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品+技术=产品质量——论玻璃钢手糊成型工艺(论文文献综述)
王化雪[1](2021)在《玻璃钢渔船自动建造装置及其控制系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玻璃钢)是一种轻质高强、耐腐蚀的复合材料。在船舶应用领域,美国、日本、韩国在几十年前已基本实现中小型船舶的玻璃钢化。然而,我国的玻璃钢渔船普及率较低,中小型渔船的玻璃钢化具有巨大的市场需要开辟。但是,玻璃钢船体的制造以手糊为主,机械设备辅助为辅,效率较低,因此本文设计研究了一种能够提高效率的自动化装置。本文将玻璃钢制造过程按照树脂喷涂、纤维布料铺设、纤维布料浸渍分成三个模块。在机械设计方面使用了树脂喷涂机与六轴机械手结合的方式,按照指定的路径喷涂树脂,分析了多种布料的夹取或运送设备的布料运输方式,设计了纤维布料的夹持功能和运送功能结合的纤维布料夹持运送结构。对各个模块中的机械零配件进行了选型。对承载机械手和电机的上下两层安装架和滑台做了静力学分析,求解出它们的应力、应变、和变形位移图,并对求解结果做简单分析分别得到最大形变量2.102*10-2mm、1.026*10-2mm和1.393*10-1mm。控制方面选择三菱的IQ-F系列PLC,编写了步进电机的运动控制程序、纤维布料的夹持运送程序并做了仿真,能够实现运载机械手滑台的定点控制,这将方便机械手运动到指定工作区域,更好的实现树脂喷涂、浸润、脱泡。对人机交互做了简单的组态界面编程,使用威纶通的触摸屏对控制界面进行组态,组态了登录界面、自动模式界面、手动模式界面以及报警界面,能够实现滑台的点动控制以及作业区域的显示。使用了EPLAN软件对装置的主回路、控制回路、伸缩气爪控制回路、摆动气爪控制回路、PLC外部控制回路接线图。
刘志艳,匡宁,周海丽,李超,张立泉[2](2020)在《中空夹芯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及其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文章介绍了中空夹芯复合材料的特点,综述了中空夹芯复合材料的几种常见成型工艺,包括手糊成型、纤维缠绕成型、真空辅助成型、机械成型等,阐述了中空夹芯复合材料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应用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张宁[3](2020)在《可用于三维编织的预浸料制备与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CFRP)具有轻质、高比强度、高比模量等特点,在航空航天、战略武器、海洋工程装备、先进轨道交通等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提高CFRP产品性能的研究重点从树脂改性、增韧方面转移到产品结构整体增强方面,促使三维编织技术在碳纤维复合材料领域得到了飞速发展。目前最为普遍的三维编织技术与树脂传递模塑成型(RTM)相结合的工艺中仍然存在树脂含量不可控,树脂浸渍不充分及分布不均匀等问题,最终导致产品质量稳定性较差。若采用先浸渍后编织的工艺,能够明显改善树脂浸渍不充分和分布不均的问题,从而对提高产品的力学性能和质量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首先采用热固性树脂体系进行可用于三维编织技术预浸料的制备,并对预浸料制备的固化单向纱及单向板性能进行了研究。随后采用热固性预浸料进行了薄壁圆管的编织,对管件的力学性能及微观结构进行了考察。并对可用于三维编织技术的热塑性预浸纱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发现热塑性树脂聚醚砜(PES)对热固性预浸纱树脂体系具有明显增韧效果,最后对增韧树脂的力学性能及微观结构进行了研究。本文各章节的主要结论具体如下:(1)将BZ-65,BZ-70,BZ-75三种树脂的粘度,力学性能,热学性能进行对比后发现,BZ-70树脂更适合用于后续预浸料的制备。采用所制预浸料进行复合材料单向板的制备,测得单向板的力学性能较为优异,拉伸强度为1147.33MPa,弯曲强度为1227.34MPa,层间剪切强度为84.90MPa。(2)采用取样法对编织的管件进行力学性能测试,实验表明编织管件哑铃形试样与手工铺贴试样的拉伸强度相差不大,相较于手工铺贴试样拉伸性能仅降低了5%,说明编织管件与铺贴平板性能相比性能损失较小,从而更好体现出三维编织的优势。(3)将溶液浸渍-相转化法制备的热塑性树脂预浸料与典型环氧/DDS树脂基复合材料进行性能对比,研究表明PES基复合材料具有更为优异的耐热性能,虽然力学性能略低于环氧/DDS树脂基复合材料,但通过纤维界面处理则有可能进一步改善PES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4)对加入不同含量PES的改性热固性预浸树脂进行性能研究,研究发现PES的加入明显提高了树脂浇注体的弯曲强度和冲击韧性,并且浇注体的冲击断面微观形貌图可以看出,增韧后的树脂冲击断面出现了明显的海岛结构。并且在PES含量为10%时,树脂的冲击韧性达到了最大值13.28k J/m2。随着PES含量的增加,树脂体系的耐热性能不断提高,改性前后树脂的热膨胀系数并无明显变化。
张艺会[4](2019)在《聚磷酸铵阻燃改性环氧树脂-玻纤复合材料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玻璃钢(GFRP)具有强度高、耐腐蚀、透波性好、制备工艺灵活等特点,目前广泛地运用于航天、船舰、轨道交通等众多领域。环氧树脂是GFRP中应用最广泛的聚合物树脂基体之一,虽然环氧树脂具有粘结强度高、力学性能好、固化收缩率小等优良特性,但环氧树脂本体阻燃性较差,限制了GFRP的应用。本文采用膨胀型阻燃体系对环氧树脂进行阻燃改性,系统研究了不同含量聚磷酸铵(APP),以及APP、三聚氰胺(MA)、三嗪大分子成炭剂(CFA)组成的复配体系对环氧树脂的阻燃性能以及其它物理性能的影响。最后,研究了树脂基体阻燃改性后GFRP的性能,特别是阻燃性能。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首先,研究了不同含量APP对环氧树脂流变性能、固化行为、力学性能、热机械性能、耐湿热性能以及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环氧树脂的粘度随APP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当APP含量为40wt%时,树脂粘度为721mPa.s,可操作时间为80min。不同含量APP对环氧树脂固化行为没有明显影响,固化条件确定为80oC×4h+120oC×2h。随APP含量增加,环氧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有上升趋势,拉伸模量明显增大,但拉伸强度有所下降。APP含量为40wt%时环氧树脂的拉伸强度49.5MPa。APP的加入显着提高了环氧树脂的阻燃性能,APP含量在20wt%以上时,环氧树脂的垂直燃烧等级均达到了UL-94 V0级别。当添加40wt%的APP时,环氧树脂的极限氧指数(LOI)值可达到47.3%。其次,将阻燃剂的总量设定为40%,研究了APP/MA、APP/CFA,以及APP/MA/CFA复配型阻燃剂对环氧树脂的性能影响。相比只添加40wt%的APP,复配阻燃树脂体系的固化行为、热机械性能以及力学性能均变化不大。当APP:MA和APP:CFA重量比为3:1时,改性环氧树脂的阻燃性略好于仅添加APP改性,且APP与CFA复配效果更好。当APP:MA:CFA重量比为6:1:1时,协同阻燃效果在所有配方中最好,相比未改性环氧树脂,LOI从18.0%提高到50.2%,热释放速率峰值(PHRR)从1056kW.m-2降低到200kW.m-2,总放热量(THR)从110MJ.m-2降低到24MJ.m-2,且燃烧时膨胀炭层厚度达到最高值(113 mm)。最后,将APP(40wt%)改性和APP(30wt%)/MA(5wt%)/CFA(5wt%)协同改性后的环氧树脂作为基体,通过手糊成型工艺制备环氧树脂-玻纤复合材料。研究了环氧树脂阻燃改性对玻纤复合材料的热机械性能、力学性能以及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改性后的玻纤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均有所下降,但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的保有率仍在80%以上。改性后玻纤复合材料的耐热性有所提高,其Tg提高了约5oC。相比未改性玻纤复合材料,APP/MA/CFA复配改性复合材料表现出更好的阻燃性,其LOI值由22.8%提高到66.0%,热释放峰值速率(PHRR)降低了74%,放热总量(THR)降低了53%,生烟速率(SPR)峰值降低了36.5%。
谢茜[5](2019)在《工人技能对手糊成型玻璃纤维/树脂复合材料品质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工业发展日新月异,玻璃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因其具有价格低、成型快、机械性能优异的特点,被广泛应用在汽车、电子、船舶、化工、建筑、航空航天等行业。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俗称玻璃钢)产业的快速发展推动其成型工艺的发展,手糊成型作为最传统的成型工艺,由于其生产成本低并且制作的玻璃钢产品不受外形尺寸的限制的优势,依然在成型工艺中占据很大的比例,然而手糊成型玻璃钢产品对操作者技能的依赖性较大,生产出的玻璃钢产品质量的不稳定性较大,因此研究操作者技能对手糊成型玻璃钢产品的稳定性是当务之急。本课题主要研究手糊成型工艺中,操作工人技能水平对玻璃钢产品质量的影响。为了探究原因,邀请不同工龄的生产第一线工人制作规定形状、大小、厚度、玻璃纤维毡积层数的层合板,通过对结构复杂拐角处的厚度测量来分析制作的准确程度。另一方面通过三点弯曲试验以及弯曲低周疲劳试验来探讨相互间力学性能的差异,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从微观角度观察界面特性来说明工人技能水平对玻璃钢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的影响。首先,论文对三类操作工人(专家、中间者、初学者)制作的玻璃纤维增强不饱和树脂基复合材料进行拐角厚度进行测量,通过分析复合材料层合板凸角和凹角处厚度,比较出三类操作人员制作产品的尺寸稳定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拐角厚度的比较中,专家制作的层合板厚度要大于初学者,中间者制作的层合板厚度不稳定;在对拐角及其两侧厚度一致性分析时,可以得出专家制作的层合板离散程度最小、最稳定,中间者次之,初学者离散程度最大、最不稳定。其次,对三类人员制作的玻璃纤维增强不饱和树脂基复合材料层合板进行三点弯曲试验,分析弯曲破坏过程,并比较不同技能水平工人制作的层合板的弯曲强度与弯曲模量。实验结果表明:三类人员制作的复合材料层合板弯曲-位移曲线基本相似,破坏过程基本相同;在弯曲强度与弯曲模量分析对比中得出:随着工人工作年龄的增加,工人制作的复合材料层合板弯曲强度与弯曲模量的离散程度逐渐降低,产品的机械性能更加趋向稳定。最后,对专家与初学者制作的玻璃纤维增强不饱和树脂基复合材料层合板进行弯曲低周疲劳试验,选取三点弯曲试验断裂荷载的55%、70%、85%作为低周疲劳试验的预加荷载水平,并观测弯曲低周疲劳前后试样的断裂形貌。实验结果表明:低周疲劳会降低玻璃纤维增强不饱和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与弯曲模量。专家制作的层合板在弯曲低周疲劳前后的稳定程度优于初学者;在SEM界面观测中得出,专家制作的层合板中纤维与树脂的界面性能好于初学者;随着预加荷载由55%提高至85%,被抽拔的纤维数量不断增多。并且在弯曲低周疲劳实验分析中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随着预加荷载的不断增大,专家制作的层合板在低周疲劳试验中发生断裂,而初学者制作的层合板在试验中未曾发生试样断裂,这有待进一步去研究分析。
史正波,童江华[6](2018)在《玻璃钢船艇真空辅助成型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介绍了玻璃钢船艇真空辅助成型技术(VARTM-Vacuum Assisted Resin Transfer Molding),VARTM与传统手糊工艺相比,具有人工成本低,环境污染小,产品性能高的特点。本文重点介绍施工过程及VARTM与传统手糊工艺的优势对比。
覃广练[7](2017)在《手糊玻璃钢常用2种涂装工艺浅析》文中研究表明介绍了目前手糊玻璃钢常用的2种涂装工艺,从漆前处理、底漆喷涂、腻子修补、缺陷检查、面漆喷涂、面漆烘烤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
史正波,童江华,徐涛[8](2016)在《玻璃钢船艇真空辅助成型技术》文中认为介绍了玻璃钢船艇真空辅助成型技术(VARTM-Vacuum Assisted Resin Transfer Molding),VARTM与传统手糊工艺相比,具有人工成本低,环境污染小,产品性能高的特点。文章重点介绍施工过程及VARTM与传统手糊工艺的优势对比。
陈同海,周正亮,张守玉[9](2016)在《透波用三维中空复合材料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介绍了透波用三维中空织物的成型工艺,包括手糊成型、真空导流成型及高效率连续化生产工艺,并综述了透波用三维中空织物的力学性能和透波性能研究进展。指出中空复合材料具有高比强度、刚性、韧性、耐腐蚀性等,可为现代工业制造产品创造更高的附加价值,并且随着导弹、天线罩等产品对透波性能的要求,使得具有特殊结构的三维中空织物复合材料在这些领域具有很大应用前景。随着三维中空织物复合材料的广泛应用,其成型工艺将不断被更新。
宁树林,任坤华,张陆阳,杨仲义[10](2013)在《采用长纤维热塑性复合材料注塑替代手工成型生产小型风电叶片的研究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本文简单介绍了使用长纤维热塑性复合材料替代传统手糊工艺生产小型风机叶片的意义、优势、可行性以及生产方法,并以现有的一款叶片为例对相关环节进行分析验证。
二、人品+技术=产品质量——论玻璃钢手糊成型工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人品+技术=产品质量——论玻璃钢手糊成型工艺(论文提纲范文)
(1)玻璃钢渔船自动建造装置及其控制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玻璃钢船体制作及工艺的发展现状 |
1.2.1 手糊成型 |
1.2.2 喷射成型 |
1.2.3 注射成型 |
1.2.4 模压成型 |
1.2.5 预浸渍法/浸渍机技术 |
1.3 玻璃钢船制造设备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
1.4 本文的设计思路和研究内容 |
1.4.1 本文的设计思路 |
1.4.2 本文的研究难点 |
1.4.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总体方案设计 |
2.1 设备的主要功能模块与机架方案设计 |
2.1.1 整体结构设计与建模 |
2.1.2 树脂喷涂模块 |
2.1.3 纤维布料运输模块 |
2.1.4 树脂浸润、脱泡模块 |
2.2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机械系统选型和计算 |
3.1 气爪及其配件选择 |
3.1.1 摆动气爪选型 |
3.1.2 磁性开关选型 |
3.1.3 附加夹持手指 |
3.1.4 摆动气爪电磁阀 |
3.2 气缸及其配件选择 |
3.2.1 伸缩气缸选型 |
3.2.2 伸缩气缸磁性开关 |
3.2.3 伸缩气缸电磁阀 |
3.3 电机及其配件选择 |
3.3.1 步进电机选择 |
3.3.2 驱动器 |
3.3.3 齿轮齿条 |
3.4 机械手及其配件选择 |
3.4.1 六轴机械手选型 |
3.4.2 滚筒 |
3.4.3 树脂喷枪 |
3.5 机架与滑台的静力学分析 |
3.5.1 机架的静力学分析 |
3.5.2 滑台静力学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控制系统选型与编程 |
4.1 PLC的选择与编程控制 |
4.1.1 PLC选型 |
4.1.2 FX5U CPU模块硬件介绍 |
4.2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
4.3 触摸屏的选择与编程控制 |
4.3.1 触摸屏概述 |
4.3.2 触摸屏监控界面设计 |
4.4 控制线路 |
4.4.1 主回路原理图 |
4.4.2 电机控制线路图 |
4.4.3 伸缩气缸控制线路图 |
4.4.4 摆动气爪控制线路图 |
4.4.5 PLC控制外部接线图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2)中空夹芯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及其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中空夹芯复合材料的特点 |
2 中空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 |
2.1 手糊成型工艺 |
2.2 纤维缠绕成型 |
2.3 真空辅助成型工艺 |
2.4 机械成型工艺 |
3 中空夹芯复合材料在轨道交通领域的研究与应用 |
3.1 研究进展 |
3.2 应用概况 |
4 中空夹芯复合材料的发展前景 |
(3)可用于三维编织的预浸料制备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 |
1.2 复合材料缠绕成型技术 |
1.3 复合材料铺层成型技术 |
1.4 复合材料三维编织技术 |
1.5 本课题研究内容及意义 |
1.5.1 研究内容 |
1.5.2 研究意义 |
第二章 热固性树脂预浸纱性能研究 |
2.1 实验部分 |
2.1.1 原材料 |
2.1.2 试样制备 |
2.1.3 测试方法 |
2.2 结果与讨论 |
2.2.1 树脂体系的固化反应过程研究 |
2.2.2 树脂固化过程中的结构变化 |
2.2.3 熔融浸渍过程中的粘度变化 |
2.2.4 树脂凝胶时间分析 |
2.2.5 树脂浇注体动态热机械性能 |
2.2.6 树脂浇注体力学性能 |
2.2.7 树脂浇注体热稳定性能 |
2.2.8 树脂浇注体热膨胀性能 |
2.2.9 固化单向纱力学性能 |
2.2.10 固化单向纱断面形貌表征 |
2.2.11 固化单向纱热稳定性能 |
2.2.12 固化单向纱动态热机械分析 |
2.2.13 固化单向纱热膨胀性能 |
2.2.14 固化单向板力学性能 |
2.3 小结 |
第三章 三维编织管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3.1 实验部分 |
3.1.1 原材料 |
3.1.2 模具设计 |
3.1.3 试样制备 |
3.1.4 测试方法 |
3.2 结果与讨论 |
3.2.1 编织效果分析 |
3.2.2 编织管件的力学性能 |
3.2.3 编织管件的微观形貌表征 |
3.3 小结 |
第四章 热塑性树脂体系预浸纱的制备与研究 |
4.1 实验部分 |
4.1.1 原材料 |
4.1.2 溶液配制与试样制备 |
4.1.3 测试与表征 |
4.2 结果与讨论 |
4.2.1 微观结构 |
4.2.2 力学性能 |
4.2.3 热稳定性 |
4.2.4 动态热机械性能 |
4.3 小结 |
第五章 聚醚砜增韧热固性预浸纱树脂体系 |
5.1 实验部分 |
5.1.1 原材料 |
5.1.2 树脂溶液的配制 |
5.1.3 浇注体的制备及固化 |
5.1.4 测试方法 |
5.2 结果与讨论 |
5.2.1 增韧树脂固化工艺的确定 |
5.2.2 增韧树脂凝胶时间分析 |
5.2.3 增韧树脂固化过程中的结构变化 |
5.2.4 增韧树脂浇注体的力学性能 |
5.2.5 增韧树脂浇注体的微观形貌表征 |
5.2.6 增韧树脂浇注体热稳定性能 |
5.2.7 增韧树脂浇注体的动态热机械分析 |
5.2.8 增韧树脂浇注体的热膨胀性能 |
5.3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4)聚磷酸铵阻燃改性环氧树脂-玻纤复合材料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环氧树脂-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研究现状 |
1.1.1 GFRP概述 |
1.1.2 环氧树脂概述 |
1.2 环氧树脂的阻燃改性研究 |
1.2.1 反应型阻燃改性 |
1.2.2 添加型阻燃改性 |
1.3 膨胀型阻燃体系阻燃环氧树脂 |
1.3.1 酸源—聚磷酸铵 |
1.3.2 气源—三聚氰胺 |
1.3.3 炭源—三嗪大分子成炭剂 |
1.4 玻璃钢的成型工艺 |
1.4.1 手糊成型 |
1.4.2 模压成型 |
1.4.3 真空灌注成型 |
1.5 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
1.5.1 课题研究内容 |
1.5.2 课题研究意义 |
第二章 APP阻燃改性环氧树脂性能影响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实验原料及仪器 |
2.2.2 材料的制备 |
2.2.3 测试与分析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APP改性环氧树脂体系粘度与可操作时间 |
2.3.2 APP改性环氧树脂固化行为 |
2.3.3 APP改性环氧树脂热机械性能 |
2.3.4 APP改性环氧树脂耐湿性能 |
2.3.5 APP改性环氧树脂力学性能 |
2.3.6 APP改性环氧树脂阻燃性能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复配阻燃改性环氧树脂性能影响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实验原料及仪器 |
3.2.2 材料的制备 |
3.2.3 测试与分析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APP/MA改性环氧树脂粘度 |
3.3.2 APP/MA改性环氧树脂固化行为 |
3.3.3 APP/MA改性环氧树脂热机械性能 |
3.3.4 APP/MA改性环氧树脂力学性能 |
3.3.5 APP/CFA及 APP/MA/CFA改性环氧树脂粘度 |
3.3.6 APP/CFA及 APP/MA/CFA改性环氧树脂固化行为 |
3.3.7 APP/CFA及 APP/MA/CFA改性环氧树脂热机械性能 |
3.3.8 APP/CFA及 APP/MA/CFA改性环氧树脂力学性能 |
3.3.9 复配改性环氧树脂阻燃性能 |
3.3.10 复配改性环氧树脂燃烧行为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APP复配阻燃改性环氧树脂-玻纤复合材料 |
4.1 引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实验原料及仪器 |
4.2.2 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制备 |
4.2.3 测试与分析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改性GFRP层合板弯曲性能 |
4.3.2 改性GFRP短梁剪切性能 |
4.3.3 改性GFRP热机械性能 |
4.3.4 改性GFRP湿热机械性能 |
4.3.5 改性GFRP阻燃性能 |
4.3.6 改性GFRP燃烧行为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本文主要结论 |
5.2 后续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工人技能对手糊成型玻璃纤维/树脂复合材料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介绍 |
1.3 手糊成型工艺的介绍 |
1.4 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 |
1.5 课题研究现状 |
1.6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2 试样的制备与实验 |
2.1 实验材料与设备 |
2.2 试样的成型与制备 |
2.3 拐角及其两侧厚度的测量 |
2.4 弯曲性能的测试 |
2.5 扫描电镜测试(SEM) |
3 工人技能水平对拐角厚度影响的研究 |
3.1 层合板拐角厚度及其离散程度分析 |
3.2 拐角及其两侧厚度一致性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4 三点弯曲及弯曲低周疲劳性能的研究 |
4.1 三点弯曲测试结果与分析 |
4.2 弯曲低周疲劳测试结果与分析 |
4.3 SEM界面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拐角厚度测量结果 |
附录2 三点弯曲及弯曲低周疲劳测试结果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6)玻璃钢船艇真空辅助成型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引言 |
2涉及主要原料及机械设备 |
3工艺介绍 |
4工艺流程 |
4.1准备工作 |
4.2铺设增强层-芯材-增强层 |
4.3,密封、真空系统布置 |
4.4树脂供给 |
4.5固化后检验完善工作 |
5结论 |
(7)手糊玻璃钢常用2种涂装工艺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玻璃钢手糊工艺优缺点 |
1.1 玻璃钢手糊工艺的优点 |
1.2 玻璃钢手糊工艺的缺点 |
2 涂装工艺的选择 |
2.1 涂装工艺一 |
2.2 涂装工艺二 |
2.3 气泡、暗坑等缺陷处理效果 |
2.4 面漆烘烤反应 |
2.5 日常暴晒反应 |
(9)透波用三维中空复合材料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透波用三维中空复合材料成型工艺 |
1.1 手糊成型 |
1.2 真空导流成型 |
1.3 高效率连续化生产工艺 |
2 透波用三维中空织物力学性能研究进展 |
3 透波用三维中空织物透波性能研究进展 |
4 结语 |
四、人品+技术=产品质量——论玻璃钢手糊成型工艺(论文参考文献)
- [1]玻璃钢渔船自动建造装置及其控制系统研究[D]. 王化雪. 浙江海洋大学, 2021
- [2]中空夹芯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及其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应用[J]. 刘志艳,匡宁,周海丽,李超,张立泉. 纺织导报, 2020(07)
- [3]可用于三维编织的预浸料制备与性能研究[D]. 张宁. 长安大学, 2020(06)
- [4]聚磷酸铵阻燃改性环氧树脂-玻纤复合材料性能研究[D]. 张艺会. 东华大学, 2019(01)
- [5]工人技能对手糊成型玻璃纤维/树脂复合材料品质的影响[D]. 谢茜. 东华大学, 2019(01)
- [6]玻璃钢船艇真空辅助成型技术[A]. 史正波,童江华. 北京造船工程学会2016-2017年学术论文集, 2018
- [7]手糊玻璃钢常用2种涂装工艺浅析[J]. 覃广练. 价值工程, 2017(24)
- [8]玻璃钢船艇真空辅助成型技术[J]. 史正波,童江华,徐涛. 广东化工, 2016(17)
- [9]透波用三维中空复合材料研究进展[J]. 陈同海,周正亮,张守玉. 工程塑料应用, 2016(09)
- [10]采用长纤维热塑性复合材料注塑替代手工成型生产小型风电叶片的研究分析[A]. 宁树林,任坤华,张陆阳,杨仲义. 中国农机工业协会风能设备分会《中小型风能设备与应用》(2013年第4期), 2013(总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