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证券市场价值投资的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崔强[1](2020)在《基于安全边际策略的证券投资价值分析 ——以中国平安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证券投资是一项专业性较高的行业,在历经两百多年的发展后,市场逐渐派生出许多投资策略和投资理念,而每种投资策略和投资理也各有千秋。在众多的投资策略和理念中,以美国格厄姆提出的安全边际投资策略最为经典,也被广泛使用。该理论是建立在“好公司”、“好价格”两个维度对证券市场进行投资价值分析,以价格始终围绕价值回归为基础框架,注重投资本金的安全性为第一原则,以低于内在价值为定量标准给出买入区间,并设计了十条投资标准。本文正是基于安全边际投资策略,以中国平安为实际案例,首先在回顾国内外研究成果及浏览大量文献记载的基础上,参考其中相关研究体系和成果,主要基于历年财务对中国平安进行了企业研究得出相关数据;使用内含价值模型计算出中国平安的内在价值,运用市盈率模型对比了估值的合理性,运用安全边际策略的体系对中国平安进行了投资分析,并做相关研究。本文总计有七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内容,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及研究思路。第二部分是证券投资策略理论框架。通过对不同投资策略、理论流派、投资方法的介绍从而确定了本文采用的研究分析框架。第三部分是安全边际投资策略的介绍。从安全边际投资策略的起源、投资标准和内在价值计算,系统性的对该策略进行了介绍。第四部分是中国平安基本情况、财务状况的分析。是通过财务分析,得出了相关数据。第五部分运用内含价值模型计算出了中国平安的内在价值、通过市盈率模型分析了中国平安的估值水平。第六部分使用安全边际策略对中国平安进行投资价值分析。第七部分是结论和展望。
程曦[2](2020)在《我国股市量化价值投资理论与实证 ——以医药生物板块为例》文中认为近10年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其发展速度令全球惊叹。中国股市对内法律法规不断完善、监管水平日趋于提高,对外不断开放,出现了大批的机构投资者,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股市的有效性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能否缩小是学者们争相研究的课题,学者们逐渐在中国股市上运用西方经典的价值投资、资本资产定价理论来完成相关研究。但我国股票市场发展较晚,距离现在也不过近30年的时间,这20几年虽然处在飞速发展当中,但问题也不断涌现,股价水平背离价值严重、违法内幕交易、恶意操纵价格、投资者不专业等问题屡屡出现在股市上。因此人们对价值投资、投资组合等理论能否在中国实行并不看好。除此之外作为投资者我们可以发现,作为股票市场上重要部分的医药生物股,在A股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其具有需求刚性、非周期性、敏感度不强等特点,在遭遇过去几次股灾时,医药生物股都表现出了较好的防御能力。并且现阶段,全世界流行病不断爆发,让人们对医药生物投入了极大的关注度,行业在历经了一段时间的消沉期后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医药生物股收益稳定、未来发展前景较好的特质之下,投资者们长期对其持有高度的关注,这样给本篇文章带来了实际的研究意义。本文是基于量化价值投资的理论与实证来对我国医药生物板块进行研究,本文的选股主要依赖多因子模型的计算,也就是量化投资的方式。量化投资这一概念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理解,一般是指利用数据的分析进行选股,数据可以包括财务数据,也可以是技术指标。量化价值投资和传统的价值投资有所区别,传统的价值投资主要依据企业的可持久地竞争优势,比如垄断性。而本文所采用的量化价值投资是根据多因子模型选股计算的方式将传统价值投资中可量化的部分比如公司的成长性、价值性等部分量化了。当然传统价值投资中难以量化的部分比如垄断程度等则不能用量化的方式进行量化,这是量化价值投资的一个基本概念。在上文的背景下,我们从发展到我国国情下的价值投资理论和投资组合理论出发,运用了单变量分组、多变量分组相关性检验等方法通过多因子选股实现对医药生物行业的价值投资选股和动态投资组合管理。第一步,我们选择了市盈率等基本面指标,再加上医药生物行业的研发投入占比这个行业特殊指标,借用多因子模型的概念我们又纳入了换手率这个技术面指标一共14个因子进行研究。第二步、我们选择了医药生物板块股的相关数据,以沪深300股为参照对象,2008—2016年作为数据样本的回测时间段,2017-2019年作为我们的检验时间段,这是前期所要做的工作。第三步我们采用了单变量分组检验的方式,测验候选因子和收益率的相关度,从而为我们找到有效因子。之后我们进一步排除冗余因子,运用了多变量分组的相关性检验,选出了四个因子进行组合的构造。最后利用了多因子选股法来进行分析,将收益率评价周期的数据进行带入,得到我们要的有效投资组合,然后对其进行分析,分析我们所做的多因子选股的最终结果和其逻辑性在这些研究后我们认为,基于进一步发展到中国国情下的价值投资理论和投资组合理论来进行选股对于我国的医药生物板块市场是可行的。经过全文对医药生物行业相关上市公司股票情况的考察,希望能够对国内的量化价值投资发展尽一点微薄之力,能够让投资者客观、科学地评估上市公司价值,并指导未来的投资实践。同时也给上市公司监管机构、产业发展决策机构提供信息支持,辅助监管实践,能让金融领域更好促进实体经济的繁荣,引导更好的资源向医药行业配置,实现医药行业未来健康发展的美好蓝图。
刘冰[3](2020)在《基于现金分红视角的价值投资策略研究及案例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投资者如何在我国股票市场的长期发展中实现收益是我一直关注和思考的问题。股票市场变化无常,投资风险较高。大多数投资者缺少相关知识和策略指导,往往无法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根据本人的研究和实践发现,我国股票市场并非杂乱无章,有些投资者利用价值投资理论取得了不菲的收益。虽然这些投资者采取的策略不同,但共同特征都是坚持价值投资。针对投资者缺少正确投资理念和倾向投机等问题,本文提出从现金分红角度构建价值投资策略。现金分红既是影响公司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除资本利得之外取得收益的唯一方式。同时现金分红还是价值投资的重要内容,也更容易被投资者理解和应用。本文以股利相关论、价值投资理论和估值理论为基础,综合国内外文献综述,对投资者无法长期获利的原因进行了思考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一套从宏观整体到微观公司的分析方法,建立符合投资者自身情况的价值投资策略。以贵州茅台为案例,收集A股市场和公司的资料数据,采用分类统计法和归纳法对茅台所处的宏观环境进行整体、行业、公司分析。在总结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比较分析法,研究公司不同时期的现金分红和股价;采用价值投资理论,定性分析公司的行业状况和“护城河”;采用定量分析法,分析公司的财务报告和股票性价比。通过上述分析,本文认为,虽然我国A股市场整体现金分红和投资价值不断提升,并存在大量如贵州茅台一样的典型企业,但投资者仍存在如下问题,影响最终获利。一是在价值投资长期有效的情况下,投资者仍普遍倾向于投机;二是投资者对现金分红的理解不全面,导致投资者忽略现金分红的长期力量;三是对价值投资理论的不了解,导致投资者不去关注公司本身,而是依赖于主观感受、小道消息和各种预测;四是对自身情况的不全面了解,导致投资者容易超出自身“能力圈”,影响最终获利。基于上述分析和思考,本文的政策建议主要如下:一是投资者要正确理解现金分红,与资本利得相比,现金分红是公司成长和价值的体现;二是投资者要接受并认可价值投资理念,毕竟,相对技术分析来讲,价值投资是本源;三是投资者应在自身“能力圈”内进行投资,坚持关注公司本身,正确看待股价波动。由于本人知识水平有限和相关策略的研究不够,加上疫情宅家,资料的收集和获取有限,对股票回购这种新的趋势未能进行分析,影响了本文的深度,也造成了本文的种种不足。
张瑜祺[4](2020)在《少薮派投资的投资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是中国证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业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投资过程中所采用的投资策略。然而由于严格的定向信息披露制度,理论界对于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投资策略的研究较为欠缺,因此论文首次以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行业内具有代表性的上海少薮派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简称少薮派投资)作为案例,对市场中单个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的投资策略进行研究,以期为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投资策略的构建和实施提供一定的参考。在对少薮派投资及旗下基金产品的基本情况进行介绍的基础上,本文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少薮派投资的投资策略进行研究。通过对少薮派投资的选股策略和择时策略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少薮派投资采取主动管理型的股票多头策略,在传统投研体系之上采用基于五大维度精选收益风险比高的蓝筹股的选股策略动态配置投资组合,采用长期持有与仓位管理的择时策略降低风险获取收益。随后选用TM-FF3模型对2017年1月3日到2020年1月3日期间少薮派投资旗下运作的17只私募证券投资基金选股和择时策略的实际效果进行全周期和分阶段检验,并利用相关收益风险指标和单因素模型对投资策略整体的实际效果进行分析,从而研究少薮派投资的投资策略的有效性。研究发现,(1)少薮派投资的超额收益主要来源于其承担的系统性风险和自身的选股能力,选股策略有效而择时策略基本无效。通过分析影响基金业绩的不同因素,发现持有大盘价值股对少薮派投资的绩效做出了较大贡献。(2)在不同的市场行情中,投资策略的实际效果会呈现出一定的差异,少薮派投资在市场上行阶段的选股能力强于其它阶段,在市场任何阶段都不具备有效的择时能力,投资于价值股在市场震荡阶段对少薮派投资绩效的贡献较其它阶段小。(3)少薮派投资的投资策略整体而言具备一定的有效性,能够在承担风险的同时获取较高的超额收益,旗下基金产品的获利能力较强。最后,根据研究结果对少薮派投资的投资策略及其实际效果进行总结,希望能为少薮派投资自身、市场中其他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和监管当局带来一些启示,为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投资策略方面的理论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杨智超[5](2020)在《中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开放的路径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资本市场是中国实体经济发展的催化剂,在经济繁荣时期,资本市场的发展可以对实体经济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但是在经济衰退时期,资本市场会使得经济发展出现波动甚至导致危机。因此,资本市场稳定发展对于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如今全球一体化浪潮来临,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显得尤为重要。资本市场作为实体经济的晴雨表与重要的资金来源,如何进一步的开放与完善,使其成为一个成熟发达的市场,对下一阶段中国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这样不仅为监管机构和政策制定者进一步开放中国资本市场的路径选择提供理论支持,还为监管机构和政策制定者提供可行性的建议和思考。目前,中国的资本市场改革处在历史的十字路口,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迎来了难得的战略机遇期。在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如何进一步全面深化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显得异常重要。资本市场进一步深化改革并对外开放是中国经济由高速转向高质发展的强有力支撑。进一步对外开放资本市场不仅有助于稳固中国资本市场的财富效应,为居民的消费升级保驾护航,助推以内需为引擎拉动经济增长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资本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还有助于中长期资金的进入,从而缓解国内期限错配的情况,降低期限错配的风险。资本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有助于国内要素市场化的改革。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对外开放也有助于推动中国获得全面市场经济地位的国际认可,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同时还有助于降低中国经济发展对美元的依赖,推动人民币走向国际化,进而降低中国在国际资本市场中所面临的汇率风险,让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与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国际地位更加匹配。资本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是经济持续繁荣发展的长期助力。中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有助于引入大量专业的、理性的机构投资者;有助于引导资本市场由短期投机转向以价值为导向的长期投资的投资理念的形成;从而助推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但是,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与成熟程度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对外开放进程中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因此,本文在对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现状进行了相关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分析了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以期能够为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与发展提供相关政策建议。
朱民天[6](2020)在《价值投资标的公司特征研究》文中提出自价值投资理念提出以来,不断有学者和业界人士在实务中成功实践,他们在不同的时间和投资范围上贯彻了价值投资的理念。中国股票市场诞生以来,经历了近三十年的发展,现阶段,市场上存在着资源配置功能缺乏、信息不对称等不成熟的地方,市场尚处在向成熟市场发展的过程中。当前,由于中国股市本身的特点和诸如业绩压力放弃价值投资等客观存在原因,一种声音认为价值投资在中国证券市场上行不通,同时,另一种声音是,中国市场监管能力在不断进步、市场参与者不断丰富。在这样的一种背景下,本人尝试在中国A股市场上,寻找一类符合价值投资理念公司的特征,并给出相应的分析与建议。先通过文献梳理和理论分析来选取若干指标,构建综合指标衡量价值投资策略在中国A股市场的有效性,进而用于分析价值投资标的公司特征。指标构建上,将传统的依赖财务估值指标的价值投资策略予以扩展,针对传统经典模型不能解释的股价收益部分,选取了非财务指标,构建了分值评价指标D-score,综合衡量价值投资的有效性,为研究价值投资标的公司特征做铺垫。之后,分析比较价值投资标的公司在D-score和几个维度上的表现。最后得到,价值投资标的公司具有较低的异质波动、较高的账面市值比、较高的广告和研发费用占比、较高的毛利润资产比、较低的应计利润、较低的净经营资产的特征。
杨明高[7](2020)在《价值投资策略在我国证券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基于信息冲击下非理性行为引发市场波动的视角》文中研究说明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主体的分散性及其投资行为的非理性,导致我国股指剧烈波动且不能反映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影响了国民经济的良性发展。为了引导投资者进行理性投资、促使股市回归理性并与国民经济良性协同发展,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中一个比较着名的研究为本杰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的价值投资策略理论。其理论框架包括三要素:内在价值、安全边际、市场波动。其中,内在价值与市场波动这两个要素尤为重要,市场波动是股价围绕内在价值的上下波动。若对市场中价值投资策略有效性进行研究,则首先要研究市场波动。基于有限理性和市场并非完全有效的假定,在信息的影响下投资者做出非理性投资决策,必然引发市场波动。价值投资策略是以上市公司本身具有价值且财务因子反映其内在价值为基础,当股价波动较大时,安全边际出现,价值投资策略生效。由此,研究价值投资策略是否有效,最核心的取决于市场波动。关于价值投资策略的有效性探索一直是经济学者们研究资本市场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国内外专家学者基于我国证券市场的价值投资策略是否有效也做了较多研究,成果也比较丰富。综观现有研究发现,基于信息影响下市场波动的价值投资策略存在以下不足。1.在非正式渠道——小道消息传播的股市谣言引起市场波动方面,现有的研究为了检验信息和谣言对股价的冲击,主要用来自市场的真实交易数据进行检验,然而这些投资实务中产生的变量难以观察、获得、度量而且这些变量同时也在发生着变化,无法满足经济学中外生性假设的要求: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这就使得研究者难以排除信息影响风险决策行为的其他可能途径,也对厘清市场信息、投资者风险态度和决策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造成困难;2.在正式渠道——新闻联播传播的政策信息引起市场波动方面,现有的处置效应文献大多采用微观的投资者交易数据进行研究,这类方法的缺陷是数据可得性差,使研究难以复制;选取宏观数据来研究的文献大多采用的是简约化模型,缺乏理论支撑;3.在财报信息与羊群效应引起市场波动方面,分析投资者的异质性缺少理论模型的支撑;研究投资者行为的实证效果受限于基金的持仓和交易数据的可得性和数据质量,通常将样本时间区间人为分段来研究羊群效应时变性特征,导致样本选择偏误,缺乏科学性;4.在价值投资有效性方面,关于因子模型进行资产定价的模型较多,而关于如何构建与筛选因子的研究较少;同时,对投资者情绪分析相关的研究较多,而基于政策与情绪带引起的波动来分析我国证券市场价值投资策略有效性研究较少。针对上述研究不足,本文进行了探索性研究。由于市场的剧烈波动源于信息的冲击,因此要研究波动先要研究信息的冲击。本文先按信息是否反映内在价值把信息分为财报信息和非财报信息;再把非财报信息按信息的传播渠道分为非正式渠道信息和正式渠道信息。本文以谣言为非正式渠道信息的代表,以新闻联播为正式渠道信息的代表来研究非财报信息对市场波动的影响。以上两个渠道信息引起的波动经过放大产生羊群效应,继而引发市场崩溃,但这并不符合实际情况,说明市场有抑制羊群效应的机制,本文通过量化羊群效应并分析其内部传导机制,发现财务信息能抑制羊群效应。最后,本文据此设计包括情绪、政策及财务等因素的DMA多因子模型,研究价值投资策略在我国证券市场的有效性。具体研究如下:1.在谣言引起市场波动方面,本文采用了行为实验研究的方法,在前景理论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包含情绪因子的风险决策模型,据此设计了一个风险决策实验;单独研究仅涉及虚假信息的股市谣言对股市中买卖双方风险决策偏好和投资行为的影响,进而考察谣言与股价波动的关系;利用双重差分计量模型对信息冲击、风险态度与投资决策内在传导机制进行检验;2.在政策信息引起市场波动方面,本文用网络爬虫和文本分析连续10年的新闻联播文字稿的政治信号,用新闻联播词频表征的政治信号来测度该信号与股价波动的关系;采用结构化模型进行面板回归,在计量方法上具有稳健性;3.在财报信息与羊群效应引起市场波动方面,本文首先在主流的CSAD模型中引入财务因子,其次根据噪声交易者模型将资产组合分类来构造面板数据,这一方法相比现有的采用主观看法对样本时间进行分段并做分组检验的研究更具有科学性;4.在价值投资有效性方面,本文把DMA应用到资产定价模型进行筛选因子;把大盘指数和行业指数作为反映政策因子与投资者非理性行为的情绪因子的迭代指标,考虑财务因子和其他非财务因子,构建了个股和行业最优的DMA多因子模型,进行样本内真实市场回测实证研究和样本外预测分析。根据本文的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在非正式渠道——小道消息传播的股市谣言引起市场波动方面,首次证实谣言引起市场波动,具体来说,通过对非正式渠道传递的非财报信息之股市谣言的行为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谣言会直接冲击投资者的情绪,改变其风险态度,进而影响其投资行为,可能导致股票价格异常波动;然后利用双重差分计量模型对其进行检验,实证发现除买方负面谣言组外,谣言影响风险资产比例不具有持续性或外部性;2.在正式渠道——新闻联播传播的政策信息引起市场波动方面,投资组合的收益率能抑制止盈止损概率,这与现有研究文献中短期股价表现出价格惯性的结论一致;以新闻联播词频为代表的政治信号显着抑制卖出行为,减弱股价剧烈波动;3.在财报信息与羊群效应引起市场波动方面,以股票的PB和SIZE的大小为标准对噪声交易者和知情交易者的投资行为进行分类具有合理性,且研究表明投资者行为具有显着的异质性;体现上市公司基础内在价值的财报信息与羊群效应呈现负相关关系,即对羊群效应的抑制作用显着,减缓市场剧烈波动;4.在价值投资有效性方面,基于资产定价模型构建的DMA多因子模型,并考虑安全边际,进行样本内回测和样本外预测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价值投资策略在我国证券市场有效。本文的研究价值与创新主要体现如下四方面:1.在非正式渠道——小道消息传播的股市谣言引起市场波动方面,首次验证谣言冲击投资者情绪,继而改变其风险态度,最终影响其投资行为的传导途径,为解释股价波动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同时也在信息影响决策方面的研究中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从情绪和心理的视角展开研究;2.在正式渠道——新闻联播传播的政策信息引起市场波动方面,本文采用结构化模型进行实证,最大程度保留了处置效应模型的机制结构;采用宏观的市场指数和文本分析技术处理表征的政治信号生成面板数据研究处置效应,为解释股价波动开辟了新的研究路径。3.在财报信息与羊群效应引起市场波动方面,考虑了投资者的异质性,引入财务信息,并基于严谨的理论来构建面板模型,不仅使得检验方法具有稳健性,而且规避传统研究方法的主观性;最后,研究发现反映市场波动的羊群效应不仅与单个市场的噪声交易者和知情交易者有关,而且还与多个市场的共振效应有关。4.在价值投资有效性方面,将大盘指数与本章构建的行业指数作为反映我国国情的政策与投资者非理性行为的情绪因子纳入并构建行业和个股最优DMA多因子定价模型,使其更精准地定价股票。该研究不仅丰富了行为金融研究理论成果,也为投资者进行理性投资,促进股票市场繁荣稳定提供一些参考。本文研究的内容结构主要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我国证券市场存在市场波动性实证研究;第二部分为基于DMA资产定价模型与市场波动的价值投资策略有效性实证研究。
吴嘉炜[8](2019)在《巴菲特价值投资理念在中国A股市场的适用性分析》文中指出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国民收入水平显着提高,可供投资者选择的投资方式也多种多样。作为现代主要投资方式之一的股票投资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以投资证券的形式来实现其自有财产的保值增值。但是,证券市场属于一个风险系数较大的集中地,我国股市发展历史较短,其信息披露机制还不完善,存在着大量信息不对称的现象。我国股市参与者尤其是散户,由于资金规模小和专业能力有限,同时他们在进行投资时并没有深入研究,而是听从市场上充斥的那些所谓“内幕消息”、“小道消息”,盲目投机。他们常常根据以往的投资经验和投资直觉来进行投资,在投资上缺乏专业知识,这在很大程度上给投资者造成了严重的损失。这不仅吞噬了广大中小投资者的财富,甚至影响了我国经济社会的稳定。所以,通过专业渠道引导投资者来实现正确投资,已成为一种必然。中国股市是新兴市场,而且正处于转轨改革的特殊时期。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股票投资者们要想获得超额收益,找出一套适用于我国股市的投资策略,显得尤为必要。在中国证监会大力提倡价值投资理念和越来越多的投资者热衷于价值投资的时代背景下,本文首先对投资的相关理论、价值投资理念在国内外的发展、价值投资理念的有效性、巴菲特价值投资理念等相关概念、理论进行了梳理和归纳总结,然后利用游程检验和单位根检验对中国A股市场的弱式有效性进行实证检验,这是采取基本面分析的前提,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中国A股市场的现状。之后,对满足巴菲特价值投资理念的指标进行对应的投资角度量化,选取对应的量化指标,设计投资操作流程,选择出合适的股票构建投资组合。最后本文选取了2009年5月至2018年12月中国A股市场上所有上市公司股票的历史数据进行回测研究,验证策略的有效性。通过实证结果检验,发现在回测的各个年份中,巴菲特价值投资理念在大牛市的表现不如市场组合,其他的年份均有着超过市场的表现。同时策略持股组合的持股数较少且相对稳定,可以发现文章选取的策略持股组合总体上远优于同一阶段股票市场综合指数的表现。根据实证结果,发现巴菲特价值投资理念在中国A股市场上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在文章的最后,对文章的一些基本性结论进行了总结,同时就相关内容提出了政策建议。研究巴菲特价值投资理念在中国A股市场的实证研究更进一步地丰富了我国股票市场的投资策略,对于广大投资者们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胡鹏[9](2019)在《保险机构股票投资法律规制研究》文中指出保险的本质是风险管理和分散,其意义乃在汇集个人力量,成立危险共同团体,于成员发生事故需要补偿时提供经济支助。在保险制度的运作中,保单持有人所缴交的保费累积形成保险基金,此一基金的规模甚巨且必须进行投资以确保其保值增值。保险机构股票投资是保险资金运用的重要领域,不仅能够提升保险资金的运用效率,更影响到股票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我国保险机构自2004年获准直接入市投资股票以来,保险市场与股票市场的联系与互动日益密切,保险机构挟庞大的资金已成为股票市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但是长期以来我国保险机构未如主管机关所希冀的那样成为股票市场的压舱石和稳定器,也并未发挥长期稳定价值投资者的正面作用。反而在2015年下半年,保险机构在股票市场上激进投资股票,频繁大量举牌上市公司,甚至介入上市公司控制权争夺。保险机构股票投资行为的异化引发了资本市场的震动和社会公众对保险资金运用妥适性的广泛质疑。申言之,保险机构是股票市场上重要的法人机构,不仅在股票市场上投资以获取报酬,而且能够对上市公司经营决策行使投票权。如若保险机构挟庞大的资金优势控制被投资公司的管理决策,大举介入经营一般产业,将引发不公平的市场竞争及潜在的利益冲突。因此,如何规制保险机构股票投资行为,扼止保险业经济权力的滥用非常必要。第一章从保险机构股票投资的基础理论入手,剖析保险机构投资股票所蕴含的保险学原理,并界定保险机构投资者在我国股票市场中的角色定位以及法律规制的目标。具体而言,保险共同体吸纳保费转嫁风险的同时,也汇聚了大量资金,使保险业成为保单持有人财富的管理者,保险机构必须确保保险资金保值增值。再者,单纯提供风险保障的保险商品逐步发展成投资型保险,愈来愈具有金融理财和投资属性。因此,保险机构资金运用是保险资金保值增值的必然要求,也是投资型保险金融属性的现实吁求。我国保险机构并非一开始就被允许直接投资股票,而是在政策法规上经历了禁止、放松,直至完全放开的过程。2004年以来,我国金融监管机关在政策法规上允许保险机构直接入市,使得保险市场与股票市场的互动更加紧密。但我国保险业直接入市投资股票,其意义不仅在于拓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我国金融监管机关更希望保险机构发挥长期价值投资的理念,充当股票市场的压舱石和稳定器。但长期的市场实践表明:作为长期投资、价值投资典范的保险机构投资者并没有成为稳定股票市场的重要力量,甚至在2015年大量举牌上市公司,引发上市公司的恐慌。保险机构股票投资链接到保险与股票两大市场,牵涉面广,产生的风险大,必须确保保险机构偿付能力充足,最大限度地保护保单持有人利益,并防止保险机构滥用庞大的资金优势。第二章以2015年我国保险机构激进投资股票,举牌上市公司事件作为分析对象,指出保险机构股票投资行为异化所衍生的风险点。具体而言,保险机构挟庞大的保险基金是股票市场上重要的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治理及股票市场的稳定起到重要作用。在历次改革资本市场与发展保险业的政策规划中,我国主管机关也希望保险机构发挥长期价值投资的理念,成为股票市场的稳定器和压舱石。然而,长期的市场实践表明:保险机构并未达成主管机关所设定的目标,反倒成为追涨杀跌的炒作者。特别是2015年以来,保险机构激进投资股票,大量举牌上市公司,使整个资本市场为之震动。保险机构颠覆长期价值投资的形象,成为舆论所指摘的“野蛮人”。我国保险机构之所以提升风险偏好,激进投资股票虽是多方因素叠加下的行为选择,但其可能衍生的风险不容小觑。例如,保险机构激进投资股票偏离了保险风险保障的主业,使保险机构沦为大股东控制权争夺的融资平台,并挟庞大资金优势扰乱正常市场秩序。第三章指出我国保险机构股票投资行为异化的根源在于利益冲突,并借助资本结构理论进行分析,描绘保险机构股票投资中利益冲突的发生机制,并提出化解利益冲突的具体路径。具体而言,我国保险机构股票投资中的利益冲突有内外两个层面。内部冲突是由保险机构股东与保单持有人股票投资偏好的异质性所致,表现为保险机构股东竭力规避监管规则,试图集中持有保险机构股权,实施高风险的股票投资行为。而在现行法下,保单持有人无法对保险机构实施有效地监控,其权益有受损之虞。外部冲突是在金融集团架构之下保险业与其他金融行业进行组织上的结合,导致保险机构股票投资行为受金融集团的操纵和控制,而非基于自身利益进行的独立决策。透过保险机构股票投资所衍生的乱象,其实利益冲突的产生有其深刻的制度原因和发生进路。针对内部冲突,以资本结构理论为分析工具,保险机构是高负债和高杠杆运作,保险机构股东因而存在比一般公司更高的代理风险。在自利性驱动之下,股东极易以保险资金进行豪赌从而投资股票。并且在保险机构发生财务危机时,股东也倾向于拖延增资,甚至掏空公司资产。为此,有必要保险股东与保单持有人利益冲突的平衡路径。其一,围绕“控制权转移”这一核心,构建对实际控制人的监管规则;其二,加强保险公司大股东适格性监管,维持保险公司股权结构的稳定性;其三,强化保险公司股东及实际控制人的法律责任。而针对外部冲突,在金融控股集团的组织架构中保险子公司的公司治理容易失灵,衍生出与整个集团及其他子公司的利益冲突问题,使得保险子公司投资股票的自主决策机制失灵,而沦为金融控股集团的附庸。为此,有必要构建金融控股集团中保险子公司的“内部防火墙”,以期维持保险机构股票投资决策的科学性与行为的独立性,阻绝或限制金融控股集团对保险子公司行为的不当影响和控制。第四章通过导入我国台湾地区早已出现的保险机构肆意介入上市公司控制权争夺的事件,介绍我国台湾地区“保险法”的两度修改,并剖析其背后所蕴含的“金融与商业分离”的基本法理,以此为借鉴界定我国大陆地区保险机构股票投资的合理边界。具体而言,鉴于保险资金的长期性和安全性特征,我国保险机构投资者在股票市场上应作为长期价值投资者,并以财务投资为主,战略投资为辅。但是分析我国保险机构在股票市场上的行为表现,其在现实中存在消极炒作与积极介入两种倾向,导致其偏离长期价值投资的轨道,严重背离财务投资和战略投资两重角色。保险机构股东和保单持有人的风险偏好差异,以及保险机构普通账户中自有资金和外来资金混合运用更加剧了利益冲突行为。2004年我国台湾地区也曾出现保险机构不当投资股票,并帮助一致行动人介入上市公司经营的事件。也引发了理论和实务界对保险资金运用妥适性的广泛争议,同时我国台湾地区“保险法”两度进行修改以规制保险机构股票投资行为。申言之,我国台湾地区“保险法”第一百四十六条之一第三项通过剥夺保险机构对被投资公司股东权的方式,来强化保险机构短期财务投资属性。但这一规定严重违背股东平等的基本法理,实有矫枉过正之嫌。纵观我国台湾地区的金融法规,限制或剥夺金融机构对被投资公司股东权的规定广泛存在。这表明我国台湾地区在法规上推动金融混业的同时,仍严格限制金融机构参与被投资公司经营,以贯彻“金融与商业分离”的价值导向。“金融与商业分离”的立法精神也应统一落实到大陆地区保险机构股票投资和股权投资的监管规则当中。其次,对保险机构财务投资和战略投资实施差异化监管。对保险机构战略投资的行业范围限制应出台“保险相关事业”清单,并着重加强对保险机构财务投资行使表决权的制度引导。第五章着重论证投资型保险在保险机构投资股票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并通过剖析投资型保险的基础法律关系,引入金融法中的“信义义务”,以此规制保险机构不当投资股票行为。具体而言,传统保障型保险的法律关系十分简单,保单持有人与保险人之间通过保险契约进行连结,基础法律关系属于保险契约法的调整范围。而广大保单持有人所缴交保费所累积形成的保险资金之运用行为则由保险业法进行监管,其主要目标为确保保险机构偿付能力充足。而保单持有人与保险机构投资行为、投资目标两者间不产生任何法律上的联系。但从私法关系的视阈分析,保险机构股票投资是保险机构受广大保单持有人的委托,将缴交的巨额保费投资于股票市场,进而获取利润的行为。前端的保单持有人利益保护与后端的保险机构股票投资行为规制,此二者的连结点便是投资型保险。因此,保险机构股票投资除应置于公法监管之中,还应当受私法关系的规制。通过剖析投资型保险的基础法律关系,保险机构对保单持有人应负有信义义务。由此建立起保险机构股票投资的信义义务规则。包括保险机构事前应慎重选择所投资的股票种类,遵循谨慎投资原则,禁止不公平对待保单持有人,也不得利用股票投资从事利益输送行为。
徐弘意[10](2019)在《中国股市价值投资策略及案例分析 ——以贵州茅台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价值投资是股票市场上一种主流的投资方法,其主要策略是以显着低于内在价值的价格购买优质股票,集中投资并长期持有从而获得超额收益。价值投资的本质是买股票等于买公司,买公司等于买公司未来现金流。当前我国股市处于低位,未来仍会涌现许多价值投资机会。普通投资者在价值投资理念指导下进行投资实践,以长远的眼光来思考投资和考察上市公司的真实价值,可以有效提升投资成功的概率。在价值投资理论和既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构建了价值投资财务数据及指标体系,主要采用了毛利率、净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扣除商誉的净资产、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和营业总成本。建立该财务体系的主要目的是帮助投资者挑选出潜在的价值投资标的。价值投资者最终可以将关注度集中到少数几只股票上,通过认真彻底的分析这些股票来降低投资的风险。巴菲特是价值投资的集大成者,他关注价格合理的优质潜力股,在其投资生涯的绝大多数年份里都成功打败了市场。本文从选股标准、投资原则和估值方法这三部分详细分析了巴菲特价值投资策略的主要内容。以可口可乐为例,本文对巴菲特的价值投资实践活动进行了具体分析。研究认为,巴菲特价值投资理念对中国具有借鉴意义,价值投资理念不仅适合于中国股市,也有助于培育理性成熟的中国投资者。价值投资是道和术的结合,既要求投资者形成基本的投资逻辑框架,又要求掌握一定的投资分析方法。本文在巴菲特投资理念的基础上,试图构建适合我国股市的价值投资策略,通过实际应用来寻找具有发展潜力的行业和该行业中最具投资价值的股票。价值投资策略的具体分析过程主要包括:寻找具有发展潜力的行业、主成分分析法筛选该行业的最优上市公司、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分析、FCFF法估算上市公司内在价值和上市公司的前景预期与投资建议。通过探讨研究,本文最终选择了国内的酒类行业,并选定了贵州茅台作为价值投资的研究对象。研究表明,贵州茅台拥有宽阔的护城河和稳定的管理层,根据FCFF法的估值结果来看其股价也被低估了,因而本文认为贵州茅台是很好的价值投资标的,投资者应当予以关注。
二、中国证券市场价值投资的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证券市场价值投资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安全边际策略的证券投资价值分析 ——以中国平安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和选题的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
1.2.3 研究述评 |
1.3 研究内容和方案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手段 |
1.4 创新点和不足 |
1.5 研究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投资策略理论框架 |
2.1 证券投资分析的主要策略介绍 |
2.3.1 价值投资策略 |
2.3.2 趋势跟踪策略 |
2.3.3 量化投资策略 |
2.3.4 套利投资策略 |
2.2 证券投资分析主要派别介绍 |
2.2.1 基本分析流派 |
2.2.2 技术分析流派 |
2.2.3 心理分析流派 |
2.2.4 学术分析流派 |
2.3 证券投资分析的主要方法介绍 |
2.3.1 基本分析法 |
2.3.2 技术分析法 |
2.3.3 证券组合分析法 |
第三章 安全边际投资策略介绍 |
3.1 安全边际投资策略的基本介绍 |
3.2 安全边际投资策略的内在价值分析 |
3.2.1 估值分析方法 |
3.2.2 本文采用的估值框架 |
3.3 安全边际投资策略模型介绍 |
第四章 中国平安公司分析 |
4.1 中国平安公司介绍 |
4.2 中国平安公司财务分析 |
4.2.1 中国平安财务报表分析 |
4.2.2 中国平安财务综合分析 |
第五章 中国平安估值分析 |
5.1 运用市盈率法估值模型分析 |
5.1.1 市盈率公式 |
5.1.2 估值分析过程 |
5.1.3 敏感性分析 |
5.1.4 市盈率模式的不足 |
5.2 运用内含价值模型进行内在价值计算 |
5.2.1 内含价值估值模型介绍 |
5.2.2 提前假设的确定 |
5.2.3 内含价值模型科目 |
5.2.4 估值分析过程 |
5.2.5 内含价值计算过程 |
5.2.6 内含价值总值计算 |
5.2.7 敏感性分析 |
5.2.8 内含价值模型的不足 |
第六章 安全边际策略对中国平安进行投资分析 |
6.1 内在价值与股票价格走势关系 |
6.2 安全边际策略的投资原则 |
6.2.1 谨慎性投资原则 |
6.2.2 定量性原则 |
6.2.3 客观性原则 |
6.3 安全边际策略的投资分析过程 |
6.3.1 安全边际策略价值标准 |
6.3.2 安全边际策略安全标准 |
6.4 投资分析小结 |
6.5 安全边际投资策略的不足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2)我国股市量化价值投资理论与实证 ——以医药生物板块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选题意义 |
1.3 研究的思路方法以及论文结构 |
1.3.1 研究思路及方法 |
1.3.2 论文结构 |
1.4 本文的创新点 |
第二章 国内外文献综述 |
2.1 国内外文献综述 |
2.1.1 国外多因子模型研究现状 |
2.1.2 国外价值投资研究现状 |
2.1.3 国内多因子模型研究现状 |
2.1.4 国内价值投资研究现状 |
2.2 文献评述 |
第三章 量化价值投资的理论基础 |
3.1 传统价值投资相关理论 |
3.1.1 巴菲特的传统价值投资理念 |
3.1.2 巴菲特价值投资理念运用效果 |
3.2 现代的投资组合理论 |
3.2.1 CAPM定价模型 |
3.2.2 APT模型 |
3.2.3 Fama-French三因子模型 |
3.3 现代量化选股方法简介 |
3.4 传统价值投资与量化投资组合理论的结合 |
第四章 我国医药行业现状分析 |
4.1 医药行业企业性质 |
4.1.1 前期投入占比高 |
4.1.2 研发风险较大 |
4.1.3 后期收益良好 |
4.2 推动国内医药事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
4.3 医药行业产业链分布及其价值分析 |
4.3.1 医药行业产业链分布介绍 |
4.3.2 医药行业产业链结构价值分析 |
4.4 医药类相关指数简介 |
第五章 基于医药生物板块的多因子选股模型设计 |
5.1 量化价值投资思想简述 |
5.2 实证模型的多因子选取 |
5.3 数据获取及前期处理 |
5.3.1 数据获取 |
5.3.2 数据的前期处理 |
5.4 检验候选因子的有效性 |
5.5 剔除冗余因子的影响 |
第六章 医药生物板块多因子选股模型的建立及效果检验 |
6.1 构建多因子模型 |
6.2 多因子选股模型选股结果 |
6.3 多因子选股模型的业绩评价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全文总结 |
7.1 全文回顾 |
7.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情况 |
(3)基于现金分红视角的价值投资策略研究及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本文所要解决的问题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思路 |
1.4 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框架 |
1.5 创新与不足 |
1.5.1 创新之处 |
1.5.2 不足之处 |
2 相关理论和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 |
2.1.1 股利相关概念 |
2.1.2 价值投资相关概念 |
2.2 相关理论 |
2.2.1 股利相关论 |
2.2.2 价值投资理论 |
2.2.3 股票估值理论 |
2.3 文献综述和评述 |
2.3.1 文献综述 |
2.3.2 文献评述 |
3 贵州茅台现金分红和投资价值案例分析 |
3.1 贵州茅台简介 |
3.2 贵州茅台案例的宏观环境分析 |
3.2.1 贵州茅台所处A股市场的整体情况分析 |
3.2.2 贵州茅台所处A股市场的行业情况分析 |
3.2.3 贵州茅台所处A股市场的上市公司分析 |
3.3 贵州茅台现金分红与股票价格关系分析 |
3.3.1 贵州茅台现金分红分析 |
3.3.2 贵州茅台股票价格分析 |
3.3.3 贵州茅台现金分红与股票价格关系分析 |
3.4 贵州茅台投资价值分析 |
3.4.1 贵州茅台行业情况分析 |
3.4.2 贵州茅台“护城河”分析 |
3.4.3 贵州茅台财务报告分析 |
3.4.4 贵州茅台估值与股票性价比分析 |
3.5 贵州茅台最新情况分析 |
4 基于贵州茅台案例的分红型价值投资策略构建 |
4.1 分红型价值投资策略构建的影响因素 |
4.1.1 策略解决的问题 |
4.1.2 策略构建的方法 |
4.2 策略构建 |
4.2.1 宏观策略分析 |
4.2.2 行业策略分析 |
4.2.3 公司策略分析 |
4.2.4 投资者分析 |
4.3 策略要点 |
5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5.3 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4)少薮派投资的投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一 研究背景 |
二 研究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 基金投资策略 |
二 基金绩效衡量 |
三 文献评述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
一 研究思路 |
二 研究内容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五节 创新之处 |
第二章 少薮派投资介绍 |
第一节 上海少薮派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简介 |
一 公司基本情况 |
二 公司股权结构 |
三 公司投资理念 |
四 管理团队介绍 |
第二节 少薮派投资的基金产品介绍 |
一 基金业绩表现 |
二 基金风险管理 |
第三章 少薮派投资的投资策略 |
第一节 少薮派投资的选股策略 |
一 选股理念 |
二 选股标准 |
第二节 少薮派投资的择时策略 |
一 长期持有策略 |
二 仓位管理策略 |
第四章 少薮派投资投资策略的实际效果分析 |
第一节 少薮派投资选股和择时策略的实际效果分析 |
一 模型设定 |
二 变量选取 |
三 样本选取 |
四 实证分析 |
五 稳健性检验 |
第二节 少薮派投资投资策略整体的实际效果分析 |
一 变量选取 |
二 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
三 评价结果及分析 |
第五章 结论和启示 |
第一节 结论 |
第二节 启示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致谢 |
(5)中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开放的路径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1.2.1 理论意义 |
1.1.2.2 现实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关于发达资本市场的研究 |
1.2.2 关于中国资本市场现状的研究 |
1.2.3 关于中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的研究 |
1.2.4 文献述评 |
1.3 论文结构、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论文结构与主要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可能的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
1.4.1 可能的研究创新 |
1.4.2 研究不足 |
第2章 主要发达资本市场发展的现状及其经验 |
2.1 主要发达资本市场的发展现状 |
2.1.1 美国资本市场 |
2.1.1.1 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
2.1.1.2 国际资本自由流动吸引大量外资流入 |
2.1.1.3 机构投资者占比较高 |
2.1.1.4 多种中长期投资资金 |
2.1.2 日本资本市场 |
2.1.2.1 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
2.1.2.2 促进国际资本流动 |
2.1.2.3 灵活的监管思路 |
2.1.2.4 机构投资者占比较高 |
2.1.2.5 日美贸易摩擦对当前中美贸易摩擦的启示 |
2.1.3 中国香港资本市场 |
2.1.3.1 国际资本高度流动 |
2.1.3.2 制度的健全和市场透明度等具有高度的国际认可 |
2.1.3.3 机构投资者占比较高 |
2.1.3.4 市场与监管共同作用的股票发行制度 |
2.2 资本市场开放助力资本市场发展的实证分析 |
2.2.1 模型设定以及数据说明 |
2.2.2 计量方法的选取 |
2.2.3 模型的估计结果分析 |
2.2.4 稳健性检验 |
2.2.4.1 将样本的时间范围扩大 |
2.2.4.2 增加控制变量的个数 |
2.3 发达资本市场发展的成功经验 |
2.3.1 国际资本的自由流动 |
2.3.2 国际直接投资 |
2.3.3 机构投资者为市场主要参与者 |
第3章 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
3.1 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现状 |
3.1.1 一级市场发展现状 |
3.1.1.1 IPO市场 |
3.1.1.2 再融资市场 |
3.1.1.3 PE/VC市场 |
3.1.1.4 并购重组市场 |
3.1.2 二级市场发展现状 |
3.1.2.1 投资者结构 |
3.1.2.2 交易量与交易价格 |
3.2 现阶段中国资本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
3.2.1 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中的总体问题 |
3.2.1.1 市场深度不足 |
3.2.1.2 资产定价效率和市场化程度较低 |
3.2.1.3 资金结构单一 |
3.2.1.4 国际投资者参与的比例较低 |
3.2.2 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中的具体问题 |
3.2.2.1 一级市场存在的问题 |
3.2.2.2 二级市场存在的问题 |
第4章 中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开放的主要实施路径 |
4.1 国际资本自由流动的全面开放 |
4.1.1 资本的自由兑换 |
4.1.2 QFII额度开放下国际资本的进入 |
4.1.3 QDII额度开放对国际资本进入的影响 |
4.2 国际基金管理人业务进入的开放 |
4.2.1 国际基金管理人业务的开放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影响 |
4.2.2 开放国际基金管理人业务进入的实施方式 |
4.3 国际化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 |
4.3.1 国际化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有利影响 |
4.3.2 当前中国发展国际化多层次资本市场面临的主要问题 |
4.3.3 发展国际化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实施路径 |
4.4 完善资本市场制度建设的可能路径 |
4.4.1 加快《证券法》的修订和《期货法》的制定 |
4.4.2 继续推进资本市场开放制度的建设 |
4.4.3 继续完善上市公司及其股东监管制度 |
4.4.4 优化市场机制建设 |
第5章 中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开放的对策 |
5.1 资本市场的监管 |
5.1.1 对国际资本参与一级市场投资加强监管和规范 |
5.1.2 加强国际和国内投资者的管理和保护 |
5.1.3 对国际资本的监管制度需要不断更新 |
5.1.4 需要多部门协调合作监管 |
5.1.5 完善国际金融风险传导的防范机制 |
5.2 国际市场参与者的监管 |
5.2.1 建立境内外金融监管协调机制 |
5.2.2 完善跨境资金流动监测体系 |
5.2.3 构建跨境资金流动风险预警体系 |
5.2.4 加强跨境资金流动日常监督 |
5.3 国际资本流动的进一步开放 |
5.4 全球投资管理人的业务准入 |
5.5 完善国际化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政策构想 |
5.5.1 发展并完善新三板的融资制度 |
5.5.2 明确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的法律地位 |
5.5.3 丰富股权投资体系 |
5.5.4 建设国际板 |
第6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
6.1 结论 |
6.1.1 鼓励建设高度市场化的国际化资本市场体系 |
6.1.2 鼓励建设高度开放性的国际化资本市场 |
6.1.2.1 建设开放、透明、具有成长性预期的资本市场 |
6.1.2.2 引导国际资本和长期资金关注企业生命周期前端的金融服务需求 |
6.1.2.3 提高国际投资管理人参与比例 |
6.1.2.4 建立国际化多层次资本市场 |
6.2 相关政策建议 |
6.2.1 通过加强资本市场开放及创新促进资本市场功能完善 |
6.2.1.1 通过结构创新进一步培育多层次资本市场 |
6.2.1.2 通过加快资本市场开放和参与者多样性提升资产定价效率 |
6.2.1.3 完善国际资本自由流动的制度建设 |
6.2.1.4 进一步为吸引国际直接投资提供优良的投资环境 |
6.2.2 引导机构投资者成为资本市场的主力军 |
6.2.2.1 制定投资者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 |
6.2.2.2 完善投资者适当性规则 |
6.2.2.3 提高机构投资者在资本市场中的比例 |
6.2.2.4 为国际投资者制定展业细则 |
6.2.3 强化监管目标与创新监管 |
6.2.3.1 政府监管应该以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为中心展开 |
6.2.3.2 应该建立健全资本市场上的信息披露制度 |
6.2.3.3 继续完善“一委一行两会”的监管架构 |
参考文献 |
后记 |
(6)价值投资标的公司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1.1 现实背景 |
1.1.2 理论背景 |
1.2 选题意义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思路与框架 |
1.3.3 创新与不足 |
1.4 本章小结 |
2 理论机理与文献综述 |
2.1 价值投资理论的概要 |
2.1.1 价值投资理论的起源 |
2.1.2 价值投资的概念界定 |
2.1.3 价值投资主要投资观点 |
2.1.4 影响公司价值研究成果论述 |
2.2 价值投资的理论基础 |
2.2.1 有效市场理论 |
2.2.2 行为金融理论 |
2.2.3 均值回归假说 |
2.2.4 多因子理论的发展 |
2.3 价值投资有效性相关研究 |
2.3.1 价值投资是否能够获得溢价收益 |
2.3.2 价值投资溢价收益来源研究 |
2.4 本章小结 |
3 研究设计与模型构建 |
3.1 研究内容 |
3.1.1 价值投资标的公司的定义 |
3.1.2 全样本公司定义 |
3.1.3 指标提取概要 |
3.2 数据及研究方法 |
3.2.1 数据来源 |
3.2.2 D-score的构建与描述性统计 |
3.2.3 设置检验方法及结果 |
4 实证结果分析 |
4.1 |
4.1.1 单变量分组检验 |
4.1.2 双变量分组检验 |
4.1.3 Fama-Macbeth回归 |
4.1.4 稳健性检验 |
4.2 价值投资标的公司与大样本检验 |
4.2.1 描述分析 |
4.2.2 单变量t检验 |
4.2.3 Probit模型回归 |
4.3 价值投资标的公司特征归纳 |
5 启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7)价值投资策略在我国证券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基于信息冲击下非理性行为引发市场波动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现实背景 |
1.1.2 理论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3.1 市场波动的研究 |
1.3.2 资产定价与价值投资策略研究 |
1.3.3 研究内容结构与技术路径 |
1.4 创新贡献 |
2.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
2.1 市场波动研究 |
2.1.1 股价偏离 |
2.1.2 股价回复 |
2.1.3 波动测度 |
2.2 信息冲击研究 |
2.2.1 信息分类 |
2.2.2 信息的对立面——谣言 |
2.2.3 信息与市场波动 |
2.3 经典资产定价理论研究 |
2.3.1 有效前沿理论及其改进 |
2.3.2 CAPM模型及其改进 |
2.3.3 APT理论 |
2.3.4 经典理论模型 |
2.3.5 前沿技术在定价中的应用 |
2.4 行为金融理论研究 |
2.4.1 损失厌恶 |
2.4.2 窄框架 |
2.4.3 处置效应 |
2.4.4 羊群效应 |
2.4.5 噪声交易 |
2.5 价值投资策略研究 |
2.5.1 理论研究 |
2.5.2 国外实证研究 |
2.5.3 国内实证研究 |
2.6 本章小结 |
3.基于非正式渠道传递的谣言对股价波动的实证研究 |
3.1 概述 |
3.1.1 非正式渠道信息 |
3.1.2 行为金融心理学基础 |
3.2 理论假说 |
3.2.1 基于有效市场理论的假说 |
3.2.2 基于行为金融学理论的假说 |
3.3 实验设计 |
3.3.1 被试选择及实验环境 |
3.3.2 实验流程 |
3.4 描述性统计和随机性检验 |
3.4.1 描述性统计 |
3.4.2 随机性检验 |
3.5 基于实验结果的投资者心理分析 |
3.5.1 非参数检验 |
3.5.2 双重差分模型 |
3.6 本章小结 |
4.基于正式渠道传递的新闻信息对股价波动的实证研究 |
4.1 概述 |
4.2 新闻信息文本分析技术 |
4.2.1 正式渠道信息 |
4.2.2 文本分析技术 |
4.3 理论模型 |
4.3.1 处置效应模型选择 |
4.3.2 指标量化 |
4.3.3 模型转化 |
4.4 实证研究与结果分析 |
4.4.1 描述性统计 |
4.4.2 Logit回归与结果分析 |
4.4.3 最终回归与结果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基于财报信息的羊群效应对股价波动的实证研究 |
5.1 概述 |
5.1.1 研究对象 |
5.1.2 机制分析 |
5.2 理论模型 |
5.2.1 模型设定 |
5.2.2 模型改进 |
5.2.3 假设检验 |
5.2.4 实证设计 |
5.2.5 DSSW模型 |
5.3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
5.3.1 算法概述 |
5.3.2 描述性统计 |
5.3.3 实证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6.基于DMA资产定价模型与市场波动的价值投资策略实证研究 |
6.1 理论模型 |
6.2 因子选取与数据处理 |
6.2.1 价值投资策略模型的因子选取 |
6.2.2 价值投资策略模型的数据处理 |
6.3 策略设计与实证分析 |
6.3.1 行业最优模型 |
6.3.2 价值投资策略样本内实证分析 |
6.3.3 价值投资策略样本外预测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7.总结与展望 |
7.1 研究总结 |
7.2 研究不足 |
7.3 政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卡尔曼递归 |
附录2:每个行业按SIZE和 PB大小分组表 |
附录3:词频分析词典 |
附录4:构建行业指数所对应的成分股 |
附录5:行业最优模型 |
附录6:程序 |
读博期间发表论文与参加科研项目情况 |
后记 |
致谢 |
(8)巴菲特价值投资理念在中国A股市场的适用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关于价值投资有效性的相关研究 |
1.2.2 关于价值投资策略中指标选取的相关研究 |
1.2.3 关于巴菲特价值投资理念的相关研究 |
1.2.4 研究综述 |
1.3 研究方法、主要内容及研究思路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思路 |
1.4 本文的创新点 |
2 投资的相关理论概述 |
2.1 投资与投机概述 |
2.2 投资策略概述 |
2.3 价值投资概述和价值投资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
2.3.1 价值投资概述 |
2.3.2 价值投资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
2.4 股票市场有效性概述 |
2.5 中国A股市场的现状相关论述 |
3 巴菲特价值投资理念相关论述 |
3.1 巴菲特价值投资策略 |
3.1.1 策略说明 |
3.1.2 巴菲特价值投资策略的具体标准 |
3.2 巴菲特价值投资理念来源 |
3.2.1 格雷厄姆经典价值投资理念 |
3.2.2 费雪成长型价值投资理念 |
3.3 巴菲特的投资经历和业绩 |
4 中国A股市场有效性实证检验 |
4.1 数据的来源和方法说明 |
4.2 中国A股市场的弱式有效检验 |
4.2.1 游程检验 |
4.2.2 单位根检验 |
4.3 实证结果小结 |
5 巴菲特价值投资理念在中国A股市场的有效性检验 |
5.1 指标的选择与数据的来源 |
5.1.1 样本的说明 |
5.1.2 巴菲特价值投资策略的所用指标 |
5.1.3 巴菲特价值投资策略的投资角度分析 |
5.1.4 操作流程 |
5.2 巴菲特价值投资策略的中国A股市场回测检验 |
5.2.1 测试方法介绍 |
5.2.2 实证结果 |
5.2.3 收益分析 |
5.2.4 持股个数分析 |
5.2.5 盈亏统计与风险分析 |
5.2.6 最新一期成分股持仓明细 |
6 研究结论、相关建议与展望 |
6.1 本文的结论 |
6.2 相关政策建议 |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保险机构股票投资法律规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四、主要研究方法 |
五、论文结构 |
六、论文主要创新 |
第一章 保险机构股票投资的基础理论分析 |
第一节 保险机构资金运用行为的正当性基础 |
一、保险资金运用是保险业资金保值增值的必然要求 |
二、保险资金运用是投资型保险金融属性的现实吁求 |
第二节 我国保险机构股票投资行为的法律定位 |
一、我国保险机构入市投资股票的政策法规沿革 |
二、我国股票市场中保险机构投资者的角色定位 |
三、对保险机构投资者股票市场角色定位的反思 |
第三节 我国保险机构股票投资法律规制的目标 |
一、确保保险机构偿付能力充足 |
二、最大限度地保护保单持有人 |
三、防止保险机构滥用资金优势 |
第二章 我国保险机构激进投资股票衍生的风险分析 |
第一节 我国保险机构激进投资股票事件概述 |
一、2015 年我国保险机构举牌上市公司事件 |
二、我国保险机构激进投资股票的行为动因 |
第二节 我国保险机构激进投资股票衍生的风险 |
一、保险机构激进投资股票偏离风险保障的主业 |
二、保险机构成为大股东控制权争夺的融资平台 |
三、保险机构挟庞大资金优势扰乱正常市场秩序 |
第三章 我国保险机构股票投资中利益冲突的法律控制 |
第一节 我国保险机构股票投资中利益冲突的具体表现 |
一、内部冲突:股东与保单持有人股票投资偏好的异质性 |
二、外部冲突:金融集团中保险机构股票投资受不当操控 |
第二节 我国保险机构股票投资中利益冲突的产生原因 |
一、资本结构理论下保险机构股东的代理问题 |
二、金融集团架构中保险机构的公司治理失灵 |
第三节 我国保险机构股票投资中利益冲突的法律控制 |
一、我国保险监管规则对利益冲突防控力度不足 |
二、保险股东与保单持有人利益冲突的平衡路径 |
三、金融集团中保险机构股票投资行为的自主性 |
第四章 我国保险机构股票投资行为的法律边界——以“金融与商业分离原则”为视角 |
第一节 我国保险机构股票市场的角色错位及法制根源 |
一、我国保险机构投资者在股票市场中的角色定位 |
二、我国保险机构财务投资与战略投资角色的背离 |
二、我国保险资金运用安全性与收益性的矛盾冲突 |
第二节 我国台湾地区对保险机构滥用股票投资权限的争议 |
一、案例导入:我国台湾地区“中信入主开发金控”案例 |
二、我国台湾地区“保险法”第一百四十六条之一的修改 |
三、我国台湾地区理论和实务界对“保险法”修改的论争 |
第三节 金融与商业分离原则下保险机构投资股票的法律边界 |
一、金融与商业分离的法理基础及在我国台湾地区的实践 |
二、金融与商业分离原则下保险机构股票投资行为的矫正 |
第五章 我国保险机构不当投资股票的法律规制——以投资型保险为中心 |
第一节 我国保险机构股票投资中的投资型保险问题 |
一、投资型保险的特点及其对现行保险法的挑战 |
二、投资型保险与保险机构股票投资行为的异化 |
第二节 保险机构股票投资行为基础法律关系的界定 |
一、我国投资型保险的主要类型及运作原理概述 |
二、保险机构股票投资行为基础法律关系的界定 |
第三节 我国保险机构不当投资股票行为的法律规制 |
一、投资型保险视阈中保险机构的信义义务 |
二、保险机构股票投资信义义务的具体进路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后记 |
(10)中国股市价值投资策略及案例分析 ——以贵州茅台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研究方法与思路 |
1.3 研究内容 |
1.4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2 价值投资理论与指标体系 |
2.1 价值投资的概念 |
2.2 价值投资的理论渊源 |
2.2.1 本杰明·格雷厄姆的价值投资理论 |
2.2.2 菲利普·费雪的成长股理论 |
2.2.3 价值投资超额收益的理论解释 |
2.3 价值投资的财务数据及指标体系 |
2.3.1 财务数据及指标体系的作用 |
2.3.2 财务数据及指标的选取原则 |
2.3.3 财务指标体系选取的既有研究 |
2.3.4 基于价值投资的财务数据及指标体系构建 |
3 巴菲特价值投资策略分析与借鉴 |
3.1 巴菲特价值投资的历史绩效 |
3.2 巴菲特价值投资策略的主要内容 |
3.2.1 选股标准 |
3.2.2 投资原则 |
3.2.3 估值方法 |
3.3 巴菲特价值投资经典案例分析 |
3.3.1 投资可口可乐的具体过程和回报 |
3.3.2 可口可乐投资价值分析 |
3.4 巴菲特价值投资理念的借鉴 |
3.4.1 价值投资理念适用于中国股市 |
3.4.2 价值投资有助理性投资者的培育 |
4 价值投资策略在我国股市的实际应用 |
4.1 我国股市价值投资策略 |
4.1.1 构建价值投资策略的总体思路 |
4.1.2 基于价值投资策略的选股流程 |
4.2 具发展潜力行业的宏观分析 |
4.2.1 宏观经济和政策分析 |
4.2.2 行业分析 |
4.3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价值投资股选择 |
4.3.1 样本筛选与数据来源 |
4.3.2 步骤结果 |
4.3.3 选定价值投资的研究对象——贵州茅台 |
4.4 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分析 |
4.4.1 贵州茅台背景介绍 |
4.4.2 贵州茅台的护城河 |
4.4.3 贵州茅台的管理层 |
4.5 基于企业自由现金流量折现法估算上市公司价值 |
4.5.1 价值评估的步骤 |
4.5.2 贵州茅台主要财务指标预测 |
4.5.3 贵州茅台预计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 |
4.5.4 贵州茅台预计现金流量表编制 |
4.5.5 贵州茅台折现率的确定 |
4.5.6 估算贵州茅台内在价值 |
4.6 投资预期与建议 |
5 结论与启示 |
参考文献 |
四、中国证券市场价值投资的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安全边际策略的证券投资价值分析 ——以中国平安为例[D]. 崔强.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5)
- [2]我国股市量化价值投资理论与实证 ——以医药生物板块为例[D]. 程曦. 重庆工商大学, 2020(07)
- [3]基于现金分红视角的价值投资策略研究及案例分析[D]. 刘冰.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0)
- [4]少薮派投资的投资策略研究[D]. 张瑜祺. 郑州大学, 2020(02)
- [5]中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开放的路径与对策研究[D]. 杨智超. 吉林大学, 2020(08)
- [6]价值投资标的公司特征研究[D]. 朱民天. 浙江大学, 2020(02)
- [7]价值投资策略在我国证券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基于信息冲击下非理性行为引发市场波动的视角[D]. 杨明高. 西南财经大学, 2020
- [8]巴菲特价值投资理念在中国A股市场的适用性分析[D]. 吴嘉炜. 贵州财经大学, 2019(03)
- [9]保险机构股票投资法律规制研究[D]. 胡鹏. 华东政法大学, 2019(02)
- [10]中国股市价值投资策略及案例分析 ——以贵州茅台为例[D]. 徐弘意. 浙江大学, 2019(01)