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VTS系统中的人为因素

论VTS系统中的人为因素

一、谈VTS系统中人的因素(论文文献综述)

吕敏[1](2020)在《珠江口VTS公共服务提升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珠江口水域是我国水上运输最为繁忙的水域之一,被交通运输部列入全国“六区一线”重点监管水域,具有交通繁忙、航线密集、水域复杂、位置特殊等特点。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珠江口水域不断新建跨珠江口通道,珠江口水域的通航环境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水上交通态势日趋复杂,通航管理对VTS形成高度依赖。随着广东海事局珠江口 VTS升级改造工程的实施,广东海事局管辖水域内珠江口 VTS的使用单位将扩展至广东海事局、广州海事局、珠海海事局、东莞海事局、中山海事局、港珠澳大桥海事局等,数量、层级以及设备设施将更加繁多。继续沿用传统模式运作,VTS升级改造的效果将难以充分体现,航运船舶在珠江口水域航行的体验感不会有明显改观,依然难以实现VTS公共服务水平质的突破。在此背景下,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实地调研以及比较分析等方法,深入分析广东海事局管辖水域内珠江口 VTS公共服务现状,发现其存在:现行制度规范陈旧落后、VTS服务标准不统一、VTS资源共享水平低及辖区VHF使用秩序混乱等四个主要问题。通过研究借鉴国内外各VTS公共服务提升的相关经验,提出从创新VTS制度和人才保障、实现区域多VTS中心下的统一服务、促进共享推进VTS智能化大数据应用、提高VTS服务保障能力四个方面来解决上述问题,提升VTS公共服务水平,具体体现在:对外参照IMO、IALA等国际规则,创新区域多VTS中心下的统一服务标准,使航运船舶在各海事局VTS间无感切换;对内深化海事系统建章立制,建设VTS内部统一协调机制、标准运作体系;在服务模式上突破传统思维,从智能化大数据应用角度探索VTS服务发展新方向、新场景;在服务保障上应采用新技术、新手段,进一步增强用户体验等,从而形成广东海事局管辖水域内珠江口 VTS基础设施硬实力和公共服务软实力飞跃发展的系统化解决方案。

代玉强[2](2020)在《船舶交通公共服务问题研究 ——以吴淞船舶交通管理中心为例》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提升,特别是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海上运输在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战略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目前,在国际进出口贸易总量中近一半以上都是利用船舶通过海上运输完成,这使得从事海上运输的船舶数量迅猛增加,船舶的大型化、自动化、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与此同时,海上的船舶交通事故频发也增加了人民对提高船舶的航行安全、防止船舶造成水域污染的重视,对船舶安全管理和服务工作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更新的挑战。在船舶流量大、气象条件恶劣、船舶会遇态势复杂的沿岸水域建立船舶交通管理系统,通过雷达、甚高频、船舶自动识别系统等科学技术手段对管辖水域内的船舶进行全天候的不间断的监控,建立良好的船舶交通秩序,为船舶提供气象、航警、碍航物、其他船舶动态信息等服务,以减少海上交通事故的发生,特别是船舶碰撞、搁浅、触礁这些船舶交通事故的发生,从而保证船舶在海上航行安全,提高船舶通航的效率,保护水域环境清洁。本文在阅读了大量的国内外关于VTS系统的研究文献基础上,将吴淞船舶交通管理中心的公共服务功能作为研究对象,认真总结了吴淞船舶交通管理中心在发展历程中取得的成效,分析吴淞VTS在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主要体现在VTS的功能定位、体制建设、服务理念、管理手段、资源配置等方面。本文以问题和目标为导向,以吴淞VTS的公共服务满意度为调查出发点,有针对性的发放自主设计的调查问卷,通过对数据和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提出其公共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通过运用新公共服务和服务型政府建设理论相关理论观点,对吴淞VTS公共服务的发展状况进行客观分析评价,再结合作者在吴淞VTS的实际工作经验,有针对性从五个方面提出对策及建议:一是明确VTS的公共服务定位,培养VTS公共服务理念,提升VTS公共服务功能;二是加强VTS系统的公共服务制度建设,加快VTS相关法制建设,推进VTS职责标准化建设;三是强化VTS内部管理标准化建设,制定合理的值班模式,建立VTS的服务监督评价机制;四是完善VTS岗位人员管理,完善VTS人员岗位激励制度,强化岗位人才队伍建设;五是拓展VTS公共服务举措,树立VTS公共服务合作共赢理念,满足公众需求并鼓励公众参与。

刘桂娟,张靖悦[3](2018)在《VTS系统中雷达站选址的因素分析》文中提出通过黄骅港综合港区新建雷达站工程的设计,针对监控效果、建设难度、投资费用和管理维护等几个方面,对雷达站站址选择进行比较充分的综合论证,为类似工程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

张靖悦,刘桂娟[4](2017)在《选址受限条件下VTS系统雷达站的设计》文中研究表明VTS系统雷达站的选址在地点受限制的情况下对全系统能否充分发挥效能有决定的影响。本文结合黄骅港综合港区新建雷达站工程的实例,有针对性地采用其他信息采集手段,解决狭长航道远端监控盲区的问题,使VTS系统效能最大化,可为其他类似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祝小杰[5](2016)在《东营港水上交通安全保障适应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全球化经济进程的加快、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的高速增长,海上贸易往来发展迅速,海上交通量也日益增加,这都促进了船舶大型化、专业化的发展,并且对港口泊位和航道的安全要求也随之提高。伴随着航运市场的繁荣发展,化工品航运市场也迅速发展起来,并且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利用港口优势对液体化工品进行储存、装卸和中转可以大大降低经营成本。液体化工泊位工程是我国港口建设的一个特殊的行业,也是具有重大环境保护要求和安全要求的特殊工程。进而对港口通航环境和水上交通安全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港口通航密度的日趋增大、通航环境的不断变化,对东营港拟建液体化工泊位工程进行水上交通安全保障适应性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本文首先对东营港拟建液体化工泊位工程概况和水域通航环境进行了讨论,具体分析了拟建工程位置、设计方案、该水域的自然条件、交通环境等。随后,从设计水深、各泊位距离、泊位长度、回旋水域和离停泊水域宽度等多个方面,详细分析了拟建工程对东营港水上交通安全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分别研究了拟建工程施工期间、营运期间及通信导航设施对港口通航水域交通安全的影响,讨论了施工期和营运期间该液体化工泊位工程对东营港环境、水域内的交通组织以及船舶航行安全的影响,着重分析了港区通信导航设施现状,结合液体化工品泊位建设的特殊性,指出建立VTS系统对水上交通安全的重要作用,并对VTS系统进行了工程影响评价。最后指出了该拟建工程在水上交通安全保障的不足之处,并给出具体的改进建议和安全保障措施。东营港液体化工泊位工程建设项目是东营港整体规划的一个重要的环节,该工程的建成有利于我国石油化工等行业充分利用国内外市场资源,增强港区船舶交通管理,并促进液体化工品内外贸易。本文对东营港液体化工泊位拟建工程影响水上交通安全的多种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所得结论对保障该水域的水上航行安全具有积极意义。

姚刚[6](2012)在《基于AIS的黑龙江船舶交通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船舶水上活动日益增加,使水上交通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存在许多安全隐患,急需海事管理机构加大对船舶安全监管,全面掌握船舶航行信息。现今社会船舶信息的大量增加,单靠人工操作进行收集、储存、传递和处理这些信息是不可想象,计算机具有存储速度快、存储容量大、计算精度高、可靠性高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人类的劳动,将船舶管理纳入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对提高安全监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迫切需要设计一种基于AIS的船舶交通信息管理系统。本系统通过采用AIS技术、先进的VHF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及信息处理技术,实现船舶交通管理的正规化和信息化。本文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1.论文综述和分析了VTS技术、AIS技术和交通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现状,分析了VTS船舶交通管理系统的组成结构和AIS技术的体系结构,还分析了管理信息系统的各种开发方法。2.结合VTS系统船舶信息管理功能的实际需求,通过对海事系统用户的应用流程进行分析,给出了系统的总体网络结构和总体功能结构。该系统采用C/S和B/S模式相结合的混合开发模式。3.给出了获得船舶数据的AIS通讯子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和功能划分。以Visua1C++6.0为开发工具,给出了通过串行接口获得AIS船舶报文信息的方法,并给出了AIS信息报文的提取、解析和存储到数据库的过程和程序。4.经过对船舶交通管理应用业务分析,给出了船舶交通信息管理子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体系结构设计和相应数据信息表设计。还给出了船舶交通信息管理系统的部分运行结果。通过研究,实现一套适合黑龙江水系船舶交通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具有船舶管理、船员管理、通航安全管理、防汛管理、管理人员管理、报表管理和系统管理等功能。船舶交通信息管理系统主要通过先进AIS技术和VHF网络获取到船舶动态和静态信息,对船舶进行全方位、实时监控和管理。部分子功能通过对船舶信息处理,来协助操作人员对船舶交通进行信息管理,节省人力和物力,提高信息可靠性、准确度和工作效率,为海事管理机构提供可靠资料支持,最大限度地保障船舶交通安全。

闫艳[7](2012)在《移动船舶交通服务系统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海运经济的不断发展,海上许多辖区的船舶流量变得越来越大,海上船舶碰撞事故时有发生。虽然我国目前已建成的VTS (Vessel Traffic System,船舶交通服务系统)在降低海上交通事故等方面发挥着强大作用,但在一些特殊水域不能发挥其作用。而移动VTS就是在VTS不能发挥作用的水域中,设置移动的交管船舶,利用交管船舶上的ARPA (Automatic Radar Plotting Aids,自动雷达标绘仪)和AIS (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船载自动识别系统)设备收集目标船舶的信息,并监视目标船舶间的航行情况,使移动VTS发挥岸基VTS的功能。移动VTS模型的设计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移动VTS的数据信息源的处理。首先是通过串口从ARPA雷达设备和AIS设备采集雷达目标与AIS目标信息,然后根据相关协议对其数据包进行解析,并提取出所需要的信息,最后对提取出的雷达目标和AIS目标信息进行坐标转换,时空统一,关联判断,继而得出处理后的目标船舶信息。第二部分是移动VTS的碰撞危险度模型。首先在计算出目标船舶间相对参数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船舶碰撞危险度的因素,然后建立了DCPA (Distance to Closest Point of Approach,最近会遇距离)、TCPA (Time to Closest Point of Approach,到达最接近点的时间)和D (Distance,距离)对于船舶碰撞危险的隶属度函数,继而综合评判得出移动VTS的船舶碰撞危险度,最后根据国际海上避碰规则分析出船舶驾驶员应采取的避碰行动。本模型是在VS2008的开发环境下进行设计的。首先使用C语言实现,实现结果以表格的形式给出,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初步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然后基于WTL平台,使用C++语言,以名为ETN(Easy to Navigation)的电子海图系统为依托,建立移动VTS的仿真系统,该系统从外部设备中读取交管船舶及目标船舶的信息,执行移动VTS程序,在ETN中显示目标船舶及其报警信息,从而实现了移动VTS系统监视目标船舶间航行情况的功能,进一步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

贾吉荣[8](2011)在《VTS船舶交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的研究》文中认为本文基于船舶交通管理(VTS, Vessel Traffic Service)系统对信息管理子系统的要求,以及数据库技术在信息系统中应用的研究,提出信息管理系统的实施方案并予以实现。信息管理子系统通过对船舶信息处理,来协助操作人员对船舶交通进行管理和为船舶交通规划决策部门提供可靠的资料支持。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传统的信息管理系统已经不能适应现代VTS系统发展需要,尤其缺乏在处理大量船舶数据时,没有一个完整的大型管理子系统对船舶信息进行管理,故本文针对上述薄弱点进行了研究。本文在对信息管理子系统的结构特点和信息内容的研究中,从VTS数据处理技术入手,对VTS系统与外部业务系统间的信息交换进行研究,提出了构建VTS综合信息系统的总体方案及技术路线,在其后还研究了构建VTS综合信息系统有关的核心技术问题,如信息交换、信息安全技术。通过对这些核心技术的研究,提出了具体的技术解决方案,完善了VTS综合信息系统的技术实现可行性。本文中对实现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库技术进行了研究,比较几种数据模型,确立系统方案,阐述了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实现了VTS信息管理系统。具体的研究成果如下所示:1)管理子系统的数据库设计。分析了VTS中的各个传感器采集来的数据特点,系统通过网络传输对数据进行录入、存储和处理,保证了这些数据的准确性、一致性、完整性。2)管理子系统的结构设计。研究了VTS中的管理子系统的结构特点。此子系统能够作为一个独立的信息网点,对有关的数据进行处理。3)管理子系统的模块设计。介绍了船舶管理信息系统的详细内容,更直观体现了管理子系统的具体过程。

朱晓艳[9](2011)在《移动VTS目标数学模型的建立与变换》文中研究说明VTS(Vessel Traffic System,船舶交通服务系统)在增进船舶的交通安全和效率及保护环境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我国投资建成的VTS,并未实现对重要水域的全面覆盖,为更好地发挥VTS效能,扩展其管辖范围,本文引入了移动VTS的概念——在VTS无法管辖的重要水域,设置移动的交管船舶,经由交管船舶上的ARPA(Automatic Radar Plotting Aids,自动雷达标绘仪)获得目标船舶相对于交管船舶的航行信息,继而将所获信息进行转换,得到目标船舶之间的相对航行信息。并据此进行目标船舶碰撞危险度的判断,对可能会遇的目标船舶进行及时预警,使移动VTS发挥岸基VTS的辅助功能。本文首先建立了移动VTS的坐标系统,进行了目标船舶数学模型的建立与转换,在得到目标船舶间相对航行信息的基础上,对影响船舶间碰撞危险度的因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分别以CPA和TCPA为主要判断依据,建立了空间碰撞危险度和时间碰撞危险度的模型,并较合理地确定了两种危险度的合成算子,最终建立了多因素的移动VTS动态碰撞危险度模型。其次,考虑到会遇船舶间对避碰局面的认识不一致,是导致船舶间避碰行动不协调乃至碰撞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在确定了目标船舶间可能存在碰撞危险的条件下,对船舶的会遇态势进行了分析与定量的划分。这种划分应用于移动VTS系统,将有助于会遇船舶对船舶会遇态势的判断,协调船舶间的避碰行动。电子海图ETN系统是一个航海信息系统,可进行航线设计、航迹监测及航行报警等。移动VTS系统的仿真实现以ETN系统为依托,通过读取外部ARPA数据,一方面将目标船舶显示于海图区中,另一方面进行移动VTS目标数学模型的建立与转换,将危险船舶的报警信息显示于工作区中。这就满足了移动VTS系统对交通图像及告警信息进行同步查看的需求。

郑文钰[10](2011)在《基于机器视觉的VTS系统船舶识别算法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航运事业的飞速发展,船舶交通管理系统(Vessel Traffic Services, VTS)在我国各港口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于此同时,人们在长期研究船舶航行安全保障技术中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船舶间、船岸间相互交换信息及船舶识别的重要性,尽管VTS具有雷达、AIS、VHF等通信监控手段,但是还有很多不足,诸如船舶类型的识别、雷达盲区等问题仍待解决。目前,机器视觉已经被广泛的用在各种对准确度和可靠性要求很高的识别工作中。因此,如果在VTS中使用机器视觉技术实现船舶的识别,将可以解决很多当前的问题。它的优势是其拥有成熟的概念和完整的解决方案,并且具有精度较高,处理时间短的特点。对于船舶识别来说,机器视觉系统与其他监控技术比较,它也有一定的优势。在港口区域,机器视觉系统可以检测和分类船舶,可以帮助提高VTS系统的效率;在雷达盲区,对水上交通进行监控,能提高安全性,主动识别船舶,弥补其他监控手段的不足。本文核心的目标是实现对图像中船舶的识别。我们的主要工作有:在获得视频图像后,首先对图像进行灰度化处理以及图像预处理,其中使用了中值滤波平滑图像的方法,其目的是增强图像的有用信息以及去除图像中的噪声。然后开始定位图像中船舶的位置,并且将船舶区域从图像中分割出来,由于背景相对固定,在去除背景后,就可以将船舶区域突显出来,再对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就能很容易分割出船舶区域。之后是对图像中的船舶进行特征提取,是利用边缘检测技术和数学形态学的腐蚀和膨胀运算实现的。最后对船舶进行识别,本文提出了一个融合了模板匹配技术和神经网络模型的识别算法,先将提取的船舶特征与船舶模型库中各类船舶模型进行匹配,筛选出相似度较高的船舶模型,再利用BP神经网络作最终的识别。

二、谈VTS系统中人的因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谈VTS系统中人的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1)珠江口VTS公共服务提升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技术路线
        1.3.3 研究方法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VTS
        2.1.2 VTS公共服务
    2.2 理论基础
        2.2.1 新公共服务
        2.2.2 服务型政府
3 珠江口VTS公共服务提升现状分析
    3.1 珠江口VTS基本情况
        3.1.1 水域概况
        3.1.2 VTS系统现状
        3.1.3 VTS升级改造
        3.1.4 VTS运行管理
    3.2 珠江口VTS公共服务提升采取的举措及取得的成效
        3.2.1 通过转变VTS服务定位树立为人民服务理念
        3.2.2 通过加强VTS人才培养保障公共服务质量
        3.2.3 通过引入智慧海事平台提高公共服务效率
        3.2.4 通过扩展信息服务渠道实现服务手段多样化
    3.3 珠江口VTS公共服务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3.3.1 现行制度规范陈旧落后
        3.3.2 VTS服务标准不统一
        3.3.3 VTS资源共享水平低
        3.3.4 辖区VHF使用秩序混乱
    3.4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4.1 服务范围扩大及通航环境改变
        3.4.2 区域内多个VTS相互独立运行
        3.4.3 VTS系统与外部平台数据交互未实现
        3.4.4 VHF资源提供不足
4 国外与国内其他地区VTS公共服务提升的经验借鉴
    4.1 国外及国内其他地区VTS公共服务提升途径
        4.1.1 国外VTS公共服务提升途径
        4.1.2 国内其他地区VTS公共服务提升途径
    4.2 经验借鉴
        4.2.1 加强VTS制度建设
        4.2.2 实现VTS系统共享
        4.2.3 探索VTS技术创新
        4.2.4 进行服务手段拓展
5 进一步提升珠江口VTS公共服务的对策分析
    5.1 创新VTS制度和人才保障
        5.1.1 进一步转变服务思维理念
        5.1.2 以国际视野建立标准化服务体系
        5.1.3 打造国际化专业化人才梯队
    5.2 实现区域多VTS中心下的统一服务
        5.2.1 创新区域多VTS中心下的对外统一服务标准
        5.2.2 建设区域多VTS中心下的对内统一协调机制
    5.3 促进共享推进VTS智能化大数据应用
        5.3.1 进行VTS系统与外部平台数据交互
        5.3.2 拓展VTS数据服务应用场景
    5.4 提高VTS服务保障能力
        5.4.1 完善VHF通信规划
        5.4.2 加强VHF-DF定向监测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2)船舶交通公共服务问题研究 ——以吴淞船舶交通管理中心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状况述评
        1.2.1 国内研究进展
        1.2.2 国外研究考察
        1.2.3 对国内外研究状况的总评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VTS
        2.1.2 船舶交通管理中心
        2.1.3 VTS公共服务
    2.2 理论基础
        2.2.1 新公共服务理论
        2.2.2 服务型政府建设理论
        2.2.3 VTS公共服务评价指标
第三章 吴淞VTS系统公共服务现状
    3.1 吴淞船舶交通管理中心(吴淞VTS中心)的基本概况
        3.1.1 吴淞VTS系统组成
        3.1.2 吴淞VTS的值班台设置
        3.1.3 吴淞VTS值班人员配备
        3.1.4 吴淞VTS覆盖水域范围
        3.1.5 吴淞VTS分区及频道设置
    3.2 吴淞VTS管理效力范围与服务对象
    3.3 吴淞VTS的职能与服务内容
    3.4 吴淞VTS公共服务取得的主要成效
第四章 吴淞VTS公共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4.1 吴淞VTS中心的公共服务现状的调查
        4.1.1 调查方案
        4.1.2 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
        4.1.3 访谈结果分析
    4.2 吴淞VTS公共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4.2.1 VTS角色定位不准确
        4.2.2 VTS岗位权责不明确
        4.2.3 VTS管理标准化程度不高
        4.2.4 VTS岗位人员配备不足
        4.2.5 VTS公共服务手段单一
    4.3 吴淞VTS公共服务问题的原因分析
        4.3.1 传统海事管理制度的影响
        4.3.2 公共服务法制体系不完善
        4.3.3 公共服务监督评价机制不健全
        4.3.4 岗位人才队伍建设不到位
        4.3.5 VTS公共服务缺乏协作机制
第五章 提升VTS公共服务的对策建议
    5.1 明确VTS的公共服务角色定位
        5.1.1 培养VTS公共服务理念
        5.1.2 提升VTS公共服务功能
    5.2 加强VTS公共服务的制度建设
        5.2.1 加快VTS相关法制建设
        5.2.2 推进VTS岗位权责制度建设
    5.3 强化VTS运行管理标准化建设
        5.3.1 制定合理的值班模式
        5.3.2 建立VTS公共服务监督评价机制
    5.4 完善VTS岗位人员管理
        5.4.1 完善VTS人员的岗位激励制度
        5.4.2 强化VTS岗位人才队伍建设
    5.5 拓展VTS公共服务举措
        5.5.1 建立VTS公共服务合作共赢机制
        5.5.2 满足公众需求并鼓励公众参与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吴淞VTS公共服务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2 :吴淞VTS值班人员访谈提纲
致谢

(3)VTS系统中雷达站选址的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项目概况
    1.1 VTS系统现状
    1.2 综合港区建设概况
    1.3 建设目的
2 站址确定
    2.1 选址原则
    2.2 站址选择
    2.3 站址确定
3 结语

(4)选址受限条件下VTS系统雷达站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工程概况
2 雷达站建设方案
    2.1 站址选址原则
    2.2 站址局限性
3 信息采集弥补措施
    3.1 单向引入曹妃甸雷达信号数据
    3.2 引入AIS信号数据
    3.3 CCTV系统弥补监控盲区
4 结语

(5)东营港水上交通安全保障适应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发展现状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
第2章 拟建工程概况和通航环境分析
    2.1 拟建工程概况
        2.1.1 工程位置及水域布置
        2.1.2 工程设计方案
        2.1.3 设计代表船型
    2.2 通航环境分析
        2.2.1 自然环境分析
        2.2.2 港口环境分析
        2.2.3 交通环境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施工对水上交通安全的影响研究
    3.1 施工对通航安全和环境的影响
        3.1.1 施工方案简述
        3.1.2 施工工艺流程与通航的关系
        3.1.3 施工对通航安全和环境的影响评估
    3.2 施工期交通组织要求
    3.3 施工期水上交通安全保障措施
        3.3.1 安全配套设施种类
        3.3.2 施工期间现场维护需求分析
    3.4 施工期应急响应方案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营运对水上交通安全的影响研究
    4.1 拟建工程水上交通安全保障需求
        4.1.1 平面布置
        4.1.2 码头装卸工艺
        4.1.3 码头电气装置
        4.1.4 码头防静电、防杂散电流和防雷
    4.2 船舶通航方案及操纵技术
        4.2.1 靠泊操纵技术
        4.2.2 离泊操纵技术
        4.2.3 船舶操纵时拖轮的运用
        4.2.4 靠离泊操纵应注意的问题
        4.2.5 港方确保船舶安全的操作规范
    4.3 配套支持系统分析
        4.3.1 码头消防设施的配置及建议
        4.3.2 防污设施配置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通信导航设施对水上交通安全的影响研究
    5.1 港区通导设施现状
    5.2 VTS系统对港区水上交通安全的影响
        5.2.1 VTS系统对水上交通安全的重要作用
        5.2.2 VTS系统工程影响评价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拟建工程水上交通安全保障的不足分析及改进建议
    6.1 存在的不足之处分析及具体改进
    6.2 安全保障措施
        6.2.1 减少碍航程度的安全保障措施
        6.2.2 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
        6.2.3 人员培训和演练
    6.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基于AIS的黑龙江船舶交通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意义及应用价值
    1.2 国内外的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
    1.3 论文创新点
    1.4 论文结构及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船舶交通信息管理系统相关技术
    2.1 VTS 技术
    2.2 AIS 技术
        2.2.1 AIS 组成及功能
        2.2.2 AIS 网络通信体系结构
        2.2.3 AIS 信息内容及分类
        2.2.4 AIS 输出信息结构
    2.3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技术
        2.3.1 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
        2.3.2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及总体设计
    3.1 系统的需求分析
        3.1.1 主要建设目标
    3.2 系统设计原则
    3.3 系统运行模式
    3.4 系统总体结构
    3.5 系统应用流程分析
        3.5.1 海事系统用户应用流程
        3.5.2 移动船台用户应用流程
    3.6 系统功能结构
        3.6.1 系统总体功能结构
    3.7 系统数据库设计
        3.7.1 数据库组成
        3.7.2 数据库表详细设计
    3.8 系统开发的平台和工具
        3.8.1 ACCESS 数据库介绍
    3.9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船舶实时数据通讯子系统设计与实现
    4.1 数据通讯子系统结构
        4.1.1 网络结构
        4.1.2 AIS 数据库设计
        4.1.3 AIS 数据处理流程
    4.2 实时数据采集
        4.2.1 串行数据通信编程
        4.2.2 ITU-RM.1371-1 电文提取
        4.2.3 ITU-RM.1371-1 电文解析
    4.3 AIS 数据存储操作
    4.4 船舶数据信息的显示实现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船舶交通信息管理系统实现
    5.1 系统功能的实现
        5.1.1 用户登录窗口
        5.1.2 系统主界面
    5.2 子系统分析及功能结构
        5.2.1 子系统总体功能结构
        5.2.2 船舶档案管理模块结构
        5.2.3 船舶查询管理
        5.2.4 船舶航次资料管理模块结构
    5.3 系统测试
        5.3.1 测试目的
        5.3.2 测试方法
        5.3.3 测试用例
        5.3.4 测试结果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7)移动船舶交通服务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2.1 VTS系统的发展概况
        1.2.2 VTS系统的构成
        1.2.3 我国VTS的发展概况
    1.3 研究内容与安排
第2章 ARPA与AIS在移动VTS中的作用
    2.1 ARPA在移动VTS中的作用
        2.1.1 ARPA系统概述
        2.1.2 ARPA进行船舶避碰的原理
        2.1.3 ARPA进行船舶避碰的优劣性
        2.1.4 ARPA在移动VTS中的作用
    2.2 AIS在移动VTS中的作用
        2.2.1 AIS系统概述
        2.2.2 AIS进行船舶避碰的原理
        2.2.3 AIS进行船舶避碰的优劣性
        2.2.4 AIS在移动VTS中的作用
    2.3 移动VTS的工作原理
        2.3.1 移动VTS进行船舶避碰的原理
        2.3.2 移动VTS的工作流程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移动VTS系统的设计模型
    3.1 移动VTS系统信息源的处理
        3.1.1 雷达报文内容与报文解码
        3.1.2 雷达目标位置的坐标转换
        3.1.3 AIS报文内容与报文解码
        3.1.4 AIS目标位置的坐标转换
        3.1.5 雷达目标和AIS目标的时空统一
        3.1.6 雷达目标和AIS目标的关联判断
    3.2 移动VTS系统目标船舶间相对参数的计算
        3.2.1 目标船舶间相对位置及相对运动参数的计算
        3.2.2 目标船舶间DCPA及TCPA的计算
    3.3 移动VTS系统的碰撞危险度模型
        3.3.1 船舶航行的四个阶段
        3.3.2 移动VTS系统对船舶碰撞危险度的定义
        3.3.3 移动VTS系统碰撞危险度模型因素的分析
        3.3.4 移动VTS系统的碰撞危险度模型
        3.3.5 移动VTS系统的工作流程
        3.3.6 移动VTS系统采取避碰行动的时机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移动VTS系统模型的检验
    4.1 移动VTS系统模型设计的开发环境及信息采集
    4.2 移动VTS系统信息处理结果及碰撞危险结果
    4.3 模型在电子海图ETN系统上的验证
        4.3.1 电子海图ETN系统
        4.3.2 移动VTS仿真系统框图
        4.3.3 船舶航行状态及模型结果在ETN上的显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生履历

(8)VTS船舶交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提出
    1.2 船舶信息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目标
    1.4 论文的结构特点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系统方案的分析
    2.1 VTS功能和结构特点的分析
        2.1.1 VTS设置的目的和功能
        2.1.2 VTS物理结构的设计
        2.1.3 VTS的网络信息结构设计
    2.2 MIS系统的作用和功能分析
        2.2.1 MIS的作用和设置目的
        2.2.2 MIS系统的功能设计
    2.3 MIS系统的基本结构的设计
        2.3.1 系统的体系结构
        2.3.2 数据库结构的设计
        2.3.3 系统运行的网络环境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MIS系统中信息共享的研究
    3.1 信息共享
    3.2 信息共享中的数据交换
    3.3 MIS系统信息的产生与流出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VTS中MIS系统内容的研究
    4.1 MIS系统的基本信息
        4.1.1 船舶静态信息
        4.1.2 船舶动态信息
    4.2 MIS系统信息流程的过程分析
        4.2.1 船舶基本信息的过程分析
        4.2.2 MIS系统中业务处理信息的过程
        4.2.3 事故流程信息的分析
    4.3 MIS系统中具体界面设置的分析
    4.4 MIS系统中船舶动态管理模块的研究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MIS系统模块的设计与分析
    5.1 船舶静态信息模块的设计
    5.2 船舶申报管理模块的设计
    5.3 船舶动态显示模块的设计
    5.4 协作管理模块的设计
    5.5 统计管理模块的设计
    5.6 系统管理模块的设计
    5.7 本章小结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生履历

(9)移动VTS目标数学模型的建立与变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VTS系统概述
        1.1.1 VTS系统的产生及发展
        1.1.2 VTS系统的组成
        1.1.3 我国VTS的现状
    1.2 移动VTS
        1.2.1 移动VTS概念的提出
        1.2.2 本文的主要目标
        1.2.3 本文的创新点
第2章 ARPA与移动VTS进行危险预警的原理
    2.1 ARPA进行危险预警的原理
        2.1.1 ARPA系统简介
        2.1.2 ARPA系统的组成
        2.1.3 ARPA进行危险预警的原理
    2.2 移动VTS进行危险预警的原理
        2.2.1 船舶碰撞危险度及其度量
        2.2.2 移动VTS定义的船舶碰撞危险度
    2.3 移动VTS的工作流程
第3章 移动VTS目标数学模型的建立与转换
    3.1 移动VTS选用的航海方向
    3.2 航向、方位和舷角
    3.3 移动VTS坐标系统的建立
    3.4 目标船舶相互之间的运动参数
    3.5 目标船间的CPA与TCPA
        3.5.1 CPA与TCPA的定义
        3.5.2 CPA与TCPA在移动VTS系统决策中的地位
        3.5.3 移动VTS系统对CPA与TCPA的设定
    3.6 移动VTS的碰撞危险度模型
        3.6.1 船舶航行的四种态势
        3.6.2 船舶在航行过程中的行动
        3.6.3 移动VTS的空间碰撞危险度模型
        3.6.4 移动VTS的时间碰撞危险度模型
        3.6.5 移动VTS的碰撞危险度模型
        3.6.6 移动VTS的工作流程
第4章 移动VTS对会遇船舶局面的划分
    4.1 互见时三种会遇局面
        4.1.1 三种局面的划分
        4.1.2 三种会遇局面下船舶的避碰责任
        4.1.3 移动VTS判断船舶会遇的必要性
    4.2 移动VTS对会遇局面的划分
        4.2.1 对遇局面
        4.2.2 追越局面
        4.2.3 交叉相遇局面
第5章 移动VTS系统数学模型的检验
    5.1 电子海图ETN系统
    5.2 仿真系统框图
    5.3 模型应用及结果正确性验证
    5.4 移动VTS系统的监测容量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生履历

(10)基于机器视觉的VTS系统船舶识别算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2 VTS系统的发展与现状
        1.2.1 雷达系统
        1.2.2 VHF通信系统
        1.2.3 AI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
        1.2.4 GPS定位系统
    1.3 机器视觉
        1.3.1 机器视觉综述
        1.3.2 机器视觉在船舶识别中的优势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船舶图像的预处理和区域分割
    2.1 彩色图像转换灰度图像
    2.2 图像增强
        2.2.1 图像增强
        2.2.2 滤波
    2.3 船舶区域的定位
        2.3.1 去除背景
        2.3.2 二值化
        2.3.3 船舶区域的精确定位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船舶的特征提取
    3.1 图像特征提取技术
        3.1.1 数学形态学
        3.1.2 灰度形态学
        3.1.3 边缘检测
    3.2 船舶特征提取的算法
        3.2.1 图像特征提取
        3.2.2 船舶的特征提取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船舶的识别
    4.1 模板匹配和模式识别技术
        4.1.1 模板匹配技术
        4.1.2 模式识别技术
    4.2 神经网络
        4.2.1 神经网络综述
        4.2.2 神经网络
        4.2.3 BP神经网络
    4.3 船舶识别的BP神经网络模型设计
        4.3.1 确定模型的网络层数
        4.3.2 确定各层神经元节点数
    4.4 基于模板匹配和BP神经网络的船舶识别
        4.4.1 区域填充
        4.4.2 船舶模型库
        4.4.3 基于模板匹配和BP神经网络的船舶识别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船舶识别算法的实验与分析
    5.1 编程工具与实验环境
    5.2 船舶识别算法的实验
        5.2.1 模板匹配
        5.2.2 神经网络
        5.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谈VTS系统中人的因素(论文参考文献)

  • [1]珠江口VTS公共服务提升对策研究[D]. 吕敏.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8)
  • [2]船舶交通公共服务问题研究 ——以吴淞船舶交通管理中心为例[D]. 代玉强. 上海海洋大学, 2020(02)
  • [3]VTS系统中雷达站选址的因素分析[J]. 刘桂娟,张靖悦. 港工技术, 2018(03)
  • [4]选址受限条件下VTS系统雷达站的设计[J]. 张靖悦,刘桂娟. 港工技术, 2017(03)
  • [5]东营港水上交通安全保障适应性研究[D]. 祝小杰. 大连海事大学, 2016(06)
  • [6]基于AIS的黑龙江船舶交通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 姚刚. 电子科技大学, 2012(05)
  • [7]移动船舶交通服务系统研究[D]. 闫艳. 大连海事大学, 2012(09)
  • [8]VTS船舶交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的研究[D]. 贾吉荣. 大连海事大学, 2011(09)
  • [9]移动VTS目标数学模型的建立与变换[D]. 朱晓艳. 大连海事大学, 2011(09)
  • [10]基于机器视觉的VTS系统船舶识别算法的研究[D]. 郑文钰. 大连海事大学, 2011(09)

标签:;  ;  ;  ;  ;  

论VTS系统中的人为因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