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高母猪产仔胎数的措施(论文文献综述)
陈宗见,陈远昆,刘杨,刘辰东,沈林园,张顺华,朱砺[1](2022)在《母猪妊娠期长短影响因素分析及其对产仔数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我国是养猪大国,但生产效率相较于发达国家仍然相差很大,缩短母猪的繁殖周期是提高猪场综合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本文通过分析四川某种猪场包括大约克和长白猪的15 665条繁殖数据,从母猪品种、公猪品种、配种季节和胎次等不同因素分析其对母猪妊娠期长短的影响,以及妊娠期长短对母猪产仔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品种对母猪妊娠期有极显着影响(P<0.01),季节、胎次对母猪妊娠期有显着影响(P<0.05),春季母猪妊娠期最短,平均为114.06 d;第1胎时母猪的妊娠期最长,随后呈现缩短趋势,在第7胎最短,为114.04 d。妊娠期长短对总产仔数、产健仔数、仔猪初生窝重等均有影响。
张可欣[2](2021)在《辽宁省某猪场影响母猪繁殖性能和公猪精液品质的因素分析》文中认为母猪繁殖性能和公猪精液品质可直接影响猪场的繁殖效率,种猪场更是如此,明确影响母猪繁殖性能和公猪精液品质的各种因素,并加以有效应用,对养猪业创造良好经济效益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据此设计本课题,通过对辽宁省某种猪场的生产过程进行跟踪,监测各项相关指标,并对既往繁育史进行调查,总结分析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原因;对人工授精公猪的精液品质进行检测,总结和分析不同因素对公猪精液品质的影响,可为提高该猪场的种猪繁殖力提供理论和参考依据。母猪繁殖性能:(1)母猪在第4胎次分娩的总产仔数明显多于其他胎次(P<0.05),畸形胎数明显少于于其他胎次(P<0.05),母猪在第8胎次分娩的健仔数、总产仔数明显少于其他胎次(P<0.05),死胎数和畸形胎数明显多于其他胎次(P<0.05)。(2)春季配种母猪的总产仔数多于其他配种季节(P<0.05),畸形胎数少于其他配种季节(P<0.05),秋季配种母猪的健仔数少于其他配种季节(P<0.05),畸形胎数多于其他配种季节(P<0.05)。(3)夏季分娩母猪的初生仔猪窝重明显高于其他胎次(P<0.05),冬季分娩母猪的健仔数和初生窝重显着低于其他胎次(P<0.05),畸形胎数多于其他分娩季节(P<0.05)。(4)该猪场母猪淘汰的主要原因为乏情、子宫内膜炎和肢蹄病。公猪精液品质:(1)长白公猪的采精量和畸形率与大约克夏公猪相比无显着差异;大约克夏公猪的精子活力和精子密度显着高于长白公猪(P<0.05)。(2)大约克夏公猪和长白公猪在7月和8月采精时,采精量、精子活力和精子密度显着低于其他月份(P<0.05),畸形率显着高于其他月份(P<0.05)。(3)大约克夏公猪采精间隔为6-10 d时精液品质较高;长白公猪采精间隔为7-10 d时精液品质较高。综上所述,第4胎次母猪繁殖性能较高,第8胎次较低;母猪在春季配种时繁殖性能较高,秋季较低;母猪在夏季分娩时繁殖性能较高,冬季较低;乏情、子宫内膜炎和肢蹄病是影响繁殖性能淘汰的主要因素;大约克夏公猪精液品质高于长白公猪;夏季(6月、7月和8月)采精,精液品质较差;大约克夏和长白公猪采精频率不低于1次/6 d和1次/7 d为佳。
刘天真[3](2021)在《山东泰安五个规模化猪场影响母猪繁殖率的因素调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虽是一个养猪生产和消费大国,但与欧美一些养猪发达国家的生产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以衡量猪场效益和母猪繁殖成绩的重要指标PSY(能繁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数)为例,据农业部畜牧业司的资料显示2015年我国能繁母猪PSY值为17头。而丹麦全国平均PSY达到了30头以上,排在前面的农场已经达到了36头。因此,中国母猪繁殖潜力亟待挖掘和提高,且发展空间极大。因此,在现代畜牧业日益发达的今天,提高母猪繁殖率对畜牧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山东某5个猪场种猪2020年的生产记录,通过对每头母猪胎平均产仔总数、胎平均产活仔数、胎平均产健仔猪、平均出生窝重统计分析评价母猪群的繁殖性能;通过分析种猪胎次、分娩季节、种猪品种和检测经产母猪CSFV、PRRSV、PRV抗体水平,以研究猪场母猪群的繁殖性能及其影响因素,为猪场采取相应措施提高种猪群繁殖性能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猪场母猪繁殖性能:2020年五个猪场总产仔数和健仔率分别为17032头和89.23%、49080头和88.95%、35484头和89.76%、37243头和87.95%、36182头和81.65%。是具有代表意义的规模化猪场。2.不同胎次对母猪产仔性能造成的差异:各猪场胎平均总产仔数、胎平均产健仔数、平均出生窝重,4-6胎最高,与1-3胎,7-16胎差异极显着(P<0.01);13-15胎最低,极显着低于1-12胎(P<0.01);1-3胎与7-9胎差异不显着(P>0.05),极显着高于10-16胎(P<0.01)。3.分娩季节对母猪产仔性能造成的差异:各猪场胎平均总产仔数各季节间差异不显着(P>0.05);胎平均产健仔数、平均出生窝重春季最高,与秋季差异不显着(P>0.05),与夏季、冬季差异显着(P<0.05)。4.品种对母猪产仔性能造成的差异:在种公猪上,胎平均产仔总数、胎平均产健仔数、胎平均产活仔数均是杜洛克配种的母猪最高,与长白猪、二元猪差异极显着(P<0.01),与大白猪差异显着(P<0.05)。在种母猪上,胎平均产仔总数长白猪最高,与三元猪差异极显着(P<0.01),胎平均产健仔数大白猪最高,与二元猪、三元猪差异极显着(P<0.01),胎平均产死仔数大白猪最低,与长白猪、二元猪、三元猪差异显着(P<0.05)胎平均断奶头数大白猪最高,与长白猪、二元猪、三元猪差异极显着(P<0.01)。5.繁殖障碍性疾病抗体水平检测情况:五个猪场PRV g E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0%、14.29%、32.14%、25%、39.28%,证明五个猪场均有外界野毒的感染。猪场A PRRSV抗体阳性率仅为30%,证明该猪场潜在PRRSV感染风险。综合五个猪场数据分析,母猪胎次、分娩季节、种猪品种、繁殖障碍性疾病等复合性因素对母猪产仔性能有不同的影响。胎次上3-6胎繁殖效能最佳,第1胎次母猪繁殖效能较低,6胎以后繁殖效能逐渐减低,即使胎平均产仔总数偶有增加,但是胎平均产活仔数仍在逐渐减低;分娩季节在春季、秋季繁殖效能最佳,分娩季节在夏季、冬季繁殖效能较差;杜洛克配种的母猪繁殖效能最佳;大白猪作为种母猪繁殖效能最佳;在繁殖障碍性疾病抗体检测结果上各猪场存在PRV野毒感染,应及时进行猪场净化、紧急预防接种。
褚洪旭[4](2021)在《黄腐酸对母猪繁殖性能及生理生化指标影响的研究》文中提出黄腐酸是从风化煤和褐煤中提取出来的一种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呈黑色,无特殊气味,具有促进动植物生长,提高机体免疫力等作用,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医疗、畜牧业等多种领域。为了研究饲喂不同剂量黄腐酸对母猪繁殖性能、抗氧化性能、血清生化指标、粪便微生物等的影响,并为黄腐酸的添加对提升母猪繁殖性能和生理生化指标提供一定的客观科学依据,本研究选择繁殖正常的现处于空怀期的三元经产母猪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每组重复30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05%、0.10%和0.15%黄腐酸的试验饲粮直至下一发情周期。研究结果如下:1.血清生化指标的比较:总蛋白(TP)指标上试验一组含量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并不显着(P>0.05),但试验一组比试验三组提高了10.35%,差异显着(P﹤0.05);白蛋白(ALB)含量各个试验组均比对照组有所提高,其中试验二组比对照组提高了15.09%,差异显着(P﹤0.05);葡萄糖(GUL)含量试验组均比对照组有所提升,其中试验一组、试验二组比对照组含量分别提高了77.91%和55.43%,差异显着(P﹤0.05);甘油三酯(TG)含量试验二组比对照组降低了54.29%,差异显着(P﹤0.05);血磷(IP)含量试验一组、试验二组、试验三组分别比对照组降低了25.78%、22.98%、17.08%,差异显着(P﹤0.05)。2.繁殖性能的比较:弱仔数、死胎数、木乃伊胎数、断奶窝重、带猪头数、21天泌乳力等指标各组间无显着差异(P>0.05)。总产仔数试验二组与对照组相比提高了11.29%,差异显着(P﹤0.05),试验二组与试验三组相比提高了12.08%,差异显着(P﹤0.05);活产仔数试验二组与对照组相比提高了13.12%,差异显着(P﹤0.05),试验二组比试验三组相比提高了8.46%,差异显着(P﹤0.05);健仔数试验二组与对照组、试验一组、试验三组相比分别提高了11.64%、9.67%、10.70%,差异显着(P﹤0.05)、断奶重试验三组与对照组、试验一组、试验二组相比分别提高了6.54%、9.20%、9.06%,差异显着(P﹤0.05)。3.初乳指标的比较:乳脂率、乳蛋白、乳蛋白、非脂乳固体等指标各组间无显着差异(P>0.05);初乳IgG试验二组与对照组和试验一组分别提高了51.74%和27.00%,差异显着(P﹤0.05)。4.抗氧化性能的比较: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丙二醛(MDA)各组间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试验组各组均比对照组有提升,但试验二组比对照组提高了5.70%,差异显着(P﹤0.05)。5.血清抗体的比较:免疫球蛋白G(IgG)试验一组,试验二组和试验三组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41.42%、60.13%和35.64%,差异显着(P﹤0.05);免疫球蛋白M(Ig M)试验一组,试验二组和试验三组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28.88%、47.76%、22.50%,差异显着(P﹤0.05);免疫球蛋白A(Ig A)试验二组和试验三组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57.65%和24.69%,差异显着(P﹤0.05)。6.生殖激素的比较:雌二醇(E2)、促卵泡生成素(FSH)各组间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孕酮(P)含量上试验一组比对照组提高了110.26%,差异性显着(P﹤0.05),促黄体生成素(LH)含量上试验一组、试验二组和试验三组分别比对照组降低了29.05%、38.17%和50.21%,差异性显着(P﹤0.05)。7.粪便微生物的比较:沙门氏菌数量上看各组之间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试验二组比对照组略有降低0.34%;大肠杆菌各试验组均比对照组数量减少,分别降低了32.21%、27.28%、27.38%,其中试验一组减少最多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黄腐酸能够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且适宜添加剂量为0.10%。
陈海龙[5](2020)在《美系猪群繁殖和生长性状影响因素分析及遗传参数估计》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根据某国家级核心育种场美系猪核心群2014-2018年的繁殖和生长性能测定记录,利用SAS软件分析了不同品种、胎次、分娩季节对美系猪繁殖性状的影响,不同品种和性别美系猪生长性状的差异;使用GBS软件BLUP分析功能对相关性状的表型值、估计育种值和综合指数进行计算,得出该场的遗传选育进展;同时利用WOMBAT软件估计了相关繁殖和生长性状的的遗传力、遗传相关等参数,以期为该场制定新的育种方案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品种美系猪繁殖性状比较:品种因素能够显着(P<0.05)影响美系猪的繁殖性能,长白猪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健仔数、初生窝重等性状均显着(P<0.05)高于大白和杜洛克猪,大白猪显着高于杜洛克猪;杜洛克猪仔猪初生个体重比长白和大白猪大,差异显着(P<0.05)。2、不同胎次美系猪繁殖性状比较:胎次对美系猪繁殖性能的影响显着(P<0.05)。三个品种1胎母猪产仔数和仔猪初生重低,与2、3、4、5、6胎之间差异显着(P<0.05);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从1胎到4-5胎逐渐上升,之后逐渐下降;长白和大白猪6胎总产仔数最高、杜洛克猪5胎总产仔高,但5胎和6胎的死胎数和弱仔数多。3、不同分娩季节美系猪繁殖性状比较:各品种母猪冬季分娩时,产仔性状表现最好,与春、夏、秋季之间差异显着(P<0.05);夏季产仔数低,且死胎数和弱仔数多;长白母猪春季产仔数最低。4、品种和性别对美系猪生长性状的影响:杜洛克猪100kg体重日龄和背膘厚度显着(P<0.05)低于长白猪和大白猪,长白猪和大白猪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长白和杜洛克公、母猪之间100kg体重日龄差异不显着(P>0.05),大白公母猪差异显着(P<0.05);长白、大白、杜洛克母猪的100kg体重背膘厚度显着(P<0.05)高于公猪。5、遗传选育进展:总体上看,该美系猪种猪场2014-2018年长白、大白和杜洛克猪的产仔数分别提高了1.03头、1.67头和0.74头,但100kg体重日龄和背膘厚度表型值均出现不同程度上升的现象,说明后备猪的生长速度在逐渐下降。6、繁殖性状的遗传力与遗传相关:大白猪繁殖性状遗传力估计值的范围为0.088-0.196,长白猪的范围为0.111-0.190,杜洛克猪的范围为0.094-0.242。总产仔数与产活仔数、健仔数,产活仔数与健仔数,健仔数与初生窝重的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比较高,且成正相关;初生窝重、初生个体重与总产仔数、产活仔数成负相关。7、生长性状的遗传力与遗传相关:长白、大白、杜洛克100kg体重日龄遗传力分别为0.351、0.326和0.331,100kg体重背膘厚度遗传力估计值为0.426、0.403和0.445。各品种100kg体重日龄与100kg背膘厚度遗传相关与表型相关均为正相关。
刘彬,陈映,李强,曾仰双,谭娅,张顺华,朱砺[6](2019)在《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几种因素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研究不同品种、杂交方式、分娩胎次和分娩季节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方法]根据四川某猪场2015-2017的繁殖相关数据进行差异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不同品种间的繁殖性能差异显着,大约克和长白的总产仔数(TNB),出生窝重(BW),仔猪断奶窝重均显着高于杜洛克(P<0.05);杜洛克×长大/大长二元杂交组合总产仔数、产活仔数、断奶窝重均显着高于大约克×大约克(P<0.05),三元杂交猪的断奶仔猪数和断奶窝重均显着高于纯种(约克×约克或长白×长白)和二元杂交组合(长白×大约克或大约克×长白)(P<0.05),而这4种交配方式之间的断奶仔猪数和断奶窝重差异不显着(P>0.05);另外不同胎次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出生窝重差异显着(P<0.05),第1胎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显着低于第7胎(P<0.05);不同分娩季节的断奶窝重差异显着(P<0.05),长白和杜洛克的断奶均重差异显着(P<0.05)。而断奶头数在不同季节差异不显着(P>0.05)。[结论]品种,杂交组合、分娩胎次和分娩季节均会影响母猪的繁殖性能。
楚丹,陈斌,冉茂良[7](2019)在《胎次和配种月份对长白二元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文中指出胎次和配种月份等非遗传因素对母猪繁殖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于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对湖南某猪场共计3 636头长白二元母猪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畸形数、木乃伊数、死胎数、弱仔数、死仔数和初生窝重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胎次和配种月份对长白二元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胎次和配种月份对长白二元母猪繁殖性能有显着影响;从第1胎至第3胎母猪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窝重呈逐渐递增趋势,其中,第3胎次最高,3~5胎次繁殖性能趋于稳定;第1胎的死胎数、畸形数、弱仔数最高;第5胎的木乃伊数最高,但畸形数最低。长白二元母猪在每年2—4月的配种繁殖性能最佳,总产仔数、产活仔数显着高于5—7月。结果表明,长白母猪第2~5胎次繁殖性能较好,且适宜配种月份为2—4月。
陈映[8](2018)在《四川某美系猪场母猪繁殖性能影响因素及繁殖性疾病控制措施研究》文中认为为获得本猪场母猪繁殖相关数据的信息,收集并整理了猪场2015年到2017年母猪分娩记录数据、生产管理数据、性能测定数据。运用EXCEL表格进行数据整理,用SPSS22.0对所整理的数据进行F检验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主要结果如下:1.不同品种美系母猪的繁殖性能存在差异。其中总产仔数(TNB)、木乃伊胎(MF)、死胎(FD)、产活仔数(NBA)、出生窝重(PLW)和出生重(BW)在品种间差异显着(P<0.05)。杜洛克猪的总产仔数(9.96头)、产活仔数(8.58头)、出生窝重(12.99kg)均显着低于约克猪和长白猪(P<0.05)。2.不同胎次美系猪在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出生窝重、出生均重上产生差异显着(P<0.05)。三个品种的总产仔数与胎次间存在着显着的相关性:约克猪相关系数为(r=0.287,P<0.01),长白猪相关系数为(r=0.352,P<0.01),杜洛克猪相关系数为(r=0.235,P<0.05),三个品种的活产仔数与胎次也存在着显着的相关性:约克猪相关系数为(r=0.256,P<0.01),长白猪相关系数为(r=0.305,P<0.01),杜洛克猪相关系数为(r=0.232,P<0.05)。3.不同配种组合能使母猪的繁殖性能产生差异。Y♂×Y♀、L♂×L♀的总产仔数显着低于D♂×LY♀/D♂×YL♀(P<0.05),而Y♂×Y♀、L♂×L♀和L♂×Y♀的产活仔数显着低于D♂×LY♀/D♂×YL♀(P<0.05),不同组合与总产仔数(r=0.158,P<0.01)和产活仔(r=0.157,P<0.01)呈现显着的相关性。不同的组合在产弱仔数、出生窝重和出生均重间也有明显的差异。4.在比较不同分娩季节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时发现,约克猪在夏季产死胎数显着高于春季和冬季(P<0.05),长白猪在秋季产死胎数也显着高于春季(P<0.05),夏秋季节母猪所产死胎数有高于春冬季节的趋势。长白猪的断奶仔猪数在春季与夏季、冬季存在显着差异(P<0.05)。5.对于不同输精方式比较发现,采用深部输精可显着提高受孕率,总产仔数(12.71±2.84)、活仔数(11.54±3.02)、健仔数(11.17±2.73)、初生重(1.65±0.29)等繁殖性状均显着高于常规输精(P<0.05)。6.选育能够显着的影响美系种猪的总产仔数EBV、核心群体父系指数(SLI)和母系指数(DLI)。通过NETPIG计算对年遗传进展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约克和长白猪父系指数和母系指数都在逐年升高。总产仔数EBV年遗传进展有缓慢增加,说明繁殖性状的确为一种低遗传力性状。背膘EBV与日龄EBV的绝对值呈现先增大再减小的规律。7.对于猪场繁殖障碍性疾病的控制和净化,本实验通过检测猪群血液、死胎和精液中猪呼吸与繁殖系统综合征(PRRS),伪狂犬(PR)和猪瘟(CSF)的抗体或病原水平来比较免疫前后或免疫方案调整前后的效果,结果发现对免疫方案进行更改后保育猪群的PRRSV,CSFV和PRV抗体水平显着提高;通过运用免疫保健能有效的降低公猪精液带毒和母猪因繁殖性疾病引起产死胎情况。
周豪[9](2018)在《江苏某种猪场母猪繁殖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文中认为母猪的繁殖性能不仅反映养殖场综合饲养管理水平,也直接影响养殖场的经济效益。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外在因素主要包括饲养管理和环境因素两个方面。母猪本身的胎次及每个胎次的繁殖成绩,直接决定其使用的寿命。据文献报道,环境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占所有影响因素的20%。但是,在我国养猪生产中胎次、分娩季节,以及妊娠期和哺乳期高温环境对影响原种法系大白母猪繁殖性能调查与分析少。此外后备母猪的选择是母猪生产过程的第一步。目前养殖场选择后备母猪的条件主要是体重、日龄、背膘、外形和无繁殖障碍性疫病等,缺乏辅助后备母猪选择的参考生理生化指标。人类生育障碍性疾病多囊卵巢囊肿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的研究发现,患者临床常表现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HHCY)、高雄激素血症(Hyperandrogenism,主要是睾酮,Testosterone,T)和糖脂代谢混乱。后备母猪血液中这些生理生化指标是否与后续繁殖性能相关尚未见到报道。因此,本研究根据江苏梅林畜牧有限公司某母猪种猪场提供的2014~2017年母猪繁殖数据,分析评价该场法系大白母猪的窝均总产仔数、窝均活仔数、窝均断奶仔猪数、每头母猪年产仔窝数(Litters/Female·Year,LFY)、每头母猪年均产断奶仔猪数(Piglets weaned/sow/year,PSY)等;分析胎次、分娩季节及高温环境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为改善母猪繁殖性能提供建议;比较淘汰后备母猪与正常配种分娩的后备母猪血液生化指标(葡萄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T和HCY)的差异,分析后备母猪血液生化指标与其后续繁殖性能的相关性,为筛选辅助后备母猪选择的生理生化指标提供参考。1母猪场整体繁殖性能情况该种猪场提供2014~2017年核心母猪群的繁殖记录,主要包括配种时间、配种次数、总产仔数、活仔数、死仔数、仔猪出生窝重、仔猪断奶数等。通过统计得出该场母猪整体繁殖性能情况。后备母猪月均存栏数为655±176头、月均能繁母猪存栏数为135±59.0头,窝均总产仔数为12.5±0.5头,窝均活仔数为11.5±0.5,窝均断奶数为10.0±1.0头,PSY为23.5±2.2头,LFY为2.2±0.01头,母猪妊娠期为114.8±0.4天,哺乳期为22.8士1.5天,非生产天数为56.3±10.4天。2 胎次、季节和妊娠期、哺乳期高温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为比较胎次、分娩季节和妊娠期、哺乳期高温对该场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我们整理了 2014~2017年407头母猪共1275窝次的繁殖数据。结果表明,该场母猪1~4胎次的繁殖性能逐渐提高,第4胎次母猪总体的繁殖性能最佳,第1胎次母猪总体繁殖性能最差,第4胎次总产仔数比第1胎次高1.78头、活仔数高1.63头、仔猪出生窝重高2.33 kg。母猪从第5胎次繁殖性能开始下降并逐步被淘汰。比较不同分娩季节的母猪繁殖性能,发现,冬、春季分娩的母猪总体繁殖性能最佳,母猪夏季分娩总体繁殖性能最差。母猪冬季分娩死仔数低于夏季分娩0.4头、仔猪断奶窝重则高5.48 kg;分娩季节对活仔数、仔猪出生窝重和仔猪断奶数无显着影响(P<0.05)。为分析妊娠期、哺乳期高温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我们将母猪妊娠期、哺乳期经历8月份高温期的母猪分别与完全不经历高温阶段的母猪比较。结果表明,母猪妊娠期经过高温阶段显着影响其活仔数和仔猪出生窝重(P<0.05);母猪哺乳期在高温阶段并没有影响仔猪断奶数和仔猪断奶窝重(P>0.05)。3 后备母猪血清生化指标与繁殖性能相关性分析为了研究后备母猪血液生化指标与其繁殖性能的相关性,我们采集170头暂时留作后备用的母猪(日龄183~189天,体重95-100 kg)。将凝固后的血液于4℃,3500 r/min离心15 min,取上清检测葡萄糖(Glucose,GLU)、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睾酮、同型半胱氨酸;跟踪记录该批次后备母猪的繁殖性能数据,其中在配种前后该批次后备母猪淘汰84头,正常配种分娩86头。首先比较分析淘汰后备母猪与正常分娩母猪血清GLU、TC、TG、T和HCY的差异;其次分析这些血液生化指标与母猪后续繁殖性能的相关性;最后根据后备母猪繁殖性能总产仔数、活仔数、仔猪出生窝重及血液生化指标分为高、低两个极端组进一步分析后备母猪繁殖性能与血液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淘汰组与正常配种分娩组之间、后备母猪繁殖性能指标高低极端之间血清生化指标GLU、TC、TG、T、HCY浓度均无差异(P>0.05).GLU、TC、TG、T浓度与后备母猪后续繁殖性能指标之间均无相关性;血清HCY与后备母猪后续繁殖性能之间也不存在显着相关性,而在HCY浓度高、低极端组之间活仔数和仔猪生生窝重差异显着(P<0.05)。后备母猪血清HCY浓度高的极端组其后续繁殖性能较好,提示人类PCOS的血液生物标识物并不适用后备母猪的辅助选择。HCY浓度与母猪繁殖性能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王燕丽,李君荣,李雷斌,任丽[10](2017)在《评价母猪生产性能的关键指标——断奶力》文中指出断奶力是评价母猪生产性能和利用价值的综合性指标,它由胎断奶仔猪数、仔猪断奶头重和母猪终身分娩总胎数这三个因素组成。生产上可以通过增加窝产健仔数、减少哺乳期仔猪死亡、提高哺乳仔猪日增重、减少母猪非生产天数、增加母猪淘汰前的总胎数等途径来提高母猪断奶力。
二、提高母猪产仔胎数的措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提高母猪产仔胎数的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2)辽宁省某猪场影响母猪繁殖性能和公猪精液品质的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前言 |
1.1 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因素 |
1.1.1 胎次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
1.1.2 配种季节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
1.1.3 分娩季节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
1.1.4 疾病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
1.1.5 其他因素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
1.2 影响公猪精液品质的因素 |
1.2.1 品种对公猪精液品质的影响 |
1.2.2 采精月份对公猪精液品质的影响 |
1.2.3 采精频率对公猪精液品质的影响 |
1.2.4 其他因素对公猪精液品质的影响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 |
2.1.1 试验动物 |
2.1.2 猪场基本情况 |
2.1.3 数据来源 |
2.1.4 试验仪器和试剂 |
2.2 方法 |
2.2.1 母猪生产流程 |
2.2.2 精液采集 |
2.2.3 数据收集 |
2.2.4 公猪精液品质检测 |
2.3 统计分析方法 |
3 结果 |
3.1 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因素 |
3.1.1 胎次 |
3.1.2 配种季节 |
3.1.3 分娩季节 |
3.1.4 母猪淘汰 |
3.2 影响公猪精液品质的因素 |
3.2.1 品种 |
3.2.2 采精月份 |
3.2.3 采精频率 |
4 讨论 |
4.1 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因素 |
4.1.1 胎次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
4.1.2 配种季节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
4.1.3 分娩季节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
4.1.4 母猪淘汰的主要原因 |
4.2 影响公猪精液品质的因素 |
4.2.1 品种对公猪精液品质的影响 |
4.2.2 采精月份对公猪精液品质的影响 |
4.2.3 采精频率对公猪精液品质的影响 |
5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3)山东泰安五个规模化猪场影响母猪繁殖率的因素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母猪繁殖性能的评价指标 |
1.1.1 母猪产仔数 |
1.1.2 仔猪初生重 |
1.1.3 仔猪均匀度 |
1.1.4 母猪泌乳力 |
1.1.5 断奶仔猪数 |
1.1.6 仔猪断乳重 |
1.2 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因素 |
1.2.1 种猪自身品种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
1.2.2 饲养管理水平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
1.2.3 哺乳仔猪的培养技术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
1.2.4 深部输精技术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
1.2.5 关于繁殖障碍性疾病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
2 材料与方法 |
2.1 猪场基本情况 |
2.2 配种与输精方式 |
2.3 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 |
2.4 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 |
2.5 品种 |
2.6 测定性状 |
2.7 繁殖性疾病抗体的检测 |
2.7.1 样本的采集 |
2.7.2 主要使用试剂 |
2.7.3 主要使用仪器 |
2.7.4 测定结果 |
2.8 数据统计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母猪繁殖指标 |
3.2 不同胎次对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
3.3 分娩季节对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
3.4 种公猪品种对产仔性能的影响 |
3.5 母猪猪品种对产仔性能的影响 |
3.6 繁殖障碍性病毒抗体检测结果 |
3.7 小结 |
4 讨论 |
4.1 关于胎次对母猪生产性能的讨论 |
4.2 关于分娩季节对母猪生产性能的讨论 |
4.3 关于种公猪品种对产仔性能的讨论 |
4.4 关于母猪品种对产仔性能的讨论 |
4.5 关于繁殖障碍性病毒抗体检测结果的讨论 |
4.6 关于提高母猪产仔率的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黄腐酸对母猪繁殖性能及生理生化指标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黄腐酸的研究进展综述 |
1.1.1 黄腐酸的生物学特性及作用机理 |
1.1.2 黄腐酸的研究进展 |
1.2 规模化猪场母猪繁殖性能现状 |
1.2.1 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因素 |
1.2.2 改良母猪繁殖性能及提高生产效率的措施 |
1.3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设计 |
2.1.1 试验动物与饲养管理 |
2.1.3 试验日粮 |
2.2 主要试验仪器和溶液试剂 |
2.2.1 主要试验仪器 |
2.2.2 主要溶液与试剂 |
2.3 测定指标和方法 |
2.3.1 母猪血清生化指标的测定 |
2.3.2 母猪繁殖性能的测定 |
2.3.3 母猪再繁殖性能的测定 |
2.3.4 母猪初乳成分及初乳抗体G蛋白的测定 |
2.3.5 母猪血清抗氧化性能的测定 |
2.3.6 母猪粪微生物数量的测定 |
2.3.7 母猪血清抗体的测定 |
2.3.8 母猪血清生殖激素的测定 |
2.4 统计分析和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饲喂黄腐酸对母猪血清生化指标的结果分析 |
3.2 饲喂黄腐酸对母猪繁殖性能的结果分析 |
3.3 饲喂黄腐酸对母猪再繁殖性能的结果分析 |
3.4 饲喂黄腐酸对母猪初乳成分及抗体G蛋白的结果分析 |
3.5 饲喂黄腐酸对母猪血清抗氧化性能的结果分析 |
3.6 饲喂黄腐酸对母猪粪微生物数量的结果分析 |
3.7 饲喂黄腐酸对母猪血清抗体的结果分析 |
3.8 饲喂黄腐酸对母猪血清生殖激素的结果分析 |
4 讨论 |
4.1 饲喂黄腐酸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
4.2 饲喂黄腐酸对母猪血清抗氧化性能影响 |
4.3 饲喂黄腐酸对母猪血清生化指标及血清抗体的影响 |
4.4 饲喂黄腐酸对母猪初乳成分的影响 |
4.5 饲喂黄腐酸对母猪粪便微生物的影响 |
4.6 饲喂黄腐酸对母猪生殖激素的影响 |
4.7 关于黄腐酸适宜饲喂添加量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美系猪群繁殖和生长性状影响因素分析及遗传参数估计(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中国养猪业与种猪育种工作现状与问题 |
1.2 美系猪种概括 |
1.3 影响猪生产性能的因素 |
1.3.1 影响猪繁殖性能的因素 |
1.3.2 影响猪生长性能的因素 |
1.4 评价繁殖和生长性能的性状 |
1.4.1 评价繁殖性能的性状 |
1.4.2 评价生长性能的性状 |
1.5 遗传评定与遗传参数估计 |
1.5.1 遗传参数的概念 |
1.5.2 遗传参数估计的方法 |
1.5.3 遗传参数估计常用的模型 |
1.5.4 遗传参数估计的软件 |
1.6 遗传评估的概念与方法 |
1.7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数据来源 |
2.2 数据处理 |
2.3 测定性状 |
2.3.1 繁殖性能测定性状 |
2.3.2 生长性能测定性状 |
2.4 遗传参数估计文件设置 |
2.5 统计模型 |
3 结果与分析 |
3.1 美系猪繁殖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
3.1.1 品种对美系猪繁性状的影响 |
3.1.2 胎次对母猪繁殖性状的影响 |
3.1.3 分娩季节对繁殖性状的影响 |
3.2 生长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
3.2.1 品种对生长性状的影响 |
3.2.2 性别对生长性状的影响 |
3.3 遗传选育进展分析 |
3.3.1 表型值和EBV变化趋势 |
3.3.2 综合指数变化趋势 |
3.4 繁殖性状和生长性状的遗传力和遗传相关 |
3.4.1 不同品种母猪繁殖性状的遗传力 |
3.4.2 繁殖性状的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 |
3.4.3 不同品种后备猪生长性状的遗传力 |
3.4.4 生长性状的表型相关与遗传相关 |
4 讨论 |
4.1 美系猪繁殖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
4.1.1 品种对繁殖性状的影响 |
4.1.2 胎次对繁殖性状的影响 |
4.1.3 分娩季节对繁殖性状的影响 |
4.2 美系猪生长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
4.2.1 品种对生长性状的影响 |
4.2.2 性别对生长性状的影响 |
4.3 遗传选育进展 |
4.4 遗传参数估计 |
4.4.1 繁殖性状的遗传力 |
4.4.2 繁殖性状的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 |
4.4.3 生长性状的遗传力 |
4.4.4 生长性状的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8)四川某美系猪场母猪繁殖性能影响因素及繁殖性疾病控制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文献综述 |
1.1 母猪的繁殖性能 |
1.2 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因素 |
1.2.1 品种 |
1.2.2 胎龄 |
1.2.3 交配组合 |
1.2.4 分娩季节 |
1.2.5 输精方法 |
1.2.6 选育技术 |
1.3 繁殖性疾病的控制及净化 |
1.3.1 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 |
1.3.2 繁殖性疾病的控制和净化 |
1.4 实验目的和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2 猪场生产管理 |
2.2.1 猪场基本情况 |
2.2.2 配种与输精方式 |
2.2.3 妊娠检测 |
2.2.4 母猪的饲养管理 |
2.2.5 仔猪的饲养管理 |
2.3 收集记录繁殖性状 |
2.4 性能测定 |
2.4.1 主要指标测定 |
2.4.2 测定器材 |
2.4.3 测定头数 |
2.4.4 综合指数计算 |
2.5 繁殖性疾病抗体和病原检测 |
2.5.1 抗体和病原检测目的 |
2.5.2 血清抗体水平ELISA检测 |
2.6 数据统计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繁殖性能的影响因素 |
3.1.1 品种结果分析 |
3.1.2 胎龄效应分析 |
3.1.3 交配组合结果分析 |
3.1.4 不同分娩季节分析 |
3.1.5 不同输精方法分析 |
3.1.6 选育技术分析 |
3.2 繁殖性疾病控制措施的研究 |
3.2.1 免疫保健对血液抗体水平的影响 |
3.2.2 免疫保健对猪场种猪血液中病原的控制 |
3.2.3 免疫保健对猪场母猪产死胎情况的控制 |
3.2.4 免疫保健对种公猪精液带毒情况的控制 |
4 讨论 |
4.1 品种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
4.2 胎龄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
4.3 交配组合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
4.4 分娩季节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
4.5 输精方法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
4.6 选育技术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
4.7 免疫保健对母猪繁殖性疾病的作用 |
4.8 其他因素对母猪繁性能的影响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表 |
作者简历 |
(9)江苏某种猪场母猪繁殖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 |
引言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母猪繁殖性能的评价 |
1 母猪繁殖周期概述 |
1.1 后备母猪与发情配种 |
1.2 母猪妊娠 |
1.3 母猪哺乳与断奶后发情 |
2 母猪繁殖性能指标 |
2.1 母猪年产断奶仔猪数 |
2.2 每头母猪年出栏肥猪头数 |
2.3 每头母猪年产仔窝数 |
3 母猪繁殖相关疾病 |
4 母猪繁殖相关标识物研究进展 |
第二章 影响母猪繁殖性能因素的研究进展 |
1 品种和品系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
2 环境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
2.1 热应激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
2.2 有害气体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
3 营养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
3.1 日粮能量营养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
3.2 日粮霉变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
3.3 植物提取物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
4 日常管理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
4.1 疾病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
4.2 配种方式及激素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
第二部分 研究内容 |
第三章 原种场母猪繁殖性能的调查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1.1 猪场基本情况 |
1.2 材料 |
1.3 数据统计及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母猪繁殖性能水平 |
2.2 胎次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
2.3 分娩季节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
2.4 分娩季节对不同胎次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
2.5 妊娠期、哺乳期高温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
3 讨论 |
3.1 母猪产仔性能的分析与讨论 |
3.2 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因素 |
第四章 后备母猪血液指标与其繁殖性能相关性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检测方法 |
1.3 数据统计及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血清生化指标与母猪繁殖性能 |
2.2 血清睾酮浓度与母猪繁殖性能 |
2.3 血清中HCY浓度与母猪繁殖性能 |
3 讨论 |
3.1 血清生化指标与母猪繁殖性能的关系 |
3.2 血清睾酮浓度与母猪繁殖性能的关系 |
3.3 血清HCY浓度与母猪繁殖性能的关系 |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提高母猪产仔胎数的措施(论文参考文献)
- [1]母猪妊娠期长短影响因素分析及其对产仔数的影响[J]. 陈宗见,陈远昆,刘杨,刘辰东,沈林园,张顺华,朱砺. 中国猪业, 2022
- [2]辽宁省某猪场影响母猪繁殖性能和公猪精液品质的因素分析[D]. 张可欣. 东北农业大学, 2021
- [3]山东泰安五个规模化猪场影响母猪繁殖率的因素调查[D]. 刘天真. 山东农业大学, 2021(01)
- [4]黄腐酸对母猪繁殖性能及生理生化指标影响的研究[D]. 褚洪旭. 山东农业大学, 2021(01)
- [5]美系猪群繁殖和生长性状影响因素分析及遗传参数估计[D]. 陈海龙. 山东农业大学, 2020(11)
- [6]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几种因素研究[J]. 刘彬,陈映,李强,曾仰双,谭娅,张顺华,朱砺. 西南农业学报, 2019(08)
- [7]胎次和配种月份对长白二元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J]. 楚丹,陈斌,冉茂良. 中国猪业, 2019(06)
- [8]四川某美系猪场母猪繁殖性能影响因素及繁殖性疾病控制措施研究[D]. 陈映. 四川农业大学, 2018(02)
- [9]江苏某种猪场母猪繁殖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D]. 周豪. 南京农业大学, 2018(07)
- [10]评价母猪生产性能的关键指标——断奶力[J]. 王燕丽,李君荣,李雷斌,任丽. 中国猪业, 2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