瓮福磷肥厂碘回收的探讨

瓮福磷肥厂碘回收的探讨

一、瓮福磷肥厂回收碘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周飞[1](2019)在《中低品位磷矿焙烧-消化-酸解过程及碘迁移分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磷矿是重要的矿产资源。中国磷矿资源储量居世界第二位,大部分磷矿属于中低品位[w(P2O5)<30%]钙镁质碳酸盐型胶磷矿,约1/3的磷矿伴生有氟、碘、稀土等元素。中低品位胶磷矿矿物颗粒细小、嵌布紧密,白云石、石英以及铁铝质等脉石矿物含量高,必须通过选矿方能满足湿法加工用磷矿的要求。通常,磷矿反浮选技术可满足大多数情况下湿法加工用磷矿的要求,但难以满足水溶肥、聚磷酸、聚磷酸铵、硝酸磷肥高塔造粒等生产工艺的要求。同时,磷矿浮选还存在磷回收率相对较低、资源利用不够充分、尾矿量大及难处置等问题。采用焙烧-消化的化学选矿方式对磷矿进行前处理,并回收利用尾渣,可获得高品质磷精矿,同时减少尾矿渣的排放。磷矿焙烧-消化过程能否有效去除磷矿中的钙镁杂质矿物并回收共伴生的碘,与杂质白云石受热分解、分解产物CaO和MgO的热水消化,以及磷矿共伴生碘的迁移分布行为密切相关。论文以贵州富藏的含碘沉积型磷块岩为原料,研究磷矿焙烧-消化过程对白云石热分解与消化、磷矿P2O5品位、MgO脱除率的影响,考察焙烧-消化-酸解过程磷矿共伴生碘的迁移分布行为,评价焙烧消化磷精矿硝酸酸解效果,为硝酸磷肥生产过程强化及磷矿共伴生碘资源化综合利用提供应用基础理论和技术支撑。(1)研究了焙烧-消化过程磷矿P2O5品位变化及伴生碘的三相迁移分布。结果表明:在焙烧温度990℃、焙烧时间52min、磷矿颗粒尺寸-160目、消化温度60℃、消化时间30min、液固比2的最优实验条件下,磷矿P2O5品位达到最高32.56%,伴生碘的气、液、固三相迁移分布率分别为:88.30%、1.77%、9.93%。(2)研究了酸解过程磷矿P2O5分解率变化及伴生碘的三相迁移分布。结果表明:在酸解温度60℃酸解时间50min硝酸浓度51.6%酸解比1.25的最优实验条件下,磷矿P2O5分解率达到最大值98.90%,碘的气、液、固三相迁移分布率分别为81.73%,9.69%,8.58%。(3)分析比较了硝酸分解焙烧消化磷精矿和浮选磷精矿的P2O5分解率和碘的三相迁移分布。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工艺条件下,焙烧消化磷精矿的P2O5分解率更高,碘更多的向气相中迁移。相比于浮选磷精矿,焙烧消化磷精矿酸解过程中酸解时间及酸解比相对更低。(4)用热分析法研究了中低品位磷矿中杂质白云石的热分解历程。结果表明:磷矿中白云石热分解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白云石CaMg(CO3)2中分解温度较低的MgCO3先开始分解,随着温度的升高,少部分CaCO3分解;第二阶段则是在MgCO3完全分解后CaCO3继续分解。白云石热分解第一和第二阶段的热分解机理分别遵循二维相界面反应(圆柱体对称,n=1/2)和三维扩散(球形对称,Jander方程)机理,2个阶段的热分解活化能E分别为111.9 kJ/mol和176.9 kJ/mol,动力学方程分别为:

杨萍[2](2018)在《冷冻法硝酸磷肥工艺中磷矿共伴生元素的迁移与分布》文中指出磷矿石是一种以氟磷灰石为主,伴生氟、碘、稀土等重要元素的不可再生资源。它主要用作磷酸和磷肥的生产原料。目前在硫酸分解磷矿生产磷酸工艺中,磷矿伴生资源的分布及提取技术的研究已有较为成熟的发展。然而,硝酸并不同于硫酸分解磷矿,它具有反应温度低,氧化性以及冷冻结晶除钙等工艺特点,而且硝酸分解磷矿生产磷肥工艺中对磷矿共伴生资源分布及提取技术研究较少。因此,本文针对硝酸磷肥工艺控制参数范围内,探讨磷矿共伴生元素氟、碘、稀土在硝酸磷肥生产工艺的各操作单元酸解、冷冻结晶、氨中和过程中的迁移行为及其分布,为硝酸磷肥生产过程中磷矿共伴生元素资源化综合利用提供技术支撑。首先,通过HSC6.0热力学软件对硝酸酸解磷矿的反应进行热力学计算分析,结果表明:磷矿中Ca5(PO4)3F与硝酸反应,主要以生成硝酸钙、磷酸和氟化氢的反应为主。稀土元素与硝酸反应,主要以REEH2PO42+或者REE3+的形式存在于溶液中。磷矿与硝酸反应生成的HF极易与磷矿中的SiO2反应,酸解液中氟主要以HF或SiF62-的形式存在。碘在酸解过程中被硝酸氧化成I2,酸解过程中碘的主要存在形式为碘单质。其次,研究了酸解过程中的工艺参数:酸解温度、硝酸浓度、酸解比、酸解时间对磷矿P2O5分解率及氟、碘、稀土迁移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酸解温度升高,磷矿中P2O5分解率、稀土浸出率、氟在液相中的分布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碘在气相中的分布率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随着硝酸浓度的增加,磷矿中P2O5分解率、稀土浸出率、氟在液相中的分布率逐渐减小,碘在气相中的分布率逐渐增加;随着酸解比的增加,磷矿中P2O5分解率逐渐增加后趋于平缓,稀土浸出率、氟在液相中的分布率逐渐增加,碘在气相中的分布率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随着酸解时间的增加,磷矿中P2O5分解率呈现先增加后趋于平缓的趋势,稀土浸出率、碘在气相中的分布率逐渐增加,氟在液相中的分布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当控制酸解工艺参数:酸解温度60℃,w(HNO3)55%,酸解比1.25:1,酸解时间120 min时,磷矿的分解率96.76%,稀土浸出率95.65%,碘在气相中分布率65.21%,氟在液相中的分布率92.89%。研究了冷冻结晶工艺参数结晶终点温度、结晶时间对酸解液除钙率及氟和稀土迁移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冷冻终点温度的降低和结晶时间的延长,除钙率增加,稀土和氟在液相中的分布率减少,控制冷冻结晶工艺参数:当冷冻终点温度-2℃,结晶时间120min时,除钙率81.49%,稀土在液相中分布率95.47%,氟在液相中的分布率60.13%。最后,本文研究了氨中和工艺参数pH值、中和温度及时间对稀土回收率的影响以及中和沉淀物的组成。结果表明:稀土回收率随着pH、中和时间、中和温度升高而增加。当控制氨中和工艺参数:pH=1.7,中和时间180min,中和温度60℃时,结晶母液中稀土回收率可达到87.81%。而氨中和的沉淀物主要由NH4H2PO4和Ca2(NH4)H7(PO4)4·2H2O以及Ca(H2PO4)2组成,REEs则会以REEPO4·nH2O或者与磷酸钙共沉淀为REEnCam(PO4)(3n+2m)/3的形式存在。

宋锡高[3](2016)在《基于磷矿回收碘精制的新技术及其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碘及碘化物是重要的基础工业原料。碘又是稀缺资源,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国家能够生产。磷化工企业在磷矿加工过程中可以回收磷矿伴生碘,回收技术日趋成熟。然而,一般情况下回收得到的是粗碘,其碘质量分数通常≤95%。为了提高碘的使用价值,满足碘下游产品生产需求,需要将粗碘进行精制,使碘的质量分数≥99.5%。简要介绍了磷矿伴生碘在磷矿加工过程中的回收方法,论述了升华法精制碘的工艺技术、操作方法,分析了精碘生产中常见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措施。通过工业化应用,精碘指标完全可以达到w(碘)≥99.5%。

宋锡高,宋子瞻[4](2016)在《碘精制过程中尾气的处理方法与创新技术》文中研究表明碘资源的开发和应用研究一直备受关注。各种加工方法得到的粗碘都要制成精碘以满足生产碘制品的需要。升华法精制碘的工艺中在凝华器内尚未完全结晶的碘蒸汽必须予以回收,既避免浪费,也避免给生产环境带来污染。介绍了升华法精制碘的工艺,探讨了精制过程中含碘尾气回收处理的工艺流程和操作技术。

任海利[5](2017)在《贵州瓮安—福泉地区晚震旦世成磷期沉积环境与磷块岩中碘富集机理》文中研究说明扬子地台晚震旦世陡山沱期,是我国第一次大规模的成磷高峰期,沉积磷块岩广泛分布于华南地区的鄂、黔、湘、赣、浙、川等省份。国内外同期的磷块岩多上覆于冰碛岩层之上,冰期后磷块岩沉积是这一时期的普遍特征,这与雪球地球事件结束后的古海洋和古生态环境变化、重构有关。陡山沱期海侵之初,沉积基底凹凸不平,水下高地或古隆起边缘常成为磷块岩的富集区,岩相古地理的研究表明,次级凹陷以及隆起的陆缘浅海是有利的成磷场所。自瓮福磷矿发现以来,前人对瓮安-福泉地区晚震旦世元素地球化学、沉积特征和瓮安生物群等方面取的了较多的成果,而对研究区的沉积环境的研究,以及对沉积古地理格架的恢复、生物聚磷成矿机理、碘的富集分布规律等方面的研究甚少。自古生代以来,贵州地壳曾遭受过多次强烈变形,严重地妨碍了对晚震旦陡山沱期a矿层(下矿层)、b矿层(上矿层)两个聚磷期的总体认识,所以恢复、重塑成磷期的沉积古环境、古地理格局,探讨成磷期的生物成矿作用、碘的分布规律与沉积古环境的内在联系,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本文受贵州省国土资源厅公益性、基础性地质勘探基金项目《黔中地区寒武系底部成磷规律、控制因素及远景区预测》(2012294)和贵州大学学科建设基金《贵州沉积矿床成因研究》资助,在整理、分析、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瓮安-福泉地区晚震旦世成磷期含磷岩系进行大量的野外调查,含磷岩系地质剖面测制,大量的区域钻孔资料分析,岩矿鉴定和地球化学测试及分析,开展晚震旦世成磷期岩相古地理特征、成磷环境及控矿因素、物质来源、成矿模式等系统研究,探讨聚磷古地理格架、碘富集机理及控制因素,取得以下成果:(1)通过对研究区多条剖面的对比分析,研究区含磷岩系可划分为两期(沉积旋回),第一个沉积旋回为南沱期滨岸陆源碎屑的砂砾—泥质沉积,逐渐过渡到陡山沱早期磷质碳酸盐沉积(a矿层);第二个沉积旋回为陡山沱晚期从侵蚀间面之上的滞留沉积到主要工业磷矿层(b矿层)的沉积,直到磷质贫化及大量白云岩沉淀为止。两个旋回都反映出水体由浅至深又至浅,能量由低至高又至低的沉积过程。沉积环境由低能、浑浊的闭塞还原环境,向清水开阔的高能环境过渡,构成了一个在海侵背景下沉积区内水体向上变浅的进积型海岸沉积序列。(2)通过岩矿鉴定、电子显微镜分析,研究区磷块岩主要矿物碳氟磷灰石由非晶质胶磷矿、隐晶质磷灰石、微晶质磷灰石和针柱状磷灰石组成,其中非晶质胶磷矿占主体。沉积特征、有机碳、Mo、V、Ni、Cu元素及稀土元素分析表明,成磷早期a矿层形成缺氧的还原环境,b矿层沉积于相对氧化的环境,沉积环境是形成不同类型磷块岩的主要控制因素。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磷块岩具有热水沉积特征是因为洋流上升带来的硅质、磷质快速沉积,U、Th、As和Sb等元素保持了深水体地球化学特征所致。(3)根据区域地质资料、钻孔资料、含磷岩系沉积特征和沉积环境,编制了震旦世南沱期、早陡山沱期、晚陡山期沉积古地理图,并细分出不同沉积相带。根据古地理格架与磷块岩分布关系,首次系统提出多岛海湾古地理格架是形成瓮福大型磷块岩矿床的主要控制因素,海湾的形态、大小控制磷块岩的分布和规模。(4)成矿空间分布受含磷岩系、古构造条件和古地理格局控制。研究区完整沉积序列主要分布于黔中浅海台地边缘;非完整沉积序列,分布于台地内部及靠近古陆边缘;含磷岩系的厚度大小及不同沉积序列,直接制约着磷块岩矿床的空间分布。从南沱期的群岛及海湾格局,演化为陡山沱期的大型多湾海岸,西部为古隆起区,东部为古凹陷区的古地形特征,控制含磷岩系呈南北向展布,东西向变化的总体轮廓。受次级古隆起(新桥半岛)的分割,形成北部海湾浅滩和南部广阔海滩的成磷环境,控制着瓮福磷矿的形成及空间展布。成磷期岩相古地理研究表明,陡山沱晚期宽缓的海滩、较强水动力条件有利于磷质簸选净化,滨岸多湾及半岛的障壁作用,藻类生物繁盛,有利于磷质聚集,因此,磷矿主要形成于海湾及海滩环境的磷质碳酸盐岩优势岩相中。(5)通过对瓮福磷矿成矿空间、成矿时代、成矿系列的综合分析,提出瓮福磷矿成矿机理及成矿模式。认为东部的华夏洋板块不断向扬子板块俯冲下,多期海底火山喷发的磷质在深海底部大量聚集,长期积累和储备的高容磷海水在上升洋流的驱动下,由北东向南西侵进,漫上整个碳酸盐台地,在潮下及潮间海湾环境中,磷质经过化学析出、沉淀,并经藻类生物的浓缩、吸取、转移聚沉于海底,完成磷质的初次富集。晚陡山沱期,在浅水环境中以波浪作用为主的机械簸选等沉积改造作用下,促成磷质颗粒化及物理机械富集,最后在瓮照坝、大湾-铅厂、团坡、英坪海湾环境,形成早晚两期大型磷块岩矿床。(6)通过岩性、岩(矿)石结构、显微组分、有机碳含量、常量元素含量、藻类碎屑含量等与碘含量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认为磷块岩中碘的富集与褐藻生物作用有关,并发现英坪褐藻滩是碘富集相带,富碘相带是瓮福磷矿富碘磷块岩分布区域。在浅水环境下,富磷海水为褐藻类生物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褐藻类生物大量繁殖并吸附大量的磷质和碘元素,完成生物初步富碘,当富碘褐藻生物大量死亡后,潮汐作用过下藻类生物被打碎,褐藻碎片向下沉积的过程被磷酸盐化,并逐渐聚集、成岩成矿。磷质不直接参与碘的富集过程,但磷酸盐化过程中将富碘褐藻碎片固定、保存在磷块岩之中,形成含藻粘结富碘磷块岩。同时,编制了研究区碘元素含量等值线图。

宋锡高,宋子瞻[6](2014)在《磷矿伴生碘的回收及其精制加工》文中提出介绍了磷矿中碘的形成机理、含量、赋存状态及磷矿伴生碘的回收应用技术和主要方法。着重介绍了湿法磷酸中碘的回收技术及粗碘精制加工的工业应用。

邹兰,姚芝茂,江梅[7](2014)在《磷肥生产过程中伴生元素的回收与污染控制》文中研究说明磷矿资源是不可再生的战略性矿产资源,除含有磷、钙等主要元素之外,还有丰富的伴生资源。本文结合磷矿石在磷肥生产中的加工过程,重点分析了伴生元素氟、碘以及稀土元素的回收和利用,对于资源综合利用、保护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具有指导意义。

宋锡高[8](2014)在《中国碘素产业发展现状》文中研究说明碘及碘化物是重要的基础工业原料,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化学工业、日用化工及医药卫生领域。世界范围内碘的产量少,价格昂贵,产量集中在少数几个国家。介绍了碘的几种提取方法。分析了中国碘素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目前中国碘素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中国碘素产业今后的发展方向以及应采取的措施。

宋锡高[9](2013)在《磷矿中回收碘的精制技术创新》文中研究说明采用升华法对磷矿中回收的伴生碘进行精制。着重介绍了升华法制精碘的工艺技术,分析了工业化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改进后生产出来的产品全部合格,精碘产率84.03%,碘回收率平均为98.62%。

雷学联[10](2013)在《磷矿中碘的赋存状态及回收方法初探》文中研究指明磷矿中普遍含有碘,对磷矿中碘含量情况及含碘磷矿中碘的赋存状态进行介绍,并详细阐述了含碘磷矿采用热法和湿法工艺的各种提碘方法。

二、瓮福磷肥厂回收碘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瓮福磷肥厂回收碘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中低品位磷矿焙烧-消化-酸解过程及碘迁移分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磷矿中的伴生碘
        1.2.1 碘的性质
        1.2.2 碘的用途
        1.2.3 磷矿中碘的赋存状态
    1.3 中低品位磷矿选矿工艺
        1.3.1 破碎筛选法
        1.3.2 脱泥擦洗法
        1.3.3 静电分离法
        1.3.4 磁选法
        1.3.5 化学溶解法
        1.3.6 浮选
        1.3.7 焙烧-消化法
    1.4 磷矿中提取回收碘的方法
    1.5 论文研究思路及内容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原料及方法
    2.1 实验原料
    2.2 实验试剂及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实验过程
        2.3.2 实验工艺过程中的计算
        2.3.3 样品分析
第三章 磷矿焙烧-消化过程中P_2O_5 品位变化及碘的迁移分布
    3.1 引言
    3.2 焙烧工艺条件对白云石热分解及磷矿P_2O_5 品位的影响
        3.2.1 焙烧温度
        3.2.2 焙烧时间
        3.2.3 磷矿颗粒尺寸
    3.3 消化条件对MgO脱除率及磷矿P_2O_5 品位的影响
        3.3.1 消化温度
        3.3.2 消化时间
        3.3.3 液固比
    3.4 焙烧工艺条件对伴生碘迁移分布的影响
        3.4.1 焙烧温度
        3.4.2 焙烧时间
        3.4.3 磷矿颗粒尺寸
    3.5 响应曲面法对焙烧工艺条件的优化
        3.5.1 响应曲面实验设计
        3.5.2 响应曲面试验方案、实验结果及方差分析
        3.5.3 双因子交互作用分析
        3.5.4 响应曲面最优值的验证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硝酸分解焙烧消化磷精矿及分解过程碘的迁移分布
    4.1 前言
    4.2 酸解工艺条件对磷矿P_2O_5 分解率的影响
    4.3 酸解工艺条件对碘的三相迁移分布的影响
    4.4 焙烧-消化法和浮选法磷精矿酸解参数比较
        4.4.1 磷矿P_2O_5 分解率的比较
        4.4.2 碘的三相迁移分布的比较
    4.5 响应曲面法对酸解工艺条件的优化
        4.5.1 酸解工艺响应曲面实验设计
        4.5.2 响应曲面分析方案、实验结果及方差分析
        4.5.3 双因子交互作用分析
        4.5.4 响应曲面最优值的验证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磷矿焙烧选矿过程反应分析
    5.1 引言
    5.2 原矿及焙烧矿和磷精矿微观形貌分析
    5.3 磷矿焙烧过程热力学分析
    5.4 磷矿中白云石的热分解反应分析
    5.5 磷矿焙烧-消化反应历程
    5.6 磷矿焙烧过程白云石热分解动力学
        5.6.1 动力学模型
        5.6.2 磷矿石的TG-DTG热分析
        5.6.3 磷矿白云石热分解动力学分析及模型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2)冷冻法硝酸磷肥工艺中磷矿共伴生元素的迁移与分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1.2 磷矿共伴生元素应用及其赋存状态
    1.3 磷矿共伴生元素稀土回收技术的研究现状
        1.3.1 硫酸法
        1.3.2 盐酸法
        1.3.3 硝酸法
    1.4 从磷矿中回收碘的主要方法
        1.4.1 湿法工艺
        1.4.2 热法工艺
    1.5 从磷矿中回收氟的方法
    1.6 硝酸磷肥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7 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第二章 实验原料及方法
    2.1 实验原料
    2.2 实验试剂及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硝酸磷肥工艺路线的划分
        2.3.2 磷矿中P_2O_5分解率的测定
        2.3.3 酸解工艺中氟、碘、稀土在气、液、固三相分布的测定
        2.3.4 冷冻结晶工艺中除钙率及氟、稀土在液、固两相分布的测定
        2.3.5 氨中和工艺中稀土回收率的测定
        2.3.6 样品检测方法
        2.3.7 样品表征
第三章 磷矿在酸解过程中的热力学分析
    3.1 引言
    3.2 磷矿及共伴生元素酸解过程热力学分析
        3.2.1 磷矿及稀土浸出热力学分析
        3.2.2 氟的浸出热力学分析
        3.2.3 碘的浸出热力学分析
    3.3 小结
第四章 酸解工艺过程中氟、碘、稀土的迁移分布
    4.1 引言
    4.2 酸解工艺参数对P_2O_5分解率的影响
    4.3 酸解工艺参数对稀土迁移分布的影响
    4.4 酸解工艺参数对氟迁移分布的影响
    4.5 酸解工艺参数对碘迁移分布的影响
    4.6 小结
第五章 冷冻结晶过程氟、稀土的迁移分布
    5.1 引言
    5.2 冷冻结晶工艺参数对除钙率的影响
    5.3 冷冻结晶工艺参数对稀土迁移分布的影响
    5.4 冷冻结晶工艺参数对氟迁移分布的影响
    5.5 小结
第六章 氨中和法回收结晶母液中稀土的研究
    6.1 引言
    6.2 氨中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6.3 氨中和工艺参数对稀土回收率的影响
        6.3.1 pH对稀土回收率的影响
        6.3.2 氨中和时间对稀土回收率的影响
        6.3.3 氨中和温度对稀土回收率的影响
    6.4 氨中和后沉淀物的表征
    6.5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3)基于磷矿回收碘精制的新技术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磷矿中伴生碘的回收
    1.1磷矿中的伴生碘
    1.2磷矿伴生碘的回收方法
        1.2.1热法工艺
        1.2.2湿法工艺
2粗碘精制的方法
    2.1粗碘精制的必要性
    2.2粗碘精制的方法
3升华法精制碘的技术及应用
    3.1升华法精制碘的原理
    3.2升华法精制碘的工艺流程
    3.3升华法精制碘的主要设备
        3.3.1升华器
        3.3.2凝华器
4粗碘精制中问题的处理
    4.1精碘产品质量
        4.1.1屏蔽剂的选择及用量
        4.1.2空气湿度
        4.1.3操作稳定性
    4.2精碘产率及碘的收率
    4.3尾气处理
    4.4冷凝水、碘渣和饱和洗涤液的处理
    4.5设备腐蚀
    4.6精碘的造粒
5结语

(4)碘精制过程中尾气的处理方法与创新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粗碘的精制
2 含碘尾气处理的基本原理
    (1)用Na2SO3吸收处理尾气,其化学反应原理如下:
    (2)用SO2处理尾气
3 尾气吸收工艺
    3. 1 用亚硫酸钠( Na2SO3) 吸收尾气碘
    3. 2 用二氧化硫( SO2) 吸收尾气碘
    3. 3 用亚硫酸钠( Na2SO3) 吸收尾气碘与用二氧化硫( SO2) 吸收尾气碘的效果比较
4 常见问题的处理
    4. 1 进入尾气系统碘含量的变化
    4. 2 吸收液的处理
    4. 3 排入大气环境中的碘量控制
5 主要创新点
    5. 1 有效控制凝华器温度
    5. 2 升华器阶段性恒温
    5. 3 串联使用凝华器[11]
6 结语

(5)贵州瓮安—福泉地区晚震旦世成磷期沉积环境与磷块岩中碘富集机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贵州晚震旦世磷块岩研究意义
    1.2 全球磷资源分布及磷块岩研究现状
        1.2.1 全球磷资源分布状况
        1.2.2 中国磷资源分布状况
        1.2.3 磷块岩研究现状
    1.3 贵州瓮安-福泉地区晚震旦世磷块岩研究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4.3 论文完成工作量
第二章 地质背景及矿区地质特征
    2.1 区域地质背景
    2.2 研究区地质背景
        2.2.1 构造背景
        2.2.2 研究区地层
        2.2.3 研究区古地理及含磷岩系
    2.3 瓮安-福泉地区含磷岩系剖面特征
        2.3.1 白岩背斜北倾伏端ZK2003剖面
        2.3.2 白岩背斜北倾伏端ZK832
        2.3.3 玉华矿段ZK102剖面
        2.3.4 大塘矿段ZK1504剖面
        2.3.5 穿岩洞矿段ZK2301剖面
        2.3.6 新桥矿段安发矿井剖面
        2.3.7 小坝矿段1号露天采场剖面
        2.3.8 高坪矿区英坪矿段ZK402剖面
第三章 瓮安-福泉地区晚震旦世沉积微相与古地理
    3.1 瓮安-福泉地区典型磷矿床沉积特征
        3.1.1 高坪矿区磷矿床沉积特征
        3.1.2 白岩矿区大塘矿段磷矿床沉积特征
    3.2 瓮安-福泉地区陡山沱期磷块岩分布规律
        3.2.1 陡山沱早期磷块岩分布特征(a矿层)
        3.2.2 陡山沱晚期磷块岩(b矿层)分布特征
    3.3 磷块岩类型及磷块岩成因
        3.3.1 磷块岩的矿石矿物组成
        3.3.2 磷块岩的结构与构造
    3.4 含磷岩系沉积环境及沉积相
        3.4.1 成磷前(南沱期)沉积相与古地理特征
        3.4.2 成磷期沉积微相及古地理特征(陡山沱期)
    3.5 小结
第四章 瓮福磷矿磷块岩地球化学特征
    4.1 样品采集及特征
    4.2 分析测试方法
        4.2.1 常量元素
        4.2.2 微量元素
        4.2.3 稀土元素
        4.2.4 碘元素
        4.2.5 有机碳(TOC)
    4.3 分析测试结果
        4.3.1 常量元素分析
        4.3.2 有机碳(TOC)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4.3.3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4.4 小结
第五章 晚震旦世陡山沱期磷块岩中碘的富集机理
    5.1 区域碘分布规律
    5.2 典型剖面碘分布特征
        5.2.1 剖面选择和样品采集
        5.2.2 剖面中碘分布特征
    5.3 磷块岩中碘富集规律分析
        5.3.1 碘与常量元素之间的关系
        5.3.2 碘与磷块岩中生物含量关系
    5.4 磷块岩中碘赋存状态分析
    5.5 磷块岩中碘富集控制因素及富集机理
        5.5.1 藻类对碘的聚集浓缩
        5.5.2 沉积环境对碘含量的影响
        5.5.3 磷块岩中碘富集机理
    5.6 小结
第六章 晚震旦世磷块岩成矿作用及成矿模式
    6.1 成矿地质条件
        6.1.1 成矿的地层条件
        6.1.2 成矿的古构造条件
        6.1.3 成矿的岩相古地理条件
        6.1.4 成矿的古气候条件
    6.2 磷矿成矿规律分析
        6.2.1 成矿空间格局
        6.2.2 成矿时代
    6.3 矿床成因
        6.3.1 磷质来源
        6.3.2 成矿作用与成矿模式
第七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图版

(6)磷矿伴生碘的回收及其精制加工(论文提纲范文)

1 磷矿中碘的形成机理、含量及赋存状态
    1.1 磷矿中碘的形成机理
    1.2 磷矿中碘的含量
    1.3 磷矿中碘的赋存状态
2 磷矿伴生碘的回收工艺路线
    2.1 热法工艺
        2.1.1 焙烧消化法选矿-离子交换法提碘
        2.1.2 化学选矿-氧化冷凝法提碘
        2.1.3 高炉、电炉制黄磷和钙镁磷肥生产中回收碘
    2.2 湿法工艺
        2.2.1 离子交换法
        2.2.2 空气吹出法
        2.2.3 溶剂萃取法
3 粗碘的精制加工
    3.1 挤压脱水
    3.2 离心脱水
    3.3 硫酸熔融脱水
    3.4 升华法
4 结语

(8)中国碘素产业发展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碘的性质及用途
    1.1 碘的性质
    1.2 碘的用途
        1.2.1生命元素
        1.2.2 医药用途
        1.2.3 工业用途
        1.2.4 军事用途
        1.2.5 农业用途
2 碘的提取方法
    2.1 以海藻为原料的提碘方法
    2.2 以磷矿为原料的提碘方法
    2.3 以卤水为原料的提碘方法
    2.4 其他提碘方法
3 中国碘素产业现状
    3.1 碘资源分布状况
    3.2 世界碘的产销状况[18]
    3.3 中国碘产量、进口量、表观消费量及价格走势
4 中国碘素产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4.1 碘资源浪费大,碘元素流失严重
    4.2 产品开发和科研投入匮乏
    4.3 规模型企业少,产业集中度差
    4.4 高附加值产品少
    4.5 原料碘进口依存度过高
    4.6 某此碘产品出口数量减少

(9)磷矿中回收碘的精制技术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2 含碘磷矿中碘的回收方法
    2.1 热法工艺
    2.2 湿法工艺
3 磷矿中回收碘的精制技术
    3.1 升华法制精碘的基本原理
        3.1.1 碘的性质[11-12]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3.1.2 碘的升华原理
        3.1.3 结晶原理[14]
    3.2 升华法精制碘的工艺流程及设备
    3.3 生产实践
    3.4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3.4.1 精碘的产率
        3.4.2 碘的回收率
        3.4.3 改进后的生产情况
4 技术创新点及其意义
    (1)减少压缩空气中的水分并适当加入惰性气体
    (2)升华器阶段性恒温
    (3)控制凝华器温度
    (4)蒸发冷凝水、碘渣和洗涤液的处理
5 结语

(10)磷矿中碘的赋存状态及回收方法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 磷矿中碘含量情况
2 含碘磷矿中碘的赋存状态
3 含碘磷矿中碘的回收方法
    3.1 热法工艺
        3.1.1 焙烧消化法选矿-离子交换法提碘
        3.1.2 化学选矿-氧化冷凝法提碘
        3.1.3 电炉、高炉制黄磷和钙镁磷肥生产中回收碘
    3.2 湿法工艺
        3.2.1 离子交换法制碘
        3.2.2 空气吹出法制碘
        3.2.3 溶剂萃取法制碘
4 结束语

四、瓮福磷肥厂回收碘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中低品位磷矿焙烧-消化-酸解过程及碘迁移分布研究[D]. 周飞. 贵州大学, 2019(09)
  • [2]冷冻法硝酸磷肥工艺中磷矿共伴生元素的迁移与分布[D]. 杨萍. 贵州大学, 2018(05)
  • [3]基于磷矿回收碘精制的新技术及其应用[J]. 宋锡高. 无机盐工业, 2016(10)
  • [4]碘精制过程中尾气的处理方法与创新技术[J]. 宋锡高,宋子瞻. 广州化工, 2016(09)
  • [5]贵州瓮安—福泉地区晚震旦世成磷期沉积环境与磷块岩中碘富集机理[D]. 任海利. 贵州大学, 2017(02)
  • [6]磷矿伴生碘的回收及其精制加工[J]. 宋锡高,宋子瞻. 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 2014(04)
  • [7]磷肥生产过程中伴生元素的回收与污染控制[A]. 邹兰,姚芝茂,江梅. 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第一章), 2014
  • [8]中国碘素产业发展现状[J]. 宋锡高. 无机盐工业, 2014(03)
  • [9]磷矿中回收碘的精制技术创新[J]. 宋锡高. 现代化工, 2013(12)
  • [10]磷矿中碘的赋存状态及回收方法初探[J]. 雷学联. 磷肥与复肥, 2013(03)

标签:;  ;  ;  ;  

瓮福磷肥厂碘回收的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