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改良式引流装置在T管引流中的应用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王寒冰[1](2021)在《青海地区VATS肺叶切除术后不同留置引流管方案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主要对我院近2年来行VATS肺叶切除手术的病人术后不同留置引流管的方案的临床应用及总结,同时探讨VATS肺叶切除术后不同留置引流管方案的优劣势及临床意义,进一步优化青海地区VATS肺叶切除术后留置引流管的治疗及管理方案。方法对2018年9月-2020年9月期间,我院胸外科行VATS肺叶切除手术的病人共148例,根据不同留置引流管方式分为三组,其中组1为粗胸管+负压球组(共87例),组2为单根粗胸管组(共39例),组3为粗胸管+高负压管组(共22例)。将三组患者的术后的出院时间、术后止疼药的使用时间、粗胸管的留置时间、细胸管的留置时间、术后第1、2、3天的疼痛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来研究三组患者术后情况是否具有差异。结果三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止疼药使用时间、术后第一天疼痛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细胸管辅助粗胸管组均较单根粗胸管组的粗胸管拔除时间短,术后第二、三天的疼痛评分更低,术后并发症发病率更低(P<0.05);两组细胸管辅助粗胸管组的术后第二天的疼痛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病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粗胸管+高负压管组较粗胸管+负压球组的细胸管留置时间更短、术后第三天的疼痛评分更低(P<0.05)。结论VATS肺叶切除术后应用细管辅助粗管的引流方式可以尽早拔除粗胸管,减轻了患者术后的疼痛,降低了发生并发症的风险。尤其是粗胸管+高负压管组,在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出现风险的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减少患者疼痛等负性体验。VATS肺叶切除术后应用细管辅助粗管的引流方式符合ERAS快速康复理念,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张燕,孙荣华,童富云,徐美玲,阚庆辉,石勇胜,黄波[2](2021)在《改良T型管引流在甲状腺腺叶切除术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目的评价改良T型管引流在甲状腺腺叶切除术中的引流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5月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接受甲状腺腺叶切除术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试验组使用改良T型引流管引流,对照组使用一次性螺旋负压引流管路引流,记录并比较两组术后24 h引流量、总引流量、72 h拔管率、术后疼痛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区血肿、堵管、拔管困难情况及引流材料价格。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术后24 h引流量[(37.9±12.4)mL vs.(44.1±16.9)mL]、总引流量[(63.3±20.5)mL vs.(72.3±22.8)mL]、72 h拔管率(30.0%vs. 36.7%)、VAS评分[(2.3±0.6)分vs.(2.2±0.8)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术区血肿、堵管及拔管困难发生。改良T型引流管的成本低于一次性螺旋负压引流管(40元/套vs. 640元/套)。结论改良T型管在甲状腺腺叶切除术中引流效果好,且成本低廉。
熊艺灿[3](2020)在《肠外瘘患者两种双套管引流舒适护理方案的比较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比较两种双套管引流舒适护理方案在肠外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类实验研究方法。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湖南省某三甲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86例肠外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为2018年5月~12月收治的43例患者,给予常规双套管引流舒适护理方案;试验组为2019年1月~8月收治的43例患者,在常规方案基础上进行方案优化,形成优化双套管引流舒适护理方案。研究过程中,对照组无效问卷3例,因个人原因退出研究1例;试验组无效问卷2例,因个人原因退出研究1例;最终对照组39例,试验组40例,共79例完成本研究。两组患者分别于入院和出院时通过舒适状况量表(GCQ)调查舒适状况,并记录住院期间双套管引流漏液、堵管和脱管的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GCQ评分及漏液、堵管和脱管发生率的差异。两组之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不齐时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两组内干预前后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两组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包含性别、年龄、职业和文化程度等)、疾病相关情况(皮肤破损情况、瘘口数量和瘘口位置等)、干预前GCQ总分及生理、心理、社会和环境四个维度得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对照组患者在实施常规双套管引流舒适护理方案后GCQ总分及生理维度、心理维度、社会维度和环境维度分别为75.31±9.04分、13.10±2.08 分、27.51±4.21 分、15.38±1.93 分、19.05±3.00 分,均高于干预前,干预前后对照组组内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试验组患者在实施优化双套管引流舒适护理方案后GCQ总分及生理维度、心理维度、社会维度和环境维度分别为89.65±10.91分、15.65±2.56 分、31.98±3.63 分、18.50±3.00 分、23.53±3.25 分,均高于干预前,干预前后试验组组内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干预后试验组GCQ总分及生理维度、心理维度、社会维度和环境维度得分提高幅度分别为30.63±13.83分、5.73±4.06分、10.03±5.85分、5.80±3.23分、9.08±3.70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干预后试验组GCQ总分及生理维度、心理维度、社会维度和环境维度得分为 89.65±10.91 分、15.65±2.56 分、31.98±3.63 分、18.50±3.00分、23.53±3.25分;干预后对照组GCQ总分及生理维度、心理维度、社会维度和环境维度得分为75.31±9.04分、13.10±2.08分、27.51±4.21 分、15.38±1.93 分、19.05±3.00 分。干预后试验组 GCQ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住院期间试验组堵管、漏液和脱管发生率分别为15.0%、47.5%和10.0%,对照组患者堵管、漏液和脱管发生率分别为38.5%、82.0%和28.2%,试验组堵管、漏液和脱管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双套管引流舒适护理方案相比于常规双套管引流舒适护理方案更能从生理、心理、社会和环境四个维度提高肠外瘘患者双套管引流的舒适度,能有效降低肠外瘘患者住院期间双套管引流中漏液、堵管和脱管的发生率,改善肠外瘘患者住院期间的舒适状况。
马柯,周燕[4](2017)在《急救绿色通道联合简易胸腔闭式引流在创伤性气胸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文中指出目的研究急救绿色通道联合简易胸腔闭式引流在创伤性气胸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0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创伤性气胸患者1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措施,以简易胸腔闭式引流进行急救,观察组实施急救绿色通道联合简易胸腔闭式引流急救,对比两组急救效果。结果观察组急救、医院处理、住院等所需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一、二、三天,观察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4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69%(P<0.05)。结论急救绿色通道联合简易胸腔闭式引流在创伤性气胸患者急救中,可以有效缩短不同流程所需时间,减轻对患者的伤害,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齐佳[5](2016)在《胸腔闭式引流护理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综述胸腔闭式引流的引流管的选择、引流装置固定方法及护理的研究进展。
闫蕾[6](2016)在《胸腔闭式引流导管改良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胸腔闭式引流是胸腔手术、胸腔内压增高和胸腔外伤等病变常用的治疗方法。传统的胸腔闭式引流由胸外科医师将管径较大的硅胶管置入胸膜腔。近年来许多研究者不断尝试在胸腔闭式引流中使用改良的引流导管,现将近来较为常用的改良导管相关内容做一综述。
林智慧[7](2015)在《自研可调式引流固定装置在T管固定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目的降低胆道系统手术后留置T管患者的非计划脱管率。方法我科2014年5月至2014年10月将60例T管引流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T管旁腹壁处缝线固定的基础上加用我科自研的可调式引流固定装置固定。对照组采用单纯的T管旁腹壁处缝线固定。结果实验组非计划脱管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可调式引流固定装置用于固定T管能有效减少留置T管患者非计划脱管率。
梁仕兰,卢琼芳,李正兰[8](2014)在《改良负压引流装置在气胸患者胸腔闭式引流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改良负压引流装置在气胸患者胸腔闭式引流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3年6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经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后肺复张不满意的气胸患者116例,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将两只单腔胸腔闭式引流瓶与一条一次性膀胱冲洗管改装组合成负压胸腔闭式引流装置行胸腔闭式引流,对照组采用医疗器械公司生产的胸腔引流贮液瓶行负压胸腔闭式引流,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引流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肺复张例数、肺复张时间、疼痛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支出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改良负压引流装置在气胸患者胸腔闭式引流中的效果与商家出售的负压胸腔闭式引流装置效果同等,但其价格低廉,经济实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王洲[9](2013)在《三种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比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比较三种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4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其中40例行桥式引流术,24例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20例行RouX-En-Y吻合术,检测术后第1、3、7、14天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三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平均呈下降趋势,术后第1天下降率:桥式引流组为25.5%与20.6%,PTCD组为13.9%与15.8%,RouX-En-Y吻合组为13.6%与14.8%;术后第3天下降率:桥式引流组为26.9%与28.0%,PTCD组为19.8%与12.8%,RouX-En-Y吻合组为18.3%与13.2%;术后第7天下降率:桥式引流组为63.8%与71.2%,PTCD组为24.1%与32.5%,RouX-En-Y吻合组为24.2%与31.1%;显示桥式引流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平下降最快,与另外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三种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都有确切的疗效,但桥式引流可以更快降低患者胆红素至较低水平。
冯竞[10](2012)在《胸腔闭式引流临床改良的护理进展》文中研究指明胸腔闭式引流护理是临床胸心外科极为重要的专科护理,是治疗脓胸、外伤性血胸、气胸、自发性气胸的有效方法。以重力引流为原理,是开胸术后重建、维持胸腔负压、引流胸腔内积气积液,促进肺扩张的重要措施。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改善胸腔负压,使气、血、液从胸膜腔内排出,并预防其反流,促进肺复张、胸膜腔闭合;平衡压力,预防纵隔移位及肺受压。通过对近年来有关胸腔闭式引流临床应用的发展及相关护理对策的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发现目前胸腔闭式引流装置有了很大改进,可增加患者的舒适、减少创伤及痛苦。护理方面也在传统的护理基础上,更加人性化和专业化。
二、改良式引流装置在T管引流中的应用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改良式引流装置在T管引流中的应用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青海地区VATS肺叶切除术后不同留置引流管方案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2.1 临床资料 |
2.1.1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
2.1.2 疼痛评价标准 |
2.1.3 拔管指标 |
2.1.4 并发症标准 |
2.2 研究方法 |
2.2.1 病例资料收集 |
2.2.2 分组原则 |
2.2.3 材料与引流管留置方式 |
2.2.4 统计学方法 |
第3章 结果 |
3.1 一般资料结果 |
3.2 术后疗效评价结果分析 |
第4章 讨论 |
4.1 胸腔镜外科诊疗及胸腔闭式引流历史及进展 |
4.2 胸腔积液的吸收机制 |
4.3 胸腔闭式引流调节机制及研究进展 |
4.4 粗胸管联合细胸管在VATS肺叶切除术后临床应用效果 |
4.5 研究涉及问题 |
4.5.1 术后粗胸管及细胸管的留置时间 |
4.5.2 术后疼痛情况 |
4.5.3 术后并发症及风险因素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附录1:综述 青海地区VATS肺叶切除术后留置引流管方式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2:中英文对照表 |
附录3:实验相关图片 |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
(2)改良T型管引流在甲状腺腺叶切除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手术方式 |
1.2.2 观察指标 |
1.3 统计学处理 |
2 结 果 |
2.1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 |
2.2 引流管成本比较 |
3 讨 论 |
(3)肠外瘘患者两种双套管引流舒适护理方案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现状 |
1.3 研究目的 |
1.4 研究意义 |
1.5 操作性定义 |
2 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设计 |
2.2 研究对象 |
2.3 研究方法 |
2.4 伦理学原则 |
3 结果 |
3.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 |
3.2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
3.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GCQ评分比较 |
3.4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GCQ评分提高幅度比较 |
3.5 干预后两组患者GCQ评分比较 |
3.6 干预后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漏液、堵管、脱管发生情况比较 |
4 讨论 |
4.1 两种双套管引流舒适护理方案对肠外瘘患者舒适状况的影响 |
4.2 两种双套管引流舒适护理方案对双套管漏液、堵管、脱管的影响 |
4.3 本研究的创新性、不足与建议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4)急救绿色通道联合简易胸腔闭式引流在创伤性气胸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治疗方法 |
1.5 观察指标 |
1.6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两组各流程所需时间比较 |
2.2 两组血清CRP浓度比较 |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
3 讨论 |
3.1 急救绿色通道联合简易胸腔闭式引流可以有效缩短各流程所需时间 |
3.2 急救绿色通道联合简易胸腔闭式引流可以减少对患者的伤害 |
3.3急救绿色通道联合简易胸腔闭式引流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 |
(5)胸腔闭式引流护理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引流管的选择 |
1.1胸腔闭式负压引流管胸腔闭式负压引流管采用负压引流球,内置3根扁圆硅胶制作的引流管,规格2 5 cm×0.8cm,有多个侧孔,在腋中线第7、第8肋间置2根负压引流管[2]。传统的引流管管径较大、质地较硬,病人活动后易引起身体的不适。胸腔闭式负压引流管材料选取硅胶,对人体组织刺激性较小。且引流管质地较软,柔韧性较好,故与切口组织粘连的几率降低,减少切口感染机会。该装置设计简单,利于病人在床上翻动和早期的下床活动。 |
2引流管固定方法 |
3护理 |
3.2引流管的护理 |
4展望 |
(6)胸腔闭式引流导管改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小口径胸管 |
2 中心静脉导管 |
3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导管 |
4 双腔(三腔)气囊尿管 |
5 膀胱造瘘管 |
6 猪尾导管 |
(7)自研可调式引流固定装置在T管固定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T管材质 |
1.3 固定方法 |
1.4 评价方法 |
1.5 统计学分析 |
2结果 |
3讨论 |
(8)改良负压引流装置在气胸患者胸腔闭式引流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
1.1临床资料 |
1.2改良方法 |
1.3观察指标 |
1.4统计学处理 |
2结果 |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
2.2两组引流瓶费用比较 |
2.3两组患者肺复张例数比较(表1) |
2.4两组患者肺复张时间比较(表2) |
2.5两组患者引流过程中疼痛程度比较(表3) |
3讨论 |
(10)胸腔闭式引流临床改良的护理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胸腔引流装置 |
1.1 引流瓶 |
1.1.1 玻璃瓶 |
1.1.2 一次性灭菌塑料胸腔引流瓶 |
1.1.3 盐水瓶用于胸腔闭式引流 |
1.2 引流管 |
1.2.1 橡胶管 |
1.2.2 硅胶引流管 |
1.2.3 其他引流管的应用 |
1.2.3. 1 输液管胸腔引流 |
1.2.3. 2 静脉留置针 |
1.2.3. 3 双腔气囊导尿管 |
1.2.3. 4 中心静脉导管 |
1.2.3. 5 膀胱穿刺造瘘管 |
2 引流管放置位置 |
3 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 |
3.1 心理护理 |
3.2 引流管周围皮肤护理 |
3.3 妥善固定导管并保持引流装置无菌 |
3.4 保持引流管通畅 |
3.5 经胸管注入药物治疗护理 |
3.6 胸腔引流液的观察 |
3.7 体位护理 |
3.8 疼痛护理 |
3.9 拔管护理 |
4 小结 |
四、改良式引流装置在T管引流中的应用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青海地区VATS肺叶切除术后不同留置引流管方案的临床研究[D]. 王寒冰. 青海大学, 2021(01)
- [2]改良T型管引流在甲状腺腺叶切除术中的应用[J]. 张燕,孙荣华,童富云,徐美玲,阚庆辉,石勇胜,黄波. 重庆医学, 2021(11)
- [3]肠外瘘患者两种双套管引流舒适护理方案的比较研究[D]. 熊艺灿.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4]急救绿色通道联合简易胸腔闭式引流在创伤性气胸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J]. 马柯,周燕. 卫生职业教育, 2017(07)
- [5]胸腔闭式引流护理的研究进展[J]. 齐佳. 全科护理, 2016(19)
- [6]胸腔闭式引流导管改良研究进展[J]. 闫蕾. 继续医学教育, 2016(01)
- [7]自研可调式引流固定装置在T管固定中的应用[J]. 林智慧.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5(03)
- [8]改良负压引流装置在气胸患者胸腔闭式引流中的应用[J]. 梁仕兰,卢琼芳,李正兰.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4(05)
- [9]三种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比较[J]. 王洲. 中国基层医药, 2013(14)
- [10]胸腔闭式引流临床改良的护理进展[J]. 冯竞. 中国医药导报, 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