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洛那联合艾维芝治疗糖尿病胃轻瘫临床研究

贝洛那联合艾维芝治疗糖尿病胃轻瘫临床研究

一、贝络纳联合爱维治治疗糖尿病胃轻瘫临床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蔡雪茹[1](2017)在《中药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用药规律探讨及临床思考》文中研究说明糖尿病胃轻瘫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临床表现主要为食欲下降、早饱、上腹部饱胀不适、慢性上腹痛、恶心、呕吐等,目前国内西医治疗糖尿病胃轻瘫,主要是在调整饮食及生活方式、控制血糖的基础上,以口服多潘立酮或莫沙必利促胃动力为主,而这些西药的应用无疑会带来一定的副作用。可见DGP的西医治疗方法十分有限。这便显示出中医的优势。而中医虽无此病名,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为"消渴病"继发"痞满"和(或)"呕吐"的范畴,在治疗上以辨证论治为主,然而由于辨证的多样性及复杂性,目前仍缺乏统一的辨证选方的标准,因此通过研究中医文献以探索前人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组方用药规律,为今后中医治疗提供一定的思路及方法,显得尤为必要。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搜集到的符合纳入标准的中医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文献进行全面深入地整理和分析,总结中医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以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医学网数据库为检索工具和文献来源,检索2007年1月至2017年1月间关于中医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文献,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获得可纳入文献,提取文献中所记载的方剂及药物组成并建立数据库。运用频数及频率分析找出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高频药物及药类,运用聚类分析找出核心优势组合,进而探讨糖尿病胃轻瘫的治疗方法和药物的配伍。结果:符合标准的文献共有285篇,其中共应用方剂181种,中药共164味。应用频数在5次以上的方剂有9种(按使用频数高低依次为:半夏泻心汤、香砂六君子汤、六君子汤、四磨汤、补中益气汤、枳实消痞汤、升阳益胃汤、旋覆代赭汤、枳术汤),共计90次,所占频率为31.6%。而用于治疗胃阴亏虚证的方剂只有6种(按使用频数高低依次为:麦门冬汤、一贯煎、沙参麦冬汤、益胃汤、玉女煎),共出现11次,所占频率为3.86%。中药应用总频数为1928次,其中应用频数在10次以上的中药38味,共计出现1026次,所占频率为53.2%,对使用频数在10次上的38味中药进行药物归类得出10种药类,依据使用总频数高低排列分别为:补气药、理气药、化湿药、清热药、消食药、化痰药、补阴药、活血药、温里药及补血药,用药相对集中,最多的为补气类药物,按使用频数高低依次为:白术、党参、甘草、黄芪、山药、太子参、人参,单此7味中药便出现276次。纵观近10年用于辨证治疗DGP的药物,滋阴药有12种,而滋养胃阴类药物只出现97次,所占频率为5.03%(表4),共7种,分别为:麦冬、生地、石斛、沙参、葛根、玉竹、百合。结论:1.目前对糖尿病胃轻瘫的辨证及方剂使用尚缺乏统一的标准,不仅方剂种类分散,而且出现了较多自拟方及经验方。但其中亦不乏较为公认的方剂,如:半夏泻心汤、香砂六君子汤及六君子汤。2.临床医家遣方用药各有侧重、各具特色,但多数现代中医家均认为其定位在胃,与脾、肝密切相关,治疗上以益气健脾为主,佐以疏肝理气、清热化湿、消食导滞、滋阴益胃等。临床用药方面,主要药类有补气药、理气药、化湿药、清热药、消食药、化痰药、补阴药、活血药、温里药及补血药。值得一提的是,不少医家已关注DGP胃阴亏虚证继而对此进行临床试验。3.通过对文献数据的分析,得出频数在40次以上的用于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药对10对,多为补气药和化湿药、化痰药、理气药的组合,可见这些药在治疗DGP时占据主导作用。提示在临床治疗DGP时,若不能完全把握患者的证型,使用这些药物组合,虽不能完全符合患者的辨证论治,但能对改善患者症状有一定的作用。

甘瑨[2](2016)在《基于文献的中医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用药规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糖尿病胃轻瘫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以胃扩张、胃蠕动减弱和胃排空延迟为主要特点,常表现为胃脘胀满、早饱、恶心呕吐、反酸、厌食等症状,目前西医的治疗方法以改善症状为主,而西药的应用无疑会带来一定的副作用。而中医虽无此病名,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为“痞满”范畴,在治疗上以辨证论治为主,然而由于辨证方法的多样性,目前仍缺乏统一的辨证分型及遣方用药的标准,因此通过研究中医文献以探索前人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组方用药规律,为今后中医治疗提供一定的思路及方法,显得尤为必要。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搜集到的符合纳入标准的中医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文献进行全面深入地整理和分析,总结中医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以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医学网数据库为检索工具和文献来源,检索2003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关于中医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文献,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获得符合标准的文献,提取文献中所记载的方剂及其中药组成并建立数据库。运用频数及频率分析找出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高频药物及药类,运用聚类分析找出核心优势组合,进而探讨糖尿病胃轻瘫的治疗方法和药物的配伍。结果:符合标准的文献共有369篇,其中共应用方剂189种,中药164味,总频数2489次。其中使用频数在10次以上的中药45味,共计出现1404次,所占频率为56.4%;使用频数在40次以上的中药14味,共计出现839次,所占频率为33.7%,分别为:白术、茯苓、半夏、党参、甘草、陈皮、黄芪、枳实、枳壳、鸡内金、木香、厚朴、丹参、柴胡。用药类别方面,补气药应用最多,其次为理气药、化湿药、消食药和化痰药。通过聚类分析得出使用频率较高的10个药对,分别为:B1白术、茯苓,B2茯苓、半夏,B3白术、半夏,B4甘草、半夏,B5白术、陈皮,B6茯苓、陈皮,B7党参、白术,B8半夏、陈皮,B9白术、甘草,B10茯苓、甘草。以及药物关系密切的8个聚类方,分别为:D1竹茹、藿香、莱菔子、山楂,D2麦冬、石斛、山药、柴胡、郁金,D3神曲、莱菔子、山楂、川楝子,D4旋覆花、白扁豆、大黄、佛手、莲子,D5枳壳、甘草、麦芽、香附,D6生地黄、玄参、山茱萸、知母、黄柏,D7砂仁、陈皮、白术,D8佩兰、苍术、豆蔻、红花。结论:1、各医家治疗糖尿病胃轻瘫选方较为分散,多根据临床经验,辨证论治,故出现了很多自拟方或经验方,根据已有数据总结得出,各医家所选用的方剂以补益剂和理气剂为主。2、用药方面,主要药类有补气药、理气药、化湿药、消食药、化痰药。3、通过方药分析得出,糖尿病胃轻瘫的治疗以健脾益气为本,兼以行气、利湿、化痰、消食、活血等,以达到标本同治的目的。

王颖[3](2011)在《艽龙胶囊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文中提出目的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是临床常见而且难治的消化系统功能紊乱性疾病。本课题旨在观察艽龙胶囊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郁热型的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胃排空的影响,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新的依据。方法参照中医、西医两个诊断标准,将符合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郁热型的患者90例随机分成艽龙胶囊组(A组),多潘立酮组(B组),艽龙胶囊+多潘立酮组(C组),每组30例,分别于餐前口服规定的药物及剂量,治疗时间为两周。治疗前及治疗两周后观察并记录患者胃脘饱胀、脘部烧灼、口干口苦等症状改善情况,对各症状进行评分,并计算疗效指数及临床有效率。治疗前及治疗两周后,分别进行13C-辛酸呼气试验测定患者胃固体排空情况。治疗结束后随访8周,观察患者有无复发及不良反应。结果1治疗后3组中胃脘饱胀、胃脘烧灼等各症状积分较前均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3组治疗后症状总积分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比较,C组改善程度优于A、B两组(P<0.05),A、B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3组治疗后,总有效例数分别为22、21、28,总有效率分别为73.3%、70%和93.3%。总有效例数相比,C组优于A、B两组(P<0.05),A、B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胃固体排空试验显示,治疗后3组胃排空时间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期间,A组有两位患者出现轻微腹痛,C组有4位患者出现轻微腹痛、腹泻(2次/天),症状在用药结束后消失。在8周的随访过程中,仅B组有一位患者出现进食后胃脘饱胀症状,其余组无复发病例。结论1艽龙胶囊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郁热型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对患者胃脘饱胀、胃脘烧灼、口干口苦等症状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2艽龙胶囊联合多潘立酮可以减少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郁热型患者的胃固体排空时间,具有明显促进胃动力的作用。3艽龙胶囊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郁热型,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进一步研究及推广。

邹卓成[4](2011)在《电针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疗效及胃动力作用研究》文中提出糖尿病性胃轻瘫(diabetic gastroparesis DGP)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主要病理变化为胃窦张力低下,运动减弱、减慢,排空延迟,致食物瘀滞于胃窦内,而出现上消化道不适症状。针灸疗法因其简、便、验、廉在治疗糖尿病胃轻瘫占有一定的优势,能治愈或改善胃轻瘫的症状,同时又能兼顾降血糖,起到双重的作用。近年来胃肠功能的可塑性研究为糖尿病胃轻瘫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机制研究打开了新的研究方向,而ICC作为胃肠起博细胞是反映胃肠功能重塑最相关的细胞。因此,本文拟从电针对糖尿病胃轻瘫的疗效及胃动力的促进作用方面进行研究,以进一步揭示电针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1.文献研究通过对糖尿病胃轻瘫病因病机理论的古代及现代文献研究,我们认为糖尿病胃轻瘫多属中医的“痞证”范畴,其主要病机是脾失健运,胃失和降,其病位主要在胃腑。各类的临床及实验研究也在通过各种角度对针灸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可能作用机制作出探讨。本文还就现代医学对糖尿病胃肠运动障碍、ICC细胞的认识及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认为糖尿病胃肠运动障碍的发病机理可能是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胃肠激素分泌异常、高血糖、平滑肌损害以及微血管病变等因素的综合影响的结果。另外,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cells of Caial, ICC)损伤或功能失调也可能是糖尿病胃肠动力障碍发生的机制之一,而电针能治愈或改善胃轻瘫的症状,同时又能兼顾降血糖,对胃肠运动的促进和功能重塑起着重要作用。2.临床研究目的: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方法,应用电针以研究DGP的胃动力作用及临床疗效。寻找治疗DGP的有效方法,改善DGP患者的胃窦张力,促进胃内容物排空,缓解临床症状,从而有利于更好的控制血糖,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方法:符合标准的DGP病人60例,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设立工组为治疗组,在接受常规降糖药物的同时,进行电针治疗,取中脘、章门(双)、胃俞(双)、脾俞(双)、足三里(双)、天枢(双),纳入治疗第一天开始使用电针,频率2/100HZ,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通电20分钟后出针,电针1次/天,五次为1个疗程,疗程期间休息两天,连续治疗2个疗程;H组为对照组,给予莫沙比利5mgtid,餐前15—30分口服,两周为一疗程。采用痞满证分级和各胃肠道症状评分、空腹血糖等为疗效指标,治疗前后各进行一次评价。将所得数据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痞满证分级评分、痞满证的胃部饱胀、饱胀时间、胃痛、暖气、饮食改变、大便情况等临床症状评分和空腹血糖,经统计学计算,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痞满证分级、胃部饱胀、饱胀时间、胃痛、暖气、饮食改变、大便情况等的评分均下降(P<0.01,P<0.05),且治疗组作用优于对照组(P<0.01,P<0.05);两组空腹血糖均下降(P<0.01),其中空腹血糖比较,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疗效比较,经Ridit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疗效有差异,治疗组比对照组疗效更优。结论:1.电针和口服莫沙比利均对DGP患者痞满证和各胃肠道症状有改善作用,电针治疗更优;2.电针和口服莫沙比利均对DGP患者痞满证均有较好疗效,且电针治疗的治愈程度更优;3.电针和口服莫沙比利治疗措施可能通过改善DGP患者胃动力障碍而对空腹血糖降低有一定作用。3.实验研究目的:观察电针对糖尿病胃轻瘫大鼠血糖、胃肠运动功能及ICC细胞含量、超微结构变化的影响,进一步揭示电针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11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25只)、模型组(25只)、西药组(25只)、电针组(25只)。模型组动物按55mg/kg体重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脉佐菌素,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10周后随机分为糖尿病模型组(DM组),西药组(DM+DRU组),电针组(DM+ACU组)。电针组用电针治疗,每日1次,5天为一疗程,每疗程间休息2天,治疗4疗程;西药组予莫沙必利灌胃,每日1次,5天为一疗程,每疗程间休息2天,治疗4疗程;空白组、模型组不进行治疗。实验期间按期观察记录大鼠饮食、粪便、活动等一般状况及血糖,体重。实验结束前一天记录大鼠体重和尾静脉血糖值,并予核素检测。末次电针后禁食24小时,各组均经口给予10%的炭粉混悬液(其中活性炭和阿拉伯胶各含10%),按10ml/kg体重用量灌胃,30分钟后将大鼠颈椎脱臼处死,打开腹腔,通过以下公式计算胃肠推进指标:胃肠推进指标=炭粉前端至幽门括约肌距离(cm)/幽门括约肌至小肠末端距离(cm)X 100%。测量完毕后取胃窦部组织四块,一块于—20℃冰箱保存备用,做ELISA法测定胃肠激素;一块置于10%福尔马林液中固定,做HE和c-kit免疫组化染色;一块放入液氮罐,—70℃低温冰箱保存,做荧光定量PCR检测c-kit基因表达;一块做电镜检测。观察以下指标:(1)采用核素扫描法检测各组大鼠胃液相排空的变化。(2)各组大鼠行为学(毛发、体重、粪重等)、血糖及胃肠推进率的变化。(3)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及胃窦组织胃动素、胃泌素、生长抑素的表达。(4) 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各组大鼠胃窦组织ICC间质细胞的分布及形态学的变化,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测ICC间质细胞的数量。(5)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大鼠ICC间质细胞的超微结构及形态学的变化。(6)采用荧光定量PCR法观察各组大鼠胃窦组织c-kit基因表达的变化。(7)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分别做各组大鼠胃肠功能与胃肠激素、ICC的直线回归与相关分析。结果:(1)胃肠动力障碍的变化模型组与空白组的胃半排时间、胃60分钟排空率和胃肠推进率均存在显着性差异(P<0.01)。此外,电针组与模型组比较,胃半排时间、胃60分钟排空率和胃肠推进率的差异显着(P<0.01)。(2)行为学及血糖值的变化模型组、西药组和电针组较空白对照组大鼠在主症“三多一少”、活动、反应、毛发生长、进食、二便、体重、并发症及死亡率方面均有显着差异;而电针组较模型组、西药组症状明显减轻;电针治疗组血糖值较模型组、西药组低。(3)胃肠激素的变化及相关分析正常情况下,空白组可见,大鼠血清和胃窦组织中MTL含量均处于较低水平;病理状态下,模型组、西药组、电针组可见,大鼠血清和胃窦组织中MTL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并且MTL含量在血清与在胃窦组织中的变化情况似成负相关关系。正常情况下,空白组可见,大鼠血清和胃窦组织中GAS含量均处于较低水平;病理状态下,模型组、西药组、电针组可见,大鼠血清和胃窦组织中GAS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并且GAS含量在血清与在胃窦组织中的变化情况似成负相关关系。正常情况下,空白组可见,大鼠血清和胃窦组织中SS含量均处于较低水平;病理状态下,模型组、西药组、电针组可见,大鼠血清和胃窦组织中SS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升高。(4)HE染色及免疫组化结果空白组大鼠胃粘膜腺体细胞及平滑肌细胞排列规则紧密,细胞间间隙适中,未见空泡样变,无血管扩张等。DGP模型组腺体排列不齐,细胞间隙变大,腺体细胞胞浆减少、染色淡、空泡样变,粘膜及粘膜下层充血,血管扩张,胃壁平滑肌胞浆染色淡,透亮、有空泡样变;西药组与模型组相比,胃粘膜及粘膜下层血管充血减轻,粘膜腺体细胞及平滑肌细胞排列较整齐,空泡变少,细胞间隙稍大,胃壁少量空泡样变;电针组与模型组相比,胃粘膜及粘膜下层血管充血减轻,粘膜腺体细胞及平滑肌细胞排列较整齐,空泡变少,细胞间隙稍大,胃壁少量空泡样变。图象分析显示,正常空白组大鼠阳性ICC含量最大;模型组、电针组与空白组均存在显着差异(P<0.01),空白组>电针组>西药组>模型组。c-kit免疫组化标记后,光镜下观察到ICC被染成棕黄色,胞膜、胞浆着色。空白组大鼠的胃窦部阳性ICC最为密集,位于环行肌层与纵行肌层之间、环行肌细胞之间以及环行肌层的内表面,并尤以环纵肌之间为多,该细胞大多与神经纤维末梢及神经束伴随存在,并由许多的缝隙连接紧密连接在一起,呈聚集分布。细胞多呈纺锤形、细长形或不规则形,有较多突起,胞质少,细胞核大,多为椭圆形,染色较深。模型组大鼠ICC明显减少,细胞萎缩,突起消失,细胞对比度差,ICC与神经细胞、平滑肌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明显减少;西药组大鼠ICC数量减少明显,细胞萎缩,突起消失,细胞对比度差,ICC与神经细胞、平滑肌细胞之间的缝隙连接减少明显;电针治疗组ICC数量略有减少,但细胞形态基本正常,突起短缩,ICC与其他细胞间的紧密连接存在。(5)透射电镜实验结果与空白组比较,DGP模型组大鼠胃窦部cajal间质细胞在与其他的Cajal间质细胞、平滑肌和神经末梢之间的缝隙连接均显着减少,结构受破坏;细胞器数量显着减少;细胞结构缺损,病理改变显着。电针组大鼠胃窦部ICC的数量较模型组为多,较空白组稍减少。ICC形态结构基本正常,线粒体较空白组大鼠减少,并可见轻度肿胀,细胞间的缝隙连接尚存。ICC与平滑肌细胞及神经末梢间连接的病理损害较模型组轻,其结构较清晰而紧密。壁内神经及ICC的分布及突起连接的病理损害较模型组为轻。大鼠胃的毛细血管管壁不平,内皮细胞肿胀及管腔淤曲减轻,空泡样变少。(6)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结果与空白组大鼠胃窦组织kit表达量比较,各组均有表达下降,差异均具显着性(P<0.01)。空白组kit表达量差异倍数>电针组>西药组>模型组,四者之间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7)直线回归及相关性分析结果ICC含量和胃肠激素中(组织MTL、组织GAS)对胃动力参数变化的影响最密切,而治疗后血糖指数的变化似乎与胃动力变化的相关性不大。由于电针的干预,在糖尿病胃轻瘫后胃动力参数的变化与ICC间质细胞、胃肠激素(MTL、GAS、SS)密切相关,电针促进了三者的良性相互作用。结论:(1)用STZ造模的糖尿病大鼠确实存在胃肠运动功能减弱现象,提示DGP模型诱导成功;电针组与模型组相比较,胃排空明显增强,并且作用优于西药组,胃肠推进率显着升高,说明电针有较强的促胃肠运动作用;此外,电针组治疗后血糖水平较模型组低,证明电针不仅有较强的促胃肠动力作用,而且还可能通过加速胃排空而调节DGP大鼠血糖的作用。(2)电针可通过降低糖尿病胃轻瘫大鼠外周血中MTL、GAS的含量,升高SS的含量;同时升高糖尿病胃轻瘫大鼠胃窦部组织中MTL、GAS的含量,降低SS的含量,加速其胃排空功能,来调节DGP大鼠胃动力的作用。而胃窦部组织中胃肠激素含量的变化似乎更能直接地反映其胃肠功能的状态。(3)糖尿病胃肠损伤后,胃窦部Cajal间质细胞超微结构发生形态学改变,细胞器减少,尤其是线粒体数量减少,肿胀、溶解,引致其对神经细胞兴奋的传导功能降低;此外,与神经细胞及平滑肌细胞缝隙连接锐减,在控制肌细胞运动的中介功能方面显着下降,引致胃肠道慢波节律减慢或紊乱;电针可干预ICC间质细胞的活化状态,抑制ICC间质细胞的过度增殖,增强ICC细胞对各种信号的接受,稳定缝隙连接,维持胃肠激素(MTL、GAS、SS)含量的均衡,以促进ICC间质细胞与胃肠激素的良性相互作用;并反作用于胃肠神经元网络,从而促进ICC结构的修复,提高细胞间缝隙连接结构,影响胃电节律的传递功能,达到促进胃动力重建的目的。(4)糖尿病胃肠功能障碍后,大鼠胃肠排空的变化与胃肠激素MTL、GAS、SS和ICC含量的变化密切相关,电针可能通过ICC间质细胞的活化状态,促进ICC细胞功能与胃肠激素的良性相互作用,从而影响胃窦组织细胞形态学结构重塑和传递功能,达到促进胃肠动力重建的目的。(5)结合本研究的实验结果,我们认为针刺启动神经-间质网络调节,促进胃肠动力重建是其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关键作用机制。

谢利梅[5](2008)在《疏肝健脾法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糖尿病胃轻瘫(diabetic gastroparesis,DGP)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据国内外有关资料显示,50%~76%的糖尿病患者并发胃轻瘫。DGP可明显影响药物的吸收,从而影响糖尿病病情的控制及患者的生存质量。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胃轻瘫已显示出可喜的势头。本课题的研究意义,旨在通过整理古今大量文献及临床报道,结合导师的临床经验,提出肝郁脾虚是糖尿病胃轻瘫的重要病机,并观察导师经验方“疏肝健脾汤”(暂命名)在临床上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疗效,将为今后糖尿病胃轻瘫的中医药治疗提供重要的思路和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临床指导价值。目的:运用临床观察的方法证明疏肝健脾法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及相对西药吗丁啉的优势所在,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将纳入观察的糖尿病胃轻瘫患者62例,按照随机的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在一般降糖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疏肝健脾法之中药治疗(暂定疏肝健脾汤),对照组给予吗叮林10mg,每日三次,餐前30分钟口服。一个疗程(4周)后,通过对临床症状、血糖、胃动素水平、胃排空率等观察指标,根据症状评分、胃排空率和胃动素作为疗效评价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1)临床疗效:两组临床疗效显着(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愈5(16.13%),显效17(54.84%),有效8(25.8%),无效1(3.23%),总有效率96.77%,对照组治愈0,显效12(38.71%),有效14(45.16%),无效5(16.13%),总有效率83.87%;(2)症状积分:两组临床症状均有显着改善,治疗组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随访1月及2月的症状积分差异均有显着性(P<0.01);(3)胃排空:两组胃排空率%(4 h)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增加(P<0.01),治疗组83.71±10.80,对照组63.23±12.22,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4)胃动素:治疗前后自身比较,两组均有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下降较对照组明显,胃动素变化差异有显着性(P<0.05)。(5)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两组空腹及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较治疗前均有下降(P<0.05)。两组比较,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疏肝健脾汤可以明显改善DGP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加胃排空率,改善胃肠蠕动功能,明显缩短胃排空时间,有利于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疏肝健脾法对糖尿病胃轻瘫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该作用可能与其平稳控制血糖,增强胃动力,促进胃排空,缓解精神刺激、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刺激,改善自主神经功能,调节胃肠激素,调节胃肠运动有关。

潘晓锋,林聪丽,叶潇雨[6](2006)在《爱维治的临床新用》文中认为爱维治(Actovegin)是新生6个月以内小牛的血液经膜过滤技术制成的分子量小于6kD的去蛋白血液提取物,含多种生理性成分,即各种电解质以及寡糖、核酸衍生物、低分子多肽等有机物质。临床前研究显示爱维治有胰岛素样活性和使肝匀浆氧消耗量增多的作用。其作用的分子机制为:爱维治含有

聂斌[7](2005)在《电针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疗效评价及相关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为最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该病由胰岛素合成与分泌减少,或胰岛素受体及受体后缺陷引起。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近年呈上升趋势。其不断升高的患病率和广泛的并发症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近年的研究表明,糖尿病的胃肠并发症颇为多见,尚未有满意的治疗方法。 针灸疗法因其简、便、验、廉在治疗糖尿病胃轻瘫占有一定的优势,能治愈或改善胃轻瘫的症状,同时又能兼顾降血糖,起到双重的作用。为了更系统更全面地探讨电针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一、文献研究 糖尿病胃轻瘫(Diabetic Gastroparesis DGP)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的糖尿病合并症之一。临床上本病的发病率较高,以胃排空延缓为主要病理特征。临床表现除糖尿病原有的症状外,尚兼有上腹不适、早饱、餐后上腹胞胀,甚至恶心、发作性干呕、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它的发生不仅可明显影响病人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导致消化道症状,还因影响口服药物的吸收而给糖尿病的治疗带来极大的干扰,影响血糖的控制而使糖尿病患者继发严重的代谢失常和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损害。糖尿病胃肠运动障碍的发病机理可能是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胃肠激素分泌异常、高血糖、平滑肌损害以及微血管病变等因素的综合影响的结果。另外,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损伤或功能失调也可能是糖尿病胃肠动力障碍发生的机制之一。 中医文献中无糖尿病胃轻瘫的病名,临证多依据其早饱、厌食、嗳气、恶心、呕吐、腹胀的症候归入“呕吐”、“痞满”、“胃胀”、“胃缓”等范畴进行辨证论治。糖尿病与胃轻瘫有着密切的关系。基本病机以消渴病日久阴损耗气,致脾虚不运、升降失司,胃失和降导致气滞、湿浊或食积停滞,此外,气虚常致气滞血瘀,瘀再促虚,恶性循环。因此,糖尿病胃轻瘫属本虚标实之证。运用中医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的原则,中药、针灸、中西结合治疗本病,能治愈或改善胃轻瘫的症状,副作用小,同时又能兼顾降血糖,起到双重的作用。 二.临床研究 为了评价电针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疗效,观察电针治疗糖尿病胃轻瘫患者30例,并以莫沙比利治疗的30例患者作为随机对照,两组均常规服用西药控制血糖,治疗组用电针,每周5次,治疗3周为一疗程。对照组口服莫沙比利,每服5mg,每日三次,三周为一疗程。1个疗程后,从两组病例的胃轻瘫等临床症状以及痞满证的轻重分级、X线钡透胃固体排空等客观指标进行了多角度的临床对比研究。结果:1

管仁莲,殷玉峰[8](2002)在《贝络纳联合爱维治治疗糖尿病胃轻瘫临床探讨》文中指出

二、贝络纳联合爱维治治疗糖尿病胃轻瘫临床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贝络纳联合爱维治治疗糖尿病胃轻瘫临床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中药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用药规律探讨及临床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一) 糖尿病胃轻瘫的现代医学认识
        1 流行病学
        2 诊断
        3 发病机制研究概况
        4 西医治疗研究概况
        5 小结
    (二) 糖尿病胃轻瘫的中医概况
        1 古代文献对本病的记载
        2 现代中医医家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3 现代中医医家对本病的辨证论治
        4 其他中医治疗
        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中药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用药规律探讨及临床思考
    前言
    临床研究
        1. 资料收集
        1.1 资料来源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检索方法
        2.2 建立原始资料数据库
        2.3 数据的统汁及挖掘
        2.4 关联规则算法分析及聚类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方剂及药物频数统计结果
        3.2 药类频数统计结果
        3.3 药物聚类分析结果
        4. 讨论
        4.1 针对数据的探讨
        4.2 对数据挖掘及聚类分析方法的探讨
        5. 结论
        6. 本研究的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基于文献的中医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用药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文献综述
    (一) 糖尿病胃轻瘫西医研究进展
        1. DGP的流行病学
        2. DGP的发病机制
        3. 辅助检查
        4. DGP的诊断
        5. DGP的西医治疗
        6. 小结
    (二) 糖尿病胃轻瘫中医研究进展
        1. 古代文献的相关记载
        2. 糖尿病胃轻瘫的中医病因病机
        3. 糖尿病胃轻瘫的中医辨证分型
        4. 糖尿病胃轻瘫的中医治疗
        5. 糖尿病胃轻瘫的其他中医治疗方法
        6. 小结
    参考文献
引言
临床研究
    1. 资料搜集
        1.1 资料来源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检索方法
        2.2 建立原始资料数据库
        2.3 数据的统计及挖掘
    3. 研究结果
        3.1 药物频数统计结果
        3.2 药类频数统计结果
        3.3 药物聚类分析结果
    4. 讨论
        4.1 糖尿病胃轻瘫的中医证治规律探讨
        4.2 数据挖掘技术在本研究中的应用体会
        4.3 滋阴降胃汤治疗糖尿病胃轻瘫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艽龙胶囊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对象和方法
    病例来源
    诊断标准
    病例纳入标准
    病例排除标准
    病例剔除标准
    终止试验标准
    治疗方案
    观测项目与指标
    疗效评定标准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
    统计方法
结果
    3组基线比较
    研究结果
讨论
    1 关于FD的定义
    2 关于DF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3 临床表现
    4 中西医结合治疗DF方法阐述
    5 关于13C一辛酸呼气试验
    6 实验药品研究
    7 实验结果分析
    8 实验局限性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
综述一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参考文献
致谢

(4)电针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疗效及胃动力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第一节 中医学对糖尿病胃轻瘫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一、糖尿病胃轻瘫的病因病机理论溯源
        二、病因病机的认识
        三、糖尿病胃轻瘫的中医治疗
        四、糖尿病胃轻瘫的中西结合治疗
    第二节 针灸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研究进展
        一、针刺治疗
        二、电针治疗
        三、针药结合治疗
        四、其它治疗
    第三节 现代医学对糖尿病胃轻瘫的研究进展
        一、糖尿病胃轻瘫的定义和流行病学
        二、糖尿病胃动力障碍的发生机制
        三、糖尿病胃轻瘫的药物治疗
    第四节 现代医学对Cajal间质细胞的研究概况
        一、ICC的分类
        二、ICC的识别
        三、ICC的形态学和超微结构
        四、ICC在胃肠中的分布
        五、ICC的发育
        六、ICC的功能
        七、与ICC相关的胃肠动力疾病
        八、Cajal细胞研究展望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第一节 研究方法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三、病例选择标准
        四、分组方法
        五、试验措施
        六、观察指标
        七、观察周期
        八、疗效评定指标
        九、针刺意外情况处理
        十、统计分析
    第二节 研究结果
        一、一般资料
        二、病例临床观察指标分析
    第三节 讨论
    第四节 小结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电针对糖尿病胃轻瘫大鼠核素扫描胃液相排空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 讨论
    实验二 电针对糖尿病胃轻瘫大鼠血糖和胃肠推进率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实验三 电针对糖尿病胃轻瘫大鼠血桨及胃窦部MTL、GAS、SS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实验四 电针对糖尿病胃轻瘫模型大鼠胃窦组织光镜下病理形态变化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实验五 电针对糖尿病胃轻瘫大鼠胃窦部Cajal间质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的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实验六 电针对糖尿病胃轻瘫大鼠胃窦组织C-KIT基因表达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实验七 电针对糖尿病胃轻瘫大鼠胃肠功能与胃肠激素、ICC的相关性分析
        1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四部分 讨论
    1 文献研究
        1.1 中医学对DGP的认识
        1.2 现代研究
        1.3 结论
    2 临床研究
        2.1 俞募配穴处方的分析
        2.2 电针疗法的运用分析
        2.2.1 电针疗法的机理
        2.2.2 电针疗法的参数及量化
        2.3 针刺补泻对胃动力的调节
        2.4 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2.5 结论
    3 实验研究
        3.1 动物模型的选择
        3.2 高脂不规则饮食法
        3.3 放射性核素法
        3.4 电针治疗选穴原则
        3.5 电针参数的选择
        3.6 研究内容、方法和结果
结语
    1 结论
    2 创新之处
    3 问题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图
知情同意书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5)疏肝健脾法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一、祖国医学对糖尿病胃轻瘫的研究进展
        1 古代文献记载
        2.病因病机
        3.祖国医学对糖尿病胃轻瘫的辩证论治
        4.其他治疗
    二、现代医学对糖尿病胃轻瘫的研究进展
        1.DGP的流行病学
        2.病因及发病机制
        3.辅助检查
        4.诊断
        5.治疗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研究目的
    2、研究对象
        2.1、诊断标准
        2.2、纳入标准
        2.3、排除标准
    3、研究方法
        3.1 研究内容
        3.2 观察指标
        3.3 疗效评定标准
    4、临床研究结果与统计学分析
讨论
    1.理法方药分析
    2.临床和实验研究结果讨论
    3.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临床观察表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目录
致谢

(6)爱维治的临床新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慢性外周血管闭塞性疾病
2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2.1 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葡萄糖耐量
    2.2 糖尿病神经病变
    2.3 糖尿病足
3 创伤科应用
4 皮肤科应用
    4.1 皮肤溃疡或褥疮
    4.2 放射防护
    4.3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
    4.4 顽固性阴囊湿疹
    4.5 痤疮Bias[14]
5 消化性溃疡
6 视神经损伤
7 冠心病
8 其他适应证

(7)电针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疗效评价及相关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第一节 糖尿病胃轻瘫的现代研究
        1 糖尿病胃动力障碍的发生机制
        1.1 自主神经及内在神经病变
        1.2 高血糖
        1.3 Cajal间质细胞(ICC)病理损害
        1.4 胃肠激素失调
        1.5 胃微血管病变
        1.6 胃肠平滑肌功能障碍
        2 糖尿病胃动力障碍的诊断
        2.1 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表现
        2.2 胃运动功能检测
        2.2.1 胃排空的测定
        2.2.2 插管测定胃肠道腔内压力
        2.3 胃电图
        2.4 胃张力测定
        3 糖尿病胃轻瘫的治疗
        3.1 血糖控制
        3.2 膳食调整
        3.3 药物治疗:改善胃动力或促进胃排空的药物
        3.4 非药物治疗
    第二节 糖尿病性胃轻瘫的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进展
        1 糖尿病胃轻瘫的病因病机的认识
        2 糖尿病胃轻瘫的中医治疗
        2.1 辨证论治研究
        2.2 专方专药研究
        3 糖尿病胃轻瘫的针灸治疗
        3.1 针刺治疗
        3.2 电针治疗
        3.3 针药并用治疗
        3.4 其它治疗
        4 糖尿病胃轻瘫的中西结合治疗
    第三节 Cajal间质细胞的研究概况
        1 ICC的分类
        2 ICC的识别
        3 ICC的形态学和超微结构
        4 ICC在胃肠中的分布
        5 ICC的发育
        6 ICC的功能
        7 与ICC相关的胃肠动力疾病
        8 Cajal细胞研究展望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与研究方法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试验病例标准
        1.4 研究方法及观察指标
        1.4.1 治疗分组
        1.4.2 治疗方法
        1.4.3 观察指标
        1.4.4 疗效评定指标
        1.5 统计分析
    2 观察结果与临床资料分析
        2.1 治疗前可比性说明
        2.2 临床观察结果及疗效判定
    3 讨论
        3.1 中医对糖尿病与胃轻瘫的关系的认识
        3.2 糖尿病胃轻瘫的中医病机探讨
        3.3 电针对糖尿病胃轻瘫的组方思路及治疗作用
        3.4 电针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疗效分析
        3.5 电针治疗糖尿病胃轻瘫对血糖的影响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1 技术路线
    2 实验方案
        2.1 材料与方法
        2.2 观察指标及检测
    3 结果
        3.1 一般情况
        3.2 各组大鼠血糖变化情况
        3.3 治疗结束后各组大鼠胃排空变化情况
        3.4 胃组织HE染色结果(见附图1-9)
        3.5 c-kit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见附图10-12)
        3.6 电子显微镜下胃壁内神经、胃Cajal间质细胞、平滑肌及血管的超微结构的变化(见附图13-30)
        3.7 荧光定量PCR检测c-kit基因表达水平
    4 讨论
        4.1 关于STZ制作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的研制
        4.2 ICC与胃肠慢波的产生
        4.3 ICC与c-kit的表达
        4.4 糖尿病状态下胃组织各层形态学的病理改变及电针治疗机制探讨
        4.5 电针组胃窦c-kit阳性表达的调节作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缩略表
附录二: 附图
附录三:电针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疗效评价观察记录表
附录四:攻读博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论着
致谢

四、贝络纳联合爱维治治疗糖尿病胃轻瘫临床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药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用药规律探讨及临床思考[D]. 蔡雪茹.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7(08)
  • [2]基于文献的中医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用药规律研究[D]. 甘瑨.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8)
  • [3]艽龙胶囊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D]. 王颖. 天津医科大学, 2011(01)
  • [4]电针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疗效及胃动力作用研究[D]. 邹卓成.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10)
  • [5]疏肝健脾法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观察[D]. 谢利梅.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8(09)
  • [6]爱维治的临床新用[J]. 潘晓锋,林聪丽,叶潇雨. 药学实践杂志, 2006(05)
  • [7]电针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疗效评价及相关机理研究[D]. 聂斌.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5(06)
  • [8]贝络纳联合爱维治治疗糖尿病胃轻瘫临床探讨[J]. 管仁莲,殷玉峰.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2(06)

标签:;  ;  ;  ;  ;  

贝洛那联合艾维芝治疗糖尿病胃轻瘫临床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