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胆囊切除术中漏诊胃肠道肿瘤10例报道(论文文献综述)
陆思远[1](2020)在《我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迟发性胆漏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文中提出目的:探讨中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迟发性胆漏的临床特点及诊疗经验。方法:通过联合检索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等多家中文数据库,自建库来至2019年11月关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迟发性胆漏的所有文献资料,筛除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资料,最后保留89家单位89篇文献,共578例患者资料。使用Excel记录原始数据,SPSS 23.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有258例可明确性别,男:女=1:1.5。有29例可明确具体年龄,平均(43.0±13.5)岁。有213例可明确原发病,67.14%为慢性或萎缩性胆囊疾病。有156例可明确术中情况,76.28%的患者术程顺利或难度不大;2.43家单位中,有二级单位15家、三级单位28家,迟发性胆漏发生率分别为0.073%和0.056%。迟发性胆漏总体发生率为0.060%,经年校正发生率与手术总数间存在相关性(rs=-0.794,P=0.000);3.有2.77%的患者可明确诱因,多为饮食相关因素;有65.74%的患者有腹痛症状,其余表现为黄疸0.69%、腹胀11.94%、腰背部疼痛0.17%、经引流管引流出胆汁0.69%、腹腔包裹性积液4.33%;4.胆漏平均诊断时间(7.89±6.21)天。60.1%的患者经B超+腹腔穿刺诊断,其次为ERCP及其联合方式22.5%、手术探查方式14.8%。有7例出现误诊,误诊率1.21%;5.有443例可明确胆漏类型,胆囊床毛细胆管漏/迷走胆管漏43.57%、胆囊管漏19.64%、副肝管漏3.16%、右肝管漏9.93%、肝总管漏13.09%、胆总管漏10.61%;6.有354例可明确胆漏原因,迷走胆管损伤50.28%,肝外主胆道热损伤35.88%,胆囊管残端缺血坏死3.95%,胆囊床毛细胆管损伤3.11%,结扎夹脱落、移位2.82%,肝外胆道变异3.95%;7.治疗方式主要为手术类治疗(37.20%)、介入类治疗(微创治疗、内镜治疗)(14.36%)、联合治疗(41.70%)(即以手术治疗、微创治疗、内镜治疗间两者或三者联合);76.68%的胆囊床毛细胆管漏/迷走胆管漏、90.80%的胆囊管漏以手术类治疗和联合治疗为主;副肝管漏、右肝管漏、肝总管漏及胆总管漏以手术类治疗方式为主,分别为85.71%、63.64%、63.79%及55.32%;8.有418例患者已知住院时间,在手术类治疗、介入类治疗、联合治疗方式中住院时间具有统计学意义(H=11.333,P=0.003),中位住院时间分别为12.00天、14.00天及12.60天,介入类治疗组与联合治疗组和手术类治疗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调整后P分别为P=0.002,P=0.033)。在手术类治疗组中,住院时间在开腹与腔镜手术方式中不具有统计学意义(H=0.950,P=0.330);联合治疗组中,住院时间在手术联合介入的治疗方式与微创联合内镜的治疗方式不具有统计学意义(H=3.602,P=0.058)。胆漏类型与治疗方式分析中,胆囊床毛细胆管漏/迷走胆管漏中三类治疗方式间具有统计学意义(H=93.280,P=0.000),组间两两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调整后P均小于0.05),平均秩次分别为97.27、123.56、43.24;胆囊管漏中三类治疗方式间具有统计学意义(H=22.065,P=0.000),住院时间在手术类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调整后P=0.000),平均秩次分别为16.85、38.17;右肝管漏、肝总管漏中治疗方式间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H=2.359,P=0.125;H=2.932,P=0.231);胆总管漏中手术类治疗组、联合治疗组住院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5.461,P=0.019),平均秩次分别为14.68,8.32;9.有95例可明确漏口大小,平均(3.48±1.45)mm。胆漏类型与漏口大小间不具有统计学意义(H=8.017,P=0.091),漏口大小与住院时间不存在相关性。结论:1.LC术后迟发性胆漏多发于慢性或萎缩性胆囊疾病的中年人群;2.LC术后迟发性胆漏发生率低,总体为0.060%;LC术后迟发性胆漏发生率与LC手术总数具有负相关性;3.LC术后迟发性胆漏发生原因以迷走胆管损伤及肝外主胆道热损伤为主,其余原因包括胆道缺血坏死、结扎夹脱落移位、胆囊床毛细胆管损伤、肝外胆道变异;4.LC术后迟发性胆漏的治疗方式以手术类治疗、内镜治疗、微创治疗及以上方式联合治疗为主。
陈荣,于永扬,周总光[2](2012)在《原发性腹茧症1例报道》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病例资料患者,男,因"反复腹痛1年余,复发加重20h"入院。患者入院前1年余,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腹胀,偶伴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且反复发作,多次于院外就诊,行腹部CT及消化道钡剂造影(图1)检查提示不全性肠梗阻,均给予对症治疗,症状均可缓解。
杜春林[3](2011)在《胆囊手术中漏诊消化道肿瘤18例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提高对胆囊疾病伴随消化道肿瘤的认识,减少漏诊。方法对18例漏诊消化道肿瘤的胆囊手术病例,从一般资料、辅助检查及漏诊情况进行总结、归纳、分析。结果所有漏诊病例胆囊疾病症状不典型,检查资料显示漏诊患者均有不典型腹痛、贫血、消瘦等消化道表现,术后症状不能改善或加重而确诊。结论对胆囊结石症状不典型病例,应走出惯性思维及一元论的思想误区,进行必要的术前检查以防漏诊。
唐天勋,端木琰[4](2009)在《急诊胆囊切除术中意外发现胃恶性肿瘤6例报道》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急诊条件下胆囊结石合并胃恶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因胆囊结石行胆囊切除、术中意外发现胃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过程。结果6例患者中5例发现胃癌,1例发现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5例施行胃癌根治术,1例施行全胃切除术,无术后并发症,术后定期化疗,随访643个月,至术后随访截止日(2008年12月)均存活。结论老年胆囊结石患者应注意合并胃恶性肿瘤的可能,胆囊切除术中仔细探查胃及周围器官极为重要,同时施行根治性切除是最佳选择。
蔡刁龙,朱光辉,翁杰锋[5](2008)在《胃肠道肿瘤误诊为胆囊疾病行手术治疗的原因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分析胃肠道肿瘤误诊为胆囊疾病行手术治疗的原因,提出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患者因误诊为胆囊疾病行胆囊切除术的胃肠道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现误诊病例中有胃癌9例,十二指肠腺癌1例,结肠癌6例。结论发现胃肠道肿瘤与胆囊疾病并存几率大,临床医师应重视此问题,术前注意分析不典型体征,完善鉴别诊断,术中进行常规探查,从而避免严重后果的出现。
杨建光[6](2004)在《胆囊切除术中漏诊胃肠道肿瘤10例报道》文中研究指明
丁需清[7](2004)在《胆囊切除术中发现胃肠道肿瘤16例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徐波,古立诚,夏金堂,朱光辉[8](2004)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消化道检查的必要性探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 ,LC)前消化道检查的必要性。 方法 对 130例拟行LC ,术前均进行消化道检查 ,并回顾性分析 4例LC中漏诊胃肠道肿瘤的临床资料。 结果 130例消化道检查中发现胃、十二指肠溃疡 11例 ,食道裂孔疝 1例 ,十二指肠憩室 4例 ,胃癌 4例 ,升结肠癌 3例。之后 10例暂时取消LC ,13例采取开腹手术一起处理合并病变 ,其余 10 7例原手术方案不变。另 4例LC中漏诊胃癌 3例 ,结肠癌 1例。 结论 胃肠道疾病与胆囊疾病并存几率大 ,LC患者术前进行必要的消化道检查 ,非常必要。
徐波,古立诚,夏金堂[9](2003)在《胆囊切除术中漏诊胃肠道肿瘤的原因及对策》文中研究表明
张良宇,姜正艳,文卫[10](2021)在《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之肝假性动脉瘤破裂1例诊治分析》文中提出肝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作为胆道出血中极为罕见的病因,了解其诊治方法,对于临床上病因不明的消化道大出血的诊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1例肝假性动脉瘤破裂致消化道大出血的诊治经过,旨在帮助临床内科医师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二、胆囊切除术中漏诊胃肠道肿瘤10例报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胆囊切除术中漏诊胃肠道肿瘤10例报道(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迟发性胆漏的临床特点及诊疗(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纳入标准 |
2.1.2 排除标准 |
2.2 资料收集与方法 |
2.3 研究方法 |
第3章 结果 |
3.1 一般情况及原发病 |
3.2 发生率 |
3.3 诱因及临床表现 |
3.4 胆漏类型 |
3.5 胆漏原因 |
3.6 诊断时间 |
3.7 术中情况 |
3.8 诊断方式及误诊 |
3.9 治疗方式与预后 |
3.9.1 治疗方式分类 |
3.9.2 迟发性胆漏类型与治疗方式 |
3.9.3 不同治疗方式与预后 |
3.9.3.1 主要治疗方式间与预后 |
3.9.3.2 不同胆漏类型在不同治疗方式下的预后 |
3.9.4 漏口大小与预后 |
3.10 并发症 |
第4章 讨论 |
4.1 LC术后迟发性胆漏的临床特点 |
4.1.1 年龄特点 |
4.1.2 性别特点 |
4.1.3 临床表现 |
4.1.4 发生率 |
4.2 LC术后迟发性胆漏的原因 |
4.3 LC术后迟发性胆漏的诊断 |
4.4 LC术后迟发性胆漏的治疗 |
4.5 LC术后迟发性胆漏的预防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3)胆囊手术中漏诊消化道肿瘤18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漏诊情况 |
2 结 果 |
3 讨 论 |
3.1 漏诊原因分析 |
3.1.1 对消化道肿瘤与胆囊疾病并存认识不足 |
3.1.2 缺乏必要的消化道检查和常规检查 |
3.1.3 术中探查不仔细以及腹腔镜手术的局限性 |
3.2 漏诊预防 |
(4)急诊胆囊切除术中意外发现胃恶性肿瘤6例报道(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手术方法及结果 |
2 讨论 |
(5)胃肠道肿瘤误诊为胆囊疾病行手术治疗的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辅助检查 |
1.3 再次手术方式及病理结果 |
2 结果 |
3 讨论 |
3.1 忽视对病史的全面了解和分析, 对胃肠道肿瘤与胆囊疾病并存认识不足 |
3.2 诊断思路狭窄, 过分依赖超声仪器检查, 缺乏必要的消化道检查和常规检查 |
3.3 术中忽视对邻近脏器的探查, 以及手术探查的局限性 |
(6)胆囊切除术中漏诊胃肠道肿瘤10例报道(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2 讨论 |
(7)胆囊切除术中发现胃肠道肿瘤16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2 讨论 |
(1) 忽视对病史的全面了解和分析, 对胃肠道肿瘤与胆囊疾病的并存认识不足。 |
(2) 诊断思路狭窄, 缺乏必要的消化道检查和常规检查。 |
(3) 术中忽视对邻近脏器的探查, 以及腹腔镜手术的局限性。 |
(8)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消化道检查的必要性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临床资料与方法 |
一、一般资料 |
二、方法 |
结 果 |
讨 论 |
四、胆囊切除术中漏诊胃肠道肿瘤10例报道(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迟发性胆漏的临床特点及诊疗[D]. 陆思远. 吉林大学, 2020(08)
- [2]原发性腹茧症1例报道[J]. 陈荣,于永扬,周总光.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12(12)
- [3]胆囊手术中漏诊消化道肿瘤18例分析[J]. 杜春林.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1(15)
- [4]急诊胆囊切除术中意外发现胃恶性肿瘤6例报道[J]. 唐天勋,端木琰.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09(07)
- [5]胃肠道肿瘤误诊为胆囊疾病行手术治疗的原因分析[J]. 蔡刁龙,朱光辉,翁杰锋.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8(04)
- [6]胆囊切除术中漏诊胃肠道肿瘤10例报道[J]. 杨建光. 中国厂矿医学, 2004(06)
- [7]胆囊切除术中发现胃肠道肿瘤16例分析[J]. 丁需清. 消化外科, 2004(02)
- [8]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消化道检查的必要性探讨[J]. 徐波,古立诚,夏金堂,朱光辉.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04(01)
- [9]胆囊切除术中漏诊胃肠道肿瘤的原因及对策[J]. 徐波,古立诚,夏金堂.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3(03)
- [10]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之肝假性动脉瘤破裂1例诊治分析[J]. 张良宇,姜正艳,文卫.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