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深层搅拌防渗墙技术在水工建筑物工程施工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杨超[1](2021)在《基于相对熵组合赋权的土石坝除险加固防渗方案比选研究》文中指出我国病险水库数量多,绝大多数病险土石坝属20世纪50~70年代的“三边工程”(边施工、边勘察、边设计),防洪标准低、工程质量差、病险隐患多,严重威胁下游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属于亟需研究和解决的重大公共安全问题。目前我国正耗费巨资开展病险土石坝除险加固工作,但病险土石坝安全受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和已建工程条件影响,耦合作用复杂、技术难度大,而针对不同的隐患和病险,处理方案又很多。支撑病险土石坝除险加固方案决策的理论方法研究相对滞后,工程中主要依靠工程经验决策,缺乏理论支撑和科学性,很可能造成盲目投入。本文采用相对熵组合赋权方法对病险土石坝除险加固防渗方案作比选研究,为病险土石坝除险加固防渗方案比选提供科学有效的决策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土石坝渗漏问题分析和处理措施。对土石坝坝体渗漏、坝基渗漏、绕坝渗漏和接触渗漏等主要渗漏类型进行分析和梳理,查找各类渗漏产生的具体原因。针对不同渗漏类型,对主要的防渗加固技术方案进行分类总结,为后续的方案比选提供参考依据。(2)土石坝除险加固防渗方案决策方法与步骤。针对现有决策指标体系不完善的问题,基于方案决策理论,提出了决策指标体系建立的三项基本原则,构建了包含方案经济因素、加固效果的可靠性、施工工期指标、施工安全性指标、施工及后期运行难易程度和环境影响程度6项二级指标及其23项三级指标的病险土石坝除险加固防渗方案决策指标体系。(3)基于相对熵理论的主客观组合赋权模型。针对传统的层次分析法中,当判断矩阵一致性不满足要求,需多次重复修改判断矩阵的问题,利用相容矩阵对传统层次分析法进行了改进。随后根据信息熵计算方法,确定客观权重,再利用相对熵理论进行主客观权重组合,弥补了传统乘(加)法组合方法的不足。(4)土石坝除险加固防渗方案决策工程应用研究。依托某病险土石坝工程开展工程应用研究,针对该水库存在的防渗问题,拟定了5种不同加固防渗方案。采用传统经济比选法和本文提出的决策方法分别对5种不同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和决策优选,证明本文决策方法的科学合理性,使防渗加固综合效果达到最大化。论文取得的相关成果,可为同类型病险土石坝除险加固防渗方案比选提供决策方法和依据,亦可同类土石坝的除险加固设计提供参考,为水库大坝安全决策提供思路。
嘎玛[2](2020)在《高寒地区土石坝坝基渗流分析与防渗加固处理技术研究》文中提出土石坝因具有就地取材造价低、对地形地质条件适应性强、抗震性能好、施工技术简单及筑坝经验丰富等优点而被国内外广泛应用。随着土石坝建筑的不断增加,相对应的诸多复杂工程问题也随之出现,其中土石坝坝基防渗加固处理及渗流分析是土石坝水利工程建设中长期以来一直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高寒地区通常指高海拔(或高纬度)、常年低温地区,如我国的青藏高原、甘肃、内蒙古等地区。近些年,随着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快速发展,水电资源开发利用不断向西藏等高海拔和高寒地区转移。西藏等高寒地区昼夜温差大、气温年变幅大、冬季寒冷历时长,且现有水利工程建设相对较少,在该地区建设土石坝工程时可供参考的资料十分有限,因此分析探究高寒地区土石坝坝基防渗加固处理及渗流分析对支撑我国西部水电资源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振冲碎石桩是当前地基处理中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首先论述了不同地基(砂性土、粘性土)的振冲碎石桩加固原理,从振冲碎石桩的设计原则、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两方面介绍了振冲碎石桩的设计方法,并简述了该地基处理方法的主要实施过程及质量控制手段,为该方法在高寒地区土石坝坝基处理的应用奠定基础。(2)论文阐述了渗流的基本原理,对渗流基本方程的推导、求解进行了论述,并以Geo-Studio软件Seep/w模块为依托介绍渗流分析的主要步骤。随后分析了渗流控制的主要措施,并从原理、设计、施工三个方面对混凝土防渗墙、帷幕灌浆两种目前渗流控制中常用的防渗技术进行了详细分析。(3)以高寒地区西藏结巴水库大坝地基处理作为研究实例,运用振冲碎石桩、渗流控制及分析的原理和方法,提出了该工程地基防渗加固的处理方法。在地基振冲碎石桩加固方面,振冲碎石桩桩径设计为1.0m,深度依据地基条件确定,比砂层所处地基高程低1.0m,桩距依据实际情况采用1.5m、2.0m、2.5m三种不同距离进行梅花桩布置。试桩结果表明,所设计振冲碎石桩处理后形成的复合地基强度满足设计要求。在坝基防渗处理方面,设计坝基覆盖层采用混凝土防渗墙,覆盖层下基岩采用帷幕灌浆的防渗技术。依据渗流分析结果,在设计防渗处理下,渗流量、渗透比降均满足项目渗透稳定要求。
欧阳俊[3](2019)在《堤后桩基防渗的专项设计与研究 ——以江西九江江洲风电场工程桩基防渗为例》文中指出风电是目前技术较成熟且具有规模化发展条件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江洲风电场的开发建设作为江西省能源供应的有效补充,有利于省内能源供应和经济发展,而且作为绿色电能,十分有利于缓解江西电力工业的环境保护压力,促进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风电机组基础为桩基础,考虑到沿江堤防堤基存在夹砂层或粉砂互层的等不利地质情况,同时考虑到江心洲大堤保护范围及保护对象的重要性,对桩基础的处理显得尤为重要。桩基础实施后需进一步分析和论证堤身、堤基的渗流稳定安全、堤后压盖安全以及项目实施后保证堤防安全需采取的补救措施。桩基础深入堤身或堤后现有覆盖层至相对不透水层,破坏覆盖层整体性,易形成沿管壁渗流通道,当堤外水位升高时,堤后出逸点渗透坡降大于堤后土体坡降允许值时,导致地基中细颗粒在渗流力作用下从土体骨架流出,进而沿土体与管壁接触薄弱带流失,容易造成管涌渗漏险情,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渗措施,以免险情进一步恶化,特别在沿江堤防堤基存在砂层等不利地质的情况下,在较高承压水作用下,险情恶化容易出现涌水带砂,使堤基土体骨架遭受破坏,可能导致堤防发生塌陷甚至引起堤防决堤等重大事故发生。根据国家计委、水利部《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水政[1992]7号)及江西省水利厅关于“权限内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审查”规定确需在河道管理范围内修建跨河、穿河、穿堤、临河的桥梁、码头、道路、渡口、管道、缆线等建筑物及其他公共设施等需编制防洪影响评价报告及拟采取的防洪补救措施。通过对拟建工程近堤的桩基进行防渗专项设计,采取有效的防渗措施,以满足堤身及堤基渗流稳定的要求,保证堤防的安全。本文内容主要为风电机组及升压站桩基座落于江洲堤后的防渗专项设计及实施后评价;
舒晗[4](2019)在《水利工程施工中防渗技术的应用探析》文中研究表明我国国土资源面积广阔,人均资源占有量不足,气候灾害频繁,这些都导致了我国水旱灾害时有发生。因此,如何把水的问题治好,既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事,也是一项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其中水利工程建筑物的防渗问题不容小视,往往很多水利工程重大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正是由于水工建筑物的渗水问题所导致,所以水利工程防渗技术的发展、完善和应用,不仅需要水利行业相关部门足够的重视,还应从规划、设计、施工、检测、使用、维护等各环节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袁文铁[5](2019)在《红岩河水库防渗技术研究》文中提出水利工程建设就是合理利用水资源,兴利除害,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保证人民安居乐业、国家繁荣昌盛。如何利用现有施工技术,保障水利工程顺利实施,发挥作用,产生效益,特别是水库建设,如何解决水库的渗漏问题,使得水库按设计水位蓄水,发挥水库的作用,是工程建设的最终成果和目标。如何选择最为合适的防渗方案,是工程技术人员及学者一直研究的课题。不仅对当下的水利工程建设有着借鉴意义,对已建成的存在病患的水库除险加固有着指导意义。而基于以上背景,论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高压喷射灌浆防渗技术、坝体劈裂灌浆加固技术、混凝土防渗墙技术、搅拌桩防渗墙技术、复合土工膜防渗技术、帷幕灌浆防渗技术等防渗技术的优缺点及其适用范围;总结出劈裂灌浆、套井回填防渗墙技术一般适用于坝体;高压喷射灌浆技术一般用于堤坝地基加固与防渗,适应于所有第四系地层,且处理深度较大;混凝土防渗墙技术多应用于土坝坝基、混凝土闸坝基础、土石围堰堰体和堰基的防渗处理、险坝防渗加固处理等方面,一般适用于粉土、粉质粘土、砂土及直径小于10 mm的卵砾石土层;搅拌桩防渗墙技术一般应用于堤坝地基防渗处理,适用于粒径小于5 cm的各类土层;复合土工膜防渗技术既可以用于在建水工建筑物的防渗,又可以用于己建水工建筑物的防渗加固处理,对于透水土层厚度不大(10 m左右)的地基,采用垂直铺塑技术防渗比较可靠和有效,对于透水土层比较深厚的地基,一般采用复合土工膜斜墙加铺盖或其它防渗结构;帷幕灌浆适用于坝基岩层的缝隙、空洞处理,深度和范围广。以陕西省彬州市高渠村的红岩河水库为工程实例,在充分分析红岩河水库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地质勘察资料对水库坝基及坝肩的渗漏情况进行了分析计算,参照类似工程及经验做法,选择防渗帷幕灌浆方案对红岩河水库大坝坝基进行防渗处理,对左、右坝肩砂卵石层采用截渗洞方案处理渗漏问题,对左、右岸强弱风化带岩体防渗采用帷幕灌浆进行防渗处理,防渗处理后通过试蓄水测试,并依据测试结果对大坝坝基进行补强帷幕灌浆设计和施工,经过补强帷幕灌浆施工后的试蓄水测试,红岩河水库大坝坝基的渗流量减少了60%,能够有效控制红岩河水库大坝在施工阶段的渗流现象。因库区库底岩层完整,不存在永久渗漏问题,不用做防渗处理。考虑到坝基结合槽下游与坝基砂砾石水平排水层接触部位是一个薄弱部位,除对结合槽部位的土料进行充分压实,坝脚近坝处采用复合土工膜与粘土铺盖相结合防渗,复合土工膜与大坝复合土工膜连接,形成完整的防渗体系,红岩河水库防渗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王通[6](2015)在《水工建筑防渗透技术分析》文中指出国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其中水工建筑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地位越来越高,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水工建筑可以实现对水流的控制与调节,从而达到防治水害的目的,进而对水资源进行更充分的开发与利用。水利工程建设具有系统性与复杂性,涉及到很多领域。而防渗透是水利工程建设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为水工建筑的稳定性提供技术支持。
成益洋[7](2015)在《防渗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文中认为水利工程作为现代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基础性工程,具有发电、防洪、灌溉、用水等功能。水利工程施工作为一项较为系统的工程,很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一旦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任何事故,就会对社会效益、企业效益、区域内人民财产以及生命造成严重的威胁。文章通过对我国现阶段水利工程施工状况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应用方法。
邓志华,肖丽红[8](2014)在《深搅防渗墙在堤防工程中的应用》文中指出近年来,在鄱阳湖区堤防加固工程的堤基防渗处理工作中,深搅防渗墙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也取得了很好成果。深搅防渗墙主要是利用特殊机械对固化剂进行深层搅拌,以使软土变成具有一定强度的柱状或壁状的加固体。工程中采用深搅防渗墙的主要目的在于改善软弱地基,同时加固地基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文章主要通过对鄱阳湖区堤防加固工程项目的分析,介绍深层搅拌防渗墙的施工原理、技术以及施工的方法。
周德良[9](2014)在《防渗技术对水利施工的影响和应用》文中指出我国水资源具有南北不均衡的分布特点,明显的南多北少。为了缓解北方严重缺水的问题,我国开展了南水北调工程,它可谓是一项基础的具有大规模的国家水利工程。对于水利工程来说,防渗技术是施工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对于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也起到了良好的保障作用。
梁吉顺[10](2013)在《水利工程中防渗处理技术应用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我国诸多的水利工程中,渗透问题是水利工程施工技术控制中的重点。渗透问题关系着整个水利工程质量,关系着水利工程能否正常运转,也关系着下游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防渗漏处理技术在水利工程中备受重视,是水利技术人员研究的重要课题,防渗漏技术充分应用对提高水利工程质量及其正常运转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对下游人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的保障。分析了渗漏问题的原因以及常用防渗漏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二、深层搅拌防渗墙技术在水工建筑物工程施工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深层搅拌防渗墙技术在水工建筑物工程施工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相对熵组合赋权的土石坝除险加固防渗方案比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土石坝渗流研究现状 |
1.2.2 病险土石坝除险加固防渗方案比选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技术路线 |
2 土石坝渗漏问题分析和处理措施 |
2.1 土石坝主要渗漏类型及原因分析 |
2.2 国内外现行土石坝防渗加固技术分析 |
2.3 土石坝防渗加固技术 |
2.3.1 坝体防渗加固技术 |
2.3.2 坝基防渗加固技术 |
2.3.3 涵管结合部位防渗加固技术 |
2.4 本章小结 |
3 土石坝除险加固防渗方案决策指标体系构建 |
3.1 方案决策方法概述 |
3.2 土石坝除险加固防渗方案决策指标体系构建 |
3.2.1 土石坝除险加固决策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3.2.2 决策指标体系构建步骤 |
3.2.3 病险土石坝除险加固方案影响因素分析 |
3.2.4 病险土石坝除险加固防渗方案决策指标体系构建 |
3.3 土石坝除险加固防渗方案指标权重确定 |
3.4 本章小结 |
4 基于相对熵理论的主客观组合赋权方法 |
4.1 主观赋权法 |
4.1.1 相容矩阵分析法 |
4.1.2 主观权重法的实施过程 |
4.1.3 多专家权重向量的计算 |
4.1.4 多层次指标权重 |
4.2 客观赋权法—信息熵权法 |
4.3 相对熵组合赋权方法 |
4.4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
4.5 本章小结 |
5 土石坝除险加固防渗方案决策工程应用研究 |
5.1 除险加固水库基本概况 |
5.1.1 工程地质 |
5.1.2 水库存在问题 |
5.1.3 水库除险加固的必要性分析 |
5.2 除险加固方案拟定 |
5.3 除险加固方案渗流与结构稳定计算 |
5.3.1 渗流分析 |
5.3.2 边坡稳定分析 |
5.4 基于传统经济比选分析研究 |
5.4.1 经济因素分析 |
5.4.2 工期因素分析 |
5.4.3 技术成熟性分析 |
5.5 基于相对熵组合赋权的土石坝除险加固防渗方案决策权重计算 |
5.5.1 主观权重计算 |
5.5.2 客观权重计算 |
5.5.3 主客观组合权重计算 |
5.6 模糊综合评价 |
5.7 两种方法决策结果对比和分析 |
5.8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2)高寒地区土石坝坝基渗流分析与防渗加固处理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地基处理研究现状 |
1.2.2 振冲法研究现状 |
1.2.3 土石坝渗流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2 振冲碎石桩加固原理与设计 |
2.1 振冲碎石桩加固地基原理 |
2.1.1 砂土地基加固原理 |
2.1.2 粘土地基加固原理 |
2.2 振冲碎石桩设计 |
2.2.1 振冲碎石桩设计原则 |
2.2.2 振冲碎石桩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 |
2.3 振冲碎石桩实施 |
2.3.1 实施过程 |
2.3.2 质量控制 |
2.4 本章小结 |
3 坝基渗流控制研究 |
3.1 渗流控制目的 |
3.2 渗流控制措施 |
3.2.1 水平防渗 |
3.2.2 垂直防渗 |
3.2.3 其他防渗 |
3.3 坝基防渗处理 |
3.3.1 混凝土防渗墙 |
3.3.2 帷幕灌浆 |
3.4 本章小结 |
4 渗流理论与方程求解 |
4.1 渗流基本概念 |
4.2 渗流理论方程 |
4.2.1 基本方程 |
4.2.2 方程求解 |
4.2.3 有限元解法 |
4.3 渗流分析软件 |
4.4 本章小结 |
5 西藏结巴水库坝基处理实例应用 |
5.1 工程概况 |
5.1.1 水库基本情况 |
5.1.2 坝基工程地质 |
5.2 坝基防渗加固 |
5.2.1 振冲碎石桩加固地基处理 |
5.2.2 坝基防渗处理 |
5.3 振冲碎石桩处理效果试验 |
5.3.1 试验布设及检测内容 |
5.3.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5.4 基于SEEP/W模块的坝基渗流分析 |
5.4.1 渗流分析模型构建 |
5.4.2 渗流分析工况 |
5.4.3 渗流计算结果分析 |
5.5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参考文献 |
(3)堤后桩基防渗的专项设计与研究 ——以江西九江江洲风电场工程桩基防渗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项目背景 |
1.2 国内外概况 |
1.3 桩基防渗方案比选 |
1.4 研究主要内容 |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二章 江西九江江洲风电场工程涉河专项设计 |
2.1 综合说明 |
2.1.1 项目背景 |
2.1.2 编制依据 |
2.1.3 拟建江洲风电场基本情况 |
2.1.4 风电场主体工程施工进度计划 |
2.2 水文 |
2.2.1 河道概况 |
2.2.2 水文基本资料 |
2.2.3 气候概况 |
2.2.4 水文泥沙特征 |
2.2.5 径流 |
2.2.6 设计水位 |
2.3 工程地质 |
2.3.1 前言 |
2.3.2 场址工程地址条件 |
2.3.3 场址工程地质评价 |
2.3.4 地基承载力评价 |
2.3.5 岩土参数的分析与选用 |
2.3.6 建筑材料 |
2.3.7 结论与建议 |
2.4 现有水利工程设施情况 |
2.4.1 江洲圩区概况 |
2.4.2 现状堤防情况 |
2.5 风电机组及升压站桩基防渗专项设计 |
2.5.1 风电机组及升压站布置 |
2.5.2 地质情况 |
2.5.3 风电机组或升压站对堤防影响初步分析 |
2.5.4 基础渗流稳定分析及处理 |
2.5.5 风机和升压站桩基防渗设计 |
2.5.6 结论和建议 |
第三章 工程建设项目后评价 |
3.1 江西江洲风电场风机基础防渗质量及效果 |
3.1.1 风机施工过程 |
3.1.2 历年险情对比分析 |
3.1.3 可能影响及影响分析 |
3.1.4 结论 |
3.1.5 工程运行期防渗效果分析 |
第四章 结论及展望 |
4.1 结论 |
4.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4)水利工程施工中防渗技术的应用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水利工程出现渗水问题的主要原因及常用处理措施 |
1.1 施工因素 |
1.2 外界因素 |
1.3 处理措施 |
2 水利工程中灌浆施工技术 |
2.1 钻孔灌浆施工 |
2.2 灌浆方法 |
2.2.1 卵砾石层防渗帷幕灌浆技术 |
2.2.2 高压喷射灌浆 |
2.2.3 坝体劈裂灌浆技术 |
2.2.4 控制性灌浆技术 |
3 水利工程中常用的防渗墙施工技术 |
3.1 多头深层搅拌水泥土成墙技术 |
3.2 锯槽法成墙 |
3.3 链斗法成墙技术 |
4 大型水利工程中的防渗排水处理系统 |
5 其他防渗施工技术 |
6 结束语 |
(5)红岩河水库防渗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水库和堤坝防渗处理技术 |
2.1 水库和堤坝防渗的目的 |
2.1.1 防止渗漏损失 |
2.1.2 防止渗透破坏 |
2.1.3 防止坝基失稳 |
2.2 防渗技术措施形式 |
2.2.1 水平防渗加固 |
2.2.2 垂直防渗加固 |
2.3 常用防渗技术研究 |
2.3.1 高压喷射灌浆防渗技术 |
2.3.2 坝体劈裂灌浆加固技术 |
2.3.3 混凝土防渗墙技术 |
2.3.4 搅拌桩防渗墙技术 |
2.3.5 冲抓套井回填黏土防渗墙技术 |
2.3.6 复合土工膜防渗技术 |
2.3.7 帷幕灌浆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红岩河水库防渗技术研究 |
3.1 工程概况 |
3.1.1 工程简介 |
3.1.2 主要工程量 |
3.2 红岩河水库地质研究 |
3.2.1 区域地质 |
3.2.2 库区工程地质 |
3.2.3 坝址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
3.3 水库渗漏分析与计算 |
3.3.1 水库渗漏分析 |
3.3.2 水库渗漏量计算 |
3.4 水库防渗处理与设计 |
3.4.1 坝基防渗处理 |
3.4.2 左、右坝肩防渗处理 |
3.4.3 库底防渗 |
3.5 灌浆帷幕试验 |
3.5.1 试验区段选择 |
3.5.2 灌浆工艺与材料 |
3.5.3 灌浆试验压力 |
3.5.4 试验成果分析 |
3.6 坝基前期防渗灌浆 |
3.6.1 坝基防渗帷幕设计 |
3.6.2 坝基固结灌浆 |
3.6.3 前期灌浆施工 |
3.6.4 前期灌浆后结果分析 |
3.6.5 前期灌浆分析结论 |
3.7 坝基补强帷幕灌浆设计 |
3.7.1 补强设计的必要性 |
3.7.2 补强灌浆试验分析 |
3.7.3 补强帷幕防渗设计调整内容 |
3.7.4 补强帷幕灌浆施工 |
3.8 库区及大坝防渗 |
3.8.1 库区防渗 |
3.8.2 大坝防渗 |
3.9 水库防渗效果检验 |
3.9.1 坝基防渗检验 |
3.9.2 坝后渗水量观测 |
3.10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4.1 结论 |
4.2 展望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6)水工建筑防渗透技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防渗透重要性分析 |
1.1 影响因素分析 |
1.2 建筑失稳分析 |
1.3 质量问题分析 |
1.4 安全问题分析 |
2 防渗透技术分析 |
2.1 一般灌浆技术分析 |
2.2 截渗墙技术分析 |
2.3 高压喷射灌浆技术分析 |
2.3.1 钻孔分析 |
2.3.2 施工工艺分析 |
2.4 垂直铺膜防渗技术分析 |
2.5 振冲防渗板墙技术分析 |
2.6 深层搅拌桩防渗墙技术分析 |
3 结束语 |
(7)防渗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
1 水利工程渗水原因 |
1.1 施工环节留下的缝隙 |
1.2 建筑变形引发的渗水现象 |
1.3 水利工程出现大面积渗水的现象 |
2 防渗施工技术分析 |
2.1 排水固结技术 |
2.2 防渗墙施工技术 |
2.3 高压喷射技术 |
3 现代水利工程防渗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3.1 建筑公司存在的问题 |
3.2 防渗技术存在的问题 |
3.3 质量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 |
4 进一步完善水利工程防渗施工的措施 |
4.1 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
4.2 做好施工技术检测、选择良好的施工材料 |
4.3 做好水利工程完成之后的维护工作 |
5 结语 |
(8)深搅防渗墙在堤防工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鄱阳湖区堤防加固工程项目概况 |
2 深搅防渗墙的原理和技术 |
3 防渗墙的设计情况 |
4 防渗墙的施工方法 |
4.1 单头小直径深层搅拌桩法的相关参数 |
4.2 单头深层搅拌法的相关工艺 |
4.2.1 桩位轴线放测与施工准备 |
4.2.2 将桩机就位调平 |
4.2.3 浆液的配制 |
4.2.4 搅拌成桩 |
4.2.5 移位 |
4.3 合理选择施工的参数 |
4.4 一些特殊部分的施工方法 |
4.5 施工缺陷的处理 |
5 结论 |
(9)防渗技术对水利施工的影响和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防渗技术的类型 |
2 水利水电工程中出现渗漏的原因 |
3 防渗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
3.1 排水固结防渗技术 |
3.2 振冲防渗板墙技术 |
3.3 深层搅拌桩防渗墙技术 |
3.4 垂直铺膜防渗技术 |
4 结束语 |
(10)水利工程中防渗处理技术应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水利工程渗水原因 |
1.1 施工遗留的缝隙。 |
1.2 建筑变形引起的渗水。 |
1.3 水利工程的大面积渗水。 |
2 防渗墙技术在水利工程防渗处理中的应用 |
2.1 锯槽法。 |
2.2 薄型抓斗施工技术。 |
2.3 多头深层搅拌水泥技术。 |
3 灌浆技术在水利工程防渗处理中的应用 |
3.1 高压喷射灌浆。 |
3.2 土坝坝体劈裂式的灌浆技术。 |
3.3 控制性灌浆。 |
四、深层搅拌防渗墙技术在水工建筑物工程施工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相对熵组合赋权的土石坝除险加固防渗方案比选研究[D]. 杨超. 西安理工大学, 2021(01)
- [2]高寒地区土石坝坝基渗流分析与防渗加固处理技术研究[D]. 嘎玛.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020(01)
- [3]堤后桩基防渗的专项设计与研究 ——以江西九江江洲风电场工程桩基防渗为例[D]. 欧阳俊. 南昌大学, 2019(03)
- [4]水利工程施工中防渗技术的应用探析[J]. 舒晗. 安徽建筑, 2019(07)
- [5]红岩河水库防渗技术研究[D]. 袁文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9(08)
- [6]水工建筑防渗透技术分析[J]. 王通. 现代商贸工业, 2015(16)
- [7]防渗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 成益洋.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5(01)
- [8]深搅防渗墙在堤防工程中的应用[J]. 邓志华,肖丽红.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4(16)
- [9]防渗技术对水利施工的影响和应用[J]. 周德良. 江西建材, 2014(04)
- [10]水利工程中防渗处理技术应用分析[J]. 梁吉顺.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