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要注意猪败血症链球菌的防治

养猪要注意猪败血症链球菌的防治

一、养猪应重视猪败血性链球菌病的防治(论文文献综述)

刘菊枚,戚南山,廖申权,李秀,吕敏娜,吴彩艳,李娟,蔡海明,林栩慧,胡俊菁,于林增,肖文婉,张小慧,张健騑,孙铭飞,李国清[1](2021)在《猪场重要虫媒及其传播病原研究进展》文中提出近年来,非洲猪瘟、牛结节性皮肤病等外来可由虫媒传播的疫病肆虐中国,而一些已在国外流行的虫媒传播病原如非洲马瘟等传入中国的风险也越来越高,严重危害中国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特别是2018年8月以来非洲猪瘟在中国的流行给养猪业带来重要警示信息,即防止猪场媒介生物进入并阻断其携带病原的传播将成为猪场生物安全的重点。蚊、蝇、蠓及蜱等是猪场和发病猪群传播疫病的重要虫媒因素,虫媒种类及从虫媒中分离到的病毒、细菌、寄生虫等病原种类繁杂,虫媒生物特性的差异对病原的传播方式和传播能力也不尽相同。鉴于此,作者详细归纳了猪场存在的主要虫媒种类及其传播的重要猪病病原,包括猪乙型脑炎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非洲猪瘟病毒、盖塔病毒、猪肠道冠状病毒、大肠杆菌、猪链球菌等,并探讨其危害性和传播风险,以降低猪场虫媒传播疾病所带来的经济损失。

江克君[2](2021)在《当前猪链球菌病与副嗜血杆菌病的防控探讨》文中研究表明生猪养殖中的诸多疾病严重影响着养猪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其中猪链球菌和副嗜血杆菌病多侵害保育猪群,轻者导致猪生长缓慢,重者导致僵猪,甚至引起死亡,其较高的发病率以及较大的防控压力,给养猪场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从猪链球菌和副嗜血杆菌病的流行特点、预防措施及治疗措施等几方面进行概述,强调应重视免疫预防,持续净化环境,加强药物预防以及强化对症治疗措施,以期更好地指导养殖户开展诊治工作,减少经济损失,推动养猪业持续健康发展。

李幽幽,杨超,姜尧章,谢仕玲,胡佳祥,王寒[3](2020)在《猪链球菌和鼻支原体的临床鉴别诊断及防治》文中提出猪链球菌病是猪感染链球菌后表现出的一种急性细菌性败血症,在养殖场中比较常见,对猪场危害极大。猪鼻支原体是猪呼吸道分泌物中的常在菌,目前,养殖从业人员尚未对猪鼻支原体引起重视,但是猪鼻支原体感染会对猪场造成较大损失。文章从流行病学特点、临床鉴别诊断和病理鉴别诊断等方面对两种疫病总结出鉴别诊断要点,并对两种病原体的防控提出建议,期望能对猪场的疫病诊治防控工作有一定的指导和建议作用。

岑静[4](2017)在《2型猪链球菌5种抗原与LTB和FLIC的融合表达及免疫原性研究》文中认为本试验调查了2型猪链球菌(SS2)SAO、SLY、RFEA、MAC和Pullulanase基因在110株临床分离株中的检出率。结果显示:它们的检出率分别为70.91%、83.64%、74.55%、100%和100%:与目前GenBank收录的SS2全基因组中88.89%、59.26%、51.85%、100%和100%的阳性率相近:将GenBank中全基因组序列中SLY、RFEA、MAC和Pullulanase基因进行比对,它们的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9.0-100%、97.0-100%、82.0-100%和98-100%(SAO存在3种分子量差异较大突变体,未比较)。构建了表达SAO-N(N表示截短)、SLY、RFEA、MAC-N和Pullulanase-N蛋白的重组质粒,并将这5个基因分别与LTB和FLIC基因进行了融合构建,共15个重组质粒,成功表达其中13个重组蛋白;重组蛋白加铝佐剂配制成疫苗,3次免疫后2周采集小鼠血清,次日用2LD50的SS2 CZ-XNN228株攻毒;5个重组蛋白与SS2灭活苗免疫血清进行Western Blot验证,并测定各组抗体滴度。结果显示:(1)阴性组3天内全部死亡,灭活苗与商品苗组保护率均为83.33%,未融合LTB或FLIC的5个抗原免疫组中,SAO-N的保护率为66.67%,SLY为100%,其余均为83.33%;(2)相比未融合LTB或FLIC,融合蛋白的组进一步降低了小鼠的死亡率(14.82%)和发病率(33.33%),但是否融合LTB或FLIC与抗体滴度没有明显的相关性;(3)MAC-N和Pullulanase-N能诱导较强的保护性免疫,但它们在Western Blot试验中呈阴性。综上所述,MAC和Pullulanase广泛存在且氨基酸序列保守,截短表达能诱导对小鼠较强的免疫保护;将LTB和FLIC与SAO、SLY、RFEA、MAC和Pullulanase进行融合,能进一步提高对小鼠的保护力,提示它们可能是潜在的疫苗候选分子。

刘丽萍,王守君,单艳君,朱永信,张玲,张谦[5](2011)在《猪高热病的诊断与防治》文中提出猪高热病是由高致病性蓝耳病等病毒和细菌、寄生虫等多种病原混合或继发感染引起的急性、热性、高致病性和致死性的传染性疾病。近年来,猪高热病在不少地方经常发生,尤其是高温高湿夏季。

黄凤清,邱英,钟远宣,林桂宇[6](2010)在《猪败血型链球菌病的发生及防治》文中研究表明猪败血型链球菌病是由C群链球菌引起,介绍了猪败血型链球菌病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检验及诊断方法,总结了其防治措施,以期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李滋睿[7](2010)在《我国重大动物疫病区划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是世界上畜牧业大国,肉类总产量居世界第一,畜产品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但我国肉类出口量仅占世界肉类出口总量的3.6%,动物疫病是影响着我国畜牧业持续发展和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之一。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是国际上通行的动物疫病管理模式,世界上已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OIE认可为无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和地区在畜产品国际贸易中得到了实惠。新修订的动物防疫法提出我国要实行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因此,从我国动物疫病发生和流行规律入手,研究动物疫病区划,对于确定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和指导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从动物疫病区划的角度出发,通过系统分析我国动物防疫工作现状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动物疫病区划的方法体系。重点探讨了动物重大疫病区域划分和各区域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策略。在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方面,研究了我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的发展战略。首先,全面分析和总结了我国动物疫病流行特点、防疫体系建设情况和防疫技术措施发展情况。目前我国动物疫情还不断发生,重大动物疫病还未得到有效遏制,无规定动物疫病区还没有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通过与发达国家比较,提出我国动物防疫工作还存在动物疫情应急反应机制不够完善、部分地区防疫技术手段比较落后、基层动物防疫机构不健全、贫困地区基层防疫队伍人员素质不高和动物防疫法律法规体系不够健全等问题。其次,较系统地研究了动物疫病区划的目标、原则、分类体系、区划方法及区划程序。动物疫病的发生和发展是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它呈现区域性特点,遵循自然分离规律。通过计算动物疫病流行指数对我国重大动物疫病进行了区划。重大动物疫病的流行区域分成五个等级,分别是洁净区、散发区、中度流行区、较重流行区和严重流行区。分析了各个区的地理分布和疫病流行特点。第三,研究提出了不同流行区重大动物疫病防制策略。洁净区是消灭重大动物疫病和建设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的首选区域,要严格采取扑杀措施防控和净化重大动物疫病;散发区动物疫病的防控策略是建立动物重大疫病隔离带,保证周边的动物疫情不传播到本区域内。同时,通过免疫等技术手段使散发区逐步转化为洁净区;中度流行区要适度发展畜牧业,严禁动物和畜禽产品外调和出口,控制疫病的发展和扩散;动物疫病较重区和严重区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边界地区,国外疫病影响、经济落后、民族习惯和生活方式以及大都市的国际交流和人员往来是动物疫病发生的主要原因。这些地区的防疫工作要依靠国家来完成。第四,研究了口蹄疫、禽流感、猪瘟、新城疫和猪蓝耳病等五种重大动物疫病在我国的流行特点、区域分布,总结了国外防制经验和消灭净化方法,提出了我国消灭这五种动物疫病的思路和措施。最后,研究了我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发展战略。主要战略措施是调整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域,鼓励大型养殖企业建设“生物安全小区”;转变无疫区畜禽饲养管理模式,提高畜禽规模化和集约化饲养程度;强无疫区动物疫病的监测能力,摸清疫病流行情况;建立和完善无规定动物疫病区追溯体系建设,强化区内动物及动物产品标识工作;积极推进我国无疫区的国际认证和认可工作。本文的主要政策建议有尽快制定和实施重大动物疫病扑灭计划、进一步加强重大动物疫病应急反应能力、不断深化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和完善国家兽医官制度、进一步完善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工作、制定和完善动物防疫法律法规等。

李培发,段辉[8](2006)在《猪败血型链球菌病及其综合防治》文中指出

刘辉[9](2004)在《养猪应重视猪败血性链球菌病的防治》文中认为近年来,许多养猪场(户)不断有猪败血性链球菌病暴发的报道,发病率与病死率均高达50%以上,且常规抗菌药物多治疗无效;有的病例与其它疾病混发,更增加了诊治的难度;许多猪场对该病重视不够,免疫不彻底,甚至根本没有进行免疫。这使得该病一旦暴发就很难根治,并导致常年发

况诚建[10](2018)在《猪链球菌9型CZ16A菌株的分离鉴定及灭活疫苗研制》文中研究说明猪链球菌病是养猪业中的一种重要传染病,临床上以脑膜炎、败血症和关节炎为主要特征,每年都会导致全球范围内的重大经济损失,给养猪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猪链球菌可分为33种血清型(1~31、33和1/2),根据其不同毒力,它们可以分为高致病性,弱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无毒)菌株。通常,猪链球菌2型(SS2)被认为是毒力最强的血清型,在临床患病仔猪中分离率较高。而猪链球菌血清型9(SS9)也是分离率较高的血清型之一。目前还没有针对猪链球菌病有效的防控措施,市场上也没有针对SS9的商品化疫苗,而开发安全有效的疫苗是防治猪链球菌感染的有效策略。本研究主要为开发一种免疫效果良好的SS9灭活疫苗。试验获得的病原菌(CZ16A)分离自患病猪的扁桃体,利用该菌株制备的灭活疫苗能对小鼠和仔猪提供良好的保护力。本文从CZ16A菌株生物学特性及SS9灭活疫苗小鼠与仔猪免疫保护效力两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1.CZ16A菌株生物学特性研究:本试验从常州某猪场患病猪扁桃体分离出一株主要致病菌,对该菌的血清型,革兰氏染色、毒力因子、生化反应、药敏反应、生长曲线、菌落形成单位(Colony-Forming Unit,CFU)与OD值之间的关系以及毒力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gdh和cps9h双重PCR鉴定以及格兰氏染色鉴定该菌是猪链球菌9型,该菌毒力因子的表现型为 MRP-/EPF-和SLY+/FBPS+/GAPDH+/ORF+,在新鲜培养基中培养2 h就可进入对数期,培养至6h活菌数可达到2.85×109CFU。以斑马鱼为模型动物,分5个梯度,最高剂量以1.44×107CFU攻毒,计算得LD50为2.13×103CFU。以小鼠为模型动物,分5个梯度,最高剂量以5.6×108CFU攻毒,计算得LD50为9.55×105CFU。2.SS9CZ16A菌株灭活疫苗对小鼠及仔猪免疫保护效力研究:以6×108CFU剂量对断奶仔猪进行攻毒,仔猪没有出现死亡,但都表现出脑膜炎和关节炎等典型临床症状。经28。0C、0.4%甲醛灭活12 h后,加入Gel水佐剂,经无菌检验后制备成SS9灭活疫苗,对小鼠和仔猪进行免疫后进行攻毒,结果显示,小鼠经2×107CFU灭活疫苗免疫后,保护率达到了 80%。仔猪对照组都有不同程度的病变,最为严重的有一头心包严重黏连,脑膜有出血点,心脏和肝脏都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点。免疫组有一头轻微脾脏黏连,其他病变不明显。说明本试验研制的灭活苗能够对仔猪产生一定的免疫保护力。本试验完成了对分离菌株CZ16A的生物学特性研究,以及利用该菌株制备灭活疫苗对感染小鼠和仔猪的免疫保护试验。本项研究为建立一个针对猪链球菌有效的防控体系打下基础,为大批量生产商品化疫苗提供科学依据。

二、养猪应重视猪败血性链球菌病的防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养猪应重视猪败血性链球菌病的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猪场重要虫媒及其传播病原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猪场重要虫媒分类及其危害
    1.1 蚊类
    1.2 蝇类
    1.3 吸血蠓
    1.4 蜱
2 猪场主要虫媒传播病原
    2.1 病毒
        2.1.1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2.1.2 非洲猪瘟病毒
        2.1.3 盖塔病毒
        2.1.4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2.1.5 猪肠道冠状病毒
        2.1.6 其他病毒
    2.2 细菌
        2.2.1 大肠杆菌
        2.2.2 猪链球菌2型
3 展 望

(2)当前猪链球菌病与副嗜血杆菌病的防控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基本概况
    1.1 关于猪链球菌病
    1.2 关于副猪嗜血杆菌病
2 流行特点
3 预防措施
    3.1 及早防控,疫苗免疫是防控疫病的首要选择
    3.2 重视环境优化与生物安全管理
    3.3 重视用药及优化药物使用
    3.4 提高饲养管理水平
4 治疗措施
    4.1 对神经症状、跛行、关节肿胀的仔猪的治疗
    4.2 对消瘦、生长发育不良的仔猪的治疗
    4.3 对全群综合防治考虑

(3)猪链球菌和鼻支原体的临床鉴别诊断及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 流行特点
2 临床鉴别诊断
    2.1 临床症状
        2.1.1 临床表现和病程
        2.1.2 体温
        2.1.3 神经症状
    2.2 病理变化
        2.2.1 眼睑病变
        2.2.2 淋巴结变化
        2.2.3 皮肤变化
        2.2.4 关节变化
        2.2.5 胸腔、腹腔及脏器变化
        2.2.6 脑膜炎
3 防控措施
    3.1 饲养管理
    3.2 预防用药
    3.3 治疗控制用药

(4)2型猪链球菌5种抗原与LTB和FLIC的融合表达及免疫原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猪链球菌的研究概况
        1.1.1 猪链球菌的血清学分类
        1.1.2 猪链球菌的血清型流行情况调查
        1.1.3 毒力因子
        1.1.4 致病机理的研究
    1.2 2型猪链球菌疫苗的研究进展
        1.2.1 猪链球菌亚单位疫苗的保护性抗原
        1.2.2 我国疫苗生产情况
    1.3 疫苗佐剂的发展
        1.3.1 佐剂的概念及发展简史
        1.3.2 佐剂的作用机理和分类
        1.3.3 LTB和FLIC的作用
第二章 湖南部分地区猪链球菌5个抗原的检测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菌株来源
        2.1.2 试剂与仪器
        2.1.3 GenBank中猪链球菌全基因序列的5个抗原情况分析
        2.1.4 5个抗原的检测引物设计
        2.1.5 猪链球菌的DNA提取
        2.1.6 PCR扩增
        2.1.7 琼脂糖凝胶电泳
    2.2 结果与分析
        2.2.1 GenBank中猪链球菌5个抗原的阳性率和氨基酸保守性
        2.2.2 5种抗原基因在临床菌株的检出情况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猪链球菌5种抗原基因与LTB和FLIC的融合构建及表达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菌株、质粒及感受态
        3.1.2 主要试剂
        3.1.3 克隆引物设计
        3.1.4 目的片段的扩增
        3.1.5 LTB/FLIC-pET-28a(+)质粒的构建
        3.1.6 猪链球菌的5个抗原与LTB/FLIC基因的融合构建
        3.1.7 猪链球菌的融合蛋白表达情况
        3.1.8 5种蛋白与猪链球菌阳性血清的免疫印迹试验
    3.2 结果与分析
        3.2.1 5种抗原、LTB和FLIC基因的扩增
        3.2.2 重组质粒的鉴定结果
        3.2.3 融合蛋白的表达结果
        3.2.4 5个重组蛋白的免疫印迹试验结果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融合蛋白对小鼠的免疫保护试验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菌株
        4.1.2 试验动物
        4.1.3 主要试剂
        4.1.4 亚单位疫苗疫苗的配制
        4.1.5 小鼠免疫试验
        4.1.6 间接ELISA检测免疫后小鼠血清的抗体滴度
        4.1.7 攻毒强毒株的准备
    4.2 试验结果
        4.2.1 蛋白纯化结果
        4.2.2 蛋白浓度测定及疫苗配制体积
        4.2.3 间接ELISA检测小鼠的抗体滴度结果
        4.2.4 2型猪链球菌对小鼠的LD_(50)测定结果
        4.2.5 小鼠攻毒保护结果
    4.3 讨论
    4.4 小结
    4.5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英文缩略语表
致谢
作者简介

(5)猪高热病的诊断与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 流行特点
2 临床症状
3 剖检变化
4 预防措施
5 治疗方案

(6)猪败血型链球菌病的发生及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原
2 流行病学
3 临床症状
4 病理变化
5 实验室检验
6 诊断
7 综合防治
8 体会

(7)我国重大动物疫病区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区域管理理论发展
1.2 农业区划的主要理论和方法
    1.2.1 农业区划的主要理论
    1.2.2 农业区划的一般分区方法
1.3 国内外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现状
    1.3.1 国外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现状
    1.3.2 我国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的实践
    1.3.3 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研究进展
1.4 研究目标和内容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我国重大动物疫病流行特点和防制现状分析
2.1 我国动物疫病流行情况
    2.1.1 我国动物疫病分类
    2.1.2 我国动物疫病发生情况
    2.1.3 我国动物疫病流行原因分析
2.2 我国动物防疫体系现状
    2.2.1 动物防疫法律体系建设情况
    2.2.2 国家动物防疫管理体系
2.3 我国动物防疫主要技术手段
    2.3.1 动物防疫的基本内容
    2.3.2 动物防疫主要技术手段
2.4 我国动物防疫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动物疫病区划方法体系研究
3.1 动物疫病的分区依据和原则
    3.1.1 动物疫病的分区依据
    3.1.2 动物疫病分区的原则
3.2 动物疫病分区方法和指标体系
    3.2.1 动物疫病区划方法
    3.2.2 动物疫病区划指标体系
    3.2.3 动物疫病流行指数
    3.2.4 动物疫病区划步骤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我国重大动物疫病综合区划
4.1 我国重大动物疫病区划指标的确定
4.2 我国重大动物疫病区划
4.3 我国重大动物疫病综合区划区域特征分析
    4.3.1 动物疫病洁净区
    4.3.2 动物疫病散发区
    4.3.3 动物疫病中度流行区
    4.3.4 动物疫病较重流行区和严重流行区
4.4 重大动物疫病区域化防控措施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我国主要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区划
5.1 口蹄疫防控区划
    5.1.1 口蹄疫概况
    5.1.2 国外口蹄疫流行及防制情况
    5.1.3 我国口蹄疫流行规律与防控区划
    5.1.4 我国口蹄疫区域化防控措施
    5.1.5 口蹄疫区域化扑灭计划
5.2 禽流感防控区划
    5.2.1 疫病基本情况
    5.2.2 国外流行及防制情况
    5.2.3 国内禽流感流行规律与防控区划
    5.2.4 我国禽流感区域化防控措施
    5.2.5 禽流感区域化扑灭计划
5.3 新城疫防控区划
    5.3.1 流行特点
    5.3.2 国外流行及防制情况
    5.3.3 我国新城疫流行规律与防控区划
    5.3.4 我国新城疫区域化防控措施
    5.3.5 新城疫区域化扑灭计划
5.4 猪瘟防控区划
    5.4.1 疫病基本情况
    5.4.2 国外流行及防治情况
    5.4.3 我国国猪瘟流行规律与防控区划
    5.4.4 我国猪瘟病区域化防控措施
    5.4.5 猪瘟病区域化扑灭计划
5.5 猪蓝耳病防控区划
    5.5.1 疫病基本情况
    5.5.2 国外流行及防制情况
    5.5.3 我国猪蓝耳病流行规律与防控区划
    5.5.4 我国猪蓝耳病区域化防控措施
    5.5.5 猪蓝耳病区域化扑灭计划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我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管理
6.1 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6.1.1 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是国际通行做法
    6.1.2 疫病区域化管理是促进动物性产品国际贸易的必然选择
    6.1.3 我国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已取得明显成效
    6.1.4 我国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6.2 我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
    6.2.1 海南省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建设
    6.2.2 吉林省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建设
    6.2.3 辽东半岛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建设
    6.2.4 山东省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建设
    6.2.5 四川省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建设
    6.2.6 重庆市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建设
6.3 我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管理政策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8)猪败血型链球菌病及其综合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原
2 流行病学
3 临床症状
4 病理变化
5 诊断
    5.1 涂片镜检
    5.2 分离培养
    5.3 实验动物接种
    5.4 生化反应
    5.5 血清学鉴定
    5.6 荧光抗体技术
    5.7 鉴别诊断
        5.7.1 败血性猪丹毒
        5.7.2 急性猪瘟
6 综合防治
    6.1 预防措施
        6.1.1 免疫接种
        6.1.2 药物预防
    6.2 发生本病的防治措施
7 讨论

(10)猪链球菌9型CZ16A菌株的分离鉴定及灭活疫苗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猪链球菌病的研究进展
        1.1 前言
        1.2 病原学
        1.3 血清学
        1.4 流行病学
        1.5 致病机理研究
        1.6 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1.7 毒力因子(virulent factor)
        1.8 预防与控制
        1.9 猪链球菌疫苗研究进展
        1.10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猪链球菌9型CZ 16A菌株分离鉴定及特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试剂
        1.2 主要仪器
        1.3 试验动物
        1.4 病原分离和培养
        1.5 分离菌种gdh和cps9h双重PCR鉴定
        1.6 毒力基因检测
        1.7 生化鉴定
        1.8 药敏试验
        1.9 生长曲线测定和活菌数与OD值关系测定
        1.10 致病性试验
    2 结果
        2.1 病原分离培养及染色观察
        2.2 分离菌gdh和cps9h双重PCR鉴定
        2.3 毒力基因检测
        2.4 生化鉴定
        2.5 药敏试验
        2.6 生长曲线测定
        2.7 活菌数与OD值关系
        2.8 斑马鱼攻毒试验
        2.9 小鼠攻毒试验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CZ 16A菌株灭活疫苗的制备及免疫效力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材料
        1.2 仔猪毒力试验
        1.3 灭活疫苗的制备
        1.4 疫苗检验
        1.5 免疫保护试验
        1.6 仔猪剖检组织病变观察
    2 结果
        2.1 仔猪毒力试验
        2.2 灭活疫苗的制备
        2.3 疫苗检验
        2.4 免疫保护试验
        2.5 仔猪攻毒剖检病变
    3 讨论与分析
    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
致谢

四、养猪应重视猪败血性链球菌病的防治(论文参考文献)

  • [1]猪场重要虫媒及其传播病原研究进展[J]. 刘菊枚,戚南山,廖申权,李秀,吕敏娜,吴彩艳,李娟,蔡海明,林栩慧,胡俊菁,于林增,肖文婉,张小慧,张健騑,孙铭飞,李国清. 中国畜牧兽医, 2021(05)
  • [2]当前猪链球菌病与副嗜血杆菌病的防控探讨[J]. 江克君. 中国动物保健, 2021(03)
  • [3]猪链球菌和鼻支原体的临床鉴别诊断及防治[J]. 李幽幽,杨超,姜尧章,谢仕玲,胡佳祥,王寒. 猪业科学, 2020(10)
  • [4]2型猪链球菌5种抗原与LTB和FLIC的融合表达及免疫原性研究[D]. 岑静. 湖南农业大学, 2017(12)
  • [5]猪高热病的诊断与防治[J]. 刘丽萍,王守君,单艳君,朱永信,张玲,张谦. 养殖技术顾问, 2011(04)
  • [6]猪败血型链球菌病的发生及防治[J]. 黄凤清,邱英,钟远宣,林桂宇. 现代农业科技, 2010(13)
  • [7]我国重大动物疫病区划研究[D]. 李滋睿.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0(10)
  • [8]猪败血型链球菌病及其综合防治[J]. 李培发,段辉. 云南畜牧兽医, 2006(05)
  • [9]养猪应重视猪败血性链球菌病的防治[J]. 刘辉. 贵州畜牧兽医, 2004(06)
  • [10]猪链球菌9型CZ16A菌株的分离鉴定及灭活疫苗研制[D]. 况诚建. 南京农业大学, 2018(07)

标签:;  ;  ;  ;  ;  

养猪要注意猪败血症链球菌的防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