媒体的识别监管制度 |
7.5.1 投资者监管与投资者教育 |
7.5.2 社会公众和媒体的监管权 |
第8章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处罚监管制度—警世于惩戒 |
8.1 会计舞弊的处罚监管制度概述 |
8.1.1 处罚监管制度的框架和要素 |
8.1.2 处罚监管制度的理论依据 |
8.2 会计舞弊处罚制度的实证研究 |
8.2.1 会计舞弊处罚情况分析 |
8.2.2 会计舞弊处罚的市场反映研究 |
8.3 会计舞弊的行政和自律处罚制度 |
8.3.1 行政处罚的依据和问题 |
8.3.2 行政处罚的改进 |
8.3.3 自律处罚的问题和改进 |
8.4 会计舞弊的民事和刑事处罚制度 |
8.4.1 会计舞弊的民事责任承担 |
8.4.2 会计舞弊的民事诉讼和赔偿制度 |
8.4.3 会计舞弊的刑事责任承担 |
第9章 研究结论和展望 |
9.1 主要研究结论 |
9.2 研究的局限性和展望 |
9.2.1 研究局限性 |
9.2.2 研究展望 |
附录 |
参考文献 |
后记 |
(9)内部控制环境与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 研究背景 |
(二) 研究意义 |
1. 理论意义 |
2. 实践意义 |
(三) 文献综述 |
1. 关于内部控制环境的研究 |
(1) 国外的研究 |
(2) 国内的研究 |
(3) 对国内外研究的评述 |
2. 关于会计信息失真的研究 |
(1) 国外的研究 |
(2) 国内的研究 |
(3) 对国内外研究的评述 |
3. 关于内部控制环境与会计信息失真的研究 |
(1) 国外的研究 |
(2) 国内的研究 |
(3) 对国内外研究的评述 |
(四) 研究内容 |
1.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
2. 研究框架 |
二、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分析 |
(一) 会计信息失真相关概念界定 |
1. 会计信息 |
2. 会计信息质量 |
3. 会计信息失真 |
(二) 会计信息失真的经济理论分析 |
1. 契约理论与会计信息失真 |
2. 信息经济学与会计信息失真 |
3. 产权理论与会计信息失真 |
(三) 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
三、内部控制环境理论介绍 |
(一) 内部控制环境的发展 |
(二) 内部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基础 |
(三) 内部控制环境的概念以及要素 |
1. 内部控制环境的涵义 |
2. 内部控制环境的要素介绍 |
(四) 内部控制环境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影响 |
1. 组织架构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影响 |
(1) 公司治理 |
(2) 内部机构设置和权责分配 |
2. 企业文化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影响 |
(1) 管理层的理念和经营风格 |
(2) 诚信道德价值观 |
3. 人力资源政策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影响 |
(1) 管理层 |
(2) 会计人员 |
4. 内部审计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影响 |
四、五粮液会计信息失真案例分析 |
(一) 案例介绍 |
(二) 公司背景情况 |
(三) 公司会计信息失真情况简介 |
(四) 公司会计信息失真成因分析 |
1. 公司治理结构失衡 |
2. 企业文化 |
3. 人力资源政策 |
4. 内部审计功能缺失 |
五、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治理 |
(一) 完善公司组织架构 |
1. 优化公司股权结构 |
2. 完善董事会 |
3. 完善监事会 |
4. 坚持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 |
(二) 培育企业文化 |
1. 明确管理者的主导作用 |
2. 强化风险意识 |
3. 营造企业诚信文化氛围 |
(三) 改进人力资源政策 |
1. 完善管理层人力资源政策 |
2. 保证会计人员拥有良好的素质 |
3. 改变会计人员管理体制 |
(四) 有效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
1. 创造良好的内部审计环境 |
2. 完善内部审计的管理体制 |
3. 选择合格的内部审计人员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会计档案信息失真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 文献综述 |
(二) 研究背景和现实意义 |
(三) 创新与不足 |
(四) 研究思路与方法 |
二、会计档案概述 |
(一) 会计档案发展史 |
(二) 会计档案的内容、作用 |
三、会计档案信息失真的现状、危害及产生的原因 |
(一) 我国会计档案信息失真的现状及危害 |
(二) 会计档案信息失真的原因 |
四、治理会计档案信息失真的建议 |
(一) 加强会计档案信息管理力度 |
(二)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
(三) 加强监督体系建设 |
(四) 深入推行会计委派制 |
(五) 规范中介机构执业行为 |
(六) 全面推行会计电算化 |
(七) 健全内部控制体系 |
(八)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人事管理、收入分配制度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四、会计监督和审计监督对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内部环境缺陷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影响研究 ——以雅百特公司为例[D]. 范凯.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2]基于风险因子的抚顺特钢财务舞弊案例分析[D]. 李红子. 西南大学, 2020(01)
- [3]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审计监督研究[D]. 高晓霞.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3)
- [4]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与对策 ——基于雅百特公司的案例研究[D]. 张婷婷. 华东师范大学, 2019(02)
- [5]会计信息失真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D]. 曹帅. 西华大学, 2015(06)
- [6]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法律责任研究[D]. 周芳理. 湘潭大学, 2015(06)
- [7]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思考与探索[J]. 琥珀.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2(06)
- [8]中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监管制度研究 ——基于会计舞弊预警、识别和处罚制度[D]. 李秋蕾. 天津财经大学, 2012(06)
- [9]内部控制环境与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D]. 文峥. 湖北大学, 2012(07)
- [10]会计档案信息失真及对策研究[D]. 徐妍琳. 山东大学, 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