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普通高校女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思考

关于提高普通高校女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思考

一、关于提高普通高校女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王梦雅[1](2021)在《商丘师范学院太极拳课程融入健康体适能教学对大学生体质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在我国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公布的两次国民体质监测报告中显示,我国大学生肺活量水平、爆发力、耐力素质、力量耐力和速度水平等体质指标出现了明显的下降。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是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与学习各项运动技能的重要载体。太极拳是我国多数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选修课程之一,对大学生身体机能和体质健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但传统太极拳在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方面仍存在不足与缺陷。健康体适能是原有身体健康概念的一种延伸,是增强体质、促进健康,提高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的效率并维持自身健康的基础。它可以更加全面地、准确地来评价身体的健康状况和提高与改善体质健康水平,对人体健康而言具有特别的意义。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商丘师范学院太极拳课程融入健康体适能教学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作用,从而为健康体适能教学引入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以及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提供一些理论参考与实践依据。方法:本研究以实验法与测量法为主要研究方法。从商丘师范学院选取(非体育专业)大一年级学生,实验组与对照组共计82人,其中男生38人,女生44人。对照组按照商丘师范学院传统太极拳教学内容进行,实验组按照本研究设计太极拳融入健康体适能教学内容进行干预。实验前后对两个班级在同一时间进行相关体质指标的测试(身高体重、肺活量、50米、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引体向上(男生)/一分钟仰卧起坐(女生)、1000米/800米)。运用统计软件spss.23.0对有效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以更科学的验证太极拳融入健康体适能教学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影响作用。结果:在经过13周教学实验后,1、实验组男生的50米跑、立定跳远以及引体向上三个指标成绩有显着提升(p<0.05),其中50米跑与引体向上指标存在非常显着性提高(p<0.01);而肺活量、坐位体前屈、1000米跑三个指标的成绩虽然有稍稍进步,但是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显着性提高(p>0.05)。2、实验组女生的50米跑、坐位体前屈以及一分钟仰卧起坐成绩有显着性提高(p<0.05),在肺活量、立定跳远与800米跑指标上不存在显着性的提高(p>0.05)。3、对照组女生肺活量与坐位体前屈的成绩有所提升,但不存在显着性提升(p>0.05);对照组男生的立定跳远和坐位体前屈成绩在13周后有所进步,但也不存在显着性的提高。4、对照组与实验组学生在太极拳期末考试成绩之间不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1、与高校传统太极拳课程相比,融入健康体适能教学的太极拳课程对大学生体质健康整体水平有明显的改善效果,主要对女大学生肌肉耐力、速度素质、身体柔韧性方面有显着的提高;男大学生主要是在速度素质、下肢力量以及肌肉耐力方面有显着性的提高;2、对照组学生在进行13周的传统太极拳课程教学后,女生的肺活量与身体柔韧性两个指标上有所改善与提高;男生主要在下肢力量与身体柔韧性方面的成绩要优于实验前;3、经过十三周的教学实验,无论是传统太极拳教学班级的学生,还是太极拳融入健康体适能教学班级的学生,都能够熟练掌握24式简化太极拳的技能,并且实验组学生在完成与通过太极拳课程学习与考试的同时,自身体质健康水平也得到了更加有效的提升与全面发展。

赵梦安[2](2021)在《弹力带抗阻训练对高校体育舞蹈选项课女大学生旋转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体育舞蹈作为一项新兴体育运动,以新气象、新时代、新内容的运动形式在我国各高校中广泛流传。在体育舞蹈里,旋转技术的掌握程度,是衡量舞蹈质量高低与竞赛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弹力带作为一种辅助器械,广泛应用于教学实践中,但对体育舞蹈学习者旋转能力的影响并未明确表示。故本文利用弹力带这一器具进行训练,其目的是为了将弹力带抗阻训练系统引入普通高校体育舞蹈的选项课堂中,通过实验观察、探索弹力带抗阻训练对普通高校体育舞蹈选项课女大学生旋转能力产生的影响。研究方法:文中根据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实验法等多种研究方法。根据我国高校体育舞蹈课程发展的趋势、弹力带抗阻特性、受试者身体素质情况、相关文献支持及专家指标筛选确定了实验所需的训练内容和测试指标,通过预实验发放问卷,再次证实训练内容的合理性,而后通过为期12周的对照实验(RCT),将盐城师范学院2019级非体育专项班69名女大学生随机分成实验组(PRTG)与对照组(CG)。CG受试者在体育舞蹈选项课程基本部分结束后进行常规身体素质练习(每周两次,共计65min),PRTG受试者进行在体育舞蹈选项课程基本部分结束后进行弹力带抗阻训练(每周两次,共计65min)。实验前对两组受试者的体质健康及旋转能力进行前测:实验中两组的训练强度皆从低-中-高强度递进,且组间确保受试者得到充分休息、调整;实验干预后,对两组受试者旋转能力指标进行测试,用统计学方法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出研究结论。研究结论:(1)经过12周的训练干预后,两组轴转稳定性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实验组有显着差异,对照组无明显变化。说明在提高轴转稳定性方面的旋转能力时弹力带抗阻训练对其影响更明显。(2)经过12周的训练干预后,两组平转五周后躯干重心偏移距离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实验组比对照组差异更显着。说明在提高平转五周后躯干重心偏移距离方面的旋转能力时弹力带抗阻训练对其影响更明显。(3)经过12周的训练干预后,对照组平转五周速度较之前相比差异性不大,实验组有显着差异。说明在提高平转五周速度方面的旋转能力时弹力带抗阻训练对其影响更明显。(4)经过12周的训练干预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受试者相比,三步转躯干重心偏移距离有显着差异。说明在提高三步转躯干重心偏移距离方面的旋转能力时弹力带抗阻训练对其影响更明显。(5)经过12周的训练干预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就三步转技术完成质量评分方面无显着差异。说明在提高三步转技术完成质量评分方面的旋转能力时弹力带抗阻训练对其影响与身体素质练习相比较不明显。

唐子贤[3](2021)在《期待视野下大学生田径健身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以扬州大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田径运动一直以来都是所有体育运动的基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田径运动在体教融合、全民健身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虽然田径运动在高校的开展并没有预期的那样受欢迎,但利用田径运动作为健身的一种手段逐渐被大学生们所接受。因此本研究针对高校学生在参与田径健身活动过程中出现参与度不高、对田径健身价值认识不全面、田径健身的整体氛围不够浓厚等问题,分析影响学生进行田径健身的主要影响因素,从而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力的提高,有效解决大学生体质健康低水平的问题。研究方法:以扬州大学为个案,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实地考察,较全面地了解扬州大学学生田径健身的现状,以期待视野为理论依据,运用logistics回归分析方法初步探讨扬州大学学生参与田径健身的主要影响因素,据此就如何促进大学生田径健身活动进一步的开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为丰富高校田径健身理论和实践提供一些参考意见。研究结论:1、在学生田径健身的认识上,只有少部分学生了解田径健身,对田径健身喜爱程度不高,对田径健身价值上有一定认知但是不全面;学生田径健身在锻炼时长和强度上有待提高;学生选择田径健身的方法较为单一,学校是其进行健身的主要场所;在学生田径健身的锻炼效果上,会参加田径健身与普通组相比,男生在1000米(P=0.04)、50米(P=0.011)和引体向上(P<0.001)有显着性差异,女生在800米(P=0.01)、50米(P<0.001)、一分钟仰卧起坐上(P=0.0 1)有显着性差异,其他项目上无显着差异(P>0.05)。2、在学生期待情况上,学生对学校田径健身运动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在田径健身时有专业指导的期待值都达到了 80%及以上。3、影响学生进行田径健身的主要因素是教师是否在课上教授相关田径健身知识(P=0.002),其次分别是对田径健身的了解程度(P<0.001),受身边其他人影响(P<0.001),学校是否开展了田径健身课程(P=0.004),在田径健身时是否有专业指导(P=0.01)以及自我对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需求(P=0.017)。4、据此提出了思考:1)逐步推进普通高校田径健身课程建设,满足学生获取正确锻炼方法的期待;2)提升田径健身有助增强体质健康的意识,关注学生自主锻炼的需求;3)加强课外田径健身指导,注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符合学生对体育教师的期待;4)重视普通学生田径健身,寻找与高校田径竞赛的契合点,实现学生对校园田径健身活动的期待;5)创建田径健身社团、完善基础设施,解决学生对校园田径健身氛围的期待;6)正确认识大学生田径健身与全民健身的关系,使其具有可持续性。

张小茜[4](2021)在《拉丁舞对普通高校女大学生身体素质影响的实验研究 ——以恰恰恰舞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依据国家政策要求,培养造就高质量人才成为高等院校的历史责任和重要使命。高质量人才不仅要具备政治追求、社会担当、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加要以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作为实现理想的物质基础。因此,当今社会人才培养质量的好坏要以大学生的健康状况为基础和前提。近几年以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显示,我国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不容乐观。相较我国普通高校男生而言,女生的身体素质较为薄弱,这一现象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下发了一系列加强青少年体育锻炼的政策文件。学生的发展离不开身体素质的增强、运动技能的掌握以及运动水平的提高,拉丁舞作为一项新兴体育运动,受到了高校众多学生的喜爱,成为了高校学生的体育课程选择之一。拉丁舞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它快乐、热情又浪漫,性感但不矫揉造作。对于大学生来说,它不只能够使学生的体质增强、运动能力提高,还能够培养他们拼搏向上的精神以及改变他们的生活态度,使学生能够积极向上的面对生活。为了提高普通高校女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她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本文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包括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以及逻辑分析法,实验对象为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二年级的34名女生,将34名女生分为两组,分别为实验组(17人)、对照组(17人),实验组将进行为期11周(两周测试周、9周教学周)的拉丁舞教学,对照组将进行为期11周(两周测试周、9周教学周)常规体育教学,将实验前后所测试的各项身体素质指标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及建议。结论:(1)经过9周的教学实验,拉丁舞教学和常规体育课教学对女大学生身体素质指标基本都有提升作用,但通过对两组之间的各项身体素质指标成绩的上升幅度进行对比,拉丁舞教学比常规体育课教学的影响作用更大。(2)拉丁舞与常规体育课相比,对速度素质方面的提高并不明显,两组之间的成绩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3)拉丁舞与常规体育课相比,拉丁舞对力量、耐力、柔韧、灵敏协调方面的提高有着更加明显的作用,两组之间的成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建议:(1)由于拉丁舞教学对女大学生速度素质没有明显的改善,所以在拉丁舞课中可适当加入发展速度素质的训练内容。(2)在普通高校中的体育课或其他活动课以及社团中可以加入拉丁舞相关的项目,提高大学体育课的内容丰富程度,使大学体育活动多元化,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各项身体素质的发展。(3)希望学校领导对本校拉丁舞的开展在各方面提供相应的支持,引入更多的专业性较强的拉丁舞教师,扩大本校拉丁舞教师资源。

冯沁[5](2020)在《健美操“以赛促练”方式对提高女大学生健美操教学效果的研究 ——以上海财经大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健美操在我国的许多高校的体育选修课中广泛开展。而目前在大部分高校中实行的还是传统教学及考核模式,尽管能够确保教学内容的实现,但无法提高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学习的热情与能动性无法充分体现出来,所以“以赛促练”这一新兴的方式对于提升女大学生的课后运动量,身体素质及参与兴趣与合作精神都有可研究空间。故本文将通过对比“以赛促练”方式与传统教学模式在上海财经大学健美操选项课中进行教学实验研究,研究分析健美操“以赛促练”方式对女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作用。包括:1.通过提升运动量给女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与身体质量指数的良好促进。2.提高大学生学习健美操的参与兴趣与合作精神。3.学生创编组合的审美能力及促进学生课后自觉练习、提升团队协作精神的影响,并分析其中原因本研究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教学实验法等研究方法。在教学前后对两组学生的健美操参与兴趣和合作精神、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健美操基本技能水平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经过15周的教学实验,实验组的学生在体质健康的肺活量和坐位体前屈项目有显着提升,健美操技能及参与兴趣于合作精神有显着提高。得到如下结论(1)以赛促练方式转变教学策略,提高教师与学生的课上及课下双向沟通交流效率。(2)以赛促练方式对女大学生肺活量和柔韧素质等身体素质有提升效果(3)以赛促练方式有利于大学生健美操基本技能水平的有效提高。(4)以赛促练方式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健美操参与兴趣与合作精神。

张潘东[6](2020)在《高校瑜伽公选课的育人价值研究 ——以贵州师范大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瑜伽已经成为世界最受欢迎的运动项目之一,我国瑜伽热现象同样高涨,瑜伽走进高校并飞速发展,高校瑜伽呈现风靡趋势。瑜伽公选课是高校瑜伽的主要开展形式,高校瑜伽教学已成为一门系统、科学的课程,针对瑜伽课程的育人价值研究具有现实意义。本研究以高校瑜伽公选课的育人价值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专家访谈等方法对贵州师范大学瑜伽公选课的开展情况以及参与学生的情感态度等展开调查研究,结合学科育人的六重境界和人全面发展的“五育”思想,充分探究瑜伽公选课之于学生的育人价值,得出相关结论、建议,以期为瑜伽课程的建设提供参考借鉴。研究结论如下:(1)贵州师范大学瑜伽公选课开设数量充足,有完整统一的教学安排和教学体系建设。教师教学经验丰富,师资力量较为雄厚,课程内容编排较为合理。但参与学生性别失衡现象严重、课程中理论知识融入不足、教师在育人价值实现过程中主导性较强,建议设置瑜伽教材补充理论知识;尝试开设瑜伽进阶班,丰富瑜伽课程体系建设;深化瑜伽文化融入,弱化教师在育人过程中的主导性以及淡化性别失衡现象。(2)在“德”育层面,瑜伽公选课能够促进学生品德的形成,完善学生的人格建设。其中,瑜伽思想能够帮助学生品德形成,瑜伽文化促进学生人格完善,主要是受到瑜伽思想文化中价值观念的直接影响。(3)在“智”育层面,瑜伽公选课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体育兴趣。瑜伽中和谐、平等的处事思想,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进步,影响价值观的形成。瑜伽知识拓宽学生知识面,增进对身体的认识,提高体育兴趣。(4)在“体”育层面,瑜伽公选课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进学生身体健康,掌握瑜伽技能。瑜伽呼吸训练能够提升耐力素质,瑜伽技能练习能够提升柔韧能力。瑜伽的练习能够改善学生睡眠质量,瑜伽身体哲学观指导形成合理的饮食习惯,增进身体健康。(5)在“美”育层面,瑜伽公选课能够提升学生的外在美与内在美。提升外在美体现在通过瑜伽练习能够改善学生身体形态,提升学生个人气质。丰富内在美体现在瑜伽能够改善学生心理健康、提升精神状态,使学生拥有健康完善的内在精神。(6)在“劳动实践”教育层面,瑜伽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地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瑜伽活动引导学生感受生活,增强对生活的热爱。瑜伽生活引导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陈小倩[7](2020)在《积分制评价在普通高校女生乒乓球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当代大学生“喜欢运动不喜欢体育课”的现象比比皆是,原因固然多样,但学习评价的不合理无疑是其中最不容忽视的因素之一。学习评价作为检验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常规评价重视结果忽视过程;重视达标忽视学生的情意表现;重视测试标准的统一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对问题反思的基础上,结合文献分析,尝试将积分制模式引入高校女生的乒乓球课程,设计多种积分模块,用“积分”引领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专家咨询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积分制评价模式对女大学生的乒乓球专项身体素质、乒乓球技能水平、体育自主学习能力、体育学习兴趣以及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的影响。研究结论如下:(1)对普通高校女生乒乓球课程教学采用积分制评价主要从个人与小组两个大的方面予以赋分,其中个人积分从体能、运动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三个方面;小组积分主要从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健康行为两个方面。(2)实验结果表明:(1)积分制评价与常规评价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均有影响,积分制评价对学生身体素质提高方面没有明显的优势作用;(2)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间在发球技术水平与推挡球技术水平方面差异性显着(P<0.01),普通高校女生乒乓球课程教学采用积分制评价对女大学生乒乓球技术的学习与提高具有积极作用;(3)实验后在对学生学习兴趣各维度的改善与变化上,实验班学生相比对照班均表现为差异性显着(P<0.01),积分制评价对普通高校女大学生乒乓球学习兴趣具有较为显着的积极性影响;(4)在学习动机、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学习环境维度的改善与变化上,实验班学生均表现出优于对照班,且表现为差异性显着(P<0.01),积分制评价对普通高校女生乒乓球自主学习能力具有较为显着的积极性影响;(5)在情意表现、合作精神维度上,实验班学生均表现出优于对照班,各维度对比均表现为差异性显着(P<0.01),积分制评价对普通高校女生的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具有较为显着的积极性影响。(3)普通高校女生乒乓球课程教学采用积分制评价能够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乒乓球基本知识与技能水平,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促进学生间的合作精神,适用于普通高校女生乒乓球课程教学,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4)普通高校女生乒乓球课程教学采用积分制评价受教师、学生、以及场地设施的制约,为了更好的发挥积分制评价的实效,应注意:加强师生交流,切实了解学生的需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加强教师间交流与合作,优化积分制评价模式,为实施效果提供保障。

陈柳倩[8](2020)在《舞蹈啦啦操对广州市普通高校女大学生身体自尊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舞蹈啦啦操项目为背景,探讨舞蹈啦啦操对广州市普通高校女大学生身体自尊的影响。希望借此改善她们对于身体自尊的认知,优化身体自尊水平,进一步促进社会对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的深入探讨,最终从根源上提高她们的身体自尊水平。身体自尊作为衡量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能够有效地折射出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不同运动方式对于身体自尊的优化程度也不同,舞蹈啦啦操是当下比较健康时尚的运动方式,自从它被引入大学校园,就风靡一时,成为女大学生竞相学习的课程,并在高校迅速发展。根据舞蹈啦啦操与身体自尊的结合,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教学实验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结合舞蹈啦啦操对广州市普通高校女大学生身体自尊的影响进行了相关研究,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通过调查可知,目前广州市普通高校女大学生身体自尊的整体情况处于中等偏下,女大学生们在身体自尊这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处于发展不平衡的状态。从其身体自尊各个维度前后排名来看,她们对自己的运动能力和身体自我价值感不是特别满意。2.通过一个学期舞蹈啦啦操的锻炼,实验组的身体自尊总分和各维度指标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这表示舞蹈啦啦操运动能够高效地改善女大学生的身体自尊水平。3.通过舞蹈啦啦操的学习可以提升肌纤维比例,加强肌耐力和爆发力,能够改善她们的体态;舞蹈啦啦操锻炼能够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使肌肉力量大幅提升,肌腱、韧带、肌肉加强弹性和稳定性。从而加强学生的柔韧、耐力和力量素质,促进女大学生的全方位身心发展。4.舞蹈啦啦操学习前后实验组的身体自尊总分、身体自我价值感、身体状况、身体吸引力和身体素质都发生了明显变化,这表明舞蹈啦啦操运动对于提高女大学生身体自尊水平有显着性效果。5.长期练习舞蹈啦啦操可以使练习者身心平衡发展,从而在精神和身体方面不断提高。本文说明了舞蹈啦啦操锻炼比跆拳道锻炼对于女大学生的身体自尊提升水平效果更佳。

梁婉静[9](2020)在《广州市普通高校舞蹈啦啦操教学内容优化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啦啦操自传入我国后便受到了广大青年的喜爱,大学生作为青春、动感、健康的精神风貌代表,引领着我国啦啦操的发展方向,从而越来越多普通高校开始开展舞蹈啦啦操教学。由于啦啦操作为新兴项目2000年传入我国,文化根基并没有像其它传统项目那么坚定,应从其他技能表现难美项目中,寻求能为舞蹈啦啦操作运动技能正向迁移的项目,如艺术体操基本技术的练习内容,作为创新且提高教学内容质量的优化手段之一。在广州市86所普通高校中有56所进行了舞蹈啦啦操教学,但教学内容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系统、科学的内容体系,因此在大学体育教学内容改革成为当下体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的背景下,优化广州市普通高校舞蹈啦啦操教学内容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广州市普通高校舞蹈啦啦操教学内容优化进行了相关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教学实验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结论如下:1、广州市普通高校舞蹈啦啦操教学的总体情况一般,专业舞蹈啦啦操师资队伍不足,各高校所用教材内容不统一,传统舞蹈啦啦操教学内容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2、广州市普通高校舞蹈啦啦操教学内容的设置上,过于重视技术的练习而忽视了理论的教学,且大部分理论课时安排较少甚至没有,导致理论教学内容无法在实践教学内容中得到良好实践与转化。3、广州市普通高校舞蹈啦啦操教学内容多数以啦啦操基本手位和成套动作作为一学期教学内容,忽略了舞蹈啦啦操基本技术内容中柔韧、力量以及身体形态等基本素质练习的重要性,对于舞蹈动作和专项素质练习的重视程度较低,导致舞蹈啦啦操的专项技术提高较慢。4、教师倾向于舞蹈啦啦操中基础的、常规的教学内容,对传统舞蹈啦啦操的教学内容难以摒弃,而学生倾向于新颖的、实用的舞蹈啦啦操教学内容,在传统舞蹈啦啦操教学内容中难以得到学习的满足,教师与学生对舞蹈啦啦操教学内容的认识存在一定偏差,导致广州市普通高校舞蹈啦啦操教学质量及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兴趣均受到影响。5、以艺术体操中的柔韧素质、力量素质以及身体形态的练习作为优化舞蹈啦啦操教学内容中实践内容的手段,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专项素质,提高成套动作完成的质量以及提高学生审美价值观。

汤燕青[10](2020)在《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组合教学对女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及积极心理品质影响的实验研究 ——以扬州大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到国家的高度关注,目前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和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状况不容乐观。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具有节奏感强、风格多样、对抗性小等特点,深受女大学生喜爱;组合教学具有多元化的结构特征,有利于提升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本实验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组合教学对女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积极心理品质的影响,对丰富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改善大学生身心健康状况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文以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组合教学对女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积极心理品质的影响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心理测量法、测试法和数理统计法等,对扬州大学大二年级啦啦操选修班52名女生进行为期12周的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组合教学以及单一的花球啦啦操教学实验,得出以下结论:(1)经过12周的实验,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组合教学及单一的花球啦啦操教学均对女大学生的身体形态有积极的影响,其中组合教学对女大学生体重和体重指数的提升幅度大于单一教学,但不具有显着性。(2)经过12周的实验,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组合教学及单一的花球啦啦操教学均对女大学生的身体机能有积极的影响,其中组合教学对女大学生的肺活量体重指数有显着的促进作用;组合教学对女大学生肺活量和肺活量体重指数的提升幅度大于单一教学,但不具有显着性。(3)经过12周的实验,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组合教学及单一的花球啦啦操教学均对女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有积极的影响,其中组合教学对女大学生50米、立定跳远、握力体重指数有显着的促进作用且提升幅度显着大于单一教学;对女大学生800米跑、坐位体前屈、一分钟仰卧起坐的提升幅度大于单一教学,但不具有显着性。(4)经过12周的实验,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组合教学及单一的花球啦啦操教学均对女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有积极的影响,其中组合教学对女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总分及智慧和知识、勇敢、人性、公正、节制、超越维度具有显着的促进作用;组合教学对女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总分及智慧和知识、勇敢、人性、公正、节制、超越维度的提升幅度均大于单一教学,且在积极心理品质总分及勇敢、人性、公正、节制维度具有显着性。针对得出的结论提出以下建议:(1)在花球啦啦操教学中可以融入花样跳绳进行组合教学,丰富课堂教学内容。(2)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控制运动强度,加强柔韧性练习和放松练习。(3)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愉悦的课堂氛围,注意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帮助学生克服困难,体验体育学习过程中的成就感,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以提升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

二、关于提高普通高校女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提高普通高校女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商丘师范学院太极拳课程融入健康体适能教学对大学生体质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核心概念的界定
        2.1.1 体适能相关概念
        2.1.2 体质相关概念
        2.1.3 太极拳相关概念
    2.2 研究现状
        2.2.1 太极拳的相关研究
        2.2.2 体质健康的相关研究
        2.2.3 健康体适能的相关研究
3 研究对象及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测量法
        3.2.3 实验法
        3.2.4 数理统计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实验前实验对象身体素质各项指标之间的同质性检测
        4.1.1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身高体重等基本信息同质性检测
        4.1.2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各项身体素质指标间同质性检测
    4.2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比较检验
        4.2.1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身高体重组内与组间的比较检验
        4.2.2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各项身体素质指标的比较检验
    4.3 融入健康体适能教学对大学生体质指标的影响
        4.3.1 融入健康体适能教学对大学生肺活量测试指标的影响
        4.3.2 融入健康体适能教学对大学生速度素质测试指标的影响
        4.3.3 融入健康体适能教学对大学生下肢力量与爆发力的影响
        4.3.4 融入健康体适能教学对大学生柔韧素质的影响
        4.3.5 融入康体适能教学对大学生的肌肉耐力指标的影响
        4.3.6 融入健康体适能教学对大学生有氧耐力测试指标的影响
        4.3.7 实验组与对照组太极拳期末考试结果分析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2)弹力带抗阻训练对高校体育舞蹈选项课女大学生旋转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高校体育舞蹈选项课程的发展
        1.1.2 弹力带抗阻训练的发展
        1.1.3 弹力带抗阻训练对体育舞蹈项目发展的作用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4 研究假设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研究
        2.1.1 体育舞蹈的概念
        2.1.2 弹力带抗阻训练的概念
        2.1.3 旋转能力及其相关概念界定
    2.2 国内研究现状
        2.2.1 有关体育舞蹈课程在高校中的发展现状研究
        2.2.2 有关弹力带抗阻训练的现状研究
        2.2.3 有关体育舞蹈旋转能力的现状研究
        2.2.4 弹力带抗阻训练在体育舞蹈教学中应用的现状研究
    2.3 国外研究现状
    2.4 总结
第3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实验法
        3.2.4 数理统计法
第4章 实验设计
    4.1 实验对象
    4.2 实验时间与地点
    4.3 实验流程
    4.4 实验指标选取及测试评价
        4.4.1 实验指标选取
        4.4.2 测试指标内容与测试方法
    4.5 实验控制
        4.5.1 受试者的控制
        4.5.2 实验过程中的控制
        4.5.3 训练负荷的控制
    4.6 实验设计进度安排
        4.6.1 对照组训练内容安排
        4.6.2 实验组训练内容安排
第5章 结果与分析
    5.1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同质性检验
    5.2 不同组别受试者旋转能力指标描述性统计
    5.3 实验前后实验组、对照组轴转技术动作完成稳定性的对比分析
    5.4 实验前后实验组、对照组平转技术动作变化的对比与分析
        5.4.1 实验前后实验组、对照组平转五周后躯干重心偏移距离的对比分析
        5.4.2 实验前后实验组、对照组平转五周速度的对比分析
        5.4.3 实验前后实验组、对照组10s内平转周数的对比分析
    5.5 实验前后实验组、对照组三步转技术动作变化的对比与分析
        5.5.1 实验后实验组、对照组三步转躯干重心偏移距离的对比分析
        5.5.2 实验后实验组、对照组三步转技术完成质量评分的对比分析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研究生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致谢

(3)期待视野下大学生田径健身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以扬州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背景与依据
        1.1.1 田径健身有利于推动全民健身纲要的实施
        1.1.2 田径健身可以有效阻止大学生体质下滑现象
        1.1.3 田径健身可以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和优良品质培养
        1.1.4 期待视野对田径健身发展有着积极影响
        1.1.5 扬州大学学生进行田径健身锻炼的现实需求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期待视野理论在体育发展中的研究
        2.1.1 期待视野的概念
        2.1.2 期待视野与田径健身融合机制
        2.1.3 期待视野在体育领域中的运用
    2.2 田径健身理论研究
        2.2.1 田径运动的属性
        2.2.2 田径健身的概念
        2.2.3 田径健身的特点
        2.2.4 田径健身的分类
        2.2.5 田径健身的价值
        2.2.6 田径健身锻炼的方法
    2.3 大学生田径健身现状、对策及影响因素研究
    2.4 田径课程教学与田径健身的相关研究
    2.5 国外相关研究
        2.5.1 美国田径健身状况
        2.5.2 日本田径健身情况
        2.5.3 英国田径健身状况
        2.5.4 其他国家田径健身状况
    2.6 文献述评
第3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实地考察法
        3.2.4 访谈法
        3.2.5 数理统计法
        3.2.6 逻辑分析法
        3.2.7 对比分析法
第4章 结果与分析
    4.1 扬州大学学生田径健身现状调查分析
        4.1.1 对田径健身价值认知情况
        4.1.2 学生参与田径健身的情况
        4.1.3 田径健身的效果现状
    4.2 扬州大学学生田径健身期待情况调查分析
    4.3 扬州大学学生参与田径健身活动的影响因素分析
        4.3.1 方法的选择
        4.3.2 变量的选取
        4.3.3 实证分析
第5章 讨论
    5.0 期待视野下对大学生开展田径健身活动的思考
    5.1 逐步推进普通高校田径健身课程建设,满足学生获取正确锻炼方法的期待
    5.2 提升田径健身有助增强体质健康的意识,关注学生自主锻炼的需求
    5.3 加强课外田径健身指导,注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符合学生对体育教师的期待
    5.4 重视普通学生田径健身,寻找与高校田径竞赛的契合点,实现学生对田径健身活动的期待
    5.5 创建田径健身社团、完善基础设施,解决学生对田径健身氛围的期待
    5.6 正确认识大学生田径健身与全民健身的关系,使其具有可持续性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4)拉丁舞对普通高校女大学生身体素质影响的实验研究 ——以恰恰恰舞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文献综述
        1.2.1 相关概念界定
        1.2.1.1 拉丁舞的定义
        1.2.1.2 恰恰恰舞的定义
        1.2.1.3 身体素质的定义
        1.2.2 国内相关研究
        1.2.2.1 拉丁舞研究现状
        1.2.2.2 恰恰恰舞研究现状
        1.2.2.3 大学生身体素质状况的相关研究
        1.2.2.4 拉丁舞对不同人群身心状况的影响研究
        1.2.3 国外相关研究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2.2 专家访谈法
    2.3 实验法
        2.3.1 实验对象、时间及地点
        2.3.2 实验设计方案
        2.3.3 实验步骤
        2.3.4 实验测试指标的选取以及测试方法
        2.3.5 实验假设
        2.3.6 实验控制
    2.4 数理统计法
    2.5 逻辑分析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实验组与对照组速度素质的对比与分析
        3.1.1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速度素质的对比与分析
        3.1.2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速度素质的对比与分析
    3.2 实验组与对照组力量素质的对比与分析
        3.2.1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力量素质的对比与分析
        3.2.2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力量素质的对比与分析
    3.3 实验班与对照组柔韧素质的对比与分析
        3.3.1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柔韧素质的对比与分析
        3.3.2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柔韧素质的对比与分析
    3.4 实验组与对照组灵敏协调素质的对比与分析
        3.4.2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灵敏协调素质对比分析
    3.5 实验组与对照组耐力素质的对比与分析
        3.5.1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耐力素质的对比与分析
        3.5.2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耐力素质对比分析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5 参考文献
附件
致谢

(5)健美操“以赛促练”方式对提高女大学生健美操教学效果的研究 ——以上海财经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教学模式的概念
        2.1.2 “以赛促练”以赛促练方式的概念
    2.2 国内研究现状
        2.2.1 不同体育教学模式应用于高校体育选修课的现状
        2.2.2 "以赛代考"及“以赛促练”在高校体育课中的实施现状
        2.2.3 "以赛促练"教学模式在健美操教学中的研究现状
    2.3 评定教学效果的指标因素的研究
        2.3.1 体质健康因素
        2.3.2 心理因素
        2.3.3 运动技能因素
    2.4 文献小结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3.1 问卷调查的设计
        3.2.3.2 问卷调查的效度检验
        3.2.3.3 问卷调查的信度检验
        3.2.3.4 问卷调查的发放和回收
        3.2.3.5 调查量表维度划分
        3.2.4 数理统计法
        3.2.5 教学实验法
        3.2.5.1 实验目的
        3.2.5.2 实验对象、时间及地点
        3.2.5.3 实验器材
        3.2.5.4 实验基本假设
        3.2.5.5 传统教学模式的设计
        3.2.5.6 “以赛促练”教学模式的设计
4 结果与分析
    4.1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对比与分析
    4.2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健美操基本技能的对比与分析
        4.2.1 实验后测健美操基本技能内容
        4.2.2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健美操基本技术的对比与分析
    4.3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健美操基本技能水平占比的统计图分析
        4.3.1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健美操基本技能水平占比的统计图分析
        4.3.2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健美操基本技能水平占比的统计图分析
    4.4 实验前后两组学生健美操选修课参与兴趣与合作精神的对比与分析
        4.4.1 实验前两组学生健美操选修课参与兴趣与合作精神的对比与分析
        4.4.2 实验后两组学生健美操选修课参与兴趣与合作精神的对比与分析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5.2.1 以赛促练方式应充分发挥优势通过各种手段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
        5.2.2 以赛促练方式应考虑教学对象的诸多因素进行实地教学检验
        5.2.3 以赛促练方式在对不同层次能力学生教学时应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5.2.4 以赛促练方式形成机制还需进一步检验探讨
        5.2.5 不同体育教学项目应根据其特点选择适合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6)高校瑜伽公选课的育人价值研究 ——以贵州师范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依据
        1.1.1 瑜伽运动风靡趋势可观
        1.1.2 高校瑜伽热度持续上涨
        1.1.3 学科育人价值内在思考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相关概念解读
        1.4.1 瑜伽概述
        1.4.2 育人概述
2 研究对象及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3 数理统计法
        2.2.4 访谈法
        2.2.5 逻辑分析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贵州师范大学瑜伽公选课开展情况
        3.1.1 课程设置与结构
        3.1.2 师资教学与方法
        3.1.3 学生参与与评价
    3.2 瑜伽课程育人的维度分析
        3.2.1 学科育人的内在维度
        3.2.2 全面育人的多维内涵
        3.2.3 瑜伽育人的思维导图
    3.3 瑜伽课程的“德”育价值分析
        3.3.1 “德”育的价值内涵
        3.3.2 瑜伽思想促进个人品德形成
        3.3.3 瑜伽文化完善个体人格
    3.4 瑜伽课程的“智”育价值分析
        3.4.1 “智”育的价值内涵
        3.4.2 瑜伽对个体“智”的促进分析
        3.4.3 瑜伽知识的智育价值体现
    3.5 瑜伽课程的“体”育价值分析
        3.5.1 “体”育的价值内涵
        3.5.2 瑜伽技能的习得提升身体素质
        3.5.3 瑜伽对身体健康的促进作用
    3.6 瑜伽课程的“美”育价值分析
        3.6.1 “美”育的价值内涵
        3.6.2 瑜伽对“外在美”的培育价值
        3.6.3 瑜伽对“内在美”的培育价值
    3.7 瑜伽课程的“劳”育价值分析
        3.7.1 “劳”育的价值内涵
        3.7.2 瑜伽活动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3.7.3 瑜伽生活化塑造良好习惯
    3.8 瑜伽公选课育人的特征及思考
        3.8.1 瑜伽公选课育人价值全面而显着
        3.8.2 不同教师下的瑜伽育人效果存在差异
        3.8.3 瑜伽课时数是影响其育人价值实现的因素之一
        3.8.4 学生的瑜伽习得多样化
        3.8.5 瑜伽文化融入不足限制瑜伽育人价值的全面性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瑜伽公选课具有“德智体美劳”全面的育人价值
        4.1.2 教师在瑜伽育人价值的实现中具有主导性
        4.1.3 瑜伽公选课课时数限制瑜伽育人价值的实现
    4.2 建议
        4.2.1 设置瑜伽教材,深化理论知识讲解
        4.2.2 深化瑜伽文化的融入,丰富课程文化内涵
        4.2.3 尝试开设瑜伽进阶班,丰富瑜伽课程建设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二 :访谈提纲
    附录三 :专家效度检验评价表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7)积分制评价在普通高校女生乒乓球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本科阶段应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学习评价体系
        1.1.2 女大学生的体育课程意愿特点,要求建立多元评价模式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3.1.1 体育教学评价
        1.3.1.2 体育终结性评价
        1.3.1.3 体育过程性评价
        1.3.1.4 体育积分制评价
        1.3.2 关于体育教学评价的研究
        1.3.2.1 国外体育教学评价的发展与应用研究
        1.3.2.2 我国体育教学评价的发展与应用研究
        1.3.3 关于积分制评价的研究
        1.3.3.1 积分制评价的产生历史与发展
        1.3.3.2 积分制评价在教学中应用研究
        1.3.3.3 积分制评价在体育教学中应用研究
    1.4 理论基础
        1.4.1 目标导向教学理论
        1.4.2 建构主义理论
        1.4.3 多元智力理论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访谈法
        2.2.3 问卷调查法
        2.2.3.1 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2.2.3.2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2.2.4 实验法
        2.2.4.1 实验目的
        2.2.4.2 实验假设
        2.2.4.3 实验测试内容
        2.2.4.4 实验的同质性检验
        2.2.4.5 实验实施与安排
        2.2.4.6 实验控制
        2.2.5 数理统计法
3.普通高校女生乒乓球课程学习积分评价模块设计
    3.1 积分获取原则
        3.1.1 以生为本原则
        3.1.2 全面发展原则
        3.1.3 导向性原则
        3.1.4 公平性原则
    3.2 积分评价模块设计
    3.3 积分获取形式
4.实验结果与分析
    4.1 实验班与对照班专项身体素质比较分析
        4.1.1 实验班专项身体素质动态变化分析
        4.1.2 对照班专项身体素质动态变化分析
        4.1.3 实验班与对照班专项身体素质比较分析
    4.2 实验班及对照班乒乓球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的比较分析
        4.2.1 实验班乒乓球球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的动态变化分析
        4.2.2 对照班乒乓球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的动态变化分析
        4.2.3 实验班与对照班乒乓球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比较分析
    4.3 实验班与对照班体育学习兴趣比较分析
        4.3.1 实验班体育学习兴趣的动态变化分析
        4.3.2 对照班体育学习兴趣的动态变化分析
        4.3.3 实验班与对照班体育学习兴趣比较分析
    4.4 实验班与对照班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分析
        4.4.1 实验班自主学习能力的动态变化分析
        4.4.2 对照班自主学习能力的动态变化分析
        4.4.3 实验班与对照班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分析
    4.5 实验班与对照班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比较分析
        4.5.1 实验班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的动态变化分析
        4.5.2 对照班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的动态变化分析
        4.5.3 实验班与对照班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比较分析
    4.6 积分制评价实施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分析
5.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附录 A 教师评价表
附录 B 学生自评表
附录 C 大学生乒乓球运动了解程度调查问卷
附录 D 体育学习兴趣量表
附录 E 自主学习量表
附录 F 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自评量表
附录 G 教案
附件 H 教学片断展示
附件 I 学生积分情况
参考文献
致谢

(8)舞蹈啦啦操对广州市普通高校女大学生身体自尊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舞蹈啦啦操促进高校“个性化教育”发展
        1.1.2 舞蹈啦啦操促进高校女生心理健康发展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舞蹈啦啦操的相关研究
        2.1.1 舞蹈啦啦操的概念
        2.1.2 舞蹈啦啦操的国内研究
        2.1.3 舞蹈啦啦操的国外研究
        2.1.4 舞蹈啦啦操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的研究
    2.2 身体自尊的相关研究
        2.2.1 身体自尊的概念
        2.2.2 身体自尊的测量
        2.2.3 身体自尊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2.3 舞蹈啦啦操与身体自尊的相关研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教学实验法
        3.2.5 数理统计法
        3.2.6 逻辑分析法
    3.3 研究工具
        3.3.1 身体自尊量表
        3.3.2 身体自尊量表的信效度检验
4 结果与分析
    4.1 广州市普通高校女大学生身体自尊调查结果与分析
        4.1.1 实验组身体自尊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4.1.2 对照组身体自尊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4.2 广州市普通高校女大学生身体自尊影响的相关理论
        4.2.1 心理学理论
        4.2.2 教育学理论
        4.2.3 生理学理论
    4.3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组间前测分析
        4.3.1 两组在运动能力维度上的组间前测分析
        4.3.2 两组在身体状况维度的组间前测分析
        4.3.3 两组在身体素质维度上的组间前测分析
        4.3.4 两组在身体吸引力维度上的组间前测分析
        4.3.5 两组在身体自我价值感维度上的组间前测分析
        4.3.6 两组在身体自尊总分维度上的组间前测分析
    4.4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组内前后测分析
        4.4.1 实验组的组内前后测分析
        4.4.2 对照组的组内前后测分析
    4.5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组间后测分析
        4.5.1 两组在运动能力维度上的组间后测分析
        4.5.2 两组在身体状况维度的组间后测分析
        4.5.3 两组在身体素质维度上的组间后测分析
        4.5.4 两组在身体吸引力维度上的组间后测分析
        4.5.5 两组在身体自我价值感维度上的组间后测分析
        4.5.6 两组在身体自尊总分维度上的组间后测分析
    4.6 舞蹈啦啦操对高校女大学生身体自尊的影响分析及影响途径
        4.6.1 不同锻炼项目对大学生身体自尊影响的差异原因分析
        4.6.2 舞蹈啦啦操对女大学生身体自尊的影响途径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6 致谢
7 参考文献
8 附录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附录D
    附录E
    附录F
    附录G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9)广州市普通高校舞蹈啦啦操教学内容优化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国内外舞蹈啦啦操现状的相关研究
        2.1.1 国内舞蹈啦啦操教学现状的相关研究
        2.1.2 国内高校舞蹈啦啦操教学内容的相关研究
        2.1.3 国外舞蹈啦啦操的相关研究
    2.2 舞蹈啦啦操的相关研究
        2.2.1 舞蹈啦啦操基本技术的研究
        2.2.2 舞蹈啦啦操舞蹈动作的研究
        2.2.3 舞蹈啦啦操难度动作的研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教学实验法
        3.2.5 数理统计法
        3.2.6 逻辑分析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广州市普通高校舞蹈啦啦操教学现状与分析
        4.1.1 教学目标
        4.1.2 教学条件
        4.1.3 教学内容
        4.1.4 教学方法
        4.1.5 教学评价
    4.2 广州市普通高校舞蹈啦啦操教学内容优化的理论基础
        4.2.1 系统论
        4.2.2 教育学
        4.2.3 心理学
    4.3 广州市普通高校舞蹈啦啦操教学内容优化的实验结果与分析
        4.3.1 身体素质
        4.3.2 专项素质
        4.3.3 成套动作
        4.3.4 教学反馈
    4.4 广州市普通高校舞蹈啦啦操教学内容优化的应用
        4.4.1 教学原则
        4.4.2 教学目标
        4.4.3 教学过程
        4.4.4 教学内容
        4.4.5 教学方法
        4.4.6 教学评价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6 致谢
7 参考文献
8 附件
    附件A 教师问卷
    附件B 学生问卷
    附录C 实验后对两组实验对象进行教学反馈的认知问卷
    附录D 专家效度评价表
    附录E 舞蹈啦啦操专项素质测试指标问卷
    附录F 专家访谈提纲
    附录G 专家信息表
    附录H 舞蹈啦啦操专项身体素质测试评定方法
    附件I 实验进度安排与内容
    附录J 舞蹈啦啦操成套动作评价标准表
    附录K 舞蹈啦啦操教学内容优化后的教学案例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10)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组合教学对女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及积极心理品质影响的实验研究 ——以扬州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女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状况不容乐观,优秀率、合格率较低
        1.1.2 现代女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发展不均衡
        1.1.3 体育运动有利于改善学生身心健康
        1.1.4 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符合女大学生运动需求,深受女大学生喜爱
        1.1.5 组合教学有利于提升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
        2.1.1 花球啦啦操
        2.1.2 花样跳绳
        2.1.3 体质健康水平
        2.1.4 积极心理品质
    2.2 有关体质健康水平的研究
        2.2.1 有关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现状的研究
        2.2.2 有关体育运动与体质健康水平的研究
    2.3 有关积极心理品质的研究
        2.3.1 有关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现状的研究
        2.3.2 有关体育锻炼与积极心理品质的研究
    2.4 有关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教学的研究
    2.5 有关不同体育项目组合教学的研究
    2.6 有关体质健康水平和积极心理品质测量的研究
        2.6.1 有关体质健康水平测量的研究
        2.6.2 有关积极心理品质测量的研究
第3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心理测量法
        3.2.3 测试法
        3.2.4 实验法
        3.2.5 数理统计法
        3.2.6 逻辑分析法
第4章 实验结果
    4.1 实验前实验对象体质健康水平和积极心理品质状况
        4.1.1 实验前实验对象体质健康水平状况
        4.1.2 实验前实验对象积极心理品质状况
    4.2 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组合教学对女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影响
        4.2.1 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组合教学对女大学生身体形态的影响
        4.2.2 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组合教学对女大学生身体机能的影响
        4.2.3 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组合教学对女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
    4.3 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组合教学对女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影响
        4.3.1 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组合教学对女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总体的影响
        4.3.2 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组合教学对女大学生智慧和知识维度的影响
        4.3.3 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组合教学对女大学生勇敢维度的影响
        4.3.4 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组合教学对女大学生人性维度的影响
        4.3.5 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组合教学对女大学生公正维度的影响
        4.3.6 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组合教学对女大学生节制维度的影响
        4.3.7 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组合教学对女大学生超越维度的影响
第5章 分析与讨论
    5.1 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组合教学对女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影响分析
        5.1.1 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组合教学对女大学生身体形态的影响分析
        5.1.2 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组合教学对女大学生身体机能的影响分析
        5.1.3 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组合教学对女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分析
    5.2 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组合教学对女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影响分析
        5.2.1 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组合教学对女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总体水平的影响分析
        5.2.2 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组合教学对女大学生智慧与知识维度的影响分析
        5.2.3 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组合教学对女大学生勇敢维度的影响分析
        5.2.4 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组合教学对女大学生人性维度的影响分析
        5.2.5 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组合教学对女大学生公正维度的影响分析
        5.2.6 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组合教学对女大学生节制维度的影响分析
        5.2.7 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组合教学对女大学生超越维度的影响分析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体质测试项目及方法仪器
附录二: 《中国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
附录三: 实验组和对照组教学计划表
附录四: 实验组教案范例
附录五: 对照组教案范例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关于提高普通高校女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商丘师范学院太极拳课程融入健康体适能教学对大学生体质影响的研究[D]. 王梦雅. 上海体育学院, 2021(02)
  • [2]弹力带抗阻训练对高校体育舞蹈选项课女大学生旋转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D]. 赵梦安. 扬州大学, 2021(09)
  • [3]期待视野下大学生田径健身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以扬州大学为例[D]. 唐子贤. 扬州大学, 2021(09)
  • [4]拉丁舞对普通高校女大学生身体素质影响的实验研究 ——以恰恰恰舞为例[D]. 张小茜. 天津体育学院, 2021
  • [5]健美操“以赛促练”方式对提高女大学生健美操教学效果的研究 ——以上海财经大学为例[D]. 冯沁. 上海体育学院, 2020(01)
  • [6]高校瑜伽公选课的育人价值研究 ——以贵州师范大学为例[D]. 张潘东. 贵州师范大学, 2020(06)
  • [7]积分制评价在普通高校女生乒乓球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陈小倩.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
  • [8]舞蹈啦啦操对广州市普通高校女大学生身体自尊影响的实验研究[D]. 陈柳倩. 广州体育学院, 2020(07)
  • [9]广州市普通高校舞蹈啦啦操教学内容优化的应用研究[D]. 梁婉静. 广州体育学院, 2020(06)
  • [10]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组合教学对女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及积极心理品质影响的实验研究 ——以扬州大学为例[D]. 汤燕青. 扬州大学, 2020(05)

标签:;  ;  ;  ;  ;  

关于提高普通高校女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